吴主五子传

古文:孙登字子高,权长子也。

现代文:孙登,字子高,孙权的长子。

古文:魏黄初二年,以权为吴王,拜登东中郎将,封万户侯,登辞疾不受。

现代文:魏黄初二年,封孙权为吴王,同时授予孙登为东中郎将,封为万户侯,孙登称病推辞。

古文:是岁,立登为太子,选置师傅,铨简秀士,以为宾友,於是诸葛恪、张休、顾谭、陈表等以选入,侍讲诗书,出从骑射。

现代文:同年,孙权立孙登为吴王太子,为他挑选安排师傅,精选一些才徳优秀之人作为他的宾友。于是诸葛恪、张休、顾谭、陈表等被选入东宫,陪孙登讲读诗书,随从出外骑马射箭。

古文:权欲登读汉书,习知近代之事,以张昭有师法,重烦劳之,乃令休从昭受读,还以授登。

现代文:孙权想让孙登研读《汉书》,熟悉知晓近代事情,考虑到张昭研究《汉书》有指导之法,着重劳烦他指教,就令张休随从张昭学习,回来再教授给孙登。

古文:登待接寮属,略用布衣之礼,与恪、休、谭等或同舆而载,或共帐而寐。

现代文:孙登接待官僚臣属,只简单地行使百姓间的礼节,和诸葛恪、张休、顾谭等有时同坐一辆车,有时同床共眠。

**古文:太傅张温言於权曰: 夫中庶子官最亲密,切问近对,宜用隽德。 **

现代文:太傅张温对孙权说: 中庶子这个官职与太子最为亲密,太子随时提问他要能随时解答,应当选用才徳卓著之人。

古文:於是乃用表等为中庶子。

现代文:孙权就任命陈表等为中庶子。

古文:后又以庶子礼拘,复令整巾侍坐。

现代文:后来又因为中庶子的礼节过于拘束,又令他们戴着头巾侍坐。

古文:黄龙元年,权称尊号,立为皇太子,以恪为左辅,休右弼,谭为辅正,表为翼正都尉,是为四友,而谢景、范慎、刁玄、羊衟等皆为宾客,於是东宫号为多士。

现代文:黄龙元年,孙权登基称帝,立孙登为皇太子,任命诸葛恪为左辅,张休为右弼,顾谭为辅正,陈表为翼正都尉,这就是常说的四友。而谢景、范慎、刁玄、羊瞆等都是宾客,于是东宫号称俊杰众多。

古文:权迁都建业,徵上大将军陆逊辅登镇武昌,领宫府留事。

现代文:孙权迁都建业,征召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孙登镇守武昌,兼管宫府中遗留事宜。

古文:登或射猎,当由径道,常远避良田,不践苗稼,至所顿息,又择空间之地,其不欲烦民如此。

现代文:孙登有时外出射猎,应该走小路近道,但他常绕远路避开良田,不践踏庄稼,到休息时间,又选择开阔之处。他不想劳动百姓,就是像这样。

古文:尝乘马出,有弹丸过,左右求之。

现代文:他曾骑马外出,有一颗弹丸从身边飞过,他身边侍卫便去寻找射弹丸之人。

古文:有一人操弹佩丸,咸以为是,辞对不服,从者欲捶之,登不听,使求过丸,比之非类,乃见释。

现代文:正有一人拿着弹弓身带弹丸,大家都以为就是这个人射的弹丸,但其人否认并表示不服,随从们便想殴打他,孙登不允许,派人寻找飞过他身边的那粒弹丸,和这人身上携带的相比,两者并不一样,这人才被放走了。

古文:又失盛水金马盂,觉得其主,左右所为,不忍致罚,呼责数之,长遣归家,敕亲近勿言。

现代文:又有一次盛水的金马盂丢失,查出偷窃者,原来是自己身边人做的,孙登不忍心加以刑罚,只是叫他来一番责备,让他长久待在家,并下令周围的人不要传扬。

古文:后弟虑卒,权为之降损,登昼夜兼行,到赖乡,自闻,即时召见。

现代文:后来他弟弟孙虑去世,孙权为此下旨减少饮食,孙登日夜兼行,赶到赖乡,亲自通报,孙权当即召见他。

古文:见权悲泣,因谏曰: 虑寝疾不起,此乃命也。

现代文:孙登见孙权哀痛流泪,便劝说: 孙虑病重不起,这是天命。

**古文:方今朔土未一,四海喁喁,天戴陛下,而以下流之念,减损大官殽馔,过於礼制,臣窃忧惶。 **

现代文:现在北方未统一,天下都在翘首企盼,上天授命陛下,陛下却按照社会下流百姓的想法,减少朝臣的饮食,超出了礼制的规范,我个人忧虑不安。

古文:权纳其言,为之加膳。

现代文:孙权采纳了他的劝告,为此增加膳食。

古文:住十馀日,欲遣西还,深自陈乞,以久离定省,子道有阙,又陈陆逊忠勤,无所顾忧,权遂留焉。

现代文:孙登住了十多天,孙权打算他遣他西回武昌,孙登深切地陈情请求,认为长久分离使自己不能侍奉父母,在儿子的孝道上有所缺失,又陈述陆逊忠正勤谨,武昌没有什么可忧虑的,孙权就留他住下。

古文:嘉禾三年,权征新城,使登居守,总知留事。

现代文:嘉禾三年,孙权征讨新城,让孙登留守京城,总管留守事宜。

古文:时年谷不丰,颇有盗贼,乃表定科令,所以防御,甚得止奸之要。

现代文:当时庄稼收成不好,盗贼很多,孙登就制定相关法令用以防范,深得制止奸邪的关键。

古文:初,登所生庶贱,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,后徐氏以妒废处吴,而步夫人最宠。

现代文:当初,孙登的生母地位卑贱,徐夫人对他从小就有抚养的恩德。后来徐夫人因为妒嫉被废黜,安置在吴郡,而步夫人最为得宠。

古文:步氏有赐,登不敢辞,拜受而已。

现代文:步氏有所赏赐,孙登不敢推辞,都是拜受而已。

古文:徐氏使至,所赐衣服,必沐浴服之。

现代文:徐氏派人前来赐给孙登的衣服,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。

**古文:登将拜太子,辞曰: 本立而道生,欲立太子,宜先立后。 **

现代文:孙登将被册立为太子,他推辞说: 根本确立,原则才能产生,要立太子,应先册立皇后。

**古文:权曰: 卿母安在? **

现代文:孙权说: 你的母亲在哪?

古文:对曰: 在吴。 权默然。

现代文:孙登回答说: 在吴郡。 孙权默然不应。

古文:立凡二十一年,年三十三卒。

现代文:孙登被立为太子共二十一年,三十三岁去世。

古文:临终,上疏曰: 臣以无状,婴抱笃疾,自省微劣,惧卒陨毙。

现代文:临终前,他上疏说: 儿臣凭借微弱的德行,身缠重病,自知生命垂危,恐怕很快殒命。

古文:臣不自惜,念当委离供养,埋胔后土,长不复奉望宫省,朝觐日月,生无益於国,死贻陛下重慼,以此为哽结耳。

现代文:儿臣不是惋惜自己,只是想到即将离开父母,身埋黄土,永远不能再入宫探望,不能朝见陛下皇后,活着无益于国,死后还留给陛下沉重的悲痛,因而悲凄郁结以致哽咽。

古文:臣闻死生有命,长短自天,周晋、颜回有上智之才,而尚夭折,况臣愚陋,年过其寿,生为国嗣,没享荣祚,於臣已多,亦何悲恨哉!

现代文:儿臣听说生死有命,寿命在天,周晋、颜回有上佳才智,尚且夭折,更何况儿臣愚陋,享年已超过他们,生而为国家继承,死后还享有尊荣,对于我来说已是够多的了,还有什么可悲可怨的呢?

古文:方今大事未定,逋寇未讨,万国喁喁,系命陛下,危者望安,乱者仰治。

现代文:现在天下大事未定,各地贼寇未被剿灭,天下人民翘首盼望,将性命托付于陛下,身处危乱之人希望安定,身处动乱者盼望安治。

古文:愿陛下弃忘臣身,割下流之恩,修黄老之术,笃养神光,加羞珍膳,广开神明之虑,以定无穷之业,则率土幸赖,臣死无恨也。

现代文:希望陛下彻底忘记儿臣,割舍普通百姓的深恩厚德,修炼黄老之术,努力保养精神,增加美食佳馔,扩大神明思想,以此奠基延续无穷的功业,这样则天下百姓有幸有所仰赖,儿臣死而无憾。

古文:皇子和仁孝聪哲,德行清茂,宜早建置,以系民望。

现代文:皇子孙和仁慈孝顺聪慧明智,道德品行清明丰盛,应尽早立为太子,以延续百姓期望。

古文:诸葛恪才略博达,器任佐时。

现代文:诸葛恪才智谋略博大练达,可重用他来辅佐国事。

古文:张休、顾谭、谢景,皆通敏有识断,入宜委腹心,出可为爪牙。

现代文:张休、顾谭、谢景,都通达机敏有识人断事之才,入朝应视为心腹之臣,出外可用作勇猛之将。

古文:范慎、华融矫矫壮节,有国士之风。

现代文:范慎、华融勇壮有气节,有国士风采。

古文:羊衟辩捷,有专对之材。

现代文:羊瞆论辩敏捷,有独自应对之材。

古文:刁玄优弘,志履道真。

现代文:刁玄心地宏达,志在践行道义真谛。

古文:裴钦博记,翰采足用。

现代文:裴钦博闻强记,翰墨文采足以取用。

古文:蒋脩、虞翻,志节分明。

现代文:蒋修、虞翻,志向节操十分明晰。

古文:凡此诸臣,或宜廊庙,或任将帅,皆练时事,明习法令,守信固义,有不可夺之志。

现代文:凡此各位大臣,有的适宜用作朝臣,有的能够担任将帅,都通达时事,明悉法度,坚守信用道义,有不可改变的志向。

古文:此皆陛下日月所照,选置臣官,得与从事,备知情素,敢以陈闻。

现代文:这都是陛下日月般光辉照耀,给儿臣选置这样的属官,令他们与儿臣共事,因而儿臣能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心中所想,敢于将他们的情况陈述给陛下。

古文:臣重惟当今方外多虞,师旅未休,当厉六军,以图进取。

现代文:儿臣仔细地思虑着当今边疆外多有预料之外的情况,军事不止,应当激励六军,借此谋求进取。

古文:军以人为众,众以财为宝,窃闻郡县颇有荒残,民物凋弊,奸乱萌生,是以法令繁滋,刑辟重切。

现代文:军队靠人民为众,百姓以财货为宝,儿臣私下听说各郡县都有破败,百姓物资稀缺,奸邪乱行正在萌芽,故而法令频繁增订,刑罚深重苛刻。

古文:臣闻为政听民,律令与时推移,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,博采众议,宽刑轻赋,均息力役,以顺民望。

现代文:儿臣听说治理政事应听从民意,颁订律令要依据实情,陛下实在该与将相大臣认真详细选择合乎时宜的治国政策,广纳谏言,减轻刑法降低赋税,适当地取消一些劳役,以顺应百姓的期望。

古文:陆逊忠勤於时,出身忧国,謇謇在公,有匪躬之节。

现代文:陆逊对朝政忠诚勤勉,为国忧虑献身,忠正为公,具有不谋私利的节操。

古文:诸葛瑾、步骘、朱然、全琮、朱据、吕岱、吾粲、阚泽、严畯、张承、孙怡忠於为国,通达治体。

现代文:诸葛瑾、步骘、朱然、全琮、朱据、吕岱、吾粲、阚泽、严畯、张承、孙怡忠心为国,通晓明晰治国的根本。

古文:可令陈上便宜,蠲除苛烦,爱养士马,抚循百姓。

现代文:可让他们陈述目前应做的事宜,废除苛刻烦琐的政务和政策,爱护士兵养马,抚慰百姓。

古文:五年之外,十年之内,远者归复,近者尽力,兵不血刃,而大事可定也。

现代文:五年以后,十年之内,则远方百姓前来归附,近处人民为国效忠,兵不血刃,就能平定大事。

古文:臣闻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,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,故子囊临终,遗言戒时,君子以为忠,岂况臣登,其能已乎?

现代文:儿臣听说 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 ,因而子囊临终,留下遗言对时政提出告诫,君子认为这是忠诚,何况儿臣孙登,岂能闭口不言?

**古文:愿陛下留意听采,臣虽死之日,犹生之年也。 **

现代文:希望陛下留心听取采纳儿臣之言,这样儿臣即使某天死去,也如同出生之年。

古文:既绝而后书闻,权益以摧感,言则陨涕。是岁,赤乌四年也。

现代文:奏疏在他去世之后才被呈报上去,孙权更为悲痛感动,一言语就流泪,这年为赤乌四年。

古文:谢景时为豫章太守,不胜哀情,弃官奔赴,拜表自劾。

现代文:谢景当时担任豫章太守,他无法抑制悲痛心情,竟弃职前来奔丧,又上表自我弹劾。

古文:权曰: 君与太子从事,异於他吏。 使中使慰劳,听复本职,发遣还郡。

现代文:孙权说: 您随太子共事,与其他官员不同。 便派宫中使者前往慰问他,允许他恢复原来职务,让他返回豫章郡。

**古文:谥登曰宣太子。 **

现代文:追谥孙登为 宣太子 。

古文:子璠、希,皆早卒,次子英,封吴侯。

现代文:孙登的儿子孙璠、孙希,都早年去世,次子孙英被封为吴侯。

古文:五凤元年,英以大将军孙峻擅权,谋诛峻,事觉自杀,国除。

现代文:五凤元年,孙英因大将军孙峻专权揽政,密谋诛杀孙峻,事情败露后自杀,他的封地被取消。

古文:谢景者字叔发,南阳宛人。

现代文:谢景,字叔发,南阳郡宛县人。

古文:在郡有治迹,吏民称之,以为前有顾劭,其次即景。

现代文:在郡守任上有政绩,官吏百姓都称颂他,认为前有顾劭,其后就是谢景。

古文:数年卒官。

现代文:几年后,在任职上去世。

古文:孙虑字子智,登弟也。

现代文:孙虑,字子智,孙登的弟弟。

古文:少敏惠有才艺,权器爱之。

现代文:他年少时就机敏聪慧很有才艺,孙权器重喜爱他。

古文:黄武七年,封建昌侯。

现代文:黄武七年,他被封爵建昌侯。

古文:后二年,丞相雍等奏虑性聪体达,所尚日新,比方近汉,宜进爵称王,权未许。

现代文:两年后,丞相顾雍等上奏说孙虑性情聪慧练达识大体,才识不断增新,相比近代汉朝之例,应晋爵称王,孙权没答应。

古文:久之,尚书仆射存上疏曰: 帝王之兴,莫不褒崇至亲,以光群后,故鲁卫於周,宠冠诸侯,高帝五王,封列于汉,所以藩屏本朝,为国镇卫。

现代文:过了较长一段时间,尚书仆射□存上疏说: 帝王兴盛,无不褒扬推崇骨肉至亲,以此光华后妃,所以鲁国、卫国在周朝所受恩宠超过所有诸侯,汉高祖以五子为王,封地在汉朝本土,就是以此作为中央朝廷的屏障,作为国家的镇守护卫。

古文:建昌侯虑禀性聪敏,才兼文武,於古典制,宜正名号。

现代文:建昌侯孙虑秉性聪慧机敏,文武双全,根据古代典章制度,应当推正他名号。

古文:陛下谦光,未肯如旧,群寮大小,咸用於邑。

现代文:陛下谦让,不肯依照旧制办事,群臣上下,都取用于各自的封邑。

古文:方今奸寇恣睢,金鼓未弭,腹心爪牙,惟亲与贤。

现代文:现在奸寇猖獗肆虐,军事未息,文臣武将,只有亲属及贤士。

**古文:辄与丞相雍等议,咸以虑宜为镇军大将军,授任偏方,以光大业。 **

现代文:我私下与丞相顾雍等商议,都认为孙虑应当担任镇军大将军,并担负守卫一方的职责,以光耀国家事业。

古文:权乃许之,於是假节开府,治半州。

现代文:孙权就同意这些请求,授予孙虑假节,单独开置府署,治所设在半州。

古文:虑以皇子之尊,富於春秋,远近嫌其不能留意。

现代文:孙虑以皇子的尊贵身份,加上年纪又轻,远近的人都担心他不能留心州中事务。

古文:及至临事,遵奉法度,敬纳师友,过於众望。

现代文:等到他任职掌政,遵奉法度,恭侍师友,超过了众人对他的期望。

古文:年二十,嘉禾元年卒。

现代文:嘉禾元年,孙虑二十岁时去世。

古文:无子,国除。

现代文:没有儿子,封邑被取消。

古文:孙和字子孝,虑弟也。

现代文:孙和,字子孝,孙虑的弟弟。

古文:少以母王有宠见爱,年十四,为置宫卫,使中书令阚泽教以书艺。

现代文:他年少时因为母亲王夫人受孙权的宠爱而受到孙权喜爱,十四岁时,就将他安排在宫廷侍卫中,让中书令阚泽教他学习经传典籍六艺。

古文:好学下士,甚见称述。

现代文:他爱好学习,礼贤下士,受到人们的普遍称颂。

古文:赤乌五年,立为太子,时年十九。

现代文:赤乌五年,被册立为太子,当时十九岁。

古文:阚泽为太傅,薛综为少傅,而蔡颖、张纯、封俌、严维等皆从容侍从。

现代文:阚泽为太傅,薛综任少傅,而蔡颖、张纯、封亻甫、严维等都是他的陪侍随从。

古文: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,和以为奸妄之人,将因事错意,以生祸心,不可长也,表宜绝之。

现代文:当时司法官员多以律例条文来判刑,孙和认为奸邪狂妄之徒,会利用讼事掺杂私人感情,从而产生作乱的想法,此风不可助长,上表表示应当杜绝。

**古文:又都督刘宝白庶子丁晏,晏亦白宝,和谓晏曰: 文武在事,当能几人,因隙构薄,图相危害,岂有福哉? **

现代文:又有都督刘宝状告中庶子丁晏,丁晏也状告刘宝,孙和对丁晏说: 文武官员任职处事合格,能有几人?因有嫌隙就相互翻脸诋毁,都想着坑害对方,这怎么会有福运呢?

古文:遂两释之,使之从厚。

现代文:于是他对双方进行劝释调解,使他们相互交往亲厚。

古文:常言当世士人宜讲脩术学,校习射御,以周世务,而但交游博弈以妨事业,非进取之谓。

现代文:他常说当世的才学之士应钻研讲习学问,操练熟习武功,以周全当世事务,而只知交游下棋以妨碍事业,不是进取的做法。

古文:后群寮侍宴,言及博弈,以为妨事费日而无益於用,劳精损思而终无所成,非所以进德脩业,积累功绪者也。

现代文:后来群臣出席他的宴会,言语中说到下棋,孙和认为此事只能妨碍事务浪费时光而没有用处,耗费精神竭尽思虑却一无所获,不是可用来增进德行增长功业,积累功绩的做法。

古文:且志士爱日惜力,君子慕其大者,高山景行,耻非其次。

现代文:而且有志之士爱惜光阴珍惜精力,君子最仰慕的大德行,是功德崇高如山,行为光明耀世,以不能列入其中为耻。

古文:夫以天地长久,而人居其间,有白驹过隙之喻,年齿一暮,荣华不再。

现代文:天地之长久,而人处天地之间,就像白驹过隙,年龄很快衰老,青春不再回返。

古文:凡所患者,在於人情所不能绝,诚能绝无益之欲以奉德义之涂,弃不急之务以脩功业之基,其於名行,岂不善哉?

现代文:列举人生所忧虑的,就在于人的欲望所不能杜绝的那些东西,如果真能杜绝无用的欲念而奉行德义之路,抛弃不必要的事情以奠定功业的根基,对于人的名声品行,难道不是良好之事吗?

古文:夫人情犹不能无嬉娱,嬉娱之好,亦在於饮宴琴书射御之间,何必博弈,然后为欢。

现代文:当然,人的欲望不能没有游乐嬉笑,而戏嬉娱乐的爱好,也在于饮宴书画琴音骑射等方面,何必要下棋,然后才感到快乐呢?

古文:乃命侍坐者八人,各著论以矫之。於是中庶子韦曜退而论奏,和以示宾客。

现代文:就令陪坐者中的八个人,各自写出评判下棋行为的文章以矫正时弊,于是中庶子韦曜回去后写了一篇论文奏上,孙和将文章出示给宾客传阅。

古文:时蔡颖好弈,直事在署者颇斅焉,故以此讽之。

现代文:当时蔡颖爱好下棋,在他官署中任职者不少人都跟着他学,因而孙和用这个方法规劝他。

古文:是后王夫人与全公主有隙。

现代文:在这之后王夫人与全公主生了嫌隙。

古文:权尝寝疾,和祠祭於庙,和妃叔父张休居近庙,邀和过所居。

现代文:孙权曾重病卧床,孙和到太庙祭祀,孙和的妃子的叔父张休的居所离太庙很近,就邀孙和到他家看看。

古文:全公主使人觇视,因言太子不在庙中,专就妃家计议;又言王夫人见上寝疾,有喜色。

现代文:全公主派人跟随探查,趁机向孙权进谗说太子不在太庙里,而专往妃子家去商议事情,又说王夫人看到皇上病重,脸上有喜色。

古文:权由是发怒,夫人忧死,而和宠稍损,惧於废黜。

现代文:孙权因此发怒,王夫人忧郁而死,而孙和所受宠信逐渐减少,他害怕自己被废黜。

古文:鲁王霸觊觎滋甚,陆逊、吾粲、顾谭等数陈適庶之义,理不可夺,全寄、杨竺为鲁王霸支党,谮愬日兴。

现代文:鲁王孙霸图谋太子之位的想法愈加强烈,陆逊、吾粲、顾谭等多次向孙权陈述区分和辨析嫡庶的道义,指出按理太子之位不能被剥夺,全寄、杨竺是鲁王孙霸的党羽,他们日常在孙权面前诋毁。

古文:粲遂下狱诛,谭徙交州。

现代文:吾粲最后被关进监狱处死,顾谭被流放交州。

古文:权沈吟者历年,后遂幽闭和。

现代文:孙权犹豫了数年,最后将孙和软禁。

古文:於是骠骑将军朱据、尚书仆射屈晃率诸将吏泥头自缚,连日诣阙请和。

现代文:于是骠骑将军朱据、尚书仆射屈晃率领众多将吏头上抹泥,将自己捆绑起来,接连几天到宫门外为孙和求情。

古文:权登白爵观见,甚恶之,敕据、晃等无事忩々。

现代文:孙权登上白爵观观望,非常反感这种行为。斥责朱据、屈晃等是无事生非。

古文:权欲废和立亮,无难督陈正、五营督陈象上书,称引晋献公杀申生,立奚齐,晋国扰乱,又据、晃固谏不止。

现代文:孙权想要废除孙和册立孙亮为太子,无难督陈正、五营督陈象上书,引述晋献公杀申生、立奚齐,导致晋国大乱的史实进行劝谏,而朱据、屈晃又固执地劝谏不止。

古文:权大怒,族诛正、象,据、晃牵入殿,杖一百,竟徙和於故鄣,群司坐谏诛放者十数。

现代文:孙权大怒,将陈正、陈象满门抄斩,将朱据、屈晃拖进大殿,杖打一百,最后将孙和流放到故鄣,群臣中因劝谏而被诛杀流放的有几十人。

古文:众咸冤之。

现代文:人们都为他们感到冤屈。

古文:太元二年正月,封和为南阳王,遣之长沙。

现代文:太元二年正月,孙权封孙和为南阳王,将他遣往长沙。

古文:四月,权薨,诸葛恪秉政。

现代文:当年四月,孙权去世,诸葛恪主管国事。

古文:恪即和妃张之舅也。

现代文:诸葛恪就是孙和之妃张氏的舅舅。

古文:妃使黄门陈迁之建业上疏中宫,并致问於恪。

现代文:张妃派黄门陈迁到建业上疏中宫,并向诸葛恪表示问候。

**古文:临去,恪谓迁曰: 为我达妃,期当使胜他人。 **

现代文:陈迁即将离开建业时,诸葛恪对他说: 替我转告张妃,到时我一定让她胜过别人。

古文:此言颇泄。

现代文:这些话有些被泄露出去。

古文:又恪有徙都意,使治武昌宫,民间或言欲迎和。

现代文:再加上诸葛恪有迁都的想法,派人整修武昌的宫殿,民间有人传言他想迎立孙和。

古文:及恪被诛,孙峻因此夺和玺绶,徙新都,又遣使者赐死。

现代文:等到诸葛恪被诛杀,孙峻因此事而剥夺孙和的印玺绶带,将他流放到新都,又派使者将他赐死。

**古文:和与妃张辞别,张曰: 吉凶当相随,终不独生活也。 **

现代文:孙和与张氏告别,张氏说: 无论吉凶我都跟随你,终不会独自活着。

古文:亦自杀,举邦伤焉。

现代文:她也自尽而亡,举国上下都为之悲伤。

古文:孙休立,封和子皓为乌程侯,自新都之本国。

现代文:孙休即位后,封孙和的儿子孙皓为乌程侯,从新都迁到封邑乌程。

古文:休薨,皓即阼,其年追谥父和曰文皇帝,改葬明陵,置园邑二百家,令、丞奉守。

现代文:孙休去世,孙皓登上皇位,当年就追谥父亲孙和为 文皇帝 ,改葬明陵,安排守护陵园的人二百户,设立奉侍守墓的令、丞等。

古文:后年正月,又分吴郡、丹杨九县为吴兴郡,治乌程,置太守,四时奉祠。

现代文:第二年正月,又将吴郡、丹杨的九个县分为吴兴郡,治所在乌程,设置太守,按四时时祭祀明陵。

古文:有司奏言,宜立庙京邑。

现代文:有关官员上奏说,应在京都为孙和立庙。

古文:宝鼎二年七月,使守大匠薛珝营立寝堂,号曰清庙。

现代文:宝鼎二年七月,孙皓令守将大臣薛珝修建寝堂,号为 清庙 。

古文:十二月,遣守丞相孟仁、太常姚信等备官僚中军步骑二千人,以灵舆法驾,东迎神於明陵。

现代文:十二月,派遣代理丞相孟仁、太常姚信等人配备官员及中军两千步、骑兵,用灵车法驾往东向明陵迎接孙和的神位。

古文:皓引见仁,亲拜送於庭。

现代文:孙皓召见孟仁,亲自到庭下拜送。

古文:灵舆当至,使丞相陆凯奉三牲祭於近郊,皓於金城外露宿。

现代文:灵车将到京城,又派丞相陆凯敬奉三牲在近郊祭祀迎请,孙皓在京城外露宿。

古文:明日,望拜於东门之外。

现代文:第二天,在东门外仰望拜迎灵车。

古文:其翌日,拜庙荐祭,歔欷悲感。

现代文:第三天,在清庙拜谒神灵、荐牲祭祀,流泪呜咽,悲戚伤痛。

古文:比七日三祭,倡技昼夜娱乐。

现代文:到第七天已祭祀三次,倡伎昼夜演唱奏乐。

古文:有司奏言 祭不欲数,数则黩,宜以礼断情 ,然后止。

现代文:有关官员上奏说: 祭祀不可太多,过分了就是不庄重,应以礼来制止思念。

古文:孙霸字子威,和弟也。

现代文:祭祀至此才停。孙霸,字子威,孙和的弟弟。

古文:和为太子。霸为鲁王,宠爱崇特,与和无殊。

现代文:孙和做太子时,孙霸是鲁王,他所受的恩宠待遇,与孙和没有什么不同。

古文:顷之,和、霸不穆之声闻於权耳,权禁断往来,假以精学。

现代文:不久,孙和、孙霸不和的消息被孙权知道,孙权断绝他们与外界往来,借此让他们专心向学。

古文:督军使者羊衟上疏曰: 臣闻古之有天下者,皆先显别適庶,封建子弟,所以尊重祖宗,为国藩表也。

现代文:督军使者羊瞆上疏说: 为臣听说古代拥有天下之人,都是先明确区别嫡庶,封建子弟的爵地,借此让他们尊崇祖先,成为国家外部屏障。

古文:二宫拜授,海内称宜,斯乃大吴兴隆之基。

现代文:现在二宫被任命的声名,天下都称赞适宜,这是我大吴国兴盛的根基。

古文:顷闻二宫并绝宾客,远近悚然,大小失望。

现代文:近来得知二宫一起被断绝与宾客来往,远近之人都很震惊,上下官员都有失望。

古文:窃从下风,听采众论,咸谓二宫智达英茂,自正名建号,於今三年,德行内著,美称外昭,西北二隅,久所服闻。

现代文:我私下打听下层的议论,听取众人的谈论,都认为二宫智慧通达、英才俊茂,自从他们被确定名分和称号,至今已有三年,他们的德行在国内很显达,在外邦也被称颂,连西、北两地边疆,也敬服他们的声名很久了。

古文:谓陛下当副顺遐迩所以归德,勤命二宫宾延四远,使异国闻声,思为臣妾。

现代文:大家都说陛下应当符合远近之人都想归顺仁德的期望,尽量让二宫延请四方宾客,使异国得知他们声名后,都想成为他们的臣仆。

古文:今既未垂意於此,而发明诏,省夺备卫,抑绝宾客,使四方礼敬,不复得通,虽实陛下敦尚古义,欲令二宫专志於学,不复顾虑观听小宜,期於温故博物而已,然非臣下倾企喁喁之至愿也。

现代文:现在既未致力于这方面,反而颁布诏令,减少他们的侍从护卫,断绝与四方宾客的往来,使四方百姓的礼敬之意不能通达二宫。虽说陛下确是在尊崇古代道义,想让二宫致力于研究学习,不再考虑观察听取细微事务,期望他们温习历史博览众物,但这并非臣下翘首企盼的最大心愿。

古文:或谓二宫不遵典式,此臣所以寝息不宁。

现代文:有人说二宫不遵循典章制度,这正是为臣所以寝食不安的原因。

古文:就如所嫌,犹宜补察,密加斟酌,不使远近得容异言。

现代文:即使实际情况如人们所猜疑的那样,也应该明察补救,细致地加以斟酌,不使远近的人们都听到如此传言。

古文:臣惧积疑成谤,久将宣流,而西北二隅,去国不远,异同之语,易以闻达。

现代文:为臣担心人们猜疑日益积累会发展成毁谤,长久会传播四方,而西、北两地,离我国不远,流言互相传播,很容易传到魏、蜀两国境内。

古文:闻达之日,声论当兴,将谓二宫有不顺之愆,不审陛下何以解之?

现代文:传到西、北两地之日,舆论应当很快产生,会认为我们二宫有背叛的过失,到时不知陛下如何解释?

古文:若无以解异国,则亦无以释境内。

现代文:如果无法向他国解释疑虑,那也无法在国内解释。

古文:境内守疑,异国兴谤,非所以育巍巍,镇社稷也。

现代文:国人心存疑惑,他国借机陷害,这就绝不能发展弘大基业、镇守江山社稷了。

**古文:愿陛下早发优诏,使二宫周旋礼命如初,则天清地晏,万国幸甚矣。 **

现代文:希望陛下尽早发布仁德诏令,使太子与鲁王像过去一样去以礼结交贤士,这样则天地清明,是天下的大幸事了。

古文:时全寄、吴安、孙奇、杨竺等阴共附霸,图危太子。

现代文:当时,全寄、吴安、孙奇、杨竺等暗中一起依附孙霸,密谋危害太子。

古文:谮毁既行,太子以败,霸亦赐死。

现代文:他们谗言诋毁,导致太子败落,孙霸也被赐死。

古文:流竺尸于江,兄穆以数谏戒竺,得免大辟,犹徙南州。

现代文:杨竺被判处尸体漂流长江的惩罚,他的哥哥杨穆因多次劝诫杨竺,所以免于斩首,但依旧被流放到南方的州里去。

古文:霸赐死后,又诛寄、安、奇等,咸以党霸构和故也。

现代文:孙霸被赐死后,又处死了全寄、吴安、孙奇等人,他们都是因为结党孙霸构陷孙和导致恶果。

古文:霸二子,基、壹。

现代文:孙霸有两个儿子,孙基、孙壹。

古文:五凤中,封基为吴侯,壹宛陵侯。

现代文:五凤年间,孙基被封为吴侯,孙壹被封为宛陵侯。

古文:基侍孙亮在内,太平二年,盗乘御马,收付狱。

现代文:孙基在宫内侍奉孙亮,太平二年,因盗骑御马,被关押入狱。

**古文:亮问侍中刁玄曰: 盗乘御马罪云何? **

现代文:孙亮问侍中刁玄说: 偷骑御马是什么罪名?

古文:玄对曰: 科应死。

现代文:刁玄回答说: 应定死罪。

**古文:然鲁王早终,惟陛下哀原之。 **

现代文:然而鲁王死的早,希望陛下能怜悯宽恕他。

古文:亮曰: 法者,天下所共,何得阿以亲亲故邪?

现代文:孙亮说: 律法,是天下人所共同遵守的事,怎能因亲人的缘故就有所偏袒呢?

**古文:当思惟可以释此者,奈何以情相迫乎? **

现代文:应当考虑一个可以免他的罪行的办法,怎能用追念死去的亲人情感来劝服呢?

**古文:玄曰: 旧赦有大小,或天下,亦有千里、五百里赦,随意所及。 亮曰: 解人不当尔邪! **

现代文:刁玄说: 按旧例,赦免罪犯有大小之分,有时是涉及天下的大赦,也有千里、百里范围的赦免,依据君主的想法而定。 孙亮说: 能解人意的不正是您吗?

古文:乃赦宫中,基以得免。

现代文:就下令赦免宫中的罪犯,孙基因此免于一死。

古文:孙皓即位,追和、霸旧隙,削基、壹爵土,与祖母谢姬俱徙会稽乌伤县。

现代文:孙皓登基后,追究孙和与孙霸的旧怨,削除孙基、孙壹的爵位封地,和他们的祖母谢姬一起被流放到会稽郡乌伤县。

古文:孙奋字子扬,霸弟也,母曰仲姬。

现代文:孙奋,字子扬,孙霸的弟弟,他的母亲叫仲姬。

古文:太元二年,立为齐王,居武昌。

现代文:太元二年,孙奋被册立为齐王,居住在武昌。

古文:权薨,太傅诸葛恪不欲诸王处江滨兵马之地,徙奋於豫章。

现代文:孙权去世,太傅诸葛恪不希望众王处在长江地区的兵马战乱之地,就将孙奋迁移到豫章郡。

古文:奋怒,不从命,又数越法度。

现代文:孙奋很愤怒,不听从命令,又数次行事违背法度。

古文:恪上笺谏曰: 帝王之尊,与天同位,是以家天下,臣父兄,四海之内,皆为臣妾。

现代文:诸葛恪上笺书劝谏他说: 帝王的尊贵,与上天等同,故此帝王即以天下为家,视父兄为臣,四海之内,都是臣属。

古文:仇雠有善,不得不举,亲戚有恶,不得不诛,所以承天理物,先国后身,盖圣人立制,百代不易之道也。

现代文:仇人有善行,不能不任用,亲人做了恶事,不能不惩处,以此顺承天命协同万物,先考虑国家,再替自己着想,这是圣人制定法度,百世不变的道理。

古文:昔汉初兴,多王子弟,至於太强,辄为不轨,上则几危社稷,下则骨肉相残,其后惩戒,以为大讳。

现代文:昔日汉朝初兴,多将子弟封为藩王,以至于他们势力过于强大,时常有不臣行为,严重的几乎危害社稷,轻的也使骨肉相残,后世以此为戒,认为是最大的忌讳。

古文:自光武以来,诸王有制,惟得自娱於宫内,不得临民,干与政事,其与交通,皆有重禁,遂以全安,各保福祚。

现代文:自光武帝中兴以来,对众王有所约束,只能在宫中自我娱乐,不得治理百姓,参与政事,与他们来往的,都有严格的限制,于所以他们各人都得以保全安定,保住福运。

古文:此则前世得失之验也。

现代文:这便是前代得失成败的明验。

古文:近袁绍、刘表各有国土,土地非狭,人众非弱,以適庶不分,遂灭其宗祀。

现代文:近来袁绍、刘表各占有地盘,土地并不狭小,人众也不弱小,只因嫡庶未分,所以断绝了自己家中祖庙的祭祀。

古文:此乃天下愚智,所共嗟痛。

现代文:这是天下智者愚人共同嗟叹哀伤的。

古文:大行皇帝览古戒今,防芽遏萌,虑於千载。

现代文:大行皇帝考察古代警戒如今,在事情尚未萌娃时遏制住,考虑千秋功业之事。

古文:是以寝疾之日,分遣诸王,各早就国,诏策殷勤,科禁严峻,其所戒敕,无所不至,诚欲上安宗庙,下全诸王,使百世相承,无凶国害家之悔也。

现代文:所以他卧床不起之时,将众王遣回到各自的封邑,诏令文书很是恳切,律法条文十分严峻,他所戒令的事情,遍及方方面面,实在是想对上安定宗庙,对下保全诸王,使帝王百代延续,没有危害国家的后患。

古文:大王宜上惟太伯顺父之志,中念河间献王、东海王强恭敬之节,下当裁抑骄恣荒乱以为警戒。

现代文:大王您应当上思虑周泰伯顺从父亲意愿之事,中念河间献王刘德、东海王刘强恭敬朝命的操守,下当限制骄横恣意荒谬错乱的行为,将此作为警戒。

古文:而闻顷至武昌以来,多违诏敕,不拘制度,擅发诸将兵治护宫室。

现代文:而我听说大王不久前来到武昌,多次违背诏令,不循礼法,擅自召集将士修整宫室。

古文:又左右常从有罪过者,当以表闻,公付有司,而擅私杀,事不明白。

现代文:另外您的左右经常跟随着身负罪名的人,原应上表呈报,公开交付有关部门处理,而您却擅自私下杀掉,使事情混乱不清。

古文:大司马吕岱亲受先帝诏敕,辅导大王,既不承用其言,令怀忧怖。

现代文:大司马吕岱亲自收到先帝的诏令,辅助引导大王,而大王却不接受采纳他的建议,使他心中忧虑。

古文:华锜先帝近臣,忠良正直,其所陈道,当纳用之,而闻怒锜,有收缚之语。

现代文:华锜是先帝的亲近大臣,忠诚正直,他所陈述的道理,您应当采纳接受,然而您听后却迁怒华锜,说要将他关押起来。

古文:又中书杨融,亲受诏敕,所当恭肃,云 正自不听禁,当如我何 ?

现代文:又有中书杨融,亲受皇上诏令,您本应当对他恭敬严谨,却说 我就是不听从禁令,你把我怎样 ?

古文:闻此之日,大小惊怪,莫不寒心。

现代文:听到这话时,众臣心中惊诧,无人不感到寒心。

古文:里语曰: 明镜所以照形,古事所以知今。

现代文:俗话说: 明镜可以照出形貌,古事可以鉴戒今人。

古文:大王宜深以鲁王为戒,改易其行,战战兢兢,尽敬朝廷,如此则无求不得。

现代文:大王应将鲁王视为深刻的警戒,改变自己的行为,勤谨严肃,尽力敬奉朝廷,这样则没有什么要求不能得到。

古文:若弃忘先帝法教,怀轻慢之心,臣下宁负大王,不敢负先帝遗诏,宁为大王所怨疾,岂敢忘尊主之威,而令诏敕不行於藩臣邪?

现代文:如果背弃遗忘先帝的法度教导,怀着轻慢之心,为臣宁肯有负大王,不敢背离先帝遗诏,宁愿承受大王的怨恨,又怎么敢忘记主上的威仪,而使诏令在藩臣中不能推行呢?

古文:此古今正义,大王所照知也。

现代文:这是古今道义,也是主上您所知晓的。

古文:夫福来有由,祸来有渐,渐生不忧,将不可悔。

现代文:福运的降临有一定的缘由,灾祸的降临也是逐渐累积的,在其逐渐发展时不忧不虑,那将来也不可以后悔了。

古文:向使鲁王早纳忠直之言,怀惊惧之虑,享祚无穷,岂有灭亡之祸哉?

现代文:假如鲁王早日接纳忠正良言,心中有着惊惧的忧虑,那么他就能享受无穷的福运,哪来灭亡的祸患呢?

古文:夫良药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。忠言逆耳,惟达者能受之。

现代文:良药苦口,只有患病之人认为它甘甜;忠言逆耳,只有通达事理之人乐意接受。

古文:今者恪等慺慺欲为大王除危殆於萌芽,广福庆之基原,是以不自知言至,愿蒙三思。

现代文:现在我诸葛恪等人苦苦思虑想为大王解除尚处萌芽之际的危险,扩大您福运吉祥的基础,所以不自觉地把话说到了头,希望您能加以考虑。

古文:奋得笺惧,遂移南昌,游猎弥甚,官属不堪命。

现代文:孙奋收到笺书后很是惊恐,就移居南昌,但他游玩狩猎更为频繁,官员下属都不堪忍受他的命令。

古文:及恪诛,奋下住芜湖,欲至建业观变。

现代文:等到诸葛恪伏诛,孙奋到下游住在芜湖,想要到建业观察情势变化。

古文:傅相谢慈等谏奋,奋杀之。

现代文:傅相谢慈等人劝谏孙奋,孙奋却将他们杀了。

古文:坐废为庶人,徙章安县。

现代文:孙奋因此被废黜为平民,流放到章安县。

古文:太平三年,封为章安侯。

现代文:太平三年,被封为章安侯。

古文:建衡二年,孙皓左夫人王氏卒。

现代文:建衡二年,孙皓左夫人王氏去世。

古文:皓哀念过甚,朝夕哭临,数月不出,由是民间或谓皓死,讹言奋与上虞侯奉当有立者。

现代文:孙皓哀痛思念过度,每日对着灵柩哭泣,一连数月不出门,因此民间有传言说孙皓死了,并谣传孙奋与上虞侯孙奉必有一人会被立为皇帝。

古文:奋母仲姬墓在豫章,豫章太守张俊疑其或然,扫除坟茔。

现代文:孙奋的母亲仲姬的坟墓在豫章,豫章太守张俊怀疑此事也许是真的,就前往祭扫坟茔。

古文:皓闻之,车裂俊,夷三族,诛奋及其五子,国除。

现代文:孙皓得知此事后,将张俊车裂处死并夷灭三族,将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全部诛死,并废除了他的封邑。

古文:评曰:孙登居心所存,足为茂美之德。

现代文:评曰:孙登内心所思虑看重的,足以称赞他有美好的德行。

古文:虑、和并有好善之姿,规自砥砺,或短命早终,或不得其死,哀哉!

现代文:孙虑、孙和都有喜好善行的姿态,自我规劝勉励,但一个短命早死,一个不得善终,哀痛啊!

古文:霸以庶干適,奋不遵轨度,固取危亡之道也。

现代文:孙霸以庶出身份侵占嫡出身份,孙奋不遵循礼仪法度,是自己选择的覆灭之路。

古文:然奋之诛夷,横遇飞祸矣。

现代文:但孙奋被夷灭的三族人,是遭遇了飞来横祸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