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破虏讨逆传

古文:孙坚字文台,吴郡富春人,盖孙武之后也。

现代文:孙坚字文台,吴郡富春人,是孙武的后代。

古文:少为县吏。年十七,与父共载船至钱唐,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上掠取贾人财物,方於岸上分之,行旅皆住,船不敢进。

现代文:年少时做过县吏,十七岁时,他跟父亲一起坐船到钱塘,适逢海盗胡玉等人从匏里上岸劫掠商人的财物,又在岸上分赃,来往的行人都不敢靠近,船只也不敢前行。

**古文:坚谓父曰: 此贼可击,请讨之。 **

现代文:孙坚对父亲说: 这些,贼人可以攻击,请让我去捉拿他们。

**古文:父曰: 非尔所图也。 **

现代文:他的父亲说: 这些事不是你要考虑的。

古文:坚行操刀上岸,以手东西指麾,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。

现代文:孙坚就拿着刀上岸,用手东指西至指,就像在分派一些人去包围队伍那样。

古文:贼望见,以为官兵捕之,即委财物散走。

现代文:贼人看到这样的情形,以为是官兵前来抓捕,立即将抢来的钱财扔掉,四散逃走。

古文:坚追,斩得一级以还;父大惊。

现代文:孙坚追赶,砍下一个贼人的首级后回来,他的父亲非常惊讶。

古文:由是显闻,府召署假尉。

现代文:孙坚因此显明,州府征召他为假尉。

古文:会稽妖贼许昌起於句章,自称阳明皇帝,与其子韶扇动诸县,众以万数。

现代文:会稽郡的贼人许昌在句章县起兵造反,自称为阳明皇帝,跟他的儿子许韶煽动各县,共召集了数万人。

古文: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,得千馀人,与州郡合讨破之。

现代文: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招募精勇之士,得到了一千多人,他跟州郡联合征讨并攻破了许昌。

古文:是岁,熹平元年也。

现代文:这一年是熹平元年。

古文:刺史臧旻列上功状,诏书除坚盐渎丞,数岁徙盱眙丞,又徙下邳丞。

现代文:刺史臧旻上奏罗列孙坚的功绩,皇帝下诏任命孙坚为盐渎丞,几年后改任为盱胎县丞,又调任为下邳县丞。

古文:中平元年,黄巾贼帅张角起于魏郡,讬有神灵,遣八使以善道教化天下,而潜相连结,自称黄天泰平。

现代文:中平元年,黄巾军首领张角在魏郡起兵,假托有神灵,派八人前往青州、徐州、幽州、冀州、荆州、扬州、广州、豫州等州郡,宣扬太平道教化百姓,而各州暗中互相牵连,自称黄天泰平。

古文:三月甲子,三十六方一旦俱发,天下响应,燔烧郡县,杀害长吏。

现代文:三月初五,三十六方一同起兵,天下百姓纷纷响应,焚毁郡县,杀害长官吏役。

古文: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、中郎将朱俊将兵讨击之。俊表请坚为佐军司马,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。

现代文:汉朝廷派遣车骑将军皇甫嵩、中郎将朱俊率兵攻打他们,朱骏上表请任孙坚为佐军司马,那些跟随孙坚多年的,在下邳的少年们都自愿跟随他出征。

古文:坚又募诸商旅及淮、泗精兵,合千许人,与俊并力奋击,所向无前。

现代文:孙坚又招募各路商人以及淮河、泗水一带的精兵,共一千多人,与朱俊合力征讨,所向披靡。

古文:汝、颍贼困迫,走保宛城。

现代文:汝、颍一带的贼军迫于困境,逃到宛城坚守。

古文:坚身当一面,登城先入,众乃蚁附,遂大破之。

现代文:孙坚独当一面,率先登上城墙进入,士兵蜂拥而上,大破起义军。

古文:俊具以状闻上,拜坚别部司马。

现代文:朱骏将孙坚的事迹完整的上报朝廷,朝廷任命孙坚为别部司马。

古文:边章、韩遂作乱凉州。

现代文:边章、韩遂在凉州作乱。

古文:中郎将董卓拒讨无功。

现代文:中郎将董卓征讨但没有攻克。

古文:中平三年,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,西讨章等。温表请坚与参军事,屯长安。

现代文:中平三年,朝廷派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职权,往西征讨边章等人,张温上表请求让孙坚参与军事,驻守在长安。

**古文:温以诏书召卓,卓良久乃诣温。温责让卓,卓应对不顺。坚时在坐,前耳语谓温曰: 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,宜以召不时至,陈军法斩之。 **

现代文:张温拿着诏书召见董卓,董卓很久才来见张温,张温责备董卓,董卓的回答很不客气,孙坚当时也在座,向前跟张温耳语说: 董卓不害怕自己有罪,反而口出狂言,应该以诏令不按时到来之罪按军法处斩他。

**古文:温曰: 卓素著威名於陇蜀之间,今日杀之,西行无依。 **

现代文:张温说: 董卓在陇蜀之间一向很有威名,现在诛杀他,大军西行就没有依靠了。

古文:坚曰: 明公亲率王兵,威震天下,何赖於卓?

现代文:孙坚说: 您亲自率领朝廷大军,威震天下,为什么要依赖于董卓呢?

古文:观卓所言,不假明公,轻上无礼,一罪也。

现代文:听董卓的话,并不想受制于您,所以怠慢无礼,这是第一条罪状。

古文:章、遂跋扈经年,当以时进讨,而卓云未可,沮军疑众,二罪也。

现代文:边章、韩遂常年跋扈,应当及时征讨,但董卓却说不可使军队沮丧,众人疑心,这是第二条罪状。

古文:卓受任无功,应召稽留,而轩昂自高,三罪也。

现代文:董卓接受任命,但没有功劳,收到诏令又滞留不来,狂悖自傲,这是第三条罪状。

古文:古之名将,仗钺临众,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,是以穰苴斩庄贾,魏绛戮杨干。

现代文:古代的名将率军上阵,没有不果断地处斩违反军纪的,所以有了穰苴斩庄贾,魏绛杀杨干之事。

**古文:今明公垂意於卓,不即加诛,亏损威刑,於是在矣。 **

现代文:现在您对董卓留情,没有立即诛杀,这样一定会使威严受到损害。

**古文:温不忍发举,乃曰: 君且还,卓将疑人。 **

现代文:张温不忍心实行,就说: 你先暂时回去,免得董卓将会怀疑。

古文:坚因起出。章、遂闻大兵向至,党众离散,皆乞降。

现代文:孙坚就起身离开,边章、韩遂得知大兵前来,党众离散,都请求投降。

古文:军还,议者以军未临敌,不断功赏,然闻坚数卓三罪,劝温斩之,无不叹息。

现代文:大军返回后,商议的人都认为军队尚未开战,不应当论功行赏,但得知孙坚历数董卓的三条罪状,劝张温斩杀董卓,但无不叹息。

古文:拜坚议郎。

现代文:孙坚被任命为议郎。

古文:时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,众万馀人,攻围城邑,乃以坚为长沙太守。

现代文:当时,长沙贼军区星自称将军,部中有一万多人,围攻长沙城池,朝廷就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。

古文:到郡亲率将士,施设方略,旬月之间,克破星等。

现代文:孙坚到郡中亲自率领士兵,拟定进攻计划,没到一个月,就攻破了区星等人。

古文:周朝、郭石亦帅徒众起於零、桂,与星相应。

现代文:周朝、郭时也率部众在零陵、桂阳等地起兵,跟区星相应。

古文:遂越境寻讨,三郡肃然。汉朝录前后功,封坚乌程侯。

现代文:孙坚就跨境追寻征讨,三郡都平定下来,汉朝廷记录前后的功劳,封孙坚为乌程侯。

古文:灵帝崩,卓擅朝政,横恣京城。诸州郡并兴义兵,欲以讨卓。

现代文:汉灵帝驾崩后,董卓专揽朝政,在京城横行霸道,各州郡共同发起义兵,想要讨伐董卓。

古文:坚亦举兵。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,坚过杀之。

现代文:孙坚也起兵,荆州刺史王旭向来对孙坚无礼,孙坚路过荆州时杀了他。

古文:比至南阳,众数万人。

现代文:大军到了南阳,队伍有数万人。

古文: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,晏然自若。坚以牛酒礼咨,咨明日亦答诣坚。

现代文:南阳太守张咨得知大军到来泰然自若,孙坚用牛酒之礼对待张咨,张咨第二天也回访了孙坚。

**古文:酒酣,长沙主簿入白坚: 前移南阳,而道路不治,军资不具,请收主簿推问意故。 **

现代文:饮酒正酣时,长沙主簿进来对孙坚说: 之前有文书到南阳,但道路没有修好,军资物品没有齐全,希望能将他逮捕交给主簿问清楚。

古文:咨大惧欲去,兵陈四周不得出。

现代文:张咨非常恐惧想要离开,但四周有士兵包围不能出去。

**古文:有顷,主簿复入白坚: 南阳太守稽停义兵,使贼不时讨,请收出案军法从事。 **

现代文:过了一会儿,主簿又进来告诉孙坚: 南阳太守故意拖延义兵,不能及时讨伐贼军,请将他逮捕,按军法处置。

古文:便牵咨於军门斩之。

现代文:于是把张咨拖到军门外斩杀。

古文:郡中震栗,无求不获。

现代文:军中之人都非常震恐,孙坚的要求都得到了满足。

古文:前到鲁阳,与袁术相见。术表坚行破虏将军,领豫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大军前进到鲁阳,跟袁术相见,袁术上表推荐孙坚为破虏将军,兼任豫州刺史。

古文:遂治兵於鲁阳城。

现代文:于是孙坚在鲁阳城整顿军队。

古文:当进军讨卓,遣长史公仇称将兵从事还州督促军粮。

现代文:刚要出兵讨伐董卓时,孙坚派长史公仇带领军中从事返回州中督运粮草。

古文:施帐幔於城东门外,祖道送称,官属并会。

现代文:孙坚在城东门外装饰帐幔,设宴给公仇称饯行,他的下属都参加宴会。

古文: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坚,轻骑数十先到。

现代文:董卓派步兵骑兵数万人迎击,有数十名骑兵先到。

古文:坚方行酒谈笑,敕部曲整顿行陈,无得妄动。

现代文:孙坚正饮酒谈笑,下令部队整顿军政,不得妄动。

**古文:后骑渐益,坚徐罢坐,导引入城,乃谓左右曰: 向坚所以不即起者,恐兵相蹈籍,诸君不得入耳。 **

现代文:随后骑兵渐渐增多,孙坚慢慢的离开座位,率兵进入城中,于是对身边人说: 刚才我之所以没有立即起身,是担心士兵相互混乱,使各位不能进城。

古文:卓兵见坚士众甚整,不敢攻城,乃引还。

现代文:董卓的军队看到孙坚的部众非常严整,不敢攻城,于是率军撤退。

古文:坚移屯梁东,大为卓军所攻,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。

现代文:孙坚就将部队移到梁东驻扎,被董卓的军队攻打,孙坚跟数十名骑兵突围而出。

古文:坚常著赤罽帻,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。

现代文:孙坚经常戴着红色的包头巾,这时脱下头巾,让亲近将领祖茂戴上。

古文:卓骑争逐茂,故坚从间道得免。

现代文:董卓的骑兵争先追赶祖茂,所以孙坚从小道逃出,幸免于难。

古文:茂困迫,下马,以帻冠冢间烧柱,因伏草中。

现代文:祖茂被逼得很紧迫,就下马把头巾放在坟墓间的烧住上,自己潜伏在草中。

古文:卓骑望见,围绕数重,定近觉是柱,乃去。

现代文:董卓的骑兵远远望见,将柱子围绕好几层,近看才发现是柱子,就离开了。

古文:坚复相收兵,合战於阳人,大破卓军,枭其都督华雄等。

现代文:孙坚又再次收整军队,与董卓军队在阳人交战,大获全胜,将他的都督华雄等人斩首。

古文:是时,或间坚於术,术怀疑,不运军粮。

现代文:当时有人在袁术面前诋毁孙坚,袁术就怀疑孙坚,没有为他运输粮草。

古文:阳人去鲁阳百馀里,坚夜驰见术,画地计校,曰: 所以出身不顾,上为国家讨贼,下慰将军家门之私雠。

现代文:阳人距离鲁阳有一百多里,孙坚在夜里疾驰去见袁术,用刀划着地对袁术说: 我之所以如此不顾性命的现身,上为国家讨伐逆贼,对下是安慰将军报私仇。

**古文: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,而将军受谮润之言,还相嫌疑! **

现代文:我孙坚与董卓并没有刻骨铭心的仇恨,但将军却听信小人的谗言,居然对我起了嫌疑。

古文:术踧唶,即调发军粮。

现代文:袁术对孙坚就恭敬起来,立即调发军粮。

古文:坚还屯。

现代文:孙坚返回驻地。

古文:卓惮坚猛壮,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,今坚列疏子弟任刺史、郡守者,许表用之。

现代文:董卓忌惮孙坚强大起来,就派将军李榷等前来请求和亲,让孙坚列出担任刺史、郡守的子弟名单,并答应上表任用他们。

**古文:坚曰: 卓逆天无道,荡覆王室,今不夷汝三族,县示四海,则吾死不瞑目,岂将与乃和亲邪? **

现代文:孙坚说: 董卓逆天行事,蛮横无道,颠覆王室,现在不灭他三族,昭告天下,那我死也不瞑目,怎么还能跟他和亲呢?

古文:复进军大谷,拒雒九十里。

现代文:再次出兵大谷,距离洛阳九十里。

古文:卓寻徙都西入关,焚烧雒邑。

现代文:董卓立即将都城迁入函谷关,焚烧了雒城。

古文:坚乃前入至雒,脩诸陵,平塞卓所发掘。

现代文:孙坚就前进到雒地,修复各座皇陵,将董卓所发掘的皇陵都填好。

古文:讫,引军还,住鲁阳。

现代文:做好之后率军返回,驻守在鲁阳。

古文:初平三年,术使坚征荆州,击刘表。

现代文:初平三年,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,进攻刘表。

古文:表遣黄祖逆於樊、邓之间。

现代文:刘表派黄祖在樊城、邓城之间迎击孙坚。

古文:坚击破之,追渡汉水,遂围襄阳,单马行岘山,为祖军士所射杀。

现代文:孙坚进攻并攻破了他们,追赶到了汉水,就围困了襄阳,单身匹马登上岘山,被黄祖的士兵射杀。

古文:兄子贲,帅将士众就术,术复表贲为豫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孙坚兄长的儿子孙贲,率领将士投奔袁术,袁术又上表任孙贲为豫州刺史。

古文:坚四子:策、权、翊、匡。

现代文:孙坚的四个儿子,孙策、孙权、孙翊、孙匡。

古文:权既称尊号,谥坚曰武烈皇帝。

现代文:孙权登基即位后,给孙坚的谥号为武烈皇帝。

古文:策字伯符。

现代文:孙策,字伯符。

古文:坚初兴义兵,策将母徙居舒,与周瑜相友,收合士大夫,江、淮间人咸向之。

现代文:孙坚刚开始兴起义兵,孙策将母亲移居到舒城,跟周瑜交好,结交了很多士大夫,江淮一带的人都投奔他。

古文:坚薨,还葬曲阿。

现代文:孙坚去世后,孙策将他送回安葬在曲阿。

古文:已乃渡江居江都。

现代文:自己就渡江居住在江都。

古文:徐州牧陶谦深忌策。

现代文:徐州牧陶谦很记恨孙策。

古文:策舅吴景,时为丹杨太守,策乃载母徙曲阿,与吕范、孙河俱就景,因缘召募得数百人。

现代文:孙策的舅父吴景,当时担任丹阳太守,孙策就带着母亲移居曲阿,跟吕范、孙河一起投靠吴景,并一路招募了数百人。

古文:兴平元年,从袁术。

现代文:兴平元年,孙策前去跟随袁术。

古文:术甚奇之,以坚部曲还策。

现代文:袁术认为他很奇异,让他率领孙坚的部队。

古文:太傅马日磾杖节安集关东,在寿春以礼辟策,表拜怀义校尉,术大将乔蕤、张勋皆倾心敬焉。

现代文:太傅马日单持符节镇守关东,在寿春以礼征召孙策,并上表任命孙策为怀玉校尉,袁术的大将乔蕤,张勋都倾心佩服他。

**古文:术常叹曰: 使术有子如孙郎,死复何恨! **

现代文:袁术经常感叹说: 如果让我有儿子像孙策那样,那么即使是死有什么遗憾呢?

古文:策骑士有罪,逃入术营,隐於内厩。

现代文:孙策有个骑兵犯了罪,逃进袁术的军营,藏在马厩中。

古文:策指使人就斩之,讫,诣术谢。

现代文:孙策派人前去斩杀他,结束后他又前去袁术处谢罪。

古文:术曰: 兵人好叛,当共疾之,何为谢也? 由是军中益畏惮之。

现代文:袁术说: 士兵反叛,应该共同处理,为什么要谢罪呢? 因此军中更加畏惧孙策。

古文: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,已而更用丹杨陈纪。

现代文:袁术当初答应孙策,让他担任九江太守,不久,又改用丹阳人陈纪。

古文:后术欲攻徐州,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。康不与,术大怒。

现代文:后来袁术想要攻打徐州,向庐江太守陆康请求借三万斛米,陆康没借,袁术大怒。

古文:策昔曾诣康,康不见,使主簿接之。

现代文:孙策过去曾经拜访陆康,陆康不见他,让主簿接待他。

古文:策尝衔恨。术遣策攻康,谓曰: 前错用陈纪,每恨本意不遂。

现代文:孙策对他怀恨在心,袁术派孙策攻打陆康,说: 之前错用了陈纪,我经常悔恨自己的想法不能完成,现在如果能抓获陆康,庐江就真正是你所有了。

古文:今若得康,庐江真卿有也。 策攻康,拔之,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,策益失望。

现代文:孙策攻打陆康,并顺利攻克,袁术再次任用他过去的下属刘勋为太守,孙策更加失望。

古文:先是,刘繇为扬州刺史,州旧治寿春。

现代文:之前刘瑶担任扬州刺史,州郡原来的治所在寿春。

古文:寿春,术已据之,繇乃渡江治曲阿。

现代文:而寿春,袁术已经占据了,刘繇就渡江将治所迁到曲阿。

古文:时吴景尚在丹杨,策从兄贲又为丹杨都尉,繇至,皆迫逐之。

现代文:当时吴景还在丹阳,孙策的堂兄孙贲又是丹阳都尉,刘瑶来到后,将他们都赶走了。

古文:景、贲退舍历阳。

现代文:吴景、孙贲退到历阳。

古文:繇遣樊能、于麋东屯横江津,张英屯当利口,以距术。

现代文:刘繇派樊能、于糜东在横江津驻守,张瑛驻守在利口以抗击袁术。

古文:术自用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,更以景为督军中郎将,与贲共将兵击英等,连年不克。

现代文:袁术自己任命过去的下属,琅琊人惠衢为扬州刺史,又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,跟孙贲共同率兵攻打张英等,一年几年都没有攻克。

古文:策乃说术,乞助景等平定江东。

现代文:孙策就劝说袁术,请他派自己前去帮助吴景等人平定江东。

古文:术表策为折冲校尉,行殄寇将军,兵财千馀,骑数十匹,宾客愿从者数百人。

现代文:袁术上表请封孙策为折冲校尉,兼殄寇将军,只给他配备了一千多士兵,数十匹马,宾客中愿意跟随他的只有几百人。

古文:比至历阳,众五六千。

现代文:等到了历阳,部队已经有了五六千人。

古文:策母先自曲阿徙於历阳,策又徙母阜陵,渡江转斗,所向皆破,莫敢当其锋,而军令整肃,百姓怀之。

现代文:孙策的母亲之前从曲阿移居历阳,孙策又将母亲移居到阜陵,渡江转战,所向披靡,无人能挡其锋芒,而军中纲纪严肃,百姓都依附他。

古文:策为人,美姿颜,好笑语,性阔达听受,善於用人,是以士民见者,莫不尽心,乐为致死。

现代文:孙策这个人,容貌秀美,喜好谈笑,性情疏阔,乐于接受意见,又善于用人,所以士兵百姓对待他,没有不尽心尽力的愿意为他效死。

古文:刘繇弃军遁逃,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。

现代文:刘繇弃军逃跑,各州郡太守都纷纷弃城逃跑。

古文: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馀人,处处屯聚。

现代文:吴人严白虎等人各有部众一万多人,四处驻扎,严守自己的地盘。

古文:吴景等欲先击破虎等,乃至会稽。

现代文:吴景等人想要先攻破严白虎等人,再到会稽郡。

古文:策曰: 虎等群盗,非有大志,此成禽耳。 遂引兵渡浙江,据会稽,屠东冶,乃攻破虎等。

现代文:孙策说: 严白虎等盗匪,心无大志,很快就能将他们擒获。 于是,就率兵渡过浙江,占据会稽郡,屠戮了东冶城,攻打严白虎等人。

古文:尽更置长吏,策自领会稽太守,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,以孙贲为豫章太守;分豫章为庐陵郡,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,丹杨朱治为吴郡太守。

现代文:将原有的官吏全部都更换,孙策自己兼任会稽太守,又任命吴景为丹阳太守,孙贲为豫章太守,并将豫章分为庐陵郡,让孙贲的弟弟孙辅为庐陵太守,丹阳人朱治为吴郡太守。

古文:彭城张昭、广陵张纮、秦松、陈端等为谋主。

现代文:彭城人张昭、广陵人张竑、秦松、陈端等人作为谋士。

古文:时袁术僣号,策以书责而绝之。

现代文:当时袁术称帝,孙策写信责备他,并与他断绝关系。

古文: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,封为吴侯。

现代文:曹操上表请任孙策为讨逆将军,并封为吴侯。

古文:后术死,长史杨弘、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策,庐江太守刘勋要击,悉虏之,收其珍宝以归。

现代文:后来袁术去世,长史杨弘,大将张勋等人率领他们的部众想要投靠孙策,庐江太守刘勋半路截击,将他们都俘虏了,并缴获了他们的珍宝返回。

古文:策闻之,伪与勋好盟。

现代文:孙策得知后,假装与刘勋交好盟誓。

古文:勋新得术众,时豫章上缭宗民万馀家在江东,策劝勋攻取之。

现代文:刘勋刚得到了袁术的部队,当时豫章上缭在江东的宗族百姓有一万多户,孙策劝刘勋前去攻打。

古文:勋既行,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,勋众尽降,勋独与麾下数百人自归曹公。

现代文:刘勋出发后,孙策轻兵昼夜前行,攻占了庐江,刘勋的部队全部投降,刘勋独自与麾下几百人自己投靠曹操。

古文:是时袁绍方强,而策并江东,曹公力未能逞,且欲抚之。

现代文:当时袁绍的势力正强大,而孙策吞并了江东,曹操不能兼顾,就想要安抚他。

古文: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,又为子章取贲女,皆礼辟策弟权、翊,又命扬州刺史严象举权茂才。

现代文:于是把弟弟的女儿许配给孙策的弟弟孙匡,又为儿子曹章聘娶了孙贲的女儿,用礼征召孙策的弟弟孙权、孙翊,又让扬州刺史严象举荐孙权为茂才。

古文:建安五年,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,策阴欲袭许,迎汉帝,密治兵,部署诸将。

现代文:建安五年,曹操跟袁绍在官渡相持,孙策暗中想要偷袭许昌,迎接汉献帝,就暗中整治军队,部署将领。

古文:未发,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。

现代文:还没出发,他就被过去的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杀害。

古文:先是,策杀贡,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。

现代文:之前,孙策杀了许贡,许贡的小儿子跟门客逃亡隐居在江边。

古文:策单骑出,卒与客遇,客击伤策。

现代文:孙策只身骑马外出,突然与门客相遇,门客打伤了孙策。

古文:创甚,请张昭等谓曰: 中国方乱,夫以吴、越之众,三江之固,足以观成败。

现代文:孙策伤势严重,就请张昭等人前来说: 中原地区正在大乱,我们吴越之地的士兵以三江的险固,就足以观察外部的成败局势。

**古文:公等善相吾弟! **

现代文:你们要好好帮助我的弟弟。

**古文:呼权佩以印绶,谓曰: 举江东之众,决机於两阵之间,与天下争衡,卿不如我;举贤任能,各尽其心,以保江东,我不知卿。 **

现代文:又叫孙权,将印绶交给他,对他说: 率领江东的部众,在两陈之间决战,与天下争持,你不如我,但是选贤任能,让他们各尽其职,以保卫江东,我不如你。

古文:至夜卒,时年二十六。

现代文:当天晚上孙策就去世了,年仅二十六岁。

古文:权称尊号,追谥策曰长沙桓王,封子绍为吴侯,后改封上虞侯。

现代文:孙权登基称帝后,追谥孙策的谥号为长沙桓王,封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,后来改封为上虞侯。

古文:绍卒,子奉嗣。

现代文:孙绍去世后,他的儿子孙奉继承爵位。

古文:孙皓时,讹言谓奉当立,诛死。

现代文:孙皓时期,有谣言说孙奉应当被立为天子,被诛杀。

古文:评曰:孙坚勇挚刚毅,孤微发迹,导温戮卓,山陵杜塞,有忠壮之烈。

现代文:评曰:孙坚刚毅勇猛,从弱小时发迹,引导张温诛杀董卓,安定天下,有忠义之士的壮烈。

古文:策英气杰济,猛锐冠世,览奇取异,志陵中夏。

现代文:孙策英气杰出,勇猛冠世,寻求奇能异士,志向在于平定中原。

古文:然皆轻佻果躁,陨身致败。

现代文:但是他们都轻佻急躁,最后兵败身死。

古文:且割据江东,策之基兆也,而权尊崇未至,子止侯爵,於义俭矣。

现代文:况且,割据江东,是孙策奠定的基础,而孙权的尊崇还没有到,他的儿子仅仅只有侯爵,在道义上太过节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