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乐于张徐传

古文:张辽字文远,雁门马邑人也。

现代文:张辽字文远,雁门郡马邑人。

古文:本聂壹之后,以避怨变姓。

现代文:本来是聂壹的后裔,因为躲避仇怨才改换了姓。

古文:少为郡吏。

现代文:年少的时候就在郡中担任小吏。

古文:汉末,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,召为从事,使将兵诣京都。

现代文:汉朝末年,并州刺史丁原因为张辽勇武力量超过常人,召他来担任从事,让他率兵到京城去。

古文:何进遣诣河北募兵,得千馀人。

现代文:何进派遣他到河北招募士兵,招到了一千多人。

古文:还,进败,以兵属董卓。

现代文:返回的时候,适逢何进失败,张辽就率队归顺董卓。

古文:卓败,以兵属吕布,迁骑都尉。

现代文:董卓也失败后,张辽又率队归顺吕布,被提升为骑都尉。

古文:布为李傕所败,从布东奔徐州,领鲁相,时年二十八。

现代文:吕布被李傕攻破,张辽跟随吕布往东逃奔向徐州,兼任鲁相,当时他二十八岁。

古文:太祖破吕布於下邳,辽将其众降,拜中郎将,赐爵关内侯。

现代文:太祖在下邳攻破吕布,张辽带领手下队伍投降,被任命为中郎将,赐封爵位为关内侯。

古文:数有战功,迁裨将军。

现代文:张辽多次建立战功,被提升为裨将军。

古文:袁绍破,别遣辽定鲁国诸县。

现代文:袁绍被攻破后,太祖另外派遣张辽平定鲁国各县。

古文:与夏侯渊围昌豨於东海,数月粮尽,议引军还,辽谓渊曰: 数日已来,每行诸围,豨辄属目视辽。

现代文:张辽和夏侯渊在东海围攻昌豨,几个月后军粮吃尽,他们商议着率军撤退,张辽对夏侯渊说: 几天以来,我每次巡查被包围的军营,昌豨都一直盯着我。

古文:又其射矢更稀,此必豨计犹豫,故不力战。

现代文:而且他们的箭矢也越来越少,这一定是昌豨正在犹豫是继续作战还是投降,所以没有全力作战。

**古文:辽欲挑与语,傥可诱也? **

现代文:我想要诱导他和我谈话,也许可以诱降他呢?

**古文:乃使谓豨曰: 公有命,使辽传之。 **

现代文:就派人对昌豨说: 曹公有令让我向你传达。

古文:豨果下与辽语,辽为说 太祖神武,方以德怀四方,先附者受大赏 。

现代文:昌豨果然下来和张辽谈话,张辽说: 太祖英明神武,正在凭借德行感化四方势力,最先依附他的都能受到丰厚的赏赐。

古文:豨乃许降。

现代文:昌豨就答应投降。

古文:辽遂单身上三公山,入豨家,拜妻子。

现代文:张辽就只身登上三公山,到昌豨家中,拜访他的妻子孩子。

古文:豨欢喜,随诣太祖。

现代文:昌豨很高兴,跟随张辽去见太祖。

**古文:太祖遣豨还,责辽曰: 此非大将法也。 **

现代文:太祖让昌豨回去,然后责备张辽说: 这不是身为大将应该采取的办法。

**古文:辽谢曰: 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,辽奉圣旨,豨必不敢害故也。 **

现代文:张辽道歉说: 因为明公的威德信义天下皆知,我奉着圣旨,昌豨一定不敢加害我。

古文:从讨袁谭、袁尚於黎阳,有功,行中坚将军。

现代文:又跟随太祖到黎阳征讨袁谭、袁尚,建立了军功,代理中坚将军。

古文:从攻尚於邺,尚坚守不下。

现代文:又随从太祖在邺城攻打袁尚,袁尚坚守邺城,大军没有能攻克。

古文:太祖还许,使辽与乐进拔阴安,徙其民河南。

现代文:太祖返回许都,让张辽和乐进攻打并攻克阴安,将城中的百姓迁移到河南。

古文:复从攻邺,邺破,辽别徇赵国、常山,招降缘山诸贼及黑山孙轻等。

现代文:又跟随太祖攻打邺城,邺城被攻破,张辽被另外派往赵国、常山招降沿山各路贼寇以及黑山的孙轻等人。

古文:从攻袁谭,谭破,别将徇海滨,破辽东贼柳毅等。

现代文:然后又随从攻打袁谭,袁谭被攻破后,又另外率军攻取海滨,攻破了辽东的贼寇柳毅等部。

古文:还邺,太祖自出迎辽,引共载,以辽为荡寇将军。

现代文:张辽回到邺城,太祖亲自出来迎接,拉着他一起乘车,任命他为荡寇将军。

古文:复别击荆州,定江夏诸县,还屯临颍,封都亭侯。

现代文:又另外攻打荆州,平定了江夏各县,然后返回临颍驻扎,又被封为都亭侯。

古文:从征袁尚於柳城,卒与虏遇,辽劝太祖战,气甚奋,太祖壮之,自以所持麾授辽。

现代文:随从太祖到流程征讨袁尚,突然遇上敌军,张辽劝说太祖迎战,气势很是振奋,太祖受到鼓舞,将自己手中的的麾旗交给了他。

古文:遂击,大破之,斩单于蹋顿。

现代文:于是张辽率队迎战,大获全胜,斩杀了单于蹋顿。

古文:时荆州未定,复遣辽屯长社。

现代文:当时荆州还没有平定,太祖又派张辽驻守长社。

古文:临发,军中有谋反者,夜惊乱起火,一军尽扰。

现代文:将要出发时,军中有人谋反作乱,晚上防火作乱,整个军队都被惊动。

古文:辽谓左右曰: 勿动。

现代文:张辽对身边人说: 不要乱动。

**古文:是不一营尽反,必有造变者,欲以动乱人耳。 **

现代文:不是整个军营都在作乱,一定是有制造叛乱的人,想要以此来扰乱全军罢了。

古文:乃令军中,其不反者安坐。

现代文:就在军中下令,不想要参与叛变的就不要随意动。

古文:辽将亲兵数十人,中陈而立。

现代文:张辽率领几十名亲信,在军营正中列阵。

古文:有顷定,即得首谋者杀之。

现代文:不久,全军都安定下来,立即就抓到了带头谋反的人并斩杀了。

古文:陈兰、梅成以氐六县叛,太祖遣于禁、臧霸等讨成,辽督张郃、牛盖等讨兰。成伪降禁,禁还。

现代文:陈兰、梅成凭借六安县的氐族人反叛,太祖派于禁、臧霸等人讨伐梅成,让张辽督领张郃、牛盖等人征讨陈兰、梅成假装向于禁投降,于禁就率军返回。

古文:成遂将其众就兰,转入灊山。

现代文:然后梅成带领手下部众投靠陈兰,转战进入灊山。

古文:灊中有天柱山,高峻二十馀里,道险狭,步径裁通,兰等壁其上。

现代文:灊山里有天柱山,高拔陡峭,方圆二十多里,道路狭窄难走,宽度只能让一个人通过,陈兰等人就在上面修建营垒。

**古文:辽欲进,诸将曰: 兵少道险,难用深入。 **

现代文:张辽想要进攻,众位将领说: 我军人少,道路又狭窄难行,难以深入进军。

古文:辽曰: 此所谓一与一,勇者得前耳。 遂进到山下安营,攻之,斩兰、成首,尽虏其众。

现代文:张辽说: 这就是古人说的 一对一 的局势,勇武的一方就能得胜。 于是率军到山下安营驻守,进攻敌军,将陈兰、梅成斩杀了,将他们的部众都俘虏了。

**古文:太祖论诸将功,曰: 登天山,履峻险,以取兰、成,荡寇功也。 **

现代文:太祖记述众位将领的功劳,说: 攀登险峻高山,踏过险境,攻取了陈兰、梅成,有平定寇匪的功劳。

古文:增邑,假节。

现代文:就为张辽增加食邑,并授予符节。

古文:太祖既征孙权还,使辽与乐进、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。

现代文:太祖征讨孙权回来以后,让张辽和乐进、李典等人率领七千多士兵驻守在合肥。

古文:太祖征张鲁,教与护军薛悌,署函边曰 贼至乃发 。

现代文:太祖征讨张鲁,临行前将一封信函交给护军薛悌,在信函边写着 敌军来到再打开 。

**古文: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,乃共发教,教曰: 若孙权至者,张、李将军出战;乐将军守,护军勿得与战。 **

现代文:不久,孙权率领十万人马包围了合肥,于是众位将领一起打开信函,上面写着: 如果孙权率兵来到,张辽、李典两位将军迎战;乐进率兵守城,护军薛悌不能上阵作战。

古文:诸将皆疑。

现代文:众位将领都心存疑虑。

古文:辽曰; 公远征在外,比救至,彼破我必矣。

现代文:张辽说: 曹公在远处征讨,等到援兵来到,敌军一定已经攻破我们了。

古文: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,折其盛势,以安众心,然后可守也。

现代文:所以指示我们趁着敌军还没有合围进攻我们的时候,挫伤他们的气势,以安定士兵,这样才能守城。

**古文:成败之机,在此一战,诸君何疑? **

现代文:成功与失败的机会,就在这一战,众位还有什么疑虑呢?

古文:李典亦与辽同。

现代文:李典的意见也和张辽一样。

古文: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,得八百人,椎牛飨将士,明日大战。

现代文:于是张辽趁着夜色招募敢于跟随的勇士,召到了八百人,随后杀牛犊犒赏士兵,决定第二天大战。

古文:平旦,辽被甲持戟,先登陷陈,杀数十人,斩二将,大呼自名,冲垒入,至权麾下。

现代文:等到天亮,张辽身穿战甲手持战戟,摔进攻入敌阵,斩杀了几十个敌军和两个将领,大喊着自己的姓名,冲入营垒中,到了孙权旗帜下面。

古文:权大惊,众不知所为,走登高冢,以长戟自守。

现代文:孙权大惊,众人不知道该怎么办,都跑到山顶,拿着长戟护着自己。

古文:辽叱权下战,权不敢动,望见辽所将众少,乃聚围辽数重。

现代文:张辽大呼孙权下来交战,孙权不敢行动,又望见张辽率领的部众少,就召集士兵将张辽包围了好几层。

**古文:辽左右麾围,直前急击,围开,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,馀众号呼曰: 将军弃我乎! **

现代文:张辽左右突围,径直向前猛烈功绩,包围圈被冲开,张辽率领手下几十人得以冲出,剩下的人大声呼喊: 将军要抛弃我们吗!

古文:辽复还突围,拔出馀众。

现代文:张辽又返回突围,将剩下的人都带出来。

古文:权人马皆披靡,无敢当者。

现代文:孙权士兵都纷纷倒下,没有斗志,没有人敢阻拦张辽。

古文:自旦战至日中,吴人夺气,还修守备,众心乃安,诸将咸服。

现代文:战斗从天亮持续到中午,吴军的士气渐渐低落,撤退修筑防御工事,大家才安心下来,众位将领都很佩服张辽。

古文:权守合肥十馀日,城不可拔,乃引退。

现代文:张辽坚守合肥十几天,孙权的部队没有能攻克,就率军撤退了。

古文:辽率诸军追击,几复获权。

现代文:张辽率各路人马追击,几乎再次抓获孙权。

古文:太祖大壮辽,拜征东将军。

现代文:太祖被张辽的勇武感动,任命他为征东将军。

古文:建安二十一年,太祖复征孙权,到合肥,循行辽战处,叹息者良久。

现代文:建安二十一年,太祖再次征讨孙权,大军到了合肥,太祖沿着当初张辽作战的地方巡视,感叹了很久。

古文:乃增辽兵,多留诸军,徙屯居巢。

现代文:于是给张辽增加兵力,将各路人马大部分都留了下来,然后转移到居巢驻守。

古文:关羽围曹仁於樊,会权称藩,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。

现代文:关羽在樊城包围曹仁,适逢孙权表示臣服,太祖诏令张辽和各路军队全都返回援助曹仁。

古文:辽未至,徐晃已破关羽,仁围解。

现代文:张辽还没有赶到,徐晃就已经攻破了关羽,曹仁的困境就解除了。

古文:辽与太祖会摩陂。

现代文:张辽和太祖在摩陂合军。

古文:辽军至,太祖乘辇出劳之,还屯陈郡。

现代文:张辽军队来到,太祖乘坐辇车出来慰问他们,随后张辽率军返回陈郡驻扎。

古文:文帝即王位,转前将军。

现代文:文帝继位魏王,调任张辽为前将军。

古文:分封兄汎及一子列侯。

现代文:并分封他的哥哥张汎郃一个儿子为列侯。

古文:孙权复叛,遣辽还屯合肥,进辽爵都乡侯。

现代文:孙权再次反叛,文帝派张辽返回合肥驻军,进封张辽的爵位为都乡侯。

古文:给辽母舆车,及兵马送辽家诣屯,敕辽母至,导从出迎。所督诸军将吏皆罗拜道侧,观者荣之。

现代文:还赐给张辽母亲舆车,并派兵马护送张辽的家属到他驻守的地方,还下令等到张辽母亲到达的时候,要恭敬地出来迎接,张辽所督领的众位将领吏役都要到路边排列下拜,看到的人都认为张辽一家很荣耀。

古文:文帝践阼,封晋阳侯,增邑千户,并前二千六百户。

现代文:文帝登基后,封张辽为晋阳侯,增加一千户封邑,加上之前的一共两千六百户。

古文:黄初二年,辽朝洛阳宫,文帝引辽会建始殿,亲问破吴意状。

现代文:黄初二年,张辽到洛阳宫朝拜,文帝在建始殿会见张辽,亲自问他攻破吴国的状况。

**古文:帝叹息顾左右曰: 此亦古之召虎也。 **

现代文:文帝叹息着对身边的侍从说: 这也是跟周代的召虎一样的人啊。

古文:为起第舍,又特为辽母作殿,以辽所从破吴军应募步卒,皆为虎贲。

现代文:文帝为张辽修建府邸,又特地为他的母亲修建了殿宇,将张辽招募的并跟随他攻破吴军的将士都称为虎贲。

古文:孙权复称藩。

现代文:孙权再次表示归顺。

古文:辽还屯雍丘,得疾。

现代文:张辽返回雍丘驻守,生了病。

古文:帝遣侍中刘晔将太医视疾,虎贲问消息,道路相属。

现代文:文帝派侍中刘晔带着太医前去探病,虎贲军也一直询问张辽的状况,一路上都没有断绝。

古文:疾未瘳,帝迎辽就行在所,车驾亲临,执其手,赐以御衣,太官日送御食。

现代文:张辽病情没有痊愈,文帝将他迎接到自己所在的地方,亲自前来探视,拉着张辽的手,赐给他御衣,让太官每天都送来御食。

古文:疾小差,还屯。

现代文:病情有所好转后,张辽就返回驻地。

古文:孙权复叛,帝遣辽乘舟,与曹休至海陵,临江。

现代文:孙权再次反叛,文帝派遣张辽和曹休乘船到海陵县,靠近长江。

**古文:权甚惮焉,敕诸将: 张辽虽病,不可当也,慎之! **

现代文:孙权非常忌惮,敕令将领们说: 张辽虽然生病,但也不可抵挡,大家要谨慎。

古文:是岁,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。

现代文:这一年,张辽和将领们攻破孙权的大将吕范。

古文:辽病笃,遂薨于江都。

现代文:张辽病情严重,最后在江都去世。

古文:帝为流涕,谥曰刚侯。

现代文:文帝为他的死而哭泣,谥号为刚侯。

古文:子虎嗣。

现代文:张辽的儿子张虎继承爵位。

古文:六年,帝追念辽、典在合肥之功,诏曰: 合肥之役,辽、典以步卒八百,破贼十万,自古用兵,未之有也。

现代文:黄初六年,文帝感念张辽、李典在合肥的战功,诏令说: 合肥的战役,张辽、李典用八百步兵击败了敌军十万人,自古以来用兵的效果,没有能做到这样的。

古文:使贼至今夺气,可谓国之爪牙矣。

现代文:导致贼人到现在依然萎靡不振,张辽可以说是国家的勇士啊。

**古文:其分辽、典邑各百户,赐一子爵关内侯。 **

现代文:现在下令分封给张辽、李典各一百户封邑,赐封他们的一个儿子为关内侯。

古文:虎为偏将军,薨。子统嗣。

现代文:张虎担任偏将军,他去世之后,他的儿子张统继承爵位。

古文:乐进字文谦,阳平卫国人也。

现代文:乐进字文谦,阳平郡卫国人。

古文:容貌短小,以胆烈从太祖,为帐下吏。

现代文:他身材矮小,因为胆气刚烈而得以追随太祖,是他账下的一名小吏。

古文:遣还本郡募兵,得千馀人,还为军假司马、陷陈都尉。

现代文:太祖派他回到阳平郡招募士兵,招到了一千多人,回来后担任军中的假司马、陷阵都尉。

古文:从击吕布於濮阳,张超於雍丘,桥蕤於苦,皆先登有功,封广昌亭侯。

现代文:乐进跟随太祖在濮阳进攻吕布,到雍丘攻击张超,到苦县攻打桥蕤,都因为率先登上城墙而建立了战功,被封为广昌亭侯。

古文:从征张绣於安众,围吕布於下邳,破别将,击眭固於射犬,攻刘备於沛,皆破之,拜讨寇校尉。

现代文:随从太祖在安众征讨张绣,在下邳围攻吕布,击败了吕布了另一名将领,又在射犬攻打眭固,在沛县进攻刘备,都将他们打败了,被任命为讨寇校尉。

古文:渡河攻获嘉,还,从击袁绍於官渡,力战,斩绍将淳于琼。

现代文:渡过黄河进攻获嘉,回来后跟随太祖在官渡攻打袁绍,奋力作战,斩杀了袁绍的将领淳于琼。

古文:从击谭、尚於黎阳,斩其大将严敬,行游击将军。

现代文:跟随太祖到黎阳攻打袁谭、袁尚,斩杀了他们手下大将严敬,随后代理游击将军。

古文:别击黄巾,破之,定乐安郡。

现代文:另外率队攻打黄巾军,取得胜利,平定了安乐郡。

古文:从围邺,邺定,从击袁谭於南皮,先登,入谭东门。

现代文:又随从太祖围攻邺城,邺城被平定后,又跟随太祖在南皮进攻袁谭,他率先登上城楼,进入袁谭驻守的东门。

古文:谭败,别攻雍奴,破之。

现代文:袁谭战败后,乐进另外率军进攻雍奴城并顺利攻取。

古文:建安十一年,太祖表汉帝,称进及于禁、张辽曰: 武力既弘,计略周备,质忠性一,守执节义,每临战攻,常为督率,奋强突固,无坚不陷,自援枹鼓,手不知倦。

现代文:建安十一年,太祖上表给汉献帝,称赞乐进、于禁和张辽说: 本来实力已经很强大,计划周详,品质忠诚专一,坚守节操,每次交战时,常常率先上阵,奋力作战,没有不能攻克的,还会亲自擂起战鼓,不知疲倦。

古文:又遣别征,统御师旅,抚众则和,奉令无犯,当敌制决,靡有遗失。

现代文:派他们单独出兵征战时,统领全军,安抚众人,不会违犯禁令,面对敌人制定计策,没有疏漏的。

**古文:论功纪用,宜各显宠。 **

现代文:评论记述他们的功劳,应该各自给他们加以恩赏。

古文:於是禁为虎威;进,折冲;辽,荡寇将军。

现代文:于是汉献帝任命于禁为虎威将军,乐进为折冲将军,张辽为荡寇将军。

古文:进别征高幹,从北道入上党,回出其后。

现代文:乐进另外征讨高幹,从北边进入上党郡,从高幹的后方迂回出击。

古文:幹等还守壶关,连战斩首。

现代文:高幹等人回军据守壶关,两军连续交战,乐进斩杀很多敌人。

古文:幹坚守未下,会太祖自征之,乃拔。

现代文:高幹坚守壶关,乐进没有能攻克,适逢太祖亲自率军前来征讨,才攻占了壶关。

古文:太祖征管承,军淳于,遣进与李典击之。

现代文:太祖征讨管承,驻军在淳于,派乐进和李典进攻。

古文:承破走,逃入海岛,海滨平,荆州未服,遣屯阳翟。

现代文:管承战败逃走,逃入海岛,海滨地区因此平定,此时荆州还没有服从,太祖就派乐进驻扎阳翟。

古文:后从平荆州,留屯襄阳,击关羽、苏非等,皆走之,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。

现代文:后来乐进跟随太祖平定荆州,又留守襄阳,进攻关羽、苏非等人,都取得胜利,南部各郡那些山谷中的少数民族都前来投降。

古文: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、旌阳长梁大,皆大破之。

现代文:乐进又征讨刘备治下的临沮县长杜普、旌阳县长梁大,都大败他们。

古文:后从征孙权,假进节。

现代文:后来跟随太祖征讨孙权,被授予符节。

古文:太祖还,留进与张辽、李典屯合肥,增邑五百,并前凡千二百户。

现代文:太祖回军,留下乐进、张辽和李典驻守合肥,并给乐进增加食邑五百户,加上之前的一共一千两百户。

古文:以进数有功,分五百户,封一子列侯;进迁右将军。

现代文:因为乐进多次立下战功,食邑增加五百户,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;乐进也被提升为右将军。

古文:建安二十三年薨,谥曰威侯。

现代文:乐进在建安二十三年去世,谥号为威侯。

古文:子綝嗣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乐綝继承爵位。

古文:綝果毅有父风,官至扬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乐綝刚毅果敢,有他父亲的风范,做官到扬州刺史。

古文:诸葛诞反,掩袭杀綝,诏悼惜之,追赠卫尉,谥曰愍侯。

现代文:诸葛诞反叛,趁乐綝没有防备杀了他。朝廷下诏表示哀悼痛惜,追赠他为卫尉,谥号为愍侯。

古文:子肇嗣。

现代文:乐綝的儿子乐肇继承爵位。

古文:于禁字文则,泰山钜平人也。

现代文:于禁字文则,泰山郡钜平人。

古文:黄巾起,鲍信招合徒众,禁附从焉。

现代文:黄巾军起兵,鲍信召集部众,于禁就跟随他。

古文:及太祖领兖州,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,属将军王朗。

现代文:等到太祖担任衮州刺史,于禁和他的队伍到一起到他部下担任军官,隶属与将军王朗。

古文:朗异之,荐禁才任大将军。

现代文:王朗认为他有奇才,就向太祖举荐他,说他的才能足够担任大将军。

古文:太祖召见与语,拜军司马,使将兵诣徐州,攻广戚,拔之,拜陷陈都尉。

现代文:太祖召见于禁和他谈论,让他担任军中的司马,让他率兵到徐州,进攻广戚县,顺利攻克,被封为陷陈都尉。

古文:从讨吕布於濮阳,别破布二营於城南,又别将破高雅於须昌。

现代文:后来跟随太祖在濮阳征讨吕布,另外率部在濮阳城南面攻破吕布的两个营,又另外率军在须昌攻破高雅。

古文:从攻寿张、定陶、离狐,围张超於雍丘,皆拔之。

现代文:跟随太祖进攻寿张、定陶、离狐,在雍丘围攻张超,都攻克了。

古文:从征黄巾刘辟、黄邵等,屯版梁,邵等夜袭太祖营,禁帅麾下击破之,斩邵等,尽降其众。

现代文:又随太祖征讨黄巾军刘辟、黄邵等部,在版梁驻军,黄邵等人趁着夜色袭击太祖军营,于禁率领部下迎战并取胜,斩杀了黄邵等人,降服了他全部队伍。

古文:迁平虏校尉。

现代文:于禁被提升为平虏校尉。

古文:从围桥蕤於苦,斩蕤等四将。

现代文:又跟随太祖在苦县围攻桥蕤,斩了桥蕤等四名敌将。

古文:从至宛,降张绣。

现代文:随从太祖到宛城,降服了张绣。

古文:绣复叛,太祖与战不利,军败,还舞阴。

现代文:张绣再次反叛,太祖和他交战,都失利,大军败退,撤回舞阴。

古文:是时军乱,各间行求太祖,禁独勒所将数百人,且战且引,虽有死伤不相离。

现代文:当时军中混乱,将士们都各自暗中求见太祖,只有于禁约束这所带领的几百人,一边作战一边后退,即使有死伤也没有互相分散。

古文:虏追稍缓,禁徐整行队,鸣鼓而还。

现代文:敌军追击的气势减缓了一些,于禁慢慢整理部队,敲着战鼓回营。

**古文:未至太祖所,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,禁问其故,曰: 为青州兵所劫。 **

现代文:还没有到太祖居所,在路上看到十几个衣衫褴褛的伤兵,于禁向他们询问原因,他们说: 是被青州的士兵劫掠。

古文:初,黄巾降,号青州兵,太祖宽之,故敢因缘为略。

现代文:当初,黄巾军投降,编号为青州军,太祖宽纵他们,所以他们敢趁机劫掠。

**古文:禁怒,令其众曰: 青州兵同属曹公,而还为贼乎! **

现代文:于禁大怒,号令他的部众说: 青州兵和我们一样隶属与曹公,却还敢作乱吗!

古文:乃讨之,数之以罪。

现代文:就率队征讨他们,历数他们的罪行。

古文:青州兵遽走诣太祖自诉。

现代文:青州士兵迅速跑到太祖那里告状。

古文:禁既至,先立营垒,不时谒太祖。

现代文:于禁回到后,先修建了营垒,没有按时去拜见太祖。

**古文:或谓禁: 青州兵已诉君矣,宜促诣公辨之。 **

现代文:有人对于禁说: 青州兵已经向太祖告状了,应该赶快到太祖那里自辩。

古文:禁曰: 今贼在后,追至无时,不先为备,何以待敌?

现代文:于禁说: 现在敌军在后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追击而来,不先做好防备,用什么来抵御敌人呢?

**古文:且公聪明,谮诉何缘! **

现代文:况且曹公明智,他们诬告我又有什么用!

古文:徐凿堑安营讫,乃入谒,具陈其状。

现代文:就慢慢开凿壕沟安营扎寨,做完后才前去拜见太祖,将情况详细地告知太祖。

古文:太祖悦,谓禁曰: 淯水之难,吾其急也,将军在乱能整,讨暴坚垒,有不可动之节,虽古名将,何以加之 於是录禁前后功,封益寿亭侯。

现代文:太祖很高兴,对于禁说: 淯水危难之时,我多么着急,将军能在混乱中整顿军队,讨伐暴行,加固营垒,有着不可动摇的节操,即使是古时的名将,又怎么能超过你呢! 于是记录于禁前后立下的功劳,封他为益寿亭侯。

古文:复从攻张绣於穰,禽吕布於下邳,别与史涣、曹仁攻眭固於射犬,破斩之。

现代文:又跟随太祖在穰县进攻张绣,在下邳生擒吕布,另外和史涣、曹仁在射犬攻打眭固,大获全胜并斩杀了眭固。

古文:太祖初征袁绍,绍兵盛,禁原为先登。

现代文:太祖刚开始征讨袁绍时,袁绍兵力强盛,于禁表示愿意率先进攻。

古文:太祖壮之,乃遣步卒二千人,使禁将,守延津以拒绍,太祖引军还官渡。

现代文:太祖为他的勇武感动,就派出两千步兵,由于禁率领,据守延津以抵御袁绍,太祖率军返回官渡。

古文:刘备以徐州叛,太祖东征之。

现代文:刘备凭借徐州反叛,太祖往东征讨。

古文:绍攻禁,禁坚守,绍不能拔。

现代文:袁绍攻打于禁,于禁率队坚守,袁绍没有能攻克。

古文:复与乐进等将步骑五千,击绍别营,从延津西南缘河至汲、获嘉二县,焚烧保聚三十馀屯,斩首获生各数千,降绍将何茂、王摩等二十馀人。

现代文:于禁又和乐进等将领率五千步兵和骑兵,进攻袁绍其他军营,从延津西南沿黄河直到汲、获嘉两个县,烧毁了敌军聚众守卫的三十多个驻地,斩杀和俘虏的各有几千人,降服了袁绍将领何茂、王摩等二十多人。

古文:太祖复使禁别将屯原武,击绍别营於杜氏津,破之。

现代文:太祖又派于禁另外率军在原武驻扎,在杜氏津攻破了袁绍的又一处营寨。

古文:迁裨将军,后从还官渡。

现代文:于禁被提升为裨将军,后来跟随太祖返回官渡。

古文:太祖与绍连营,起土山相对。

现代文:太祖和袁绍都将自己的军营连接起来,相对着堆起土山。

古文:绍射营中,士卒多死伤,军中惧。

现代文:袁绍想太祖营中射箭,士兵死伤很多,军中惊恐。

古文:禁督守土山,力战,气益奋。

现代文:于禁亲自在土山上督战,奋力作战,气势越来越振奋。

古文:绍破,迁偏将军。

现代文:袁绍被攻破后,于禁被提升为偏将军。

古文:冀州平。

现代文:冀州被平定。

古文:昌豨复叛,遣禁征之。

现代文:昌豨再次反叛,太祖派于禁率军征讨。

古文:禁急进攻豨;豨与禁有旧,诣禁降。

现代文:于禁迅速进攻昌豨;昌豨和于禁原来有矫情,他就到于禁那里投降。

古文:诸将皆以为豨已降,当送诣太祖,禁曰: 诸君不知公常令乎!

现代文:将领们都认为昌豨已经投降,就应该将他送到太祖那里,于禁说: 众位不清楚曹公通常的命令吗!

古文:围而后降者不赦。

现代文:围攻之后才投降的人不会赦免。

古文:夫奉法行令,事上之节也。

现代文:所谓尊奉律法完成命令,是侍奉主上的节操。

**古文:豨虽旧友,禁可失节乎! **

现代文:昌豨虽然是我的旧友,难道我可以失去节操吗!

古文:自临与豨决,陨涕而斩之。

现代文:就亲自和昌豨诀别,然后哭着斩了他。

**古文:是时太祖军淳于,闻而叹曰: 豨降不诣吾而归禁,岂非命耶! **

现代文:当时太祖在淳于驻军,得知这件事后感叹说: 昌豨要投降,不到我这里而是去了于禁那里,难道不是命吗!

古文:益重禁。

现代文:于是更加看重于禁。

古文:东海平,拜禁虎威将军。

现代文:东海被平定后,太祖授予于禁虎威将军的职位。

古文:后与臧霸等攻梅成,张辽、张郃等讨陈兰。

现代文:后来于禁和臧霸等人进攻梅成,张辽、张郃等人奉命讨伐陈兰。

古文:禁到,成举众三千馀人降。

现代文:于禁到之后,梅成率领三千多部众投降。

古文:既降复叛,其众奔兰。

现代文:投降之后又再次反叛,他的部下都投奔陈兰。

古文:辽等与兰相持,军食少,禁运粮前后相属,辽遂斩兰、成。

现代文:张辽和陈兰等人相持不下,军粮缺乏,于禁运输粮草前后相继,张辽斩杀了陈兰、梅成。

古文:增邑二百户,并前千二百户。

现代文:太祖给于禁增加两百户食邑,加上之前的一共一千两百户。

古文:是时,禁与张辽、乐进、张郃、徐晃俱为名将,太祖每征伐,咸递行为军锋,还为后拒;而禁持军严整,得贼财物,无所私入,由是赏赐特重。

现代文:当时,于禁同张辽、乐进、张郃、徐晃都是有名的将领,太祖每次出军征讨,都让他们轮流担任先锋,或者回军的时候殿后;而于禁治理军队严明,缴获敌军财物,没有私藏起来的,所以得到的赏赐也特别贵重。

古文:然以法御下,不甚得士众心。

现代文:但他以军法严厉要求部下,不是很得人心。

古文:太祖常恨朱灵,欲夺其营。

现代文:太祖一直怨恨朱灵,想要夺取他的营帐。

古文:以禁有威重,遣禁将数十骑,赍令书,径诣灵营夺其军,灵及其部众莫敢动;乃以灵为禁部下督,众皆震服,其见惮如此。

现代文:因为于禁有威势,就派于禁带着几十名骑兵,带着命令,径直到朱灵的军营中夺取了他的部队,朱灵和他的部下没有敢轻举妄动的;太祖就将朱灵的部下交给于禁督领,众人都服从,他被人畏惧到这种程度。

古文:迁左将军,假节钺,分邑五百户,封一子列侯。

现代文:后来,于禁被提升为左将军,持节钺,太祖又分封他食邑五百户,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。

古文:建安二十四年,太祖在长安,使曹仁讨关羽於樊,又遣禁助仁。

现代文:建安二十四年,太祖在长安,派曹仁到樊城征讨关于,又派于禁援助曹仁。

古文:秋,大霖雨,汉水溢,平地水数丈,禁等七军皆没。

现代文:秋季,大雨不止,汉水泛滥,平地的水深达好几丈,连于禁在内的七支部队都被淹没。

古文:禁与诸将登高望水,无所回避,羽乘大船就攻禁等,禁遂降,惟庞德不屈节而死。

现代文:于禁和将领们登上高处望着洪水,没有地方可以躲避,关羽乘着大船靠近攻打于禁等人,他们只好投降,只有庞德因为不愿意屈节辱命而死。

**古文:太祖闻之,哀叹者久之,曰: 吾知禁三十年,何意临危处难,反不如庞德邪! **

现代文:太祖得知后,哀伤地感叹了很久,说: 我和于禁相知三十年了,怎么面临危难的时候反而不如庞德呢!

古文:会孙权禽羽,获其众,禁复在吴。

现代文:适逢孙权抓住了关羽,俘虏了他的部队,于禁又归附吴国。

古文:文帝践阼,权称藩,遣禁还。

现代文:文帝登基后,孙权表示愿意臣服,遣送于禁回来。

古文:帝引见禁,须发皓白,形容憔悴,泣涕顿首。

现代文:文帝召见于禁,于禁头发胡子都白了,脸色非常憔悴,流着泪叩头。

古文:帝慰谕以荀林父、孟明视故事,拜为安远将军。

现代文:文帝用荀林父、孟明视的事安慰他,封他为安远将军。

古文:欲遣使吴,先令北诣邺谒高陵。

现代文:文帝想派他到吴国出使,先让他到邺城拜谒太祖的陵墓。

古文:帝使豫於陵屋画关羽战克、庞德愤怒、禁降服之状。

现代文:文帝派人预先在陵堂上画关羽胜利,庞德愤怒不屈,于禁投降的情状。

古文:禁见,惭恚发病薨。

现代文:于禁看到后,惭愧愤恨,发病而死。

古文:子圭嗣封益寿亭侯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于圭继承爵位,被封为益寿亭侯。

古文:谥禁曰厉侯。

现代文:给于禁赐封号为厉侯。

古文:张郃字俊乂,河间鄚人也。

现代文:张郃字俊乂,河间郡鄚县人也。

古文:汉末应募讨黄巾,为军司马,属韩馥。

现代文:汉朝末年响应朝廷招募征讨黄巾军,在军中担任司马,隶属与韩馥部下。

古文:馥败,以兵归袁绍。

现代文:韩馥战败后,他率兵归附袁绍。

古文:绍以郃为校尉,使拒公孙瓒。

现代文:袁绍任命他为校尉,并派他抗击公孙瓒。

古文:瓒破,郃功多,迁宁国中郎将。

现代文:公孙瓒被攻破,张郃因为功劳多,被提升为宁国中郎将。

古文:太祖与袁绍相拒於官渡,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,太祖自将急击之。

现代文:太祖和袁绍在官渡对峙,袁绍派淳于琼等将领督运物资驻扎乌巢,太祖亲自率军迅速进攻。

**古文:郃说绍曰: 曹公兵精,往必破琼等;琼等破,则将军事去矣,宜急引兵救之。 **

现代文:张郃劝说袁绍: 曹公士兵精锐,他亲自率军前往,一定会打败淳于琼等人;他们被打败,那将军您的大事就没有指望了,应该迅速派兵援助他们。

古文:郭图曰: 郃计非也。

现代文:郭图说: 张郃的计策是不对的。

**古文:不如攻其本营,势必还,此为不救而自解也。 **

现代文:我们不如攻打曹操的大本营,他一定会回军,这就是不必援救而困境也能解除了。

**古文:郃曰: 曹公营固,攻之必不拔,若琼等见禽,吾属尽为虏矣。 **

现代文:张郃说: 曹公军营坚固,进攻那里肯定不能取胜,如果淳于琼等人被擒获,我们这些都会被俘虏了。

古文:绍但遣轻骑救琼,而以重兵攻太祖营,不能下。

现代文:袁绍只派了一队轻装骑兵援救淳于琼,而派重病进攻太祖大本营,没有能攻下。

古文:太祖果破琼等,绍军溃。

现代文:太祖果然攻破淳于琼等人,袁绍军队溃败。

**古文:图惭,又更谮郃曰: 郃快军败,出言不逊。 **

现代文:郭图惭愧,又污蔑张郃说: 张郃希望我军战败,所以言语不恭敬。

古文:郃惧,乃归太祖。

现代文:张郃担心,就前去归附太祖。

**古文:太祖得郃甚喜,谓曰: 昔子胥不早寤,自使身危,岂若微子去殷、韩信归汉邪? **

现代文:太祖得到张郃,很是高兴,对他说: 过去伍子胥没有早点醒悟,让自己处于危难之中,怎么比得上微子离开殷纣王,韩信归附汉室呢?

古文:拜郃偏将军,封都亭侯。

现代文:就让张郃担任偏将军,封为都亭侯。

古文:授以众,从攻邺,拔之。

现代文:并将部队交给他,让他跟随着攻打邺城,顺利攻克。

古文:又从击袁谭於渤海,别将军围雍奴,大破之。

现代文:又随从太祖在渤海攻打袁谭,另外率军围攻雍奴,大获全胜。

古文:从讨柳城,与张辽俱为军锋,以功迁平狄将军。

现代文:跟随太祖征讨柳城,和张辽一同是军中先锋,因为战功被提升为平狄将军。

古文:别征东莱,讨管承,又与张辽讨陈兰、梅成等,破之。

现代文:另外率军征讨东莱郡,征讨管承,又和张辽讨伐陈兰、梅成等人,击溃了敌军。

古文:从破马超、韩遂於渭南。围安定,降杨秋。

现代文:随从太祖在渭南地区攻破马超、韩遂。围攻安定,降服了杨秋。

古文:与夏侯渊讨鄜贼梁兴及武都氐。

现代文:和夏侯渊在鄜城讨伐贼人梁兴以及武都一带的氐族叛军。

古文:又破马超,平宋建。

现代文:又击溃了马超,平定了宋建。

古文:太祖征张鲁,先遣郃督诸军讨兴和氐王窦茂。

现代文:太祖征讨张鲁,先派张郃督领各军讨伐梁兴和氐族王窦茂的部队。

古文:太祖从散关入汉中,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於前通路。

现代文:太祖从散关进入汉中,又预先派遣张郃督领五千步兵在前面开路。

古文:至阳平,鲁降,太祖还,留郃与夏侯渊等守汉中,拒刘备。

现代文:到了阳平,张鲁投降,太祖回军,将张郃和夏侯渊等将领留守汉中抗击刘备。

古文:郃别督诸军,降巴东、巴西二郡,徙其民於汉中。

现代文:张郃另外督领各路军队降服了巴东、巴西两个郡,将郡中的百姓都迁移到汉中。

古文:进军宕渠,为备将张飞所拒,引还南郑。

现代文:又进军宕渠城,受到刘备将领张飞的抵抗,张郃只好率军返回南郑。

古文:拜荡寇将军。

现代文:后被任命为荡寇将军。

古文:刘备屯阳平,郃屯广石。

现代文:刘备在阳平郡驻军,张郃在广石郡驻军。

古文:备以精卒万馀,分为十部,夜急攻郃。

现代文:刘备将一万多精锐士兵分成十队,趁夜色迅速进攻张郃。

古文:郃率亲兵搏战,备不能克。

现代文:张郃率领亲兵奋力作战,刘备没有能攻克。

古文:其后备於走马谷烧都围,渊救火,从他道与备相遇,交战,短兵接刃。

现代文:这之后刘备在走马谷焚烧都围,夏侯渊去救火,在小路上遇上刘备,两军交战,十分激烈。

古文:渊遂没,郃还阳平。

现代文:夏侯渊因此被杀,张郃返回阳平郡。

古文:当是时,新失元帅,恐为备所乘,三军皆失色。

现代文:在那个时候,军中失去了主帅,士兵都担心刘备会趁机进攻,军中很恐慌。

**古文: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: 张将军,国家名将,刘备所惮;今日事急,非张将军不能安也。 **

现代文:夏侯渊的司马郭淮便命令全军说: 张将军是国家的名将,也是刘备所忌惮的;现在事情紧急,非张将军不能安定军心。

古文:遂推郃为军主。

现代文:于是推举张郃为军队主帅。

古文:郃出,勒兵安陈,诸将皆受郃节度,众心乃定。

现代文:张郃出来,整顿军队排列阵型,将领们都接受张郃的调度,军心才安定下来。

古文:太祖在长安,遣使假郃节。

现代文:太祖在长安,派使者给张郃送去符节。

古文:太祖遂自至汉中,刘备保高山不敢战。

现代文:随后太祖亲自到汉中,刘备死守高山不敢迎战。

古文:太祖乃引出汉中诸军,郃还屯陈仓。

现代文:太祖就将汉中地区各路军队带领出来,张郃返回陈仓驻守。

古文:文帝即王位,以郃为左将军,进爵都乡侯。

现代文:文帝继位魏王后,让张郃担任左将军,进封爵位为都乡侯。

古文:及践阼,进封鄚侯。

现代文:等到文帝登基后,进封为鄚侯。

古文:诏郃与曹真讨安定卢水胡及东羌,召郃与真并朝许宫,遣南与夏侯尚击江陵。

现代文:文帝诏令张郃和曹真征讨安定一带的卢水胡人和东部羌人,又令张郃和曹真一起到许昌宫中朝拜,随后让张郃往南和夏侯尚一起攻打江陵。

古文:郃别督诸军渡江,取洲上屯坞。

现代文:张郃另外督领部队渡江,夺取百里洲上的屯坞。

古文:明帝即位,遣南屯荆州,与司马宣王击孙权别将刘阿等,追至祁口,交战,破之。

现代文:明帝登基后,派张郃往南在荆州驻守,和司马宣王攻打孙权部下将领刘阿等人,追击到祁口,两军交战,张郃击溃了敌军。

古文:诸葛亮出祁山。

现代文:诸葛亮出兵祁山。

古文:加郃位特进,遣督诸军,拒亮将马谡於街亭。

现代文:明帝加封张郃特进,派他督领各路军队,在街亭抗击诸葛亮部下将领马谡。

古文:谡依阻南山,不下据城。

现代文:马谡倚仗南山地势驻扎,没有下山占据城池。

古文:郃绝其汲道,击,大破之。

现代文:张郃断绝了他取水的道路,然后进攻,大获全胜。

古文:南安、天水、安定郡反应亮,郃皆破平之。

现代文:南安、天水、安定三郡都反叛响应诸葛亮,张郃将他们都击溃平定了。

古文:诏曰: 贼亮以巴蜀之众,当虓虎之师。

现代文:明帝下诏说: 贼人诸葛亮凭借巴蜀地区的百姓,抵挡威猛的部队。

古文:将军被坚执锐,所向克定,朕甚嘉之。

现代文:将军披着战甲手持利器,所到之处没有不被平定的,朕非常赞赏他。

**古文:益邑千户,并前四千三百户。 **

现代文:现在下令增加张郃的食邑一千户,加上之前的一共四千三百户。

古文:司马宣王治水军於荆州,欲顺沔入江伐吴,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。

现代文:司马宣王在荆州操练水军,想要顺着沔水进入长江征讨吴国,明帝下诏张郃督领关中地区各路军队前往接受调度。

古文:至荆州,会冬水浅,大船不得行,乃还屯方城。

现代文:张郃率军来到荆州,适逢冬季,江水较浅,大船无法行进,就返回方城驻扎。

古文:诸葛亮复出,急攻陈仓,帝驿马召郃到京都。

现代文:诸葛亮再次率军出击,迅速攻打陈仓,明帝派驿马急召张郃到京城。

**古文:帝自幸河南城,置酒送郃,遣南北军士三万及分遣武卫、虎贲使卫郃,因问郃曰: 迟将军到,亮得无已得陈仓乎! **

现代文:明帝亲自来到河南郡,备办酒席送别张郃,还派南北士兵三万人以及武卫、虎贲护卫张郃,趁机问张郃说: 等将军到陈仓,诸葛亮会不会已经攻占那里了!

**古文:郃知亮县军无谷,不能久攻,对曰: 比臣未到,亮已走矣;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。 **

现代文:张郃知道诸葛亮劳师远征缺少军粮,不能长久进攻作战,回答说: 臣还没有到那里,诸葛亮已经撤退了;臣屈指计算,诸葛亮军队的粮食不足以支撑十天。

古文:郃晨夜进至南郑,亮退。

现代文:张郃日夜进军到南郑,诸葛亮已经退军。

古文:诏郃还京都,拜征西车骑将军。

现代文:明帝诏令张郃返回京城,任命他为征西车骑将军。

古文:郃识变数,善处营陈,料战势地形,无不如计,自诸葛亮皆惮之。

现代文:张郃了解事物的变化,善于驻军列阵,预料地形和战场形势,没有不像他估计的那样,蜀国从诸葛亮到将领都忌惮他。

古文:郃虽武将而爱乐儒士,尝荐同乡卑湛经明行修,诏曰: 昔祭遵为将,奏置五经大夫,居军中,与诸生雅歌投壶。

现代文:张郃虽然是武将但喜爱儒生,曾经推举同乡人卑湛,说他精通经学修养自身,明帝下诏说: 过去祭遵担任将军,上奏请求设立五经大夫,虽然身在军中,但也能和儒生歌唱雅诗,行酒投壶。

古文:今将军外勒戎旅,内存国朝。

现代文:现在将军在外统领军队,心中怀着国家。

**古文:朕嘉将军之意,今擢湛为博士。 **

现代文:朕赞赏将军的心意,特令提升卑湛为博士。

古文:诸葛亮复出祁山,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,亮还保祁山,郃追至木门,与亮军交战,飞矢中郃右膝,薨,谥曰壮侯。

现代文: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,明帝诏令张郃督领将领们往西到略阳。诸葛亮回军驻守祁山,张郃追击到木门谷,和诸葛亮部队交战,流箭射中张郃的右边膝盖,因此阵亡,谥号为壮侯。

古文:子雄嗣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张雄继承爵位。

古文:郃前后征伐有功,明帝分郃户,封郃四子列侯。赐小子爵关内侯。

现代文:张郃先后征讨建立军功,明帝给他分封食邑,封张郃的四个儿子为列侯,并赐封他的小儿子的爵位为关内侯。

古文:徐晃字公明,河东杨人也。

现代文:徐晃字公明,河东郡杨县人。

古文:为郡吏,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,拜骑都尉。

现代文:曾在郡中担任小吏,跟随车骑将军杨奉征讨贼军有功,担任骑都尉。

古文:李傕、郭汜之乱长安也,晃说奉,令与天子还洛阳,奉从其计。

现代文:李傕、郭汜在长安作乱,徐晃劝说杨奉,让他和天子返回洛阳,杨奉听从了他的计策。

古文:天子渡河至安邑,封晃都亭侯。

现代文:献帝渡过黄河到达安邑,封徐晃为都亭侯。

古文:及到洛阳,韩暹、董承日争斗,晃说奉令归太祖;奉欲从之,后悔。

现代文:等到天子到洛阳,韩暹、董承每日都在争斗,徐晃劝说杨奉依附太祖;杨奉想要听从,随后又返回。

古文:太祖讨奉於梁,晃遂归太祖。

现代文:太祖在梁县征讨杨奉,徐晃就归附了太祖。

古文:太祖授晃兵,使击卷、原武贼,破之,拜裨将军。

现代文:太祖将士兵交给徐晃,让他攻打卷县、原武县的贼人,击溃了敌军,后被任命为裨将军。

古文:从征吕布,别降布将赵庶、李邹等。

现代文:跟随太祖征讨吕布,另外率队降服了吕布的将领赵庶、李邹等。

古文:与史涣斩眭固於河内。

现代文:又和史涣在河内斩杀了眭固。

古文:从破刘备,又从破颜良,拔白马,进至延津,破文丑,拜偏将军。

现代文:跟随太祖击溃了刘备,又随从攻破颜良,夺取了白马城,进军到延津,大败文丑,担任偏将军。

古文:与曹洪击〈氵隱〉强贼祝臂,破之,又与史涣击袁绍运车於故市,功最多,封都亭侯。

现代文:随后又同曹洪攻打氵隐强的贼寇祝臂,大获全胜,又和史涣在故市进攻袁绍的运输部队,因为功劳最多,被封为都亭侯。

古文:太祖既围邺,破邯郸,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,太祖遣晃攻之。

现代文:太祖包围邺城后,占据了邯郸,易阳县令韩范假装献城投降却守城不出,太祖派徐晃攻打。

古文:晃至,飞矢城中,为陈成败。

现代文:徐晃率军来到,将信件绑在箭上射入城中,向韩范陈述成败的利害关系。

古文:范悔,晃辄降之。

现代文:韩范后悔了,徐晃因此降服了他。

古文:既而言於太祖曰: 二袁未破,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,今日灭易阳,明日皆以死守,恐河北无定时也。

现代文:不久之后徐晃对太祖说: 袁谭、袁尚两兄弟没有攻破,那些没有能夺取的州郡都在观察局势,现在要是灭了易阳,明天各城一定都会死守,到时候恐怕河北地区就没有安定的时候了。

**古文:愿公降易阳以示诸城,则莫不望风。 **

现代文:希望曹公能降服易阳以展示给各城看,那么各城就会看着情况行动了。

古文:太祖善之。

现代文:太祖认为他说得对。

古文:别讨毛城,设伏兵掩击,破三屯。

现代文:徐晃另外率军征讨毛城,设下伏兵袭击,攻破了三个驻地。

古文:从破袁谭於南皮,讨平原叛贼,克之。

现代文:又跟随太祖在南皮攻破袁谭,讨伐平原郡的叛贼,顺利攻克。

古文:从征蹋顿,拜横野将军。

现代文:随同太祖讨伐蹋顿,后来被任命为横野将军。

古文:从征荆州,别屯樊,讨中庐、临沮、宜城贼。

现代文:又随同太祖征讨荆州,徐晃另外率队在樊城驻守,又讨伐中庐、临沮、宜城的贼寇。

古文:又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,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。

现代文:又和满宠在汉津讨伐关于,和曹仁在将领进攻周瑜。

古文:十五年,讨太原反者,围大陵,拔之,斩贼帅商曜。

现代文:建安十五年,徐晃率军征讨太原郡的反叛军,包围大陵顺利攻克,斩杀了敌军首领商曜。

古文:韩遂、马超等反关右,遣晃屯汾阴以抚河东,赐牛酒,令上先人墓。

现代文:韩遂、马超在关右举兵反叛,太祖派徐晃在汾阴驻扎并安抚河东,赐给他牛酒,让他拜祭祖先陵墓。

古文:太祖至潼关,恐不得渡,召问晃。

现代文:太祖来到潼关,担心无法渡河,就召来徐晃询问。

古文:晃曰: 公盛兵於此,而贼不复别守蒲阪,知其无谋也。

现代文:徐晃说: 曹公的部队在这里,而敌军不另外派兵守住蒲阪,可见他们没有智谋。

**古文:今假臣精兵渡蒲坂津,为军先置,以截其里,贼可擒也。 太祖曰: 善。 **

现代文:现在给我一支精锐部队,从蒲阪津渡过黄河,作为大军的先锋部队,以截断敌军的通道,就能擒获敌军了。 太祖说: 好。

古文:使晃以步骑四千人渡津。

现代文:就给徐晃四千步兵和骑兵,让他率队渡过黄河。

古文:作堑栅未成,贼梁兴夜将步骑五千馀人攻晃,晃击走之,太祖军得渡。

现代文:徐晃驻军,挖掘壕沟修建栅栏的事还没有完成,敌将梁兴就趁着夜色率领五千多步兵骑兵攻打徐晃,徐晃将他击退,太祖大军就得以渡河。

古文:遂破超等,使晃与夏侯渊平隃麋、汧诸氐,与太祖会安定。

现代文:随后攻破了马超等人,太祖派徐晃与夏侯渊平定隃麋、汧诸县的各部落氐族人,然后和太祖在安定会合。

古文:太祖还邺,使晃与夏侯渊平鄜、夏阳馀贼,斩梁兴,降三千馀户。

现代文:太祖返回邺城,派徐晃和夏侯渊平定鄜城、夏阳县的敌军余党,斩杀了梁兴,投降的人有三千多户。

古文:从征张鲁。

现代文:徐晃又跟随太祖讨伐张鲁。

古文:别遣晃讨攻椟、仇夷诸山氐,皆降之。

现代文:太祖另外派徐晃去攻打椟、仇夷各处山上的氐族人,徐晃都降服了他们。

古文:迁平寇将军。

现代文:徐晃被提升为平寇将军。

古文:解将军张顺围。

现代文:后来还解救了张顺将军被围困的困局。

古文:击贼陈福等三十馀屯,皆破之。

现代文:随后攻打贼人陈福等人的三十多个屯兵据点,都顺利攻克。

古文:太祖还邺,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於阳平。

现代文:太祖返回邺城,将徐晃留下和夏侯渊一起在阳平郡抗击刘备。

古文: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,晃别征破之,贼自投山谷,多死者。

现代文:刘备派陈式等十几个营断绝了马鸣阁道,徐晃另外率队击溃了他们,敌军走投无路跳入山谷中,死伤很多。

古文:太祖闻,甚喜,假晃节,令曰: 此阁道,汉中之险要咽喉也。

现代文:太祖得知后,很是高兴,授予徐晃符节,下令说: 这条阁道,是汉中地区险要又重要的地方。

古文:刘备欲断绝外内,以取汉中。

现代文:刘备通过断绝它以阻隔汉中内外的联系,以便夺取汉中。

**古文:将军一举,克夺贼计,善之善者也。 **

现代文:将军这一行动,断绝了敌人的计划,是妙计中的妙计啊!

古文:太祖遂自至阳平,引出汉中诸军。

现代文:于是太祖亲自来到阳平郡,将汉中各路军队带领出去。

古文: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,屯宛。

现代文:又派徐晃协助曹仁征讨关羽,驻扎在宛城。

古文:会汉水暴隘,于禁等没。

现代文:适逢汉水暴涨,于禁等部队被淹没。

古文:羽围仁於樊,又围将军吕常於襄阳。

现代文:关羽围攻樊城,又在襄阳包围了将军吕常。

古文:晃所将多新卒,以羽难与争锋,遂前至阳陵陂屯。

现代文:徐晃统率的大多是新兵,很难和关羽的军队抗衡,于是往前开进到阳陵陂驻扎。

**古文:太祖复还,遣将军徐商、吕建等诣晃,令曰: 须兵马集至,乃俱前。 **

现代文:太祖又回来,派将军徐商、吕建等人到徐晃那里,传令说: 一定要等人马都集中完毕,再一同进军。

古文:贼屯偃城。

现代文:敌军驻守在偃城。

古文:晃到,诡道作都堑,示欲截其后,贼烧屯走。

现代文:徐晃来到之后,假装要修建壕沟,表示要截断敌军的后路,敌军就烧毁了营寨撤退。

古文:晃得偃城,两面连营,稍前,去贼围三丈所,未攻。

现代文:徐晃夺取了偃城,将两边营寨连在一起,又将营寨往前移,距离敌军的包围圈三丈左右的地方,没有进攻。

古文:太祖前后遣殷署、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。

现代文:太祖先后派了殷署、朱盖等一共十二个营到徐晃这里。

古文:贼围头有屯,又别屯四冢。

现代文:敌军包围圈前面又人驻守,又另外还有四支部队。

古文:晃扬声当攻围头屯,而密攻四冢。

现代文:徐晃宣扬要进攻包围圈前面的守军,但暗中进攻四支部队。

古文:羽见四冢欲坏,自将步骑五千出战,晃击之,退走,遂追陷与俱入围,破之,或自投沔水死。

现代文:关羽看到四冢将要被攻破,亲自率领五千步兵骑兵迎战,徐晃进攻,关羽败退,徐晃追击到包围圈中,击溃了敌军,很多人自投沔水而死。

古文:太祖令曰: 贼围堑鹿角十重,将军致战全胜,遂陷贼围,多斩首虏。

现代文:太祖下令说: 贼军包围的壕堑像鹿角一样层层累积,将军进攻,大获全胜,陷入敌军包围圈中,依然斩杀俘虏了很多敌军。

古文:吾用兵三十馀年,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,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。

现代文:我用兵三十多年,还有听闻的古往今来擅长用兵的人,都没有过长驱直入敌军重围的。

**古文:且樊、襄阳之在围,过於莒、即墨,将军之功,逾孙武、穰苴。 **

现代文:况且樊城、襄阳被围困的情况,比战国时的莒城、即墨要严重,将军的功劳,也超过孙武和司马穰苴。

古文:晃振旅还摩陂,太祖迎晃七里,置酒大会。

现代文:徐晃整顿军队返回摩陂,太祖到城外七里出迎接,准备酒宴大会将士。

**古文:太祖举卮酒劝晃,且劳之曰: 全樊、襄阳,将军之功也。 **

现代文:太祖举着酒杯向徐晃劝酒,并且慰劳他说: 保全樊城、襄阳,是将军的功劳啊。

古文:时诸军皆集,太祖案行诸营,士卒咸离陈观,而晃军营整齐,将士驻陈不动。

现代文:当时各路部队都聚集在一起,太祖巡视各营,士兵们都离开阵营探看太祖,而徐晃部队军容严整,将士都在阵列中排列不动。

**古文:太祖叹曰: 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。 **

现代文:太祖感叹说: 徐将军真可以说是有汉代周亚夫的风姿啊。

古文:文帝即王位,以晃为右将军,进封逯乡侯。

现代文:文帝继位魏王,任命徐晃为右将军,进封爵位为逯乡侯。

古文:及践阼,进封杨侯。

现代文:等到登基后,进封为杨侯。

古文:与夏侯尚讨刘备於上庸,破之。

现代文:徐晃和夏侯尚在上庸郡攻打刘备,击溃了他。

古文:以晃镇阳平,徙封阳平侯。

现代文:因为徐晃镇守阳平郡,提升爵位为阳平侯。

古文:明帝即位,拒吴将诸葛瑾於襄阳。

现代文:明帝登基后,徐晃在襄阳抗击吴国将领诸葛瑾。

古文:增邑二百,并前三千一百户。

现代文:后被加封食邑两百户,加上之前的一共三千一百户。

古文:病笃,遗令敛以时服。

现代文:后来他病重,临终前嘱咐要用平常的衣服入殓。

古文:性俭约畏慎,将军常远斥候,先为不可胜,然后战,追奔争利,士不暇食。

现代文:徐晃生性节俭慎重,统领军队时常常不需要侦察人员,先做好战败的准备,然后再交战,穷追不舍,争取实利,将士常常顾不上吃饭。

**古文:常叹曰: 古人患不遭明君,今幸遇之,常以功自效,何用私誉为! **

现代文:他时常感叹说: 古人都担心不能遇上圣明的君主,现在我有幸遇到,应该时常建功效力,哪里需要自身的荣名呢!

古文:终不广交援。

现代文:始终也没有结交很多朋友。

古文:太和元年薨,谥曰壮侯。

现代文:他在太和元年去世,谥号为壮侯。

古文:子盖嗣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徐盖继承爵位。

古文:盖薨,子霸嗣。

现代文:徐盖去世后,儿子徐霸继承爵位。

古文:明帝分晃户,封晃子孙二人列侯。

现代文:明帝分封徐晃的食邑,封徐晃的两个儿孙为列侯。

古文:初,清河朱灵为袁绍将。

现代文:当初,清河郡的朱灵是袁绍的部将。

古文:太祖之征陶谦,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,战有功。

现代文:太祖征讨陶谦,袁绍派朱灵督领三营协助太祖,战场上建立了军功。

古文:绍所遣诸将各罢归,灵曰: 灵观人多矣,无若曹公者,此乃真明主也。

现代文:袁绍派来协助的将领都各自返回,朱灵说: 我看的人很多,没有谁像曹公那样,这是真正的明主。

古文:今已遇,复何之? 遂留不去。

现代文:现在我遇到了,还到哪里去呢?

古文:所将士卒慕之,皆随灵留。

现代文:于是留在太祖身边没有回去。他统率的士兵都仰慕太祖,都跟着朱灵留下。

古文:灵后遂为好将,名亚晃等,至后将军,封高唐亭侯。

现代文:朱灵后来也成为良将,声名仅次于徐晃,官至后将军,被封为高唐亭侯。

古文:评曰:太祖建兹武功,而时之良将,五子为先。

现代文:评曰:太祖建立这样的功业,当时的良将中,这五个人是首要的。

古文:于禁最号毅重,然弗克其终。

现代文:于禁最是刚毅文中,但没有能坚持始终。

古文:张郃以巧变为称,乐进以骁果显名,而鉴其行事,未副所闻。

现代文:张郃以机巧灵变著称,乐进凭借骁勇果敢闻名,但观察他们的行事作风,和听闻的不相符。

古文:或注记有遗漏,未如张辽、徐晃之备详也。

现代文:也许是记录有遗漏,不像张辽、徐晃的事迹那么完备周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