桓二陈徐卫卢传

古文:桓阶字伯绪,长沙临湘人也。

现代文:桓阶,字伯绪,长沙郡临湘县人。

古文:仕郡功曹。

现代文:担任过郡中的功曹。

古文:太守孙坚举阶孝廉,除尚书郎。

现代文:太守孙坚推举桓阶为孝廉,担任尚书郎。

古文:父丧还乡里。

现代文:因为父亲去世,桓阶返回故乡。

古文:会坚击刘表战死,阶冒难诣表乞坚丧,表义而与之。

现代文:适逢孙坚因攻打刘表战死,桓阶冒着生命危险拜见刘表,请求为孙坚送丧,刘表有感于他的道义答应了他。

古文:后太祖与袁绍相拒於官渡,表举州以应绍。

现代文:后来太祖和袁绍在官渡对峙,刘表率领荆州响应袁绍。

古文:阶说其太守张羡曰: 夫举事而不本於义,未有不败者也。

现代文:桓阶劝说荆州太守张羡说: 做事情不以道义为根本,没有不失败的。

古文: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,晋文逐叔带以纳王。

现代文:所以齐桓公率领诸侯们尊崇抽王室,晋文公赶走叔带以接纳周襄王。

古文:今袁氏反此,而刘牧应之,取祸之道也。

现代文:现在袁氏违背了这个道理,而刘表又响应他,只是招致灾祸的道路。

**古文:明府必欲立功明义,全福远祸,不宜与之同也。 **

现代文:您一定要明白道理,立下功劳,保全福分,远离灾祸,不应该和他们一同行动。

**古文:羡曰: 然则何向而可? **

现代文:张羡问: 这样的话往哪里走才好呢?

古文:阶曰: 曹公虽弱,仗义而起,救朝廷之危,奉王命而讨有罪,孰敢不服?

现代文:桓阶说: 曹公虽然势力较弱,但是倚仗道义起兵,挽救朝廷的危难,尊奉王命讨伐有罪之人,有谁敢不服从呢?

**古文: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,而为之内应,不亦可乎! 羡曰: 善。 **

现代文:现在如果能联合四郡,守住三江,等待曹公到来,然后作为他的内应,不也是可以吗? 张羡说: 好。

古文: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,遣使诣太祖。

现代文:就率领长沙郡和周围的三个郡抵御刘表,并派使者到太祖那里。

古文:太祖大悦。

现代文:太祖很高兴。

古文:会绍与太祖连战,军未得南。

现代文:适逢袁绍和太祖接连交战,大军不能向南进发。

古文:而表急攻羡,羡病死。

现代文:而刘表迅速攻打张羡,张羡病逝。

古文:城陷,阶遂自匿。

现代文:长沙城陷落,桓阶自己藏了起来。

古文:久之,刘表辟为从事祭酒,欲妻以妻妹蔡氏。

现代文:过了很久,刘表征召他为从事祭酒,想要将自己妻子的妹妹蔡氏嫁给他。

古文:阶自陈已结婚,拒而不受,因辞疾告退。

现代文:桓阶自己说已经有婚姻,拒绝了没有接受,就称病离开了。

古文:太祖定荆州,闻其为张羡谋也,异之,辟为丞相掾主簿,迁赵郡太守。

现代文:太祖平定荆州后,得知桓阶为张羡谋划,认为他和奇异,就征召他为丞相掾主簿,后来提升为赵郡太守。

古文:魏国初建,为虎贲中郎将侍中。

现代文:魏国刚刚建立,桓阶担任虎贲中郎将侍中。

古文:时太子未定,而临菑侯植有宠。

现代文:当时太子人选还没有确定,而临菑侯曹植受到太祖宠爱。

古文: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,宜为储副,公规密谏,前后恳至。

现代文:桓阶多次陈述文帝曹丕德行优良,年岁更大,应该作为继承人,无论是在公共场合,还是私下被召见,他都是这样诚恳地劝说太祖。

古文:又毛玠、徐奕以刚蹇少党,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,仪屡言其短,赖阶左右以自全保。

现代文:又有毛玠、徐奕因为刚直忠正,不结交党羽,被西曹掾丁仪怨恨,丁仪多次在太祖面前诋毁他们,都是仰赖桓阶在旁边为他们说话才得以保全。

古文:其将顺匡救,多此类也。

现代文:桓阶顺着形势帮助他们,大概都是这样的情况。

古文:迁尚书,典选举。

现代文:后来他升任为尚书,主管官员的选拔。

古文:曹仁为关羽所围,太祖遣徐晃救之,不解。

现代文:曹仁被关羽围困,太祖派徐晃率军援救,没有能解除困局。

古文:太祖欲自南征,以问群下。

现代文:太祖想要亲自率军南征,将这件事询问部下。

**古文:群下皆谓: 王不亟行,今败矣。 **

现代文:部下都说: 您再不迅速行动,这场战事就会失败了。

**古文:阶独曰: 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? **

现代文:只有桓阶说: 您认为曹仁等人足以预料形势,处理情况吗?

**古文:曰: 能。 **

现代文:太祖说: 可以。

**古文: 大王恐二人遗力邪? **

现代文: 您担心他们二人不倾尽全力吗? 太祖说: 不是。

**古文:曰: 不 然则何为自往? **

现代文: 既然这样,为什么要亲自前往?

古文:曰: 吾恐虏众多,而晃等势不便耳。 阶曰: 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,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。

现代文:太祖说: 我担心敌军人数众多,而徐晃等人的势力比不上敌军。 桓阶说: 现在曹仁等人身处重围之中,但却坚决死守没有异心的原因,就是因为您在远处做为他们的声援。

**古文:夫居万死之地,必有死争之心;内怀死争,外有强救,大王案六军以示馀力,何忧於败而欲自往? **

现代文:他们处在必死的境地中,必定会有拼死抗争的决心;心中想要拼死抗争,外部有强大的援兵,您率领大军按兵不动以展示实力,为什么要担心失败而亲自前往呢?

古文:太祖善其言,驻军於摩陂。

现代文:太祖认为他说得对,率军在摩陂驻扎。

古文:贼遂退。

现代文:后来敌军就撤退了。

古文:文帝践阼,迁尚书令,封高乡亭侯,加侍中。

现代文:文帝登基后,桓阶升任尚书令,被封为高乡亭侯,加封侍中。

古文:阶疾病,帝自临省,谓曰: 吾方讬六尺之孤,寄天下之命於卿。

现代文:桓阶生病,文帝亲自前去探视,对他说: 我刚刚将未成年的儿子何天下的命运托付给你,保重啊!

古文:后阶疾笃,遣使者即拜太常,薨,帝为之流涕,谥曰贞侯。

现代文:又晋封桓阶为安乐乡侯,食邑六百户,又赐给他的送你个儿子关内侯的爵位,桓祐因为是他的继承人,所以没有封侯,但他病逝以后,文帝又追赠他为关内侯。

古文:子嘉嗣。以阶弟纂为散骑侍郎,赐爵关内侯。

现代文:后来桓阶病重,文帝派使者任命桓阶为太常,赐封关内侯的爵位。

古文:嘉尚升迁亭公主。

现代文:桓嘉还娶了升迁亭公主为妻。

古文:会嘉平中,以乐安太守与吴战於东关,军败,没,谥曰壮侯。

现代文:适逢嘉平年间,桓嘉以乐安太守的身份率军和东吴在东关交战,战斗失败,桓嘉身亡,谥号为壮侯。

古文:子翊嗣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桓翊继承爵位。

古文:陈群字长文,颍川许昌也。

现代文:陈群,字长文,颍川郡许昌县人。

古文:祖父寔,父纪,叔父谌,皆有盛名。

现代文:祖父陈寔,父亲陈纪,叔父陈谌,都很著名。

**古文:群为儿时,寔常奇异之,谓宗人父老曰: 此儿必兴吾宗。 **

现代文:陈群还年少时,陈寔就认为他有奇才,对族人乡亲说: 这孩子必定会振兴我们陈氏宗族。

古文:鲁国孔融高才倨傲,年在纪、群之间,先与纪友,后与群交,更为纪拜,由是显名。

现代文:鲁国的孔融才学很高,但为人傲慢,年龄在陈纪、陈群之间,他先是和陈纪交好,后来又和陈群结交,更把陈纪看做长辈,因此陈群开始出名。

古文:刘备临豫州,辟群为别驾。

现代文:刘备治理豫州,征召陈群为别驾。

古文:时陶谦病死,徐州迎备,备欲往,群说备曰: 袁术尚强,今东,必与之争。

现代文:当时陶谦病逝,徐州奉迎刘备,刘备想要前往,陈群劝说刘备说: 袁术势力还强大,现在东行,一定会合他象征。

古文:吕布若袭将军之后,将军虽得徐州,事必无成。 备遂东,与袁术战。

现代文:吕布如果袭击您的后方,即使您取得了徐州,大事一定也不会成功。 刘备还是东行到徐州,和袁术交战。

古文:布果袭下邳,遣兵助术,大破备军,备恨不用群言。

现代文:吕布果然袭击下邳,并派兵援助袁术,击溃刘备军队,刘备很后悔没有听陈群的建议。

古文:举茂才,除柘令,不行,随纪避难徐州。

现代文:陈群被推举为茂才,担任柘县县令,他没有赴任,而是跟随陈纪到徐州躲避战乱。

古文:属吕布破,太祖辟群为司空西曹掾属。

现代文:适逢吕布被太祖攻破,太祖征召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。

古文:时有荐乐安王模、下邳周逵者,太祖辟之。

现代文:当时,有人推荐乐安的王模、下邳的周逵,太祖征召他们。

古文:群封还教,以为模、逵秽德,终必败,太祖不听。

现代文:陈群将征召的教书封好退回去了,因为他认为王模、周逵德行不好,最后一定会失败,太祖没有听从。

古文:后模、逵皆坐奸宄诛,太祖以谢群。

现代文:后来王模、周逵都因为违法作乱被诛杀,太祖就向陈群道歉。

古文:群荐广陵陈矫、丹阳戴乾,太祖皆用之。

现代文:陈群推荐了广陵的陈矫和丹阳的戴乾,太祖都任用了他们。

古文:后吴人叛,乾忠义死难,矫遂为名臣,世以群为知人。

现代文:后来吴人反叛,戴乾坚守忠义,赴难身死,陈矫也成了名臣,世人也因此认为陈群能赏识人才。

古文:除萧、赞、长平令,父卒去官。

现代文:陈群后来又先后被任命为萧县、赞县、长平县的县令,后来因为父亲去世而辞官。

古文:后以司徒掾举高第,为治书侍御史,转参丞相军事。

现代文:后来以司徒掾的身份在考试中成绩位于前列,就被任命为治书侍御史,转任参丞相军事。

古文:魏国既建,迁为御史中丞。

现代文:魏国建立后,他又被提升为御史中丞。

古文:时太祖议复肉刑,令曰: 安得通理君子达於古今者,使平斯事乎!

现代文:当时太祖想要恢复肉体上的刑罚,诏令说: 怎么样能得到一个通达事理,了解古今的君子来商定这件事呢?

古文:昔陈鸿胪以为死刑有可加於仁恩者,正谓此也。

现代文:过去陈鸿胪陈纪认为死刑可以增加君王的仁德恩惠,说的就是这样。

**古文:御史中丞能申其父之论乎? **

现代文:御史中丞能申明你父亲的看法吗?

古文:群对曰: 臣父纪以为汉除肉刑而增加笞,本兴仁恻而死者更众,所谓名轻而实重者也。

现代文:陈群回答说: 臣的父亲陈纪认为汉朝废除了肉刑,增加了笞刑,本来是处于仁心,但死的人却更多,其实是名义上减轻刑罚但实际上加重了。

古文:名轻则易犯,实重则伤民。

现代文:名义上减轻刑罚,实际上惩罚的重,就会伤及百姓。

古文:书曰: 惟敬五刑,以成三德。

现代文:《尚书》中说: 只有推崇墨、劓、剕、宫、大辟五种刑罚,才能形成刚、柔、正直三种品德。

古文:易著劓、刖、灭趾之法,所以辅政助教,惩恶息杀也。

现代文:《周易》上也说割鼻、断足、砍脚趾的刑罚,是用来辅佐政治,推行教化,惩罚罪恶,消灭邪念的。

古文:且杀人偿死,合於古制;至於伤人,或残毁其体而裁翦毛发,非其理也。

现代文:况且杀人偿命,合乎古代制度;至于伤人的罪行,或者伤毁他人身体的,只是减去他们的毛发,就不是古代的道理了。

古文:若用古刑,使淫者下蚕室,盗者刖其足,则永无淫放穿窬之奸矣。

现代文:如果使用古代刑罚,让奸淫的人关在蚕室中,偷盗的人砍断他们的脚,那他们就永远不会有奸淫偷盗的邪念了。

古文:夫三千之属,虽未可悉复,若斯数者,时之所患,宜先施用。

现代文:适用五刑的罪行有三千中,虽然不能全部恢复,但是像前面所说的罪行,是现在担心会出现的,应该先施行。

古文:汉律所杀殊死之罪,仁所不及也,其馀逮死者,可以刑杀。

现代文:按汉朝律法,被判死刑的人都犯了重大的罪行,这是仁德不能顾及的,对于其他可以判死刑也可以不判的,就可以使用肉刑。

古文:如此,则所刑之与所生足以相贸矣。

现代文:这样的话,所犯下的罪行和所承受的刑罚也足以互相抵消了。

**古文:今以笞死之法易不杀之刑,是重人支体而轻人躯命也。 **

现代文:现在用鞭刑代替肉刑,是看重人的身体而轻视人的性命。

古文:时锺繇与群议同,王朗及议者多以为未可行。

现代文:当时钟繇和陈群的意见一样,王朗和其他商议的人大多认为这样不可行。

古文:太祖深善繇、群言,以军事未罢,顾众议,故且寝。

现代文:太祖很同意钟繇、陈群的看法,因为战事没有止息,又考虑到众人的意见,所以暂且搁置了。

古文:群转为侍中,领丞相东西曹掾。

现代文:陈群转任侍中,兼任丞相东西曹掾。

古文:在朝无適无莫,雅杖名义,不以非道假人。

现代文:他在朝中待人处事不分厚薄,没有偏向,注重名声道义,不将不合道义的事情加在别人身上。

**古文:文帝在东宫,深敬器焉,待以交友之礼,常叹曰: 自吾有回,门人日以亲。 **

现代文:文帝还是太子时,就很器重他,用结交朋友的礼节对待他,经常感叹说: 自从我有了宴会,门人就和我越来越亲近了。

古文:及即王位,封群昌武亭侯,徙为尚书。

现代文:等到文帝继位为魏王,封陈群为昌武亭侯,并升任尚书。

古文:还许昌,以群为镇军大将军,领中护军,录尚书事。

现代文:九品中正制度,就是陈群建立的。等到文帝登基,陈群升为尚书仆射,加官侍中,转任尚书令,进封爵位为颖乡侯。文帝征讨孙权,大军到了广陵,让陈群兼任中领军,录尚书事。

古文:帝寝疾,群与曹真、司马宣王等并受遗诏辅政。

现代文:文帝病重,陈群和曹真、司马宣王等人一起接受遗诏辅佐朝政。

古文:明帝即位,进封颍阴侯,增邑五百,并前千三百户,与征东大将军曹休、中军大将军曹真、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开府。

现代文:文帝登基后,爵位晋升为颖阴后,增加五百户食邑,连带以前的一共一千三百户,和征东大将军曹休、中军大将军曹真、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一起开府建牙。

古文:顷之,为司空,故录尚书事。

现代文:不久,陈群被任命为司空,依然兼任录尚书事。

古文:是时,帝初莅政,群上疏曰: 诗称 仪刑文王,万邦作孚 ;又曰 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 。

现代文:这时候,文帝刚亲掌朝政,陈群上疏说: 《诗经》中说 效法文王的好榜样,天下万国永远信服。 ;又说 先给妻子做榜样,再给兄弟好影响,凭这治家和安邦。

古文:道自近始,而化洽於天下。

现代文:这个道理是从身边开始,然后推广到天下间。

古文:自丧乱已来,干戈未戢,百姓不识王教之本,惧其陵迟巳甚。

现代文:自从天下动乱以来,战事还没有停息,百姓不了解圣王教化的根本,我担心已经凋敝得很严重了。

古文:陛下当盛魏之隆,荷二祖之业,天下想望至治,唯有以崇德布化,惠恤黎庶,则兆民幸甚。

现代文:陛下正遇上魏朝的强盛时期,肩负着文帝、武帝的功业,天下百姓盼望安定昌盛,只有依靠崇高的德行推行教化,政策惠及、体恤百姓,那就是天下百姓的大幸了。

古文:夫臣下雷同,是非相蔽,国之大患也。

现代文:如果臣下的意见相似,是非对错都互相遮掩,这是国家的祸患啊。

**古文:若不和睦则有雠党,有雠党则毁誉无端,毁誉无端则真伪失实,不可不深防备,有以绝其源流。 **

现代文:如果官员之间关系不好,就会出现对立的阵营,出现对立阵营,对官员的好坏评价就毫无根据,评价没有根据那评价的真假就不能确定,这不能不深入防备,采取措施,从根源上断绝这种情况。

古文:太和中,曹真表欲数道伐蜀,从斜谷入。

现代文:太和年间,曹真上表想要兵分几路征讨蜀国,从斜谷进军。

古文:群以为 太祖昔到阳平攻张鲁,多收豆麦以益军粮,鲁未下而食犹乏。

现代文:陈群认为 太祖过去到阳平攻打张鲁,先大力收购豆麦以增加军粮,但张鲁还没有攻下,就要担心粮食的问题了。

古文:今既无所因,且斜谷阻险,难以进退,转运必见钞截,多留兵守要,则损战士,不可不熟虑也 。

现代文:现在本来就没有整体蜀国的由头,况且斜谷地势险阻,大军难以进退,如果转运粮食一定会受到截击抢夺,留下很多士兵据守要道,又会损失将士,不能不好好考虑啊。

古文:帝从群议。

现代文:明帝听从陈群的建议。

古文:真复表从子午道。

现代文:曹真又上表,想从子午道进军。

古文:群又陈其不便,并言军事用度之计。

现代文:陈群又陈述其中的不便利之处,并表明了自己对于军事调度的看法。

古文:诏以群议下真,真据之遂行。

现代文:明帝将陈群的建议明诏发给曹真,但曹真依据里面的看法就行动了。

古文:会霖雨积日,群又以为宜诏真还,帝从之。

现代文:适逢大雨连下好几天,陈群又认为应该诏令曹真返回,明帝听从了。

古文:后皇女淑薨,追封谥平原懿公主。

现代文:后来明帝的女儿曹淑去世,明帝追封为平原懿公主。

古文:群上疏曰: 长短有命,存亡有分。

现代文:陈群上疏说: 人的寿命长短各有天命,生死存亡也有定数。

古文:故圣人制礼,或抑或致,以求厥中。

现代文:所以圣人制定礼仪,有时留有限度,有时完全展现,以求得公允。

古文:防墓有不脩之俭,嬴、博有不归之魂。

现代文:孔子父母的墓葬又不讲求装饰的简朴,嬴县、博城之间有延陵季子的长子不能回归的魂灵。

古文:夫大人动合天地,垂之无穷,又大德不逾闲,动为师表故也。

现代文:所以,圣人的举动都合乎天地,能无尽地流传后代,还有高尚品德的人不会越过准则,这是他们成为万世师表的原因。

古文:八岁下殇,礼所不备,况未期月,而以成人礼送之,加为制服,举朝素衣,朝夕哭临,自古已来,未有此比。

现代文:公主去世的时候只有八岁,按照礼节是没有大办丧事的资格的,况且不是周岁满月,却用成年人的礼节来送葬,增加制作丧服,满朝都穿着素衣,早晚在灵前哭泣,自古以来,没有过这样的例子。

古文:而乃复自往视陵,亲临祖载。

现代文:并且陛下打算亲自到陵墓去视察,亲自在柩载车上行祖祭之礼。

古文:愿陛下抑割无益有损之事,但悉听群臣送葬,乞车驾不行,此万国之至望也。

现代文:希望陛下能割舍这些,诶呦好处只有损害的事情,所有送葬的事情都听从大臣的安排,请求您不要亲自前往,这是国家最大的希望。

古文:闻车驾欲幸摩陂,实到许昌,二宫上下,皆悉俱东,举朝大小,莫不惊怪。

现代文:听说陛下想要亲自到摩陂,实际上是要到许昌,您和太后宫中的上下人等,都跟随您一起东行,满朝大小官员,没有不惊讶奇怪的。

古文:或言欲以避衰,或言欲於便处移殿舍,或不知何故。

现代文:有人说您到那里是想要躲避灾祸,有人说您是想将宫殿迁移到合适的地方,有人不知道是因为什么。

古文:臣以为吉凶有命,祸福由人,移徙求安,则亦无益。

现代文:臣认为,人的吉凶祸福是有天命的,转移地方求得安宁,是没有帮助的。

古文:若必当移避,缮治金墉城西宫,及孟津别宫,皆可权时分止。

现代文:如果一定要转移地方避开灾祸,那修缮金墉城的西宫,或孟津的别宫,都是可以暂时居住的。

古文:可无举宫暴露野次,废损盛节蚕农之要。

现代文:也能避免全宫上下的人都风餐露宿,耽误蚕桑农事的时机。

古文:又贼地闻之,以为大衰,加所烦费,不可计量。

现代文:再加上,如果贼人得知您要迁居的消息,认为魏朝处于衰落状态,那要付出的耗费,是不可估量的。

古文:且吉士贤人,当盛衰,处安危,秉道信命,非徙其家以宁,乡邑从其风化,无恐惧之心。

现代文:况且善人贤士,承担盛衰的变化,身处安危的状态之中,秉持道义信奉天命,不是依靠迁移家庭来求得安宁,周围的百姓也会跟随他们的影响,没有恐惧的心态。

**古文:况乃帝王万国之主,静则天下安,动则天下扰;行止动静,岂可轻脱哉? **

现代文:更何况陛下是万国之主,您安定那天下就安宁,您有行动,天下就会躁动;您的一举一动,怎么能脱离这些状态呢?

古文:帝不听。

现代文:明帝没有听从。

古文:青龙中,营治宫室,百姓失农时。

现代文:青龙年间,朝廷建造宫殿,百姓耽误农忙的时节。

古文:群上疏曰: 禹承唐、虞之盛,犹卑宫室而恶衣服,况今丧乱之后,人民至少,比汉文、景之时,不过一大郡。

现代文:陈群上疏说: 大雨承袭唐尧、虞舜的盛世,尚且居住在简陋的宫殿中,穿朴素的衣物,更何况现在是战乱之后,百姓人口稀少,跟汉朝文帝、景帝时期相比较,也不如那时候一个大郡的人口。

古文:加边境有事,将士劳苦,若有水旱之患,国家之深忧也。

现代文:再加上现在边境有战事,将士辛劳困苦,如果出现水旱灾害,就会是国家的重大忧患。

古文:且吴、蜀未灭,社稷不安。

现代文:况且吴国、蜀国还没有消灭,国家不安定。

古文:宜及其未动,讲武劝农,有以待之。

现代文:应该趁他们还没有行动的时候,修习武事,鼓励农业,有所准备等待开战。

古文:今舍此急而先宫室,臣惧百姓遂困,将何以应敌?

现代文:当初,太祖时期,刘廙因为他的弟弟和魏讽谋反受到牵连,应当处死。陈群对太祖说: 刘廙,是名臣,我也想要赦免他。

古文: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,多作传舍,兴费人役,太祖知其疲民也。今中国劳力,亦吴、蜀之所愿。此安危之机也,惟陛下虑之。 帝答曰: 王者宫室,亦宜并立。

现代文:于是刘廙得以官复原职。刘廙心中和感谢陈群,陈群说: 我讨论刑罚,是为了国家,不是因为私心;况且这个决定是陛下英明的想法,我怎么知道呢?

古文:灭贼之后,但当罢守耳,岂可复兴役邪?

现代文:他胸怀博大,不骄矜自夸,都是这样的情况。

**古文:是故君之职,萧何之大略也。 **

现代文:陈群在青龙四年去世,谥号为靖侯。

古文:群又曰: 昔汉祖唯与项羽争天下,羽已灭,宫室烧焚,是以萧何建武库、太仓,皆是要急,然犹非其壮丽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陈泰承袭爵位。

古文:今二虏未平,诚不宜与古同也。夫人之所欲,莫不有辞,况乃天王,莫之敢违。

现代文:人所想要的,没有找不到借口的,更何况您是天子,没有人敢违背您的意思。

古文:前欲坏武库,谓不可不坏也;后欲置之,谓不可不置也。

现代文:如果之前想要毁坏武库,就说不能不拆掉它;以后想要再建造,就说不能不健在。

古文:若必作之,固非臣下辞言所屈;若少留神,卓然回意,亦非臣下之所及也。汉明帝欲起德阳殿,锺离意谏,即用其言,后乃复作之;殿成,谓群臣曰: 锺离尚书在,不得成此殿也。

现代文:如果一定要建造,也不是臣的话能说动您的;如果稍微留心,您突然回心转意,也不是臣能改变的;汉明帝想要修建德阳殿,钟离意劝谏,汉明帝当即听从了他的建议,后来又修建了;德阳殿修好后,汉明帝对大臣们说: 如果钟离尚书还在,是不能建成这座宫殿的。

古文:夫王者岂惮一臣,盖为百姓也。

现代文:做为君王怎么会忌惮一个臣子呢,都是为了百姓罢了。

古文:今臣曾不能少凝圣听,不及意远矣。 帝於是有所减省。

现代文:现在臣不能让陛下留心我的建议,我比不上钟离意,真是太多了。 明帝在修建宫殿时就有所减省。

古文:初,太祖时,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,当诛。

现代文:当初太祖在世时,刘訥因为受到弟弟刘伟参与魏讽谋反一事的诛连,本应受到诛杀。

**古文:群言之太祖,太祖曰: 廙,名臣也,吾亦欲赦之。 **

现代文:陈群把这件事报告给太祖,太祖说: 刘訥是一代名臣,我也正想要赦免他。

古文:乃复位。

现代文:于是诏令将刘訥官复原职。

**古文:廙深德群,群曰: 夫议刑为国,非为私也;且自明主之意,吾何知焉? **

现代文:刘訥由衷地感谢陈群,可陈群说: 议论如何量刑乃是为了国家,并非为了私人,况且赦免你的决定本是出自英明之主,我又怎么能知道呢?

古文:其弘博不伐,皆此类也。

现代文:陈群心胸博大,从不骄矜自傲,始终都是如此。

古文:青龙四年薨,谥曰靖侯。子泰嗣。

现代文:明帝青龙四年,陈群去世,被谥封为靖侯,他的儿子陈泰继承了爵位。

古文:帝追思群功德,分群户邑,封一子列侯。

现代文:明帝追思陈群的功德,将他的食邑分开一部分,又封了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。

古文:泰字玄伯。

现代文:陈泰,字玄伯。

古文:青龙中,除散骑侍郎。

现代文:青龙年间,担任散骑侍郎。

古文:正始中,徙游击将军,为并州刺史,加振威将军,使持节,护匈奴中郎将,怀柔夷民,甚有威惠。

现代文:正始年间,被调任为游击将军,担任并州刺史,加封振威将军,持符节,兼任护匈奴中郎将,对百姓或外族人,都采用温和的政策,很有威德恩惠。

古文:京邑贵人多寄宝货,因泰市奴婢,泰皆挂之於壁,不发其封,及徵为尚书,悉以还之。

现代文:京城中的富贵之人经常给他寄贵重物品,想要通过他买奴婢,陈泰将这些物品都挂在墙上,没有打开封口,等到他被征召为尚书,到京城将物品都悉数退回。

古文:嘉平初,代郭淮为雍州刺史,加奋威将军。

现代文:嘉平初年,陈泰代替郭淮担任雍州刺史,加封奋威将军。

古文:蜀大将军姜维率众依麹山筑二城,使牙门将句安、李歆等守之,聚羌胡质任等寇偪诸郡。

现代文:蜀国大将军姜维率军依靠着麴山修筑了两座城池,派牙门将句安、李歆等人驻守,并聚集了羌人、胡人的人质和任子等人进逼魏国各郡。

古文:征西将军郭淮与泰谋所以御之,泰曰: 麹城虽固,去蜀险远,当须运粮。

现代文:征西将军郭淮和陈泰商议抵御的方法,陈泰说: 麴城虽然坚固,但是距离蜀国很远,一定要依靠粮食运输。

古文:羌夷患维劳役,必未肯附。

现代文:外族部落担心姜维征伐劳役,一定不肯依附他。

**古文:今围而取之,可不血刃而拔其城;虽其有救,山道阻险,非行兵之地也。 **

现代文:现在围困并进攻,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占这个城池;即使他们有援兵,但山路险要难行,不是行军的地方。

古文:淮从泰计,使泰率讨蜀护军徐质、南安太守邓艾等进兵围之,断其运道及城外流水。

现代文:郭淮听从了陈泰的计策,让陈泰率领讨蜀护军徐质、南安太守邓艾等人出兵包围麴城,断绝了敌军运输粮食的道路和城外的流水。

古文:安等挑战,不许,将士困窘,分粮聚雪以稽日月。

现代文:句安等前来挑战,他们也没有应战,敌军将士状况很困窘,将一份粮食分成很多份,融化雪水饮用以拖延时间。

古文:维果来救,出自牛头山,与泰相对。

现代文:姜维果然来救援,从牛头山出来,和陈泰两军相对。

古文:泰曰: 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。

现代文:陈泰说: 兵法之道,贵在不需要交战就使敌人屈服。

**古文:今绝牛头,维无反道,则我之禽也。 **

现代文:现在断绝牛头山,姜维没有退路,那我们就能擒获他了。

古文:敕诸军各坚垒勿与战,遣使白淮,欲自南渡白水,循水而东,使淮趣牛头,截其还路,可并取维,不惟安等而已。

现代文:下令各部队各自加固壁垒,不要和姜维交战,派使者告诉姜维,说自己想要往南渡过白水,沿着水路向东,让郭淮赶快到牛头山,截断姜维的退路,就能一起击溃姜维,而不只是句安等人而已了。

古文:淮善其策,进率诸军军洮水。

现代文:郭淮认为他的计策很好,率各路人马出发,在洮水旁驻扎。

古文:维惧,遁走,安等孤县,遂皆降。

现代文:姜维害怕,率军逃走,句安等人就孤立无援,就全都投降了、

古文:淮薨,泰代为征西将军,假节都督雍、凉诸军事。

现代文:郭淮去世后,陈泰代替他担任征西将军,持符节督领雍州、凉州的军事事务。

古文:后年,雍州刺史王经白泰,云姜维、夏侯霸欲三道向祁山、石营、金城,求进兵为翅,使凉州军至枹罕,讨蜀护军向祁山。

现代文:两年之后,雍州刺史王经告诉陈泰,说姜维、夏侯霸想要兵分三路向祁山、石营、金城进发,请求出兵为翅,派凉州的军队到枹罕,派讨蜀护军奔向祁山。

古文:泰量贼势终不能三道,且兵势恶分,凉州未宜越境,报经: 审其定问,知所趣向,须东西势合乃进。 时维等将数万人至枹罕,趣狄道。

现代文:陈泰估计敌军的实力是不能兵分三路的,况且用兵之道,向来以兵分几路为下等办法,凉州的部队也不应该越出境内,回复王经说: 辨别清楚敌军的确切消息,了解他们的行进方向,一定要等到他们东西两面合军我们再出兵。 当时姜维等人率领了数万人马到枹罕,奔赴狄道。

古文:泰敕经进屯狄道,须军到,乃规取之。

现代文:陈泰就下令王经进军在狄道驻守,一定要等到敌军来到,在设法攻取。

古文:泰进军陈仓。

现代文:陈泰自己进军陈仓。

古文:会经所统诸军於故关与贼战不利,经辄渡洮。

现代文:适逢王经所率领的各路人马在故关和敌军交战,没有取胜,王经就渡过洮水。

古文:泰以经不坚据狄道,必有他变。

现代文:陈泰因为王经不能坚守狄道,一定会生出其他变故。

古文:并遣五营在前,泰率诸军继之。

现代文:就派五营部队先行赶路,他自己率领各路人马跟随在后面。

古文:经巳与维战,大败,以万馀人还保狄道城,馀皆奔散。

现代文:王经又和姜维交战,大败而回,只好率领一万多人退回狄道城据守,其余的兵马都四散奔逃。

古文:维乘胜围狄道。

现代文:姜维乘着胜利围攻狄道。

古文:泰军上邽,分兵守要,晨夜进前。

现代文:陈泰在上邽驻扎,分出部分人马把守要道,另一部分人马早晚赶路。

古文:邓艾、胡奋、王秘亦到,即与艾、秘等分为三军,进到陇西。

现代文:邓艾、胡奋、王秘的军队也先后赶到,陈泰当即与邓艾、王秘等分为三军,进军陇西。

古文:艾等以为 王经精卒破衄於西,贼众大盛,乘胜之兵既不可当,而将军以乌合之卒,继败军之后,将士失气,陇右倾荡。

现代文:邓艾等认为 王经的精锐部队在洮水以西被击溃,敌兵士气大振,这样刚取得胜利的军队是不能抵挡的,而将军依靠没有严整纪律的士兵,跟随在败军后面,将士士气低落,陇右地区局势动荡。

古文:古人有言: 蝮蛇螫手,壮士解其腕。

现代文:古人曾说: 被毒蛇咬到手,壮士会砍掉手腕。

古文:孙子曰: 兵有所不击,地有所不守。

现代文:《孙子》里也说: 应该有不攻打的部队,有不死守的地区。

古文:盖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。

现代文:大概是因为有一点小损失但是能保全更大的利益。

古文:今陇右之害,过於蝮蛇,狄道之地,非徒不守之谓。

现代文:现在陇右地区的灾祸,以毒蛇要严重,狄道这个地方,不是只是不死守而已。

古文:姜维之兵,是所辟之锋。

现代文:姜维的部队,是锋芒毕露的。

古文:不如割险自保,观衅待弊,然后进救,此计之得者也。 泰曰: 姜维提轻兵深入,正欲与我争锋原野,求一战之利。

现代文:现在不如舍弃危险,保守住自己,观察时机,等待敌军的失误,然后再进军援救,这才是能可行的计策。 陈泰说: 姜维率领轻兵深入狄道,正想要和我在原野象征,以求获得一次胜仗的利益。

古文:王经当高壁深垒,挫其锐气。

现代文:王经应该依靠又高又深的壁垒,挫伤敌军的锐气。

古文:今乃与战,使贼得计,走破王经,封之狄道。

现代文:现在他却和姜维交战,使敌军计策成功,自己被击溃,又被围困在狄道中。

古文:若维以战克之威,进兵东向,据栎阳积谷之实,放兵收降,招纳羌、胡,东争关、陇,传檄四郡,此我之所恶也。

现代文:如果姜维凭借战胜的威势,向东面进军,倚仗栎阳城中充足的粮食储备,收服降兵,招揽羌人、胡人,往东争夺关中、陇右地区,并向周围四郡传发檄文,这是我不想看到的。

古文:而维以乘胜之兵,挫峻城之下,锐气之卒,屈力致命,攻守势殊,客主不同。

现代文:而姜维率领打了胜仗的部队,在狄道城下受挫,本来士气旺盛的士兵,筋疲力尽甚至丧命,进攻和防守的形势不同,战场的主客不同。

古文:兵书云 脩橹轒榅,三月乃成,拒堙三月而后已 。

现代文:兵书上说: 攻城的战车要三个月才能造好,依靠防御工事坚守三个月才能完成 。

古文:诚非轻军远入,维之诡谋仓卒所办。

现代文:这实在不是姜维率轻兵远来,又深入我方,运用阴谋诡计能仓促间办到的。

古文:县军远侨,粮谷不继,是我速进破贼之时也,所谓疾雷不及掩耳,自然之势也。

现代文:深入敌方,粮草供应不上,是我军迅速进攻击溃敌军的时机,就是常说的迅雷不及掩耳,是必然的形势。

古文:洮水带其表,维等在其内,今乘高据势,临其项领,不战必走。

现代文:洮水在外围环绕,姜维等身处内部,现在我军占据高地和险要地势,卡住敌人的要害部位,不用交战,敌军也一定会退走。

古文:寇不可纵,围不可久,君等何言如此? 遂进军度高城岭,潜行,夜至狄道东南高山上,多举烽火,鸣鼓角。

现代文:对敌寇不能放纵,围困不能太久,各位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? 于是出兵越过高城岭,暗中行军,晚上到了狄道城东南面的高山上,点燃了很多烽火,士兵吹响鼓角。

古文: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者至,皆愤踊。

现代文:狄道城中的将士看到援兵来到,都奋发踊跃。

古文:维始谓官救兵当须众集乃发,而卒闻已至,谓有奇变宿谋,上下震惧。

现代文:姜维刚开始还认为上级援救部下一定要等众人集合完毕才出发,但突然得知魏军援兵已经来到,认为是有大变故或者是敌军早有预谋,全军上下都很震惊恐惧。

古文:自军之发陇西也,以山道深险,贼必设伏。

现代文:魏军向陇西进发,认为路上山路有深又险,贼军一定设置埋伏。

古文:泰诡从南道,维果三日施伏。

现代文:陈泰假装要从南路进军,姜维果然在那里埋伏了三天。

古文:定军潜行,卒出其南。

现代文:但魏军暗中进发,突然从南面冲出。

古文:维乃缘山突至,泰与交战,维退还。

现代文:姜维就沿着山势冲出,陈泰和他交战,姜维势力撤退。

古文:凉州军从金城南至沃干阪。泰与经共密期,当共向其还路,维等闻之,遂遁,城中将士得出。

现代文:凉州的魏军从金城官往南直到沃干阪,陈泰和王经暗中约定日期,打算一起向姜维撤回的路上进兵,姜维等人得知后,就逃走了,狄道城中的将士得以解救出来。

**古文:经叹曰: 粮不至旬,向不应机,举城屠裂,覆丧一州矣。 **

现代文:王经感叹说: 粮食供应不足十天,攻打的方向不合实际,差点就要全城人被杀尽,损失一个州郡啊。

古文:泰慰劳将士,前后遣还,更差军守,并治城垒,还屯上邽。

现代文:陈泰慰劳将士,先后派将士返回,让一部分人马守在重要地区,并且加紧整修城垒,自己率军返回上邽驻守。

古文:初,泰闻经见围,以州军将士素皆一心,加得保城,非维所能卒倾。

现代文:当初,陈泰得知王经被围困,认为州郡将士向来齐心协力,加上王经率领,是得以守住城池的,不是姜维能迅速攻克的。

古文:表上进军晨夜速到还。

现代文:他一面上表请求出兵,一面率军昼夜赶路。

古文:众议以经奔北,城不足自固,维若断凉州之道,兼四郡民夷,据关、陇之险,敢能没经军而屠陇右。

现代文:众人商议认为,王经战败,狄道城很难固守,姜维如果断绝凉州的通道,兼并了周围四郡的百姓胡人,占据关中、陇西地区的险要之处,就敢于消灭王经的部队然后屠杀陇右地区。

古文:宜须大兵四集,乃致攻讨。

现代文:现在应该聚集四方部队,再前去征讨攻打。

古文:大将军司马文王曰: 昔诸葛亮常有此志,卒亦不能。

现代文:大将军司马文王说: 过去诸葛亮经常有这样的想法,最后也没有能办到。

古文:事大谋远,非维所任也。

现代文:事情太大,需要深远的谋虑,不是姜维能做到的。

**古文:且城非仓卒所拔,而粮少为急,征西速救,得上策矣。 **

现代文:况且狄道城不是仓促间能攻克的,只是城中缺乏粮食的情况比较紧急,像征西将军陈泰那样迅速援救,才是好的办法。

古文:泰每以一方有事,辄以虚声扰动天下,故希简白上事,驿书不过六百里。

现代文:陈泰每次都因为一个地方有状况,就虚张声势,惊动天下,所以简明地上报情况,驿站传送文书不到六百里。

古文:司马文王语荀顗曰: 玄伯沈勇能断,荷方伯之重,救将陷之城,而不求益兵,又希简上事,必能办贼故也。

现代文:司马文王对荀顗说: 陈泰沉着勇敢,能决断大事,担负着一方的重责,解救将要陷落的城池,但没有向请求增加援兵,又简明地上报情况,是因为一定能打败敌军。

**古文:都督大将,不当尔邪! **

现代文:做为都督将领,不应该都像他一样吗!

古文:后徵泰为尚书右仆射,典选举,加侍中光禄大夫。

现代文:后来朝廷征召陈泰为尚书右仆射,主管官员的选举,加封侍中光禄大夫。

古文:吴大将孙峻出淮、泗。

现代文:吴国大将孙峻率军向淮水、泗水进发。

古文:以泰为镇军将军,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,诏徐州监军已下受泰节度。

现代文:朝廷以陈泰为镇军将军,持符节督领淮北地区军事事务,又诏令徐州监军以下的官员都受陈泰的调度。

古文:峻退,军还,转为左仆射。

现代文:孙峻撤军,陈泰率军回朝,转任左仆射。

古文:诸葛诞作乱寿春,司马文王率六军军丘头,泰总署行台。

现代文:诸葛诞在寿春作乱,司马文王率六军驻守在丘头,陈泰随军出征,代表中央机构。

古文:司马景王、文王皆与泰亲友,及沛国武陔亦与泰善。

现代文:司马景王、司马文王都和陈泰是亲友,还有沛国的武陔也和陈泰关系很好。

**古文:文王问陔曰: 玄伯何如其父司空也? **

现代文:司马文王问武陔说: 陈玄伯跟他的父亲陈群司空比,怎么样?

**古文:陔曰: 通雅博畅,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,不如也;明统简至,立功立事,过之。 **

现代文:武陔说: 在通达高雅,豁达爽快,能将天下的声威教化做为自己的责任方面,他比不上他父亲;在治理严明,简练周到,立功成事方面,超过了他的父亲。

古文:泰前后以功增邑二千六百户,赐子弟一人亭侯,二人关内侯。

现代文:陈泰先后因为功劳被增加封邑共两千六百户,朝廷赐封他的一个子弟为亭侯,两人为关内侯。

古文:景元元年薨,追赠司空。

现代文:陈泰在景元元年去世,朝廷追赠他为司空。

古文:谥曰穆侯。

现代文:谥号为穆侯。

古文:子恂嗣。恂薨,无嗣,弟温绍封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陈恂继承爵位,陈恂死后,没有子嗣,就让他的弟弟陈温承袭爵位。

古文:咸熙中开建五等,以泰著勋前朝,改封温为慎子。

现代文:咸熙年间,朝廷开始建立五等封爵制度,因为陈泰在前朝功勋卓著,朝廷改封陈温为慎子。

古文:陈矫字季弼,广陵东阳人也。

现代文:陈矫,字季弼,广陵郡东阳县人。

古文:避乱江东及东城,辞孙策、袁术之命,还本郡。

现代文:到江东和东城躲避战乱,先后推辞了孙策、袁术的任命,回到本郡。

**古文:太守陈登请为功曹,使矫诣许,谓曰: 许下论议,待吾不足;足下相为观察,还以见诲。 **

现代文:郡中太守陈登延请他担任功曹,并派他到许都,对他说: 许都的人私下议论我,对我不公平,请您帮我观察一下,回来教导我。

**古文:矫还曰: 闻远近之论,颇谓明府骄而自矜。 **

现代文:陈矫回来后说: 我听远近的评论,有很多说您骄傲自大。

古文:登曰: 夫闺门雍穆,有德有行,吾敬陈元方兄弟;渊清玉絜,有礼有法,吾敬华子鱼;清脩疾恶,有识有义,吾敬赵元达;博闻强记,奇逸卓荦,吾敬孔文举;雄姿杰出,有王霸之略,吾敬刘玄德。

现代文:陈登说: 说到家族庄重,有品德有善行,我敬佩陈元方兄弟;说到节操清白,讲求礼节法度,我敬佩赵元达;说到知识丰富,记忆力强,奇特卓越,我佩服孔文举;说到意气风发,才能杰出,有成就霸业的谋略,我敬佩刘玄德。

古文:所敬如此,何骄之有!

现代文:我所敬佩的是这样的人,哪里有什么骄傲自大!

**古文:馀子琐琐,亦焉足录哉? **

现代文:其他的人才能平庸,难道也要记录下来吗?

古文:登雅意如此,而深敬友矫。

现代文:陈登的高雅心志就是这样,但他很敬重地结交陈矫。

古文:郡为孙权所围於匡奇,登令矫求救於太祖。

现代文:广陵郡被孙权派来的将领匡奇围困,陈登派陈矫向太祖求救。

**古文:矫说太祖曰: 鄙郡虽小,形便之国也,若蒙救援,使为外藩,则吴人剉谋,徐方永安,武声远震,仁爱滂流,未从之国,望风景附,崇德养威,此王业也。 **

现代文:陈矫劝说太祖: 我们这个郡虽然小,但是各地理形势有利的地方,如果得到您的救援,让我们成为您的外藩,那吴人的阴谋就会失败,徐方也能一直安定,您的武力威势也能震动远方地区,您的仁德慈爱也会推广开来,那些现在还没有服从的国家,都会看着形势像影子一样前来依附,推崇德教,培养威势,这是成就王业的办法。

古文:太祖奇矫,欲留之。

现代文:太祖认为陈矫很奇异,想要将他留下来。

**古文:矫辞曰: 本国倒悬,本奔走告急,纵无申胥之效,敢忘弘演之义乎? **

现代文:陈矫推辞说: 我的州郡正在危难之中,本来应该奔走请求援助,即使没有达到申包胥那样的效果,又怎么敢忘记弘演舍身救国的忠义呢?

古文:太祖乃遣赴救。

现代文:太祖就派兵援救。

古文:吴军既退,登多设间伏,勒兵追奔,大破之。

现代文:吴军退走之后,陈登在路上设下很多伏兵,率兵追击,大获全胜。

古文:太祖辟矫为司空掾属,除相令,征南长史,彭城、乐陵太守,魏郡西部都尉。

现代文:太祖征召陈矫为司空掾属,后来又担任相县县令、征南长史、彭城、乐陵太守、魏郡西部都尉。

古文:曲周民父病,以牛祷,县结正弃市。

现代文:曲周一百姓父亲病了,他用牛作牺牲祷告,县令判决他死刑。

古文:矫曰: 此孝子也。 表赦之。

现代文:陈矫说: 这是孝子啊。 就上表请求赦免他。

古文:迁魏郡太守。

现代文:后来陈矫调任魏郡太守。

古文:时系囚千数,至有历年,矫以为周有三典之制,汉约三章之法,今惜轻重之理,而忽久系之患,可谓谬矣。

现代文:当时郡中收押了上千的囚犯,已经有好几年,陈矫认为周朝有轻﹑中﹑重三种刑法的制度,汉朝有汉高祖时期的三条律法,现在重视刑罚轻重的作用,却忽略了长久收押囚犯的隐患,可是说是荒谬了。

古文:悉自览罪状,一时论决。

现代文:陈矫就自己将所有囚犯的案件都看过去,然后一时就做好判决。

古文:大军东征,入为丞相长史。

现代文:朝中大军东征,陈矫入朝担任丞相长史。

古文:军还,复为魏郡,转西曹属。

现代文:大军回朝,陈矫重新担任魏郡太守,转任西曹属。

古文:从征汉中,还为尚书。

现代文:陈矫跟随太祖征讨汉中,回来之后担任尚书。

古文:行前未到邺,太祖崩洛阳,群臣拘常,以为太子即位,当须诏命。

现代文:他还没有到达邺城,太祖在洛阳去世,朝臣们被礼法拘束,认为太子要继位魏王,一定要有诏令。

古文:矫曰: 王薨于外,天下惶惧。

现代文:陈矫说: 魏王在外薨逝,天下都惊慌恐惧。

古文:太子宜割哀即位,以系远近之望。

现代文:太子应该割舍哀伤登上王位,以寄托远近之人的期望。

**古文:且又爱子在侧,彼此生变,则社稷危矣。 **

现代文:况且魏王的爱子就在身旁,如果兄弟之间发生变故,那国家就危险了。

古文:即具官备礼,一日皆办。

现代文:随机就安排好官员,准备好理解,一天之内都准备妥当。

古文:明旦,以王后令,策太子即位,大赦荡然。

现代文:第二天,依照王后的诏令,督促太子继位魏王,大赦天下以显示黄恩浩荡。

古文:文帝曰: 陈季弼临大节,明略过人,信一时之俊杰也。 帝既践阼,转署吏部,封高陵亭侯,迁尚书令。

现代文:文帝说: 陈季弼面对关系重大的事情时,智慧谋略都超过常人,实在是一时的俊杰。 文帝登基之后,陈矫被调任掌管吏部,封为高陵亭侯,升任为尚书令。

古文:明帝即位,进爵东乡侯,邑六百户。

现代文:明帝登基后,进封他的爵位为东乡侯,食邑六百户。

**古文:车驾尝卒至尚书门,矫跪问帝曰: 陛下欲何之? **

现代文:明帝的车驾曾经突然来到尚书府门前,陈矫跪着询问明帝说: 陛下想要去哪里呢?

古文:帝曰: 欲案行文书耳。 矫曰: 此自臣职分,非陛下所宜临也。

现代文:明帝说: 只是想要看看那些文书罢了。 陈矫说: 这是臣分内的事,不是陛下应该亲自处理的。

**古文:若臣不称其职,则请就黜退。陛下宜还。 **

现代文:如果臣不能尽到职责,就请求陛下罢免我的官职。

古文:帝惭,回车而反。

现代文:陛下还是请回去吧。 明帝惭愧,调转车头就回去了。

古文:其亮直如此。

现代文:陈矫的诚实正直就是这样。

古文:加侍中光禄大夫,迁司徒。

现代文:后来,陈矫被加封侍中光禄大夫,升任为司徒。

古文:景初元年薨,谥曰贞侯。

现代文:他在景初元年去世,谥号为贞侯。

古文:子本嗣,历位郡守、九卿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陈本承袭爵位,曾担任过郡守、九卿。

古文:所在操纲领,举大体,能使群下自尽。

现代文:他所在的职位,都能掌握好纲领,顾全大体,能让部下都竭尽心力。

古文:有统御之才,不亲小事,不读法律而得廷尉之称,优於司马岐等,精练文理。

现代文:他又统率的才能,不过问琐碎的是,不研习律法但却得到了廷尉的称号,比司马岐等还优秀,所写的文章精美凝练。

古文:迁镇北将军,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。

现代文:陈本后来被提升为镇北将军,持符节督领河北地区的军事事务。

古文:薨,子粲嗣。

现代文:陈本去世后,他的儿子陈粲承袭爵位。

古文:本弟骞,咸熙中为车骑将军。

现代文:陈本的弟弟陈骞在咸熙年间担任车骑将军。

古文:初,矫为郡功曹,使过泰山。

现代文:当初,陈矫在广陵郡担任功曹,曾出使经过泰山郡。

古文:泰山太守东郡薛悌异之,结为亲友。

现代文:泰山太守,东郡人薛悌认为他有奇才,就和他结交为好友。

**古文:戏谓矫曰: 以郡吏而交二千石,邻国君屈从陪臣游,不亦可乎! **

现代文:曾开玩笑对陈矫说: 你以郡吏的身份结交了我这个俸禄两千石的大臣,就像邻国的君主屈尊陪着臣下游乐,不是也挺好吗?

古文:悌后为魏郡及尚书令,皆承代矫云。

现代文:薛悌后来也先后担任过魏郡太守和尚书令,都是延续或代替陈矫的职务。

古文:徐宣字宝坚,广陵海西人也。

现代文:徐宣,字宝坚,广陵郡海西县人。

古文:避乱江东,又辞孙策之命,还本郡。

现代文:到江东地区躲避战乱,又推辞了孙策的任命,返回了本郡。

古文:与陈矫并为纲纪,二人齐名而私好不协,然俱见器於太守陈登,与登并心於太祖。

现代文:他和陈矫一起治理,两人名声等同但私下关系不好,但都受到太守陈登的器重和陈登一起向太祖效力。

古文:海西、淮浦二县民作乱,都尉卫弥、令梁习夜奔宣家,密送免之。

现代文:海西、淮浦两个县的百姓作乱,都尉卫弥、县令梁习晚上逃奔到徐宣家中,徐宣暗中将他们送走,让他们幸免于难。

古文:太祖遣督军扈质来讨贼,以兵少不进。

现代文:太祖派督军扈质率军前来讨伐反贼,因为兵力少,没有进军。

古文:宣潜见责之,示以形势,质乃进破贼。

现代文:徐宣暗中去见扈质并责备他,将现在的形势讲述给他看,扈质才出兵攻破敌军。

古文:太祖辟为司空掾属,除东缗、发干令,迁齐郡太守,入为门下督,从到寿春。

现代文:太祖征召徐宣为司空掾属,又任命他为东缗、发干的县令,后来升任齐郡太守,入朝担任门下督,跟随太祖去到寿春。

**古文:会马超作乱,大军西征,太祖见官属曰: 今当远征,而此方未定,以为后忧,宜得清公大德以镇统之。 **

现代文:适逢马超作乱,大军要西征,太祖召见部下说: 现在应该征讨马超,但这里还没有平定,我担心会成为后方的忧患,应该有一位清廉公正、品行正直的人来镇守统管这里的事。

古文:乃以宣为左护军,留统诸军。

现代文:就任命徐宣为左护军,留下来统率各军。

古文:还,为丞相东曹掾,出为魏郡太守。

现代文:太祖返回后,徐宣担任丞相东曹掾,又出京担任魏郡太守。

古文:太祖崩洛阳,群臣入殿中发哀。

现代文:太祖在洛阳去世,大臣们进入殿中哀悼。

古文:或言可易诸城守,用谯、沛人。

现代文:有人说应该跟换各城的守卫,用谯县、沛县的人来负责。

**古文:宣厉声曰: 今者远近一统,人怀效节,何必谯、沛,而沮宿卫者心。 **

现代文:徐宣辞色严厉地说: 现在四方同意,人人都想着尽忠效力,为什么一定要沛县、谯县的人?这样会使日夜守卫的将士寒心。

**古文:文帝闻曰: 所谓社稷之臣也。 **

现代文:文帝得知后说: 这就是所说的辅佐社稷的大臣。

古文:帝既践阼,为御史中丞,赐爵关内侯,徙城门校尉,旬月迁司隶校尉,转散骑常侍。

现代文:文帝登基之后,徐宣担任御史中丞,被赐封爵位为关内侯,转任城门校尉,一个月后被提升为司隶校尉,转任散骑常侍。

古文:从至广陵,六军乘舟,风浪暴起,帝船回倒,宣病在后,陵波而前,群寮莫先至者。

现代文:徐宣跟随文帝到广陵,大军都乘船,遇到风浪忽然兴起,文帝的船只往回倒,徐宣在后面的船很着急,驾驶船穿过风浪往前冲,文武百官们没有比他更早到的。

古文:帝壮之,迁尚书。

现代文:文帝被他的勇猛感动,提升他为尚书。

古文:明帝即位,封津阳亭侯,邑二百户。

现代文:明帝登基后,封徐宣为津阳亭侯,食邑两百户。

古文:中领军桓范荐宣曰: 臣闻帝王用人,度世授才。

现代文:中领军桓范举荐徐宣说: 臣听说帝王任用人才,是根据时代情况授予职位。

古文:争夺之时,以策略为先,分定之后,以忠义为首。

现代文:争夺天下的时候,看重计策谋略,划分平定天下之后,看重忠诚大义。

古文:故晋文行舅犯之计而赏雍季之言,高祖用陈平之智而讬后於周勃也。

现代文:所以晋文公施行了舅犯的计策却嘉奖了雍季的言论。汉高祖采用陈平的智谋却将身后之事托付给周勃。

古文:窃见尚书徐宣,体忠厚之行,秉直亮之性;清雅特立,不拘世俗;确然难动,有社稷之节;历位州郡,所在称职。

现代文:臣私下看尚书徐宣,有忠厚的言行,保持正直清亮的品行;清净雅致,行为独特,不拘泥于世俗;刚强坚定难以撼动,有辅佐社稷的节操;曾担任各地州郡的官员,所处的职务上都很称职。

古文:今仆射缺,宣行掌后事;腹心任重,莫宜宣者。 帝遂以宣为左仆射,后加侍中光禄大夫。

现代文:现在仆射之位空缺。徐宣主管战事后方的事务;这个重要职位关系重大,没有比徐宣更合适的人选了。 明帝就任命徐宣为左仆射,后来又加封侍中光禄大夫。

古文:车驾幸许昌,总统留事。

现代文:明帝的车驾要到许昌,命徐宣留守总管事务。

古文:帝还,主者奏呈文书。

现代文:明帝回来后,主管文书的官员上奏呈报文件。

**古文:诏曰: 吾省与仆射何异? **

现代文:明帝诏令说: 我查阅跟仆射查阅有什么区别?

古文:竟不视。

现代文:最后都没有查看这些文书。

古文:尚方令坐猥见考竟,宣上疏陈威刑大过,又谏作宫殿穷尽民力,帝皆手诏嘉纳。

现代文:尚方令因为犯了罪行被拷问,徐宣上疏表示这一严厉的刑罚太重,又上谏说修建宫殿耗费太多人力物力,明帝都亲笔下诏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。

**古文:宣曰: 七十有县车之礼,今已六十八,可以去矣。 **

现代文:徐宣说: 官员七十岁的时候应该有 悬车 的礼节,现在我已经六十八岁了,可以辞官归去了。

古文:乃固辞疾逊位,帝终不许。

现代文:就以生病为由,坚决请求辞官,明帝一直都没有允准。

古文:青龙四年薨,遗令布衣疏巾,敛以时服。

现代文:徐宣在青龙四年,去世,临终前嘱咐家人给自己穿戴普通的服饰头巾入殓就可以了。

古文:诏曰: 宣体履至实,直内方外,历在三朝,公亮正色,有讬孤寄命之节,可谓柱石臣也。

现代文:明帝下诏说: 徐宣亲身实践忠厚至极的操守,内心正直,做事方正,经历过三朝,公正诚信,态度正直,有能托付遗孤,委托重任的节操,可以说是重要的大臣。

古文:常欲倚以台辅,未及登之,惜乎大命不永!

现代文:我经常想要倚仗他为台辅,还没来得及提升他,实在是痛惜寿命不长久啊!

**古文:其追赠车骑将军,葬如公礼。 **

现代文:现在追赠他为车骑将军,按照公侯的礼节下葬。

古文:谥曰贞侯。

现代文:徐宣谥号为贞侯。

古文:子钦嗣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徐钦承袭爵位。

古文:卫臻字公振,陈留襄邑人也。

现代文:卫臻,字公振,陈留郡襄邑县人。

古文:父兹,有大节,不应三公之辟。

现代文:父亲卫兹,节操高尚,没有回应三公的征召。

**古文:太祖之初至陈留,兹曰: 平天下者,必此人也。 **

现代文:太祖第一次来到陈留,卫兹说: 平定天下的,一定是这个人。

古文:太祖亦异之,数诣兹议大事。

现代文:太祖也认为他很奇异,多次到他那里商议大事。

古文:从讨董卓,战于荥阳而卒。

现代文:卫兹跟随太祖征讨董卓,在荥阳交战,结果身死。

古文:太祖每涉郡境,辄遣使祠焉。

现代文:太祖每次经过陈留郡境内,都要派使者到他的坟墓祭扫。

古文:夏侯惇为陈留太守,举臻计吏,命妇出宴,臻以为 末世之俗,非礼之正 。

现代文:夏侯惇担任陈留太守,推举卫臻为计吏,并让卫臻带着夫人出席宴会,卫臻认为 这是末世才有的习俗,不是正统的礼节 。

古文:惇怒,执臻,既而赦之。

现代文:夏侯惇大怒,收押了他,不久又释放了他。

古文:后为汉黄门侍郎。

现代文:后来卫臻担任过汉朝的黄门侍郎。

古文:东郡朱越谋反,引臻。

现代文:东郡的朱越谋反,拉拢卫臻。

古文:太祖令曰: 孤与卿君同共举事,加钦令问。

现代文:太祖下令说: 我和你的父亲一起起事,得以有美好的名声。

古文:始闻越言,固自不信。

现代文:起初听到朱越的话,我本来就不相信。

**古文:及得荀令君书,具亮忠诚。 **

现代文:等到收到荀令君的书信,上面详细地说明你的忠诚。

古文:会奉诏命,聘贵人于魏,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。

现代文:正好卫臻奉天子诏命,到魏国聘贵人,太祖就趁机上表让卫臻留下来担任参丞相军事。

古文:追录臻父旧勋,赐爵关内侯,转为户曹掾。

现代文:追记卫臻父亲过往的功绩,赐封卫臻爵位为关内侯,转任户曹掾。

古文:文帝即王位,为散骑常侍。

现代文:文帝继位魏王,卫臻担任散骑常侍。

古文:及践阼,封安国亭侯。

现代文:等到文帝登基,他被封为安国亭侯。

古文:时群臣并颂魏德,多抑损前朝。

现代文:当时朝臣们都赞颂魏氏功德,大多都贬低前朝。

古文:臻独明禅授之义,称扬汉美。

现代文:只有卫臻表明禅让授位的大义,称颂汉朝的美德。

**古文:帝数目臻曰: 天下之珍,当与山阳共之。 **

现代文:文帝多次看着卫臻说: 天下间的珍宝,应该和山阳公一同享有。

古文:迁尚书,转侍中吏部尚书。

现代文:卫臻升任尚书,又转任侍中吏部尚书。

古文:帝幸广陵,行中领军,从。

现代文:文帝要去广陵,卫臻代理中领军职务,跟随文帝前往。

古文:征军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, 孙权已在濡须口 。

现代文:征东大将军曹休上奏表示收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,称 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 。

古文:臻曰: 权恃长江,未敢抗衡,此必畏怖伪辞耳。 考核降者,果守将诈所作也。

现代文:卫臻说: 孙权虽然倚仗长江天险,但也不敢和我军抗衡,这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。 审问投降的吴军将领,果然是敌军将领散布的谣言。

古文:明帝即位,进封康乡侯,后转为右仆射,典选举,如前加侍中。

现代文:明帝登基后,晋升卫臻为康乡侯,后来转任为右仆射,主管官员的选举,依然像之前一样加封侍中。

**古文:中护军蒋济遗臻书曰: 汉祖遇亡虏为上将,周武拔渔父为太师;布衣厮养,可登王公,何必守文,试而后用? **

现代文:中护军蒋济给卫臻写信说: 汉高祖遇到逃往的俘虏韩信,任命他为大将,周武王提拔渔父姜尚为太师;平民百姓,甚至是仆役下人,也能登上王公职位,何必拘泥于条文,先考试才任用呢?

**古文:臻答曰: 古人遗智慧而任度量,须考绩而加黜陟;今子同牧野於成、康,喻断蛇文、景,好不经之举,开拔奇之津,将使天下驰骋而起矣。 **

现代文:卫臻回答说: 古人通过智谋放宽规定,也一定要考核才决定官员的升降;现在你说的话,就好像周朝的成王、康王在牧野作战,汉朝文帝、景帝斩断白蛇,喜欢不合常理的行为,打开了选拔奇才先河,将会使得天下之人奔赴而来了。

**古文:诸葛亮寇天水,臻奏: 宜遣奇兵入散关,绝其粮道。 **

现代文:诸葛亮进犯天水郡,卫臻上奏说: 应该派一支奇兵进入散关,断绝他们运送粮食的通道。

古文:乃以臻为征蜀将军,假节督诸军事,到长安,亮退。

现代文:明帝就以卫臻为征蜀将军,持符节督领各项军事,大军刚到长安,诸葛亮就撤退了。

古文:还,复职,加光禄大夫。

现代文:卫臻率军返回,恢复右仆射的官职,加封光禄大夫。

古文:是时,帝方隆意於殿舍,臻数切谏。

现代文:当时,明帝对于修建宫殿很有热情,卫臻多次恳切地劝谏。

古文: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,臻奏案之。

现代文:等到殿中监擅自收押了兰台令史,卫臻将这件事上奏明帝。

**古文:诏曰: 殿舍不成,吾所留心,卿推之何? **

现代文:明帝下诏说: 宫殿没有建成,我已经不留心这件事,您怎么又过问这件事呢?

古文:臻上疏曰: 古制侵官之法,非恶其勤事也,诚以所益者小,所堕者大也。

现代文:卫臻上疏说: 古人制定侵犯他人职权的法度,不是因为厌恶他勤于政事,实在是因为带来的好处很小,而损害很大。

**古文:臣每察校事,类皆如此,惧群司将遂越职,以至陵迟矣。 **

现代文:臣每次观察这类事情,大多都是这样,我担心各位官员会逐渐越过自己的职分,以至于犯下大罪。

**古文:亮又出斜谷;征南上: 朱然等军已过荆城。 **

现代文:诸葛亮又出兵斜谷;征南将军又上报说: 朱然等人的军队已经过了荆城。

**古文:臻曰: 然,吴之骁将,必下从权,且为势以缀征南耳。 **

现代文:卫臻说: 朱然,是吴国骁勇的将领,一定是依据孙权的的话,并且虚张声势以表示南征罢了。

古文:权果召然入居巢,进攻合肥。

现代文:孙权果然召朱然进入居巢,进攻合肥。

古文:帝欲自东征,臻曰: 权外示应亮,内实观望。

现代文:明帝想要亲自东征,卫臻说: 孙权表面上是响应诸葛亮,实际上是想要观察形势。

古文:且合肥城固,不足为虑。

现代文:况且合肥城坚固,不需要忧虑。

**古文:车驾可无亲征,以省六军之费。 **

现代文:陛下不需要亲征,以节省六军出征的费用。

古文:帝到寻阳而权竟退。

现代文:明帝刚到寻阳,孙权果然撤退了。

古文:幽州刺史毌丘俭上疏曰: 陛下即位已来,未有可书。

现代文: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说: 陛下登基以来,还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事。

**古文:吴、蜀恃险,未可卒平,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。 **

现代文:吴国、蜀国倚仗天险,不能一时间平定,姑且可以派国中目前无事的士兵前去平定辽东地区。

古文:臻曰: 俭所陈皆战国细术,非王者之事也。

现代文:卫臻说: 毋丘俭所陈述的都是战国时期用的雕虫小技,不是帝王能成就大业的方法。

古文:吴频岁称兵,寇乱边境,而犹案甲养士,未果寻致讨者,诚以百姓疲劳故也。

现代文:吴国每年都频繁采取军事行动,侵犯边境地区,而我国仍旧按兵不动,休养将士,没有立即寻找时机征讨他们的原因,实在是因为百姓疲惫倦怠。

**古文:且渊生长海表,相承三世,外抚戎夷,内脩战射,而俭欲以偏军长驱,朝至夕卷,知其妄矣。 **

现代文:况且辽东的公孙渊生长在海边地区,治理辽东已经延续了三代,对外安抚少数民族,对内修整装备,勤于操练,但毋丘俭想要用偏军深入辽东,早上到达,晚上依然疲倦,就能知道他的狂妄了。

古文:俭行军遂不利。

现代文:毋丘俭出兵,果然失利了。

古文:臻迁为司空,徙司徒。

现代文:卫臻升任司空,又转为司徒。

古文:正始中,进爵长垣侯,邑千户,封一子列侯。

现代文:正始年间,进封爵位为长垣侯,食邑一千户,朝廷还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。

古文:初,太祖久不立太子,而方奇贵临菑侯。

现代文:当初,太祖很久没有册立太子,当时又认为临菑侯曹植才能出众,人品贵重。

古文:丁仪等为之羽翼,劝臻自结,臻以大义拒之。

现代文:丁仪等人做为曹植的辅佐,劝说卫臻结交曹植,卫臻以大义拒绝了他们。

**古文:及文帝即位,东海王霖有宠,帝问臻: 平原侯何如? **

现代文:等到文帝继位魏王,东海郡的王霖受到恩宠,文帝问卫臻说: 平原侯怎么样?

古文:臻称明德美而终不言。

现代文:卫臻称赞文帝圣明仁德,但对平原侯没有评价。

古文:曹爽辅政,使夏侯玄宣指,欲引臻入守尚书令,及为弟求婚,皆不许。

现代文:曹爽辅佐朝政,派夏侯玄宣旨,想要招揽卫臻入朝担任尚书令,并且为他的弟弟求取婚姻,卫臻都没有答应。

古文:固乞逊位。

现代文:卫臻坚决请求辞官。

古文:诏曰: 昔干木偃息,义压强秦;留侯颐神,不忘楚事。

现代文:曹爽诏令说: 过去干木辞官修养,都能靠大义威压强大的秦国;留侯休养生息,也没有忘记楚国的事。

**古文:谠言嘉谋,望不吝焉。 **

现代文:如果以后您有什么好的谋略,希望能不要吝惜。

古文:赐宅一区,位特进,秩如三司。

现代文:然后下旨赏赐给卫臻一座宅邸,赐位特进,俸禄如同三司。

古文:薨,追赠太尉,谥曰敬侯。

现代文:卫臻去世后,朝廷追赠他为太尉,谥号为敬侯。

古文:子烈嗣,咸熙中为光禄勋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卫烈承袭了爵位,咸熙年间~担任光禄勋。

古文:卢毓字子家,涿郡涿人也。

现代文:卢毓,字子家,涿郡涿县人。

古文:父植,有名於世。

现代文:父亲卢植,在当时很有名气。

古文:毓十岁而孤,遇本州乱,二兄死难。

现代文:卢毓十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,又遇上本州动乱,卢毓的两个兄长都死于战乱之中。

古文:当袁绍、公孙瓒交兵,幽冀饥荒,养寡嫂孤兄子,以学行见称。

现代文:当时袁绍和公孙瓒交战,幽州、冀州地区遭遇饥荒,卢毓抚养成为寡妇的嫂子和兄长的儿子,因为学问品行被人称赞。

古文:文帝为五官将,召毓署门下贼曹。

现代文:文帝还是五官中郎将时,征召卢毓担任部下贼曹。

古文:崔琰举为冀州主簿。

现代文:崔琰推举卢毓担任冀州主簿。

古文:时天下草创,多逋逃,故重士亡法,罪及妻子。

现代文:当时天下刚刚建立,百姓很多都逃亡了,所以加重的对逃亡的人的刑罚,这个罪行会牵连到妻子孩子。

古文:亡士妻白等,始適夫家数日,未与夫相见,大理奏弃巿。

现代文:有个逃亡的士人的妻子白氏等人,刚嫁到他家没几天,还没和丈夫见过面,大理寺就上奏要将她一并处死弃尸街市。

古文:毓驳之曰: 夫女子之情,以接见而恩生,成妇而义重。

现代文:卢毓反驳他说: 女子的情感,因为和丈夫相处才有恩情,成为妇人才重视情义。

古文:故诗云 未见君子,我心伤悲;亦既见止,我心则夷 。

现代文:所以《诗经》上说 没有见到谦谦君子,我心中伤悲如果见到了,心中就平静了 。

古文:又礼 未庙见之妇而死,归葬女氏之党,以未成妇也 。

现代文:又有《礼记》说 还没有拜谒祖庙的妇人却死了,去世后运回故乡安葬的人,都还没有成为妇人。

古文:今白等生有未见之悲,死有非妇之痛,而吏议欲肆之大辟,则若同牢合卺之后,罪何所加?

现代文:现在白氏或者有还没有见过丈夫的哀伤,死后有还没有成为妇人的悲痛,但官吏们却商议着要对她处以死刑,那如果她和丈夫已经行完礼节,又该判什么罪呢?

古文:且记曰 附从轻 ,言附人之罪,以轻者为比也。

现代文:况且《礼记》上还说 依附之人的罪名应从轻判决 ,说的是依附于人犯的罪,以从轻处罚为好。

古文:又书云 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 ,恐过重也。

现代文:又有《尚书》说 与其杀害那些没有罪的人,宁肯不合于常规 ,现在白氏的罪名恐怕太重了。

**古文:苟以白等皆受礼聘,已入门庭,刑之为可,杀之为重。 **

现代文:如果因为白氏接受了聘礼,已经加入夫家,那判刑就可以了,判死刑是太重了。

古文:太祖曰: 毓执之是也。

现代文:太祖说: 卢毓说的话有道理。

**古文:又引经典有意,使孤叹息。 **

现代文:还能引用经典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,真是让人感叹。

古文:由是为丞相法曹议令史,转西曹议令史。

现代文:因此,卢毓担任了丞相法曹议令史,后又转任西曹议令史。

古文:魏国既建,为吏部郎。

现代文:魏国建立后,卢毓担任吏部郎。

古文:文帝践阼,徙黄门侍郎,出为济阴相,梁、谯二郡太守。

现代文:文帝登基后,提升他为黄门侍郎,又出京担任济阴相和梁、谯二郡太守。

古文:帝以谯旧乡,故大徙民充之,以为屯田。

现代文:文帝因为谯郡是故乡,所以迁移了很多百姓充实当地人口,让他们大力屯田。

古文:而谯土地墝瘠,百姓穷困,毓愍之,上表徙民於梁国就沃衍,失帝意。

现代文:但谯郡的土地贫瘠,百姓困顿,卢毓很怜悯他们,就上表请求将百姓迁移到梁国,靠近肥沃的土地,但很不符合文帝的想法。

古文:虽听毓所表,心犹恨之,遂左迁毓,使将徙民为睢阳典农校尉。

现代文:文帝虽然允准了卢毓上表的建议,但心中对他产生了怨恨,就将卢毓贬官了,让他担任睢阳典农校尉,负责带领百姓迁移。

古文:毓心在利民,躬自临视,择居美田,百姓赖之。

现代文:卢毓只想着对百姓有利,亲自前去查看,选好居处和肥沃的土地,百姓都信赖他。

古文:迁安平、广平太守,所在有惠化。

现代文:后来,卢毓升任安平、广平太守,任职的地方都有恩惠和教化。

古文:青龙二年,入为侍中。

现代文:青龙二年,卢毓入朝担任侍中。

古文:先是,散骑常侍刘劭受诏定律,未就。

现代文:在那之前,散骑常侍刘劭奉诏令制定律法,没有成功。

古文:毓上论古今科律之意,以为法宜一正,不宜有两端,使奸吏得容情。

现代文:卢毓上表谈论古今律法的本意,认为律法应该有一种明确的准则,不应该有两种做法,使得奸诈的官吏多加宽容。

古文:及侍中高堂隆数以宫室事切谏,帝不悦,毓进曰: 臣闻君明则臣直,古之圣王恐不闻其过,故有敢谏之鼓。

现代文:等到侍中高堂隆多次因为宫殿的事恳切地劝谏明帝,明帝心中很是不悦,卢毓进谏说: 臣听说君王圣明,大臣就正直,古代的圣王担心不能听到自己的过失,所以在宫门口设置了进谏的大鼓。

古文:近臣尽规,此乃臣等所以不及隆。

现代文:身边的大臣尽职规劝,这是臣等比不上高堂隆的地方。

**古文:隆诸生,名为狂直,陛下宜容之。 **

现代文:高堂隆这样的人,看起来疏狂率直,陛下应该宽容他们。

古文:在职三年,多所驳争。

现代文:卢毓担任侍中三年,多次和明帝有辩驳争论。

古文:诏曰: 官人秩才,圣帝所难,必须良佐,进可替否。

现代文:明帝下诏说: 给人才授予官职,是圣明的君主也会为难的事,一定要有很好的辅佐,才能确保官员的升迁和替换有效果。

古文:侍中毓禀性贞固,心平体正,可谓明试有功,不懈于位者也。

现代文:侍中卢毓性情坚贞稳固,心中正直行为端正,可以说是明白考验过又对于职位不懈怠的有功之臣。

**古文:其以毓为吏部尚书。 使毓自选代,曰: 得如卿者乃可。 **

现代文:现在任命卢毓为吏部尚书。 并让卢毓自己选择替代自己职位的人,说: 能向你一样的就可以。

**古文:毓举常侍郑冲,帝曰: 文和,吾自知之,更举吾所未闻者。 **

现代文:卢毓举荐常侍郑冲,明帝说: 文和,我是了解的,再推荐一个我没有听说过的吧。

古文:乃举阮武、孙邕,帝於是用邕。

现代文:卢毓就举荐了阮武、孙邕,明帝于是任用了孙邕。

古文:前此诸葛诞、邓飏等驰名誉,有四聪八达之诮,帝疾之。

现代文:在这之前,诸葛诞、邓飏等人声名远扬,出现了对夏侯玄四人和诸葛诞等八人的讥讽言论,明帝也厌恶他们。

古文:时举中书郎,诏曰: 得其人与否,在卢生耳。

现代文:当时朝廷在推举中书郎,明帝诏令说: 能不能得到这个人选,全在卢毓了。

**古文:选举莫取有名,名如画地作饼,不可啖也。 **

现代文:推举官员不要只看人的名声,名声就像在地上画画做饼,吃不到嘴里。

古文:毓对曰: 名不足以致异人,而可以得常士。

现代文:卢毓回答说: 靠名声不能得到才能奇特的人,但可以得到普通的士人。

古文:常士畏教慕善,然后有名,非所当疾也。

现代文:普通士人敬畏教化,仰慕善行,所以才有名,不应该因此厌恶他们。

古文:愚臣既不足以识异人,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为职,但当有以验其后。

现代文:愚陋的臣子既然不足以赏识才能奇特的人,又主张按照声名安排职务,但应该在安排之后有所检验。

古文:故古者敷奏以言,明试以功。

现代文:所以古人用言论向君王奏报,用功劳来明白考验。

**古文:今考绩之法废,而以毁誉相进退,故真伪浑杂,虚实相蒙。 **

现代文:现在依照考试成绩的制度已经废弛,转而依靠人的名声来决定他的官职升降,所以才能的真假相混,难以分辨。

古文:帝纳其言,即诏作考课法。

现代文:明帝采纳了他的建议,随即下诏制定考课发。

古文:会司徒缺,毓举处士管宁,帝不能用。

现代文:适逢司徒的职位空缺,卢毓举荐了有才能但隐居的管宁,明帝没有任用。

**古文:更问其次,毓对曰: 敦笃至行,则太中大夫韩暨;亮直清方,则司隶校尉崔林;贞固纯粹,则太常常林。 **

现代文:又问改换的人选,卢毓回答说: 说到敦厚笃实,品行突出,那就是太中大夫韩暨;说到诚实正直,清廉方正,那就是司隶校尉崔林;固守正道,心性纯粹,那就是太常常林。

古文:帝乃用暨。

现代文:明帝任用了韩暨。

古文:毓於人及选举,先举性行,而后言才。

现代文:卢毓在结交人和推举人才方面,都是先举荐品行良好的,其次才依照才干。

古文:黄门李丰尝以问毓,毓曰: 才所以为善也,故大才成大善,小才成小善。

现代文:黄门侍郎李丰曾经为此询问过卢毓,卢毓说: 才能是用来做善事的,所以才能大的人能成就大善事,小的才能做到小善事。

**古文: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,是才不中器也。 **

现代文:现在那些被称赞有才能的人却不能成就善事,这是他的才能没有能落到实处。

古文:丰等服其言。

现代文:李丰等人都佩服他的言论。

古文:齐王即位,赐爵关内侯。

现代文:齐王曹芳即位后,赐给卢毓关内侯的爵位。

古文:时曹爽秉权,将树其党,徙毓仆射,以侍中何晏代毓。

现代文:当时曹爽主管政务,想要树立他的党羽,就将卢毓降职为廷尉,让侍中何晏替代卢毓。

古文:顷之,出毓为廷尉,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,众论多讼之,乃以毓为光禄勋。

现代文:不久,又将卢毓移出内阁,担任廷尉,司隶毕轨还胡乱上奏要免掉卢毓的官职,朝臣们的议论大多上奏批评毕轨,曹爽就让卢毓担任光禄勋。

古文:爽等见收,太傅司马宣王使毓行司隶校尉,治其狱。

现代文:曹爽等人被收押后,太傅司马宣王让卢毓行使司隶校尉的职权,处理曹芳等人的案件。

古文:复为吏部尚书,加奉车都尉,封高乐亭侯,转为仆射,故典选举,加光禄大夫。

现代文:又复职为吏部尚书,加封奉车都尉,被封为高乐亭侯,转任仆射,像以前一样主管官员选举,加官光禄大夫。

古文:高贵乡公即位,进封大梁乡侯。封一子亭侯。

现代文:高贵乡公曹髦登基后,晋升卢毓的爵位为大梁乡侯,又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。

古文:毌丘俭作乱,大将军司马景王出征,毓纲纪后事,加侍中。

现代文:毋丘俭作乱,大将军司马景王率军出征,卢毓主管后方事务,加官侍中。

古文:正元三年,疾病,逊位。

现代文:正元三年,卢毓因病辞官。

古文:迁为司空,固推骠骑将军王昶、光禄大夫王观、司隶校尉王祥。

现代文:又升任为司空,他坚决推荐骠骑将军王昶、光禄大夫王观、司隶校尉王祥等人。

古文:诏使使者即授印绶,进爵封容城侯,邑二千三百户。

现代文:曹髦下诏派出使者立即授予印信绶带,晋升爵位封为容成侯,食邑二千三百户。

古文:甘露二年薨,谥曰成侯。

现代文:甘露二年,卢毓去世,谥号成侯。

古文:孙藩嗣。

现代文:他的孙子卢藩承袭了爵位。

古文:毓子钦、珽,咸熙中钦为尚书,珽泰山太守。

现代文:卢毓的两个儿子卢钦、卢珽,咸熙年间卢钦担任尚书,卢珽担任泰山太守。

古文:评曰:桓阶识睹成败,才周当世。陈群动仗名义,有清流雅望;泰弘济简至,允克堂构矣。

现代文:评曰:桓阶能判断事情的成败,才能超出世人;陈群言行举止符合声名道义,有高洁的德行和清高的名望;陈泰宽宏大度,很是简朴,能很好地继承家业。

古文:魏世事统台阁,重内轻外,故八座尚书,即古六卿之任也。

现代文:魏朝的大事都由台阁主管,看重内部而轻视外部,所以八座尚书,就是古时候六卿的职位。

古文:陈、徐、卫、卢,久居斯位,矫、宣刚断骨鲠,臻、毓规鉴清理,咸不忝厥职云。

现代文:陈矫、徐宣、卫臻、卢毓长久处在这一职位上,陈矫、徐宣刚毅果断,个性正直,卫臻、卢毓劝谏朝政,明白事理,都是没有忝列自己的职位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