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藻

古文:汝南陈仲举,颍川李元礼二人,共论其功德,不能定先后。

现代文:汝南郡陈仲举、颍川郡李元礼两人,人们谈论他们的成就和德行,又是难以分出谁才是最优秀的。

古文:蔡伯喈评之曰: 陈仲举强于犯上,李元礼严于摄下。

现代文:蔡伯喈评论他们说: 陈仲举敢于冒犯上司,李元礼严于整饬下属。

**古文:犯上难,摄下易。 **

现代文:冒犯上司难,整饬下属容易。

古文:仲举遂在三君之下,元礼居八俊之上。

现代文:于是陈仲举的名次就排在三君之后,李元礼排在八俊的前面。

古文:庞士元至吴,吴人并友之。

现代文:庞士元到了吴地,吴人都和他交朋友。

**古文:见陆绩、顾劭、全琮而为之目曰: 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,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。 **

现代文:他见到陆绩、顾劭、全琮三人,就评价他们说: 陆君可以说是能够用来代步的驽马,顾君可以说是能够驾车载重物走远路的驽牛。

**古文:或问: 如所目,陆为胜邪? **

现代文:有人问道: 你为什么要这样评价,是陆君胜过顾君吗?

**古文:曰: 驽马虽精速,能致一人耳。驽牛一日行百里,所致岂一人哉? **

现代文:庞士元说: 驾马就算跑得很快,也只能载一个人罢了;驾牛一天走一百里,可是运载的难道只有一个人吗?

**古文:吴人无以难。 全子好声名,似汝南樊子昭。 **

现代文:吴人没话反驳他。 全君有很好的名声,像汝南郡樊子昭。

**古文: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,问曰: 闻子名知人,吾与足下孰愈? **

现代文:顾劭曾经和庞士元作过一次夜谈,他问庞士元说: 听说您因为善于辨识人才而闻名,我和您两人谁更好些?

**古文:曰: 陶冶世俗,与时浮沉,吾不如子;论王霸之余策,览倚仗之要害,吾似有一日之长。 **

现代文:庞士元说: 移风易俗,顺应潮流,这点我比不上您;至于谈论历代帝王统治的策略,掌握事物因果变化的要害,这方面我比你强一些。

古文:劭亦安其言。

现代文:顾劭也认为他的话妥当。

古文: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,并有盛名,各在一国。

现代文:诸葛谨和弟弟诸葛亮以及堂弟诸葛诞都有很大的名望,各在一个国家任职。

古文:于时以为 蜀得其龙,吴得其虎,魏得其狗 。

现代文:当时,人们认为蜀国得到了其中的龙,吴国得到了其中的虎,魏国得到了其中的狗。

古文: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;瑾在吴,吴朝服其弘量。

现代文:诸葛诞在魏国,和夏侯玄齐名;诸葛谨在吴国,吴国朝廷官员佩服他的宽宏大量。

**古文:司马文王问武陔: 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? **

现代文:晋文王司马昭问武陔: 陈玄伯和他父亲相比,该怎样评价?

**古文:陔曰: 通雅博畅,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,不如也。明练简至,立功立事,过之。 **

现代文:武陔说: 说到通雅博畅,能负责在全国树立君主的声威和推行教化这方面,比不上他父亲;至于明练简至,建功立业这方面,就超过他父亲。

古文:正始中,人士比论,以五荀方五陈:荀淑方陈寔,荀靖方陈谌,荀爽方陈纪,荀彧方陈群,荀顗方陈泰。

现代文:正始年间,知名人士对比评论人物时,拿荀氏家族中的五位和陈氏家族中的五位对比:荀淑比陈寔,荀靖比陈湛é,荀爽比陈纪,荀彧比陈群,荀比陈泰。

古文:又以八裴方八王:裴徽方王祥,裴楷方王夷甫,裴康方王绥,裴绰方王澄,裴瓒方王敦,裴遐方王导,裴頠方王戎,裴邈方王玄。

现代文:又拿裴氏家族中的八位和王氏家族中的八位对比:裴徽比王样,裴楷比王夷甫,裴康比王绥,裴绰比王澄,裴斑比王敦,裴遐比王导,裴比王戎,裴邈比王玄。

古文: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,俱总角为成器。

现代文:冀州刺史杨淮的两个儿子杨乔和杨髦,都是幼年时就成名的。

古文:淮与裴頠、乐广友善,遣见之。

现代文:杨淮和裴、乐广两人很友好,就打发两个儿子去见他们。

**古文:頠性弘方,爱乔之有高韵,谓淮曰: 乔当及卿,髦小减也。 **

现代文:裴禀性宽宏正直,所以喜欢杨乔那种高雅的风度,他对杨淮说: 杨乔将会赶上你,杨髦稍差一点。

**古文:广性清淳,爱髦之有神检,谓淮曰: 乔自及卿,然髦尤精出。 **

现代文:乐广禀性清廉淳厚,所以喜欢杨髦那种高贵的品德,他对杨淮说: 杨乔自然能赶上你,可是杨髦更会高出一头。

**古文:淮笑曰: 我二儿之优劣,乃裴、乐之优劣。 **

现代文:杨淮笑道: 我两个儿子的长处和短处,就是裴、乐广的长处和短处。

古文:论者评之:以为乔虽高韵,而检不匝;乐言为得。

现代文:评论家评论这两人的看法,认为杨乔虽然风度高雅,可是品德修养还不够完美,还是乐广的话说对了。

古文:然并为后出之俊。

现代文:不过两个孩子都是后起之秀。

**古文:刘令言始入洛,见诸名士而叹曰: 王夷甫太解明,乐彦辅我所敬,张茂先我所不解,周弘武巧于用短,杜方叔拙于用长。 **

现代文:刘令言刚刚到洛阳的时候,见到诸多名士,就感慨地说: 王夷甫过于精明,乐彦辅才是我崇敬的人,张茂先是我所不理解的人,周弘武能巧妙地使用自己的短处,杜方叔则不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。

**古文:王夷甫云: 闾丘冲,优于满奋、郝隆。此三人并是高才,冲最先达。 **

现代文:王夷甫说: 闾丘冲胜过满奋和郝隆;这三个人同是优秀的人才,闾丘冲是其中最优秀显贵的。

**古文: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,故王中郎作碑云: 当时标榜,为乐广之俪。 **

现代文:王夷甫拿东海太守王承来和尚书令乐广并列,所以北中郎将王但之给王承写的碑文上说: 当时称扬他和乐广齐名。

古文:庾中郎与王平子鴈行。

现代文:从事中郎庾子嵩和王平子并列。

古文:王大将军在西朝时,见周侯辄扇障面不得住。

现代文:大将军王敦在西晋时期,每次见到武城侯周伯仁,总是要用扇子遮住脸。

古文:后度江左,不能复尔。

现代文:后来渡江,到了东晋,就不再这样了。

**古文:王叹曰: 不知我进,伯仁退? **

现代文:王敦叹道: 不知是我进步了,还是伯仁退步了?

古文:会稽虞,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,其人有才理胜望。

现代文:会稽郡虞,晋元帝时和桓温是同僚,这个人既有才思,声望又很高。

**古文:王丞相尝谓曰: 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,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,兼之者其在卿乎? **

现代文:丞相王导曾经对他说过: 孔愉有三公的才能,却没有三公的名望;丁潭有三公的名望,却没有三公的才能;这两方面兼而有之的,大概就是你吧!

古文:未达而丧。

现代文:虞还没有登上高位就死了。

**古文:明帝问周伯仁: 卿自谓何如郗鉴? **

现代文:晋明帝问周: 你自己认为你和郗鉴相比,谁更强些?

**古文:周曰: 鉴方臣,如有功夫。 **

现代文:周说: 郗鉴和臣相比,似乎更有功力。

**古文:复问郗。郗曰: 周顗比臣,有国士门风。 **

现代文:明帝又问郗鉴,郗鉴说: 周和臣相比,他有国士家风。

**古文:王大将军下,庾公问: 卿有四友,何者是? **

现代文:大将军王敦从武昌东下建康后,庚亮问他: 听说你有四位好友,是哪几位?

古文:答曰: 君家中郎,我家太尉、阿平、胡毋彦国。

现代文:王敦答道: 您家的中郎、我家的太尉、阿平和胡毋彦国。

**古文:阿平故当最劣。 **

现代文:阿平当然是最差的。

**古文:庾曰: 似未肯劣。 **

现代文:庾亮说: 好像他还不同意最差。

**古文:庾又问: 何者居其右? **

现代文:庾亮又问: 哪一位更出众?

**古文:王曰: 自有人。 **

现代文:王敦说: 自然有人。

**古文:又问: 何者是? **

现代文:又追问: 是哪一位?

古文:王曰: 噫!

现代文:王敦说: 唉!

**古文:其自有公论。 **

现代文:自然会有公论吧。

古文:左右蹑公,公乃止。

现代文:手下的人踩了一下庾亮的脚,庾亮才没有再问下去。

**古文:人问丞相: 周侯何如和峤? **

现代文:有人问丞相王导: 周侯比和峤怎么样?

**古文:答曰: 长舆嵯櫱。 **

现代文:王导回答说: 长舆像高山屹立。

**古文:明帝问谢鲲: 君自谓何如庾亮? **

现代文:晋明帝问谢鲲: 您自己认为和庾亮相比,谁强些?

**古文:答曰: 端委庙堂,使百僚准则,臣不如亮。一丘一壑,自谓过之。 **

现代文:谢鲲回答说:说: 用礼制整饬朝廷,使百官有个榜样,这方面,臣不如庾亮;至于寄情于山水的志趣,自以为超过他。

古文:王丞相二弟不过江,曰颍,曰敞。

现代文:丞相王导有两个弟弟没有到江南,一个叫王颖,一个叫王敞。

古文:时论以颍比邓伯道,敞比温忠武。议郎、祭酒者也。

现代文:当时的舆论把王颖和邓伯道并列,把王敞和温峤并列,两人分别任议郎和祭酒。

**古文:明帝问周侯: 论者以卿比郗鉴,云何? **

现代文:晋明帝问武城侯周: 评论界拿你和郗鉴并列,你认为怎么样?

**古文:周曰: 陛下不须牵顗比。 **

现代文:周说: 陛下不必拉着去比较。

古文:王丞相云: 顷下论以我比安期、千里。亦推此二人。

现代文:丞相王导说: 洛阳的舆论把我和安期、千里相提并论,我也推重这两个人。

**古文:唯共推太尉,此君特秀。 **

现代文:希望大家共同推重太尉,因为这个人才能出众。

古文:宋袆曾为王大将军妾,后属谢镇西。

现代文:宋祎曾经是王敦的侍妾,后来又归属镇西将军谢尚。

**古文:镇西问袆: 我何如王? **

现代文:谢尚问她: 我和王敦相比怎么样?

**古文:答曰: 王比使君,田舍、贵人耳! **

现代文:宋祎回答说: 王敦和使君相比,就像乡下人和富贵人相比一样。

古文:镇西妖冶故也。

现代文:这是谢尚容貌艳丽的缘故。

**古文:明帝问周伯仁: 卿自谓何如庾元规? **

现代文:晋明帝问周伯仁: 你认为自己和庾元规相比,谁更优秀一些?

**古文:对曰: 萧条方外,亮不如臣;从容廊庙,臣不如亮。 **

现代文:周伯仁回答说: 说到退隐山林,逍遥世外,庾亮比不上臣;至于周旋于朝廷之上,臣比不上庾亮。

**古文:王丞相辟王蓝田为掾,庾公问丞相: 蓝田何似? **

现代文:丞相王导聘请蓝田侯王述做属官的时候,庾亮问丞相王导: 你觉得蓝田这个人怎么样?

**古文:王曰: 真独简贵,不减父祖;然旷澹处,故当不如尔。 **

现代文:王导说: 这个人真率、孤高、简约、高贵,这点不比他父亲、祖父逊色,可是旷达、淡泊这方面还是比不上的呀。

**古文:卞望之云: 郗公体中有三反:方于事上,好下佞己,一反。治身清贞,大脩计校,二反。自好读书,憎人学问,三反。 **

现代文:卞望之说: 郗公身上有三种矛盾现象:侍奉君主很正直,却喜欢下级奉承自己,这是第一个矛盾;很注意加强清廉节操方面的修养,却非常喜欢计较财物得失,这是第二个矛盾;自己喜欢读书,却讨厌别人做学问,这是第三个矛盾。

古文:世论温太真,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。

现代文:世人评论温太真是江南的第二等人物中名列前茅的人。

古文:时名辈共说人物,第一将尽之闲,温常失色。

现代文:当时,名士们在一起品评人物,第一等人快要举完的时候,温太真经常紧张得脸色都变了。

古文:王丞相云: 见谢仁祖之令人得上。

现代文:丞相王导说: 见到谢仁祖,就会让人感到积极向上的力量。

**古文:与何次道语,唯举手指地曰: 正自尔馨! **

现代文:和何次道谈话时,他只是用手指着地,说: 是的,就是这样。

古文:何次道为宰相,人有讥其信任不得其人。

现代文:何次道就任宰相以后,有人指责他用人不当。

古文:阮思旷慨然曰: 次道自不至此。

现代文:阮思旷感慨地说: 次道自然不会做到这一步。

**古文:但布衣超居宰相之位,可恨!唯此一条而已。 **

现代文:只不过他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坐上了宰相之位,令人遗憾的只有这一条罢了。

**古文:王右军少时,丞相云: 逸少何缘复减万安邪? **

现代文:右军将军王逸少年轻时,丞相王导说: 逸少为什么说他不如刘万安呢!

古文:郗司空家有伧奴,知及文章,事事有意。

现代文:司空郗鉴家有个仆人,有些才学懂得文章,对什么事都有一些见识。

**古文:王右军向刘尹称之。刘问 何如方回? **

现代文:右军将军王羲之向丹阳尹刘淡称赞他,刘惔问道: 和方回相比,怎么样?

**古文:王曰: 此正小人有意向耳!何得便比方回? **

现代文:王羲之说: 这只是小人有那么点志向罢了,哪里就能和方回相比!

**古文:刘曰: 若不如方回,故是常奴耳! **

现代文:刘惔说: 如果比不上方回,那也不过是一个平常的仆人罢了。

**古文:时人道阮思旷: 骨气不及右军,简秀不如真长,韶润不如仲祖,思致不如渊源,而兼有诸人之美。 **

现代文:当时人士评论阮思旷说: 他的骨气比不上王右军,简约内秀比不上刘真长,华美柔润比不上王仲祖,才思韵味比不上殷渊源,可是却兼有这几个人的长处。

**古文:简文云: 何平叔巧累于理,稽叔夜俊伤其道。 **

现代文:简文帝说: 何平叔的精巧言辞连累到他所说的道理,没有很大说服力;嵇叔夜的奇才妨害了他的主张,得不到实现。

古文:时人共论晋武帝出齐王之与立惠帝,其失孰多?

现代文:当时人士都评论晋武帝令齐王归国和确立惠帝的太子地位两件事,哪一件事失误最大。

古文:多谓立惠帝为重。

现代文:多数认为确立惠帝一事失误最大。

**古文:桓温曰: 不然,使子继父业,弟承家祀,有何不可? **

现代文:桓温说: 不是这样,让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,让弟弟治理王国,有什么不行!

**古文:人问殷渊源: 当世王公以卿比裴叔道,云何? **

现代文:有人问殷渊源: 现在的王公大臣把你和裴叔道并列,你觉得怎么样?

**古文:殷曰: 故当以识通暗处。 **

现代文:殷渊源说: 这自然是因为都能用识见疏通疑义。

**古文:抚军问殷浩: 卿定何如裴逸民? **

现代文:抚军问殷浩: 你和裴逸民相比,谁更优秀些呢?

**古文:良久答曰: 故当胜耳。 **

现代文:过了很久,殷浩才回答说: 自然是我超过他。

古文:桓公少与殷侯齐名,常有竞心。

现代文:桓温年轻时和殷浩同样有名望,所以常常有一种竞争心。

**古文:桓问殷: 卿何如我? **

现代文:桓温问殷浩: 你和我相比,谁强些?

**古文:殷云: 我与我周旋久,宁作我。 **

现代文:殷浩回答说: 我和自己长期打交道,宁愿作我。

**古文:抚军问孙兴公: 刘真长何如? **

现代文:抚军司马里问孙兴公: 刘真长这个人怎么样?

**古文:曰: 清蔚简令。 **

现代文:孙兴公回答说: 他的清谈清新华美,禀性简约美好。

**古文: 王仲祖何如? **

现代文:又问: 王仲祖怎么样?

**古文:曰: 温润恬和。 **

现代文:孙回答: 温和柔润,恬静平和。

**古文: 桓温何如? **

现代文: 桓温怎么样?

**古文:曰: 高爽迈出。 **

现代文:孙说: 高尚爽朗,神态超逸。

**古文: 谢仁祖何如? **

现代文: 谢仁祖怎么样?

**古文:曰: 清易令达。 **

现代文:孙说: 清廉平易,美好通达。

**古文: 阮思旷何如? **

现代文: 阮思旷怎么样?

**古文:曰: 弘润通长。 **

现代文:孙说: 宽大柔润,精深广阔。

**古文: 袁羊何如? **

现代文: 袁羊怎么样?

**古文:曰: 洮洮清便。 **

现代文:答: 谈吐清雅,滔滔不绝。

**古文: 殷洪远何如? **

现代文: 殷洪远怎么样?

**古文:曰: 远有致思。 **

现代文:答: 大有新颖的思想情趣。

**古文: 卿自谓何如? **

现代文: 你认为你自己怎么样?

古文:曰: 下官才能所经,悉不如诸贤;至于斟酌时宜,笼罩当世,亦多所不及。

现代文:孙兴公说: 下官才能所擅长的事,全部比不上诸位贤达;至于考虑时势的需要,全面把握时局,这也大多赶不上他们。

**古文:然以不才,时复托怀玄胜,远咏老、庄,萧条高寄,不与时务经怀,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。 **

现代文:可是以我这个没有才能的人而论,还时常寄怀于超脱的境界,赞美古代的《老子》《庄子》,逍遥自在,寄情高远,不让世事打扰自己的心志,我自认为这种胸怀是没有什么可推让的。

**古文:桓大司马下都,问真长曰: 闻会稽王语奇进,尔邪? **

现代文:大司马桓温到京都后,问刘真长道: 听说会稽王的言谈有了出人意料的长进,真的是这样吗?

**古文:刘曰: 极进,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! **

现代文:刘真长说: 是有非常大的长进,不过仍旧是第二流中的人罢了!

**古文:桓曰: 第一流复是谁? **

现代文:桓温说: 第一流的人又是谁呢?

**古文:刘曰: 正是我辈耳! **

现代文:刘真长说: 就是我们这些人呀!

**古文:殷侯既废,桓公语诸人曰: 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,我弃去,己辄取之,故当出我下。 **

现代文:殷浩被罢官以后,桓温对众人说: 年少时我和渊源一道骑竹马玩,我扔掉的竹马,他总是拾来骑,所以他本就不如我。

**古文:人问抚军: 殷浩谈竟何如? **

现代文:有人问抚军司马里: 殷浩的清谈究竟怎么样?

**古文:答曰: 不能胜人,差可献酬群心。 **

现代文:抚军回答说: 不能超过别人,大体上能满足大家的心愿。

**古文:简文云: 谢安南清令不如其弟,学义不及孔岩,居然自胜。 **

现代文:简文帝说: 谢安甫在清雅善美上不如他的弟弟,学识上不如孔岩,但是显然有自己的优越之处。

**古文:未废海西公时,王元琳问桓元子: 箕子、比干,迹异心同,不审明公孰是孰非? **

现代文:还没有罢黜海西公的时候,王元琳问桓元子说: 箕子和比于两人,行事不同,用心一样,不知道您肯定谁、否走谁?

**古文:曰: 仁称不异,宁为管仲。 **

现代文:桓元子说: 如果都一样称为仁人,那么我宁愿做管仲。

古文:刘丹阳、王长史在瓦官寺集,桓护军亦在坐,共商略西朝及江左人物。

现代文:丹阳尹刘惔和司徒左长史王濛在瓦官寺聚会,护军将军桓伊也在座,一道评价西晋和江南有声望的人士。

**古文:或问: 杜弘治何如卫虎? **

现代文:有人问: 杜弘治和卫虎相比,哪个好?

**古文:桓答曰: 弘治肤清,卫虎奕奕神令。 **

现代文:桓伊回答说: 弘治外表清丽,卫虎神采奕奕。

古文:王、刘善其言。

现代文:王濛和刘惔认为他的评论很好。

**古文:刘尹抚王长史背曰: 阿奴比丞相,但有都长。 **

现代文:丹阳尹刘谈拍着长史王濛的背说: 你和王丞相相比,只不过比他漂亮、淳厚。

古文:刘尹、王长史同坐,长史酒酣起舞。

现代文:丹阳尹刘惔和长史王濛坐在一起,王濛喝酒喝到痛快的时候就跳起舞来。

**古文:刘尹曰: 阿奴今日不复减向子期。 桓公问孔西阳: 安石何如仲文? **

现代文:刘惔说: 你今天赶上向子期了。 桓温问西阳侯孔严: 安石和仲文相比,谁强些?

**古文:孔思未对,反问公曰: 何如? **

现代文:孔严考虑着没有回答,反问桓温: 您以为怎么样?

**古文:答曰: 安石居然不可陵践其处,故乃胜也。 **

现代文:桓温回答说: 安石显然使人不能压制他的决断,自然就是胜一筹了。

古文:谢公与时贤共赏说,遏、胡儿并在坐。

现代文:谢安和当时贤达一起赞赏、评论人物,谢玄和谢朗都在座。

**古文:公问李弘度曰: 卿家平阳,何如乐令? **

现代文:谢安问李弘度: 你家平阳和乐令相比,怎么样?

古文:于是李潸然流涕曰: 赵王篡逆,乐令亲授玺绶。亡伯雅正,耻处乱朝,遂至仰药。

现代文:这时李弘度泪流不止他说: 赵王叛逆篡位时,乐令亲自奉献玺绶;亡伯为人正直,耻于在叛逆的朝廷中做官,终至于服毒身死。

古文:恐难以相比!

现代文:两人恐怕难以相比!

**古文:此自显于事实,非私亲之言。 **

现代文:这自有事实来表明,并不是偏袒亲人的话。

**古文:谢公语胡儿曰: 有识者果不异人意。 **

现代文:谢安于是对谢朗说: 有识之士果然和人们的心愿相同。

**古文:王脩龄问王长史: 我家临川,何如卿家宛陵? **

现代文:王脩龄问长史王濛说: 我家的临川和你家的宛陵相比,谁更好些?

**古文:长史未答,脩龄曰: 临川誉贵。 **

现代文:王濛还没有回答;王脩龄又说: 临川名声好,而且尊贵。

**古文:长史曰: 宛陵未为不贵。 **

现代文:王濛说: 宛陵也不算不尊贵。

古文:刘尹至王长史许清言,时苟子年十三,倚床边听。

现代文:丹阳尹刘惔到长史王濛那里清谈,这时王脩十三岁,就站在一边听。

**古文:既去,问父曰: 刘尹语何如尊? **

现代文:刘惔走后,王脩问他父亲: 刘尹的谈论和父亲相比谁更好一些呢?

**古文:长史曰: 韶音令辞,不如我;往辄破的,胜我。 **

现代文:王濛说: 要论音调的抑扬顿挫,言辞的优美,他不如我,至于一谈就能切中玄理,这点我比不上他。

**古文:谢万寿春败后,简文问郗超: 万自可败,那得乃尔失士卒情? **

现代文:谢万在寿春县失败后,简文帝问郗超: 谢万自然可能打败,可是怎么竟会如此失掉士兵们的爱戴之情?

**古文:超曰: 伊以率任之性,欲区别智勇。 **

现代文:郗超说: 他凭着任性放纵的性格,想把智谋和勇敢区分开。

**古文:刘尹谓谢仁祖曰: 自吾有四友,门人加亲。 **

现代文:丹阳尹刘谈对谢仁祖说: 自从我有了 颜回 ,学生间的关系就更加亲密。

**古文:谓许玄度曰: 自吾有由,恶言不及于耳。 **

现代文:又对许玄度说: 自从我有了 仲由 ,让人不满的话就再也听不到了。

古文:二人皆受而不恨。

现代文:两个人都容忍了他的说法而没有怨言。

**古文:世目殷中军: 思纬淹通,比羊叔子。 **

现代文:世人评论中军将军殷浩: 思路宽广通畅,可以和羊叔子并列。

古文:有人问谢安石、王坦之优劣于桓公。

现代文:有人向桓温问起谢安石和王但之两人的优劣。

**古文:桓公停欲言,中悔曰: 卿喜传人语,不能复语卿。 **

现代文:桓温正要说,中途后悔了,便说: 你喜欢传别人的话,不能再告诉你。

**古文:王中郎尝问刘长沙曰: 我何如苟子? **

现代文:北中郎将王坦之曾经问长沙相刘奭: 我和苟子相比,怎么样?

**古文:刘答曰: 卿才乃当不胜苟子,然会名处多。 **

现代文:刘奭回答说: 你的才学本来是不会超过苟子,可是领会名理的地方却比他强。

**古文:王笑曰: 痴! **

现代文:王坦之笑说: 傻话!

**古文:支道林问孙兴公: 君何如许掾? **

现代文:支道林问孙兴公: 您和许椽相比,怎么样?

**古文:孙曰: 高情远致,弟子蚤已服膺;一吟一咏,许将北面。 **

现代文:孙兴公说: 要论情趣高远,弟子对他早已心悦诚服;说到吟诗咏志,许掾却要拜我为师。

**古文:王右军问许玄度: 卿自言何如安石? **

现代文:右军将军王羲之问许玄度: 你自己说说你和安石、万石相比,谁强些?

**古文:许未答,王因曰: 安石故相为雄,阿万当裂眼争邪? **

现代文:许玄度还没有回答,王羲之便说: 安石自然对你称雄,阿万可要和你怒目相争吧!

**古文:刘尹云: 人言江虨田舍,江乃自田宅屯。 **

现代文:丹阳尹刘惔说: 人们谈论江虨像农家子,土气,江虨其实是在村庄里自营田地,房舍,自种自收。

**古文:谢公云: 金谷中苏绍最胜。 **

现代文:谢安说: 在金谷园的聚会中苏绍的诗最优秀。

古文:绍是石崇姊夫,苏则孙,愉子也。

现代文:苏绍是石崇的姊夫。苏则的孙子。

**古文:刘尹目庾中郎: 虽言不愔愔似道,突兀差可以拟道。 **

现代文:苏愉的儿子。丹阳尹刘惔评论从事中郎庾敳说: 虽然他的言谈不像道那样寂静无为,但是其中突出之处大体能和道相比拟。

**古文:孙承公云: 谢公清于无奕,润于林道。 **

现代文:孙承公说: 谢公比无奕高洁、比林道温和宽厚。

**古文:或问林公: 司州何如二谢? **

现代文:有人问支道林: 司州和谢家两兄弟相比,怎么样?

**古文:林公曰: 故当攀安提万。 **

现代文:支道林说: 当然是仰攀谢安,提携谢万。

古文:孙兴公、许玄度皆一时名流。

现代文:孙兴公、许玄度都是当时的名流。

古文:或重许高情,则鄙孙秽行;或爱孙才藻,而无取于许。

现代文:有人看重许玄度的高远情趣,就鄙视孙兴公的丑恶行为;有人喜欢孙兴公的才华,就认为许玄度无可取之处。

**古文:郗嘉宾道谢公: 造膝虽不深彻,而缠绵纶至。 **

现代文:郗嘉宾评论谢安说: 议论虽然不很深透,可是情意特别深厚。

**古文:又曰: 右军诣嘉宾。 **

现代文:有人说: 右军造诣根深。

**古文:嘉宾闻之云: 不得称诣,政得谓之朋耳! **

现代文:嘉宾听到后说: 不能说造诣很深,只能说两人不相上下罢了。

古文:谢公以嘉宾言为得。

现代文:谢安认为嘉宾的话说对了。

古文:庾道季云: 思理伦和,吾愧康伯;志力强正,吾愧文度。

现代文:庾道季说: 要论思路条理清楚,我自愧不如康伯;要论志气坚强不屈,我自愧不如文度。

**古文:自此以还,吾皆百之。 **

现代文:除此以外的人,我都超过他们一百倍。

**古文:王僧恩轻林公,蓝田曰: 勿学汝兄,汝兄自不如伊。 **

现代文:王僧恩轻视支道林,蓝田侯王述告诉他: 不要学你哥哥,你哥哥本来比不上他。

**古文:简文问孙兴公: 袁羊何似? **

现代文:简文帝问孙兴公: 袁羊这个人怎么样?

**古文:答曰: 不知者不负其才;知之者无取其体。 **

现代文:孙兴公回答说: 不了解他的人不会看不到他的才能,了解他的人瞧不起他的品德。

**古文:蔡叔子云: 韩康伯虽无骨干,然亦肤立。 **

现代文:蔡叔子说: 韩康伯虽然像没有骨架似的,但是体型壮美,形象也还能立得住。

**古文:郗嘉宾问谢太傅曰: 林公谈何如嵇公? **

现代文:郗嘉宾问太傅谢安: 林公的清谈比秘公怎么样?

**古文:谢云: 嵇公勤著脚,裁可得去耳。 **

现代文:谢安说: 嵇公要马不停蹄地走,才能前进呀。

**古文:又问: 殷何如支? **

现代文:嘉宾又问: 殷浩比支道林怎么样?

**古文:谢曰: 正尔有超拔,支乃过殷。然亹亹论辩,恐殷欲制支。 **

现代文:谢安说: 只是能超脱尘俗,支道林才超过殷浩,可是在娓娓不倦的辩论方面,恐怕殷浩的口才会制服支道林的。

古文:庾道季云: 廉颇、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,懔懔恒如有生气。

现代文:庾道季说: 廉颇和蔺相如虽然是千年以上的古人,依旧正气凛然,经常使人感到虎虎有生气。

古文:曹蜍、李志虽见在,厌厌如九泉下人。

现代文:曹蜍、李志虽然现在还活着,却精神委靡像坟墓里的死人一样。

**古文:人皆如此,便可结绳而治,但恐狐狸貒貉啖尽。 **

现代文:如果人人都像曹、李那样,就可以回到结绳而治的原始时代去,只是恐怕野兽会把人都吃光。

**古文:卫君长是萧祖周妇兄,谢公问孙僧奴: 君家道卫君长云何? **

现代文:卫君长是萧祖周的大舅子,一次谢安问孙僧奴: 您说卫君长这个人怎么样?

**古文:孙曰: 云是世业人。 **

现代文:孙僧奴说: 听说是个俗事缠身的人。

**古文:谢曰: 殊不尔,卫自是理义人。 **

现代文:谢安说: 根本不是这样,卫君长本是个研究名理的人。

古文:于时以比殷洪远。

现代文:当时人们把卫君长和殷洪远并列。

**古文:王子敬问谢公: 林公何如庾公? **

现代文:王子敬问谢安: 林公比庾公,怎么样?

**古文:谢殊不受,答曰: 先辈初无论,庾公自足没林公。 **

现代文:谢安很不同意这样相比,回答说: 前辈从来没有谈论过,庚公自然能够超过林公。

**古文: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,谢公云: 先辈初不臧贬七贤。 **

现代文:谢遏等人一起谈论竹林七贤的优劣,谢安说: 前辈从来不褒贬七贤。

**古文:有人以王中郎比车骑,车骑闻之曰: 伊窟窟成就。 **

现代文:有人把北中郎将王坦之和车骑将军谢玄并列,谢玄听说这事就说: 他努力做出了成绩。

**古文:谢太傅谓王孝伯: 刘尹亦奇自知,然不言胜长史。 **

现代文:太傅谢安对王孝伯说: 刘尹也是非常了解自己的,可是他不说超过长史。

古文: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,子猷、子重多说俗事,子敬寒温而已。

现代文:黄门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同去拜访谢安,子猷和子重大多说些日常事情,子敬不过寒暄几句罢了。

**古文:既出,坐客问谢公: 向三贤孰愈? **

现代文:三人走了以后,在座的客人问谢安: 刚才那三位贤士谁较好?

**古文:谢公曰: 小者最胜。 **

现代文:谢安说: 小的最好。

**古文:客曰: 何以知之? **

现代文:客人问道: 怎么知道呢?

**古文:谢公曰: 吉人之辞寡,躁人之辞多,推此知之。 **

现代文:谢安说: 善良的人话少,急躁的人话多。是从这两句话推断出来的。

**古文:谢公问王子敬: 君书何如君家尊? **

现代文:谢安问王子敬: 您的书法比起令尊怎么样?

**古文:答曰: 固当不同。 **

现代文:子敬回答说: 本来是不同的。

**古文:公曰: 外人论殊不尔。 **

现代文:谢安说: 外面的议论绝不是这样。

**古文:王曰: 外人那得知? **

现代文:王子敬说: 外人哪里会懂得!

**古文:王孝伯问谢太傅: 林公何如长史? **

现代文:王孝伯问太傅谢安: 林公和长史相比,怎么样?

**古文:太傅曰: 长史韶兴。 **

现代文:谢安说: 长史的清谈意趣清新。

**古文:问: 何如刘尹? **

现代文:王孝伯又问: 和刘尹相比怎么洋? 谢安说: 哎,刘尹才能出众。

**古文:谢曰: 噫!刘尹秀。 王曰: 若如公言,并不如此二人邪? **

现代文:王孝伯说: 如果像您说的那样,他全都比不上这两个人吗?

**古文:谢云: 身意正尔也。 **

现代文:谢安说: 我的意思正是这样啊。

**古文:人有问太傅: 子敬可是先辈谁比? **

现代文:有人问太傅谢安: 子敬到底是和哪一位前辈相当?

**古文:谢曰: 阿敬近撮王、刘之标。 **

现代文:谢安说: 从近处说,阿敬集中了王、刘二人的风度。

**古文:谢公语孝伯: 君祖比刘尹,故为得逮。 **

现代文:谢安对王孝伯说: 您的祖父和刘尹齐名,自然是能够做到他那样。

**古文:孝伯云: 刘尹非不能逮,直不逮。 **

现代文:王孝伯说: 刘尹那样的人并不是难以做到的,只是祖父不那样做。

古文:袁彦伯为吏部郎,子敬与郗嘉宾书曰: 彦伯已入,殊足顿兴往之气。

现代文:袁彦伯担任了吏部郎,王子敬写信给郗嘉宾说: 彦伯已经入朝就职了,这个官职特别能挫伤人的仕进志气。

**古文:故知捶挞自难为人,冀小却,当复差耳。 **

现代文:原先就知道受了杖刑自然很难做人,所以希望他能稍为辞让一下,这样就会好一些呀。

**古文:王子猷、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。子敬赏井丹高洁,子猷云: 未若长卿慢世。 **

现代文:王子猷、子敬兄弟一起欣赏《高士传》一书所记的人和所写的《赞》,子敬欣赏井丹的高洁,子猷说: 不如长卿玩世不恭。

**古文:有人问袁侍中曰: 殷仲堪何如韩康伯? **

现代文:有人问侍中袁烙之: 殷仲堪和韩康伯相比,谁强些?

**古文:答曰: 理义所得,优劣乃复未辨;然门庭萧寂,居然有名士风流,殷不及韩。 **

现代文:袁恪之回答说: 两人义理上的成就,其优劣实在是还没有辨明,可是门庭闲静,显然保存着名士的风雅,这一点,殷仲堪是赶不上韩康伯的。

**古文:故殷作诔云: 荆门昼掩,闲庭晏然。 **

现代文:所以殷仲堪在哀悼韩康伯的诔文上说: 柴门白天也关闭着,清幽的庭院安安静静。

**古文:王子敬问谢公: 嘉宾何如道季? **

现代文:王子敬问谢安: 嘉宾和道季相比,谁强些?

**古文:答曰: 道季诚复钞撮清悟,嘉宾故自上。 **

现代文:谢安回答说: 道季的清谈的确集中了他人的清虚善悟,嘉宾却本来就出众。

**古文:王珣疾,临困,问王武冈曰: 世论以我家领军比谁? **

现代文:王珣病重,临死的时候,问武冈侯王谧说: 舆论界把我家领军和谁并列?

**古文:武冈曰: 世以比王北中郎。 **

现代文:武冈侯说: 世人把他和王北中郎并列。

**古文:东亭转卧向壁,叹曰: 人固不可以无年! **

现代文:东亭侯王珣翻身面向墙壁,叹气说: 人确是不能没有寿数呀!

**古文:王孝伯道谢公: 浓至。 **

现代文:王孝伯评价谢安 品格厚重深沉之至 。

**古文:又曰: 长史虚,刘尹秀,谢公融。 **

现代文:又说: 长史谦虚宽和,刘尹才智出众,谢公和乐通达。

**古文:王孝伯问谢公: 林公何如右军? **

现代文:王孝伯问谢安: 林公和王羲之相比,谁更厉害一些?

**古文:谢曰: 右军胜林公,林公在司州前亦贵彻。 **

现代文:谢安说: 王羲之胜过林公。可是林公比起司州来还是尊贵而通达的。

古文:桓玄为太傅,大会,朝臣毕集。

现代文:桓玄任太傅的时候,大宴宾客,朝中很多大臣都来了。

**古文:坐裁竟,问王桢之曰: 我何如卿第七叔? **

现代文:大家入座后,桓玄就问王桢之: 我和你七叔相比,谁更强一些?

古文:于时宾客为之咽气。

现代文:当时在座的宾客都为王桢之紧张得不敢喘气。

**古文:王徐徐答曰: 亡叔是一时之标,公是千载之英。 **

现代文:王桢之从容回答说: 亡叔只是一代的楷模,您却是千古的英才。

古文:一坐欢然。

现代文:满座的人听了都喜气洋洋。

**古文:桓玄问刘太常曰: 我何如谢太傅? **

现代文:桓玄问太常刘瑾说: 我和谢太傅相比,谁更厉害一些?

**古文:刘答曰: 公高,太傅深。 **

现代文:刘瑾回答说: 公高明,太傅深厚。

**古文:又曰: 何如贤舅子敬? **

现代文:桓玄又问: 比起贤舅子敬来怎么样?

**古文:答曰: 樝、梨、橘、柚,各有其美。 **

现代文:刘瑾回答说: 楂、梨、橘,柚,各有各的美味。

古文:旧以桓谦比殷仲文。

现代文:以前人们总是把桓谦和殷仲文并列。

**古文:桓玄时,仲文入,桓于庭中望见之,谓同坐曰: 我家中军,那得及此也! **

现代文:桓玄称帝时,仲文入朝,桓玄在庭里望见他,对同座的人说: 我家的桓谦怎么比得上此人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