容止

古文:魏武将见匈奴使,自以形陋,不足雄远国,使崔季圭代,帝自捉刀立床头。

现代文: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,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,便叫崔季珪代替,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边。

**古文:既毕,令间谍问曰: 魏王何如? **

现代文:接见后,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: 你看魏王怎么样?

**古文:匈奴使答曰: 魏王雅望非常,然床头捉刀人,此乃英雄也。 **

现代文:匈奴使节回答说: 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,可是床边握刀的人,这才是英雄啊。

古文:魏武闻之,追杀此使。

现代文:曹操听说后,趁使节回国,派人追去杀了他。

古文:何平叔美姿仪,面至白;魏明帝疑其傅粉。正夏月,与热汤饼。

现代文:何平叔相貌很美,脸非常白。魏明帝怀疑他脸上搽了粉,想查看一下,当时正好是夏天,就给他吃热汤面。

古文:既啖,大汗出,以朱衣自拭,色转皎然。

现代文:吃完后,大汗淋漓,自己撩起红衣擦脸,脸反而更加光洁。

古文: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,时人谓 蒹葭倚玉树 。

现代文:魏明帝叫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并排坐在一起,当时的人评论说,这是芦苇倚靠着玉树。

古文:时人目 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,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。

现代文:当时的人评论夏侯太初好像怀里揣着日月一样光彩照人,李安国精神不振,像玉山将要崩塌一样。

古文:嵇康身长七尺八寸,风姿特秀。

现代文:嵇康身高七尺八寸,风度姿态秀美出众。

**古文:见者叹曰: 萧萧肃肃,爽朗清举。 **

现代文: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: 他举止潇洒端正,气质超凡脱俗。

**古文:或云: 肃肃如松下风,高而徐引。 **

现代文:有人说: 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声,高远而舒缓悠长。

**古文:山公曰: 嵇叔夜之为人也,岩岩若孤松之独立;其醉也,傀俄若玉山之将崩。 **

现代文:山涛评论他说: 嵇康的为人,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;他的醉态,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倾倒。

**古文:裴令公目: 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。 **

现代文:中书令裴楷评论安丰侯王戎说: 他目光灼灼射人,像岩下闪电。

古文:潘岳妙有姿容,好神情。

现代文:潘岳有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。

古文:少时挟弹出洛阳道,妇人遇者,莫不连手共萦之。

现代文: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,遇到他的妇女无不手拉手将他围困在中间。

古文:左太冲绝丑,亦复效岳游遨,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,委顿而返。

现代文:左思外貌丑陋,也学潘岳到处游逛,遇见他的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,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家。

古文:王夷甫容貌整丽,妙于谈玄,下捉白玉柄麈尾,与手都无分别。

现代文:王夷甫容貌端庄、漂亮,善于谈玄,平常总拿着白玉柄拂尘,白玉的颜色和他的手一点也没有分别。

古文:潘安仁、夏侯湛并,有美容,喜同行,时人谓之 连璧 。

现代文:潘岳和夏侯湛两人都有很好的姿容,常常一同行走,当时人们评论他们是 连璧 。

**古文:名士传曰: 楷病困,诏遣黄门郎王夷甫省之,楷回眸属夷甫云: 竟未相识。 **

现代文:中书令裴楷容貌俊美。有一次生了病,非常疲乏,晋惠帝派王夷甫去看望他。这时裴楷正向着墙躺着,听说王夷甫奉命来到,就勉强回过头来看看他。

**古文:夷甫还,亦叹其神俊。 有人语王戎曰: 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。 **

现代文:王夷甫告辞出来后,告诉别人说: 他双目闪闪,好像山岩下的闪电;可是精神分散,身体确实有点不舒服。 有人对王戎说: 嵇延祖气度不凡,在人群中就像野鹤站立在鸡群中一样。

**古文:答曰: 君未见其父耳! **

现代文:王戎回答说: 那是因为你没有见过他的父亲罢了!

古文:裴令公有俊容仪,脱冠冕,粗服乱头皆好。时人以为 玉人 。

现代文:中书令裴叔则仪表出众,即使脱下礼帽,穿着粗陋的衣服,头发蓬松,也都很美,当时人们说他是玉人。

**古文:见者曰: 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,光映照人。 **

现代文:见到他的人说: 看见裴叔则,就像在玉山上行走,感到光彩照人。

古文:刘伶身长六尺,貌甚丑悴,而悠悠忽忽,土木形骸。

现代文:刘伶身高有四五尺,相貌非常的丑陋和憔悴,可是他悠闲自在又不修边幅显得很质朴自然。

**古文: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,俊爽有风姿,见玠辄叹曰: 珠玉在侧,觉我形秽! **

现代文:骠骑将军王武子是卫玠的舅舅,容貌俊秀,精神清爽,很有风度仪表。他每见到卫玠,总是赞叹说: 珠玉在身边,就觉得我自己的形象丑陋了!

古文:有人诣王太尉,遇安丰、大将军、丞相在坐;往别屋见季胤、平子。

现代文: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,遇到安丰侯王戎、大将军王敦、丞相王导在座;到另一个房间去,又见到王季胤、王平子。

**古文:还,语人曰: 今日之行,触目见琳琅珠玉。 **

现代文:回家后,告诉别人说: 今天走这一趟,满眼都是珠宝美玉。

**古文:王丞相见卫洗马曰: 居然有羸形,虽复终日调畅,若不堪罗绮。 **

现代文:丞相王导看见太子洗马卫玠,说: 身体显然很瘦弱,虽然整天很和适舒畅,也还是像弱不胜衣。

**古文:王大将军称太尉: 处众人中,似珠玉在瓦石间。 **

现代文:大将军王敦称赞太尉王衍说: 他处在众人之中,就像将珠玉放在瓦砾石块中间。

古文:庾子嵩长不满七尺,腰带十围,颓然自放。

现代文:庾子嵩身高不足五尺,腰带却有十围大小,可是他本性和顺,纵情放达。

古文:卫玠从豫章至下都,人久闻其名,观者如堵墙。

现代文: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,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,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。

古文:玠先有羸疾,体不堪劳,遂成病而死。

现代文: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,身体受不了这种劳累,终于形成重病而死。

古文:时人谓 看杀卫玠 。

现代文: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。

**古文:周伯仁道桓茂伦: 嵚崎历落可笑人。 **

现代文:周伯仁称赞桓茂伦: 高大英俊,举止潇洒,是个招人喜爱的人。

古文:或云谢幼舆言。

现代文:有人说这是谢幼舆说的话。

古文:周侯说王长史父:形貌既伟,雅怀有概,保而用之,可作诸许物也。

现代文:武城侯评论长史王濛的父亲: 身体既魁梧,又有高雅的情怀、不凡的风度,保持并发扬这些特长,一切事情都是可以办到的。

**古文:祖士少见卫君长云: 此人有旄仗下形。 **

现代文:祖士少见到卫君长,说: 这个人有将帅的风度。

古文:石头事故,朝廷倾覆。

现代文:石头城事变发生,朝廷倾覆了。

**古文:温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,陶公云: 肃祖顾命不见及,且苏峻作乱,衅由诸庾,诛其兄弟,不足以谢天下。 **

现代文:温峤和庾亮投奔陶侃求救。陶侃说: 先帝的遣诏并没有涉及我。再说苏峻作乱,事端都是由庾家的人挑起的,就是杀了庾家兄弟,也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。

古文:于时庾在温船后闻之,忧怖无计。

现代文:这时庾亮正在温峤的船后,听见这些话,既发愁,又害怕,无计可施。

**古文:别日,温劝庾见陶,庾犹豫未能往,温曰: 溪狗我所悉,卿但见之,必无忧也! **

现代文:有一天,温峤劝庾亮去见一见陶侃,庾亮很犹豫,不敢去。温峤说: 那溪狗我很了解,你只管去见他,一定不会出什么事的。

古文:庾风姿神貌,陶一见便改观。谈宴竟日,爱重顿至。

现代文:庾亮那非凡的风度仪表,使得陶侃一见便改变了原来的看法;和庾亮畅谈欢宴了一整天,对庾亮的爱慕和推重一下子达到了顶点。

古文:庾太尉在武昌,秋夜气佳景清,使吏殷浩、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。

现代文:太尉瘦亮在武昌任上的时候,正值秋夜天气凉爽、景色清幽,他的属官殷浩、王胡之等人一起登上南楼吟诗咏唱。

古文:音调始遒,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,定是庾公。

现代文:正在吟兴高昂之时,便听见楼梯上传来响亮的木屐声,大家料定是庚亮来了。

古文: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,诸贤欲起避之。

现代文:稍后,庾亮果然带着十余个人走来,大家就想起身回避。

**古文:公徐云: 诸君少住,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! **

现代文:庾亮慢条斯理地说道: 诸君暂且留步,老夫对这方面兴趣也不浅。

古文:因便据胡床,与诸人咏谑,竟坐甚得任乐。

现代文:于是就坐在交椅上,和大家一起吟咏、谈笑,满座的人都能尽情欢乐。

古文:后王逸少下,与丞相言及此事。

现代文:后来王羲之到建康,和丞相王导谈到这件事。

**古文:丞相曰: 元规尔时风范,不得不小颓。 **

现代文:王导说: 庾亮那时的风范,大约也不得不略略损减一点吧。

**古文:右军答曰: 唯丘壑独存。 **

现代文:王逸少回答说: 唯独幽深的情趣还保留着。

古文:王敬豫有美形,问讯王公。

现代文:王敬豫容貌姣好。

**古文:王公抚其肩曰: 阿奴恨才不称! **

现代文:有一次去向父亲王导请安,王导拍着他的肩膀说: 遗憾的是你的才能和形貌不相称。

**古文:又云: 敬豫事事似王公。 **

现代文:有人说: 敬豫样样都像王公。

**古文:王右军见杜弘治,叹曰: 面如凝脂,眼如点漆,此神仙中人。 **

现代文:右军将军王羲之见到杜弘治,赞叹说: 脸像凝脂一样白嫩,眼睛像点上漆一样黑亮,这是神仙里头的人。

**古文:时人有称王长史形者,蔡公曰: 恨诸人不见杜弘治耳! **

现代文:当时有人称赞长史王濛的相貌,司徒蔡谟说: 可惜这些人没有见过杜弘治啊!

古文:刘尹道桓公:鬓如反猬皮,眉如紫石棱,自是孙仲谋、司马宣王一流人。

现代文:丹阳尹刘惔评论桓温说: 双鬓像刺猬毛竖起,眉棱像紫石棱一样有棱有角,确实是孙仲谋、司马宣王一类的人。

古文:王敬伦风姿似父,作侍中,加授桓公公服,从大门入。

现代文:王敬伦仪表风度像他父亲,任侍中,这时桓温也加授侍中穿着官服从大门进官署。

**古文:桓公望之,曰: 大奴固自有凤毛。 **

现代文:桓温望见他,说: 大奴的确有他父亲的风采。

**古文:林公道王长史: 敛衿作一来,何其轩轩韶举! **

现代文:支道林评论长史王濛说: 他收拢衣襟站起来时,仪态是多么的优美啊!

**古文:时人目王右军: 飘如游云,矫若惊龙。 **

现代文:当时的人评论有军将军王羲之说: 像浮云一样飘逸,像惊龙一样矫捷。

古文:王长史尝病,亲疏不通。

现代文:长史王濛有一次生了病,无前来探病者无论亲疏,都不许通报打扰。

**古文:林公来,守门人遽启之曰: 一异人在门,不敢不启。 **

现代文:一天支道林来了,守门人立刻去禀报王濛说: 有一个相貌特别的人来到门口,我不敢不进来禀报。

**古文:王笑曰: 此必林公。 **

现代文:王濛笑道: 这一定是林公。

古文: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。

现代文:有人拿别人来和谢仁祖并列而不那样看重他。

**古文:桓大司马曰: 诸君莫轻道,仁祖企脚北窗下弹琵琶,故自有天际真人想。 **

现代文:大司马桓温说: 诸位不要轻易评论,仁祖跷起脚在北窗下弹琵琶的时候,确是有飘飘欲仙的情意。

古文:王长史为中书郎,往敬和许。

现代文:王濛做中书郎时,有一次到尚书省去见王洽。

古文:尔时积雪,长史从门外下车,步入尚书,著公服。

现代文:当时满地积雪,王濛穿着朝服,在门外下车,走入尚书省中。

**古文:敬和遥望,叹曰: 此不复似世中人! **

现代文:王洽远远地看着,赞叹道: 他不像是凡尘中的人啊!

古文:简文作相王时,与谢公共诣桓宣武。

现代文:简文帝任丞相时,和谢安一起去看望桓温。

**古文:王珣先在内,桓语王: 卿尝欲见相王,可住帐里。 **

现代文:这时王珣已经先在桓温那里,桓温对王珣说: 你过去想看看相王,现在可以留在帷幔后面。

**古文:二客既去,桓谓王曰: 定何如? **

现代文:两位客人走了以后,桓温问王珣说: 相王究竟怎么样?

**古文:王曰: 相王作辅,自然湛若神君,公亦万夫之望。不然,仆射何得自没? **

现代文:王珣说: 相王任丞相,自然像神灵一样清澈,公也是万民的希望,不然,仆射怎么会自甘藏拙呢!

古文:海西时,诸公每朝,朝堂犹暗;唯会稽王来,轩轩如朝霞举。

现代文:海西公称帝时,大臣们每次早朝,殿堂还很暗,只有会稽王来了,他气宇轩昂,就像朝霞高高升起一样。

**古文:谢车骑道谢公: 游肆复无乃高唱,但恭坐捻鼻顾睐,便自有寝处山泽闲仪。 **

现代文:车骑将军谢玄称道谢安: 一旦纵情游乐,又无须放声高唱,只是端坐捏鼻作洛下书生咏,顾盼自如,就会有栖止于山水草泽间的仪态。

**古文:谢公云: 见林公双眼,黯黯明黑。 **

现代文:谢安说: 我觉得支道林的双眼,漆黑明亮,能照亮黑暗的地方。

**古文:孙兴公见林公: 棱棱露其爽。 **

现代文:孙兴公也觉得支道林是: 威严的眼神里透露出高尚的风度和气概。

古文:庾长仁与诸弟入吴,欲住亭中宿。

现代文:庾长仁和弟弟们过江到吴地,途中想在驿亭里住宿。

古文:诸弟先上,见群小满屋,都无相避意。

现代文:几个弟弟先进去,看见满屋都是平民百姓,这些人一点回避的意思也没有。

**古文:长仁曰: 我试观之。 **

现代文:长仁说: 我试着进去看看。

古文:乃策杖将一小儿,始入门,诸客望其神姿,一时退匿。

现代文:于是就拄着拐杖,扶着一个小孩,刚进门,旅客们望见他的神采,一下子都躲开了。

**古文:有人叹王恭形茂者,云: 濯濯如春月柳。 **

现代文:有人赞赏王恭形貌丰满美好,说: 像春天的杨柳一样婀娜多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