赏誉

古文:陈仲举尝叹曰: 若周子居者,真治国之器。

现代文:陈仲举曾经赞叹说: 周子居这个人,在治理国家上面确实很有才能。

**古文:譬诸宝剑,则世之干将。 **

现代文:用宝剑来打比方,他就是当代的干将。

**古文:世目李元礼: 谡谡如劲松下风。 **

现代文:世人评论李元礼说: 像挺拔的松树下呼啸而过的疾风,肃肃有声。

**古文: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曰: 平舆之渊,有二龙焉。 **

现代文:谢子微看见许子将兄弟俩,便说: 平舆县的深潭里有两条龙呢。

古文:见许子政弱冠之时,叹曰: 若许子政者,有干国之器。

现代文:他看见许子政年轻时的样子,赞叹说: 像许子政这个人,有治国的才能。

**古文:正色忠謇,则陈仲举之匹;伐恶退不肖,范孟博之风。 **

现代文:态度严正,忠诚正直,这点和陈仲举相当;打击坏人,斥退品行不端的人,这又有范孟博的风度。

古文:公孙度目邴原:所谓云中白鹤,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。

现代文:公孙度评价邴原说: 他他就像空中的白鹤,不是用捕燕雀的网所能捕到的。

古文:钟士季目王安丰:阿戎了了解人意。

现代文:钟士季评论安丰侯王戎说: 阿戎聪明伶俐,总是善解人意。

古文:谓裴公之谈,经日不竭。

现代文:又评论说: 裴公善谈,一整天也谈不完。

古文:吏部郎阙,文帝问其人于钟会。会曰: 裴楷清通,王戎简要,皆其选也。 于是用裴。

现代文:吏部郎这个职位空出来了,晋文帝司马昭问钟会谁是适当的人选,钟会回答说: 裴楷清廉通达,王戎能掌握要领而处事简约,都是适当的人选。 于是委任裴楷。

**古文:王浚冲、裴叔则二人,总角诣钟士季。须臾去后,客问钟曰: 向二童何如? **

现代文:王戎、裴楷两人童年时拜访钟士季,一会儿就走了,走后,有位客人间钟士季说: 刚才那两个小孩怎么样?

古文:钟曰: 裴楷清通,王戎简要。

现代文:钟说: 裴楷清廉通达,王戎简约扼要。

**古文:后二十年,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,冀尔时天下无滞才。 **

现代文:二十年以后,这两位贤才应该做吏部尚书。希望那时候天下没有被遗漏的人才。

**古文:谚曰: 后来领袖有裴秀。 **

现代文:谚语说: 后起的领军人物是裴秀。

**古文:裴令公目夏侯太初: 肃肃如入廊庙中,不修敬而人自敬。 **

现代文:中书令裴楷评论夏侯太初说: 好像进入朝廷一样端庄严肃,人们无心加强敬意,就能让人自然的肃然起敬。

古文:一曰: 如入宗庙,琅琅但见礼乐器。

现代文:另一种说法是: 就像进入宗庙之中,琳琅满目,只看见礼器和乐器。

古文:见钟士季,如观武库,但睹矛戟。

现代文:又评论说: 看见钟士季,好像参观武器库,矛戟森森,全是兵器。

古文:见傅兰硕,江廧靡所不有。

现代文:看见傅兰硕,像是看见一片汪洋,浩浩荡荡,无所不有。

**古文:见山巨源,如登山临下,幽然深远。 **

现代文:看见山巨源,好像登上山顶往下看,幽然深远。

古文:羊公还洛,郭奕为野王令。羊至界,遣人要之。郭便自往。

现代文:羊祜回到洛阳去,郭奕担任野王县县令,羊祜到界的时候,派人邀请郭奕,郭奕就亲自前往。

**古文:既见,叹曰: 羊叔子何必减郭太业! **

现代文:见面后,郭奕赞叹说: 羊叔子何必要不如我郭太业呢!

**古文:复往羊许,小悉还,又叹曰: 羊叔子去人远矣! **

现代文:过后再前往羊祜住所,不多久便回去,又赞叹道: 羊叔子远远超过一般人啊!

古文:羊既去,郭送之弥日,一举数百里,遂以出境免官。

现代文:羊祜走了,郭奕整天都送他,一送就送了几百里,终于因为出了县境被免官。

**古文:复叹曰: 羊叔子何必减颜子! **

现代文:他仍旧赞叹道: 羊叔子何必定比颜子差呢!

**古文:王戎目山巨源: 如璞玉浑金,人皆钦其宝,莫知名其器。 **

现代文:王戎评论山巨源说: 他就像璞玉和金矿,人人都看重它是宝物,可是没有谁知道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。

古文:羊长和父繇,与太傅祜同堂相善,仕至车骑掾。

现代文:羊羊忱的父亲羊繇和太傅羊祜是堂兄弟,彼此很友爱,羊繇做官做到车骑将军府的属官,很早就去世了。

古文:蚤卒。长和兄弟五人,幼孤。

现代文:长和兄弟五人,年纪很小就成了孤儿。

**古文:祜来哭,见长和哀容举止,宛若成人,乃叹曰: 从兄不亡矣! **

现代文:羊祜来哭丧,看见长和那种悲痛的神情举止,像个成年人,便叹道: 堂兄没有死,后继有人了!

**古文: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,目曰: 清真寡欲,万物不能移也。 **

现代文:山涛推荐阮咸出任吏部郎,他评价阮咸说: 他非常的真挚,没有多少私欲,任何事物都改变不了他的志向。

**古文:王戎目阮文业: 清伦有鉴识,汉元以来,未有此人。 **

现代文:王戎评论阮文业说: 他清高,通伦理,有知人论世之明,从汉初以来还没有这样的人。

**古文:武元夏目裴、王曰: 戎尚约,楷清通。 **

现代文:武元夏评论裴楷、王戎两人说: 王戎注重简要,裴楷清廉通达。

**古文:庾子嵩目和峤: 森森如千丈松,虽磊砢有节目,施之大厦,有栋梁之用。 **

现代文:庚子嵩评论和峤说: 他好像高耸入云的千丈青松,虽然圪节累累,如果用它来盖高楼,却是非常有用的栋梁之才。

**古文:王戎云: 太尉神姿高彻,如瑶林琼树,自然是风尘外物。 **

现代文:王戎说: 太尉的风度仪态高雅清澈,好象晶莹的玉树,自然是尘世之外的人物。

古文:王汝南既除所生服,遂停墓所。

现代文:汝南内史王湛守孝期满,脱下孝服后,便留在墓地结庐居住。

古文:兄子济每来拜墓,略不过叔,叔亦不候。

现代文:他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每次来扫墓,大部下去看望叔叔,叔叔也不等待他来。

古文:济脱时过,止寒温而已。

现代文:王济有时偶尔去看望一下,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。

古文:后聊试问近事,答对甚有音辞,出济意外,济极惋愕。

现代文:后来姑且试着问问近来的事,答时起来言语辞致都很不错,出乎王济意料之外,王济非常惊愕;继续和他谈论,愈谈倒愈进入了精深的境界。

古文:仍与语,转造清微。济先略无子侄之敬,既闻其言,不觉懔然,心形俱肃。

现代文:王济原先对叔叔几乎没有一点晚辈的敬意,听了叔叔的谈论后,不觉肃然起敬,神情举止都变得严肃恭谨了。

古文:遂留共语,弥日累夜。

现代文:便留下来和叔叔谈论,一连多日,没日没夜地谈。

**古文:济虽俊爽,自视缺然,乃喟然叹曰: 家有名士,三十年而不知! **

现代文:王济虽然才华出众,性情豪爽,却也觉得自己缺少点什么,于是感慨地叹息说: 家中有名士,可是三十年来一直不知道!

古文:济去,叔送至门。

现代文:王济要走了,叔叔送他到门口。

古文:济从骑有一马,绝难乘,少能骑者。

现代文:王济的随从中有一匹烈马,非常难驾驭,很少有人能骑它。

**古文:济聊问叔: 好骑乘不? **

现代文:王济姑且问他叔: 喜欢骑马吗?

**古文:曰: 亦好尔。 **

现代文:他叔叔说: 也喜欢呀。

古文:济又使骑难乘马,叔姿形既妙,回策如萦,名骑无以过之。

现代文:王济又让叔叔骑那匹难驾驭的烈马,他叔父不但骑马的姿势美妙,而且甩动起鞭子来就像条带子似的回旋自如,就是著名的骑手也没法超过他。

古文:济益叹其难测,非复一事。

现代文:王济更加赞叹叔叔难以估世,他的长处绝不只一种。

**古文:既还,浑问济: 何以暂行累日? 济曰: 始得一叔。 **

现代文:王济回家后,他父亲王浑问他: 为什么短时间外出案去了好几天? 王济说: 我刚刚找到一个叔叔。

**古文:浑问其故?济具叹述如此。浑曰: 何如我? 济曰: 济以上人。 **

现代文:王浑问是什么意思,王济就一五一十地边赞叹边述说以上情况。王浑问: 和我相比怎么样? 王济说: 是在我之上的人。

**古文:武帝每见济,辄以湛调之曰: 卿家痴叔死未? **

现代文:以前晋武帝每逢见到王济,总是拿王湛来跟他开玩笑,说道: 你家的傻子叔叔死了没有?

古文:济常无以答。

现代文:王济常常没话回答。

**古文:既而得叔,后武帝又问如前,济曰: 臣叔不痴。 **

现代文:既而发现了这个叔叔,后来晋武帝又像以前那样问他,王济就说: 我叔叔不傻。

古文:称其实美。

现代文:并且称赞叔叔美好的素质。

**古文:帝曰: 谁比? **

现代文:武帝问道: 可以和谁相比?

**古文:济曰: 山涛以下,魏舒以上。 **

现代文:王济说: 在山涛之下,魏舒之上。

古文:于是显名。年二十八,始宦。

现代文:于是王湛的名声就传扬开来,在二十八岁那年才做官。

古文:裴仆射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薮。

现代文:左仆射裴頠,当时的人认为他是清谈的府库。

**古文:张华见褚陶,语陆平原曰: 君兄弟龙跃云津,顾彦先凤鸣朝阳。谓东南之宝已尽,不意复见褚生。 **

现代文:张华见到褚陶以后,告诉平原内史陆机说: 您兄弟两人像在天河上腾跃的飞龙,顾彦先像迎着朝阳鸣叫的凤凰,我以为东南的人才已经全在这里了,想不到又见到褚生。

**古文:陆曰: 公未睹不鸣不跃者耳! **

现代文:陆机说: 这是因为您没有看见过不鸣不跃的人才罢了!

**古文:有问秀才: 吴旧姓何如? **

现代文:有人问秀才蔡洪: 吴地的世家大族怎么样?

古文:答曰: 吴府君圣王之老成,明时之俊乂。

现代文:洪回答说: 吴府君是圣明君主的贤臣,太平盛世的杰出人才。

古文:朱永长理物之至德,清选之高望。

现代文:朱永长是执政大臣里面德行最高尚的人,公开选拔的官员中最有声望的人。

古文:严仲弼九皋之鸣鹤,空谷之白驹。

现代文:严仲粥像深泽中引颈长鸣的白鹤,像潜处空旷深邃山谷中的白驹。

古文:顾彦先八音之琴瑟,五色之龙章。张威伯岁寒之茂松,幽夜之逸光。

现代文:顾彦先像乐器中的琴瑟,花纹中的龙纹、张威伯是寒冬时茁壮的青松,黑夜里四射的光芒。

古文:陆士衡、士龙鸿鹄之裴回,悬鼓之待槌。

现代文:陆士衡、士龙兄弟是在高空盘旋的天鹅,是有待敲击的大鼓。

**古文:凡此诸君:以洪笔为鉏耒,以纸札为良田。以玄默为稼穑,以义理为丰年。以谈论为英华,以忠恕为珍宝。著文章为锦绣,蕴五经为缯帛。坐谦虚为席荐,张义让为帷幕。行仁义为室宇,修道德为广宅。 **

现代文:所有这些名士,把大笔当农具,拿纸张当良田,把清静无为当劳动,把掌握义理当丰收;把清谈当声誉,把忠恕当珍宝;把著述文章当做刺绣,把精通五经当做储藏丝绸;把坚持谦虚当做坐草席,把发扬道义礼让当做张挂帷幕;把推行仁义当做修造房屋,把加强道德修养当做构筑大厦。

古文:人问王夷甫: 山巨源义理何如?

现代文:有人问王夷甫: 山巨源谈义理谈得怎么样?

**古文:是谁辈? **

现代文:是和谁相当的?

**古文:王曰: 此人初不肯以谈自居,然不读老、庄,时闻其咏,往往与其旨合。 **

现代文:王夷甫说: 这个人从来不肯以清谈家自居,可是,他虽然不读《老子《庄子,常常听到他的谈论,倒是处处和老庄思想相合的。

古文:洛中雅雅有三嘏:刘粹字纯嘏,宏字终嘏,漠字冲嘏,是亲兄弟。王安丰甥,并是王安丰女婿。

现代文:洛阳众多风雅人士中有三嘏:刘粹,字纯嘏,刘宏,字终嘏,刘漠,字冲嘏,三人是亲兄弟,是安丰侯王戎的外甥,又都是王戎的女婿。

古文:宏,真长祖也。

现代文:刘宏就是刘真长的祖父。

古文:洛中铮铮冯惠卿,名荪,是播子。

现代文:洛阳声名显赫的人士中有冯惠卿,名荪,是冯播的儿子。

古文:荪与邢乔俱司徒李胤外孙,及胤子顺并知名。

现代文:冯苏和邢乔都是司徒李胤的外孙,两人和李胤的儿子李顺都很有名。

**古文:时称: 冯才清,李才明,纯粹邢。 **

现代文:当时的人称赞说: 冯氏才学清纯,李氏才识明达,纯正完美的是邢氏。

**古文:卫伯玉为尚书令,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,奇之曰: 自昔诸人没已来,常恐微言将绝。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! **

现代文:卫伯玉任尚书令时,看见乐广和西晋的名士清谈,认为他不寻常,说道: 自从当年那些名士逝世到现在,常常怕清谈快要绝迹,今天竟然从您这里听到这种清谈了!

**古文:命子弟造之曰: 此人,人之水镜也,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。 **

现代文:便叫自己的子侄去拜访乐广,对子侄说: 这个人,是人们的镜子,观到他,就像拨开云雾看见青天一样。

古文:王太尉曰: 见裴令公精明朗然,笼盖人上,非凡识也。

现代文:太尉王衍说: 我认为裴令公精明开朗,超越众人之上,那不是一般见识的人呀。

**古文:若死而可作,当与之同归。 **

现代文:如果人死了还能再活,我要和他为同一宗旨努力。

古文:或云王戎语。

现代文:有人说这是王戎说的话。

**古文:王夷甫自叹: 我与乐令谈,未尝不觉我言为烦。 **

现代文:王夷甫自己感叹说: 我和乐令清谈时,未尝不感到我的话太过于烦琐。

**古文:郭子玄有俊才,能言老、庄。庾敱尝称之,每曰: 郭子玄何必减庾子嵩! **

现代文:郭子玄才智出众,很会谈论老庄思想,庾敳曾经称赞过他,常常说: 郭子玄为什么一定要在我庚子嵩之下!

**古文:王平子目太尉: 阿兄形似道,而神锋太俊。 **

现代文:王平子评论太尉王衍说: 哥哥外貌好像很正直,可是锋芒太露了。

**古文:太尉答曰: 诚不如卿落落穆穆。 **

现代文:王衍回答说: 确实比不上你那样豁达大度。仪表温和。

古文:太傅有三才:刘庆孙长才,潘阳仲大才,裴景声清才。

现代文:太傅司马越府中有三个非常有才的人:刘舆是长才,潘滔是大才,裴邈是清才。

古文:林下诸贤,各有俊才子。籍子浑,器量弘旷。康子绍,清远雅正。涛子简,疏通高素。咸子瞻,虚夷有远志。瞻弟孚,爽朗多所遗。秀子纯、悌,并令淑有清流。戎子万子,有大成之风,苗而不秀。唯伶子无闻。

现代文:竹林下的这些贤人每个人的儿子也都有非常杰出的才华:阮籍的儿子阮浑,为人大度、豁达;嵇康的儿子嵇绍,志向高远、为人正直;山涛的儿子山简,通情达理,高雅朴实;阮咸的儿子阮瞻,谦虚、平易近人而志存高远;阮瞻的弟弟阮孚,直爽开朗,对于凡尘俗事早已超脱;向秀的儿子向纯、向悌,都心地善良而有高洁的德行;王戎的儿子王万子,很有成大事者的气度,可惜英年早逝;只有刘伶的儿子默默无闻。

古文:凡此诸子,唯瞻为冠,绍、简亦见重当世。

现代文:总括这些人的儿子,只有阮瞻居首位,嵇绍、山简也为当世人所钦佩。

古文:庾子躬有废疾,甚知名。

现代文:庾子躬虽然有残疾,但是很有名望。

古文:家在城西,号曰城西公府。

现代文:他住在城西,称人们称为城西公府。

**古文:王夷甫语乐令: 名士无多人,故当容平子知。 **

现代文:王夷甫告诉尚书令乐广说: 人世间名士没有多少,所以应当等待王平子来识别。

**古文:王太尉云: 郭子玄语议如悬河写水,注而不竭。 **

现代文:太尉王衍说: 郭象的玄学谈论就好像是瀑布的水,滔滔不绝。

古文:司马太傅府多名士,一时俊异。

现代文:司马越的府里名士很多,都是当时非常优秀的人才。

**古文:庾文康云: 见子嵩在其中,常自神王。 **

现代文:庾亮说: 我看到子嵩在这些人里面,就感到精神非常兴奋。

古文:太傅东海王镇许昌,以王安期为记室参军,雅相知重。

现代文:太傅东海王司马越镇守许昌的时候,任用王安期做记室参军,并且非常赏识看重他。

古文:敕世子毗曰: 夫学之所益者浅,体之所安者深。

现代文:东海王告诫自己的儿子司马毗说: 学习书本的效益浅,体验生活所保留的感受深。

古文:闲习礼度,不如式瞻仪形。讽味遗言,不如亲承音旨。

现代文:熟习礼制法度,就不如去好好观看礼节仪式;背诵并体味前人的遗训,就不如亲自接受贤人的教诲。

**古文:王参军人伦之表,汝其师之! **

现代文:王参军是人们的榜样,你要学习他。

**古文:或曰: 王、赵、邓三参军,人伦之表,汝其师之! **

现代文:有人以为是这样说的: 王。赵、邓三位参军是人们的榜样,你要学习他们。

古文:谓安期、邓伯道、赵穆也。

现代文:所说的三位参军指王安期、邓伯道、赵穆。

古文:袁宏作名士传直云王参军。

现代文:袁宏写《名士传》的时候,只说到王参军。

古文:或云赵家先犹有此本。

现代文:有人说赵穆家原先还有这个抄本。

古文:庾太尉少为王眉子所知。

现代文:太尉瘦亮年轻时得到王眉子的赏识。

**古文:庾过江,叹王曰: 庇其宇下,使人忘寒暑。 **

现代文:后来庾亮避难过江,赞扬王眉子说: 在他的房檐下得到庇护,使人忘了冷暖。

**古文:谢幼舆曰: 友人王眉子清通简畅,嵇延祖弘雅劭长,董仲道卓荦有致度。 **

现代文:谢幼舆说: 我的朋友王眉子清廉通达,简约舒畅;嵇延祖宽宏正直,德行高尚;董仲道见识卓越,很有风致、气度。

**古文:王公目太尉: 岩岩清峙,壁立千仞。 **

现代文:王导评论太尉王衍: 陡峭地肃静地耸立在那里,像千丈石壁一样屹立着。

**古文:庾太尉在洛下,问讯中郎。中郎留之云: 诸人当来。 **

现代文:太尉庾亮在洛阳的时候,有一次,去探望中郎庾敳,庾敳挽留他稍候一下,说: 大家会来的。

古文:寻温元甫、刘王乔、裴叔则俱至,酬酢终日。

现代文:过了一会儿,温元甫、刘王乔、裴叔则都来了,大家清谈了一整天。

古文:庾公犹忆刘、裴之才俊,元甫之清中。

现代文:庾亮后来还能回忆起当时刘、裴两人的才华,元甫的恬静平和情状。

古文:蔡司徒在洛,见陆机兄弟住参佐廨中,三间瓦屋,士龙住东头,士衡住西头。

现代文:司徒蔡谟在洛阳的时候,看见陆机、陆云兄弟住在僚属办公处里,有三间瓦屋,陆云住在东头,陆机住在西头。

古文:士龙为人,文弱可爱。士衡长七尺余,声作钟声,言多慷慨。

现代文:陆云为人,文雅纤弱得可爱;陆机身高七尺多,声音像钟声般洪亮,说话大多慷慨激昂。

**古文:王长史是庾子躬外孙,丞相目子躬云: 入理泓然,我已上人。 **

现代文:长史王檬是庾子躬的外孙,丞相王导评论厦子躬说: 深刻地领会了玄理,是在我以上的人。

古文:庾太尉目庾中郎:家从谈谈之许。

现代文:太尉庚亮评论中郎庾敳说: 家叔深受人们的称赞。

**古文:庾公目中郎: 神气融散,差如得上。 **

现代文:庾亮评论中郎庾敳说: 他精神安适、疏散、大致还能算出众。

**古文: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,曰: 少为王敦所叹。 **

现代文:刘琨称赞祖逖是开朗通达的人,说: 他年轻时受到王敦的赞赏。

**古文:时人目庾中郎: 善于托大,长于自藏。 **

现代文:当时人士评论中郎庾敳说: 善于托身高位,善于自我隐藏。

古文:王平子迈世有俊才,少所推服。

现代文:王平子有超世的卓越才华,很少有他椎重佩服的人。

古文:每闻卫玠言,辄叹息绝倒。

现代文:但是每当听到卫玠谈论,总不免赞叹、倾倒。

古文:王大将军与元皇表云: 舒风概简正,允作雅人,自多于邃。最是臣少所知拔。

现代文:大将军王敦呈送晋元帝的奏章说: 王舒很有风采节操,简约刚直,确实称得上高雅的人,自然胜过王邃,他是臣少有的很赏识并扶植的人。

古文:中间夷甫、澄见语: 卿知处明、茂弘。

现代文:在这期间王衍、王澄告诉我说: 你了解处明和茂弘。

**古文:茂弘已有令名,真副卿清论;处明亲疏无知之者,吾常以卿言为意,殊未有得,恐已悔之? **

现代文:茂弘已经有了美名,确实和你的高论相符;处明却是无论亲疏都没有人了解他。我常常把你的话放在心上,去了解处明,却毫无收获,恐怕你对自己说过的话已经感到后悔了吧!

**古文:臣慨然曰: 君以此试,顷来始乃有称之者。 言常人正自患知之使过,不知使负实。 **

现代文:臣感慨他说: 您按我说的试着再看看。 近来方才有人赞扬处明,这说明一般人只是担心了解人过了头,而下担心对其实际才能了解不够。

古文:周侯于荆州败绩,还,未得用。

现代文:武城侯周颚在荆州大败后,回到京都,未能得到委任。

**古文:王丞相与人书曰: 雅流弘器,何可得遗? **

现代文:丞相王导给别人写信说: 周是高雅人士,有大才,怎么能把他抛弃呢!

**古文:时人欲题目高坐而未能。桓廷尉以问周侯,周侯曰: 可谓卓朗。 **

现代文:当时人士想给高坐和尚下个评语,还没有想出恰当的,廷尉桓彝拿这事问武城侯周颚,周说: 可以说是卓越开朗。

**古文:桓公曰: 精神渊箸。 **

现代文:桓温说: 精神深沉而明澈。

**古文:王大将军称其儿云: 其神候似欲可。 **

现代文:大将军王敦称赞他的儿子说: 看他的神态好像还可心。

**古文:卞令目叔向: 朗朗如百间屋。 **

现代文:尚书令卞壼评论叔向说: 气度宽阔,好像有上百个敞亮房间的大屋。

古文:王敦为大将军,镇豫章。

现代文:王敦任大将军时,镇守豫章。

古文:卫玠避乱,从洛投敦,相见欣然,谈话弥日。

现代文:卫玠为了躲避战乱,从洛阳来到豫章投奔王敦,两人一见面都很高兴,成天清谈。

古文:于时谢鲲为长史,敦谓鲲曰: 不意永嘉之中,复闻正始之音。

现代文:当时谢鲲在王敦手下任长史,王敦对谢鲲说: 想不到永嘉年间,又听到了正始年间那种清谈。

**古文:阿平若在,当复绝倒。 **

现代文:如果阿平在这里,就会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
**古文:王平子与人书,称其儿: 风气日上,足散人怀。 **

现代文:王平子给友人写信,称赞自己的儿子说: 他的风采和气量一天比一天长进,足以让人心怀舒畅。

古文:胡毋彦国吐佳言如屑,后进领袖。

现代文:胡毋彦国谈吐中的优美言辞就像锯木时的木屑一样连绵不断,他是后辈的领袖。

**古文:王丞相云: 刁玄亮之察察,戴若思之岩岩,卞望之之峰距。 **

现代文:丞相王导说: 像刁玄亮那样明察秋毫,戴若思那样威严,卞望之那样刚直不阿。

**古文:大将军语右军: 汝是我佳子弟,当不减阮主簿。 **

现代文:大将军王敦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: 你是我家的优秀子弟,想必不会次于阮主簿。

古文:世目周侯:嶷如断山。

现代文:世人评论武城侯周: 像悬崖绝壁一样陡峭。

古文:王丞相招祖约夜语,至晓不眠。

现代文:丞相王导邀祖约晚上来清谈,谈到天亮也没有睡觉。

**古文:明旦有客,公头鬓未理,亦小倦。客曰: 公昨如是,似失眠。 **

现代文:第二天一早有客人来,王导出来见客时,还没有梳头,身体也有点困倦,客人问道: 您昨天夜里好像失眠了。

**古文:公曰: 昨与士少语,遂使人忘疲。 **

现代文:王导说: 昨晚和士少清谈,就让人忘了疲劳。

古文:王大将军与丞相书,称杨朗曰: 世彦识器理致,才隐明断,既为国器,且是杨侯淮之子。

现代文:大将军王敦给丞相王导写信,称赞杨朗说: 世彦很有识见和气量,言谈深得事物之义理而有情趣,才学精微,论断高明。既是足以治国的人才,又是杨侯淮的儿子,可是地位和名望很是卑微。

**古文:位望殊为陵迟,卿亦足与之处。 何次道往丞相许,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曰: 来!来!此是君坐。 **

现代文:你也可以和他相处。 何次道到丞相王导那里去,王导拿拂尘指着座位招呼他同坐,说: 来,来,这是您的座位。

**古文:丞相治杨州廨舍,按行而言曰: 我正为次道治此尔! **

现代文:丞相王导修建扬州的官署,他在视察修建情况时说: 我只是替次道修建这个官署罢了!

古文:何少为王公所重,故屡发此叹。

现代文:何次道年轻时就受到王导的重视,所以王导屡次表示这样的赞叹。

**古文:王丞相拜司徒而叹曰: 刘王乔若过江,我不独拜公。 **

现代文:丞相王导受任为司徒时叹道: 如果刘王乔能过江来,我不会一个人就任三公。

古文:王蓝田为人晚成,时人乃谓之痴。

现代文:蓝田侯王述为人处世,成就比较晚,当时人们竟认为他痴呆。

古文:王丞相以其东海子,辟为掾。

现代文:丞相王导因为他是东海太守王承的儿子,就召他做属官。

古文:常集聚,王公每发言,众人竞赞之。

现代文:有一次聚会,王导每次讲话,大家都争着赞美。

**古文:述于末坐曰: 主非尧、舜,何得事事皆是? **

现代文:坐在未座的王述说: 主公不是尧、舜,怎么能事事都对!

古文:丞相甚相叹赏。

现代文:王导非常赞赏他。

**古文:世目杨朗: 沉审经断。 **

现代文:世人评论杨朗: 深沉慎重,顺理而决断。

**古文:蔡司徒云: 若使中朝不乱,杨氏作公方未已。 **

现代文:司徒蔡谟说: 如果西晋不乱,杨氏任三公的将会接连不断。

**古文:谢公云: 朗是大才。 **

现代文:谢安说: 杨朗是大才。

古文:刘万安即道真从子。庾公所谓 灼然玉举 。

现代文:刘万安就是刘道真的侄儿,是庾琮所说的操守鲜明坚定的人物。

**古文:又云: 千人亦见,百人亦见。 **

现代文:又说: 他在千人中也能显露出来,在百人中也能显露出来。

古文:庾公为护军,属桓廷尉觅一佳吏,乃经年。

现代文:庾亮任护军将军的时候,托廷尉桓彝代找一个优秀的属官,过了一年竟然还没找到。

古文:桓后遇见徐宁而知之,遂致于庾公曰: 人所应有,其不必有;人所应无,己不必无。

现代文:桓彝后来碰见徐宁,并且很赏识他,就把他推荐给庾亮,并介绍说: 人们应该有的,他不一定有;人们不应该有的,他不一定没有。

**古文:真海岱清士。 **

现代文:他确实是海岱一带的清廉正直的人士。

**古文:桓茂伦云: 褚季野皮里阳秋。 **

现代文:桓茂伦说: 诸季野是皮里春秋。

古文:谓其裁中也。

现代文:这指的是他心中有裁决。

**古文:何次道尝送东人,瞻望见贾宁在后轮中,曰: 此人不死,终为诸侯上客。 **

现代文:何次道有一次送走从东来的客人,远远望去,看见贾宁在后面的车上,就说: 这个人如果不死,终归要做王侯的尊贵宾客。

古文:杜弘治墓崩,哀容不称。

现代文:社弘治家祖坟塌了,他的悲伤表情和这件事不相称。

**古文:庾公顾谓诸客曰: 弘治至羸,不可以致哀。 **

现代文:庾亮环顾众宾客,对他们说: 弘治身体极弱,不可以太伤心。

**古文:又曰: 弘治哭不可哀。 **

现代文:又说: 弘治不能哭得太伤心。

古文:世称 庾文康为丰年玉,稚恭为荒年谷 。

现代文:世人称颂庾亮像丰年的美玉,称颂庾稚恭像灾荒年头的粮食。

**古文:庾家论云是文康称 恭为荒年谷,庾长仁为丰年玉。 **

现代文:庾家内部评论则说: 是庾亮称赞稚恭像灾荒年头的粮食,庾长仁像丰年的美玉。

古文:世目 杜弘治标鲜,季野穆少 。

现代文:世人评论杜弘治风采俊秀照人,褚季野温和淡泊。

**古文:有人目杜弘治: 标鲜清令,盛德之风,可乐咏也。 **

现代文:有人评论杜弘治: 风采俊秀照人,本性清高纯美,表现出大德的风范,是值得歌颂的。

**古文:庾公云: 逸少国举。 **

现代文:庾亮说: 逸少是全国所推崇的人。

**古文:故庾倪为碑文云: 拔萃国举。 **

现代文:所以庾倪给他写碑文时就写上: 拔萃国举 。

古文:庾稚恭与桓温书,称 刘道生日夕在事,大小殊快。

现代文:庾稚恭写信给桓温,称赞说: 刘道生白天晚上都在处理政事,大小事情都处理得非常称心如意。

**古文:义怀通乐,既佳,且足作友,正实良器,推此与君,同济艰不者也。 **

现代文:这个人胸怀仁义,豁达和乐,不但这方面很好,而且很值得结为良友,确实是优秀人才。现在把他推荐给您,和您一起度过艰难困苦的时日吧。

古文:王蓝田拜扬州,主簿请讳,教云: 亡祖先君,名播海内,远近所知。

现代文:蓝田侯王述就任扬州刺史时,州府主簿向他请示要避忌的名讳。王述批示说: 先祖、先父,名声远播全国,是远远近近都知道的。

**古文:内讳不出于外,余无所讳。 **

现代文:妇女的名字不能向外人说出,此外没有要避忌的了。

古文:萧中郎,孙丞公妇父。刘尹在抚军坐,时拟为太常,刘尹云: 萧祖周不知便可作三公不?

现代文:中郎萧祖周是孙丞公的岳父,丹阳尹刘真长在抚军大将军那里做客时,商议提升萧祖周任太常。刘真长说: 萧祖周不知可以不可以就提为三公?

**古文:自此以还,无所不堪。 **

现代文:从三公以下,他没有不能胜任的。

古文:谢太傅未冠,始出西,诣王长史,清言良久。

现代文:太傅谢安还没有成年时,初到京都,到长史王濛家去拜访,清谈了很久。

**古文:去后,苟子问曰: 向客何如尊? **

现代文:走了以后,王苟子问他父亲: 刚才那位客人和父亲相比怎么样?

**古文:长史曰: 向客亹亹,为来逼人。 **

现代文:王濛说: 刚才那位客人娓娓不倦,谈起来咄咄逼人。

**古文:王右军语刘尹: 故当共推安石。 **

现代文:右军将军王羲之对丹阳尹刘惔说: 我们当然要一起推荐安石。

**古文:刘尹曰: 若安石东山志立,当与天下共推之。 **

现代文:刘惔说: 如果安石志在隐居,我们应该和天下人一起推荐他。

**古文:谢公称蓝田: 掇皮皆真。 **

现代文:谢安称赞蓝田侯王述说: 剥去皮都是真率的。

古文: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,望之云: 可儿!

现代文:桓温出行,经过王敦墓边,望着王敦的坟墓说: 可意人儿!

**古文:可儿! **

现代文:可意人儿!

**古文:殷中军道王右军云: 逸少清贵人。吾于之甚至,一时无所后。 **

现代文:中军将军殷浩评论右军将军王羲之说: 逸少是个清高尊贵的人,我对他喜欢到极点,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。

**古文:王仲祖称殷渊源: 非以长胜人,处长亦胜人。 **

现代文:王仲祖称赞殷渊源说: 他不但凭自己的长处胜过别人,而且在对待长处上也胜过别人。

**古文:王司州与殷中军语,叹云: 己之府奥,蚤已倾写而见,殷陈势浩汗,众源未可得测。 **

现代文:司州刺史王胡之和中军将军殷浩清谈,王胡之后来赞叹说: 我自己的见解,早已倾吐净尽;殷浩摆开清谈的阵势浩浩荡荡,各个源头还没法估量。

**古文:王长史谓林公: 真长可谓金玉满堂。 **

现代文:长史王濛对支道林说: 真长的言谈可以说是金玉满堂。

**古文:林公曰: 金玉满堂,复何为简选? **

现代文:支道林说: 既然是金玉满堂,为什么又要挑选言辞?

**古文:王曰: 非为简选,直致言处自寡耳。 **

现代文:王濛说: 不是经过挑选,只是他应用言辞的地方本来就不多呀。

**古文:王长史道江道群: 人可应有,乃不必有;人可应无,己必无。 **

现代文:王濛评论江道群说: 人们应该有的,他却不一定有;人们应该没有的,他自己一走没有。

古文:会稽孔沈、魏顗、虞球、虞存、谢奉,并是四族之俊,于时之桀。

现代文:会稽郡孔沈、魏、虞球、虞存、谢奉五人同是四个家族的英俊之才,当时的杰出人物。

**古文:孙兴公目之曰: 沈为孔家金,顗为魏家玉,虞为长、琳宗,谢为弘道伏。 **

现代文:孙兴公评论你们说: 孔沈是孔家的金子,魏是魏家的宝玉,至于虞家则应推崇道长、和琳的才识,谢家应敬佩弘道的美德。

古文:王仲祖、刘真长造殷中军谈,谈竟,俱载去。

现代文:王仲祖和刘真长到中军将军殷渊源家清谈,谈完了,就一起坐车走。

**古文:刘谓王曰: 渊源真可。 **

现代文:刘真长对王仲祖说: 渊源的言论真可意。

**古文:王曰: 卿故堕其云雾中。 **

现代文:王仲祖说: 你原来掉进了他设下的迷雾中。

**古文:刘尹每称王长史云: 性至通,而自然有节。 **

现代文:丹阳尹刘真长常常称赞长史王檬说: 本性最为通达,而且自然有节制。

古文:王右军道谢万石 在林泽中,为自遒上 。叹林公 器朗神俊 。道祖士少 风领毛骨,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 。道刘真长 标云柯而不扶疏 。

现代文:右罕将军王羲之评论谢万石说: 在山林湖泽这种隐居地里,自然会刚劲超群 ;赞叹支道林说: 胸襟开朗,精神俊逸 ;评论祖士少: 风度比容貌更动人,恐怕一辈子不会再见到这样的人 ;评论刘真长: 像高耸入云的大树,枝叶并不繁茂 。

**古文:简文目庾赤玉: 省率治除。 **

现代文:简文帝评论庚赤玉: 明察,直率,有修养,洁身自好。

**古文:谢仁祖云: 庾赤玉胸中无宿物。 **

现代文:谢仁祖说: 庾赤玉心里不存芥蒂。

古文:殷中军道韩太常曰: 康伯少自标置,居然是出群器。

现代文:中军将军殷浩称道太常韩康伯说: 康伯年轻时就自视甚高,显然是超群出众的人才。

**古文:及其发言遣辞,往往有情致。 **

现代文:当他发表意见时,他的言谈辞藻,处处都有情趣。

**古文:简文道王怀祖: 才既不长,于荣利又不淡;直以真率少许,便足对人多多许。 **

现代文:简文帝称道王怀祖说: 才能又不突出,对名利又很热心,可是只凭着他那一点真诚直率,就足以抵得上别人很多很多东西。

**古文:林公谓王右军云: 长史作数百语,无非德音,如恨不苦。 **

现代文:支道林和尚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: 王长史说上几百句,无非是一些合乎仁德的话,遗憾的是不能困住人家。

**古文:王曰: 长史自不欲苦物。 **

现代文:王羲之说: 长史本来就不想困住人家。

古文:殷中军与人书,道谢万 文理转遒,成殊不易 。

现代文:中军将军殷浩给友人写信,称道谢万 文辞和义理变得刚劲有力了,取得这样的成就也很不容易。

**古文:王长史云: 江思悛思怀所通,不翅儒域。 **

现代文:长史王濛说: 江思悛思想所贯通的,不止是儒学。

**古文:许玄度送母,始出都,人问刘尹: 玄度定称所闻不? **

现代文:许玄度为送他母亲,初到京都来,有人问丹阳尹刘真长: 玄度究竟和传闻相称不相称?

**古文:刘曰: 才情过于所闻。 **

现代文:刘真长说: 他的才华超过了传闻。

**古文:阮光禄云: 王家有三年少:右军、安期、长豫。 **

现代文:光禄大夫阮裕说: 王家有三少年:逸少、安期、长豫。

**古文:谢公道豫章: 若遇七贤,必自把臂入林。 **

现代文:谢安称道豫章太守谢鲲说: 他如果遇到竹林七贤,一定会手拉手地进入竹林。

**古文:王长史叹林公: 寻微之功,不减辅嗣。 **

现代文:长史王濛赞赏支道林说: 他探索玄理的功力,不亚于王辅嗣。

古文:殷渊源在墓所几十年。

现代文:殷渊源在陵园中住了将近十年。

古文:于时朝野以拟管、葛,起不起,以卜江左兴亡。

现代文:在这期间,朝廷内外的人士都把他比做管仲和诸葛亮,看他出仕还是退隐,来预测东晋政权的兴衰存亡。

**古文:殷中军道右军: 清鉴贵要。 **

现代文:中军将军殷浩称道右军将军王羲之 清高,有精辟的见解,而且尊贵,能抓住要点。

**古文:谢太傅为桓公司马,桓诣谢,值谢梳头,遽取衣帻,桓公云: 何烦此。 **

现代文:太傅谢安出任桓温手下的司马。有一次,桓温到谢安那里去,正碰上谢安在梳头,谢安就匆忙去取衣服、头巾来穿戴。桓温说: 何必为这事麻烦!

古文:因下共语至暝。

现代文:便下堂去和他一直谈到晚。

**古文:既去,谓左右曰: 颇曾见如此人不? **

现代文:桓温出门后,问随从: 你们可曾见过这样的人吗?

古文:谢公作宣武司马,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。

现代文:谢安出任桓温的司马时,把几十个门生托付给田曹中郎赵悦子安排职位。

**古文:悦子以告宣武,宣武云: 且为用半。 **

现代文:悦子把这事告诉桓温,桓温说: 姑且用他一半人。

**古文:赵俄而悉用之,曰: 昔安石在东山,缙绅敦逼,恐不豫人事;况今自乡选,反违之邪? **

现代文:赵悦子不久就把这些人全部录用了,他说: 过去安石在东山隐居时,郡县的官员敦促、逼迫他出仕,唯恐他不过问政事。况且现在是他自己从家乡选来的人,怎么反而不依从他呢?

**古文:桓宣武表云: 谢尚神怀挺率,少致民誉。 **

现代文:桓温上奏章说: 谢尚胸怀正直坦率,年轻时就得到众人的赞誉。

**古文:世目谢尚为令达,阮遥集云: 清畅似达。 **

现代文:世人评论谢尚是美好旷达。阮遥集说他: 高尚通达,类似旷达。

**古文:或云: 尚自然令上。 **

现代文:又有人说: 谢尚是不做作、美好,优异。

古文:桓大司马病。谢公往省病,从东门入。

现代文:大司马桓温有病,谢安去探病,从东门进去。

**古文:桓公遥望,叹曰: 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! **

现代文:桓温远远望见,叹息说: 我家里很久不见这样的人了!

古文:简文目敬豫为 朗豫 。

现代文:简文帝评王敬豫是开朗而且心气和悦。

古文:孙兴公为庾公参军,共游白石山。

现代文:孙兴公任庚亮的参军时,和庾亮一起去游白石山,卫君长也在场。

**古文:卫君长在坐,孙曰: 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,而能作文。 **

现代文:孙兴公说: 此君神情一点也不关心山水风景,却能做文章。

**古文:庾公曰: 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,倾倒处亦不近。 **

现代文:庾亮说: 卫君长风度韵味虽然比不上你们这些人,可是令人心悦诚服的地方也很突出。

古文:孙遂沐浴此言。

现代文:孙兴公于是就反复吟味这句话,深受教育。

**古文:王右军目陈玄伯: 垒块有正骨。 **

现代文:右军将军王羲之评陈玄伯: 有愤慨,有骨气。

**古文:王长史云: 刘尹知我,胜我自知。 **

现代文:长史王濛说: 刘尹了解我,胜过我对自己的了解。

**古文:王、刘听林公讲,王语刘曰: 向高坐者,故是凶物。 **

现代文:王濛、刘惔听支道林和尚宣讲时,王濛对刘惔说: 在讲坛上的人,原来是个违背佛法的。

**古文:复东听,王又曰: 自是釪后王、何人也。 **

现代文:再听下去,王濛又说: 原来是佛门后世中的王弼、何晏啊。

**古文:许玄度言: 琴赋所谓 非至精者,不能与之析理 。刘尹其人; 非渊静者,不能与之闲止 ,简文其人。 **

现代文:许玄度说: 《琴赋》里说的 不是最精通的人,不能同他一起辨析事理 ,刘尹就是这样的人; 不是沉静的人,不能同他一起安居 ,简文帝就是这样的人。

古文:魏隐兄弟,少有学义,总角诣谢奉。

现代文:魏隐兄弟年轻时就有学识。

**古文:奉与语,大说之,曰: 大宗虽衰,魏氏已复有人。 **

现代文:小时候去拜见谢奉,谢奉和他们谈话,非常喜欢他们的谈吐,说: 魏氏宗族虽然已经衰微,但是又有了继承人了。

**古文:简文云: 渊源语不超诣简至;然经纶思寻处,故有局陈。 **

现代文:简文帝说: 殷渊源的清谈造诣不高,也不简练,可是他认真斟酌、思考过的话,的确也很有章法。

古文:初,法汰北来未知名,王领军供养之。

现代文:当初,法汰从北方来到南方的时候,还不出名,由中领军王洽供养。

古文:每与周旋,行来往名胜许,辄与俱。

现代文:王洽常常和他应酬来往,到名胜地方出游,总是和他一起去。

古文:不得汰,便停车不行。

现代文:如果法汰没有来,王洽就停车不走。

古文:因此名遂重。

现代文:因此法汰的声望便大起来了。

**古文:王长史与大司马书,道渊源 识致安处,足副时谈。 **

现代文:长史王濛给大司马桓温一封信,评论殷渊源 有见识,有情致,又悠闲自得,足以符合当代的评论。

**古文:谢公云: 刘尹语审细。 **

现代文:谢安说: 刘尹的谈论精密细致。

古文:桓公语嘉宾: 阿源有德有言,向使作令仆,足以仪刑百揆。

现代文:桓温对郗嘉宾说: 阿源德行高洁,善于清谈,当初如果让他做辅粥大臣,足以成为百官的榜样。

**古文:朝廷用违其才耳。 **

现代文:只是朝廷不按他的才能任用他啊!

**古文:简文语嘉宾: 刘尹语末后亦小异,回复其言,亦乃无过。 **

现代文:简文帝对郗嘉宾说: 刘尹的清谈到后来也和以前稍有不同,但是反复回味他的话,却也没有错。

古文:孙兴公、许玄度共在白楼亭,共商略先往名达。

现代文:孙兴公。许玄度一起在白楼亭上,共同品评先前的贤达。

**古文:林公既非所关,听讫云: 二贤故自有才情。 **

现代文:既然不是支道林所关心的事,听完后,他只说: 两位贤才的确有才华。

古文:王右军道东阳 我家阿林,章清太出 。

现代文:右军将军王羲之评论东阳太守王临之说: 我们家的阿临,显明,高洁,甚为突出。

古文:王长史与刘尹书,道渊源 触事长易 。

现代文:长史王濛给丹阳尹刘淡写信,评论殷渊源说: 他处事经常很平和。

**古文:谢中郎云: 王修载乐托之性,出自门风。 **

现代文:从事中郎谢万说: 王脩载那种豪放不羁的性格,是来自他的家风。

**古文:林公云: 王敬仁是超悟人。 **

现代文:支道林说: 王敬仁是个超脱、有悟性的人。

**古文:刘尹先推谢镇西,谢后雅重刘曰: 昔尝北面。 **

现代文:将军谢尚;谢尚后来也很推重刘惔,说: 过去我曾经向他学习过。

**古文:谢太傅称王修龄曰: 司州可与林泽游。 **

现代文:太傅谢安称赞王脩龄说: 司州这个人,可以和他一起隐居,纵情山水之间。

**古文:谚曰: 杨州独步王文度,后来出人郤嘉宾。 **

现代文:谚语说: 扬州的独特人才是王文度,超越常人的后起之秀是郗嘉宾。

**古文:人问王长史江虨兄弟群从,王答曰: 诸江皆复足自生活。 **

现代文:有人问长史王濛关于江虨兄弟和堂兄弟的情况,王濛回答说: 江氏诸人都完全能够自立。

**古文:谢太傅道安北: 见之乃不使人厌,然出户去,不复使人思。 **

现代文:太傅谢安评论安北将军王坦之说: 见到他却也不让人生厌,可是走了以后也不再让人思念他。

**古文:谢公云: 司州造胜遍决。 **

现代文:谢安说: 司州谈玄能到达胜境,遍决疑难。

**古文:刘尹云: 见何次道饮酒,使人欲倾家酿。 **

现代文:丹阳尹刘惔说: 看见何次道喝酒,让人想把家产都用来酿酒喝。

**古文:谢太傅语真长: 阿龄于此事,故欲太厉。 **

现代文:太傅谢安告诉刘真长说: 阿龄对这件事好像太严肃了。

**古文:刘曰: 亦名士之高操者。 **

现代文:刘真长说: 他也是名士里面有高尚操守的人。

**古文:王子猷说: 世目士少为朗,我家亦以为彻朗。 **

现代文:王子猷解释说: 世人评论祖士少是开朗,我也认为是通达。开朗。

**古文:谢公云: 长史语甚不多,可谓有令音。 **

现代文:谢安说: 长史的话很少,可以说是言辞优美。

古文:谢镇西道敬仁 文学镞镞,无能不新 。

现代文:镇西将军谢尚评论王敬仁: 辞章才学,卓然不群,没有哪一种才能不是新奇的。

古文:刘尹道江道群 不能言而能不言 。

现代文:丹阳尹刘惔称道江道群: 虽不擅长言辞,却善于不发言。

**古文:林公云: 见司州警悟交至,使人不得住,亦终日忘疲。 **

现代文:支道林说: 看到王司州的清谈机敏和悟性递相涌现的时候,真使人不愿停下来,听一整天也不觉得疲劳。

**古文:世称: 苟子秀出,阿兴清和。 **

现代文:世人称赞苟子优美杰出,阿兴清静平和。

**古文:简文云: 刘尹茗柯有实理。 **

现代文:简文帝说: 刘尹外表像是湖涂、谈论起来却有根充分的道理。

古文:谢胡儿作著作郎,尝作王堪传。

现代文:谢胡儿担任著作郎一职,曾经写过一篇《王堪传》。

古文:不谙堪是何似人,咨谢公。

现代文:他不知道王堪是什么样的人,就去问谢安。

古文:谢公答曰: 世胄亦被遇。

现代文:谢安回答说: 世胄也曾得到过君主的重用。

古文:堪,烈之子,阮千里姨兄弟,潘安仁中外。安仁诗所谓 子亲伊姑,我父唯舅 。

现代文:王堪是王烈的儿子,是阮千里的姨表兄弟,潘安仁的姑表兄弟,就是潘安仁诗里所说的 子亲伊姑,我父唯舅 。

**古文:是许允婿。 **

现代文:他是许允的女婿。

古文:谢太傅重邓仆射,常言 天地无知,使伯道无儿 。

现代文:太傅谢安很敬重左仆射邓伯道,曾说: 者天没长眼睛,竟使伯道绝后。

**古文:谢公与王右军书曰: 敬和栖托好佳。 **

现代文:谢安给右军将军王羲之的信中说: 敬和的寄托处很美妙。

**古文:吴四姓旧目云: 张文、朱武、陆忠、顾厚。 **

现代文:从前评论吴郡四姓说: 张家出文人,朱家出武官,陆家忠诚,顾家敦厚。

**古文:谢公语王孝伯: 君家蓝田,举体无常人事。 **

现代文:谢安对王孝伯说: 你们家的蓝田,所做的事全都和普通人不同。

古文:许掾尝诣简文,尔夜风恬月朗,乃共作曲室中语。

现代文:许玄度曾经去见简文帝,那天晚上月明风静,两人就一起到屋子里作曲交谈,抒发胸怀。

古文:襟怀之咏,偏是许之所长。

现代文:这是许玄度最擅长的方面。

古文:辞寄清婉,有逾平日。

现代文:他的言辞和寄情托意都清新婉约,超过了平时的言论。

古文:简文虽契素,此遇尤相咨嗟。不觉造膝,共叉手语,达于将旦。

现代文:简文帝虽然一向和他情趣相投,这次会面却更加的赞赏他,言谈中两人不觉愈靠愈近,促膝相谈,一直谈到天都亮了。

**古文:既而曰: 玄度才情,故未易多有许。 **

现代文:事后简文帝说: 像玄度这样的才华,确实是不易多得啊!

**古文:殷允出西,郗超与袁虎书云: 子思求良朋,托好足下,勿以开美求之。 **

现代文:殷允到京都去,郗超给袁虎写信说: 子思要寻找好友,来和您结交,请不要用开美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他。

**古文:世目袁为 开美 ,故子敬诗曰: 袁生开美度。 **

现代文:世人评论袁虎为 开美 ,所以王子敬有诗说: 袁生开美度。

**古文:谢车骑问谢公: 真长性至峭,何足乃重? **

现代文:车骑将军谢玄问谢安道: 真长禀性最严厉,哪里值得如此敬重他?

古文:答曰: 是不见耳!

现代文:谢安回答说; 你是没见过他罢了。

**古文:阿见子敬,尚使人不能已。 **

现代文:我看见子敬,还使人情不自禁呢。

古文:谢公领中书监,王东亭有事应同上省,王后至,坐促,王、谢虽不通,太傅犹敛膝容之。

现代文:谢安兼任中书监的时候,东亭侯王珣有公事,应该一同去官署。王珣来得晚,座位狭窄,王、谢两家虽然不相往来,但谢安仍然收拢膝盖,腾出地方给他。

古文:王神意闲畅,谢公倾目。

现代文:王珣神情闲雅畅达,很吸引谢安。

**古文:还谓刘夫人曰: 向见阿瓜,故自未易有。虽不相关,正是使人不能已已。 **

现代文:谢安回去后对刘夫人说: 刚才看到阿瓜,确实是少见的人物,虽然和我不相干,但还是使人不能自已啊。

**古文:王子敬语谢公: 公故萧洒。 **

现代文:王子敬对谢安说: 您确是风度潇洒。

古文:谢曰: 身不萧洒。

现代文:谢安说: 我不潇洒。

**古文:君道身最得,身正自调畅。 **

现代文:您评论我是最合适的,我只是襟怀和适、舒畅。

**古文:谢车骑初见王文度曰: 见文度虽萧洒相遇,其复愔愔竟夕。 **

现代文:车骑将军谢玄初次见到 王文度,对人说: 我觉得文度这人,虽然用潇洒的态度来对待他,他也仍旧整晚态度温和,举止安详。

**古文:范豫章谓王荆州: 卿风流俊望,真后来之秀。 **

现代文:豫章太守范宁对荆州刺史王忱说: 你很风雅,声望过人,真是后起之秀。

**古文:王曰: 不有此舅,焉有此甥? **

现代文:王忱说: 如果没有这样的舅舅,哪里会有这样的外甥!

古文:子敬与子猷书,道 兄伯萧索寡会,遇酒则酣畅忘反,乃自可矜 。

现代文:王子敬给王子猷的信上说: 兄长为人淡泊,不随流俗,看到酒便尽兴痛饮,流连忘返,这确是值得骄傲的。

古文:张天锡世雄凉州,以力弱诣京师,虽远方殊类,亦边人之桀也。

现代文:张天锡世代称雄凉州,后来因为势力衰微便投奔京都,他虽属远方异族,却也是边境上的杰出人物。

古文:闻皇京多才,钦羡弥至。

现代文:他听说京都人才很多,钦佩、羡慕到极点。

古文:犹在渚住,司马著作往诣之。言容鄙陋,无可观听。

现代文:到京都,还停留在江边码头上时,司马著作便去拜访他,司马氏言语粗鄙,容貌丑陋,既不中听,也不中看。

古文:天锡心甚悔来,以遐外可以自固。

现代文:张天锡因此很后悔来这一趟,认为凭着凉州那样的边远地区还可以自己固守下去。

古文:王弥有俊才美誉,当时闻而造焉。

现代文:王僧弥才能出众,名声很好,当时听说张天锡来,就去拜访他。

古文:既至,天锡见其风神清令,言话如流,陈说古今,无不贯悉。

现代文:到那里后,张天锡看见王僧弥风度高雅秀美,言谈敏捷,说古道今,无不通晓。

古文:又谙人物氏族,中来皆有证据。

现代文:又熟悉各方人士宗族和亲戚关系,都有真凭实据。

古文:天锡讶服。

现代文:张天锡十分惊诧、叹服。

古文:王恭始与王建武甚有情,后遇袁悦之间,遂致疑隙。

现代文:王恭起初和建武将军王忱很交情很深,后来受到袁悦的挑拨,产生了嫌隙。

古文:然每至兴会,故有相思。

现代文:可是每到情之所至的时候,还是会想起对方。

**古文:时恭尝行散至京口谢堂,于时清露晨流,新桐初引,恭目之曰: 王大故自濯濯。 **

现代文:那时王恭曾服药后行散走到京口的射堂,当时,清露在晨光中闪动,新桐初吐嫩芽,王恭触景生情,评论王忱说: 王大原本就是明朗而有光彩的。

**古文:司马太傅为二王目曰: 孝伯亭亭直上,阿大罗罗清疏。 **

现代文:太傅司马道子给王孝伯和王忱下评语说: 孝伯刚强正直,阿大清朗放达。

古文:王恭有清辞简旨,能叙说,而读书少,颇有重出。

现代文:王恭的谈论言辞清新,意思简明,善于畅谈,可是读书少,多有重复的地方。

古文:有人道孝伯常有新意,不觉为烦。

现代文:有人说王恭常有新意,使人不觉得烦闷。

**古文:殷仲堪丧后,桓玄问仲文: 卿家仲堪,定是何似人? **

现代文:殷仲堪死后,桓玄问殷仲文: 你家仲堪,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?

**古文:仲文曰: 虽不能休明一世,足以映彻九泉。 **

现代文:仲文回答说: 他虽然不能一辈子都德行完美光明,可是也足以光照九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