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夕礼

古文:既夕哭,请启期,告于宾。

现代文:夕哭后,有司向丧主请示启殡的日期和时间,并告之宾客。

古文:夙兴,设盥于祖庙门外。

现代文:次日早上起来,在祖庙门外设好盥盆。

古文:陈鼎皆如殡,东方之馔亦如之。

现代文:陈放三只鼎,都和大殓既殡之奠时所设一样,东边所设祭席也和大殓既殡之奠时所设相同。

古文:夷床馔于阶间。

现代文:尸床设在堂下东西两阶之间。

古文:二烛俟于殡门外。

现代文:两支火烛点燃后置于殡宫门外,俟启殡时用。

古文:丈夫髽,散带垂,即位如初。

现代文:男子 免 ,妇人用麻束发,腰绖下垂,即位和朝夕哭时一样。

古文:妇人不哭。主人拜宾,入,即位,袒。

现代文:妇人不哭,丧主叩拜宾客,入门后就堂下之位,袒露左臂。

古文:商祝免袒,执功布入,升自西阶,尽阶,不升堂。

现代文:商祝免于袒露左臂,执大功之布从西阶进入,走到西阶尽头,但不登堂。

古文:声三,启三,命哭。

现代文:商祝随即连续三次发出 噫歆 之声以警觉神灵;又连续三遍诏告神即将启柩;进而命丧主及家里男女等号哭。

古文:烛入。祝降,与夏祝交于阶下。

现代文:执烛者拿着火烛进来,周祝取铭下堂,与夏祝在阶下相遇,各从右侧走过。

古文:取铭置于重。

现代文:周祝将铭插于重上。

古文:踊无算。

现代文:丧主哭、踊不计数。

古文:商祝拂柩用功布,幠用夷衾。

现代文:商祝用大功之布拂柩之尘,用夷衾盖在灵柩上。

古文:迁于祖,用轴。

现代文:接着用轴车运灵柩到祖庙。

古文:重先,奠从,烛从,柩从,烛从,主人从。

现代文:插有铭的重在最前面,重之后是奠,奠之后是火烛,火烛后为灵柩,灵柩后又是火烛,然后是丧主及其亲属。

古文:升自西阶。

现代文:及至祖庙,由西阶抬灵柩上堂。

古文:奠俟于下,东面北上。

现代文:奠于西阶下等着灵柩之升设,正面朝东,以北为上,丧主随灵柩之后上堂。

古文:主人从升,妇人升,东面。

现代文:妇人也跟着上堂,面向东。

古文:众主人东即位。

现代文:众主人于东阶下就位。

古文:正柩于两楹间,用夷床。

现代文:在两楹柱间正柩,将灵柩放到夷床上。

古文:主人柩东,西面。

现代文:丧主站在灵柩的东边,向西视柩。

古文:置重如初。

现代文:和在殡宫时一样,置重于中庭三分之一处。

古文:席升设于柩西。

现代文:拿席上堂,铺设在灵柩的西边。

古文:奠设如初,巾之,升降自西阶。

现代文:然后和原初一样陈设祭席,并用巾盖好以御挡风尘,设奠者由西阶上堂和下堂。

古文:主人踊无算,降,拜宾,即位,踊,袭。

现代文:丧主哭、踊不计数,下堂,拜谢宾客;在堂下东阶即位,哭、踊,穿衣。

古文:主妇及亲者由足,西面。

现代文:主妇及大功以上亲属经由柩南而至东阶,向西就位。

古文:荐车,直东荣,北輈。质明,灭烛。

现代文:拉死者生前所乘之车进祖庙,与东边的屋翼对齐,车辕朝北。次日天亮,灭掉火烛。

古文:彻者升自阼阶,降自西阶。

现代文:撤席者从东阶上堂,撤去旧奠后,从西阶下堂。

古文:乃奠如初,升降自西阶。

现代文:继而为迁柩朝祖而于堂上设迁祖奠,和先前所设从奠一样,设奠者从西阶上堂和下堂。

古文:主人要节而踊。

现代文:丧主在设奠者上堂时哭、踊,主妇在设奠者下堂时哭、踊。

古文:荐马,缨三就,入门,北面,交辔,圉人夹牵之。

现代文:接着牵驾车之马进祖庙,马缨由红、白、苍三色丝绳做成,入门后面朝北;每两马的缰绳交结在一起,由养马之人在左右两侧牵着。

古文:御者执策立于马后。

现代文:驾车之人手执马鞭立于马后。

古文:哭成踊,右还,出。

现代文:丧主哭、踊,牵马者右转身,牵马出门。

古文:宾出,主人送于门外。

现代文:宾客出门,丧主送至门外。

古文:有司请祖期。

现代文:有司向丧主请示设祖奠的时间。

**古文:曰: 日侧。 **

现代文:丧主回答: 太阳西斜之时 。

古文:主人入,袒。

现代文:丧主进来,袒露左臂。

古文:乃载,踊无算。

现代文:载灵柩于柩车。

古文:卒束。

现代文:丧主哭、踊不计数。

古文:袭。降奠,当前束。

现代文:束棺于柩车完毕,丧主穿好衣服,有司取下迁祖奠席,改设于柩车前束之旁。

古文:商祝饰柩,一池,纽前赤巠后缁,齐三采,无贝。

现代文:商祝装饰柩车:柩前挂竹制的 池 一个,用白布围上柩之四周称之帷,又以白布覆盖柩之上部称之荒,联结帷和荒的 纽 前红后黑,要求前后左右各一 纽 ,柩车顶端之圆盖以三色缯为之,上红中白下苍,并充之以絮使之高起,没有贝饰。

古文:设披。属引。

现代文:在棺之两侧各设二 披 以固棺柩。

古文:陈明器于乘车之西。

现代文:用一长绳拴系柩车前辂的两端而以人引之。送死之明器陈放在乘车的西边。

古文:折,横覆之。

现代文:先将 折 横放于地上。

古文:抗木,横三,缩二。

现代文:继放 抗木 ,横的三根,竖的两根。

古文:加抗席三。

现代文:然后加三重用苇做成的 抗席 于抗木之上。

古文:加茵,用疏布,缁翦,有幅,亦缩二横三。

现代文:又加垫棺用的 茵 于抗席之上。茵用大功之布,染成浅黑色,有缘边,也是竖的两块,横的三块。

古文:器西南上,綪。茵。

现代文:陈列明器以最西一行之南端为上,按自南往北、又自北往南的格式排列。

古文:苞二。筲三,黍,稷,麦。瓮三,醯,醢,屑。

现代文:然后是瓮三只,一盛醋,一盛豆酱,一盛 屑 。

古文:幂用疏布。

现代文:覆盖以大功之布。

古文:甒二,醴,酒。

现代文:甒两只,一盛醴酒,一盛酒。

古文:幂用功布。

现代文:覆盖以小功之布。

古文:皆木桁,久之。

现代文:每器之下皆置一木架,各器皆用盖子盖好。

古文:用器:弓矢,耒耜,两敦,两杅,槃,匜。

现代文:日常使用之器具依次是:弓,矢,耒,耜,两只敦,两个盂,盘,匜。

古文:匜实于槃中,南流。

现代文:匜放在盘中,匜口朝南。

古文:无祭器。

现代文:没有祭器。

古文:有燕乐器可也。

现代文:可以有燕饮、奏乐之器。

古文:役器,甲,胄,干,笮。

现代文:兵器依次是:铠甲,头盔,盾牌,竹制的箭袋。

古文:燕器,杖,笠,翣。

现代文:燕居安体之器依次是:杖,斗笠,大掌扇。

古文:彻奠,巾席俟于西方。

现代文:上述各器放好后,撤去祭席,并将所撤之奠的巾和席放在西边,以俟设祖奠时用。

古文:主人要节而踊,袒。

现代文:撤奠者入时男子哭、踊,出时妇人哭、踊,丧主袒露左臂。

古文:商祝御柩,乃祖。

现代文:商祝执功布指挥柩车调头向外,为行之始。

古文:踊,袭,少南,当前束。

现代文:丧主哭、踊,穿衣,稍向南至灵柩前束处而立。

古文:妇人降,即位于阶间。

现代文:妇人下堂,于东西两阶之间即位。

古文:祖,还车不还器。

现代文:出行时,调转柩车车头,但陈列的各种器具不必移动方向。

古文:祝取铭,置于茵。

现代文:周祝取铭置于茵上。

古文:二人还重,左还。

现代文:两个人抬起重左转身,使重由面北转为面南。

古文:布席,乃奠如初,主人要节而踊。荐马如初。

现代文:又牵驾车之马进来,其礼仪和前一次一样。

古文:宾出。

现代文:宾客出去,丧主相送。

古文:主人送,有司请葬期。入,复位。

现代文:这时有司向丧主请示下葬的日期,丧主作答后进来,返回堂下柩东之位。

古文:公賵玄纁束,马两。

现代文:国君遣人送来助葬之物:黑色帛三束,浅黄色帛两束,马两匹。

古文:摈者出请,入告。

现代文:傧者出门请使者进来,并入告丧主。

古文:主人释杖,迎于庙门外,不哭。先入门右,北面,及众主人袒。

现代文:丧主放下丧杖,到庙门外迎接,不哭;然后自己先进来朝北立于门右,和众主人袒露左臂。

古文:马入设。宾奉币,由马西当前辂,北面致命。

现代文:牵马进门后设于庭中重的南边,国君使者捧拿束帛经由马的西边过来,站在柩车车辕的西边向北传达君命。丧主哭,叩拜,起立。

古文:主人哭,拜稽颡,成踊。宾奠币于栈左服,出。

现代文:使者置放束帛于柩车车箱的左边,继而出庙门。

古文:宰由主人之北,举币以东。

现代文:冢宰从丧主的北边过去,拿起束帛至东边收藏起来。

古文:士受马以出。主人送于外门外,拜,袭,入复位,杖。

现代文:胥徒之长接过马缰牵马出去,丧主送使者到外门之外,拜谢后穿好衣服;进而入庙门,返回柩东之位,拿起丧杖。

古文:宾賵者将命,摈者出请,入告,出告须。

现代文:卿大夫士遣使送助葬之物,由傧者传命。傧者出去请使者进来,并入告丧主,又出告使者,出告之辞是: 孤某须矣 一一丧主正等着。

古文:马入设,宾奉币。摈者先入,宾从,致命如初。

现代文:牵马进来设于中庭重的南边,使者捧拿束帛。

古文:主人拜于位,不踊。宾奠币如初,举币、受马如按。摈者出请。

现代文:傧者先进来,使者随从于后,经由马的西边过来,站在柩车车辕的西北向北传达卿大夫士之命,和国君使者传达君命一样。

古文:若奠,入告,出,以宾入,将命如初。

现代文:丧主于柩车东边位拜谢,不哭、踊。使者置放束帛和国君之使者置放束帛的位置相同。

古文:士受羊,如受马。

现代文:冢宰拿起束帛收藏起来和胥徒之长接过马缰牵马出去都和前面相同。

古文:又请。若赙,入告。

现代文:使者出去后,傧者旋即出去请问使者是否还有事。

古文:主人出门左,西面。宾东面将命,主人拜,宾坐委之;宰由主人之北,东面举之,反位。

现代文:使者若还赠送别的祭物,傧者就入告丧主,随即又出去引使者入门,使者传命和前面一样。胥徒之长接受使者赠羊和前面接受赠马时一样。

古文:若无器,则捂受之。又请,宾告事毕,拜送入。

现代文:使者出去后,傧者又出去询问使者是否还有事。使者若还赠送财物以助办丧事,傧者就又入告丧主。

古文:赠者将命,摈者出请,纳宾如初。

现代文:丧主走出庙门,向西站在东边;使者朝东转达卿大夫士之使命;丧主拜谢,使者坐下将所赠财物置放地上;冢宰从丧主的北边过来,向东端拿装有财物之器具,返回丧主身后之原位。

古文:宾奠币如初。若就器,则坐奠于陈。

现代文:如果所赠财物未装于器具之中,冢宰就直接从使者手中接过来。

古文:凡将礼,必请而后拜送。

现代文:傧者又问使者是否还有事,使者告之事毕;丧主拜送使者,然后入庙。

古文:兄弟,賵、奠可也。所知,则賵而不奠。知死者赠,知生者赙。

现代文:另有赠送助丧之物的使者来传达其主人使命,傧者出去请使者进来,并引使者入门,其仪节和前面一样。

古文:书賵于方,若九,若七,若五。

现代文:使者置放束帛的位置也和前面一样。

古文:书遣于策。乃代哭,如初。宵,为燎于门内之右。

现代文:又将所赠之明器记载于简策上,死者下葬之前,家中男女须行庙中轮流哭,不用官为之哭,和小殓时一样。晚上,要于门内右边点上火烛。

古文:厥明,陈鼎五于门外,如初。

现代文:次日天亮,陈设五只鼎于庙门外,和大殓奠时一样。

古文:其实。羊左胖,髀不升,肠五,胃五,离肺。豕亦如之,豚解,无肠胃。鱼、腊、鲜兽,皆如初。

现代文:鼎中所盛:羊体的左半边,去髀,羊肠五段,羊胃五块,无切割的肺一块;猪亦如上,即猪体的左半边,去髀,未切割的肺一块,猪体分解为前两肢、后两肢、脊、胁,但不用猪肠和猪胃;鱼、干兽、鲜兽等和殡时设奠相同。

古文:东方之馔:四豆,脾析,蜱醢,葵菹,蠃醢;四笾,枣,糗,栗,脯;醴,酒。

现代文:在东边设的祭席为:四只豆,一盛百叶,一盛蚌酱,一盛葵菹,一盛蜗酱;四只笾,一盛枣,一盛点心,一盛栗,一盛于肉;此外还有甜醴酒和酒。

古文:陈器。灭燎。

现代文:将夜间敛藏之明器又陈列出来。

古文:执烛,侠辂,北面。宾入者,拜之。

现代文:灭掉庭中火烛,执烛者二人,一于柩车前辂之东,一于柩车前辂之西,皆向北而立。有宾客为助葬而入庙,丧主拜之。

古文:彻者入,丈夫踊。设于西北,妇人踊。

现代文:撤奠者入庙,男子哭、踊;改设于柩车西北、序西南,妇人哭、踊。

古文:彻者东,鼎入,乃奠。豆南上,綪。笾,蠃醢南,北上,綪。

现代文:撤奠者由柩车北边转而东去,这时抬鼎入庙,设于重的东北边,鼎正面朝西,以北为上,进而设遣奠。

古文:俎二以成,南上,不綪。

现代文:豆的设法为:先设百叶于西南,次设蚌酱于百叶之北,继设葵菹于蚌酱之东,后设蜗酱于葵菹之南;笾的设法为:先设枣于蜗酱之南,再设点心于枣之南,继设栗于点心之东,后设干肉于栗之北。俎的设法为:羊俎与豕俎并一起,鱼俎和腊俎并一起,皆设于豆之东和笾之北,以南为上,不目北屈而南。

古文:特鲜兽。醴、酒在笾西,北上。

现代文:此外,鲜兽俎单独设于豕、腊二俎的北边,甜醴酒设于笾的西边,以北为上。

古文:奠者出,主人要节而踊。

现代文:设遣奠的人入时男子哭、踊,出时妇人哭、踊。

古文:甸人抗重。出自道,道左倚之。

现代文:甸人抬重从门之中间出去,倚于门外的东边。

古文:荐马,马出自道,车各从其马,驾于门外,西面而俟,南上。

现代文:牵马进门,又牵马从门之中间出去,车随马后;至门外套马于车,在门外的东边向西而待发,以南为上。

古文:彻者入,踊如初。

现代文:撤奠者入庙,男子哭、踊,和撤祖奠时一样。

古文:彻巾,苞牲,取下体。

现代文:先撤去覆巾,包在羊、豕的前后四足上面。

古文:不以鱼腊。

现代文:不包鱼和干兽等非正牲。

古文:行器,茵、苞、器序从,车从。彻者出。

现代文:再撤去明器,按照先茵、折、抗木、抗席,继苞、筲、瓮、甒,后弓、矢、耒、耜、甲、胄等器的次第撤出,车子随从于后。

古文:踊如初。主人之史请读賵,执算从。

现代文:撤奠者出庙,妇人哭、踊,也和撤祖奠时一样。丧主之私臣一一掌管文书者一一史请示丧主宣读礼单,史之助手执算随从史之后。

古文:柩东,当前束,西面。

现代文:史于柩车的东边、柩车前束的旁边向西而立。

古文:不命毋哭,哭者相止也。

现代文:没有相者的命令不许哭泣,如有人哭,由相者制止之。

古文:唯主人主妇哭。

现代文:只有丧主和主妇可以哭,然亦不踊。

古文:烛在右,南面。

现代文:执烛者于史之右向南而立。

古文:读书,释算则坐。

现代文:史站着宣读礼单,史之助手坐着计算赠物之数目。

古文:卒,命哭,灭烛,书与算执之以逆出。

现代文:读、算完毕,相者下令可以哭,灭掉火烛;史之助手执算先出去,史执记有礼单的方板后出去。

古文:公史自西方,东面,命毋哭,主人、主妇皆不哭。

现代文:为国君掌管典礼及文书的公史向东立于西边,下令不许哭,丧主、主妇等皆止哭。

古文:读遣,卒,命哭,灭烛,出。

现代文:公史宣读陪葬物品清单,完毕后命哭,灭掉火烛,公史出去。

古文:商祝执功布以御柩。

现代文:商祝执拿小功之布于柩车之前导引。

古文:执披。

现代文:士八人于柩车两旁执披。

古文:主人袒。

现代文:丧主袒露左臂。

古文:乃行。踊无算。

现代文:柩车始行,死者家人和亲属哭、踊不计数。

古文:出宫,踊,袭。

现代文:柩车行至大门之外,丧主哭、踊,穿好衣服。

古文:至于邦门,公使宰夫赠玄纁束。主人去杖,不哭,由左听命。宾由右致命。

现代文:行至城门,国君遣宰夫赠送黑色和浅黄色束帛;丧主放下丧杖,不哭,于柩车前辂的左侧听命;宰夫则于柩车前辂的右侧传达君命。

古文:主人哭,拜稽颡。

现代文:丧主哭、踊,叩拜宰夫。

古文:宾升,实币于盖,降。

现代文:宰夫登上柩车,置束帛于棺盖之柳中,然后下车。

古文:主人拜送,复位,杖。乃行。

现代文:丧主拜送,返回车后之位,拿起丧杖,旋即柩车继续前行。

古文:至于圹。陈器于道东西,北上。

现代文:柩车行至墓穴,陈放送葬之明器于墓道东西两侧,以北为上。

古文:茵先入。

现代文:茵先放入墓穴。

古文:属引。主人袒。

现代文:接着除去棺饰和棺束,并系好下棺之绳。丧主袒露左臂。

古文:众主人西面,北上。

现代文:众主人于东边向西而立,以北为上。

古文:妇人东面。皆不哭。

现代文:妇人于西边向东而立,都不哭。

古文:乃窆。

现代文:于是落葬。

古文:主人哭,踊无算。袭,赠用制币,玄纁束,拜稽颡,踊如初。

现代文:丧主及亲属哭、踊不计数,丧主继而穿好衣服;丧主将一一丈八已长的黑色、浅黄色束帛赠给死者,置于墓穴之中;然后向死者叩拜,哭、踊和先前一样。

古文:卒,袒,拜宾。主妇亦拜宾;即位,拾踊三,袭。

现代文:完毕,丧主袒露左臂,拜谢宾客,主妇则拜谢女宾;然后丧主和主妇各返其原位,丧主和妇人和宾客轮流哭、踊,各三次,丧主穿好衣服。

古文:宾出,则拜送。

现代文:有宾客辞行,丧主须拜送。

古文:藏器于旁,加见。

现代文:置放用器、役器于棺旁,加上棺饰。

古文:藏苞筲于旁。

现代文:又置放苇包和筲于棺饰之旁。

古文:加折,却之。加抗席,覆之。加抗木。

现代文:继而加折,正面朝上;加抗席,正面朝下;加抗木。

古文:实土三。

现代文:之后又加三匝土于抗木之上。

古文:主人拜乡人。即位,踊,袭,如初。

现代文:丧主向加土之人拜谢后,返回原位,哭、踊、穿衣如前。

古文:乃反哭,入,升自西阶,东面。

现代文:落葬后返回祖庙而哭,丧主人门,从西阶上堂,面朝东而立。

古文:众主人堂下东面,北上。

现代文:众主人于堂下向东面立,以北为上。

古文:妇人入,丈夫踊,升自阼阶。

现代文:妇人入门,从东阶上堂,男子哭、踊。

古文:主妇入于室,踊,出即位,及丈夫拾踊,三。

现代文:主妇入室,哭、踊,出室后就堂上西面位,妇人和男子轮流哭、踊,各三次。

**古文:宾吊者升自西阶,曰: 如之何! **

现代文:众宾之长从西阶上堂,告慰丧主说: 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。

古文:主人拜稽颡。宾降,出。

现代文:丧主叩拜。众宾之长下堂,出去。

古文:主人送于门外,拜稽颡。遂适殡宫,皆如启位,拾踊三。

现代文:丧主送至庙门外,又叩首拜谢;进而皆至殡宫就位,和朝夕哭时所就之位相同,男子妇人轮流哭、踊,各三次。

古文:兄弟出,主人拜送。

现代文:小功以下的同族兄弟辞行,丧主拜送。

古文:众主人出门,哭止,阖门。

现代文:众主人出门,止哭,丧主关门。

古文:主人揖众主人,乃就次。

现代文:继而丧主与众主人拱手,就斩衰、倚庐之丧次。

古文:犹朝夕哭,不奠。

现代文:同日仍旧朝夕哭于殡宫,但不设祭席。

古文:三虞。

现代文:先举行虞祭仪式,共三次。

古文:卒哭。

现代文:继举行卒哭仪式。

古文:明日,以其班祔。

现代文:次日,将死者附祭于其先祖之灵位。

古文:记。士处适寝,寝东首于北墉下。

现代文:士有病就从燕寝迁居正寝,头朝东躺在北墙下。

古文:有疾,疾者齐。

现代文:有病,当斋戒。

古文:养者皆齐,彻琴瑟。

现代文:养病皆须斋戒,撤掉琴、瑟等乐器。

古文:疾病,外内皆扫。

现代文:病重时当内外清扫,使其洁净。

古文:彻亵衣,加新衣。

现代文:脱下内衣,穿上新衣。

古文:御者四人,皆坐持体。

现代文:四位侍从皆坐于床边共同侍候病人。

古文:属纩,以俟绝气。

现代文:将新丝绵置于病人口鼻上,以验证病人是否还有气。

古文:男子不绝于妇人之手,妇人不绝于男子之手。

现代文:男人不死于妇人之手,妇人也不死于男人之手。

古文:乃行祷于五祀。乃卒。

现代文:病人垂危之际,孝子遣人分祷于司命、中塯、国门、国行、公厉五祀。

古文:主人啼,兄弟哭。

现代文:及病人谢世,长子啼,兄弟哭。

古文:设床第,当牖。衽,下莞上簟,设枕。迁尸。

现代文:旋即于南边窗户下设尸床,铺上床席,先铺苇席于下,继铺竹席于上,放好枕头,然后将尸体置于所设之床上。

古文:复者朝服,左执领,右执要,招而左。

现代文:招魂之人身穿朝服,左手执衣领,右手执腰,从左至右、从右到左往返招之。

古文:楔,貌如轭,上两末。

现代文:楔的外形犹如车轭,两端向上弯曲。

古文:缀足用燕几,校在南,御者坐持之。

现代文:用矮几拘正死者两脚,矮几之腿朝南,侍从坐着拿几。

古文:即床而奠,当腢,用吉器。

现代文:就床设奠,在床头,用吉利之器具。

古文:若醴,若酒,无巾柶。

现代文:或用甜醴酒,或用酒,不用覆巾和祭勺。

**古文:赴曰: 君之臣某死。 **

现代文:向国君报丧,其辞为: 君之臣某死。

**古文:赴母、妻、长子,则曰: 君之臣某之某死。 **

现代文:向母亲、妻子、长子报丧,其辞为: 君之臣某之某死。

古文:室中,唯主人、主妇坐。

现代文:室中只有丧主和主妇坐。

古文:兄弟有命夫命妇在焉,亦坐。

现代文:但大功以上兄弟中有命夫或命妇,也坐。

古文:尸在室,有君命,众主人不出。

现代文:尸体停放室中时,如有君命来,丧主要出迎,众主人则不必出迎。

古文:襚者委衣于床,不坐。

现代文:赠衣者将所赠之衣放在床上,不坐。

古文:其襚于室,户西北面致命。

现代文:赠衣者于室中西边户下向北传达其主人使命。

古文:夏祝淅米,差盛之。

现代文:夏祝淘米,择拣其坚好者盛于敦中。

古文:御者四人,抗衾而浴,示亶第。

现代文:四位侍者拿开殓衾,撤下床席,为死者浴尸。

古文:其母之丧,则内御者浴,鬠无笄。

现代文:若是士之母亲病丧,则由四位女侍为其浴尸,不用笄固其发。

古文:设明衣,妇人则设中带。

现代文:准备 明衣 ,若是妇人,则还须准备 中带 。

古文:卒洗,贝反于笄,实贝,柱右齻左齻塞耳。

现代文:洗尸完毕,将干净贝壳放回盛放贝壳的竹器之中,进而用贝壳顶开死者左右牙齿。

古文:掘坎,南顺,广尺,轮二尺,深三尺;南其壤。

现代文:饭含完毕,夏祝撤去剩余之米。接着用丝绵塞住死者两耳。于堂下东西两阶间掘坎,南北向;坎宽一尺,长二尺,深三尺;掘坎之上堆于坎的南侧。

古文:垼,用块。

现代文:用土块垒灶以烧洗尸之水。

古文:明衣裳,用幕布,袂属幅,长下膝。

现代文:死者的上衣和下裳用帷幕之布做成,袖子宽二尺二寸,衣长至膝下。

古文:有前后裳,不辟,长及觳。

现代文:下裳为前三幅、后四幅,其宽上下相同,其长能遮住脚背。

古文:縓綼緆。

现代文:下裳的缘饰和下饰为红色。

古文:缁纯。

现代文:上衣的衣领和袖口为红色。

古文:设握,里亲肤,系钩中指,结于腕。甸人筑坅坎。

现代文:设 握 于左手,其里贴着手心, 握 的两端各系有绳,先以绳的一头绕手掌一匝,继以绳的另一头弯曲向上钩住中指,然后两头皆返回手掌之后系结。甸人用土填平所掘之坎。

古文:隶人涅厕。

现代文:罪人堵塞死者生前所用厕所。

古文:既袭,宵为燎于中庭。

现代文:为死者穿衣,夜里,于中庭点上火烛。

古文:厥明,灭燎,陈衣。

现代文:次日天亮,灭掉火烛,陈设小殓用衣服。

古文:凡绞紟用布,伦如朝服。

现代文:凡绞和单被所用之布皆和朝服之布相同。

古文:设棜于东堂下,南顺,齐于坫。

现代文:于东堂下设长方形无足的木承盘,南北向,其南端与堂隅之坫对齐。

古文:馔于其上两甒醴、酒,酒在南。篚在东,南顺,实角觯四,木柶二,素勺二。豆在甒北,二以并,笾亦如之。

现代文:木承盘上陈设:两只甒,一盛甜醴酒,放在北边,一盛酒,放在南边;盛物的竹器篚放在东边,南北向,内放四只角觯,两个木制祭勺,两个素勺;豆设在甒的北边,两只一组并排;笾的陈设和豆一样。

古文:凡笾豆,实具设,皆巾之。

现代文:凡盛有祭品的笾、豆同时陈设,都要用巾覆盖。

古文:觯,俟时而酌,柶覆加之,面枋;及错,建之。

现代文:酒觯俟朝、夕祭时斟酒,用木制祭勺加于其上,夕柄向后;完毕,插勺于甜醴酒中。

古文:小敛,辟奠不出室。

现代文:小殓之时,室中苟有空地,则就便设奠,不必出室改设。

古文:无踊节。

现代文:这时省去哭、踊之礼节。

古文:既冯尸,主人袒,髺发,绞带;众主人布带。

现代文:凭尸之后,丧主袒露左臂,用麻束发,用麻带系腰;而齐衰以下之亲属则束以麻布带。

古文:大敛于阼。大夫升自西阶,阶东,北面东上。既冯尸,大夫逆降,复位。

现代文:于东阶行大殓,大夫从西阶上堂,向北立于西阶东边,以东为上,凭尸后,大夫反向下堂,返回原位。

古文:巾奠,执烛者灭烛出,降自阼阶,由主人之北,东。

现代文:用覆巾盖好祭席,执烛者灭掉火烛,出去,从东阶下堂,又从主人的北边朝东走去。

古文:既殡,主人说髦。

现代文:殡后,丧主夫掉发饰。

古文:三日绞垂。冠六升,外縪,缨条属,厌。

现代文:丧事第三天,大功以上亲属绞束其散垂的腰绖。制冠用布六升,以通屈一绳从外面缝于帽沿上,其下垂者为缨。

古文:衰三升。

现代文:斩衰之服用布三升。

古文:履外纳。

现代文:鞋向外收束。

古文:杖下本,竹桐一也。

现代文:丧杖根部在下,竹杖、桐杖也不例外。

古文:居倚庐,寝苫枕块。

现代文:孝子居于倚庐,睡于草苫,以土块为枕。

古文:不说絰带。

现代文:不脱掉首绖和腰绖。

古文:哭昼夜无时。

现代文:昼夜之间哀至即哭,不定时。

古文:非丧事不言。

现代文:不是丧事不与交谈。

古文:歠粥,朝一溢米,夕一溢米。不食菜果。

现代文:早晚喝粥,均以一溢米为量。不吃蔬菜和果品。

古文:主人乘恶车,白狗幦,蒲蔽,御以蒲菆,犬服,木錧,约绥,约辔,木镳,马不齐髦。

现代文:丧主乘坐粗恶木车:以白狗皮覆盖车前横木,用蒲草做车藩以御风尘;用蒲草之茎作赶车的鞭子;用白狗皮制成兵器袋,车轴两端用木键钉牢,升车之索和御马之索皆用绳,马衔用木制的;马之鬃毛不必修剪。

古文:主妇之车亦与之,疏布示炎。

现代文:主妇乘的车和丧主的相同,不过其车帷以大功之布为之。

古文:贰车,白狗摄服,其仓皆如乘车。

现代文:副车之兵器袋用白狗皮镶边,其他情况和丧主乘车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