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三十七

古文:何伯祥,易州易县人。

现代文:何伯祥,易州易县人。

古文:幼从军于金,从张柔来归。

现代文:自幼服役于金军中,后随张柔归附于蒙古军。

古文:太祖定河朔,惟保定王子昌、信安张进坚守不下。

现代文:太祖平定河朔,唯保定之王子昌、信安之张进坚守,蒙古军未攻下。

古文:子昌,金骁将也,柔命伯祥取之。

现代文:子昌是金朝一员骁将,张柔命伯祥攻打。

古文:兵逼其城,子昌出走,追及之,伯祥执枪驰马,子昌反射之,中手而贯枪,伯祥拔矢弃枪,策马直前,徒手搏之,擒子昌。进闻之,亦遁去。

现代文:伯祥兵逼保定城,王子昌弃城逃走,伯祥追赶,遭子昌回箭射中。伯祥拔矢弃枪与子昌徒手搏斗,生擒子昌。张进闻王子昌战败,也弃城逃跑。

古文:伯祥遂攻西山诸寨,悉平之。后攻汴梁,拔洛阳,围归德,破蔡州,论功居多,授易州等处军民总管。

现代文:伯祥攻克西山诸寨,后又攻汴京,克洛阳,围归德,破蔡州,多立战功,授易州等处军民总管。

古文:丁酉,从主帅察罕伐宋,伯祥拔三十余栅,获战舰千余艘,又破芭蕉、望乡、大洪、张家等寨,俘获甚众,器械山积。

现代文:太宗九年,随主帅察罕伐宋,伯祥攻拔三十余寨,缴获战舰千余艘。又攻破芭蕉、望乡、大洪、张家等寨,俘虏大批宋军,缴获军械堆积如山。

古文:察罕以其功闻,赐锦衣、金甲。

现代文:察罕上报其功,赐锦衣金甲。

**古文:壬子,诸军入宋境,察罕自他道遽还,诸军仓皇失措,伯祥曰: 此必为敌所遏,不若出其不意,而遂深入其地,彼不我测,乃可出也。 **

现代文:宪宗二年,蒙古诸军进入宋境,伯祥提出,乘敌人不备,深入其地。

古文:天将明,令士卒速行,而鸣鼓其后。

现代文:他自己率兵突然发起进攻,直抵司空寨。

古文:宋兵果来追,伏发,惊骇溃去,追击,大破之,转战百余里,他军不能归者,皆赖以出。帝闻之,赐金二百两。

现代文:夜间以精兵埋伏于险要之地。天将明,令士卒急速前进,宋军果然追击,伏兵四起,大败宋军。宪宗闻知,赐伯祥金二百两。

古文:世祖南伐,伯祥参预军事,多所献纳,卒于军。

现代文:世祖南伐,伯祥参预军机,卒于军中。

古文:赠仪同三司、太保、上柱国,追封易国公,谥武昌。

现代文:赠仪同三司、太保、上柱国,追封易国公,谥忠毅。

古文:子玮。玮始袭父职,知易州。兄行军千户卒,玮复袭之,镇亳州。从围襄樊,宋将夏贵率舟师来救,玮时建营于城东北,当其冲。

现代文:何玮,何伯祥之子,承继父职为易州知州,随蒙古大军围攻襄樊时,宋将夏贵率水军来援救,何玮的军营位于城东北,首当其冲。

**古文:贵兵纵火焚北关,遂进逼玮,万户脱因不花等呼玮入城,玮曰: 建功立业,此其时也,何避焉! **

现代文:贵兵纵火烧毁北关,进逼何玮军营。万户脱因不花召玮退入城内,玮回答说: 建功立业正在此时,为何退避。

古文:乃率其众,誓以死战,开营门,以身先之,贵败走。

现代文:率众誓死战斗。

古文:至元十一年,丞相伯颜受命伐宋,辟玮为帐前都镇抚。

现代文:将夏贵军击溃。至元十一年,丞相伯颜受命伐宋,以何玮为帐前都镇抚。

古文:师次阳罗堡,夏贵率战舰列江上下,玮从元帅阿术,率众先渡,诸军继之,贵复败走。

现代文:大军至阳罗堡,夏贵率战舰封锁江面。玮在元帅阿术指挥下率所部先渡江,诸军随后,夏贵败走。

古文:宋丞相贾似道率舟师拒于丁家洲,玮将勇敢士出战,夺舟千余艘,似道遁去。授武德将军、管军总管,佩金虎符。

现代文:宋丞相贾似道率水军在丁家洲进行抵抗,玮率军出战,夺舟千余艘,贾似道逃跑,何玮因功授武德将军、管军总管,佩金虎符。

古文:宋既平,进怀远大将军、太平路军民达鲁花赤,俄升昭勇大将军、行户部尚书、两淮都转运使。

现代文:平宋之后,晋升为怀远大将军、太平路军民达鲁花赤,很快又升为昭勇大将军、行户部尚书、两淮都转运使。

古文:至元十八年,擢参议中书省事。

现代文:至元十八年,何玮提升为参议中书省事。

古文:二十年,擢为江浙按察使。

现代文:二十年,升为江南浙西道按察使。

古文:二十二年,改大名路总管。

现代文:二十二年,改任大名路总管。

古文:二十八年,迁湖南宣慰使。

现代文:二十八年,调湖南宣慰使。

古文:三十一年,拜中书参知政事。

现代文:三十一年,拜中书参知政事。

**古文:时宰执凡十一人,玮曰: 古者一相,专任贤也,今宰执员多,政出多门,转相疑忌,请损之。 **

现代文:当时宰相共十一人,玮曰: 古时只有一个宰相,素以贤者任职,现在宰相多,政出多门,相互猜忌,请减少。

古文:不从,遂乞代。

现代文:此意见未被采纳,请求更换他自己职务。

古文:大德四年,授侍御史,以母病辞。

现代文:大德四年,授侍御史,因母病辞职。

古文:七年,授御史中丞,陈当世要务十条,成宗嘉纳之。

现代文:七年,授御史中丞,奏陈当时要务十条,成宗嘉奖并采纳了。

**古文:京师孔子庙成,玮言: 唐、虞、三代,国都、闾巷莫不有学,今孔庙既成,宜建国学于其侧。 **

现代文:京师孔庙建成,何玮上书说: 唐、虞、三代,国都、闾巷都建有学校,今孔庙既成,应在其旁建立国学。 朝廷同意了。

**古文:从之。赛典赤、八都马辛等还自贬所,复相位,玮言: 奸党不可复用,宜选正人以居庙堂。 **

现代文:赛典赤、八都马辛从被贬谪的地方回来恢复丞相之职。玮上书道: 奸党不可再用,应选正人在朝廷为官。

古文:帝深然之。

现代文:成宗深以为然。

古文:成宗崩,丞相阿忽台奉皇后旨,集廷臣议祔庙用摄政事,玮难之,阿忽台变色曰: 中丞谓不可行,独不畏死耶? 众皆危惧,玮从容曰: 死畏不义耳,苟死于义,夫复何畏! 未几,以疾去位。

现代文:监察御史郭章弹劾哈剌哈孙受赃,已完全服罪。但哈剌哈孙又暗中勾结权贵,诬告郭章是冤枉了他。玮率台臣陈奏皇上,辨清事实,使郭章免于诬陷之罪。九年,成宗崩,丞相阿忽台奉皇后懿旨,召集廷臣讨论将成宗列于祖庙附祭及仁宗代理朝政的事,何玮提出反对意见。阿忽台对他声色俱厉地说 :中丞认为不可行,难道你不怕死? 众皆畏惧,而玮从容回答说: 怕死就是不义,如果为义而死,又有何畏。 不久称病辞职。

古文:武宗即位于上都,授太子副詹事,遣使促使就职,复遥授平章政事,商议中书省事。

现代文:武宗即位于上都,授何玮为太子副詹事,遣使催他就职,并遥授平章政事,商议中书省事。

**古文:武宗至自上都,临朝,问曰: 孰为何中丞? **

现代文:武宗从上都回到京师,临朝问谁是何中丞。玮出班拜见。

**古文:玮出拜,帝曰: 朕知卿能以忠直为国,朕有不逮,卿当勉辅。 **

现代文:武宗道 :朕知卿忠直为国,如朕有不到之处,卿当勉力辅佐。

古文:至大元年,迁太子詹事,兼卫率使。

现代文:至大元年,调任太子詹事,兼卫率使。

古文:俄拜中书左丞,仍平章政事,商议中书省事。

现代文:很快就辞中书左丞,而仍为平章政事,商议中省事。

古文:未几,擢河南行省平章政事,佩金虎符,提调屯田事。

现代文:不久,升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,佩金虎符,主管屯田事务。

**古文:帝召至榻前,面谕曰: 汴省事重,屯田久废,卿当为国竭力。 **

现代文:武宗召至床前面谕道: 汴省事重,且屯田久已废弛,卿当为国竭力。

古文:赐黑貂裘一、锦衣二袭。

现代文:赐黑貂裘一套、锦衣二套。

古文:玮至汴,建诸葛亮祠,立书院,以地三千亩赡之。

现代文:玮至汴后,建诸葛亮祠,设立书院,以地三千亩之租税作为书院经费。

古文:三年,改河南行尚书省平章政事,卒。

现代文:三年,改任河南行尚书省平章政事,卒于官。

古文:赠太傅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,追封梁国公,谥文正。

现代文:赠太傅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,追封梁国公,谥文正。

古文:金大安初,守贤暨兄庭植,弟守正、守忠,从兄伯通、伯温,归款于太师、国王木华黎,入朝太祖于行在所,即命庭植为龙虎卫上将军、右副元帅、崇义军节度使,守贤授锦州临海军节度观察使,弟守忠为都元帅,守河东。

现代文:李守贤,字才叔,大宁义州人。金大安初年,守贤及兄庭植,弟守正、守忠,堂兄伯通、伯温归附于太师、国王木华黎,在太祖行军驻所朝见。太祖命庭植为龙虎卫上将军、右副元帅、崇义军节度观察使,授守贤锦州临海军节度使,弟守忠为都元帅,守河东。

古文:朝廷以全晋为要害之地,人心危疑未定,非守贤镇抚之不可,乃自锦州迁河东南路兵马都总管。

现代文:朝廷认为河东是要害之地,但其人心疑惧未定,非守贤去镇抚不可,于是从锦州调守贤为河东南路兵马都总管。

**古文:既至,河东人皆曰: 吾等可恃以生矣。 岁戊子,朝于和林,加金紫光禄大夫,知平阳府事,兼本路兵马都总管。庚寅,太宗南伐,道平阳,见田野不治,以问守贤,对曰: 民贫窘,乏耕具致然。 **

现代文:太祖驾崩之后第二年,守贤至和林朝见摄政王拖雷,加官为金紫光禄大夫,知平阳府事,兼本路兵马都总管。太宗二年,蒙古军南伐,经过平阳,见田地荒芜,帝问守贤为何如此,守贤说 :民贫穷,缺乏耕具,以致如此。

古文:诏给牛万头,仍徙关中生口垦地河东。

现代文:诏令给牛万头,并令迁关中人民去开垦河东。

古文:辛卯,平阳当移粟万石输云中,守贤奏以 百姓疲敝,不任輓载, 帝嘉纳之。

现代文:三年,规定平阳向云中输粟万石。守贤见平阳百姓疲惫不堪,奏请免输,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。

古文:时河中未下,守贤建言,以为将士逗留沮挠,多所伤溺,臣请自北面凿城先登。

现代文:当时,河中尚未攻下,守贤认为若长期这样相持下去,将士多有伤亡,他请求自己从北面凿城先入。

古文:如其言,城果下,遂构浮桥。

现代文:采纳他的请求,该城果然被攻破。

古文:明年,蒲津南济潼关。二月,大破赵雄兵于芮城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自蒲津南渡黄河至潼关,二月,在芮城大破金将赵雄的军队。

古文:时方会师围汴,留守贤屯嵩、汝。

现代文:这时,蒙军正会师于汴京城下,而留守贤屯守嵩州、汝州。

古文:金兵十余万,保少室山太平寨,守贤以三千人介其中,度其帅完颜延寿无守御之才,癸巳正月望夕,延寿击球为嬉,守贤潜遣轻捷者数十人,缘崖蚁附以登,杀其守卒,遂大纵兵入,破之,下令禁无抄掠,悉收余众以归。

现代文:金兵十余万,坚守少室山太平寨,守贤遣三千人入少室山,知道金主帅完颜延寿无守御之才,于太宗六年正月十五日夜,乘延寿玩球之时,潜遣数十人缘崖攀登而上,杀守兵,大军继入,破太平寨。守贤下令不准抢劫,将守寨的残兵余卒收编入蒙古军。

古文:不两旬,连天、交牙、兰若、香炉诸寨,皆望风俱下,守贤未尝妄杀一人。

现代文:不过两旬,连天、交牙、兰若、香炉诸寨,相继归顺,守贤不曾妄杀一人。

古文:及攻河南,其渠魁强元帅者,以其众出奔,守贤追及,降之。

现代文:攻河南,金守将强元帅逃跑,为守贤追及,投降。

古文:秦蓝帅王祐,聚众数万,据虢之南山,守贤使人责祐,祐素惮守贤威略,即以所部来附,关东、洛西遂定。

现代文:秦蓝帅王,拥兵数万,占据虢州之南山,他素来畏服守贤,率其部众归附,于是关东、洛西都为守贤平定。

古文:甲午冬十月卒,年四十六。

现代文:太宗六年十月卒,年四十六岁。

古文:子彀嗣。

现代文:李彀,李守贤之子。

古文:岁丁酉,从太师塔海绀卜征蜀汉,有功。

现代文:太宗九年随太师塔海绀布征蜀汉。十年攻碉门。

古文:彀谍知之,令众衔枚疾进,出其不意,贼兵败走,长驱至成都,破之。壬子,袭嘉定。

现代文:十一年克万州,会战于瞿塘,缴获战舰千余艘。十三年,授河东道行军万户兼总管。以后,由广元出葭萌,越木瓜坡,长驱入蜀,攻下成都。宪宗二年,袭击嘉定。

古文:戊午秋,宪宗南伐。

现代文:宪宗八年,宪宗南伐。

古文:己未,入梁州,师次江上,造舟为梁,以通援兵,且断宋人往来之路。

现代文:九年,蒙军入渠州,进至江滨,造船为桥以便援兵通行,且阻止宋军通过。

古文:会江涨,梁中绝,宋将率舟师万艘逆战,彀以一旅先犯之,诸军继进,遂破之。

现代文:长江水涨,浮桥中断,宋将以战舰万艘迎战,彀提一旅首先进攻,诸军继进,战败宋军。

古文:明日,帝召谓诸将曰: 汝辈平日自负鸷勇,及临敌,不能为朕立尺寸功。

现代文:第二天,宪宗对诸将说: 平时你们都自负英勇,临战不能为朕立尺寸之功。

**古文:独李彀身犯矢石,摧锋陷阵,视敌篾如。言勇者,如彀乃可耳。 **

现代文:唯独李彀冒箭摧锋陷阵,蔑视敌人。要说英勇,像彀这样才是。

古文:赐白金二百五十两。

现代文:赐白金二百五十两。

古文:子十一人。伯温,见《忠义传》。耶律阿海耶律阿海,辽之故族也。金桓州尹撒八儿之孙,尚书奏事官脱迭儿之子也。阿海天资雄毅,勇略过人,尤善骑射,通诸国语。

现代文:至元七年正月卒,年四十九岁。耶律阿海,原辽朝旧族,金朝桓州长官撒八儿之孙,尚书奏事官脱迭儿之子。阿海天资刚毅,勇谋过人,尤善于骑射,能通各国语言。

**古文:金季,选使王可汗,见太祖姿貌异常,因进言: 金国不治戎备,俗日侈肆,亡可立待。 **

现代文:金选派他出使王可汗,见太祖相貌不凡,进言道 :金国不重军备,平时奢侈无度,不久即亡。

**古文:帝喜曰: 汝肯臣我,以何为信? **

现代文:太祖问他: 你肯为我臣,以何为信?

**古文:阿海对曰: 愿以子弟为质。 **

现代文:阿海说: 愿以子弟做人质。

古文:明年,复出使,与弟秃花俱往,慰劳加厚,遂以秃花为质,直宿卫。阿海得参预机谋,出入战阵,常在左右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金朝又派他出使蒙古,他与弟秃花同往,留秃花为人质,阿海得参与蒙古军机要之事,太祖东征西讨,他都不离左右。

古文:岁壬戌,王可汗叛盟,谋袭太祖。

现代文:金章宗泰和二年,王可汗破坏与蒙古军的盟约,阴谋袭击太祖。

古文:太祖与宗亲大臣同休戚者,饮辨屯河水为盟,阿海兄弟皆预焉。

现代文:太祖与宗亲大臣休戚相共,在辨屯河饮水为盟,阿海兄弟皆参预。

古文:既败王可汗,金人讶其使久不还,拘家属于瀛。

现代文:打败王可汗后,金人见派往王可汗的使臣耶律阿海久不回朝,便拘留阿海家属于瀛。

古文:阿海殊不介意,攻战愈厉。

现代文:阿海很不介意,而是更加猛烈攻击金人。

古文:帝闻之,妻以贵臣之女,给户,俾食其赋。

现代文:太祖闻知阿海家属被金拘留,将贵臣之女配阿海为妻,分与户口,使收其赋税。

古文:癸亥冬,进攻西夏诸国,累有功。

现代文:泰和三年冬阿海奉命,进攻西夏诸国,屡建战功。

古文:丙寅,帝建龙旂,即大位,敕左帅阇别略地汉南,阿海为先锋。

现代文:太祖元年,太祖称帝,命左帅别攻取汉南,阿海为先锋。

古文:辛未,破乌沙堡,鏖战宣平,大捷浍河,遂出居庸,耀兵燕北。

现代文:太祖六年,蒙古军破乌沙堡,鏖战于宣平,在浍河大捷,出居庸关,炫耀兵力于燕北。

古文:癸酉,拔宣德、德兴,乘胜次北口,阇别攻下紫荆关。

现代文:八年,攻克宣德、德兴,乘胜进军北口,别攻下紫荆关。

古文:阿海奏曰: 好生乃圣人之大德也。

现代文:阿海向太祖奏道 :好生是圣人之大德。

**古文:兴创之始,愿止杀掠,以应天心。 **

现代文:兴邦创国之初,希望不要杀掠,以符合天意。

古文:师还,出塞。

现代文:帝嘉奖并采纳这个意见。

古文:甲戌,金人走汴,阿海以功拜太师,行中书省事;封秃花为太傅、濮国公,每宴享,必赐坐。命秃花从木华黎取中原。

现代文:于是分兵攻取燕南、山东诸郡,还军驻燕之近郊。太祖九年,金军退到汴京,阿海因功拜太师,管中书省事;封阿海之弟秃花为太傅、濮国公。太祖命秃花随木华黎取中原,阿海从帝攻西域。

古文:何实何实,字诚卿,其先北京人,曾祖抟霄,雄于赀,好施与,乡里以善人称。

现代文:在西域征讨中,俘其酋长只阑秃,攻下蒲华、寻斯干等城,留阿海于寻斯干专任抚绥之责。不久病逝,年七十三岁。至元十年,追封忠武公。何实,字诚卿,其祖先北京人。曾祖何抟霄有资财,好施舍,乡里称他为善人。

古文:祖鼎敬。

现代文:祖父何鼎敬。

古文:父道忠,仕金,为北京留守。

现代文:父何道忠,在金朝做官,为北京留守。

古文:及长,通诸国译语,骁勇善骑射,倜傥不羁,远近之民,慕其雄略,咸归心焉。

现代文:何实年少时父亲去世,靠叔父抚养。他气度不凡,长大后能通诸国语言,勇敢,又善骑射,豪爽不羁,远近之民慕其雄才大略,都向往他。

古文:岁乙亥,中原盗起。

现代文:太祖十年,中原人民纷纷起来反抗金朝。

古文:锦州张鲸,自立为临海郡王,遣使纳款于太祖,寻以叛伏诛。

现代文:锦州张鲸自立为临海郡王,遣使投降太祖,不久又反叛,被诛。

**古文:鲸弟致,初以叛谋于实,实厉声叱曰: 天之历数在朔方,汝等恣为不轨,徒自毙耳! **

现代文:鲸弟张致,反叛之初与何实商议,何实厉声斥责道: 北方谁为万民之主,自有天数,你们谋图不轨,只是自讨死而已。

古文:乃籍户口一万,募兵三千,丙子春,来归。

现代文:将所领一万户百姓和兵卒三千于太祖十一年归顺于蒙古军。

古文: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,奇变百出。

现代文:大将木华黎与他谈论用兵之道,他奇变百出,木华黎拍手称赞,引见太祖。

古文:拊髀欣跃,大加称赏,遂引见太祖,献军民之数。帝大悦,赐鞘剑一,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。

现代文:太祖大喜,赐剑一把,命为木华黎军前锋。

古文:时张致复据锦州,实与贼遇于神水县,挺身陷阵,殊死战,杀三百余人,获战马兵械甚众,木华黎奏赐鞍马弓矢以励之。

现代文:张致再占据锦州,何实与他战于神水县。实身先陷阵,殊死战斗,杀敌三百余人,缴获战马军械甚多,因功升帐前军马都弹压。

古文:薄濰州,与木华黎会。迁兵马都镇抚,从取大同、雁门、石、隰等州,悉平之。

现代文:木华黎封为太师、国王后,东下攻取齐地数郡,使何实率四千人取燕南、齐西之地,攻邢州,夺赵郡,取魏邺,袭击曹州、濮州、恩州、德州、泰安、济宁,势如破竹。

古文:引兵掠太原、平阳、河中、京兆诸城,所向款附。木华黎录其功,表实为元帅左监军。

现代文:进逼潍州,与木华黎会师。任实为兵马都镇抚,随木华黎取大同、雁门及石、隰等州,攻克太原、平阳、河中、京兆诸城。木华黎上报其功,任何实为元帅左监军。

古文:是夜,仙党遁去。

现代文:太祖十八年,木华黎卒,其子孛鲁嗣国王位。武仙复叛,占据邢州。

古文:实下令,敢有擅剽掠者斩,军中肃然,士民按堵。

现代文:何实率师五千围邢州,架云梯,自己身先士卒而上,攻破邢州城,武仙败走。实下令:敢有擅自剽劫者斩首,军纪严明,百姓安居。

古文:孛鲁命戍于邢,多著善政,邢民敬之如神明。

现代文:孛鲁命何实戍守邢州,在邢多施善政,百姓敬他如神明。

古文:甲申,孛鲁征西夏,以实分兵攻汴、陈、蔡、唐、邓、许、钧、睢、郑、亳、颍,所至有功,计枭首一千五百余级,俘工匠七百余人。孛鲁复命驻兵邢州,分织匠五百户,置局课织。

现代文:十八年,孛鲁征西夏,何实攻取汴、陈、蔡、唐、许、钧、睢、郑、亳、颍诸州,斩敌一千五百余、俘工匠七百余人。孛鲁又命他屯驻邢州,在那里设立织造局,拥有织匠五百户。

古文:朝于幄殿,帝欢甚,问遇盗之故,命所获寇勿杀,仍以赐实。

现代文:太祖二十二年,赐金虎符,行元帅府事。邢州因武仙之乱,年年饥荒,何实请求将织造局移于博兴州。

**古文:是日,赐坐,与论军中故事,良久,曰: 思卿效力有年,朕欲授以征行元帅,后当重任。 **

现代文:博兴州在兵乱之后,货物不畅,何实以丝织品印钞票,民获商贸之利。太宗九年,太宗多次召见,何实上贡彩缎三筐。有一日,太宗对何实说 :念卿效力多年,朕欲授你征行元帅之职,以后当重任。

古文:实叩头谢曰: 小臣被坚执锐,从事锋镝二十余年,身被十余枪,右臂不能举,已为废人矣。

现代文:实叩头辞谢: 小臣披坚执锐,奔驰战场二十余年,身受伤十余枪,右臂不能举起,已成废人。

**古文:臣不敢辱命。愿辞监军之职,幸得元佩金符,督治工匠,岁献织币,优游以终其身,于臣足矣。 **

现代文:臣不敢辜负君命,愿辞监军之职,让我佩金符,督率工匠每年献所织缎帛,悠闲自得以终余年就满足了。

古文:帝默然不悦,令射以观其强弱,实不能射。

现代文:太宗默不做声,心中不悦,令实演习射箭以考察其身体强弱。实不能射。

古文:郝和尚拔都,太原人,以小字行,幼为蒙古兵所掠,在郡王迄忒麾下,长通译语,善骑射。

现代文:郝和尚拔都,太原人,和尚为其小名。幼为蒙古兵掠去,在郡王迄忒麾下效力,能译蒙汉语言,善骑射。

古文:太祖遣使宋,往返数四,以辩称。

现代文:太祖遣他出使宋朝,往返四次,以能言善辩著称。

古文:岁戊子,以为九原府主帅,佩金符。

现代文:太祖崩后第二年,郝和尚拔都为九原府主帅,佩金符。

古文:庚寅,率兵南伐,略地潼、陕,有功。辛卯,授行军千户。

现代文:太宗二年,率兵南伐,占领潼、陕。三年,授行军千户。

古文:乙未,从皇子南伐,至襄阳,宋兵四十万逆战汉水上。领先锋数百人,直前冲其阵,宋兵大溃。

现代文:七年,随皇子南伐,至襄阳,宋军以四十万迎战。郝和尚拔都率先领数百人直冲敌阵,宋军大溃。

古文:丙申,从都元帅塔海征蜀,下兴元。

现代文:八年,随都元帅塔海征蜀,克兴元。

古文:宋将王连以重兵守剑阁,乃募敢死士十二人,乘夜破关,入蜀,诸城悉下。

现代文:宋将王连以重兵守剑阁,郝和尚拔都率勇士十二人,乘夜破关,进入蜀境,攻下诸城。

古文:明年,取夔府,抵大江,宋兵三十万军于南岸。

现代文:九年,夺取夔府,饮马长江。宋军三十万守于南岸。

古文:郝和尚拔都选骁勇九人,乘轻舸先登,横驰阵中,既出复入,宋兵不能支,由是以善战名。

现代文:郝和尚拔都选勇士九人,乘轻舟先登岸,杀入敌阵,宋军不能抵御。郝和尚拔都从此以善战而著名。

古文:庚子岁,太宗于行在所命解衣数其疮痕二十一,嘉其劳,进拜宣德西京太原平阳延安五路万户,易佩金虎符,以兵二万属之,复赐马六骑、金锦弓铠有差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太宗在行军驻所命郝和尚拔都解衣,数其身上疮痕二十一处,嘉奖其劳苦,进拜宣德、西京、太原、平阳、延安五路万户,佩金虎符,拨给他士卒二万,赐马六匹,还有绸缎、弓箭、铠甲等物。

古文:甲辰,朝定宗于宿瓮都之行宫,赐银万铤,辞以 赏过厚,臣不应独受,臣得效微劳,皆将校协力之功 ,遂奏将校刘天禄等十一人,皆赐之金银符。

现代文:太宗皇后乃马真氏三年,郝和尚拔都在宿瓮都之行宫朝见定宗,赐银万锭,他辞谢道: 奖赏过重,臣不应独受。臣之所以能效微劳,皆将校们同心协力之功。 太宗又赐其将校刘天禄等十一人金银符。

古文:戊申,奉诏还治太原,请凡远道租税监课过重者,悉蠲除之。

现代文:定宗三年,奉诏还太原掌管政务。他奏请将远道过重租税均予免除。

古文:岁饥,出白金六十铤、粟千石、羊数千,以助国用。

现代文:逢饥荒年,他以自己的白金六十锭、粟千石、羊数千只以助国用。

古文:瑨自幼不羁,闲习武事。

现代文:九年,升万户府为河东北路行省,有权自行决定该省事务,在该省凡四年。

古文:癸酉,太祖南伐,先锋至飞狐,城中不知所为。

现代文:宪宗二年三月卒。追赠太保、仪同三司、冀国公,谥忠定。赵瑨,云中蔚州人,自幼放任不羁,好习武。太祖八年,蒙古大军南伐中原,先锋至飞狐,城中官吏不知所为。

**古文:瑨诣县曰: 大兵压境,不降何待! **

现代文:瑨到县府说: 大军压境,不降还等待什么?

古文:众从之。

现代文:于是全城降于蒙古。

古文:丁丑,太师、国王木华黎驻兵桓州,署为百户,从攻蠡州。

现代文:太祖十二年,太师、国王木华黎驻兵桓州,任命赵瑨为百户长,随大军攻蠡州。

**古文:金兵闭城拒守,国王裨将石抹也先战死,王怒,将屠其城,瑨泣曰: 母与兄在城中,乞以一身赎一城之命。 **

现代文:金军闭城坚守,国王偏将石抹也先战死。木华黎大怒,要屠杀全城,瑨哀求道 :我母亲与兄都在城中,请求以我一身来赎一城之命。

古文:瑨让其兄珪,朝廷从之,改授瑨军民总管,稍迁易州达鲁花赤,佩金符。

现代文:恳求再三,木华黎允许。随大军攻相州,瑨勇往直前,流矢从鼻侧透穿至脑后,他拔出箭再战。连攻七日破其城,论功,授冀州行军都元帅。后改任军民总管,又迁易州达鲁花赤,佩金符。

古文:太宗下河南,瑨自易州驰驿输矢二十余万至行在,帝大喜,命权中都省事。

现代文:太宗攻河南,瑨自易州急速送去箭二十余万至皇上驻地,太宗大喜,命他暂理中都省事。

古文:癸巳,赵扬据兴州叛,瑨进军平之,迁中山、真定二路达鲁花赤。

现代文:太宗五年,赵、扬据兴州反叛,瑨进军平叛,因功升中山、真定二路达鲁花赤。

古文:中统元年,诏立十道宣慰司,以瑨为顺天宣慰使。

现代文:中统三年,设立十道宣慰司,任命瑨为顺天宣慰使。

古文:至元元年,转淄莱路总管。

现代文:至元元年,转为淄秉路总管。

古文:六年,改太原路总管。

现代文:六年,改任太原路总管。

古文:十二年,升燕南道提刑按察使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升燕南道提刑按察使。

古文:十四年,迁河南道。

现代文:十四年改河南道提刑按察使。

古文:十六年,致仕。

现代文:十六年辞官。

古文:明年卒,年八十。

现代文:十七年卒,年八十岁。

古文:皇庆元年,赠仪同三司、太保、上柱国,追封定国公,谥襄穆。

现代文:皇庆元年,赠仪同三司、太保、上柱国,追封定国公,谥襄穆。

古文:子秉温。

现代文:赵秉温,赵瑨之子,曾在世祖王府效力。

古文:秉温,事世祖潜邸,命受学于太保刘秉忠,从征吐蕃、云南大理。中统初,诏行右三部事。

现代文:世祖命他受学于太保刘秉忠,又随蒙古军征吐蕃、云南大理。中统初年,诏令他行右三部事。

古文:至元七年,创习朝仪,阅试称旨,授尚书礼部侍郎、知侍仪司事。

现代文:至元七年,授尚书礼部侍郎、知侍仪司事。

古文:明年,授秘书少监,购求天下秘书。

现代文:至元十年,授秘书少监,购求天下秘书。

古文:十九年,迁昭文馆大学士、知太史院侍仪司事。

现代文:十九年,升昭文馆大学士、知太史院侍仪司事。

古文:《授时历》成,赐钞二百锭,进阶中奉大夫。

现代文:《授时历》成书后,赐秉温钞二百锭,官阶进为中奉大夫。

古文:二十九年,编《国朝集礼》成,帝特命其子慧袭侍仪使。

现代文:二十九年,编纂《国朝集礼》,书成后,世祖特命其子赵慧承袭侍仪使之职。

古文:皇庆元年,赠金紫光禄大夫、司徒、云国公,谥文昭。

现代文:皇庆元年,赠金紫光禄大夫、司徒、定国公,谥文昭。

**古文:既长,叹曰: 士生于世,当立功名、书竹帛,以传无穷,宁肯碌碌无闻,与草木同腐邪! **

现代文:石抹明安,桓州人。性宽厚,不拘小节,年青时就曾叹息说: 人生于世,当立功名,著书立说,传于后代,不能碌碌无为,与草木同腐!

古文:岁壬申,太祖率师攻破金之抚州,将遂南向,金主命招讨纥石烈九斤来援,时明安在其麾下,九斤谓之曰: 汝尝使北方,素识蒙古国主,其往临阵,问以举兵之由,不然即诟之。 明安初如所教,俄策马来降,帝命缚以俟战毕问之。

现代文:太祖七年,太祖率大军攻破金之抚州,向南进军,金卫绍王命招讨纥石烈九斤抵御。当时明安在九斤军中,派他去询问太祖出兵的理由。明安去蒙古军中指责他们入侵,回去不久又驰马来投降,太祖命将他监禁起来,等战事完毕后再审问。

**古文:既败金兵,召明安诘之曰: 尔何以詈我而后降也? **

现代文:打败金兵后,太祖召明安责问道: 你为何先责骂我,而后又投诚?

**古文:对曰: 臣素有归志,向为九斤所使,恐其见疑,故如所言。不尔,何由瞻奉天颜? **

现代文:明安回答说 :臣素有归向蒙古的意图,然而为九斤所差使,恐怕他怀疑我,故先责骂,要不然何以能仰瞻陛下天颜。

古文:帝善其言,释之,命领蒙古军,抚定云中东西两路。

现代文:太祖认为他说得好,不仅释放了他,还命他领蒙古军,安抚云中东西两路。

古文:既而帝欲休兵于北,明安谏曰: 金有天下一十七路,今我所得,惟云中东西两路而已,若置不问,待彼成谋,并力而来,则难敌矣。

现代文:太祖打算蒙古大军停止南下,在北休整,明安进谏道: 金国共有一十七路,今我所得只是云中东西两路而已,若对金其他地方置之不问,等到金的战略确定后,合力来对付我们,那时就难敌了。

**古文:且山前民庶,久不知兵,今以重兵临之,传檄可定,兵贵神速,岂宜犹豫! **

现代文:而且山前之民已久未经战争,今以重兵至其境,则一道命令就可平定。兵贵神速,岂能犹豫不决!

古文:帝从之。即命明安引兵南进,所至,民皆具箪食壶浆以迎,尽有河北诸郡而还。

现代文:太祖听取他的意见,即命他引兵南进。蒙古大军所至,百姓拿着饮食来迎接,占有河北诸郡。

古文:帝复命明安及三合拔都,将兵由古北口徇景、蓟、檀、顺诸州。

现代文:太祖又命明安及三合拔都领兵由古北口攻占景、蓟、檀、顺诸州。

**古文:诸将议欲屠之,明安奏曰: 此辈当死,今若生之,则彼之未附者,皆闻风而自至矣。 **

现代文:诸将要大肆屠杀这些攻克的州郡,明安劝止道: 这些地方的人本当处死,但若不杀他们,那些尚未归附的人将都来归附。

古文:帝从之。

现代文:太祖采纳他的意见。

古文:乙亥春正月,取通州,金右副元帅蒲察七斤以其众降,明安命复其职,置之麾下,遂驻军于京南建春宫。

现代文:太祖十年正月,蒙军夺取了通州,金右副元帅蒲察七斤降,明安仍命他任原职,置于他的麾下,屯驻于京南建春宫。

古文:金御史中丞李英、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,领兵护军食,以援中都。

现代文:金御史中丞李英、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,领兵护送军粮援助中都。

古文:帝遣右副元帅神撒将四百骑迎战,明安将五百骑继之,遇于永清。

现代文:太祖遣右副元帅神撒率四百骑兵迎战,明安率五百骑断其后,在永清遇金军。

古文:将战,命士卒佯败,金兵来追,回击,大破之,死及溺水者甚众,获李英及所佩虎符,得粮千余车。

现代文:明安命士卒假败,待金兵来追,回马袭击,大败金军,俘李英,缴获军粮千余车,招降永清,不降,攻下后屠城。

**古文:辛酉,城中官属父老缁素,开门请降,明安谕之曰: 负固不服,以至此极,非汝等罪,守者之责也。 **

现代文:金将完颜合住、监军阿兴松哥,再以步兵一万二千人、粮车五百辆来援救中都。明安率三千骑迎击,在涿州宣封寨大败金援军,俘虏了松哥,合住逃走,缴获其全部辎重,然后回军屯于建春宫。四月,攻克万宁宫,夺取富昌、丰宜二关,攻拔固安县。五月,明安进攻中都,金相完颜复兴饮药自杀,城中官民父老开门投降。

古文:悉令安业,仍以粟赈之,众皆感悦。

现代文:明安令各安其业,并以粟赈济贫民。

古文:明安早从军旅,料敌制胜,算无遗策,虽祁寒盛暑,未尝不与士卒均劳逸,同甘苦。

现代文:明安早年从军,熟知敌情,计策周密,战无不胜。虽严寒酷暑,都是与士卒均劳逸,共甘苦。

古文:其得金府库珠玉锦绮,明安悉具其数上进,未尝以纤毫为己有。

现代文:所得金朝府库中的珠玉锦缎,明安都全数上交,未曾丝毫占为己有。

古文:次忽笃华,太宗时,为金紫光禄大夫、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事,兼蒙古汉军兵马都元帅。张荣张荣,字世辉,济南历城人,状貌奇伟。

现代文:攻下中都后,加明安为太傅、邵国公,兼管蒙古、汉军兵马都元帅。太祖十一年,因病卒于燕城,年五十三岁。张荣,字世辉,济南历城人,相貌奇伟。

古文:尝从军,为流矢贯訾,拔之不出,令人以足抵其额而拔之,神色自若。

现代文:曾从军作战,眼眶为箭所中,自己拔不出来,令人用脚抵其额而拔出,他却神色自若。

**古文:金季,山东群盗蜂起,荣率乡民据济南黉堂岭,众稍盛,遂略章丘、邹平、济阳、长山、辛市、蒲台、新城及淄州之地而有之,兵至,则清野入山岁丙戌,东平、顺天皆内属,荣遂举其兵与地纳款于按赤台那衍,引见太祖,问以孤军数载,独抗王师之故,对曰: 山东地广人稠,悉为帝有。臣若但有倚恃,亦不款服。 **

现代文:金末,山东盗贼蜂起,张荣也率乡民占据济南之堂岭。后来人渐多,便攻占章丘、邹平、济阳、长山、辛市、蒲台、新城及淄州。官军来,便退入山中,坚壁清野。太祖二十一年,东平、顺天皆为蒙古军所有,张荣便率领其军队和所占地盘归顺蒙古,按赤台那衍将他引见太祖,问他孤军数年独抗蒙古大军的缘故。他回答说: 山东地广人稠,全为陛下所有,臣若有依恃,也不会归顺了。

古文:太祖壮之,拊其背曰: 真赛因八都儿也。 授金紫光禄大夫、山东行尚书省,兼兵马都元帅,知济南府事。

现代文:太祖称赞他,授金紫光禄大夫、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、知济南府事。

古文:时贸易用银,民争发墓劫取,荣下令禁绝。

现代文:当时贸易用银,民争相掘墓盗银,荣下令严禁。

古文:庚寅,朝廷集诸侯议取汴,荣请先六军以清跸道,帝嘉之,赐衣三袭,诏位诸侯上。

现代文:太宗二年,朝廷召集诸侯商议攻取汴京,荣请先于六军清除皇上前进道上的障碍,帝予以嘉奖,赐衣三套,令位列诸侯之上。

古文:癸巳,汴梁下,从阿术鲁为先锋,攻睢阳,议欲杀俘虏,烹其油以灌城,又力止之。既而城下,荣单骑入城抚其民。

现代文:三年,荣率勇士抢渡黄河。天明,敌兵列阵而来,荣驰马冲杀,夺战船五十艘,大军渡河,乘胜攻破张、盘二山寨,俘敌万余人。大将阿术鲁恐俘虏反抗,欲斩尽杀绝,荣竭力劝止。五年,攻下汴梁后,荣随河术鲁攻睢阳,又要杀尽俘虏,再度为荣劝止。睢阳攻下后,荣单骑入城抚慰百姓。

古文:甲午,攻沛,沛拒守稍严,其将唆蛾夜来捣营,荣觉之,唆蛾返走,率壮士追杀之,乘胜急攻,城破。就攻徐州,守将国用安引兵突出,荣逆击之,亦破其城,用安赴水死。

现代文:六年,蒙军攻沛。沛城防御较严,守将唆蛾夜来偷营,被荣发觉,追杀唆蛾,乘胜攻下沛县。接着攻徐州,守将国用安领兵出城袭击,被荣战败,徐州攻破,用安投水自尽。

古文:乙未,拔邳州。

现代文:七年,攻克邳州。

古文:丙申,从诸王阔端破宋枣阳、仇城等三县。

现代文:八年,荣随诸王阔端出攻破宋之枣阳等三县。

古文:时河南民北徙至济南,荣下令民间,分屋与地居之,俾得树畜,且课其殿最,旷野辟为乐土。

现代文:这时,河南民北迁至济南,荣下令民间分房屋土地与移民。是年,中书考核各地政绩,济南位列第一。

古文:后十九年,世祖即位,封济南公,致仕,卒,年八十三。

现代文:六十一岁时请求辞官。世祖即位,封为济南公,年八十三岁而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