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三十五

古文:董俊董俊,字用章,真定藁城人。少力田,长涉书史,善骑射。

现代文:董俊字用章,真定藁城人,少务农,长大涉猎书史,善于骑射。

古文:金贞祐间,边事方急,藁城令立的募兵,射上中者拔为将。

现代文:金贞年间,边境战事紧急,藁城县令设立靶子召募兵将,射艺优良者提升为将领。

古文:众莫能弓,独俊一发破的,遂将所募兵迎敌。

现代文:众人没有谁能射中,只有董俊一发中的,于是率所募士兵抵御南下蒙古大军。

古文:岁乙亥,国王木华黎帅兵南下,俊遂降。己卯,以劳擢知中山府事,佩金虎符。

现代文:乙亥年蒙军南下时,归降于国王木华黎。太祖十四年,提升他为知中山府事,佩金虎符。

古文:金将武仙据真定,定武诸城皆应仙。俊率众夜入真定,逐仙走之,定武诸城复去仙来附。

现代文:金将武仙占据真定,定武诸城都响应武仙,董俊率兵夜袭真定,武仙逃跑,定武诸城又归附于蒙古军。

古文:庚辰春,金大发兵益仙,治中李全叛中山应之。

现代文:太祖十五年春,金朝以大军增援武仙,中山府治中李全起兵响应。

古文:俊军时屯曲阳,仙锐气来战,败之黄山下,仙脱走。

现代文:这时董俊屯军于曲阳,武仙攻曲阳,被董俊大败于黄山下,武仙逃走,后来走投无路,只得投降。

古文:献捷于木华黎,由是仙以穷降。木华黎承制授俊龙虎卫上将军、行元帅府事,驻藁城。

现代文:木华黎升董俊为龙虎卫上将军,行元帅府事,驻藁城。

**古文:俊尝谒木华黎曰: 武仙黠不可测,终不为我用,请备之。 **

现代文:俊曾对木华黎说: 武仙为人狡猾,不会为我军效力,请防备些。

古文:木华黎然其言,承制授左副元帅。

现代文:木华黎表示同意,授董俊为左副元帅。

古文:升藁城县为永安州,号其众为匡国军,事一委俊。

现代文:升藁城县为永安州。太祖二十年,武仙果然反叛,杀都元帅史天倪,占据真定。

古文:乙酉,仙果杀都元帅史天倪,据真定以叛,旁郡县皆为仙守。

现代文:董俊率军不过千人,固守永安,武仙围攻一年不下,只得退走。董俊乘夜袭击真定,武仙败走。木华黎以史天倪之弟史天泽为元帅。

古文:克汴时,以侍其轴为贤,延归教诸子。

现代文:攻克汴京后,聘请当地贤人侍其轴为师来教育诸子。

**古文:尝曰: 射,百日事耳;《诗》、《书》非积学不通。 **

现代文:他常告诫儿子们说: 骑射,百日可以学会,《诗》、《书》非经常学习,日积月累则不能通晓。

**古文:屡诫诸子曰: 吾一农夫耳,遭天下多故,徒以忠义事人,仅立门户。深愿汝曹力田读书,勿求非望,为吾累也。 **

现代文:又说: 我本一农夫,天下战乱不安,我以忠义待人。深愿你们以耕读立世,不求非分之望,否则会连累我。

古文:俊忠实自许,不为夷险少移,临阵勇气慑众,立矢石间,怡然若无事,虽中伤亦不为动。

现代文:董俊为人忠实勇敢,不怕艰险,临阵其勇气慑服敌人,虽矢如雨下,他怡然若无其事,虽受伤也无所谓。

**古文:每慕马援为人,曰: 马革裹尸,援固可壮。 **

现代文:他常羡慕马援之为人,赞叹道: 马革裹尸,马援真可谓壮哉!

**古文:故战必持矛先士卒,或谏止之,俊曰: 我人臣也,敌在前,不死,乃趋安脱危乎! **

现代文:所以每次战斗他总是持矛身先士卒。有人劝阻,他说: 我为人臣,敌在前,不誓死战斗,难道应求安脱危吗?

**古文:先是,戊子岁,朝于行在,诸将献户口,各增数要利,吏请如众,俊曰: 民实少而欺以数多,他日上需求无应,必重敛以承命,是我独利,而民日困也。 **

现代文:太祖崩,拖雷监国,他与诸将去朝见,诸将多报所征服地方的户口以求赏。董俊说 :民实少而谎报数多,将来朝廷按所报户口征发,必然要对百姓重重征敛,我们得了利,而人民一天天贫困。

古文:行元帅府时,狂男子三百余人期日作乱,事觉,戮其渠魁,余并释之。

现代文:他在行元帅府事时,有狂徒三百余人约期作乱,事被发觉,董俊只杀首恶,其余释放。

古文:深、冀间妖人惑众,图为不轨,连逮者数万人,有司议当族,俊力请主者,但诛首恶。

现代文:深州、冀州一带有妖人惑众,图谋不轨,官府逮捕了数万人,准备斩首灭族。董俊说服主办其事的人只诛首恶。

**古文:永安节度使刘成叛降武仙于威州,俊下令曰: 逆者一人,余能去逆,即忠义士,与其家财,仍奏官之。 **

现代文:永安节度使刘成叛变,到威州去投降武仙,董俊下令 :叛逆者仅一人,其余的人若抛弃刘成,就是忠义之士,把刘成的家财分给你们,还要奏请封官。

古文:众果去成降。

现代文:这些人果然离开刘成而归降蒙古军。

**古文:沃州民寨天台为盗,既破降之,他将利其子女,欲掠之,俊曰: 城降而俘其家,仁者不为也。 **

现代文:沃州民据天台为寨,抗拒蒙古军。蒙军攻破天台寨,抗拒者投降。蒙古军将领们要强夺民女,董俊说 :城降还俘虏其家人,有德行的人不会做这等事。

古文:众义不取。

现代文:众人听他的话。

古文:南征时,人多归俊愿为奴者,既全其家,归悉纵为民。

现代文:蒙古军南征时,人们都愿投入董俊门下充当奴隶,这样可保全一家人的性命,而董俊把他们都释放为民。

古文:邻境人有被掠卖者,亦与直赎还之。

现代文:邻境人有被掠卖者,他出钱去赎出来。

古文:其天性之美类如此。

现代文:其天性善良如此。

古文:俊器度弘远,善战而不妄杀,故人乐为之用。大小百战,无不克捷。

现代文:俊器度弘大,善战而不妄杀,故人们乐意听他任用,大小百战,无不胜利。

古文:为政宽明,见人善治田庐,必召与欢语,有惰者,则怒罚之,故其部完实,民惟恐其去也。

现代文:他为政宽明,见有善于经营农业的人,必召来与他谈笑;对于懒惰的人,则不客气地惩罚他,故其部队充实,人民惟恐他离开。

古文:赠翊运效节功臣、太傅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,封寿国公,谥忠烈。

现代文:董俊去世后赠翊运效节功臣、太傅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,封寿国公,谥忠烈。

古文:时以真定藁城奉庄圣太后汤沐,庚戌,太后命择邑中子弟来上,文用始从文炳谒太后于和林城。

现代文:后又加赠推忠翊运效节功臣、太傅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,改封赵国公。其子有:文炳、文蔚、文用、文直、文忠。董文用,字彦材,董俊之第三子。

古文:世祖在潜藩,命文用主文书,讲说帐中,常见许重。癸丑,世祖受命宪宗自河西征云南大理。

现代文:十岁时父死,由长兄文炳教养。文用的学问早有成就,二十岁即以词赋中选。世祖为太子时,命文用主管文书,受到重用。宪宗三年,世祖受命自河西征云南大理。

古文:将攻鄂州,宋贾似道、吕文德将兵来拒,水陆军容甚盛。

现代文:文用与弟文忠从军,督运粮草军械,参与军务。宪宗七年,世祖令他为皇子讲授经典,皇子即北平王与云南王。

古文:九月,世祖临江阅战,文炳求先进战,文用与文忠固请偕行,世祖亲料甲胄,择大舰授之,大破宋师。

现代文:又命他于各地召请遗老如窦默、姚枢、李俊民、李冶、魏等人。宪宗九年伐宋,文用奉命调发沿边蒙古、汉人诸军,并管理军需。九月,世祖临江阅战,文炳请为先锋,文用与文忠同往,世祖亲自为他们清点甲胄,挑选大舰,他们大破宋军。

古文:世祖即位,建元中统。文用持诏宣谕边郡,且择诸军充侍卫,七月还朝。

现代文:世祖即位,建元中统,文用持诏宣谕边郡,从诸军挑选官卒以充侍卫,七月还朝。

古文:中书左丞张文谦宣抚大名等路,奏文用为左右司郎中。

现代文:中书左丞张文谦为大名等路宣抚使时,奏请文用为左右司郎中。

古文:二年八月,以兵部郎中参议都元帅府事。

现代文:中统二年八月,以兵部郎中之职参议都元帅府事。

古文:文用谢病不行。至元改元,召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。

现代文:三年,李王在济南叛变,文用随元帅阔阔带统兵征讨,平定山东之乱。至元元年,任命为西夏、中兴等路行省郎中。

古文:中兴自浑都海之乱,民间相恐动,窜匿山谷。

现代文:中兴这地方自浑都海之乱以后,人心惶惶,百姓逃匿山谷中。

古文:文用至,镇之以静,乃为书置通衢谕之,民乃安。始开唐来、汉延、秦家等渠,垦中兴、西凉、甘、肃、瓜、沙等州之土为水田若干,于是民之归者户四五万,悉授田种,颁农具。更造舟置黄河中,受诸部落及溃叛之来降者。

现代文:文用到任后出榜安民,开凿唐来、汉延、秦家诸渠,开垦中兴、西凉、甘、肃、瓜、沙等州之地为水田若干,于是百姓之回归家园者达四五万,均授田耕种,颁发农具,造舟船置于黄河备渡,接受诸部落及溃叛者来降。

古文:时诸王只必铁木儿镇西方,其下纵横,需索无算,省臣不能支,文用坐幕府,辄面折以法。

现代文:当时诸王只必铁木儿坐镇西部,其下属横行无忌,无限度地向行省索取,行省无法应付。

**古文:其徒积忿,谮文用于王,王怒,召文用,使左右杂问之,意叵测。文用曰: 我天子命史,非汝等所当问,请得与天子所遣为王傅者辨之。 **

现代文:文用把这帮人召到幕府来,当面用国法来教育他们。这些人恼怒,去向诸王只必铁木儿说文用的坏话。王怒,召文用来质问,文用说 :我是天子派来的使臣,你们无资格质问,请与天子所派来的王之老师来同我分辨是非。

古文:王即遣其傅讯文用。

现代文:王即遣其老师来讯问文用。

古文:其傅中朝旧臣,不肯顺王意。

现代文:这位老师是朝廷老臣,并不肯顺从王意。

**古文:文用谓之曰: 我汉人,生死不足计。所恨者,仁慈宽厚如王,以重戚镇远方,而其下毒虐百姓,凌暴官府,伤王威名,于事体不便。 **

现代文:文用对他说: 我是汉人,生死置之度外,但遗憾的是,王本是个仁慈宽厚的人,且以皇室贵戚来坐镇远方,但其下人毒害百姓,欺凌官府,损害王的威名,对王来说也不体面。

古文:因历指其不法者数十事。

现代文:接着指出许多不法的事数十件。

古文:其傅惊起,去白王,王即召文用谢之曰: 非郎中,我殆不知。

现代文:这位老师十分惊讶,回去禀告于王,王即召文用来表示道歉: 若非郎中,我还完全不知道呢。

**古文:郎中持此心事朝廷,宜勿怠。 **

现代文:郎中忠心于朝廷,请勿懈怠。

古文:自是谮不行而省府事颇立。二年,入奏经略事宜还,以上旨行之,中兴遂定。

现代文:从此以后,谗言再不起作用了,行省的事也好办了,按朝廷旨意行事,中兴地方安定无乱。

古文:八年,立司农司,授山东东西道巡行劝农使。

现代文:至元八年设立司农司,授文用为山东东西道巡行劝农使。

古文:山东自更叛乱,野多旷土,文用巡行劝励,无问幽僻。

现代文:山东自发生叛乱以来,多荒地旷土,文用巡视劝农,使这些荒地得到开发。

古文:入登州境,见其垦辟有方,以郡守移剌某为能,作诗表异之。

现代文:到了登州,见那里开垦有方,做诗表彰其郡守移剌某的能干。

古文:于是列郡咸劝,地利毕兴,五年之间,政绩为天下劝农使之最。

现代文:其他各郡也都照办,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,五年之间,山东的政绩为天下劝农使之最。

古文:十二年,丞相安童奏文用为工部侍郎,代纥石里。纥石里,阿合马私人也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丞相安童奏请任命文用为工部侍郎以代替纥石里,因为纥石里是奸相阿合马的人。

**古文:其徒既谗间安童罢相,即使鹰监奏曰: 自纥石里去,工部侍郎不给鹰食,鹰且瘦死。 **

现代文:此人向皇帝进谗言,罢安童丞相之职,又指使养鹰的太监上奏 :自革纥石里职后,工部侍郎不给鹰食,以致鹰瘦死。

古文:帝怒,促召治之,因急捕文用入见。

现代文:皇帝大怒,要治文用的罪,急召文用入见。

**古文:帝望见曰: 董文用乃为尔治鹰食者耶! **

现代文:见文用后却对养鹰的太监说 :董文用是专为你管鹰食的吗?

古文:置不问,别令取给有司。

现代文:不治文用的罪,令鹰监到别处官府去取给鹰食。

古文:十三年,出文用为卫辉路总管,佩金虎符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调文用为卫辉路总管,佩金虎符。

古文:郡当冲要,民为兵者十之九,余皆单弱贫病,不堪力役。

现代文:卫辉是冲要之地,其民为兵者十分之九,其余都是单弱贫病不能服役之人。

古文:会初得江南,图籍、金玉、财帛之运,日夜不绝于道,警卫输挽,日役数千夫。

现代文:初平江南,宋皇室的图册档案,金玉财帛都要运到京师去,日夜运输不息,每天运夫数千人。

**古文:文用忧之曰: 吾民弊矣,而又重妨耕作,殆不可。 乃从转运主者言: 州县吏卒,足以备用,不必重烦吾民也。 **

现代文:文用为之忧愁不已,认为这样做会使百姓疲惫不堪,又严重妨碍农业,不可行,向主管转运的官说 :州县吏卒足以担任这运输任务,不必征发百姓。

**古文:主者曰: 汝言诚然,万一有不虞,则罪将谁归! **

现代文:主管官员说: 你的话确实很对,但若万一有不测,其罪归谁?

古文:文用即手书具官姓名保任之。民得以时耕,而运事亦不废。

现代文:文用立即写下署有他的官职姓名的担保书,这样使百姓能按时耕种,而运输之事也不受影响。

**古文:诸郡运江淮粟于京师,卫当运十五万石,文用曰: 民籍可役者无几,且江淮风水,舟不能以时至,而先为期会,是未运而民已困矣。 **

现代文:诸郡将江淮的粮食运到京师,卫辉的任务是十五万石。文用认为 :本郡能征调的民夫不多,而且在江淮地方水运不便,船不能按时到达,而且必须先把民夫召来,粮未运而百姓已受困扰。

古文:乃集旁郡通议,立驿置法,民力以舒。

现代文:于是与邻郡共同商议,设立驿站,这样可省民力。

古文:十四年,诣汴漕司言事。

现代文:至元十四年,文用到汴梁与漕司商议开河漕运的事。

**古文:适漕司议通沁水北东合流御河以便漕者,文用曰: 卫为郡,地最下,大雨时行,沁水辄溢出百十里间;雨更甚,水不得达于河,即浸淫及卫,今又引之使来,岂惟无卫,将无大名、长芦矣。 **

现代文:漕司计划开通沁水,使流向东北与御河会合以便漕运。文用说 :卫辉地方地势最低,每逢大雨,沁水溢出,淹没百十里,还未流到黄河就把卫辉淹没了,今又把沁水引来,不仅卫辉,连大名、长芦也会淹没。

**古文:会朝廷遣使相地形,上言: 卫州城中浮屠最高者,才与沁水平,势不可开也。 **

现代文:朝廷遣使去考察地形,回去报告说: 卫州城中的塔是最高的,也才与沁水相平,河不可开。

古文:事遂寝。

现代文:开河之事也就作罢。

古文:十六年,受代归田里,茅茨数椽,仅避风雨,读书赋诗,怡然燕居。

现代文:至元十六年,文用任职期满,回归故里,虽只茅屋数间,仅避风雨,但他读书赋诗,安闲自怡。

**古文:裕宗在东宫,数为台臣言: 董文用勋旧忠良,何以不见用? **

现代文:裕宗在东宫多次对台臣说: 董文用为勋臣忠良,为何不见用?

古文:十八年,台臣奏起文用为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使,不赴。

现代文:十八年,台臣奏荐起用文用为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使,但未赴任。

古文:十九年,朝廷选用旧臣,召文用为兵部尚书。

现代文:至元十九年,朝廷选用旧臣,召文用为兵部尚书。

古文:自是朝廷有大议,未尝不与闻。

现代文:从此以后,朝臣每议大事,文用无不参预。

古文:及弃官,浮沉里社,任真适意,亲宾过从,尊酒相劳。

现代文:二十年,江淮省臣欲专权,但又惧怕廉察官,因建议将行御史台隶属于行省。奏章上报后,朝廷召集大臣们讨论其事。

古文:家门日以烜赫,己独恬然,不见诸辞色。

现代文:文用认为不可,他说,御史台譬如一只卧虎,虽未吃人,但人们还是怕它,若一旦去掉就难以恢复。对于按察司,国家应该鼓励而不可撤销。

古文:以病卒,年五十有二。文忠字彦诚,俊第八子也。

现代文:大家都听从文用的意见。董文忠,字彦诚,董俊之第八子。

古文:岁壬子,入侍世祖潜邸。

现代文:宪宗二年,入王府侍奉世祖。

**古文:王鹗尝言诗,因问文忠能之乎,文忠曰: 吾少读书,惟知入则孝于亲,出则忠于君而已。诗非所学也。 **

现代文:王鹗有次讲诗,问文忠能写诗否,文忠说 :我小时读书,只知入则孝于亲,出则忠于君而已,诗不是我所学的。

古文:癸丑,从征南诏。

现代文:宪宗三年从征南诏。

古文:已未,伐宋,与兄文炳、文用败宋兵于阳罗堡,得蒙冲百艘,进围鄂。

现代文:九年随大军伐宋,与兄文炳、文用败宋军于阳罗堡,得艨艟战船百艘,进围鄂州。

古文:世祖即位,置符宝局,以文忠为郎,授奉训大夫,居益近密,尝呼董八而不名。

现代文:世祖即位,置符宝局,任文忠为郎,授奉训大夫。因他排行第八,故世祖呼他为 董八 而不呼其名。

**古文:而俗儒守亡国余习,欲行其说,故以是上惑圣听,恐非陛下教人修身治国之意也。 **

现代文:至元二年,安童为右丞相,管领中书省事务,陈奏建议十条,言词有违皇帝旨意,文忠从旁代替对答,恳切真诚,好像条陈是他写的一样,这才为世祖批准。

古文:事遂止。十一年,伐宋,民困供馈,文忠奏免常岁横征,从之。

现代文:至元十一年,伐宋,为供应军粮百姓贫困不堪,文忠奏请免去常年的超额征派,朝廷允准。

古文:帝尝见宋降将,从容问宋所以亡者,皆曰: 贾似道当国,薄武人而重文儒,将士怨之,莫有斗志。

现代文:世祖曾问宋朝降将宋之所以亡国的原因。降将们都说是因为 贾似道当权,薄武重文,将士抱怨,无有斗志。

**古文:故大军既至,争解甲归命也。 **

现代文:故大军至则争相交械投降 。

古文:帝问文忠: 此言何如? 文忠因诘之曰: 似道薄汝矣,而君则贵汝以官,富汝以禄,未尝薄汝也。

现代文:帝问文忠此话对不对,文忠反问他们: 贾似道待你们薄,而皇帝则给官你们做,给你们俸禄并不薄待你们。

古文:今有怨于相,而移于君,不肯一战,坐视国亡,如臣节何!

现代文:你本当抱怨宰相,现在却移怨皇帝,不能作战,坐视国亡,哪有做臣的节义?

**古文:然则似道薄汝者,岂非预知汝曹不足恃乎! **

现代文:贾似道薄待你们,岂不是预知你们这些人是不可靠的吗?

古文:帝深善之。

现代文:世祖认为他这种分析很好。

古文:有旨徙大都猎户于郢中,文忠奏止之。又请罢官鬻田器之税,听民自为。

现代文:朝廷旨令将大都的猎户迁到郢中,文忠奏请不移,还奏请废除官卖农具之税,听民自造农具。

古文:时多盗,诏犯者皆杀无赦。在处系囚满狱。

现代文:当时多盗,凡盗者均杀无赦,监狱都关满了。

**古文:文忠言: 杀人取货,与窃一钱者均死,惨黩莫甚,恐乖陛下好生之德。 **

现代文:文忠陈奏 :杀人窃货与偷一钱者均判死刑,是太残酷了,恐有违陛下好生之德。

古文:敕革之。

现代文:敕令改正。

古文:或告汉人殴伤国人,及太府监属卢甲盗剪官布。

现代文:有人告有一汉人伤蒙古人,又有太府监官员卢甲盗剪官布。

古文:帝怒,命杀以惩众。

现代文:帝怒,命杀头以惩戒其他人。

古文:文忠言: 今刑曹于囚罪当死者,已有服辞,犹必详谳,是岂可因人一言,遽加之重典!

现代文:文忠进谏道 :今衙门对于判死刑的囚犯,虽已在供辞上画押服罪,但还要再加详审,是岂可因一人之言而加重刑!

**古文:宜付有司阅实,以俟后命。 **

现代文:这些人应交给官府审讯属实再等候处理。

古文:乃遣文忠及近臣突满分核之,皆得其诬状,遂诏原之。

现代文:派文忠及近臣突满分头核实,都查明系诬告,诏免治罪。

**古文:帝因责侍臣曰: 方朕怒时,卿曹皆不敢言。非董文忠开悟朕心,则杀二无辜之人,必取议中外矣。 **

现代文:因谴责侍臣道: 朕方怒时,你们都不敢言,若不是董文忠提醒我,险杀此二无辜之人,致使朝廷内外议论我的不是。

**古文:因赐文忠金尊,曰: 用旌卿直。 **

现代文:为此,赐文忠金酒器,以旌表他的忠直。

**古文:裕宗亦语宫臣曰: 方天威之震,董文忠从容谏正,实人臣难能者。 **

现代文:裕宗称赞文忠在皇上盛怒时敢于从容谏正 :实人臣之难能者。

**古文:太府监属奉物诣文忠泣谢曰: 鄙人赖公复生。 文忠曰: 吾素非知子,所以相救于危急者,盖为国平刑,岂望子见报哉! **

现代文:那位太府监官员拿着礼物去感谢文忠使他再生之恩,文忠拒不受礼,对他说: 对你,我素不认识,其所以救你于危急之时,是为国平刑而不是望你报答。

古文:却其物不受。自安童北伐,阿合马独当国柄,大立亲党,惧廉希宪复入为相,害其私计,奏希宪以右丞行省江陵。

现代文:自安童北伐,阿合马独掌大权,树立亲党,怕廉希宪再为宰相于他的阴谋不利,奏请调希宪以右丞之职去视察江陵。

**古文:以臣所知,不若令有司先启而后闻,其有未安者,则以诏敕断之,庶几理顺而分不逾,太子必不敢辞其责矣。 **

现代文:文忠向皇帝陈奏道: 希宪是国家名臣。今宰相虚位,不可让他久居外地,有负人望,应早召回。 皇帝允准。至元十六年十月,文忠奏请令廷臣奏事,必须先报告太子,然后再上奏皇上,这样 可符合道理,顺理而不逾分,太子必不敢推辞其责 。

古文:帝即日召大臣,面谕其意,使行之。

现代文:世祖当时就召谕大臣,按此制度行事。

古文:复语太子曰: 董八,崇立国本者,其勿忘之。 礼部尚书谢昌元请立门下省,封驳制敕,以绝中书风晓近习奏请之弊。

现代文:礼部尚书谢昌元奏请设立门下省,以封还皇帝不当的诏令,改正诸臣错误的奏章,还可杜绝中书暗示近臣奏请之弊。

古文:帝锐意欲行之,诏廷臣杂议;且怒翰林学士承旨王磐曰: 如是有益之事,汝不入告,而使南方后至之臣言之,汝用学问何为!

现代文:世祖决意建立,指责翰林学士承旨王磐 :如此有益之事,你不上朝陈奏,而让南方后来的大臣提出来,你的学问是做什么用的?

**古文:必今日开是省。 **

现代文:必今日建立这门下省。

古文:十八年,升典瑞局为监,郎为卿,仍以文忠为之。

现代文:第三天,廷臣奏荐文忠为门下省侍中及其属员数十人。中书左丞董文炳卒,太傅伯颜上表称述文忠可为相,世祖使他继为中书左丞。文忠辞谢。

古文:授正议大夫,俄授资德大夫、佥书枢密院事,卿如故。

现代文:至元十八年,升典瑞局为典瑞监,升郎为卿,仍以文忠为典瑞监卿,授正议大夫,不久又授资德大夫、佥书枢密院事,同时仍为典瑞监卿。

古文:车驾行幸,诏文忠毋扈从,留居大都,凡宫苑、城门、直舍、徼道、环卫、营屯、禁兵、太府、少府、军器、尚乘诸监,皆领焉。

现代文:皇帝出行,都要诏令文忠不必扈从,而留居大都,总领宫苑、城门、直舍、徼道、环卫、营屯、禁兵、太府、少府、军器、尚乘诸监。

古文:兵马司旧隶中书,并付文忠。

现代文:兵马司原隶属中书省,但也交付文忠领管。

古文:时权臣累请夺还中书,不报。是冬十月二十有五日,鸡鸣,将入朝,忽病仆,帝遣中使持药投救,不及,遂卒,甚悼惜之,赙钱数十万。

现代文:是年十月二十五日,鸡鸣,准备入朝,忽然病倒,帝遣中使持药抢救不及,逝世。

古文:后制赠光禄大夫、司徒,封寿国公,谥忠贞。

现代文:帝甚哀惋惜,以钱数十万作为安葬费。后赠光禄大夫、司徒,封寿国公,谥忠贞。

古文:严实子忠济忠嗣

现代文:文用转任礼部尚书,后任翰林、集贤二院学士并知秘书监。

古文:严实,字武叔,泰安长清人。

现代文:当时中书右丞卢世荣因搜括民财,增加国库收入而得到皇帝信任宠爱,任贵官。

古文:略知书,志气豪放,不治生产,喜交结施与,落魄里社间。

现代文:他却伪称: 我立法理财,收入比常年增加了一倍,而民不受扰。

古文:屡以事系狱,侠少辈为出死力,乃得脱去。

现代文:朝廷诏令朝臣议论,都不敢直言,只有文用公开质问: 此钱是取之于你右丞之家,还是取之民?

古文:癸酉秋,太祖率兵自紫荆口入,分略山东、河北、河东而归。

现代文:若取于你右丞之家就不说什么,若取之民则有话可说了。牧羊者,每年只剪两次羊毛,今有牧人每天剪羊毛献给主人,主人得毛多固然高兴,然而羊不能避寒热,将会死尽,还能得到毛吗?

古文:金东平行台调民为兵,以实为众所服,命为百户。

现代文:民财是有限的,取之时还怕伤害了他们,如今剥削无遗,哪还有百姓!

古文:甲戌春,泰安张汝楫据灵岩,遣别将攻长清,实破走之。

现代文:世荣无言答对。丞相安童对在座的人说 :董尚书真没有虚食俸禄。

古文:以功授长清尉。戊寅,权长清令。宋取益都,乘胜而西,行台檄实备刍粮为守御计。

现代文:参加议论的出来对文用说 :君一言折服了聚敛之臣,而巩固了国家根本,真是仁人之言。

古文:实出督租,比还,而长清破,俄以兵复之。

现代文:卢世荣因此而得罪。

古文:有谮于行台者,谓实与宋有谋,行台以兵围之,实挈家避青崖。宋因以实为济南治中,分兵四出,所至无不下,于是太行之东,皆受实节制。

现代文:至元二十二年,拜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,文用极力辞谢,世祖对他说 :卿家世非他人可比,朕之所以任卿者,目的不是要你去管那些钱谷小事,而是要考察大政方针,有不妥者,但言不妨。 文用才受任启程。

古文:庚辰三月,金河南军攻彰德,守将单仲力不支,数求救。实请于主将张林,林逗遛不行,实独以兵赴之,比至而仲被擒。

现代文:江淮行省长官十分傲慢,与他同列的官员见他总是跪着禀报,不敢仰视。文用至,则坐在堂上与他侃侃而论是非短长,毫不迁就,虽多次意见不合,也无所顾及。有人奉皇上之命,在宋故宫内建佛塔,而且要急于建成。

古文:实知宋不足恃。

现代文:还要建大寺庙。

古文:七月,谒太师木华黎于军门,挈所部彰德、大名、磁、洺、恩、博、滑、浚等州户三十万来归,木华黎承制拜实金紫光禄大夫、行尚书省事。进攻曹、濮、单三州,皆下之。偏将李信,留镇青崖,尝有罪,惧诛,乘实之出,杀其家属,降于宋。辛巳,实以兵复青崖,擒信诛之。

现代文:大雨大雪,入山伐木而死者数百人。

古文:进攻东平,金守将和立刚弃城遁,实入居之。

现代文:文用对这人说 :征发百姓现在不是时候,百姓受不了,稍缓些时如何? 这个长官说 :参政为何要违抗上命?

古文:壬午,宋将彭义斌率师取京东州县,实将晁海以青崖降,尽掠实家,义斌军西下,郡县多归之。

现代文:文用说 :不是敢于违抗上命,当今百姓困苦,这样做会失民心的,也不是皇上的爱民之意。 这人垂头丧气,只得缓期进行。

古文:乙酉四月,遂围东平,实潜约大将孛里海合兵攻之,兵久不至,城中食且尽,乃与义斌连和。

现代文:二十三年,朝廷准备用兵于东海,向百姓征敛甚急,官府也从中渔利。文用上书详细陈述事不可为,大意是 耗尽国家珍贵之民力,取偏僻无用之小邦 。

古文:义斌亦欲藉实取河朔,而后图之,请以兄事实。

现代文:书上之后,用兵于东海之事就此罢休。至元二十五年,拜御史中丞。文用认为 :中丞不应当做那些具体小事,而应当首先荐举贤才。

古文:时麾下众尚数千,义斌听其自领,而青崖所掠者则留不遣。

现代文:于是他荐举了胡祗、王恽、雷膺、荆幼纪、许楫、孔从道等十余人为按察使,徐琰、魏初为行御史台中丞。当时认为这些都是极优秀的人才。桑哥当权正深受皇上宠信,就是近戚贵人见了他也忙回避,不敢惹他。

古文:七年,义斌下真定,道西山。

现代文:文用是以旧臣任中丞,不附和他。

古文:与孛里海等军相望,分实以帐下兵,阳助而阴伺之。实知势迫,急赴孛里海军与之合,遂与义斌战,宋兵溃,擒义斌。

现代文:桑哥令人暗示文用,为他在皇帝面前歌功颂德,文用不予理会。北方用兵,军粮已经备办,而还向百姓急切征发。

古文:不旬月,京东州县复为实有。

现代文:文用对桑哥说 :人民活不下去了!

古文:是冬,木华黎之弟带孙取彰德;明年,取濮、东平;又明年,木华黎之子孛鲁取益都,实皆有功焉。

现代文:外难尚未解除,而国内又砍伐国之根本,丞相应好好想想。

古文:庚寅四月,朝太宗于牛心之幄殿,帝赐之坐,宴享终日,赐以虎符。

现代文:果真远近人民进行反抗。文用又对桑哥说 :百姓何尝不希望过好日子,是苛法暴敛逼得他们造反。

**古文:数顾实谓侍臣曰: 严实真福人也。 **

现代文:御史台的职责就是纠正官府的过失,丞相应当帮助他们而不是抑制他们。

古文:甲午,朝于和林,授东平路行军万户,偏裨赐金符者八人。

现代文:如果御史台的工作不能进行,则百姓有怨无处诉,这样会政治日乱,其后果就不止是御史台的事不能办了。

古文:先是,实之所统,凡五十余城,至是,惟德、兖、济、单隶东平。

现代文:这些话更是冲撞了桑哥,他收集了许多关于御史台的事,文用则每天同他辩论,从不屈服。桑哥向皇帝进谗言 :朝中只有董文用傲慢不听令,阻挠尚书省政务,请重治其罪。 世祖说: 他秉公直言,是御史的职责,何罪之有?

古文:丁酉九月,诏实毋事征伐。

现代文:董文用为人端正谨慎,朕所素知,你要好好效法。

古文:初,彰德既下,又破水栅,带孙怒其反覆,驱老幼数万欲屠之,实曰: 此国家旧民,吾兵力不能及,为所胁从,果何罪耶! 带孙从之。

现代文:调任大司农,朝廷要没收民田为屯田,文用坚持不可。

古文:继破濮州,复欲屠之。

现代文:又调任为翰林学士承旨。

古文:实言: 百姓未尝敌我,岂可与执兵刃者同戮,不若留之,以供刍秣。 濮人免者又数万。

现代文:至元二十七年,隆福太后在东宫,因文用是旧臣,欲使他为皇孙讲经,得到世祖同意。

古文:其后于曹、楚丘、定陶、上党皆然。

现代文:文用每讲说经书中主旨时,必以朝廷事例来加以解释,作为比喻来反复开导,皇孙对他也十分尊敬。

古文:时兵由武关出襄、邓,实在徐、邳间,以为河南破,屠戮必多,乃载金缯往赎之,且约束诸将,毋敢妄有杀掠。

现代文:至元三十一年,世祖崩,成宗将在上都即位,太后命文用从行。成祖即位后巡视三不剌之地,文用进谏道: 先帝新离人世,陛下巡视不按时回朝,无以安慰百姓,应速还京师。且臣听说,人君如同北斗星,居其位,群星环绕,而不在于常常到处走动。

古文:灵壁一县,当诛者五万人,实悉救之。会大饥,民北徙者多饿死。

现代文:成宗明白其意。帝常召文用入帐问先朝理政的事例,文用大力称赞世祖虚心纳贤及开国经世的事情,往往谈至深夜。这年,诏修世祖《实录》,升文用为资善大夫、知制诰兼修国史。

古文:又法,藏匿逃者,保社皆坐。

现代文:文用对于祖宗世系、功德,近戚将相家世、功绩,都记得清清楚楚,史馆考究询问,他都能回答无遗。

古文:逃亡无所托,僵尸蔽野,实命作糜粥,盛置道傍,全活者众。实部曲有逃归益都者数十人,益都破,皆获之,以为必杀,实置不问。

现代文:大德元年,上章请求告老辞官,皇上赐中统钞万贯以归家安度晚年,授其一子就本郡为官,以便奉养。六月病卒,年七十四岁。

古文:王义深者,义斌之别将,闻义斌败,将奔河南,实族属在东平者,皆为所害。

现代文:朝廷赠银青荣禄大夫、少保、赵国公,谥忠穆。严实,字武叔,泰安长清人,略知书,性情豪放,不治家产,喜交结朋友,好施舍。

古文:河南破,实获义深妻子,厚周恤之,送还乡里,终不以旧怨为嫌。

现代文:在穷困失意时,多次因肇事被捕入狱,一些讲义气朋友死力相救,才得出来。

古文:其宽厚长者类若此。庚子卒,年五十九。

现代文:太祖八年秋,蒙古大兵自紫荆口入金朝境,攻取山东、河北、河东,然后又北归。

古文:远近悲悼,野哭巷祭,旬月不已。

现代文:金朝东平行台调民为兵,因严实为众所服,就任命他为百户。

古文:中统二年,追封实为鲁国公,谥武惠。

现代文:太祖九年春,泰安张汝楫占据灵岩,遣将攻长清,为严实所击败,金朝因严实有功授长清尉。

古文:子忠贞,金紫光禄大夫;忠济,忠嗣,忠范,忠杰,忠裕,忠祐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暂任长清县令。宋军取益都后,乘胜而西,金东平行台传令严实储备粮草防守。

古文:忠济,一名忠翰。

现代文:实外出督促租税,回来时长清已被宋军攻破,他立即率军收复。

古文:字紫芝,实之第二子也。

现代文:有人向金朝行台告密,说严实与宋有勾结,行台以兵围长清,严实携家逃避于青崖。

古文:仪观雄伟,善骑射。

现代文:宋朝任命严实为济南治中。

古文:辛丑,从其父入见太宗,命佩虎符,袭东平路行军万户、管民长官,开府布政,一法其父。

现代文:实分兵四出,扩大地盘,太行以东皆受严实统制。太祖十五年三月,金河南军攻彰德,宋守将单仲支持不住,多次求援。

古文:养老尊贤,治为诸道第一。

现代文:严实请主将张林出兵援救,林逗留不前,实独自率兵赴援,赶到时,单仲已被擒。

古文:领兵略地淮、汉,偏裨部曲,戮力用命。

现代文:由此实知道宋军不可靠。

古文:定宗、宪宗即位之始,皆加褒宠。忠济初统千户十有七,乙卯,朝命括新军山东,益兵二万有奇。

现代文:七月,拜谒太师木华黎,以所领属之彰德、大名、磁、氵名、恩、博、滑、等州三十万户归附于蒙古,木华黎拜严实为金紫光禄大夫,行尚书省事。

古文:忠济弟忠嗣、忠范为万户,以次诸弟暨勋将之子为千户,城戍宿州、蕲县,而忠济皆统之。

现代文:严实攻克曹、濮、单三州。其偏将李信留镇青崖,信有罪,怕杀,乘实外出,杀他家属,投降宋朝。

古文:己未,世祖南伐,诏率师由间道会鄂。

现代文:太祖十六年,严实收复青崖,擒杀李信。

古文:亲率勇士,梯冲登城。

现代文:接着进攻东平,金守将和立刚弃城而逃,严实占据东平。

古文:师还,忠济选勇敢二千,别命千户将之,甲仗精锐,所向无前。

现代文:太祖十七年,宋将彭义斌率师攻取京东州县,严实部将晁海守青崖,开城降宋,并掠尽严实家产,又率军西下,占领许多郡县。

古文:大臣有言其威权太盛者,中统二年,召还京师,命忠范代之。忠济治东平日,借贷于人,代部民纳逋赋,岁久愈多。

现代文:太祖二十年四月,宋将彭义斌军围东平,实暗中约定与大将孛里海联合出兵夹攻围东平宋军,但孛里海军迟迟不来,而东平城中粮尽,严实只得与义斌议和。

古文:及谢事,债家执文券来征。

现代文:义斌打算藉严实之力攻取河朔,而后再图严实,故待实如其兄。

古文:帝闻之,悉命发内藏代偿。

现代文:当时严实所属有数千兵马,义斌听任严实统领。

古文:东平庙学故隘陋,改卜高爽地于城东,教养诸生,后多显者。

现代文:七月,义斌下真定,途经西山与蒙古孛里海军相遇,令实与蒙古交战,他自己表面是助战,实际是坐观虎斗。

古文:幕僚如宋子贞、刘肃、李昶、徐世隆,俱为名臣。

现代文:严实知形势急迫,忙与孛里海军会合,共同击败宋军,生擒义斌。不到一个月,京东州县又为严实所有。

古文:至元二十三年,特授资德大夫、中书左丞、行江浙省事,以老辞。

现代文:这年冬季,木华黎之弟带孙攻取彰德。第二年又攻濮州、东平。第三年木华黎之子孛鲁攻取益都,这些战果中都有严实的功劳。太宗二年四月,严实在牛心帐殿朝拜太宗,赐虎符。

古文:二十九年,赐钞万五千缗、宅一区,召其子瑜入侍。

现代文:六年,再朝拜于和林,授东平路行军万户,其偏将八人赐金符。

古文:三十年,卒。忠济统理方郡凡十一年,爵人命官,生杀予夺,皆自己出。

现代文:严实原来统属五十余城,而现在只有德州、兖州、济州、单州隶属于东平路。九年九月,诏令严实不要征伐。在攻下彰德时,带孙恼恨该城时降时叛,反复无常,要诛杀该城老幼万人。

古文:及谢去大权,贵而能贫,安于义命,世以是多之。

现代文:严实劝道: 他们本来是国家臣民,只因我们兵力未到,他们被胁从,何罪之有?

古文:后谥庄孝。

现代文:带孙听了他的劝告。

古文:忠嗣,实之第三子也。少从张澄、商挺、李桢学,略知经史大义。

现代文:攻下濮州,又要大肆屠杀,严实再次劝阻: 百姓不曾与我们为敌,岂可与兵卒一样同处于死,不如留下来以供军需粮草。

古文:辛亥,其兄忠济授以东平人匠总管,遥领单州防御使事。乙卯,充东平路管军万户。

现代文:濮州城民因而幸免于死者数万人。其后在曹州、楚丘、定陶、上党诸地也是一样。当时,蒙古军由武关出襄阳、邓州。严实在徐州、邳州之间,以为大军破河南,杀戮必多,便载一些金银缎匹去赎人命,并且约束诸将,不准妄有杀掠。灵壁一县,蒙军要屠杀五万人,严实把他们都救了出来。

古文:丁巳,从忠济略地扬州,取邵伯埭,首立战功。己未南征,从忠济渡淮,分兵出挂车岭,与宋兵相拒三昼夜,杀获甚众,始达蕲州。

现代文:这年大闹饥荒,百姓向北方逃亡者多饿死。蒙古法律规定:凡隐藏逃亡者,同乡邻里一同治罪,以致逃亡者无处可去,僵尸遍野。

古文:及渡江抵鄂,分部攻城九十余日,战甚力。

现代文:严实命煮粥置于道旁,救活者甚多。严实的部下有逃归益都者数十人,益都攻下后这些人都被俘,以为必杀无疑,而实置之不问。

古文:师还,授金虎符。中统三年,李璮叛,宋兵攻蕲县,势张甚,徐州总管李杲哥降于宋,齐鲁山寨为宋兵所据。

现代文:王义深是彭义斌的部将,闻义斌败,准备跑向河南,路过东平,杀害了严实的家族。后来河南被攻破严实俘获了王义深的妻子,不仅不杀,而且不记旧怨,厚加周济,送还其乡里。严实于太宗十二年卒,年五十九岁。远近为之悲痛,野哭巷祭,时达一月之久。中统二年,追封为鲁国公,谥武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