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九十

古文:靳德进,其先潞州人,后徙大名。

现代文:靳德进,祖先潞州人,后迁大名。

古文:祖璇,业儒。

现代文:祖父靳璇,是儒生。

古文:国初,玉出干刘敏行省于燕,辟祥置幕下,佩以金符。

现代文:父靳祥,曾以陵川郝温为师,兼善星历。金末兵乱,祥与母散失,母亲因悲泣而双目失明,祥后来找到母亲,用舌舐母眼,百日后复明,人称其孝。

古文:时藩帅得擅生杀,无辜者多赖祥以免。

现代文:当时蕃帅有生杀之权,许多无辜的人,多由于祥而得免。

古文:赠集贤大学士,谥安靖。

现代文:祥去世后,朝廷赠集贤大学士,谥安靖。

古文:德进为人材辨,幼读书,能通大义,父殁,益自刻励,尤精于星历之学。

现代文:德进有才干,幼读书,能通大义。父死后,更加刻苦自励,尤精于星历之学。

古文:世祖命太保秉忠选太史官属,德进以选授天文、星历、卜筮三科管勾,凡交蚀躔次、六气侵沴,所言休咎辄应。

现代文:世祖命太保刘秉忠选太史官属吏,德进因秉忠的推选,授为天文、星历、卜筮三科管勾。举凡日月交蚀,星体运行的位置,自然变化的六种现象相侵相克等等,所说的好事坏事总是可以应验。

古文:时因天象以进规谏,多所裨益。累迁秘书监,掌司天事。

现代文:有时,因观天象的启发而对皇帝有所规谏,对元朝的统治很有好处,故累迁秘书监,掌司天事。

古文:从征叛王乃颜,揆度日时,率中机会。

现代文:随从皇帝出征叛王乃颜,推算吉日良辰,一般都准确。

古文:诸将欲剿绝其党,德进独陈天道好生,请缓师以待其降。

现代文:诸将欲剿灭叛王之党,德进独持异议,他向皇帝说明上天有好生之德,要缓兵以待叛王投降。

**古文:俄奏言: 叛始由惑于妖言,遂谋不轨,宜括天下术士,设阴阳教官,使训学者,仍岁贡有成者一人。 **

现代文:他又上奏说: 叛变之始,由于为妖言所迷惑,才谋图不轨的。宜搜集天下的术士,设阴阳教官以训之,每岁贡一个有成就的人。

古文:帝从之,遂著为令。

现代文:皇帝采纳了他的话,并成为制度。

古文:成宗以皇孙抚军北边,帝遣使授皇太子宝,德进预在行,凡攻战取胜,皆豫克期日,无不验者。

现代文:成宗以皇孙的身份在北边带兵,世祖遣使授与成宗以皇太子印,德进也在使者行列,凡攻战取胜,德进皆能先定日期,事后总得应验。

古文:亦间言事得失,多所裨益。

现代文:有时也言事得失,使成宗得到教益。

古文:成宗即位,历陈世祖进贤纳谏、咨询治乱之原,帝嘉纳之。

现代文:后来,成宗即位,德进又历陈世祖如何进贤纳谏,咨询治乱的原因等事情,成宗认为他说得有理,也采纳了。

古文:授昭文馆大学士,知太史院,领司天台事,赐金带宴服。

现代文:成宗还授他为昭文馆大学士,知太史院,领司天台事,赐金带宴服。

**古文:都城以荻苫廪,或请以瓦易之,帝以问德进,对曰: 若是役骤兴,物必踊贵,民力重困,臣愚未见其可。 **

现代文:都城以荻草编成的草荐来遮盖仓库,有人要求代之以瓦,帝问德进,答道 :若此事办起来,物价必然上涨,人民的经济承受力会遇到大的困难,我不能认为这样是对的。

古文:议遂寝。

现代文:于是盖瓦的意见没有采纳。

古文:敕中书自今凡集议政事,必使德进预焉。

现代文:帝下令中书,自今以后,凡集议政事,必定要使德进参加。

古文:所建明多见于施行。

现代文:故德进的建议,多被采纳施行。

古文:寻以病丐闲。

现代文:不久,因为生病,德进要求休假。

古文:仁宗时在东宫,特令中书加官以留之。会车驾自上京还,召见白海行宫,授资德大夫、中书右丞,议通政院事。

现代文:仁宗还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,特令中书给德进加官以挽留德进,恰好帝自上京还,召见德进于白海行宫,授德进以资德大夫、中书右丞、议通政院事。

古文:仁宗即位,命领太史院事,力辞不允。

现代文:及仁宗即位,命德进领太史院事。他力辞,仁宗不允,后因病去世。

古文:以疾卒于位。赠推诚赞治功臣、荣禄大夫、大司徒、柱国、魏国公,谥文穆。

现代文:赠推诚赞治功臣、荣禄大夫、大司徒、柱国、魏国公,谥文穆。子道泰为工部侍郎。

古文:子泰,工部侍郎。张康,字汝安,号明远,潭州湘潭人。

现代文:张康字汝安,号明远,潭州湘潭人。

古文:祖安厚,父世英。

现代文:祖名安厚,父名世英。

古文:康早孤力学,旁通术数。

现代文:康早年丧父,学习努力,还通晓算命卜卦。

古文:宋吕文德、江万里、留梦炎皆推重之,辟置幕下。

现代文:宋朝吕文德、江万里、留梦炎都很推重他,召他于幕下。

古文:宋亡,隐衡山。

现代文:宋亡后,在衡山隐居。

古文:至元十四年,世祖遣中丞崔彧祀南岳,就访隐逸。

现代文:至元十四年,世祖遣中丞崔祭南岳,顺便访问当地的隐逸之士。

古文:彧兄湖南行省参政崔斌言康隐衡山,学通天文地理。

现代文:兄崔斌是湖南行省参政,对谈到康在衡山隐居的情况,并说他学通天文、地理。

古文:彧还,具以闻,遣使召康,与斌偕至京师。

现代文:回京,将此情况告世祖,世祖便遣使召见康,康与崔斌同到京师。

古文:十五年夏四月,至上都见帝,亲试所学,大验,授著作佐郎,仍以内嫔松夫人妻之。

现代文:十五年夏四月,在上都见世祖,世祖亲自考试他的学问,果然很不错,乃授与著作佐郎头衔,还将内嫔松夫人嫁给他。

**古文:十八年,康上奏: 岁壬午,太一理艮宫,主大将客、参将囚,直符治事,正属燕分。明年春,京城当有盗兵,事干将相。 **

现代文:凡在召见答问之时,总给予丰厚的礼遇,称他 明远 而不直呼其名。世祖曾当面对他说,凡所问的事,都可畅所欲言。十八年,康上奏皇帝,说根据星象,明年春天,京城当有盗兵,事关朝中将相。

古文:十九年三月,盗果起京师,杀阿合马等。

现代文:十九年三月,京师果然有盗兴起,杀死阿合马等。

**古文:帝欲征日本,命康以太一推之,康奏曰: 南国甫定,民力未苏,且今年太一无算,举兵不利。 **

现代文:世祖欲征日本,命康以道学推算。康说,南方刚平定,民力没有恢复,且今年天象显示出兵不利。

古文:从之。

现代文:帝听后,没有出兵。

古文:尝赐太史院钱,分千贯以与康,不受,众服其廉。

现代文:又帝曾赠钱给太史院时,分出一千贯钱给康,康未接受,众人都佩服他廉洁。

古文:久之,乞归田里,优诏不许,迁奉直大夫、秘书监丞。

现代文:久之,要求回家,帝亲切挽留,迁任直奉大夫、秘书监丞。

古文:年六十五卒。

现代文:年六十五去世。

古文:家既富厚,无事于技,操有余以自重,人不敢以医名之。

现代文:李杲字明之,出身镇之富豪家。幼好医学,曾捐千金就学于燕赵名医易人张元素,数年就学到了张元素的医术。因家境富裕,不愿以行医为业,只作为业余爱好,所以人们不敢称他为医生。

古文:大夫士或病其资性高謇,少所降屈,非危急之疾,不敢谒也。

现代文:士大夫也怕他禀性清高正直,很少圆通,如非危急之症,也不敢贸然求他医治。

古文:其学于伤寒、痈疽、眼目病为尤长。

现代文:李杲在医学方面,伤寒、痈疽、眼等科尤为所长。

古文:北京人王善甫,为京兆酒官,病小便不利,目睛凸出,腹胀如鼓,膝以上坚硬欲裂,饮食且不下,甘淡渗泄之药皆不效。

现代文:北京人王善甫为京兆酒官,小便不通,眼睛凸出,腹胀如鼓,膝以上坚硬,饮食不下。吃各种甜淡的渗透与排泄之药,都不见效。

古文:杲谓众医曰: 疾深矣。

现代文:杲对诸医生说: 此病沉重了!

古文:《内经》有之:膀胱者,津液之府,必气化乃出焉。

现代文:《内经》曾说过,膀胱乃津液之府,必先气化,津液乃出。

**古文:今用渗泄之剂而病益甚者,是气不化也。启玄子云: 无阳者阴无以生,无阴者阳无以化。 **

现代文:今用渗透和排泄之药而病加重,是因为气不化的缘故,启玄子说 :无阳则阴无以生,无阴则阳无以化。

**古文:甘淡渗泄皆阳药,独阳无阴,其欲化得乎? **

现代文:现在吃的都是阳药,只有阳而没有阴,怎能气化呢?

古文:明日,以群阴之剂投,不再服而愈。

现代文:次日,便使服纯阴药,没等吃第二剂病便愈了。

古文:西台掾萧君瑞,二月中病伤寒发热,医以白虎汤投之,病者面黑如墨,本证不复见,脉沉细,小便不禁。

现代文:西台萧君瑞二月中患伤寒,发高烧,医生使服白虎汤,病者面黑如墨,本症虽消失,但脉沉细,小便失禁。

古文:杲初不知用何药,及诊之,曰: 此立夏前误用白虎汤之过。

现代文:杲初不知用何药,诊视后便说: 这是立夏前误服白虎汤的过错。

古文:白虎汤大寒,非行经之药,止能寒腑藏,不善用之,则伤寒本病隐曲于经络之间。或更以大热之药救之,以苦阴邪,则他证必起,非所以救白虎也。

现代文:白虎汤大寒,非通经络之药,该药只能寒腑脏。不善用此药,则伤寒本病便隐于经络之间,如更以大热之药救之,以大热克大寒,则必引发别的病,这不是挽救因错服白虎汤而患他病的办法。

**古文:有温药之升阳行经者,吾用之。 **

现代文:我的治法是采用升阳通经的温药。

**古文:有难者曰: 白虎大寒,非大热何以救,君之治奈何? **

现代文:有人故意为难他,说: 白虎大寒,非大热不能救;你不用大热,何以能治?

**古文:杲曰: 病隐于经络间,阳不升则经不行,经行而本证见矣。本证又何难焉。 **

现代文:杲说 :伤寒病服白虎汤后,本症隐于经络之间,阳不升则经不通,经通才能见本症伤寒,伤寒显露后,就不难治了。

古文:果如其言而愈。

现代文:杲乃用温药,萧病果如其言而愈。

古文:魏邦彦之妻,目翳暴生,从下而上,其色绿,肿痛不可忍。杲云: 翳从下而上,病从阳明来也。

现代文:魏邦彦之妻,眼睛突然生绿翳,从下而上,肿痛难忍。杲说: 翳自下而上,病从阳明而来。

古文:既效矣,而他日病复作者三,其所从来之经,与翳色各异。乃曰: 诸脉皆属于目,脉病则目从之。

现代文:绿非正色,可能是肺与肾都患了病。 于是,杲用药泻肺肾的邪气,病情有好转,但后来又复发几次。李杲说 :诸脉皆与目连续,脉病则目也随之有病。

**古文:此必经络不调,经不调,则目病未已也。 **

现代文:此必经络不调,经不调,则目病不会好。

古文:问之果然,因如所论而治之,疾遂不作。

现代文:问之,果然如是。于是便按他的话诊治,病乃愈。

古文:冯叔献之侄栎,年十五六,病伤寒,目赤而顿渴,脉七八至,医欲以承气汤下之,已煮药,而杲适从外来,冯告之故。杲切脉,大骇曰: 几杀此儿。

现代文:冯叔献之侄冯栎,年十五、六岁,害伤寒病,眼红,经常口渴,脉在一呼一吸间有七八次。医生想让他服 承气汤 。正在熬药时,杲适从外来,听冯讲病情及用药处方,大惊: 几乎杀死此儿了。

**古文:《内经》有言: 在脉,诸数为热,诸迟为寒。 **

现代文:《内经》有言: 在脉的方面,脉搏快速则常为热症,缓慢则常为寒症。

古文:今脉八九至,是热极也。

现代文:今脉在一呼一吸间至七八次,是极热也。

古文:而《会要大论》云: 病有脉从而病反者何也?

现代文:《会要大论》说 :病有脉顺而病反者,是什么原故呢?

**古文:脉至而从,按之不鼓,诸阳皆然。 **

现代文:脉至而顺,按之不鼓胀,各种实热的阳症都是这样。

古文:此传而为阴证矣。

现代文:此转而为虚寒的阳症。

**古文:令持姜、附来,吾当以热因寒用法处之。 **

现代文:因其热是寒起作用的缘故,故今用姜及附子等热性药物,采用治寒症的办法来医治。

古文:药未就而病者爪甲变,顿服者八两,汗寻出而愈。

现代文:药未就时病者的指甲变色,顿时服八两,马上出汗而病愈了。

古文:陕帅郭巨济病偏枯,二指著足底不能伸,杲以长针刺骫中,深至骨而不知痛,出血一二升,其色如墨,又且谬刺之。

现代文:杲用长针刺骨曲处,深至骨而不知痛,出黑血一二升。

古文:如此者六七,服药三月,病良已。

现代文:又刺六七次,服药三月,病乃愈。

古文:裴择之妻病寒热,月事不至者数年,已喘嗽矣。

现代文:裴择之妻患寒热病,既喘且咳,月经不至已数年。

古文:医者率以蛤蚧、桂、附之药投之,杲曰: 不然,夫病阴为阳所搏,温剂太过,故无益而反害。

现代文:医者一般使服蛤蚧、桂、附子等药,杲不以为然,他认为,此病是寒为热所包,治以温剂则过热,不唯无益,而且有害。

**古文:投以寒血之药,则经行矣。 **

现代文:若投以寒血之药,则经便通了。

古文:已而果然。

现代文:后来果然是这样。

古文:杲之设施多类此。

现代文:杲治病的办法,很多都是这样。

古文:当时之人,皆以神医目之。所著书,今多传于世云。

现代文:当时的人皆视为神医。其所著之书,今多流传于世。

古文:工艺孙威,浑源人。

现代文:孙威,浑源人。

古文:幼沉鸷,有巧思。

现代文:年幼时沉着勇猛,思想敏锐。

古文:金贞祐间,应募为兵,以骁勇称。

现代文:金朝贞年间,应募为兵,以骁勇闻名。

古文:及云中来附,守帅表授义军千户,从军攻潞州,破凤翔,皆有功。

现代文:及自云中归附蒙古,蒙古守帅表授孙威为义军千户,随军攻潞州,破凤翔,皆有战功。

古文:善为甲,尝以意制蹄筋翎根铠以献,太祖亲射之,不能彻,大悦。赐名也可兀兰,佩以金符,授顺天安平怀州河南平阳诸路工匠都总管。

现代文:威又善于制护身之甲,曾精心用蹄筋和鸟毛的根制成铠甲献给太宗。太宗亲自箭射,不能穿破此甲,十分喜悦,特赐威名也可兀兰,还赐佩金符,授顺天、安平、怀州、河南、平阳诸路工匠都总管。

**古文:从攻邠、乾,突战不避矢石,帝劳之曰: 汝纵不自爱,独不为吾甲胄计乎! **

现代文:孙威随太宗攻、乾等地时,勇往直前,不避矢石。帝安慰他说: 你即使不自爱,难道还能不为我的甲胄着想而去冒死吗?

**古文:因命诸将衣其甲者问曰: 汝等知所爱重否? **

现代文:因而询问诸将中穿有威的铠甲的人说 :你们知道你们爱重的东西吗?

古文:诸将对,皆失旨意。

现代文:诸将的回答,都不合帝意。

古文:太宗曰: 能捍蔽尔辈以与我国家立功者,非威之甲耶!

现代文:太宗乃说 :能保卫你们而为我国家立功的,难道不是威所制的铠甲吗?

**古文:而尔辈言不及此,何也? **

现代文:你们都不提此事,是何缘故?

古文:复以锦衣赐威。

现代文:又以锦衣赐孙威。

古文:每从战伐,恐民有横被屠戮者,辄以搜简工匠为言,而全活之。

现代文:威每次随帝出征,恐民众横遭杀戮,便常以搜聚工匠为名,使百姓都能得以活命。

古文:岁庚子,卒,年五十八。

现代文:太宗十二年逝世,时五十八岁。

古文:至大二年,赠中奉大夫、武备院使、神川郡公,谥忠惠。

现代文:至大二年,赠中奉大夫、武备院使、神川郡公,谥忠惠。

古文:子拱,为监察御史,后袭顺天安平怀州河南等路甲匠都总管。巧思如其父,尝制甲二百八十袭以献。

现代文:威之子孙拱,为监察御史,后继为顺天、安平、怀州、河南等路甲匠都总管,聪明如其父,曾制造铠甲二百八十件献上。

古文:至元十一年,别制叠盾,其制,张则为盾,敛则合而易持。

现代文:至元十一年,另又制造叠盾。其制法,打开则为盾,收起来则合而便于携带。

古文:世祖以为古所未有,赐以币帛。

现代文:世祖因见此物是古所未有的,是一大发明,故赐以币帛。

古文:丞相伯颜南征,以甲胄不足,诏诸路集匠民分制。

现代文:丞相伯颜南征时,因甲和头盔不足,世祖下诏要诸路集中匠民分制。

古文:拱董顺天、河间甲匠,先期毕工,且象虎豹异兽之形,各殊其制,皆称旨。

现代文:拱统帅顺天、河间的甲匠,提前完成任务。而且样子都呈虎豹异兽的形状,制法各不相同,但都能合帝的要求。

古文:十五年,授保定路治中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授拱保定路治中。

**古文:适岁饥,议开仓赈民,或曰: 宜请于朝。 **

现代文:恰好此时闹饥荒,商议开仓赈民,有人说 :宜请示朝廷。

古文:拱曰: 救荒事不可缓也,若得请而后发粟以赈之,则民馁死矣。

现代文:拱说: 救荒事不宜迟,若请示后再发粟赈饥,则老百姓都已饿死了。

**古文:苟见罪,吾自任之。 **

现代文:假若皇上见罪,由我担当。

古文:遂发粟四千五百石以赈饥民。

现代文:于是发粟四千五百石以赈饥民。

古文:高阳土豪据沙河桥取行者钱,人以为病,拱执而罪之。

现代文:高阳土豪霸占沙河桥以收过路行人的钱,人以为害,拱将他抓起来治罪。

古文:二十二年,除武备少卿,迁大都路军器人匠总管,升工部侍郎。

现代文:二十二年,世祖先后任命他为武备少卿、大都路军器人匠总管、工部侍郎。

古文:成宗即位,典朝会供给,赐银百两、织纹段五十匹、帛二十五匹、钞万贯。

现代文:成宗即位,拱负责朝会供给,得赐银百两、锦缎五十匹、帛二十五尺、钞万贯。

古文:元贞二年,授大同路总管,兼府尹。

现代文:元贞二年授大同路总管,兼府尹。

古文:大德五年,迁两浙都转运使。

现代文:大德五年迁两浙都转运使。

古文:盐课旧二十五万引,岁不能足,拱至增五万引,遂为定额。

现代文:盐税原有二十五万引,年用不足。拱至,增加五万引,逐成定额。

古文:九年,改益都路总管,兼府尹,仍出内府弓矢宝刀赐之。

现代文:九年,又改任拱为益都路总管,兼府尹,将内府弓、矢、宝刀赐与他。

古文:卒于官。

现代文:后来死在任上。

古文:赠大司农、神川郡公,谥文庄。

现代文:赠大司农、神川郡公,谥文庄。

古文:阿老瓦丁,回回氏,西域木发里人也。

现代文:阿老瓦丁,回族,西域木发里人。

古文:至元八年,世祖遣使炮匠于宗王阿不哥,王以阿老瓦丁、亦思马因应诏,二人举家驰驿至京师,给以官舍。

现代文:至元八年,世祖派人向宗王阿不哥征发炮匠,王便将阿老瓦丁及亦思马因献给世祖,二人全家便由驿站赶到京师。

古文:首造大炮竖于五门前,帝命试之,各赐衣段。

现代文:给世祖建作坊,第一批造的大炮立于五门前,试放成功,各赐衣缎若干。

古文:十一年,国兵渡江,平章阿里海牙遣使求炮手匠,命阿老瓦丁往,破潭州、静江等郡,悉赖其力。

现代文:十一年元军渡江,平章阿里海牙遣使求炮匠,乃命阿老瓦丁前往,破潭州、静江等郡,都是靠阿老瓦丁之力。

古文:十五年,授宣武将军、管军总管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元帝授阿老瓦丁为宣武将军、管军总管。

古文:十七年,陛见,赐钞五千贯。

现代文:十七年,在元帝宫殿的台阶前召见,赐钞五千贯。

古文:十八年,命屯田于南京。

现代文:十八年,又命屯田于南京。

古文:二十二年,枢密院奉旨,改元帅府为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,以阿老瓦丁为副万户。

现代文:二十二年枢密院奉旨,改元帅府为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,以阿老瓦丁为副万户。

古文:大德四年告老。子富谋只,袭副万户。

现代文:大德四年告老,子富谋只,继袭副万户。

古文:皇庆元年卒,子马哈马沙袭。

现代文:皇庆元年去世,子马哈马沙继之。

古文:亦思马因,回回氏,西域旭烈人也。

现代文:亦思马因,回族,西域旭烈人。

古文:善造炮,至元八年与阿老瓦丁至京师。

现代文:会造炮,至元八年与阿老瓦丁同至京师。

古文:十年,从国兵攻襄阳未下,亦思马因相地势,置炮于城东南隅,重一百五十斤,机发,声震天地,所击无不摧陷,入地七尺。

现代文:十年,随元军攻打襄阳,未攻下。亦思马因观察地势后,置炮于城的东南角。炮重一百五十斤,机关一发动,声震天地,炮弹入地七尺,可说无坚不摧。

古文:宋安抚吕文焕惧,以城降。

现代文:宋朝安抚吕文焕很骇怕,便投降了。

古文:既而以功赐银二百五十两,命为回回炮手总管,佩虎符。

现代文:因为立了功,世祖赐银二百五十两,命为回回炮手总管,佩虎符。

古文:十一年,以疾卒。子布伯袭职。

现代文:十一年因病逝世,子布伯袭职。

古文:时国兵渡江,宋兵陈于南岸,拥舟师迎战,布伯于北岸竖炮以击之,舟悉沉没。后每战用之,皆有功。

现代文:当元军渡江时,宋兵列阵于南岸,还拥有水军准备迎战。布伯在北岸竖炮击宋军,击沉宋军所有的兵船,后来每次战斗,只要用布伯的炮击,都会立功。

古文:十八年,佩三珠虎符,加镇国上将军、回回炮手都元帅。

现代文:十八年,世祖赐布伯佩三珠虎符、加镇国上将军、回回炮手都元帅。

古文:明年,改军匠万户府万户。

现代文:十九年,改任为军匠万户府万户,迁刑部尚书。

古文:子亚古袭。阿尼哥,尼波罗国人也,其国人称之曰八鲁布。

现代文:又封其弟亦不剌金为万户,佩元降虎符,任广威将军。布伯不久又进通奉大夫、浙东道宣慰使,赐钞二万五千贯,以供养老。阿尼哥,尼波罗国人,本国人称他为八鲁布。

古文:幼敏悟异凡儿,稍长,诵习佛书,期年能晓其义。

现代文:幼时与一般孩童不同,特别聪明,稍长能诵习佛经。一年后能知其义。

古文:同学有为绘画妆塑业者,读《尺寸经》,阿尼哥一闻,即能记。

现代文:同学中,有为绘画或雕塑业的,读《尺寸经》,阿尼哥听一遍,便能记住。

古文:长善画塑,及铸金为像。

现代文:长大后,会绘画雕塑,还能铸金为像。

古文:中统元年,命帝师八合斯巴建黄金塔于吐蕃,尼波罗国选匠百人往成之,得八十人,求部送之人未得。

现代文:中统元年世祖命帝师八合斯巴建黄金塔于吐蕃,尼波罗国要挑选一百个工匠去完成,但只得八十人。要求地区送人,未送走。

古文:阿尼哥年十七,请行,众以其幼,难之。

现代文:阿尼哥年十七,请求前往。众人以为他年幼,难当此任。

**古文:对曰: 年幼心不幼也。 **

现代文:阿尼哥却说 :我年幼但心不幼。

古文:乃遣之。

现代文:大家才放他走。

古文:帝师一见奇之,命监其役。

现代文:帝师一见到他,就感到他有出奇之处,乃命他监督这个工程。

古文:明年,塔成,请归,帝师勉以入朝,乃祝发受具为弟子,从帝师入见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塔成,要求回尼波罗国,帝师却勉励他到蒙古的朝廷去。于是,他便削发受戒为弟子,随帝师入朝。

**古文:帝视之久,问曰: 汝来大国,得无惧乎? **

现代文:帝视之良久,问道 :你来我大国,不害怕吗?

**古文:对曰: 圣人子育万方,子至父前,何惧之有。 **

现代文:回答说: 圣人像对自己孩子一样抚育万方臣民,那么,孩子到父亲面前,何惧之有?

**古文:又问: 汝来何为? **

现代文:帝又问: 你来做什么?

古文:对曰: 臣家西域,奉命造塔吐蕃,二载而成。

现代文:答道: 我家在西域,奉命建塔吐蕃,两年便建成了。

**古文:见彼土兵难,民不堪命,愿陛下安辑之,不远万里,为生灵而来耳。 **

现代文:但见那里士兵生活艰难,民不堪命,愿陛下安抚他们。所以,我不远万里,是为了百姓的死活而来的。

**古文:又问: 汝何所能? **

现代文:又问: 你有什么能耐呢?

**古文:对曰: 臣以心为师,颇知画塑铸金之艺。 **

现代文:答道: 我以心为师,很懂绘画、塑、铸金的手艺。

**古文:帝命取明堂针灸铜像示之曰: 此宣抚王楫使宋时所进,岁久阙坏,无能修完之者,汝能新之乎? **

现代文:帝命取明堂针灸铜像给阿尼哥看,并说 :此宣抚王木戢使宋时所进,岁久阙坏,没有能将它完善地修好的人,你能铸一尊新的吗?

**古文:对曰: 臣虽未尝为此,请试之。 **

现代文:答道: 我虽未曾做此事,但可试试看。

古文:至元二年,新像成,关鬲脉络皆备,金工叹其天巧,莫不愧服。

现代文:至元二年新像成,经络穴位都有,金匠们赞叹他巧夺天工,莫不愧服。

古文:凡两京寺观之像,多出其手。

现代文:凡两京之寺与观的像,多由他塑造。

古文:为七宝镔铁法轮,车驾行幸,用以前导。

现代文:他又制七宝镔铁法轮,皇帝车队出行,用为前导。

古文:原庙列圣御容,织锦为之,图画弗及也。

现代文:原太庙中各朝皇帝的像,他用丝织成,连图画也不及这些织物逼真。

古文:至元十年,始授人匠总管,银章虎符。

现代文:至元十年,始任命他为人匠总管,赐银章、虎符。

古文:十五年,有诏返初服,授光禄大夫,大司徒,领将作院事,宠遇赏赐,无与为比。

现代文:十五年有诏让阿尼哥辞官,授光禄大夫、大司徒、领将作院事,对其宠遇赏物,是无人可比的。

古文:卒,赠太师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凉国公、上柱国,谥敏慧。

现代文:去世后,又赠太师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凉国公、上柱国,谥敏慧。

古文:子六人,曰阿僧哥,大司徒;阿述腊,诸色人匠总管府达鲁花赤。

现代文:子六人,有阿僧哥,是大司徒。阿述腊,是诸色人匠总管府达鲁花赤。

古文:有刘元者,尝从阿尼哥学西天梵相,亦称绝艺。

现代文:刘元曾随阿尼哥学西天佛教相面之术,堪称绝艺。

古文:元字秉元,蓟之宝坻人。

现代文:元字秉元,蓟之宝坻人。

古文:始为黄冠,师事青州把道录,传其艺非一。

现代文:始为道士,师从青州把道录,学得许多技艺。

古文:至元中,凡两都名刹,塑土、范金、搏换为佛像,出元手者,神思妙合,天下称之。

现代文:至元年间,凡上都大都的名寺,无论土塑、金铸的佛像,一出刘元之手,就惟妙惟肖,栩栩如生,受到天下人称赞。

古文:其上都三皇尤古粹,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。

现代文:上都三皇之像,尤其精于原型。了解的人认为这些像的造意是得三圣人的精微。

古文:由是两赐宫女为妻,命以官长其属,行幸必从。

现代文:因此,两次赐宫女为其妻,命以官封其家属,皇帝外出必使其随从。

古文:仁宗尝敕元非有旨不许为人造他神像。

现代文:仁宗曾有令,不许刘元为别人造其他神像。

古文:后大都南城作东岳庙,元为造仁圣帝像,巍巍然有帝王之度,其侍臣像,乃若忧深思远者。

现代文:后大都南城建东岳庙,元为此庙造仁圣帝像,巍然有帝王的风度。其侍臣的像,也像在深谋远虑的人。

**古文:始元欲作侍臣像,久之未措手,适阅秘书图画,见唐魏征像,矍然曰: 得之矣,非若此,莫称为相臣者。 **

现代文:开始刘元想做侍臣像,但许久没有下手。恰恰因为看到秘书图画,看到唐朝魏征的像,便吃惊地说: 得到了,若不是这幅像,是不能说他是宰相之臣的。

古文:遽走庙中为之,即日成,士大夫观者,咸叹异焉。

现代文:急忙到庙中动手制作,即日成功。士大夫看到此像的,都感叹其奇异。

古文:其所为西番佛像多秘,人罕得见者。

现代文:他所做的西番佛像,多秘而未露,人们很少得见。

古文:元官为昭文馆大学士、正奉大夫、秘书卿,以寿终。

现代文:刘元官为昭文馆学士、正奉大夫、秘书卿,后无病而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