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十七

古文:张文谦宣抚河东,参政王椅荐其才,遂辟掌书记。未几,西夏行中书省复辟之。至元六年,始立朝仪,太保刘秉忠言于世祖,诏文与诸儒,采唐《开元礼》及近代礼仪之可行于今者,斟酌损益,凡文武仪仗、服色差等,皆文掌焉。七年春二月,朝仪成,百官肄习,帝临观之,大悦,遂为定制。

现代文:不久西夏行中书省又征用他。至元六年,开始订立朝中礼仪,经太保刘秉忠向世祖推荐,诏令尚文与其他儒生,采唐《开元礼》及近代礼仪之可行于当世者,斟酌损益,凡文武仪仗及各品官员的服饰,均由尚文裁定。七年春二月,朝廷的礼节仪式制定后,百官演习一番,世祖观后大喜,成为定制。

古文:怀孟民马氏、宋氏,诬伏杀人,积岁狱不能决,提刑使者命文谳以论报。

现代文:是年十一月,设立侍仪司,升尚文为右直侍仪使,后转为司农都事。至元十七年,出任辉州地方官。怀孟民马氏和宋氏均被诬告有杀人罪,但多年不能判决,提刑使命尚文审理此两案。

古文:文推迹究情,得狱吏、狱卒罗织状,两狱皆释。

现代文:尚文进行仔细调查,弄清是狱吏狱卒罗织罪名,于是将受冤者释放。

古文:十九年,进户部郎中,奏罢怀、卫竹税提举司,民便之。

现代文:十九年晋升为户部郎中,奏请废除怀、卫竹税提举司,人民皆称赞不已。

古文:二十二年,除御史台都事。

现代文:二十二年任尚文为御史台都事。

古文:行台御史上封事,言上春秋高,宜禅位皇太子。

现代文:行台御史秘密上书,说皇上年事已高,最好让位给皇太子。

**古文:丞相进曰: 臣等无所逃罪,但此辈名载刑书,此举动摇人心,宜选重臣为之长,庶靖纷扰。 **

现代文:太子闻知非常畏惧,中书省和御史台将该奏章密封,不上报皇帝。答即古阿散等知道后,将内外各衙官吏逮捕审问,并大肆搜索全国被隐瞒不上交的钱粮,实际上是想借端揭发有关要让位给皇太子的事,下令把御史台的全部档案都封存起来。尚文把他所保存的那份秘密奏章不肯交出,答即古报告了世祖,世祖命宗正薛彻干去索取。

古文:帝怒稍解,可其奏。既而答即古受人金,与其党竟坐奸赃论死,其机实自文发之。

现代文:尚文感到事情危急,当即告诉御史大夫说 :这是想上害太子,下陷大臣,流毒天下之民,其阴谋十分奸诈。且答即古是阿合马的余党,贪赃枉法,罪恶累累,应先发制人,揭破其阴谋。 后来答即古因受贿赂被揭发,与其党一同以贪赃罪判处死刑,这是尚文上述意见之实现。

古文:升大司农丞,转少卿,迁吏部侍郎,改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。

现代文:尚文升为大司农丞,又先后转任少卿、吏部侍郎、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。

古文:三十一年,召为刑部尚书。

现代文:至元三十一年召回京师任刑部尚书。

古文:元贞初,拜中台侍御史。

现代文:元贞初年,拜为中台侍御史。

古文:时行台御史及浙西宪司劾江浙行省平章不法者十七事,制遣文往诘之。

现代文:当时行台御史及浙西宪司弹劾江浙行省平章违法事十七条,朝廷派遣尚文去调查,虽证据确凿而违法者不服。

古文:左验明著,犹力争不服,文以上闻,平章乃言御史违制取会防镇军数。

现代文:尚文上报皇帝。

古文:成宗命省台大臣杂议,咸曰: 平章勋臣之后,所犯者轻,事宜宥;御史取会军数,法当死。 文抗言: 平章罪状明白,不受簿责,无人臣礼,其罪非轻。

现代文:皇帝成宗命省台大臣讨论。朝臣们都袒护江浙行省平章,说他是勋臣的子孙,所犯罪过很轻,应该原谅。尚文力争,指出平章罪恶昭彰,如果不依法定罪判刑,则有失臣子的职责,过失非轻。

**古文:御史纠事之官,因兵卒争诉,责其帅如籍均役,情无害法,即有罪亦轻。 **

现代文:在朝廷上反复争辩。

**古文:廷辩数四,与省台入奏,帝意始悟,平章、御史各杖遣之。其守正不阿类如此。元贞二年,建言: 治平之世,不宜数赦;不急之役,宜且停罢。 **

现代文:最后成宗以平章、御史各施杖刑遣还了事。元贞二年,尚文上书建议: 太平之世,赦免罪犯次数不宜多;不是紧急需要的劳役,应该停止。

古文:咸为成宗所嘉纳,授河北河南肃政廉访使。

现代文:成宗采纳这些意见,授他为河北河南肃政廉访使。

古文:大德元年,河决蒲口,台檄令文按视防河之策。

现代文:大德元年,黄河在蒲口决堤,朝廷令尚文巡视灾区并提出治水救灾良策。

古文:文建言:

现代文:尚文奏陈道:

古文:长河万里西来,其势湍猛,至盟津而下,地平土疏,移徙不常,失禹故道,为中国患,不知几千百年矣。

现代文: 黄河万里西来,其水流势急汹涌,至孟津以下,两岸地平土松,故常改变原来夏禹治水时的故道,故千百年来为中国之患。

古文:自古治河,处得其当,则用力少而患迟;事失其宜,则用力多而患速。此不易之定论也。

现代文:自古治理黄河,办法得当则费力少,水患少,办法不当则费力多,水患多,这是不能改变的定论。

古文:今陈留抵睢,东西百有余里,南岸旧河口十一,已塞者二,自涸者六,通川者三,岸高于水,计六七尺,或四五尺;北岸故堤,其水比田高三四尺,或高下等,大概南高于北,约八九尺,堤安得不坏,水安得不北也!

现代文:今自陈留到睢州,东西一百余里,南岸旧河口十一个,已淤塞者二处,干涸者六处,通流者三处,其河岸高于河面六七尺,或四五尺。北岸旧堤,河水比田高三四尺,或者相平。南岸高于北岸约八九尺,北岸之堤怎能不坏,河水怎能不北流?

古文:蒲口今决千有余步,迅疾东行,得河旧渎,行二百里,至归德横堤之下,复合正流。

现代文: 蒲口今决堤一千余步,河水迅速东流,沿黄河旧日支渠行二百里,到达归德横堤之下,再流入主河道。

古文:或强湮遏,上决下溃,功不可成。

现代文:如果强行堵塞,则上决下溃,徒劳无功。

古文:揆今之计,河北郡县,顺水之性,远筑长垣,以御泛滥;归德、徐、邳,民避冲溃,听从安便。

现代文:为今之计,河北郡县顺着水流走向,远筑长堤以防止河水泛滥;归德、徐州、邳州,人民要回避河水冲决,听他们自便安排。

古文:被患之家,宜于河南退滩地内,给付顷亩,以为永业;异时河决他所者,亦如之。

现代文:受水灾之家,最好在黄河以南的退滩地内,分给他们农田作为永业。将来其他决口的地方,也这样安排。

古文:信能行此,亦一时救荒之良策也。蒲口不塞便。

现代文:如真能这样,也是救荒良策。蒲口决口不堵也罢。

古文:朝廷从之。

现代文:朝廷采纳了尚文的意见。

**古文:会河朔郡县、山东宪部争言: 不塞则河北桑田尽为鱼鳖之区,塞之便。 **

现代文:当时河朔各郡县和朝廷委派到山东的官员,均主张堵塞蒲口决口 ,不塞则河北桑田尽为鱼鳖之区,还是塞住决口的好 。

古文:帝复从之。

现代文:成宗听取了他们的意见。

古文:明年,蒲口复决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蒲口堤又决口。

古文:塞河之役,无岁无之。

现代文:这样塞堤防水的劳役年年都有。

古文:是后水北入复河故道,竟如文言。

现代文:其后,正如尚文所预言的,河水北入黄河故道。

古文:三年,调山东宪使,历行省参知政事、行御史台中丞。

现代文:大德三年,尚文调往山东任宪使,历任行省参知政事行御史台中丞。

古文:七年,召拜资善大夫、中书左丞。

现代文:七年又召回,拜为资善大夫、中书左丞。

古文:浙西饥,发廪不足,募民入粟补官以赈之。

现代文:浙西闹饥荒,仓库储粮不足,文募民以粮买官,用这些粮食来赈济饥民。

古文:山东岁凶,盗贼窃发,出钞八百五十余万贯以弭之。

现代文:山东欠收,盗贼兴起,尚文拿出官钞八百五十余万贯来安抚贫民。

古文:选十道使者,奏请巡行天下,问民疾苦。

现代文:文奏请朝廷选派十道使者巡视天下,访问民间疾苦。

古文:又奏斥罢南方白云宗,与民均事赋役。

现代文:又奏请取缔南方的白云宗,其僧人与百姓一样纳税服役。

**古文:西域贾人有奉珍宝进售者,其价六十万锭,省臣平章顾谓文曰: 此所谓押忽大珠也,六十万酬之不为过矣。 **

现代文:西域商人奉珍珠售与皇室,其价六十万锭。省臣平章对尚文说 :这就是 押忽大珠 ,值六十万并不算贵。

**古文:一坐传玩,文问何所用之,平章曰: 含之可不渴,熨面可使目有光。 **

现代文:在座朝臣传观欣赏。尚文问此珠有何用,平章说 :含于口中不觉渴,熨面可使双目有光。

古文:文曰: 一人含之,千万人不渴,则诚宝也;若一宝止济一人,则用已微矣。

现代文:尚文说 :若一人含之得使千万人口不渴,那就是真正宝贝;若该宝只对一人有用,则其作用就微不足道了。

**古文:吾之所谓宝者,米粟是也,一日不食则饥,三日则疾,七日则死;有则百姓安,无则天下乱。以功用较之,岂不愈于彼乎! **

现代文:我认为真正的宝是米粟,一天不食则饥,三天不吃就会生病,七天不吃就死。有粟米则百姓安,无则天下乱,以功用比较,米粟的价值岂不是高于珠宝?

古文:平章固请观之,文竟不为动。

现代文:平章还要求他再仔细看看,尚文不为他所动。

古文:年六十九,因疾告老而归。

现代文:尚文年六十九岁时,因病告老归乡。

古文:十年,拜昭文馆大学士、中书右丞、商议中书省事,召不起。

现代文:大德十年,召他回朝拜为昭文馆大学士、中书右丞、商议中书省事。但辞不奉召。

古文:武宗、仁宗之世,屡延致,访以国事,赐燕及金帛有加,进阶自光禄大夫转银青荣禄大夫,仍中书左丞,丐还田里。

现代文:武宗、仁宗时,多次请他去垂问国事,赐宴及金帛等物,并自光禄大夫晋阶银青荣禄大夫,仍为中书左丞,但他仍乞求返归田里。

古文:明年,卒于家,年九十二。

现代文:延六年,拜太子詹事,遣使去敦请三次才赴任。

古文:申屠致远申屠致远,字大用,其先汴人。

现代文:仁宗予以特殊优厚礼节待他,命他全力教育太子。泰定三年,以中书平章政事辞官,次年卒于家,年九十二岁。申屠致远字大用,祖籍汴京。

古文: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。

现代文:金末随父亲申屠义迁居东平之寿张。

古文:致远肄业府学,与李谦、孟祺等齐名。

现代文:致远曾在府学学习,与李谦、孟祺等人齐名。

古文:世祖南征,驻兵小濮,荆湖经略使乞寔力台荐为经略司知事,军中机务,多所谟画。

现代文:世祖南征时,驻兵于小濮,荆湖经略使乞萛力台荐举致远为经略司知事,参与军机。

古文:师还,至随州,所俘男女,致远悉纵遣之。

现代文:班师至随州,致远把蒙军所俘男女全都释放。

古文:至元七年,崔斌守东平,聘为学官。

现代文:至元七年,崔斌守东平,聘致远为学官。

**古文:帝遣太常卿孛罗问毛血之荐,致远对曰: 毛以告纯,血以告新,礼也。 宋平,焦友直、杨居宽宣慰两浙,举为都事,首言: 宋图籍宜上之朝;江南学田,当仍以赡学。 **

现代文:十年,御史台召他为属官,他不去,又授为太常寺太祝兼奉礼郎。灭宋后,焦友直、杨居宽为两浙宣慰使,荐举致远为都事,致远首先提出: 宋朝的档案文书,应送上朝廷,江南的学田应仍作办学之用。

古文:行省从之。

现代文:行省采纳这一意见。

古文:转临安府安抚司经历。

现代文:调任临安府安抚司经历。

古文:临安改为杭州,迁总管府推官。

现代文:临安改为杭州,致远调为总管府推官。

古文: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,家富于赀,守藏吏姚溶窃其银,惧事觉,诬玠节阴与宋广、益二王通,有司榜笞,诬服,狱具。

现代文:宋朝驸马杨镇的侄子杨节,家里很富,守藏吏姚溶偷了杨家的银子,怕被揭发,便诬告节与宋朝的广王、益王暗中勾结。官府将节屈打成招,下狱。

古文:致远谳之,得其情,溶服辜,玠节以贿为谢,致远怒绝之。

现代文:致远审理此案,得其实情,姚溶服罪,节向致远赠送财物表示感谢,致远大怒,完全拒绝。

古文:杭人金渊者,欲冒籍为儒,儒学教授彭宏不从,渊诬宏作诗有异志,揭书于市,逻者以上。

现代文:杭州人金渊,企图假冒为儒籍,儒学教授彭宏不同意,于是金渊诬告彭宏写了反诗,并张贴于大街上。巡逻者将反诗上报。

古文:致远察其情,执渊穷诘,罪之。

现代文:致远察觉这是诬告,逮捕金渊审问,金渊只得说了实话,依法判了他的罪。

古文:属县械反者十七人,讯之,盖因寇作,以兵自卫,实非反者,皆得释。

现代文:杭州府属某县,逮捕了十七人,说他们造反。致远审讯明白,他们是为了抵抗盗贼而自卫,并非谋反,均获释放。

古文:西僧杨琏真加,作浮图于宋故宫,欲取高宗所书《九经》石刻以筑基,致远力拒之,乃止。

现代文:西城僧人杨琏真加在宋故宫建塔,要把宋高宗所写的《九经》石刻作为塔的基石,致远竭力反对,保住了这块《九经》碑石。

古文:改寿昌府判官。时寇盗窃发,加之造征日本战船,远近骚然,致远设施有方,众赖以安。

现代文:改任寿昌府判官,这时寇盗兴起,加上建造征讨日本用的战船,远近骚动,幸因致远的措施有方,才平静无事。

古文:二十年,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。江淮行省宣使郄显、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,有诏勿问,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,系于狱,必抵以死。

现代文:二十年,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,江淮行省副使郄显、李兼指控平章忙兀台违法乱纪,而朝廷不仅不问,反而把显等交付忙兀台审讯,下大狱,拟处死刑。

古文:致远虑囚浙西,知其冤状,将纵之,忙兀台胁之以势,致远不为动,亲脱显等械,使从军自赎。桑哥当国,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,劾平章要束木,桑哥摘其疏中语,诬以不道,奏遣使往讯之,天祥就逮。

现代文:致远知道这是一桩冤案,不顾忙兀台的威胁,亲手去掉显等的枷锁,让他从军赎罪。桑哥掌权时,治书侍御史陈天祥奉使湖广,弹劾平章要束木,桑哥摘取天祥上疏中的几句话借以诬告,并奏请朝廷派人去审讯,拘捕了天祥。

古文: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,咸惮之,莫敢往,致远慨然请行。

现代文:当时行台遣御史去湖广,都不敢去,而致远请求派他去。

古文:比至,累章极论之。

现代文:他到湖广后了解事实真象,上书为天祥辩护,桑哥无话可说。

古文:桑哥方促定天祥罪,会致远章上,桑哥气沮。江西行省平章马合谋于商税外横加征取,忽辛籍乡民为匠户,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,致远并劾之。

现代文:江西行省平章马合谋,在商税之外又横加征敛,忽辛把乡民改为匠户,转运使卢世荣征收茶税以牟利,对于这些违法事情,致远都进行弹劾。

古文:又言占城、日本不可涉海远征,徒费中国;铨选限以南北,优苦不均,宜考其殿最,量地远近,定为立制,则铨衡平而吏弊革。他如罢香莎米,弛竹课禁,设司狱官医学职员,皆致远发之。

现代文:又上书朝廷,提出不可远渡海洋去征伐占城和日本;对官吏的考核、选择提出改进意见,革除吏弊;其他如停止征收香莎米,开放竹税之禁,设司狱官医学职员等等,都是致远提出来的。

古文:二十八年,丁父忧,起复江南行台都事,以终制辞。二十九年,佥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事,未至,移疾还。

现代文:二十八年,致远因父亲去世回家服丧。二十九年起任佥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事,还未到任就因病还家。

古文:元贞元年,纂修《世祖实录》,召为翰林待制,不赴。

现代文:元贞元年,为修纂《世祖实录》召致远回朝为翰林待制,未就任。

古文:大德二年,佥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事,行部至和州,得疾卒。

现代文:大德二年,授佥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事,在和州病卒。

古文:致远清修苦节,耻事权贵,聚书万卷,名曰墨庄。

现代文:致远为官清廉,注重气节,耻于巴结权贵。他藏书万卷,名为 墨庄 。

古文:膺生七岁而孤,金末,母侯氏挈膺北归浑源,艰险备尝,织纴为业,课膺读书。

现代文:父亲雷渊为金监察御史,膺七岁时父亲去世,金末,母亲侯氏带着膺北归浑源,以纺织为业,生活非常艰难。

古文:膺笃志于学,事母以孝闻。

现代文:膺专心于学,由母亲教导,他非常孝敬母亲。

古文:太宗时,诏郡国设科选试,凡占儒籍者复其家,膺年甫弱冠,得与其选,愈自砥砺,遂以文学称。丞相史天泽镇真定,辟为万户府掌书记。

现代文:太宗时,令各郡设科考选人才,膺这时刚满二十岁就中选。更加勤奋于学,以文学称著。丞相史天泽镇守真定,召雷膺去为万户府掌书记。

古文:世祖即位,初置十路宣抚司,诏选耆旧使副子弟为僚属,授膺大名路宣抚司员外郎。

现代文:世祖即位,设十路宣抚司,授膺大名路宣抚司员外郎。

古文:中统二年,斡林承旨王鹗、王磐荐膺为翰林修撰、同知制诰,兼国史院编修官。

现代文:中统二年,翰林承旨王鹗、王磐推荐雷膺为翰林修撰、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。

古文:五年,调陕西西蜀四川按察司参议。

现代文:五年,调陕西西蜀四川按察司参议。

古文:至元二年,改陕西五路转运司谘议。

现代文:至元二年,改任陕西五路转运司谘议。

古文:四年,用兵于蜀,佩金符,参议左壁总帅府事,师还,升承务郎、同知恩州事。

现代文:四年,朝廷进军四川,命膺佩金符,参议左壁总帅府事。班师后,升承务郎、同知恩州事。

古文:宪府表荐其能,遂入拜监察御史,首以 正君心、正朝廷百官 为言,又斥聚敛之臣不宜作相。

现代文:入朝拜监察御史,任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出 正君心、正朝廷百官 的建议,还斥责那些专门搜刮民财的朝臣,认为这些人不应为宰相。

古文:十一年,加奉议大夫,佥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司事,以称职闻。

现代文:十一年,加奉议大夫、佥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司事,以称职著称。

古文:十四年,进朝列大夫、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副使。

现代文:十四年,进升朝列大夫、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副使。

古文:是时,江南新附,诸将市功,且利俘获,往往滥及无辜,或强籍新民以为奴隶。膺出令,得还为民者以数千计。

现代文:当时,江南新归附元朝,诸将争功,还俘虏百姓,强使他们为奴隶。膺下令禁止,被释放为民者数以千计。

古文:十八年,转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副使,以母老辞。

现代文:十八年,转任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副使,因母亲年高,辞不赴任。

古文:二十年,迁行台侍御史,奉母之官,分司湖广、江西,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。

现代文:二十年,调为行台御史,带着母亲去上任,分管湖广、江西。在此期间,奏劾违法的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。

古文:二十二年,丁母忧,去官。

现代文:二十二年,母亲去世,他辞官守孝。

古文:明年,起复,授中议大夫、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。

现代文:二十三年,起复,授中议大夫、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。

古文:时苏、湖多雨伤稼,百姓艰食,膺请于朝,发廪米二十万石赈之。

现代文:这时,苏州、湖州一带阴雨连绵,庄稼歉收,百姓缺粮,膺请示朝廷,以本省库藏米二十万石赈济。

**古文:江淮行省以发米太多,议存三之一,膺曰: 布宣皇泽,惠养困穷,行省臣职耳,岂可效有司出纳之吝耶! **

现代文:江淮行省认为太多,只同意发三分之一。膺抗争道: 颁布皇恩,抚助贫困,这是行省臣僚的职责,怎能像一般官府那样吝啬?

古文:行省不能夺,悉给之。

现代文:行省只得同意他的意见,全数发放。

古文:时年六十二,即致仕,归老于山阳。

现代文:这时他已年六十二岁,告老辞官,居于山阳。

古文:二十九年,征拜集贤学士。

现代文:二十九年,召拜集贤学士。

**古文:廉希宪当时名相,简重慎许可,尝语人曰: 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,王国宾其人也。 **

现代文:成宗即位,在上都召集老臣咨询治国之道。膺是被召的第一人,他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。元贞二年,赐钞五千贯,进官阶二品。

古文:武宗即位,以官僚旧臣,制赠荣禄大夫、柱国、中书平章政事,封潞国公,谥文贞。

现代文:大德元年六月,病逝于京师,终年七十三岁。赠通奉大夫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参知政事、护军,追封冯翊郡公,谥 文穆 。

古文:畅师文畅师文,字纯甫,南阳人。

现代文:畅师文字纯甫,南阳人。

古文:祖渊,赠中顺大夫、上骑都尉、魏郡伯。

现代文:祖父畅渊,赠中顺大夫、上骑都尉、魏郡伯。

古文:父讷,有诗名,注《地理指掌图》,仕为汴幕官,赠太中大夫、上轻车都尉、魏郡侯。

现代文:父畅讷,有诗人之名,注释《地理指掌图》,曾在汴京为幕僚,赠太中大夫、上轻车都尉、魏郡侯。

古文:师文幼警悟,家贫无书,手录口诵,过目辄不忘。

现代文:师文自幼机敏聪慧,家贫无书,手录口诵,过目不忘。

古文:弱冠,谒许衡,与衡门人姚燧、高凝皆相友善。

现代文:二十岁时拜见许衡,与许衡弟子姚燧、高凝亲善友好。

古文:至元五年,陈时政十六策,丞相安童奇其才,辟为右三部令史。

现代文:至元五年,奏陈时政十六策,丞相安童赏识其才能,召用为右三部令史。

古文:十二年,丞相伯颜攻宋,选为掾属,从定江南,及归,舟中惟载书籍而已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丞相伯颜攻宋,选师文为其幕僚,随从平定江南。江南平,师文北归,只带回书籍而已。

古文:十三年,编《平宋事迹》上之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编写《平宋事迹》进呈。

古文:十四年,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,尽心赞画,多所裨益。

现代文:十四年,委任为东川行枢密院都事。他尽心规划,使该地区得益颇多。

古文:十六年,安西王承制改四川北道宣慰司经历,寻除承直郎、潼川路治中。

现代文:十六年,安西王按朝廷旨意改任师文为四川北道宣慰司经历,不久又改任承直郎、潼川路治中。

古文:修府舍,发地得银五十锭,同僚分师文十锭,不受,用以修庙学及传舍,余作酒器给公用。

现代文:该地修府衙,掘出银五十锭,同僚分给师文十锭,师文不受,把它用来修庙学及客舍,剩余做酒器以备公用。

古文:十九年,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,治尚平简,反侧以安。

现代文:至元十九年,改任同知保宁路事,注意讲求法平政简,那些对政府不满的人也心平气和了。

古文:二十二年,佥西蜀四川道提刑按察司事。

现代文:二十二年,委任为西蜀四川道提刑按察司事。

古文:二十三年,拜监察御史,纠劾不避权贵,上所纂《农桑辑要》书。

现代文:二十三年,拜师文为监察御史,对于权贵的不法行为他敢于弹劾。此任期间呈进所编纂的《农桑辑要》一书。

古文:二十四年,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,置义仓,教民种艺法。

现代文:二十四年,调任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,他设义仓,教民耕种之法。

古文:二十八年,改佥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司事。

现代文:二十八年,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司事。

古文:时更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,就佥本道肃政廉访司事,黜奸举才,咸服其公。

现代文:不久,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,师文就任为肃政廉访司事,他敢于罢黜奸邪官吏,荐举人材,为公众所敬服。

古文:三十一年,徙山南道。

现代文:三十一年调至山南道。

古文:松滋、枝江有水患,岁发民防水,往返数百里,苦于供给,师文以江水安流,悉罢其役。

现代文:松滋、枝江有水患,政府每年要征发民夫防水,往返数百里,人民深受其苦,师文认为这一段江水流速并不湍急,免除人民防水的劳役。

古文: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,师文治其甚恶者,流之。

现代文:驸马亦都护家人仗势欺人,作恶多端,师文将其首恶治罪流放。

古文:大德二年,改山东道,入为国子司业。

现代文:大德二年,改调山东道,不久回京任国子司业。

古文:七年,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,决滞狱,不少阿徇。

现代文:七年出任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,果断处理多年未决的案情,决不阿谀徇私。

古文:顷之,以疾家居。

现代文:不久因病居家休养。

古文:九年,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,又以疾不赴。

现代文:九年升为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,因病不能赴任。

古文:十年,改太常少卿,转翰林侍读学士、朝请大夫、知制诰同修国史。

现代文:十年改任太常少卿,后转任翰林侍读学士、朝请大夫、知制诰同修国史。

古文:至大元年,修《成宗实录》,赐钞壹百锭,不受。

现代文:至大元年,师文奉命修纂《成宗实录》,赐钞一百锭,不肯领受。

古文:呼贫士及细民,恣其取去。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,必先谒师文,称为先生。师文在任未久,境内晏然。

现代文:廉访分司官员之至太平路者,无论先后都必先拜见师文,称他为先生。师文在任,虽时间不久,但境内安然无事。

古文:皇庆二年,复召为翰林侍读学士、中奉大夫、知制诰同修国史,奉旨撰《王勃成道记序》等文,赐银贰铤,不受。除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使,以病去官。

现代文:皇庆二年,又奉召回京任翰林侍读学士、中奉大夫、知制诰同修国史,奉旨撰写《王勃成道记序》等文。不久出任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使,因病未赴官。

古文:延祐元年,征拜翰林学士、资德大夫,行至河南,复以病归襄阳。

现代文:延元年,奉召拜翰林学士、资德大夫,行至河南,又因病回归襄阳。

古文:四年秋八月,考河南乡试归,次襄县,卒于传舍,年七十一,葬襄阳岘山。

现代文:四年八月,主持河南科举乡试后,在回家途中于襄县去世,时年七十一岁,葬于襄阳山见山。

古文:泰定二年,赠资政大夫、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、上护军,追封魏郡公,谥文肃。

现代文:泰定二年,赠资政大夫、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、上护军,追封魏郡公,谥 文肃 。

古文:后至元八年,加赠推忠守正亮节功臣。

现代文:至元八年,加赠推忠守正亮节功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