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八十二

古文:◎忠义三

现代文:伯颜不花的斤字苍崖,畏兀儿族人。

古文:伯颜不花的斤,字苍崖,畏吾儿氏,驸马都尉、中书丞相、封高昌王雪雪的斤之孙,驸马都尉、江浙行省丞相、封荆南王朵尔的斤之子也。

现代文:驸马都尉、中书丞相高昌王雪雪的斤的孙子,驸马都尉、江浙行省丞相、荆南王朵尔的斤的儿子。平素洒脱不羁,好学习,通诗文音韵。

古文:倜傥好学,晓音律。初用父荫,同知信州路事,又移建德路。

现代文:初年因父荫封同知信州路事,后调任建州路。

古文:会徽寇犯遂安,伯颜不花的斤将义兵平之,又擒淳安叛贼方清之,以功升本路总管。

现代文:徽州人民起义,攻遂州,伯颜不花的斤带民兵前往镇压,擒淳安起义军方清之,以功升本路总管。

古文:至正十六年,授衢州路达鲁花赤。

现代文:至正十六年,授衢州路达鲁花赤。

古文:明年,行枢密院判官阿鲁灰引兵经衢州,军无纪律,所过辄大剽掠。

现代文:次年,行枢密院判官阿鲁灰引兵经衢州,军无纪律,所到之处,抢掠一空。

**古文:伯颜不花的斤曰: 阿鲁灰以官军而为民患,此国贼也,可纵之乎! **

现代文:伯颜不花的斤说: 阿鲁灰的官兵为民患,是国贼也,不可任其所为。

古文:乃帅兵逐之出境,郡赖以宁。

现代文:乃率兵驱之出境,地方赖以得到安宁。

古文:升浙东都元帅,守御衢州。

现代文:又升任浙东都元帅,镇守衢州。

古文:顷之,擢江东道廉访副使,阶中大夫。

现代文:不久,又提升为江东道廉访副使、官阶中大夫。

古文:十八年二月,江西陈友谅遣贼党王奉国等,号二十万,寇信州。

现代文:十八年二月,江西陈友谅遣王奉国等率众二十万攻信州。

古文:明年正月,伯颜不花的斤自衢引兵援焉。

现代文:次年正月,伯颜不花的斤引衢州兵前往救援,在城东挫败奉国部。

古文:及至,遇奉国城东,力战,破走之。时镇南王子大圣奴、枢密院判官席闰等屯兵城中,闻伯颜不花的斤至,争开门出迎,罗拜马前。

现代文:镇南王之子大圣奴、枢密院判官席闰等争开城门出迎。

古文:伯颜不花的斤登城四顾,誓以破贼自许。

现代文:伯颜不花的斤入信州城,察看形势,夸口能破义军。

**古文:后数日,贼复来攻城,伯颜不花的斤大飨士卒,约曰: 今日破贼,不用命者斩! **

现代文:及奉国兵再至,伯颜不花的斤严令: 今日破敌,不听命者斩!

古文:乃命大都闾将阿速诸军及民义为左翼,出南门;高义、范则忠将信阳一军为右翼,出北门;自与忽都不花将沿海诸军为中军,出西门。

现代文:又命大都闾带阿速诸军及民勇为左翼,出南门;命高义、范则忠带信阳一军为右翼,出北门;自己与忽都不花带领沿海诸军为中军,出西门。

古文:部伍既整,因奋击入贼营,斩首数千级,贼乱,几擒奉国。

现代文:因部队整齐,士卒奋勇,起义军被杀者千余,奉国几乎被擒。

古文:适贼将突至,我军入其营者咸没,其势将殆,忽都不花复勒兵力战,大破之。

现代文:后来又因义军突然发起进攻,尽杀攻入起义军兵营的元兵。因忽都不花勒兵力战,起义军才被击退。

古文:二月,友谅弟友德营于城东,绕城植木栅,攻我益急。

现代文:二月,友谅之弟友德在城东扎营,绕城植木栅,攻打日急。

古文:又遣伪万户周伯嘉来说降,高义潜与之通,绐忽都不花等,谓与奉国相见则兵衅可解。

现代文:同时,又遣万户周伯嘉来劝降。高义暗与周伯嘉通好,并骗忽都不花等说: 往见奉国,则可以和平解决纠纷。

古文:忽都不花信之,率则忠等十人往见,奉国囚之不遣。

现代文:忽都不花相信高义的话,率则忠等十余人往见,为奉国所囚禁。

**古文:参谋海鲁丁临城问之曰: 何来? 曰: 江西来。 **

现代文:明日,奉国又令高义计诱伯颜不花的斤。伯颜不花的斤见高义单骑来,乃说: 你诱十帅,无一生还。今又来诱我,罪实不可赦。

**古文:海鲁丁曰: 如此,乃贼耳。吾元朝臣子,可受尔伪诏乎? **

现代文:乃斩高义,日夜与友德兵战斗,虽矢尽粮绝而士气不衰。夏四月,有人在城下大呼 有诏书 。参谋海鲁丁知诏书来自江西,便说: 我元朝臣子,岂可受你们的伪诏?

古文:呼者曰: 我主闻信州久不下,知尔忠义,故来诏。

现代文:对方说: 我主闻信州久攻不下,知道是你忠义,故来诏招降。

**古文:尔徒守空城,欲何为耶? **

现代文:你们仅一空城,困守何益?

**古文:海鲁丁曰: 汝闻张睢阳事乎? **

现代文:海鲁丁说: 你们听说张睢阳之事吗?

古文:伪使者不答而去。

现代文:对方不答。

古文:伯颜不花的斤笑曰: 贼欲我降尔。

现代文:伯颜不花的斤笑着说: 你们欲我降,我计已决,城亡与亡。

古文:时军民唯食草苗茶纸,既尽,括靴底煮食之,又尽,掘鼠罗雀,及杀老弱以食。

现代文:时城中军民唯食草苗茶纸。既尽,乃煮食靴底,又尽。乃掘鼠罗雀,杀老弱以为食。

古文:五月,大破贼兵。

现代文:五月,大破陈友谅兵。

古文:六月,奉国亲来攻城,昼夜不息者逾旬。

现代文:六月,奉国又亲来攻城,昼夜围攻,逾旬不止。

古文:伯颜不花的斤知受有膂力,募为义兵。

现代文:有的以云梯爬城,有的挖穴潜攻,使伯颜不花的斤的士卒精疲力竭,不能战斗。

古文:寻战败,为贼擒,痛骂不屈,贼焚杀之。

现代文:再加上万户顾马儿叛变,城乃陷落。伯颜不花的斤力战失败后,自刎而死。部将蔡诚也战死。

古文:先是,伯颜不花的斤之援信州也,尝南望泣下,曰: 我为天子司宪,视彼城之危急,忍坐视乎!

现代文:另一部将蒋广巷战被俘后,因拒降被磔于竿而死。以前,伯颜不花的斤决心援助信州时,曾向南而泣,他说: 我是朝廷的官宪,看到此城危急,焉能坐视?

**古文:吾知上报天子,下拯生民,余皆无可恤。所念者,太夫人耳。 **

现代文:我此去,上当报效天子,下可拯救生民。我的生死不足惜,唯太夫人放心不下耳!

**古文:即日入拜其母鲜于氏曰: 儿今不得事母矣。 **

现代文:即日入拜其母鲜于氏,并说: 儿今不得事母矣!

**古文:母曰: 尔为忠臣,吾即死,复何憾! **

现代文:其母劝慰他说: 你是忠臣,我死何憾?

古文:鲜于氏,太常典簿枢之女也。

现代文:鲜于氏是太常典簿枢的女儿。

古文:伯颜不花的斤因命子也先不花,奉其母间道入福建,以江东廉访司印送行御史台,遂力守孤城而死。

现代文:伯颜不花的斤命儿子由小路送母入福建,又将江东廉访司印送行御史台后,便力守孤城而死。朝廷赐谥曰恒敏。

古文:朝廷赐谥曰桓敏。樊执敬,字时中,济宁郓城人。

现代文:樊执敬字时中,济宁郓城人。

古文:性警敏好学,由国子生擢授经郎。

现代文:性警敏好学,由国子生提升为经郎。

**古文:尝见帝师不拜,或谂之曰: 帝师,天子素崇重,王公大臣见必俯伏作礼,公独不拜,何也? **

现代文:曾在见帝师时不拜,有人劝问他说: 天子素重帝师,王公大臣必俯伏作礼,你独不拜,何故?

**古文:执敬曰: 吾孔氏之徒,知尊孔氏而已,何拜异教为? **

现代文:执敬说: 我孔子之徒也,只知尊孔,拜异教做什么?

古文:历官至侍御史。

现代文:后来,官至侍御史。

古文:至正七年,擢山南道廉访使,俄移湖北道。

现代文:至元七年,提拔为山南道廉访使。不久,又转任湖北道廉访使。

古文:十年,授江浙行省参知政事。

现代文:十年授江浙行省参知政事。

古文:十二年二月,督海运于平江,卜日将发,官大宴犒于海口。

现代文:十二年二月,执敬督海运于平江,在海口大摆宴席,择吉开拔。

古文:俄有客船自外至,验其券信令入,而不虞其为海寇也。

现代文:突然有客船自外来,检查过证件后,令其入港,根本没有担心他们是海寇。

古文:既入港,即纵火鼓噪。

现代文:但是,他们的确是海寇。这些海寇一入港,即纵火鼓噪,焚舟劫粮而遁。

古文:时变起仓猝,军民扰乱,贼竟焚舟劫粮以去。

现代文:时因变化仓促,军民混乱一团,无法制止海寇的抢劫行径。

古文:执敬既走入昆山,自咎于失防,心郁郁不解。

现代文:执敬逃至昆山,自咎失防,心中郁郁不解。

古文:及还省,而昱岭关有警,平章政事月鲁帖木儿引军拒之,贼不得进。

现代文:及回省,昱岭关有警,平章政事月鲁帖木儿引军抵御,敌不得进。

古文:俄报贼已至,执敬遽上马,帅众而出。

现代文:月鲁帖木儿病死,敌方犯余杭,执敬已奉命在海上征讨海寇,不能去昱岭关,便与平章政事定定在行省中主持行省政事,调兵出战,皆不利。

古文:中途与贼遇,乃射死贼四人,贼又逐之,射死三人。

现代文:行省掾史苏友龙向执敬进言 :敌方将至,城中空虚无备,奈何? 执敬说 :我厉兵秣马,歼敌报国,即使不胜,有死而已,何畏惧之有?

古文:已而贼来方盛,填咽街巷,且纵火,众皆溃去。

现代文:忽报敌方已至,执敬上马率众迎战,先后射死七人。后来敌军来势极盛,堵塞街巷且纵火,守军溃散。

**古文:贼知其无援,呼执敬降,执敬怒叱之曰: 逆贼!守关吏不谨,汝得至此,恨不碎汝万段,何谓降耶! **

现代文:敌方知其无援,呼执敬投降,执敬愤怒地说 :守关之吏不小心谨慎,使你们得以至此,恨不能将你们碎尸万段,怎能要我投降?

古文:乃奋刀斫贼,因中枪而堕。

现代文:乃奋力挥刀砍杀,后因中枪落马。

古文:从仆田也先驰救之,亦中枪死。

现代文:虽有侍仆田也先拼死驰救,主仆仍中枪身死。

古文:事闻,赠翰林学士承旨、荣禄大夫、柱国,追封鲁国公,谥忠烈。

现代文:朝廷得知执敬以身殉职,赠翰林学士承旨、荣禄大夫、柱国,追封鲁国公,谥忠烈。

古文:全普庵撒里,字子仁,高昌人。

现代文:全普庵撒里字子仁,高昌人。

古文:初为中书省检校,时太师汪家奴擅权用事,台谏无敢言者,普庵撒里独于众中历数其过,谔谔无惧色。

现代文:任中书省检校时,太师汪家奴擅权,台谏无敢言者,唯普庵散里在大庭广众之中历数汪家奴的过错,刚直不阿,毫无惧色。

古文:拜监察御史,即首劾汪家奴十罪,乃见黜。

现代文:及拜监察御史,便首先检举汪家奴十大罪状,结果反被免职。

古文:然而气节益自振,不以摧衄遂阻,历诋权贵,朝臣莫不畏栗。

现代文:然气节益振,不因挫折而中止。多次揭露权贵,朝臣莫不畏惧。

古文:出为广东廉访使,寻除兵部尚书。未几,授赣州路达鲁花赤。

现代文:及出任广东廉访使,很快又任兵部尚书,后又被授予赣州达鲁花赤。

古文:至郡,发摘奸恶,一郡肃然。

现代文:及下至郡,发谪奸恶,全郡肃然。

古文:至正十一年,颍州盗起,即修筑城垒,旬月之间,守御之具毕备。

现代文:至正十一年,颍州人民闹事,普庵撒里乃修筑城垒,在十个月间,守御的武器毕备。

古文:于是发公帑,募勇士,得兵三千人,日练习之,皆可用。属邑有为贼所陷者,往往遣兵复之,境内悉安。

现代文:又用公款召募勇士三千,抓紧训练,使能用于实战。当时颍州属邑多被起事民众攻陷,普庵撒里往往派兵前往镇压,以求辖境安定。

古文:十六年,以功拜江西行省参政,分省于赣。

现代文:十六年,因功拜江西行省参政,分工在赣视事。

古文:十八年,江西下流诸郡皆为陈友谅所据,乃与总管哈海赤戮力同守。

现代文:十八年,江西下游诸郡皆为陈友谅军所据,普庵撒里乃与总管哈海赤共守赣州。

古文:友谅遣其将幸文才率兵围赣,使人胁之降。

现代文:友谅遣将幸文才率兵围赣,并使人招降。

古文:普庵撒里斩其使,日擐甲登城拒之。

现代文:普庵撒里斩友谅使者,擐甲负隅顽抗。

古文:力战凡四月,兵少食尽,义兵万户马合某沙欲举城降贼,普庵撒里不从,遂自刭。

现代文:力战凡四月,兵少食尽,民勇万户马合某沙欲举城降友谅,普庵撒里不从,遂自刎殉职。

古文:周镗,字以声,浏阳州人。

现代文:朝廷得报后,赠谥曰儆哀。周镗字以声,浏阳州人。

古文:笃学通《春秋》,登泰定四年进士第,授衡阳县丞,再调大冶县尹。

现代文:学问渊博,精通《春秋》。泰定四年进士及第,授衡阳县丞,再调任大冶县知县。

古文:县有豪民,持官府短长,号为难治,镗状若尫懦,而毅然有威不可犯,抑豪强,惠穷民,治行遂为诸县最。

现代文:大冶的豪强,掌握吏员的是非优劣,以要挟官府,向称难治。镗虽貌似疾病文弱之人,但毅然有威不可犯之状。他在抑豪强、施恩贫民方面的政绩,为诸县之最。

古文:累迁国子助教。会修《功臣列传》,擢翰林国史编修官。

现代文:后迁任国子助教,又逢修《功臣列传》,提升为翰林国史编修官。

古文:乃出为四川行省儒学提举,便道还家。

现代文:后又出任四川行省儒学提举,便道回湖南老家。

古文:无何,盗起,湖南、北郡县皆陷。

现代文:不久,湖南、湖北的一些郡县的民众起义,占领许多地区。

古文:浏阳无城守,盗至,民皆惊窜。镗告其兄弟使远引,自谓 我受国恩,脱不幸,必死,毋为相累也 。

现代文:浏阳无城可守,县人皆惊慌逃散,镗令兄弟远走,自称 我受国恩,若不幸,必死无疑,不要互相连累 。

古文:一鲁骂贼甚厉,举家咸遇害。

现代文:起义者至,获得镗,准备推戴为头领。

古文:聂炳,字韫夫,江夏人。

现代文:镗瞠目厉声大骂,起义者知其不可屈,乃杀之。聂炳字韫夫,江夏人。

古文:元统元年进士,授承事郎、同知平昌州事。

现代文:元统元年进士,授承事郎、同知平昌州事。

古文:炳蚤孤,其母改适,自平昌还,始知之,即迎其母以归。

现代文:炳早年丧父,其母改嫁。自平昌还乡后才知此情,便将母接回家中。

古文:久之,转宝庆路推官。

现代文:过了很久,转任宝庆路推官。

古文:会峒徭寇边,湖广行省右丞秃赤统兵讨之,屯于武冈,以炳摄分省理问官。

现代文:当时有峒瑶起义,湖南行省右丞秃赤带兵前往镇压,屯于武冈,以炳为分省理问官。

古文:悍卒所至掠民为俘,炳言于秃赤,释其无验者数千人。

现代文:官兵强暴,到处掠民,炳说服秃赤,释放数千没有罪证的人。

古文:至正十二年,迁知荆门州,才半岁,淮、汉贼起,荆门不守,炳出,募土兵,得众七万,复荆门。

现代文:至元十二年,调任荆门州知州。半年后,淮、汉之间民众起义。炳离荆门招募士兵,得众七万,收回荆门。

古文:明安达尔,唐兀氏,字士元,炳同年进士,由宿州判官再转为潜江云。刘耕孙,字存吾,茶陵州人。

现代文:又与四川省平章政事咬住一道收复江陵,其功居多。不久,蕲、黄、安陆的义民再起,其将俞君正带兵来攻荆门,炳率孤军昼夜血战,城陷被执,仍骂不绝口,乃被断左臂肢解而死。刘耕孙字存吾,茶陵州人。

古文:至顺元年进士,授承事郎、桂阳路临武县尹。

现代文:至顺元年进士,授承事郎及桂阳路临武县知县。

**古文:临武近蛮獠,耕孙至,召父老告之曰: 吾儒士也,今为汝邑尹,尔父老当体吾教,训其子弟,孝弟力田,暇则事《诗》、《书》,毋自弃以干吾政。 **

现代文:临武县临近少数民族地区,耕孙至,召集地方父老说: 我是儒生,今为你们的知县,你们当体察我的主张,训诫你们的子弟,要他们讲求孝悌,致力于农业,有暇则读《诗》、《书》,不要自暴自弃,冒犯国法。

古文:乃为建学校,求民间俊秀教之,设俎豆,习礼让,三年文化大兴。

现代文:又物色民间教师,建学校以教育子弟,设祭祀以习礼仪,三年而文化大兴。

古文:邑有茶课,岁不过五锭,后增至五十锭,耕孙言于朝,除其额。

现代文:邑有茶税,岁额不过五锭,后增至五十锭。耕孙向朝廷报告此情,乃减免税额。

古文:历建德、徽州、瑞州三路推官,所至详谳疑狱,其政绩卓然者甚众。

现代文:后历任建德、徽州、瑞州三路推官。所到之处,审判疑案,政绩卓然。

古文:至正十二年春,蕲黄贼攻破湖南。

现代文:至正十二年,蕲、黄民众起义,攻破湖南。

古文:耕孙倾家赀募义丁,以援茶陵,贼至辄却,故茶陵久不失守。

现代文:耕孙倾家产招募丁壮,援救茶陵,义军屡次受挫,茶陵亦因而久未失守。

古文:十五年,转儒林郎、宁国路推官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转任儒林郎,宁国路推官。

古文:岁饥,劝富民发粟赈之,活者万计。

现代文:时因天灾闹饥荒,耕孙劝富人开仓赈灾,使数以万计的饥民免于死亡。

古文:外援俱绝,死之。长子硕,为武昌江夏县鲁湖大使,起义兵援茶陵,亦死之。

现代文:有军琐南班、程述、谢玺等人进攻宁国,耕孙守城之西南,白天处理府中事务,夜晚便率兵守城。江浙行省遣参知政事吉尼哥儿来援,但到达宁国时,兵卒疲惫,城里守兵以为有援军,也不为备,结果,为琐南班所乘,夜四鼓,引众缘堞而上,城破,耕孙力战身死。

古文:俞述祖,字绍芳,庆元象山人。

现代文:俞述祖字绍芳,庆元象山人。

古文:由翰林书写考满,调广东元帅府都事,入为国史院编修官,已而出为沔阳府推官。

现代文:由翰林书写考满,调广东元帅府都事。又入京为国史编修官,出京为沔阳府推官。

古文:至正十二年,蕲黄贼迫州境,述祖领民兵守绿水洪,并力捍御之。

现代文:至正十二年蕲、黄民众起义,迫近州境,述祖领兵守绿水洪,抵御起义民众。

古文:述祖为贼所执,械至其伪主徐寿辉所,诱之使降。述祖骂不辍,寿辉怒,支解之。

现代文:因兵力不支,沔阳城陷,述祖被执。起义军领导人徐寿辉欲诱他投降,述祖骂不绝口,寿辉后肢解了他。

古文:有子方五岁,亦死。

现代文:述祖有子方五岁,亦死。

古文:因大骂。贼怒,剖二人之腹而死。丑闾,字时中,蒙古氏。

现代文:朝廷得报后,赠奉训大夫、礼部郎中、象山县男。丑闾字时中,蒙古族人。

古文:登元统元年进士第。

现代文:元统元年登进士第。

古文:累官京畿漕运副使,出知安陆府。

现代文:历任京畿漕运副使,出任安陆知府。

古文:至正十二年,蕲贼曾法兴犯安陆,时丑闾募兵得数百人,帅以拒贼。

现代文:至正十二年,蕲州人曾法兴起义,袭击安陆。丑闾募兵数百人进行抵御,败义军前队。

古文:败贼前队,乘胜追之。

现代文:在丑闾出城追击时,法兴军又自他门入城,放火烧城,使军民溃乱。

古文:众初强之,终弗从,怒将杀之,三遂唾骂。贼乃缚诸十字木,舁之以行,而刲其肉,三益骂不止。

现代文:丑闾知已无法控制局势,便回到城内,身穿朝服,出坐公堂。法兴兵以白刃胁迫他投降,丑闾却向他们讲述反对朝廷为不忠的道理。义军首领不忍加害,将他拘留。次日,仍强迫他投降,丑闾说 :我乃守土之臣,岂能投降你等乱民!

古文:抵江上,断其喉,委去。

现代文:法兴兵怒,砍断丑闾左臂致死,还以布袋裹尸抬回丑闾家示众。

古文:其妻随三号泣,俯拾刲肉,纳布裙中。

现代文:丑妻侯氏宴法兴兵以酒肉,使义军不提防她自己,至夜,自缢死。

古文:伺贼远,收三血骸,脱衣裹之,大泣,投江而死。孛罗帖木儿,字国宾,高昌人。

现代文:朝廷知此情后,赠丑河南行省参知政事,赠侯氏为宁夏郡夫人,并在其门前树立取名 双节 的牌坊,以表彰二人的忠节。孛罗帖木儿字国宾,高昌人。

古文:由宿卫补官,十三转而为江东廉访副使。

现代文:开始由宫廷卫士经十三次调动而被任为江东廉访副使。

古文:以选为襄阳路达鲁花赤。

现代文:后选为襄阳路达鲁花赤。

古文:至正十一年,盗起汝、颍,均州郧县人田端子等亦聚众杀官吏,孛罗帖木儿将民兵捕斩之。

现代文:至正十一年,河南汝、颍等地爆发农民起义,均州、郧县人田端子也聚众杀官吏,孛罗帖木儿率兵捕斩田端子。

古文:而谷城、光化以急告,即帅兵趋谷城,而分遣樊城主簿脱因等趋光化,且遣使求粮于襄阳,不应;遣同知也先不花促之,又不应。军乏食,不能行,乃驻于柴店。

现代文:不久,行省和廉访司都令孛罗帖木儿领兵于均、房一带,同当地官军一道镇压起义民众。刚打退这里的起义军,谷城、光化又告急。孛罗帖木儿又带兵去谷城,并遣樊城主簿脱因去光化。军队缺粮,两次派人请求襄阳提供,但都未给。军队没有吃的,不能行动,只好驻扎柴店。

古文:复遣从子马哈失力往告,词甚苦切。廉访分司王佥事、本路总管柴顺礼怒其责望,械之。

现代文:又遣自己的侄儿马哈失力去苦苦请求,廉访分司王佥事、本路总管柴顺礼不仅不发粮支援,反而恼怒孛罗帖木儿责备他们屯军观望,将马哈失力监禁起来。

古文:适纽真来献光化所获首级,且言: 孛罗帖木儿在谷城与贼相持,未知存殁,宜急济其粮,少缓,恐弗及矣。 于是脱二人械,遣还,而命也先不花与万户也先帖木耳率数千人,会孛罗帖木儿以讨贼。

现代文:只因纽真来襄阳说及孛罗帖木儿在各城与起义军相峙,因军中缺粮,存殁不卜,如不急救,恐来不及了。所以,襄阳便释放此前扣留的两人,并命万户也先帖木耳与也先不花率数千人开往谷城支援。

古文:明年正月,襄阳失守,也先不花等闻之惊溃。

现代文:至正十一年正月,襄阳被起义军攻下。也先不花溃败。

古文:孛罗帖木儿领义兵二百人,且战且引至监利县,遇沔阳府达鲁花赤咬住、同知三山、安陆府同知燕只不花、荆襄提举相哥失力之师。

现代文:孛罗帖木儿领兵二百人且战且退,至监利,遇沔阳府达鲁花赤咬住、同知三山与安陆府的同知燕只不花、荆襄提举相哥失力等人带的兵队。

古文:时滨江有船千余,乃纠合诸义兵丁壮水工五千余人,畀以军号,给以刀槊,具哨马五十,水陆继进。

现代文:这时,江边还有船千余艘,乃纠合民兵、丁壮、水工五千余人,编军号,给武器,组成水军,与巡逻的马队五十人,水陆继进。

古文:比至石首县,闻中兴路亦陷,乃议趋岳州就元帅帖桀,而道阻不得前,仍趋襄阳。贼方驻杨湖港,乘其不虞击之,获其船二十七艘,生擒贼党刘咬儿。

现代文:至石首,得知中兴路亦被攻破,便商议去岳州与帖桀元帅靠拢。但道路被阻,只好仍往襄阳,并在杨湖港乘起义队伍不备,获船二十七艘,生擒其首领刘咬儿。

古文:讯得其情,进次潜江县,又斩贼数百级,获三十余船,枭贼将刘万户、许堂主等。

现代文:又进袭潜江起义军,斩首数百,获船三十余艘,斩起义军将领刘万户、许堂主等人。

古文:是日,甫止兵未食而贼大至,与战抵暮,咬住等军各当一面,不能救。

现代文:此日,战事刚停,将士还来不及进餐,起义军突然来袭。交战至暮,咬住等各当一面,不能互相援救。

古文:既而孛罗帖木儿被执,贼请同为逆,孛罗帖木儿怒骂之,遂遇害。

现代文:马哈失力流着眼泪说 :生死要和叔父在一起。 既而孛罗帖木儿被擒,拒降被杀。

古文:马哈失力帅家奴求其尸,复与贼战,俱没于阵。

现代文:马哈失力率家奴来寻其尸,又与起义军交战,都在战斗中死亡。

古文:举家死者,凡二十六人。

现代文:这次战争,孛罗帖木儿全家二十六人皆战死。

古文:彭庭坚,字允诚,温州瑞安人。

现代文:彭庭坚字允诚,温州端安人。

古文:擢至正四年进士第,授承事郎、同知沂州事。

现代文:至正四年进士及第,授承事郎、沂州同知。

古文:毁牛皇神祠,驱邻郡上马贼,免民横急征敛,民甚便之。

现代文:任职期间,曾捣毁牛皇神祠、赶走邻郡马贼、免除对民众的横征暴敛,百姓甚以为便。

古文:俄以平反狱囚忤上官意,遂弃去。

现代文:不久,因为狱囚平反而得罪了上司,便弃官归里。

古文:十年,诏选守令,以建宁路崇安县尹起庭坚于家。

现代文:至正十年,朝廷诏选地方官,建宁路崇安县尹从庭坚之家起用庭坚。

古文:属铅山寇周良窃发,犯闽关,庭坚御之有法,寇不入境。

现代文:这时,铅山周良起义,进攻闽关。庭坚抵御有方,周良等不能入境。

古文:十一年,升同知建宁路总管府事。

现代文:十一年,升为同知建宁路总管府事。

古文:江西寇炽,庭坚率民兵克复建阳,又进兵平浦城。

现代文:江西民众起义,庭坚率民兵前往建阳镇压,还进剿浦城。

古文:十二年,摄佥都元帅府事,与邵武路总管吴按摊不花夹攻邵武,庭坚设云梯火炮,昼夜攻击,寇遁,追斩渠凶董元帅、铁和尚、童昌,邵武悉平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庭坚兼理佥都元帅府事,与邵武路总管吴按摊不花进攻邵武起义军,庭坚设云梯火炮,昼夜攻击,终于平定邵武,斩起义军将领董元帅、铁和尚、童昌等。

古文:总兵官江浙参政章嘉上功于朝,升同知福建道宣慰使司副都元帅,镇邵武。

现代文:总兵官江浙参政章嘉向朝廷报功,庭坚又升同知福建宣慰使司副都元帅,镇守邵武。

古文:冬,寇陷建宁县。

现代文:冬天,起义军攻陷建宁。

古文:十三年,庭坚统建阳、崇安、浦城三县民兵,次泰宁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统领建阳、崇安、浦城三县兵民进攻建宁。

古文:寇惧请降,复建宁县,还师邵武。

现代文:至泰宁,起义军降,收复建宁,还师邵武。

古文:江浙行省檄庭坚节制建宁、邵武二郡诸军。

现代文:江浙行省令庭坚节制建宁、邵武二郡诸军。

古文:十四年,盗侵政和、松溪,江南行台中丞吴铎督军建宁,檄庭坚至。

现代文:十四年,起义军进攻政和、松溪,江南行台吴铎督军建宁,召庭坚至。

古文:时镇抚万户岳焕隶麾下,焕素悍,纵卒为暴,庭坚欲绳以法,焕惧,使部卒乘其不备,诈为贼兵,突入交锋,众皆溃,庭坚独留不去,遂遇害,死年四十三。

现代文:当时镇抚万户岳焕受庭坚指挥,焕一向为人粗暴,放纵士兵做坏事,庭坚拟绳之以法,焕先发制人,乘其不备,冒充起义军突然进攻,庭坚遇害,时年四十二岁。

古文:故吏张椿,儒士夏志行、江晃,奉柩还崇安,民哀泣如丧父母,立祠像,岁时祭祷,数降灵响,旁邑立祠亦如之。

现代文:庭坚遇害后,老同事张椿及儒士夏志行、江晃等护柩还崇安。百姓悲痛他的逝世,特建祠立像,岁时祭祷。邻县也同样立祠纪念。

古文:南行台监察御史余观行部巡察,获其贼斩之。为上其事,赠中奉大夫、福建道宣慰使都元帅,封忠愍侯。

现代文:南行御史台监察御史余观行巡所部,将岳焕斩首,并上奏庭坚事于朝廷,赠中奉大夫、福建道宣慰使都元帅,封忠愍侯。

古文:王伯颜,字伯敬,滨州沾化人。

现代文:王伯颜字伯敬,滨州沾化人。

古文:由湖广省宣使历永州祁阳、湖州乌程县尹,信州推官。

现代文:由湖广省宣使历任永州祁阳县尹、湖州乌程县尹及信州推官。

古文:至正九年,迁知福宁州。

现代文:至正九年,迁任福宁知州。

古文:居三岁,升福建盐运副使,将行,宪府以时方俶扰,留伯颜仍领州事。

现代文:三年后,又升福建盐运副使。将赴任,省府以当时有动乱,乃留伯颜仍领福宁州事。

古文:未几,贼自邵武间道逼福宁,乃与监州阿撒都剌募壮兵五万,分扼险阻。

现代文:不久,起义民众自邵武取小路逼近福宁,伯颜与监州阿撒都剌募丁壮五万扼险固守。

古文:贼至杨梅岭,立栅,伯颜与子相驰破之。

现代文:起义军至杨梅岭立栅为营,伯颜与子王相往破之。

古文:贼帅王善,俄拥众直压州西门,胥隶皆解散,伯颜麾下唯白梃市儿数百人尔。

现代文:忽而起义军首领王善率人直压福宁州西门,吏役皆逃散。伯颜指挥的手持木棍的市民数百人仍在战斗。

**古文:伯颜射贼,不复反顾,贼以长枪舂马,马仆,遂见执。善说伯颜曰: 闻公有惠政,此州那可无尹,公为我尹,可乎? **

现代文:伯颜直冲前阵时,坐骑被义军撞倒,伯颜被擒。王善对伯颜说: 听说你为政清廉,福宁不可无长官,我愿任你为地方官,好吗?

**古文:伯颜诃善曰: 我天子命官,不幸失守,义当死,肯从汝反乎? **

现代文:伯颜斥之说: 我是天子命官,不幸失守,按理当以死报国,怎能跟着你们造朝廷的反呢?

古文:贼杀之。相妻潘氏,挈二女,为贼所获,亦骂贼,母子同死。

现代文:伯颜的话激怒了义军,于是被抓住罚跪,被殴打。伯颜仍不屈,嚼舌以血喷善面,说有大丞相将亲领百万大军征讨起义军,还骂起义军是 小丑 ,说要将起义军 斩尽杀绝 。

古文:伯颜既死,贼时睹其引兵出入。

现代文:起义军执阿撒都剌至,王善厉声责其顽抗,阿撒都剌噤不能对,伯颜说 ,我们镇压造反者,不能说是顽抗。

古文:斩其酋江二蛮,福宁遂平。

现代文:我死,当为神来杀尔等 ,乃被斩。

古文:事闻,赠嘉议大夫、济南路总管、上轻车都尉,追封太原郡侯。

现代文:州人哭之。既而王善欲任伯颜之子相为官,相不从,与其女俱被杀。伯颜之事上奏朝廷后,赠嘉议大夫、河南路总管、上轻车都尉,追封太原郡侯。

古文:刘濬,字济川,其先兴州人。

现代文:刘濬字济川,其祖先是兴州人。

古文:曾祖海,金进士第一人,仕至河南府尹,死于国难,子孙遂家河南。

现代文:曾祖刘海是金国进士第一名,官至河南府尹,死于国难,子孙便在河南安家。

古文:濬由廉访司书吏调连江县宁善乡巡检。

现代文:刘濬由廉访司书吏调连江县宁善乡巡检。

古文:至正十三年,江西贼帅王善寇闽,官军守罗源县拒之。罗源与连江接壤,势将迫。

现代文:至正十三年江西起义军主帅王善进攻福建,官军扼守罗源县,罗源与连江交界,形势紧迫。

**古文:濬妻真定史氏,故相家女也,有才识,谓濬曰: 事急矣,可聚兵以捍一方。 **

现代文:濬妻真定史氏说: 事已急,可聚兵保卫一方。

古文:于是尽出奁中物,募壮士百余,命仲子健将之。

现代文:还拿出娘家陪嫁的家私召募勇士,由二儿子刘健率领。

古文:浃旬间,众至数万。

现代文:不旬日,数至万众。

古文:贼寻破罗源,分两道攻福州。

现代文:王善军不久破罗源,分两路攻福州。

古文:濬拒之辰山,三战三捷。

现代文:刘濬率兵战于辰山,三战三捷。

古文:俄闻福州陷,众多溃去,濬独帅健兵进。遇贼于中麻,突其阵,斩前锋五人,贼兵大至。

现代文:忽闻福州陷落,全军溃散。刘濬乃独率刘健之兵,与王善军战于中麻,斩其前锋五人。

古文:鏖战三时顷,濬中箭堕马,健下马掖之,俱被获。

现代文:起义军大批人马至,鏖战三时顷,奈众寡不敌,濬中箭落马,父子俱被俘。

古文:健尽散家赀,结死士百人,诈为工商流丐,入贼中,夜半,发火大噪,贼惊扰,自相屠戮,健手斩杀其父者张破四,并擒善及寇首陈伯祥来献,磔之。

现代文:刘濬痛骂不止,王善军被激怒,一再砍断其指、其腕、其足、其喉而死。其子亦拒降,王善认为他们有义气,乃释放刘健,使收殓其父的尸体归葬。刘健被释后,向元朝帅府请兵,以报父仇。帅府未准,乃尽散家财,结死士百人,伪装为工商流丐,夜晚混入王善军,放火鼓噪,乘王善军大乱之际,手斩砍杀其父的张破四,擒王善及另一首领陈伯祥,并以极残酷的石桀刑处死。

古文:事闻,赠濬福建行省检校官,授健古田县尹。官为濬立祠福州北门外,有司岁时致祭云。

现代文:刘氏父子的事迹向朝廷报告后,朝廷赠刘濬为福建行省检校官,为濬立祠于福州北门外,政府岁时致祭。

古文:朵里不花,字端甫,蒙古人。

现代文:还任命刘健为古田县尹。朵里不花字端甫,蒙古族人。

古文:始为宿卫官,累历显要,擢辽阳行省右丞,升平章政事。

现代文:开始担任宫廷的警卫官,以后累历显要,提升为辽阳行省右丞、平章政事。

古文:陈友谅陷江西,诏拜江西行省平章政事,与平章政事阿儿浑沙等分道进讨。

现代文:陈友谅军攻下江西后,朵里不花受诏任江西行省平章政事,与平章政事阿儿浑沙等分道进攻陈军。

古文:遂泛海南下,趋广东,驻师揭阳,降土寇金元祐,招复循、梅、惠三州之寇。

现代文:他泛海南下广东,进驻揭阳,招降当地反元义军金元,又招降循、梅、惠三州的反元义军。

古文:承制官其酋长,俾治贼以给兵食。

现代文:还任命降军首领为官,以便于使他们征收赋税以供士兵粮饷。

古文:又别规粟四千石,输送京师。

现代文:还计划收粟四千石送京师。

古文:自是英、肇、钦、连诸郡皆附,且治兵由梅岭以图江西。

现代文:自是,英、肇、钦、连诸郡皆归附,并准备由梅岭进军江西。

古文:朵里不花遂被执,拥至太平桥,骂不绝口,遂为贼杀。

现代文:但元有异志,推托说为了地方的安定,要求政府军不开走,从而挽留了朵里不花。

**古文:其妻卜颜氏、妾高丽氏在侧,不去,皆大骂曰: 我平章遇尔父子厚矣,尔父子何暴逆至此! **

现代文:原来,元帝已发令使刘巨海任广东元帅府佥事,但任命书在发表前被元偷去,并把书中的刘巨海改为瑶族起义军首领刘文远,联络他一道反元。及朝廷发觉后,文远被杀,元及其弟元泰、儿子荣等都逃跑了。不久,金荣率外地起义军突至,到处夺符信,杀官吏。

古文:亦皆遇害。其部将哈乞、吴普颜、阿剌不花、歹不花等,俱战死。

现代文:朵里不花与参政杨泰元抵抗,但义军势众,朵里不花中枪被执,其子达兰不花战死。朵里不花及其妻妾被押至太平桥处死,部将哈乞、吴普颜、阿剌不花、歹不花俱战死。

古文:野峻台,其父世延,自有传。由四川行省左右司郎中、西行台监察御史、河西廉访使转黄州路总管。

现代文:野峻台,野世延之子,历任四川行省左右司郎中、西行御史台监察御史、河西廉访使及黄州路总管。

古文:又明日,贼复来攻,前中兴判官上都统兵出击之。

现代文:时湖广已为反元起义军占领,朝廷知野峻台是个人才,便提升他为四川行省参政,命他和平章咬住征讨反元义军。

古文:既而东门失守,上都仓黄反斗,力屈,贼执之使降,上都大骂,贼怒,刳其腹、刲其肉而死。

现代文:咬住有兵五千,分给野峻台锐卒八百,破反元军于江上,平定归州、峡州,进拔枝江、松滋,直指江陵,与反元军鏖战于清水门,迫使反元军退入城内。不意在黎明时,反元义军复出,袭击野峻台,而咬住在百步之外按兵不动,野峻台战死。

古文:潮海,紥剌台氏,由国子生入官,为靖安县达鲁花赤。

现代文:朝廷赠荣禄大夫、陕西行省平章政事、柱国,追封凉国公,谥忠壮。潮海,扎刺台族人。由国子生开始当官,任靖安县达鲁花赤。

古文:至正十二年,蕲黄贼起,潮海与县尹黄绍同集义兵,为御贼计。

现代文:至正十二年,蕲、黄人民起义,潮海与县知事黄绍募民兵抵御。

古文:未几,贼兵数万由武宁来寇,绍赴行省求援,潮海独率众与战于象湖,大破之。

现代文:不久,起义军数万由武宁来攻,绍向行省救援,潮海则率兵迎战,在象湖大破义军。

古文:尝为数十人所围,即奋身跃出。至是,身中数十枪,喷血骂贼而死。魏中立,字伯时,济南人。

现代文:潮又起用进士胡斗元、涂渊、舒庆远、甘棠等,与他们共同谋画,以勇士黄云为先锋,从二月至八月,多次打胜仗,擒起义军将领洪元帅。但因起义军势盛,黄云战死,潮海被困,不久,为起义军所执,杀于富州。魏中立字伯时,济南人。

古文:由国子伴读历官至陕西行台御史中丞,迁守饶州。

现代文:由国子伴读官至陕西行台御史中丞,调任饶州太守。

古文:贼既陷湖广,分攻州郡,官军多疲懦不能拒,所在无赖子多乘间窃发,不旬日,众辄数万,皆短衣草屡,齿木为杷,削竹为枪,截绯帛为巾襦,弥野皆赤。

现代文:时起义军已攻下湖广,并向许多州郡进发,官军多疲懦不能抵抗。各处人民响应起义军者数以万计。起义军皆短衣草履,持木耙竹枪,着红衣红帽,使遍野皆赤。

古文:中立大骂不已,遂被害。未几,贼又犯信州,信州总管于大本以土兵备御。

现代文:中立率兵守险要,俄而起义军大至,达鲁花赤马来不能敌,中立击退之。其后,起义军合围饶州,中立被俘。起义军欲劝降,以红衣披其身,中立不穿。

古文:贼首项甲破东门而入,执大本,至蕲水为俘献。

现代文:被押至蕲水后,仍不屈,遂被处死。未几,起义军又攻信州。

古文:伪主释其缚,畀伪印一纽,且命以官。大本投印于地,而指伪主痛詈之,遂亦遇害。

现代文:信州总管于大本领民兵抵抗,起义军将领项甲破东门而入,大本被擒,俘至蕲水,起义军领袖为之松绑,还给印任官,大本亦不受,亦被处死。

古文:大本字德中,密州人,始由儒学教谕入官云。

现代文:大本字德中,密州人,是由儒学教谕而入仕途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