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六十六

古文:贺胜贺胜,仁杰子也,字贞卿,一字举安,小字伯颜,以小字行。

现代文:贺胜字贞卿,另字举安,小名伯颜。

古文:尝从许衡学,通经传大义。年十六,入宿卫,凝重寡言,世祖甚器重之。大臣有密奏,辄屏左右,独留胜,许听之。出则参乘舆,入则侍帷幄,非休沐不得至家。

现代文:曾随许衡学习,十六岁入宿卫,庄重寡言,世祖很器重他,大臣有密奏时,屏除左右,只留他一人听;出则陪乘于车中,入则侍奉于帷幄,非假期不回家。

古文:至元二十四年,乃颜叛,帝亲征,胜直武帐中,虽亲王不得辄至。

现代文:至元二十四年,乃颜叛变,帝亲征,胜在军帐中,即使亲王也不能随便进去。

古文:胜传旨饬诸将,诘旦合战,还侍帝侧,矢交帐前,胜立侍不动。

现代文:早晨贺胜传旨命各将合战,回来侍奉在帝身旁,箭射到帐前,而胜伫立不动。

古文:至元二十八年,桑哥败,罢尚书省,政归中书。

现代文:乃颜败,帝夜行回京都,寒冷难忍,胜用自己的身体暖帝的脚。

**古文:帝问谁可相者,胜对曰: 天下公论,皆属完泽。 **

现代文:拜集贤学士,领导太史院的事务,赐一品服。卢世荣、桑哥执政,气势凶狠,贺胜的父亲仁杰留守上都,不愿在他们手下干事,桑哥想暗中害他,上数十奏,帝不理会。

古文:遂相完泽,而以胜参知政事。

现代文:至元二十八年,桑哥败,胜推荐完泽为相,胜任参知政事。

古文:三十年,佥枢密院事,迁大都护。

现代文:三十年任枢密院佥事,授大都护。

古文:大德九年,胜父仁杰请老,以胜代为上都留守,兼本路都总管、开平府尹、虎贲亲军都指挥使。

现代文:大德九年,胜父告老辞官,胜留守上都并兼本路都总管、开平府尹、虎贲亲军都指挥使。

古文:既至,通商贾,抑豪纵,出纳有法,裁量有度,供亿不匮,民赖以安。

现代文:胜到任后,开展贸易,抑制豪强,财政支出与收取均有限度,供给充足,百姓生活安定。

古文:诸权贵子弟奴隶有暴横骄纵者,悉绳以法。

现代文:权贵子弟及其奴隶有横行霸道者,均绳之以法。

古文:至大三年,进光禄大夫、左丞相,行上都留守,兼本路总管府达鲁花赤。

现代文:至大三年授光禄大夫、左丞相,留守上都,兼本路总管达鲁花赤。

古文:寻又加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。

现代文:不久又加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。

古文:奉圣州民高氏,籍虎贲,以赀雄乡里,身死子幼。有达官利其财,使其部曲强娶高氏妇。

现代文:奉圣州百姓高氏,在虎贲名册,是他家乡最富的人,死后子年幼,有达官贵人贪其钱财,要部属强娶高氏妻。

**古文:帝报曰: 祖宗以上都之民付卿父子,欲安之也。卿能如此,朕复何忧,卿其视事。 **

现代文:贺胜告诉帝,高氏得救。是年遭灾,胜开仓救民,上书请罪。帝说 :祖宗把上都的百姓托付给你父子,百姓安定,卿能这样做,我还有什么忧虑。

古文:未几,以足疾请老,不许,曰: 卿卧护足矣。 赐小车,出入禁闼。

现代文:百姓称颂他,在上都西门外为他立祠,帝听说这事后,命画像赐给他,以传给子孙。不久因足有病请求告老还乡,帝未同意,赐给小车出入宫门。

古文:初,开平人张弼,家富。弼死,其奴索钱民家,弗得,殴负钱者至死。有治其狱者,教奴引弼子,并下之狱。丞相铁木迭儿受其赂六万缗,终不为直。胜素恶铁木迭儿贪暴,居同巷,不与往来。

现代文:当初开平富翁张弼死,他的奴仆到百姓家要债,打死了人,管狱的人叫奴仆带弼子一同入狱,丞相铁木迭儿受贿赂六万缗,不为弼之子伸冤,贺胜平素就厌恶铁木迭儿贪暴,同住一条巷子,互不往来。

古文:闻弼事,以语御史中丞杨朵儿只。杨朵儿只以语监察御史玉龙帖木儿、徐元素。

现代文:听说弼的事后,告诉了御史中丞杨朵儿只,杨又告诉了御史玉龙帖木儿、徐元素。

古文:及英宗即位,在谅暗中,铁木迭儿遂复出据相位,乃执杨朵儿只及中书平章政事萧拜住,同日戮于市。且复诬胜乘赐车迎诏,不敬,并杀之。

现代文:一同弹劾丞相,逮捕其左右审问,得知确实受贿。帝平素也讨厌铁木迭儿,要杀他。他躲到太后宫中,太后为他说情,故只夺印罢相。英宗就位,铁木迭儿又恢复原位,将杨朵儿只、萧拜住同一天在集市杀戮。又诬陷贺胜乘赐车迎诏不恭敬,也杀了。

古文:胜死之日,百姓争持纸钱,哭于尸傍甚哀。

现代文:贺胜死的这天,百姓拿着纸钱在他尸旁痛哭。

古文:泰定初,诏雪其冤,赠推忠宣力保德功臣、太傅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,追封秦国公,谥惠愍。

现代文:泰定初年,下诏昭雪申冤,赠给推忠宣力保德功臣、太傅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,追封秦国公,谥号惠愍。

古文:孙均,太子詹事。杨朵儿只

现代文:至正三年加赠推忠亮节同德翊戴功臣、太师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,追封泾阳王,改谥忠宣。

古文:杨朵儿只,河西宁夏人。

现代文:杨朵儿只是河西宁夏人。

古文:少孤,与其兄皆幼,即知自立,语言仪度如成人。

现代文:年幼丧父,语言姿态像成人。

古文:事仁宗于藩邸,甚见倚重。大德丁未,从迁怀孟。

现代文:在封地的府第事奉仁宗,受到信赖。大德十一年,随帝迁调怀孟。

古文:仁宗闻朝廷有变,将北还,命朵儿只与李孟先之京师,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定议,迎武宗于北藩。

现代文:仁宗听说朝廷有变故,命朵儿只与李孟先到京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商议,决定在北边迎接武宗。

古文:仁宗还京师,朵儿只讥察禁卫,密致警备,仁宗嘉赖焉,亲解所服带以赐。

现代文:仁宗回京师,朵儿只秘密戒备警卫,仁宗更加信赖,亲自解下佩带赐给他。

古文:既佐定内难,仁宗居东宫,论功以为太中大夫、家令丞,日夕侍侧,虽休沐不至家,众敬惮之。

现代文:协助平定内难后,按功绩任命太中大夫、家令丞,从早到晚在仁宗身旁侍奉,即使休假也不回家,大家都敬畏他。

古文:会兄卒,涕泣不胜哀,仁宗怜之,存问优厚。

现代文:适逢兄卒,万分悲痛,仁宗非常同情他,给以慰问和优厚的抚恤。

古文:事寡嫂有礼,待兄子不异己子,家人化之。

现代文:朵儿只事奉寡嫂有礼,待兄子与自己的儿子完全一样,使家人感动。

古文:进正奉大夫、延庆使。

现代文:进正奉大夫、延庆使。

**古文:武宗闻其贤,召见之,仁宗曰: 此人诚可任大事,然刚直寡合。 **

现代文:武宗听说他很贤德,召见他,仁宗说: 这个人可以任大事,只是性格刚直,难与别人投合。

**古文:武宗顾视之,曰: 然。 **

现代文:武宗看了看朵儿只说 :明白。

**古文:仁宗始总大政,执误国者,将尽按诛之,朵儿只曰: 为政而尚杀,非帝王治也。 **

现代文:仁宗开始总理大政时,逮捕误国事的人,准备全部杀掉,朵儿只说 :当政的只注意杀人,不是帝王的治国之道。

古文:帝感其言,特诛其尤者,民大悦服。

现代文:帝深受感动,只杀了罪恶突出的,百姓心悦诚服。

古文:帝他日与中书平章李孟论元从人材,孟以朵儿只为第一,帝然之,拜礼部尚书。

现代文:帝与中书平章李孟谈到随从他的人才时,孟以朵儿只为第一,于是拜朵儿只为礼部尚书。

古文:初,尚书省改作至大银钞,视中统一当其二十五,又铸铜为至大钱,至是议罢之。

现代文:当初尚书省改作至大银钞,中统一当至大二十五,又铸至大钱。朵儿只说: 法便不便,不应因人而定。

古文:世无诤臣久矣,张珪真中丞也。 帝喜,竟用珪言,拜朵儿只为侍御史。帝宴闲时,群臣侍坐者,或言笑逾度,帝见其正色,为之改容,有犯法者,虽贵幸无所容贷。

现代文:银钞固然应该废,而铜钱与楮币同时通用,是从前一贯的做法。国家不抛弃宝物,百姓不会失去利益,因此钱不可以急忙废除。 升宣徽副使。有人告发近臣受贿,帝要杀告发的,御史中丞张王圭叩头进谏,不听,朵儿只对帝说: 杀告发的人,不合刑法;拒绝纳谏,是不应该的。很久已无直言规劝的人,张王圭是真正的中丞。

古文:怨者因共谮之,帝知之深,谮不得行。

现代文:帝终于采纳张王圭的意见,升朵儿只为侍御史。

古文:拜资德大夫、御史中丞。

现代文:授资德大夫、御史中丞。

古文:中书平章政事张闾以妻病,谒告归江南,夺民河渡地,朵儿只以失大体,劾罢之。

现代文:中书平章政事张闾因妻有病,告假回江南时,强取百姓渡口,朵儿只以失大体弹劾他。

古文:江东、西奉使斡来不称职,权臣匿其奸,冀不问,朵儿只劾而杖之,斡来愧死。

现代文:江东、西奉使斡来不称职,朵儿只弹劾他并用杖刑,斡来愧死。

**古文:御史纳璘言事忤旨,帝怒叵测,朵儿只救之,一日至八九奏,曰: 臣非爱纳璘,诚不愿陛下有杀御史之名。 **

现代文:御史纳王违背了圣旨,帝大怒,朵儿只为救他一天上八、九奏,并说 :我不是偏爱纳王,确实不愿意陛下有杀御史的名声。

**古文:帝曰: 为卿宥之,可左迁为昌平令。 **

现代文:帝说: 为了你赦免罢,可贬为昌平令。

古文:帝笑曰: 卿意在纳璘耶?

现代文:朵儿只又说: 用御史统辖京邑,没有不可以的。

**古文:当赦之,以成尔直名也。 **

现代文:只是因为进谏而被贬,恐怕以后的人以此为戒,不肯再进谏了。

古文:有上书论朝政阙失,面触宰相,宰相怒,将取旨杀之。

现代文:帝不同意,过了几天帝读《贞观政要》学习唐太宗,听取了朵儿只的意见。有人上书谈朝政的过失而涉及宰相,宰相十分恼怒,帝下旨杀他。

古文:朵儿只曰: 诏书云:言虽不当,无罪。

现代文:朵儿只说 :他的话虽有不当,但无罪。

古文:今若此,何以示信天下!

现代文:现在杀了,用什么显示取信于天下?

**古文:果诛之,臣亦负其职矣。 **

现代文:果真杀他,我也得负责了!

古文:帝悟,释之。

现代文:帝醒悟而放了他。

古文:于是特加昭文馆大学士、荣禄大夫,以奖其直言。

现代文:特加封昭文馆大学士、荣禄大夫,以奖励直言。

古文:帝犹数以台事问之,对曰: 非臣职事,臣不敢与闻。

现代文:当时位至一品的人希求王爵、赠先世,希望朵儿只为他们说话,他拒绝了。升为中政院使。不久又任中丞,又升集贤大学士。

古文:所念者,铁木迭儿虽去君侧,反得为东宫师傅,在太子左右,恐售其奸,则祸有不可胜言者。 仁宗崩,英宗犹在东宫,铁木迭儿复相,乃宣太后旨,召萧拜住、朵儿只至徽政院,与徽政使失里门、御史大夫秃忒哈杂问之,责以前违太后旨之罪。

现代文:铁木迭儿掌权后竟害死了他,年仅四十二岁。朵儿只从侍御史拜御史中丞,以纠正朝政的错误为己任。上都富民张弼杀人入狱,铁木迭儿受贿巨万,被朵儿只查出后,铁木迭儿逃匿,徽政近臣以太后旨,罢杨朵儿只相位,调迁集贤学士。仁宗崩,英宗还在东宫,铁木迭儿此时又复相位,并宣读太后旨,召萧拜住、朵儿只到徽政院,与徽政使失里门、御史大夫秃忒哈一块问他们,说他们以前犯了违背太后旨的罪。

古文:英宗即位,诏书遂加以诬罔大臣之罪。

现代文:朵儿只说 :中丞的职责恨不得立即杀了你,来向全国的人谢罪。

古文:铁木迭儿权势既成,毫发之怨,无不报者,太后惊悔,而帝亦觉其所谮毁者皆先帝旧臣。

现代文:果真违背太后旨,你难道还有今天? 不久,将朵儿只和萧拜住拉到京都的城门,一同杀害。英宗即位,诏书便给朵儿只加上了诬陷大臣的罪名,于是铁木迭儿的权势已经形成,即使像毫发般的小怨恨,也没有不报复的,这时太后又惊又悔,帝也觉察到被谗言诬陷的都是先帝的老臣。

古文:未及论治,而铁木迭儿以病死。

现代文:这时铁木迭儿已病死。

古文:会有天灾,求直言,会议廷中,集贤大学士张珪、中书参议回回,皆称萧、杨等死甚冤,是致不雨。

现代文:适逢天灾,求直言,会议廷中,集贤大学士张王圭、中书参议回回,都说萧、杨等人死得太冤,以致不雨。

古文:闻者失色,言终不得达。

现代文:听的人都失色了,没人敢答话。

古文:及珪拜平章,即告丞相拜住曰: 赏罚不当,枉抑不伸,不可以为治。

现代文:王圭授平章后,立即告诉丞相说: 赏罚不当,枉曲不伸,是不能治国的。

**古文:若萧、杨等冤,何可不亟昭雪也! **

现代文:像萧、杨等人的冤案,怎能不昭雪呢?

古文:丞相善之,遂请于帝,诏昭雪其冤,特赠思顺佐理功臣、金紫光禄大夫、司徒、上柱国、夏国公,谥襄愍。

现代文:丞相认为有道理,于是向帝请求,帝下令为杨朵儿只昭雪,特赠思顺佐理功臣、金紫光禄大夫、司徒、上柱国、夏国公,谥号襄愍。

古文:萧拜住萧拜住,契丹石抹氏也。

现代文:萧拜住是契丹石抹氏人。

古文:弟老瓦,始以杨城渔寨来降,为丑奴弟充质子,多立战功,袭檀州。

现代文:曾祖丑奴,善骑射,见广识多,在金做官,带领千户驻古北口防守。

古文:节度使言安以水栅未下,阴诱汤河川人叛去,老瓦追之不克,死焉。丑奴子青山,中统元年袭万户。至元十一年,从丞相伯颜平宋。还,授湖北提刑按察使。追封顺国公,谥武定。

现代文:其弟老瓦,在杨城渔寨投降元,充当质子,因多次立战功而袭封檀州节度使。后死于战场。其子青山,中统元年袭封万户,至元十一年跟随丞相伯颜平定宋回来,授湖北提刑按察使,追封顺国公,谥号武定。

古文:青山子哈剌帖木儿,少事裕宗于东宫,典宿卫,仕为檀州知州。

现代文:青山之子哈剌帖木儿,少年时在东宫侍奉裕宗,掌管宿卫,官做到檀州知州。

古文:追封顺国公,谥康惠。

现代文:追封顺国公,谥号康惠。

古文:拜住,乃哈剌帖木儿之子也。尝从成宗北征,特授檀州知州,入为礼部郎中,擢同知大都路总管府事,出知中山府,以忧去官。

现代文:拜住是哈剌帖木儿之子,曾随成宗北征,特授檀州知州,在朝中任礼部郎中,提拔为同知大都路总管府事,出知中山府,因亲丧而辞官。

**古文:属仁宗过中山,有同官者谮于近侍曰: 知府去官,实惮迎候烦劳耳。 **

现代文:仁宗路过中山时,有人对近臣说: 知州辞官,实际上是怕迎驾的麻烦。

**古文:帝颔之。适行田野间,见老妪,问之曰: 府中官孰贤? **

现代文:帝点点头,恰巧走在田野间遇见一位老婆婆,就问她说: 府中的官谁贤德?

**古文:妪对曰: 有萧知府,余不知也。 **

现代文:老婆婆说: 有萧知府,余下的不知道。

**古文:复过神祠,有数老人焚香罗拜,遣问之曰: 汝辈何所祷? **

现代文:又过神祠,有几位老人在焚香罗拜,派人问他们说: 你们为什么祈祷?

**古文:合辞对曰: 萧知府奔丧还,欲速其来,是以祷也。 **

现代文:他们回答说: 萧知府奔丧,希望他赶快回来,因此祈祷。

古文:帝意遂释。

现代文:仁宗对萧拜住的怀疑也就消除了。

古文:武宗即位,起复为中书左司郎中,出为河间路总管,召为右卫率使,迁户部尚书,遂拜御史中丞。

现代文:武宗即位,再起用拜住为中书左司郎中,出任河间路总管,召为右卫率使,升迁为户部尚书,于是拜御史中丞。

古文:皇庆元年,迁陕西行中书省右丞。

现代文:皇庆元年调陕西行中书省右丞。

古文:延祐三年,进中书平章政事,除典瑞院使,超授银青荣禄大夫、崇祥院使。

现代文:延三年升中书平章政事,提升典瑞院使,超授银青荣禄大夫、崇祥院使。

古文:英宗即位之十有九日,右丞相铁木迭儿怨拜住在省中牵制其所为,又发其奸赃、专制等事,遂请依皇太后旨,并前御史中丞杨朵儿只皆杀之。

现代文:英宗即位十九天,右丞相铁木迭儿怨恨拜住在省中牵制他,以及发现他的奸赃、专制等事,于是请皇太后下旨,将萧拜住同前御史中丞杨朵儿只一块儿杀掉。

古文:帝曰: 人命至重,刑杀非轻,不宜仓卒。

现代文:帝说: 人命是最重要的事,刑杀不是轻事,不应仓卒。

**古文:二人罪状未明,当白太后,使详谳之,若果无冤,诛之未晚。 **

现代文:二人罪不清楚时,应告诉太后,详细审判后定案,如果真无冤,再杀也不晚。

古文:竟杀之,并籍其家,语见杨朵儿只及铁木迭儿传。

现代文:但终于杀了他们。并没收了他们的家产,可参看《杨朵儿只传》和《铁木迭儿传》。

古文:泰定间,赠守正佐治功臣、太保、仪同三司、柱国,追封蓟国公,谥忠愍。

现代文:泰定间赠守正佐治功臣、太保、仪同三司、柱国,追封蓟国公,谥号忠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