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二

古文:赛典赤赡思丁赛典赤赡思丁,一名乌马儿,回回人,别庵伯尔之裔。

现代文:赛典赤赡思丁,一名乌马儿,回回人,别庵伯尔之后裔。

古文:其国言赛典赤,犹华言贵族也。

现代文:回回族语 赛典赤 ,即汉语贵族之意。

古文:太祖西征,赡思丁率千骑以文豹白鹘迎降,命入宿卫,从征伐,以赛典赤呼之而不名。

现代文:太祖西征时,赡思丁率千骑奉文豹、白鹘迎降。太祖命他参加宿卫军,随太祖征伐,只呼他为赛典赤而不叫他本名。

古文:太宗即位,授丰净云内三州都达鲁花赤;改太原、平阳二路达鲁花赤;入为燕京断事官。

现代文:太宗即位后,授他为丰、净、云内三州都达鲁花赤;后改任太原、平阳二路达鲁花赤;以后又入朝燕京为断事官。

古文:宪宗即位,命同塔剌浑行六部事,迁燕京路总管,多惠政,擢采访使。

现代文:宪宗即位后,命他与塔剌浑同理六部政事;后调任燕京路总管,因多行惠政,擢升为采访使。

古文:帝伐蜀,赛典赤主馈饷,供亿未尝阙乏。

现代文:宪宗伐蜀,赛典赤主持军饷供应,始终尽职尽责,军饷不缺。

古文:世祖即位,立十路宣抚司,擢燕京宣抚使。

现代文:世祖即位,设立十路宣抚司,升赛典赤为燕京宣抚使。

古文:中统二年,拜中书平章政事,皆降制奖谕。

现代文:中统二年,拜中书平章政事。

古文:至元元年,置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,出为平章政事。莅官三年,增户九千五百六十五、军一万二千二百五十五、钞六千二百二十五锭、屯田粮九万七千二十一石,撙节和买钞三百三十一锭。

现代文:至元元年,设置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,以赛典赤为平章政事,在任三年,该省增户九千五百六十五户、军一万二千二百五十五、钞六千二百二十五锭、屯田粮九万七千二十一石,节省官府购买民间物品的钞三百三十一锭。

古文:中书以闻,诏赏银五千两,仍命陕西五路四川行院大小官属并听节制。

现代文:中书省上报朝廷,朝廷赏银五千两,并命陕西五路四川行院大小官员均受赛典赤管辖指挥。

古文:七年,分镇四川,宋将昝万寿拥强兵守嘉定,与赛典赤军对垒,一以诚意待之,不为侵掠,万寿心服。

现代文:至元七年,赛典赤镇守四川,宋将昝万寿拥强兵驻守嘉定,与赛典赤军对峙。赛典赤待之以诚,不侵掠宋国,万寿心服。

古文:未几,赛典赤召还,万寿请置酒为好,左右皆难之,赛典赤竟往不疑。

现代文:不久,赛典赤将召还京师,万寿在宋营为他设宴饯行。左右都疑惧,赛典赤竟往宋营不疑。

**古文:酒至,左右复言未可饮,赛典赤笑曰: 若等何见之小耶。昝将军能毒我,其能尽毒我朝之人乎! **

现代文:宴席上左右劝他不要饮酒,赛典赤笑曰: 你们见识真小,昝将军即使能毒死我,岂能尽毒死我朝之人吗?

古文:万寿叹服。

现代文:万寿叹服。

古文:八年,有旨:大军见围襄阳,各道宜进兵以牵制之。

现代文:八年,朝廷传旨:大军现正围攻襄阳,各道应进兵以牵制敌军。

古文:于是赛典赤偕郑鼎率兵水陆并进,至嘉定,获宋将二人,顺流纵筏,断其浮桥,获战舰二十八艘。

现代文:于是赛典赤偕同郑鼎率兵水陆并进,至嘉定,俘宋将二人。乘筏顺岷江而下,断宋军浮桥,缴获战舰二十八艘。

古文:寻命行省事于兴元,专给粮饷。

现代文:不久,命他至兴元执行行省职务,专供军粮。

**古文:十一年,帝谓赛典赤曰: 云南朕尝亲临,比因委任失宜,使远人不安,欲选谨厚者抚治之,无如卿者。 **

现代文:至元十一年,太祖对赛典赤说: 云南朕曾亲临其境,近来因委人不当,使那里的百姓不安,打算选派一位谨慎厚道的官员去安抚,而舍卿无人。

古文:赛典赤拜受命,退朝,即访求知云南地理者,画其山川城郭、驿舍军屯、夷险远近为图以进,帝大悦,遂拜平章政事,行省云南,赐钞五十万缗、金宝无算。

现代文:赛典赤当即受命,退朝后便去访求熟知云南地理者,命他绘出云南的山川、城郭、驿舍、军屯营地及远近险要的地图,呈进朝廷,世祖大喜,立即拜赛典赤为平章政事,负责云南政务,赐钞五十万缗以及无数金宝。

古文:时宗王脱忽鲁方镇云南,惑于左右之言,以赛典赤至,必夺其权,具甲兵以为备。

现代文:这时,宗王脱忽鲁正镇守云南,听了左右的谗言,以为赛典赤来后必会夺去他的权力,于是整军严阵以防。

**古文:赛典赤闻之,乃遣其子纳速剌丁先至王所,请曰: 天子以云南守者非人,致诸国背叛,故命臣来安集之,且戒以至境即加抚循,今未敢专,愿王遣一人来共议。 **

现代文:赛典赤闻知,派遣其子纳速剌丁先到王府去说明 :天子有鉴于云南的守臣不得其人,致使诸族背叛,故命臣来安抚。今来到云南,不敢专断独行,请王派一人来共同商议大计。

**古文:王闻,遽骂其下曰: 吾几为汝辈所误! **

现代文:王闻言,立即斥骂下人: 吾几乎为你们所误!

**古文:明日,遣亲臣撒满、位哈乃等至,赛典赤问以何礼见,对曰: 吾等与纳速剌丁偕来,视犹兄弟也,请用子礼见。 **

现代文:第二天,派亲臣撒满、位哈乃等去赛典赤的官府。赛典赤问应以何礼相见。来人回答说 :我等与纳速剌丁一同来,视为兄弟,请用父子之礼相见。

古文:皆以名马为贽,拜跪甚恭,观者大骇。

现代文:二人以名马为进献行跪拜礼,见者大为惊异。

古文:乃设宴陈所赐金宝饮器,酒罢,尽以与之,二人大喜过望。

现代文:赛典赤设宴款待,宴罢将皇上所赐金宝饮具都送与此二人,二人大喜过望。

**古文:明日来谢,语之曰: 二君虽为宗王亲臣,未有名爵,不可以议国事,欲各授君行省断事官,以未见王,未敢擅授。 **

现代文:第二天辞谢,赛典赤道: 二君虽是宗王亲臣,但未有名爵,不能商议国事。我本想授二位为行省断事官,但因未见到宗王,不敢擅自授职。

古文:令一人还,先禀王,王大悦。

现代文:于是先令一人还府,禀告宗王。宗王大喜。

**古文:又奏: 哈剌章、云南壤地均也,而州县皆以万户、千户主之,宜改置令长。 **

现代文:从此云南政令全听赛典赤一人的指示。至元十二年,赛典赤向朝廷呈奏道: 云南诸夷未归附者还有许多,今准备让宣慰司兼行元帅府事,听行省指挥。 还建议将大理、云南地方的万户、千户改为州县长官。

古文:并从之。十三年,以所改云南郡县上闻。

现代文:这些建议都被朝廷采纳,第二年即将云南所改郡县上报朝廷。

古文:云南俗无礼仪,男女往往自相配偶,亲死则火之,不为丧祭。

现代文:云南风俗:男女往往自相配偶,父母死则实行火葬,也不祭奠。

古文:无秔稻桑麻,子弟不知读书。

现代文:当地不种植稻谷桑麻,子弟也不知读书。

古文:赛典赤教之拜跪之节,婚姻行媒,死者为之棺椁奠祭,教民播种,为陂池以备水旱,创建孔子庙明伦堂,购经史,授学田,由是文风稍兴。

现代文:赛典赤教他们行跪拜礼,婚姻由媒人从中介绍结合,死者以棺安葬,进行祭奠,教民种植,挖塘建池以防水旱灾害,建立孔庙和明伦堂,购置经史书籍,授与学田。从此文风稍兴。

古文:云南民以贝代钱,是时初行钞法,民不便之,赛典赤为闻于朝,许仍其俗。

现代文:云南民间以贝为钱,政府欲行钞法,人民反而感到不便,赛典赤如实报告朝廷,请允许仍通行贝币。

**古文:既至,脱其械,且谕之曰: 若曹不知上以便宜命我,故诉我专僣,我今不汝罪,且命汝以官,能竭忠自赎乎? **

现代文:云南山路险远,盗贼出设,旅客通行不便。赛典赤在一些适当地方建立城镇,每镇以土人酋长一人为吏,一人为百夫长,负责治安,如果行人遭到抢劫,问二人之罪。有少数土著官吏抱怨赛典赤,向朝廷诬告他专断独行。

**古文:皆叩头拜谢曰: 某有死罪,平章既生之而又官之,誓以死报。 **

现代文:朝廷知是诬告,将他们押回云南送赛典赤处治。赛典赤把他们释放了,仍旧委任他们为官。这伙人叩头拜谢道 :我们诬告,本有死罪,今平章不杀,还让我们为官,我等当誓死报效。

古文:交趾叛服不常,湖广省发兵屡征不利,赛典赤遣人谕以逆顺祸福,且约为兄弟。

现代文:交趾叛服无常,湖广省多次派兵征讨,都不利。赛典赤派人去交趾讲明叛必招祸,服必有福的道理,并约定结为兄弟。

古文:交趾王大喜,亲至云南,赛典赤郊迎,待以宾礼,遂乞永为藩臣。

现代文:交趾国王大喜,亲至云南,赛典赤到郊外迎接,以贵宾相待。国王请求永为大元朝的藩臣。

**古文:萝盘甸叛,往征之,有忧色,从者问故,赛典赤曰: 吾非忧出征也,忧汝曹冒锋镝,不幸以无辜而死;又忧汝曹劫虏平民,使不聊生,及民叛,则又从而征之耳。 **

现代文:萝甸反叛,赛典赤领兵讨伐,面有忧色,随行者问他何故,他说 :我并非为出征而忧,忧的是你们可能在战争中牺牲,忧的是你们会掳掠平民,使他们不得聊生,必将重新反叛,则又要兴兵征讨。

古文:师次萝盘城,三日不降,诸将请攻之,赛典赤不可,遣使以理谕之。

现代文:蒙军围困萝城三日,守军不降,诸将要求攻打,赛典赤不准,遣使去劝降。

**古文:萝盘主曰: 谨奉命。 **

现代文:萝酋长答应归降,但过了三天仍无行动。

**古文:越三日又不降,诸将奋勇请进兵,赛典赤又不可。俄而将卒有乘城进攻者,赛典赤大怒,遽鸣金止之,召万户叱责之曰: 天子命我安抚云南,未尝命以杀戮也。无主将命而擅攻,于军法当诛。 **

现代文:诸将再次请求进攻,赛典赤还是不准。有将士不听,发起进攻,赛典赤大怒,立即鸣锣收兵,召万户斥责道: 天子命我安抚云南,未曾命我杀戮。没有主将命令而擅自攻城,当按军法处死。

古文:命左右缚之。

现代文:命左右推出斩首。

古文:诸将叩首,请俟城下之日从事。

现代文:诸将忙叩头请求待城攻下之日再加惩治。

**古文:萝盘主闻之曰: 平章宽仁如此,吾拒命不祥。 **

现代文:萝酋长闻此事,不禁叹息道 :平章如此宽大仁义,我若拒不投诚是不应该的。

古文:乃举国出降。

现代文:于是举国出降。

古文:将卒亦释不诛。

现代文:原不听命而擅自进攻的将卒,也释放不杀。

古文:由是西南诸夷翕然款附。

现代文:从此以后,西南诸夷都相继归顺。

古文:夷酋每来见,例有所献纳,赛典赤悉分赐从官,或以给贫民,秋毫无所私;为酒食劳酋长,制衣冠袜履,易其卉服草履。酋皆感悦。

现代文:各族酋长每次来拜见,照例有所贡献,赛典赤都分给随从官员或贫民,自己丝毫不取;设宴慰劳各酋长,以上好的衣服鞋袜更换酋长们的蓑衣草鞋,酋长们无不心悦诚服。

古文:赛典赤居云南六年,至元十六年卒,年六十九,百姓巷哭,葬鄯阐北门。

现代文:赛典赤在云南主政六年,至元十六年卒,百姓为之痛哭,葬于鄯阐北门。

古文:交趾王遣使者十二人,齐绖为文致祭,其辞有 生我育我,慈父慈母 之语,使者号泣震野。

现代文:交趾国王遣使十二人身着丧服来吊唁,其祭文中有 生我育我,慈父慈母 之语,吊唁使者哭声震野。

古文:至元十六年,迁帅大理,以军抵金齿、蒲、骠、曲蜡、缅国,招安夷寨三百,籍户十二万二百,定租赋,置邮传,立卫兵,归以驯象十二入贡,有旨赏金五十两、衣二袭,麾下士赏银有差。

现代文:太祖思念赛典赤的功劳,诏令云南省的大臣,完全遵行赛典赤的成规,不得任意改变。大德元年,赠守仁佐运安远济美功臣、太师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、咸阳王,谥 忠惠 。有子五人,长子纳速剌丁,三子忽辛各有传。纳速剌丁,赛典赤赡思丁之长子,官至中奉大夫、云南诸路宣慰使都元帅。至元十六年调任大理元军统帅,率军至金齿、蒲、骠、曲蜡、缅国,招安夷寨三百座,计人口十二万二百户,规定租赋,设置邮传,建立卫兵。回朝时以驯象十二头入贡。世祖赏金五十两,衣二套,对所部士卒亦各有赏银。

古文:会其父赡思丁殁,云南省臣于诸夷失抚绥之方,世祖忧之,近臣以纳速剌丁为言。

现代文:赛典赤赡思丁死后,云南省臣对于诸夷又无抚绥策略,世祖为之忧虑。左右近臣推荐纳速剌丁。

古文:十七年,授资德大夫、云南行中书省左丞,寻升右丞。

现代文:至元十七年,授纳速剌丁为资德大夫、云南行中书省左丞,不久升为右丞。

古文:建言三事:其一谓云南省规措所造金簿贸易病民,宜罢;其一谓云南有省,有宣慰司,又有都元帅府,近宣慰司已奏罢,而元帅府尚存,臣谓行省既兼领军民,则元帅府亦在所当罢;其一谓云南官员子弟入质,臣谓达官子弟当遣,余宜罢。

现代文:纳速剌丁向朝廷提出三条建议:其一,云南省规定以所造金簿进行贸易,于民不利,应废;其二,云南省有宣慰司,又有都元帅府,近来宣慰司已奏准撤销,而元帅府尚存,臣认为行省既兼领军民,则元帅府也应当撤销;其三,云南官员子弟入京师作为人质,臣认为达官子弟当送京作为人质,其他一般官员子弟就不必了。

古文:奏可。

现代文:朝廷允准其所奏三事。

古文:二十一年,进荣禄大夫、平章政事。

现代文:至元二十一年,晋升纳速剌丁为荣禄大夫、平章政事。

古文:奏减合剌章冗官,岁省俸金九百余两;屯田课程专人掌之,岁得五千两。

现代文:他奏请裁减合剌章地方的冗官,每年可省俸金九百余两;屯田课税由专人管理,每年可收入五千两。

古文:二十三年,以合剌章蒙古军千人,从皇太子脱欢征交趾,论功赏银二千两。二十八年,进拜陕西行省平章政事。

现代文:二十八年,拜陕西行省平章政事。

古文:二十九年,以疾卒。

现代文:二十九年病卒。

古文:赠推诚佐理协德功臣、太师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、中书左丞相,封延安王。

现代文:赠推诚佐理协德功臣、太师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、中书左丞相,封延安王。

古文:子十二人:伯颜,中书平章政事;乌马儿,江浙行省平章政事;紥法儿,荆湖宣慰使;忽先,云南行省平章政事;沙的,云南行省左丞;阿容,太常礼仪院使;伯颜察儿,中书平章政事,佩金虎符,赠太师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、中书左丞相、奉元王,谥忠宪。忽辛,至元初以世臣子备宿卫,世祖善其应对。

现代文:有子十二人,著名者为伯颜、乌马儿、答刂法儿、忽先、沙的、阿容、伯颜察儿。忽辛,赛典赤赡思丁之第三子,至元初即以功臣贵族之子而入宿卫军。

古文:至元十四年,授兵部郎中。

现代文:至元十四年,授兵部郎中。

古文:明年,出为河南等路宣慰司同知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出任河南等路宣慰司同知。

古文:俾侍左右,出入房闼无间,悉放还,令遍谕其党。

现代文:河南地方多强盗,往往群聚山林,劫杀过往旅客,官军无力剿捕。忽辛实行招安政策,遣土豪持官府文书去晓谕盗贼。

古文:数日后,招集其为首者十辈来,身长各七尺余,罗拜庭下,顾视异常,众悉惊怖失措。

现代文:不久,贼二人自动投诚,忽辛赐他们冠巾,对他们说: 过去你们做贼,如今既然投诚,就是良民,要安分守己。

古文:忽辛命吏籍其姓名为民,俾随侍左右,夜则令卧户外,时呼而饮食之,各得其欢心。

现代文:把他们放回,令他们将政府招降的告示转告其同党。数日后,又招来为首的盗贼十来人。忽辛命下属官吏登记其姓名,使他们侍奉于左右,夜间住在户外,时常召他们入室赐予饮食,皆大欢喜。

古文:群盗闻之,相继款附。

现代文:其他盗贼也相继前来投诚。

古文:二十一年,授云南诸路转运使。

现代文:至元二十一年,授云南诸路转运使。

古文:明年,转陕西道。

现代文:二十二年,转为陕西道转运使。

古文:又明年,授燕南河北道宣慰司同知,寻除南京总管。

现代文:二十三年,授燕南河北道宣慰司同知,不久任命为南京总管。

古文:三十年,授两浙盐运使。

现代文:三十年,授两浙盐运使。

古文:大德九年,进江东道宣慰使,改陕西行台御史中丞,再改云南行省右丞。

现代文:大德元年,晋升为江东道宣慰使,后改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,再改为云南行省右丞。

古文:既至,条具诸不便事言于宗王,请更张之,王不可,忽辛与左丞刘正驰还京师,有旨令宗王协力施行。

现代文:忽辛至云南后,向宗王呈报许多不便于民的政务,请改革更张,宗王不同意。忽辛与左丞刘正返回京师报告朝廷,朝廷旨令宗王协力施行忽辛所提改革建议。

古文:由是一切病民之政,悉革而新之。

现代文:从此,一切有害于民的政务全加革新。

古文:豪民规避徭役,往往投充王府宿卫,有司不胜供给,忽辛按朝廷元额所无者,悉籍为民,去其宿卫三分之二。

现代文:豪民为逃避官府徭役,往往投入王府充当宿卫,官府对他们供应不暇。忽辛按朝廷原所规定王府宿卫人数,凡超出规定数额者,全登记为民,如此减去宿卫三分之二。

古文:马龙州酋谋叛,阴与外贼通,持所受宣敕纳贼以示信,事觉,宗王为左右所蔽,将释不问,忽辛与刘正反覆研鞫,反状尽得,竟斩之。

现代文:马龙州酋长谋反,暗中与外贼勾结。事情被揭发后,宗王为左右所蒙蔽,拟将已逮捕谋叛分子开释不问。忽辛与刘正反复审讯,尽得其反叛的罪状,一律处斩。

古文:军粮支给,地理远近不同,吏夤缘为奸,忽辛籍军户姓名及仓廪处所,为更番支给,吏奸始除。

现代文:军粮的供应,地理远近不同,官吏从中作弊,忽辛登记军户姓名及仓廪处所,轮流支给,官吏不能从中舞弊。

古文:先是,赡思丁为云南平章时,建孔子庙为学校,拨田五顷,以供祭祀教养。

现代文:原先赡思丁为云南平章时,曾建立孔庙作为学校,拨田五顷以供祭祀教育费用。

古文:赡思丁卒,田为大德寺所有,忽辛按庙学旧籍夺归之。

现代文:赡思丁死后,学田为大德寺所占,忽辛仍按学庙旧日籍册,夺归学庙。

古文:乃复下诸郡邑遍立庙学,选文学之士为之教官,文风大兴。

现代文:又在诸郡县普遍设立学校,选文学之士为教官,于是文风大兴。

古文:王府畜马繁多,悉纵之郊,败民禾稼,而牧人又在民家宿食,室无宁居。

现代文:王府养马繁多,都牧放于城郊,损害民间庄稼,而且牧马人又在百姓家食宿,扰害平民。

**古文:广南酋沙奴素强悍,宋时尝赐以金印,云南诸部悉平,独此梗化。忽辛遣使诱致,待之以礼,留数月不遣,酋请还,忽辛曰: 汝欲还,可纳印来。 **

现代文:忽辛在适当地方建立牧场,建屋数十间作为牧所,人民因此得以安宁。蒙古军平定云南后,沙奴顽梗不服。忽辛派人去把他请来,待之以礼,留住数月。沙奴要求回去,忽辛说: 回去可以,但必须交出印来。

古文:乌蛮等租赋,岁发军征索乃集,忽辛以利害榜谕诸蛮,不遣一卒,而租赋咸足。

现代文:沙奴不得已而把印交出。忽辛设酒宴款待,并劝他入朝去拜见皇帝。世祖大喜。大德五年,缅国国王恃其地形险固,不肯向元朝称臣,忽辛遣人去告谕说 :我是老赛典赤平章之子,一心遵循先父的遗训,凡我官府对你国有不便的事,完全为你们更改。

古文:俄有为飞语及符谶以惑宗王者,忽辛引刘正密为奏驰报,朝廷遣使临问,凡造言之徒悉诛之,忽辛偕使者还觐。大德八年,出为四川行省左丞,改江浙行省。

现代文:缅国国王闻知,便与使者同来,献白象一头给朝廷,成宗赐国王以 世子 称号。乌蛮等部应交租赋,每年要派军队去索取,忽辛榜示诸部,说明利害,不派一兵一卒,租赋都送来了。大德八年,出任四川行省左丞,后改任江浙行省左丞。

古文:至大元年,拜荣禄大夫、江西行省平章政事。

现代文:至大元年,拜荣禄大夫、江西行省平章政事。

古文:明年,以母老谢职归养。

现代文:至大二年,辞职回家奉养老母。

古文:又明年正月卒。

现代文:至大三年正月卒。

古文:天历元年,赠守德宣惠敏政功臣、上柱国、雍国公,谥忠简。

现代文:天历元年,赠守德宣惠敏政功臣、上柱国、雍国公,谥 忠简 。

古文:布鲁海牙,畏吾人也。

现代文:布鲁海牙,畏兀族人。

古文:祖牙儿八海牙,父吉台海牙,俱以功为其国世臣。

现代文:祖父名牙儿八海牙,父名吉台海牙,均为本国有功世臣。

古文:布鲁海牙幼孤,依舅氏家就学,未几,即善其国书,尤精骑射。

现代文:布鲁海牙年幼丧父,寄学于母舅家中,很快就能识读本族文字,尤其精于骑射。

古文:年十八,随其主内附,充宿卫。

现代文:十八岁时随本国国王归附于太祖,充当宿卫。

古文:太祖西征,布鲁海牙扈从,不避劳苦,帝嘉其勤,赐以羊马毡帐,又以居里可汗女石抹氏配之。

现代文:太祖西征,布鲁海牙扈从,不辞劳苦。太祖为嘉奖其勤勉,除赐羊马毡帐外,还将居里可汗之女石抹氏许配他为妻。

古文:太祖崩,诸王来会,选使燕京总理财币。

现代文:太祖崩后,受命到燕京去总理财政。

古文:使还,庄圣太后闻其廉谨,以名求之于太宗,凡中宫军民匠户之在燕京、中山者,悉命统之,又赐以中山店舍园田、民户二十,授真定路达鲁花赤。

现代文:后又受命统领庄圣太后在燕京、中山等处的军民匠户。随后授任真定路达鲁花赤。

古文:辛卯,拜燕南诸路廉访使,佩金虎符,赐民户十。

现代文:太宗三年,拜燕南诸路廉访使,佩金虎符。不久又授为断事官。

古文:未几,授断事官,使职如故。时断事官得专生杀,多倚势作威,而布鲁海牙小心谨密,慎于用刑。

现代文:当时,有些断事官凭借其生杀予夺之权来作威作福,而布鲁海牙则小心谨慎,不滥用刑,执法公允。

**古文:既而不惧,乃曰: 误殴人死,情有可宥,子而能孝,义无可诛。 **

现代文:有个百姓误杀了人,官府要将他置以重刑,而其子请求代父受罪。布鲁海牙说: 误打死了人,情有可原;子孝代父受罪,也不应诛。

古文:遂并释之,使出银以资葬埋,且呼死者家谕之,其人悦从。

现代文:把父子二人都释放了,只是让他们出钱安葬被误杀的人,并将死者家属叫来说明道理。

古文:是时法制未定,奴有罪者,主得专杀,布鲁海牙知其非法而不能救,尝出金赎死者数十人。

现代文:大家都口服心服。当时,法制未备,奴婢有罪,主人有权处死。布鲁海牙明知被主人处死的奴婢并无死罪,但又不能援救,便出钱为奴婢赎罪,被他赎出的有数十人。

古文:有窃妓逃者,吏论当死,布鲁海牙曰: 败乱纲常,罪固宜死;此妓也,岂可例论! 命杖之。

现代文:每有军事行动,服兵役者往往募人代替,这些人入伍后又多逃跑。于是朝廷规定:凡雇人代服兵役者,杖刑一百,逃跑者处死。

古文:其执法平允类如此。世祖即位,择信臣宣抚十道,命布鲁海牙使真定。

现代文:布鲁海牙与断事官卜只儿在顺天路募兵,雇人代役者有一万一千户,入伍后逃跑者十二人,按法令都要受到惩处。布鲁海牙怜悯他们,向朝廷呈请,减轻了对他们的惩罚。世祖即位,挑选一些诚实可靠的官员任十道宣抚使,命布鲁海牙为真定宣抚使。

古文:真定富民出钱贷人者,不逾时倍取其息,布鲁海牙正其罪,使偿者息如本而止,后定为令。

现代文:真定的富豪人家放高利贷,虽不过期也要加倍取息。布鲁海牙将他们治罪,使债务人付息不超过本钱,定为制度。

古文:中统钞法行,以金银为本,本至,乃降新钞。

现代文:朝廷行中统钞法,规定以金银为本,有本的地方才发行新钞。

古文:时庄圣太后已命取真定金银,由是真定无本,钞不可得。

现代文:而庄圣太后已将真定的金银取走,新钞不能在真定发行。

古文:布鲁海牙遣幕僚邢泽往谓平章王文统曰: 昔奉太后旨,金银悉送至上京。

现代文:布鲁海牙派幕僚邢泽去报告平章政事王文统,说真定的金银全为太后取走送到上京。

古文:俄迁顺德等路宣慰使,佩金虎符。

现代文:真定为南北交通要地,居民商贾甚多,今旧钞已经废除,而新钞又不能发行流通,如何办理政事。

古文:来朝,帝命坐,慰劳之,赐以海东青鹘。

现代文:王文统立即向真定发行新钞五千锭,民商两便。不久,调布鲁海牙为顺德等路宣慰使,佩金虎符。

古文:至元二年秋卒,年六十九。

现代文:至元二年卒,享年六十九岁。

古文:布鲁海牙性孝友,造大宅于燕京,自畏吾国迎母来居,事之,得禄不入私室。

现代文:布鲁海牙禀性对父母孝敬,对人友爱,在燕京造一大宅,将母亲从畏兀国接来奉养。

古文:幼时叔父阿里普海牙欺之,尽有其产,及贵显,筑室宅旁,迎阿里普海牙居之。

现代文:年幼时虽曾受叔父阿里普海牙的欺侮,把他家中的财产完全占有,但布鲁海牙成为显贵之后,不计前嫌,还是把他的叔父接来京师居住。

古文:弟益特思海牙以宿憾为言,常慰谕之,终无间言。帝尝赐以太府绫绢五千匹,丝絮相等,弟求四之一纳其国赋,尽与之,无吝色。

现代文:其弟益特思海牙与他不和睦,布鲁海牙还常常开导他,又把皇帝赏赐的绫绢丝絮,全部给其弟去交纳国赋,兄弟终于相处无间。

**古文:初布鲁海牙拜廉使,命下之日,子希宪适生,喜曰: 吾闻古以官为姓,天其以廉为吾宗之姓乎! **

现代文:朝廷拜布鲁海牙为廉访使。下诏任命的那天,正是其子希宪出生之日,布鲁海牙非常高兴地说: 吾闻古代以官为姓,受任为廉访使,是上天以 廉 为我宗族之姓。

古文:子希闵、希宪、希恕、希尹、希颜、希愿、希鲁、希贡、希中、希括,孙五十三人,登显仁者代有之,希宪自有传。

现代文:所以其后代子孙皆以廉为姓。布鲁海牙去世后,大德初年,赠仪同三司、大司徒,追封魏国公,谥 孝懿 。有子十人,其中廉希宪自有传。

古文:高智耀高智耀,河西人,世仕夏国。曾祖逸,大都督府尹;祖良惠,右丞相。

现代文:高智耀,河西人,世代在西夏为官,曾祖高逸为大都督府尹,祖父高良惠为右丞相。

古文:智耀登本国进士第,夏亡,隐贺兰山。

现代文:智耀亦考中西夏进士,西夏亡后,隐居贺兰山中。

古文: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,众以智耀对,召见将用之,遽辞归。皇子阔端镇西凉,儒者皆隶役,智耀谒藩邸,言儒者给复已久,一旦与厮养同役,非便,请除之。

现代文:太宗应河西众人的推荐,召他出来做官,智耀坚决推辞。皇太子阔端镇守西凉时,命儒生服徭役,智耀至王府对皇太子说,儒生从来是免于服役的,如今把他们与一般人对待,不当,请收回成命。

古文:皇子从其言。

现代文:皇子听取了他的意见。

**古文:欲奏官之,不就。宪宗即位,智耀入见,言: 儒者所学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之道,自古有国家者,用之则治,不用则否,养成其材,将以资其用也。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。 **

现代文:宪宗即位后,智耀入朝拜见皇帝,再次奏请免除儒生徭役,他说: 儒生所学的是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治国之道,自古为君王的,用他们则国家强盛,不用则国家衰败。今天应注意培养人材,以备将来任用,所以应免除儒生徭役,让他们能多受教育。

**古文:帝问: 儒家何如巫医? **

现代文:宪宗也采纳了他的意见,诏令免除海内儒士徭役。

**古文:智耀又言: 国初庶政草创,纲纪未张,宜仿前代,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。 **

现代文:世祖即位前就闻知智耀贤能,即位后召见他,与他反复辩论儒家学说对治国的重要,智耀引古证今滔滔不绝,世祖佩服他见识渊博,专铸官印,用以签发免除儒士徭役的公文。

古文:至元五年立御史台,用其议也。

现代文:这时,淮、蜀一带儒生被俘者,均降为奴隶,智耀奏请释放,世祖允准,并拜他为翰林学士,巡视各县郡。

古文:擢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。会西北藩王遣使入朝,谓: 本朝旧俗与汉法异,今留汉地,建都邑城郭,仪文制度,遵用汉法,其故何如? 帝求报聘之使以析其问,智耀入见,请行,帝问所答,画一敷对,称旨,即日遣就道。至上京,病卒,帝为之震悼。

现代文:西北藩王遣使入朝,奏问本朝为何要采行汉人的文化和各项制度,世祖派智耀去进行解释说明,行至上京病卒。世祖为之哀悼。

古文:后赠崇文赞治功臣、金紫光禄大夫、司徒、柱国,追封宁国公,谥文忠。

现代文:后赠崇文赞治功臣、金紫光禄大夫、司徒、柱国,追封宁国公,谥 文忠 。

古文:子睿。

现代文:子高睿。

古文:睿,资廪直亮,智耀之北使也,携之以行。及卒,帝问其子安在,近臣以睿见,时年十六。

现代文:高睿禀性耿直,为人光明磊落。高智耀死后,世祖问其子何在,近侍之臣引睿进见,当时才十六岁。

古文:授符宝郎,出入禁闼,恭谨详雅。

现代文:世祖授他为符宝郎,很久以后又授为唐兀卫指挥副使。

古文:久之,授唐兀卫指挥副使,历翰林待制、礼部侍郎。

现代文:嗣后历任翰林待制、礼部侍郎。

古文:除嘉兴路总管,境内有宿盗,白昼掠民财,捕者积十数辈莫敢近。

现代文:高睿任嘉兴路总管时,境内老练的强盗白昼掠夺民财,官府虽派出衙役捕卒,亦将他们无可奈何。

古文:睿下令,不旬日,生擒之,一郡以宁。

现代文:睿下令追捕,不到十天就生擒归案,全郡得以安宁。

古文:擢江东道提刑按察使,部内草窃陆梁,声言围宣城。

现代文:升为江东道提刑按察使,境内草寇嚣张,声言要围攻宣城,州郡官胆小如鼠,不敢打开城门。

古文:郡将怯懦,城门不开,睿召责之曰: 寇势方炽,官先示弱,民何所凭? 即命密治兵卫,而洞开城门,听民出入贸易自便。既而寇以有备,不敢进,遂讨平之。

现代文:睿斥责他们: 寇势大张,将官们先示弱,老百姓去依靠谁? 他密布卫军,洞开城门,听百姓自便出入贸易。盗寇知宣城有备,不敢冒进,睿派兵讨平之。

古文:除同佥行枢密院事,迁浙西道肃政廉访使。

现代文:委他为同佥行枢密院事,调升浙西肃政廉访使,拜为江南行召御史,晋升御史中丞,委为淮东道肃政廉访使。

古文:未几,果得真盗。

现代文:真州库钞三万缗被盗,官府大肆搜索,逮捕平民数百人。

古文:复拜南台御史中丞,务持大体,有儒者之风焉。

现代文:睿亲自详审,终得实情,当即释放。不久真盗缉拿归案。

古文:延祐元年卒,年六十有六。

现代文:复拜睿为南台御史。

古文:累赠推忠佐理功臣、太傅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,追封宁国公,谥贞简。

现代文:高睿于延元年卒,六十六岁,累赠推忠佐理功臣、太傅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,追封宁国公,谥 贞简 。

古文:子纳麟,官至太尉、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大夫。

现代文:子纳麟,官至太尉、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大夫。

古文:铁哥铁哥,姓伽乃氏,迦叶弥儿人。

现代文:铁哥,姓伽乃氏,西域筑乾国人。

古文:迦叶弥儿者,西域筑乾国也。父斡脱赤与叔父那摩俱学浮屠氏。

现代文:父斡脱赤与叔父那摩都信奉佛教。

**古文:斡脱赤兄弟相谓曰: 世道扰攘,吾国将亡,东北有天子气,盍往归之。 **

现代文:宪宗尊那摩为国师,授玉印,总管中国佛教事。斡脱赤也被重用,因去筑乾国劝其国王归附蒙古而被杀。元贞元年封代国公,谥 忠遂 。

古文:乃偕入见,太宗礼遇之。

现代文:斡脱赤死时,铁哥才四岁,禀性聪颖。

古文:定宗师事那摩,以斡脱赤佩金符,奉使省民瘼。

现代文:随叔父那摩进见太宗。太宗知其为斡脱赤之子,甚是宠爱,世祖即位后召见他,命在孛罗丞相府充当卫士。

古文:宪宗尊那摩为国师,授玉印,总天下释教。

现代文:至元十七年升铁哥为正议大夫、尚膳监,诏赐住宅于大明宫左侧,靠近皇宫,以便随时召见。十九年,调任同知宣徽院事,领尚膳监事。

古文:铁哥谏曰: 臣鞫庾人,其母病,盗粳欲食母耳,请贷之。 牧人有盗割驼峰者,将诛之。铁哥曰: 生割驼峰,诚忍人也。

现代文:后又进升中奉大夫、司农寺达鲁花赤。有猎人误杀骆驼,守仓库的人偷盗粳米,牧人割取驼峰,世祖均命处死,铁哥认为用刑过重,力劝免除死刑,世祖一一听从。

**古文:然杀之,恐乖陛下仁恕心。 诏皆免死。二十二年,进正奉大夫,奏: 司农寺宜升为大司农司,秩二品,使天下知朝廷重农之意。 **

现代文:至元二十二年,晋升正奉大夫,奏请将司农寺升为大司农司,其主管官员应为二品,使天下皆知朝廷重农之心。

古文:制可。

现代文:世祖允准。

古文:进资善大夫、司农。

现代文:铁哥又进为资善大夫、司农。

**古文:他日,又赐以玛瑙碗,谓铁哥曰: 此器先皇所用,朕今赐卿,以卿久侍先皇故也。 **

现代文:建议宫廷膳食所需物品,由政府设立屯田供应,不取于民。桓州闹饥荒,百姓鬻儿卖女,铁哥奏请发官钱赎回民间被卖儿女。二十四年,从世祖征乃颜,兵至撒儿都时忽然遇到叛王塔不台领兵迎战,铁哥奏请皇上设疑兵打退敌人。

古文:辽王脱脱入朝,从者执兵入大明宫,铁哥劾止之,王惧谢。

现代文:二十九年晋升荣禄大夫、中书平章政事。成宗大德元年加光禄大夫。三年仍授平章政事、议中书省事。七年,复拜中书平章政事,平滦遭水灾,铁哥奏请官府赈恤灾民。

古文:从幸缙山,饥民相望,铁哥辄发廪赈之,既乃陈疏自劾,帝称善不已。

现代文:十年随皇帝至缙山,时当地大灾,铁哥自行决定开仓济民,然后向皇帝请罪,皇帝认为他做得对,不加谴责。

古文:武宗即位,赐金一百两,加金紫光禄大夫,遥授中书右丞相。

现代文:武宗即位,赐铁哥金一百两,加金紫光禄大夫,遥授中书右丞相。

古文:从之。二年,奉命诣万安寺祀世祖,感疾归,皇太后令内臣问疾,铁哥附奏曰: 臣死无日,愿太后辅陛下布惟新之政,社稷之福也。 是年薨,赐赙礼加厚,敕有司治丧事,赠太师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,追封秦国公,谥忠穆。

现代文:有人控告宁远王阔阔出有谋反罪,武宗命诛杀,铁哥察知此是诬告,在朝廷上极力为宁远王辩护,终于澄清事实。至大二年命铁哥领度支院。仁宗皇庆元年授开府仪同三司、太傅、录军国重事。二年奉命至万安寺祭祀世祖,因病,不久去世。赠太师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,追封秦国公,谥 忠穆 。

古文:加赠推诚守正佐理翊戴功臣,封延安王,改谥忠献。

现代文:后又加赠推诚守正佐理翊戴功臣,封延安王,改谥 忠献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