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国

**古文:文王问太公曰: 守国奈何? **

现代文:文王询问太公道: 怎样才能保卫国家呢?

**古文:太公曰: 斋,将语君天之经,四时所生,仁圣之道,民机之情。 **

现代文:太公说: 请您先行斋戒,然后我再告诉您关于天地之间运行的规律,四季万物生长的原由,圣贤的治国道理,民心转变的根源。

古文:王即斋七日,北面再拜而问之。

现代文:文王于是斋戒七天,以弟子礼再度拜问太公。

古文:太公曰: 天生四时,地生万物,天下有民,仁圣牧之。

现代文:太公说: 天有四时,地生万物。天下有民众,民众由圣贤治理。

古文:故春道生,万物荣;夏道长,万物成;秋道敛,万物盈;冬道藏,万物寻。

现代文:春天的规律是滋生,万物都欣欣向荣;夏天的规律是成长,万物都繁荣茂盛;秋天的规律是收获,万物都饱满成熟;冬天的规律是贮藏,万物都潜藏不动。

古文:盈则藏,藏则复起,莫知所终,莫知所始,圣人配之,以为天地经纪。

现代文:万物成熟就应收藏,攸藏之后则又重新滋生。如此周而复始、循环往复,既无终点,也无起点。圣人参照效法这一自然规律,作为治理天下的普遍原则。

古文:故天下治,仁圣藏;天下乱,仁圣昌;至道其然也。

现代文:所以天下大治时,仁人圣君就隐而不露;天下动乱之时,仁人圣君就奋起拨乱反正,建功立业。

古文:圣人之在天地间也,其宝固大矣;因其常而视之,则民安。

现代文:这是必然的规律。圣人处于天地之间,他的地位作用的确重大。他遵循常理治理天下,使民众安定。

古文:夫民动而为机,机动而得失争矣。

现代文:民心不定,是动乱发生的契机。一同出现这种契机,天下权力之争夺得失也必然随之而起。

古文:故发之以其阴,会之以其阳,为之先唱,天下和之,极反其常。

现代文:这时圣人就秘密地发展自己的力量,待到时机成熟就公开进行讨伐。首先倡导除暴安民,天下必然群起响应。

古文:莫进而争,莫退而让。

现代文:当变乱平息一切已恢复正常时,既不要进而争功,也无需退而让位。

**古文:守国如此,与天地同光。 **

现代文:这样守国,就可以与天地共存,与日月同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