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险

古文:武王问太公曰: 引兵深入诸侯之地,敌人相遇于险厄之中。

现代文:武王问太公说: 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境内,与敌人在险阻狭隘的地带相遇。

**古文:吾左山而右水,敌右山而左水,与我分险相拒,吾欲与以守则固,以战则胜,为之奈何? **

现代文:我军所处的地形是左依山丘右临水泽,敌军所处的地形是右依山左临水,而敌军右傍山丘左临水泽,敌我双方各据险要,相互对峙。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想能够稳固防守,进攻就胜利,应该怎么办?

古文:太公曰; 处山之左,急备山之右;处山右,急备山左。

现代文:太公答道: 当我军部队占领山的左侧时,应迅速戒备山的右侧;占领了山的右侧时,应迅速戒备山的左侧。

古文:险有大水,无舟楫者,以天潢济吾三军;已济者,亟广吾道,以便战所。

现代文:险要地区的大江大河,如果没有船只,就应用天潢等浮渡器材渡过我军。已经过河的部队,要迅速开辟道路,抢占有利地形,以便主力跟进。

古文:以武冲为前后,列其强弩,令行阵皆固。

现代文:要用武冲战车掩护我军的前后,布列强弩,使我军行列和阵形稳固。

古文:衢道谷口,以武冲绝之。高置旌旗,是谓军城。

现代文:对于交通要道和山谷的谷口,要川武冲战车加以阻绝,并高挂旌旗,这样就构成了一座用战车连接起来的车城。

古文: 凡险战之法,以武冲为前,大橹为卫;材士强驽,翼吾左右。

现代文:大凡险要地带作战的方法是,把武冲战车配置在前,以大盾牌为防护,用材士强弩保障我左右两翼。

古文:三千人为屯,必置冲陈,便兵所处。

现代文:每三千人为一屯,编成进攻性的阵形,配置在便于作战的地形上。

古文:左军以左,右军以右,中军以中,并攻而前。

现代文:战斗时,左军用于左翼,右军用于右翼,中军用于中央,三军并肩攻击,向前推进。

**古文:已战者,还归屯所,更战更息,必胜乃已。 武王曰; 善哉! **

现代文:战斗的部队回到原驻地休整,未战斗过的部队依次投入战斗。轮番作战,轮番休息,一直到取得胜利为止。 武王说: 说得真好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