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杉、柏、桧附

古文:《齐民要术》:崔寔曰:正月自朔暨晦,可移松、柏、桐、梓、竹、漆诸树。

现代文:《齐民要术》:崔寔说:从正月初一到月底,可以移栽松树、柏树、桐树、梓树、竹子和漆树等各种树木。

古文:《博闻录》:栽松,春社前带土栽培,百株百活,舍此时,决无生理也。

现代文:《博闻录》:移栽松树,应在春社日前带土栽植,栽一百棵成活一百棵,不在这一时期移栽,绝难成活。

古文:斫松木,须五更初;便削去皮,则无白蚁。 血忌日 尤好。

现代文:采伐松木,应在夜间五更开始时,便将树皮削掉,这样做可以不生白蚁。在血忌日采伐更好。

古文:插杉:用惊蛰前后五日,斩新枝,剧坑、入枝、下泥、杵紧。

现代文:扦插杉木:选取惊蛰前后五日内,斩取新的枝条,掘好坑,将枝条放入坑中,用泥土壅培,用杵捣实。

古文:相视天阴即插;遇雨十分生。无雨,即有分数。

现代文:应在天阴时赶快扦插。若遇上天雨,可以全部成活;天不下雨,便要打折扣。

古文:种松、柏:八九月中,择成熟松子子,柏子同去台收顿。

现代文:种松、柏法:八九月间挑选成熟好的松子,柏子相同。将松塔剥掉,收藏起。

古文:至来春春分时,甜水浸子十日。治畦、下水、上粪,漫散子于畦内,如种菜法,或单排点种。上覆土厚二指许。

现代文:到来年春天,春分时节用甜水浸种十天,整治好畦子,灌水,上粪,将种子漫撒在畦中,和种菜的方法一样;或者采用单行点种的方法,然后覆盖上大约二指厚的土。

古文:畦上搭矮棚蔽日。

现代文:畦子上要搭架矮棚遮蔽日晒。

古文:旱则频浇,常须湿润。

现代文:遇到天旱要多多浇水,土壤要经常保持湿润。

古文:至秋后去棚,长高四、五寸。

现代文:入秋以后,即可将矮棚拆去,此时松苗约可长到四五寸高。

古文:十月中,夹萄秸篱,以御北风。

现代文:十月中旬,用高粱秆夹上围篱,以抵御北风。

古文:畦内乱撒麦糠覆树,令梢上厚二三寸止。

现代文:畦中随便撒上些麦糠,将树苗覆盖起,使苗的上方的厚度至二三寸为止。

古文:南方宜微盖。

现代文:南方地区可以稍微盖些便可。

古文:至谷雨前后,手爬去麦糠,浇之。

现代文:到谷雨节前后,用手将麦糠扒去,灌水。

古文:次冬,封盖亦如此。

现代文:下一年冬季,亦依照此法将树苗覆盖。

古文:二年之后,三月中,带土移栽。

现代文:两年过后,在三月中旬,即可带着土移栽。

古文:先撅区,用粪土相合内区中,水调成稀泥,植栽于内。拥土令区满,下水,塌实。

现代文:先掘好坑,用粪同土拌匀壅入坑中,下水搅拌成稀泥,把小苗栽植进去,用土将坑填满,灌水使虚土塌下变实。

古文:无用杵筑脚踏。

现代文:不要用杵捣和脚踏。

古文:次日,有裂缝处,以脚蹑合。

现代文:第二天发现有裂缝的地方,用脚蹑过使弥合严实。

古文:常浇令湿。

现代文:常浇水使保持湿润。

古文:至十月,祛倒,以土覆藏,毋使露树。至春,去土。

现代文:入十月,将树苗弯倒,用土覆盖,不要让树苗露出土外。

古文:次年不须覆。

现代文:到春天,再将土去掉。第二年便不用再覆盖。

古文:栽大树者,于三月中移;广留根土,谓如一丈树,留土方二三尺;地远移者二尺五寸。

现代文:移栽大树时,在三月中旬移。应当多带根周围的陈土,例如树高一丈,便应带二三方尺土,移往远处的带土二尺五寸。

古文:一丈五尺树,留土三尺或三尺五寸。

现代文:一丈五尺高的树,带土三尺或者三尺五寸。

古文:用草绳缠束根土。

现代文:用草绳将根土缠捆结实。

古文:树大者,从下剸去枝三二层。树记南北。

现代文:假如树很大,可将下面的两三层树枝剸去。

古文:运至区所,栽如前法。

现代文:要记住树原来的南北方向。运到掘好坑的地方,依照前法栽植。

古文:桧引:种如松法。

现代文:桧:种植桧的方法,和种松法相同。

古文:插枝者,二三月桧芽孽动时,先熟劚黄土地成畦,下水饮畦一遍,渗定,再下水。

现代文:采用扦插法繁殖的,二三月间桧树的芽孽萌动时,先将黄土地深剧熟柔,调治成畦;浇水透灌一遍,水渗下后,再灌一次水。

古文:候成泥,将斫下细如小指桧枝,长一尺五寸许,下削成马耳状,先以杖刺泥成孔,插桧枝于孔中,深五七寸以上。

现代文:等畦子变成泥,把砍下的如同小指粗细的桧树枝条,截成约一尺五寸长,下端斜削成马耳形;先用木棒在泥上刺成小孔,然后将桧枝插入孔内,孔深约在五或七寸以上。

古文:栽宜稠密,常浇令润泽。

现代文:扦插应稠密些。常浇水,保持畦中湿润。

古文:上搭短棚蔽日,至冬换作暖荫,次年二三月去之。

现代文:畦上架搭矮棚,遮蔽阳光。冬天,将矮棚撤去,另作暖荫,来年二三月去掉。

古文:候树高移栽,如松柏法。

现代文:等到树长高后再行移栽,如同移植松柏树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