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骨

古文:语云: 脱谷为糠,其髓斯存 ,神之谓也。 山骞不崩,唯石为镇 ,骨之谓也。

现代文:俗话说: 稻谷脱下的外壳,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,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,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。

古文:一身精神,具乎两目;一身骨相,具乎面部。

现代文:这个精华,就像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。 高山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,但山却不会倒塌破碎,因为山有硬如钢铁的岩石在支撑着,不会被风吹雨打去。

古文:他家兼论形骸,文人先观神骨。

现代文:这里所说的 镇石 ,就相当于支撑人形体的骨骼。

古文:开门见山,此为第一。

现代文:所以本书 开门见山 ,把 神骨 问题作为第一篇。

古文:文人论神,有清浊之辨。清浊易辨,邪正难辨。欲辨邪正,先观动静;静若含珠,动若木发;静若无人,动若赴的,此为澄清到底。

现代文:古之医家、文人在研究、观察人的 神 时,一般都把 神 分为清明与昏浊两种类型。 神 的清明与昏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,但因为清明又有奸邪与忠直之分,这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。要考察一个人是奸邪还是忠直,应该先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。

古文:静若萤光,动若流水,尖巧而喜淫;静若半睡,动若鹿骇,别才而深思。一为败器,一为隐流,均之托迹于清,不可不辨。

现代文:眼睛处于静态的时候,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,真情深蕴,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,含而不露;处于动态之时,眼中精光闪烁,眼神敏锐犀利,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。双眼处于静态之时,目光清明沉稳,旁若无人。

古文:凡精神,抖擞处易见,断续处难见。

现代文:处于动态的时候,目光暗藏杀机,锋芒外露,宛如瞄准目标,一发中的,待弦而发。以上两种神情,澄明清澈,属于纯正的神情。

古文:断者出处断,续者闭处续。道家所谓 收拾入门 之说,不了处看其脱略,做了处看其针线。小心者,从其不了处看之,疏节阔目,若不经意,所谓脱略也。

现代文:对于率直豪放的人,要在做事的过程中仔细考察他,如果表面上粗枝大叶,做起事来却处处小心谨慎、注意细节,不轻率行事,不随意举动,最终使事情得以成功,这种人是可以被重用的。

古文:大胆者,从其做了处看之,慎重周密,无有苟且,所谓针线也。二者实看向内处,稍移外便落情态矣,情态易见。

现代文:上述两种精神状态,实际上都存在于内心世界,但是它们只要稍微流露,立刻就会变为情态,而情态则是比较容易看到的。

古文:骨有九起:天庭骨隆起,枕骨强起,顶骨平起,佐串骨角起,太阳骨线起,眉骨伏犀起,鼻骨芽起,颧骨若不得而起,项骨平伏起。

现代文:九贵骨各有各的姿势:天庭骨丰隆饱满;枕骨充实显露;顶骨平正而突兀;佐串骨像角一样斜斜而上,直入发际;太阳骨直线上升;眉骨骨棱显而不露,隐隐约约像犀角平伏在那里;鼻骨状如芦笋竹芽,挺技而起;颧骨有力有势,又不陷不露;项骨平伏厚实,又约显约露。

古文:在头,以天庭骨、枕骨、太阳骨为主;在面,以眉骨、颧骨为主。

现代文:看头部的骨相,主要看天庭、枕骨、太阳骨这三处关键部位;看面部的骨相,则主要看眉骨、颧骨这两处关键部分。

古文:五者备,柱石之器也;一则不穷;二则不贱;三则动履稍胜;四则贵矣。

现代文:如果以上五种骨相完美无缺,此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;如果只具备其中的一种,此人便终生不会贫穷;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两种,此人便终生不会卑贱;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三种,此人只要有所作为,就会发达起来;如果能具备其中的四种,此人一定会显贵。

古文:骨有色,面以青为贵, 少年公卿半青面 是也。

现代文:骨有不同的颜色,面部颜色,则以青色最为高贵。俗话说的 少年公卿半青面 ,就是这个意思。

古文:紫次之,白斯下矣。

现代文:黄中透红的紫色比青色略次一等,面如枯骨着粉白色则是最下等的颜色。

古文:骨有质,头以联者为贵。碎次之。

现代文:骨有一定的气势,头部骨骼以相互关联、气势贯通最为高贵,互不贯通、支离散乱则略次一等。

古文:总之,头上无恶骨,面佳不如头佳。

现代文:总之,只要头上没有恶骨,就是面再好也不如头好。

古文:然大而缺天庭,终是贱品;圆而无串骨,半是孤僧;鼻骨犯眉,堂上不寿。颧骨与眼争,子嗣不立。

现代文:然而,如果头大而天庭骨却不丰隆,终是卑贱的品位;如果头圆而佐串骨却隐伏不见,多半是要成为僧人的;如果鼻骨冲犯两眉,父母必定不会长寿;如果颧骨紧贴眼尾而颧峰凌眼,必定没有子孙后代。

古文:此中贵贱,有毫厘千里之辨。

现代文:这里的富贵与贫贱差别,有如毫厘之短与千里之长,是非常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