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七十八

古文:徐謇,字成伯,丹阳人也,家本东莞。与兄文伯等皆善医药。

现代文:徐謇字成伯,丹阳人,家本住东莞,与兄长文伯等都擅长治病配药。

古文:謇因至青州,慕容白曜平东阳,获之,送京师。

现代文:徐謇因到青州,慕容白曜平定东阳,被抓住送到京城。

古文:献文欲验其能,置病人于幕中,使謇隔而脉之,深得病形,兼知色候,遂被宠遇。

现代文:献文帝想检验他的能力,把病人放在帷幕里面,让徐謇隔着帷幕把脉。非常清楚病状,又知道病人面色症候,于是被宠幸。

古文:为中散,稍迁内行长。

现代文:做了中散。不久升为内侍长。

古文:文明太后时问经方,而不及李脩之见任用。

现代文:文明太后时常询问医药方书,但比不上李修那样被重用。

古文:謇合和药剂攻疗之验,精妙于脩。

现代文:徐謇配药治病的方法,比李修精妙。

古文:而性秘忌。承奉不得其意,虽贵为王公,不为措疗也。

现代文:但性情古怪,应接往往不合他意,即使贵为王公大人,也不去为他们治疗。

古文:孝文迁洛,稍加眷待,体小不平,及所宠冯昭仪有病,皆令处疗。

现代文: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稍得眷顾接待,身材矮小不如常人,皇帝宠爱的冯昭仪有病时,都让他去治疗。

古文:又除中散大夫,转侍御师。

现代文:又任命为中散大夫,转任侍御师。

古文:謇欲为孝文合金丹,致延年法,乃入居嵩高,采营其物,历岁无所成,遂罢。

现代文:徐謇想替孝文帝配制金丹,得到延年益寿的方法,便到嵩山居住,采集物品,历经一年没有什么成就,便告停止。

古文:二年,上幸县瓠,有疾大渐,乃驰驿召謇,令水路赴行所,一日一夜行数百里。

现代文:太和二十二年,皇帝驾临悬瓠,得了重病,就急速召引徐謇,让他从水路到行宫,一天一夜走了几百里。

古文:至,诊省有大验。

现代文:到行宫,诊断治疗很有效果。

古文:九月,车驾次于汝滨,乃大为謇设太官珍膳。

现代文:九月,皇帝车驾驻汝水边,于是替徐謇摆下太官珍膳。

古文:因集百官,特坐謇于上席,遍陈餚觞于前,命左右宣謇救摄危笃振济之功,宜加酬赍。乃下诏褒美,以謇为大鸿胪卿、金卿县伯,又赐钱绢、杂物、奴婢、牛马,事出丰厚,皆经内呈。诸亲王咸阳王禧等各有别赍,并至千匹。

现代文:集合百官,特意让徐謇坐在上席,把各种美肴名酒摆放在他面前,让身边侍卫宣讲徐謇拯救病危周济人伦的功劳,应该给予酬谢,便下达诏书褒扬赞美,让徐謇做了大鸿胪卿、金乡县伯,又赏赐钱绢、各种物品、奴婢、牛马,赏赐丰厚,都经内省呈报诸位亲王,咸阳王禧等人也各有酬赠,都达到千匹。

古文:从行至鄴,上犹自发动,謇日夕左右。

现代文:随皇上到邺城,皇帝还不断发病,徐謇早晚侍奉在身边。

古文:明年,从诣马圈,上疾势遂甚,蹙蹙不怡,每加切诮,又欲加之鞭捶,幸而获免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跟随皇上到马圈,皇上病情加重,性情暴躁不和悦,常对他尖刻讽刺,还想用鞭捶惩罚,幸而得免。

古文:帝崩后,謇随梓宫还洛。

现代文:皇帝死后,徐謇随着棺木回到洛阳。

古文:謇常有将饵及吞服道,年垂八十,而鬓发不白,力未多衰。

现代文:徐謇有一种饮食调养吞服的方法,年近八十,但鬓发不白,体力不减。

古文:正始元年,以老为光禄大夫。

现代文:正始元年,因年老,做了光禄大夫。

古文:卒,赠安东将军、齐州刺史,谥曰靖。

现代文:下世后,追封安东将军、齐州刺史,谥号靖。

古文:然性自矜大,轻诸医人,自徐之才、崔叔鸾以还,俱为其所轻。

现代文:儿子徐践,字景癉,袭承爵位,官职建兴太守。兄文伯在南齐做官,是东莞、太山、兰陵三郡的太守。儿子徐雄,是员外散骑侍郎,医道在长江下游以东地区被人称赞,事迹都见于《南史》。

古文:姚僧垣,字法卫,吴兴武康人,吴太常信之八世孙也。

现代文:姚僧垣字法卫,吴兴武康人,是吴国太常姚信的八世孙。

古文:父菩提,梁高平令。

现代文:父亲姚菩提,梁朝高平县令。

古文:尝婴疾疹历年,乃留心医药。

现代文:幼婴患病一年多,于是留心医术。

古文:梁武帝召与讨论方术,言多会意,由是颇礼之。

现代文:梁武帝召见与他讨论医卜星相之术,言语多有领悟,由此比较礼遇他。

古文:僧垣幼通洽,居丧尽礼,年二十四,即传家业。

现代文:姚僧垣自幼博识,服丧期间曲尽礼义,年二十四岁,便继承家业。

古文:仕梁为太医正,加文德主帅。

现代文:仕宦梁朝时是太医正,加授文德主帅。

古文:梁武帝尝因发热,服大黄。

现代文:梁武帝曾因发热,服用大黄。

**古文:僧垣曰: 大黄快药,至尊年高,不宜轻用。 **

现代文:姚僧垣说: 大黄是利药,天子年事已高,不应轻易服用。

古文:帝弗从,遂至危笃。

现代文:皇帝不听劝阻,于是导致病情加重。

古文:太清元年,转镇西湘东王府中记室参军。

现代文:太清元年,迁职镇西湘东王府中记室参军。

古文:僧垣少好文史,为学者所称。

现代文:姚僧垣年轻时喜好文史,为学者称道。

古文:及梁简文嗣位,僧垣兼中书舍人。

现代文:梁简文帝继位后,姚僧垣任中书舍人。

古文:梁元帝平侯景,召僧垣赴荆州,改受晋安王府谘议。

现代文:梁元帝平定侯景后,召请姚僧垣到荆州,改授晋安王府谘议。

古文:梁元帝尝有心腹病,诸医皆请用平药。

现代文:梁元帝曾患有心腹疼痛,许多医生都请求皇上服用普通药物。

**古文:僧垣曰: 脉洪实,宜用大黄。 **

现代文:姚僧垣说: 脉搏有力充实,适宜服用大黄。

古文:元帝从之。进汤讫,果下宿食,因而疾愈。

现代文:梁元帝听从他的话,药汁喝完,果然能吃下平素饭食,因而病疾得以痊愈。

古文:时初铸钱,一当十,乃赐十万贯,实百万也。

现代文:当时刚铸造的钱,一顶十,于是赏赐钱十万贯。实际上是百万贯。

古文:及魏军克荆州,僧垣犹侍梁元,不离左右,为军人所止,方泣涕而去。

现代文:魏军攻破荆州时,姚僧垣仍然侍奉梁元帝,被士兵所阻止,才哭着离开。

**古文:寻而周文遣使驰驿徽僧垣。燕公于谨固留不遣,谓使人曰: 吾年衰暮,疾病婴沉,今得此人,望与之偕老。 **

现代文:不久周文派使臣驰马急速征召姚僧垣,燕公于谨坚决挽留不放行,对使臣说: 我年已衰老迟暮,疾病很重,现在得到这人,希望能与他相处到老。

古文:周文以谨勋德隆重,乃止。

现代文:周文因于谨功德隆重,便不再征召。

古文:明年,随谨至长安。

现代文:明年,随于谨到长安。

古文:武成元年,授小畿伯下大夫。

现代文:武成元年,授官小畿伯下大夫。

古文:金州刺史伊娄穆以疾还京,请僧垣省疾,乃云自腰至脐,似有三缚,两脚缓纵,不复自持。

现代文:金州刺史伊娄穆因病回京,请姚僧垣去看病,说从腰间到肚脐,好像有三根绳索捆绑,两脚痿痹,不能把持,姚僧垣就给他开三剂汤药。

古文:僧垣即为处汤三剂,穆初服一剂,上缚即解;次服一剂,中缚复解;又服一剂,三缚悉除。而两脚疼痹,犹自挛弱。更为合散一剂,稍得屈申。

现代文:伊娄穆刚服第一剂药,上面绳索就解开了;再服第二剂药,中间绳索又解开了;又服一剂药,三根绳索全部解除,而两脚痿痹,仍然曲孱弱,又配一剂散药,两脚稍能伸展。

**古文:僧垣曰: 终待霜降,此患当愈。 **

现代文:姚僧垣说: 必须等到下霜,这种病才会好。

古文:及至九月,遂能起行。

现代文:等到九月,伊娄穆能够起来行走。

古文:大将军、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,加以水肿,喘息奔急,坐卧不安。

现代文:大将军、襄乐公贺兰隆开始患有胸气堵塞病,又加上水肿,喘息急促,坐卧不安。

古文:或有劝其服决命大散者,其家疑未能决,乃问僧垣。

现代文:有劝他服用决命大散药的,他的家人犹豫不能决定。于是请教姚僧垣。

**古文:僧垣曰: 意谓此患,不与大散相当。 **

现代文:姚僧垣说: 我想这种病,不与大散药相适应。

古文:即为处方,劝急使服,便即气通。更服一剂,诸患悉愈。

现代文:便给他开一药方,让他快速服下。随即胸气畅通,又服一剂药,各种病都好了。

古文:大将军、乐平公窦集暴感风疾,精神瞀乱,无所觉知。

现代文:大将军、乐平公窦集突然受风得病,精神错乱,没有知觉。

古文:医先视者,皆云已不可救。

现代文:最初给他看病的医生,都说已经不可救治。

**古文:僧垣后至曰: 困矣,终当不死。 **

现代文:姚僧垣到后,说: 疲惫了,终不会死。

古文:为合汤散,所患即疗。

现代文:配制一盒汤散药。所得病很快好了。

古文:大将军、永世公叱伏列椿苦痢积时,而不损废朝谒。

现代文:大将军、永世公叱伏列椿被痢病所苦有很久时间,但不影响他进朝中拜谒。

**古文:燕公谨尝问僧垣曰: 乐平、永世,俱有痼疾,意永世差轻。 **

现代文:燕公于谨曾对姚僧垣说: 乐平公、永世公都患有经久难愈的疾病,我觉得永世公的病情稍轻。

**古文:对曰: 夫患有深浅,时有危杀,乐平虽困,终当保全;永世虽轻,必不免死。 **

现代文:回答说: 病有深浅,时有危杀,乐平公虽然困窘,最终能够保全;永世公虽然较轻,一定免不了死。

**古文:谨曰: 当在何时? **

现代文:燕公于谨说: 应该在什么时候。

**古文:对曰: 不出四月。 **

现代文:回答说 :不出四月份。

古文:果如其言,谨叹异之。

现代文:结果正像他说的那样,燕公谨很是叹愕惊异。

古文:天和六年,迁遂伯中大夫。

现代文:天和六年,升职为遂伯中大夫。

古文:建德三年,文宣太后寝疾,医巫杂说,各有同异。

现代文:建德三年,文宣太后卧病,医生巫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,互有异同。

古文:武帝引僧垣坐,问之。

现代文:武帝召请姚僧垣同坐,问他。

**古文:对曰: 臣准之常人,窃以忧惧。 **

现代文:回答说: 我以普通人衡量,私下很担心忧虑。

**古文:帝泣曰: 公既决之矣,知复何言! **

现代文:皇帝哭着说: 您既然决定下来了,还能再说什么呢?

古文:寻而太后崩。

现代文:不久太后死去。

古文:其后复因召见,乃授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这之后又因被召见,授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

古文:敕停朝谒,若非别敕,不劳入见。

现代文:诏令他不再入朝拜谒,如果不是其他诏书,不烦劳入朝相见。

古文:四年,帝亲戎东讨,至河阴遇疾,口不能言;睑垂覆目,不得视;一足短缩,又不得行。

现代文:建德四年,皇帝亲自带兵东征,到河阴时得病,口不能说话,眼下垂盖住眼睛,不得看东西,一只脚缩短,又不能行走。

古文:僧垣以为诸藏俱病,不可并疗,军中之要,莫过于语,乃处方进药,帝遂得言。

现代文:姚僧垣认为各内脏器官同时得病,不能同时治疗,而军中要务,莫过于语言,于是开处方逐次用药。

古文:次又疗目,目疾便愈。未及足,足疾亦瘳。

现代文:皇帝能够说话;又治疗眼睛,眼病很快痊愈;未治疗到脚,脚病也好了。

古文:比至华州,帝已痊复。

现代文:等到华州,皇帝已经完全康复。

古文:即除华州刺史,仍诏随驾入京,不令在镇。

现代文:当即授职华州刺史。仍令他随宫驾回京,不让他在镇府。

古文:宣政元年,表请致仕,优诏许之。

现代文:宣政元年,上奏章请求辞官归居,特别优待下诏准许。

古文:是岁,帝幸云阳,遂寝疾,乃召僧垣赴行在所。

现代文:这一年,皇帝到云阳去,卧病,便召请姚僧垣到行宫所在地。

**古文:内史柳昂私问曰: 至尊脉候何如? **

现代文:内史柳昂偷偷地问道 :天子脉象怎么样?

古文:对曰: 天子上应天心,或当非愚所及。

现代文:回答说: 天子应和上天之心,恐怕不是我能做到的。

**古文:若凡庶如此,万无一全。 **

现代文:如果一般人患病到这个样子,万人中无一保全。

古文:寻而帝崩。

现代文:不久皇帝下世。

古文:宣帝初在东宫,常苦心痛,乃令僧垣疗之,其疾即愈。

现代文:宣帝最初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,常为心痛所苦,就让姚僧垣治疗,病很快好了。

古文:及即位,恩礼弥隆。

现代文:即位后,对姚僧垣的恩惠礼遇更加丰厚。

**古文:谓曰: 尝闻先帝呼公为姚公,有之? **

现代文:对他说 :曾经听到先帝喊您为姚公,有这回事吗?

**古文:对曰: 臣曲荷殊私,实如圣旨。 **

现代文:回答说: 臣下如弯荷特受偏爱,确实如圣主所言。

古文:帝曰: 此是尚齿之辞,非为贵爵之号。

现代文:皇帝说: 这是尊崇老人的话,不是显贵爵位的称号。

**古文:朕当为公建国开家,为子孙永业。 **

现代文:我应为您建立封地开创家业,成为子孙的长久基业。

古文:乃封长寿县公。册命之日,又赐以金带及衣服等。

现代文:于是封为长寿县公,册封那天,又赏金带以及衣服等物。

古文:大象二年,除太医下大夫。

现代文:大象二年,授职太医下大夫。

古文:帝寻有疾,至于大渐,僧垣宿直侍疾。

现代文:皇帝不久得病,后来加重,姚僧垣便在殿堂住宿,侍奉皇上。

**古文:帝谓隋公曰: 今日性命,唯委此人。 **

现代文:皇帝对隋公说: 今天我的性命,只有交付给这个人。

**古文:僧垣知帝必不全济,乃对曰: 臣但恐庸短不逮,敢不尽心! **

现代文:姚僧垣知道皇帝一定不会痊愈,就回答说: 臣子只担心医道平庸不及,岂敢不竭尽心力!

古文:帝颔之。

现代文:皇帝点头称是。

古文:及静帝嗣位,迁上开府仪同大将军。

现代文:静帝即位后,升迁上开府仪同大将军。

古文:隋开皇初,进爵北绛郡公。

现代文:隋朝开皇初年,增封爵位为北绛郡公。

古文:三年,卒,年八十五。

现代文:开皇三年,下世,时年八十五岁。

古文:遗诫衣帢入棺,朝服勿敛,灵上唯置香奁,每日设清水而已。

现代文:遗嘱中告诫衣帽放入棺,朝服不要入殓,灵柩上只放香匣,每天摆放清水罢了。

古文:赠本官,加荆、湖二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追赠本官,加授荆、湖二州刺史。

古文:僧垣医术高妙,为当时所推,前后效验,不可胜纪。

现代文:姚僧垣医术高妙,为当时人所推重,前后验证,不可一一记载。

古文:子则,亦传其家业。

现代文:声誉隆盛,远闻边境,以至于各蕃疆外域,都请求委托他。

古文:许智藏,高阳人也。祖道幼,常以母疾,遂览医方,因而究极,时号名医。

现代文:姚僧垣便参详校正有征验的,编为《集验方》十二卷,又撰写《行记》三卷,流传于世。许智藏,高阳人。祖父许道幼,常常因母亲患病,四处寻觅医方,因而深究医理,当时号称名医。

**古文:诫诸子曰: 为人子者,尝膳视药,不知方术,岂谓孝乎。 **

现代文:告诫他的几个孩子说 :做晚辈的,父母吃饭吃药前,先尝后进。不知医术,能够称为孝顺吗?

古文:由是,遂世相传授。

现代文:因此,便世代相传。

古文:仕梁,位员外散骑侍郎。

现代文:出仕梁朝,官职员外散骑侍郎。

古文:父景,武陵王谘议参军。

现代文:父亲许景,是武陵王谘议参军。

古文:智藏少以医术自达,仕陈,为散骑常侍。

现代文:许智藏年轻时以通晓医术而得志,在陈朝做官,是散骑侍郎。

古文:陈灭,隋文帝以为员外散骑侍郎,使诣扬州。

现代文:陈朝灭亡后,隋文帝让他做了员外散骑侍郎,派他到扬州去。

古文:会秦王俊有疾,上驰召之。

现代文:恰巧秦王杨俊有病,皇上派人驱马疾行召他。

古文:俊夜梦其亡妃崔氏泣曰: 本来相迎,如闻许智藏将至。

现代文:秦王俊夜间梦见已故妃子崔氏哭着说: 本应迎接你,但听到许智藏将要来到。

**古文:其人若到,当必相苦,为之奈何? **

现代文:这个人如果到,势必被他害苦,怎么办呢?

**古文:明夜,俊又梦崔氏曰: 妾得计矣,当入灵府中以避之。 **

现代文:第二天夜里,秦王俊又梦见崔氏说: 我找到办法了,可以入心中躲避。

**古文:及智藏至,为俊诊脉曰: 疾已入心,即当发痫,不可救也。 **

现代文:等到许智藏到来,给他诊脉说 :病已进入心中。很快就会发疯。不能医救。

古文:果如言,俊数日而薨。

现代文:果然如他所说,秦王俊几天后死去。

古文:上奇其妙,赍物百段。

现代文:皇上惊奇他医术奇妙,送给物品百段。

古文:炀帝即位,智藏时致仕。帝每有苦,辄令中使就宅询访,或以辇迎入殿,扶登御床。

现代文:炀帝即位后,许智藏辞官在家,皇帝每次有病,就令中使到他府中询问请教,或者用皇帝车驾迎进宫中,扶到皇帝床上。

古文:智藏为方奏之,用无不效。

现代文:许智藏开药方呈奏,用后没有不起作用的。

古文:卒于家,年八十。

现代文:死在家中。年八十岁。

古文:宗人许澄,亦以医术显。

现代文:何稠字桂林,国子祭酒何妥哥哥的儿子。父亲何通,擅长雕琢玉石。

古文:澄父奭,仕梁,为中军长史,随柳仲礼入长安,与姚僧垣齐名,拜上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何稠十多岁时,碰到江陵平定,随何妥到长安。

古文:澄有学识,传父业,尤尽其妙。

现代文:在周朝任职,任御饰下士。隋文帝为丞相时,召补为参军,兼管细作署。

古文:历位尚药典御、谏议大夫,封贺川县伯。

现代文:开皇年间,连续升职为太府丞。何稠博览古代图表,认识多种古物。

古文:父子俱以艺术名重于周隋二代,史失其事,故附云。

现代文:波斯国曾经进献金线锦袍,织物相当美丽。皇上命令何稠织做一件。

古文:万宝常,不知何许人也。

现代文:何稠织成后,超过波斯国进献的那件。

古文:父大通,从梁将王琳归齐,后谋还江南,事泄伏诛。

现代文:皇上非常高兴。当时中原琉璃制作失传很久,匠工不敢改变。

古文: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,因妙达钟律,遍工八音。与人方食,论及声调。

现代文:何稠用绿瓷制作,与真品没有什么区别。不久,升为员外散骑侍郎。

古文:时无乐器,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,以箸扣之,品其高下,宫商毕备,谐于丝竹,大为时人所赏。

现代文:开皇末年,桂州俚李光仕叛乱,皇上诏令何稠征兵讨伐,军队驻扎在衡岭,派人招降叛军首领。

古文:然历周、隋,俱不得调。

现代文:洞主莫崇解甲投降。桂州长史王文同捆缚莫崇到何稠处。

古文:开皇初,沛国公郑译等定乐,初为黄钟调。

现代文:何稠骗他道: 州县不能抚养百姓,不是莫崇的罪过。

古文:宝常虽为伶人,译等每召与议,然言多不用。

现代文:让人释放他,拉他同坐,加上随从四个人,设酒宴款待后放他们回去。莫崇非常高兴,回洞后不设防备。

古文:后译乐成,奏之。

现代文:何稠到五更天,偷袭到洞口,发动全部俚兵包围残敌。

古文:上召宝常,问其可不。

现代文:象州贼帅杜条辽、罗州贼帅庞靖等相继归降。

古文:宝常曰: 此亡国之音,岂陛下所宜闻! 上不悦。

现代文:于是分遣建州开府梁昵讨伐叛夷罗寿,罗州刺史冯暄讨伐叛军主帅檀,一并平定之,以承制署首领做州县官后回师,众人都心悦诚服。

古文: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,非雅正之音,请以水尺为律,以调乐器,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。

现代文:有个钦州刺史宁猛力帅部下对抗官军。开始,宁猛力图谋叛乱,到这个时候也恐惧起来,请求入朝请罪。何稠觉得他很厚道,不会猜忌有二心,放他回本州,与他相约八九月到京城相见。

古文:并撰《乐谱》六十四卷。

现代文:何稠还京上奏,皇上心里不高兴。

古文:且论八音旋相为宫法,改弦移柱之变,为八十四调,一百四十律,变化终于一千八百声。

现代文:这年十月,宁猛力死去,皇上对何稠说: 你以前不将宁猛力带来,现在竟然死了。 何稠说: 猛力与臣相约,即使自身死去,也会让儿子入京侍奉皇上。越地人性情刚直,他的儿子一定会来。

古文:时以《周礼》有旋宫之义,自汉已来,知音不能通,见宝常特创其事,皆哂之。

现代文:当初猛力临死时,告诫他的儿子长真说: 我和皇上的大使有约,不可失信于国中贤人。你把我埋葬后,就要立即上路。

古文:至是,试令为之,应手成曲,无所疑滞,见者莫不嗟异。

现代文:长真依言入京。皇上非常高兴地说 :何稠施言于蛮夷,竟到了如此地步。

古文:于是损益乐器,不可胜纪。

现代文:因功授职升府。仁寿初年,文献皇后死后,何稠与宇文恺参与主管山陵规章与规划。

古文:其声雅淡,不为时人所好。

现代文:何稠生性寡言少语,善于听候皇上意图,由此逐渐得到皇上宠幸。

古文:太常善声者,多排毁之。

现代文:皇上重病,对何稠说: 你已经埋葬过皇后,现在我死去,也要好好安置。

古文:又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,尤忌宝常。

现代文:安排你这些有什么益处呢?只是不能忘怀了。灵魂有知觉,应当在黄泉下相见。

古文:夔父威方用事,凡言乐者附之而短宝常。

现代文:皇上揽着太子的脖子说: 何稠的心意,从我后事的办理情况上就可以明白。

古文:数诣公卿怨望,苏威因诘宝常所为,何所传受。

现代文:大业初年,炀帝准备到扬州,下令让何稠查阅图籍,制作车服羽饰,送到江都。

古文:有一沙门谓宝常曰: 上雅好符瑞,有言征祥者,上皆悦之。

现代文:那一天,授职太府少卿。何稠便造黄旗三万六千面,以及车舆辇辂,皇后仪仗队,百官礼服,按期完成,送到江都。

古文:先生当言徒胡僧受学,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,则上必悦。先生当言,所为可以行矣。 宝常遂如其言以答威。

现代文:役使的工匠十万多人。花费的金银钱物可以用亿计。皇上派兵部侍郎明雅、选部郎薛迈等核查,几年才结束。

**古文:威怒曰: 胡僧所传,乃四夷之乐,非中国宜行。 **

现代文:毫厘不差。

古文:其事竟寝。

现代文:何稠检校今古,多有改革创新。

**古文:宝常听太常所奏乐,泫然泣曰: 乐声淫厉而哀,天下不久将尽。 **

现代文:魏、晋以来,皮弁冠有缨带而没有笄导,何稠说 :这是古代田猎的服装,现在穿戴入朝,应该改变样式。

古文:时四海全盛,闻言者皆谓不然。

现代文:所以皮弁冠用象牙笄导,就是从何稠开始的。

古文:大业之末,其言卒验。宝常贫而无子,其妻因其卧疾,遂窃其资物而逃,宝常竟饿死。

现代文:另外下属各区官吏服装,开始没有佩带的印授,何稠说 :这是早晚小朝时的服装,怎么有臣子拜谒皇上而解去印授,又没有佩玉之类的符节呢?

古文:将死,取其所著书焚之,曰: 何用此为? 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,见行于世。

现代文:于是加上兽头小印绶以及一支佩玉。过去规定,五种车子在车辕上建车箱,皇帝与侍从都在车箱中。何稠说: 君臣相处过于接近,有相逼之感。

古文:开皇中,郑译、何妥、卢贲、苏夔、萧吉并讨论坟籍,撰著乐书,皆为当时所用,至于天然识乐,不及宝常远矣。

现代文:于是增大车盘,另造栏杆,侍臣站在里面。在里面再造须弥平座,天子单独居于上面。其他旗子车帘装饰物品,增加改变不少。皇帝又命令何稠制造兵车一百乘,后宫八百连。皇帝觉得很好。

古文:安马驹、曹妙达、王长通、郭令乐等能造曲,为一时之妙,又习郑声,而宝常所为,皆归于雅。

现代文:让何稠为太府卿。

古文:此辈虽公议不附宝常,然皆心服,谓以为神。

现代文:后监管少府监。辽东之战,辅助右屯卫将军。

古文:时乐人王令言亦妙达音律。

现代文:统领御林军弓箭手三万人。

古文:大业末,炀帝将幸江都,令言之子尝于户外弹胡琵琶,作翻调《安公子曲》,令言时卧室中,闻之惊起,曰: 变!

现代文:当时工部尚书宇文恺造辽水桥没有成功,军队不能渡河,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因此被害。皇上派何稠建桥,两日便成了。当初,何稠建造行宫与六合城,到这里后,皇上在辽水东与贼相对峙。夜间建造城,周围环绕八里。

古文:赵国李幼序、洛阳丘何奴并工握槊。

现代文:城与城墙上面的小墙高十仞。上面安排武装士兵,树杖建旗,四角立下缺口,对面建造一个台观,观下有三门,天亮建好。

古文:此盖胡戏,近入中国。

现代文:高丽人远远望见,称作神功。

古文: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,将杀之,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,意言孤则易死也。宣武以后,大盛于时。

现代文:不久升为右光禄大夫。跟随皇上到江都,碰上宇文化及叛乱,任命为工部尚书。兵败后,被窦建德俘获,又做工部尚书、舒国公。建德兵败后,归顺大唐,授职少府监,下世。

古文:何稠,字桂林,国子祭酒妥之兄子也。

现代文:何稠字桂林,国子祭酒何妥哥哥的儿子。

古文:父通,善琢玉。

现代文:父亲何通,擅长雕琢玉石。

古文:稠年十余,遇江陵平,随妥入长安。

现代文:何稠十多岁时,碰到江陵平定,随何妥到长安。

古文:仕周,御饰下士。

现代文:在周朝任职,任御饰下士。

古文:及隋文帝为丞相,召补参军,并掌细作署。

现代文:隋文帝为丞相时,召补为参军,兼管细作署。

古文:开皇中,累迁太府丞。

现代文:开皇年间,连续升职为太府丞。

古文:稠博览古图,多识旧物。

现代文:何稠博览古代图表,认识多种古物。

古文:波斯尝献金线锦袍,组织殊丽。

现代文:波斯国曾经进献金线锦袍,织物相当美丽。

古文:上命稠为之。

现代文:皇上命令何稠织做一件。

古文:稠锦成,逾所献者,上甚悦。

现代文:何稠织成后,超过波斯国进献的那件。皇上非常高兴。

古文:时中国久绝琉璃作,匠人无敢措意,稠以绿瓷为之,与真不异。

现代文:当时中原琉璃制作失传很久,匠工不敢改变。何稠用绿瓷制作,与真品没有什么区别。

古文:师次衡岭,遣使招其渠帅,洞主莫崇解兵降款,桂州长史王文同锁崇诣稠所。

现代文:不久,升为员外散骑侍郎。开皇末年,桂州俚李光仕叛乱,皇上诏令何稠征兵讨伐,军队驻扎在衡岭,派人招降叛军首领。洞主莫崇解甲投降。桂州长史王文同捆缚莫崇到何稠处。

**古文:稠诈宣言曰: 州县不能绥养,非崇之罪。 **

现代文:何稠骗他道: 州县不能抚养百姓,不是莫崇的罪过。

古文:命释之,引共坐,与从者四人,为设酒食遣之。

现代文:让人释放他,拉他同坐,加上随从四个人,设酒宴款待后放他们回去。

古文:大悦,归洞不设备。

现代文:莫崇非常高兴,回洞后不设防备。

古文:稠至五更,掩及其洞,悉发俚兵以临余贼,象州逆帅杜条辽、罗州逆帅庞靖等相断降款。

现代文:何稠到五更天,偷袭到洞口,发动全部俚兵包围残敌。象州贼帅杜条辽、罗州贼帅庞靖等相继归降。

古文:分遣建州开府梁昵讨叛夷罗寿,罗州刺史冯暄讨贼帅李大檀,并平之。承制署首领为州县官而还,众皆悦服。

现代文:于是分遣建州开府梁昵讨伐叛夷罗寿,罗州刺史冯暄讨伐叛军主帅檀,一并平定之,以承制署首领做州县官后回师,众人都心悦诚服。

古文:有钦州刺史甯猛力帅众迎军。

现代文:有个钦州刺史宁猛力帅部下对抗官军。

古文:初,猛力欲图为逆,至是惶惧,请身入朝。

现代文:开始,宁猛力图谋叛乱,到这个时候也恐惧起来,请求入朝请罪。

古文:稠以其疾笃,示无猜贰,放还州,与约八九月诣京师相见。

现代文:何稠觉得他很厚道,不会猜忌有二心,放他回本州,与他相约八九月到京城相见。

古文:稠还奏状,上意不怿。

现代文:何稠还京上奏,皇上心里不高兴。

**古文:其年十月,猛力卒,上谓稠曰: 汝前不将猛力来,今竟死矣。 **

现代文:这年十月,宁猛力死去,皇上对何稠说: 你以前不将宁猛力带来,现在竟然死了。

古文:稠曰: 猛力共臣约,假令身死,当遣子入侍。

现代文:何稠说: 猛力与臣相约,即使自身死去,也会让儿子入京侍奉皇上。

**古文:越人性直,其子必来。 **

现代文:越地人性情刚直,他的儿子一定会来。

**古文:初,猛力临终,诫其子长真曰: 我与大使期,不可失信于国士,汝葬我讫,即宜上路。 **

现代文:当初猛力临死时,告诫他的儿子长真说: 我和皇上的大使有约,不可失信于国中贤人。你把我埋葬后,就要立即上路。

古文:长真如言入朝。

现代文:长真依言入京。

**古文:上大悦曰: 何稠著信蛮夷,乃至于此! **

现代文:皇上非常高兴地说 :何稠施言于蛮夷,竟到了如此地步。

古文:以勋授开府。

现代文:因功授职升府。

古文:仁寿初,文献皇后崩,稠与宇文恺参典山陵制度。

现代文:仁寿初年,文献皇后死后,何稠与宇文恺参与主管山陵规章与规划。

古文:稠性少言,善候上旨,由是渐见亲昵。

现代文:何稠生性寡言少语,善于听候皇上意图,由此逐渐得到皇上宠幸。

古文:上疾笃,谓稠曰: 汝既曾葬皇后,今我方死,亦宜好安置。

现代文:皇上重病,对何稠说: 你已经埋葬过皇后,现在我死去,也要好好安置。

古文:嘱此何益?

现代文:安排你这些有什么益处呢?

古文:但不能忘怀耳。

现代文:只是不能忘怀了。

**古文:魂而有知,当相见于地下。 **

现代文:灵魂有知觉,应当在黄泉下相见。

**古文:上因揽太子颈曰: 何稠用心,我后事动静当共平章。 **

现代文:皇上揽着太子的脖子说: 何稠的心意,从我后事的办理情况上就可以明白。

古文:大业初,炀帝将幸扬州,敕稠讨阅图籍,造舆服羽仪,送至江都。

现代文:大业初年,炀帝准备到扬州,下令让何稠查阅图籍,制作车服羽饰,送到江都。

古文:其日,拜太府少卿。

现代文:那一天,授职太府少卿。

古文:稠于是营黄麾三万六千人仗,及车舆辇辂、皇后卤簿、百官仪服,依期而就,送于江都。

现代文:何稠便造黄旗三万六千面,以及车舆辇辂,皇后仪仗队,百官礼服,按期完成,送到江都。

古文:所役工十万余人,用金银钱物巨亿计。

现代文:役使的工匠十万多人。花费的金银钱物可以用亿计。

古文:帝使兵部侍郎胡雅、选部郎薛迈等勾覆,数年方竟,毫厘无舛。

现代文:皇上派兵部侍郎明雅、选部郎薛迈等核查,几年才结束。毫厘不差。

古文:稠参会今古,多所改创。

现代文:何稠检校今古,多有改革创新。

**古文:魏、晋以以来,皮弁有缨而无笄导。稠曰: 此古田猎服也,今服以入朝,宜变其制。 **

现代文:魏、晋以来,皮弁冠有缨带而没有笄导,何稠说 :这是古代田猎的服装,现在穿戴入朝,应该改变样式。

古文:故弁施象牙簪导,自稠始也。

现代文:所以皮弁冠用象牙笄导,就是从何稠开始的。

**古文:又从省之服,初无佩绶。稠曰: 此乃晦朔小朝之服,安有人臣谒帝,而除去印绶,兼无佩玉之节乎? **

现代文:另外下属各区官吏服装,开始没有佩带的印授,何稠说 :这是早晚小朝时的服装,怎么有臣子拜谒皇上而解去印授,又没有佩玉之类的符节呢?

古文:乃加兽头小绶及佩一只。

现代文:于是加上兽头小印绶以及一支佩玉。

古文:旧制,五辂于辕上起箱,天子与参乘同在箱内。

现代文:过去规定,五种车子在车辕上建车箱,皇帝与侍从都在车箱中。

**古文:稠曰: 君臣同所,过为相逼。 **

现代文:何稠说: 君臣相处过于接近,有相逼之感。

古文:乃广为盘舆,别构栏楯,侍臣立于其中。

现代文:于是增大车盘,另造栏杆,侍臣站在里面。

古文:于内复起须弥平坐,天子独居其上。

现代文:在里面再造须弥平座,天子单独居于上面。

古文:自余麾幢文物,增损极多。

现代文:其他旗子车帘装饰物品,增加改变不少。

古文:帝复令稠造戎车万乘,钩陈八百连。

现代文:皇帝又命令何稠制造兵车一百乘,后宫八百连。

古文:帝善之,以稠守太府卿,后兼领少府监。

现代文:皇帝觉得很好。让何稠为太府卿。后监管少府监。

古文:辽东之役,摄左屯卫将军,领御营弩手三万人。

现代文:辽东之战,辅助右屯卫将军。统领御林军弓箭手三万人。

古文:时工部尚书宇文恺造辽水桥不成,师未得济,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因而遇害。

现代文:当时工部尚书宇文恺造辽水桥没有成功,军队不能渡河,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因此被害。

古文:帝遣稠造桥,二日而就。

现代文:皇上派何稠建桥,两日便成了。

古文:初,稠制行殿及六合城,至是,帝于辽左与贼相对,夜中施之。

现代文:当初,何稠建造行宫与六合城,到这里后,皇上在辽水东与贼相对峙。夜间建造城,周围环绕八里。

古文:其城,周回八里,城及女垣合高十仞,上布甲士,立仗建旗,四隅置阙,面列一观,观下三门,比明而毕。

现代文:城与城墙上面的小墙高十仞。上面安排武装士兵,树杖建旗,四角立下缺口,对面建造一个台观,观下有三门,天亮建好。

古文:高丽望见,谓若神功。

现代文:高丽人远远望见,称作神功。

古文:稍加至右光禄大夫。

现代文:不久升为右光禄大夫。

古文:从幸江都,遇宇文化及乱,以为工部尚书。

现代文:跟随皇上到江都,碰上宇文化及叛乱,任命为工部尚书。

古文:及败,陷于窦建德,复为工部尚书、舒国公。

现代文:兵败后,被窦建德俘获,又做工部尚书、舒国公。

古文:建德败,归于大唐,授少府监,卒。

现代文:建德兵败后,归顺大唐,授职少府监,下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