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三十四

古文:成淹,字季文,上谷居庸人也。好文学,有气尚。

现代文:成淹,字季父,上谷居庸人。喜好文学,有气慨。

古文:仕宋为员外郎,领军主,援东阳、历城。

现代文:在南宋任员外郎,兼领军主,曾领军救援过东阳、历城。

古文:皇兴中,降慕容白曜,赴阙,授兼著作佐郎。

现代文:皇兴年间,向慕容白曜投降。到京城,被北魏朝廷授予著作佐郎的职务。

古文:时献文于仲冬月欲巡漠北,朝臣以寒甚固谏,并不纳。

现代文:这年,献文帝想在十一月去漠北巡视,朝臣以气候十分寒冷劝阻,不被采纳。

**古文:淹上《接舆释游论》,帝览之,诏尚书李曰: 卿诸人不如成淹论,通释人意。 **

现代文:成淹呈上《接舆释游论》一文,献文帝看了,对尚书李讠斤说 :你们说的都不如成淹的这篇文章,他很理解我。

古文:乃敕停行。

现代文:便下令停止北巡。

古文:太和中,文明太后崩,齐遣其散骑常侍裴昭明、散骑侍郎谢竣等来吊,欲以朝服行事。主客不许,昭明等执志不移。

现代文:太和年间,文明太后去世,南齐派散骑常侍裴昭明、散骑侍郎谢竣等人前来吊唁,想穿着朝服参加丧礼,负责接待他们的主客官不同意,而裴韶明等人又固执己见,不愿改变。

古文:孝文敕尚书李冲选一学识者更与论执。

现代文:孝文帝命尚书李冲挑选一名有学识的人与南朝使者论争。

古文:冲奏遣淹。

现代文:李冲奏请派遣成淹。

**古文:昭明言: 不听朝服行礼,义出何典? **

现代文:裴韶明问 :不让穿朝服参加丧礼,是出自什么典章?

古文:淹言: 玄冠不吊,童孺共闻。

现代文:成淹答道 :戴着上朝时戴的帽子,不能参加祭吊,这是小孩们都知道的礼节。

古文:昔季孙将行,请遭丧之礼,千载之下,犹共称之。

现代文:过去季孙将要去参加丧礼,先请教吊丧的有关礼节。千百年来,人们还都在称颂他。

**古文:卿方谓义出何典,何其异哉! **

现代文:你问出自什么典章,是多么令人奇怪啊!

**古文:昭明言: 齐高帝崩,魏遣李彪通吊,初不素服,齐朝亦不为疑。 **

现代文:裴韶明接道: 齐高帝驾崩,北魏派李彪吊唁,没有穿素净的丧服,齐朝也没有提出什么疑问。

古文:淹言: 彪通吊之日,朝命以吊服自随。

现代文:成淹说 :李彪吊丧的时候,朝廷命他穿丧服参加。

古文:彼不遵高宗追远之慕,乃逾月即吉。

现代文:他不遵照高崇文成帝追慕远方亡者的感情,过了一个月才到达。

古文:齐之君臣,皆已鸣玉盈庭,彪行人,何容独以衰服间衣冠之中?

现代文:齐国的君臣都已经穿着佩带玉石的朝服站满了朝堂,李彪一行怎么能穿着丧服夹在色彩斑斓的朝服中间?

**古文:我皇处谅暗以来,百官听于冢宰,卿岂得以此方彼也? **

现代文:我们的皇太后去世以来,朝廷所有的官员都听命于吏部尚书的安排,您怎么能用今天的事和过去的事相比呢?

**古文:昭明乃摇膝而言曰: 三皇不同礼,亦安知得失所归。 **

现代文:裴韶明便摇晃着头说: 三皇五帝时,礼仪不尽相同,怎么知道谁对谁错呢?

古文:淹言: 若如来谈,卿以虞舜、高宗为非也? 昭明相顾笑曰: 非孝者,宣尼有成责,行人亦弗敢言。

现代文:成淹听了反问道: 如果照这种说法,你认为虞舜和文成帝都不对了 裴韶明笑着看他,说: 对于那不尽孝礼的,孔老夫子有制定好的制度,我没有什么好说的。

古文:使人唯赍袴褶,不可以吊,幸借衣飖,以申国命。

现代文:我们只有自己带的衣服,无法穿着参加吊唁。希望借给我们丧服丧帽,以完成我们前来参加丧礼的使命。

**古文:今为魏朝所逼,还南日,必得罪本朝。 **

现代文:现在被你们魏朝逼迫,回到齐朝时,一定会因为我们违犯本朝的规定而受到惩罚。

古文:淹言: 彼有君子也,卿将命折中,还南日,应有高赏。

现代文:成淹说 :齐朝如果有懂得礼仪的君主,会因你将朝廷的命令折中变通,而给你很高的奖赏。

古文:若无君子也,但令有光国之誉,虽非理得罪,亦复何嫌。

现代文:如果没有这样的君主,但却让你光大了国家的荣誉,虽遭到无理的惩罚,又有什么怨言?

**古文:南史、董狐,自当直笔。 **

现代文:南史、董狐这类正直的史官自然会秉笔直书。

古文:既而敕送衣飖给昭明等,明旦引入,皆令文武尽哀。

现代文:不大一会儿,就给裴韶明等人送来丧服丧帽,第二天一早领他入宫祭奠。同时,令文武大臣陪着南朝使者极尽哀悼之情。

古文:后正佐郎。其后,齐遣其散骑常侍庾荜、散骑侍郎何宪、主书邢宗庆等来聘,孝文敕淹接于外馆。

现代文:后来,齐派散骑常侍庾荜、散骑侍郎何宪、圣书邢宗庆等出使魏,孝文帝命成淹在外馆接待。

**古文:宗庆语淹言: 南北连和既久,而比弃信绝好,为利而动,岂是大国善邻之义? **

现代文:邢宗庆对成淹说 :南北通好已经很长时间了,而你们背信弃义,断绝友好的交往,为了一国的利益攻打我们,这是一个大国友善地对待邻国的态度吗?

古文:淹言: 夫为王者不拘小节,岂得眷眷守尾生之信!

现代文:成淹回答 :做天子的不拘泥于细枝末节,怎能像尾生高那样为儿女私情而坚守信约!

**古文:且齐先主历事宋朝,当应便尔欺夺? **

现代文:况且齐的先主原来是刘宋时的大臣,怎么能找机会夺取人家的政权?

古文:宗庆、庾荜及从者皆相顾失色。

现代文:邢宗庆、庾荜以及随从来的人都互相看着,脸上改变了颜色。

**古文:何宪知淹昔从南入,以手掩目曰: 卿何不作于禁而作鲁肃? **

现代文:何宪知道成淹是过去从南朝归附北魏的,便用手捂着眼问 :你为什么不做背魏降汉的于禁,而要做忠于东吴的鲁肃?

**古文:淹言: 我舍逆效顺,欲追踪陈、韩,何于禁之有! **

现代文:成淹说: 我舍弃违背天意的南朝,归降顺乎天意的北魏,想效法陈平、韩信,去做什么于禁?

古文:宪亦不对。

现代文:何宪等人无言以对。

古文:王肃之至,銮舆行幸。肃多扈从,敕淹将引,若有古迹,皆使知之。

现代文:王肃从南齐入魏,孝文帝外出巡游,大多让他跟从,又命成淹为他当引导,如果遇上古迹,都要让成淹讲解。

**古文:行到朝歌,肃问: 此是何城? **

现代文:走到朝歌,王肃问: 这座城是什么地方?

**古文:淹言: 纣都朝歌城。 **

现代文:成淹答 :殷纣王的行都朝歌城。

**古文:肃言: 故应有殷之顽人。 **

现代文:王肃说 :这里该有殷的遗民。

**古文:淹言: 昔武王灭纣,悉居河洛,中因刘、石乱华,仍随司马东度。 **

现代文:成淹说 :过去武王打败纣王以后,将他们迁居河洛一带。中间因刘渊、石勒祸乱中华,殷的遗民便随司马氏政权东渡长江。

**古文:肃知淹寓青州,乃笑谓曰: 青州何必无其余种。 **

现代文:王肃知道成淹家住青州,便开玩笑地说: 青州未必没有殷纣王的遗种。

**古文:淹以肃本隶徐州: 若言青州,本非其地,徐州间今日重来,非所知也。 **

现代文:成淹因王肃家本来隶属徐州,便反唇讥讽: 要说青州,原来不是殷朝管辖的地方。徐州那里今日来的这个人,不知道是不是纣王的后代?

**古文:肃遂伏马上掩口笑,顾谓侍御史张思宁曰: 向聊因戏言,遂致辞溺。 **

现代文:王肃被逗得趴在马鞍上捂着嘴大笑,对侍御史张思宁说: 我前面不过开个玩笑,便被弄得无言以对。

**古文:思宁驰马以闻,孝文大悦,谓彭城王勰曰: 淹此段足为制胜。 **

现代文:张思宁将这件事报告给孝文帝,孝文帝非常高兴,对彭城王元勰说 :成淹这段话足可以胜过对方。

**古文:舆驾至洛,肃因侍宴,帝戏肃曰: 近者行次朝歌,闻成淹共卿殊有往复,卿试重叙之。 **

现代文:孝文帝回到洛阳,王肃因奉命参加宴会,孝文帝笑着问他: 最近到朝歌,听说成淹和你有一段对话,你试着再重复一遍。

**古文:肃言: 臣于朝歌失言,一之已甚,岂宜再说。 **

现代文:王肃说 :我在朝歌失言,一次已经够了,哪能再重复呢?

古文:遂大笑。

现代文:说罢又大笑起来。

古文:肃又言淹才词,宜应叙进。

现代文:王肃说成淹有才干,善于言辞,应提拔重用。

**古文:帝言: 若因此进淹,恐辱卿转甚。 **

现代文:孝文帝说: 如果因此提拔他,恐怕对你羞辱得更厉害。

**古文:肃言: 臣屈己达人,正可显臣之美。 **

现代文:王肃说 :我委屈自己而使别人显达,正可以显出我的美德。

**古文:帝曰: 卿为人所屈,欲求屈己之名,复于卿大优。 **

现代文:孝文帝说 :你被人屈辱,却想求得屈己达人的名声,这对你大有好处。

**古文:肃言: 淹既蒙进,臣得屈己申人,此所谓陛下惠而不费。 **

现代文:王肃说: 成淹既被提拔,我又能得到屈己达人的美名,陛下真可以说惠而不费。

古文:遂酣笑而止。

现代文:说完又大笑不止。

古文:赐淹龙厩上马一匹,并鞍勒宛具,朝服一袭。

现代文:孝文帝便赐给成淹御马一匹,并佩有鞍鞯笼头;朝服一套。

古文:转谒者仆射。

现代文:不久,成淹被任命为仆射。

古文:时迁都,帝以淹家贫,敕给事力,送至洛阳,使与家累相随。

现代文:当时,迁都洛阳,孝文帝因成淹家里贫穷,下令拨给他力役帮忙。到了洛阳,让他与家人住在一起。

古文:及车驾济淮,敕征淹。

现代文:孝文帝准备渡淮南征,下令召请成淹。

古文:淹于路左请见,曰: 敌不可小,愿圣明保万全之策。

现代文:他在路旁求见孝文帝,劝说道: 对敌人不可小视,希望圣上要有保证万全的方略。

**古文:伏闻发洛已来,诸有谏者,解官夺职,恐非圣明纳下之义。 **

现代文:听说从洛阳出发以来,不少劝谏的大臣都被解除官职,这恐怕不是圣明的英主采纳臣下建议所应该做的。

古文:帝优而容之。

现代文:孝文帝赞扬他的话,并同意了他的意见。

古文:帝幸徐州,敕淹与闾龙驹专主舟楫,将汎泗入河,溯流还洛。军次磝碻,淹以黄河浚急,虑有倾危,乃上疏陈谏。

现代文:孝文帝率大军到达徐州,命成淹与闾龙驹二人专门负责筹集船只,准备由泗水渡入黄河,再西上返回洛阳,军队到了郂,成淹认为黄河水流湍急,怕出危险,便上疏劝谏。

古文:帝敕淹曰: 朕以恆、代无运漕之路,故京邑人贫。

现代文:孝文帝对他说 :我认为原来的国都在恒、代一带没有水上运粮的道路,所以,京城的百姓才贫穷。

古文:今移都伊、洛,欲通运四方。

现代文:现在迁都到伊河和洛河旁边的洛阳,是想沟通与四面八方的运输。

古文:黄河急浚,人皆难涉,我因此行乘流,所以开百姓之心。

现代文:黄河水大流急,人们都认为难以渡过,我借此机会乘船西上,就是消除人们对黄河的畏惧之心。

**古文:知卿诚至而不得相纳。 **

现代文:我知道你的奏章是出于至诚,但不能采纳。

古文:赐骅骝马一匹,衣冠一袭。除羽林监、主客令。

现代文:赐给他骅骝马一匹,衣服、帽子一套,授予羽林监和主客令的官职。

古文:于时宫殿初构,运材日有万计。伊、洛流澌,苦于厉涉。

现代文:当时,宫殿刚刚建筑,每天运来的木材等物资数以万计,伊河和洛河的流水干涸,运夫们苦于跋涉。

古文:淹遂启求敕都水造浮航。

现代文:成淹便启奏朝廷,命都水衙门负责建造浮桥。

古文:帝赏纳之,意欲荣淹于众。朔旦受朝,百官在位,乃赐帛百匹,知左右二都水事。

现代文:孝文帝接受他的建议,想在众人面前表彰他,第二天早晨上朝,文武百官都在旁边,便赐给他一百匹帛,任他为左右二都水事的官职。

古文:景明三年,出除平阳太守。

现代文:景明三年,他出任平阳太守。

古文:后卒于淮阳太守,追赠兗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回到朝中,因病去世。朝廷赠给他光州刺史的官衔,谥号为定。

古文:悆好兵书、阴阳、释氏之学,彭城王勰召为馆客。

现代文:鹿悆,字永吉,济阴乘氏人。他喜好兵家、阴阳家和佛家的著作。彭城王元勰召请他为馆客。

古文:尝诣徐州,马疲,附船而至大梁。

现代文:他曾到徐州,骑的马太疲劳了,便坐船到大梁。

古文:夜睡,者上岸,窃禾四束饲马。

现代文:夜晚入睡时,跟从他的人到岸上偷了四捆庄稼喂马。

古文:船行数里,悆觉,即停船至取禾处,以缣三丈置禾束下而反。

现代文:第二天船开了好几里路,他才知道这件事,立即将船返回偷取庄稼的地方,拿出三丈丝绢放在捆束的庄稼下边,才又开船回返。

**古文:初为真定公子直国中尉,恆劝以忠廉之节。尝赋五言诗曰: 峄山万丈树,雕镂作琵琶,由此材高远,纟玄响蔼中华。 **

现代文:开初,他任真定公元子直的国中尉,常常劝元子直要坚守清贞廉洁的节操,曾赋五言诗说: 峰山万丈树,雕镂作琵琶。由此材高远,弦响蔼中华。

古文:又曰: 援琴起何调?

现代文:又说: 援琴起何调?

**古文:幽兰与白雪,丝管韵未成,莫使纟玄响绝! **

现代文:幽兰与白雪。丝管韵未成,便使弦响绝。

古文:子直少有令问,悆欲其善终,故以讽焉。

现代文:元子直从小就有好的名声,鹿悆想让他善始善终,所以写诗劝谕他。

古文:后随子直镇梁州,州有兵粮和籴,和籴者靡不润屋,悆独不取。

现代文:后来,他跟随子直镇守梁州,州中出钱让官吏向民间购买粮食,充作军粮。

古文:子直强之,终不从。

现代文:凡是参与其事的都得到不少好处,惟独鹿悆不要这些好处。

古文:孝庄为御史中尉,悆兼殿中侍御史,监临淮王彧军。

现代文:子直劝他,他始终不听从。孝庄帝没即位时,任御史中尉,鹿悆任殿中侍御史,监管临淮王元的军队。

**古文:时梁遣其豫章王综据徐州,综密信通彧,云欲归款。众议谓不然,悆遂请行,曰: 综若诚心,与之盟约;如其诈也,岂惜一人命乎! **

现代文:当时,梁派豫章王萧综攻占徐州,萧综秘密给元通信,说想归顺北魏,众人议论都不以为然,鹿悆便请求去见萧综,说: 他如果诚心投降,我便与他订立盟约;如果是诈降,我怎能爱惜自己的生命呢?

古文:时徐州始陷,边方骚扰,综部将成景俊、胡龙牙并总强兵,内外严固。

现代文:当时,徐州刚被梁军占领,边境上十分混乱。萧综的部将成景俊和胡龙牙都统领着强将精兵,内外把守得十分严密牢固。

古文:悆遂单马间出,径趣彭城。

现代文:鹿悆单人独骑,从小路出发,直接奔向彭城。

**古文:未至之间,为综军主程兵润所止。问其来状。悆曰: 我为临淮王所使。 **

现代文:还没有到达,就被萧综的军主程兵润阻拦,问他为什么要来,他答道 :我是临淮王派来的使者。

古文:兵润遣人白龙牙等。

现代文:程兵润派人告诉胡龙牙等人。

古文:综既有诚心,闻悆被执,语景俊等曰: 我每疑元略规欲叛城,将验虚实,且遣左右为元略使,入魏军中唤彼一人。

现代文:萧综诚心归降,听说鹿悆被抓住,对成景俊说: 我常怀疑元略劝我献城投降,想验证一下他是否是真心实意,便派左右心腹作为使者,到魏军中,让他们派一个人来。

**古文:其使果至,可令人诈作略身,在一深室,托为患状,呼使户外,令人传语。 **

现代文:他们的使者果然来到。可命一人扮作元略,躺在一间屋子里,诈称患病,让使者到屋子外面,令人来回传话。

古文:时略始被梁武追还。综又遣腹心人梁话迎悆,密语意状,令善酬答。

现代文:这时,元略刚被梁武帝追回来,萧综派心腹梁话迎接鹿悆,密告他自己的打算,让他好好地招待鹿悆。

**古文:引悆诣龙牙所。龙牙语悆曰: 元中山甚欲相见,故令唤卿。 **

现代文:梁话领他去见胡龙牙,龙牙说: 元中山很想和北魏来的人见面,所以唤你来。

**古文:又曰: 安丰、临淮,将少弱卒,规复此城,容可得乎? **

现代文:又说 :安丰王和临淮王兵弱将寡,要恢复这座城池,难道能成功吗?

**古文:悆曰: 彭城,魏之东鄙,势在必争,可否在天,非人所测。 **

现代文:鹿悆答道: 彭城,是魏的东部边境重镇,势在必夺,成败在天,不是人能预料的。

**古文:龙牙曰: 当如卿言。 **

现代文:龙牙说: 正如你所说的。

古文:复诣景俊住所,停悆外门,久而未入。

现代文:又带他到成景俊的住所,让他停在门外,很久没有让他进去。

**古文:时夜已久,有综军主姜桃来与悆言,谓曰: 元法僧魏之微子,拔城归梁,梁主待物有道。 **

现代文:这时,已是深夜,萧综的军主姜桃来对他说 :元法僧是魏国的微子,却举城向梁投降,梁国的君主对他很好。

**古文:乃上指曰: 今岁星在斗,吴之分野,君何不归梁国? **

现代文:又指着天上说 :今年星与斗在吴地分开,你为何不投降梁国?

古文:悆答曰: 法僧,莒仆之流,而梁纳之,无乃有愧于季孙也!

现代文:他说: 元法僧,是莒仆一类角色,而梁国却接纳他,真是有愧于季孙氏呀!

古文:今月建鹑首,斗牛受破,岁星木也,逆而克之,吴国败丧不久。

现代文:现在的月建星在鹑首星的位置,斗星与牛星被冲破,岁星为木,逆而相克刂,吴地的国家灭亡不会太久。

**古文:且衣锦夜游,有识不许。 **

现代文:你们就像穿着漂亮的衣服在夜色中游走,有见识的人都不会这样。

古文:言未尽,乃引入见景俊。

现代文:话没有说完,他就被引入去见成景俊。

**古文:景俊良久谓曰: 卿不为刺客也? **

现代文:景俊很久才对他说 :你不是来做刺客的吧?

**古文:答曰: 今者为使,欲反命本朝,相刺之事,更卜后图。 **

现代文:他回答 :今天我是使者,还想回到本朝复命,当刺客的事,以后再说。

古文:为设食,悆强饮多食,向敌数人,微自夸矜。

现代文:景俊替他摆设宴席,他喝了许多酒,吃了很多饭,面对周围的人,自我夸耀,旁若无人。

**古文:诸人相谓曰: 壮哉! **

现代文:陪同的梁人相互告诉说 :真雄壮啊!

古文:乃引向元略所,一人引入户,指床令坐。一人别在室中出,谓悆曰: 中山王有教: 我昔有以向南,且遣相唤,欲问卿事。

现代文:便将他引到元略的住所,一个人引他到门口,指着一只凳子让他坐下,一个人从室内走出,对他说 :中山王说 :我过去曾心向南朝,便派人唤你来,有事向你询问。

**古文:晚来患动,不获相见。 **

现代文:今晚身体不适,不能见面了。

古文:遂辞而退。

现代文:鹿悆辞别后退出。

古文:须臾天晓,综军主范勖、景俊司马杨票等,竞问北朝士马多少,悆陈士马之盛。

现代文:不大一会儿天色破晓,萧综的军主范勖,成景俊的司马杨日票等人竞相询问北朝的人马有多少,鹿悆极力陈述魏军人马的强大。

古文:寻而与梁话盟契讫。

现代文:不久,他与梁话订立了盟约。

古文:未旬,综降诏封悆定陶县子,除员匀散骑常侍。

现代文:不到一旬,萧综投降。朝廷封鹿悆为定陶县子,命他为员外散骑常侍。

古文:永安中,为右将军、给事黄门侍郎,进爵为侯。

现代文:永安时,他任右将军、给事黄门侍郎,晋爵位为侯。

古文:虽任居通显,志在谦退,迎送亲宾,加于畴昔。

现代文:虽然官职显赫,却谦逊退让,迎送宾客的礼节超过过去。

古文:而自无屋宅,常假赁居止,布衣粝食,寒暑不变。

现代文:而自己却没有建造住宅,常常租赁别人的房屋居住。布衣粗食,一年到头都是这个样子。

古文:孝庄嘉其清洁,时复赐以钱帛。

现代文:孝庄帝为表彰他的廉洁,不断赠给他钱和布匹。

古文:及东徐城人吕文欣杀刺史元大宾,南引梁人,诏悆以使持节、散骑常侍、安东将军为六州大使,与行台樊子鹄讨破之。

现代文:东徐州城人吕文欣杀死刺史元大宝,勾结梁人入城。朝廷命鹿悆为使持节、散骑常侍、安东将军,为六州大使,与行台樊子鹄讨伐梁军,将敌兵打败。

古文:悆又购斩文欣。

现代文:鹿悆又悬赏斩杀了吕文欣。

古文:还,拜金紫光禄大夫,兼尚书右仆射、东南道三徐行台。

现代文:回到京城,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,兼任尚书右仆射、东南道三徐行台。

古文:与都督贺拔胜等拒尔硃仲远,军败还京。

现代文:与都督贺拔胜等人抗拒尔朱仲远的军队,兵败回到京城。

古文:去郡后,故吏追思之,复立道斌形于孔像之西而拜谒焉。董绍,字兴远,新蔡鲖阳人也。

现代文:天平时任梁州刺史。此时,荥阳人郑荣业反叛,包围州城,城内守军投降,郑荣业将鹿悆抓获,送到关西。董绍,字光远,新蔡鎢阳人。

古文:少好学,颇有文义。

现代文:从小喜好学习,十分精通文章的义理。

古文:起家四门博士,累迁兼中书舍人,为宣武所赏。

现代文:他离家入仕,任四门博士,屡次升迁,官至中书舍人,被宣武帝所赏识。

古文:豫州城人白早生以城南叛,诏绍慰劳,为贼锁禁送江东。

现代文:豫州城的白早生献城投降梁朝,朝廷命董绍前去安抚慰劳。他被贼兵锁拿,送到梁朝。

古文:梁领军吕僧珍暂与绍言,便相器重。

现代文:梁军领军吕僧珍与他交谈后,很器重他。

**古文:梁武闻之,使劳绍云: 忠臣孝子不可无之,今当听卿还国。 **

现代文:梁武帝听说了,派人慰劳,说: 忠臣孝子,不能没有啊,今天送你回国。

**古文:绍曰: 老母在洛,无复方寸,既奉恩贷,实若更生。 **

现代文:董绍说: 我的老母亲住在洛阳,我被俘后她老人家已乱了方寸。现在奉恩放还,实在是使老母再生。

古文:乃引见之,谓曰: 战争多年,人物涂炭,是以不耻先言,欲与魏朝通好,卿宜备申此意。

现代文:梁武帝便接见他,对他说: 双方交战多年,生灵荼炭。所以,我不以先表态停止战争感到耻辱,想和魏朝和好,你回去应向朝廷表达我的意思。

**古文:若欲通好,今以宿豫还彼,彼当以汉中见归。 **

现代文:如果愿意和好,我们把宿豫城还给魏朝,魏也应当把占据我们的汉中归还。

古文:及绍还,虽陈说和计,朝廷不许。

现代文:董绍回国,虽然向朝廷陈说南朝要求和好的意思,朝廷却没有接受。

古文:后除洛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后来,任洛州刺史。

**古文:绍好行小惠,颇得人情。萧宝夤反于长安,绍上书求击之,云: 臣当出瞎巴三千,生啖蜀子。 **

现代文:他好行小恩小惠,颇能得到人们的好感,萧宝夤在长安反叛,董绍上书请求讨伐他,说 :我当出动三千瞎了眼的巴籍士兵,生吃了这些蜀地的叛贼。

**古文:孝明谓黄门徐纥曰: 此巴真瞎也? **

现代文:孝明帝看了对黄门徐纥说 :这些巴人真的是瞎子?

**古文:纥答: 此绍之壮辞,云巴人劲勇,见敌无所畏,非实瞎也。 **

现代文:徐纥回答说 :这是董绍的豪言壮语,说巴人勇猛强健,遇见敌人无所畏惧,可不是真瞎呀。

古文:帝大笑,敕绍速行。

现代文:孝明帝听完大笑,命董绍赶快带军出发。

古文:以拒宝夤功,赏新蔡县男。

现代文:因平定萧宝夤叛乱有功,朝廷赐爵为新蔡县男。

古文:尔硃天光为关右大行台,启为大行台从事,兼吏部尚书。

现代文:尔朱天光任关右大行台,请董绍任大行台从事,兼任吏部尚书。

古文:天光败,贺拔岳复请绍为其开府谘议参军。

现代文:尔朱天光失败,贺拔岳又请他任开府咨议参军。

古文:岳后携绍于高平牧马,绍悲而赋诗曰: 走马山之阿,马渴饮黄河。

现代文:贺拔岳曾带他到高平放牧马群,他慷慨悲歌,赋诗说: 放马来到山脚,马渴了我赶它们走向黄河。

**古文:宁谓胡关下,复闻楚客歌! **

现代文:难道说我远在胡地边关,也能够听到楚地的乡歌!

古文:岳死,周文帝亦重之。

现代文:贺拔岳死后,周文帝也很器重他。

古文:及孝武西迁,除御史中丞,非其好也。

现代文:等到孝武帝西迁长安,他被任命为御史中丞,这不是他所擅长的职务,所以,郁郁不得志。

古文:郁郁不得志,或行戏街衢,或与少年游聚,不自拘持,颇类失性。

现代文:或在大街上嬉戏游乐,或与一群少年聚集在一起,行为不约束检点,好像有些神经失常。

古文:孝武崩,周文与百官推奉文帝,上表劝进,令吕思礼、薛憕作表,前后再奏,帝尚执谦冲不许。

现代文:孝武帝被宇文泰杀害,宇文泰与朝廷百官都请求元宝炬继位。大家上表劝进,推举吕思礼、薛忄登起草奏章,前后两次陈奏,元宝炬都不同意。

**古文:周文曰: 为文能动至尊,唯董公耳! **

现代文:宇文泰说 :写奏章能感动至高无上的皇帝的,只有董绍啊!

古文:乃命绍为第三表,操笔便成。

现代文:便命董绍起草第三份奏章,董绍提笔一挥而就。

**古文:表奏,周文曰: 开进人意,不当如此也? **

现代文:奏章送上,宇文泰看后说: 要打动人心,应当这样啊!

古文:及登祚,方任用之,而绍议论朝廷,赐死。

现代文:元宝炬称帝,正准备任用他,而董绍却因诽谤朝廷被赐死。

古文:孙嗣。冯元兴,字子盛,东魏郡肥乡人也。

现代文:冯元兴,字子盛,东魏郡肥乡人。

古文:元兴常为擿句,儒者荣之。

现代文:从小有节操,被举荐为秀才。

**古文:叉既赐死,元兴亦被废。乃为《浮萍诗》以自喻曰: 有草生碧池,无根水上荡,脆弱恶风波,危微苦惊浪。 **

现代文:朝臣元叉很赏识他,元叉执掌朝政,引用他为尚书殿中郎,兼领中书舍人,并让他参与朝廷大事。他严于律己,态度谦恭,人们对他并不恼恨。元叉犯罪被朝廷赐死,冯元兴也被免去官职,他便写下《浮萍诗》,比喻自己的处境 :有一种草生长在清澈的池塘,没有生根,所以在水上飘荡。它脆弱无力,因而厌恶肆虐的狂风;它身材瘦小,因而害怕惊天的大浪。

古文:普泰初,为光禄大夫,领中书舍人。

现代文:普泰初年,任光禄大夫,领中书舍人。

古文:时有济郡曹昂,有学识,举秀才。

现代文:太昌初年,死在家中。齐都有一个叫曹昂的,很有学识,被举荐为秀才。

古文:永安中,除太学博士,兼尚书郎。

现代文:永安年间,任太学博士,兼任尚书郎。

古文:常徒步上省,以示清贫,忽遇盗,大失绫缣,时人鄙其矫诈。

现代文:他不骑马坐轿,常常步行到尚书省去,以表示自己的清贫。他家中忽然被盗贼偷窃,丢失了许多匹带花的绫和很精美的绢。人们对他的矫饰狡诈都很鄙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