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十四

古文:性慷慨,志立功名。周明帝时,袭爵文城郡公。

现代文:薛胄,字绍玄。少小聪明颖悟,每次读到罕见的书籍,都能通晓其中的内容。

古文:累迁上仪同,寻拜司金大夫,后加开府。

现代文:常常慨叹注释的人不领会圣人著书的深刻含义,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进一步阐发书中的大旨。读书人听了没有不称赞的。

古文:隋文帝受禅,三迁为兗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性情慷慨大度,立志建功立业。隋文帝杨坚继位,薛胄三次升迁,任兖州刺史。

古文:到官,系囚数百。胄剖断旬日便了,囹圄空虚。

现代文:到任后,看到狱中关押着数百名囚犯,薛胄一一审问,十来天就处理完毕,牢房内竟空无一人。

古文:有陈州人向道力伪作高平郡守,将之官。

现代文:陈州有一个叫向道力的,冒充高平郡的太守,将要赴官就任。

古文:胄遇诸涂,察其有异,将留诘之。

现代文:薛胄在路上遇见了他,觉察出他不正常,准备将他留下盘问。

古文:司马王君馥固谏,乃听诣郡。

现代文:司马王君馥坚决劝说不要过问这件事,薛胄才放那人到高平去。

古文:既而悔之,即遣主簿追道力。

现代文:不久又后悔了,便派主簿追赶向道力。

古文:有部人徐俱罗尝任海陵郡守,先是已为道力伪代之。比至秩满,公私不悟。

现代文:薛胄过去的部属徐俱罗曾任海陵郡太守,原先太守的职务已被向道力骗到手,任期将满,官府和百姓都没有发觉。

**古文:俱罗遂语君馥曰: 向道力经赐代为郡,使君岂容疑之。 **

现代文:徐俱罗便对王君馥说 :向道力经朝廷恩赐被任命为太守,薛刺史怎么能怀疑他?

古文:君馥以俱罗所陈,又固请胄。胄呵,君馥乃止。

现代文:王君馥将徐俱罗的话告诉了薛胄,又态度坚决地劝阻他,薛胄大声呵斥,王君馥才住口。

古文:遂收之,道力惧而引伪。

现代文:薛胄果断地将向道力拘留审问,向道力害怕,交代了他冒任太守的罪行。

古文:其发奸擿伏,皆此类也。

现代文:薛胄的明察秋毫,发奸摘伏,都和这件事一样。

古文:时人谓为神明,先是,兗州城东沂、泗二水合而南流,泛滥大泽中。

现代文:当时人们都称颂他像神一样明断。先前兖州城东面的沂水和泗水两条河流交汇,向南奔流,泛滥聚集,成为一片汪洋大泽。

古文:胄遂积石堰之,决令西注,陂泽尽为良田。

现代文:薛胄率领百姓积石垒堰,让河水西流,湖泽涸出,都变成良田。

古文:又通转运,利尽淮海,百姓赖之,号为薛公丰兗渠。

现代文:又开通了水上交通,淮海一带受利颇多。百姓信赖薛胄,称这条渠为 薛公丰兖渠 。

古文:胄以天下太平,遂遣博士登泰山观古迹,撰封禅图及仪上之。

现代文:薛胄看到天下太平无事,便派博学秀雅之士登泰山寻访古代圣迹,撰写出封禅图和有关的礼仪,呈送给朝廷。

古文:帝谦让不许。

现代文:隋文帝虚心谦让,不同意到泰山封禅。

古文:转郢州刺史,有惠政。

现代文:薛胄又转任郢州刺史,卓有政绩。

古文:征拜卫尉卿,转大理卿,持法宽平,名为称职。

现代文:他又被授予卫尉卿,转任大理卿。执法宽缓公平,被评价为胜任职守。

古文:迁刑部尚书。

现代文:调迁升任刑部尚书。

古文:时左仆射高颎稍被疏忌,及王世积诛,颎事与相连,上因此欲成颎罪。

现代文:其时,左仆射高赹被朝廷疏远,到王世积被朝廷处死时,又牵连到高赹,隋文帝因此想向高赹问罪。

古文:胄明雪之,正议其狱。

现代文:薛胄替他辨明洗雪,想使他的冤案有个正确结论。

古文:由是忤旨,械系之,久而得免。

现代文:因此违逆了隋文帝的旨意,被加上刑具,关进监狱,过了很久才被放出。

古文:检校相州事,甚有能名。

现代文:朝廷让他到相州查核政事,博得了能臣的名声。

古文:汉王谅作乱并州,遣其将綦良东略地,攻逼慈州。

现代文:汉王杨谅在并州叛乱,派他的部将綦良向东进犯,进逼慈州。

古文:刺史上官政请援于胄,胄畏谅兵锋,不敢拒。

现代文:刺史上官政向薛胄请求救援,薛胄畏惧杨谅勇锐的兵锋,不敢出兵抗拒。

古文:良又引兵攻胄,胄欲以计却之,遣亲人鲁世范说良曰: 天下事未可知。

现代文:綦良又领兵攻打薛胄,薛胄想靠计谋使敌兵退却,派亲信鲁世范劝说綦良: 天下的事情,后果很难预料。

**古文:胄为人臣,去就须得其所,何遽相攻也? **

现代文:薛胄是朝廷的大臣,去留都需要有一个恰当的处所,你何必这样攻打他呢?

古文:良乃释去,进围黎阳。

现代文:綦良便撤兵离去,包围了黎阳。

古文:及良为史祥所攻,弃军归胄。朝廷以胄怀贰心,锁诣大理。

现代文:綦良受到史祥率领的隋军的进攻,丢下军队投奔薛胄,朝廷认为薛胄怀有二心,将他锁拿交大理寺处理。

古文:后罢郡,终于家。

现代文:相州的官绅百姓怀念薛胄的恩德,到朝廷为他申辩的人有一百多个。

古文:有八子,长子聪知名。聪字延智。

现代文:薛胄坐罪被除去名籍,发配到岭南,在道路上死去。薛聪,字延智。

古文:方正有理识,善自标致,不妄游处。

现代文:为人端方正直,处世明于事理,颇有见识。善于保持自己美好的品格,不随便与人交游相处。

古文:虽在暗室,终日矜庄,见者莫不懔然加敬。

现代文:虽然独处一室,也终日严肃庄重,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。

古文:博览坟籍,精力过人,至于前言往行,多所究悉。

现代文:薛聪博览群书,精力旺盛,超过常人。至于对古人过去的言行事迹,大多进行研究探求。

古文:词辩占对,尤是所长。

现代文:论争辩答,随口应对,更是他的长处。

古文:遭父忧,庐于墓侧,哭泣之声,酸感行路。

现代文:父亲去世,他在墓侧建起茅庐,哭泣哀号之声,使行路人听了都感到酸楚。

古文:友于笃睦,而家教甚严;诸弟虽昏宦,恆不免杖罚,对之肃如也。

现代文:兄弟间淳厚和睦,而家教却十分严厉,他的弟弟们做错了事情,也常常免不了受他的杖责,兄弟们相处十分肃穆。

古文:未弱冠,州辟主簿。

现代文:不到二十岁,薛聪已被征辟为州里的主簿。

古文:太和十五年,释褐著作佐郎。

现代文:太和十五年,他脱去布衣,任著作佐郎。

古文:于时,孝文留心氏族,正定官品。

现代文:当时,魏孝文帝注意在门阀世族中选用官吏,并根据出身确定官阶。

古文:士大夫解巾,优者不过奉朝请。聪起家便佐著作,时论美之。

现代文:士大夫们出仕做官,最多只能享受奉朝请的待遇,薛聪一开始就被授予著作佐郎,因而被时论称颂。

古文:后迁书侍卸史,凡所弹劾,不避强御;孝文或欲宽贷者,聪辄争之。

现代文:以后,又升任书侍御史。他纠参弹劾朝廷中的错误行为,从不回避势族权要。孝文帝想放宽或谅解的人和事,薛聪往往据理争辩。

**古文:帝每云: 朕见薛聪,不能不惮,何况诸人也? **

现代文:孝文帝常常说: 我见到薛聪,不能不感到畏惧,更何况其他人呢?

古文:自是贵戚敛手。

现代文:从此,豪门贵戚威风收敛。

古文:累迁直阁将军,兼给事黄门侍郎、散骑常侍,直阁如故。

现代文:他累次升迁,官至直阁将军。又兼任给事黄门侍郎、散骑常侍,直阁的职务照旧。

古文:聪深为孝文所知,外以德器遇之,内以心膂为寄。

现代文:薛聪深为孝文帝所赏识,不但表面上用很高的礼遇对待他,而且内心里也把他当作心腹看待。

古文:亲卫禁兵,委总管领。

现代文:保卫皇宫的禁军,委托他来统领。

古文:故终太和之世,恆带直阁将军。

现代文:所以,孝文帝在世时,他一直兼任直阁将军。

古文:群臣罢朝之后,聪恆陪侍帷幄,言兼昼夜。

现代文:群臣们退朝之后,薛聪经常留下来陪着孝文帝,谈论起来不分白天黑夜。

古文:时政得失,预以谋谟;动辄匡谏,事多听允。

现代文:时政的得失成败,都参与运筹谋划。他常向孝文帝提出建议和批评,也大多被采纳。

古文:而重厚沈密,外莫窥其际。

现代文:他办事深沉细密,外表难测高深。

古文:帝欲进以名位,辄苦让不受。

现代文:孝文帝想给他加官晋爵,他坚决推辞,不愿接受。

**古文:帝亦雅相体悉,谓之曰: 卿天爵自高,固非人爵之所荣也。 **

现代文:孝文帝也体谅他的良苦用心,对他说: 你的天赐的爵位很高,根本不是我赐给你的爵位所能使你荣耀的。

古文:又除羽林监。

现代文:又授予他羽林监。

**古文: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,戏谓聪曰: 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,定是蜀人不? **

现代文:孝文帝曾与朝臣们议论天下的姓氏、地理和人物,同薛聪开玩笑 :人们都说你们薛姓是蜀地人,果真是蜀地人吗?

古文:聪对曰: 臣远祖广德,世仕汉朝,时人呼为汉。

现代文:薛聪回答说: 我的远祖薛广德,世代在汉朝做官,当时人们称薛姓是汉人。

古文:臣九世祖永,随刘备入蜀,时人呼为蜀。

现代文:我的九世祖薛永随刘备入蜀,人们又称薛姓是蜀地人。

**古文:臣今事陛下,是虏非蜀也。 **

现代文:我现在侍奉陛下,是胡虏的薛姓而不是蜀地的薛姓。

**古文:帝抚掌笑曰: 卿幸可自明非蜀,何乃遂复苦朕。 **

现代文:孝文帝听了并不生气,拍着手说: 你自可以表明不是蜀人,为什么又挖苦我呢?

**古文:聪因投戟而出。帝曰: 薛监醉耳。 **

现代文:薛聪气得摔掉手中的兵器离去,孝文帝替他辩解说 :薛羽林监喝醉了啊。

古文:其见知如此。

现代文:他被孝文帝的知遇如此厚重。

古文:二十三年,从驾南征,兼御史中尉。

现代文:太和二十三年,薛聪跟随孝文帝南征,兼任御史中尉。

古文:六岁而孤,专精好学。

现代文:宣武帝即位,他被任为都督、齐州刺史。

古文:年十岁,讲《左传》,见子产相郑之功,作《国侨赞》,颇有词致,见者奇之。

现代文:为政廉明清静。死在齐州,官吏百姓为了怀念他,留下他坐的椅子以表示对他的爱戴。薛道衡,字玄卿。六岁时父亲去世,却专心致志,发奋好学。十岁时,老师为他讲解《左传》,看到子产做郑国相的功劳,他便写下《国侨赞》,很有才华,读的人都很惊奇。

古文:其后才名益著。

现代文:以后,他的文名越来越大。

古文:齐司州牧、彭城王浟引为兵曹从事。

现代文:北齐的司州刺史、彭城王高氵攸任他为兵曹从事。

古文:尚书左仆射杨愔见而嗟赏,授奉朝请。

现代文:尚书左仆射杨对他大加赞赏,授予他奉朝请的职衔。

**古文:吏部尚书陇西辛术与语,叹曰: 郑公业不亡矣! **

现代文:吏部尚书、陇西人辛术与他交谈,感叹道: 汉代才华出众的郑太还活着呀。

**古文:河东裴谳目之曰: 鼎迁河朔,吾谓 关西孔子 ,罕遇其人,今复遇薛君矣! **

现代文:河东的裴谳和他见面之后,高兴地说: 政权由中原移至河朔,我只说 关西孔子 这样的人才很难遇到了,没想到今天碰上了薛道衡啊!

古文:武成即位,兼散骑常侍,接对周、陈二使。

现代文:北齐武成帝高湛即位,薛道衡兼任散骑常侍,接待了北周与南陈两国的使者。

古文:武平初,诏与诸儒修定五礼,除尚书左外兵郎。

现代文:武平初年,朝廷命他与其他学者们修订五礼,被授予尚书左外兵郎。

古文:陈使傅縡聘齐,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对之。

现代文:南陈使者傅纟宰出使北齐,薛道衡以主客郎的身份接待了他。

古文:縡赠诗五十韵,道衡和之,南北称美。

现代文:傅纟宰写赠诗五十韵,薛道衡与之唱和,南北两国都交口称颂。

**古文:魏收曰: 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。 **

现代文:魏收夸赞薛道衡说: 傅纟宰的诗,好比用蚯蚓钓出了大鱼啊。

古文:待诏文林馆,与范阳卢思道、安平李德林齐名友善。

现代文:薛道衡在文林馆职,与范阳的卢思道、安平的李德林关系亲密,名声驰誉。

古文:复以本官直中书省,寻拜中书侍郎,仍参太子侍读。

现代文:他又以原来的官职兼任中书省的职务,不久,任中书侍郎,又兼太子侍读。

古文:齐后主之世,渐见亲用,与侍中斛律孝卿参预政事。

现代文:齐后主时,他逐渐被重用,与侍中斛律孝卿一起参与朝廷大事。

古文:道衡具陈备周之策,孝卿不能用。

现代文:薛道衡详细陈述防备北周进攻的策略,斛律孝卿却没有采用。

古文:及齐亡,周武帝引为御史二命士。

现代文:北齐灭亡后,周武帝授予他御史二命士。

古文:后归乡里,自州主簿入为司禄上士,隋文作相,从元帅梁睿击王谦,摄陵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以后回归乡里,从州主簿的职务开始,又进入朝廷任司禄上士。隋文帝杨坚做北周宰相时,薛道衡跟随元帅梁睿进攻王谦,又担任了陵州刺史。

古文:大定中,授仪同,守邛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大定年间,朝廷授予他仪同的职衔,实际担任邛州刺史。

古文:文帝受禅,坐事除名。

现代文:隋文帝即位,薛道衡却因事获罪,被免去职务。

古文:河间王弘北征突厥,召典军书。

现代文:河间王杨弘向北征讨突厥,召请他负责军中文书。

古文:还,除内史舍人。

现代文:归来,任内史舍人。

古文:其年,兼散骑常侍,聘陈使主。

现代文:这一年,又兼任散骑常侍。出使陈国,他为主要使者,因而向隋文帝建议说 :陛下您的功勋可与尧舜相比。

**古文:道衡因奏曰: 陛下比隆三代,平一九州,岂容区区之陈,久在天网之外?臣今奉使,请责以称蕃。 **

现代文:平定九州,天下化一,怎么能允许小小的南陈,长久存在于天纲之外?我现在奉命出使该国,请求朝廷下令他们向大隋自称为藩附国。

**古文:帝曰: 朕且含养,致之度外,勿以言辞相折。 **

现代文:隋文帝说 :我尚且有涵养原谅他们,因而置之度外,你不要用不礼貌的言词损辱他们。

古文:江东雅好篇什,陈主尤爱雕虫,道衡每有所作,南人无不吟诵焉。

现代文:江南一带喜好诗文篇章,陈国后主陈叔宝尤其喜欢吟诗填词,薛道衡每有诗篇问世,江南人无不吟诵传唱。

古文:及八年伐陈,拜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,兼掌文翰。

现代文:到了开皇八年隋军攻打南陈时,薛道衡被任命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,兼管军中的文书。

古文:王师临江,高颎夜幕中,谓曰: 今段定克江东以不?

现代文:大军驻扎在长江岸边,高赹夜晚坐在军帐中,对薛道衡说 :这次是否一定能攻克江东?请你谈谈看法。

古文:君试言之。 道衡答曰: 凡论大事成败,先须以至理断之。

现代文:薛道衡说: 凡讨论大事的成败,必须先用牢不可破的道理去判断。

古文:《禹贡》所载九州,本是王者封域。

现代文:《禹贡》上所记载的九州,本来是当王的人所应管辖的领域。

**古文:郭璞有云: 江东偏王三百年,还与中国合。 **

现代文:郭璞说过 :江东分裂称王三百年,还会与中原合在一起。

古文:今数将满矣。以运数而言,其必克一也。

现代文:现在南陈气数将满,以运数判断,江南必被克复,这是原因之一。

古文:有德者昌,无德者亡,自古兴灭,皆由此道。

现代文:有道德的就昌盛兴隆,失去道德的就衰弱灭亡,自古以来国家的兴亡,都符合这个道理。

古文:主上躬履恭俭,忧劳庶政。叔宝峻宇雕墙,酣酒荒色。

现代文:圣上亲躬政事,俭朴谦恭,劬劳勤勉;陈叔宝却住高屋,雕画墙,沉溺酒色。

古文:其必克二也。

现代文:这是江南必被克复的原因之二。

古文:为国之体,在于任寄。

现代文:治理国家的关键,在于任用贤能。

古文:彼之公卿,备员而已。

现代文:南陈的公卿大臣,仅仅是充数而已。

古文:拔小人施文庆,委以政事;尚书令江总唯事诗酒,本非经略之才;萧摩诃、任蛮奴是其大将,一夫之用耳。

现代文:提拔卑薄无德的施文庆,并委以重任;尚书令江总只会饮酒赋诗,根本不是经邦治国的人才;萧摩诃、任蛮奴是南陈的大将,仅是两个普通人罢了。

古文:其必克三也。

现代文:这是它必然被克复的原因之三。

古文:我有道而大,彼无德而小。

现代文:我国得道而又强大,南陈失道而又弱小。

古文:量其甲士,不过十万,西自巫峡,东极沧海,分之则势悬而力弱;聚之则守此而失彼。

现代文:估计它的军队,不超过十万。西自巫峡,东到海滨,分散驻守则形势悬殊而力量薄弱。集中驻防又会顾此失彼。

古文:其必克四也。

现代文:这是南陈必然被攻克的原因之四。

**古文:席卷之势,其在不疑。 **

现代文:席卷江南的形势已经形成,成功的关键在于不要犹豫。

古文:颎忻然曰: 君言成败,理甚分明。

现代文:高赹听后高兴地说 :你分析成败的形势,道理了了分明。

古文:本以才学相期,不意筹略乃尔。 还除吏部侍郎。

现代文:我本来只把你当成有才学的读书人来看待,没想到如此有文韬武略。 伐陈归来,他任吏部侍郎。

古文:后坐抽擢人物,有言其党苏威,任人有意故,除名,配防岭表。

现代文:后来坐罪于选拔人才。有人弹劾他与苏威结党,有意拔举,所以被免官,流放到岭南。

古文:晋王广时在扬州,阴令人讽道衡,遣从扬州路,将奏留之。

现代文:晋王杨广当时在扬州,偷偷派人告诉薛道衡,让他请求走扬州这条路去岭南,然后奏请隋文帝把他留下来。

古文:道衡不乐王府,用汉王谅之计,遂出江陵道而去。

现代文:薛道衡不喜欢杨广,而采纳了汉王杨谅的建议,便走江陵道去岭南。

古文:寻诏征还,直内史省。

现代文:不久,朝廷下诏将他调回内史省任职。

古文:晋王由是衔之。

现代文:晋王杨广从此对他衔恨。

古文:然爱其才,犹颇见礼。

现代文:然而,因为爱惜他的才干,对他十分礼貌。

古文:后数岁,授内史侍郎,加上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以后数年,朝廷任命他为内史侍郎,又加上仪同三司的职衔。

古文:道衡每构文,必隐坐空斋,蹋壁而卧,闻户外有人便怒,其沈思如此。

现代文:薛道衡每构思文章,一定端坐在空室内,或者靠着墙半躺着,听到外面有人说话便发脾气。他的沉思如此专注。

**古文:帝每曰: 道衡作文书称我意。 **

现代文:文帝称赞说 :道衡起草的文书很符合我的意思。

古文:然诫之以迂诞。

现代文:然而,对他的迂阔荒诞却提出告诫。

**古文:后帝谓杨素、牛弘曰:道衡老矣,驱使勤劳,宜使硃门陈戟。 **

现代文:后来,文帝对杨素、牛弘说: 道衡年纪大了,我不能再驱使他,使他尝受辛劳,应该派卫士守卫着他家的大门,让他过上安逸稳定的日子。

古文:于是进上开府,赐物百段。

现代文:于是,晋封他为上开府,赐给物品一百件。

**古文:道衡辞以无功。帝曰: 尔久劳阶陛,国家大事,皆尔宣行,岂非尔功也? **

现代文:薛道衡以自己没有功劳而推辞,隋文帝说: 你长久在朝廷内辛勤供职,国家的大事,都由你来宣布,难道不是你的功劳吗?

古文:道衡久当枢要,才名益显。

现代文:薛道衡长时间处在国家中枢机要的位置上,声望更加显著。

古文:太子、诸王争与交好,高颎、杨素雅相推重,声名籍甚,无竞一时。

现代文:太子和各地封王争相与他交结,高赹、杨素对他十分推崇,因而使他的名声更大,一时无人可比。

古文:仁寿中,杨素专掌朝政。

现代文:仁寿年间,杨素专掌朝廷大事。

古文:道衡既与素善,上不欲道衡久知机密,因出检校襄州总管。

现代文:由于薛道衡与杨素关系密切,隋文帝不想让他长久地了解机密大事,因而,让他出任襄州总管。

古文:道衡一旦见出,不胜悲恋,言之哽咽。

现代文:薛道衡一旦被调出京城,十分悲伤和留恋,说话时不禁哽咽抽泣。

古文:帝怆然改容曰: 尔光阴晚暮,侍奉诚劳,朕欲令尔将摄。

现代文:文帝也面容忧戚,说: 你已经到了迟暮之年,对朝廷实在是忠诚勤劳。我想让你将养珍摄。

**古文:今尔之去,朕如断一臂。 **

现代文:现在你离开朝廷,我好象断了一只臂膀。

古文:于是赉物三百段,九环金带并时服一袭,马十匹,慰勉遣之。

现代文:于是,又赏赐他物品三百件,九环金带和衣服一套,马十匹,劝慰勉励一番将他送走。

古文:在任清简,吏人怀其惠。

现代文:他在襄州任上清廉简放,官吏和老百姓都怀念他的惠政。

古文:炀帝嗣位,转潘州刺史。

现代文:炀帝继位,薛道衡转任潘州刺史。

古文:岁余,上表求致仕。

现代文:一年多后,上表请求退职。

**古文:帝谓内史侍郎虞世基曰: 道衡将至,当以秘书监待之。 **

现代文:炀帝对内史侍郎虞世基说: 薛道衡将要回来,我将把秘书监的位置留给他。

**古文:道衡既至,上《高祖文皇帝颂》。帝览之不悦。顾谓苏威曰: 道衡致美先朝,此鱼藻之义也。 **

现代文:薛道衡回京城后,写了《高祖文皇帝颂》一文送给炀帝,炀帝看了很不高兴,回头对苏威说: 道衡称誉先朝,就像《诗经》中的《鱼藻》篇用来讽刺幽王啊。

古文:于是拜司隶大夫,将置之罪。

现代文:于是,只任他为司隶大夫,将要问他的罪。

古文:道衡不悟,司隶刺史房彦谦素与相善,知必及祸,劝之杜绝宾客,卑辞下气,而道衡不能用。

现代文:薛道衡还不觉悟,司隶刺史房彦谦平常与他关系亲近,知道他一定遭受祸殃,劝他杜绝来往的客人,说话也要注意措词和语气。而薛道衡却听不进去。

**古文:会议新令,久不能决,道衡谓朝士曰: 向使高颎不死,令当久行。 **

现代文:恰巧朝廷讨论新的法令,久久不能决定,薛道衡对朝臣们说: 假如高赹不死,法令早已经颁布。

**古文:有人奏之。帝怒曰: 汝忆颎乎? **

现代文:有人报告给炀帝,炀帝大怒,说 :你难道还想念高赹吗?

古文:付执法者推之。

现代文:将他交给执法部门判决。

古文:道衡自以非大过,促宪司早解。

现代文:薛道衡自以为不是什么大的过错,催促宪司早日判决。

古文:奏日,冀帝赦之,敕家人具馔以备客来侯者。

现代文:案情奏上时,希望炀帝能够赦免他,并让家里人准备酒饭招待来打听消息的客人。

古文:及奏,帝令自尽。

现代文:等到奏上案情,炀帝却下令让他自尽。

古文:道衡殊不意,未能引诀。

现代文:薛道衡大感意外,没有诀别自裁。

古文:宪司重奏,缢而杀之。

现代文:宪司重新上奏,炀帝下令将他用绳子勒死。

古文:妻子徙且末。

现代文:他的妻子被流放到且末。

古文:时年七十。天下冤之。

现代文:死时年七十岁,天下人都认为他冤枉。

古文:薛憕,字景猷,河东汾阴人也。

现代文:有文集七十卷流行于世。薛憕,字景猷,河东汾阴人。

古文:曾祖弘敞,逢赫连之乱,率宗人避地襄阳。

现代文:曾祖薛弘敞遭逢赫连的变乱,率领本宗族的人避居到襄阳。

古文:憕早丧父,家贫。躬耕以养祖母,有暇则览文籍。

现代文:薛憕早年丧父,家境贫穷,靠种田赡养祖父母和母亲,空闲时便读书。

古文:疏宕不拘,时人未之奇也。

现代文:他性格旷达,不拘小节,世人都不认为他是一位不寻常的人才。

古文:江表取人,多以世族。

现代文:江南用人大多注重世家大族。

古文:憕世无贵仕,解褐不过侍郎。既羁旅,不被擢用。

现代文:薛憕家世代没有一位贵官显宦。就是有人解褐做官,也只不过是一个侍郎,因而仕途被阻,不被提拔重用。

**古文:常叹曰: 岂能五十年戴帻,死一校尉,低头倾首,俯仰而向人也! **

现代文:他常常叹息说 :我怎么能一直戴着普通人的头巾到五十岁,困死在一个小小的校尉的职务上,低眉顺眼,俯仰由人呢?

古文:常郁郁不得志,每在人间,辄陵架胜达,负才使气,未尝趋世禄之门。

现代文:由于郁郁不得志,因而在别人面前往往狂妄放达,依恃才能,挥洒意气,从未登过豪族权要的大门。

**古文:左中郎将京兆韦潜度谓曰: 君门地非下,身材不劣,何不裾数参吏部? **

现代文:左中郎将京兆韦潜度对他说: 你的门第并非卑下,自身也不低劣,为何不放下身份多去吏部拜谒几次呢?

**古文:憕曰: 世胄蹑高位,英俊沈下寮 ,古人以为叹息,窃所未能也。 **

现代文:薛憕说 : 世胄蹑高位,英俊沈下僚 ,古人都为这种情况叹息,我不能这样去做啊。

**古文:潜度告人曰: 此年少实慷慨,但不遭时耳。 **

现代文:韦潜度对别人说 :这个少年实在慷慨有为,但却没有遇上好的机会啊。

古文:孝昌中,杖策还洛阳。

现代文:北魏肃宗孝昌年间,薛憕驱马来到洛阳。

古文:先是憕从祖真度与族祖安都拥徐、兗归魏,其子怀俊见憕,甚相亲善。

现代文:先是他的从祖父薛真度与同族的一位祖父辈叫薛安都的带着徐州、兖州归顺北魏,他的儿子薛怀俊来见薛憕,两人十分亲密友善。

古文:属尔硃荣废立,怔遂还河东,止怀俊家。

现代文:北魏大权被尔朱荣控制,任意废立。薛憕便到河东,住在薛怀俊家里。

古文:不交人物,终日读书,手自抄略,将二百卷。

现代文:他不与人交往,每天读书不辍,亲手抄写,将近有二百卷。

古文:唯郡守元袭时相要屈,与之抗礼。

现代文:惟有郡守元袭常常屈尊相邀,两人对等行礼。

**古文:怀俊每谓曰: 汝还乡里,不营产业,不肯取妻,岂复欲南乎? **

现代文:怀俊时常对他说 :你回到故里,不经营产业,也不肯娶妻成家,难道不是还想回到江南?

古文:憕亦不介意。

现代文:薛憕听了也不介意。

古文:普泰中,拜给事中,加伏波将军。

现代文:节闵帝普泰年间,他被任命为给事中,加伏波将军衔。

古文:及齐神武起兵,憕乃东游陈、梁间,谓族人孝通曰: 高欢阻兵陵上,丧乱方始。

现代文:到了齐神武帝高欢起兵,薛憕便东游梁、陈之间,对族人薛孝通说 :高欢陈兵陵上,天下便开始了动荡变乱。

**古文:关中形胜之地,必有霸王据之。 **

现代文:关中形胜地险,一定会有强有力的人物据守。

古文:乃与孝通俱游长安。

现代文:便同孝通一起游历长安。

古文:侯莫陈悦闻之,召为行台郎,除镇远将军、步兵校尉。

现代文:侯莫陈悦听说后,请他任行台郎,授予镇远将军、步兵校尉。

古文:及悦害贺拔岳,军人咸相庆慰。憕独谓所亲曰: 悦才略本寡,辄害良将,败亡之事,其则不远。

现代文:等到侯莫陈悦害死贺拔岳,军人们都欢庆欣慰,薛憕却对军司傅长高说 :陈悦本来缺少才干,动不动就谋害优秀的将领,败亡的命运不会太远。

**古文:吾属今即为人所虏,何庆之有乎? **

现代文:我们不久就会被人俘虏,还有什么值得庆贺呢?

古文:长高以憕言为然,并有忧色。

现代文:傅长高认为薛憕的话很有道理,并表现出忧惧的神色。

古文:寻而周文平悦,引憕为记室参军。

现代文:没过多久,宇文泰平定侯莫陈悦,任薛憕为记室参军。

古文:武帝西迁,授征虏将军、中散大夫,封夏阳县男。

现代文:孝武帝西迁,授予他征虏将军、中散大夫,封为夏阳县男。

古文:文帝即位,拜中书侍郎,加安东将军,进爵为伯。

现代文:西魏文帝元宝炬即位,命他为中书侍郎,加安东将军衔,晋爵为伯。

古文:大统四年,宣光、清徽殿初成,憕为之颂。

现代文:西魏文帝大统四年,宣光、清徽两座宫殿建成,薛憕为此撰文歌颂。

古文:文帝又造二欹器:一为二仙人共持一钵,同处一盘,钵盖有山,山有香气,一仙人又持金瓶以临器上,倾水灌山,则出于瓶而注乎器,烟气通发山中,谓之仙人欹器。

现代文:文帝又做了两件倾斜易覆的珍奇器物:一件为两位仙人共同捧着一只钵,同处在一个大盘子里。钵盖上雕有山,山发出香气。一个仙人又拿着金瓶置于器物上,从金瓶倒出水浇注在山上,水从瓶中流出后倾注在器物上,烟气从山中发出,叫做仙人欹器。

古文:一为二荷同处一盘,相去盈尺,中有莲,下垂器上,以水注荷,则出于莲而盈乎器,为凫雁蟾以饰之,谓之水芝欹器。

现代文:一件为两片荷叶同处在一只盘子里,相距一尺,中间有朵莲花,向下垂在器物上。用水注在荷叶上,则从莲花中流出而充溢在器物内。上面雕有水鸟、雁、蟾蜍以作装饰,叫做水芝欹器。

古文:二盘各处一床,钵圆而床方,中有人,三才之象也。

现代文:二只盘子各处在一个底座上,钵是圆的,而底座是方的,中间又铸有人,是象征天、地、人 三才 啊。

古文:皆置清徽殿前。形似觥而方,满而平,溢则倾。

现代文:两件器物都放在清徽殿前面,器物形状与觥相似而呈方形,注满水则保持平衡,水溢出便倾斜。

古文:憕各为颂。

现代文:薛憕又写文章予以歌颂。

古文:大统初,仪制多阙。周文令憕与卢辩、檀翥等参定之。

现代文:大统初年,礼仪制度大多缺失,宇文泰命薛憕与卢辩、檀翥等重新修订。

古文:以流离世故,不听音乐,虽幽室独处,常有戚容。

现代文:他因为生活流离颠沛,所以不愿欣赏音乐。虽然独处幽室。脸上也常带着忧伤的面容。

古文:后坐事死。

现代文:后来因事获罪而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