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十二

古文:韦叔裕,字孝宽,京兆杜陵人也,少以字行。世为三辅著姓。

现代文:韦叔裕,字孝宽,京兆杜陵人,从少年时就以字著名于世。世代为三辅一带有名的大姓。

古文:祖直善,魏冯翊、扶风二郡守。

现代文:祖父韦直善,曾任冯翊、扶风二郡的太守。

古文:父旭,武威郡守。

现代文:父亲韦旭,任武威郡太守。

古文:建义初,为大行台右丞,加辅国将军、雍州大中正。

现代文:建义初年,韦旭任大行台右丞,又加封为辅国将军、雍州大中正。

古文:永安二年,拜右将军、南豳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永安二年,他又拜受右将军、南豳州刺史。

古文:时氐贼数为抄窃,旭随机招抚,并即归附。

现代文:这时氐族人多次掠夺,他随机招安慰抚,氐族人大多归附。

古文:寻卒官,赠司空、冀州刺史,谥曰文惠。

现代文:不久在官位上去世,朝廷追赠他为司空、冀州刺史,谥号为文惠。

古文:孝宽沈敏和正,涉猎经史。

现代文:韦孝宽性情沉稳机敏,平和公正,广泛涉猎经典著作。

古文:弱冠,属萧宝夤作乱关右,乃诣阙,请为军前驱。

现代文:二十岁时,萧宝夤在关中作乱,孝宽到朝廷请求充任军队的先锋前去讨伐。

古文:朝廷嘉之,即拜统军。

现代文:朝廷嘉奖了他,命他为统军。

古文:随冯翊公长孙承业西征,每战有功。拜国子博士,行华山郡事。

现代文:他跟随冯翊公长孙承业西征,逢战立功,被朝廷封为国子博士,代行华山郡太守职务。

古文:属侍中杨侃为大都督,出镇潼关,引孝宽为司马。

现代文:侍中杨侃任大都督出镇潼关,荐引韦孝宽为司马。

古文:侃奇其才,以女妻之。

现代文:杨侃爱重他的人才,把女儿嫁给他。

古文:永安中,授宣威将军、给事中,寻赐爵山北县男。

现代文:永安年间,朝廷授予他宣威将军、给事中,不久又赐爵为山北县男。

古文:普泰中,以都督从荆州刺史源子恭镇穰城,以功除淅阳郡守。

现代文:普泰时,他以都督的官职随从荆州刺史源子恭镇守穰城,因立功任淅阳郡太守。

古文:时独孤信为新野郡守,同隶荆州,与孝宽情好款密,政术俱美,荆部吏人号为连璧。

现代文:这时独孤信任新野郡太守,都隶属荆州管辖。他们二人关系亲密,为政的方法都很得当,荆州的官吏百姓称他们为双连的璧玉。

古文:孝武初,以都督镇城。

现代文:孝武初年,他任都督镇守州城。

古文:周文帝自原州赴雍州,命孝宽随军。

现代文:宇文泰从原州到达雍州,命他随军东征。

古文:及克潼关,即授弘农郡守。

现代文:攻克潼关,即授予他弘农太守的职务。

古文:从拎窦泰,兼左丞,节度宜阳兵马事。

现代文:他又跟从宇文泰生擒窦泰,被提升为兼左丞,负责统领宜阳兵马。

古文:仍与独孤信入洛,为阳城郡守,复与宇文贵、怡峰应接颍川义徒,破东魏将任祥、尧雄于颍川。

现代文:又与独孤信进入洛阳,被任命为阳城郡太守。还与宇文贵、怡峰去接应颍川的义军,打败了东魏将领任祥、尧雄。

古文:孝宽又进平乐口,下豫州,获刺史冯邕。

现代文:他又平定乐口,拿下豫州,俘获刺史冯邕。

古文:又从战于河桥。

现代文:又随大军与东魏军战于河桥。

古文:时大军不利,边境骚然,乃令孝宽以本将军行宜阳郡事。

现代文:这时西魏军队失利,边境混乱骚动,朝廷便命他以本将军的职务代行宜阳郡太守。

古文:寻迁南兗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不久迁任南兖州刺史。

古文:是岁,东魏将段琛、尧杰复据宜阳,遣其阳州刺史牛道恆扇诱边人。

现代文:这一年,东魏将领段琛、尧杰又占据宜阳,派来他们的阳州刺史牛道恒引诱边境上的西魏百姓。

古文:孝宽深患之,乃遣谍人访获道恆手迹,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恆与孝宽书,论归款意,又为落烬烧迹,若火下书者,还令谍人送于琛营。

现代文:孝宽深以为患,便派间谍获取了牛道恒的手迹,命善于书法的人模仿他的笔迹,写了一封牛道恒给韦孝宽的信,商量通款归顺的事。又仿造火烧的痕迹,好像要烧掉这封信的样子,派间谍将书信送达段琛的军营。

古文:琛得书,果疑道恆,其所欲经略,皆不见用。

现代文:段琛得到书信,果然怀疑牛道恒,道恒想施行的办法,段琛都不采用。

古文:孝宽知其离阻,因出奇兵掩袭,禽道恆及琛等,崤渑遂清。

现代文:孝宽知道他们已被离间,因而出奇兵进攻,拿获牛道恒和段琛等人,崤山渑池一带从此便清静了。

古文:大统五年,进爵为侯。

现代文:大统五年,他被晋爵为侯。

古文:八年,转晋州刺史,寻移镇玉壁,兼摄南汾州事。

现代文:大统八年,任晋州刺史,不久移镇玉壁,兼管南汾州的政务。

古文:先是,山胡负险,屡为劫盗,孝宽示以威信,州境肃然。

现代文:原先,山里的胡人依恃险要,多次出来抢劫,孝宽对他们恩威并施,南汾州境内一片肃然。

古文:进授大都督。

现代文:他又被晋封为大都督。

古文:十二年,齐神武倾山东之众,志图西入,以玉壁冲要,先命攻之。

现代文:大统十二年,高欢倾东魏人马,志在攻取西魏。因玉壁是他西进的要道,所以首先攻打。

古文:连营数十里,至于城下。

现代文:东魏军连营数十里,直到玉壁城下。

古文:乃于城南起土山,欲乘之以入。

现代文:他们又在城南堆起土山,想登高进入城内。

古文:当其山处,城上先有两高楼。

现代文:与土山相对,城内原来有两座高楼。

古文:孝宽更缚木接之,令极高峻,多积战具以御之。

现代文:孝宽命再用木头往上接,让它更加高大,又准备了许多攻守的器械以作防御。

**古文:齐神武使谓城中曰: 纵尔缚楼至天,我会穿城取尔。 **

现代文:高欢派人对城中的人说: 纵然你们把楼接上天,我也会攻进城把你们活捉。

古文:遂于城南凿地道,又于城北起土山,攻具,昼夜不息。

现代文:东魏军又在城南挖掘地道,在城北垒起土山,准备攻城器具,昼夜不停。

古文:孝宽复掘长堑,要其地道,仍简战士屯堑。

现代文:孝宽又挖掘长壕,挡住敌人的地道,并派战士守在壕内。

古文:城外每穿至堑,战土即擒杀之。

现代文:城外的敌兵每通过地道来到壕内,西魏的战士就把他们抓住杀死。

古文:又于堑外积柴贮火,敌人有在地道内者,便下柴火,以皮排吹之。

现代文:又在壕外堆积柴草,准备火种,敌兵如在地道内,便将柴草放进地道点燃,再用皮囊向里面吹风。

古文:火气一冲,咸即灼烂。

现代文:火焰的热浪一冲,地道内的敌兵就被烧得皮焦肉烂。

古文:城外又造攻车,车之所及,莫不摧毁,虽有排楯,莫之能抗。

现代文:敌兵又在城外制造攻车,攻车所到的地方,无不被摧毁,虽然有成排的栏杆也无法阻挡。

古文:孝宽乃缝布为缦,随其所向则张设之。

现代文:孝宽便用布缝成布幔,随着攻车行驶的方向张设。

古文:布悬于空中,其车竟不能坏。

现代文:布幔悬在空中,攻车无法破坏。

古文:城外又缚松于竿,灌油加火,规以烧布,并欲焚楼。

现代文:城外的东魏兵士又在长竿上缚上松木,蘸油点燃,想烧毁布幔和城楼。

古文:孝宽复长作铁钩,利其锋刃,火竿一来,以钩遥豁之,松麻俱落。

现代文:孝宽又打造很长的铁钩,磨利铁钩的锋刃,火竿一举起来,就用铁钩远远地将它割断,燃烧的松木和麻布都落在城外。

古文:外又于城四面穿地,作二十一道,分为四路,于其中各施梁柱。

现代文:东魏兵士又在城的四面挖穿城墙,共挖掘二十一处,分作四路,在挖穿的地方顶上木柱。

古文:作讫,以油灌柱,放火烧之,柱折,城并崩坏。

现代文:再在木柱上浇上油,放火焚烧。木柱烧断,城墙便一起崩塌。

古文:孝宽又随崩处,竖木栅以捍之,敌不得入。

现代文:孝宽便在塌陷的地方竖上木栅栏阻挡敌兵。

古文:城外尽其攻击之术,孝宽咸拒破之。

现代文:城外用尽了攻击的办法,孝宽都一一破除。

**古文:神武无如之何,乃遣仓曹参军祖孝征谓曰: 未闻救兵,何不降也? **

现代文:高欢没有办法,便派仓曹参军祖孝征对韦孝宽说 :没有听说西魏有救兵到来,你为何不投降呢?

古文:孝宽报云: 我城池严固,兵食有余,攻者自劳,守者常逸,岂有旬朔之间,已须救援?

现代文:孝宽答道: 我的城池防守得严密坚固,军粮充足,攻的人劳顿,守的人安逸,哪能旬月之间就需要救援?

古文:适忧尔众有不反之危。

现代文:我正担忧你们不撤兵就会遇到危险。

**古文:孝宽关西男子,必不为降将军也。 **

现代文:我是关西的一个堂堂男子,一定不会作投降的将军。

**古文:俄而孝征复谓城中人曰: 韦城主受彼荣禄,或复可尔,自外军士,何事相随入汤火中邪? **

现代文:不久,祖孝征又对城里的人说: 韦城主受朝廷的官职俸禄,坚守下去还有原因,其他将士又为什么和他一起在滚汤热火中受煎熬呢?

**古文:乃射募格于城中云: 能斩城主降者,拜太尉,封开国郡公,邑万户,赏帛万匹。 **

现代文:东魏军又将赏格射入城中,说: 能将韦城主斩首投降的,授予太尉,封为开国郡公,食邑一万户,赏丝帛一万匹。

**古文:孝宽手题书背,反射城外,云: 若有斩高欢者,一依此赏。 **

现代文:孝宽在书信的背后亲笔题写,又射回城外,说 :如有斩杀高欢的,也照此奖赏。

**古文:孝宽弟子迁,先在山东,又锁至城下,临以白刃云: 若不早降,便行大戮。 **

现代文:孝宽弟弟的儿子韦迁原先在山东,这时被东魏军绑至城下,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,对韦孝宽说: 如不及早降,便将他杀死。

古文:孝宽慷慨激扬,略无顾意。

现代文:孝宽对此慷慨激昂,没有丝毫眷顾的意思。

古文:士卒莫不感励,人有死难之心。

现代文:守城的将士无不受到感动和激励,人人都有战死殉难的决心。

古文:神武苦战六旬,伤及病死者十四五,智力俱困,因而发疾。其夜遁去。

现代文:高欢挥军苦战六十天,受伤和病死的十有四五,他的精神和体力都耗费殆尽,因而生病,当夜撤兵而去。

古文:后因此忿恚,遂殂。

现代文:后来,因此忿恨气恼而去世。

古文:魏文帝嘉孝宽功,令殿中尚书长孙绍远、左丞王悦至玉壁劳问,授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进爵建忠郡公。

现代文:魏文帝嘉奖韦孝宽守城的功劳,命殿中尚书长孙绍远、左丞王悦到玉壁慰劳,授予他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晋封爵位为建忠郡公。

古文:废帝二年,为雍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废帝二年,他任雍州刺史。

古文:先是,路侧一里置一土堠,经雨颓毁,每须修之。

现代文:原先,路旁每隔一里筑一土墩以记里程。经雨水冲刷,常需修复。

古文:自孝宽临州,乃勒部内,当堠处植槐树代之。既免修复,行旅又得庇阴。

现代文:孝宽上任后便命令在土墩处裁上槐树代替,既免于修复,行人也可乘凉。

**古文:周文后见,怪问知之,曰: 岂得一州独尔,当令天下同之。 **

现代文:宇文泰后来见了感到奇怪,问清情况后说: 怎么能只有一个州这样,应该让天下都这样。

古文:于是令诸州夹道一里种一树,十里种三树,百里种五树焉。

现代文:于是下令各州在道路两边一里种一棵树,十里处种三棵树,一百里的地方种五棵树。

古文:恭帝元年,以大将军与燕公于谨伐江陵,平之,以功封穰县公。

现代文:恭帝元年,孝宽任大将军,与燕公于谨进攻江陵,讨平敌兵,因立功封爵为穰县公。

古文:还,拜尚书右仆射,赐姓宇文氏。

现代文:还朝后被授予尚书右仆射,赐姓为宇文氏。

古文:三年,周文北巡,命孝宽还镇玉壁。

现代文:恭帝三年,宇文泰到北方巡视,命孝宽镇守玉壁。

古文:周孝闵帝践祚,拜小司徒。

现代文:周孝悯帝即位,授他为小司徒。

古文:明帝初,参麟趾殿学士,考校图籍。

现代文:明帝初年,他被封为麟趾殿学士,负责校勘图书典籍。

古文:保定初,以孝宽立勋玉壁,置勋州,仍授勋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保定初年,朝廷因孝宽在玉壁建立殊勋,便设置勋州,命他任勋州刺史。

古文:齐人遣使至玉壁,求通互市。

现代文:北齐派使者到玉壁,请求互通贸易。

古文:晋公护以其相持日久,绝无使命,一日忽来求交易,疑别有故。

现代文:晋公宇文护因两国相持很长时间,从未通过使者,忽然请求互市,怀疑有其他原因。

古文:又以皇姑、皇世母先没在彼,因其请和之际,或可致之。

现代文:又因皇姑和皇世母过去流落北齐,利用他们请和的机会,或许可以接回。

古文:遂令司门下大夫尹公正至玉壁,共孝宽详议。

现代文:朝廷便命司门下大夫尹公正到玉璧,与韦孝宽一起详细商议。

古文:孝宽乃于郊盛设供帐,令公正接对使人,兼论皇家亲属在东之意。

现代文:孝宽便在郊外设下供帐,命尹公正接待北齐使者,并提及皇室亲属在北齐的事情。

古文:使者辞色甚悦。

现代文:使者说话的表情非常和悦。

古文:时又有汾州胡抄得关东人,孝宽复放东还,并致书一牍,具陈朝廷欲敦邻好。

现代文:这时有汾州的胡人掠得关东的齐人,孝宽命令将他们放还,并写书信一封,陈述朝廷想和睦邻国。

古文:遂以礼送皇姑及护母等。

现代文:北齐便按礼仪送回皇姑和宇文护的母亲。

古文:孝宽善于抚御,能得人心,所遣间谍入齐者,皆为尽力。

现代文:孝宽善于抚慰管理,颇得人心。他所派到齐国的间谍,都为他尽心尽力。

古文:亦有齐人得孝宽金货,遥通书疏。

现代文:也有北齐人接受孝宽的金银财货,遥通书信。

古文:故齐动静,朝廷皆先知。

现代文:所以,齐人的动静朝廷都预先知道。

古文:时有主帅许盆,孝宽度以心膂,令守一城。

现代文:当时有一个主帅叫许盆,孝宽把他当做心腹,命他守卫一座城池。

古文:盆乃以城东入。

现代文:许盆献城降齐。

古文:孝宽怒,遣谍取之,俄而斩首而还。

现代文:孝宽恼怒,派间谍去取他的头颅,不久,间谍带着他的头颅回来。

古文:其能致物情如此。汾州之北,离石以南,悉是生胡,抄掠居人,阻断河路。

现代文:汾州之北,离石以南,全是没有开化的胡人。他们抢掠北周的居民,阻断河流道路。

古文:孝宽深患之,而地入于齐,无方诛剪。

现代文:孝宽深以为患,而胡人居住在齐地,无法弹压他们。

古文:欲当其要处,置一大城。

现代文:他想在要害的地方建起一座规模很大的城池。

古文:乃于河西征役徒十万,甲士百人,遣开府姚岳监筑之。

现代文:便在黄河两侧征集役夫十万人,派将士一百人,由开府姚岳监察修筑。

古文:岳色惧,以兵少为难。

现代文:姚岳面有惧色,以兵少为理由表示为难。

古文:孝宽曰: 计成此城,十日即毕。

现代文:孝宽说 :我估计建造这座城池,十天就可竣工。

古文:既去晋州四百余里,一日创手,二日伪境始知,设令晋州征兵,二日方集,谋议之间,自稽三日,计其军行,二日不到。

现代文:这里离晋州四百多里,第一天动工,第二天北齐人才知道。假如他在晋州征兵,两天才能将部队调齐,商议与准备也需三天。估计齐军在路上两天也来不到。

古文:我之城隍,足得办矣 。

现代文:这样,我们的城池足可以建成了。

古文:乃令筑之。

现代文:便下令修筑。

古文:齐人果至南首,疑有大军,乃停留不进。

现代文:齐人果然到达周军的南面,怀疑北周布有重兵,便逗留不前。

古文:其夜,又令汾水以南,傍介山、稷山诸村,所在纵火。

现代文:这天夜里,孝宽命在汾水南岸,沿介山、稷山各处点燃篝火。

古文:齐人谓是军营,遂收兵自固。

现代文:齐军以为是周军的军营,便收兵自我保固。

古文:版筑克就,卒如其言。

现代文:周军的城墙修筑完毕,一切都和他估计的一样。

古文:四年,进位柱国。

现代文:保定四年,他晋升为柱国。

古文:时晋公护将东讨,孝宽遣长史辛道宪启陈不可,护不纳。

现代文:这时,晋公宇文护即将东讨,他派长史辛道宪启陈宇文护,认为不宜东征,宇文护不采纳。

古文:既而大军果不利。

现代文:不久周军果然失利。

古文:后孔城遂陷,宜阳被围。

现代文:后来孔城失陷,宜阳被齐军包围。

古文:孝宽乃谓其将帅曰: 宜阳一城之地,未能损益。

现代文:孝宽对他的将领们说 :宜阳这一座城池的得失,无关大局。

古文:然两国争之,劳师数载。

现代文:然而两国反复争夺,数年来一直兴师动众。

古文:彼多君子,宁乏谋猷?

现代文:齐国也有很多有智谋的人,难道会缺乏韬略?

古文:若弃崤东,来图汾北,我之疆界,必见侵扰。

现代文:如果他们放弃崤山之东,来图取汾河以北,我们的疆界必定遭受侵扰。

古文:今宜于华谷及长秋速筑城,以杜贼志。

现代文:现在应该在华谷和长秋赶快筑造一座城堡,以杜绝齐军的阴谋。

**古文:脱其先我,图之实难。 **

现代文:如果齐军走在我们前面,再计议就来不及了。

古文:于是画地形,具陈其状。

现代文:于是他指定地形,详细陈述城堡的规模形状。

古文:晋公护令长史叱罗协谓使人曰: 韦公子孙虽多,数不满百。

现代文:宇文护命长史叱罗协对孝宽派去的人说: 韦公家的子孙虽然很多,然而不超过一百。

**古文:汾北筑城,遣谁固守? **

现代文:在汾北修筑城堡,派谁去把守?

古文:事遂不行。

现代文:事情便停了下来。

古文:天和五年,进爵郧国公,增邑通前一万户。

现代文:天和五年,他被晋爵为郧国公,增加的食邑连同以前的共一万户。

古文:是岁,齐人果解宜阳之围,经略汾北,遂筑城守之。

现代文:这一年,齐军果然解除对宜阳的包围,进向汾河以北。孝宽便筑城坚守。

古文:其丞相斛律明月至汾东,请与孝宽相见。明月云: 宜阳小城,久劳战争。

现代文:北齐丞相斛律明月到汾东,请求与孝宽见面,明月说: 宜阳这座小城,长久劳于战争。

**古文:今既入彼,欲于汾北取偿,幸勿怪也。 **

现代文:现在既然我军到达你这里,想在汾北取得补偿,请你不要见怪。

古文:孝宽答曰: 宜阳彼之要冲,汾北我之所弃。

现代文:孝宽答道: 宜阳是齐国的要冲,汾北是周国要放弃的地方。

古文:我弃彼图,取偿安在?

现代文:我方放弃,你方图取,补偿的道理何在?

古文:且若辅翼幼主,位重望隆,理宜调阴阳,抚百姓,焉用极武穷兵,构怨连祸!

现代文:您在朝中辅助幼主,官位很高,声望颇重,理应调和朝廷政治,安抚全国的百姓,怎么穷兵黩武,制造怨恨,使祸患相连!

**古文:且沧、瀛大水,千里无烟,复欲使汾、晋之间,横尸暴骨,苟贪寻常之地,涂炭疲弊之人,窃为君不取。 **

现代文:且齐国的沧、瀛一带发生水灾,千里泽国没有人烟。您又想使汾、晋一带横尸遍野,贪图这块平常的地方,祸害疲弊不堪的百姓,我认为您不应该这样。

**古文:孝宽参军曲岩颇知卜筮,谓孝宽曰: 来年东朝必大相杀戮。 **

现代文:他的参军曲岩颇懂得占卜之术,对他说: 近来齐朝内部必定大肆互相杀戮。

**古文:孝宽因令岩作谣歌曰: 百升飞上天,明月照长安。 **

现代文:孝宽因而命曲岩制作歌谣说 :百升飞上天,明月照长安。

古文:百升,斛也。

现代文:百升,指斛。

**古文:又言: 高山不摧自崩,槲树不扶自竖。 **

现代文:又说 :高山不摧自崩,槲树不扶自竖。

古文:令谍人多赉此文,遗之于鄴。

现代文:命间谍多带些抄写的歌谣散发到邺城。

古文:祖孝征既闻,更润色之,明月竟以此诛。

现代文:祖孝征听说后,进一步润色,斛律明月竟因此被诛杀。

古文:建德之后,武帝志在平齐。

现代文:改元建德以后,周武帝立志讨平北齐。

古文:孝宽乃上疏陈三策。

现代文:韦孝宽便上疏陈奏平齐三策:

古文:其第二策曰: 若国家更为后图,未即大举,宜与陈人分其兵势。三鵶以北,万春以南,广事屯田,预为贮积。

现代文:第一策说: 我军如果出轵关东进,加上与南陈互为犄角,并命广州的义师从三亚鸟出击;另外,招募山南的勇士沿黄河东进;再派北山的胡人断绝齐军的并州和晋州的退路。 第二策说 :在三亚鸟以北,万春以南,大肆屯田,早作储备。

古文:募其骁悍,立为部伍。

现代文:招募骁勇骠悍的兵士建立队伍。

古文:彼既东南有敌,戎马相持,我出奇兵,破其疆埸。

现代文:我军在东南有这股兵马,齐人一定会派军队进攻。乘两军相持时,我军派出奇兵,打破齐军的边防。

古文:彼若兴师赴援,我则坚壁清野,待其去远,还复出师。

现代文:他们如兴师救援,我军则坚壁清野,等到他们去远,我军再出来作战。

古文:常以边外之军,引其腹心之众。

现代文:要经常以边境上的军队引诱他们国内的军队出来。

古文:我无宿舂之费,彼有奔命之劳。

现代文:我方没有住宿吃饭的消耗,敌军却有奔波往返的疲劳。

古文:今若更存遵养,且复相时,臣谓宜还崇邻好,申其盟约,安人和众,通商惠工,蓄锐养威,观衅而动。

现代文:一二年的时间,齐军必定自动叛离。 第三策说: 过去勾践灭掉吴国,还需要十年;武王讨伐淫乱的纣王,仍要两次举兵。现在如果国家进一步积蓄力量,等待时机,与邻国修好,申订盟约,安抚百姓,发展商业,优惠工匠,养精蓄锐,等到对方有了裂痕再发动进攻。

**古文:斯则长策远驭,坐自兼并也。 **

现代文:那么,我们就会挥舞长鞭,远驭齐人,坐等兼并天下。

古文:书奏,武帝遣小司寇淮南公元伟、开府伊娄谦等重币聘齐。尔后遂大举,再驾而定山东。卒如孝宽之策。

现代文:奏疏上达后,武帝派小司寇淮南公元伟、开府伊娄谦等携重金出使齐国,接着大举伐齐,山东再次被荡平,行动完全按韦孝宽平齐三策的意见。

古文:孝宽每以年迫悬车,屡请致仕。

现代文:韦孝宽因年近七十,到了悬车家居的年纪,多次请求辞职。

古文:帝以海内未平,优诏弗许。

现代文:武帝以海内还未平定,不允许他的请求。

古文:至是,复称疾乞骸骨。

现代文:这时,他便称病请求退隐。

**古文:帝曰: 往已面申本怀,何烦重请也。 **

现代文:武帝说 :过去已当面向您申述了我的情怀,何需再次请求呢?

古文:五年,帝东伐,过幸玉壁。观御敌之所,深叹美之,移时乃去。

现代文:建德五年,武帝亲自东伐齐国,路过玉壁,观看孝宽抗御齐兵的地方,深深地感叹并称赞他,过了很长时间才离去。

古文:孝宽自以习练齐人虚实,请为先驱。

现代文:孝宽自认为熟悉齐军的虚实,请求作大军的先驱。

古文:帝以玉壁要冲,非孝宽无以镇之,乃不许。

现代文:武帝认为玉壁地处咽喉要道,非他不能镇守,没有接受他的请求。

古文:及赵王招率兵出稽胡,与大军掎角,乃敕孝宽为行军总管,围守华谷以应接之。

现代文:赵王宇文招率军进向稽胡,与武帝率领的大军成为犄角之势,才命孝宽为行军总管,围困华谷的齐军,以策应武帝的大军。

古文:孝宽克其四城。

现代文:他率军攻克敌兵的四座城池。

古文:武帝平晋州,复令孝宽还旧镇。

现代文:武帝率军攻破晋州,又命孝宽回镇玉壁。

古文:及帝凯旋,复幸玉壁。从容谓孝宽曰: 世称老人多智,善为军谋。

现代文:武帝凯旋归来,又来到玉壁,从容地对他说: 人们都认为老年人多智,善于谋划军事。

**古文:然朕唯共少年一举平贼,公以为如何? **

现代文:然而,我与几个少年一举平定齐军,您认为怎么样?

古文:孝宽对曰: 臣今衰耄,唯有诚心而已。

现代文:孝宽对答说: 我现在已经衰老,只剩下一颗对朝廷的诚心。

**古文:然昔在少壮,亦曾输力先朝,以定关右。 **

现代文:然而过去在少壮的时候,也曾为先朝出力,平定关中。

**古文:帝大笑曰: 实如公言。 **

现代文:武帝大声笑着说: 实在像您说的那样。

古文:乃诏孝宽随驾还京。

现代文:便命他随车驾回到京城。

古文:拜大司空,出为延州总管,进位上柱国。

现代文:拜授他为大司空,出任延州总管,晋爵位为上柱国。

古文:大象元年,除徐、兗等十一州十五镇诸军事、徐州总管。

现代文:大象元年,他被任命为徐、兖等十一州十五镇诸军事、徐州总管。

古文:又为行军元帅,徇地淮南。

现代文:又任行军元帅,率军进向淮南。

古文:乃分遣巳公宇文亮攻黄城,郕公梁士彦攻广陵,孝宽率众攻寿阳,并拔之。

现代文:他分别派遣杞公宇文亮进攻黄城,成阝公梁士彦进攻广陵,他亲率一路人马进攻寿阳,一举将寿阳攻克。

古文:初,孝宽到淮南,所在皆密送诚款。

现代文:孝宽开始到淮南时,到处都有人秘密表示投诚。

古文:然彼五门,尤为险要,陈人若开塘放水,即津济路绝。

现代文:然而陈国的五门这个据点十分险要,陈人如果掘开塘堤放水,周军的道路就会被断绝。

古文:孝宽遽令分兵据守之。

现代文:他立即命分兵把守五门。

古文:陈刺史吴文立果遣决堰,已无及。

现代文:南陈刺史吴文立果然掘开堤堰,但已不起作用。

古文:诏以平淮南之功,别封一子滑国公。及宣帝崩,隋文帝辅政。

现代文:于是陈军败退,江北全被平定。宣帝驾崩,杨坚辅助朝政。

古文:时尉迟迥先为相州总管,诏孝宽代之。

现代文:这时尉迟迥任相州总管,朝廷命孝宽去接替他。

古文:又以小司徒叱列长叉为相州刺史,先令赴鄴。

现代文:又派小司徒叱列长叉任相州刺史。

古文:孝宽续进,至朝歌,迥遣其大都督贺兰贵赉书候孝宽。

现代文:朝廷命长叉先到邺城上任,孝宽接着出发,来到朝歌,尉迟迥派他的大都督贺兰贵带着书信等候孝宽。

古文:孝宽留贵与语以察之,疑其有变,遂称疾徐行。

现代文:他留下贺兰贵谈话以察看虚实动静,怀疑尉迟迥会有变故,便假称有病,放慢行走的速度。

古文:又使人至相州求医药,密以伺之。

现代文:他又派人到相州求医取药,暗中查访。

古文:既到汤阴,逢长叉奔还。

现代文:他行至汤阴,遇见相州刺史叱列长叉逃回。

古文:孝宽兄子魏郡守艺又弃郡南走。

现代文:他哥哥的儿子魏郡太守韦艺也弃下守地南逃。

古文:孝宽审知其状,乃驰还。

现代文:他了解到其中的缘由,便飞驰返回。

古文:所经桥道,皆令毁撤,驿马悉拥以自随。

现代文:沿途经过的桥梁都命毁坏,驿站的人马也都带走。

**古文:又勒驿将曰: 蜀公将至,可多备肴酒及刍粟以待之。 **

现代文:又命令驿站将领说 :蜀公尉迟迥如果来到,可多准备些酒饭和喂马的草料招待他。

古文:迥果遣仪同梁子康将数百骑追孝宽,驿司供设丰厚,所经之处,皆辄停留,由是不及。

现代文:尉迟迥果然派仪同梁子康率数百名骑兵追来,驿司对他们招待得十分周到丰厚,所经之处都要停留,因此没有追上韦孝宽。

古文:时或劝孝宽,以为洛京虚弱,素无守备,河阳镇防,悉是关东鲜卑,迥若先往据之,则为祸不小。

现代文:这时有人劝他,认为洛京空虚,平常没有多少人马守卫。在河阳镇守的将士,全是关东的鲜卑人,尉迟迥如果先占据了那里,为祸不会太小。

古文:乃入保河阳。河阳城内,旧有鲜卑八百人,家并在鄴,见孝宽轻来,谋欲应迥。

现代文:他便进入河阳,河阳城内原有八百名鲜卑人守卫,家都住在邺城,他们见韦孝宽轻装简从,阴谋响应尉迟迥。

古文:孝宽知之,遂密造东京官司,诈称遣行,分人诣洛受赐。

现代文:孝宽暗中造访东京的官司,由官司出面诈称要派这些鲜卑人回去,分头到洛阳接受赏赐。

古文:既至洛阳,并留不遣。因此离解,其谋不成。

现代文:他们到洛阳后,都被留下来,因此将这些人分散,他们的阴谋无法得逞。

古文:六月,诏发关中兵,以孝宽为元帅东伐。

现代文:六月,朝廷命征发关中兵马,以韦孝宽为元帅东伐。

古文:七月,军次河阳。

现代文:七月,大军来到河阳。

古文:迥所署仪同薛公礼等围逼怀州,孝宽遣兵击破之。

现代文:尉迟迥任命的仪同薛公礼等人围困怀州,孝宽派兵将他打败,进至怀县永桥城的东南。

古文:进次怀县永桥城之东南,其城既在要冲,雉堞牢固,迥已遣兵据之。诸将士以此城当路,请先攻取。

现代文:这座城池地处要道,城墙坚固,尉迟迥已派兵占据。孝宽的部将都认为这座城池挡在路上,应先攻取。

古文:孝宽曰: 城小而固,若攻而不拔,损我兵威。

现代文:孝宽说: 这座城池很小但很坚固,如果不能攻克,就会磨损我军的锐气。

**古文:今破其大军,此亦何能为也? **

现代文:现在如能打破他们的大军,这座小小的城池还会有什么作用呢?

古文:于是引军次于武陟,大破迥子惇,惇轻骑奔鄴。

现代文:于是,他率领军队到达武陟,打败尉迟迥的儿子尉迟,尉迟逃回邺城。

古文:军次于鄴西门豹祠之南,迥自出战,又破之。

现代文:官军进至邺城西门豹祠以南,尉迟迥亲自出战,又被打败。

古文:迥穷迫自杀。

现代文:他被追上穷途末路,被迫自杀。

古文:兵士在小城中者,尽坑之于游豫园。

现代文:留在大小城中的叛军全被韦孝宽在游豫园中活理。

古文:诸有未服,皆随机讨之。

现代文:其他还没有降服的,都被一一消灭。

古文:关东悉平。

现代文:关东全部肃清。

古文:十月,凯还京师。

现代文:这年十月,孝宽凯旋归京。

古文:十一月,薨,时年七十二。赠太傅、十二州诸军事、雍州牧,谥曰襄。

现代文:十一月去世,时年七十二岁,朝廷追赠他为太傅、十二州诸军事、雍州刺史,谥号为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