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八十二

古文:高句丽,其先出夫余。

现代文:高句丽,先祖来自夫余。

古文:王尝得河伯女,因闭于室内,为日所照,引身避之,日影又逐,既而有孕,生一卵,大如五升。

现代文:夫余国王曾得到河伯的女儿,便关闭在房内,因被太阳照射,她抽身躲避,太阳光又追逐她,不久怀有身孕,生下一蛋,大如五个头。

古文:夫余王弃之与犬,犬不食;与豕,豕不食;弃于路,牛马避之;弃于野,众鸟以毛茹之。

现代文:夫余国王把他扔给狗,狗不吃;扔给小猪,小猪不吃;扔在路上,牛马躲避他;扔在田野上,好多鸟用羽毛包住他。

古文:王剖之不能破,遂还其母。

现代文:夫余国王剖开这个蛋,没能打破,于是还给他的母亲。

古文:母以物裹置暖处,有一男破而出。

现代文:母亲用物品裹住放在温暖的地方,有一个男孩破蛋而出。

古文:及长,字之曰硃蒙。

现代文:长大后,给他起名字叫朱蒙。

古文:其俗言 硃蒙 者,善射也。

现代文:这个地方的方言 朱蒙 ,就是擅长射箭的意思。

古文:夫余人以硃蒙非人所生,请除之。

现代文:夫余国的人认为朱蒙不是人生下来的,请求除掉他。

古文:王不听,命之养马。

现代文:国王没有答应,让它饲养马。

古文:硃蒙私试,知有善恶,骏者减食令瘦,驽者善养令肥。

现代文:朱蒙私下测试,知道马的好坏,好马减食让它变瘦,劣马吃好饲养让它变肥。

古文:夫余王以肥者自乘,以瘦者给硃蒙。后狩于田,以硃蒙善射,给之一矢。

现代文:夫余王把肥马留给自己乘骑,把瘦马送给朱蒙,后来在田野狩猎,因朱蒙擅长射箭,给他一支箭。

古文:硃蒙虽一矢,殪兽甚多。

现代文:朱蒙虽然只有一箭,但箭发而死的野兽很多。

古文:夫余之臣,又谋杀之,其母以告硃蒙,硃蒙乃与焉违等二人东南走。

现代文:夫余国的大臣,又密谋杀害他,他母亲告知朱蒙,朱蒙就与焉违等二人向东南逃去。

古文:中道遇一大水,欲济无梁。

现代文:半路上碰到一条大河,想渡河又没有桥梁。

**古文:夫余人追之甚急,硃蒙告水曰: 我是日子,河伯外孙,今追兵垂及,如何得济? **

现代文:夫余国人追得很急,朱蒙对水说: 我是太阳的孩子,河伯的外孙,现在兵快到,如何渡过河去?

古文:于是鱼鳖为之成桥,硃蒙得度。

现代文:于是鱼鳖为他架成桥,朱蒙得以渡河。

古文:鱼鳖乃解,追骑不度。

现代文:鱼鳖分开,追兵不能渡河。

古文:硃蒙遂至普述水,遇见三人,一著麻衣,一著衲衣,一著水藻衣,与硃蒙至纥升骨城,遂居焉。

现代文:朱蒙便到达普述水,遇见三个人,一个穿着麻布衣服,一人穿着僧衣,一人穿着水草衣,和朱蒙一起到纥升骨城,就在那里居住下来。

古文:号曰高句丽,因以高为氏。

现代文:号称高句丽,就用高做姓氏。

古文:其在夫余妻怀孕,硃蒙逃后,生子始闾谐。

现代文:他在夫余国的妻子怀孕,朱蒙逃走后,生了儿子始闾谐。

古文:及长,知硃蒙为国王,即与母亡归之。

现代文:长大后,得知朱蒙做了国王,就和他母亲逃走,与朱蒙归到一处。

古文:名曰闾达,委之国事。

现代文:名字叫闾达,把国事交付给他。

古文:硃蒙死,子如栗立。

现代文:朱蒙死后,儿子如粟即位。

古文:如栗死,子莫来立,乃并夫余。

现代文:如粟死后,儿子莫来即位,吞并了夫余国。

古文:汉武帝元封四年,灭朝鲜,置玄菟郡,以高句丽为县以属之。

现代文:汉武帝元封四年,灭掉朝鲜,设置玄菟郡,把高句丽作为县归属玄菟郡。

古文:汉时赐衣帻朝服鼓吹,常从玄菟郡受之。

现代文:汉时赏赐衣巾朝服鼓吹,常随着玄菟郡受赏。

古文:后稍骄,不复诣郡,但于东界筑小城受之,遂名此城为帜沟溇。 沟溇娄 者,句丽 城 名也。

现代文:后来慢慢地放纵起来,不再到郡里去,只在东部边境建造小城来接受封赏,于是命名此城为帻沟氵娄。 沟 是高丽 城 的叫法。

古文:王莽初,发高句丽兵以伐胡,而不欲行,莽强迫遣之,皆出塞为寇盗。

现代文:王莽初年,征调高句丽的军队讨伐胡人,但不想去,王莽强行驱使,都逃出关塞做了寇盗。

古文:州郡归咎于句丽侯驺,严尤诱而斩之。

现代文:州郡归罪于句丽侯,严尤诱骗杀了他。

古文:莽大悦,更名高句丽,高句丽侯。

现代文:王莽大喜。改名高句丽、高句丽侯。

古文:光武建武八年,高句丽遣使朝贡。

现代文:光武帝建武八年,高句丽派使者入朝进贡。

古文:至殇、安之间,莫来裔孙宫,建寇辽东。

现代文:到汉殇帝、汉安帝年间,莫来后世孙子宫,多次骚扰辽东。

古文:玄菟太守蔡风讨之,不能禁。

现代文:玄菟太守蔡风征讨,不能禁止。

古文:宫死,子伯固立。

现代文:宫死后,儿子伯固即位。

古文:顺、和之间,复数犯辽东,寇抄。

现代文:顺帝、和帝年间,又多次侵犯辽东,偷盗掠夺。

古文:灵帝建宁二年,玄菟太守耿临讨之,斩首虏数百级,伯固乃降,属辽东。

现代文:汉灵帝建宁二年,玄菟太守耿临讨伐,斩首数百名,伯固于是投降,临属辽东。

古文:公孙度之雄海东也,伯固与之通好。

现代文:公孙度称雄海东时,伯固和他往来友好。

古文:伯固死,子伊夷摸立。

现代文:伯固死后,儿子伊夷摸即位。

古文:伊夷摸自伯固时,已数寇辽东,又受亡胡五百余户。

现代文:伊夷摸从伯固时起,便已多次侵犯辽东,又接纳逃亡的胡人五百多户。

古文:建安中,公孙康出军击之,破其国,焚烧邑落,降胡亦叛。

现代文:建安年间,公孙康发兵攻打他,攻克国都,焚烧城池,降服的胡人也反叛。

古文:伊夷摸更作新国。

现代文:伊夷摸另建新国。

古文:其后伊夷摸复击玄菟,玄菟与辽东合击,大破之。

现代文:之后伊夷摸又攻打玄菟,玄菟郡与辽东联合攻打他,大败伊夷摸。

古文:伊夷摸死,子位宫立。始位宫曾祖宫,生而目开能视,国人恶之。

现代文:伊夷摸死后,儿子位宫即位,原先位宫的曾祖父宫,生下来眼睛张开能看东西,国人讨厌他。

古文:及长凶虐,国以残破。

现代文:长大后凶狠暴虐,国家因他灭亡。

古文:及位宫亦生而视人,高丽呼相似为 位 ,以为似其曾祖宫,故名位宫。

现代文:到位宫出生时也是生出来就能看人,高丽人把相似称作 位 ,认为他很像曾祖父宫,所以叫位宫。

古文:位宫亦有勇力,便鞍马,善射猎。

现代文:位宫也很勇猛,熟习鞍马,擅长射猎。

古文:魏景初二年,遣太傅、司马宣王率众讨公孙文懿,位宫遣主簿、大加将数千人助军。

现代文:魏明帝景初二年,派太傅、司马宣王率众讨伐公孙文懿,位宫派主簿、大加带领数千人协助军队。

古文:正始三年,位宫寇辽西安平。

现代文:魏齐王正始三年,位宫侵犯辽西安平。

古文:五年,幽州刺史毋丘俭将万人出玄菟,讨位宫,大战于沸流。

现代文:正始五年,幽州刺史母丘俭带领万人从玄菟郡出发,讨伐位宫,在沸流双方大战。

古文:败走,俭追至赪岘,悬车束马登丸都山,屠其所都。

现代文:兵败逃走,母丘俭追到赤见岘,停车勒马登上丸都山,屠杀他所居都城百姓。

古文:位宫单将妻息远窜。

现代文:位宫只带着妻子与儿女向远方奔逃。

古文:六年,俭复讨之,位宫轻将诸加奔沃沮。

现代文:正始六年,母丘俭再次讨伐他,位宫减少所带物品逃亡沃沮。

古文:俭使将军王颀追之,绝沃沮千余里,到肃慎南,刻石纪功。

现代文:母丘俭让将军王颀追赶他,穿越沃沮地界一千多里,到肃慎南边,刻石记功。

古文:又刊丸都山、铭不耐城而还。

现代文:又在丸都山刻石,在不耐城刻字而回。

古文:其后,复通中夏。

现代文:以后又通好中原。

古文:晋永嘉之乱,鲜卑慕容廆据昌黎大棘城,元帝授平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晋永嘉之乱时,鲜卑慕容蝅占据昌黎大棘城,元帝授他为平州刺史。

古文:位宫玄孙乙弗利频寇辽东,廆不能制。

现代文:位宫的玄孙乙弗利频频骚扰辽东,慕容蝅不能禁止。

古文:弗利死,子钊代立。

现代文:乙弗利死后,儿子钊代而即位。

古文:魏建国四年,慕容廆子晃伐之,入自南陕,战于木底,大破钊军。追至丸都。

现代文:魏建国四年,慕容蝅的儿子慕容晃攻打他,从南陕进军,大战于木底,大败钊的军队,追到丸都。

古文:钊单马奔窜,晃掘钊父墓,掠其母妻、珍宝、男女五万余口,焚其室,毁丸都城而还。

现代文:钊单枪匹马逃窜,慕容晃挖掘钊父亲的坟墓,掠夺他的母亲、妻子、珍宝、男女五万多口,焚烧宫室,破坏丸都城而还。

古文:钊后为百济所杀。

现代文:钊后来被百济杀死。

古文:及晋孝武太元十年,句丽攻辽东、玄菟郡。后燕慕容垂遣其弟农伐句丽,复二郡。

现代文:到晋孝武帝太元十年,高句丽攻打辽东。玄菟慕容重派他的弟弟慕容农征伐高丽,收复二郡。

古文:垂子宝以句丽王安为平州牧,封辽东、带方二国王,始置长史、司马、参军官。

现代文: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任命句丽王安为平州牧,封辽东,带方二国君主,开始设置长史、司马、参军官。

古文:后略有辽东郡。

现代文:后来大概设有辽东郡。

古文:太武时,钊曾孙琏始遣使者诣安东,奉表贡方物,并请国讳。

现代文:太武帝时,钊的曾孙琏开始派使者到安东去。上奏表进贡地方特产,并且请求国家讳称。

古文:太武嘉其诚款,诏下帝系名讳于其国。

现代文:太武帝嘉奖他的诚心,下诏给他的国家赐下帝系、名讳。

古文:使员外散骑侍郎李敖拜琏为都督辽海诸军事、征东将军、领东夷中郎将、辽东郡公、高句丽王。

现代文:派员外散骑侍郎李敖授琏为都督辽海诸军事、征东将军、领东夷中郎将、辽东郡公、高句丽王。

古文:敖至其所,居平壤城,访其方事,云:去辽东南一千余里,东至栅城,南至小海,北至旧夫余,人户参倍于前魏时。

现代文:李敖到达他那个地方,住在平壤城,询问地方事务,说 :距辽东南一千多里,东到栅城,南到小海,北到昔日的夫余,户口是前魏时的三倍。

古文:后贡使相寻。岁致黄金二百斤、白银四百斤。

现代文:以后进贡使臣接连不断,每年送上黄金二百斤,白银四百斤。

古文:时冯弘率众奔之,太武遣散骑常侍封拨诏琏,令送弘。

现代文:当时冯弘率领部下投奔太武帝,太武帝派散骑常侍封拨诏令琏,让他护送冯弘。

古文:琏上书称当与弘俱奉王化,竟不遣。

现代文:琏上书言称应当和冯弘都享受君王的德化,竟然不送。

古文:太武怒,将往讨之。

现代文:太武大怒,准备去讨伐他。

古文:乐平王丕等议等后举,太武乃止。

现代文:乐平王丕商议稍待一段时间后再发兵,太武才作罢。

古文:而弘亦寿为琏所杀。

现代文:而冯弘不久也被琏杀害。

古文:后文明太后以献文六宫未备,敕琏令荐其女。

现代文:后来文明太后以献文帝六宫不完备为由,诏令琏进献他的女儿。

古文:琏奉表云:女已出,求以弟女应旨。

现代文:琏上表章说:女儿已经出嫁,请求以弟弟的女儿响应圣旨。

古文:朝廷许焉,乃遣安乐王真、尚书李敷等至境送币。

现代文:朝廷答应了,就派安乐王真、尚书李敷等到国家送上聘礼。

古文:琏惑其左右之说,云朝廷昔与冯氏婚姻,未几而灭其国。

现代文:琏被身边人的言论迷惑,说朝廷过去和冯氏结为婚姻,不久便灭掉他的国家。

古文:殷鉴不远,宜以方便辞之。

现代文:前人之鉴不远,应该见机辞掉。

古文:琏遂上书,妄称女死。

现代文:琏就上书皇帝,假称女儿已死。

古文:朝廷疑其矫拒,又遣假散骑常侍程骏切责之,若女审死,听更选宗淑。

现代文:朝廷怀疑他借故拒绝,又派假散骑常侍程骏严厉责备他,如果女儿确实已死,允许另选宗族淑女。

**古文:琏云: 若天子恕其前愆,谨当奉诏。 **

现代文:琏说: 如果天子宽恕以前的过错,必定恭敬地接受诏令。

古文:会献文崩,乃止。

现代文:恰巧献文帝死去,才不讲这事。

古文:至孝文时,琏贡献倍前,其报赐亦稍加焉。

现代文:到孝文帝时,琏进贡的物品比以前加倍,朝廷的回报赏赐也慢慢地增加。

古文:时光州于海中得琏遣诣齐使余奴等,送阙。

现代文:当时光州在海上抓获琏派到齐朝的使者余奴等,送到宫中。

古文:孝文诏责曰: 道成亲杀其君,窃号江左,朕方欲兴灭国于旧邦,继绝世于刘氏。

现代文:孝文帝下诏责备说: 萧道成杀死自己的君主,私自在江左称号。我正想在过去邦国的土地上复兴已经灭亡的国家,使世代中断的刘氏延续下去。

古文:而卿越境外乡,交通篡贼,岂是籓臣守节之义?

现代文:而你偷越国境到达外乡,结交通好篡位逆贼,难道是藩国臣子坚守忠节的行为吗?

古文:今不以一过掩旧款,即送还籓。

现代文:现在不让一次过失掩盖过去的真诚,发送回国。

**古文:其感恕思愆,祗承明宪,辑宁所部,动静以闻。 **

现代文:要感念宽恕反思过错,恭敬承受英明法令,安宁自己领导的地区,讯息及时上报。

古文:太和十五年,琏死,年百余岁。

现代文:孝文帝太和十五年,琏死去,活了一百多年。

古文:孝文举哀于东郊,遣谒者仆射李安上策赠车骑大将军、太傅、辽东郡公、高句丽王,谥曰康。

现代文:孝文帝在东郊致哀,派谒者仆射李安上封赠车骑大将军、太傅、辽东郡公、高句丽王,谥号康。

古文:又遣大鸿胪拜琏孙云使持节、都督辽海诸军事、征东将军、领护东夷中郎将、辽东郡公、高句丽王。

现代文:又派大鸿胪授琏的孙子云为使持节,都督辽海诸军事、征东将军、领护东夷中郎将、辽东郡公,高句丽王。

古文:赐衣冠服物车旗之饰。

现代文:赏赐衣帽服饰车旗装饰等物品。

古文:又诏云遣世子入朝,令及郊丘之礼。

现代文:又诏令云送太子到朝中,让他到郊野行谒见的礼节。

古文:云上书辞疾,遣其从叔升于随使诣阙严责之,自此,岁常贡献。

现代文:云上书称病,派他的从叔升于随使者到宫中去。严厉责备他。从此,每年都进贡献礼。

古文:正始中,宣武于东堂引见其使芮悉弗,进曰: 高丽系诚天极,累叶纯诚,地产土毛,无愆王贡。

现代文:正始年间,宣武在东堂召见高丽使者芮悉弗,进谏说 :高丽确实在天的尽头,历代淳朴忠诚,物产虽然都是土地上的五谷桑麻,却从来不少进贡。

古文:但黄金出夫余,珂则涉罗所产。

现代文:而黄金出自夫余,像玉的美石是涉罗出产。

古文:今夫余为勿吉所逐,涉罗为百济所并。

现代文:现在夫余被勿吉驱逐,涉罗被百济吞并。

古文:国王臣云惟继绝之义,悉迁于境内。

现代文:国王臣云考虑到断续的礼义,全部迁到境内。

**古文:二品所以不登王府,实两贼之为。 **

现代文:两种物品之所以不进王府,实是两个贼人做的结果。

古文:宣武曰: 高丽世荷上将,专制海外,九夷黠虏,实得征之。

现代文:宣武帝说: 高丽世代担当上将,在海外独断独行,九夷狡猾,实在应该征讨。

古文:昔方贡之愆,责在连率。

现代文:过去地方物品进贡中断,过错地统率。

**古文:宜宣朕旨于卿主,务尽威怀之略,使二邑还复旧墟,土毛无失常贡也。 **

现代文:应该宣告我的话给您的主人,务必竭尽威镇安抚的策略,使两个邑区回到旧地,地方所产物品不要中断经常进贡。

古文:神龟中,云死,灵太后为举哀于东堂。

现代文:神龟年间,云死去,灵太后为他在东堂致哀。

古文:遣使策赠车骑大将军、领护东夷校尉、辽东郡公、高丽王。

现代文:派遣使臣封赠他为车骑大将军,领护东夷校尉、辽东郡公、高丽王。

古文:又拜其世子安为镇东将军、领护东夷校尉、辽东郡公、高丽王。

现代文:又授他的太子安为镇东将军、领护东夷校尉、辽东郡公、高丽王。

古文:正光初,光州又于海中执得梁所授安宁东将军衣冠剑珮,及使人江法盛等,送京师。

现代文:正光初年,光州又在海上抓到梁朝君主授予安宁东将军的衣冠,以及使臣江法盛等,送到京城。

古文:安死,子延立。

现代文:安死后,儿子延即位。

古文:孝武帝初,诏加延使持节、散骑常侍、车骑大将军、领护东夷校尉、辽东郡公、高句丽王。

现代文:孝武帝初年,诏令提升延为使持节、散骑常侍、车骑大将军、领护东夷校尉、辽东郡公、高句丽王。

古文:天平中,诏加延侍中、骠骑大将军,余悉如故。

现代文:天平年间,诏令提升延为侍中、骠骑大将军,其余都和以前一样。

古文:延死,子成立。讫于武定已来,其贡使无岁不至。

现代文:延死后,儿子成即位,直至武定以前,进贡使臣没有一年不到。

古文:大统十二年,遣使至西魏朝贡。及齐受东魏禅之岁,遣使朝贡于齐。齐文宣加成使持节、侍中、骠骑大将军,领东夷校尉、辽东郡公、高丽王如故。

现代文: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,派遣使臣到西魏进贡,到齐接受东魏禅让那年,派遣使臣到齐进贡,齐文宣帝任命成为使持节侍中、骠骑大将军,领东夷校尉、辽东郡公,高丽王和过去一样。

古文:天保三年,文宣至营州,使博陵崔柳使于高丽,求魏末流人。

现代文:天保三年,文宣帝到营州,派博陵人崔柳出使高丽,寻求西魏末年被流放的人。

**古文:敕柳曰: 若不从者,以便宜从事。 **

现代文:嘱咐崔柳说 :如果不答应,可以随机行事。

古文:及至,不见许。

现代文:到高丽,得不到允许。

古文:柳张目叱之,拳击成坠于床下,成左右雀息不敢动,乃谢服,柳以五千户反命。

现代文:崔柳瞪眼大声呵斥,用拳把成打落在床下,成身边的人气力微弱不敢动,于是道歉服从。崔柳带走五千户复命。

古文:成死,子汤立。

现代文:成死后,儿子汤即位。

古文:乾明元年,齐废帝以汤为使持节、领东夷校尉、辽东郡公、高丽王。

现代文:乾明元年,齐废帝任命汤为使持节、领东夷校尉、辽东公、高丽王。

古文:周建德六年,汤遣使至周,武帝以汤为上开府仪同大将军、辽东郡公、辽东王。

现代文:北周建德六年,汤派使臣到北周,武帝任命汤为上开府仪同大将军、辽东郡公、辽东王。

古文:隋文帝受禅,汤遣使诣阙,进授大将军,改封高丽王。

现代文:隋文帝接受禅让后,汤派遣使者到京城去。提升为大将军,改封高丽王。

古文:自是,岁遣使朝贡不绝。

现代文:从此,每年派使臣进贡不断。

古文:其国,东至新罗,西度辽,二千里;南接百济,北邻靺鞨,一千余里。

现代文:高丽国,东到新罗,西越过辽,东西二千里;南连百济,北邻,南北一千多里。

古文:人皆士著,随山谷而居,衣布帛及皮。

现代文:国人世代都居住在此地,顺着山谷居住,穿布帛和皮。

古文:土田薄瘠,蚕农不足以自供,故其人节饮食。

现代文:土地贫薄,养蚕种地不够供应自己,所以他们的人节约饮食。

古文:其王好修宫室,都平壤城,亦曰长安城,东西六里,随山屈曲,南临浿水。

现代文:国王喜爱修建宫室,在平壤建都,也叫长安城,东西有六里,沿着山谷弯曲,南临氵贝水。

古文:城内唯积仓储器备,寇贼至日,方入固守。

现代文:城内只堆集仓库储放武器装备,盗贼来到时,才入城坚守。

古文:王别为宅于其侧,不常居之。

现代文:国王另外在城旁边建造住宅,不常居住。

古文:其外复有国内城及汉城,亦别都也。

现代文:此外还有国内城与汉城,也都是别都。

古文:其国中呼为三京。

现代文:当时国内人称做三京。

古文:复有辽东、玄菟等数十城,皆置官司以统摄。

现代文:还有辽东、玄菟等几十个城,都设置官员来管辖。

古文:与新罗每相侵夺,战争不息。

现代文:与新罗国之间常常互相侵犯掠夺,战争不止。

古文:官有大对卢、太大兄、大兄、小兄、竟侯奢、鸟拙、太大使者、大使者、小使者、褥奢、翳属、仙人,凡十二等,分掌内外事。

现代文:官职有大对卢、太大兄、大兄、小兄、竞侯奢、乌拙、太大使者、大使者、小使者、褥奢、翳属、仙人,总共十二个等级,分别掌管内外事务。

古文:其大对卢则以强弱相陵夺而自为之,不由王署置。

现代文:大对卢的职位是以强弱互相侵犯夺取而自己任命,不通过国王安排。

古文:复有内评、五部褥萨。

现代文:还有内评,五部祷萨。

古文:人皆头著折风,形如弁,士人加插二鸟羽。

现代文:人们都是头戴折风,形状像弁,官员多插上两根鸟羽。

古文:贵者,其冠曰苏骨,多用紫罗为之,饰以金银。

现代文:显贵的人,他们的冠叫苏骨,多用紫色丝制成,用金银装饰。

古文:服大袖衫、大口袴、素皮带、黄革履。

现代文:穿大袖衫,大口裤,白皮带、黄革鞋。

古文:妇人裙襦加襈。

现代文:妇女裙襦加边缘。

古文:书有《五经》、《三史》、《三国志》、《晋阳秋》。

现代文:书有《五经》、《三史》、《三国志》、《晋阳秋》。

古文:兵器与中国略同。

现代文:兵器和中原大致相同。

古文:及春秋校猎,王亲临之。

现代文:春秋两季围猎时,国王亲自到场。

古文:其刑法,叛及谋逆者,缚之柱,爇而斩之,籍没其家;盗则偿十倍,若贫不能偿者乐及公私债负,皆听评其子女为奴婢以偿之。

现代文:税收,布五疋,谷子五石;流动人口,就三年交一次税,十人总共细布一疋。租是每户一石,差一点的七斗,最可下的五斗。国家刑法,叛乱以及密谋造反的,绑在柱子上,焚烧后斩掉。户口册上注销他的家。偷盗偿还十倍,如果贫穷不能偿还的,乐意通过私债公付,都听凭他的子女变为奴婢来偿还。

古文:用刑既峻,罕有犯者。

现代文:用刑既然很严厉,很少有犯法的。

古文:乐有五弦、琴、筝、筚篥、横吹、箫、鼓之属,吹芦以和曲。

现代文:乐器有五弦、琴、筝、筚篥、横吹、箫、鼓之类,吹芦苇以配合曲。

古文:每年初,聚戏浿水上,王乘腰辇、列羽仪观之。

现代文:每年开始,都在氵贝水上嬉戏,国王乘腰,排列旌旗观看。

古文:事毕,王以衣入水,分为左右二部,以水石相溅掷,喧呼驰逐,再三而止。

现代文:国王把衣服扔到水中,分成左右两部分,用水石互相氵平溅投掷。喊叫追逐,再三而止。

古文:俗洁净自喜,尚容止,以趋走为敬。

现代文:风俗上,喜欢洁净,崇尚容貌,把快步走看作尊敬。

古文:拜则曳一脚,立多反拱,行必插手。

现代文:拜见时就拉一只脚,站立时多反拱手,走路时一定叉手。

古文:性多诡伏,言辞鄙秽,不简亲疏。

现代文:性情大多奇异内向,言语浅陋污秽,不管亲疏。

古文:父子同川而浴,共室而寝。

现代文:父子同河洗澡,同室睡觉。

古文:好歌舞,常以十月祭天,其公会衣服,皆锦绣金银以为饰。

现代文:爱好歌舞,经常用以在十月祭天。公共场合的衣服,都用锦纟肃金银作为装饰。

古文:好蹲踞,食用俎机。出三尺马,云本硃蒙所乘马种,即果下也。

现代文:好蹲踞,吃饭时用砧板,出产一种三尺长的马,说来源于朱蒙乘坐的马种,就是说果子降世。

古文:风俗尚淫,不以为愧,俗多游女,夫无常人,夜则男女群聚而戏,无有贵贱之节。

现代文:风俗崇尚淫乱,不因此羞愧,民间多放荡的女子,男人没有固定的妻子,夜间男女成群聚集在一起戏乐,没有贵贱的分别。

古文:有婚嫁,取男女相悦即为之。

现代文:有婚姻嫁娶,男女相爱的就结为夫妻。

古文:男家送猪酒而已,无财聘之礼;或有受财者,人共耻之,以为卖婢。

现代文:男方只送猪酒而已,没有拿钱作聘礼的仪式;有接受财物的,人们都看不起,认为是卖婢女。

古文:死者,殡在屋内,经三年,择吉日而葬。

现代文:死人,灵柩停放在屋里,过三年,选择吉日安葬。

古文:居父母及夫丧,服皆三年,兄弟三月。

现代文:为父母及丈夫居丧,服孝都是三年,兄弟是三月。

古文:初终哭泣,葬则鼓舞作乐以送之。

现代文:最初和最后哭泣,埋葬时则敲鼓跳舞吹乐相送。

古文:埋讫,取死者生时服玩车马置墓侧,会葬者争取而去。

现代文:埋葬后,拿死者生前衣服物品车马放在墓侧,参加葬礼的人争夺取走。

古文:信佛法,敬鬼神,多淫祠。

现代文:相信佛法,敬事鬼神,有很多滥设的祠庙。

古文:有神庙二所:一曰夫余神,刻木作妇人像;一曰高登神,云是其始祖夫余神之子。

现代文:有二所神庙:一个叫夫余神,把木头刻成妇女像;一个叫高登神,说是他的始祖夫余神的儿子。

古文:并置官司,遣人守护,盖河伯女、硃蒙云。

现代文:都设置官署,派人守护。所敬之神大概是河伯女、朱蒙。

古文:及隋平陈后,汤大惧,陈兵积谷,为守拒之策。

现代文:隋平定陈朝后,汤很害怕,陈列部队积蓄粮食,做出守卫抵御的打算。

古文:开皇十七年,上赐玺书,责以每遣使人,岁常朝贡,虽称籓附,诚节未尽。

现代文:开皇十七年,皇帝赐下玺书,批评高丽常派使臣,每年进贡,虽然称为藩国附民,忠诚的礼节还未完备。

古文:驱逼靺鞨,禁固契丹。

现代文:驱赶,限制契丹。

古文:昔年潜行货利,招动群小,私将弩手,巡窜下国,岂非意欲不臧,故为窃盗?

现代文:当年秘密地经营财物,招集动员众人,私下带领弓箭手,巡窜诸侯国,难道不是不怀好意,故意成为盗贼的吗?

古文:会病卒。子元嗣。

现代文:坐镇空馆,严加看守;又多次派遣兵马,杀害边境人士。

古文:文帝使拜元为上开府仪同三司,袭爵辽东公,赐服一袭。

现代文:常常自相猜疑,密密地打探消息,勤勤恳恳地晓谕,准允他们改过自新。儿子元继位。文帝派使者授元为上开府仪同三司。荫袭爵位辽东公,赐朝服一套。

古文:元奉表谢恩,并贺祥瑞,因请封王。

现代文:元呈奏表章谢恩,并祝贺国家祥瑞,就此请封为王。

古文:文帝优册为王。

现代文:文帝戏谑地册封他为王。

古文:明年,率靺鞨万余骑寇辽西,营州总管韦世冲击走之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率领一万多骑兵侵犯辽西,营州总管韦世冲被攻击逃走。

古文:帝大怒,命汉王谅为元帅,总水陆讨之,下诏黜其爵位。

现代文:皇帝大怒,命令汉王谅为元帅,率领大军、讨伐高丽王元,下诏免去他的爵位。

古文:时馈运不继,六军乏食,师出临渝关,复遇疾疫,王师不振。

现代文:当时军队的供给跟不上,六军无粮食,军队出临渝关,又碰上传染病,军队士气不振作。

古文:及次辽水,元亦惶惧,遣使谢罪,上表称 辽东粪土臣元 云云。

现代文:等军队驻扎在辽水时,元也惊惶害怕,派遣使者谢罪,上奏表称 辽东粪土臣元 等等。

古文:上于是罢兵,待之如初。元亦岁遣朝贡。

现代文:皇帝于是休兵,对待他和以前一样,元也常常派使臣入朝进贡。

古文:炀帝嗣位,天下全盛,高昌王、突厥启人可汗并亲诣阙贡献,于是征元入朝。

现代文:炀帝即位后,天下整个兴盛,高昌王、突厥启人可汗都亲自到京城进贡,于是征召元入朝。

古文:元惧,蕃礼颇阙。

现代文:元害怕,蕃人礼节颇不齐全。

古文:大业七年,帝将讨元罪,车驾度辽水,止营于辽东地,分道出师,各顿兵于其城下。

现代文:大业七年,帝准备讨伐罪人元,车驾渡过辽水,在辽东扎营下寨。分路出军,都将士兵停顿在高句丽城下。

古文:高丽出战多不利,皆婴城固守。

现代文:高丽出城迎敌多不顺利,都围绕京城牢固守卫。

古文:帝令诸军攻之,又敕诸将,高丽若降,即宜抚纳,不得纵兵入。

现代文:皇帝令各军攻打元,又诏令各将领,高丽如果投降,就应该安抚接纳,不得放任士兵入城。

古文:城将陷,贼辄言降,诸将奉旨,不敢赴机。

现代文:城将陷落时,反贼就说投降,各将领遵奉皇上旨意,不敢进城。

古文:先驰奏,比报,贼守御亦备,复出拒战。

现代文:首先骑马奏请皇上,等到回报后,反贼防守抵御也准备好了,便又出城应战。

古文:如此者三,帝不悟。

现代文:像这样三次,皇帝没有明白过来。

古文:由是食尽师老,转输不继,诸军多败绩,于是班师。

现代文:因此粮食吃完军队疲劳,运输跟不上,各军都有败仗,于是班师回朝。

古文:是行也,唯于辽水西拔贼武厉逻,置辽东郡及通定镇而还。

现代文:这一趟,只在辽水西攻取反贼武万逻,设置辽东郡及通定镇而回。

古文:九年,帝复亲征,敕诸军以便宜从事。

现代文:九年,皇上又带兵亲征,下令各军可以随时机行事。

古文:诸将分道攻城,贼势日蹙。

现代文:各将领分路进攻,反贼形势一天比一天窘迫。

古文:会杨玄感作乱,帝大惧,即日六军并还。

现代文:赶上杨玄感叛乱,皇帝很害怕,当天六军同时还京。

古文:兵部侍郎斛斯政亡入高丽,高丽具知事实,尽锐来追,殿军多败。

现代文:兵部侍郎斛斯政逃到高丽,高丽全部了解真实情况,出动全部精锐部队追击,皇帝军队多败。

古文:十年,又发天下兵,会盗贼蜂起,所在阻绝,军多失期。

现代文:十年,又征发全国兵力,赶上各地盗贼蜂起,军队受阻,大多延误日期。

古文:至辽水,高丽亦困弊,遣使乞降,因送斛斯政赎罪。帝许之,顿怀远镇受其降,仍以俘囚军实归。

现代文:到辽水,高丽也因窘困疲惫,派遣使者请求投降,于是送斛斯政赎罪,皇帝答应他,停在怀远镇接受他投降,仍旧以俘虏囚徒充实而归。

古文:有阿会氏,五部中最盛,诸部皆归之。

现代文:到京城,用高丽的使节亲自告于太庙,就拘留了他。

古文:每与契丹相攻击,虏获财畜,因遣使贡方物。

现代文:仍然征召元入朝,元竟然不到。皇帝又打算攻取,赶上天下丧乱,于是不再去攻打。

古文:契丹国,在库莫奚东,与库莫奚异种同类。

现代文:契丹国在库莫奚东,与库莫奚不同种而同类。

古文:并为慕容晃所破,俱窜于松漠之间。

现代文:因被慕容晃打败,都躲藏在松漠之间。

古文:登国中,魏大破之,遂逃迸,与库莫奚分住。

现代文:登国年间,魏打败契丹,于是逃散,与库莫奚分开居住。

古文:经数十年,稍滋蔓,有部落,于和龙之北数百里为寇盗。

现代文:经过数十年,稍有繁衍,有部落群体。在和龙北数百里的地方做盗贼。

古文:真君以来,岁贡名马。

现代文:真君以来,每年进贡名贵马匹。

古文:献文时,使莫弗纥何辰来献,得班飨于诸国之末。

现代文:献文时,派莫弗纥何辰来中原进献,受到在诸国之后酒食招待的礼遇。

古文:归而相谓,言国家之美,心皆忻慕,于是东北群狄闻之,莫不思服。

现代文:归国后互相告知,称中国美好,内心都很向往倾慕,东北各狄族部落听说后,无不想到归附。

古文:悉万丹部、何大何部、伏弗郁部、羽陵部、日连部、匹洁部、黎部、吐六干部等各以其名马、文皮献天府。

现代文:悉万丹部、何大何部、伏弗郁部、羽陵部、日连部、匹洁部、黎部、吐六干部等都拿他们的名马花皮进献京都。

古文:遂求为常,皆得交市于和龙、密云之间,贡献不绝。

现代文:于是请求经常往来,都得以在和龙、密云之间集市交易,上贡进献一直不断。

古文:太和三年,高句丽窃与蠕蠕谋,欲取地豆干以分之。

现代文:魏太和三年,高句丽私下与蠕蠕国商议,想夺取地豆干瓜分。

古文:契丹旧怨其侵轶,其莫贺弗勿干率其部落,车三千乘、众万余口,驱徙杂畜求内附,止于白狼水东。

现代文:契丹过去恨高句丽突袭自己,由莫贺弗勿干率领他的部落,三千辆车,万口人,驱赶各种牲畜来内地要求归附,停在白狼水东边。

古文:自此岁常朝贡。

现代文:从此每年向朝廷进贡。

古文:后告饥,孝文听其入关市籴。

现代文:后逢饥荒,孝文帝准许他们入关内购买粮食。

古文:及宣武、孝明时,恆遣使贡方物。

现代文:到宣武帝、孝明帝时,常派使者进贡地方特产。

古文:熙平中,契丹使人初真等三十人还,灵太后以其俗嫁娶之际以青为上服,人给青两匹,赏其诚款之心,余依旧式朝贡。

现代文:孝明帝熙平年间,契丹使者初真等三十人回国,灵太后依照他们在嫁娶时以青为上等服装的习俗,每人给青两匹,赏赐他们诚恳奉朝,其他仍依以前惯例进贡。

古文:及齐受东魏禅,常不断绝。

现代文:到齐朝接受东魏禅位,常常进贡不断。

古文:天保四年九月,契丹犯塞,文宣帝亲戎北讨。至平州,遂西趣长堑。

现代文:北齐宣帝天保四年九月,契丹进犯边塞,文宣帝亲自着甲北伐,到平州,挖通向西的漫长壕沟。

古文:诏司徒潘相乐帅精骑五千,自东道趣青山;复诏安德王韩轨帅精骑四千东趣,断契丹走路。

现代文:诏令司徒潘相乐率精锐骑兵五千,从东路奔赴青山;又诏令安德王韩轨率四千精锐骑兵向东开拔,断绝契丹国逃路。

古文:帝亲逾山岭,奋击大破之,虏十余万口、杂畜数十万头。

现代文:文宣帝亲自越过山岭,奋力击敌,大败契丹,俘虏十多万人、各类牲畜十万头。

古文:相乐又于青山大破契丹别部。

现代文:潘相乐又在青山大败契丹另外部队。

古文:所虏生口,皆分置诸州。

现代文:所俘的契丹人,都分开安置在各州。

古文:其后复为突厥所逼,又以万家寄于高丽。

现代文:之后,契丹又被突厥逼迫,以万余家寄居高丽。

古文:其俗与靺鞨同,好为寇盗。

现代文:契丹国风俗与相同,喜做盗贼。

古文:父母死而悲哭者,以为不壮。

现代文:父母死去而悲伤哭泣的人,被认为不豪壮。

古文: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,经三年后,乃收其骨而焚之。

现代文:只把尸体放在山树上面,经过三年后,才收取尸骨焚烧掉。

**古文:因酌酒而祝曰: 冬月时,向阳食。若我射猎时,使我多得猪、鹿。 **

现代文:同时斟酒祝辞说 :冬月季节,向着太阳而食,如果我打猎时,让我多得些猪、鹿。

古文:其无礼顽嚣,于诸夷最甚。

现代文:他们缺乏礼义廉耻,顽固愚悍,在各夷族中最严重。

古文:隋开皇四年,率莫贺弗来谒。

现代文:隋朝文帝开皇四年,契丹率莫贺弗来拜见。

古文:五年,悉其众款塞,文帝纳之,听居其故地。

现代文:开皇五年,集合他们的人民叩关,文帝接纳了他们,允许他们居住在老地方。

古文:责让之,其国遣使诣阙,顿颡谢罪。

现代文:开皇六年,契丹各部族互相攻打,很长时间没有结束。又与突厥发生冲突,高祖派使者责怪他们,契丹派遣使者到京城,叩头请罪。

古文:其后,契丹别部出伏等背高丽,率众内附。

现代文:之后,契丹其他部族出伏等背叛高丽,率众归附。

古文:文帝见来,怜之。

现代文:文帝见他们来归附,怜爱他们。

古文:上方与突厥和好,重失远人之心,悉令给粮还本部,敕突厥抚纳之。

现代文:皇上刚与突厥和好,担心失去远方之人的支持,下令供给粮草全部归还本部,命突厥抚慰接纳他们。

古文:固辞不去。

现代文:坚决拒绝前往。

古文:部落渐众,遂北徙,逐水草,当辽西正北二百里,依托纥臣水而居,东西亘三百里,分为十部。

现代文:部落逐渐增多,于是向北迁移,跟随水草,对着辽西正北二百里,靠讠乇纥臣水居住,东西有百里,分为十个部族。

古文:兵多者三千,少者千余。

现代文:军队较多的有三千人,少的千余人。

古文:逐寒暑,随水草畜牧。

现代文:随寒暑变化和有水草的地方放牧牲畜。

古文:有征伐,则曾帅相与议之,兴兵动众,合如符契。

现代文:有战争,便由酋领互相商议,发动士兵,之间配合如同符契。

古文:太武遣中书侍郎李敞告祭焉,刊祝文于石室之壁而还。流求国,居海岛,当建安郡东。水行五日而至。

现代文:突厥沙钵略可汗派吐屯潘垤统领契丹,契丹杀死吐屯后逃跑。炀帝大业七年,派使入朝,进贡地方物产。流求国在海岛中,正对建安郡东,水路五天便到。

古文:土多山洞。

现代文:土地上有很多山洞。

古文:其王姓欢斯氏,名渴刺兜,不知其由来有国世数也。

现代文:国王姓欢斯氏,名字叫渴棘兜,不知道他们国家有多少个世代相传。

古文:彼土人呼之为可老羊,妻曰多拔茶。

现代文:那个地方的人喊他叫可老羊,妻子叫多拔茶。

古文:所居曰波罗檀洞,堑栅三重,环以流水,树棘为籓。

现代文:居处称为波罗檀洞,壕洞栅栏有三层,周围有流水,种植树木和荆刺做篱笆。

古文:王所居舍,其大一十六间,雕刻禽兽。

现代文:国王居住的房舍,面积十六间房,雕刻有禽兽。

古文:多斗镂树,似橘而叶密,条纤如发之下垂。

现代文:有很多斗镂树,似橘树而叶子茂密,枝条纤细好像头发下垂。

古文:国有四五帅,统诸洞,洞有小王。

现代文:国家有四五个将帅,统领各个山洞,洞有小王。

古文:往往有村,村有鸟了帅,并以善战者为之,自相树立,主一村之事。

现代文:往往设立村庄,各村有鸟了帅,都让善战的人充任,自己设立,主管一村的事情。

古文:男女皆白纟宁绳缠发,从项后盘绕至额。

现代文:男女都用白绳扎束头发,从脖子后边盘绕到前额。

古文:其男子用鸟羽为冠,装以珠贝,饰以赤毛,形制不同。

现代文:男子用鸟的羽毛做帽子,装饰上珠贝,配饰上红色毛,形状不同。

古文:妇人以罗纹白布为帽,其形方正。

现代文:妇女用罗纹白布做帽子,形状是方正的。

古文:织斗镂皮并杂毛以为衣,制裁不一。

现代文:编织斗镂树皮与杂色毛做衣服,制作剪裁不一样。

古文:缀毛垂螺为饰,杂色相间,下垂小贝,其声如珮。

现代文:缝缀垂螺做装饰,不同颜色相杂,下面垂挂小贝壳,发出的声音好像玉佩。

古文:缀珰施钏,悬珠于颈。

现代文:缀合上、钏,在脖子上挂上珠子。

古文:织藤为笠,饰以毛羽。

现代文:编织藤条做斗笠,配饰上毛羽。

古文:有刀槊、弓箭、剑铍之属。

现代文:有刀矛肖、弓箭、剑铍之类的武器。

古文:其处少铁,刀皆薄小,多以骨角辅助之。

现代文:那个地方缺少铁,刀都很薄小,多用骨角辅助。

古文:编纟宁为甲,或用熊豹皮。

现代文:用苎麻编成盔甲,或者用熊豹皮。

古文:王乘木兽,令左右舆之,而导从不过十数人。

现代文:国王乘坐木制野兽,让左右抬着他,而随从不过十多人。

古文:小王乘机,镂为兽形。

现代文:小王乘坐木机,刻成野兽形。

古文:国人好相攻击,人皆骁健善走,难死耐创。

现代文:国中人民喜好互相攻杀,人人都很勇猛雄健,善于奔跑,不轻易死亡,能经受伤碰。

古文:诸洞各为部队,不相救助。

现代文:各山洞都建立部队,之间不互相援助。

古文:两军相当,勇者三五人出前跳噪,交言相骂,因相击射。如其不胜,一军皆走,遣人致谢,即共和解。

现代文:两军对仗,三五个勇敢的人走上前去跳着叫嚷,交口对骂,于是互相射箭,如果不能取胜,整个军队都退走,派人致歉,便又和解。

古文:收取斗死者聚食之,仍以髑髅将向王所,王则赐之以冠,便为队帅。

现代文:收集那些战死者的尸体聚众分吃,还把髑髅送到国王住处,国王则赏赐他帽子,便做军队领帅。

古文:无赋敛,有事则均税。

现代文:没有征敛赋税,有事就平均出税。

古文:用刑亦无常准,皆临事科决。

现代文:施刑也没有固定的标准,都临时裁决。

古文:犯罪皆断于鸟了帅,不伏则上请于王,王令臣下共议定之。

现代文:犯罪的事都让鸟了帅裁断,不服判决就上诉给国王,国王令臣子共同商议裁定。

古文:狱无枷锁,唯用绳缚。

现代文:牢狱中没有枷锁,只用绳缚。

古文:决死刑以铁锥大如筋,长尺余,钻顶杀之,轻罪用杖。

现代文:判处死刑的用粗如筋、一尺多长的铁锥,钻破头顶杀死。轻罪用杖打。

古文:俗无文字,望月亏盈,以纪时节,草木荣枯,以为年岁。

现代文:民间没有文字,遥望月亮的圆缺,来记时节变化;草木的枯荣,为年岁交替。

古文:人深目长鼻,类于胡,亦有小慧。

现代文:人深眼窝长鼻子,像北方胡人,也稍有才智。

古文:无君臣上下之节,拜伏之礼。

现代文:没有君臣上下拜见叩头的礼节。

古文:父子同床而寝。

现代文:父与子同床休息。

古文:男子拔去髭须,身上有毛处皆除去。

现代文:男人拔掉胡须,身上有毛的地方都除掉。

古文:妇人以黑黥手为虫蛇之文。

现代文:妇女用黑墨在手上刻成虫蛇的花纹。

古文:嫁娶以酒、珠贝为聘,或男女相悦,便相匹偶。

现代文:男女婚嫁用酒、珠贝作为聘礼。有时男女相爱,便成配偶。

古文:妇人产乳,必食子衣,产后以火自灸,令汗出,五日便平复。

现代文:妇女产乳,一定给子女吃,产育后用火艾自灼,让汗出来,五天就恢复。

古文:以木槽中暴海水为盐,木汁为酢,米面为酒,其味甚薄。

现代文:用木槽暴晒海水做盐,木汁做醋,米面为酒,味道很淡。

古文:食皆用手。

现代文:吃饭都用手抓。

古文:遇得异味,先进尊者。

现代文:碰到不同品味,先进奉给尊者。

古文:凡有宴会,执酒者必待呼名而后饮,上王酒者,亦呼王名后衔杯共饮,颇同突厥。

现代文:大凡碰到宴会,斟酒的人一定要等到喊名字后再喝,给国王敬酒,也要喊国王的名字后才衔杯同饮。很像突厥族。

古文:歌呼蹋蹄,一人唱,众皆和,音颇哀怨。

现代文:歌唱踢脚,一人领唱,众人皆和,音调比较哀怨。

古文:扶女子上膊,摇手而舞。

现代文:扶着女子的肩臂,摇手跳舞。

古文:其死者气将绝,辇至庭前,亲宾哭泣相吊。

现代文:死的人气息将绝,抬到厅堂前,亲戚朋友哭泣吊唁。

古文:浴其尸,以布帛缚缠之,裹以苇席,衬土而殡,上不起坟。

现代文:洗过尸身,用布帛缠缚,裹上苇席,衬土埋葬,上面不起坟。

古文:子为父者,数月不食肉。

现代文:孩子为父亲守孝,数个月不能吃肉。

古文:其南境风俗少异,人有死者,邑里共食之。

现代文:国家南部风俗稍有不同,有人死去,同乡人共同分吃。

古文:有熊、豺、狼,尤多猪、鸡、无羊、牛、驴、马。

现代文:有熊、豺、狼,尤其多猪、鸡,没有羊、牛、驴、马。

古文:厥田良沃,先以火烧,而引水灌,持一锸,以石为刃,长尺余,阔数寸,而垦之。

现代文:田地肥沃,先用火烧,然后引水灌溉,拿一个插子,用石头做刀刃,长一尺多,宽数寸,来开垦土地。

古文:宜稻、粱、禾、黍、麻、豆、赤豆、胡黑豆等。

现代文:适宜种稻、梁、禾、黍、麻、豆、赤豆、胡黑豆等。

古文:木有枫、栝、樟、松、楩、楠、枌、梓。竹、藤、果、药,同于江表。

现代文:树有枫、栝、樟、松、木便、楠、木分、竹子、藤蔓、瓜果、药草,和长江以南相同。

古文:风土气候,与岭南相类。

现代文: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与五岭以南地区相似。

古文:俗事山海之神,祭以肴酒。

现代文:习惯上敬奉山海神,祭祀用菜肴、用酒。

古文:战斗杀人,便将所杀人祭其神。

现代文:战争杀人,就用杀的敌人祭祀他们的神。

古文:或依茂树起小屋,或悬髑髅于树上,以箭射之,或累石系幡,以为神主。

现代文:或者靠茂密的大树建造小房屋,或者在树上悬挂髑髅,用箭射击,或者堆集石头系挂幡帐,当作神主。

古文:王之所居,壁下多聚髑髅以为佳。

现代文:国王居住的地方,墙壁下以多聚集髑髅为最好。

古文:人间门户上,必安兽头骨角。

现代文:民间门窗上,一定安装上兽头骨角。

古文:隋大业元年,海师何蛮等,每春秋二时,天清风静,东望依稀,似有烟雾之气,亦不知几千里。

现代文:隋朝炀帝大业元年,海师何蛮等人,每年春秋二个季节,天气清朗,风儿平静,东望隐约可见,好像有烟雾气,也不知有几千里。

古文:三年,炀帝令羽骑尉硃宽入海求访异俗,何蛮言之,遂与蛮俱往。

现代文:大业三年,炀帝让羽骑尉朱宽去海上寻访异地风俗,何蛮述说这种情况,于是与何蛮一同前往。

古文:同到流求国,言不通,掠一人而反。

现代文:一起到流求国,言语不通,抢到一个人返回。

古文:明年,复令宽慰抚之,不从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又令朱宽去抚慰流求国,没有接受。

古文:宽取其布甲而归。

现代文:朱宽夺得他们的布匹盔甲回来。

**古文:时倭国使来朝见之,曰: 此夷邪夕国人所用。 **

现代文:当时倭国使者来朝中见到这些物品,说: 这是夷邪夕国人用的东西。

古文:帝遣武贲郎将陈稜、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自义安浮海至高华屿,又东行二日到鼊屿,又一日,便至流求。

现代文:皇帝派武贲郎将陈陵、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从义安飘海到高华山屿。又往东行走两天句黾辟黾屿,又一天,就到了流求国。

古文:流求不从,稜击走之。

现代文:流求国不顺从,陈陵用武力将他们驱赶走。

古文:进至其都,焚其官室,虏其男女数千人,载军实而还。

现代文:攻占他们都域,焚烧宫室,俘虏男女数千人,装载军品珍宝回国。

古文:自尔遂绝。

现代文:从此流求国灭绝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