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七十九

古文:夷貊下东夷西戎蛮西域诸国蠕蠕

现代文:东夷各国,以朝鲜为大,因为曾受到过箕子的教化,所用器物还带有礼乐的影响。

古文:东夷之国,朝鲜爲大,得箕子之化,其器物犹有礼乐云。

现代文:三国魏时,朝鲜以东马韩、辰韩等国,世代与中国交往。

古文:自晋过江,泛海来使,有高句丽、百济,而宋、齐间常通职贡,梁兴又有加焉。

现代文:自从晋朝南渡,渡海前来出使的,有高句丽、百济,而宋、齐时常来进贡,梁朝时来往又有增加。

古文:扶桑国,在昔未闻也,梁普通中有道人称自彼而至,其言元本尤悉,故并录焉。

现代文:扶桑国,以前没有听说过,梁朝普通年间有和尚自称从那里来,所说的话很详尽,所以一并记录下来。

古文:高句丽,在辽东之东千里,其先所出,事详北史。

现代文:高句丽高句丽,在辽东东面千里之外,它祖先的来历,详见于《北史》。

古文:地方可二千里,中有辽山,辽水所出。

现代文:土地方圆约二千里,其中有辽山,辽水从中流出。

古文:汉、魏世,南与朝鲜獩貊、东与沃沮、北与夫馀接。

现代文:汉、魏时候,南边与朝鲜、犭岁貊,东边与沃沮,北边与夫余接壤。

古文:其王都于丸都山下,地多大山深谷,无原泽,百姓依之以居,食涧水。

现代文:其王在丸都山下建都,国土大多是大山深谷,没有平原湖沼,百姓依山而居,饮山涧的水。

古文:虽土着,无良田,故其俗节食,好修宫室。

现代文:虽然生活方式是农耕,但没有良田,因此有节食习惯。

古文:于所居之左立大屋,祭鬼神,又祠零星、社稷。

现代文:爱修建房屋,在住处的左侧造大屋,祭祀鬼神,又搭祭主稼穑的零星、社稷。

古文:人性凶急,喜寇钞。

现代文:民性凶强急躁,喜欢抢掠。

古文:其官有相加、对卢、沛者、古邹加、主簿、优台、使者、皁衣、先人,尊卑各有等级。

现代文:他们的官职有相加、对卢、沛者、古邹加、主簿、优台、使者、阜衣、先人,尊卑各有等级。

古文:言语诸事,多与夫馀同,其性气衣服有异。

现代文:语言方面,多和夫余相同,而性情衣服不同。

古文:本有五族,有消奴部、绝奴部、慎奴部、灌奴部、桂娄部。

现代文:有五个部族,有消奴部、绝奴部、慎奴部、灌奴部、桂娄部。

古文:本消奴部爲王,微弱,桂娄部代之。

现代文:本来是消奴部为王,因其微弱,被桂娄部取代。

古文:其置官,有对卢则不置沛者,有沛者则不置对卢。

现代文:对官吏的设置,是有对卢就不设沛者,有沛者就不设对卢。

古文:俗喜歌舞,国中邑落,男女每夜群聚歌戏。

现代文:习俗喜爱歌舞,国中各个村落,男女每夜聚会歌舞游戏。

古文:其人洁净自喜,善藏酿,跪拜申一脚,行步皆走。

现代文:那儿的人喜欢洁净、善于酿酒,跪拜时伸出一脚,走路很快。

古文:以十月祭天大会。

现代文:在十月举行祭天大会。

古文:其公会衣服皆锦绣金银以自饰,大加、主簿头所着似帻而无后,其小加着折风,形如弁。

现代文:参加公事会晤者都穿着锦绣饰以金银,大加、主簿头上戴的像包头巾但后边空着,小加戴折风,形状如弁。

古文:其国无牢狱,有罪者则会诸加评议,重者便杀之,没入其妻子。

现代文:国内没有监狱,有人犯罪就集会加以评议,重罪便杀掉,其妻儿入官为奴。

古文:其俗好淫,男女多相奔诱。

现代文:其风俗喜欢淫乱,男女多相引诱私奔。

古文:已嫁娶便稍作送终之衣。

现代文:嫁娶后的男女便开始逐渐添置送终的衣服。

古文:其死葬,有椁无棺。

现代文:死人下葬,有木郭无棺。

古文:好厚葬,金银财币尽于送死。

现代文:喜欢厚葬,金银财产都用来陪送死人。

古文:积石爲封,列植松柏。

现代文:堆积石头作坟,排列种植松柏。

古文:兄死妻嫂。

现代文:哥哥死了就娶嫂子为妻。

古文:其马皆小,便登山。国人尚气力,便弓矢刀矛,有铠甲,习战斗,沃沮、东濊皆属焉。

现代文:高句丽人崇尚体力,娴于弓矢刀矛,备有铠甲,惯于战斗,沃沮、东氵岁都臣属于它。

古文:晋安帝义熙九年,高丽王高琏遣长史高翼奉表,献赭白马,晋以琏爲使持节、都督营州诸军事、征东将军、高丽王、乐浪公。

现代文:晋安帝义熙九年,高丽王高琏派遣长史高翼进呈章表,献赭白马,晋封高琏为使持节、都督营州诸军事、征东将军、高丽王、乐浪公。

古文:宋武帝践阼,加琏征东大将军,余官并如故。

现代文:宋武帝称帝,加封高琏征东大将军,其余官职如故。

古文:三年,加琏散骑常侍,增督平州诸军事。

现代文:宋武帝永初三年,加封高琏散骑常侍,增督平州诸军事之职。

古文:少帝景平二年,琏遣长史马娄等来献方物,遣谒者朱邵伯、王邵子等慰劳之。

现代文:少帝景平二年,高琏派长史马娄等人来进献地方特产;宋派谒者朱邵伯、王邵之去慰劳。

古文:元嘉十五年,冯弘爲魏所攻,败奔高丽北丰城,表求迎接。

现代文:元嘉十五年,冯弘被魏国进攻,战败逃奔到高丽北丰城,并上表请宋朝派人去接他回去。

古文:文帝遣使王白驹、赵次兴迎之,并令高丽资遣。

现代文:文帝派使者王白驹、赵次兴去接他,并令高丽护送。

古文:琏不欲弘南,乃遣将孙漱、高仇等袭杀之。

现代文:高琏不愿让冯弘南归,就派将领孙漱、高仇出其不意杀了冯弘。

古文:白驹等率所领七千余人生禽漱,杀仇等二人。

现代文:白驹等人率领的七千多人生擒孙漱、高仇,并杀了二人。

古文:琏以白驹等专杀,遣使执送之。

现代文:高琏因白驹等人擅自杀人,派人把他们抓起来送交宋朝。

古文:上以远国不欲违其意,白驹等下狱见原。

现代文:文帝因为高丽是远方国家,不愿把关系搞坏,就把白驹等人下狱,又被赦免。

古文:琏每岁遣使。

现代文:高琏每年派遣使者前来。

古文:十六年,文帝欲侵魏,诏琏送马,献八百匹。

现代文:元嘉十六年,文帝打算侵魏,下诏让高琏送马来,高琏献上八百匹。

古文:孝武孝建二年,琏遣长史董腾奉表,慰国哀再周,并献方物。

现代文:宋孝武帝孝建二年,高琏派长史董腾上表,慰问文帝去世两周年,并进献地方物产。

古文:大明二年,又献肃慎氏楛矢石砮。

现代文:大明二年,又献肃慎氏木苦木箭和石箭头。

古文:七年,诏进琏爲车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馀官并如故。

现代文:七年,下诏晋封高琏为车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其余官职如故。

古文:明帝泰始、后废帝元徽中,贡献不绝,历齐并授爵位,百馀岁死。

现代文:明帝太始、后废帝元徽年间,高琏的进贡不断,经历齐朝也都被授予爵位,百余岁死去。

古文:子云立,齐隆昌中,以爲使持节、散骑常侍、都督营平二州、征东大将军、高丽王、乐浪公。

现代文:儿子高云继位。齐朝隆昌年间,封他为使持节、散骑常侍、都督营、平二州、征东大将军、高丽王、乐浪公。

古文:梁武帝即位,进云车骑大将军。

现代文:梁武帝即位,晋封高云为车骑大将军。

古文:天监七年,诏爲抚东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持节、常侍、都督、王并如故。

现代文:天监七年,下诏封高云为抚东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持节、常侍、都督、王等职务都不变。

古文:十一年、十五年,累遣使贡献。

现代文:十一年、十五年,屡次派使者来朝贡。

古文:十七年,云死,子安立。

现代文:十七年,高云死,儿子高安继位。

古文:普通元年,诏安纂袭封爵,持节、督营平二州诸军事、甯东将军。

现代文:普通元年,下诏让高安承袭父亲的封爵,并封持节、督营平二州诸军事、宁东将军。

古文:七年,安卒,子延立,遣使贡献。

现代文:普通七年,高安死,儿子高延继位,派使臣来进贡。

古文:诏以延袭爵。

现代文:朝廷下诏让高延承袭其父的封爵。

古文:中大通四年、六年,大同元年、七年,累奉表献方物。

现代文:中大通四年、六年、大同元年、七年,屡次上表进献地方物产。

古文:太清二年,延卒,诏其子成袭延爵位。

现代文:太清二年,高延死,梁朝下诏让他儿子高成承继他的爵位。

古文:百济者,其先东夷有三韩国:一曰马韩,二曰辰韩,三曰弁韩。

现代文:百济百济的来历是:以前东夷有三个韩国,一个叫马韩、一个叫辰韩,一个叫弁韩。

古文:弁韩、辰韩各十二国,马韩有五十四国。

现代文:弁韩、辰韩各有十二国,马韩有五十四国。

古文:大国万馀家,小国数千家,总十余万户,百济即其一也。

现代文:大国有万余家,小国有数千家,总共十余万户,百济是其一国。

古文:后渐强大,兼诸小国。

现代文:后来逐渐强大,兼并了各小国。

古文:其国本与句丽俱在辽东之东千余里,晋世句丽既略有辽东,百济亦据有辽西、晋平二郡地矣,自置百济郡。

现代文:百济本与句丽都在辽东以东千余里,晋朝时句丽占据了辽东后,百济也占据了辽西、晋平二郡的地方,自己设置了百济郡。

古文:晋义熙十二年,以百济王馀映爲使持节、都督百济诸军事、镇东将军、百济王。

现代文:晋义熙十二年,朝廷封百济王余映为使持节、都督百济诸军事、镇东将军、百济王。

古文:宋武帝践阼,进号镇东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宋武帝称帝,封号为镇东大将军。

古文:少帝景平二年,映遣长史张威诣阙贡献。

现代文:少帝景平二年,余映派遣长史张威到朝廷进贡。

古文:元嘉二年,文帝诏兼谒者闾丘恩子、兼副谒者丁敬子等往宣旨慰劳,其后每岁遣使奉献方物。

现代文:元嘉二年,文帝下诏派兼谒者闾丘恩子、兼副谒者丁敬子等人到百济宣示旨意以示慰劳,后来每年百济都派使者来进献地方物产。

古文:七年,百济王余毗复修贡职,以映爵号授之。

现代文:元嘉七年,百济王余毗又向朝廷纳贡,朝廷把余映的爵号授予他。

古文:二十七年,毗上书献方物,私假台使冯野夫西河太守,表求易林、式占、腰弩,文帝并与之。

现代文:二十七年,余毗上书献地方物产,私封朝廷使节冯野夫代理西河太守,上表求取《易林》、《式占》、腰弩,文帝都给予他。

古文:毗死,子庆代立。

现代文:余毗死,儿子余庆代立。

古文:孝武大明元年,遣使求除授,诏许之。

现代文:孝武帝大明元年,派使者来求取封号,朝廷下诏准许。

古文:二年,庆遣上表,言行冠军将军、右贤王余纪十一人忠勤,并求显进。

现代文:二年,余庆派使者上表,称言兼领冠军将军、右贤王余纪等十一人忠贞辛劳,要求给他们表彰晋升。

古文:于是诏并加优进。

现代文:于是朝廷下诏对他们都褒奖提升。

古文:明帝泰始七年,又遣使贡献。

现代文:明帝泰始七年,又派使节来朝贡。

古文:庆死,立子牟都。

现代文:余庆死,立儿子牟都。

古文:都死,立子牟大。

现代文:牟都死,立儿子牟大。

古文:齐永明中,除大都督百济诸军事、镇东大将军、百济王。

现代文:齐永明年间,封牟大为都督百济诸军事、镇东大将军、百济王。

古文:梁天监元年,进大号征东将军。

现代文:梁天监元年,给牟大晋封号征东将军。

古文:寻爲高句丽所破,衰弱累年,迁居南韩地。

现代文:不久被高丽攻破,多年衰弱不振,迁居到南韩地方。

古文:普通二年,王馀隆始复遣使奉表,称累破高丽,今始与通好,百济更爲强国。

现代文:普通二年,百济王余隆才又派使臣向梁朝上表,说是屡次打败高丽,如今开始关系和好,百济又成为强国。

古文:其年,梁武帝诏隆爲使持节、都督百济诸军事、甯东大将军、百济王。

现代文:当年,梁武帝委任余隆为使持节、都督百济诸军事、宁东大将军、百济王。

古文:五年,隆死,诏复以其子明爲持节、督百济诸军事、绥东将军、百济王。

现代文:普通五年,余隆死,朝廷下诏让他儿子余明为持节、督百济诸军事、绥东将军、百济王。

古文:号所都城曰固麻,谓邑曰檐鲁,如中国之言郡县也。

现代文:百济称自己的都城叫固麻,把城邑叫檐鲁,如中国所说的郡县。

古文:其国土有二十二檐鲁,皆以子弟宗族分据之。

现代文:国内有二十二檐鲁,都派子弟宗族分别据守。

古文:其人形长,衣服洁净。

现代文:百济人个子高,衣服洁净。

古文:其国近倭,颇有文身者。

现代文:国土靠近倭国,有不少文身的人。

古文:言语服章略与高丽同,呼帽曰冠,襦曰复衫,裤曰褌。

现代文:语言和官吏的服饰大体和高丽一样,把帽子叫作冠,襦叫衫,裤叫衤军。

古文:其言参诸夏,亦秦、韩之遗俗云。

现代文:语言中掺杂着中国话,大约是秦、韩遗留的习俗。

古文:中大通六年、大同七年,累遣使献方物,并请涅盘等经义、毛诗博士并工匠画师等,并给之。

现代文:中大通六年、大同七年,屡次派使者来献地方物产,并求取《涅》等经义、《毛诗》博士和工匠画师等,武帝一并给予。

古文:太清三年,遣使贡献。及至,见城阙荒毁,并号恸涕泣。

现代文:太清三年,派使者来进贡,等来到后,看到城池宫阙毁坏荒芜,都痛哭流涕。

古文:侯景怒,囚执之,景平乃得还国。

现代文:侯景发怒,把他们抓了起来,等侯景被平定后才得以还国。

古文:新罗,其先事详北史,在百济东南五千馀里。

现代文:新罗新罗,它早先的历史详见《北史》,在百济东南五千余里。

古文:其地东滨大海,南北与句丽、百济接。

现代文:国土东临大海,南北和句丽、百济接壤。

古文:魏时曰新卢;宋时曰新罗,或曰斯罗。

现代文:魏时叫新卢,宋时叫新罗,或者叫斯罗。

古文:其国小,不能自通使聘。

现代文:国家很小,不能独立行使外交活动。

古文:梁普通二年,王姓募名泰,始使使随百济奉献方物。

现代文:梁普通二年,新罗王姓募名泰的,才派使者随百济一起来贡献地方物产。

古文:其俗呼城曰健牟罗,其邑在内曰啄评,在外曰邑勒,亦中国之言郡县也。

现代文:其风俗把城叫作健牟罗,村镇在城里叫啄评,在外边叫邑勒,也就是中国所说的郡县。

古文:国有六啄评、五十二邑勒。

现代文:国内有六个啄评,五十二个邑勒。

古文:土地肥美,宜植五谷,多桑麻,作缣布,服牛乘马,男女有别。

现代文:土地肥美,适合种植五谷,种有很多桑麻;纺织绢布,驾牛骑马,男女有别。

古文:其官名有子贲旱支、壹旱支、齐旱支、谒旱支、壹吉支、奇贝旱支。

现代文:其官职名称有子贲旱支、壹旱支、齐旱支、谒旱支、壹吉支、奇贝旱支。

古文:其冠曰遗子礼,襦曰尉解,裤曰柯半,靴曰洗。

现代文:冠叫遗子礼,襦叫尉解,裤子叫柯半,靴叫洗。

古文:其拜及行与高丽相类。

现代文:行拜礼和走路和高丽相似。

古文:无文字,刻木爲信。

现代文:没有文字,刻木头作为凭证。

古文:语言待百济而后通焉。

现代文:语言得通过百济翻译才能懂。

古文:倭国,其先所出及所在,事详北史。

现代文:倭国倭国,其祖先的来历及所处的地方,详见《北史》。

古文:其官有伊支马,次曰弥马获支,次曰奴往鞮。

现代文:其官职有伊支马,其下叫弥马获支,再下叫奴往革是。

古文:人种禾、稻、紵、麻,蚕桑织绩,有姜、桂、橘、椒、苏。

现代文:人民种植谷物、稻子、纟宁、麻,种桑养蚕纺织,有姜、桂、橘、椒、苏。

古文:出黑雉、真珠、青玉。

现代文:出产黑雉、珍珠、青玉。

古文:有兽如牛名山鼠,又有大蛇吞此兽。

现代文:有一种像牛一样的野兽叫山鼠,又有大蛇吞食这种野兽。

古文:蛇皮坚不可斫,其上有孔,乍开乍闭,时或有光,射中而蛇则死矣。

现代文:蛇皮坚韧刀砍不进,上边有孔,一开一闭,有时里边发光,射中孔蛇就会死。

古文:物産略与儋耳、朱崖同。

现代文:物产大体和儋耳、朱崖相同。

古文:地气温暖,风俗不淫。

现代文:那地方气候温暖。风俗不淫乱。

古文:男女皆露髫,富贵者以锦绣杂采爲帽,似中国胡公头。

现代文:男女都露着发髻不包。富贵者用锦绣杂色彩帛作帽,似中国的胡公头。

古文:食饮用笾豆。

现代文:饮食器具用笾豆。

古文:其死有棺无椁,封土作冢。

现代文:人死后有棺无木郭,堆土作坟。

古文:人性皆嗜酒。

现代文:人人都爱喝酒。

古文:俗不知正岁,多寿考,或至八九十,或至百岁。

现代文:其风俗不懂得历法。人多长寿,有的活到八九十岁,有的活到百岁。

古文:其俗女多男少,贵者至四五妻,贱者犹至两三妻。

现代文:国情为女多男少,有地位的人有四五个妻子,低贱的也有两三个。

古文:妇人不媱妒,无盗窃,少诤讼。若犯法,轻者没其妻子,重则灭其宗族。

现代文:妇女不轻浮嫉妒,国内没有盗窃,很少有打官司的;如果犯法,轻的把他的老婆孩子入官为奴,重的灭掉他的家族。

古文:晋安帝时,有倭王赞遣使朝贡。

现代文:晋安帝时,有倭王叫讠赞的派使者来朝贡。

**古文:及宋武帝永初二年,诏曰: 倭赞远诚宜甄,可赐除授。 **

现代文:到宋武帝永初二年,朝廷下诏说: 倭王讠赞在远方的忠诚应以表彰,可赐以封号。

古文:文帝元嘉二年,赞又遣司马曹达奉表献方物。

现代文:文帝元嘉二年,讠赞又派司马曹达上表进献地方物产。

古文:赞死,弟珍立,遣使贡献,自称使持节、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、安东大将军、倭国王,表求除正。

现代文:讠赞死,弟珍继位,派使者来朝贡,自称使持节、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、安东大将军、倭国王。

古文:诏除安东将军、倭国王。

现代文:上表请求正式承认。朝廷下诏封他为安东将军、倭国王。

古文:珍又求除正倭洧等十三人平西、征虏、冠军、辅国将军等号,诏并听之。

现代文:珍又请求承认倭洧等十三人平西、征虏、冠军、辅国将军等号,朝廷下诏一并应允。

古文:二十年,倭国王济遣使奉献,复以爲安东将军、倭国王。

现代文:元嘉二十年,倭国王济派使者来朝贡,朝廷又委任他为安东将军、倭国王。

古文:二十八年,加使持节、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,安东将军如故;并除所上二十三人职。

现代文:二十八年,加封济为使持节、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,安东将军不变,并委任倭国所上报的二十三人职务。

古文:济死,世子兴遣使贡献。

现代文:济死后,太子兴派使者来朝贡。

古文:孝武大明六年,诏授兴安东将军、倭国王。

现代文:孝武帝大明六年,朝廷下诏加封兴为安东将军、倭国王。

古文:兴死,弟武立,自称使持节、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七国诸军事、安东大将军、倭国王。

现代文:兴死后,弟武继位,自称使持节、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七国诸军事、安东大将军、倭国王。

古文:顺帝升明二年,遣使上表,言 自昔祖禰,躬擐甲胄,跋涉山川,不遑宁处。

现代文:顺帝升明二年,派使者上表,声称: 自从我们的祖先起,就亲披甲胄,跋涉山川,没有功夫安居。

古文:东征毛人五十五国,西服衆夷六十六国,陵平海北九十五国。

现代文:东征毛人五十五国,西降伏众夷六十六国。平定海北九十五国,王道昌盛。

古文:王道融泰,廓土遐畿,累叶朝宗,不愆于岁。

现代文:作为远方之国,我们对上国累世朝拜,连年不断。

古文:道径百济,装饰船舫,而句丽无道,图欲见吞。

现代文:朝贡时途经百济,整修船只,而句丽强暴,想要抢夺贡品。

古文:臣亡考济方欲大举,奄丧父兄,使垂成之功,不获一篑。

现代文:我的先父济曾打算大动干戈,但不料忽然间我的父兄都相继去世,以至功亏一篑。

古文:今欲练兵申父兄之志,窃自假开府仪同三司,其馀咸各假授,以劝忠节 。

现代文:如今我想要操练兵马,来完成父兄的遗愿。我私自代行开府仪同三司名号,其他各人也都授以代理名号,以鼓励忠勇之士努力作战。

古文:诏除武使持节、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、安东大将军、倭王。

现代文:朝廷下诏封武为使持节、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、安东大将军、倭王。

古文:齐建元中,除武持节、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、镇东大将军。

现代文:齐朝建元年间,封武持节、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、镇东大将军。

古文:梁武帝即位,进武号征东大将军。

现代文:梁武帝即位,晋武封号为征东大将军。

古文:其南有侏儒国,人长四尺。

现代文:倭国以东有侏儒国。人长四尺。

古文:又南有黑齿国、裸国,去倭四千馀里,船行可一年至。

现代文:南边又有黑齿国、裸国,离倭国四千多里,船行大约一年才能到。

古文:又西南万里有海人,身黑眼白,裸而丑,其肉美,行者或射而食之。

现代文:西南万里外又有海人,身黑眼白,裸体而丑陋,他们的肉好吃,有的过路人就射杀他们吃肉。

古文:文身国在倭东北七千馀里,人体有文如兽,其额上有三文,文直者贵,文小者贱。

现代文:文身文身国在倭国东北七千多里处,人身上有野兽一样的花纹,额头上有三道纹,纹直的尊贵,纹小的低贱。

古文:土俗欢乐,物丰而贱,行客不齎粮。

现代文:当地风俗爱欢乐,物产丰富而价格低廉,行路人不带粮食。

古文:有屋宇,无城郭。

现代文:有房屋,无城郭。

古文:国王所居,饰以金银珍丽,绕屋爲堑,广一丈,实以水银,雨则流于水银之上。

现代文:国王所住的地方用金银珍奇华丽之物装饰,环绕房屋挖有壕沟,宽一丈,灌上水银,下雨就流在水银上面。

古文:市用珍宝。

现代文:用珍宝进行交易。

古文:犯轻罪者则鞭杖,犯死罪则置猛兽食之,有枉则兽避而不食,经宿则赦之。

现代文:犯轻罪的用鞭杖责打,犯死罪的就扔给猛兽去吃,有冤枉猛兽就会避而不食,过上一夜就赦免他。

古文: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馀里,无兵戈,不攻战,风俗并与文身国同而言语异。

现代文:大汉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多里处,没有兵器,不打仗,风俗和文身国都一样,只有语言不同。

古文:扶桑国者,齐永元元年,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,说云: 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馀里,地在中国之东。其土多扶桑木,故以爲名。

现代文:扶桑扶桑国,在齐永元元年,其国有和尚慧深来到荆州,说: 扶桑在大汉国东边二万余里,国土在中国的东面,土地上有很多扶桑树,故以此为国名。

古文:扶桑叶似桐,初生如笋,国人食之。

现代文:扶桑叶和桐叶相似,初生如笋,国内人吃它。

古文:实如梨而赤,绩其皮爲布,以爲衣,亦以爲锦。

现代文:果实像梨而色红,把它的皮织成布,作成衣服,也用它织成锦。

古文:作板屋,无城郭。

现代文:造板屋而居,没有城郭。

古文:有文字,以扶桑皮爲纸。

现代文:有文字,用扶桑皮作纸。

古文:无兵甲,不攻战。

现代文:没有兵器盔甲,不打仗。

古文:其国法有南北狱,若有犯,轻罪者入南狱,重罪者入北狱。

现代文:按国家的法律有南北狱,若有犯罪的,轻罪的入南狱,重罪的入北狱。

古文:有赦则放南狱,不赦北狱。

现代文:有赦免就释放南狱的,不赦北狱。

古文:在北狱者男女相配,生男八岁爲奴,生女九岁爲婢。

现代文:在北狱的男女相配,生下男孩八岁作奴隶,生下女孩九岁作婢女。

古文:犯罪之身,至死不出。

现代文:罪犯本人,至死也不能出狱。

古文:贵人有罪,国人大会,坐罪人于坑,对之宴饮分诀若死别焉。

现代文:如果是贵族犯罪,就招集国民开大会,让罪人坐在坑里,摆上酒宴和他吃喝分手,就像是死别一样。

古文:以灰绕之,其一重则一身屏退,二重则及子孙,三重者则及七世。

现代文:然后用灰在他边上环绕,绕一圈他本人不得再作官,绕两圈则子孙两代不能作官。三圈就七世不能作官。

古文:名国王爲乙祁。

现代文:国王叫作乙祁。

古文:贵人第一者爲对卢,第二者爲小对卢,第三者爲纳咄沙。

现代文:贵人名列第一的叫对卢,第二的叫小对卢,第三的叫纳咄沙。

古文:国王行有鼓角导从。

现代文:国王出行有鼓角引导跟从。

古文:其衣色随年改易,甲乙年青,丙丁年赤,戊己年黄,庚辛年白,壬癸年黑。

现代文:衣服的颜色随年头改换,甲乙年穿青色,丙丁年穿红色,戊己年穿黄色,庚辛年穿白色,壬癸年穿黑色。

古文:有牛角甚长,以角载物,至胜二十斛。

现代文:有牛角很长,用它装东西,能超过二十斛。

古文:有马车、牛车、鹿车。

现代文:有马车、牛车、鹿车。

古文: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,以乳爲酪。

现代文:本国人养鹿就像中国人养牛,用鹿奶作乳酪。

古文:有赤梨,经年不坏。

现代文:有赤梨,放一年也不坏。

古文:多蒲桃。

现代文:多产葡萄。

古文:其地无铁有铜,不贵金银。

现代文:那里无铁有铜,不贵重金银。

古文:市无租估。

现代文:做生意不收税。

古文:其昏姻法,则婿往女家门外作屋,晨夕洒扫,经年而女不悦即驱之,相悦乃成昏。

现代文:婚姻的规矩,是女婿在女家门外盖间房子住下,早晚为女家打扫,过一年如果女的不喜欢就把他赶走,喜欢就成婚。

古文:昏礼大抵与中国同。

现代文:婚礼大致与中国相同。

古文:亲丧七日不食,祖父母丧五日不食,兄弟伯叔姑姊妹三日不食。

现代文:父母去世七天不吃饭,祖父母去世五天不吃饭,兄弟伯叔姑姊妹去世三天不吃饭。

古文:设座爲神像,朝夕拜奠,不制衰絰。嗣王立,三年不亲国事。

现代文:设牌位作为死者的神像,早晚礼拜祭奠,不穿孝服,新王继位,三年不管国事。

**古文:其俗旧无佛法。宋大明二年,罽宾国尝有比丘五人游行其国,流通佛法经像,教令出家,风俗遂改。 **

现代文:国内原来没有佛教,宋大明二年,宾国曾有五个僧人到扶桑游历,传播佛教经典和佛像,劝导人们出家,风俗于是改变。

古文:慧深又云: 扶桑东千馀里有女国,容貌端正,色甚洁白,身体有毛,发长委地。

现代文:慧深又说: 扶桑以东千余里处有女国,国人容貌端正,脸很白净,身上有毛,长发垂地。

古文:至二三月竞入水则任娠,六七月産子。

现代文:到二三月间争相跳入水中就怀孕,六七月生孩子。

古文:女人胸前无乳,项后生毛,根白,毛中有汁以乳子。

现代文:女人胸前没有乳房,脖子后面长毛,根部色白,毛中有乳汁用来喂孩子。

古文:百日能行,三四年则成人矣。

现代文:小孩一百天能走路,三四年就长成大人。

古文:见人惊避,偏畏丈夫。

现代文:见外人就惊惶躲避,特别怕男人。

古文:食咸草如禽兽。咸草叶似邪蒿,而气香味咸。

现代文:像禽兽一样吃咸草,咸草叶子像邪蒿,气香味咸。

古文:梁天监六年,有晋安人度海,爲风所飘至一岛,登岸,有人居止,女则如中国,而言语不可晓。

现代文:梁天监六年,有晋安人渡海,被风吹到一个岛上,登岸后,看到有人居住,女的和中国人一样,但语言听不懂。

古文:玉门以西达于西海,考之汉史,通爲西域,高昌迄于波斯,则其所也。

现代文:玉门以西直到西海,考查汉代史书,通称为西域,从高昌到波斯,就是西域之地。

古文:自晋、宋以还,虽有时而至,论其风土,甚未能详。

现代文:自从晋、宋以来,虽然西域人有时也到中国来,但说起那里的风土民情,书上却都说不清楚。

古文:今略备西域诸国,编之于次云。

现代文:如今大体收集西域各国的情况,编入本书。高昌

古文:高昌国,初阚氏爲主,其后爲河西王沮渠茂虔弟无讳袭破之。其王阚爽奔于蠕蠕。

现代文:高昌国,起初以阚氏为君主,后来被河西王沮渠茂虔的弟弟无讳攻袭战败,高昌王阚爽逃奔到蠕蠕去了。

古文:无讳据之称王,一世而灭于魏。

现代文:无讳占据高昌地盘称王,只经一代就被魏灭掉。

古文:其国人又推曲氏爲王,名嘉,魏授爲车骑将军、司空公、都督秦州诸军事、秦州刺史、金城郡公。

现代文:其国人又推举麴氏为王。麴氏名嘉,魏封他为车骑将军、司空公、都督秦州诸军事、秦州刺史、金城郡公。

古文:在位二十四年卒,国諡曰昭武王。

现代文:在位二十四年死,他的国内送他谥号为昭武王。

古文:子子坚,子坚嗣位,魏授使持节、骠骑大将军、散骑常侍、都督瓜州刺史、西平郡公、开府仪同三司、高昌王。

现代文:有儿子子坚。子坚继位,魏封他为使持节、骠骑大将军、散骑常侍、都督瓜州刺史、西平郡公、开府仪同三司、高昌王。

古文:其国盖车师之故地,南接河南,东近敦煌,西次龟兹,北邻敕勒。

现代文:高昌国在车师的故地上,南接河南,东近敦煌,西傍龟兹,北邻敕勒。

古文:置四十六镇,交河田地高宁临川横截柳婆洿林新兴由甯始昌笃进白力等镇。

现代文:设置四十六镇,有交河、田地、高宁、临川、横截、柳婆、氵夸林、新兴、由宁、始昌、笃进、白力等镇。

古文:官有四镇将军,及置杂号将军、长史、司马、门下校郎、中兵校郎、通事舍人、通事令史、谘议、谏议、校尉、主簿。

现代文:官职有四镇将军,以及设置有杂号将军、长史、司马、门下校郎、中兵校郎、通事舍人、通事令史、谘议、谏议、校尉、主簿。

古文:国人言语与华略同。

现代文:国人言语和中国大体一样。

古文:有五经、历代史、诸子集。

现代文:有《五经》、历代史书、诸子文集。

古文:面貌类高丽,辫发垂之于背。

现代文:长相类似高丽,发辫垂在背上。

古文:着长身小袖袍、缦裆裤。

现代文:穿长身小袖袍子、封裆裤。

古文:女子头发,辫而不垂,着锦缬缨络环钏。

现代文:女人的头发结成辫子而不垂挂,穿戴锦绣染花丝绸、串珠饰物及玉环金钏。

古文:昏姻有六礼。

现代文:婚姻有六礼。

古文:其地高燥,筑土爲城,架木爲屋,土覆其上。

现代文:地方高爽干燥,筑土作城,架木为屋,上面盖土。

古文:寒暑与益州相似,备植九谷,人多噉面及牛羊肉。

现代文:气温和益州相似,各种谷物都种的有,人们都爱吃面食和牛羊肉。

古文:出良马、蒲桃酒、石盐。

现代文:出产好马、葡萄酒、石盐。

古文:多草木,有草实如茧,茧中丝如细纑,名曰白叠子,国人取织以爲布。布甚软白,交市用焉。

现代文:草木众多,有一种草的果实像蚕茧,茧里的丝像细麻缕,名叫白叠子,那里的人拿来织成布,布很软很白,用它在市场上作交易。

古文:有朝乌者,旦旦集王殿前,爲行列,不畏人,日出然后散去。

现代文:有一种叫朝乌的鸟,天天早上聚集在高昌王殿前,排成行列,不怕人,太阳出来后才飞走。

古文:梁大同中,子坚遣使献鸣盐枕、蒲桃、良马、氍獀等物。

现代文:梁大同年间,子坚派人来献鸣盐枕、葡萄、良马、毛毯等物品。

古文:滑国者,车师之别种也。

现代文:滑国滑国,是车师的别支。

古文:汉永建元年,八滑从班勇击北虏有功,勇上八滑爲后部亲汉侯。

现代文:汉顺帝永建元年,八滑跟从班勇出击匈奴有功,班勇上奏朝廷,封八滑为后部亲汉侯。

古文:自魏、晋以来,不通中国。

现代文:自魏晋以来,不和中国来往。

古文:至梁天监十五年,其王厌带夷栗陀始遣使献方物。

现代文:到梁天监十五年,滑国王厌带夷栗才派遣使者来献地方物产。

古文:普通元年,遣使献黄师子、白貂裘、波斯锦等物。

现代文:普通元年,派使者来献黄狮子、白貂裘、波斯锦等物品。

古文:七年,又奉表贡献。

现代文:七年,又上表朝贡。

古文:魏之居代都,滑犹爲小国,属蠕蠕。

现代文:北魏国都在代郡时,滑还是小国,隶属于蠕蠕。

古文:后稍强大,征其旁国波斯、渴盘陀、罽宾、焉耆、龟兹、疏勒、姑墨、于阗、句般等国,开地千馀里。

现代文:后来逐渐强大,征伐它的邻国波斯、渴盘陀、宾、焉耆、龟兹、疏勒、姑墨、于阗、句般等,开拓土地数千里。

古文:土地温暖,多山川,少树木,有五谷。

现代文:那里土地温暖,山地河流多,树木少,有五谷。

古文:国人以面及羊肉爲粮。

现代文:国人以面及羊肉为口粮。

古文:其兽有师子、两脚骆驼,野驴有角。

现代文:兽类有狮子、两脚骆驼,野驴有角。

古文:人皆善骑射,着小袖长身袍,用金玉爲带。

现代文:人都善于骑射,穿小袖长身袍,用金玉作腰带。

古文:女人被裘,头上刻木爲角,长六尺,以金银饰之。

现代文:女人披皮袍,头上戴着木头做的角,长六尺,并用金银装饰。

古文:少女子,兄弟共妻。无城郭,毡屋爲居,东向开户。

现代文:女人少,兄弟共妻,没有城墙,毡房作居室,门向东开。

古文:其王坐金床,随太岁转,与妻并坐接客。

现代文:国王坐金床,方向随着太岁星转,和妻子并肩而坐接待客人。

古文:无文字,以木爲契。

现代文:没有文字,刻木为契约。

古文:与旁国通,则使旁国胡爲胡书,羊皮爲纸。

现代文:与邻国有什么外交活动,就让邻国胡人用胡文书写,羊皮作纸。

古文:无职官。

现代文:没有官职。

古文:事天神、火神,每日则出户祀神而后食。

现代文:侍奉天神、火神。每天从屋里出来先祭神后吃饭。

古文:其跪一拜而止。

现代文:下跪只拜一次。

古文:葬以木爲椁。

现代文:下葬用木头做棺材。

古文:父母死,其子截一耳,葬讫即吉。

现代文:父母死,儿子割下一只耳朵,葬毕就完事大吉,没有其他守孝的礼节。

古文:其言语待河南人译然后通。

现代文:他们的语言要靠河南国人翻译才能懂。

古文:呵跋檀、周古柯、胡密丹等国,并滑旁小国也。

现代文:呵跋檀、周古柯、胡密丹等国,都是滑近旁的小国。

古文:凡滑旁之国,衣服容貌皆与滑同。

现代文:所有滑国近旁的国家,衣服容貌都和滑国相同。

古文:普通元年,使使随滑使来贡献方物。

现代文:梁普通元年,它们派人随滑国使者来进贡地方物产。

古文:白题国王姓支名史稽毅,其先盖匈奴之别种胡也。

现代文:白题白题国王姓支名史稽毅,祖先大概是匈奴人中的一支。

古文:汉灌婴与匈奴战,斩白题骑一人是也。

现代文:汉朝时灌婴和匈奴作战,斩白题骑一人,说的就是这白题国了。

古文:在滑国东,去滑六日行,西极波斯。

现代文:它在滑国东边。离滑国有六天的路程,往西就到了波斯。

古文:土地出粟、麦、瓜果,食物略与滑同。

现代文:白题土地出产谷、麦、瓜果,食物大体与滑国相同。

古文:普通三年,遣使献方物。

现代文:普通三年,派遣使者来献土产。

古文:十三年,又献波罗婆步鄣。

现代文:龟兹龟兹是西域旧有的国家。

古文:十八年,又献琉璃罂。

现代文:自从晋朝南渡以后断了来往。

古文:大同七年,又献外国刻玉佛。

现代文:到梁普通二年,龟兹王尼瑞摩珠那胜派使者向朝廷上表朝贡。

古文:渴盘陀国,于阗西小国也。

现代文:渴盘繤渴盘繤国,是于阗西部的小国。

古文:西邻滑国,南接罽宾国,北连沙勒。

现代文:西邻滑国,南接宾国,北连沙勒。

古文:国都在山谷中,城周回十馀里。

现代文:国都在山谷里,城墙周边十余里。

古文:国有十二城,风俗与于阗相类。

现代文:国内有十二城,风俗和于阗相似。

古文:衣古贝布,着长身小袖袍、小口裤。地宜小麦,资以爲粮。

现代文:穿棉布,长身窄袖袍,小口裤,土地适合种小麦,靠它作粮食。

古文:多牛马骆驼羊等。

现代文:有很多牛马骆驼羊等。

古文:出好毡。

现代文:出产好毡。

古文:王姓葛沙氏,梁中大同元年,始通江左,遣献方物。

现代文:国王姓葛沙氏。梁中大同元年,开始和江南交通,遣使节来献地方物产。

古文:末国,汉世且末国也。

现代文:末末国,就是汉朝时的且末国。

古文:胜兵万馀户。

现代文:能从军的有万余户。

古文:北与丁零、东与白题、西与波斯接。

现代文:北边与丁零、东边与白题、西边与波斯接壤。

古文:土人剪发,着氊帽、小袖衣,爲衫则开颈而缝前。

现代文:土著人剪发,戴毡帽,穿窄袖衣,衣衫的颈部敞开,衣缝在身前正中。

古文:多牛羊骡驴。

现代文:有很多牛羊骡驴。

古文:其王安末深盘,梁普通五年,始通江左,遣使来贡献。

现代文:国王安末深盘,梁普通五年,才与江南交通,派使者来朝贡。

古文:波斯国,其先有波斯匿王者,子孙以王父字爲氏,因爲国号。

现代文:波斯波斯国,其祖先有波斯匿王,子孙以国王父亲字为姓氏,并因此成为国号。

古文:国有城周回三十二里,城高四丈,皆有楼观。

现代文:国内有城周长三十二里,城高四丈,四周都有楼观。

古文:城内屋宇数百千间,城外佛寺二三百所。

现代文:城内房屋有千百间,城外佛寺有二三百所。

古文:西去城十五里有土山,山非过高,其势连接甚远。

现代文:西边离城十五里有土山,山不太高,但连绵直到远方。

古文:中有鹫鸟噉羊,土人极以爲患。

现代文:山中有鹰吃羊,当地人以为大患。

古文:国中有优钵昙花,鲜华可爱。

现代文:国中有优钵昙花,鲜丽可爱。

古文:出龙驹马。

现代文:出产龙驹马。

古文:咸池生珊瑚树,长一二尺。

现代文:盐池生珊瑚树,长一二尺。

古文:亦有武魄、马脑、真珠、玫瑰等,国内不以爲珍。

现代文:还有琥珀、玛瑙、珍珠、玫瑰等,国内并不把它们当作珍宝。

古文:市买用金银。

现代文:做买卖用金银。

古文:昏姻法,下娉财讫,女婿将数十人迎妇。

现代文:婚姻的方式,下完聘礼,女婿带几十个人去迎娶新娘。

古文:婿着金线锦袍、师子锦裤,戴天冠。

现代文:女婿穿金线锦袍、狮子锦裤,头戴天冠。

古文:妇亦如之。

现代文:新娘也是这种打扮。

古文:妇兄弟便来捉手付度,夫妇之礼,于兹永毕。

现代文:新娘的兄弟就来拉着新娘的手交到新郎手中,夫妇之礼就算全部完成。

古文:国东与滑国、西及南俱与娑罗门国、北与泛栗国接。

现代文:东边与滑国、西边与南边和婆罗门国、北边与泛忄栗国接壤。

古文:梁中大通二年,始通江左,遣使献佛牙。

现代文:梁中大通二年,开始和江南交通,派使者来献佛牙。

古文:北狄种类实繁,蠕蠕爲族,盖匈奴之别种也。

现代文:北狄种类繁多,蠕蠕作为一个种族,大概是匈奴的一个分支。

古文:魏自南迁,因擅其故地。

现代文:自从北魏南迁后,便占据了魏国故地。

古文:无城郭,随水草畜牧,以穹庐居。

现代文:国内没有城郭,随水草放牧,住帐篷。

古文:辫发,衣锦小袖袍、小口裤、深雍韡。

现代文:头发梳成辫子,穿锦衣、窄袖袍、小口裤、深筒靴。

古文:其地苦寒,七月流澌亘河。

现代文:其地酷寒,七月河里还流冰不断。

古文:宋升明中,遣王洪范使焉,引之共谋魏。齐建元三年,洪范始至。

现代文:宋升明年间,朝廷派王洪范出使蠕蠕,拉它一块攻北魏,齐建元三年,洪范才走到。

古文:是岁通使,求并力攻魏。

现代文:当年通使节,求合力攻魏。

**古文:其相国刑基只罗回表,言 京房谶云: 卯金卒,草肃应王。 **

现代文:蠕蠕相国刑基祗罗回上表说: 汉代京房有谶语说: 卯金卒,草肃应王。

**古文:历观图纬,代宋者齐。 **

现代文:遍观河图纬书,代宋而立的是齐。

古文:又献师子皮裤褶。

现代文:又献狮子皮裤褶。

古文:其国后稍侵弱,永明中,爲丁零所破,更爲小国而南移其居。

现代文:国势后来逐渐衰弱,永明年间,被丁零打败,成为小国而向南移居。

古文:梁天监十四年,遣使献马、貂裘。

现代文:梁天监十四年,派使者来献马、貂裘。

古文:普通元年,又遣使献方物。

现代文:普通元年,又派使者来献地方物产。

古文:是后数岁一至焉。

现代文:此后几年来一次。

古文:大同七年,又献马一匹,金一斤。

现代文:大同七年,又献马一匹,金一斤。

古文:其国能以术祭天而致风雪,前对皎日,后则泥潦横流,故其战败莫能追及。

现代文:蠕蠕国能用法术祭天而招来风雪,前面是烈日当头,后面泥水横流,所以他们战败没人能追得上。

古文:或于中夏爲之,则不能雨,问其故,盖以暖云。

现代文:他们有人在中国施此法术,却招不来雨,问他原因,他说是天气太暖和了。

古文:论曰:自晋氏南度,介居江左,北荒西裔,隔碍莫通。

现代文:评论说:自从晋代南渡,夹居江东,西北部荒凉偏远地区,被阻隔不能交通。

古文:至于南徼东边。界壤所接,洎宋元嘉抚运,爰命干戈,象浦之捷,威震冥海。于是鞮译相系,无绝岁时。

现代文:至于东南边疆,国界相连,到宋代元嘉应天顺时,动用武力,象浦大捷,威震海外,于是各国使节接连不断,年年都来朝拜。

古文:以洎齐、梁,职贡有序。

现代文:直到齐、梁年间,各国贡奉都不失臣仆之礼。

古文:及侯景之乱,边鄙日蹙。

现代文:到了侯景作乱,边境日益告急。

古文:陈氏基命,衰微已甚,救首救尾,身其几何。

现代文:陈朝的基业,已是十分衰微,不是救首就是救尾,身躯还能存在几天呢。

古文:故西赆南琛,无闻竹素,岂所谓有德则来,无道则去者也。

现代文:就不见于史册。恐怕这就是所谓的有德则来,无道则去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