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七十二

**古文:易云: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。 **

现代文:《易经》说: 考察礼仪文化,以此教化天下。

**古文:孔子曰: 焕乎其有文章。 **

现代文:孔子说: 舜的礼义文化多么光明灿烂啊。

古文:自汉以来,辞人代有,大则宪章典诰,小则申抒性灵。

现代文:自汉朝以来,做文学的人历代都有,大的参与制定宪章典诰,小的则抒发自己的心灵感受。

古文:至于经礼乐而纬国家,通古今而述美恶,非斯则莫可也。

现代文:至于制定礼乐治理国家,了解古今记述善恶,舍弃文学便没有其他方法。

古文:是以哲王在上,咸所敦悦。

现代文:因此圣王在上时,万民敦睦欢悦。

古文:故云 言之不文,行之不远 。

现代文:所以说: 言之不文,行之不远。

古文:自中原沸腾,五马南度,缀文之士,无乏于时。

现代文:自从晋朝中原大乱,五王南渡,从事文学的人,一直都不缺少。

古文:降及梁朝,其流弥盛。盖由时主儒雅,笃好文章,故才秀之士,焕乎俱集。

现代文:到了梁朝,这股潮流更盛,这是由于当时的君主本人儒雅,酷爱文学,所以有才气的人,灿然汇集在一处。

古文:于时武帝每所临幸,辄命群臣赋诗,其文之善者赐以金帛。

现代文:当时武帝每到一处,总是命群臣赋诗,做得好的便赏赐金帛。

古文:是以缙绅之士,咸知自励。

现代文:因此作官的人,都知道勉励自己上进。

古文:至有陈受命,运接乱离,虽加奖励,而向时之风流息矣。

现代文:等到陈朝继起,赶上天下乱离,虽说也加以鼓励,但昔时的文雅之风终于衰颓了。

**古文:诗云: 人之云亡,邦国殄悴。 **

现代文:《诗经》说: 贤人没有了,国家也就要灭亡了。

古文:岂金陵之数将终三百年乎?

现代文:岂不是金陵的气数将在三百年时终止吗?

古文:不然,何至是也。

现代文:不然,何至于如此呢。

古文:宋史不立文学传,齐、梁皆有其目。

现代文:《宋书》不立《文学传》,《齐书》、《梁书》都有此栏目。

古文:今缀而序之,以备此篇云尔。

现代文:如今把它们连缀起来并作序,著成这篇《文学传》。

古文:丘灵鞠,吴兴乌程人也。

现代文:丘灵鞠是吴兴郡乌程县人。

古文:祖系,秘书监。父道真,护军长史。

现代文:祖父丘系,官秘书监,父亲丘道真,作护军长史。

古文:灵鞠少好学,善属文,州辟从事。

现代文:灵鞠从小爱读书,善写文章,州里征召他作从事。

**古文:诣领军沈演之,演之曰: 身昔爲州职,诣领军谢晦,宾主坐处,政如今日。卿将来复如此也。 **

现代文:到领军沈演之处报到,演之说: 从前我作州从事,到领军谢晦处报到,宾主坐的位置正和今天一样,你将来也会和我现在的位置一样。

古文:累迁员外郎。

现代文:后逐步升迁为员外郎。

**古文:宋孝武殷贵妃亡,灵鞠献挽歌三首,云: 云横广阶闇,霜深高殿寒。 **

现代文:宋孝武帝的殷贵妃去世,灵鞠献挽歌三首,其中有: 云横广阶,霜深高殿寒。

古文:帝擿句嗟赏。

现代文:孝武帝对这两句叹赏不已。

古文:后爲乌程令,不得志。

现代文:后来作乌程县令,不得志。

古文:泰始初,坐事禁锢数年。

现代文:泰始初年,犯了事被限令数年不得作官。

**古文:褚彦回爲吴兴太守,谓人曰: 此郡才士唯有丘灵鞠及沈勃耳。 **

现代文:褚彦回作吴郡太守,对别人说: 北郡的才子只有丘灵鞠和沈勃而已。

古文:乃啓申之。

现代文:于是向朝廷启奏介绍他。

古文:明帝使着大驾南讨记论。

现代文:明帝让他著《大驾南讨记论》。

古文:久之,除太尉参军。

现代文:过了很长一段,委任他为太尉参军。

古文:升明中,爲正员郎,兼中书郎。

现代文:升明年间,作正员郎,兼中书郎。

古文:时方禅让,齐高帝使灵鞠参掌诏策。

现代文:当时正是宋帝禅让,齐高帝让灵鞠负责诏令文书。

古文:建元元年,转中书郎,敕知东宫手笔。

现代文:建元元年,改任中书郎,下诏让他主持东宫书写工作。

**古文:尝还东,诣司徒褚彦回别,彦回不起,曰: 比脚疾更增,不复能起。 **

现代文:曾有一次东回故乡,到司徒褚彦回家告别,彦回不起身,说: 近来脚病加重,再也起不来了。

**古文:灵鞠曰: 脚疾亦是大事,公爲一代鼎臣,不可复爲覆餗。 **

现代文:灵鞠说: 脚病真是大事,您是一代重臣,不可再担任您不能胜任的职务了。

古文:其强切如此。

现代文:他就是这样强硬严刻。

古文:不持形仪,唯取笑适。

现代文:他不讲求仪容礼节,只求高兴舒适。

古文:寻又掌知国史。

现代文:不久又主持修国史。

古文:武帝即位,爲通直常侍,寻领东观祭酒。

现代文:齐武帝即位,任通直常侍,不久主持东观祭酒。

**古文:灵鞠曰: 人居官愿数迁,使我终身爲祭酒不恨也。 **

现代文:灵鞠说: 人们作官都希望屡次升迁,让我作一辈子祭酒我都没什么遗憾。

古文:永明二年,领骁骑将军。

现代文:永明二年,兼作骁骑将军。

古文:灵鞠不乐武位,谓人曰: 我应还东掘顾荣冢。

现代文:灵鞠不乐意任武职,对别人说: 我应该回家乡把顾荣的墓扒了。

**古文:江南地方数千里,士子风流皆出此中。顾荣忽引诸伧辈度,妨我辈涂辙,死有馀罪。 **

现代文:江南地方数千里,风流才子都出在这里,顾荣突然招引一些乡巴佬南渡,挡了我们这些人的道儿,真是死有余辜。

**古文:灵鞠好饮酒,臧否人物,在沈深座,见王俭诗,深曰: 王令文章大进。 **

现代文:灵鞠好饮酒,爱评论褒贬别人。一次在沈深家作客,见到王俭的诗,沈深说: 王俭文章大有长进。

**古文:灵鞠曰: 何如我未进时。 **

现代文:灵鞠问道: 比我没长进时怎么样?

古文:此言达俭。

现代文:这话传到王俭耳朵里。

古文:灵鞠宋时文名甚盛,入齐颇减,蓬发弛纵无形仪,不事家业。

现代文:灵鞠在宋时文章名声很大,入齐以后名气渐衰又仪表不整,披头散发松松垮垮,不理家务。

**古文:王俭谓人曰: 丘公仕宦不进,才亦退矣。 **

现代文:王俭对人说: 丘公作官不见升迁,文才也走下坡路了。

古文:位长沙王车骑长史,卒。

现代文:灵鞠作长沙王萧晃的车骑长史时去世。

古文:着江左文章录序,起太兴,讫元熙。文集行于时。

现代文:著有《江左文章录序》,起于太兴年间,止于元熙年间,文集当时流行于世。

古文:子迟。迟字希范,八岁便属文。

现代文:丘迟,字希范,八岁就会诗文。

古文:灵鞠常谓 气骨似我 。

现代文:他的父亲丘灵鞠常说: 诗文气骨像我。

古文:黄门郎谢超宗、征士何点并见而异之。

现代文:黄门侍郎谢超宗、征士何点在看到之后都很感诧异。

古文:在齐,以秀才累迁殿中郎。

现代文:齐时,丘迟以秀才出身,累迁至殿中郎。

古文:梁武帝平建邺,引爲骠骑主簿,甚被礼遇。

现代文:梁武帝扫平建邺,召他担任骠骑主簿,对他很是礼遇。

古文:时劝进梁王及殊礼,皆迟文也。

现代文:当时劝进为梁王以及各种特殊礼遇的诏文,都是丘迟所写的。

古文:及践阼,迁中书郎,待诏文德殿。

现代文:梁武帝登基之后,丘迟迁任中书郎,待诏于文德殿。

古文:时帝着连珠,诏群臣继作者数十人,迟文最美。

现代文:当时梁武帝写《连珠》,诏令群臣几十人续作,以丘迟的文辞最美。

古文:坐事免,乃献责躬诗,上优辞答之。

现代文:因事被免职,便献上《责躬诗》,皇帝以宽和的文辞作答。

古文:后出爲永嘉太守,在郡不称职,爲有司所纠。

现代文:后来丘迟出任永嘉太守,在郡时不称职,被有关部门弹劾。

古文:帝爱其才,寝其奏。

现代文:武帝爱惜他的才能,把这份弹劾的奏书压下了。

古文:天监四年,中军将军临川王宏北侵魏,以爲谘议参军,领记室。

现代文:天监四年,中军将军临川王萧宏北征魏国,任命他当谘议参军,领记室。

古文:时陈伯之在北,与魏军来拒,迟以书喻之,伯之遂降。

现代文:当时,陈伯之在江北,和魏军一起抗拒梁军,丘迟写信劝喻,陈伯之便归降了。

古文:还拜中书侍郎,迁司空从事中郎,卒官。

现代文:回京后,丘迟官拜中书侍郎,又迁任司空从事中郎,死于任上。

古文:迟辞采丽逸,时有锺嵘着诗评云: 范云婉转清便,如流风回雪。

现代文:丘迟的文章华丽俊美,当时有钟嵘写《诗评》,书中说: 范云婉转清便,如流风回雪。

古文:卞彬字士蔚,济阴冤句人也。

现代文:丘迟点缀映媚,似落花依草。虽取贱文通,而秀于敬子。 卞彬字士蔚,济阴冤句人。

古文:祖嗣之,中领军。

现代文:祖父卞嗣之,作中领军。

古文:父延之,弱冠爲上虞令,有刚气。

现代文:父亲卡延之,二十岁作上虞县令,刚强有骨气。

古文:会稽太守孟顗以令长裁之,积不能容,脱帻投地曰: 我所以屈卿者,政爲此帻耳。今已投之卿矣。

现代文:会稽太守孟靑像对待一般下属县令那样节制他,时间长了他不能忍受,把官帽扔到地上说: 我之所以受你的气,只是因为这顶帽子罢了,今天已经还给你了。

**古文:卿以一世勋门,而傲天下国士。 **

现代文:你靠着当世功臣门第,而傲视天下国士。

古文:拂衣而去。

现代文:拂衣而去。

古文:彬险拔有才,而与物多忤。

现代文:卞彬高超有才华,但多与时世不合。

古文:齐高帝辅政,袁粲、刘彦节、王蕴等皆不同,而沈攸之又称兵反。

现代文:齐高帝辅政,袁粲、刘彦节、王蕴等人不附和他,而沈攸之又举兵造反。

古文:粲、蕴虽败,攸之尚存。

现代文:后来袁粲、王蕴虽然败亡,沈攸之还在。

古文:彬意犹以高帝事无所成,乃谓帝曰: 比闻谣云 可怜可念尸着服,孝子不在日代哭,列管暂鸣死灭族 。

现代文:卞彬认为高帝不能成事,于是对他说: 最近听到有民谣说 可怜可念尸著服,孝子不在日代哭,列管暂鸣死灭族 ,您可听说过吗?

古文:公颇闻不? 时蕴居父忧,与粲同死,故云 尸着服 也。 服 者,衣也。 孝子不在日代哭 者,褚字也。

现代文:当时王蕴正为父亲服丧,和袁粲一起被杀,所以说是 尸著服 , 服 者, 衣 也。 孝子不在日代哭 ,为一个 褚 字。

古文:彬谓沈攸之得志,褚彦回当败,故言哭也。列管谓萧也。

现代文:卞彬认为沈攸之得志,褚彦回要失败,所以说 哭 。 列管 指姓萧的。

**古文:高帝不悦,及彬退,曰: 彬自作此。 **

现代文:高帝听了很不高兴,等卞彬退出后,高帝说: 这民谣是卞彬自己编造的。

古文:后常于东府谒高帝,高帝时爲齐王。

现代文:后来卞彬曾在东府城谒见高帝,高帝当时作齐王。

**古文:彬曰: 殿下即东宫爲府,则以青溪爲鸿沟,鸿沟以东爲齐,以西爲宋。 **

现代文:卞彬说: 殿下把东宫作王府,就把青溪作为鸿沟吧,鸿沟以东为齐,以西为宋。

**古文:仍咏诗云: 谁谓宋远,跂予望之。 **

现代文:于是就诵《诗》一首: 谁谓宋远,予望之。

古文:遂大忤旨,因此摈废数年,不得仕进。

现代文:这样就大大逆了齐高帝的心意,因此被搁置了好几年,不能作官。

古文:乃拟赵壹穷鸟爲枯鱼赋以喻意。

现代文:于是他就模仿赵壹《穷鸟赋》作《枯鱼赋》来表达自己的心情。

古文:后爲南康郡丞。

现代文:后来作南康郡丞。

古文:彬颇饮酒,摈弃形骸,仕既不遂,乃着蚤虱、蜗虫、虾蟆等赋,皆大有指斥。

现代文:卞彬很爱饮酒,放荡不羁。既然不能作官,就写了《蚤虱》、《蜗虫》、《虾蟆》等赋,都明显有所影射攻击。

古文:其蚤虱赋序曰: 余居贫,布衣十年不制,一袍之縕,有生所托,资其寒暑,无与易之。

现代文:其《蚤虱赋序》中写道: 我生活贫困,布衣十年不做新的,一件棉袍,一辈子就只靠它来度过寒暑,没有替换的。

古文:爲人多病,起居甚疏,萦寝败絮,不能自释。

现代文:体弱多病,生活懒散,睡觉围着破棉絮,还不愿起来。

古文:兼摄性懈堕,懒事皮肤,澡刷不谨,澣沐失时。四体狞狞,加以臭秽,故苇席蓬缨之间,蚤虱猥流。

现代文:加上禀性懒惰,懒得收拾这张外皮,洗涮不勤,难得沐浴,四肢毛烘烘的,添了很多臭气,所以苇席蓬松,纷乱处蚤虱成群。

古文:淫痒渭濩,无时恕肉,探揣擭撮,日不替手。

现代文:浑身奇痒难忍,皮肉无时不受熬煎,在身上抓挠捉掐,整天手都不闲着。

**古文:虱有谚言, 朝生暮孙 ,若吾之虱者,无汤沐之虑,绝相吊之忧,晏聚乎久裤烂布之裳,复不懃于讨捕,孙孙子子,三十五岁焉。 **

现代文:虱子们有谚语说, 早上出世晚上就能抱孙子 ,像我这儿的虱子,没有洗澡的顾虑,没有死亡的忧愁,平安聚集在旧衣破裤之中,又不勤于捉捕,于是子子孙孙,繁衍三十五年了。

古文:其略言皆实录也。

现代文:所说的都有实指。

**古文:又爲禽兽决录。目禽兽云: 羊性淫而佷,猪性卑而率,鹅性顽而傲,狗性险而出。 **

现代文:又作《禽兽决录》,评论禽兽说: 羊的本性邪恶而凶狠,猪的本性卑劣而轻率,鹅的本性顽固而傲慢,狗的本性奸邪而爱显露。

古文:皆指斥贵势。

现代文:都是指斥权贵。

古文:其羊淫佷,谓吕文显;猪卑率,谓朱隆之;鹅顽傲,谓潘敞;狗险出,谓文度。

现代文:其中羊邪恶凶狠,说的是吕文显;猪卑劣轻率,是说朱隆之;鹅顽固傲慢,是指潘敞;狗奸邪爱显露,是指文度。

古文:其险诣如此。

现代文:他就是如此奇特。

**古文:虾蟆赋云: 纡青拖紫,名爲蛤鱼。 **

现代文:《虾蟆赋》说: 挂青拖紫,名为蛤蟆。

古文:世谓比令仆也。

现代文:世人说比喻令仆。

**古文:又云: 蝌斗唯唯,群浮闇水,唯朝继夕,聿役如鬼。 **

现代文:其中又有: 蝌蚪惟惟,群浮水,从早到晚,蠕动如鬼。

古文:比令史谘事也。

现代文:比方令史谘事。

古文:文章传于闾巷。

现代文:他的文章在社会上流传。

古文:后历尚书比部郎,安吉令,车骑记室。

现代文:后来历任尚书比部郎,安吉县令,车骑记室。

古文:彬性好饮酒,以瓠壶瓢勺杬皮爲具,着帛冠,十二年不改易。

现代文:卞彬生性好饮酒,用葫芦瓢和木元子皮作酒具。戴一顶帛冠,十二年都不换。

古文:以大瓠爲火笼,什物多诸诡异。

现代文:用大瓦壶作火笼,所用的器具大都怪异与众不同。

古文:好诗赋,多讥刺世人,坐徙巴州。

现代文:自称叫卞田居,妻子叫傅蚕室。有人问他: 你一点儿也不注意节操,官禄怎么能升上去呢?

古文:诜字休群,太原中都人,爱文,尤赏泉石。

现代文:卞彬回答: 如果掷五木子,掷十次都不发市,难道是掷得笨拙吗?

古文:卒于御史中丞。

现代文:我喜欢掷,现在正是到了这个地步。

古文:王智深字云才,琅邪临沂人也。

现代文:后来作绥建太守,死在任上。王智深字云才,琅邪临沂人。

古文:少从陈郡谢超宗学属文。

现代文:小时候跟陈郡谢超宗学写文章。

古文:好饮酒,拙涩乏风仪。

现代文:爱饮酒,笨拙迟顿缺少风度。

古文:仕齐爲豫章王大司马参军,兼记室。

现代文:在齐朝官作豫章王大司马参军,兼记室。

古文:武帝使太子家令沈约撰宋书,疑立袁粲传,以审武帝。

现代文:齐武帝让太子家令沈约撰《宋书》,沈约想立袁粲传,请示武帝。

**古文:帝曰: 袁粲自是宋家忠臣。 **

现代文:武帝说: 袁粲本是宋家忠臣。

**古文:约又多载孝武、明帝诸亵黩事,上遣左右语约曰: 孝武事迹不容顿尔。我昔经事宋明帝,卿可思讳恶之义。 **

现代文:沈约又记载很多宋孝武帝、宋明帝不光彩的事。武帝派人告诉沈约说: 孝武帝的事迹不许这样败坏,我从前也曾在宋明帝手下做事,你要考虑一下为尊者讳恶的道理。

古文:于是多所省除。

现代文:于是很多都被删除。

古文:又敕智深撰宋纪,召见芙蓉堂,赐衣服给宅。

现代文:又下诏让智深撰《宋纪》,在芙蓉堂召见他。赏赐衣服,提供住处。

**古文:智深告贫于豫章王,王曰: 须卿书成,当相论以禄。 **

现代文:智深向豫章王哭穷,豫章王说: 你得把书写成,就会论功行赏。

古文:书成三十卷。

现代文:书写成三十卷。

古文:武帝后召见智深于璿明殿,令拜表奏上,表未奏而武帝崩。

现代文:武帝后来在睿明殿召见智深,令他写成章表奏上,表还未奏上武帝驾崩。

古文:隆昌元年,敕索其书。

现代文:隆昌元年,朝廷下诏索要他的书。

古文:智深迁爲竟陵王司徒参军。

现代文:智深转任竟陵王司徒参军。

古文:免官。

现代文:后免官。

古文:又令以棺亲土,不须砖,勿设灵座。

现代文:家贫无人馈赠,曾挨饿五天没有饭吃,挖苋菜根充饥。

古文:祖冲之字文远,范阳遒人也。

现代文:司空王僧虔和他儿子王志分给他衣食。死在家中。祖冲之字文远,范阳遒人。

古文:曾祖台之,晋侍中。

现代文:曾祖父祖台之,是晋朝的侍中。

古文:祖昌,宋大匠卿。

现代文:祖父祖昌,是宋代大匠卿。

古文:父朔之,奉朝请。

现代文:父亲祖朔之,为奉朝请。

古文:冲之稽古,有机思,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,赐宅宇车服。

现代文:冲之爱考查古事,思维机敏。宋孝武帝让他作华林学宫侍从,赐给房宅车服。

古文:解褐南徐州从事、公府参军。

现代文:起初官作南徐州从事、公府参军。

古文:始元嘉中,用何承天所制历,比古十一家爲密。

现代文:当初宋元嘉年间,用何承天所制定的历法,比古时十一家都精密。

古文:冲之以爲尚疏,乃更造新法,上表言之。

现代文:而冲之认为还是粗疏,就又造了新历,并上表奏明。

古文:孝武令朝士善历者难之,不能屈。

现代文:孝武帝让朝臣中精通历法的和他论辩,都驳不倒他。

古文:会帝崩不施行。

现代文:恰逢孝武帝死未能施行。

古文:历位爲娄县令,谒者仆射。

现代文:历任娄县令,谒者仆射。

古文:初,宋武平关中,得姚兴指南车,有外形而无机杼,每行,使人于内转之。

现代文:当初,宋武帝平定关中,缴获姚兴指南车,只有外形而无内部机关。每当行驰时,得让人在里面转动。

古文:升明中,齐高帝辅政,使冲之追修古法。

现代文:升明年间,齐高帝辅政,让冲之考查研究古时的制造法。

古文:冲之改造铜机,圆转不穷,而司方如一,马钧以来未之有也。

现代文:冲之改造了铜制机械,于是车子随便转动,指示方向却始终如一,自马均以来还没有过他这样的巧匠。

古文:时有北人索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车,高帝使与冲之各造,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,而颇有差僻,乃毁而焚之。

现代文:当时有北方人索驭駘也自称能造指南车,齐高帝使他和冲之各造一辆,让他们在乐游苑进行比试,结果索驭駘的差得很远,就把他的给烧了。

古文:晋时杜预有巧思,造欹器,三改不成。

现代文:晋朝时杜预有创造才能,曾造欹器,结果改动三次都未成功。

古文:永明中,竟陵王子良好古,冲之造欹器献之,与周庙不异。

现代文:齐永明年间,竟陵王萧子良好古,冲之造了欹器献给他,和周代太庙中的没有两样。

古文:文惠太子在东宫,见冲之历法,啓武帝施行。

现代文:文惠太子在东宫,见到冲之的历法,奏请齐武帝施行。

古文:文惠寻薨又寝。

现代文:不久太子一死这事又搁下了。

古文:转长水校尉,领本职。

现代文:冲之调任长水校尉,兼任原职。

古文:冲之造安边论,欲开屯田,广农殖。

现代文:他写了《安边论》,想让朝廷实行屯田,扩展耕地。

古文:建武中,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,兴造大业,可以利百姓者,会连有军事,事竟不行。

现代文:建武年间,齐明帝想派他去巡行四方,兴办一些对百姓有利的事业,赶上连年战争,最终未能成行。

古文:冲之解锺律博塞,当时独绝,莫能对者。

现代文:冲之通晓乐律和博戏,是当时一绝,无人能与之匹敌。

古文: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,乃造一器,不因风水,施机自运,不劳人力。

现代文:因为诸葛亮造有木牛流马,他就造了一种器械,不借风力水力,启动机关就能自己运行,不需人力。

古文:又造千里船,于新亭江试之,日行百馀里。

现代文:又造千里船,在新亭江试航,日行百余里。

古文:于乐游苑造水碓磨,武帝亲自临视。

现代文:在乐游苑造水碓磨,齐武帝曾亲自去观看。

古文:又特善算。

现代文:又特别长于算术。

**古文:不用身后之誉,唯重目前知见。 **

现代文:永元二年去世,年七十二。著有《易老庄义》,注释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,注《九章》,编撰《缀述》数十篇。

古文:锺嵘字仲伟,潁川长社人,晋侍中雅七世孙也。

现代文:钟嵘字仲伟,颍川长社人,是晋朝侍中钟雅的七世孙。

古文:父蹈,齐中军参军。

现代文:父亲钟蹈,为齐朝中军参军。

古文:嵘与兄岏、弟屿并好学,有思理。

现代文:钟嵘和哥哥钟山元、弟弟钟屿都很好学,思维有条理。

古文:嵘齐永明中爲国子生,明周易。

现代文:钟嵘在齐永明年间为国子生,通晓《周易》。

古文:卫将军王俭领祭酒,颇赏接之。

现代文:卫将军王俭作国子寺祭酒,对他很赏识,常与他交往。

古文:建武初,爲南康王侍郎。

现代文:建武初年,作南康王侍郎。

古文:时齐明帝躬亲细务,纲目亦密,于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,莫不争自啓闻,取决诏敕。

现代文:当时齐明帝爱亲自过问细小的事务,公务也繁多,于是各郡县以及中央各部门的日常公事,无不是争相启奏朝廷,等候皇上裁决。

古文:文武勋旧皆不归选部,于是凭势互相通进,人君之务,粗爲繁密。

现代文:文武官员任命都不归吏部,于是各凭势力互相推举提拔,君主的事务很繁忙。

**古文:嵘乃上书言: 古者明君揆才颁政,量能授职,三公坐而论道,九卿作而成务,天子可恭己南面而已。 **

现代文:钟嵘就上书提出: 古时候贤明的君主职责在于根据各人的才能授予官职;三公也不管具体事务,只是陪君主谈论大政方针,具体事务都靠九卿办理,天子只须保持自己的尊严面南称孤就行了。

**古文:书奏,上不怿,谓太中大夫顾暠曰: 锺嵘何人,欲断朕机务,卿识之不? **

现代文:奏章递上去,明帝看了不高兴,问太中大夫顾詗说: 钟嵘是谁,想管理我的事务,你认识他吗?

古文:答曰: 嵘虽位末名卑,而所言或有可采。

现代文:顾詗回答: 钟嵘虽然职位不高没有名气,但所说的有可采纳之处。

**古文:且繁碎职事,各有司存,今人主总而亲之,是人主愈劳而人臣愈逸,所谓代庖人宰而爲大匠斲也。 **

现代文:况且繁琐的日常事务,自有各部门去办,现在人君把它们都包揽起来亲自处理,这样人君就越来越忙而人臣越来越安逸,这就是所谓的代厨子做饭替木匠砍削啊。

古文:上不顾而他言。

现代文:明帝不接茬儿把话岔开。

古文:永元末,除司徒行参军。

现代文:永元末年,任司徒代参军。

古文:梁天监初,制度虽革,而未能尽改前弊,嵘上言曰: 永元肇乱,坐弄天爵,勋非即戎,官以贿就。

现代文:梁天监初年,制度虽有改革,但未能革除前朝所有弊端,钟嵘上书说: 自齐永元年间天下动乱,滥置冗官,没上过战场就能得军功,作官靠的是行贿。

古文:挥一金而取九列,寄片劄以招六校。骑都塞市,郎将填街。

现代文:送点儿钱财就能位居九卿,一封拍马屁的书信就可取得校尉。骑都塞市,郎将填街。

古文:服既缨组,尚爲臧获之事,职虽黄散,犹躬胥徒之役。

现代文:以至于有了官宦的身份,却还在干仆役的行当,名实混淆,莫此为甚。

古文:名实淆紊,兹焉莫甚。臣愚谓永元诸军官是素族士人,自有清贯,而因斯受爵,一宜削除,以惩浇竞。

现代文:我认为永元时的军官都是出身寒门,作皇帝的文职侍从,因此而得爵位,应把他们全部罢免,以惩戒那些靠侥幸不走正道向上爬的人。

古文:若吏姓寒人,听极其门品,不当因军遂滥清级。

现代文:至于出身小吏的寒门中人,应根据他们的门第授官,不能因为有军功就让他们占据士族们的官位。

**古文:若侨杂伧楚,应在绥抚,正宜严断禄力,绝其妨正,直乞虚号而已。 **

现代文:像那些混杂在北来侨民中的门第低下的人,应主要加以安抚,而严格限制他们的官禄,杜绝他们妨害士族作官的正途,只给予他们虚职就行了。

古文:敕付尚书行之。

现代文:梁武帝交付尚书省施行。

古文:衡阳王元简出守会稽,引爲宁朔记室,专掌文翰。

现代文:衡阳王萧元简出京作会稽太守,召他作宁朔记室,专管文字工作。

古文:时居士何胤筑室若邪山,山发洪水,漂拔树石,此室独存。

现代文:当时有隐士何胤在若邪山建房舍,山洪暴发,拔树漂石,他的房屋却安然保存。

古文:元简令嵘作瑞室颂以旌表之,辞甚典丽。

现代文:元简让钟嵘作《瑞室颂》来表彰何胤,文辞十分典雅华丽。

古文:迁西中郎晋安王记室。

现代文:又改任西中郎晋安王记室。

古文:嵘尝求誉于沈约,约拒之。

现代文:钟嵘曾请求沈约为他传播声誉,沈约不答应。

古文:及约卒,嵘品古今诗爲评,言其优劣,云 观休文衆制,五言最优。

现代文:等沈约死后,钟嵘把古今之诗分品级加以评论,指出它们的优劣,其中说 纵观沈休文各类诗文,以五言诗最优。

古文:齐永明中,相王爱文,王元长等皆宗附约。

现代文:齐永明年间,竟陵王萧子良爱好文学,王元长等人也都尊崇依附沈约。

古文:于时谢朓未遒,江淹才尽,范云名级又微,故称独步。

现代文:当时谢月兆的诗还不够遒劲,而江淹才气已尽,范云的名声地位又低微,所以他得以独霸文坛。

古文:所撰皇帝实录、皇德记、起居注、职仪等百余卷,文集十卷。

现代文:因此他的文辞比范云周严,意蕴却浅于江淹。 这是追念旧时的怨恨,以此来报复沈约。

古文:吴均字叔庠,吴兴故鄣人也。

现代文:不久死于任上。吴均字叔庠,吴兴故鄣人。

古文:家世寒贱,至均好学有俊才,沈约尝见均文,颇相称赏。

现代文:家世寒贱,吴均好学有才气,沈约曾见到吴均的文章,很是赞赏。

古文:梁天监初,柳恽爲吴兴,召补主簿,日引与赋诗。

现代文:梁天监初年,柳恽作吴兴太守,召吴均任主簿,每天带他一块儿赋诗。

古文:均文体清拔,有古气,好事者或学之,谓爲 吴均体 。

现代文:吴均文体清新超拔,有古人气韵,一些好事的人就模仿他,称之为 吴均体 。

古文:均尝不得意,赠恽诗而去,久之复来,恽遇之如故,弗之憾也。

现代文:吴均曾感到不满,就对柳恽赠诗告辞,过些日子又回来,柳恽还像以前那样待他,并不记在心上。

古文:荐之临川靖惠王,王称之于武帝,即日召入赋诗,悦焉。待诏着作,累迁奉朝请。

现代文:把他推荐给临川靖惠王萧宏,萧宏在武帝面前称赞他,当天武帝就把他召入宫内赋诗,对他很满意,让他作待诏著作,后来逐步升迁为奉朝请。

古文:先是,均将着史以自名,欲撰齐书,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,武帝不许,遂私撰齐春秋奏之。

现代文:先前,吴均想通过著史书成名,打算撰写齐代史书,向朝廷求借齐朝帝王的起居注和关于群臣的记录材料,武帝不答应。

古文:书称帝爲齐明帝佐命,帝恶其实录,以其书不实,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,竟支离无对。

现代文:于是就私自撰写《齐春秋》进呈朝廷,书中称武帝曾为齐明帝辅佐,武帝恼恨他如实记录,便说此书不符合事实,派中书舍人刘之遴责问他数十条,他竟支支吾吾答不上来。

古文:敕付省焚之,坐免职。

现代文:于是武帝下令把他的书交有关部门烧了。吴均也因此被免职。

古文:寻有敕召见,使撰通史,起三皇讫齐代。

现代文:不久又下令召见他,让他撰写《通史》,起自三皇,止于齐代。

古文:均草本纪、世家已毕,唯列传未就,卒。

现代文:吴均已经草拟出本纪、世家,只有列传还未写成,便去世了。

古文: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,着齐春秋三十卷,庙记十卷,十二州记十六卷,钱唐先贤传五卷,续文释五卷,文集二十卷。

现代文:吴均注范晔《后汉书》九十卷,著《齐春秋》三十卷,《庙记》十卷,《十二州记》十六卷,《钱塘先贤传》五卷,《续文释》五卷,文集二十卷。

古文:刘勰字彦和,东莞莒人也。

现代文:刘勰字彦和,东莞莒县人。

古文:父尚,越骑校尉。

现代文:父亲刘尚,作过越骑校尉。

古文:勰早孤,笃志好学。

现代文:刘勰早年丧父,一心求学。

古文:家贫不婚娶,依沙门僧佑居,遂博通经论,因区别部类,录而序之。

现代文:因家贫不曾娶妻,到寺里依靠和尚僧佑生活,因此能博通佛教经典,于是把它们分门别类,抄录下来定出次序。

古文:定林寺经藏,勰所定也。

现代文:定林寺的经藏,就是刘勰所勘定的。

古文:梁天监中,兼东宫通事舍人,时七庙飨荐已用蔬果,而二郊农社犹有牺牲,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。

现代文:梁天监年间,任东宫通事舍人。当时朝廷宗庙的祭品已经用瓜果,而春秋两次郊祀农神却还用牲畜。刘勰就上奏提出郊祭应与庙祭相同。

古文:诏付尚书议,依勰所陈。

现代文:武帝下诏把他的奏议交尚书省讨论,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。

古文:迁步兵校尉,兼舍人如故,深被昭明太子爱接。

现代文:改任步兵校尉,仍兼舍人之职。他深为昭明太子喜爱。

古文:初,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,论古今文体,其序略云: 予齿在逾立,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,随仲尼而南行,寤而喜曰:大哉,圣人之难见也,乃小子之垂梦欤!

现代文:当初,刘勰撰《文心雕龙》五十篇,评论古今文体,其序言说: 我在三十多岁时,曾在夜里梦见捧着丹漆礼器,跟随仲尼南行。醒来后高兴地说: 真是伟大啊!圣人出现多么不容易啊。是圣人给我托的梦吧。

古文:自生灵以来,未有如夫子者也。

现代文:自从有生灵以来,没有人比孔夫子更伟大了。

古文:敷赞圣旨,莫若注经,而马、郑诸儒弘之已精,就有深解,未足立家。

现代文:宣扬赞美圣人之意,都不如注经重要,但马融、郑玄等大儒已经把它发扬光大,阐释精微,即使还有人有深刻理解,也难成一家之言。

古文:唯文章之用,实经典枝条,五礼资之以成,六典因之致用。

现代文:只有文学作品的作用,可谓是经典的枝条,五礼凭它助成,六典靠它推行。

古文:于是搦笔和墨,乃始论文。

现代文:于是就握笔磨墨,开始评论为文之道。

古文:其爲文用四十九篇而已。 既成,未爲时流所称。

现代文:共著成文章四十九篇。 书成之后,并未被当时名流所赞许。

古文:勰欲取定于沈约,无由自达,乃负书候约于车前,状若货鬻者。

现代文:刘勰想让沈约给评价一下,又没门路见沈约,于是就背着自己的书等候沈约的车子经过,样子像是个小贩。

古文:约取读,大重之,谓深得文理,常陈诸几案。

现代文:沈约拿去读了后,大为赏识,认为它深通为文之道,就常把它放在自己书桌上翻看。

古文:勰爲文长于佛理,都下寺塔及名僧碑志,必请勰制文。

现代文:刘勰的文章长于佛经义理,京城里寺塔及名僧碑讠志,一定都要请他撰文。

古文: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。

现代文:朝廷下诏让他和慧震和尚在定林寺撰写经证。

古文:陈亡入隋,行至江州,追感其父所终,遘疾卒。论曰:文章者,盖情性之风标,神明之律吕也。

现代文:写成以后,就要求出家,先烧掉胡子头发以表明意志,皇帝下诏批准,于是就改换僧服,改名叫慧地。评论:文章,可说是情感的标志,精神的乐律。

古文:蕴思含豪,游心内运,放言落纸,气韵天成。

现代文:潜藏的思绪,蕴含的萌想,在内心酝酿激荡,纵情挥发写在纸上,格调意境便自然生成。

古文:莫不禀以生灵,迁乎爱嗜,机见殊门,赏悟纷杂,感召无象,变化不穷。

现代文:它们无不带有灵性,各自好尚不同,技巧各异,见解感悟也多种多样,心灵感应没有外象表露,但却变化无穷。

古文:发五声之音响,而出言异句,写万物之情状,而下笔殊形。

现代文:弹奏五声的音响,而出言语句相异,描绘万物的情貌,而下笔形状不同。

古文:畅自心灵,而宣之简素,轮扁之言,未或能尽。然纵假之天性,终资好习,是以古之贤哲,咸所用心。

现代文:从心灵奔畅而出,宣示在书帛上。或许它不能穷尽所有的要言妙道,然而它使人心解脱束缚的特性,始终养育着勤奋好学之士,因此古代的贤明之人,都爱在这项上下功夫。

古文:至若丘灵鞠等,或克荷门业,或夙怀慕尚,虽位有穷通,而名不可灭。

现代文:至于像丘灵鞠等人,有的能够承传文学事业,有的对此矢志追求,虽然在仕途上有得意有不得意,但他们的名字却能流传下来不被磨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