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十九

古文:庾杲之王谌孔珪刘怀珍

现代文:庾杲之字景行,新野人。

**古文:杲之幼有孝行,宋司空刘勉见而奇之,谓曰: 见卿足使江汉崇望,杞梓发声。 **

现代文:祖父庾深之,位居义兴太守,以善政而闻名。父亲庾粲是南郡王刘义宣的丞相城局参军,南郡王起兵,他被杀害。庾杲之幼年就很有孝行,宋朝的司空刘面力见到他认为很奇异,对他说: 见到您足以使江汉一带仰望,优秀人才声名远扬。

古文:解褐奉朝请,稍迁尚书驾部郎。

现代文:初次做官担任奉朝请,逐步升迁为尚书驾部郎。

古文:清贫自业,食唯有韭葅瀹韭生韭杂菜。

现代文:家业清贫,吃的只有腌韭菜、煮韭菜、生韭菜等。

**古文:任昉尝戏之曰: 谁谓庾郎贫,食鲑尝有二十七种。 **

现代文:任窻曾经给他开玩笑地说: 谁说庾郎贫穷,吃菜曾经有三九二十七种。

古文:累迁尚书左丞。

现代文:他经过多次调动担任了尚书左丞。

古文:王俭谓人曰: 昔袁公作卫军,欲用我爲长史,虽不获就,要是意向如此。

现代文:王俭对别人说: 过去袁公做卫军,想用我为长史,虽然没有做成,关键是他曾有这种意向。

**古文:今亦应须如我辈人也。 **

现代文:现在也需要像我们这样的人。

古文:乃用杲之爲卫将军长史。

现代文:于是任用庾杲之为卫将军长史。

古文:安陆侯萧缅与俭书曰: 盛府元僚,实难其选。

现代文:安陆侯萧缅给王俭写信说: 贵府的僚佐,实在难以选拔。

**古文:庾景行泛渌水,依芙蓉,何其丽也。 **

现代文:庾景行泛渌水,依芙蓉,多么美丽啊!

古文:时人以入俭府爲莲花池,故缅书美之。

现代文:当时的人把入王俭府比作莲花池,所以萧缅写信赞美他。

古文:历位黄门吏部郎,御史中丞,参大选。

现代文:他历任黄门吏部郎,御史中丞,参与大选。

古文:美容质,善言笑。

现代文:他容貌美好,善于谈笑。

**古文:尝兼侍中夹侍,柳世隆在御坐,谓齐武帝曰: 庾杲之爲蝉冕所映,弥有华采,陛下故当与其即真。 **

现代文:曾经兼任侍中夹侍,柳世隆在皇帝那儿坐,对齐武帝说: 庾杲之被蝉冠所辉映,更加富有华彩,陛下所以应当让他真地成为贵近朝臣。

古文:上甚悦。王俭仍曰: 国家以杲之清美,所以许其假职。

现代文:皇上很高兴,王俭则说: 国家因为庾杲之清美,所以允许他假借官职。

**古文:若以其即真,当在胡谐之后。 **

现代文:如果让他真地任职,应当在胡谐之的后面。

**古文:武帝尝与朝臣商略,酒后谓群臣曰: 我后当得何諡? **

现代文:武帝曾经与朝臣商议,一次酒后他对群臣说: 我以后应当得到什么样的谥号?

古文:群臣莫有答者。

现代文:群臣没有人回答。

**古文:王俭因目杲之,从容曰: 陛下寿等南山,方与日月齐明,千载之后,岂是臣子轻所仰量。 **

现代文:王俭于是眼睛看着庾杲之,庾杲之从容地说: 陛下寿比南山,正与日月齐明,千载以后,难道是臣子们轻易可以衡量的吗?

古文:时人雅叹其辩答。

现代文: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雄辩的对答。

**古文:杲之尝兼主客郎对魏使,使问杲之曰: 百姓那得家家题门帖卖宅? **

现代文:庾杲之曾经兼任主客郎对答魏朝的使者,使者问庾杲之说: 百姓们怎么能够家家写门帖卖宅子?

**古文:答曰: 朝廷既欲扫荡京洛,克复神州,所以家家卖宅耳。 **

现代文:回答说: 朝廷既然要扫荡京洛,克复神州,所以才家家卖宅子。

古文:魏使缩鼻而不答。

现代文:魏朝的使者缩着鼻子而不回答。

古文:时人呼孔逖何宪爲王俭三公。及卒,俭惜之,爲撰祭文。

现代文:当时诸王年少,不能轻率地称赞和接待别人,诏令庾杲之和济阳的江淹五天一次去到诸王那里去,让他们交游通好。庾杲之又升迁为尚书吏部郎,参大选事务,太子右卫率,加任通直常侍。

古文:孔珪字德璋,会稽山阴人也。

现代文:永明九年去世,皇上非常惋惜,谥号为贞子。孔珪字德璋,会稽山阴人。

古文:祖道隆,位侍中。

现代文:祖父孔道隆,位居侍中。

古文:父灵産,泰始中,晋安太守,有隐遁之志。

现代文:父亲孔灵产,泰始年间,任晋安太守,有隐遁之志。

古文:于禹井山立馆,事道精笃。

现代文:在禹井山建立了一座馆舍,侍奉道规非常精心。

古文:吉日于静屋四向朝拜,涕泣滂沱。

现代文:吉日在安静的屋子里朝四个方向朝拜,泪流不止。

古文:东出过钱唐北郭,辄于舟中遥拜杜子恭墓。

现代文:一次东出路过钱塘城北面,便在舟中遥拜杜子恭墓。

古文:自此至都,东向坐,不敢背侧。

现代文:从这里直到都城,他面朝东坐着,不敢背对或侧对。

古文:元徽中,爲中散大夫,颇解星文,好术数。

现代文:元徽年间,为中散大夫,很懂得星文,喜欢术数。

**古文:齐高帝辅政,沈攸之起兵,灵産白高帝曰: 攸之兵衆虽强,以天时冥数而观,无能爲也。 **

现代文:齐高帝辅政,沈攸之起兵,孔灵产告诉高帝说: 沈攸之的兵众虽然很强,但是以天时运数来看,没有什么作为。

古文:高帝验其言,擢迁光禄大夫,以簏盛灵産上灵台,令其占候。

现代文:高帝验证了他的话,提拔他做光禄大夫,用竹箱盛着孔灵产抬上灵台,让他占候吉凶。

**古文:饷灵産白羽扇、素隐几,曰: 君有古人之风,故赠君古人之服。 **

现代文:赠给孔灵产白羽扇、白几案,说: 您有古人之风,所以赠给您古人的衣服。

古文:当世荣之。

现代文:当时的人都认为十分荣耀。

古文:珪少学涉有美誉,太守王僧虔见而重之,引爲主簿。

现代文:孔珪少年时在学问的涉猎上有很好的声誉,太守王僧虔见到后非常重视,任用他为主簿。

古文:举秀才,再迁殿中郎。

现代文:后来举为秀才,又升迁为殿中郎。

古文:高帝爲骠骑,取爲记室参军,与江淹对掌辞笔。

现代文:高帝做了骠骑,取他为记室参军,与江淹一齐掌管辞笔。

古文:爲尚书左丞,父忧去官。

现代文:担任尚书左丞,遇到了父亲的丧事离职。

古文:与兄仲智还居父山舍。

现代文:和他的哥哥孔仲智回到了他们父亲的山舍居住。

古文:仲智妾李氏骄妒无礼,珪白太守王敬则杀之。

现代文:孔仲智的妾李氏骄妒无礼,孔珪告诉了太守王敬则把她杀掉。

古文:永明中,历位黄门郎,太子中庶子,廷尉。

现代文:永明年间,历任黄门郎,太子中庶子,廷尉。

古文:江左承用晋时张、杜律二十卷,武帝留心法令,数讯囚徒,诏狱官详正旧注。

现代文:江东继续使用晋朝时候的张、杜律二十卷,武帝留心法令,多次审讯囚徒,诏令狱官详细地订正旧注。

古文:先是尚书删定郎王植撰定律,奏之,削其烦害,录其允衷,取张斐注七百三十一条,杜预注七百九十一条,或二家两释于义乃备者,又取一百七条,其注相同者取一百三条,集爲一书,凡一千七百三十二条,爲二十卷。

现代文:在此以前尚书删定了郎官王植撰写订正的法律,上奏后,删削其中的烦琐有害的条文,采录其中允当合理的部分,吸取张裴的注七百三十一条,杜预的注七百九十一条,或者二家两种解释意义才完备的,又取了一百零七条,他们的注解相同者取了一百零三条,集结为一本书,共一千七百三十二条,为二十卷。

古文:请付外详校,擿其违谬。

现代文:孔珪请求交付外界详细校订,挑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。

古文:诏从之。

现代文:诏令采纳了他的意见。

古文:于是公卿八座参议,考正旧注,有轻重处,竟陵王子良下意多使从轻。

现代文:于是公卿八座参议,考正旧注,有可轻可重的地方,竟陵王萧子良的意见大多使它从轻。

古文:其中朝议不能断者,则制旨平决。

现代文:其中朝官们议论不能断定的,则按皇上的意见裁决。

古文:至九年,珪表上律文二十卷,录序一卷,又立律学助教,依五经例,诏报从之。事竟不行。

现代文:到了永明九年,孔珪奏表呈上《律文》二十卷,《录序》一卷,又设置了律学助教,依照《五经》的例子,诏令答复依照他的意见执行,事情终于没有落实。

古文:转御史中丞。

现代文:转为御史中丞。

古文:建武初,爲平西长史、南郡太守。

现代文:建武初年,他做平西长史、南郡太守。

古文:珪以魏连岁南伐,百姓死伤,乃上表陈通和之策,帝不从。

现代文:孔珪因为魏朝连续南侵,百姓死伤,便上表陈述了通和的策略,明帝不听从。

古文:征侍中,不行,留本任。

现代文:征调为侍中,没有上任,留在本来的职位上。

古文:珪风韵清疏,好文咏,饮酒七八斗。

现代文:孔珪风韵清疏,喜好文章和吟咏,饮酒七八斗。

古文: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,又与琅邪王思远、庐江何点、点弟胤并款交,不乐世务。

现代文:和他的表兄张融情趣相合,又和琅笽的王思远、庐江的何点、何点的弟弟何胤都很要好,不喜欢世俗事务。

古文:居宅盛营山水,凭几独酌,傍无杂事。

现代文:居住的宅院里营建了许多山水,在小桌前独自饮酒,别无杂事。

古文:门庭之内,草莱不翦。

现代文:门庭以内,杂草不剪。

**古文:中有蛙鸣,或问之曰: 欲爲陈蕃乎? **

现代文:当中有青蛙的叫声,有人问他说: 想做陈蕃吗?

**古文:珪笑答曰: 我以此当两部鼓吹,何必效蕃。 **

现代文:孔珪笑着回答说: 我拿这可以当作两部乐队,何必效法陈蕃!

**古文:王晏尝鸣鼓吹候之,闻群蛙鸣,曰: 此殊聒人耳。 **

现代文:王晏曾经奏着乐等候他,听到了群蛙乱叫,说: 这叫声很聒人耳朵。

**古文:珪曰: 我听鼓吹,殆不及此。 **

现代文:孔珪说: 我听乐队,还不如这。

古文:晏甚有惭色。

现代文:王晏的脸色非常惭愧。

古文:永元元年,爲都官尚书,迁太子詹事,加散骑常侍。

现代文:永元元年,他担任都官尚书,调为太子詹事,加任散骑常侍。

古文:歊字士光,生夕有香气,氛氲满室。

现代文:三年,孔珪得病,东昏侯将他排除,用床把他抬走,因此病情加重,于是死去。

古文:幼有识慧,四岁丧父,与群儿同处,独不戏弄。

现代文: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。刘粲字士光,出生的那天晚上有香气,氤氲满屋。他自幼就很有聪明智慧,四岁死了父亲,与一群小孩在一起,只有他不做游戏。

古文:六岁诵论语、毛诗,意所不解,便能问难。

现代文:六岁诵《论语》、《毛诗》。心里不理解的,便能提出问题。

**古文:十二读庄子逍遥篇曰: 此可解耳。 **

现代文:十二岁的时候读《庄子·逍遥篇》说: 这是可以理解的。

古文:客问之,随问而答,皆有情理,家人每异之,谓爲神童。

现代文:有客人问他,随问随答,都合乎情理,家里的人常常感到奇怪,称他为神童。

古文:及长,博学有文才,不娶不仕,与族弟吁并隐居求志,遨游林泽,以山水书籍相娱而已。

现代文:等他长大以后,博学而有文才,不娶妻子,也不做官,与他的族弟刘讠于一起隐居寻求自己的志向,在林泽之中自由地旅游,以山水书籍互相娱乐。

古文:奉母兄以孝悌称,寝食不离左右。

现代文:他侍奉母亲、兄长以孝悌闻名,睡觉、吃饭都不离开身边。

古文:母意有所须,口未及言,歊已先知,手自营办,狼狈供奉。

现代文:母亲心里有什么需要,口里还没有说出,刘粲已经预先知道,自己动手办理,尽力供奉。

古文:母每疾病,梦歊进药,及翌日转有间效,其诚感如此。

现代文:母亲每次有病,梦见刘粲给她拿药,等第二天就会见效好转,她就是这样地以诚心感人。

古文:性重兴乐,尤爱山水,登危履嶮,必尽幽遐,人莫能及,皆叹其有济胜之具。

现代文:他性格重视高兴快乐,尤其喜爱山水,攀登高山探求险阻,务必穷尽深远之地,别人都赶不上,都感叹他有制胜的法宝。

古文:常欲避人世,以母老不忍违。

现代文:他经常想要避开人世,只是因为母亲年老不忍心违拗她。

古文:每随兄霁、杳从宦。

现代文:所以常常随着哥哥刘霁、刘杳做官。

古文:少时好施,务周人之急,人或遗之,亦不拒也。

现代文:少年的时候喜欢施舍,努力周济别人的急困,人们有时赠送些东西,他也不拒绝。

古文:久而叹曰: 受人者必报;不则有愧于人。

现代文:时间久了,他便感叹说: 接受别人的东西,必须要报答;否则就会对人有愧。

**古文:吾固无以报人,岂可常有愧乎。 **

现代文:我本来没有什么东西报答别人,难道可以经常心里有愧么?

古文:天监十七年,忽着革终论。

现代文:天监十七年他忽然著了一篇《革终论》。

古文:以爲:形者无知之质,神者有知之性。

现代文:认为: 形是无知觉的质,神是有知觉的性。

古文:有知不独存,依无知以自立,故形之于神,逆旅之馆耳。

现代文:有知觉的东西不能单独存在,要依靠无知觉的东西来自立,所以形对于神,是旅馆的房舍。

古文:及其死也,神去此馆,速朽得理。

现代文:等他死了,神离开了这个房舍,迅速腐朽便合乎道理。

古文:是以子羽沈川,汉伯方圹,文楚黄壤,士安麻索:此四子者得理也。

现代文:所以子羽沉到河里,汉伯葬入方穴,文楚埋进黄土,士安使用麻绳。这四位都是获得到了真理的人。

古文:若从四子而游,则平生之志得矣。

现代文:如果与这四位交往,则平生的心意就自由了。

古文:然积习生常,难卒改革,一朝肆志,傥不见从。

现代文:然而积习形成了常规,难以一下子革除,一旦任凭意志,或许并不听从。

古文:今欲翦截烦厚,务存俭易,进不裸尸,退异常俗,不伤存者之念,有合至人之道。

现代文:现在我想应该改革繁厚,务存简易,激进并不裸露尸体,退守也不同于习俗,不伤活人的心,合乎圣人的道。

古文:且张奂止用幅巾,王肃唯盥手足,范冉敛毕便葬,爰珍无设筵几,文度故舟爲棺,子廉牛车载柩,叔起诫绝坟陇,康成使无卜吉。

现代文:况且张奂只用方巾,王肃只洗手脚,范冉殓罢就葬,爰珍不设筵席,文度破船作为棺材,子廉牛车拉着灵柩,叔起告诫不起坟垅,康成让人不要卜吉。

古文:此数公者,尚或如之,况爲吾人,而尚华泰。

现代文:这几位贤人,尚且这样来办,何况是我们这些人,而却要豪华。

古文:今欲髣佛景行,以爲轨则。

现代文:现在想要仿照大道,作为规则。

古文:气绝不须复魂,盥漱而敛。

现代文:气绝了不需要复魂,洗漱一下便可盛殓。

古文:以一千钱市成棺,单故裙衫,衣巾枕履。

现代文:用一千钱买个现成的棺材,旧的单衣裙衫,衣巾枕头鞋子。

古文:此外送往之具,棺中常物,一不得有所施。

现代文:此外送葬的用品,棺材中的常规物品,一样也不要使用。

古文:世多信李、彭之言,可谓惑矣。

现代文:社会上的人大多相信关于李耳、彭祖的说法,可以说是很糊涂的。

古文:余以孔、释爲师,差无此惑。

现代文:我以孔子、释迦为师,基本上没有这种迷惑。

古文:敛讫,载以露车,归于旧山,随得一地,地足爲坎,坎足容棺。

现代文:装殓以后,就用没有帷盖的露车拉上,回到故乡,随便得到一块土地,土地足够挖个墓穴,墓穴足够装下棺材。

古文:不须砖甓,不劳封树,勿设祭飨,勿置几筵。

现代文:不需要砖瓦,用不着种树,不要设置祭品,不要陈列酒席。

古文:其蒸尝继嗣,言象所绝,事止馀身,无伤世教。

现代文:平常进行祭祀,言语要恰如其分,事情要限于自身,不要损害世间的教化。

古文:初,吁之疾,歊尽心救疗,及卒哀伤,爲之诔,又着悲友赋以序哀情。

现代文:起初,刘讠于有病,刘粲尽心救治,等死了以后,十分哀伤,为他写了一篇诔文,又写了一篇《悲友赋》以表达自己的哀情。

**古文:忽有老人无因而至,谓曰: 君心力坚猛,必破死生;但运会所至,不得久留一方耳。 **

现代文:一次忽然有一个老人没有原因地到来,对他说: 您意志坚强,力量勇猛,必定能破去死生;但是由于命运的关系,不能长久地留在一方。

古文:弹指而去。

现代文:转眼走了。

古文:歊心知其异,试遣寻之,莫知其所。

现代文:刘粲心里知道他很奇异,想试着派人去寻找他,却不知道他的去处。

古文:于是信心弥笃。

现代文:于是信心更加坚定。

古文:既而寝疾,恐贻母忧,乃自言笑,勉进汤药。

现代文:很快自己又生了病,恐怕让母亲担忧,便自己有说有笑,尽力服用汤药。

古文:谓兄霁、杳曰: 两兄禄仕,足伸供养。

现代文:他对哥哥刘霁、刘杳说: 两位兄长做官有薪水,足够供养母亲。

古文:歊之归泉,复何所憾。

现代文:我即使命归黄泉,又有什么遗憾!

**古文:愿深割无益之悲。 **

现代文:希望一定要割舍无用的伤悲。

古文:十八年,年三十二卒。

现代文:天监十八年,三十二岁去世。

**古文:始沙门释宝志遇歊于兴皇寺,惊起曰: 隐居学道,清净登仙。 **

现代文:开始的时候,和尚释宝志在兴皇寺遇到了刘粲,惊异地站起来说: 隐居学道,清净登仙。

古文:如此三说。

现代文:这样连说了三次。

**古文:歊未死之春,有人爲其庭中栽柿,歊谓兄子弇曰: 吾不见此实,尔其勿言。 **

现代文:刘粲还没有死的那年春天,有人给他在院子里栽了柿树。刘粲对他哥哥的儿子刘粲说: 我将看不到这棵树上的果实了,你不要对外面说起。

古文:至秋而亡,人以爲知命。

现代文:到秋天就死了,人们都认为他知命。

古文:亲故诔其行迹,諡曰贞节处士。

现代文:亲戚旧友写诔文追念他的行迹。谥号为贞节处士。

古文:先是有太中大夫琅邪王敬胤以天监八年卒,遗命: 不得设复魄旌旐,一芦笰藉下,一枚覆上。

现代文:在此以前,有太中大夫琅笽人王敬胤在天监八年去世,遗嘱说: 不能设复魂的旗子,用芦席一领垫在下面,一领盖在上面。

古文:吾气绝便沐浴,篮舆载尸,还忠侯大夫隧中。

现代文:我气绝后就进行沐浴,用竹轿抬着尸体,送回到忠侯大夫墓道当中。

**古文:若不行此,则戮吾尸于九泉。 **

现代文:如果你们不照这样办的话,就斩杀我的尸体于九泉之下吧!

古文:敬胤外甥许慧诏因阮研以闻。

现代文:王敬胤的外甥许慧诏通过阮研报知朝廷。

古文:诏曰: 敬胤令其息崇素,气绝便沐浴,藉以二芦笰,凿地周身,归葬忠侯。

现代文:诏书说: 王敬胤让他的儿子王崇素,气绝就进行沐浴,铺盖两领草席,挖地容下身体,归葬在忠侯墓中。

古文:此达生之格言,贤夫玉匣石椁远矣。

现代文:这是一种通达人生的格言,胜过玉匣石棺实在很远。

古文:然子于父命,亦有所从有所不从。

现代文:然而儿子对于父亲的命令,也可以有所听从、有所不从。

古文:今崇素若信遗意,土周浅薄,属辟不施,一朝见侵狐鼠,戮尸已甚。

现代文:现在王崇素如果信守遗志,埋土比较浅薄,不建辅助设施,一旦被狐狸老鼠侵害,比斩杀尸体还要厉害。

古文:父可以训子,子亦不可行之。

现代文:父亲可以教训儿子,儿子仍不可以实行。

古文:外内易棺,此自奉亲之情,藉土而葬,亦通人之意。

现代文:内外修治棺材,这自然是侍奉父亲的情意,借土埋葬,也是通达人士的心情。

古文:宜两舍两取,以达父子之志。

现代文:应该两边各有取舍,以表达父亲和儿子两人的心意。

**古文:勿设飨祀,无求继嗣。 **

现代文:棺材容下身体,挖土盛下外棺,不用牲畜来祭奠,殡殓时穿当时的衣服。

古文:歊从而行之。宗人至友,相与刊石立铭,諡曰玄贞处士。善明,怀珍族弟也。

现代文:一来可以表达哀悼的心情,二来可以与家中情况相称。礼教不要违背,生死不要受辱,这样显然是比较妥善的。 刘善明,是刘怀珍的族弟。

古文:父怀人,仕宋爲齐、北海二郡太守。

现代文:父亲刘怀人,在宋朝做官为齐、北海二郡太守。

古文:元嘉末,青州饥荒,人相食。

现代文:元嘉末年,青州发生饥荒,人与人彼此相食。

古文:善明家有积粟,躬食饘粥,开仓以救,乡里多获全济,百姓呼其家田爲续命田。

现代文:刘善明家里有积存的谷子,自己只吃稠粥,开仓救灾,乡民有很多获得了活命和救助,百姓们都把他家的田地称为续命田。

古文:善明少而静处读书,刺史杜骥闻名候之,辞不相见。

现代文:刘善明少年时期安静读书,刺史杜骥听说了他的名字,等候要见他,而他却推辞不见。

古文:年四十,刺史刘道隆辟爲中从事。

现代文:四十岁的时候,刺史刘道隆聘他为中从事。

**古文:怀人谓善明曰: 我已知汝立身,复欲见汝立官也。 **

现代文:刘怀人对刘善明说: 我已经知道了你的立身,还想见到你的立官。

古文:善明应辟,仍举秀才。

现代文:刘善明应聘了,又举他为秀才。

古文:宋孝武见其策强直,甚异之。

现代文:宋孝武帝见到他的策论直率有力,感到他十分奇异。

古文:泰始初,徐州刺史薛安都反,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。

现代文:泰始初年,徐州刺史薛安都反叛,青州刺史沈文秀响应他。

古文:时州居东阳城,善明家在郭内,不能自拔。

现代文:当时州治在东阳城,刘善明家在城郭以内,不能自己逃出。

古文:伯父弥之诡说文秀求自效,文秀使领军主张灵庆等五千人援安都。

现代文:他的伯父刘弥之虚假地对沈文秀说自己请求效力,沈文秀让他率领军主张灵庆等五千人增援安都。

**古文:弥之出门,密谓部曲曰: 始免祸坑矣。 **

现代文:刘弥之出门以后,秘密地对部下说: 这才逃出祸坑了。

古文:行至下邳,乃背文秀,善明从伯怀恭爲北海太守,据郡相应。

现代文:走到下邳,便背弃了沈文秀,刘善明的堂伯刘怀恭为北海太守,占据郡城与他相应。

古文:善明密契,收集门宗部曲,得三千人。

现代文:刘善明秘密相约,收集了门宗部下,得到三千人。

古文:夜斩关奔北海。

现代文:夜间斩了关门的守将投奔北海。

古文:族兄乘人又聚衆勃海以应朝廷。

现代文:他的族兄刘乘人又在渤海聚集兵众呼应朝廷。

古文:而弥之寻爲薛安都所杀,明帝赠青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而刘弥之等人不久被薛安都所杀,明帝追赠他为青州刺史。

古文:以乘人爲冀州刺史,善明爲北海太守,除尚书金部郎。

现代文:任命刘乘人为冀州刺史,刘善明为北海太守。又任命他为尚书金部郎。

古文:乘人病卒,仍以善明爲冀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刘乘人生病去世,便以刘善明为冀州刺史。

古文:文秀既降,除善明海陵太守,郡境边海,无树木,善明课人种榆檟杂果,遂获其利。

现代文:沈文秀投降以后,任命刘善明为海陵太守,郡的边境处在海边,没有树木,刘善明让人种植榆、茶等各种果树,于是获得了利益。

古文:还爲直合将军。

现代文:还京后为直阁将军。

古文:五年,魏克青州,善明母在焉,移置代郡。

现代文:泰始五年,魏朝攻克了青州,刘善明的母亲在那里,把她转移到了代郡。

古文:善明布衣蔬食,哀戚如持丧,明帝每见,爲之叹息。

现代文:刘善明穿布衣吃蔬菜,悲哀得像守丧一样,明帝每次见到,都为他而叹息。

古文:转巴西梓潼二郡太守。

现代文:后来转为巴西、梓桐二郡太守。

古文:善明以母在魏,不愿西行,泣涕固请,见许。

现代文:刘善明因为母亲在魏朝,不愿意西行,流着眼泪坚持请求,得到了准许。

古文:朝廷多哀善明心事,元徽初遣北使,朝议令善明举人。

现代文:朝廷官员大多同情刘善明的心事,元徽初年派人出使北方,朝中议论让刘善明举荐人选。

古文: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魏,赎母还。

现代文:刘善明推荐州乡北平人田惠绍出使魏朝,把他母亲赎了回来。

古文:时宋后废帝新立,群臣执政,善明独事齐高帝,委身归诚。

现代文:当时宋朝的后废帝刚刚登基,群臣执政,刘善明独独侍奉齐高帝,委身效忠。

古文:出爲西海太守,行青冀二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出京担任西海太守,行青、冀二州刺史。

古文:善明从弟僧副与善明俱知名于乡里,泰始初,魏攻淮北,僧副将部曲二千人东依海岛。

现代文:刘善明的堂弟刘僧副与刘善明都在家乡很知名。泰始初年,魏朝进攻淮北,刘僧副率领部下二千人东面依凭海岛。

古文:齐高帝在淮阴,壮其所爲,召与相见,引爲安成王抚军参军。

现代文:齐高帝在淮阴,认为他的作为很豪壮,召他相见,任用他为安成王抚军参军。

古文:后废帝肆暴,高帝忧恐,常令僧副微行,伺察声论。

现代文:后废帝放肆暴虐,高帝忧虑恐惧,常常让刘僧副化装出行,侦察风声。

古文:使密告善明及东海太守垣崇祖,使动魏兵。

现代文:让他秘密告诉刘善明和东海太守垣崇祖,使他们扰动魏军。

古文:善明劝静以待之,高帝纳焉。

现代文:刘善明劝他安静地等待时机,高帝采纳了。

古文:废帝见杀,善明爲高帝骠骑谘议、南东海太守,行南徐州事。

现代文:废帝被杀,刘善明做高帝的骠骑咨议、南东海太守,兼管南徐州事务。

古文:沈攸之反,高帝深以爲忧。

现代文:沈攸之反叛,高帝感到非常担忧。

古文:善明献计曰: 沈攸之控引八州,纵情蓄敛,苞藏贼志,于焉十年。

现代文:刘善明献计说: 沈攸之控制着八个州,纵情搜刮,包藏贼志,已有十年。

古文:性既险躁,才非持重,起逆累旬,迟回不进,岂应有所待也?

现代文:他性情阴险急躁,才能不可担当重任,叛逆起兵已经几十天,徘徊不进,难道该是有所等待么?

古文:一则闇于兵机,二则人情离怨,三则有掣肘之患,四则天夺其魄。

现代文:一则是他不懂兵机,二则是人心怨恨,三则是他有掣肘的忧虑,四则是天夺了他的胆魄。

**古文:本疑其轻速,掩袭未备;今六师齐奋,诸侯同举,此已笼之鸟耳。 **

现代文:本来怀疑他会迅速推进,攻其不备;现在朝廷六师一齐奋起,诸侯共同举兵,他已经成为笼中之鸟了。

**古文:事平,高帝召善明还都,谓曰: 卿策沈攸之,虽张良、陈平适如此耳。 **

现代文:事情平定后,高帝召刘善明返回京城,对他说: 卿分析沈攸之,即使张良、陈平也只能是这样罢了。

古文:仍迁太尉右司马。

现代文:于是调他担任太尉右司马。

古文:齐台建,爲右卫将军,辞疾不拜。

现代文:齐台建立,他担任右将军,因为疾病推辞没有上任。

**古文:司空褚彦回谓善明曰: 高尚之事,乃卿从来素意,今朝廷方相委待,讵得便学松、乔邪。 **

现代文:司空褚彦回对刘善明说: 高尚的事业,本是您历来的心意,现在朝廷正相委任,哪能就学隐士赤松子与王子乔呢!

古文:善明答曰: 我本无宦情,既逢知己,所以戮力驱驰。

现代文:刘善明回答说: 我本来就没有做官的兴趣,既然遇到了知己,所以奋力奔走。

**古文:天地廓清,朝廷济济,鄙吝既申,不敢昧于富贵矣。 **

现代文:天地已经廓清,朝廷人才济济,我的怀抱已经实现,不敢再贪求富贵。

**古文:高帝践阼,以善明勋诚,欲与之禄,召谓曰: 淮南近畿,国之形胜,非亲贤不居,卿与我卧理之。 **

现代文:高帝登基,因为刘善明有功而且忠诚,打算给他俸禄,就召来刘善明对他说: 淮南接近京城,是国家的形胜之地,非亲近的贤臣不能管理这里,卿给我高卧治理这里吧!

古文:乃代明帝爲淮南宣城二郡太守。

现代文:于是他便代替明帝担任了淮南、宣城二郡的太守。

古文:遣使拜授,封新淦伯。

现代文:又派遣使者前往授爵,封他为新淦伯。

古文:善明至郡,上表陈事凡一十一条:其一以爲 天地开创,宜存问远方,广宣慈泽 。

现代文:刘善明到了郡上,上表言事共十一条:其一认为 天地开创,应该慰问远方,广泛地传扬皇上的恩泽 。

古文:其二以爲 京都远近所归,宜遣医药,问其疾苦,年九十以上及六疾不能自存者,随宜量赐 。

现代文:其二认为 京都所属的远近地方,应该派发医生和药物,慰问疾苦,年龄九十以上以及病重不能治疗的,应该酌情赏赐 。

古文:其三以爲 宋氏赦令,蒙原者寡。

现代文:其三认为 宋代的赦令,真正得到宽大的很少。

古文:愚谓今下赦书,宜令事实相副 。

现代文:我认为现在下赦书,应该让事实与它相合 。

古文:其四以爲 刘昶犹存,容能送死境上,诸城宜应严备 。

现代文:其四认为 刘昶还在,或许会到边境上来送死,各城应该严密守备 。

古文:其五以爲 宜除宋氏大明以来苛政细制,以崇简易 。

现代文:其五认为 应该废除宋朝大明以来的苛细政法条令,尊崇简易 。

古文:其六以爲 凡诸土木之费,且可权停 。

现代文:其六认为 凡是各种土木建筑开支,可以暂且停止 。

古文:其七以爲 帝子王女,宜崇俭约 。

现代文:其七认为 帝子王女,应该崇尚简约 。

古文:其八以爲 宜诏百官及府州郡县,各贡谠言,以弘广唐、虞之美 。

现代文:其八认为 应该诏令百官以及府州郡县,各自贡献正直言论,以弘扬唐尧、虞舜的美德 。

古文:其九以爲 忠贞孝悌,宜擢以殊阶;清俭苦节,应授以政务 。

现代文:其九认为 忠贞孝悌,应该以特殊的办法提拔;清苦节俭,应该授给他政务 。

古文:其十以爲 革命惟始,宜择才北使 。

现代文:其十认为 革命成功初始,应该挑选人才出使北国 。

古文:其十一以爲 交州险敻,要荒之表,宋末政苛,遂至怨叛。

现代文:其十一认为 交州险要而遥远,在荒原以外,宋末政治苛刻,以至怨恨叛变。

古文:今宜怀以恩德,未应远劳将士,摇动边甿 。

现代文:现在应该以恩德进行怀柔,不应劳累将士远征,搅动边民 。

古文:又撰贤圣杂语奏之,托以讽谏。上优诏答之。

现代文:又撰写了《贤圣杂语》上奏,托辞进行讽谏,皇上用优厚的诏书进行了答复。

**古文:又谏起宣阳门,表陈: 宜明守宰赏罚,立学校,制齐礼,开宾馆以接邻国。 **

现代文:刘善明又提议建筑宣阳门,他上表说: 应该明确地方长官的赏罚,建立学校,制定齐朝的礼仪,开设宾馆以接待邻国。

古文:上答曰: 夫赏罚以惩守宰,饰馆以待遐荒,皆古之善政,吾所宜勉。

现代文:皇上答复说: 用赏罚以警戒地方长官,修饰宾馆以等待远国,都是古代的善政,是我应该努力做到的。

古文:更撰新礼,或非易制。

现代文:重新创造新的礼节,可能不容易编制。

古文:国学之美,已敕公卿。

现代文:国学的美好,已经下令告诉了公卿。

古文:宣阳门今敕停。

现代文:宣阳门现在下令停建。

**古文:寡德多阙,思复有闻。 **

现代文:我会有很多缺失,很想再听到您的建议。

古文:善明身长七尺九寸,质素不好声色,所居茅斋,斧木而已。

现代文:刘善明身高七尺九寸,品质朴素不喜欢声色,他所住的茅斋,只是用些斧子砍的木头。

古文:床榻几案,不加划削。

现代文:床和桌椅,都不加刨削。

**古文:少立节行,常云: 在家当孝,爲吏当清,子孙楷栻足矣。 **

现代文:从少年时就立下了节行,他常说: 在家应当孝顺,为官应当清廉,可以作为子孙的楷模就行了。

**古文:及累爲州郡,颇黩财贿,崔祖思怪而问之,答曰: 管子云,鲍叔知我。 **

现代文:等他多次做了州郡长官,颇多贪污纳贿,崔祖思感到奇怪,便问他怎么回事,他回答说: 管子说过,鲍叔了解我。

**古文:因流涕曰: 方寸乱矣,岂暇爲廉。 **

现代文:于是流着眼泪说: 方寸已经乱了,哪有闲暇廉洁!

古文:所得金钱皆以赎母。

现代文:所得的金钱都用来赎回他的母亲。

古文:及母至,清节方峻。

现代文:等他母亲回来,清廉的节操才严峻起来。

古文:所历之职,廉简不烦,俸禄散之亲友。

现代文:所经历的职务,廉洁简明而不烦琐,他的俸禄都散发给了亲友。

古文:与崔祖思友善,祖思出爲青冀二州,善明遗书敍旧,因相勖以忠概。

现代文:他和崔祖思非常要好,崔祖思出京为青、冀二州官长,刘善明写信跟他叙旧,于是以忠诚相勉励。

古文:及闻祖思死,恸哭,仍得病。

现代文:等听说崔祖思死去,伤心痛哭,便得了病。

古文:建元二年卒,遗命薄殡。

现代文:建元二年去世,遗命要实行薄葬。

古文:赠左将军、豫州刺史,諡烈伯。

现代文:追赠他为左将军、豫州刺史,谥号为烈伯。

古文:子涤嗣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刘涤承袭了爵位。

古文:善明家无遗储,唯有书八千卷。

现代文:刘善明家中没有遗留的积蓄,只有书八千卷。

**古文:高帝闻其清贫,赐涤家葛塘屯谷五百斛,曰: 葛屯亦吾之垣下,令后世知其见异。 **

现代文:高帝听说他家清贫,赐给刘涤家葛塘的库存谷子五百斛,说: 葛塘的库存也在我的官署之下,要让后世知道他的见识不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