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十七

古文:刘怀珍,字道玉,平原人,汉胶东康王寄后也。

现代文:刘怀珍,字道玉,平原人,是汉代胶东康王的后代。

古文:祖昶,宋武帝平齐,以为青州治中,至员外常侍。

现代文:祖父刘昶,在宋武帝平定齐地时,任他为青州治中,官职做到员外常侍。

古文:伯父奉伯,宋世为陈南顿二郡太守。

现代文:他伯父名奉伯,在宋代任陈和南顿二郡太守。

**古文:怀珍幼随奉伯至寿阳,豫州刺史赵伯符出猎,百姓聚观,怀珍独避不视,奉伯异之,曰: 此儿方兴吾宗。 **

现代文:怀珍小时候跟随奉伯到寿阳,豫州刺史赵伯符去打猎,百姓都去看,独有怀珍不去,奉伯认为他很特别,说: 遣孩子要使我们家族兴旺的。

古文:本州辟主簿。

现代文:郡里启用他为主簿。

**古文:元嘉二十八年,亡命司马顺则聚党东阳,州遣怀珍将数千人掩讨平之。宋文帝召问破贼事状,怀珍让功不肯当,亲人怪问焉,怀珍曰: 昔国子尼耻陈河间之级,吾岂能论邦域之捷哉! **

现代文:元嘉二十八年时,逃将司马在束阳结伙为寇,州府派怀珍领几千人去讨伐,平定了贼寇宋文帝召他去询问破贼的情况,怀珍谦让而不居功,家裹人奇怪地问起这事,怀珍说: 从前国子尼把陈述河闲的级别作为羞耻的事,我怎能以国家的胜利为功呢!

古文:时人称之。

现代文:当时的人都赞扬他。

古文:江夏王义恭出镇盱眙,道遇怀珍,以应对见重,取为骠骑长兼墨曹行参军。

现代文:江夏王义恭出京镇守盱眙,在路上遇到怀珍,因为应答得体被看重,调他做骠骑长兼墨曹行参军。

古文:寻除振武将军、长广太守。

现代文:不久授予他振武将军、长庐太守。

古文:孝建初,为义恭大司马参军、直阁将军。

现代文:孝建初年,任义恭的大司马参军、直合将军。

古文:怀珍北州旧姓,门附殷积,启上门生千人充宿卫。孝武大惊,召取青、冀豪家私附得数千人,土人怨之。

现代文:怀珍是北州的旧贵族,攀附他家的人很多他奏请把一千多门生召来作护卫,孝武帝大惊,召来青、冀两州的豪族的私人附属有几千人,士族有怨恨。

古文:随府转太宰参军。

现代文:后来随王府转任太宰参军。

古文:大明二年,虏围泗口城,青州刺史颜师伯请援。

现代文:大明二年,北虏围攻泗口城,青州刺史颜师伯请求援军。

古文:孝武遣怀珍将步骑数千赴之,于麋沟湖与虏战,破七城。

现代文:孝武帝派怀珍领几千步兵骑兵赴援,在麋沟湖和北虏作战,攻下了七座城。

古文:拜建武将军、乐陵河间二郡太守,赐爵广晋县侯。

现代文:被授予建武将军、乐陵、河闲两郡太守、封为广晋县侯。

**古文:明年,怀珍启求还,孝武答曰: 边维须才,未宜陈请。 **

现代文:第二年,怀珍上表请求回京,孝武帝回覆: 边疆正需要人才,不宜请求遣事。

古文:竟陵王诞反,郡豪民王弼劝怀珍应之,怀珍斩弼以闻。孝武大喜,除豫章王子尚车骑参军,加龙骧将军。

现代文:竟陵王刘诞反叛,郡裹的豪强王弼蛊惑怀珍响应,怀珍斩了王弼并报告了朝廷,孝武帝大喜,授子他为豫章王子尚的车骑参军,加官龙骧将军。

古文:泰始初,除宁朔将军、东安东莞二郡太守,率龙骧将军王敬则、姜产步骑五千讨寿阳。

现代文:泰始初年,任宁朔将军、东安东莞两郡太守,领着龙骧将军王敬则、姜产等五千步兵骑兵讨伐寿阳。

古文:庐江太守王仲子南奔,贼遣伪庐江太守刘道蔚五千人顿建武涧,筑三城。

现代文:庐江太守王仲子向南逃跑,贼寇派伪庐江太守刘道蔚的五千人马驻扎在建武涧,筑了三座城垒。

古文:怀珍遣军主段僧爱等马步三百余人掩击斩之。

现代文:怀珍派军主段僧爱等马步兵三百多人掩杀过去斩了他。

古文:引军至晋熙,伪太守阎湛拒守,刘子勋遣将王仲虬步卒万人救之,怀珍遣马步三千人袭击仲虬,大破之于莫邪山,遂进寿阳。

现代文:带兵到晋熙,伪太守阎湛据城抵抗,刘子勋派将领王仲纠领一万步兵来救,怀珍派三千步骑袭击仲刨,在莫邪山大败仲纠,于是进了寿阳。

古文:又遣王敬则破殷琰将刘从等四垒于横塘死虎,怀珍等乘胜逐北,顿寿春长逻门。

现代文:又派王敬则到横塘死虎攻破了殷琰的将领刘从等修筑的四座工事,怀珍等人乘胜追杀逃跑的敌人,驻军在寿春的畏逻门。

古文:宋明帝嘉其功,除羽林监、屯骑校尉,将军如故。

现代文:宋明帝嘉奖他的功劳,授予他羽林监、屯骑校尉,将军一职未变。

古文:怀珍请先平贼,辞让不受。

现代文:怀珍请求先要扫平贼寇,推让不受。

古文:建安王休仁浓湖与贼相持,久未决。

现代文:建安王休仁在浓湖和贼寇对阵,很久没能取胜。

古文:明帝召怀珍还,拜前将军,加辅国将军,领军向青山助击刘胡,事平,除游击将军,辅国将军如故。

现代文:明帝召怀珍回京,授予他前将军,加辅国将军,领兵向青山去协助攻击刘胡。乱事平定后,授予他游击将军,辅国将军的职位不变。

古文:青州刺史沈文秀拒命,明帝遣其弟文炳宣喻,使怀珍领马步三千人随文炳俱行。

现代文:青州刺史沈文秀抗拒朝廷命令,明帝派他弟弟文炳去宣示命令,派怀珍领着三千骑兵步兵跟着文炳一起去。

古文:未至,薛安都引虏,徐、兖已没,张永、沈攸之于彭城大败。

现代文:还未走到,薛安都带着北虏杀来,徐、兖陷落,张永和沈攸之在彭城大败。

古文:敕怀珍步从盱眙自淮阴济淮救永等,而官军为虏所逐,相继奔归,怀珍乃还。

现代文:皇上命怀珍领兵从盱眙经淮阴渡淮水救援张永等,但是官军被敌人追赶,陆续逃回了,怀珍才回来。

古文:三年春,敕怀珍权镇山阳。

现代文:三年的春天,皇上命怀珍暂时镇守山阳。

古文:先是明帝遣青州刺史明僧暠北征,僧暠遣将于王城筑垒,以逼沈文秀,堑壁未立,为文秀所破,仍进攻僧暠。

现代文:原先,明帝派青州刺史明僧蒿对北方征讨,僧嵩派将领在王城筑工事,来逼沈文秀,壕沟城墙还没完工,被文秀攻破了,又去进攻僧莴。

古文:帝使怀珍率龙骧将军王广之五百骑,步卒二千人沿海救援,至东海,而僧暠已退保东莱。怀珍进据朐城,众心忷惧,或欲且保郁州。

现代文:皇帝派怀珍带领龙骧将军王广之的五百骑兵,二千名步兵,沿着海边去救援,到束海县时,僧高已退到东莱,怀珍进占朐城,大家心裹恐慌,有的人想要再退保郁州。

古文:怀珍谓众曰: 卿等传文秀厚赂胡师,规为外援,察其徒党,何能必就左衽。

现代文:怀珍对大家说: 你们传说文秀给胡人送了很多礼,相约做他的外援,但分析他的部下,未必就都想投靠外族。

古文:齐士庶见于名义积叶,声介一驰,东莱可飞书而下,何容阻军缓迈止于此邪? 遂进至黔陬。

现代文:齐国的士族和平民多年来受到影响,呼啸而来,东莱衹凭一封劝降信就可攻破,怎能在这裹阻而不进呢? 于是进兵到黔陬。

古文:伪高密、平昌二郡太守溃走,怀珍达朝廷意,送致文炳,文秀终不从命,焚烧郭邑。

现代文:伪高密、平昌两郡太守败逃,怀珍转达朝廷的旨意,送到文炳那襄,文秀最终不听从,烧了城郭。

古文:百姓闻怀珍至,皆喜。

现代文:百姓听说怀珍到了,都高兴。

**古文:伪长广太守刘桃根领数千人戍不其城,怀珍引军次洋水。众皆曰: 文秀今游骑满境内,宜坚壁伺隙。 **

现代文:伪长广太守刘桃根带着几千人守卫不其城,怀珍领兵驻扎在洋水,大家说: 文秀的游动骑兵现在满境内乱跑,我们应该坚守等待他疏忽的机会。

**古文:怀珍曰: 今众少粮单,我悬彼固,政宜简精锐,掩其不备耳。 **

现代文:怀珍说: 现在我们兵少粮饷不足,我们没有稳固的阵地他们有坚固的城垒,正应该用精锐兵马,杀他个冷不防。

古文:遣王广之将百骑袭陷其城,桃根走。

现代文:派王广之带一百骑兵攻破敌城,桃根逃跑了。

古文:伪东莱太守鞠延僧数百人据城,劫留高丽献使。

现代文:伪束莱太守鞠延僧领几百人守城,劫持了高丽派来的使者。

古文:怀珍又遣宁朔将军明庆符与广之击降延僧,遣高丽使诣京师。

现代文:怀珍又派宁朔将军明庆符和广之一起攻城,逼使延僧投降,让高丽的使者到京师去。

古文:文秀闻诸城皆败,乃遣使张灵硕请降,怀珍乃还。

现代文:文秀听说几座城都被攻破了,就派使者张灵硕来请求投降,怀珍才回京。

古文:其秋,虏遂侵齐,围历城、梁邹二城,游骑至东阳,扰动百姓。

现代文:那年秋天,北虏又侵犯齐国,包围了历城和凿塑两城,游动骑兵到了塞匮一带,骚扰百姓。

古文:冀州刺史崔道固、兖州刺史刘休宾告急。

现代文:冀业刺史崔道固、兖州刺史刘休宾向朝廷报告形势危急。

古文:休宾,怀珍从弟也。

现代文:体宾就是怀珍的堂弟。

古文:朝廷以怀珍为使持节、都督徐兖二州军事、辅国将军、平胡中郎将、徐州刺史,封艾县侯,邑四百户,督水步四十余军赴救。

现代文:朝廷任坏趁为使持节、都督徐兖两州军事、辅国将军、平胡中郎将、徐州刺史,封为艾县侯,食邑四百产,指挥水步兵四十多个军赶去援救。

古文:二城既没,乃止。

现代文:二城被攻陷了,才停止援救行动。

古文:改授宁朔将军、竟陵太守,转巴陵王征西司马,领南义阳太守。

现代文:改授为宁朔将军、竟陵太守,转任巴陵王的征西司马,领南义阳太守。

古文:建平王景素为荆州,仍徙右军司马,迁南郡太守,加宁朔将军。

现代文:建平王景素治理荆蛆时,又转任右军司马,升南郡太守,加官宁朔将军。

古文:明帝手诏怀珍曰: 卿性忠谠,平所仗赖。

现代文:旦堕亲自写诏给越叁说: 你性情忠诚正直,是我乎常依赖的人。

古文:在彼与年少共事,不可深存受益。

现代文:在那儿和年轻人一起共事,不能遇于考虑他们对你好。

**古文:景素儿乃佳,但不能接物,颇亦堕事,卿每谏之。 **

现代文:景素儿是好的,但是不会待人接物,办事不力,你要常常劝他。

古文:怀珍奉旨。

现代文:怀趁遵奉圣旨。

**古文:帝寝疾,又诏怀珍曰: 卿不应乃作景素佐,才旧所寄,今征卿参二卫直。 **

现代文:皇上病倒了,又下韶给怀珍说: 你不应衹做量塞的助手,你的才能,应起到原来的作用,现在召你参与二卫直的事。

古文:会帝崩,乃为安成王抚军司马,领南高平太守。

现代文:正遇皇上驾崩,就做了空盛王的抚军司马。领南高平太守。

古文:朝廷疑桂阳王休范,中书舍人王道隆宣旨,以怀珍为冠军将军、豫章太守。

现代文:朝廷怀疑桂阳王体箠,派中害舍人王道隆宣示圣旨,任换珍为冠军将军、更睦太守。

古文:怀珍曰: 休范须有祸萌,安敢便发,若终为寇,必请奉律吞之。

现代文:怀珍说: 体箠虽然有作祸的苗头,怎敢马上发动,如果最终成了叛贼,我一定请求按法灭了他。

**古文:今者赐使,恐成猜迫。 **

现代文:现在如果派我去,恐怕成了逼迫他叛乱了。

古文:固请不就,乃除黄门郎,领虎贲中郎将、青州大中正。

现代文:坚决请求不去上任,于是授予他黄门郎,领虎贲中郎将、青州大中正。

古文:桂阳反,加怀珍前将军,守石头。

现代文:桂阳王反叛,朝廷加封怀珍为前将军,镇守石头。

古文:为使持节、督豫司二州郢州之西阳军事、冠军将军、豫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为使持节、督豫司二州和坚州的更盟军事、冠军将军、逸蚶刺史。

古文:建平王景素反,怀珍遣子灵哲领兵赴京师。

现代文:建垩王基墓反叛,堡趁派儿子玺茎带兵赶到京城护驾。

古文:升明元年,进号征虏将军。

现代文:升明元年,晋升为征虏将军。

古文:沈攸之在荆楚,朝议疑惑,怀珍遣冗从仆射张护使郢,致诚于世祖,并陈计策。

现代文:沈攸之在荆楚,朝臣们议论他有不轨之心,怀珍派冗从仆射张护到郢城,向世祖表示诚意,并献上计策。

**古文:及攸之起兵,众谓当沿流直下,怀珍谓僚佐曰: 攸之矜躁夙著,虐加楚服,必当阻兵中流,声劫幼主。不敢长驱决胜明矣。 **

现代文:等到攸之起兵,大家都说会沿江直下,怀珍对属下说: 攸之向来骄躁得很,施暴力要楚地屈服,定会在中游驻兵,以声势震撼幼主,不敢长驱直下来决一胜负,这是很明白的。

古文:遣子灵哲领马步数千人卫京师。

现代文:他派儿子灵哲带几千步骑去保卫京城。

古文:攸之遣使许天保说结怀珍,怀珍斩之,送首于太祖。太祖送示攸之。

现代文:攸之派许玉惺为使者去劝堡趁联合叛乱,廛趁杀了他,把首级送给太祖,太祖送给攸之看。

古文:进号左将军,徙封中宿县侯,增邑六百户。

现代文:晋升为左将军,改封为中宿县侯,增加食邑六百户。

古文:攸之围郢城,怀珍遣建宁太守张谟、游击将军裴仲穆统蛮汉军万人出西阳,破贼前锋公孙方平军数千人,收其器甲。

现代文:攸之围攻坚球,怀趁派建宁太守灵谨、游击将军裴健穆带领蛮军和汉军一万人从西阳出兵,击败贼军的前锋公孙方平的几千人,收缴他们的武器镜甲。

古文:进平南将军,增督南豫、北徐二州,增邑为千户。

现代文:晋升为平南将军,增督南豫、北徐两州的军事指挥权,增加封邑到一千户。

古文:初,孝武世,太祖为舍人,怀珍为直阁,相遇早旧。

现代文:当初,在孝武时代,太祖任舍人,怀珍任直合,相识得早。

古文:怀珍假还青州,上有白骢马,啮人,不可骑,送与怀珍别。

现代文:怀珍得假回青州时,皇上有匹白骢马,咬人,不能骑,送给怀珍作为赠别礼物。

古文:怀珍报上百匹绢。

现代文:堡趁以百匹绢回报。

古文:或谓怀珍曰: 萧君此马不中骑,是以与君耳。

现代文:有人对怀珍说: 萧君逭匹马不能骑,所以送给你了。

**古文:君报百匹,不亦多乎? **

现代文:你回报了百匹绢,岂不是太多了吗?

古文:怀珍曰: 萧君局量堂堂,宁应负人此绢。

现代文:怀珍说: 萧君气度堂堂,怎会辜负别人这些绢。

**古文:吾方欲以身名托之,岂计钱物多少。 **

现代文:我正想把身名托付给他,哪去考虑钱物的多少。

古文:太祖辅政,以怀珍内资未多,二年冬,征为都官尚书,领前军将军,以第四子宁朔将军晃代为豫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太祖辅政时,觉得怀珍在京内的资历不多,二年的冬天,召为都官尚书,领前军将军,以第四个儿子宁朔将军萧晃代替他为豫州刺史。

**古文:或疑怀珍不受代,太祖曰: 我布衣时,怀珍便推怀投款,况在今日,宁当有异? **

现代文:有人怀疑坏趁不会接受让人代理的命令,太祖说: 我在做平民时,檀珍就诚心相待,何况今,怎会不同?

古文:晃发经日,而疑论不止。

现代文:芦昱出发一天了,还有人疑惑。

古文:上乃遣军主房灵民领百骑追送晃,谓灵民曰: 论者谓怀珍必有异同,我期之有素,必不应尔。

现代文:皇上就派军主良玺民带着一百骑兵追上送萧晃,并交待灵民: 议论这事的人说怀珍一定不同意,我以往常的情形来期望他,这些议论一定不会应验。

**古文:卿是其乡里,故遣卿行,非唯卫新,亦以迎故也。 **

现代文:你是他同乡,特地派你去,不但护卫新任官员,也要靠你迎回原任官员。

古文:怀珍还,仍授相国右司马。

现代文:怀珍回京,又授予他相国右司马。

古文:建元元年,转左卫将军,加给事中,改霄城侯,增邑二百户。

现代文:建元元年,转任左卫将军,加官给事中,改封霄城侯,增加封邑二百户。

古文:明年,加散骑常侍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加官散骑常侍。

古文:虏寇淮、肥,以本官加平西将军,假节,西屯巢湖,为寿春势援,虏退乃还。

现代文:北虏侵犯淮、肥,他凭原官加官平西将军,假节,向西驻军在巢湖,作为寿春的声援,北虏退兵才回京。

古文:怀珍年老,以禁旅辛勤,求为闲职,转光禄大夫,常侍如故。

现代文:怀珍老了,因为禁卫军辛劳,请求任闲职,转任光禄大夫,常侍职位不变。

古文:其冬,虏寇朐山,授使持节、安北将军,本官如故,领兵救授。

现代文:那年冬天,北虏侵犯朐山,授予他使持节、安北将军,原职不变,领兵去救援。

古文:未至,事宁,解安北、持节。

现代文:还未走到,战事就平静下来,免了安北将军和持节的职权。

古文:四年,疾笃,上表解职,上优诏答许,别量所授。

现代文:四年,病重,上表请求辞职,皇上优抚批准,另外根据情况授职。

古文:其夏,卒,年六十三。

现代文:那年夏天,去世。终年六十三岁。

古文:遗言薄葬。

现代文:遗嘱简单殓葬。

古文:世祖追赠散骑常侍、镇北将军、雍州刺史,谥曰敬侯。

现代文:世祖追赠他为散骑常侍、镇北将军、雍州刺史,谧号敬侯。

古文:子灵哲,字文明。

现代文:他儿子名灵哲,字文明。

古文:解褐王国常侍、行参军,尚书直郎,齐台步兵校尉。

现代文:出仕任王国常侍、行参军,尚书直郎,齐台步兵校尉。

古文:建元初,历宁朔将军,临川王前军谘议,庐陵内史,齐郡太守,前军将军。

现代文:建元初年,历任宁朔将军,临川王的前军谘议,庐陵内史,齐郡太守,前军将军。

**古文:灵哲所生母尝病,灵哲躬自祈祷,梦见黄衣老公曰: 可取南山竹笋食之,疾立可愈。 **

现代文:灵哲的亲生母亲曾经得病,灵哲亲自祈祷,梦见黄衣老人说: 可取南山竹笋来吃,病立即会好。

古文:灵哲惊觉,如言而疾瘳。

现代文:灵哲惊醒,照他的话去做。

古文:嫡母崔氏及兄子景焕,泰始中没虏,灵哲为布衣,不听乐。

现代文:母亲的病痊愈了。嫡母崔氏以及兄长的儿子景焕,在泰始年间被陷在北虏中,灵哲是一介平民,不听音乐。

古文:及怀珍卒,当袭爵,灵哲固辞以兄子在虏中,存亡未测,无容越当茅土,朝廷义之。

现代文:到怀趁死时,当承袭爵位,玺哲坚决推让,因为兄长的儿子在北方,不知死活,自己不能超越名分承袭爵位,朝廷认为他很有大义。

古文:灵哲倾产私赎嫡母及景焕,累年不能得。

现代文:灵哲把财产全拿出来要赎回嫡母和景焕,多年来没有成功。

古文:世祖哀之,令北使告虏主,虏主送以还南,袭怀珍封爵。

现代文:世担很同情他,让北方的使者告诉北虏首领,北虏首领把他们送回南方,承袭了怀珍的爵位。

古文:灵哲永明初历护军长史,东中郎谘议,领中直兵,出为宁朔将军、巴西梓潼二郡太守,西阳王左军司马。

现代文:灵哲永明初年历任护军长史,东中郎谘议,领中直兵,出京任宁朔将军、巴西、梓潼二郡的太守,西阳王的左军司马。

古文:隆昌元年,卒,年四十九。

现代文:隆昌元年去世,终年四十九岁。

古文:李安民,兰陵承人也。

现代文:李安民,是兰陵承地人。

古文:祖嶷,卫军参军。

现代文:祖父名嶷,曾任卫军参军。

古文:父钦之,殿中将军,补薛令。

现代文:父名钦之,曾任殿中将军,补为薛县县令。

古文:安民随父之县,元嘉二十七年没虏,率部曲自拔南归。

现代文:安民随着父亲到县裹,元嘉二十七年陷在北虏中,他带着部下自救,回到南方。

古文:太初逆,使安民领支军。

现代文:太初时,让安民领支军。

古文:降义师,板建威将军,补鲁爽左军。

现代文:他投降了正义军队,板令他为建威将军,补为鲁爽的左军。

古文:及爽反,安民遁还京师,除领军行参军,迁左卫殿中将军。

现代文:到鲁爽反叛时,安民逃回京城,授予他领军行参军,又升为左卫殿中将军。

古文:大明中,虏侵徐、兖,以安民为建威府司马、无盐令,除殿中将军,领军讨汉川互螫贼。

现代文:大明年间北虏侵犯徐、兖,任安民为建威府司马、无盐县县令。任殿中将军,带领军队去讨伐漠川一带互相攻打的贼寇。

古文:晋安王子勋反,明帝除安民武卫将军、领水军,补建安王司徒城局参军,击赭圻、湖白、荻浦、獭窟,皆捷,除积射将军、军主。

现代文:晋安王子勋反叛,明帝授予安民为武卫将军、领水军,补为建安王的司徒城局参军,进击赭圻、湖白、荻浦、獭窟等地,都取胜了,授予他积射将军、军主。

古文:张兴世据钱溪,粮尽,为贼所逼。

现代文:张兴世据守钱溪,粮草完了,被贼军急攻。

古文:安民率舟乘数百,越贼五城,送米与兴世。

现代文:安民带着数百条船,过了贼军的五道防缦,送米给兴世。

古文:伪军主沈仲、王张引军自贵口欲断江,安民进军合战破之。

现代文:伪军主沈仲、王张领兵在鲼口想截断长江的运输,安民进兵与他交战击败了他。

古文:又击鹊尾、江城,皆有功。

现代文:又进击鹊尾、江城,都有功。

**古文:事平,明帝大会新亭,劳接诸军主,樗蒲官赌,安民五掷皆卢,帝大惊,目安民曰: 卿面方如田,封侯状也。 **

现代文:事情平定了,明帝在新亭大会众军,慰劳众军主,和皇上用骰子赌博,安民连掷五次都是全黑好点,皇上大惊,看着安民说: 你脸方形像田字,是封侯的相。

**古文:安民少时贫窭,有一人从门过,相之曰: 君后当大富贵,与天子交手共戏。 **

现代文:安民小时很穷,有一个人从他门前过,看了他的相说: 你以后会有大富贵,和天子共玩游戏。

古文:至是安民寻此人,不知所在。

现代文:到这时,安民再去找这个人,不知在哪裹。

古文:从张永、沈攸之讨薛安都于彭城,军败,安民在后拒战,还保下邳。

现代文:跟随张永、沈攸之在彭城讨伐薛安都,军队战败,安民在后抵抗,退到下邳坚守。

古文:除宁朔将军,戍淮阳城。论贵口功,封邵武县子,食邑四百户。

现代文:授予他宁朔将军,戍守淮阳城根据鲈口战斗中的功劳,封他为邵武县子,食邑四百户。

古文:复随吴喜、沈攸之击虏,达睢口,战败,还保宿豫。

现代文:又跟着吴喜、沈攸之进击北虏,到睢口,战败,退回宿豫坚守。

古文:淮北既没,明帝敕留安民戍角城。

现代文:淮北陷落后,明帝命令留安民在角城戍守。

古文:除宁朔将军、冗从仆射。

现代文:任他为宁朔将军、冗从仆射。

古文:戍泗口,领舟军缘淮游防,至寿春。

现代文:戍守泗口,带着船队沿着淮水游动防卫,到寿春。

古文:虏遣伪长社公连营十余里寇汝阴,豫州刺史刘勔击退之。虏荆亭戍主升乞奴弃城归降,安民率水军攻前,破荆亭,绝其津迳。迁宁朔将军、冠军司马、广陵太守、行南兖州事。

现代文:北虏派伪长社公以十多里连营的声势侵犯汝阴,豫州刺史刘劻打退了他,北虏的荆亭戍主升乞奴弃城投降,安民带着水军杀上前,攻破荆亭,断绝了他们的水陆要道升为宁朔将军、冠军司马、庐睦太守、行南兖州事。

古文:太祖在淮阴,安民遥相结事,明帝以为疑,徙安民为刘韫冠军司马、宁朔将军、京兆太守,又除宁朔将军、司州刺史,领义阳太守,并不拜,重除本职,又不拜,改授宁朔将军、山阳太守。

现代文:太祖在淮阴时,安民与太祖远地相交结,明帝猜疑,改任安民为刘粗的冠军司马、宁远将军、京兆太守,又拜为宁朔将军、司州刺史,领义阳太守,他都不接受,重新授他原职,又不接受,改授为宁朔将军、山阳太守。

古文:泰始末,淮北民起义欲南归,以安民督前锋军事,又请援接,不克,还。

现代文:泰始末年。淮北的百姓起义想要回到南边,朝廷任安民督前锋军事,又请求援助迎接,没成功,就回来了。

古文:除越骑校尉,复为宁朔将军、山阳太守。

现代文:授他为越骑校尉,又任宁朔将军、山阳太守。

古文:三巴扰乱,太守张澹弃涪城走,以安民假节、都督讨蜀军事、辅师将军。

现代文:三巴扰乱,太守张澹丢弃涪城逃走,朝廷命安民为假节、都督讨蜀的军事、辅师将军。

古文:五獠乱汉中,敕安民回军至魏兴,事宁,还至夏口。

现代文:五僚在汉中作乱时,命安民回兵到魏兴,乱事平定了,回到夏口。

古文:元徽初,除督司州军事、司州刺史,领义阳太守,假节、将军如故。

现代文:元徽初年,授予他督司州军事、司州刺史,领义阳太守,假节和将军的职权不变。

**古文:别敕安民曰: 九江须防,边备宜重,今有此授,以增鄢郢之势,无所致辞也。 **

现代文:另外命令安民说: 九江要设防,边境戒备要加强,现在你有这样的职权,增强鄢郢的力量,那是没有话说了。

古文:及桂阳王休范起事,安民出顿,遣军援京师。

现代文:到桂阳王休范反叛时,安民出城驻扎,派兵援助京师。

古文:征授左将军,加给事中。建平王景素作难,冠军黄回、游击将军高道庆、辅国将军曹欣之等皆密遣致诚,而游击将军高道庆领众出讨,太祖虑其有变,使安民及南豫州刺史段佛荣行以防之。

现代文:召他为左将军,加官给事中,建平王景素作乱,冠军黄回、游击将军高道庆、辅国将军曹欣之等人都暗地派人去表示诚意,而游击将军高道庆却领兵出京讨伐,太祖怕他变心,让安民和南豫州刺史段佛荣去防备他。

古文:安民至京口,破景素军于葛桥。

现代文:安民到京口,在葛桥打败了景素的军队。

古文:景素诛,留安民行南徐州事。

现代文:景素被诛杀后,留下了安民行南徐州事。

**古文:城局参军王迥素为安民所亲,盗绢二匹,安民流涕谓之曰: 我与卿契阔备尝,今日犯王法,此乃卿负我也。 **

现代文:城局参军王迥素是安民的亲信,他偷了两匹绢,安民流着泪对他说: 我与你曾经有很好的感情,今天你犯了王法,这是你负了我呀。

古文:于军门斩之,厚为敛祭,军府皆震服。

现代文:在军门斩了他,又很隆重地收殓和祭奠了他,军府裹的人都震惊畏服。

古文:授冠军将军,骁卫将军,不拜。

现代文:授予他冠军将军,骁骑将军,他不受。

古文:转征虏将军、东中郎司马、行会稽郡事。

现代文:转任为征虏将军、束中郎司马、行会稽郡事。

古文:安民将东,太祖与别宴语,淹留日夜。

现代文:安民将要东行,太祖为他设宴饯别,迟留了一日一夜。

古文:安民密陈宋运将尽,历数有归。

现代文:安民悄悄地告诉太祖宋的国运将要完了,这是有定数的。

古文:苍梧纵虐,太祖忧迫无计,安民白太祖欲于东奉江夏王跻起兵,太祖不许,乃止。

现代文:苍梧王暴虐恣肆,太祖忧虑急切没有办法,安民告诉太祖要到束边去跟着江夏王刘跻起兵,太祖不答应,于是没去。

古文:苍梧废,太祖征安民为使持节督北讨军事、冠军将军、南兖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苍梧五被废黜,太祖召安民任使持节督北讨军事、冠军将军、南兖州刺史。

古文:沈攸之反,太祖召安民以本官镇白下,治城隍,加征虏将军。

现代文:沈攸之反叛,太祖召安民凭原官资格镇守白下,修城壕。加官征虏将军。

古文:进军西讨,又进前将军。

现代文:向西进兵讨伐,又晋升前将军。

古文:行至盆城,沈攸之平,仍授督郢州司州之义阳诸军事、郢州刺史,持节、将军如故。

现代文:走到盆赃,沈攸之叛乱已被平定了,又授予他督郢州和司州的义阳诸军事、郢州刺史,持节和将军的职权未变。

古文:升明三年,迁左卫将军,领卫尉。

现代文:升明三年,升为左卫将军,领卫尉。

古文:太祖即位,为中领军,封康乐侯,邑千户。

现代文:太祖即位时,任中领军,封为康乐侯,食邑有一千户。

**古文:宋泰始以来,内外频有贼寇,将帅已下,各募部曲,屯聚京师。安民上表陈之,以为: 自非淮北常备,其外余军,悉皆输遣。若亲近宜立随身者,听限人数。 **

现代文:宋泰始年以后,国家内外常有贼寇,将帅以下的官员,各自招募部下,屯驻在京城,安民奏陈皇上,认为 除了淮北的常备军以外,其余的军队,都要遣散,如果亲近的人需要随身护卫,也要限定人数 。

古文:上纳之,故诏断众募。

现代文: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,特下诏制止众人招募部下。

**古文:时王敬则以勋诚见亲,至于家国密事,上唯与安民论议,谓安民曰: 署事有卿名,我便不复细览也。 **

现代文:当时王敬则因为勋劳被宠幸,至于国家的机密大事,皇上衹和安民谈论,对安民说: 在奏事的摺裹署有你的名字,我就不再详细看了。

古文:寻为领军将军。

现代文:不久任领军将军。

古文:虏寇寿春,至马头。诏安民出征,加鼓吹一部。

现代文:北虏侵犯寿春,到了马头下诏命安民出征,加赐鼓吹一部。

古文:虏退,安民沿淮进寿春。

现代文:北虏退兵丁,安民沿着淮水进入寿春。

古文:先是宋世亡命王元初聚党六合山,僭号,自云垂手过膝。

现代文:原先宋代的逃将王元初聚伙在六合山称王,自己说自己垂手过膝。

古文:州部讨不能擒,积十余年。

现代文:州郡兵马去征讨不能擒他,已有十多年了。

古文:安民遣军侦候,生禽元初,斩建康市。

现代文:安民派人侦察,活捉了元初,在建康的市集上斩了。

古文:加散骑常侍。

现代文:加官散骑常侍。

古文:其年,虏又南侵,诏安民持节履行缘淮清泗诸戍屯军。

现代文:那年,北虏又南侵,朝廷诏命安民持节管辖沿淮水的清泗等一带的驻军。

古文:虏攻朐山、连口、角城,安民顿泗口,分军应赴。

现代文:北虏攻打朐山、连、角城,安民驻守泗口,分派兵力赶往各处。

古文:三年,引水步军入清,于淮阳与虏战,破之。

现代文:三年,带领水步军进到淮阳驻扎,和敌人交战,打败丫他们。

古文:虏退,安民知有伏兵,乃遣族弟马军主长文二百骑为前驱,自与军副周盘龙、崔文仲系其后,分军隐林。

现代文:北虏退兵。安民了解到敌人有埋伏,就派堂弟马军主长文带二百骑兵为先锋,自己和军副周盘龙、崔文仲跟在后面,分散军队躲在山林中。

古文:及长文至宿豫,虏见众少,数千骑遮之。

现代文:当长文到了宿豫时,敌人看他人少,几千骑兵就掩杀过来。

古文:长文且退且战,引贼向大军,安民率盘龙等趋兵至,合战于孙溪渚战父弯侧,虏军大败,赴清水死不可胜数。

现代文:长文边战边退,诱使贼兵到大车埋伏的地方,安民领着盘龙等人挥兵杀去,在孙溪渚战父弯的边上交战,北虏大败,投到清水中淹死的人数都数不清。

古文:虏遣其菟头公送攻车材至布丘,左军将军孙文显击破走之,烧其车材。

现代文:北虏派菟头公运送做攻车用的木料到布丘去,左军将军孙文显打跑了他们,烧了那些做攻车的木材。

古文:淮北四州闻太祖受命,咸欲南归。

现代文:淮北四州听说太祖即位,都想回南方。

古文:至是徐州人桓摽之、兖州人徐猛子等,合义众数万砦险求援。

现代文:到这时鳖蛆人桓蝗之、蛮州人涂猛王等人,集合了几万起义人马,结寨在险要处,请求援兵。

古文:太祖诏曰: 青徐泗州,义举云集。

现代文:太祖下诏说: 壹途等四州,义军如云集合。

**古文:安民可长辔遐驭,指授群帅。 **

现代文:安民可长驱而去,指挥众将。

古文:安民赴救留迟,虏急兵攻摽之等皆没,上甚责之。

现代文:安民滞留救援迟了,北虏紧急派兵攻打,擦之等人都被击溃,皇上很是责备他。

古文:太祖崩,遗诏加侍中。

现代文:太祖驾崩,遣诏加他为侍中。

古文:世祖即位,迁抚军将军、丹阳尹。

现代文:世祖即位,升他为抚军将军、丹阳尹。

古文:永明二年,迁尚书左仆射,将军如故。安民时屡启密谋见赏,又善结尚书令王俭,故世传俭启有此授。

现代文:永明二年,升尚书左仆射,将车一职不变安民因多次奏陈密计被奖赏,又结交了尚书令王俭,所以世人传言是于俭奏请才有这样的授职。

古文:寻上表以年疾求退,改授散骑常侍、金紫光禄大夫,将军如故。

现代文:不久上表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辞职,改任为散骑常侍、金紫光禄大夫,将军的职务未变。

古文:四年,为安东将军、吴兴太守,常侍如故。

现代文:永明四年,任安东将军、吴兴郡太守,常侍一职不变。

古文:卒官,年五十八。

现代文:死在任上,终年五十八岁。

古文:赙钱十万,布百匹。

现代文:送丧礼十万钱,布一百匹。

古文:吴兴有项羽神护郡听事,太守不得上。

现代文:吴兴有项羽的神灵守护郡府大厅,太守不能上堂。

古文:太守到郡,必须祀以轭下牛。

现代文:每个太守到郡,一定要用驾车的牛来祭祀。

古文:安民奉佛法,不与神牛,著屐上听事。

现代文:安民信佛教,不用牛祭神,穿着木屐到厅里。

古文:又于听上设八关斋。

现代文:还在厅中设八关斋。

古文:俄而牛死,葬庙侧,今呼为 李公牛冢 。

现代文:不久牛死了,埋在庙边,现在称为 李公牛坟 。

古文:及安民卒,世以神为祟。

现代文:等到安民去世,世人都认为是神灵害死的。

古文:诏曰: 安民历位内外,庸绩显著。

现代文:皇上下诏说: 安民历任内外职务,功劳显着。

**古文:赠镇东将军,鼓吹一部,常侍、太守如故,谥曰肃侯。 **

现代文:确是忠诚气节高,总是合我心意。在京郊执政,正要寄托大任。突然逝世,心中悲痛。追赠为镇束将军,赐鼓吹一部,常侍、太守的职务仍像以前一样。谧号肃侯。

古文:王玄载,字彦休,下邳人也。

现代文:王玄载,字彦休,是下邳人。

古文:祖宰,伪北地太守。

现代文:祖父王宰,做过伪北周太守。

古文:父蕤,东莞太守。

现代文:父亲王蕤,曾任东莞太守。

古文:玄载解褐江夏王国侍郎、太宰行参军。

现代文:王玄载最初任官是做江夏王国侍郎、太宰行参军。

古文:泰始初,为长水校尉。

现代文:泰始初,任长水校尉。

古文:随张永征彭城,台军大败,玄载全军据下邳城拒虏,假冠军将军。

现代文:跟随张永出征彭城,中央军大败,王玄载率全军据守下邳城抵抗敌虏,被任命为假冠军将军。

古文:官军新败,人情恐骇,以玄载士望,板为徐州刺史、持节、监徐州豫州梁郡军事、宁朔将军、平胡中郎将,寻又领山阳、东海二郡太守。

现代文:当时官军刚失败,心情恐骇,朝廷考虑到王玄载在士民中很有些威望,便行文任命他为徐州刺史、持节、监徐州、豫州、梁郡军事、宁朔将军、平胡中郎将,不久又领山阳、东海二郡太守。

古文:出为持节、督梁南北秦三州军事、冠军将军、西戎校尉、梁秦二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泰始五年,任督青、兖二州刺史,将军、东海郡的职务仍旧。泰始七年,又任徐州刺史,督徐、兖二州军事、钟离太守,将军、郎将等仍旧。迁任左军将军。又被任命为宁朔将军、历阳太守,改任持节、都督二豫、冠军将军、西戎校尉、梁、秦二州刺史。

古文:进号征虏将军。

现代文:后进号征虏将军。

古文:寻徙督益宁二州、益州刺史、建宁太守,将军、持节如故。

现代文:不久又移督益、宁二州、益州刺史、建宁太守,将军、持节等仍旧。

古文:沈攸之之难,玄载起义送诚,进号后军将军,封鄂县子。

现代文:沈攸之反叛时,王玄载率兵起义向太祖表示忠诚,被进号为后军将军,封为鄂县子。

古文:征散骑常侍,领后军,未拜,建元元年,为左民尚书,鄂县子如故。

现代文:后调任散骑常侍,领后军,他没上任,建元元年,担任左民尚书,仍旧为鄂县子爵。

古文:会虏动,南兖州刺史王敬则奔京师,上遣玄载领广陵,加平北将军、假节、行南兖州事,本官如故。

现代文:赶上北虏有所动作,南兖州刺史王敬则逃回京师,皇上派王玄载领广陵太守,加平北将军、假节、行南兖州事,本官仍旧。

古文:事宁,为光禄大夫、员外散骑常侍。

现代文:事件平定后,被任命为光禄大夫、员外散骑常侍。

古文:永明四年,为持节监兖州缘淮诸军事、平北将军、兖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永明四年,担任持节监兖州沿淮一带诸军事、平北将军、兖州刺史。

古文:六年,卒,时年七十六。

现代文:永明六年,去世,年六十六岁。

古文:谥烈子。

现代文:谥号为 烈子 。

古文:永明中,历青、冀、兖、益四州刺史,平北将军。

现代文:王玄载喜欢谈玄说理,讲究士人操行,在梁、益一带很有清誉和政绩,西州之人至今还很怀念他。

古文:史臣曰:宋氏将季,离乱日兆,家怀逐鹿,人有异图。故蕃岳阻兵之机,州郡观衅之会。此数子皆宿将旧勋,与太祖比肩为方伯,年位高下,或为先辈,而荐诚君侧,奉义万里。

现代文:史臣曰:宋氏将近衰亡,离乱迹象一天比一天更明显,家家想夺大位,人人怀有特别的企图,因此藩镇成了阻兵的机会,州郡成了起兵的地方这几个人都是出身老将军或旧贵族,和太祖都同是一方霸主,年龄和地位的高低,有的还比太祖强。

古文:以此知乐推之非妄,信民心之有归。

现代文:但他们献诚意给君王,在万里外都遵奉大义,因此我们懂了乐于荐举的事不假,相信民心是有所归依的。

古文:玄载兄弟门从,世秉诚烈,不为道家所忌,斯今之耿氏也。

现代文:玄载的兄弟门人,世代具备忠烈,不被道家嫉妒,这就是现在的耿氏呀。

古文:赞曰:霄城报马,分义先推。

现代文:赞曰:霄城来了报讯的快马,想到大义而首先荐上诚意。

古文:灵哲守让,方轨丁、韦。

现代文:灵哲奉守谦让,正要步丁、韦的后尘。

古文:李佐东土,谋发天机。王为清政,其风不衰。

现代文:李氏辅佐在东方,谋略切中天机,王氏有清明的政治,那风尚总不衰微。

古文:玄邈简朕,早背同归。

现代文:玄邈深合君王的心意,先是背离,后来同别人一样归附太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