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十

古文:文二王明七王文惠太子四男:安皇后生郁林王昭业;宫人许氏生海陵恭王昭文;陈氏生巴陵王昭秀;褚氏生桂阳王昭粲。

现代文:文惠太子有四子:安皇后生郁林王萧昭业,宫人许氏生海陵恭王萧昭文,陈氏生巴陵王萧昭秀,褚氏生桂阳王萧昭粲。

古文:巴陵王昭秀,字怀尚,太子第三子也。

现代文:巴陵王萧昭秀字怀尚,是文惠太子的第三子。

古文:永明中封曲江公,千五百户。

现代文:永明年间,封为曲江公,食一千五百户租税。

古文:十年,为宁朔将军、济阳太守。

现代文:永明十午,任宁朔将军、济陆太守。

古文:郁林即位,封临海郡王,二千户。

现代文:郁林王即位后,又被封为临海郡王,食二千户租税。

古文:隆昌元年,为使持节、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事、西中郎将、荆州刺史。

现代文:隆昌元年,受命为使持节,都督荆、雍、益、宁、梁、南秦、北秦七州军事,西中郎将,荆州刺史。

古文:延兴元年,征为车骑将军,卫京师,以永嘉王昭粲代之。

现代文:延兴元年,征拜为车骑将军,受命护卫京师,而以永嘉王萧昭粲代理他原先的职务。

古文:明帝建武二年,通直常侍庾昙隆启曰: 周定雒邑,天子置畿内之民;汉都咸阳,三辅为社稷之卫。

现代文:明帝建武二年,通直常侍庾昙隆上奏说: 周定都雏旦后,天子设置畿辅以管辖京城地区的百姓;汉朝定都咸阳,设置三辅作为国家的保卫。

古文:中晋南迁,事移威弛,近郡名邦,多有国食。

现代文:中晋南迁,国事变化威势松弛,近郡名邦之内,多有皇亲国戚的食邑。

古文:宋武创业,依拟古典,神州部内,不复别封。

现代文:宋武帝创业,依照摹拟古代的典章制度,在国家内部,不再分封给别人。

古文:而孝武末年,分树宠子,苟申私爱,有乖训准。

现代文:而孝武帝末年,却分封食邑以宠爱其子,草率地表示了私人的爱心,却违背了典章制度的准则。

古文:隆昌之元,特开母弟之贵,窃谓非古。

现代文:隆昌之始,尤其开创了贵重母弟的先例,我认为这都不是遵守古制。

**古文:圣明御宇,礼旧为先,畿内限断,宜遵昔制,赐茅授土,一出外州。 **

现代文:圣明的君王驾御海内,应当以遵循旧礼制度为先,京都畿辅的划界,应当遵守古代的体制,若分封土地,都要分给外部州郡。

古文:诏付尚书详议。

现代文:有诏将庾昙隆的奏章交给尚书台详细讨论。

古文:其冬,改封昭秀为巴陵王。

现代文:这年冬天,改封萧昭秀为巴陵王。

古文:永泰元年见杀,年十六。

现代文:他于永泰元年被杀,时年十六岁。

古文:桂阳王昭粲,太子第四子也。

现代文:桂阳王萧昭粲,是文惠太子的第四子。

古文:郁林立,以皇弟封永嘉郡王,南徐州刺史。

现代文:郁林王即位,因为是皇弟而被封为永嘉郡王,南徐州刺史。

古文:延兴元年,出为使持节、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事、西中郎将、荆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延兴元年,出任为使持节,都督荆、雍、益、宁、梁、南秦、北秦七州军事,西中郎将,荆州刺史。

古文:明帝立,欲以闻喜公遥欣为荆州,转昭粲为右将军,中书令。

现代文:明帝即位,想让间喜公萧遥欣作荆州刺史,便将萧昭粲转官为右将军、中书令。

古文:建武二年,改封桂阳王。

现代文:建武二年,又改封他为桂阳王。

古文:四年,迁太常,将军如故。

现代文:建武四年,升任为太常,将军职衔照旧。

古文:永泰元年见杀,年八岁。

现代文:萧昭粲于永泰元年被杀,年龄八岁。

古文:明帝十一男:敬皇后生东昏侯宝卷,江夏王宝玄,鄱阳王宝夤,和帝;殷贵嫔生巴陵隐王宝义,晋熙王宝嵩;袁贵妃生庐陵王宝源;管淑妃生邵陵王宝攸;许淑媛生桂阳王宝贞。

现代文:明帝有十一子:敬皇后生东昏侯萧实卷、江夏王萧宾玄、鄱阳王萧宝夤、和帝萧宝融;殷贵嫔生巴陵隐王萧宝义、晋熙王萧宝嵩;袁贵妃生庐陵王萧宝源;管淑妃生邵陵王萧宝攸;许淑媛生桂阳王萧宝贞。

古文:余皆早夭。

现代文:其余的儿子很早便天夭了。

古文:巴陵隐王宝义,字智勇,明帝长子也。本名明基。

现代文:巴陵隐王萧宝义字智勇,是明帝的长子,本名明基。

古文:建武元年,为持节、都督扬南徐州军事、前将军、扬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建武元年任持节,都督扬州、南徐州军事,前将军,扬州刺史。

古文:封晋安郡王,三千户。

现代文:受封为晋安郡王,食三千户税赋。

古文:宝义少有废疾,不堪出人间,故止加除授,仍以始安王遥光代之。

现代文:萧宝义很小便患有残疾,不能在人群中出入行动,所以衹拜授官职,而以始安王萧遥光代理其职权。

古文:转宝义为右将军,领兵置佐,镇石头。

现代文:又将萧宝义转官为右将军,统领兵卒,设置辅佐官员,镇守石头城。

古文:二年,出为使持节、都督南徐州军事、镇北将军、南徐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建武二年,出任使持节、都督南徐州军事、镇北将军、南徐州刺史。

古文:东昏即位,进征北大将军,开府仪同三司,给仗。

现代文:束昏侯即位,晋升为征北大将军,开府仪同三司,并赐给扶相一人。

古文:永元元年,给班剑二十人。

现代文:永元元年,又给予佩班剑的扈从二十人。

古文:始安王遥光诛,为都督扬南徐二州军事、骠骑大将军、扬州刺史,持节如故。

现代文:始安王萧遥光被诛杀后,萧宝义又任都督扬州、南徐州军事,骠骑大将军,扬州刺史,持节照旧。

古文:东府被兵火,屋宇烧残,帝方营宫殿,不暇修葺。宝义镇西州。

现代文:治所东府城遭受兵火,房屋被烧得残破不堪,当时东昏侯正营建宫殿,无暇修葺东府,于是萧宝义便坐镇西州。

古文:三年,进位司徒。

现代文:永元三年,晋升为司徒。

古文:和帝西台建,以为侍中、司空,使持节、都督、刺史如故。

现代文:和帝在江陵即位,以萧实义为侍中、司空,而照旧是使持节、都督二州军事、扬州刺史。

古文:梁王定京邑,宣德太后令以宝义为太尉,领司徒。

现代文:梁王萧衍平定京邑,宣德太后令以萧宾义为太尉,领司徒。

**古文:诏云: 不言之化,形于自远。 **

现代文:诏书说: 不用言辞的感化,其形迹来自高远之处。

古文:时人皆云此实录也。

现代文:时人都说这是确切的记录。

古文:梁受禅,封谢沐县公,寻封巴陵郡王,奉齐后。

现代文:接受禅让之后,封萧宜盏为谢沐县公,不久又封为巴陵郡王,奉养变室后人。

古文:天监中薨。

现代文:天监年间去世。

古文:江夏王宝玄,字智深,明帝第三子也。

现代文:江夏王萧宝玄字智深,是齐明帝的第三个儿子。

古文:建武元年,为征虏将军,领石头戍事,封江夏郡王。

现代文:建武元年,为征虏将军,兼领石头戍的防卫事宜,被封为江夏郡王。

古文:仍出为持节、都督郢司二州军事、西中郎将、郢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后出任为持节,都督郢、司二州军事,西中郎将,郢州刺史。

古文:永泰元年,还为前将军,领石头戍事。

现代文:永泰元年,又回任为前将军,领石头戍镇守事。

古文:未拜,东昏即位,进号镇军将军。

现代文:尚未拜官授职,东昏侯即位,又进号为镇军将军。

古文:永元元年,又进车骑将军,代晋安王宝义为使持节、都督南徐兖二州军事、南徐兖二州刺史,将军如故。

现代文:永元元年,又晋升为车骑将军,代晋安王萧宝义为使持节,都督南徐、兖二州军事,南徐州、兖州二州刺吏,照旧是车骑将军。

古文:宝玄娶尚书令徐孝嗣女为妃,孝嗣被诛离绝,少帝送少姬二人与之,宝玄恨望,密有异计。

现代文:萧实玄娶尚书令徐孝嗣的女儿为妃子,徐孝嗣被杀后,两人被迫分离,断绝关系。柬昏侯送给萧实玄两位年轻的女子,但萧宝玄非常怨恨他,心中暗存异志。

古文:明年,崔慧景举兵,还至广陵,遣使奉宝玄为主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崔慧景起兵,回到广陵,派使者遵奉萧宝玄为君。

古文:宝玄斩其使,因是发将吏防城。

现代文:萧宝玄斩了来使,趁此机会发派将吏防卫城池。

古文:帝遣马军主戚平、外监黄林夫助镇京口。

现代文:东昏侯也派遣马军主戚平、外监黄林夫协助镇守京口。

古文:慧景将渡江,宝玄密与相应,杀司马孔矜、典签吕承绪及平、林夫,开门纳慧景。

现代文:崔慧景将要渡江,萧宝玄暗中与他相呼应,杀死司马孔矜、典签吕承绪以及戚平、黄林夫,开门迎接崔慧景。

古文:使长史沈佚之、谘议柳憕分部军众,乘八扛舆,手执绛麾幡,随慧景至京师,住东城,百姓多往投集。

现代文:并派长史沈佚之、谘议柳恺分别带领部分军众,乘坐八抬大轿,手拿红色指挥旗,随同崔慧景来到京都,驻扎在柬城,有很多百姓前去投奔他们。

**古文:慧景败,收得朝野投宝玄及慧景军名,帝令烧之,曰: 江夏尚尔,岂复可罪余人。 **

现代文:崔慧景兵败后,束昏侯获得了朝野之人投奔萧宝玄及崔慧景的名单,便下令烧毁,说: 江夏王尚且如此,怎能够再去处罚其他的人呢!

古文:宝玄逃奔数日乃出。

现代文:萧宝玄逃亡躲避了好几天后才露面。

**古文:帝召入后堂,以步鄣裹之,令群小数十人鸣鼓角驰绕其外,遣人谓宝玄曰: 汝近围我亦如此。 **

现代文:柬昏侯召见他进入后殿,用帐幕围住他,命令几十名下人敲着鼓吹着号,绕着帐幕奔跑,并派人对萧宝玄说: 你最近也是这样地围困我。

古文:少日乃杀之。

现代文:没过几天便把萧宝玄杀了。

古文:庐陵王宝源,字智渊,明帝第五子也。

现代文:庐陵王萧宝源字智渊,是明帝第五个儿子。

古文:建武元年,为北中郎将,镇琅邪城,封庐陵郡王。

现代文:建武元年,任北中郎将,镇守琅邪城,封为庐陵郡王。

古文:迁右将军,领石头戍事,乃出为使持节、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、后将军、南兖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升为右将军,统领石头防守事宜。并出任使持节,都督南兖、兖、徐、青、冀五州军事,后将军,南兖州刺史。

古文:王敬则伏诛,徙宝源为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军事、会稽太守,将军如故。

现代文:王敬则被诛杀,调任萧宝源为都督会稽、东阳、临海、永嘉、新安五郡军事,会稽太守,将军照旧。

古文:永元元年,进号安东将军。

现代文:永元元年,进号为安东将军。

古文:和帝即位,以为侍中、车骑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都督、太守如故。

现代文:和帝即位,以萧宝源为侍中、车骑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都督与太守的职务照旧。

古文:未拜,中兴二年薨。

现代文:尚未拜官授职,便于中兴二年去世。

古文:鄱阳王宝夤,字智亮,明帝第六子也。

现代文:鄱阳王萧实夤字智亮,是明帝第六子。

古文:建武初,封建安郡王。

现代文:建武初年封建安郡王。

古文:二年,为北中郎将,镇琅邪城。

现代文:建武二年为北中郎将,镇守琅邪城。

古文:明年,出为持节、都督江州军事、南中郎将、江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过了一年,出任为持节、都督江州军事、南中郎将、江州刺史。

古文:东昏即位,为使持节、都督郢司二州军事、征虏将军、郢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柬昏侯即位、萧实夤任使持节,都督郢、司二州军事,征虏将军,郢州刺史。

古文:寻进号前将军。

现代文:不久又进号为前将军。

古文:永元二年,征为抚军,领石头戍事,未拜。

现代文:永元二年,征召为抚军,兼领石头戍事务,但未拜职受命。

古文:三年,为车骑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镇石头。

现代文:永元三年,任车骑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镇守石头戍。

古文:其秋,雍州刺史张欣泰等谋起事于新亭,杀台内诸主帅,事在《欣泰传》。

现代文:这年秋天,雍州刺史张欣泰等密谋在新亭起事,杀死禁城中的几位主帅,详情记录在《张欣泰传》内。

古文:难作之日,前南谯太守王灵秀奔往石头,率城内将吏见力去车脚载宝夤向台城,百姓数千人皆空手随后,京邑骚乱。

现代文:发难的这天,前南谯郡太守王灵秀跑到石头戍,率领城中的将吏和现有的兵力,去掉辕马,用人力推着装载着萧宝夤的车子向禁城进发,有数千百姓空手跟随在后面,整个京城都骚动起来。

古文:宝夤至杜姥宅,日已欲暗,城门闭,城上人射之,众弃宝夤逃走。

现代文:萧宝夤等来到杜姥宅,天色已经很晚了,城门已经关闭,城上的兵士用箭射他们,众人抛下萧宝夤逃跑了。

古文:宝夤逃亡三日,戎服诣草市尉,尉驰以启帝,帝迎宝夤入宫问之。

现代文:萧宝夤逃亡三天后,穿着军服去见草市尉,尉官急忙向东昏侯报告,束昏堡把萧置董接进宫中询问他。

**古文:宝夤涕泣称: 尔日不知何人逼使上车,仍将去,制不自由。 **

现代文:芦宜鱼流着泪说: 那天不知是谁硬逼着我上车,我想要离开,却受到挟制,身不由己。

古文:帝笑,乃复爵位。

现代文:东昏侯笑了,恢复了他的官爵职位。

古文:和帝立,西台以宝夤为使持节、都督南徐兖二州军事、卫将军、南徐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和帝即位,西台以藐宜鱼为使持节,都督亩徐、兖二州军事,卫将军,南徐州刺史。

古文:少帝以为使持节、都督荆益宁雍梁南北秦七州军事、荆州刺史,将军如故。

现代文:而少帝任命他为使持节,都督荆、益、宁、雍、梁、南台、王远七州军事,荆州刺史,卫将军职照旧。

古文:宣德太后临朝,梁王为建安公,改封宝夤为鄱阳王。

现代文:宣德太后临朝视政,梁王萧堑为建室公,改封蕴宝夤为鄱阳王。

古文:中兴二年谋反,奔魏。

现代文:中兴二年,因谋反而被诛杀。

古文:邵陵王宝攸,字智宣,明帝第九子也。

现代文:邵陵王萧宾攸字智宣,是明帝第九子。

古文:建武元年,封南平郡王。

现代文:建武元年封南平郡王。

古文:二年,改封。

现代文:建武二年改封。

古文:三年,为北中郎将,镇琅邪城。永元元年,为持节、都督南北徐南兖青冀五州军事、南兖州刺史,郎将如故。

现代文:建武三年为北中郎将,镇守琅邪城永元元年,又任持节,都督南徐、北徐、南兖、青、冀五州军事,南兖州刺史,照售是北中郎将。

古文:未拜,迁征虏将军,领石头戍事。丹阳尹,戍事如故。

现代文:还未拜授,又升为征虏将军,兼领石头戍事又为丹杨尹,照旧领石头戍事。

古文:陈显达事平,出为持节、督江州军事、左将军、江州刺史。

现代文:陈显达事件被平息后,萧实攸出任持节、都督江州军事、左将军、江州刺史。

古文:以本号还京师,授中军将军,秘书监。

现代文:以原征虏将军的称号回到京都,被授命为中军将军,秘书监。

古文:中兴二年谋反,宣德太后令赐死。

现代文:中兴二年,参与谋反,宣德太后下令赐死。

古文:晋熙王宝嵩,字智靖,明帝第十子也。

现代文:晋熙王萧宝嵩字智靖,是明帝第十子。

古文:永元二年,为冠军将军、丹阳尹。

现代文:永元二年,为冠军将军、丹杨县尹。

古文:仍迁持节、都督南徐兖二州军事、南徐州刺史,将军如故。

现代文:又升任持节,都督南徐、兖二州军事,南徐州刺史,将军称号照旧。

古文:中兴元年,和帝以为中书令。

现代文:中兴元年,和帝以他作中书令。

古文:明年,谋反伏诛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因谋反被诛杀。

古文:桂阳王宝贞,明帝第十一子也。

现代文:桂阳王萧宝贞,是明帝第十一子。

古文:永元二年,为中护军、北中郎将,领石头戍事。

现代文:永元二年,为中护车、北中郎将,兼领石头事务。

古文:中兴二年谋反,伏诛。

现代文:中兴二年,因谋反而被杀。

古文:史臣曰:《春秋》书 郑伯克段于鄢 ,兄弟之恩离,君臣之义正。

现代文:史臣曰:《春秋》写 郑伯克段于鄢 ,表示兄弟的情谊已断绝,而君臣的恩义才是根本。

古文:夫逆顺有势,况亲兼一体,道穷数尽,或容触啄。

现代文:大凡事物的逆顺都有一定的情势,何况君势与亲情兼容成一体,如果强行违背它,便会穷途末路,气数殆尽,陷入羝羊触藩、黄鸟啄谷的进退两难的境地。

古文:而宝玄自寻干戈,欣受家难。曾不悟执柯所指,跗萼相从,以此而图万全,未知其仿佛也。

现代文:而萧宝玄却因为家室之鸡而在兄弟之间择取了兵戎相见的道路,他不明白夫妻间婚姻关系与兄弟间跗萼相从的关系哪种更为亲密,并因此而谋取保存自身的万全之策,真不知道他是如何考虑的。

古文:赞曰:文惠二王,于嗟夭殇。

现代文:赞曰:文惠太子的两位王子,可叹很早便夭折了。

古文:明子七国,终亦衰亡。

现代文:明帝的七位王广,最终也衰败丧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