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十五

古文:宗室○衡阳元王道度始安贞王道生子遥光遥欣遥昌安陆昭王缅

现代文:衡阳元王道度始安贞王道生子遥光遥欣遥昌安陆昭王缅

古文:衡阳元王道度,太祖长兄也。

现代文:衡阳元王萧道度,是齐太祖萧道成的长兄。

古文:与太祖俱受学雷次宗。

现代文:与太祖都受学于雷次宗。

**古文:宣帝问二儿学业,次宗答曰: 其兄外朗,其弟内润,皆良璞也。 **

现代文:宣帝询问二位儿子的学业情况,雷次宗回答说: 哥哥清亮,表现在外,弟弟温润,包含在内,二人都是优良的玉石。

古文:随宣帝征伐,仕至安定太守,卒于宋世。

现代文:后来萧道度跟随父亲宣帝南征北战,官至安定太守,卒于宋代。

古文:建元二年,追加封谥。

现代文:齐建元二年,追加封号谧号。

古文:无子,太祖以第十一子钧继道度后。

现代文:没有儿子,太祖将自己的第十一子萧钩过继给萧道度为后。

古文:钧字宣礼。

现代文:萧钧字宣礼。

古文:永明四年为江州刺史,加散骑常侍。

现代文:永明四年,任江州刺史,加散骑常侍。

古文:母区贵人卒,居丧尽礼。六年,迁为征虏将军。

现代文:其母区贵人去世,他守丧完全符合礼仪永明六年,升为征虏将军。

古文:八年,迁骁骑将军,常侍如故,仍转左卫将军。

现代文:永明八年,又升为骁骑将军,散骑常侍照旧。又调任左卫将军。

古文:钧有好尚,为世祖所知。

现代文:萧钧喜爱什么、崇尚什么,都被其长兄齐世祖所知。

古文:兄弟中意遇次鄱阳王锵。

现代文:兄弟之间,齐世祖对待他仅次于对待鄱阳王萧锵。

古文:十年,转中书令,领石头戍事。

现代文:永明十年,萧钩调任中书令,领石头戍事。

古文:迁散骑常侍,秘书监,领骁骑如故。

现代文:又调为散骑常侍,秘书监,照旧领骁骑将军。

古文:不拜。

现代文:未正式拜授。

古文:隆昌元年,改加侍中,给扶。

现代文:郁林王隆昌元年,改加侍中,配给扶侍一人。

古文:海陵立,转抚军将军,侍中如故。

现代文:海陵王被拥立为皇帝时,萧钧调任抚军将军,侍中照旧。

古文:寻遇害,年二十二。

现代文:不久便遇害,时年二十二岁。

古文:明帝即位,以永阳王子珉仍本国,继元王为孙。

现代文:齐明帝即位,以永阳王萧王退仍旧据有原来的藩国,而过继给衡阳元王萧道度为孙。

古文:子珉,字云玙,世祖第二十子也。

现代文:萧子珉字云玙,是世祖第二十子。

古文:永明七年,封义安王,后改永阳,永泰元年见害,年十四。

现代文:永明七年,封为义安王,后改封丞疆王。他在永泰元年被杀害,年仅十四岁。

古文:复以武陵昭王晔第三子子坦奉元王后。

现代文:又以武陵昭王萧晔第三子萧子坦作为五王的后人以奉祀宗庙。

古文:始安贞王道生,字孝伯,太祖次兄也。

现代文:始安贞王萧道生字孝伯,是齐太祖的二哥。

古文:宋世为奉朝请,卒。

现代文:宋朝任奉朝请,去世。

古文:建元元年,追封谥。

现代文:建元逝元年,追赠封号谧号。

古文:建武元年,追尊为景皇,妃江氏为后。

现代文:明帝建武元年,又被迫尊为景皇,追尊其妃江氏为皇后。

古文:立寝庙于御道西,陵曰修安。

现代文:又在御道西边设置寝庙,陵墓叫作脩安。

古文:生子凤、高宗、安陆昭王缅。

现代文:他有三个儿子:萧凤、高宗萧鸾、安陆昭王萧缅。

古文:凤字景慈,官至正员郎。

现代文:萧凤字景慈,官至正员郎。

古文:卒于宋世,谥靖世子。

现代文:死于塞优,谧茎世子。

古文:明帝建武元年,赠侍中、骠骑将军,开府仪同三司、始安靖王。

现代文:明帝建武元年,追赠为侍中、骠骑将军,开府仪同三司、始安靖王。

古文:改华林凤庄门为望贤门,太极东堂书画凤鸟,题为神鸟,而改鸾鸟为神雀。

现代文:改华林凤庄门为望贤门,并在太极东堂画上凤鸟,题名为神鸟,而改鸾鸟名为神雀。

古文:子遥光嗣。

现代文:子萧遥继继承其王位。

古文:遥光字元晖。

现代文:萧遥光字元晖。

古文:生有躄疾,太祖谓不堪奉拜祭祀,欲封其弟,世祖谏,乃以遥光袭爵。

现代文:生有瘸腿的毛病,齐太祖说他不能承受奉拜祭祀的重任,想封其弟继承王位,变世祖极力劝谏,才以萧遥光承袭王爵。

古文:初为员外郎,转给事郎,太孙洗马,转中书郎,豫章内史,不拜。

现代文:最初任员外郎,调任给事郎,太孙洗马,转宫中书郎,豫章内史,没有正式拜授。

古文:高宗辅政,遥光好天文候道,密怀规赞。

现代文:高宗萧鸾辅理朝政,萧遥光喜爱天文占验之术,暗暗抱有谋划佐理朝政的心思。

古文:隆昌元年,除骁骑将军、冠军将军、南东海太守,行南徐州事;仍除南彭城太守,将军如故;又除辅国将军、吴兴太守。

现代文:郁林王隆昌元年,他任骁骑将军、冠军将军、南束海太守,代行南徐州事务。又任南彭城太守,将军照旧。又任辅国将军?吴兴太守。

古文:高宗废郁林,又除冠军将军、南蛮校尉、西平中郎长史、南郡太守。

现代文:高宗废郁林王后,又任冠军将军、南蛮校尉、西中郎长史、南郡太守。

古文:一岁之内频五除,并不拜。

现代文:一年之内,他频繁调动,连任五职,都没有正式拜授。

古文:是时高宗欲即位,诛赏诸事唯遥光共谋议。

现代文:当时高宗萧蚕想登上皇位,凡是诛杀封赏各种事情都衹和萧遥光一人共同商议。

古文:建武元年,以为持节、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、前将军、扬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建武元年,以萧遥光为持节、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、前将军、扬州刺史。

古文:晋安王宝义为南徐州,遥光求解督,见许。

现代文:晋安王萧宝义当时任亩徐州刺史,所以萧遥光请求解除都督南徐州军事的职务,得到允许。

古文:二年,进号抚军将军,加散骑常侍,给通宪车鼓吹。

现代文:建武二年,萧逐光进号抚军将军,加封散骑常侍,并赐给带布幔的车和鼓吹乐一部。

古文:遥光好吏事,称为分明。颇多惨害。

现代文:萧遥光喜欢判理诉讼之事,自认为公正严明,但被他残酷杀害的人很多。

古文:足疾不得同朝列,常乘舆自望贤门入。

现代文:由于患有脚病,不能与百官同在朝廷站列,所以常常乘车从望贤门入宫。

古文:每与上久清闲,言毕,上索香火,明日必有所诛杀。

现代文:每次和明帝闲谈很久,谈完,明帝要香火敬神,第二天必定要杀人。

古文:上以亲近单少,憎忌高、武子孙,欲并诛之,遥光计画参议,当以次施行。

现代文:明帝认为自己这一支脉近亲人少,势单力薄,对高帝、武帝的子孙既恨又怕,想把他们全都杀掉。萧遥光便帮他参谋策划,要依次施行,逐步除掉他们。

古文:永泰元年,即本位为大将军,给油络车。

现代文:永泰元年,萧遥光就任本位赠为大将军,赐给油络车。

古文:帝不豫,遥光数入侍疾,帝渐甚,河东王铉等七王一夕见杀,遥光意也。

现代文:明帝患病,萧遥光多次入宫侍候,明帝病势逐渐沉重,河东王萧铉等七王在同一夜全被杀害,这是萧遥光的主意。

古文:帝崩,遗诏加遥光侍中、中书令,给扶。

现代文:明帝驾崩,遣诏加封萧遥光为侍中、中书令,赐给扶侍一人。

古文:永元元年,给班剑二十人,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东昏侯永元元年,又赐给他带剑仪仗队二十人,即以大将军号开府仪同三司。

古文:遥光既辅政,见少主即位,潜与江祏兄弟谋自树立。

现代文:萧遥光既已辅佐朝政,见东昏侯即皇帝位,暗中与江柘兄弟谋划要自立为帝。

古文:弟遥欣在荆楚,拥兵居上流,密相影响。

现代文:其弟萧遥欣在荆楚,拥有重兵居于长江上游,秘密地准备起兵响应。

古文:遥光当据东府号令,使遥欣便星速急下。潜谋将发,而遥欣病死。

现代文:萧遥光当即据东府发出号令,要萧遥欣马上领兵火速束下阴谋将要发动,但萧遥欣病死。

古文:江祏被诛,东昏侯召遥光入殿,告以祏罪。遥光惧,还省便阳狂号哭,自此称疾不复入台。

现代文:江柘也被诛杀,东昏侯召萧遥光进殿,把江柘的罪行告诉了他,萧遥光很害怕,回到台省便假装发狂号哭,从此以后藉口有病不再进入朝廷。

古文:先是遥光行还入城,风飘仪伞出城外。

现代文:先前,萧遥光出行回来进入城中,风把仪伞吹起飘出了京城。

古文:遥光弟遥昌先卒寿春,豫州部曲皆归遥光;及遥欣丧还葬武进,停东府前渚,荆州众力送者甚盛。

现代文:萧遥光弟萧遥昌先死于寿春,其豫州的部下都归属萧遥光统领;及萧遥欣归葬于武进,暂时停柩在束府前的小洲上,荆州来送葬的人很多。

古文:帝诛江祏后,虑遥光不自安,欲转为司徒还第,召入喻旨。

现代文:束昏侯诛杀江柘后,忧虑萧遥光自己不安心,想转调他为司徒回到府第,召他进宫告诉他这个意思。

古文:遥光虑见杀,八月十二日晡时,收集二州部曲,于东府门聚人众,街陌颇怪其异,莫知指趣也。

现代文:萧遥光担心被杀,于八月十二日黄昏,收集荆、豫二州的部属,在东府门前聚集了很多人,街上路人都觉得很奇怪,不知他们想干什么。

古文:遥光召亲人丹阳丞刘沨及诸伧楚,欲以讨刘暄为名。

现代文:萧遥光召见亲信丹阳丞刘涸以及很多卑贱之人,想以讨刘喧为名发难。

古文:夜遣数百人破东冶出囚,尚方取仗。

现代文:并连夜派遣好几百人攻破束冶放出囚徒,到尚方署取来兵器。

**古文:又召骁骑将军垣历生,历生随信便至,劝遥光令率城内兵夜攻台,辇籥烧城门,曰: 公但乘舆随后,反掌可得。 **

现代文:又召骁骑将军垣历生,垣历生跟随着使者立刻就到了,他劝萧遥光派他率领城内的兵马连夜攻击朝廷,用车载蒿草去焚烧城门。他说: 你衹需乘车跟在后面,反掌便可夺取台城。

古文:遥光意疑不敢出。

现代文:萧遥光狐疑,不敢出动。

古文:天稍晓,遥光戎服出听事,停舆处分上仗登城行赏赐。

现代文:天稍微有些亮,萧遥光便身穿军服出外听消息,停车安排仪仗,登上城楼施行赏赐。

古文:历生复劝出军,遥光不肯,望台内自有变。

现代文:垣历生又劝他出兵,萧遥光不答应,却希望朝廷内部自己发生事变。

古文:至日中,台军稍至,尚书符遥光曰: 逆顺之数,皎然有征,干纪乱常,刑兹罔赦。

现代文:到中午,朝廷的军队渐渐到来,尚书给萧遥光的檄文中说: 逆顺的运数,是有明显征兆的,干犯纲纪扰乱常规,刑法是不会赦免这种人的。

古文:萧遥光宗室蚩庸,才行鄙薄,缇裙可望,天路何阶。

现代文:萧遥光是宗室的败类,品行卑劣才能浅薄,他像缇裙山的瘸子想上天,天路哪有他登的阶级。

古文:受遇自昔,恩加犹子,礼绝帝体,宠越皇季。

现代文:他从前就受到明帝的知遇,恩待他好像儿子一样,而且礼敬宠信超过了一般的皇子。

古文:旗章车服,穷千乘之尊;闉隍爽闿,逾百雉之制。

现代文:赐给他的旗章车服等仪仗,超过了藩王的尊严;他所据府第宽阔,超过了城墙的规模。

古文:及圣后在天,亲受顾托,话言在耳,德音犹存,侮蔑天明,罔畏不义,无君之心,履霜有日,遂乃称兵内犯,窃发京畿,自古巨衅,莫斯为甚。

现代文:等到圣皇升天,他亲受顾命托孤的重任,先帝的话犹在耳,德音尚存,他就欺侮蔑视皇上,并不害怕背负不义的名声,他心中没有君父,像寒霜一样由来已久。甚至私下在京畿发兵,进犯朝廷,自古以来巨大的挑衅事件,没有哪次能比这次更过分。

古文:今便分命六师,弘宣九伐。

现代文:现在我命令六军,宣布对你讨伐。

古文:皇上当亲御戎轩,弘此庙略。

现代文:皇上当会亲驾兵车,实施这朝廷的重大的战略。

**古文:信赏必罚,有如大江。 **

现代文:指长江为誓,一定要奖赏勇士,惩罚你这逆贼。

古文:于是戒严,曲赦京邑。

现代文:于是全城戒严,在京城部分地区实行大赦。

古文:领军萧坦之屯湘宫寺,镇军司马曹虎屯清溪大桥,太子右卫率左兴盛屯东府东篱门。

现代文:领军萧坦之屯兵湘宫寺,镇军司马曹虎驻扎在清溪大桥,太子右卫率左兴盛驻守束府束篱门。

古文:众军围东城三面,烧司徒二府。

现代文:各路兵马三面包围了东城,焚烧了司徒的二座府库。

古文:遥光遣垣历生从西门出战,台军屡北,杀军主桑天爱。

现代文:萧遥光派垣历生从西门出战,朝廷军马多次战败,主将桑天爱被杀。

古文:初,遥光起兵,问谘议参军萧畅,畅正色拒折不从,十五日,畅与抚军长史沈昭略潜自南出,济淮还台,人情大沮。

现代文:当初。萧遥光起兵之时,曾经询问过谘议参军萧畅,萧畅正色拒绝,不服从他的命令。八月十五日,萧畅与抚军长史沈昭略偷偷从南门逃出来,渡过秦淮河回到朝廷,萧遥光的部众很是灰心丧气。

古文:十六日,垣历生从南门出战,因弃槊降曹虎军,虎命斩之。

现代文:十六日,垣历生从南门出战,乘便丢下长矛投降了曹虎部,曹虎命令将他斩首。

古文:遥光大怒,于床上自竦踊,使杀历生儿。

现代文:萧遥光闻讯大怒,自己从床上蹦跳起来,让人去杀垣历生的儿子。

古文:其晚,台军射火箭烧东北角楼,至夜城溃。

现代文:当晚,官军发射火箭焚烧城东北的角楼,至深夜城中溃散了。

古文:遥光还小斋,帐中著衣帢坐,秉烛自照,令人反拒,斋阁皆重关。

现代文:萧遥光回到小房屋,在帐中穿好衣服戴着哈帽端坐着,自己拿着烛火照明,命人拒守,房屋阁门都紧紧关闭。

古文:左右并逾屋散出。

现代文:他左右的侍从都越过房屋四散逃出。

古文:台军主刘国宝、时当伯等先入。遥光闻外兵至,吹灭火,扶匐下床。军人排阁入,于暗中牵出斩首,时年三十二。

现代文:官军主将刘国宝、时当伯等人最先冲进去,萧遥光听见外面士兵到来,便吹灭烛火,爬下床来,官军冲开房门进来,在黑暗中将萧遥光拉出去斩首,时年三十二岁。

古文:遥光未败一夕,城内皆梦群蛇缘城四出,各各共说之,咸以为异。

现代文:萧遥光还未失败的一天晚上,城内人都梦见很多蛇沿着城向四外爬出去,大家议论纷纷,都觉得很奇怪。

古文:台军入城,焚烧屋宇且尽。

现代文:官军入城,将城中房屋焚烧殆尽。

**古文:遥光府佐司马端为掌书记,曹虎谓之曰: 君是贼非? **

现代文:萧遥光府中的佐官司马端任掌书记,曹虎对他说: 你是反贼不是?

**古文:端曰: 仆荷始安厚恩,今死甘心。 **

现代文:司马端说: 我受了始安王的厚恩,今天死了也甘心。

古文:虎不杀,执送还台,徐世扌剽杀之。

现代文:曹虎不杀他,把他抓起来送回朝廷,徐世揦把他杀了。

古文:刘沨遁走还家园,为人所杀。端,河内人。

现代文:刘况逃跑回家,被人杀死。司马端是河内人。

古文:沨,南阳人,事继母有孝行,弟溓事沨亦谨。

现代文:刘飒是南阳人,事奉继母很孝顺,其弟刘漾事奉刘飒也很谨慎小心。

古文:诏敛葬遥光尸,原其诸子。

现代文:诏命将萧遥光的尸体收殓安葬,赦免了他的几个儿子。

古文:追赠桑天爱辅国将军、梁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追赠桑天爱为辅国将军、梁州刺史。

古文:以江陵公宝览为始安王,奉靖王后。

现代文:以江陵公萧宝览继任始安王,作为始安靖王萧凰的后代。

古文:永元二年,为持节、督湘州、辅国将军、湘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永元二年,萧宝览任持节、督湘州、辅国将军、湘州刺史。

古文:遥欣字重晖。

现代文:萧遥欣字重晖。

古文:宣帝兄西平太守奉之无后,以遥欣继为曾孙。

现代文:宣帝萧承之的兄长西平太守之奉没有后代,以萧遥欣过继给他作曾孙。

古文:除秘书郎,太子舍人,巴陵王文学,中书郎。

现代文:官拜秘书郎,太子舍人,巴陵王文学,中书郎。

古文:延兴元年,高宗树置,以遥欣为持节、督兖州缘淮军事、宁朔将军、兖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延兴元年,高宗扶植势力,以萧遥欣为持节、督兖州沿进回军事、宁朔将军、兖州刺史。

古文:仍为督豫州郢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、辅国将军、豫州刺史,持节如故。

现代文:又为督豫州及郢州的西阳、司州的汝南二郡军事、辅国将军、豫州刺史,持节照旧。

古文:未之任。

现代文:尚未到任。

古文:建武元年,进号西中郎将,封闻喜县公。

现代文:建武元年,他进号西中郎将,封闻喜瑟公。

古文:迁使持节、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事、右将军、荆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又调任使持节,都督荆、雍、益、宁、梁、南北秦七州军事,右将军,荆州刺史。

古文:改封曲江公。

现代文:又改封为曲江公。

古文:高宗子弟弱小,晋安王宝义有废疾,故以遥光为扬州居中,遥欣居陕西在外,权势并在其门。

现代文:齐高宗由于自己的子弟势弱力小,晋安王萧实义又有残疾,所以以萧遥光为扰业刺史居于朝中,以萧遥欣外居陕西,这样都由同宗同门子弟掌握权势。

古文:遥欣好勇,聚畜武士,以为形援。

现代文:萧遥欣喜爱勇武,积聚蓄养了很多武士,作为自己的支援。

古文:四年,进号平西将军。

现代文:建武四年,进号为平西将军。

古文:永泰元年,以雍州虏寇,诏遥欣以本官领刺史,宁蛮校尉,移镇襄阳,虏退不行。

现代文:永泰元年,由于雍州受到侵犯,诏命萧迁毖以原官职兼领雍州刺史,宁蛮校尉,迁移到襄阳镇守,后因北魏兵退而没有成行。

古文:永元元年卒,年三十一。

现代文:永元元年去世,时年三十一岁。

古文:赠侍中、司空,谥康公。

现代文:追赠侍中、司空,溢康公。

古文:葬用王礼。

现代文:安葬时采用了藩王的礼仪。

古文:遥昌字季晖。

现代文:萧遥昌字季晖。

古文:解褐秘书郎,太孙舍人,给事中,秘书丞。

现代文:初任秘书郎,历任太孙舍人,给事中,秘书丞。

古文:延兴元年,除黄门侍郎,未拜,仍为持节、督郢司二州军事、宁朔将军、郢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延兴元年,任黄门侍郎,未正式拜授,转任持节、督郢司二州军事、宁朔将军、郢州刺史。

古文:建武元年,进号冠军将军。

现代文:建武元年,进号冠军将军。

古文:封丰城县公,千五百户。

现代文:封丰城县公,食邑一千五百户。

古文:未之镇,徙督豫州郢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军事、征虏将军、豫州刺史,持节如故。

现代文:尚未到任,转调督豫州及郢州的西阳、司州的汝南二郡军事、征虏将军、豫州刺史,持节照售。

古文:二年,虏主元宏寇寿春,遣使呼城内人。遥昌遣参军崔庆远、朱选之诣宏。

现代文:建武二年,北魏主元宏侵犯寿春,派使者呼叫城裹人答话,萧遥昌派参军崔庆速、朱选之去拜见元宏。

**古文:庆远曰: 旌盖飘摇,远涉淮、泗、风尘惨烈,无乃上劳? **

现代文:崔庆远说: 旌旗车盖迎风飘扬,大队人马远渡淮河、泅水,受到风霜尘土的侵蚀,岂不是太辛苦了?

**古文:宏曰: 六龙腾跃,倏忽千里,经途未远,不足为劳。 **

现代文:元宏说: 大军像六龙腾跃,一会儿便飞越千里,经过的路程不算太远,谈不上辛苦。

古文:庆远曰: 川境既殊,远劳轩驾。

现代文:崔庆远说: 山川环境既然不同,有劳皇驾远来。

**古文:屈完有言: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,何故? **

现代文:屈完曾经说过: 不曾料到您会来到我们的国土上,这是什么缘故呢?

古文:宏曰: 故当有故。

现代文:元宏说: 原因自然会有的。

**古文:卿欲使我含瑕依违,为欲指斥其事? **

现代文:您想要我含糊其辞、模棱两可地回答呢,还是想要我直接地指明你们的过失呢?

**古文:庆远曰: 君包荒之德,本施北政,未承来议,无所含瑕。 **

现代文:崔庆远说: 您包容远荒的仁德,本来衹施行于北地的政治,我们并没有要你们来发议论,所以也就不必含糊其辞。

古文:宏曰: 朕本欲有言,会卿来问。

现代文:元宏说: 朕本来就有话想说,正巧你来询问,我就直说罢。

**古文:齐主废立,有其例不? **

现代文:齐主废君自立,有过这种先例没有?

古文:庆远曰: 废昏立明,古今同揆。

现代文:崔庆远说: 废昏君而立明主,这是古今相同的准则。

古文:中兴克昌,岂唯一代?

现代文:要使国家能够中兴昌盛,岂能衹依靠某一代君主?

古文:主上与先武帝,非唯昆季,有同鱼水。

现代文:当今我主明帝与先武帝,不仅是堂兄弟,而且关系融洽有如鱼水。

古文:武皇临崩,托以后事。

现代文:武帝临崩之际,将后事托付给明帝。

古文:嗣孙荒迷,废为郁林,功臣固请,爰立明圣。

现代文:继立的皇太孙昭业荒淫昏乱,我主才将他废为郁林王,功臣们坚决请求,要拥立圣明的君主。

古文:上逼太后之严令,下迫群臣之稽颡,俯从亿兆,践登皇极。

现代文:我主砠壹上迫于皇太后的严令,下迫于群臣的恳拜,这才顺应万民的心愿,登上了皇帝宝座。

**古文:未审圣旨独何疑怪? **

现代文:不知何故衹有魏主意下觉得怀疑惊奇?

古文:宏曰: 闻卿此言,殊解我心。

现代文:元宏说: 听你这一席话,消释了我心中的怀疑。

古文:但哲妇倾城,何足可用。

现代文:但聪明的妇人倾国倾城,怎么可以再次使用?

**古文:果如所言,武帝子弟今皆何在? **

现代文:果然像你所说的,子孙现今在什么地方?

古文:庆远曰: 七王同恶,皆伏管、蔡之诛,其余列蕃二十余国,内升清阶,外典方牧。

现代文:崔庆远说: 七王共同作恶,都像管叔、蔡叔一样被诛杀。其余各藩国二十余位王子,在朝内的晋升了官阶,在外地的都作了方镇的首领。

**古文:哲妇之戒,古人所惑;然十乱盈朝,实唯文母。 **

现代文:对那位聪明妇人的惩戒,古人都会感到迷惑不解;但各种乱行充满朝廷,实在是这位文帝幸姬霍氏的罪过。

古文:宏曰: 如我所闻,靡有孑遗。

现代文:元宏说: 据我所知,武帝子孙没有剩下一个。

**古文:卿言美而乖实。未之全信。 **

现代文:你的言辞华美但违背了事实,不可全信。

古文:宏又曰: 云罗所掩,六合宜一。

现代文:元宏又说: 云雾遮盖之处,天地四方应当归于一统。

古文:故往年与齐武有书,言今日之事,书似未达齐主。命也。

现代文:所以往年曾有书信给齐武帝,谈论今天的事情,看来书信似乎没有送达齐武帝,遣也是天命啊。

古文:南使既反,情有怆然,朕亦休兵。

现代文:你可以回返,朕也觉得悲伤,当会停止进兵。

古文:此段犹是本意,不必专为问罪。

现代文:我这次来,原意主要是问清情况,并不是专门为兴师问罪。

**古文:若如卿言,便可释然。 **

现代文:如果真的像你所说的那样,便可消释我的疑心。

古文:庆远曰: 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,圣人奇兵。

现代文:崔庆远回答说: 见可进则进,知难而退,这是圣人用兵的奇妙之处。

**古文:今旨欲宪章圣人,不失旧好,岂不善哉! **

现代文:今魏主的旨意是想效法圣人,不使两国丧失原来的和好之情,这不是非常好吗!

古文:宏曰: 卿为欲朕和亲?

现代文:元宏说: 你是想要我与贵国和亲?

**古文:为欲不和? **

现代文:还是不想要二国和亲?

古文:庆远曰: 和亲则二国交欢,苍生再赖;不和则二国交怨,苍生涂炭。

现代文:崔庆远说: 和亲则两国都很欢悦,天下苍生将赖以生存;不和则两国互相仇恨,将使生灵涂炭。

**古文:和与不和,裁由圣衷。 **

现代文:和还是不和,一切听凭魏主陛下的裁决。

古文:宏曰: 朕来为复游行盐境,北去洛都,率尔便至。

现代文:元宏说: 朕这次来是为了再次巡行江、淮一带产盐的边境,北去洛阳,轻易就可到达。

**古文:亦不攻城,亦不伐坞,卿勿以为虑。 **

现代文:我既不攻打你的城池,也不侵伐你的村庄,你不要担心。

古文:宏设酒及羊炙杂果,又谓庆远曰: 听卿主克黜凶嗣,不违忠孝。

现代文:元宏设置酒席及烤羊果品招待崔庆远等人,他又对崔庆远说: 听说你朝君主废黜凶恶的继位者而又没有违背忠孝之义。

**古文:何以不立近亲,如周公辅成王,而苟欲自取? **

现代文:为何不拥立武帝的近亲藩王,就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,而要苟且地自取皇位呢?

古文:庆远答曰: 成王有亚圣之贤,故周公得辅而相之。

现代文:崔庆远回答说: 成王有次于圣主的贤德,所以周公才能够做他的宰辅扶助他。

古文:今近蕃虽无悖德,未有成王之贤。

现代文:今武帝的近亲藩王虽然没有谁违背仁德,但都没有周成王那样贤能。

**古文:霍光亦舍汉蕃亲而远立宣帝。 **

现代文:霍光电舍汉昭帝的近亲藩王而迎立丁远亲的宣帝。

**古文:宏曰: 若尔,霍光向自立为君,当复得为忠臣不? **

现代文:元宏说: 如果是逭样,那么从前霍光自立为帝,他能不能算得上忠臣?

古文:庆远曰: 此非其类,乃可言宣帝立与不立义当云何。

现代文:崔庆远回答说: 这本不是同一类性质的事,怎么可以去谈论该不该拥立宣帝的问题呢?

古文:皇上岂得与霍光为匹?

现代文:明帝怎能去和霍光相比较?

古文:若尔,何以不言 武王伐纣,何意不立微子而辅之,苟贪天下? 宏大笑。

现代文:如果这样去比,为什么不说 武王伐纣,为何不拥立塑王而辅佐他,而要自己去贪得天下? ,元宏大笑。

古文:明日引军向城东,遣道登道人进城内施众僧绢五百匹,庆远、选之各袴褶络带。

现代文:第二天魏主元宏领兵向城东开拔,并派道登道人进城向众和尚布施五百匹绢,给崔庆远、朱选之每人一套裤褶和络带。

古文:遥昌,永泰元年卒。

现代文:萧遥昌死于永泰元年。

古文:上爱遥昌兄弟如子,甚痛惜之。

现代文:明帝喜爱萧遥昌兄弟好像喜欢儿子一样,所以对他的死很感痛惜。

古文:赠车骑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追赠他马车骑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**古文:帝以问徐孝嗣,孝嗣曰: 丰城本资尚轻,赠以班台,如为小过。 **

现代文:明帝以此询问徐孝嗣,徐孝嗣说: 丰城县公原来资历尚浅,赠给他这样高的职位,好像有些小失误。

**古文:帝曰: 卿乃欲存万代准则,此我孤兄子,不得与计。 **

现代文:明帝说: 你是想保存万代的准则,他是我死去兄长的儿子,就不必计较这些了。

古文:谥宪公。

现代文:谧为宪公。

古文:安陆昭王缅,字景业。善容止。

现代文:安陆昭王萧缅字景业他的仪表举止很得体。

古文:初为秘书郎,宋邵陵王文学,中书郎。

现代文:初任秘书郎,宋朝邵陵王的文学侍从,中书郎。

古文:建元元年,封安陆侯,邑千户。

现代文:齐太祖建元元年,受封为安陆侯,食邑一千户。

古文:转太子中庶子,迁侍中。

现代文:转调为太子中庶子,又改迁为侍中。

古文:世祖即位,迁五兵尚书,领前军将军,仍出为辅国将军、吴郡太守,少时大著风绩。

现代文:齐世祖即位,萧缅调任五兵尚书,领前军将军,又出任辅国将军、吴郡太守。不久,在教化方面便政绩卓著。

**古文:竟陵王子良与缅书曰: 窃承下风,数十年来未有此政。 **

现代文:竟陵王萧子良给萧缅的信中说: 我甘拜下风,您的政绩数十年来都未曾有过。

古文:世祖嘉其能,转持节、都督郢州司州之义阳军事、冠军将军、郢州刺史。

现代文:齐世祖很赏识他的才能,调他任持节、都督郢州及司州的义阳郡军事、冠军将军、郢州刺史。

古文:永明五年,还为侍中,领骁骑将军,仍迁中领军。

现代文:永明五年,萧缅回京任侍中,领骁骑将军,又迁为中领军。

古文:明年,转散骑常侍,太子詹事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又转官属散骑常侍,太子詹事。

古文:出为会稽太守,常侍如故。

现代文:出任会稽太守,照旧是散骑常侍。

古文:迁使持节、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、左将军、宁蛮校尉、雍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又升为使持节、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以及荆州的竟陵郡司州的随郡军事、左将军、宁蛮校尉、雍州刺史。

古文:缅留心辞讼,亲自隐恤,劫抄度口,皆赦遣许以自新,再犯乃加诛,为百姓所畏爱。

现代文:萧缅很留心于诉讼狱事,亲自体恤百姓的疾苦,对于那些以劫夺财物度的人,都赦免遣散他们,允许他们改过自新,如果再犯才加以惩罚,所以深受百姓的敬畏与爱戴。

古文:九年,卒。

现代文:永明九年,萧缅去世。

古文:诏赙钱十万,布二百匹。

现代文:诏命发放十万钱和二百匹布以资助他家办丧事。

古文:丧还,百姓缘沔水悲泣设祭,于岘山为立祠。

现代文:灵柩回京时,百姓们沿着沔水痛哭着为他祭奠,并在岘山为他建立祠堂。

古文:赠侍中、卫将军,持节、都督、刺史如故。

现代文:追赠为侍中、卫将军,持节、都督、刺史这些官位照旧。

古文:给鼓吹一部。

现代文:又赐给鼓吹乐一部。

古文:谥昭侯。

现代文:谧号昭侯。

古文:年三十七。

现代文:时年三十七岁。

古文:高宗少相友爱,时为仆射,领卫尉,表求解卫尉,私第展哀,诏不许。

现代文:明帝年轻时便和萧缅非常友爱,萧面死时明帝任仆射,领卫尉,他上表请求解除卫尉的职务,在自己家中陈设灵堂对他哀悼,韶命不许可这样做。

古文:每临缅灵,辄恸哭不成声。

现代文:明帝每当来到萧缅的灵前,总要悲哭,泣不成声。

古文:建武元年,赠侍中、司徒、安陆王,邑二千户。

现代文:建武元年,又追赠萧缅为侍中,司徒,安陆王,食邑二千户。

古文:子宝晊嗣,为持节、督湘州军事、辅国将军、湘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萧缅子萧宝睡继承安陆王位,任持节、督湘州军事、辅国将军、湘州刺史。

古文:弟宝览为江陵公,宝宏汝南公,邑各千五百户。

现代文:萧宝晅弟萧宾览为江陵公,萧宝宏为汝南公,食邑各一千五百户。

古文:二年,宝晊进号冠军将军。

现代文:建武二年,萧宝眨进号为冠军将军。

古文:三年,宝宏改封宵城。

现代文:建武三年,萧宾宏改封为霄城公。

古文:永元元年,以安陆郡边虏,宝晊改封湘东王,进号征虏将军。

现代文:永元元年,由于安陆郡靠近北魏,所以改封萧宝晅为湘东王,进号征虏将军。

古文:二年,为左卫将军。

现代文:永元二年任左卫将军。

古文:高宗兄弟一门皆尚吏事,宝晊粗好文章。

现代文:齐明帝兄弟一门都喜爱审案之事,萧宝晅还略微爱好文学。

古文:义师下,宝晊在城内,东昏废,宝晊望物情归己,坐待法驾,既而城内送首诣梁王。

现代文:梁王义师束下,萧宝晅正在京城内。东昏侯被废黜后,萧宝晅希望人心归向自己,坐等成为皇帝。不久城内人将束昏侯首级送去给梁王。

古文:宣德太后临朝,以宝晊为太常。

现代文:宣德太后临朝视事,以萧宝晅为太常。

古文:宝晊不自安,谋反,兄弟皆伏诛。

现代文:萧宝陉自己感到很不安,所以谋反,兄弟都被诛杀。

古文:史臣曰:太祖膺期御世,二昆夙殒,庆命傍流,追序蕃胙。

现代文:史臣曰:齐太祖承受天下的期望统治国家,他的二位兄长却早已殒落,奖赏的命令惠及同族旁支,所以都被追封为藩王。

古文:安陆王缅以宗子戚属,弱年进仕,典郡临州,去有余迹,遣爱在民。

现代文:安陆王萧缅由于是太祖的同宗子侄世祖的亲属,年轻时便进入仕宦之列,执掌过治理州郡的大权,人虽去而存有余迹,在百姓中留下了仁爱。

古文:盖因情而可感,学以从政,夫岂必然。

现代文:这是由于他顺应民情施行感化的结果。这样的政绩,岂是那些初学从政的人所必定能够达到的。

古文:赞曰:太祖二昆,追树双蕃。

现代文:赞曰:太祖二位兄长,双双被迫封藩王。

古文:元托继胤,贞兴子孙。

现代文:元王的后代依托过继,贞王的子孙兴旺发达。

古文:并用威福,自取亡存。

现代文:各人都依靠自己的威福,或存或亡,都是自取。

古文:安陆称美,事表西魂。

现代文:安陆王确实值得赞美,他的事迹显扬在西部边境人民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