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六

古文:百官建官设职,兴自炎昊,方乎隆周之册,表乎盛汉之书。

现代文:设立官职,自炎帝、吴帝兴起,记载于强周的典册,盛汉的史书。

古文:存改回沿,备于历代,先贤往学,以之雕篆者众矣。

现代文:留存、修订、沿袭,历代都有,从前的贤人学者,钻研官吏制度的非常多。

古文:若夫胡广《旧仪》,事惟简撮;应劭《官典》,殆无遗恨。

现代文:诸如胡广的《旧仪》,记事简明扼要,应劭的《官典》,几乎没有什么缺憾。

古文:王朗奏议,属霸国之初基;陈矫增曹,由军事而补阙。

现代文:王朗的奏议,记国家称霸的最初根基;陈矫主张增设部门,是从军事角度健全机构。

古文:今则有《魏氏官仪》、鱼豢《中外官》也。

现代文:如今则有《魏氏官仪》、鱼豢的中外官》。

古文:山涛以意辩人,不囗囗囗;荀勖欲去事烦,唯论并省。

现代文:山涛与人争辩设官本意,不口口口。荀勖想除去烦杂事务,衹议论合并减省。

古文:定制成文,本之《晋令》,后代承业,案为前准。

现代文:确定制度形成文字,把《晋令》作为蓝本,后代承袭,依据作为已有标准。

古文:肇域官品,区别阶资,蔚宗选簿梗概,钦明阶次详悉,虞通、刘寅因荀氏之作,矫旧增新,今古相校。

现代文:划分官品,区别位次,蔚宗作铨选官吏簿籍的梗概,钦明明悉官吏位次,虞通、刘寅藉助荀氏的着作,改正过时的制度,增添新的内容,把古今制度相互对照。

古文:齐受宋禅,事遵常典,既有司存,无所偏废。

现代文:齐接受宋的惮让,凡事遵守固有的典制,保存已有的各部门,没有什么偏废。

古文:其余散在史注,多已筌拾,览者易知,不重述也。

现代文:其余一些内容散在史书的注释中,大多已经搜罗,阅览的人很容易知道,不重复叙述。

古文:诸台府郎令史职吏以下,具见长水校尉王圭之《职仪》。

现代文:诸台府郎令史职吏以下,都见于长水校尉王珪之的《职仪》。

古文:相国

现代文:相国

古文:萧、曹以来,为人臣极位。

现代文:自萧何、曹参以来,是官职最高的大臣。

古文:宋孝建用南谯王义宣。

现代文:宋孝建年间任用南谯王刘义宣为相国。

古文:至齐不用人,以为赠,不列官。

现代文:到齐朝不设置人员,作为追封之官,不列入官位。

古文:太宰。

现代文:太宰

古文:宋大明用江夏王义恭,以后无人。

现代文:宋大明年间任用江夏王刘义恭,以后就没有人担任。

古文:齐以为赠。

现代文:齐作为追封之官。

古文:太傅。

现代文:太傅

古文:太师、太保、太傅,周旧官。

现代文:太师、太保、太傅,都是周代旧有的官职。

古文:汉末,董卓为太师。

现代文:汉代末年,董卓任太师。

古文:晋惠帝初,卫瓘为太保。

现代文:晋惠帝初年,卫罐任太保。

古文:自后无太师,而太保为赠。

现代文:此后不设太师,太保作为追封之官。

古文:齐唯置太傅。

现代文:齐衹设置太傅。

古文:大司马。

现代文:大司马

古文: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大将军

古文:宋元嘉用彭城王义康,后无人。

现代文:宋元嘉年问任用彭城王刘义康,此后无人担任。

古文:齐以为赠。

现代文:齐作为追封之官。

古文:太尉。

现代文:太尉

古文:司徒。

现代文:司徒

古文:司空。

现代文:司空

古文:三公,旧为通官。

现代文:三公,过去是通理各种政务的官。

古文:司徒府领天下州郡名数户口簿籍,虽无,常置左右长史、左西曹掾属、主簿、祭酒、令史以下。

现代文:司徒府领天下州郡的名称数字以及户口簿籍。虽不任官,但常设置左右长史、左西曹掾属、主簿、祭酒、令史以下各职。

古文:晋世王导为司徒,右长史干宝撰立官府《职仪》已具。特进。

现代文:晋代王导任司徒,右长史干贲撰写完成官府《职仪》。特进

古文:位从公。

现代文:位次相当于公。

古文:诸开府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诸开府仪同三司

古文:骠骑将军。

现代文:骠骑将军

古文:车骑将军。

现代文:车骑将军

古文:卫将军。

现代文:卫将军

古文:镇军将军。

现代文:镇军将军

古文:中军将军。

现代文:中军将军

古文:抚军将军。

现代文:抚军将军

古文:四征将军。东、西、南、北。

现代文:四征将军柬、西、南、北。四镇将军

古文:四镇将军。凡诸将军加 大 字,位从公。

现代文:各位将军凡是加 大 字的,位次相当于公。

古文:开府仪同如公。

现代文:开府仪同三司位次也相当于公。

古文:凡公督府置佐:长史、司马各一人,谘议参军二人。

现代文:凡是公的官府都设置僚属:长史、司马各一人,谘议参军二人。

古文:诸曹有录事,记室,户曹,仓曹,中直兵,外兵,骑兵,长流贼曹,刑狱贼曹,城局,法曹,田曹,水曹,铠曹,车曹,士曹,集曹,右户,十八曹。

现代文:所辖各部门有录事,功曹,记室,户曹,仓曹,中、直兵,外兵,骑兵,长流,贼曹,城局,法曹,田曹,水曹,镜曹,集曹,右户,共十八个部门。

古文:城局曹以上署正参军,法曹以下署行参军,各一人。

现代文:城局曹以上的长官是正参军,法曹以下的长官是行参军,各一人。

古文:其行参军无署者,为长兼员。

现代文:行参军没有任职部门的,作为长兼员。

古文:其府佐史则从事中郎二人,仓曹掾、户曹属、东西阁祭酒各一人,主簿舍人御属二人。

现代文:以上官府的佐史是从事中郎二人,仓曹掾、户曹属、东西合祭酒各一人,主簿舍人御属二人。

古文:加崇者,则左右长史四人,中郎掾属并增数。

现代文:更加优厚的,则是左右长史四人,中郎等属员也一并增加。

古文:其未及开府,则置府亦有佐史,其数有减。

现代文:官位达不到开府仪同三司的,官府也设有属员,数字有所减少。

古文:小府无长流,置禁防参军。

现代文:小的官府没有长流,设禁防参军。

古文:四安将军。

现代文:四安将军

古文:四平将军。

现代文:四平将军

古文:左、右、前、后将军。

现代文:左、右、前、后将军

古文:征虏将军。

现代文:征虏将军

古文:四中郎将。

现代文:四中郎将

古文:晋世荀羡、王胡之并居此官。

现代文:置代荀羡、王胡之都担任此官。

古文:宋、齐以来,唯处诸王,素族无为者。

现代文:宋、齐以来,衹安排各位王,庶族没有担任的。

古文:冠军将军。

现代文:冠军将军

古文:辅国将军。

现代文:辅国将军

古文:宁朔将军。

现代文:宁朔将军

古文:宁远将军。

现代文:宁远将军

古文:龙骧将军。

现代文:龙骧将军

古文:凡诸小号,亦有置府者。

现代文:凡是各小的封号,也有设置官府的。

古文:太常。

现代文:太常

古文:府置丞一人,五官、功曹、主簿,九府九史皆然。

现代文:官府设置丞一人,五官、功曹、主簿,九府九史都相同。

古文:领官如左:

现代文:隶属的官如下:

古文:博士,谓之太学博士;

现代文:博士,称为太学博士。

古文:国子祭酒一人,博士二人,助教十人;

现代文:国子祭酒一人。博士二人。助教十人。

古文:建元四年,有司奏置国学,祭酒准诸曹尚书,博士准中书郎,助教准南台御史。

现代文:建元四年,主管官吏奏请设置国学,祭酒官级相当于诸曹尚书,博士相当于中书郎,助教相当于南台御史。

古文:选经学为先。

现代文:选官首先考虑精通经学的。

古文:若其人难备,给事中以还明经者,以本位领。

现代文:如果这类人难以齐备,给事中以下考明经入仕的,以本职兼任。

古文:其下典学二人,三品,准太常主簿;户曹、仪曹各二人,五品;白簿治礼吏八人,六品;保学医二人;威仪二人。

现代文:此下设典学二人,三品,官级相当于太常主簿;户曹、仪曹各二人,五品;白簿治礼吏八人,六品;保学医二人;威仪二人。

古文:其夏,国讳废学,有司奏省助教以下。

现代文:这年夏天,因国丧废止国学,主管官吏奏请省去助教以下各职。

古文:永明三年,立学,尚书令王俭领祭酒。

现代文:永明三年,设立国学,尚书令王俭兼任祭酒。

古文:八年,国子博士何胤单为祭酒,疑所服,陆澄等皆不能据,遂以玄服临试。

现代文:永明八年,国子博士包胤衹担任祭酒,犹疑穿什么色礼服,堕攫等人都不能提供依据,于是穿黑色礼服主持考试。

古文:月余日,博议定,乃服朱衣。

现代文:一个多月后,众人商量确定,于是穿红色礼服。

古文:总明观祭酒一人;

现代文:总明观祭酒一人。

古文:右泰始六年,以国学废,初置总明观,玄、儒、文、史四科,科置学士各十人,正令史一人,书令史二人,干一人,门吏一人,典观吏二人。

现代文:上职童始六年,因为国学撤销,最初设置总明观,分玄、儒、文、史四科,每科安排学士十人,正令史一人,书令史二人,干一人,门吏一人,典观吏二人。

古文:建元中,掌治五礼。

现代文:垂纭年间,掌管五礼研究。

古文:永明三年,国学建,省。

现代文:永明三年,国学建立,该职撤销。

古文:太庙令一人,丞一人;

现代文:太庙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明堂令一人,丞一人;

现代文:明堂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太祝令一人,丞一人;

现代文:太祝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太史令一人,丞一人;

现代文:太史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廪牺令一人,丞一人;

现代文:廪牺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置令丞以下皆有职吏。

现代文:设置的令、丞以下都有职吏。

古文:太乐令一人,丞一人;

现代文:太乐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诸陵令;

现代文:诸陵令

古文:永明末置,用二品三品勋。

现代文:永明末年设置,任用立有二品三品功劳的人。

古文:置主簿、户曹各一人,六品保举。

现代文:下属有主簿、户曹各一人,由六品官担保推举。

古文:光禄勋。

现代文:光禄勋

古文:府置丞一人。

现代文:官府设丞一人。

古文:领官如左:

现代文:下属的官员如下:

古文:左右光禄大夫;

现代文:左右光禄大夫

古文:位从公,开府置佐史如公。

现代文:官位待遇依照公,开建官府、设置僚属和公相同。

古文:光禄大夫;

现代文:光禄大夫

古文:皆银章青绶,诏加金章紫绶者,为金紫光禄大夫。

现代文:都是银印青色丝带,诏令加给金印紫色丝带的,称为金紫光禄大夫。

古文:乐安任遐为光禄,就王晏乞一片金,晏乃启转为金紫,不行。

现代文:乐安任遐任光禄大夫,向王晏讨一片金,王晏就奏请转为金紫光禄大夫,没有得到。

古文:太中大夫;

现代文:太中大夫

古文:中散大夫。

现代文:中散大夫

古文:诸大夫官,皆处旧齿老年,重者加亲信二十人。

现代文:各位大夫宫,都安排德高望重的老人,地位高的加给亲信二十人。

古文:卫尉。

现代文:卫尉

古文:府置丞一人。

现代文:官府设丞一人。

古文:掌宫城管籥。

现代文:掌管宫城门钥匙。

古文:张衡《西京赋》曰 卫尉八屯,警夜巡昼 。

现代文:张衡《西京赋》说 卫尉驻守八处,昼夜警戒巡逻 。

古文:宫城诸却敌楼上本施鼓,持夜者以应更唱,太祖以鼓多惊眠,改以铁磬云。

现代文:宫城的各却敌楼上本来设置鼓,值夜的人击鼓与打更唱声相应,太祖认为鼓声多惊醒睡眠,改用铁磬。

古文:廷尉。

现代文:廷尉

古文:府置丞一人,正一人,监一人,评一人,律博士一人。

现代文:官府设丞一人,正一人,监一人,评一人,律博士一人。

古文:大司农。

现代文:大司农

古文:府置丞一人。

现代文:官府设丞一人。

古文:领官如左:

现代文:下属官员如下:

古文:太仓令一人,丞一人;

现代文:太仓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导官令一人,丞一人;

现代文:导官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籍田令一人,丞一人。

现代文:藉田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少府。

现代文:少府

古文:府置丞一人。

现代文:官府设丞一人。

古文:领官如左:

现代文:下属官员如下:

古文:左右尚方令各一人,丞一人;

现代文:左右尚方令各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锻署丞一人;永明三年省,四年复置。

现代文:锻署丞一人。丞塱三年撤销,丞塱四年又设置。

古文:御府令一人,丞一人;

现代文:御府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东冶令一人,丞一人;

现代文:束冶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南冶令一人,丞一人;

现代文:南冶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平准令一人,丞一人。

现代文:平准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上林令一人,丞一人。

现代文:上林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亦属尚书殿中曹。

现代文:也属尚书殿中曹。

古文:将作大匠。

现代文:将作大匠

古文:太仆。

现代文:太仆

古文:大鸿胪。

现代文:大鸿胪

古文:三卿不常置。

现代文:以上三卿不常设。

古文:将作掌宫庙土木。

现代文:将作大匠掌管宫城宗庙的土木工程。

古文:太仆掌郊礼执辔。

现代文:太仆主管郊祭礼中驾车。

古文:鸿胪掌导护赞拜。

现代文:大鸿胪掌管引导护持司仪。

古文:有事权置兼官,毕乃省。

现代文:有事时临时由其他官兼任,事情完毕就取消。

古文:乘黄令一人:

现代文:乘黄令一人。

古文:掌五辂安车,大行凶器辒辌车;

现代文:掌管五辖安车,帝王葬礼的凶器辊鲸车。

古文:客馆令:

现代文:客馆令

古文:掌四方宾客。

现代文:掌管接待四方宾客。

古文:宣德卫尉、少府、太仆。

现代文:宣德卫尉、少府、太仆

古文:郁林王立,文安太后即尊号,以宫名置之。

现代文:郁林王即位,文安太后受封尊号,用宫殿的名称设官。

古文:大长秋。

现代文:大长秋

古文:郁林立皇后置。

现代文:郁林王立皇后时设置。

古文:录尚书。

现代文:绿尚书

古文:尚书令。

现代文:尚书令

古文:总领尚书台二十曹,为内台主。

现代文:统领尚书台二十个部门,是尚书台长官。

古文:行遇诸王以下,皆禁驻。

现代文:巡视时诸干以下人等遇到,都受制约。

古文:左右仆射分道。

现代文:左右仆射分别掌管各事。

古文:无令,左仆射为台主,与令同。

现代文:没有尚书令时,左仆射任尚书台长官,相当于尚书令。

古文:左仆射:

现代文:左仆射

古文:领殿中主客二曹事,诸曹郊庙、园陵、车驾行幸、朝仪、台内非违、文官举补满叙疾假事,其诸吉庆瑞应众贺、灾异贼发众变、临轩崇拜、改号格制、莅官铨选,凡诸除署、功论、封爵、贬黜、八议、疑谳、通关案,则左仆射主,右仆射次经,维是黄案,左仆射右仆射署朱符见字,经都丞竟,右仆射横画成目,左仆射画,令画。

现代文:领殿内主客二曹的事务,各部门的郊坛宗庙祭祀、帝王陵园、皇上出行、朝廷礼仪、台内违制、文官的举荐、补阙、任满、升级、生病、请假等事,其他诸如吉庆、祥瑞、众人祝贺,灾异、贼反、民变,皇上殿前祭拜、更改年号仪式、到任选官,凡是拜官授职、议论功劳、封给爵位、贬黜官职、八种减刑条件、有争议的定罪、贿赂案件,都由左仆射主管,右仆射其次经手,凡是尚书台的文札,左仆射右仆射用朱符署见字,经由都丞完成,右仆射横画表示过目,左仆射圈画,尚书令圈画。

古文:右官阙,则以次并画。

现代文:右仆射空缺,就依次共同圈画。

古文:若无左右,则直置仆射在其中间,总左右事。

现代文:如果没有左右仆射之分,就衹在中间设仆射,统领左右仆射的事务。

古文:吏部尚书:

现代文:吏部尚书

古文:领吏部、删定、三公、比部四曹。

现代文:领吏部、删定、三公、比部四个部门。

古文:度支尚书:

现代文:度支尚书

古文:领度支、金部、仓部、起部四曹。

现代文:领度支、金部、仓部、起部四个部门。

古文:左民尚书:

现代文:左民尚书

古文:领左民、驾部二曹。

现代文:领左民、驾部两个部门。

古文:都官尚书:

现代文:都官尚书

古文:领都官、水部、库部、功论四曹。

现代文:领都官、水部、库部、功论四个部门。

古文:五兵尚书:

现代文:五兵尚书

古文:领中兵、外兵二曹。

现代文:领中兵、外兵两个部门。

古文:祠部尚书:

现代文:祠部尚书

古文:右仆射通职,不俱置。

现代文:右仆射属官,不是都设。

古文:起部尚书:

现代文:起部尚书

古文:兴立宫庙权置;事毕省。

现代文:修建宫殿庙宇时临时设置,事完后取消。

古文:左丞一人:

现代文:左丞一人。

古文:掌宗庙郊祠、吉庆瑞应、灾异、立作格制、诸案弹、选用除置、吏补满除遣注职。

现代文:掌管宗庙郊祭、吉庆祥瑞符应、灾异、制订仪式、各弹劾案、选拔任命官员、官吏的补阙、任满、授官、派遣、按资历叙用。

古文:右丞一人:

现代文:右丞一人。

古文:掌兵士百工补役死叛考代年老疾病解遣、其内外诸库藏谷帛、刑罪创业诤讼、田地船乘、禀拘兵工死叛、考剔讨补、差分百役、兵器诸营署人领、州郡租布、民户移徙、州郡县并帖、城邑民户割属、刺史二千石令长丞尉被收及免赠、文武诸犯削官事。

现代文:掌管士兵及各种工匠补足徭役、死亡叛逃、父子相代、年老生病、解职遣散,其他内外各仓库收藏的粮食布帛,刑事产业诉讼,田地车船,奉命拘捕叛逃的士兵工匠,鉴别追讨拖欠徭役,分派各种活计,保管兵器的各营署头领、州郡的赋税、民众的迁徙、州郡县合并的文书、城邑民户的分割隶属、刺史及二千石的长官丞尉被没收财产以及赦免封赠、文武官员犯罪被削夺官职等事。

古文:白案,右丞上署,左丞次署。

现代文:白色文札,右丞署名在上,左丞署名在下。

古文:黄案,左丞上署,右丞次署。

现代文:黄色文札,左丞署名在上,右丞署名在下。

古文:诸立格制及详谳大事宗庙朝廷仪体,左丞上署,右丞次署。

现代文:其他制订格式以及议罪、大型活动、宗庙、朝廷仪制,左丞署名在上,右丞署名在下。

古文:自令仆以下五尚书八座二十曹,各置郎中令史以下,又置都令史分领之。

现代文:白尚书令、左右仆射以下五尚书、八座、二十曹,各设郎中令史以下官职,又设都令史分别统辖。

古文:仆射掌朝轨,尚书掌谳奏,都丞任碎,在弹违诸曹缘常及外详谳事。

现代文:仆射掌管朝廷仪式,尚书掌管议罪禀奏,都丞负责杂务,包括弹劾各部门违反规章制度以及交由外官议罪等事。

古文:应须命议相值者,皆郎先立意,应奏黄案及关事,以立意官为议主。

现代文:必须要旨命与议论相当的,都是由郎先立意,应当奏请尚书及通关八座的事,把立意官作为主要的建议人。

古文:凡辞诉有漫命者,曹缘咨如旧。

现代文:凡是文辞诉讼与命意不符的,各部门根据旧的规定咨询。

古文:若命有咨,则以立意者为议主。

现代文:如果命意有据,就把立意的人作为主要的建议人。

古文:武库令一人;

现代文:武库令一人。

古文:属库部。

现代文:隶属库部。

古文:车府令一人,丞一人;

现代文:车府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属驾部。

现代文:隶属驾部。

古文:公车令一人;

现代文:公车令一人。

古文:大官令一人,丞一人;

现代文:大官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大医令一人,丞一人;

现代文:大医令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内外殿中监各一人;

现代文:内外殿中监各一人。

古文:内外骅骝厩丞各一人;

现代文:内外驿骝厩丞各一人。

古文:材官将军一人,司马一人;

现代文:材官将军一人,司马一人。

古文:属起部,亦属领军。

现代文:隶属起部,也隶属领军。

古文:侍中祭酒。高功者称之。

现代文:侍中祭酒功劳高的称此名。

古文:侍中。

现代文:侍中

古文:汉世为亲近之职。

现代文:湿伐作为亲近的官职。

古文:魏、晋选用,稍增华重,而大意不异。

现代文:麸、置选用,地位稍加显贵重要,然而大意没有不同。

古文:宋文帝元嘉中,王华、王昙首、殷景仁等,并为侍中,情在亲密,与帝接膝共语,貂拂帝手,拔貂置案上,语毕复手插之。

现代文:宋文帝元嘉年间,王茎、王垦苴、凿基仁等,都任侍中,感情亲密,与塞童促膝交谈,帽子上装饰的貂碰到文帝的手,拔下来放在桌上,谈完后再插到帽子上。

**古文:孝武时,侍中何偃南郊陪乘,銮辂过白门阙,偃将匐,帝乃接之曰: 朕乃陪卿。 **

现代文:孝武帝时,侍中妪在南郊祭祀中陪同乘车,御驾过白门间,坦僵要跪伏,圣武壶就扶持着他说: 我是陪你。

古文:齐世朝会,多以美姿容者兼官。

现代文:变饯朝廷会见,多用容貌漂亮的兼任官职。

古文:永元三年,东昏南郊,不欲亲朝士,以主玺陪乘,前代未尝有也。

现代文:丞五三年,束昏侯南郊祭天,不想亲近朝中人士,让主玺陪同乘车,是前代未曾有的。

古文:侍中呼为门下。

现代文:侍中称为门下。

古文:亦置令史。

现代文:也设令史。

古文:领官如左:

现代文:下属官吏如下:

古文:给事黄门侍郎:

现代文:给事黄门侍郎

古文:亦管知诏令,世呼为小门下;

现代文:也掌管诏令,世人称呼为小门下。

古文:散骑常侍,通直散骑常侍,员外散骑常侍:

现代文: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员外散骑常侍

古文:旧与侍中通官,其通直员外,用衰老人士,故其官渐替。

现代文:过去与侍中通理政务,其中通直和员外散骑常侍,选用衰弱老人,所以其官职逐渐被代替。

古文:宋大明虽华选比侍中,而人情久习,终不见重,寻复如初。

现代文:宋大明时虽然显贵可与侍中相比,然而人情习惯,终不被看重,不久又恢复如初。

古文:散骑侍郎,通直散骑侍郎,员外散骑侍郎;

现代文:散骑侍郎通直散骑侍郎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

古文:给事中;奉朝请;

现代文:奉朝请

古文:驸马都尉;

现代文:驸马都尉

古文:集书省职,置正书、令史。

现代文:集书省官属,设正书令史。

古文:朝散用衣冠之余,人数猥积。

现代文:朝廷散官任用贵族子弟,人数冗杂。

古文:永明中,奉朝请至六百余人。

现代文:永明年问,奉朝请达到六百多人。

古文:中书监一人,令一人,侍郎四人,通事舍人无员。

现代文:中书监一人,令一人,侍郎四人,通事舍人没

古文:中书省职,置主书、令史、正书以下。

现代文:中书省官职,设主书、令史、正书以下。

古文:秘书监一人,丞一人。

现代文:秘书监一人,丞一人。

古文:郎。

现代文:郎。

古文:著作佐郎。

现代文:著作佐郎。

古文:晋秘书阁有令史,掌众书,见《晋令》。

现代文:置秘书阁有令史,掌管各类文书案牍,见于《晋令》。

古文:令亦置令史、正书及弟子,皆典教书画。

现代文:令也设令史、正书及弟子,都主教书画。

古文:御史中丞一人。

现代文:御史中丞一人。

古文:晋江左中丞司隶分督百僚,傅咸所云 行马内外 是也。

现代文:晋江左中丞司隶分别督察百官,就是傅咸所说的 骑马于宫城内外 。

古文:今中丞则职无不察,专道而行,驺辐禁呵,加以声色,武将相逢,辄致侵犯,若有卤簿,至相驱击。

现代文:现在中丞的职权没有不监察的,出行有专道,车马禁戒呵斥,加以声音颜色,武将相逢,就招致侵犯,如果有仪仗,竟至于互相殴打。

古文:宋孝建二年制,中丞与尚书令分道,虽丞郎下朝相值,亦得断之,馀内外众官,皆受停驻。

现代文:塞垄建二年的制度,中丞与尚书令出行分道,即使丞郎下朝相遇,也要隔断,其他内外各官,都要停驻让道。

古文:治书侍御史二人;

现代文:治书侍御史二人。

古文:侍御史十人。

现代文:侍御史十人。

古文:兰台置诸曹内外督令以下。

现代文:兰台设各部门内外督令以下官职。

古文:谒者仆射一人。

现代文:谒者仆射一人。

古文:谒者十人。

现代文:谒者十人。

古文:谒者台,掌朝觐宾飨。

现代文:谒者台,掌管朝觐、宴请宾客。

古文:领军将军、中领军。

现代文:领军将军、中领军

古文:护军将军、中护军。

现代文:护军将军、中护军

古文:凡为中,小轻,同一官也。

现代文:凡是名为中,官位要低微,是同一个官职。

古文:诸为将军官,皆敬领、护。

现代文:各位任将军官职的,都尊敬领、护。

古文:诸王为将军,道相逢,则领、护让道。

现代文:诸王任将军,路上相逢,就是领、护将军让道。

古文:置长史、司马、五官、功曹、主簿。

现代文:设长史、司马、五官、功曹、主簿。

古文:左右二卫将军。

现代文:左右二卫将军

古文:骁骑将军。

现代文:骁骑将军

古文:游击将军。

现代文:游击将军

古文:晋世以来,谓领、护至骁、游为六军。

现代文:置伐以来,称领、护至骁、游为六军。

古文:二卫置司马、次官、功曹、主簿以下。

现代文:二卫设司马、次宫、功曹、主簿以下官吏。

古文:左右二中郎将。

现代文:左右二中郎将

古文:前军将军,后军将军,左军将军,右军将军,号四军。

现代文:前军将军、后军将军、左军将军、右军将军,号称四军。

古文:屯骑,步兵,射声,越骑,长水:五校尉。

现代文:屯骑、步兵、射声、越骑、长水五校尉虎贲中郎将

古文:虎贲中郎将。冗从仆射。

现代文:冗从仆射

古文:羽林监。

现代文:羽林监

古文:积射将军。

现代文:积射将军

古文:强弩将军。

现代文:强弩将军

古文:殿中将军,员外殿中将军。

现代文:殿中将军、员外殿中将军

古文:殿中司马督。

现代文:殿中司马督

古文:武卫将军。

现代文:武卫将军

古文:武骑常侍。

现代文:武骑常侍

古文:自二卫、四军、五校已下,谓之 西省 ,而散骑为 东省 。

现代文:白二街、四军、五校以卜,称为 西省 ,而散骑称为 束省 。

古文:丹阳尹。

现代文:丹阳尹

古文:位次九卿下。

现代文:位居九卿之下。

古文:太子太傅。

现代文:太子太傅

古文:少傅:

现代文:少傅

古文:府置丞、功曹、五官、主簿;

现代文:官府设丞、功曹、五官、主簿。

古文:太子詹事;

现代文:太子詹事

古文:府置丞一人以下;

现代文:官府设丞一人及以下官吏。

古文:太子率更令;

现代文:太子率更令

古文:太子家令:

现代文:太子家令

古文:置丞;

现代文:设丞。

古文:太子仆;

现代文:太子仆

古文:太子门大夫;

现代文:太子门大夫

古文:太子中庶子;

现代文:太子中庶子

古文:太子中舍人;

现代文:太子中舍人

古文:太子洗马;

现代文:太子洗马

古文:太子舍人;

现代文:太子舍人

古文:太子左右卫率各一;

现代文:太子左右卫率各一。

古文:太子翊军步兵屯骑三校尉;

现代文:太子翊军步兵屯骑三校尉

古文:太子旅贲中郎将一人;

现代文:太子旅贲中郎将一人。

古文:太子左右积弩将军;

现代文:太子左右积弩将军

古文:太子殿中将军、员外殿中将军;

现代文:太子殿中将军、员外殿中将军

古文:太子仓官令;

现代文:太子仓官令

古文:太子常从虎贲督。

现代文:太子常从虎贲督

古文:右东宫职僚。

现代文:以上是束宫的属官。

古文:州牧、刺史。

现代文:州牧、刺史

古文:魏、晋世州牧隆重,刺史任重者为使持节都督,轻者为持节督。

现代文:魏、晋代州牧地位显赫,刺史责任重大的封使持节都督,责任轻的封持节督。

古文:起汉顺帝时,御史中丞冯赦讨九江贼,督扬、徐二州军事,而何、徐《宋志》云起魏武遣诸州将督军,王珪之《职仪》云起光武,并非也。

现代文:自汉顺帝时起,御史中丞冯赦讨伐九江叛贼,督领扬、徐二州的军事,可是何、徐的《宋志》说白魏武帝派遣各州将领督率军队时起,王珪之《职仪》说自光武帝时起,都不对。

古文:晋太康中,都督知军事,刺史治民,各用人。

现代文:晋太康年间,都督掌管军事,刺史管理百姓,各用其人。

古文:惠帝末,乃并任,非要州则单为刺史。

现代文:惠帝末年,把两职合并,不是重要的州衹设刺史。

古文:州朝置别驾、治中、议曹、文学祭酒、诸曹部从事史。

现代文:州府设别驾、治中、议曹、文学祭酒、诸曹部从事史。

古文:护南蛮校尉。

现代文:护南蛮校尉

古文:府置佐史。

现代文:官府设佐史。

古文:隶荆州。

现代文:隶属荆州。

古文:晋、宋末省。

现代文:晋、宋末年撤销。

古文:建元元年复置,三年省。

现代文:建元元年,又设置,建元三年撤销。

古文:延兴元年置,建武省。

现代文:延兴元年设置,建武年间撤销。

古文:护三巴校尉。

现代文:护三巴校尉

古文:宋置。

现代文:宋代设置。

古文:建元二年改为刺史。

现代文:建元二年,改为刺史。

古文:宁蛮校尉。

现代文:宁蛮校尉

古文:府亦置佐史,隶雍州。

现代文:官府也设置佐史,隶属雍州。

古文:平蛮校尉。

现代文:平蛮校尉

古文:永明三年置,隶益州。

现代文:永明三年设置,隶属益州。

古文:镇蛮校尉。

现代文:镇蛮校尉

古文:隶宁州。

现代文:隶属宁州。

古文:护西戎校尉。

现代文:护西戎校尉

古文:护羌校尉。

现代文:护羌校尉

古文:右四校尉,亦置四夷。

现代文:以上四校尉,也设在四夷。

古文:平越中郎将。

现代文:平越中郎将

古文:府置佐史,隶广州。

现代文:官府设佐史,隶属广州。

古文:郡太守、内史。

现代文:郡太守、内史

古文:县令、相。

现代文:县令、相

古文:郡县为国者,为内史、相。

现代文:郡县称国的,是内史、相。

古文:镇蛮护军。

现代文:镇蛮护军

古文:安远护军。

现代文:安远护军

古文:晋世杂号,多为郡领之。

现代文:晋代的杂号,多是由郡兼管。

古文:诸王师、友、文学各一人。

现代文:诸王师、友、文学各一人。

古文:国官郎中令、中尉、大农为三卿,左右常侍、侍郎,上军、中军、下军三军,典书、典祠、学官、典卫四令,食官、厩牧长、谒者以下。

现代文:国家官职郎中令、中尉、大农是三卿,左右常侍、侍郎,上军、中军、下军三军,典书、典祠、学官、典卫四令,食官、厩牧长、谒者以下。

古文:公侯置郎中令一卿。

现代文:公侯衹设郎中令一卿。

古文:赞曰:百司分置,惟皇命职。

现代文:赞曰:分设百官,天子授职。

古文:云师鸟纪,各有其式。

现代文:用云、鸟名官,各有自己的格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