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微子世家

古文:微子开者,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。

现代文:微子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,又是纣王同父异母的兄长。

古文:纣既立,不明,淫乱于政,微子数谏,纣不听。

现代文:商纣即位后,统治黑暗,不务国政,淫佚奢侈,微子多次进谏,纣王都不听。

古文: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,灭国,惧祸至,以告纣。

现代文:等到祖伊因周西伯昌修行德政,灭亡璿后,微子担忧灾祸降落殷朝,便又多次劝谏纣王。

古文:纣曰: 我生不有命在天乎?

现代文:纣王却说: 我出生时不就有命在天麻?

**古文:是何能为! **

现代文:谁能把我怎么样呢?

古文: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,欲死之,及去,未能自决,乃问于太师、少师曰: 殷不有治政,不治四方。

现代文:微子于是预料到纣王至死叶不会听从劝谏,打算一死了之,或离开纣王,自己又无法决断,便去询问太师、少师说: 殷朝已经没有清明的政治,不能很好地治理四方。

古文:我祖遂陈于上,纣沉湎于酒,妇人是用,乱败汤德于下。

现代文:我们的祖先在上世创建了功业,纣王在当今竟一味沉溺于酒宴之中,唯妇人之言是从,扰乱败坏汤王的德政。

古文:殷既小大好草窃奸宄,卿士师师非度,皆有罪辜,乃无维获,小民乃并兴,相为敌雠。

现代文:殷朝上下大大小小都热哀于草野盗窃、犯上作乱之事,而朝廷大臣也互相仿效,违法乱纪,几乎全部有罪,因此他们的爵禄也就无法继续下去。朝廷既乱,百姓便各起于四方,互为仇敌,天下失去了协和的局面。

古文:今殷其典丧!

现代文:现在,殷朝丧失国典,如同乘船渡河找不到渡口。

古文:若涉水无津涯。

现代文:殷朝的灭亡,指日可待了。

**古文:殷遂丧,越至于今。 **

现代文:微子继续说: 太师,太师,我将何去何从呢?

古文:曰: 太师,少师,我其发出往?

现代文:我们的殷朝还能保住吗?你们无意告诫我,我如陷于不义,那么怎么办呢?

古文:吾家保于丧?今女无故告予,颠跻,如之何其? 太师若曰: 王子,天笃下菑亡殷国,乃毋畏畏,不用老长。

现代文:太师顺着说道: 王子啊,天帝降临灾祸灭亡殷朝,可是纣王居然不畏惧上天的惩罚,又不听从长者们的劝谏。

古文: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。

现代文:现在,殷朝臣民竟违背和诬秽神祇意旨。

古文:今诚得治国,国治身死不恨。

现代文:现在,假使真能救治殷朝,国家治理好了,即使自己死了,也不会留有任何怨恨。

**古文:为死,终不得治,不如去。 **

现代文:就怕你即使为国而死,国家还得不到治理,那就不如远走他乡。

古文:遂亡。

现代文:于是,微子离开了殷朝。

古文:箕子者,纣亲戚也。

现代文:箕子是纣王的亲属。

古文:纣始为象箸,箕子叹曰: 彼为象箸,必为玉杯;为杯,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。

现代文:纣王最初制作象牙箸时,箕子就悲叹道: 他现在制作象牙箸,将来就一定还要制作玉杯;制作玉杯,就一定想把远方的稀世珍宝占为已有。

**古文: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,不可振也。 **

现代文:车马宫室的奢侈豪华也必将从这里开始,国家肯定无法振兴了。

古文:纣为淫泆,箕子谏,不听。

现代文:由于纣王淫佚无度,箕子进谏,纣王仍不听。

**古文:人或曰: 可以去矣。 **

现代文:有人说: 可以离开了。

**古文:箕子曰: 为人臣谏不听而去,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,吾不忍为也。 **

现代文:箕子说: 作人臣的向君主进谏,君主置之不理,便离他而去,这是张扬君主的恶行,哗众取宠于百姓,我不忍心这样做。

古文:乃被发详狂而为奴。

现代文:于是箕子披头散发、假装疯癫做了奴隶。

古文:遂隐而鼓琴以自悲,故传之曰《箕子操》。

现代文:并隐居起来,弹琴聊以自慰,所以人们传颂他的曲子为《箕子操》。

**古文:王子比干者,亦纣之亲戚也。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,则曰: 君有过而不以死争,则百姓何辜! **

现代文:王子比干也是纣王的亲属,看到箕子进谏,君主不听,去做了奴隶,就说: 君主有罪过,而不能用死直言规劝,百姓就会受害,而百姓有什么罪呢!

古文:乃直言谏纣。

现代文:于是,就直言进谏纣王。

**古文:纣怒曰: 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,信有诸乎? **

现代文:纣王大怒道: 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窍,真是这样吗?

古文:乃遂杀王子比干,刳视其心。

现代文:于是,纣王杀死比干,挖出他的心来验证。

古文:微子曰: 父子有骨肉,而臣主以义属。

现代文:微子说: 父子是骨肉情,臣主是是靠道义连接。

**古文:故父有过,子三谏不听,则随而号之;人臣三谏不听,则其义可以去矣。 **

现代文:所以父亲如果有过错,儿子屡次劝不听,就应随之而号哭;人臣如果屡次规劝,君主不听,那么从道义上讲,人臣便可以离开国君了。

古文:于是太师、少师乃劝微子去,遂行。

现代文:于是,太师、少师就劝告微子离去,微子便离去了。

古文:周武王伐纣克殷,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,肉袒面缚,左牵羊,右把茅,膝行而前以告。

现代文:周武王讨伐纣王,战胜殷朝,微子便手持自己的祭器来到周武王的军门。他露出右臂,两手绑在背后,左边让人牵着羊,右边让人拿着茅,跪在地上前行求告武王。

古文:于是武王乃释微子,复其位如故。

现代文:于是武王就释放了微子,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。

古文:武王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,使管叔、蔡叔傅相之。

现代文:武王封商纣的儿子武庚禄父,让他来继承殷朝的祭祀,并派管叔、蔡叔辅佐他。

古文:武王既克殷,访问箕子。

现代文:武王灭亡殷朝后,便去访问箕子。

古文:武王曰: 於乎!

现代文:武王说: 唉!

**古文:维天阴定下民,相和其居,我不知其常伦所序。 **

现代文:上天默默地安定百姓,使他们安居乐业,我却不知道上天定民的常理次序。

古文:箕子对曰: 在昔鲧堙鸿水,汩陈其五行,帝乃震怒,不从鸿范九等,常伦所斁。

现代文:箕子回答说: 从前鲧堵塞大水,扰乱了上天五行的规律,于是上天发怒了,没有将治理国家的天道九种大法给予他。

古文:鲧则殛死,禹乃嗣兴。

现代文:鲧被杀死,禹就接续而兴起。

古文:天乃锡禹鸿范九等,常伦所序。

现代文:上天于是赐给禹天道大法九种,伦理常法因而有了次序。

古文: 初一曰五行;二曰五事;三曰八政;四曰五纪;五曰皇极;六曰三德;七曰稽疑;八曰庶征;九曰向用五福,畏用六极。

现代文: 这九种大法,一叫五行,二叫五事,三叫八政,四叫五纪,五叫皇极,六叫三德,七叫稽疑,八叫庶征,九叫任用五福,而让人畏使用六极。

古文: 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

现代文: 五行,一是水,二是火,三是木,四是金,五是土。

古文: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土曰稼穑。

现代文:水的自然常性是滋润万物而行下,火的常性是炎热旺盛而上升,木可弯曲变直,金可销熔变形,土可耕种收获。

古文:润下作咸,炎上作苦,曲直作酸,从革作辛,稼穑作甘。

现代文:滋润下物产生水鹵有咸味,火光上升烧焦物体作苦味,木成曲直作酸味,金销熔变形有辣味,土地种收百谷有甜味。

古文: 五事:一曰貌,二曰言,三曰视,四曰听,五曰思。

现代文: 五事:一是仪容,二是言语,三是观察,四是听闻,五是思维。

古文:貌曰恭,言曰从,视曰明,听曰聪,思曰睿。

现代文:仪容应严肃恭敬,言语应使人心悦诚服,观察要明察秋毫,听闻要明辩是非,思维要通达周密。

古文:恭作肃,从作治,明作智,聪作谋,睿作圣。

现代文:仪容恭敬,百姓就严肃;言语使人信服,国家就能治理;观察能明察秋毫,就不会受骗;听闻聪慧,臣民就会进其谋画;思维通达,事情就成功。

古文: 八政:一曰食,二曰货,三曰祀,四曰司空,五曰司徒,六曰司寇,七曰宾,八曰师。

现代文: 八政:一是粮食,二是财贷,三是祭祀,四是营建,五是教化,六是除奸,七是宾赞,八是军事。

古文: 五纪:一曰岁,二曰月,三曰日,四曰星辰,五曰历数。

现代文: 五纪:一是年,二是月,三是日,四是星辰,五是历法。

古文: 皇极:皇建其有极,敛时五福,用傅锡其庶民,维时其庶民于女极,锡女保极。

现代文: 至高无上的准则:君主应建立至高无上的准则,聚敛五种福祉,布施给自己的臣民,臣民们就拥护天子制定的准则,天子也可以要求臣民遵守这些准则。

古文:凡厥庶民,毋有淫朋,人毋有比德,维皇作极。

现代文:凡是臣民都不允许结党营私,人们不结成私党,就会把天子建立的准则当作至高无上的。

古文:凡厥庶民,有猷有为有守,女则念之。

现代文:凡是臣民,都要为天子谋虑,为天子办事,要求自己遵守天子制定的原则。

古文:不协于极,不离于咎,皇则受之。

现代文:你要这样考虑,虽然臣民的作为有时与你的原则不协凋,但只要未达到犯罪程度,天子就要容忍他。

古文:而安而色,曰 予所好德 ,女则锡之福。

现代文:假如有人谦恭地说: 我喜欢你的原则,你就赐给他幸福。

古文:时人斯其维皇之极。

现代文:如此,人们便会完全遵守你的原则。

古文:毋侮鳏寡而畏高明。

现代文:不要虐待那些无依无靠的人,却畏惧高贵显赫的人。

古文:人之有能有为,使羞其行,而国其昌。

现代文:对有能力有作为的人,你应善于任用他们,国家便会繁荣昌盛。

古文:凡厥正人,既富方榖。

现代文:凡是那些被任用的,都应使他们有爵位有俸禄。

古文:女不能使有好于而家,时人斯其辜。

现代文:假如你不能使官吏对国家做出贡献,这些人就要走上犯罪道路。

古文:于其毋好,女虽锡之福,其作女用咎。

现代文:对于那些不喜欢你建立的原则的人,你虽然赏赐给他幸福,他对你的国家也没有好处。

古文:毋偏毋颇,遵王之义。

现代文:你不要偏颇不公平,应遵循先王的法则办事。

古文:毋有作好,遵王之道。

现代文:你不要有个人的好恶,沿着先王的道路前进。

古文:毋有作恶,遵王之路。

现代文:你不要为非作歹,要遵循先王的正路行事。

古文:毋偏毋党,王道荡荡。

现代文:你不要偏私,不要结交朋党,那么,圣王的道路就会宽广。

古文:毋党毋偏,王道平平。

现代文:不结党,不偏私,圣王的道路就会清明可辨。

古文:毋反毋侧,王道正直。

现代文:你不要违反王道,不要冒犯原则,圣王的道路就正直。

古文:会其有极,归其有极。

现代文:你要会集那些按原则办事的人,那么,臣民们就都能归向你的原则。

古文:曰王极之傅言,是夷是训,于帝其顺。凡厥庶民,极之傅言,是顺是行,以近天子之光。曰天子作民父母,以为天下王。

现代文:所以说,天子宣布的至高无上的原则,就应当经常遵守,就是天子的教导也要符合上天的意旨。凡是臣民,也应把天子宣布的法则当作至高无上的,按照这个原则行事,就是亲附天子了。所以说,天子应当象做百姓的父母一样,来做天下臣民的君主。

古文: 三德:一曰正直,二曰刚克,三曰柔克。

现代文: 三德:一是端正人的曲直,二是刚能取胜,三是柔能取胜。

古文:平康正直,强不友刚克,内友柔克,沉渐刚克,高明柔克。

现代文:要想使天下平安,就要端正人的曲直,对那些强硬不友好的人,就应用刚硬态度战胜他们,对那些友好的人就应用柔和态度对待他们,对乱臣贼子,就必须强硬,对高明君子,就必须柔和。

古文:维辟作福,维辟作威,维辟玉食。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。

现代文:只有国君才能授人爵位赏有俸禄,只有国君才能主持刑罚,只有国君才能享有美食。臣子无权授人爵位赏人俸禄,无权主持刑罚,无权享有美食。

古文:臣有作福作威玉食,其害于而家,凶于而国,人用侧颇辟,民用僭忒。

现代文:臣子如果也能授人爵位赏人俸禄,也能主持刑罚,也能享有美食,就会给你的王室带来危害,给你的国家带来灾祸。人们就会因此行为不合王道,百姓就会因此犯上作乱。

古文: 稽疑:择创建卜筮人。

现代文: 解决疑难的办法是选择擅长卜筮的人,任用他们分别用龟甲或蓍草占卜。

古文:乃命卜筮,曰雨,曰济,曰涕,曰雾,曰克,曰贞,曰悔,凡七。

现代文:命令他们进行卜筮,卜筮的征兆有的象下雨,有的象雨后初晴,有的象云气连绵,有的象雾气蒙蒙,还有兆相交错,有的明正,有的象隐晦,卦象共七种。

古文:卜五,占之用二,衍貣。

现代文:前五种用龟甲占卜,后两种用蓍草占卜,对复杂多变的卦象加以推演研究。

古文:立时人为卜筮,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。

现代文:任用这些卜筮之人,如果三个人占卜就信从两个人的话。

古文:女则有大疑,谋及女心,谋及卿士,谋及庶人,谋及卜筮。

现代文:你如果遇到重大的疑难问题,就首先独自深思熟虑,然后与卿士商量,与百姓商量,最后用卜筮来决断。

古文:女则从,龟从,筮从,卿士从,庶民从,是之谓大同,而身其康强,而子孙其逢吉。

现代文:你自己同意,龟卜同意,草占同意,卿士同意,百姓同意,这就叫大同,那么你本人就健康强壮,子孙也将大吉大利。

古文:女则从,龟从,筮从,卿士逆,庶民逆,吉。

现代文:你自己同意,龟卜同意,草占同意,卿士不同意,百姓不同意,这就是吉。

古文:卿士从,龟从,筮从,女则逆,庶民逆,吉。

现代文:卿士同意,龟卜同意,草占同意,你不同意,卿士不同意,这也是吉。

古文:庶民从,龟从,筮从,女则逆,卿士逆,吉。

现代文:百姓同意,龟卜同意,草占同意,你不同意,卿士不同意,这还是吉。

古文:女则从,龟从,筮逆,卿士逆,庶民逆,作内吉,作外凶。

现代文:你同意,龟卜同意,草占不同意,卿士不同意,百姓不同意,在境内办事就会吉,在境外办事就有凶险。

古文:龟筮共违于人,用静吉,用作凶。

现代文:龟卜、草占与人们的意见都违背,静守就会吉利,行动就会有凶险。

古文: 庶征:曰雨,曰阳,曰奥,曰寒,曰风,曰时。

现代文: 各种征兆:或是雨,或是晴,或是暖,或是寒,或是风,这五种自然现象都应按时发生。

古文:五者来备,各以其序,庶草繁庑。

现代文:如果五种自然现象都具备,并能按一定规律出现,庄稼就茂盛。

古文:一极备,凶。

现代文:如果一种现象过多发生,就会歉收。

古文:一极亡,凶。

现代文:如果一种现象缺乏了,同样也要歉收。

古文:曰休征:曰肃,时雨若;曰治,时旸若;曰知,时奥若;曰谋,时寒若;曰圣,时风若。

现代文:关于美好的征兆:天子谦恭,天就按时下雨;天子政务清明,阳光就会充足;天子英明,温暖就会按时到来;天子深谋远虑,寒冷就会应时而生;天子通达,风就会按时刮过。

古文:曰咎征:曰狂,常雨若;曰僭,常旸若;曰舒,常奥若;曰急,常寒若;曰雾,常风若。王眚维岁,卿士维月,师尹维日。

现代文:各种凶恶的征兆:天子狂妄,雨水就会过多;天子僭越差错,天就会干旱;天子贪图享乐,天气就会过分炎热;天子暴虐急躁,天就会过分寒冷;天子昏暗不明,大风就刮个不止,天子决策有了过失,就影响一整年,卿士管理有了过失,就影响一整月,官吏办事有了过失,就影响一整天。

古文:岁月日时毋易,百谷用成,治用明,畯民用章,家用平康。

现代文:年、月、日都没有异常,各种庄稼就会生长茂盛,政治就会清明,贤能的人就会得到提拔,国家就会平安稳定。

古文:日月岁时既易,百谷用不成,治用昏不明,畯民用微,家用不宁。庶民维星,星有好风,星有好雨。

现代文:相反,年、月、日出现了异常,庄稼就长不好,政治就昏暗,贤能的人就受压抑,国家就会动乱,百姓象星辰,有的星辰喜好风,有的星辰喜好雨。

古文:日月之行,有冬有夏。

现代文:日月按规律运行,便产生了冬夏。

古文:月之从星,则以风雨。

现代文:月亮如果顺从星辰,那么有时就会多风,有时就会多雨。

古文: 五福:一曰寿,二曰富,三曰康宁,四曰攸好德,五曰考终命。

现代文: 五福:一是长寿,二是富有,三是平安,四是有美德,五是善终。

**古文:六极:一曰凶短折,二曰疾,三曰忧,四曰贫,五曰恶,六曰弱。 **

现代文:六种灾祸:一是早死,二是多病,三是多愁,四是贫穷,五是丑陋,六是懦弱。

古文: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。

现代文:武王听完箕子的一番陈述,就把朝鲜封给箕子,从此不再把他当作臣民。

古文:其后箕子朝周,过故殷虚,感宫室毁坏,生禾黍,箕子伤之,欲哭则不可,欲泣为其近妇人,乃作《麦秀之诗》以歌咏之。其诗曰: 麦秀渐渐兮,禾黍油油。

现代文:后来,箕子朝拜周王,经过故都殷墟,感伤于宫室毁坏坍塌、禾苗丛生,箕子十分悲痛,想大哭一场,但不行;想小声哭泣,又感到近于女人的性格,于是触景生情吟出《麦秀》,诗中说: 麦芒尖尖啊,禾苗绿油油。

**古文:彼狡僮兮,不与我好兮! **

现代文:那个小子啊,不和我友好!

古文:所谓狡童者,纣也。

现代文:所谓小子,就是纣王。

古文:殷民闻之,皆为流涕。

现代文:殷的百姓看到这首诗,都为之泣下。

古文:武王崩,成王少,周公旦代行政当国。

现代文:武王去世后,成王还年少,周公旦代理行政掌握国家政权。

古文:管、蔡疑之,乃与武庚作乱,欲袭成王、周公。

现代文:管叔、蔡叔怀疑周公旦,就与武庚作乱,想攻打成王、周公。

古文: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,杀管叔,放蔡叔,乃命微子开代殷后,奉其先祀,作《微子之命》以申之,国于宋。

现代文:周公借用成王的命令诛杀武庚、管叔,放逐了蔡叔,又让微子开代替武庚管理殷地,以继续殷先祖的祭祀,并作《微子之命》告诫他,把微子封于宋地。

古文:微子故能仁贤,乃代武庚,故殷之余民甚戴爱之。

现代文:微子本来就仁义贤能,代替武庚后,殷代旧地的百姓十分爱戴他。

古文:微子开卒,立其弟衍,是为微仲。

现代文:微子开去世后,立他的弟弟衍为国君,这就是微种。

古文:微仲卒,子宋公稽立。

现代文:微种去世后,儿子宋公稽即位。

古文:宋公稽卒,子丁公申立。

现代文:宋公稽去世后,儿子丁公申即位。

古文:丁公申卒,子愍公共立。

现代文:丁公申去世后,儿子愍公共即位。

古文:愍公共卒,弟炀公熙立。

现代文:愍公共去世后,弟弟炀公熙即位。

古文:炀公即位,愍公子鲋祀弑炀公而自立,曰 我当立 ,是为厉公。

现代文:炀公即位后,愍公有儿子鲋祀杀死炀公夺取君位,并宣布说: 我应当即位。 这就是厉公。

古文:厉公卒,子厘公举立。

现代文:厉公去世后,儿子厘公举即位。

古文:厘公十七年,周厉王出奔彘。

现代文:厘公十七年,周厉王逃跑到彘。

古文:二十八年,厘公卒,子惠公覵立。

现代文:二十八年,厘公去世后,儿子惠公即位。

古文:惠公四年,周宣王即位。

现代文:惠公四年,周宣王即位。

古文:三十年,惠公卒,子哀公立。

现代文:三十年,惠公去世,子哀公即位。

古文:哀公元年卒,子戴公立。

现代文:哀公于元年去世,子戴公即位。

古文:戴公二十九年,周幽王为犬戎所杀,秦始列为诸侯。

现代文:戴公二十九年,周幽王被犬戎所杀,秦国开始被列为诸侯。

古文:三十四年,戴公卒,子武公司空立。

现代文:三十四年,戴公去世,他的儿子武公司空即位。

古文:武公生女为鲁惠公夫人,生鲁桓公。

现代文:武公生了一个女儿,后来做了鲁惠公的夫人,生下了鲁桓公。

古文:十八年,武公卒,子宣公力立。

现代文:十八年,武公去世,他的儿子宣公力即位。

古文:宣公有太子与夷。

现代文:宣公的太子名与夷。

**古文:十九年,宣公病,让其弟和,曰: 父死子继,兄死弟及,天下通义也,我其立和。 **

现代文:十九年,宣公生病了,把君位让给弟弟和,说: 父亲死了,儿子继位,哥哥死了,弟弟继位,是天下普遍的道义。我要立和为国君。

古文:和亦三让而受之。

现代文:和多次谦让,最后才接受。

古文:宣公卒,弟和立,是为穆公。

现代文:宣公去世后,弟弟和即位,就是穆公。

古文:穆公九年,病,召大司马孔父谓曰: 先君宣公舍太子与夷而立我,我不敢忘。

现代文:九年,穆公病重,召来大司马孔父说: 先君宣公舍弃了太子与夷而将君位传给了我,我永远都不能忘记。

**古文:我死,必立与夷也。 **

现代文:我死后,一定要拥立与夷为国君。

**古文:孔父曰: 群臣皆愿立公子冯。 **

现代文:孔父说: 大臣们全都想立公子冯。

**古文:穆公曰: 毋立冯,吾不可以负宣公。 **

现代文:穆公说: 千万不要拥立冯,我不能辜负了宣公。

古文:于是穆公使冯出居于郑。

现代文:于是穆公令公子冯前往郑国居住。

古文:八月庚辰,穆公卒,兄宣公子与夷立,是为殇公。

现代文:八月庚辰日,穆公去世,他哥哥宣公的儿子与夷继位,便是殇公。

**古文:君子闻之,曰: 宋宣公可谓知人矣,立其弟以成义,然卒其子复享之。 **

现代文:君子们听说这件事后,说: 宋宣公可谓是知人善任,将君位传给了弟弟而成全了道义,然而最终还是他的儿子得到了君位。

**古文:殇公元年,卫公子州吁弑其君完自立,欲得诸侯,使告于宋曰: 冯在郑,必为乱,可与我伐之。 **

现代文:殇公元年,卫公子州吁杀死自己的国君完,自立为君王,想得到诸侯的支持,便派人告诉宋国君说: 公子冯在郑国,一定是后患,你可以和我共同讨伐他。

古文:宋许之,与伐郑,至东门而还。

现代文:宋国国君答应了,便和卫国共同攻打郑国,军队打到郑国的东门便返回了。

古文:二年,郑伐宋,以报东门之役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郑国讨伐宋国,还报 东门役 的仇恨。

古文:其后诸侯数来侵伐。

现代文:那以后,诸侯多次来进犯宋国。

古文:九年,大司马孔父嘉妻好,出,道遇太宰华督,督说,目而观之。

现代文:九年的一天,大司马孔父嘉的美貌夫人外出,路遇太宰华督,华督看中嘉的夫人,目不转睛地看着她。

**古文:督利孔父妻,乃使人宣言国中曰: 殇公即位十年耳,而十一战,民苦不堪,皆孔父为之,我且杀孔父以宁民。 **

现代文:华督贪图孔父妻,就让人在宋国扬言说: 殇公即位十年,竟打了十一次大仗,百姓苦不堪言,这都是孔父的罪过,我要杀死孔父以安定人民。

古文:是岁,鲁弑其君隐公。

现代文:这一年,鲁人杀死自己的国君隐公。

古文:十年,华督攻杀孔父,取其妻。

现代文:十年,华督杀死孔父,夺走了他的妻子。

古文:殇公怒,遂弑殇公,而迎穆公子冯于郑而立之,是为庄公。

现代文:殇公很生气,于是华督又杀死殇公,从郑国迎回穆公的儿子冯并立他为君王,这就是庄公。

古文:庄公元年,华督为相。

现代文:庄公元年,华督作宰相。

古文:九年,执郑之祭仲,要以立突为郑君。

现代文:九年,逮捕了郑国的祭仲,要挟他立突做郑国国君。

古文:祭仲许,竟立突。

现代文:祭仲答应了,终于立突为国君。

古文:十九年,庄公卒,子愍公捷立。

现代文:十九年,庄公去世,儿子愍公捷即位。

古文:愍公七年,齐桓公即位。

现代文:愍公七年,齐桓公即位。

**古文:九年,宋水,鲁使臧文仲往吊水。愍公自罪曰: 寡人以不能事鬼神,政不修,故水。 **

现代文:九年,宋国发生水灾,鲁国派臧文仲到宋国慰问,愍公自责地说: 因为我没有很好地侍奉鬼神,政治不清明,所以才发生了大水。

古文:臧文仲善此言。

现代文:臧文仲认为这话很对。

古文:此言乃公子子鱼教愍公也。

现代文:这话实际是公子子鱼教导愍公的。

古文:十年夏,宋伐鲁,战于乘丘,鲁生虏宋南宫万。

现代文:十年夏天,宋国讨伐鲁国,在乘丘作战,鲁国活捉了宋国的南宫万。

古文:宋人请万,万归宋。

现代文:宋人请求鲁国释放万,南宫万回到宋国。

**古文:十一年秋,愍公与南宫万猎,因博争行,愍公怒,辱之,曰: 始吾敬若;今若,鲁虏也。 **

现代文:十一年秋天,愍公与南宫万出猎时作博戏,南宫万与愍公争论,愍公很生气,侮辱南宫万,说: 最初我很敬重你,如今,你只不过是鲁国的一个俘虏。

古文:万有力,病此言,遂以局杀愍公于蒙泽。

现代文:南宫万勇武有力,痛恨愍公这样说,于是抓起棋盘把愍公杀死在蒙泽。

古文:大夫仇牧闻之,以兵造公门。

现代文:大夫仇牧听说这件事,带着兵器来到公门。

古文:万搏牧,牧齿着门阖死。

现代文:南宫万迎击仇牧,仇牧牙齿磕到门扇上死了。

古文:因杀太宰华督,乃更立公子游为君。

现代文:南宫万又杀死太宰华督,拥立公子游为国君。

古文:诸公子奔萧,公子御说奔亳。

现代文:各位公子逃奔到萧邑,公子御说逃奔到亳。

古文:万弟南宫牛将兵围亳。

现代文:南宫万的弟弟南宫牛带领军队包围了亳。

古文:冬,萧及宋之诸公子共击杀南宫牛,弑宋新君游而立愍公弟御说,是为桓公。

现代文:冬天,萧邑大夫和宋都逃来的公子们联合击杀了南宫牛,并杀死新立的国君公子游,而改立愍公的弟弟御说,这就是桓公。

古文:宋万奔陈。

现代文:南宫万逃奔到陈国。

古文:宋人请以赂陈。

现代文:宋国派人贿赂了陈国。

古文:陈人使妇人饮之醇酒,以革裹之,归宋。

现代文:陈国人巧使美人计用醇酒灌醉了南宫万,用皮革把他裹上,送回宋国。

古文:宋人醢万也。

现代文:宋国人对南宫万施以醢刑。

古文:桓公二年,诸侯伐宋,至郊而去。

现代文:桓公二年,诸侯攻打宋国,到达宋都郊外就撤兵了。

古文:三年,齐桓公始霸。

现代文:三年,齐桓公开始称霸。

古文:二十三年,迎卫公子燬于齐,立之,是为卫文公。

现代文:二十三年,卫国人从齐国迎回卫公子燬,拥立他为国君,便是卫文公。

古文:文公女弟为桓公夫人。

现代文:卫文公的妹妹是桓公的妻子。

古文:秦穆公即位。

现代文:这一年,秦穆公继位。

古文:三十年,桓公病,太子兹甫让其庶兄目夷为嗣。

现代文:三十年,宋桓公病危,太子兹甫让他的庶兄目夷继承君位。

古文:桓公义太子意,竟不听。

现代文:宋桓公虽然认为太子的想法很合乎道义,但最终没有同意。

古文:三十一年春,桓公卒,太子兹甫立,是为襄公。

现代文:三十一年春季,宋桓公去世,太子兹甫继位,便是襄公。

古文:以其庶兄目夷为相。

现代文:襄公让庶兄目夷当了丞相。

古文:未葬,而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,襄公往会。

现代文:桓公还没有安葬,而齐桓公就在葵丘会见了各国诸侯,襄公只好前往葵丘赴会。

古文:襄公七年,宋地霣星如雨,与雨偕下;六鶂退蜚,风疾也。

现代文:襄公七年,宋地陨星坠落如雨,和雨一块降下,六只鶂yì退着飞行,因为风太大了。

古文:八年,齐桓公卒,宋欲为盟会。

现代文:八年,齐桓公去世,宋襄公想要与各诸侯会盟。

古文:十二年春,宋襄公为鹿上之盟,以求诸侯于楚,楚人许之。

现代文:十二年春天,宋襄公要在鹿上召集诸侯会盟,宋襄公请求楚国出面邀请其他的诸侯前来,楚国答应了他的请求。

**古文:公子目夷谏曰: 小国争盟,祸也。 **

现代文:公子目夷进谏宋襄公说: 小国争当盟首,会招来灾祸的。

古文:不听。

现代文:襄公听不进目夷的劝告。

古文:秋,诸侯会宋公盟于盂。

现代文:秋天,各诸侯在盂与宋公聚会结盟。

古文:目夷曰: 祸其在此乎?

现代文:目夷说: 灾祸将会产生于此吧?

**古文:君欲已甚,何以堪之! **

现代文:国君的欲望太过分了,大国怎么受得了他呢!

古文:于是楚执宋襄公以伐宋。

现代文:果然,楚国拘捕了宋襄公,并发兵攻打了宋国。

古文:冬,会于亳,以释宋公。

现代文:冬天,诸侯再次在毫地会盟,楚国释放了宋襄公。

**古文:子鱼曰: 祸犹未也。 **

现代文:子鱼说: 灾祸还没有结束呢。

古文:十三年夏,宋伐郑。

现代文:十三年夏天,宋国讨伐郑国。

**古文:子鱼曰: 祸在此矣。 **

现代文:子鱼说: 灾祸就在这里了。

古文:秋,楚伐宋以救郑。

现代文:秋天,楚国为援救郑国而讨伐宋国。

**古文:襄公将战,子鱼谏曰: 天之弃商久矣,不可。 **

现代文:宋襄公要出战。子鱼进谏说: 上天抛弃商很久了,千万不可以再交战。

古文:冬,十一月,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。

现代文:冬天,十一月,宋襄公在泓水与楚成王作战。

**古文:楚人未济,目夷曰: 彼众我寡,及其未济击之。 **

现代文:楚军渡河未完时,目夷就劝说: 敌众我寡,要趁他们渡河时攻打他们。

古文:公不听。

现代文:襄公不听目夷的意见。

**古文:已济未陈,又曰: 可击。 **

现代文:等到楚军渡完河还未排列成阵势时,目夷又建议: 可以攻打了。

**古文:公曰: 待其已陈。 **

现代文:襄公却说: 等他们排好阵势再打。

古文:陈成,宋人击之。

现代文:楚军阵势排好,宋军才出战。

古文:宋师大败,襄公伤股。

现代文:结果宋军大败,襄公大腿受伤。

古文:国人皆怨公。

现代文:宋国人都怨恨襄公。

**古文:公曰: 君子不困人于厄,不鼓不成列。 **

现代文:襄公辩解说: 君子不能乘人之危,不能攻打未列好阵势的军队。

古文:子鱼曰: 兵以胜为功,何常言与!

现代文:子鱼说: 打仗胜了就是功劳,说些空洞的道理又有什么用呢!

**古文:必如公言,即奴事之耳,又何战为? **

现代文:真的按襄公说的做,那就直接为楚国当奴隶算了,何必还与楚国打仗呢?

古文:楚成王已救郑,郑享之;去而取郑二姬以归。

现代文:楚成王援救了郑国,郑国热情款待他。成王离开时,娶了郑君两个女儿回楚。

古文:叔瞻曰: 成王无礼,其不没乎?

现代文:叔瞻说: 楚成王不懂礼节,难道能寿终正寝吗?

**古文:为礼卒于无别,有以知其不遂霸也。 **

现代文:讲究礼节内外无别,从这里就知道他绝对不能成就霸业了。

古文:是年,晋公子重耳过宋,襄公以伤于楚,欲得晋援,厚礼重耳以马二十乘。

现代文:这一年,晋公子重耳路过宋国,襄公因为被楚国打伤,想得到晋国的援助,于是厚礼赠送重耳,给了他八十匹马。

古文:十四年夏,襄公病伤于泓而竟卒,子成公王臣立。

现代文:十四年夏天,襄公终于死于泓水之战时的腿伤,他的儿子成公王臣即位。

古文:成公元年,晋文公即位。

现代文:成公元年,晋文公即位。

古文:三年,倍楚盟亲晋,以有德于文公也。

现代文:三年,宋国背弃与楚国的盟约亲近晋国,因为宋襄公曾有恩于晋文公。

古文:四年,楚成王伐宋,宋告急于晋。

现代文:四年,楚成王讨伐宋国,宋国向晋国告急。

古文:五年,晋文公救宋,楚兵去。

现代文:五年晋文公救援宋国,楚军撤兵。

古文:九年,晋文公卒。

现代文:九年,晋文公去世。

古文:十一年,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。

现代文:十一年,楚太子商臣杀死自己的父亲成王即位。

古文:十六年,秦穆公卒。

现代文:十六年,秦穆公去世。

古文:十七年,成公卒。

现代文:十七年,成公去世。

古文:成公弟御杀太子及大司马公孙固而自立为君。

现代文:成公的弟弟御杀死太子和大司马公孙固,自己立为国君。

古文:宋人共杀君御而立成公少子杵臼,是为昭公。

现代文:宋人杀死国君御,拥立成公小儿子杵臼,这就是昭公。

古文:昭公四年,宋败长翟缘斯于长丘。

现代文:昭公四年,宋在长丘打败长翟缘斯。

古文:七年,楚庄王即位。

现代文:七年,楚庄王即位。

古文:九年,昭公无道,国人不附。

现代文:九年,昭公昏庸无道,百姓都不依附他。

古文:昭公弟鲍革贤而下士。

现代文:昭公的弟弟鲍革很贤惠,又能礼遇下士。

古文:先,襄公夫人欲通于公子鲍,不可,乃助之施于国,因大夫华元为右师。

现代文:从前,襄公夫人想与公子鲍私通,未能如愿,于是就帮助鲍对百姓布施恩惠。又依靠大夫华元的帮助推举他当了右师。

古文:昭公出猎,夫人王姬使卫伯攻杀昭公杵臼。弟鲍革立,是为文公。

现代文:昭公出猎时,夫人王姬让卫伯杀死昭公杵臼,昭公的弟弟鲍革即位,这就是文公。

古文:文公元年,晋率诸侯伐宋,责以弑君。

现代文:文公元年,晋国率领诸侯讨伐宋国,谴责宋国杀死了国君杵臼的事情。

古文:闻文公定立,乃去。

现代文:但听说文公已被立为国君,就退兵了。

古文:二年,昭公子因文公母弟须与武、缪、戴、庄、桓之族为乱,文公尽诛之,出武、缪之族。

现代文:二年,昭公的儿子靠文公的同母弟弟须以及武公、缪公、戴公、庄公、桓公后代的支持发动了叛乱,文公便诛杀了他们,将武公、缪公后代驱逐楚国。

古文:四年春,楚命郑伐宋。

现代文:四年春天,楚国让郑国讨伐宋国。

古文:宋使华元将,郑败宋,囚华元。

现代文:宋国派华元作统帅,郑国打败了宋国,囚禁了华元。

古文:华元之将战,杀羊以食士,其御羊羹不及,故怨,驰入郑军,故宋师败,得囚华元。

现代文:华元在与郑军作战之前曾杀羊犒劳士兵,为他驾车的人没有吃到羊羹,所以十分怨恨,便驾着车跑到郑军中,所以宋军失败,华元被囚。

古文:宋以兵车百乘文马四百匹赎华元。

现代文:宋国用一百辆兵车、四百匹毛色漂亮的马赎回华元。

古文:未尽入,华元亡归宋。

现代文:这些东西还未完全送到楚国,华元就逃了回来。

古文:十四年,楚庄王围郑。

现代文:十四年,楚庄王包围了郑国。

古文:郑伯降楚,楚复释之。

现代文:郑伯投降了楚国,楚国又解围而去。

古文:十六年,楚使过宋,宋有前仇,执楚使。

现代文:十六年,楚国使者路过宋国,宋国因记恨旧仇,就逮捕了楚国使者。

古文:九月,楚庄王围宋。

现代文:九月,楚庄王包围了宋国国都。

古文:十七年,楚以围宋五月不解,宋城中急,无食,华元乃夜私见楚将子反。

现代文:十七年,楚国包围宋都达五月之久,城内告急,没有粮食吃,华元便在一天夜里暗中会见楚国将领子反。

古文:子反告庄王。

现代文:子反告诉庄王。

**古文:王问: 城中何如? **

现代文:庄王问: 城中怎么样?

**古文:曰: 析骨而炊,易子而食。 **

现代文:子反回答: 城内人劈开人骨作柴烧,交换幼子果腹。

古文:庄王曰: 诚哉言!

现代文:庄王说: 这话是真的呀!

**古文:我军亦有二日粮。 **

现代文:我们的粮食也仅够军队吃两天了。

古文:以信故,遂罢兵去。

现代文:楚国由于讲求信义,就退兵了。

古文:二十二年,文公卒,子共公瑕立。

现代文:二十二年,文公去世,他的儿子共公瑕被立为国君。

古文:始厚葬。

现代文:宋国第一次实行厚葬。

古文:君子讥华元不臣矣。

现代文:君子讥笑华元没有尽到为臣的职责。

古文:共公十年,华元善楚将子重,又善晋将栾书,两盟晋楚。

现代文:共公十年,华元与楚国将领子重的关系很好,又与晋国将领栾书关系密切,因此与晋楚都结成了盟友。

古文:十三年,共公卒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共公去世。

古文:华元为右师,鱼石为左师。

现代文:华元当了右师,鱼石当了左师。

古文:司马唐山攻杀太子肥,欲杀华元,华元奔晋,鱼石止之,至河乃还,诛唐山。

现代文:司马唐山杀死了太子肥,又打算杀死华元,华元要逃亡到晋国,结果被鱼石半路拦住了,到了黄河又折回来,杀死了司马唐山。

古文:乃立共公少子成,是为平公。

现代文:于是,拥立共公小儿子成,这就是平公。

古文:平公三年,楚共王拔宋之彭城,以封宋左师鱼石。

现代文:平公三年,楚共王攻下宋国的彭城,把彭城封给宋国左师鱼石。

古文:四年,诸侯共诛鱼石,而归彭城于宋。

现代文:四年,诸侯联合起来杀死了鱼石,而把彭城归还给宋国。

古文:三十五年,楚公子围弑其君自立,为灵王。

现代文:三十五年,楚公子围杀死自己的国君即位,这就是楚灵王。

古文:四十四年,平公卒,子元公佐立。

现代文:四十四年,平公去世,他的儿子元公佐即位。

古文:元公三年,楚公子弃疾弑灵王,自立为平王。

现代文:元公三年,楚公子弃疾杀君即位,做了平王。

古文:八年,宋火。

现代文:八年,宋国火灾发生了。

古文:十年,元公毋信,诈杀诸公子。

现代文:十年,元公不讲信义,用欺诈的手段杀死了诸位公子。

古文:大夫华、向氏作乱。

现代文:大夫华氏、向氏纷纷起兵作乱。

古文:楚平王太子建来奔,见诸华氏相攻乱,建去如郑。

现代文:楚平王的太子建逃奔到宋国,看见华氏等人互相攻伐作战,便离开宋国跑到郑国。

古文:十五年,元公为鲁昭公避季氏居外,为之求入鲁,行道卒,子景公头曼立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因为鲁昭公在外居住躲避季氏,元公为了鲁昭公能回到鲁国而四处求情,结果在途中去世,他的儿子景公头曼即位。

古文:景公十六年,鲁阳虎来奔,已复去。

现代文:景公十六,鲁国阳虎逃奔到宋国,很快又离开。

古文:二十五年,孔子过宋,宋司马桓魋恶之,欲杀孔子,孔子微服去。

现代文:二十五年,孔子路过宋国,宋国司马桓魋讨厌孔子,想杀死他,孔子换上平民服逃出宋国。

古文:三十年,曹倍宋,又倍晋,宋伐曹,晋不救,遂灭曹有之。

现代文:三十年,曹国背弃了与宋国的盟约,又背弃了与晋国的盟约,宋国于是讨伐曹国,晋国未去救援,于是宋国灭掉了曹国,占据了曹国国土。

古文:三十六年,齐田常弑简公。

现代文:三十六年,齐国大夫田常杀死国君简公。

古文:三十七年,楚惠王灭陈。荧惑守心。

现代文:三十七年,楚惠王没掉了陈国,火星侵占了心宿星区。

古文:心,宋之分野也,景公忧之。

现代文:心宿区是宋国的天区,景公对此很担忧。

**古文:司星子韦曰: 可移于相。 **

现代文:掌管星象的子韦说: 可以把灾祸移到相国身上。

**古文:景公曰: 相,吾之股肱。 **

现代文:景公说: 不行,相国如同我的手足。

**古文:曰: 可移于民。 **

现代文:子韦又说: 可以转嫁到百姓身上。

**古文:景公曰: 君者待民。 **

现代文:景公说: 也不行,国君依靠的就是百姓。

**古文:曰: 可移于岁。 **

现代文:子韦又说: 可以转移到年成上。

**古文:景公曰: 岁饥民困,吾谁为君! **

现代文:景公说: 更不行,年成歉收,百姓贫困,到时我去做谁的国君!

**古文:子韦曰: 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,荧惑宜有动。 **

现代文:子韦说: 天虽高远却能听到下界细微的声音,您说了国君应该说的三句话,火星应该移动了。

古文:于是候之,果徙三度。

现代文:于是仔细观测火星,火星果然移动了三度。

古文:六十四年,景公卒。

现代文:六十四年,景公去世。

古文:宋公子特攻杀太子而自立,是为昭公。

现代文:宋公子特杀死太子即位,这就是昭公。

古文:昭公者,元公之曾庶孙也。

现代文:昭公是元公的曾孙。

古文:昭公父公孙纠,纠父公子褍秦,褍秦即元公少子也。

现代文:昭公的父亲是公孙纠,纠的父亲是公子褍秦,褍秦就是元公的小儿子。

古文:景公杀昭公父纠,故昭公怨杀太子而自立。

现代文:景公杀死昭公的父亲公孙纠,所以昭公怨恨太子,便杀死他,自己即位。

古文:昭公四十七年卒,子悼公购由立。

现代文:昭公在位四十七年去世,他的儿子悼公购由立为国君。

古文:悼公八年卒,子休公田立。

现代文:悼公在位八年去世,儿子休公田即位。

古文:休公田二十三年卒,子辟公辟兵立。

现代文:休公田在位二十三年去世,儿子辟公辟兵即位。

古文:辟公三年卒,子剔成立。

现代文:辟公在位三年去世,儿子剔成即位。

古文:剔成四十一年,剔成弟偃攻袭剔成,剔成败奔齐,偃自立为宋君。

现代文:剔成在位四十一年,剔成的弟弟偃袭击剔成,剔成失败逃到齐国,偃自立宋国国君。

古文:君偃十一年,自立为王。

现代文:十一年,偃自己号为王。

古文:东败齐,取五城;南败楚,取地三百里;西败魏军,乃与齐、魏为敌国。

现代文:向东打败了齐国,攻取了五座城;向南打败了楚国,侵占楚地三百余里;向西打败了魏国,和齐魏两国成了仇敌。

古文:盛血以韦囊,县而射之,命曰 射天 。

现代文:君偃用牛皮袋盛着血,悬挂起来用箭射它,称为 射天 。

古文:淫于酒、妇人。

现代文:君偃整日沉缅于酒色之中。

古文:群臣谏者辄射之。

现代文:凡是规劝提意见的大臣,都被他用箭射死。

古文:于是诸侯皆曰 桀宋 。 宋其复为纣所为,不可不诛 。

现代文:于是诸侯们都称他为 桀宋 。 宋君偃又步纣王后尘,为所欲为,不能不诛杀。

古文:告齐伐宋。

现代文:诸侯要求齐国讨伐宋国。

古文:王偃立四十七年,齐愍王与魏、楚伐宋,杀王偃,遂灭宋而三分其地。

现代文:宋王偃即位四十七年时,齐愍王与魏、楚讨联合讨伐宋国,杀死了偃,灭掉了宋国,瓜分了宋国的国土。

古文:太史公曰:孔子称 微子去之,箕子为之奴,比干谏而死,殷有三仁焉 。

现代文:太史公说:孔子说过 微子走了,箕子成为了奴隶,比干进谏被杀,殷朝有三位仁者。

古文:《春秋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,国以不宁者十世。

现代文:《春秋》讥讽宋国的动乱是从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,国家不安定达十代之多。

古文:襄公之时,修行仁义,欲为盟主。

现代文:襄公在位时,修行仁义,一心想当盟主。

古文:其大夫正考父美之,故追道契、汤、高宗,殷所以兴,作《商颂》。

现代文:他的大夫正考父为了称赞他,于是追述契、汤、高宗时代殷朝兴盛的原因,写了《商颂》。

古文:襄公既败于泓,而君子或以为多,伤中国阙礼义,褒之也,宋襄之有礼让也。

现代文:宋襄公在泓水被打败了,有的君子仍然认为他值得赞扬,这是因为君子感叹当时中原地区的国家缺少礼义,所以表彰他,因为宋襄公具有礼让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