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世家

古文:晋唐叔虞者,周武王子而成王弟。

现代文:晋国的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,周成王的弟弟。

**古文:初,武王与叔虞母会时,梦天谓武王曰: 余命女生子,名虞,余与之唐。 **

现代文:起初,周武王与叔虞母亲在一起时,叔虞的母亲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: 我让你生个儿子,名叫虞,我把唐地赐给他。

古文:及生子,文在其手曰 虞 ,故遂因命之曰虞。

现代文:等到武王夫人生下婴儿后一看,手掌心上果然写着 虞 字,所以就给儿子取名为虞。

古文:武王崩,成王立,唐有乱,周公诛灭唐。

现代文:周武王逝世后,周成王继位,唐发生内乱,周公灭了唐。

**古文:成王与叔虞戏,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,曰: 以此封若。 **

现代文:一天,周成王和叔虞一起玩耍,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圭璧的形状送给叔虞,说: 用这个分封你。

古文: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。

现代文:史佚于是请求选择一个吉日封叔虞为诸侯。

**古文:成王曰: 吾与之戏耳。 **

现代文:周成王说: 我和他开玩笑呢!

古文:史佚曰: 天子无戏言。

现代文:史佚说: 天子无戏言。

**古文:言则史书之,礼成之,乐歌之。 **

现代文:只要说了,史官都要如实记录下来,按礼节完成它,并奏乐章歌颂它。

古文:于是遂封叔虞于唐。

现代文:于是周成王把唐地封给叔虞。

古文:唐在河、汾之东,方百里,故曰唐叔虞。姓姬氏,字子于。

现代文:唐地在黄河、汾河的东边,方圆百里,所以叔虞又被叫做唐叔虞,他姓姬,字子于。

古文:唐叔子燮,是为晋侯。

现代文:唐叔的儿子燮就是晋侯。

古文:晋侯子宁族,是为武侯。

现代文:晋侯的儿子宁族就是武侯。

古文:武侯之子服人,是为成侯。

现代文:武侯的儿子服人就是成侯。

古文:成侯子福,是为厉侯。

现代文:成侯的儿子福就是厉侯。

古文:厉侯之子宜臼,是为靖侯。

现代文:厉侯的儿子宜臼就是靖侯。

古文:靖侯已来,年纪可推。

现代文:靖侯以后,晋国的年代都能够推算出来了。

古文:自唐叔至靖侯五世,无其年数。

现代文:从唐叔虞到靖侯五代,没有记录他们在位的年数。

古文:靖侯十七年,周厉王迷惑暴虐,国人作乱,厉王出奔于彘,大臣行政,故曰 共和 。

现代文:靖侯十七年,周厉王残暴狂虐,国人动乱,厉王逃到彘,大臣主持政务,所以叫 共和 。

古文:十八年,靖侯卒,子厘侯司徒立。

现代文:十八年,靖侯逝世,他的儿子厘侯司徒继位。

古文:厘侯十四年,周宣王初立。

现代文:厘侯十四年,周宣王刚刚即位。

古文:十八年,厘侯卒,子献侯籍立。

现代文:十八年,厘侯逝世,他的儿子献侯籍即位。

古文:献侯十一年卒,子穆侯费王立。

现代文:献侯于十一年逝世,他的儿子穆侯费王即位。

古文:穆侯四年,取齐女姜氏为夫人。

现代文:穆侯即位的第四年,娶了齐女姜氏作夫人。

古文:七年,伐条。

现代文:七年,穆侯讨伐条地。

古文:生太子仇。

现代文:夫人生下太子仇。

古文:十年,伐千亩,有功。

现代文:十年,讨伐千亩,建立了功劳。

古文:生少子,名曰成师。

现代文:穆侯又得了小儿子,取名成师。

古文:晋人师服曰: 异哉,君之命子也!

现代文:晋人师服说: 君王给孩子取的名,真奇怪呀!

古文:太子曰仇,仇者雠也。

现代文:太子叫仇,仇是仇恨的意思。

古文:少子曰成师,成师大号,成之者也。

现代文:小儿子却叫成师,成师是大名号,是成就他的意思。

古文:名,自命也;物,自定也。

现代文:名字是自己命名的,然而,事物却自有规定。

**古文:今适庶名反逆,此后晋其能毋乱乎? **

现代文:现在,嫡长子与庶子取的名字正相返,这以后晋难道能不乱吗?

古文:二十七年,穆侯卒,弟殇叔自立,太子仇出奔。

现代文:二十七年,穆侯去世,他的弟弟殇叔自己立为君王,太子仇被迫逃亡。

古文:殇叔三年,周宣王崩。

现代文:殇叔三年,周宣王逝世。

古文:四年,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,是为文侯。

现代文:四年,穆侯的太子仇率领自己的党徒袭击殇叔自立为国君,这就是文侯。

古文:文侯十年,周幽王无道,犬戎杀幽王,周东徙。

现代文:文侯十年,周幽王昏庸无道,犬戎杀死周幽王,周王室东迁。

古文:昭侯元年,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。

现代文:秦襄公开始被列为诸侯。三十五年,文侯仇逝世,他的儿子昭侯伯即位。昭侯于元年把曲沃封给文侯弟弟成师。

古文:曲沃邑大于翼。

现代文:曲沃城比翼城大。

古文:翼,晋君都邑也。

现代文:翼城是晋君的都城。

古文:成师封曲沃,号为桓叔。

现代文:成师被封在曲沃,称为桓叔。

古文:靖侯庶孙栾宾相桓叔。

现代文:靖侯的庶孙栾宾辅佐桓叔。

古文:桓叔是时年五十八矣,好德,晋国之众皆附焉。

现代文:当时桓叔已岁,崇尚德行,晋国百姓都归附他。

古文:君子曰: 晋之乱其在曲沃矣。

现代文:君子说: 晋国的动乱就在曲沃了。

**古文:末大于本而得民心,不乱何待! **

现代文:末大于本并且深得民心,不乱还等什么!

古文:七年,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。

现代文:昭侯七年,晋国大臣潘父杀死国君昭侯,要去迎接曲沃桓叔。

古文:桓叔欲入晋,晋人发兵攻桓叔。

现代文:桓叔也想去晋都,但晋人发兵攻打桓叔。

古文:桓叔败,还归曲沃。

现代文:桓叔被打败了,又回到曲沃。

古文:晋人共立昭侯子平为君,是为孝侯。

现代文:晋人共同立昭侯的儿子平为国君,这就是孝侯。

古文:诛潘父。

现代文:孝侯杀了潘父。

古文:孝侯八年,曲沃桓叔卒,子鳝代桓叔,是为曲沃庄伯。

现代文:孝侯八年,曲沃桓叔逝世,他的儿子鱓继承桓叔的爵位,这就是曲沃庄伯。

古文:孝侯十五年,曲沃庄伯弑其君晋孝侯于翼。

现代文:孝侯十五年,曲沃庄伯在翼城杀死国君晋孝侯。

古文:晋人攻曲沃庄伯,庄伯复入曲沃。

现代文:晋人攻打曲沃庄伯,庄伯再次回到曲沃。

古文:晋人复立孝侯子郄为君,是为鄂侯。

现代文:晋人又立孝侯儿子郄为国君,这就是鄂侯。

古文:鄂侯二年,鲁隐公初立。

现代文:鄂侯二年,鲁隐公刚即位。

古文:鄂侯六年卒。

现代文:鄂侯在位六年逝世。

古文:曲沃庄伯闻晋鄂侯卒,乃兴兵伐晋。

现代文:曲沃庄伯听说晋鄂侯去世了,便兴兵讨伐晋国国都。

古文:周平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,庄伯走保曲沃。

现代文:周平王派虢公率领军队讨伐曲沃庄伯,庄伯逃回曲沃防守。

古文:晋人共立鄂侯子光,是为哀侯。

现代文:晋人共同立鄂侯的儿子光为国君,这就是哀侯。

古文:哀侯二年,曲沃庄伯卒,子称代庄伯立,是为曲沃武公。

现代文:哀侯二年,曲沃庄伯逝世,他的儿子称接替庄伯即位,这就是曲沃武公。

古文:哀侯六年,鲁弑其君隐公。

现代文:哀侯六年,鲁国人杀死自己的国君鲁隐公。

古文:哀侯八年,晋侵陉廷。

现代文:哀侯八年,晋国侵伐陉廷。

古文:陉廷与曲沃武公谋,九年,伐晋于汾旁,虏哀侯。

现代文:陉廷人和曲沃武公共同策划,在九年,到达汾河畔讨伐晋国,俘虏了晋哀侯。

古文:晋人乃立哀侯子小子为君,是为小子侯。

现代文:于是晋人就立哀侯的儿子小子为国君,这就是小子侯。

古文:小子元年,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所虏晋哀侯。

现代文:小子元年,曲沃武公指使韩万杀死了被俘的晋哀侯。

古文:曲沃益强,晋无如之何。

现代文:曲沃越发强大,晋国对它无可奈何。

古文:晋小子之四年,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杀之。

现代文:晋小子四年,曲沃武公骗来晋小子杀死了他。

古文: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,武公入于曲沃,乃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。

现代文:周桓王派虢仲讨伐曲沃武公,武公逃回曲沃,晋哀侯的弟弟缗被立为晋侯。

古文:晋侯缗四年,宋执郑祭仲而立突为郑君。

现代文:晋侯缗四年,宋逮捕了郑国的祭仲,胁迫他立突为郑国国君。

古文:晋侯十九年,齐人管至父弑其君襄公。

现代文:晋侯十九年,齐人管至父杀死自己的国君齐襄公。

古文:晋侯二十八年,齐桓公始霸。

现代文:晋侯二十八年,齐桓公开始称霸。

古文:曲沃武公伐晋侯缗,灭之,尽以其宝器赂献于周厘王。厘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,列为诸侯,于是尽并晋地而有之。

现代文:曲沃武公讨伐晋侯缗,灭亡了晋,把晋国的宝器全部献给了周厘王,厘王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,并列为诸侯,于是武公把整个晋国土地全部吞并,据为己有。

古文: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,更号曰晋武公。

现代文:曲沃武公已经即位三十七年了,才改号叫晋武公。

古文:晋武公始都晋国,前即位曲沃,通年三十八年。

现代文:晋武公开始迁到晋国都城,加上以前在曲沃的即位,总共三十八年。

古文:武公称者,先晋穆侯曾孙也,曲沃桓叔孙也。

现代文:武公称是先君晋穆侯的曾孙、曲沃桓叔的孙子。

古文:桓叔者,始封曲沃。

现代文:桓叔是首先被封于曲沃的。

古文:武公,庄伯子也。

现代文:武公是庄伯的儿子。

古文:自桓叔初封曲沃以至武公灭晋也,凡六十七岁,而卒代晋为诸侯。

现代文:从桓叔最初封于曲沃到武公灭亡晋国,一共六十七年,武公最终代替晋国成为诸侯。

古文:武公代晋二岁,卒。与曲沃通年,即位凡三十九年而卒。

现代文:武公在取代晋国国君的第二年去世,加上他在曲沃的在位时间,在位共三十九年去世。

古文:乃使尽杀诸公子,而城聚都之,命曰绛,始都绛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献公诡诸即位。献公元年,周惠王的弟弟颓攻击惠王,惠王逃跑,住在郑国的栎邑。

古文:九年,晋群公子既亡奔虢,虢以其故再伐晋,弗克。

现代文:五年,晋献公讨伐骊戎,得到骊姬及骊姬妹妹,对她们十分宠爱。八年,晋大夫士蒍,晋国的许多公子已经逃奔到虢国,虢公因此再一次讨伐晋国,但是未能得胜。

**古文:十年,晋欲伐虢,士蒍曰: 且待其乱。 **

现代文:献公十年,晋想讨伐虢,士蒍说: 姑且等它自己发生内乱!

古文:十二年,骊姬生傒齐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骊姬生下奚齐。

**古文:献公有意废太子,乃曰: 曲沃吾先祖宗庙所在,而蒲边秦,屈边翟,不使诸子居之,我惧焉。 **

现代文:献公打算废掉太子,就说: 曲沃是我们先祖宗庙所在之地,而蒲靠近秦国,屈靠近翟,如果不让公子们在那些地方镇守,我将忧心忡忡。

古文:于是使太子申生居曲沃,公子重耳居蒲,公子夷吾居屈。

现代文:于是,献公让太子申生去驻守曲沃,公子重耳去驻守蒲,公子夷吾去驻守屈。

古文:献公与骊姬子傒齐居绛。

现代文:献公与骊姬儿子奚齐就居住在国都绛。

古文:晋国以此知太子不立也。

现代文:晋国人因此知道太子将不能即位了。

古文:太子申生,其母齐桓公女也,曰齐姜,早死。

现代文:太子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,叫齐姜,早就去世。

古文:申生同母女弟为秦穆公夫人。

现代文:申生同母的妹妹是秦穆公夫人。

古文:重耳母,翟之狐氏女也。

现代文:重耳的母亲的翟人狐氏女子。

古文:夷吾母,重耳母女弟也。

现代文:夷吾的母亲是重耳母亲的妹妹。

古文:献公子八人,而太子申生、重耳、夷吾皆有贤行。

现代文:献公一共有八个儿子,太子申生、重耳、夷吾都很有贤能,品德高尚。

古文:及得骊姬,乃远此三子。

现代文:等献公有了骊姬后,献公就疏远了这三个儿子。

古文:十六年,晋献公作二军。

现代文:十六年,晋献公建立两军。

古文:公将上军,太子申生将下军,赵夙御戎,毕万为右,伐灭霍,灭魏,灭耿。

现代文:献公统帅上军,太子申生统帅下军,赵夙驾战车,毕万担任护右,相继讨伐灭亡了霍国、魏国、耿国。

古文:还,为太子城曲沃,赐赵夙耿,赐毕万魏,以为大夫。

现代文:等全军回到晋后,献公给太子在曲沃筑城,把耿地赐予赵夙,把魏国的土地赐予毕万,让他们成为大夫。

古文:士蒍曰: 太子不得立矣。

现代文:士蒍说: 太子您已经不能立为国君了。

古文:分之都城,而位以卿,先为之极,又安得立!

现代文:献公把先君的都城都分给了您,并授予了您卿的爵位,预先把您的禄位提高到极点,又怎么能再立您为国君呢!

古文:不如逃之,无使罪至。

现代文:太子不如逃走,免得大祸临头。

**古文:为吴太伯,不亦可乎,犹有令名。 **

现代文:太子仿效吴太伯,不也可以吗?这样,还能落得个好名声。

古文:太子不从。

现代文:太子没有听从。

古文:卜偃曰: 毕万之后必大。

现代文:掌卜的大夫郭偃说: 毕万的后代一定有大发展。

古文:万,盈数也;魏,大名也。

现代文:万,是个满数;魏,有广大的意思。

古文:以是始赏,天开之矣。

现代文:把魏赏赐给毕万,是上天保佑毕万呢。

**古文:天子曰兆民,诸侯曰万民,今命之大,以从盈数,其必有众。 **

现代文:天子有兆民,诸侯有万民,现在封毕万于意为广大的魏地,用来匹配他名字里的满数,他一定会得到很多臣民。

古文:初,毕万卜仕于晋国,遇《屯》之《比》。

现代文:当初,毕万在晋国占卜自己的官运,遇到《屯卦》演成《比卦》。

古文:辛廖占之曰: 吉。《屯》固《比》入,吉孰大焉。

现代文:辛廖占卜说: 这是吉利,《屯》卦预示坚固,比预示深入,没有比这更吉利的了。

**古文:其后必蕃昌。 **

现代文:他的后代一定会繁荣昌盛。

古文:十七年,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。

现代文:十七年,晋侯让太子申生讨伐东山的皋落氏。

古文:里克谏献公曰: 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,以朝夕视君膳者也,故曰冢子。

现代文:里克进谏献公说: 太子是奉献祭祀宗庙、社稷的祭品、早晚检查国君膳食的人,所以叫冢子。

古文:君行则守,有守则从。从曰抚军,守曰监国,古之制也。

现代文:国君要出行,太子就应该留守,如果有人代为留守,太子就应该跟从,随从国君外出叫抚军,留守都城内叫监国,这是古代的制度。

古文:夫率师,专行谋也;誓军旅,君与国政之所图也:非太子之事也。

现代文:军队的统帅必定专心谋划;向军队发号施令,是国君与正卿的专职,这不是太子的事情。

古文:师在制命而已,禀命则不威,专命则不孝,故君之嗣适不可以帅师。

现代文:军队的统帅在于服从将军的命令,太子遇到事情都要请示国君,则没有威严;如独断专行,又是不孝。所以国君的继位嫡子不可以统帅军队。

**古文:君失其官,率师不威,将安用之? **

现代文:国君以太子为军队统帅是错命官职,统帅军队会使太子丧失威严,将来怎么重用他呢?

**古文:公曰: 寡人有子,未知其太子谁立。 **

现代文:献公说: 我有几个儿子,还没有确定立谁为太子。

古文:里克不对而退,见太子。

现代文:里克没有回答就退了出来,去见太子。

**古文:太子曰: 吾其废乎? **

现代文:太子问: 我将要被废掉了吧!

古文:里克曰: 太子勉之!教以军旅,不共是惧,何故废乎?

现代文:里克说: 太子努力吧,让您统帅下军,怕的应该是不能完成任务,有什么原因要废掉您呢?

古文:且子惧不孝,毋惧不得立。

现代文:况且您为人子应该害怕自己不能尽孝,不应担心自己不能被立为国君。

**古文:修己而不责人,则免于难。 **

现代文:自己注意修身养性,不去责难别人,就可以免除灾难。

古文:太子帅师,公衣之偏衣,佩之金玦。

现代文:太子统率军队,献公让他穿上左右异色的偏衣,佩戴上金玦。

古文:里克谢病,不从太子。

现代文:里克推说有病,没有跟从太子。

古文:太子遂伐东山。

现代文:太子于是就去讨伐东山。

**古文:十九年,献公曰: 始吾先君庄伯、武公之诛晋乱,而虢常助晋伐我,又匿晋亡公子,果为乱。弗诛,后遗子孙忧。 **

现代文:十九年,献公说: 当初我们的先君庄伯、武公平息晋国动乱时,虢国常常帮助晋国讨伐我们,又藏匿了晋国逃跑的公子,如果果真作乱,不去讨伐,将给子孙留下后患。

古文: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假道于虞。

现代文:于是,献公就让荀息驾着屈产的驷马向虞国借路。

古文:虞假道,遂伐虢,取其下阳以归。

现代文:虞国同意借路,晋就去讨伐虢国,攻下下阳后回国了。

**古文:献公私谓骊姬曰: 吾欲废太子,以傒齐代之。 **

现代文:献公私下对骊姬说: 我想废掉太子,让奚齐代替他。

**古文:骊姬泣曰: 太子之立,诸侯皆已知之,而数将兵,百姓附之,奈何以贱妾之故废适立庶?君必行之,妾自杀也。 **

现代文:骊姬听后哭着说: 太子已经立好,诸侯们都已经知道了,而且太子多次统帅军队,百姓都归附他,怎么可以因为我就废掉嫡长子而立庶子,如果您一定要这样做,我只能自杀了。

古文:骊姬详誉太子,而阴令人谮恶太子,而欲立其子。

现代文:骊姬假装赞扬太子,但暗中却让人中伤太子,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。

**古文:二十一年,骊姬谓太子曰: 君梦见齐姜,太子速祭曲沃,归厘于君。 **

现代文:二十一年,骊姬对太子说: 君王曾梦见齐姜,太子您应立即去曲沃祭祀母亲,回来后把胙肉献给君王。

古文:太子于是祭其母齐姜于曲沃,上其荐胙于献公。

现代文:于是太子赶到曲沃去祭祀母亲,回晋都后,把胙肉奉送给献公。

古文:献公时出猎,置胙于宫中。

现代文:献公当时出去打猎了,太子便把胙肉放在宫中。

古文:骊姬使人置毒药胙中。

现代文:骊姬派人在胙肉上放了毒药。

**古文:居二日,献公从猎来还,宰人上胙献公,献公欲飨之。骊姬从旁止之,曰: 胙所从来远,宜试之。 **

现代文:过了两天,献公打猎回宫,厨师把胙肉献给献公,献公正想享用,骊姬从旁阻止说: 胙肉来自远方,应尝尝它。

古文:祭地,地坟;与犬,犬死;与小臣,小臣死。

现代文:厨师把胙肉倒在地上,地面突起;厨师把胙肉扔给狗,狗吃后立即死了;厨师把胙肉给宦臣吃,宦臣也死了。

古文:骊姬泣曰: 太子何忍也!

现代文:骊姬哭着说: 太子怎么这么残忍呢!

古文:其父而欲弑代之,况他人乎?

现代文:连自己的父亲都想杀死去接替其位,何况其他人呢?

**古文:且君老矣,旦暮之人,曾不能待而欲弑之! **

现代文:况且您已经年老了,还能在世几天呢,太子竟迫不及待地想杀死您!

古文:谓献公曰: 太子所以然者,不过以妾及傒齐之故。

现代文:骊姬接着又对献公说: 太子之所以这样做,不过是因为我和奚齐的缘故。

古文:妾愿子母辟之他国,若早自杀,毋徒使母子为太子所鱼肉也。

现代文:我们母子宁愿躲到别国,或早早自杀,不要白白让我母子俩被太子残害。

**古文:始君欲废之,妾犹恨之;至于今,妾殊自失于此。 **

现代文:当初您想废掉他,我还反对您;到了今天,我才知道我大错特错了。

古文:太子闻之,奔新城。献公怒,乃诛其傅杜原款。

现代文:太子听到这事后,逃到新城,献公非常生气,就杀死了太子的老师杜原款。

**古文:或谓太子曰: 为此药者乃骊姬也,太子何不自辞明之? **

现代文:有人对太子说: 把毒药放到胙肉里的就是骊姬,太子为什么不自己去说清楚呢?

古文:太子曰: 吾君老矣,非骊姬,寝不安,食不甘。

现代文:太子说: 我父亲年老了,没有骊姬将睡不稳、食无味。

**古文:即辞之,君且怒之。不可。 **

现代文:假使我说出真相,父亲一定会对骊姬很生气。这不行。

**古文:或谓太子曰: 可奔他国。 **

现代文:有人又对太子说: 那你赶快逃到别的国家去吧。

古文:太子曰: 被此恶名以出,人谁内我?

现代文:太子说: 带着这个罪名逃跑,谁能接纳我呢?

**古文:我自杀耳。 **

现代文:我只好自杀了。

古文:十二月戊申,申生自杀于新城。

现代文:十二月戊申日,申生便在新城自杀身亡。

古文:此时重耳、夷吾来朝。

现代文:这时重耳、夷吾来朝见国君。

**古文:人或告骊姬曰: 二公子怨骊姬谮è杀太子。 **

现代文:有人告诉骊姬说: 这两位公子恨你诬陷杀死了太子。

**古文:骊姬恐,因谮二公子: 申生之药胙,二公子知之。 **

现代文:骊姬十分害怕,因此又向献公造谣说: 申生把毒药放到胙肉中,两位公子事先都知道。

古文:二子闻之,恐,重耳走蒲,夷吾走屈,保其城,自备守。

现代文:重耳、夷吾听到骊姬的谣言,也很害怕,于是重耳跑到蒲,夷吾跑到屈,戒备森严地亲自保护着自己的城市。

古文:初,献公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、屈城,弗就。

现代文:当初,献公让士蒍给两位公子修筑蒲、屈城墙,现在还未修筑成功。

古文:夷吾以告公,公怒士蒍。

现代文:夷吾把这事报告了献公,献公对士蒍很生气。

**古文:士蒍谢曰: 边城少寇,安用之? **

现代文:士蒍谢罪说: 边城寇贼少,何必非要修城墙呢?

**古文:退而歌曰: 狐裘蒙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! **

现代文:士蒍退下后作歌道: 狐皮袄的毛散乱了,一个国家有三个主,我将服从谁呢!

古文:卒就城。

现代文:士蒍终于修好城。

古文:及申生死,二子亦归保其城。

现代文:等到申生死后,两位公子也就各自回去防守着自己的城池了。

古文:二十二年,献公怒二子不辞而去,果有谋矣,乃使兵伐蒲。

现代文:二十二年,献公对两位公子不辞而别十分不满,认为他们果真有阴谋,就派军队讨伐蒲城。

古文:蒲人之宦者勃鞮ī命重耳促自杀。

现代文:蒲城有个叫勃鞮的宦者让重耳赶快自杀。

古文:重耳逾垣,宦者追斩其衣祛。

现代文:重耳爬墙逃走,勃鞮追赶,割下重耳的衣袖。

古文:重耳遂奔翟。

现代文:重耳得以逃跑,到了翟。

古文:使人伐屈,屈城守,不可下。

现代文:献公又派人攻打屈,屈城人全力防守未被攻下。

古文:是岁也,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。

现代文:这年,晋国又向虞借路讨伐虢。

**古文:虞之大夫宫之奇谏虞君曰: 晋不可假道也,是且灭虞。 **

现代文: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君说: 不能把路借给晋国,否则晋国会灭亡虞国。

**古文:虞君曰: 晋我同姓,不宜伐我。 **

现代文:虞君说: 晋国与我同姓,它不应该攻打我国。

古文:宫之奇曰: 太伯、虞仲,太王之子也,太伯亡去,是以不嗣。

现代文:宫之奇说: 太伯、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,太伯逃走,因而未能继承王位。

古文:虢仲、虢叔,王季之子也,为文王卿士,其记勋在王室,藏于盟府。

现代文:虢仲、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,是文王的卿士,他们的功勋都在王室中有记载,收藏在掌管盟约的官员手中。

古文:将虢是灭,何爱于虞?

现代文:定要将虢国灭掉,又怎么会爱惜虞国?

古文:且虞之亲能亲于桓、庄之族乎?

现代文:况且,晋亲近虞国能胜过亲近桓叔、庄伯家族吗?

古文:桓、庄之族何罪,尽灭之。

现代文:桓叔、庄伯家族有何罪过,晋君竟然全部杀死了他们。

**古文:虞之与虢,唇之与齿,唇亡则齿寒。 **

现代文:虞国与虢国关系,就如同唇与齿的关系,唇亡齿寒。

古文:虞公不听,遂许晋。

现代文:虞君不听宫之奇的劝告,便答应了晋国。

古文:宫之奇以其族去虞。

现代文:宫之奇带着整个家族离开了虞国。

古文:其冬,晋灭虢,虢公丑奔周。

现代文:这年冬天,晋国灭亡了虢国,虢公丑逃到周京。

古文:还,袭灭虞,虏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傒以媵秦穆姬,而修虞祀。

现代文:晋军返回时,袭击灭亡了虞国,俘虏了虞公及他的大夫井伯、百里奚作为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人,并派人办理虞国的祭祀。

**古文:荀息牵曩所遗虞屈产之乘马奉之献公,献公笑曰: 马则吾马,齿亦老矣! **

现代文:荀息把献公过去送给虞君的屈产的名马又献给了献公,献公笑道: 马还是我的马,可惜也老了!

古文:二十三年,献公遂发贾华等伐屈,屈溃。

现代文:二十三年,献公派贾华等人攻打屈城,屈城的百姓都逃跑了。

古文:夷吾将奔翟。

现代文:夷吾打算逃奔到翟。

古文:冀芮曰: 不可,重耳已在矣,今往,晋必移兵伐翟,翟畏晋,祸且及。

现代文:冀芮说: 不行,重耳已经在那里了,今天你如果也去,晋国肯定会调军攻打翟,翟国畏惧晋国,灾祸就要危及你了。

**古文:不如走梁,梁近于秦,秦强,吾君百岁后可以求入焉。 **

现代文:你不如逃到梁国,梁国靠近秦国,秦国强大,等我们国君去世后,你就可以请求秦国送你回国了。

古文:遂奔梁。

现代文:于是,夷吾跑到了梁国。

古文:二十五年,晋伐翟,翟以重耳故,亦击晋于啮桑,晋兵解而去。

现代文:二十五年,晋国攻打翟国,翟国为重耳的缘故,也从啮桑攻打晋国,结果晋国退了兵。

古文:当此时,晋强,西有河西,与秦接境,北边翟,东至河内。

现代文:就在这个时期,晋国强大了起来,西占有河西,与秦国接壤,北到翟国,东到河内。

古文:骊姬弟生悼子。

现代文:骊姬的妹妹生下悼子。

古文:二十六年夏,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。

现代文:二十六年夏天,齐桓公在葵丘与诸侯举行盛大盟会。

古文:晋献公病,行后,未至,逢周之宰孔。

现代文:晋献公因病去的晚,还没到达葵丘,就遇见周朝的宰孔。

古文:宰孔曰: 齐桓公益骄,不务德而务远略,诸侯弗平。

现代文:宰孔说: 齐桓公越发骄横跋扈了,不尽力修行德政而想方设法向远方侵略,诸侯们不满意。

**古文:君弟毋会,毋如晋何。 **

现代文:您还是不去的好,齐桓公不能对晋国怎么样。

古文:献公亦病,复还归。

现代文:加之献公有病,就返回晋国了。

**古文:病甚,乃谓荀息曰: 吾以傒齐为后,年少,诸大臣不服,恐乱起,子能立之乎? 荀息曰: 能。 **

现代文:不久,献公病重,就对荀息说: 我让奚齐继承王位,可是他还年幼,大臣们都不服,恐怕要起乱子,你能拥立他吗? 荀息说: 能。

**古文:献公曰: 何以为验? **

现代文:献公说: 你拿什么做凭证?

**古文:对曰: 使死者复生,生者不惭,为之验。 **

现代文:荀息回答说: 假使您死后再生还,活着的我仍然不感到惭愧,这就是凭证。

古文:于是遂属傒齐于荀息。

现代文:于是,献公把奚齐托付给荀息。

古文:荀息为相,主国政。

现代文:荀息做国相,主持国家政务。

古文:秋九月,献公卒。

现代文:秋季九月时,献公逝世。

**古文:里克、邳郑欲内重耳,以三公子之徒作乱,谓荀息曰: 三怨将起,秦、晋辅之,子将何如? **

现代文:里克、邳郑想接回重耳,利用三位公子的党徒作乱,便对荀息说: 三个怨家将要作乱了,外有秦、内有晋国百姓帮助他们,你打算怎么办?

**古文:荀息曰: 吾不可负先君言。 **

现代文:荀息说: 我不能违背对先君的承诺。

古文:十月,里克杀傒齐于丧次,献公未葬也。

现代文:十月,里克在守丧的地方杀死奚齐,当时,献公还未被安葬。

古文:荀息将死之,或曰不如立傒齐弟悼子而傅之,荀息立悼子而葬献公。

现代文:荀息打算一死了之,有人建议不如立奚齐的弟弟悼子并辅佐他。荀息便立了悼子安葬了献公。

古文:十一月,里克弑悼子于朝,荀息死之。

现代文:十一月,里克在朝堂上杀死了悼子,荀息为此也自杀了。

古文:君子曰: 《诗》所谓 白圭之玷,犹可磨也,斯言之玷,不可为也 ,其荀息之谓乎!

现代文:君子说: 《诗经》所说的 白珪有了斑点,还可以磨亮,话要是说错,就不能挽救了。 这就是说的荀息呀!

**古文:不负其言。 **

现代文:荀息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。

古文:初,献公将伐骊戎,卜曰 齿牙为祸 。

现代文:当初,献公将要讨伐骊戎时,龟卜说过 谗言为害 。

古文:及破骊戎,获骊姬,爱之,竟以乱晋。

现代文:等到打败了骊戎,得到了骊姬,献公十分宠爱她,竟因此搞乱了晋国。

古文:里克等已杀傒齐、悼子,使人迎公子重耳于翟,欲立之。

现代文:里克等人已杀死了奚齐、悼子,派人到翟国迎接公子重耳,打算拥立他。

**古文:重耳谢曰: 负父之命出奔,父死不得修人子之礼侍丧,重耳何敢入!大夫其更立他子。 **

现代文:重耳辞谢道: 违背父亲的命令逃出晋国,父亲逝世后又不能按儿子的礼仪侍候丧事,我怎么敢回国即位,请大夫还是改立别人吧。

古文:还报里克,里克使迎夷吾于梁。

现代文:派去的人回来报告里克,里克让人到梁国去迎接夷吾。

古文:夷吾欲往,吕省、郄芮曰: 内犹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,难信。

现代文:夷吾想回晋,吕省、郤芮说: 国内还有公子可以即位却到国外来找,难以让人相信。

**古文:计非之秦,辅强国之威以入,恐危。 **

现代文:估计不去秦国,以便借强国的威力回晋国,恐怕很危险。

**古文:乃使郄芮厚赂秦,约曰: 即得入,请以晋河西之地与秦。 **

现代文:于是,夷吾让郤芮用厚礼贿赂秦国,并约定: 假使我能回到晋国,愿把晋国河西奉献给秦国。

**古文:及遗里克书曰: 诚得立,请遂封子于汾阳之邑。 **

现代文:夷吾还给里克一封信说: 假使我真能即位,愿把汾阳之城封给您。

古文:秦缪公乃发兵送夷吾于晋。

现代文:秦缪公就派军队护送夷吾回晋国了。

古文:齐桓公闻晋内乱,亦率诸侯如晋。

现代文:齐桓公听说晋国内乱,也率领诸侯到达晋国。

古文:秦兵与夷吾亦至晋,齐乃使隰朋会秦俱入夷吾,立为晋君,是为惠公。

现代文:秦军和夷吾这时也到达了晋国,齐国就让朋会同秦国一起把夷吾送回晋国,立他为晋君,这就是惠公。

古文:齐桓公至晋之高梁而还归。

现代文:齐桓公到了晋国的高梁就返回齐国了。

古文:惠公夷吾元年,使邳郑谢秦曰: 始夷吾以河西地许君,今幸得入立。

现代文:惠公夷吾于元年,派邳郑向秦君道歉说: 当初我把河西地许给您,今有幸回国立为国君。

**古文:大臣曰: 地者先君之地,君亡在外,何以得擅许秦者? **

现代文:大臣说: 土地是先君留下来的,你逃亡在外,凭什么擅自许给秦国呢?

**古文:寡人争之弗能得,故谢秦。 **

现代文:我力争也无用,所以向秦道歉。

古文:亦不与里克汾阳邑,而夺之权。

现代文:同时,夷吾也不把汾阳城封给里克,反而夺了他的大权。

古文:四月,周襄王使周公忌父会齐、秦大夫共礼晋惠公。

现代文:四月,周襄王派周公忌父与齐、秦大夫相会共同拜访晋惠公。

古文:惠公以重耳在外,畏里克为变,赐里克死。谓曰: 微里子寡人不得立。

现代文:惠公因重耳逃亡在外,怕里克发动政变,便赐里克死,并对他说: 没有你里克我不能即位。

**古文:虽然,子亦杀二君一大夫,为子君者不亦难乎? **

现代文:虽然如此,你也杀死了两位国君和一位大夫,作你的国君不也太难了吗?

古文:里克对曰: 不有所废,君何以兴?

现代文:里克回答说: 不废掉前边的,你怎么能兴起呢?

古文:欲诛之,其无辞乎?

现代文:想杀死我,难道还找不到借口吗?

古文:乃言为此!

现代文:你竟说这种话!

**古文:臣闻命矣。 **

现代文:我遵命就是了。

古文:遂伏剑而死。

现代文:说完,里克就伏剑自杀了。

古文:于是邳郑使谢秦未还,故不及难。

现代文:而邳郑却由于去秦国道歉没回来,才免于此难。

古文:晋君改葬恭太子申生。

现代文:晋君重新按礼仪改葬太子申生。

**古文:秋,狐突之下国,遇申生,申生与载而告之曰: 夷吾无礼,余得请于帝,将以晋与秦,秦将祀余。 **

现代文:秋季,狐突到了曲沃,遇到申生的鬼魂,申生让他一起乘车并告诉他说: 夷吾无礼,我要向天帝请求,将把整个晋送给秦国,秦国将祭祀我。

古文:狐突对曰: 臣闻神不食非其宗,君其祀毋乃绝乎?

现代文:狐突回答说: 我听说神是不享用不是自己宗族祭祀的,如此,您的祭祀不是断绝了吗?

**古文:君其图之。 **

现代文:您仔细考虑考虑吧!

古文:申生曰: 诺,吾将复请帝。

现代文:申生说: 好吧,我要再一次向天帝请求。

**古文:后十日,新城西偏将有巫者见我焉。 **

现代文:十天后,在新城西边将有巫者显现我。

古文:许之,遂不见。

现代文:狐突答应了申生,申生就不见了。

**古文:及期而往,复见,申生告之曰: 帝许罚有罪矣,弊于韩。 **

现代文:等到狐突按期前往新城西,果然见到了申生,申生告诉他说: 天帝已答应惩罚罪人了,他将在韩原大败。

**古文:儿乃谣曰: 恭太子更葬矣,后十四年,晋亦不昌,昌乃在兄。 **

现代文:于是儿童唱起了歌谣: 恭太子改葬了,以后十四年,晋国不会繁荣昌盛了,昌盛是他兄长。

古文:邳郑使秦,闻里克诛,乃说秦缪公曰: 吕省、郄称、冀芮实为不从。

现代文:邳郑出使秦国,听说里克被杀,就对秦缪公说: 吕省、郤称、冀芮确实不愿意以河西贿赂秦国。

**古文:若重赂与谋,出晋君,入重耳,事必就。 **

现代文:如果能够贿赂他们一些财物,与他们商量,赶走晋君,送重耳回晋,事情就一定成功。

古文:秦缪公许之,使人与归报晋,厚赂三子。

现代文:秦缪公答应了他,派人和邳郑一起归报晋国,用厚财贿赂了三人。

**古文:三子曰: 币厚言甘,此必邳郑卖我于秦。 **

现代文:三人说: 财多话甜,一定是邳郑向秦国出卖了我们。

古文:遂杀邳郑及里克、邳郑之党七舆大夫。

现代文:于是三人杀死了邳郑及里克、邳郑的党徒七舆大夫。

古文:邳郑子豹奔秦,言伐晋,缪公弗听。

现代文:邳郑的儿子豹逃到秦,要求秦攻打晋国,缪公没有听从。

古文:惠公之立,倍秦地及里克,诛七舆大夫,国人不附。

现代文:惠公即位后,违背了给秦土地及封里克的约定,又杀死了七舆大夫,晋国人都不顺服。

古文:二年,周使召公过礼晋惠公,惠公礼倨,召公讥之。

现代文:二年,周派召公过拜访晋惠公,惠公礼节傲慢,召公讥笑了他。

古文:四年,晋饥,乞籴í于秦。

现代文:四年,晋国发生饥荒,向秦乞求购买粮食。

古文:缪公问百里傒,百里傒曰: 天灾流行,国家代有,救灾恤邻,国之道也。

现代文:秦缪公询问百里奚,百里奚说: 天灾频发,各国都可能发生,救灾助邻是国家的道义。

**古文:与之。 **

现代文:应该帮助晋国。

**古文:邳郑子豹曰: 伐之。 **

现代文:邳郑的儿子豹却说: 应该趁此机会攻打晋国。

**古文:缪公曰: 其君是恶,其民何罪! **

现代文:秦缪公说: 晋君确实有罪,可晋国的百姓有什么罪!

古文:卒与粟,自雍属绛。

现代文:秦国最终将粮食卖给了晋国,粮食自雍城源源不断运到晋国的绛城。

古文:五年,秦饥,请籴于晋。

现代文:五年,秦国又发生饥荒,请求购买晋国粮食。

古文:晋君谋之,庆郑曰: 以秦得立,已而倍其地约。

现代文:晋君与大臣们商量这件事,庆郑说: 君王凭借秦国的力量才即位,后来您即位后却违背了给秦国河西土地的誓约。

古文:晋饥而秦贷我,今秦饥请籴,与之何疑?

现代文:晋国发生饥荒,秦国卖给了我们粮食,今天,秦国饥荒,请求买晋国的粮食,我们给他们,还有什么疑问的呢?

**古文:而谋之! **

现代文:何必还商量呢?

古文:虢射曰: 往年天以晋赐秦,秦弗知取而贷我。

现代文:虢射说: 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,秦国竟不知道夺取晋国反而卖给了我们粮食。

古文:今天以秦赐晋,晋其可以逆天乎?

现代文:今天,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,晋难道应该违背天意吗?

**古文:遂伐之。 **

现代文:应该攻打秦国。

古文:惠公用虢射谋,不与秦粟,而发兵且伐秦。

现代文:惠公便采纳了虢射的计谋,未给秦国粮食,反而派军攻打秦国。

古文:秦大怒,亦发兵伐晋。

现代文:秦缪公非常生气,也派军攻打晋国。

古文:六年春,秦缪公将兵伐晋。

现代文:六年的春天,秦缪公率领军队讨伐晋国。

**古文:晋惠公谓庆郑曰: 秦师深矣,奈何? **

现代文:晋惠公对庆郑说: 秦军深入到我国境内,该怎么办呢?

**古文:郑曰: 秦内君,君倍其赂;晋饥秦输粟,秦饥而晋倍之,乃欲因其饥伐之:其深不亦宜乎! **

现代文:庆郑说: 秦国护送您回国,您却违背约定不给秦地;晋国闹饥荒时,秦国立即运来粮食援助我们,秦国闹饥荒,晋国不仅不给予援助,反而想借机攻打人家,今天秦军深入国境不也应该吗?

古文:晋卜御右,庆郑皆吉。

现代文:晋国对驾车和担任护卫的人进行了占卜,二者都是庆郑吉。

**古文:公曰: 郑不孙。 **

现代文:惠公说: 庆郑有些无礼。

古文:乃更令步阳御戎,家仆徒为右,进兵。

现代文:就改让步阳驾车,家仆徒做护卫进军秦。

古文:九月壬戌,秦缪公、晋惠公合战韩原。

现代文:九月壬戌日,秦缪公、晋惠公在韩原交战。

古文:惠公马騺不行,秦兵至,公窘,召庆郑为御。

现代文:惠公的重马深陷在泥里跑不动了,秦军赶来,惠公十分窘迫,叫庆郑驾车。

**古文:郑曰: 不用卜,败不亦当乎! **

现代文:庆郑说: 不照占卜的去做,失败不也应该吗?

古文:遂去。

现代文:说完,庆郑就走了。

古文:更令梁繇靡御,虢射为右,辂秦缪公。

现代文:惠公改让梁繇靡驾车,虢射担任护卫迎击秦缪公。

古文:缪公壮士冒败晋军,晋军败,遂失秦缪公,反获晋公以归。

现代文:缪公的勇武士兵打败了晋军,晋军败退,让秦缪公跑走了,秦军反而俘获了晋惠公带回秦国。

古文:秦将以祀上帝。

现代文:秦国将要杀死他祭祀上天。

古文:晋君姊为缪公夫人,衰绖涕泣。

现代文:晋君的姐姐是缪公夫人,她身穿丧服哭泣不止。

古文:公曰: 得晋侯将以为乐,今乃如此。

现代文:缪公说: 俘获了晋侯应该庆贺高兴啊,现在你竟悲痛起来。

**古文:且吾闻箕子见唐叔之初封,曰 其后必当大矣 ,晋庸可灭乎! **

现代文:况且我听说箕子看到唐叔刚刚被分封时说过 他的后代一定繁荣昌盛 ,晋怎么能灭亡呢?

古文:乃与晋侯盟王城而许之归。

现代文:于是,秦缪公就和晋侯在王城结盟并允许他返回晋国。

**古文:晋侯亦使吕省等报国人曰: 孤虽得归,毋面目见社稷,卜日立子圉。 **

现代文:晋侯也派吕省等人回报国人说: 我虽然能回晋,但也没有脸面见社稷,选个吉日让子圉即位吧!

古文:晋人闻之,皆哭。

现代文:晋人听到这话都伤心地哭了。

**古文:秦缪公问吕省: 晋国和乎? **

现代文:秦缪公问吕省: 晋国人和睦吗?

古文:对曰: 不和。

现代文:吕省回答说: 不和睦。

古文:小人惧失君亡亲,不惮立子圉,曰 必报仇,宁事戎、狄 。

现代文:百姓怕失去国君出现内乱、牺牲父母,不怕子圉即位,都说: 一定报此仇,宁可侍奉戎、狄。

古文:其君子则爱君而知罪,以待秦命,曰 必报德 。

现代文:可是那些贵族们却很爱护自己的国君,知道有罪,他们正等待秦送回国君的命令,他们说: 一定报答秦国对晋国的恩惠 。

**古文:有此二故,不和。 **

现代文:因为这两种情况,所以晋国不和睦。

古文:于是秦缪公更舍晋惠公,馈之七牢。

现代文:于是秦缪公改换晋惠公的住处,馈赠晋惠公七牢牺牲。

古文:十一月,归晋侯。

现代文:十一月,秦国送回晋公。

古文:晋侯至国,诛庆郑,修政教。

现代文:晋侯返回晋国后,杀了庆郑,重新修整政务。

**古文:谋曰: 重耳在外,诸侯多利内之。 **

现代文:与大臣们商议说: 重耳在外,诸侯大多认为他有利而接待他。

古文:欲使人杀重耳于狄。

现代文:晋君想派人到狄杀死重耳。

古文:重耳闻之,如齐。

现代文:重耳听到风声,跑到齐国去了。

古文:八年,使太子圉质秦。

现代文:八年,晋惠公让太子圉到秦国当人质。

古文:初,惠公亡在梁,梁伯以其女妻之,生一男一女。

现代文:当初,惠公逃到梁国时,梁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惠公,生下一男一女。

古文:梁伯卜之,男为人臣,女为人妾,故名男为圉,女为妾。

现代文:梁伯为他们占卜,男孩是做臣的,女孩是做妾的,所以男孩取名为圉,女孩取名为妾。

古文:十年,秦灭梁。

现代文:十年,秦国灭亡了梁国。

古文:梁伯好土功,治城沟,民力罢,怨,其众数相惊,曰 秦寇至 ,民恐惑,秦竟灭之。

现代文:梁伯喜好大兴土木、修筑城池沟堑,百姓疲惫不堪怨声载道,多次互相惊吓道 秦军来了 ,百姓过分恐惧,秦终于灭亡了梁。

古文:十三年,晋惠公病,内有数子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晋惠公生病了,他有好几个儿子。

古文:太子圉曰: 吾母家在梁,梁今秦灭之,我外轻于秦而内无援于国。

现代文:太子圉说: 我母亲的娘家在梁国,今天梁被秦国灭亡,我在国外被秦轻视,在国内又无援助。

**古文:君即不起,病大夫轻,更立他公子。 **

现代文:我的父亲病重卧床不起,我担心晋国大夫看不起我,请改立其他公子为太子。

古文:乃谋与其妻俱亡归。

现代文:于是太子圉与妻子商量一起逃回去。

古文:秦女曰: 子一国太子,辱在此。

现代文:服侍太子圉的秦国女子说: 您是一国的太子,在此受辱。

古文:秦使婢子侍,以固子之心。

现代文:秦国国君让我服侍您,为的是稳住您的心。

**古文:子亡矣,我不从子,亦不敢言。 **

现代文:您逃跑吧,我不拖累你,也不会声张出去。

古文:子圉遂亡归晋。

现代文:太子圉于是跑回晋国。

古文:十四年九月,惠公卒,太子圉立,是为怀公。

现代文:十四年九月,晋惠公去世,太子圉即位,这就是怀公。

古文:子圉之亡,秦怨之,乃求公子重耳,欲内之。

现代文:太子圉逃走,秦穆公十分生气,就找公子重耳,想护送他回去当国君。

古文:子圉之立,畏秦之伐也。乃令国中诸从重耳亡者与期,期尽不到者尽灭其家。

现代文:公子圉即位后,担忧秦国回来攻打晋国,于是下令晋国跟从重耳逃亡在外的人必须按期归晋,逾期未归者将会诛灭他的整个家族。

古文: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,弗肯召。

现代文:狐突的儿子毛和偃都跟从重耳在秦国,狐突不肯叫他们回来。

古文:怀公怒,囚狐突。

现代文:怀公很不高兴,囚禁了狐突。

**古文:突曰: 臣子事重耳有年数矣,今召之,是教之反君也。何以教之? **

现代文:狐突说: 我的儿子侍奉重耳也已经很多年了,今天您下令叫回他,这是让他们反对自己的君主,以后我还用什么教育他们呢?

古文:怀公卒杀狐突。

现代文:怀公终于杀死狐突。

古文:秦缪公乃发兵送内重耳,使人告栾、郄之党为内应,杀怀公于高梁,入重耳。

现代文:秦缪公于是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,派人先通知栾枝、郤穀的党徒作内应,在高梁杀死了晋怀公,送回了重耳。

古文:重耳立,是为文公。

现代文:重耳即位,这就是文公。

古文:晋文公重耳,晋献公之子也。

现代文: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。

古文:自少好士,年十七,有贤士五人:曰赵衰;狐偃咎犯,文公舅也;贾佗;先轸;魏武子。

现代文:从小就喜好结交贤德的士人,十七岁时就有五个品德高尚、才能出众的朋友:赵衰;狐偃咎犯,这是文公的舅父;贾佗;先轸;魏武子。

古文:自献公为太子时,重耳固已成人矣。

现代文:从献公做太子时,重耳就已长大成人。

古文:献公即位,重耳年二十一。

现代文:献公即位时,重耳二十一岁。

古文:献公十三年,以骊姬故,重耳备蒲城守秦。

现代文:献公十三年,因为骊姬的缘故,重耳就住在了蒲城防守秦国。

古文:献公二十一年,献公杀太子申生,骊姬谗之,恐,不辞献公而守蒲城。

现代文:献公于二十一年时,献公杀死了太子申生,骊姬进谗言陷害重耳,重耳害怕,与献公不辞而别就跑回蒲城据守。

古文:献公二十二年,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。

现代文:献公二十二年,献公让宦者履鞮赶快杀死重耳。

古文:重耳逾垣,宦者逐斩其衣祛。重耳遂奔狄。

现代文:重耳爬墙逃跑,宦者追赶,砍掉重耳的袖子。

古文:狄,其母国也。是时重耳年四十三。

现代文:重耳就逃到狄国。狄是重耳母亲的祖国。这时重耳四十三岁。

古文:从此五士,其余不名者数十人,至狄。

现代文:从那以后,他的五位朋友,还有不知名的数十人,与他一起到了狄。

古文:狄伐咎如,得二女:以长女妻重耳,生伯鯈、叔刘;以少女妻赵衰,生盾。

现代文:狄讨伐咎如,俘获咎如的两位女子,把年长的女子嫁给重耳,生下伯鯈、叔刘;把年少的女子嫁给赵衰,生下了盾。

古文: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,里克已杀傒齐、悼子,乃使人迎,欲立重耳。

现代文:重耳在狄住了五年,晋献公就逝世了,里克已杀死奚齐、悼子,让人迎接重耳,想拥立重耳为国君。

古文:重耳畏杀,因固谢,不敢入。

现代文:重耳担心自己被杀,因此坚决辞谢,不敢回晋。

古文: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,是为惠公。

现代文:后来,晋国又迎接重耳的弟弟夷吾并拥立了他,这就是惠公。

古文:惠公七年,畏重耳,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。

现代文:惠公七年,惠公因害怕重耳强度君位,就让宦者履鞮带着勇士去谋杀重耳。

古文:重耳闻之,乃谋赵衰等曰: 始吾奔狄,非以为可用与,以近易通,故且休足。

现代文:重耳知道情况后,就与赵衰等人商量说: 我当初逃到狄,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帮助,而是因为路途近容易达到,所以暂时停留在这里。

古文:休足久矣,固愿徙之大国。

现代文:在这里歇得久了,就希望迁到大国去。

古文:夫齐桓公好善,志在霸王,收恤诸侯。

现代文:齐桓公喜好善行,有志称霸,体恤诸侯。

**古文:今闻管仲、隰朋死,此亦欲得贤佐,盍往乎? **

现代文:现在听说管仲、隰朋去世,齐桓公也渴望得到贤能的人来辅佐他的霸业,我们为何不前往那里呢?

古文:于是遂行。

现代文:于是,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。

**古文:重耳谓其妻曰: 待我二十五年不来,乃嫁。 **

现代文:离开狄时,重耳对妻子说: 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,你就改嫁给别人吧。

古文:其妻笑曰: 犁二十五年,吾冢上柏大矣。

现代文:妻子笑着回答: 等到二十五年,我坟上的柏都长大了。

**古文:虽然,妾待子。 **

现代文:虽然如此,我还是等着你的。

古文: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。

现代文:重耳在狄共居住十二年才离开。

古文:过卫,卫文公不礼。

现代文:重耳经过卫国的时候,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。

古文:去,过五鹿,饥而从野人乞食,野人盛土器中进之。

现代文:离开卫国后,经过五鹿时,饿了,向村民讨饭,村民把土放在容器中献给他。

**古文:重耳怒。赵衰曰: 土者,有土也,君其拜受之。 **

现代文:重耳很不高兴,赵衰说: 土象征着将来你会拥有土地,你应该行礼接受它。

古文:至齐,齐桓公厚礼,而以宗女妻之,有马二十乘,重耳安之。

现代文:重耳到了齐国,齐桓公厚礼招待他,并把宗室之女嫁给重耳,陪送二十辆驷马车,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。

古文: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,会竖刀等为内乱,齐孝公之立,诸侯兵数至。

现代文:重耳在齐住了两年,桓公去世,正赶上竖刀等人发起内乱,齐孝公即位,各国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。

古文:留齐凡五岁。

现代文:重耳在齐总共住了五年。

古文:重耳爱齐女,毋去心。

现代文:重耳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,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。

古文:赵衰、咎犯乃于桑下谋行。

现代文:赵衰、咎犯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齐之事。

古文: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,以告其主。

现代文: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,回屋后偷偷告诉了主人。

古文:其主乃杀侍者,劝重耳趣行。

现代文:重耳的妻子竟把侍女杀死,劝告重耳赶快走。

**古文:重耳曰: 人生安乐,孰知其他!必死于此,不能去。 **

现代文:重耳说: 人生来就是寻求安逸享乐的,何必管其他事,我一定老死在齐,不能走。

古文:齐女曰: 子一国公子,穷而来此,数士者以子为命。

现代文:妻子说: 您是一国的公子,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,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。

古文:子不疾反国,报劳臣,而怀女德,窃为子羞之。

现代文:您不赶快回国,报答劳苦的臣子,却贪恋女色,我为你感到羞耻。

**古文:且不求,何时得功? **

现代文:况且,现在你不去追求,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?

古文:乃与赵衰等谋,醉重耳,载以行。

现代文: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,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。

古文:行远而觉,重耳大怒,引戈欲杀咎犯。

现代文:走了一段很长的路,重耳才醒来,一弄清事情的真相,他就大怒,拿起戈来要杀咎犯。

**古文:咎犯曰: 杀臣成子,偃之愿也。 **

现代文:咎犯说: 杀死我就能成就您的事业,是我的心愿。

**古文:重耳曰: 事不成,我食舅氏之肉。 **

现代文:重耳说: 事情要是不成功,我就吃您的肉。

**古文:咎犯曰: 事不成,犯肉腥臊,何足食! **

现代文:咎犯说: 就算事情不能成功,我的肉又腥又臊,怎么值得您吃!

古文:乃止,遂行。

现代文:于是重耳平息了怒气,继续前行。

古文:过曹,曹共公不礼,欲观重耳骈胁。

现代文:重耳路过曹国,曹共公没有以礼相待,想偷看重耳的骈胁。

**古文:曹大夫厘负羁曰: 晋公子贤,又同姓,穷来过我,奈何不礼! **

现代文:曹国大夫厘负羁说: 晋公子贤明能干,与我们又是同姓,穷困中路过我国,为什么无礼?

古文:共公不从其谋。

现代文:共公不听劝告。

古文:负羁乃私遗重耳食,置璧其下。

现代文:负羁就私下给重耳食物,并把一块璧玉放在食物下面。

古文:重耳受其食,还其璧。

现代文:重耳接受了食物,把璧玉还给负羁。

古文:去,过宋。宋襄公新困兵于楚,伤于泓,闻重耳贤,乃以国礼礼于重耳。

现代文:重耳离开曹国,来到宋国,宋襄公刚刚被楚军打败,在泓水之战中负伤,听到重耳贤明,就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接待了重耳。

**古文:宋司马公孙固善于咎犯,曰: 宋小国新困,不足以求入,更之大国。 **

现代文:宋国司马公孙固与咎犯关系很好,说: 宋国是小国,又刚吃败仗,不足以帮助你们回国,还是到大国去吧。

古文:乃去。

现代文:重耳一行人于是又离开宋国。

古文:过郑,郑文公弗礼。

现代文:重耳路过郑国,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。

古文:郑叔瞻谏其君曰: 晋公子贤,而其从者皆国相,且又同姓。

现代文:郑大夫叔瞻劝告国君说: 晋公子贤明,他的随从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,又与我们同姓。

**古文:郑之出自厉王,而晋之出自武王。 **

现代文:郑国从厉王分出,晋国从武王分出。

**古文:郑君曰: 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,安可尽礼! **

现代文:郑国国君说: 从诸侯国中逃出的公子经过我国的太多了,怎么可以完全按礼仪去接待呢!

**古文:叔瞻曰: 君不礼,不如杀之,且后为国患。 **

现代文:叔瞻说: 您若不以礼相待,就不如杀掉他,免得成为咱们的后患。

古文:郑君不听。

现代文:郑国君没有听从。

古文:重耳去之楚,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,重耳谢不敢当。

现代文: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,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,重耳辞谢不敢接受。

古文:赵衰曰: 子亡在外十余年,小国轻子,况大国乎?

现代文:赵衰说: 你在外流亡十多年了,小国都轻视你,何况大国呢?

**古文:今楚大国而固遇子,子其毋让,此天开子也。 **

现代文:今天,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,你就不要辞让,这是上天在护佑您啊。

古文:遂以客礼见之。

现代文: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。

古文:成王厚遇重耳,重耳甚卑。

现代文:成王很好地接待了重耳,重耳十分谦恭。

**古文:成王曰: 子即反国,何以报寡人? **

现代文:成王说: 您将来回国后,您将会怎样报答我呢?

**古文:重耳曰: 羽毛齿角玉帛,君王所余,未知所以报。 **

现代文:重耳说: 珍禽异兽、珠玉绸绢,国君您都有很多了,不知改用什么礼物报答。

**古文:王曰: 虽然,何以报不谷? **

现代文:成王说: 即便如此,你总得拿什么报答我吧?

**古文:重耳曰: 即不得已,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,请辟王三舍。 **

现代文:重耳说: 假使不得已,万一在平原、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,请为王退避三舍。

**古文:楚将子玉怒曰: 王遇晋公子至厚,今重耳言不孙,请杀之。 **

现代文:楚国大将子玉生气地说: 君王对待晋公子太好了,今天重耳出言不逊,请杀了他。

古文:成王曰: 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,从者皆国器,此天所置,庸可杀乎?

现代文:成王说: 晋公子品行高尚,但流亡在外太久了,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,这是上天安置的,怎么可以杀了呢?

**古文:且言何以易之! **

现代文:况且又能让他改说什么呢?

古文:居楚数月,而晋太子圉亡秦,秦怨之;闻重耳在楚,乃召之。

现代文:重耳在楚住了几个月,晋国太子圉从秦国逃跑了,秦国怨恨他,听说重耳住在楚国,就要把重耳邀请到秦国。

古文:成王曰: 楚远,更数国乃至晋。

现代文:成王说: 楚国距离晋国很远,要经过好几个国家才能到达晋国。

**古文:秦晋接境,秦君贤,子其勉行! **

现代文:秦国与晋国交界,秦国国君又很贤明,你去秦国吧!

古文:厚送重耳。

现代文:成王赠送很多礼物给重耳送行。

古文:重耳至秦,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,故子圉妻与往。

现代文:重耳到了秦国,秦缪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,原公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。

古文:重耳不欲受,司空季子曰: 其国且伐,况其故妻乎!

现代文:重耳不打算接受公子圉妻,司空季子说: 他的国家都将去攻打了,何况他的妻子呢!

**古文: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,子乃拘小礼,忘大丑乎! **

现代文:而且,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,您竟拘泥于小礼节,忘了大的羞耻!

古文:遂受。

现代文:重耳于是接受了公子圉妻。

古文:缪公大欢,与重耳饮。

现代文:秦缪公十分高兴,亲自与重耳宴饮。

古文:赵衰歌《黍苗》诗。

现代文:赵衰吟了《黍苗》诗。

**古文:缪公曰: 知子欲急反国矣。 **

现代文:秦缪公说: 知道你想尽快返回晋国。

**古文:赵衰与重耳下,再拜曰: 孤臣之仰君,如百谷之望时雨。 **

现代文:赵衰与重耳离开了座位,再次拜谢说: 我们这些孤立无援的臣子仰仗您,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时节的好雨。

古文: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。

现代文:当时是晋惠公十四年秋季。

古文:惠公以九月卒,子圉立。

现代文:惠公于九月逝世,子圉即位。

古文:十一月,葬惠公。

现代文:十一月,晋安葬了惠公。

古文:十二月,晋国大夫栾、郄等闻重耳在秦,皆阴来劝重耳、赵衰等反国,为内应甚众。

现代文:十二月,晋国大夫栾枝、郤穀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,都暗中来劝重耳、赵衰等人回晋国,作内应的人很多。

古文: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。

现代文:于是秦缪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。

古文:晋闻秦兵来,亦发兵拒之。

现代文:晋君听说秦军来了,也派出军队抵拒。

古文: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。

现代文:可是民众都暗中知道了公子重耳要回来。

古文:唯惠公之故贵臣吕、郄之属不欲立重耳。

现代文:只有惠公的旧大臣吕甥、郤芮之流不愿让重耳即位。

古文: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,时年六十二矣,晋人多附焉。

现代文: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最终返回晋国,这时已六十二岁了,晋人大多都归向他。

古文:文公元年春,秦送重耳至河。

现代文:文公元年春天,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岸边。

古文:咎犯曰: 臣从君周旋天下,过亦多矣。

现代文:咎犯说: 我跟随您周游天下,过错也太多了。

古文:臣犹知之,况于君乎?

现代文:我自己都知道,何况您呢?

**古文:请从此去矣。 **

现代文:我请求从这时离去吧。

**古文:重耳曰: 若反国,所不与子犯共者,河伯视之! **

现代文:重耳说: 如果我回到晋后,有不与您同心的,请河伯作证!

古文:乃投璧河中,以与子犯盟。

现代文:于是,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黄河中,与子犯明誓。

古文:是时介子推从,在船中,乃笑曰: 天实开公子,而子犯以为己功而要市于君,固足羞也。

现代文:那时介子推也是随从,正在船中,就笑道: 确实上天在支持公子兴起,可子犯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并以此向君王索取,太耻辱了。

**古文:吾不忍与同位。 **

现代文:我不愿和他同列。

古文:乃自隐渡河。

现代文:说完就隐蔽起来渡过黄河。

古文:秦兵围令狐,晋军于庐柳。

现代文:秦军包围了令狐,晋军驻扎在庐柳。

古文:二月辛丑,咎犯与秦晋大夫盟于郇。

现代文:二月辛丑日,咎犯与秦晋大夫在郇结盟。

古文:壬寅,重耳入于晋师。

现代文:壬寅日,重耳进入晋军中。

古文:丙午,入于曲沃。

现代文:丙午日,重耳到达曲沃。

古文:丁未,朝于武宫,即位为晋君,是为文公。

现代文:丁未日,重耳到武宫朝拜,即位做了晋国国君,这就是文公。

古文:群臣皆往。

现代文:大臣们都前往曲沃。

古文:怀公圉奔高梁。

现代文:怀公圉逃到高梁。

古文:戊申,使人杀怀公。

现代文:戊申日,重耳派人杀死了怀公。

古文:怀公故大臣吕省、郄芮本不附文公,文公立,恐诛,乃欲与其徒谋烧公宫,杀文公。

现代文:怀公旧大臣吕省、郤芮本来就不归附文公,恐怕被杀,就和自己的党徒阴谋放火烧掉文公居住的宫殿,杀死文公。

古文:文公不知。

现代文:文公对此毫无察觉。

古文:始尝欲杀文公宦者履鞮知其谋,欲以告文公,解前罪,求见文公。

现代文:而早先曾经想杀死文公的宦者履鞮却知道这个阴谋,想把这个阴谋告诉文公,以便解脱早先的罪过,便要求谒见文公。

古文:文公不见,使人让曰: 蒲城之事,女斩予祛。

现代文:文公拒绝见他,派人谴责他说: 蒲城的事,你砍掉了我的衣袖。

古文:其后我从狄君猎,女为惠公来求杀我。

现代文:后来,我跟着狄君去狩猎,你替惠公追踪杀我。

古文:惠公与女期三日至,而女一日至,何速也?

现代文:惠公与你约定三天到达,而你竟一天就赶到,何其快也?

**古文:女其念之。 **

现代文:你仔细想想吧。

古文:宦者曰: 臣刀锯之余,不敢以二心事君倍主,故得罪于君。

现代文:宦者说: 我是受过宫刑的人,不敢用二心侍奉国君,背叛主人,所以得罪了您。

古文:君已反国,其毋蒲、翟乎?

现代文:您已经回国,难道就汉有蒲、翟这种事了吗?

古文:且管仲射钩,桓公以霸。

现代文:况且,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,桓公仍靠着管仲得以称霸。

**古文:今刑余之人以事告而君不见,祸又且及矣。 **

现代文:今天我这个罪人想告诉您一件要事,您却不见,灾祸又将降临到您头上了。

古文:于是见之,遂以吕、郄等告文公。

现代文:于是文公接见了他,他便把吕甥、郤芮等人的阴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文公。

古文:文公欲召吕、郄,吕、郄等党多,文公恐初入国,国人卖己,乃为微行,会秦缪公于王城,国人莫知。

现代文:文公想召见吕、郤,但吕、郤等党徒众多,文公担心刚刚回国,国人可能出卖自己,就隐藏起自己的身份改装到了王城会见了秦缪公,国人全然不知道他的行动。

古文:三月己丑,吕、郄等果反,焚公宫,不得文公。

现代文:三月己丑日,吕、郤等人果真造反,烧毁了文公居住的宫殿,却未找到文公。

古文:文公之卫徒与战,吕、郄等引兵欲奔,秦缪公诱吕、郄等,杀之河上,晋国复而文公得归。

现代文:文公的卫兵与他们交战,吕、郤等想率军逃跑,秦缪公引诱吕、郤等人,在黄河畔杀死他们,晋国恢复平静,文公得以返回晋。

古文:夏,迎夫人于秦,秦所与文公妻者卒为夫人。

现代文:夏季,文公从秦国接回夫人,秦国所给文公的妻子终于成为夫人。

古文:秦送三千人为卫,以备晋乱。

现代文:秦国还送了三千人做卫士,以便防备晋国内乱。

古文:文公修政,施惠百姓。赏从亡者及功臣,大者封邑,小者尊爵。

现代文:文公修明政务,对百姓布施恩惠,赏赐随从逃亡的人员和各位有功之臣,功大的封给城邑,功小的授与爵位。

古文:未尽行赏,周襄王以弟带难出居郑地,来告急晋。

现代文:文公还未来得及赏赐完毕,周襄王因弟弟王子带发难逃到郑国居住,于是来向晋国告急。

古文:晋初定,欲发兵,恐他乱起,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。

现代文:晋国刚刚安定,想派军队去,又担心国内发生动乱,因此,文公赏赐随从的逃亡者还未轮到隐藏起来的介子推。

古文:推亦不言禄,禄亦不及。

现代文:介子推也不要求俸禄,俸禄也没轮到他。

古文:推曰: 献公子九人,唯君在矣。

现代文:介子推说: 献公有九个儿子,只有国君还健在。

古文:惠、怀无亲,外内弃之;天未绝晋,必将有主,主晋祀者,非君而谁?

现代文:惠公、怀公没有亲信,国内外都唾弃他们;上天还没让晋国灭亡,必定要有君主,主持晋国祭祀的,除了国君还有谁呢?

古文:天实开之,二三子以为己力,不亦诬乎?

现代文:上天确实在助您兴起,可是有两、三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,不也很荒谬吗?

古文:窃人之财,犹曰是盗,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?

现代文:偷了别人的财物,还说可以是盗贼,何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功的人呢?

**古文:下冒其罪,上赏其奸,上下相蒙,难与处矣! **

现代文:臣下遮盖罪过,主上赏赐奸佞,上下互相欺骗,我难以与他们相处了!

**古文:其母曰: 盍亦求之,以死谁怼ì? **

现代文:介了推的母亲说: 你为什么不也去请求赏赐呢,死了怨谁?

古文:推曰: 尤而效之,罪有甚焉。

现代文:介子推说: 我怨恨那些人,再去仿效他们的行为,罪过就更大了。

**古文:且出怨言,不食其禄。 **

现代文:况且我已经说出了怨言,绝不吃他的俸禄。

**古文:母曰: 亦使知之,若何? **

现代文:母亲说: 也让文公知道一下你的情况,怎么样?

古文:对曰: 言,身之文也;身欲隐,安用文之?

现代文:介子推回答说: 话是每人身上的花饰,身体都想隐藏起来了,何必再使用花饰呢?

**古文:文之,是求显也。 **

现代文:装上花饰是为了显露自己。

古文:其母曰: 能如此乎?

现代文:介子推的母亲说: 能象你说的这样做吗?

**古文:与女偕隐。 **

现代文:那我和你一起隐藏起来吧。

古文:至死不复见。

现代文:母子俩至死没有再露面。

古文:介子推从者怜之,乃悬书宫门曰: 龙欲上天,五蛇为辅。

现代文:介子推的随从们很怜悯他,就在宫门口挂上一张牌子,上面写道: 龙想上天,需五条蛇辅佐。

**古文:龙已升云,四蛇各入其宇,一蛇独怨,终不见处所。 **

现代文:龙已深入云霄,四条蛇各自进了自己的殿堂,只有一条蛇独自悲怨,最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去处。

古文:文公出,见其书,曰: 此介子推也。

现代文:文公出宫时,看见了这几句话,说: 这是介子推。

**古文:吾方忧王室,未图其功。 **

现代文:我正为王室之事担忧,还没能考虑他的功劳。

古文:使人召之,则亡。

现代文:于是,文公派人去叫介子推,但介子推已逃走。

古文:遂求所在,闻其入绵上山中,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,以为介推田,号曰介山, 以记吾过,且旌善人 。

现代文:文公就打听介子推的住所,听说他进了绵上山。于是,文公把整座绵上山封给介子推,作为他的封地称之为介推田,又起名叫介山, 以此来记载我的罪过,而且表彰能人。

**古文:从亡贱臣壶叔曰: 君三行赏,赏不及臣,敢请罪。 **

现代文:随从文公逃亡的无能之辈壶叔说: 国君您三次赏赐功臣都没有轮到我,请问我有什么罪过。

古文:文公报曰: 夫导我以仁义,防我以德惠,此受上赏。

现代文:文公回报说: 用仁义教导我,用道德、恩惠规劝我,这应受到上等赏赐。

古文:辅我以行,卒以成立,此受次赏。

现代文:用行动辅佐我,终于使我获得成功,这应受到次等赏赐。

古文:矢石之难,汗马之劳,此复受次赏。

现代文:承担弓箭的危难,给我立下汗马功劳,这应受到再次等赏赐。

古文: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,此复受次赏。

现代文:假如只是用劳力侍奉我,而没有弥补我的错误,这也应受到再次等赏赐。

**古文:三赏之后,故且及子。 **

现代文:这三次赏赐完了,就会轮到你。

古文:晋人闻之,皆说。

现代文:晋国人听到文公的话,都很高兴。

古文:二年春,秦军河上,将入王。

现代文:二年的春天,秦国军队驻扎在黄河边,将要护送周王回京。

古文:赵衰曰: 求霸莫如入王尊周。

现代文:赵衰说: 要想成为霸主,不如护送周王回京、尊敬周王。

古文:周晋同姓,晋不先入王,后秦入之,毋以令于天下。

现代文:周、晋同一个姓,晋国不抢先护送周王回京,而落在秦国后边,就无法在天下发号施令。

**古文:方今尊王,晋之资也。 **

现代文:今天尊敬周王是晋称霸的资本。

古文:三月甲辰,晋乃发兵至阳樊,围温,入襄王于周。

现代文:三月甲辰日,晋国就派兵到了阳樊,包围了温,护送周襄王到了周都。

古文:四月,杀王弟带。

现代文:四月,晋杀死了襄王的弟弟王子带。

古文:周襄王赐晋河内阳樊之地。

现代文:周襄王把河内、阳樊地赐给了晋国。

古文:四年,楚成王及诸侯围宋,宋公孙固如晋告急。

现代文:四年,楚成王和其他诸侯包围了宋国,宋国的公孙固赶到晋国请求援助。

**古文:先轸曰: 报施定霸,于今在矣。 **

现代文:先轸说: 报答宋襄公的赠马厚恩并使晋国称霸于诸侯,就在如今的这场战役了。

**古文:狐偃曰: 楚新得曹而初婚于卫,若伐曹、卫,楚必救之,则宋免矣。 **

现代文:狐偃说: 楚国刚刚占有曹国,而且初次与卫国联姻,如果我们攻打曹国、卫国,楚国一定会救援,那么宋国就可以免于灾难了。

古文:于是晋作三军。赵衰举郄縠将中军,郄臻佐之;使狐偃将上军,狐毛佐之,命赵衰为卿;栾枝将下军,先轸佐之;荀林父御戎,魏犫为右:往伐。

现代文:于是晋国编制了三军,赵衰推荐郤穀统帅中军,郤臻辅佐他;派狐偃统帅上军,狐毛协助他,赵衰被命为卿;栾枝统帅下军,先轸协助他;荀林父驾车,魏犨做护卫:三军去讨伐曹、卫。

古文:冬十二月,晋兵先下山东,而以原封赵衰。

现代文:冬季十二月时,晋军首先攻下太行山以东,把原邑封给赵衰。

古文:五年春,晋文公欲伐曹,假道于卫,卫人弗许。

现代文:五年的春季,晋文公想讨伐曹国,向卫国借路,卫国人不答应。

古文:还自河南度,侵曹,伐卫。

现代文:晋军只好迂回从南渡过黄河攻打曹国,讨伐卫国。

古文:正月,取五鹿。

现代文:正月,晋军攻下五鹿。

古文:二月,晋侯、齐侯盟于敛盂。

现代文:二月,晋侯、齐侯在敛盂结盟。

古文:卫侯请盟晋,晋人不许。

现代文:卫侯请求与晋结盟,晋人不答应。

古文:卫侯欲与楚,国人不欲,故出其君以说晋。

现代文:卫侯想与楚国结盟,国人反对,结果赶出卫侯讨好晋国。

古文:卫侯居襄牛,公子买守卫。楚救卫,不卒。

现代文:卫侯住在襄牛,公子买在卫国防守,楚国救援卫国,未能取胜。

古文:晋侯围曹。

现代文:晋侯包围了曹国。

古文:三月丙午,晋师入曹,数之以其不用厘负羁言,而用美女乘轩者三百人也。

现代文:三月丙午日,晋军侵入曹都,列举了曹君的罪状,因为曹君不听厘负羁的话,却用乘坐华丽的车子的三百个美女。

古文:令军毋入僖负羁宗家以报德。

现代文:文公下令军队不许进入厘负羁同宗族的家内,以报答他的恩德。

古文:楚围宋,宋复告急晋。

现代文:楚包围宋国,宋又向晋国求援。

古文:文公欲救则攻楚,为楚尝有德,不欲伐也;欲释宋,宋又尝有德于晋:患之。

现代文:文公想救援宋国就应攻打楚国,因为楚国曾对文公有恩,文公便不想攻打楚国;想放弃对宋国的救援,可宋国又曾经对晋国有恩,文公为此举棋不定。

**古文:先轸曰: 执曹伯,分曹、卫地以与宋,楚急曹、卫,其势宜释宋。 **

现代文:先轸劝说: 抓住曹伯,把曹、卫的土地分给宋国,楚为此肯定着急,那楚国势必要放弃宋国了。

古文:于是文公从之,而楚成王乃引兵归。

现代文:于是文公听取了先轸的意见,楚成王真的率军离开了宋国。

**古文:楚将子玉曰: 王遇晋至厚,今知楚急曹、卫而故伐之,是轻王。 **

现代文:楚国大将子玉对楚成王说: 国君您对晋国太好了,如今文公知道楚国与曹国、卫国关系密切却故意攻打它们,这是轻视君王。

**古文:王曰: 晋侯亡在外十九年,困日久矣,果得反国,险厄尽知之,能用其民,天之所开,不可当。 **

现代文:成王说: 晋侯在外逃亡十九年,受困的时间太久了,终于返回晋国。他因尝尽了艰难险阻,因此能善待他的百姓,上天庇佑他,他不可阻挡。

**古文:子玉请曰: 非敢必有功,愿以间执谗慝之口也。 **

现代文:子玉仍请兵说: 不敢一定建功立业,只求堵塞中伤诽谤的言论。

古文:楚王怒,少与之兵。

现代文:楚王很生气,只给他很少的军队。

**古文:于是子玉使宛春告晋: 请复卫侯而封曹,臣亦释宋。 **

现代文:于是子玉让宛春告诉晋国: 请求恢复卫侯地位,保存曹国,我也会解除对宋国的包围。

**古文:咎犯曰: 子玉无礼矣,君取一,臣取二,勿许。 **

现代文:咎犯说: 子玉太无礼了,我的国君只得到一份,他们的臣子却得到两份,不能答应这个条件。

古文:先轸曰: 定人之谓礼。

现代文:先轸说: 能是人心安定就称为有礼。

古文:楚一言定三国,子一言而亡之,我则毋礼。

现代文:楚国一句话能使三个国家安定,可您一句话却能使这三个国家灭亡,我们才是无礼了。

古文:不许楚,是弃宋也。

现代文:不答应楚国,就是放弃宋国。

**古文:不如私许曹、卫以诱之,执宛春以怒楚,既战而后图之。 **

现代文:不如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国、卫国以便引诱楚国,扣留宛春来激怒楚国,视战争胜负的情况再来计谋。

古文:晋侯乃囚宛春于卫,且私许复曹、卫。

现代文:晋侯就把宛春囚禁在卫国,并私下答应恢复曹国、卫国。

古文:曹、卫告绝于楚。

现代文:曹卫两国派使者通知与楚国断交。

**古文:楚得臣怒,击晋师,晋师退。军吏曰: 为何退? **

现代文:楚国的子玉很生气,攻打晋军,晋军不断后退,军吏问道: 为什么退兵?

**古文:文公曰: 昔在楚,约退三舍,可倍乎! **

现代文:文公说: 过去在楚国时已立约说交战时退避三舍,可以违约吗?

古文:楚师欲去,得臣不肯。

现代文:楚军也想撤退,得臣不同意。

古文:四月戊辰,宋公、齐将、秦将与晋侯次城濮。

现代文:四月戊辰日,宋公、齐将、秦将与晋侯驻扎在城濮。

古文:己巳,与楚兵合战,楚兵败,得臣收余兵去。

现代文:己巳日,他们与楚军交战,楚军战败,得臣带着残兵败将逃走。

古文:甲午,晋师还至衡雍,作王宫于践土。

现代文:甲午日,晋军返回衡雍,在践土为周襄王修筑王宫。

古文:初,郑助楚,楚败,惧,使人请盟晋侯。

现代文:当初,郑国曾援助楚国,现在楚国失败,郑国很害怕,派人请求与晋侯结盟。

古文:晋侯与郑伯盟。

现代文:于是,晋侯与郑伯结盟。

古文:五月丁未,献楚俘于周,驷介百乘,徒兵千。

现代文:五月丁未日,晋文公把楚国俘虏奉献给周王,共有一百辆披甲的驷马车、一千多名步兵。

古文: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伯,赐大辂ù,彤弓矢百,玈ú弓矢千,秬鬯一卣,圭瓒,虎贲三百人。

现代文:周襄王让王子虎宣布晋侯为霸主,赏赐给晋侯黄金装饰的大车,一副红色弓,百支红色箭,十副黑色弓,千支黑色箭,一卣香酒,还有玉勺和三百名勇士。

古文:晋侯三辞,然后稽首受之。

现代文:晋侯多次辞谢,最后才行礼接受了。

古文:周作《晋文侯命》: 王若曰:父义和,丕显文、武,能慎明德,昭登于上,布闻在下,维时上帝集厥命于文、武。

现代文:周王写了《晋文侯命》: 王说:您用道义使诸侯和睦,大显文王、武王的功业。文王、武王能够谨慎地修养美好的德行,感动了上天,在人民中间传播。

**古文:恤朕身、继予一人永其在位。 **

现代文:因此,上天把帝王的事业赐给文王、武王,恩泽流传到子孙后代。

古文:于是晋文公称伯。癸亥,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。

现代文:长辈关怀我,让我继承祖先的事业,永远保存王位。 于是晋文公称霸,癸亥日,王子虎在王宫与诸侯结盟。

古文:晋焚楚军,火数日不息,文公叹。

现代文:晋国焚烧了楚军阵地,熊熊大火几天都未熄灭,文公叹息。

**古文:左右曰: 胜楚而君犹忧,何? **

现代文:左右大臣们说: 战胜了楚国,您还忧虑,为什么?

古文:文公曰: 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,是以惧。

现代文:文公说: 我听说打了胜仗而能心情安定的,只有圣人,我因此恐惧。

**古文:且子玉犹在,庸可喜乎! **

现代文:况且子玉还在,我怎么高兴得起来呢?

古文:子玉之败而归,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,贪与晋战,让责子玉,子玉自杀。

现代文:子玉大败而回,楚成王怨他不听自己的话,只顾与晋交战,于是责备子玉,子玉自杀身亡。

**古文:晋文公曰: 我击其外,楚诛其内,内外相应。 **

现代文:晋文公说: 我在外部打击楚,楚在内部诛杀大将,内外呼应。

古文:于是乃喜。

现代文:于是文公才面露喜色。

古文:六月,晋人复入卫侯。

现代文:六月,晋人又恢复卫侯地位。

古文:壬午,晋侯度河北归国。

现代文:壬午日,晋侯渡过黄河向北边回国。

古文:行赏,狐偃为首。

现代文:晋文公论功行赏,狐偃属头功。

**古文:或曰: 城濮之事,先轸之谋。 **

现代文:有人说: 城濮的战争,是先轸的计谋。

古文:文公曰: 城濮之事,偃说我毋失信。

现代文:文公说: 城濮的战争,狐偃劝我不要失去信用。

古文:先轸曰 军事胜为右 ,吾用之以胜。

现代文:先轸说: 打仗以战胜为重。 我听了先轸的话取胜了。

古文:然此一时之说,偃言万世之功,奈何以一时之利而加万世功乎?

现代文:然而这只是有利于一时的说法,狐偃说的是千秋万代的功业,怎么能使一时的利益超过万代的功业呢?

**古文:是以先之。 **

现代文:因此,狐偃应得首功。

古文:冬,晋侯会诸侯于温,欲率之朝周。

现代文:冬季,晋侯在温地会见诸侯,想率领诸侯朝见周襄王。

古文:力未能,恐其有畔者,乃使人言周襄王狩于河阳。

现代文:晋侯担心自己的力量达不到,恐怕诸侯中有背叛的人,就派人告诉周襄王到河阳打猎。

古文:壬申,遂率诸侯朝王于践土。

现代文:壬申日,晋侯便率领诸侯到践土朝拜襄王。

**古文:孔子读史记至文公,曰: 诸侯无召王, 王狩河阳 者,《春秋》讳之也。 **

现代文:孔子读史看到关于文公的这段记载,说: 诸侯无权召见周王。 我之所以要在《春秋》上将这件事写成 周天子在河阳打猎 ,是对此事隐讳的说法。

古文:丁丑,诸侯围许。

现代文:丁丑日,诸侯包围了许。

古文:曹伯臣或说晋侯曰: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,今君为会而灭同姓。

现代文:曹伯大臣中有人劝告晋侯说: 齐桓公会盟各诸侯国,是为了扶植异性国家,如今国君您会盟诸侯却是为了灭亡同姓国家。

古文:曹,叔振铎之后;晋,唐叔之后。

现代文:曹国的叔振铎的后代,晋国是唐叔的后代。

**古文:合诸侯而灭兄弟,非礼。 **

现代文:会合诸侯国却消灭史弟国。不合礼仪。

古文:晋侯说,复曹伯。

现代文:晋侯高兴了,恢复了曹伯地位。

古文:于是晋始作三行。

现代文:于是晋国开始建立三行军制。

古文:荀林父将中行,先縠将右行,先蔑将左行。

现代文:荀林父统率中行军,先穀统帅右行军,先蔑统帅左行军。

古文:七年,晋文公、秦缪公共围郑,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,及城濮时郑助楚也。

现代文:七年,晋文公、秦缪公共同包围郑国,原因是在文公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对文公不礼貌,以及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援助了楚国。

古文:围郑,欲得叔瞻。

现代文:晋国包围郑国,想得到叔瞻。

古文:叔瞻闻之,自杀。

现代文:叔瞻听说后自杀了。

古文:郑持叔瞻告晋。

现代文:郑国人带叔瞻尸体告诉晋君。

**古文:晋曰: 必得郑君而甘心焉。 **

现代文:晋君却说: 一定得到郑君才甘心。

古文:郑恐,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: 亡郑厚晋,于晋得矣,而秦未为利。

现代文:郑国害怕了,就暗中派使者对秦缪公说: 灭亡了郑国,增强了晋国,晋有所收获,秦国却得不到什么好处。

**古文:君何不解郑,得为东道交? **

现代文:您为什么不放弃郑国,与郑结为友好?

古文:秦伯说,罢兵。晋亦罢兵。

现代文:秦伯同意了,撤走了军队,晋国也随后撤了军。

古文:九年冬,晋文公卒,子襄公欢立。

现代文:九年的冬季,晋文公逝世,他的儿子襄公欢即位。

古文:是岁郑伯亦卒。

现代文:当年郑伯也逝世。

古文:郑人或卖其国于秦,秦缪公发兵往袭郑。

现代文:郑国有人向秦国出卖自己的国家,秦缪公率军去偷袭郑国。

古文:十二月,秦兵过我郊。

现代文:十二月,秦军路过晋都郊处。

古文:襄公元年春,秦师过周,无礼,王孙满讥之。

现代文:襄公元年的春季,秦军路过周都,十分无礼,王孙满讥讽秦国不懂礼法。

古文:兵至滑,郑贾人弦高将市于周,遇之,以十二牛劳秦师。

现代文:秦军开到滑国,郑国大商人弦高将要去周京做买卖,路遇秦军,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。

古文:秦师惊而还,灭滑而去。

现代文:秦军大吃一惊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,赶快回国,在顺便灭掉滑国后才班师返回。

**古文:晋先轸曰: 秦伯不用蹇叔,反其众心,此可击。 **

现代文:晋国的先轸说: 秦伯不听蹇叔的计谋,违背了民心,我们可以在这个时候攻打它。

**古文:栾枝曰: 未报先君施于秦,击之,不可。 **

现代文:栾枝说: 还没有报答秦对先君的恩惠就攻打它,是不行的。

**古文:先轸曰: 秦侮吾孤,伐吾同姓,何德之报? **

现代文:先轸说: 秦国欺侮刚刚失去父亲的我君,讨伐与我们同姓的国家,有什么恩惠需要报答?

古文:遂击之。

现代文:于是晋国就攻打了秦国。

古文:襄公墨衰绖。

现代文:襄公穿着黑色的丧服从戎。

古文:四月,败秦师于殽,虏秦三将孟明视、西乞秫、白乙丙以归。

现代文:四月,晋在殽打败了秦军,俘虏了秦国的三员大将孟明视、西乞秫、白乙丙后回到晋国。

古文:遂墨以葬文公。

现代文:于是晋襄公穿着黑色丧服埋葬了文公。

**古文:文公夫人秦女,谓襄公曰: 秦欲得其三将戮之。 **

现代文:文公的夫人是秦国的女子,对襄公说: 秦国想得到这三员大将从而杀掉他们。

古文:公许,遣之。

现代文:襄公同意了,便送回了三员大将。

**古文:先轸闻之,谓襄公曰: 患生矣。 **

现代文:先轸听说后,对襄公说: 祸患将要产生了。

古文:轸乃追秦将。

现代文:先轸就去追赶三员大将。

古文:秦将渡河,已在船中,顿首谢,卒不反。

现代文:三员大将为渡黄河,已经到了船上,看到先轸便磕头道谢,终于一去不返。

古文:后三年,秦果使孟明伐晋,报殽之败,取晋汪以归。

现代文:三年以后,秦国果然派孟明讨伐晋国,为在殽的失败复仇,攻下晋国汪地后撤兵。

古文:四年,秦缪公大兴兵伐我,度河,取王官,封殽尸而去。

现代文:四年,秦缪公派大军攻打晋国,渡过黄河,拿下王官,在殽山修筑了阵亡将士的坟墓才离去。

古文:晋恐,不敢出,遂城守。

现代文:晋国十分慌恐,不敢再出来,只好坚守城池。

古文:五年,晋伐秦,取新城,报王官役也。

现代文:五年,晋国攻打秦国,拿下了新城,为王官失败报了仇。

古文:六年,赵衰成子、栾贞子、咎季子犯、霍伯皆卒。

现代文:六年,赵衰成子、栾贞子、咎季、子犯、霍伯都死去。

古文:赵盾代赵衰执政。

现代文:赵盾代替赵衰主持政务。

古文:七年八月,襄公卒。

现代文:七年八月,襄公逝世。

古文:太子夷皋少。

现代文:太子夷皋还年幼。

古文:晋人以难故,欲立长君。

现代文:晋人因为多次遇难,相立年纪长些的君王。

古文:赵盾曰: 立襄公弟雍。

现代文:赵盾说: 立襄公弟弟雍。

古文:好善而长,先君爱之;且近于秦,秦故好也。

现代文:雍温和善良年纪大,先君又喜受他,而且他亲近秦国,秦本来是友好邻国。

**古文:立善则固,事长则顺,奉爱则孝,结旧好则安。 **

现代文:立善良的人国家就稳固,侍奉年长的人国家就顺利,侍奉先君喜欢的人就孝顺,与旧日的朋友结交就安定。

古文:贾季曰: 不如其弟乐。

现代文:贾季说: 雍不如他弟弟乐。

**古文:辰嬴嬖于二君,立其子,民必安之。 **

现代文:辰嬴被两位国君宠爱,立她的儿子,百姓一定安心。

古文:赵盾曰: 辰嬴贱,班在九人下,其子何震之有!

现代文:赵盾说: 辰嬴卑贱,地位在九个妃妾的下边,他的儿子能有什么威望。

古文:且为二君嬖,淫也。

现代文:况且她被两位国君宠爱,这是乱。

古文:为先君子,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,僻也。

现代文:乐作为先君的儿子,不能投靠大国而出居小国,这是孤立。

**古文:母淫子僻,无威;陈小而远,无援:将何可乎! **

现代文:母亲乱,儿子孤立,没有威严;陈国既小又远离晋国,得不到援助,怎么可以为君呢?

古文:使士会如秦迎公子雍。

现代文:于是晋国派士公到秦迎接公子雍。

古文:贾季亦使人召公子乐于陈。

现代文:贾季也派人到陈国召回公子乐。

古文:赵盾废贾季,以其杀阳处父。

现代文:赵盾废掉贾季,因为贾季杀死了阳处父。

古文:十月,葬襄公。

现代文:十月,晋国埋葬了襄公。

古文:十一月,贾季奔翟。

现代文:十一月,贾季逃到了翟。

古文:是岁,秦缪公亦卒。

现代文:当年,秦缪公也逝世了。

**古文:灵公元年四月,秦康公曰: 昔文公之入也无卫,故有吕、郄之患。 **

现代文:灵公元年四月,秦康公说: 先前文公刚刚回到晋国时,晋国没有卫士护卫,所以发生了吕省、郄芮的祸患。

古文:乃多与公子雍卫。

现代文:于是,秦国送给公子雍很多卫士。

古文:太子母缪嬴日夜抱太子以号泣于朝,曰: 先君何罪?

现代文:太子夷皋的母亲缪嬴日夜怀抱太子到朝廷号叫哭泣说: 先君有什么罪?

古文:其嗣亦何罪?

现代文:他的后嗣又有什么罪?

**古文:舍适而外求君,将安置此? **

现代文:你们丢弃嫡子却到外边找君主,打算把太子放在什么位置上?

古文:出朝,则抱以适赵盾所,顿首曰: 先君奉此子而属之子,曰 此子材,吾受其赐;不材,吾怨子 。

现代文:缪嬴出了朝廷,就抱着太子跑到赵盾的住所,磕头说: 先君把这个孩子嘱托给您,曾说过 这孩子成了材,我就是受了您的赐予,不成材,我就怨恨你 。

**古文:今君卒,言犹在耳,而弃之,若何? **

现代文:现在先君去世了,话还响在耳边,如今您却要舍弃太子,怎么行?

古文: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嬴,且畏诛,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,是为灵公。

现代文:赵盾和各位大臣都害怕缪嬴,又怕被逼迫,于是背弃了迎接的雍,而立了太子夷皋,这就是灵公。

古文:发兵以距秦送公子雍者。

现代文:同时派军队抵御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。

古文:赵盾为将,往击秦,败之令狐。

现代文:赵盾为将军,率军攻打秦,在令狐打败秦军。

古文:先蔑、随会亡奔秦。

现代文:先蔑、随会逃到秦。

古文:秋,齐、宋、卫、郑、曹、许君皆会赵盾,盟于扈,以灵公初立故也。

现代文:秋季,齐、宋、卫、郑、曹、许国的国君都拜会了赵盾,并在扈订立盟约,这是因为灵公刚刚即位。

古文:四年,伐秦,取少梁。秦亦取晋之郩。

现代文:四年,晋国攻打秦国,夺取了少梁,秦也夺走了晋国的殽。

古文:六年,秦康公伐晋,取羁马。

现代文:六年,秦康公讨伐晋国,夺取了羁马。

古文:晋侯怒,使赵盾、赵穿、郄缺击秦,大战河曲,赵穿最有功。

现代文:晋侯很生气,派赵盾、赵穿、郤缺攻打秦国,在河曲展开大战,赵穿立了大功。

古文:七年,晋六卿患随会之在秦,常为晋乱,乃详令魏寿余反晋降秦。

现代文:七年,晋国的六卿担心在秦国的随会常常造成晋国内乱,于是假让魏寿余反对晋国投降秦国。

古文:秦使随会之魏,因执会以归晋。

现代文:秦国让随会到魏,因而捉住随会带回晋国。

古文:八年,周顷王崩,公卿争权,故不赴。

现代文:八年,周顷王逝世,由于公卿争权夺利,所以没有向各诸侯国发讣告。

古文:晋使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。

现代文:晋国派赵盾率八百辆战车平息了周王朝的动乱,拥立了匡王。

古文:是年,楚庄王初即位。

现代文:这一年,楚庄王刚即位。

古文:十二年,齐人弑其君懿公。

现代文:十年,齐人杀死自己的国君懿公。

古文:十四年,灵公壮,侈,厚敛以雕墙。

现代文:十四年,灵公长成人了,非常奢侈,搜刮民脂民膏用彩画装饰宫墙。

古文:从台上弹人,观其避丸也。

现代文:从高台上弹人,以观赏人们避开弹丸而取乐。

古文:宰夫胹熊蹯不熟,灵公怒,杀宰夫,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,过朝。

现代文:厨师没把熊掌煮烂,灵公就发怒,竟杀死厨师,让妇女抬着厨师的尸体扔出去,路过朝廷。

古文:赵盾、随会前数谏,不听;已又见死人手,二人前谏。

现代文:赵盾、随会前去多次劝告,灵公根本不听;后来,他们又看见死人的手,于是又前去劝告。

古文:随会先谏,不听。

现代文:随会先去劝,灵公不听。

古文:灵公患之,使锄ú麑í刺赵盾。

现代文:灵公感到十分担忧,竟让锄麑刺杀赵盾。

**古文:盾闺门开,居处节,锄麑退,叹曰: 杀忠臣,弃君命,罪一也。 **

现代文:赵盾内室的门敞开着,鉏麑看见赵盾的住处极其简朴,便退出来叹息道: 杀死忠臣,违背君王的命令,这罪都是一样的。

古文:遂触树而死。

现代文:说完,头撞树身亡。

古文:初,盾常田首山,见桑下有饿人。

现代文:当初,赵盾常在首山打猎,曾看到桑树下有个饿极了的人。

古文:饿人,眯明也。

现代文:这个人叫示眯明。

古文:盾与之食,食其半。

现代文:赵盾给了他一些食物,他只吃了一半。

**古文:问其故,曰: 宦三年,未知母之存不,愿遗母。 **

现代文:赵盾问他为什么不吃完,示眯明回答: 我已经为人臣隶三年了,不知道母亲是否还健在,想把剩下的一半留给母亲。

古文:盾义之,益与之饭肉。

现代文:赵盾认为他很孝敬,又给他一些饭、肉。

古文:已而为晋宰夫,赵盾弗复知也。

现代文:不久,示眯明做了晋灵公的厨师。但赵盾不知道示眯明做晋君厨师一事。

**古文:九月,晋灵公饮赵盾酒,伏甲将攻盾。公宰眯明知之,恐盾醉不能起,而进曰: 君赐臣,觞三行可以罢。 **

现代文:九月,晋灵公宴请赵盾,埋伏好士兵准备杀死他,示眯明知道后,担心赵盾酒醉无法站立起来逃跑,于是上前劝说赵盾: 君王赏赐您酒,只喝三杯就可以了。

古文:欲以去赵盾,令先,毋及难。

现代文:想让赵盾赶在前面离开免于遭难。

古文:盾既去,灵公伏士未会,先纵啮狗名敖。

现代文:赵盾已经离去了,灵公埋伏的士兵还未集合好就先放出一条叫敖的恶狗。

古文:明为盾搏杀狗。

现代文:示眯明替赵盾徒手杀死了狗。

**古文:盾曰: 弃人用狗,虽勐何为。 **

现代文:赵盾说: 抛弃人,使用狗,虽然凶猛,但是又有什么用呢!

古文: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。

现代文:可是,赵盾并不知道示眯明是在暗中保护他呢。

古文: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,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,伏士不能进,而竟脱盾。

现代文:一会儿,灵公指挥埋伏的士兵追赶赵盾,示眯明反击灵公的士兵,士兵不能前进,赵盾终于逃脱。

**古文:盾问其故,曰: 我桑下饿人。 **

现代文:赵盾问示眯明为什么救自己,示眯明说: 我就是当年桑树下那个饥饿的人。

古文:问其名,弗告。

现代文:赵盾询部他的姓名,他没有告诉。

古文:明亦因亡去。

现代文:示眯明因此隐遁而去。

古文:盾遂奔,未出晋境。

现代文:赵盾逃脱了,但还没有逃出晋国国境。

古文:乙丑,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而迎赵盾。

现代文:乙丑日,赵盾的弟弟赵穿将军在桃园杀死灵公迎回了赵盾。

古文:赵盾素贵,得民和;灵公少,侈,民不附,故为弑易。

现代文:赵盾一向受人敬重,很得民心。灵公年纪不大,又奢移,百姓不归向他,所以很容易就将他杀死了。

古文:盾复位。

现代文:赵盾又恢复了先前的地位。

古文:晋太史董狐书曰 赵盾弑其君 ,以视于朝。

现代文:晋国的太史董狐写道: 赵盾杀死了自己的国君。

**古文:盾曰: 弑者赵穿,我无罪。 **

现代文:并把这个记载拿到朝廷上传给大家看。赵盾说: 杀国君的是赵穿,我没罪。

**古文:太史曰: 子为正卿,而亡不出境,反不诛国乱,非子而谁? **

现代文:太史说: 你是正卿,你逃跑了但没有逃出晋国国境,你回来也没有杀死作乱的人,不是你是谁呢?

古文:孔子闻之,曰: 董狐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

现代文:后来孔子听到这件事说: 董狐是古代优秀的史官,据法直书而毫不隐瞒。

**古文:宣子,良大夫也,为法受恶。惜也,出疆乃免。 **

现代文:宣子是优秀的大夫,为遵守法制甘愿承受坏名声,可惜呀,如果赵盾逃出国境,也就免除罪名了。

古文:赵盾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,是为成公。

现代文:赵盾让赵穿从周京迎来襄公的弟弟黑臀,让他即位,这就是成公。

古文:成公者,文公少子,其母周女也。

现代文:成公是文公的小儿子,他的母亲是周王室女子。

古文:壬申,朝于武宫。

现代文:壬申日,成公去武宫朝拜祖宗。

古文:成公元年,赐赵氏为公族。

现代文:成公于元年,赐封赵氏为公族大夫。

古文:伐郑,郑倍晋故也。

现代文:晋国讨伐郑国,因为郑国背叛了晋国。

古文:三年,郑伯初立,附晋而弃楚。

现代文:三年,郑伯刚刚即位,郑国归附晋国却背弃了楚国。

古文:楚怒,伐郑,晋往救之。

现代文:楚王生气了,讨伐郑国,晋国前往援救。

古文:六年,伐秦,虏秦将赤。

现代文:六年,晋国攻打秦国,俘虏了秦国将军赤。

古文:七年,成公与楚庄王争强,会诸侯于扈。

现代文:七年,晋成公与楚庄王争压霸权,在扈邑会见诸侯。

古文:陈畏楚,不会。

现代文:陈国畏惧楚国,未去赴会。

古文:晋使中行桓子伐陈,因救郑,与楚战,败楚师。

现代文:晋国派中行桓了讨伐陈国,因而救援郑国,与楚国交战,打败了楚军。

古文:是年,成公卒,子景公据立。

现代文:那一年,成公逝世,儿子景公据即位。

古文:景公元年春,陈大夫夏征舒弑其君灵公。

现代文:景公元年的春季,陈国大夫夏征舒杀死了自己的国君灵公。

古文:二年,楚庄王伐陈,诛征舒。

现代文:二年,楚庄王讨伐陈国,杀死了征舒。

古文:三年,楚庄王围郑,郑告急晋。

现代文:三年,楚庄王包围郑国,郑国向晋国求救。

古文:晋使荀林父将中军,随会将上军,赵朔将下军,郄克、栾书、先縠、韩厥、巩朔佐之。

现代文:晋国派荀林父统帅中军,随会统帅上军,赵朔统帅下军,郤克、栾书、先穀、韩厥、巩朔辅佐他们。

古文:六月,至河。

现代文:六月,晋军赶到黄河。

古文:闻楚已服郑,郑伯肉袒与盟而去,荀林父欲还。

现代文:听说楚国已降服郑国,郑伯脱去上衣露出胳膊与楚国结盟,楚军就回去了,荀林父想班师回晋。

**古文:先縠曰: 凡来救郑,不至不可,将率离心。 **

现代文:先穀说: 总算是来救郑国的,不到达不可以,否则将帅将要离心离德。

古文:卒度河。

现代文:晋军终于渡过黄河。

古文:楚已服郑,欲饮马于河为名而去。

现代文:楚国已经降服郑国,想在黄河饮马扬名就离开郑国。

古文:楚与晋军大战。郑新附楚,畏之,反助楚攻晋。

现代文:楚晋两军大战,郑国刚刚归附楚国,惧怕楚国,反而帮助楚军进攻晋军。

古文:晋军败,走河,争度,船中人指甚众。

现代文:晋军大败,退到黄河边,士兵争船渡河,船中有很多被砍掉的手指。

古文:楚虏我将智罃。

现代文:楚国俘虏了晋军大将智。

**古文:归而林父曰: 臣为督将,军败当诛,请死。 **

现代文:晋军返回晋国后,林父说: 我是大将,晋军失败我应该被杀,请求死罪。

古文:景公欲许之。

现代文:晋景公想答应他。

古文:随会曰: 昔文公之与楚战城濮,成王归杀子玉,而文公乃喜。

现代文:随会说: 过去文公与楚国在城濮作战,楚成王回到楚国后杀死了大将子玉,文公才高兴。

**古文:今楚已败我师,又诛其将,是助楚杀仇也。 **

现代文:今天,楚国已经打败了我军,我们又杀死自己的将军,这是帮助楚国杀死楚国的仇人。

古文:乃止。

现代文:晋景公听了这番话才罢手。

古文:四年,先縠以首计而败晋军河上,恐诛,乃奔翟,与翟谋伐晋。

现代文:四年,先穀因为首先建议而使晋军在黄河畔吃了败仗,害怕被杀,于是逃亡到翟,与翟国商量讨伐晋国。

古文:晋觉,乃族縠。縠,先轸子也。

现代文:晋国发觉后就杀死了先穀整个家族。先穀是先轸的儿子。

古文:五年,伐郑,为助楚故也。

现代文:五年,晋国讨伐郑国,因为它援助楚国。

古文:是时楚庄王强,以挫晋兵河上也。

现代文:当时楚庄王很强大,结果在黄河边挫败了晋军。

**古文:六年,楚伐宋,宋来告急晋,晋欲救之,伯宗谋曰: 楚,天方开之,不可当。 **

现代文:六年,楚国讨伐宋国,宋国便向晋国求援,晋国想去援救。伯宗献计说: 楚国,上天正兴发它,不能阻挡。

古文:乃使解扬绐为救宋。

现代文:于是晋国派解扬谎称救援宋国。

古文:郑人执与楚,楚厚赐,使反其言,令宋急下。

现代文:郑国人抓住解扬把他交给了楚国,楚国赏赐了他很多财物,让他说反话,以使宋国赶快败下阵来。

古文:解扬绐许之,卒致晋君言。

现代文:解扬假装许诺,终于将晋君的话告诉了宋国。

古文:楚欲杀之,或谏,乃归解扬。

现代文:楚国想杀死他,有人观谏,楚国便放回了解扬。

古文:七年,晋使随会灭赤狄。

现代文:七年,晋国派随会灭亡了赤狄。

古文:八年,使郄克于齐。

现代文:八年,晋国派郤克出使齐国。

古文:齐顷公母从楼上观而笑之。

现代文:齐顷公的母亲从楼上观看而发笑。

古文:所以然者,郄克偻,而鲁使蹇,卫使眇,故齐亦令人如之以导客。

现代文: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郤克驼背,而鲁国使者跛足,卫国使者一只眼瞎,这样,齐君也派同样的残疾人去引导宾客。

**古文:郄克怒,归至河上,曰: 不报齐者,河伯视之! **

现代文:郤克很生气,回到黄河畔发誓说: 不报复齐国,河伯来见证!

古文:至国,请君,欲伐齐。

现代文:郤克返回晋国,向晋君请求攻打齐国。

**古文:景公问知其故,曰: 子之怨,安足以烦国! **

现代文:晋景公询问进攻的原因后,说: 你有怨气,怎么能够烦扰国家呢?

古文:弗听。

现代文:晋君没有听。

古文:魏文子请老休,辟郄克,克执政。

现代文:魏文子因年迈请求辞职,推荐了郤克,郤克执掌国家政权。

古文:九年,楚庄王卒。

现代文:九年,楚庄王逝世。

古文:晋伐齐,齐使太子强为质于晋,晋兵罢。

现代文:晋国讨伐齐国,齐国派太子强到晋国做人质,晋军才停止进攻。

古文:十一年春,齐伐鲁,取隆。

现代文:十一年的春季,齐国讨伐鲁国,夺取了隆。

古文:鲁告急卫,卫与鲁皆因郄克告急于晋。

现代文:鲁国向卫国告急。卫国和鲁国都通过郤克赂晋国求救。

古文:晋乃使郄克、栾书、韩厥以兵车八百乘与鲁、卫共伐齐。

现代文:晋国就派郤克、栾书、韩厥用八百辆战车和鲁国、卫国共同讨伐齐国。

古文:夏,与顷公战于鞍,伤困顷公。顷公乃与其右易位,下取饮,以得脱去。

现代文:夏天,晋国与齐顷公在鞍交战,顷公受伤被困,于是便与他的护右交换了座位,下车去找水喝,从而逃脱而去。

古文:齐师败走,晋追北至齐。

现代文:齐军大败而逃,晋国追赶败兵一直达到齐都。

古文:顷公献宝器以求平,不听。

现代文:顷公献上宝器求和,晋国不同意。

**古文:郄克曰: 必得萧桐侄子为质。 **

现代文:郤克说: 一定要得到萧桐姪子作人质。

古文:齐使曰: 萧桐侄子,顷公母;顷公母犹晋君母,奈何必得之?

现代文:齐国使者说: 萧桐姪子是顷公的母亲,顷公的母亲如同晋君的母亲,怎么一定要得到她呢?

**古文:不义,请复战。 **

现代文:你们太不讲信义了,请求再一次交战。

古文:晋乃许与平而去。

现代文:结果晋才答应与齐讲和而离去。

古文:楚申公巫臣盗夏姬以奔晋,晋以巫臣为邢大夫。

现代文:楚申公巫臣偷娶了夏姬逃到晋国,晋君拜巫臣做邢邑大夫。

古文:十二年冬,齐顷公如晋,欲上尊晋景公为王,景公让不敢。

现代文:十二年的冬季,齐顷公到了晋国,想尊王奉晋景公为,景公辞谢不敢当。

古文:晋始作六军,韩厥、巩朔、赵穿、荀骓、赵括、赵旃皆为卿,智自楚归。

现代文:晋国开始设置六军,韩厥、巩朔、赵穿、荀骓、赵括、赵旃都被封为卿。

古文:十三年,鲁成公朝晋,晋弗敬,鲁怒去,倍晋。

现代文:智罃也从楚国返回晋国。十三年,鲁成公朝拜晋国国君,晋君很不礼貌,鲁君生气地走了,背叛了晋国。

古文:晋伐郑,取汜。

现代文:晋国讨伐了郑国,攻下了汜。

古文:十四年,梁山崩。

现代文:十四年,梁山发生山崩。

古文:问伯宗,伯宗以为不足怪也。

现代文:晋君询部伯宗,伯宗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。

古文:十六年,楚将子反怨巫臣,灭其族。

现代文:十六年,楚国大将子反怨恨巫臣,杀死了巫臣整个家族。

**古文:巫臣怒,遗子反书曰: 必令子罢于奔命! **

现代文:巫臣十分气恼,给子反一封信说: 一定会让你这一辈子都疲于奔命!

古文:乃请使吴,令其子为吴行人,教吴乘车用兵。

现代文:于是巫臣请求出使吴国,让自己的儿子作吴国的行人,教吴国士兵乘车用兵的方法。

古文:吴晋始通,约伐楚。

现代文:吴、晋两国开始有交往,约定一起攻打楚国。

古文:十七年,诛赵同、赵括,族灭之。

现代文:十七年,晋景公杀死了赵同、赵括,并灭亡了他们的家族。

古文:韩厥曰: 赵衰、赵盾之功岂可忘乎?

现代文:韩厥说: 怎么能忘记赵衰、赵盾的功劳呢?

**古文:奈何绝祀! **

现代文:怎么能断绝他们的香火呢?

古文: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,复与之邑。

现代文:于是,晋景公又让赵氏庶子赵武作为赵氏后代,又赐给他城池。

古文:十九年夏,景公病,立其太子寿曼为君,是为厉公。

现代文:十九年的夏季,景公病重,立太子寿曼做国君,这就是厉公。

古文:后月余,景公卒。

现代文:一个月后,景公逝世。

古文:厉公元年,初立,欲和诸侯,与秦桓公夹河而盟。

现代文:厉公元年,因为刚刚即位,厉公想与诸侯会盟,便与秦桓公隔着黄河订立盟约。

古文:归而秦倍盟,与翟谋伐晋。

现代文:回国后秦国就违背盟约,和翟商量攻打晋国。

古文:三年,使吕相让秦,因与诸侯伐秦。

现代文:三年,晋国派吕相谴责秦国,借机和诸侯讨伐秦国。

古文:至泾,败秦于麻隧,虏其将成差。

现代文:兵至泾水,在麻隧打败秦军,俘虏了秦国大将成差。

古文:五年,三郄谗伯宗,杀之。

现代文:五年,郤锜、郤犨、郤至中伤伯宗,晋君杀死他。

古文:伯宗以好直谏得此祸,国人以是不附厉公。

现代文:伯宗是因为喜好直言劝谏才召来这个灾祸,百姓因此不再信任厉公。

古文:六年春,郑倍晋与楚盟,晋怒。

现代文:六年的春季,郑国背叛了晋国与楚国结盟,晋厉公大怒。

**古文:栾书曰: 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。 **

现代文:栾书说: 不可以在我们这一代失去诸侯。

古文:乃发兵。

现代文:于是,晋国派军队攻打郑国。

古文:厉公自将,五月度河。

现代文:厉公亲自统帅军队,五月渡过黄河。

古文:闻楚兵来救,范文子请公欲还。

现代文:听说楚军来援救,范文子请求厉公撤兵。

**古文:郄至曰: 发兵诛逆,见强辟之,无以令诸侯。 **

现代文:郤至说: 派军讨伐逆贼,遇到了强敌就躲避,以后将无法再对诸侯发号施令。

古文:遂与战。

现代文:于是,晋国与楚国交战。

古文:癸巳,射中楚共王目,楚兵败于鄢陵。

现代文:癸巳日,晋军射伤了楚共王的眼睛,楚军在鄢陵失败。

古文:子反收余兵,拊循欲复战,晋患之。

现代文:子反聚集残兵,安抚好楚军,想再一次与晋交战,晋国为此十分忧虑。

古文:共王召子反,其侍者竖阳谷进酒,子反醉,不能见。

现代文:共王召唤子反,子反的侍者竖阳谷向他敬酒,子反喝醉了,不能去拜见共王。

古文:王怒,让子反,子反死。

现代文:共王很生气,责备子反,子反被射杀。

古文:王遂引兵归。

现代文:共王于是带兵返回楚国。

古文:晋由此威诸侯,欲以令天下求霸。

现代文:晋国因此威振诸侯,晋厉公想趁这个机会号令天下,求得霸权。

古文:厉公多外嬖姬,归,欲尽去群大夫而立诸姬兄弟。

现代文:厉公有很多宠姬,回国后,想免除所有大臣的职务,任用宠姬的兄弟。

古文:宠姬兄曰胥童,尝与郄至有怨,及栾书又怨郄至不用其计而遂败楚,乃使人间谢楚。

现代文:有个宠姬的哥哥叫胥童,曾与郤至有矛盾,再加上栾书又怨恨郤至不使用自己的计谋竟打败了楚军,就派人暗中向楚国道歉。

古文:楚来诈厉公曰: 鄢陵之战,实至召楚,欲作乱,内子周立之。

现代文:楚国派人欺骗厉公说: 鄢陵一战,实际是郤至召来楚国参与的,郤至想作乱,迎接公子周到晋国即位。

**古文:会与国不具,是以事不成。 **

现代文:恰好盟国没有准备好,所以事情才没有成功。

**古文:厉公告栾书。栾书曰: 其殆有矣!愿公试使人之周微考之。 **

现代文:厉公把引话告诉给栾书,栾书说: 大概有这种情况,国君您不妨试着派他到周都,然后暗中调查一下。

古文:果使郄至于周。

现代文:厉公果然派郤至到周京。

古文:栾书又使公子周见郄至,郄至不知见卖也。

现代文:栾书又让公子周会见郤至,郤至却不知道自己已被出卖。

古文:厉公验之,信然,遂怨郄至,欲杀之。

现代文:厉公验证这件事,认为郤至确实想谋反,于是很痛恨郤至,想杀死他。

古文:八年,厉公猎,与姬饮,郄至杀豕奉进,宦者夺之。郄至射杀宦者。

现代文:八年,厉公去打猎,之后与宠姬饮酒,郤至杀猪奉献给厉公,被宦者夺去,郤至射死了宦者。

**古文:公怒,曰: 季子欺予! **

现代文:厉公很生气说: 季子欺侮我!

古文:将诛三郄,未发也。

现代文:打算杀掉三郤,还未动手。

**古文:郄钩欲攻公,曰: 我虽死,公亦病矣。 **

现代文:郤锜想先下手为强,进攻厉公,说: 我虽然也许会死,国君也会遭难。

古文:郄至曰: 信不反君,智不害民,勇不作乱。

现代文:郤至说: 讲忠诚,就不能背叛君主;追求名字,就不能祸害百姓;将勇猛,就不能挑起乱子。

古文:失此三者,谁与我?

现代文:失去这三种美德,谁肯帮助我?

**古文:我死耳! **

现代文:我还是死了吧。

古文:十二月壬午,公令胥童以兵八百人袭攻杀三郄。

现代文:十二月壬午日,厉公让胥童带领八百名士兵袭击攻杀三郤。

**古文:胥童因以劫栾书、中行偃于朝,曰: 不杀二子,患必及公。 **

现代文:胥童借机在朝廷上劫持了栾书、中行偃,说: 不杀死这两个人,灾祸一定落到国君您头上。

**古文:公曰: 一旦杀三卿,寡人不忍益也。 **

现代文:厉公说: 一个早上就杀死了三位卿士,我不忍心再多杀人了。

**古文:对曰: 人将忍君。 **

现代文:胥童回答说: 可是别人会忍心杀了您。

**古文:公弗听,谢栾书等以诛郄氏罪: 大夫复位。 **

现代文:厉公不听,并对栾书道歉说明只是惩治郤氏的罪过: 大夫们都恢复职位。

**古文:二子顿首曰: 幸甚幸甚! **

现代文:两人磕头拜谢说: 实在太幸运了,太幸运了!

古文:公使胥童为卿。

现代文:厉公让胥童担任卿。

古文:闰月乙卯,厉公游匠骊氏,栾书、中行偃以其党袭捕厉公,囚之,杀胥童,而使人迎公子周于周而立之,是为悼公。

现代文:闰月乙卯日,厉公到匠骊氏家去游玩,栾书、中行偃派他们的党羽袭击逮捕了厉公,囚禁起来,杀死了胥童,并派人从周都迎接回公子周,立他为君王,这就是晋悼公。

古文:悼公元年正月庚申,栾书、中行偃弑厉公,葬之以一乘车。

现代文:悼公元年,正月庚申日,栾书、中行偃杀死了厉公,只用一辆车陪葬了他。

古文:厉公囚六日死,死十日庚午,智罃迎公子周来,至绛,刑鸡与大夫盟而立之,是为悼公。

现代文:厉公是在被囚禁了六天后死去的,死去十天后的庚午日,智迎接公子周来晋,到了绛,杀鸡和大夫结盟拥立公子周,这就是悼公。

古文:辛巳,朝武宫。

现代文:辛巳日,到武宫朝拜。

古文:二月乙酉,即位。

现代文:二月乙酉日,公子周即位。

古文:悼公周者,其大父捷,晋襄公少子也,不得立,号为桓叔,桓叔最爱。

现代文:悼公周的祖父捷是晋襄公的儿子,没能继位,号称桓叔,桓叔最受襄公的喜爱。

古文:桓叔生惠伯谈,谈生悼公周。

现代文:桓叔生下惠伯谈,谈生下悼公周。

古文:周之立,年十四矣。

现代文:悼公周即位的时候只有十四岁。

古文:悼公曰: 大父、父皆不得立而辟难于周,客死焉。

现代文:悼公说: 祖父、父亲都未能继位而到周避难,客死在周。

古文:寡人自以疏远,毋几为君。

现代文:我认为自己已经疏远了,从未盼望当晋君。

古文:今大夫不忘文、襄之意而惠立桓叔之后,赖宗庙大夫之灵,得奉晋祀,岂敢不战战乎?

现代文:今天,大夫们不忘文公、襄公的意愿而拥立我这个桓叔的后代,全仰仗祖宗和先大夫们的威灵,得以继承晋国的祭祀,怎么敢不兢兢业业啊!

**古文:大夫其亦佐寡人! **

现代文:希望大夫们好好辅佐我!

古文:于是逐不臣者七人,修旧功,施德惠,收文公入时功臣后。

现代文:于是驱逐了不忠于国君的七个大臣,修整旧的功业,向百姓布施恩惠,抚恤文公回晋时各位功臣的后代。

古文:秋,伐郑。

现代文:秋天,晋国讨伐郑国。

古文:郑师败,遂至陈。

现代文:郑军大败,晋军于是又侵犯陈国。

古文:三年,晋会诸侯。

现代文:三年,晋国会见诸侯。

古文:悼公问群臣可用者,祁傒举解狐。

现代文:悼公向大臣们询问可以任用的人,祁傒推荐解狐。

古文:解狐,傒之仇。

现代文:解狐是祁傒的仇人。

古文:复问,举其子祁午。

现代文:悼公又问还有谁,祁傒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。

古文:君子曰: 祁傒可谓不党矣!

现代文:君子说: 祁傒可以算作不偏私了。

**古文:外举不隐仇,内举不隐子。 **

现代文:在外举荐不避仇人,在内荐不避儿子。

古文:方会诸侯,悼公弟杨干乱行,魏绛戮其仆。

现代文:正在会见诸侯时,悼公的弟弟杨干乱了军阵,魏绛杀死了他的驾车人。

古文:悼公怒,或谏公,公卒贤绛,任之政,使和戎,戎大亲附。

现代文:悼公很生气,有人劝谏悼公,悼公终于认识到绛很有贤德,任用他主持政务,派他与戎讲和,戎终于非常亲近晋国。

**古文:十一年,悼公曰: 自吾用魏绛,九合诸侯,和戎、翟,魏子之力也。 **

现代文:十一年,悼公说: 从我任用魏绛以来,九次会合诸侯,与戎翟和解了,这全是魏子的功劳。

古文:赐之乐,三让乃受之。

现代文:悼公赐给他乐队,他三次辞让才接受下来。

古文:冬,秦取我栎。

现代文:冬天,秦国攻取了晋国的栎。

古文:十四年,晋使六卿率诸侯伐秦,度泾,大败秦军,至棫林而去。

现代文:十四年,晋国派六卿率领诸侯们讨伐秦国,渡过泾河,把秦军打得大败,直到棫林才离去。

古文:十五年,悼公问治国于师旷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悼公向师旷询问治国的道理。

**古文:师旷曰: 惟仁义为本。 **

现代文:师旷说: 只有仁义是根本。

古文:冬,悼公卒,子平公彪立。

现代文:冬季,悼公逝世,儿子平公彪即位。

古文:平公元年,伐齐,齐灵公与战靡下,齐师败走。

现代文:平公元年,晋国讨伐齐国,齐灵公与晋国在靡下交战。齐军战败逃走。

**古文:晏婴曰: 君亦毋勇,何不止战? **

现代文:晏婴说: 国君既然没有勇气继续作战,为何不停止打仗?

古文:遂去。

现代文:齐军于是离去了。

古文:晋追,遂围临菑,尽烧屠其郭中。

现代文:晋国穷追不舍,包围了临菑,烧光了外城的房屋,杀光了外城的百姓。

古文:东至胶,南至沂,齐皆城守,晋乃引兵归。

现代文:晋军东到胶水,南到沂水,齐军据城坚守,晋国于是就退兵返回了。

古文:六年,鲁襄公朝晋。

现代文:六年,鲁襄公朝拜晋君。

古文:晋栾逞有罪,奔齐。

现代文:晋栾逞犯了罪,逃到齐国。

古文:八年,齐庄公微遣栾逞于曲沃,以兵随之。

现代文:八年,齐庄公暗中派栾逞到曲沃,又派军跟随他。

古文:齐兵上太行,栾逞从曲沃中反,袭入绛。

现代文:齐军上了太行山,栾逞从曲沃内造反,袭击了绛。

古文:绛不戒,平公欲自杀,范献子止公,以其徒击逞,逞败走曲沃。

现代文:绛毫无警戒,平公想自杀,范献子阻止了平公,派自己的家兵袭击栾逞,栾逞被打败逃到了曲沃。

古文:曲沃攻逞,逞死,遂灭栾氏宗。

现代文:曲沃人攻打栾逞,栾逞被杀死,曲沃人还消灭了栾逞的族党。

古文:逞者,栾书孙也。

现代文:栾逞的栾书的孙子。

古文:其入绛,与魏氏谋。

现代文:他进入绛时,与魏氏商量过。

古文:齐庄公闻逞败,乃还,取晋之朝歌去,以报临菑之役也。

现代文:齐庄公听说栾逞失败,就返回了,攻取了晋国的朝歌离去,为的是报复临菑一战之仇。

古文:十年,齐崔杼弑其君庄公。

现代文:十年,齐国的崔抒杀死自己的国君庄公。

古文:晋因齐乱,伐败齐于高唐去,报太行之役也。

现代文:晋国趁齐国动乱,高唐打败齐军离去,为的是报复太行一战之仇。

**古文:十四年,吴延陵季子来使,与赵文子、韩宣子、魏献子语,曰: 晋国之政,卒归此三家矣。 **

现代文:十四年,吴国延陵季子出使来到晋国,曾与赵文子、韩宣子、魏献子谈话,事后说: 晋国的政权,终于要落在这三家手中。

古文:十九年,齐使晏婴如晋,与叔向语。

现代文:十九年,齐国派晏婴出使晋国,晏婴与叔向谈话。

古文:叔向曰: 晋,季世也。

现代文:叔向说: 晋国现在已经处于末世了。

**古文:公厚赋为台池而不恤政,政在私门,其可久乎! **

现代文:平公向百姓征收重税修建池台楼阁却不务政事,国家大权已经落入私家门下,这样下去晋国难道可以长久吗?

古文:晏子然之。

现代文:晏子表示同意。

古文:二十二年,伐燕。

现代文:二十二年,晋国讨伐燕国。

古文:二十六年,平公卒,子昭公夷立。

现代文:二十六年,平公逝世,他的儿子昭公夷即位。

古文:昭公六年卒。

现代文:昭公于六年逝世。

古文:六卿强,公室卑。

现代文:晋国六卿强大,公室却弱小了。

古文:子顷公去疾立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顷公去疾即位。

古文:顷公六年,周景王崩,王子争立。

现代文:顷公六年,周景王逝世,各公子们争夺王位。

古文:晋六卿平王室乱,立敬王。

现代文:晋国的六卿平息了周王室的乱子,拥立敬王。

古文:九年,鲁季氏逐其君昭公,昭公居干侯。

现代文:九年,鲁季氏驱逐了自己的国君昭公,昭公被迫住在乾侯。

古文:十一年,卫、宋使使请晋纳鲁君。

现代文:十一年,卫国、宋国派使者请求晋国送鲁君回国。

**古文:季平子私赂范献子,献子受之,乃谓晋君曰: 季氏无罪。 **

现代文:季平子私下贿赂了范献子,献子接受贿赂后,就对晋君说: 季氏没有罪。

古文:不果入鲁君。

现代文:最终晋国没有送鲁昭公回国。

古文:十二年,晋之宗家祁傒孙,叔向子,相恶于君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晋国公族祁傒的孙子,叔向的儿子,在晋君面前互相诋毁。

古文:六卿欲弱公室,乃遂以法尽灭其族,而分其邑为十县,各令其子为大夫。

现代文:六卿想削弱国君的力量,便依照刑法杀死了这两个家族的所有人,并把他们的封邑划分为十个县,各自让自己的儿子去做大夫。

古文:晋益弱,六卿皆大。

现代文:晋公室的力量更加弱小,六卿都强大起来。

古文:十四年,顷公卒,子定公午立。

现代文:十四年,顷公逝世,他的儿子定公午即位。

古文:定公十一年,鲁阳虎奔晋,赵鞅简子舍之。

现代文:定公十一年,鲁国的阳虎逃到晋国,赵鞅简子留宿了他。

古文:十二年,孔子相鲁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孔子做了鲁国的宰相。

古文:十五年,赵鞅使邯郸大夫午,不信,欲杀午,午与中行寅、范吉射亲攻赵鞅,鞅走保晋阳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赵鞅与邯郸大夫午约定,要将卫贡五面家迁徙到晋阳,邯郸父兄不答应,赵鞅认为他不讲信义,想杀死午,午和中行寅、范吉射一起攻打赵鞅,赵鞅逃到晋阳防守。

古文:定公围晋阳。

现代文:晋定公包围了晋阳。

古文:荀栎、韩不信、魏侈与范、中行为仇,乃移兵伐范、中行。

现代文:荀栎、韩不信、魏侈与范去射、中行寅有仇,就调军队攻打范去射、中行寅。

古文:范、中行反,晋君击之,败范、中行。

现代文:范去射、中行寅反叛,晋军攻打他们,打败了范去射、中行寅。

古文:范、中行走朝歌,保之。

现代文:范去射、中行寅逃到朝歌,据城固守。

古文:韩、魏为赵鞅谢晋君,乃赦赵鞅,复位。

现代文:韩不信、魏侈替赵鞅向晋君道歉,于是晋君赦免了赵鞅,恢复了他的职位。

古文:二十二年,晋败范、中行氏,二子奔齐。

现代文:二十二年,晋国打败了范吉射、中行氏,这两个人逃到了齐国。

古文:三十年,定公与吴王夫差会黄池,争长,赵鞅时从,卒长吴。

现代文:三十年,定公与吴王夫差在黄池相会,争当首领,赵鞅当时从行,终于让吴王做了首领。

古文:三十一年,齐田常弑其君简公,而立简公弟骜为平公。

现代文:三十一年,齐国田常杀死了自己的国君简公,立简公的弟弟骜做平公。

古文:三十三年,孔子卒。

现代文:晋定公三十三年,孔子去世。

古文:三十七年,定公卒,子出公凿立。

现代文:三十七年,定公逝世,他的儿子出公凿即位。

古文:出公十七年,知伯与赵、韩、魏共分范、中行地以为邑。

现代文:出公十七年,知伯与赵鞅、韩不信、魏侈共同瓜分子范吉射、中行寅的领地归入自己的采邑。

古文:出公怒,告齐、鲁,欲以伐四卿。四卿恐,遂反攻出公。

现代文:晋出公大怒,求告齐国、鲁国,想借机讨伐四卿,四卿很慌恐,于是反击攻打出公。

古文:出公奔齐,道死。

现代文:出公被迫逃到齐国,在中途去世。

古文:故知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,是为哀公。

现代文:所以知伯就立晋昭公的曾孙骄做了晋君,这就是哀公。

古文:哀公大父雍,晋昭公少子也,号为戴子。

现代文:哀公的祖父雍,是晋昭公的小儿子,号叫戴子。

古文:戴子生忌。

现代文:戴子生下了忌。

古文:忌善知伯,蚤死,故知伯欲尽并晋,未敢,乃立忌子骄为君。

现代文:忌与知伯关系密切,但很早就去世了,所以知伯想吞并晋国,没敢动,就立了忌的儿子骄做晋君。

古文:当是时,晋国政皆决知伯,晋哀公不得有所制。

现代文:当时,晋国的政务全部由知伯决定,晋哀公不能控制朝政。

古文:知伯遂有范、中行地,最强。

现代文:于是,知伯占有了范吉射,中行寅的领地,在六卿中最强大。

古文:哀公四年,赵襄子、韩康子、魏桓子共杀知伯,尽并其地。

现代文:哀公四年,赵襄子、韩康子、魏桓子共同杀死了知伯,全部吞并了他的土地。

古文:十八年,哀公卒,子幽公柳立。

现代文:十八年,哀公逝世,他的儿子幽公柳即位。

古文:幽公之时,晋畏,反朝韩、赵、魏之君。

现代文:幽公当政时,晋君由于衰弱而畏惧卿大夫,反而朝拜韩、赵、魏的君王。

古文:独有绛、曲沃,余皆入三晋。

现代文:晋君只占有绛、曲沃,余下的都并入三晋。

古文:十五年,魏文侯初立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魏文侯初即位。

古文:十八年,幽公淫妇人,夜窃出邑中,盗杀幽公。

现代文:十八年,幽公奸污妇女,夜间私自出城,被强盗杀死。

古文:魏文侯以兵诛晋乱,立幽公子止,是为烈公。

现代文:魏文侯派兵平定了晋国的内乱,立幽公的儿子止,这就是烈公。

古文:烈公十九年,周威烈王赐赵、韩、魏皆命为诸侯。

现代文:烈公十九年,周威烈王赐封赵国、韩国、魏国,都命他们为诸侯。

古文:二十七年,烈公卒,子孝公颀立。

现代文:二十七年,烈公逝世,他的儿子孝公颀即位。

古文:孝公九年,魏武侯初立,袭邯郸,不胜而去。

现代文:孝公九年,魏武侯刚刚即位,袭击了邯郸,未能取胜就离去了。

古文:十七年,孝公卒,子静公俱酒立。

现代文:十七年,孝公逝世,儿子静公俱酒即位。

古文:是岁,齐威王元年也。

现代文:这一年是齐威王元年。

古文:静公二年,魏武侯、韩哀侯、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。

现代文:静公二年,魏武侯、韩哀侯、赵敬侯灭亡晋国后把晋地分割为三份。

古文:静公迁为家人,晋绝不祀。

现代文:静公成为平民,晋国断绝祭祀。

古文:太史公曰:晋文公,古所谓明君也,亡居外十九年,至困约,及即位而行赏,尚忘介子推,况骄主乎?

现代文:太史公说:晋文公是古代所说的贤明的君主,在外流亡十九年,生活极为困顿贫苦,到即位时施行赏赐,还忘记了介子推,何况那些骄奢的君主呢?

古文:灵公既弑,其后成、景致严,至厉大刻,大夫惧诛,祸作。

现代文:灵公被杀后,成公、景公极为严厉,到了厉公更加苛刻,大夫惧怕诛杀,因此祸乱频发。

古文:悼公以后日衰,六卿专权。

现代文:悼公之后晋国一天天衰弱下去,六卿专掌政权。

古文:故君道之御其臣下,固不易哉!

现代文:所以国君驾驭自己的臣民,本来就不容易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