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本纪

古文:秦之先,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。

现代文:秦的祖先,是颛顼帝后代的孙女,名叫女修。

古文:女脩织,玄鸟陨卵,女脩吞之,生子大业。

现代文:女修织布时,燕子掉下卵,女脩吞了,生下儿子大业。

古文:大业取少典之子,曰女华。

现代文:大业娶了少典部族的女儿,名叫女华。

古文:女华生大费,与禹平水土。

现代文:女华生下大费,大费辅助夏禹治理水土。

古文:已成,帝锡玄圭。

现代文:治水成功后,舜帝为表彰禹的功劳,赐给他一块黑色的玉圭。

**古文:禹受曰: 非予能成,亦大费为辅。 **

现代文:禹接受了赏赐,说: 治水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,也是因为有大费做助手。 舜帝说: 啊!

古文:帝舜曰: 咨尔费,赞禹功,其赐尔皂游。

现代文:大费,你帮助禹治水成功!我赐你一副黑色的旌旗垂饰。

**古文:尔后嗣将大出。 **

现代文:你的后代将会兴旺昌盛。

古文:乃妻之姚姓之玉女。

现代文:因此把姚姓的美女赐予他为妻。

古文:大费拜受,佐舜调驯鸟兽,鸟兽多驯服,是为柏翳。

现代文:大费行拜礼接受了赏赐,帮助舜驯养鸟兽,鸟兽多被驯服,这个人就是柏翳。

古文:舜赐姓嬴氏。

现代文:舜赐姓为赢氏。

古文:大费生子二人:一曰大廉,实鸟俗氏;二曰若木,实费氏。

现代文:大费生有两个儿子:一个叫大廉,即鸟俗氏的先祖;另一个叫若木,即费氏的先祖。

古文:其玄孙曰费昌,子孙或在中国,或在夷狄。

现代文:若木的玄孙叫费昌,他的子孙有些住在中原地区,有些住在夷狄。

古文:费昌当夏桀之时,去夏归商,为汤御,以败桀于鸣条。

现代文:费昌生当夏桀之时,他离开夏国,投奔商,为商汤驾车,在鸣条打败了夏桀。

古文:大廉玄孙曰孟戏、中衍,鸟身人言。

现代文:大廉的玄孙叫孟戏、中衍,中衍长得像鸟,能言人语。

古文: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,吉,遂致使御而妻之。

现代文:帝太戊听说,便让人占卜,结果说让他为自己驾车吉利,于是把他请来驾车,并且为他娶妻。

古文:自太戊以下,中衍之后,遂世有功,以佐殷国,故嬴姓多显,遂为诸侯。

现代文:从太戊以来,中衍的后代,世世辅佐殷国有功,所以赢姓中有不少显名于世,于是成为诸侯。

古文:其玄孙曰中潏,在西戎,保西垂。

现代文:中衍的玄孙叫中潏,住在西戎地区,保卫西垂。

古文:生蜚廉。

现代文:中潏生了蜚廉。

古文:蜚廉生恶来。

现代文:蜚廉生了恶来。

古文:恶来有力,蜚廉善走,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。

现代文:恶来力气很大,蜚廉善奔跑,父子都凭勇力臣事奉殷纣王。

古文:周武王之伐纣,并杀恶来。

现代文:周武王伐纣,把恶来一起杀死。

古文: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,还,无所报,为坛霍太山而报,得石棺,铭曰 帝令处父不与殷乱,赐尔石棺以华氏 。

现代文:蜚廉为纣出使北方,回来时,因纣已死,没有地方禀报,就在霍太山筑起祭坛向纣王报告,祭祀时获得一幅石棺,其铭文说: 上天使处父幸免于殷亡之乱,赐给你石棺以光耀氏族。

古文:死,遂葬于霍太山。

现代文:蜚廉死后便葬于霍太山。

古文:蜚廉复有子曰季胜。

现代文: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。

古文:季胜生孟增。

现代文:季胜生了孟增。

古文:孟增幸于周成王,是为宅皋狼。

现代文: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宠幸,被分封于皋狼。

古文:皋狼生衡父,衡父生造父。

现代文:孟增生了衡父。衡父生了造父。

古文: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,得骥、温骊、骅骝、騄耳之驷,西巡狩,乐而忘归。

现代文:造父因善于驾车得到周缪王的宠幸,周缪王获得名叫赤骥、盗骊、骅骝、騄耳等驾车的骏马,驾车到西方巡视,乐而忘返。

古文:徐偃王作乱,造父为缪王御,长驱归周,一日千里以救乱。

现代文:徐偃王作乱,造父为缪王驾车,长驱疾驰,一日千里,赶回周地来平定叛乱。

古文:缪王以赵城封造父,造父族由此为赵氏。

现代文:缪王把赵城封给造父,造父一族从此称为赵氏。

古文: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,别居赵。

现代文:从蜚廉生季胜传五世到造父,开始另外住在赵城。

古文:赵衰其后也。

现代文:赵衰就是他的后代。

古文:恶来革者,蜚廉子也,蚤死。

现代文:恶来革是蜚廉的儿子,早死。

古文:有子曰女防。

现代文:他有儿子叫女防。

古文:女防生旁皋,旁皋生太几,太几生大骆,大骆生非子。

现代文:女防生旁皋,旁皋生太几,太几生大骆,大骆生非子。

古文:以造父之宠,皆蒙赵城,姓赵氏。

现代文:他们都因造父所受之宠,蒙恩住在赵城姓赵。

古文:非子居犬丘,好马及畜,善养息之。

现代文:非子居住在犬丘,喜爱马和其他牲口,并善于饲养繁殖。

古文:犬丘人言之周孝王,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闲,马大蕃息。

现代文:犬丘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周孝王,孝王召见非子,让他在汧河、渭河之间管理马匹。

古文:孝王欲以为大骆适嗣。

现代文:马匹大量繁殖。孝王想让非子做大骆的继承人。

古文:申侯之女为大骆妻,生子成为适。

现代文:申侯的女儿是大骆的妻子,生了儿子成,成做了继承人。

古文:申侯乃言孝王曰: 昔我先郦山之女,为戎胥轩妻,生中潏,以亲故归周,保西垂,西垂以其故和睦。

现代文:申侯就对孝王说: 从前我的祖先是郦山那儿的女儿,她做了西戎族仲衍的曾孙胥轩的妻子,生了中潏,因为与周相亲而归附周朝,守卫西部边境,西部边境因此和睦太平。

古文:今我复与大骆妻,生适子成。

现代文:现在我又把女儿嫁给大骆为妻,生下成作继承人。

古文:申骆重婚,西戎皆服,所以为王。

现代文:申侯与大骆再次联姻,西戎族都归顺,这样,您才得以称王。

**古文:王其图之。 **

现代文:希望您考虑一下吧。

古文:于是孝王曰: 昔伯翳为舜主畜,畜多息,故有土,赐姓嬴。

现代文:于是孝王说: 从前伯翳为舜帝掌管牲畜,牲畜繁殖很多,所以获得土地的封赐,受赐姓嬴。

**古文: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,朕其分土为附庸。 **

现代文:现在他的后代也给我驯养繁殖马匹,我也分给他土地做附属国吧。

古文:邑之秦,使复续嬴氏祀,号曰秦嬴。

现代文:赐给他秦地作为封邑,让他接管嬴氏的祭祀,号称秦嬴。

古文: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适者,以和西戎。

现代文:但也不废除申侯女儿生的儿子做大骆的继承人,以此来与西戎和好。

古文:秦嬴生秦侯。

现代文:秦赢生了秦侯。

古文:秦侯立十年,卒。

现代文:秦侯在位十年去世。

古文:生公伯。

现代文:秦侯生了公伯。

古文:公伯立三年,卒。

现代文:公伯在位三年去世。

古文:生秦仲。

现代文:公伯生了秦仲。

古文:秦仲立三年,周厉王无道,诸侯或叛之。

现代文:秦仲在位三年,周厉王无道,有些诸侯起来反叛。

古文:西戎反王室,灭犬丘大骆之族。

现代文:西戎也反叛王室,灭了住在犬丘的大骆之族。

古文:周宣王即位,乃以秦仲为大夫,诛西戎。

现代文:周宣王登上王位之后,任用秦仲当大夫,讨伐西戎。

古文:西戎杀秦仲。

现代文:西戎杀掉了秦仲。

古文:秦仲立二十三年,死于戎。

现代文:秦仲即位为侯王二十三年,死在西戎手里。

古文:有子五人,其长者曰庄公。

现代文:秦仲有五个儿子,大儿子叫庄公。

古文: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,与兵七千人,使伐西戎,破之。

现代文:周宣王召见庄公兄弟五人,交给他们七千兵卒,命令他们讨伐西戎,把西戎打败了。

古文:于是复予秦仲后,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,为西垂大夫。

现代文:周宣王于是再次赏赐秦仲的子孙,包括他们的祖先大骆的封地犬丘在内,一并归他们所有,任命他们为西垂大夫。

古文:庄公居其故西犬丘,生子三人,其长男世父。

现代文:庄公居住在大骆的故邑西犬丘,生有三个儿子,长子叫世父。

**古文:世父曰: 戎杀我大父仲,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。 **

现代文:世父说: 西戎杀死我的祖父秦仲,我不杀戎王绝不入城而居。

古文:遂将击戎,让其弟襄公。

现代文:于是率兵攻打西戎,把继承人的位置让给他的弟弟襄公。

古文:襄公为太子。

现代文:襄公因而立为太子。

古文:庄公立四十四年,卒,太子襄公代立。

现代文:庄公在位四十四年去世,太子襄公即位。

古文:襄公元年,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。

现代文:襄公元年,襄公把妹妹缪赢嫁给丰王为妻。

古文:襄公二年,戎围犬丘,世父击之,为戎人所虏。

现代文:襄公二年,西戎围攻犬丘,世父迎击,最后被戎人俘虏。

古文:岁余,复归世父。

现代文:过了一年多,戎人又放回世父。

古文:七年春,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,立褒姒子为适,数欺诸侯,诸侯叛之。

现代文:七年春,周幽王立褒姒为后而废太子,改立褒姒之子为太子,并多次失信于诸侯,因而诸侯反叛。

古文: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,杀幽王郦山下。

现代文:西戎的犬戎和申侯一起攻打周朝,在郦山下杀死了幽王。

古文:而秦襄公将兵救周,战甚力,有功。

现代文:秦襄公率兵营救周朝,作战有力,立了战功。

古文:周避犬戎难,东徙雒邑,襄公以兵送周平王。

现代文:周平王为躲避犬戎的骚扰,把都城向东迁到洛邑,襄公带兵护送了周平王。

古文:平王封襄公为诸侯,赐之岐以西之地。

现代文: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,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。

**古文:曰: 戎无道,侵夺我岐、丰之地,秦能攻逐戎,即有其地。 **

现代文:平王说: 西戎不讲道义,侵夺我岐山、丰水的土地,秦国如果能赶走西戎,西戎的土地就归秦国。

古文:与誓,封爵之。

现代文:平王与他立下誓约,赐给他封地,授给他爵位。

古文:襄公于是始国,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,乃用骝驹、黄牛、羝羊各三,祠上帝西畤。

现代文:襄公在这时才使秦国成为诸侯国,跟其他诸侯国互通使节,互致聘问献纳之礼。又用黑鬃赤身的小马、黄牛、公羊各三匹,在西畤祭祀天帝。

古文:十二年,伐戎而至岐,卒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襄公伐西戎至岐,死。

古文:生文公。

现代文:生文公。

古文:文公元年,居西垂宫。

现代文:文公元年,文公住在西垂宫。

古文:三年,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。

现代文:三年,文公率兵七百人到东边打猎。

古文:四年,至汧渭之会。

现代文:四年,到达汧水、渭水交会处。

**古文:曰: 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,后卒获为诸侯。 **

现代文:文公说: 从前,周朝把这里赐给我的祖先秦嬴做封邑,后来我们终于成了诸侯。

古文:乃卜居之,占曰吉,即营邑之。

现代文:于是卜居该地,占辞为吉,在这里营造起城邑。

古文:十年,初为鄜畤,用三牢。

现代文:十年,开始建造祭天地的鄜畤,用牛羊猪三种牲畜举行祭祀。

古文:十三年,初有史以纪事,民多化者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开始设史官记载大事,百姓大多受到教化。

古文:十六年,文公以兵伐戎,戎败走。

现代文:十六年,文公率兵讨伐西戎,西戎败逃。

古文: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,地至岐,岐以东献之周。

现代文:文公收罗留居当地的周人归自己统治,将领土扩大到岐,而把岐以东的土地献给周。

古文:十九年,得陈宝。

现代文:十九年,得到一块名叫 陈宝 的异石。

古文:二十年,法初有三族之罪。

现代文:二十年,开始设立诛灭三族的刑罚。

古文:二十七年,伐南山大梓,丰大特。

现代文:二十七年,砍伐南山上的大梓树,梓树神变为公牛逃进了丰水。

古文:四十八年,文公太子卒,赐谥为竫公。

现代文:四十八年,文公的太子去世,赐谥为竫公。

古文:竫公之长子为太子,是文公孙也。

现代文:竫公的长子立为太子,即文公的孙子。

古文:五十年,文公卒,葬西山。

现代文:五十年,文公去世,葬于西山。

古文:竫公子立,是为宁公。

现代文:竫公的儿子即位,这就是宁公。

古文:宁公二年,公徙居平阳。

现代文:宁公二年,宁公迁都到平阳。

古文:遣兵伐荡社。

现代文:派遣军队征伐荡社。

古文:三年,与亳战,亳王奔戎,遂灭荡社。

现代文:三年,与西戎的一支亳部落交战,亳王逃往戎地,于是灭了荡社。

古文:四年,鲁公子翚弑其君隐公。

现代文:四年,鲁公子翬杀其国君隐公。

古文:十二年,伐荡氏,取之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宁公攻打荡氏,攻了下来。

古文:宁公生十岁立,立十二年卒,葬西山。

现代文:宁公从十岁开始登上王位,在位十二年去世,葬在西山。

古文:生子三人,长男武公为太子。武公弟德公,同母鲁姬子,生出子。

现代文:他生了三个儿子:长子武公为太子;武公的弟弟德公,与武公是同母兄弟;宁公之妾鲁姬子生了出子。

古文:宁公卒,大庶长弗忌、威垒、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。

现代文:宁公去世后,大庶长弗忌、威垒和三父废掉太子,拥立出子为君主。

古文:出子六年,三父等复共令人贼杀出子。

现代文:出子六年,三父等人又合伙派人谋杀出子。

古文:出子生五岁立,立六年卒。

现代文:出子出生五岁即位,在位六年被杀。

古文:三父等乃复立故太子武公。

现代文:故三父等人又立从前的太子武公为君。

古文:武公元年,伐彭戏氏,至于华山下,居平阳封宫。

现代文:武公元年,征伐彭戏氏,直抵华山下。武公住在平阳封宫。

古文:三年,诛三父等而夷三族,以其杀出子也。

现代文:三年,处死三父等人并灭了他们的三族,因为他们杀了出子。

古文:郑高渠眯杀其君昭公。

现代文:郑国的高渠眯杀其君昭公。

古文:十年,伐邽、冀戎,初县之。十一年,初县杜、郑。

现代文:十年,攻打邽、冀戎两地的戎族,开始在那设县。

古文:灭小虢。

现代文:十一年,开始在杜、郑两地设县,灭了小虢。

古文:十三年,齐人管至父、连称等杀其君襄公而立公孙无知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齐人管至父、连称等杀其国君襄公而立公孙无知为君。

古文:晋灭霍、魏、耿。

现代文:晋国灭了霍、魏、耿三国。

古文:齐雍廪杀无知、管至父等而立齐桓公。

现代文:齐国雍廪杀死无知、管至父等人,拥立齐桓公。

古文:齐、晋为强国。

现代文:齐国、晋国成了强国。

古文:十九年,晋曲沃始为晋侯。

现代文:十九年,晋国的曲沃武公灭掉晋侯缗,开始做了晋侯。

古文:齐桓公伯于鄄。

现代文:齐桓公在鄄称霸。

古文:二十年,武公卒,葬雍平阳。

现代文:二十年,秦武公去世,葬在雍邑平阳。

古文:初以人从死,从死者六十六人。

现代文:开始用活人陪葬,陪葬者达六十六人。

古文:有子一人,名曰白,白不立,封平阳。

现代文:武公有一个儿子,名叫白。白未能即位,封在平阳。

古文:立其弟德公。

现代文:立了武公的弟弟德公为君。

古文:德公元年,初居雍城大郑宫。

现代文:德公元年,开始住在雍城大郑宫。

古文:以牺三百牢祠鄜畤。

现代文: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地。

古文:卜居雍。后子孙饮马于河。

现代文:占卜居住雍城事,占卜结果为 后代子孙将东扩领土,到黄河饮马 。

古文:梁伯、芮伯来朝。

现代文:梁伯、芮伯来朝见。

古文:二年,初伏,以狗御蛊。

现代文:二年,开始规定伏日,杀狗祭祀以抵御热毒邪气。

古文:德公生三十三岁而立,立二年卒。

现代文:德公到三十三岁才登位,在位两年去世。

古文:生子三人:长子宣公,中子成公,少子穆公。

现代文:他生了三个儿子:长子宣公,次子成公,少子穆公。

古文:长子宣公立。

现代文:长子宣公继位。

古文:宣公元年,卫、燕伐周,出惠王,立王子穨。

现代文:宣公元年,卫国燕国攻打周王室,把惠王赶出朝廷,拥立王子穨为帝。

古文:三年,郑伯、虢叔杀子穨而入惠王。

现代文:三年,郑伯、虢叔杀死王子穨,送惠王返回朝中。

古文:四年,作密畤。

现代文:四年,建密畤。

古文:与晋战河阳,胜之。

现代文:与晋交战于河阳,取得胜利。

古文:十二年,宣公卒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宣公死。

古文:生子九人,莫立,立其弟成公。

现代文:他生有九个儿子,都未能即位,立了他的弟弟成公为君。

古文:成公元年,梁伯、芮伯来朝。

现代文:成公元年,梁伯、芮伯来朝见。

古文:齐桓公伐山戎,次于孤竹。

现代文:齐桓公征伐山戎,驻军于孤竹。

古文:成公立四年卒。

现代文:成公在位四年去世。

古文:子七人,莫立,立其弟缪公。

现代文:生有七个儿子,都未能即位,立了他的弟弟缪公为君。

古文:缪公任好元年,自将伐茅津,胜之。

现代文:缪公任好元年,缪公亲自率兵伐茅津,取得胜利。

古文:四年,迎妇于晋,晋太子申生姊也。

现代文:四年,从晋国迎娶媳妇,娶的是晋太子申生的姐姐。

古文:其岁,齐桓公伐楚,至邵陵。

现代文:此年,齐恒公攻楚,直达邵陵。

古文:五年,晋献公灭虞、虢,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,以璧马赂于虞故也。

现代文:五年,晋献公灭虞、虢,俘虏了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傒,这是用垂棘所产的玉壁和北屈所产的骏马贿赂虞国的结果。

古文:既虏百里傒,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。

现代文:俘虏了百里傒之后,又用他陪嫁秦缪公夫人到秦国。

古文:百里傒亡秦走宛,楚鄙人执之。

现代文:百里傒从秦逃到宛,被楚国边地的居民抓获。

古文:缪公闻百里傒贤,欲重赎之,恐楚人不与,乃使人谓楚曰: 吾媵臣百里傒在焉,请以五羖羊皮赎之。 。

现代文:缪公听说百里傒很贤能,想用重金把他赎回,又怕楚人不肯给,就派人向楚国说: 我国陪嫁奴隶百里傒现在贵国,请用五张黑羊皮赎他。

古文:楚人遂许与之。

现代文:楚人便答应将百里傒交给秦国。

古文:当是时,百里傒年已七十余。

现代文:这时候,百里傒已有七十多岁。

古文:缪公释其囚,与语国事。

现代文:缪公释放了他,同他讨论国家大事。

**古文:谢曰: 臣亡国之臣,何足问! **

现代文:百里傒推辞说: 我是亡国之臣,哪里值得询问。

**古文:缪公曰: 虞君不用子,故亡,非子罪也。 **

现代文:缪公说: 虞君正是因为不听您的劝告才亡国,这并不是您的罪过。

古文:固问,语三日,缪公大说,授之国政,号曰五羖大夫。

现代文:再三向他请教,谈了三天,缪公大喜,托付给他国家政务,号称五羖大夫。

古文:百里傒让曰: 臣不及臣友蹇叔,蹇叔贤而世莫知。

现代文:百里傒谦让说: 我可比不上我的朋友蹇叔,蹇叔贤能而世人不知。

古文: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,蹇叔收臣。

现代文:从前我曾游宦于齐,陷于困境,不得不向铚地的人讨饭,多亏蹇叔收留了我。

古文: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,蹇叔止臣,臣得脱齐难,遂之周。

现代文:我因而想在齐君无知手下做事,又是蹇叔劝阻我,我才幸免于齐国内乱,然后到了周。

古文:周王子穨好牛,臣以养牛干之。及穨欲用臣,蹇叔止臣,臣去,得不诛。

现代文:周王子颓喜欢牛,我借养牛求仕,当他正要任用我时,还是蹇叔劝阻我,我才离开,免遭杀身之祸。

古文:事虞君,蹇叔止臣。

现代文:在虞君手下做事,蹇叔又劝阻我。

古文:臣知虞君不用臣,臣诚私利禄爵,且留。

现代文:我虽明知虞君不会重用,但心里又贪图爵禄,也就暂时留下了。

**古文:再用其言,得脱,一不用,及虞君难:是以知其贤。 **

现代文:有两次我听他的话都得以脱身,只有一次不听,就碰上了虞君亡国之难,由此可见他的贤能。

古文: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,以为上大夫。

现代文:于是缪公派人用贵重的礼物把蹇叔请来,封他为上大夫。

古文:秋,缪公自将伐晋,战于河曲。

现代文:秋,缪公亲自率兵伐晋,与晋军交战于河曲。

古文:晋骊姬作乱,太子申生死新城,重耳、夷吾出奔。

现代文:晋国的骊姬作乱,太子申生死于新城,重耳、夷吾逃亡国外。

古文:九年,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。

现代文:九年,齐桓公与诸侯会盟于葵丘。

古文:晋献公卒。

现代文:晋献公死。

古文:立骊姬子奚齐,其臣里克杀奚齐。

现代文:立骊姬所生子奚齐为君,奚齐之臣里克杀奚齐。

古文:荀息立卓子,克又杀卓子及荀息。

现代文:荀息立卓子为君,里克又杀卓子和荀息。

古文:夷吾使人请秦,求入晋。

现代文:夷吾派人向秦请求,希望回晋国。

古文:于是缪公许之,使百里傒将兵送夷吾。

现代文:缪公答应了他,派百里傒率兵护送夷吾。

**古文:夷吾谓曰: 诚得立,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。 **

现代文:夷吾对秦人说: 如果我能即位,我将把晋国的河西八城割让给秦国。

古文:及至,已立,而使丕郑谢秦,背约不与河西城,而杀里克。

现代文:但等回国即了位,却派丕郑拒绝秦,违背誓约不肯交付河西八城,并且杀了里克。

古文:丕郑闻之,恐,因与缪公谋曰: 晋人不欲夷吾,实欲重耳。

现代文:丕郑听说害了怕,就跟缪公商量说: 晋人并不拥护夷吾,拥护的实际上是重耳。

古文:今背秦约而杀里克,皆吕甥、郄芮之计也。

现代文:现在夷吾既违背与秦订立的誓约又杀死里克,全都是吕甥、郤芮的主意。

**古文:愿君以利急召吕、郄,吕、郄至,则更入重耳便。 **

现代文:希望您能用重利赶紧把吕、郤二人召来,吕、郤二人来了,再换重耳回国即位就好办了。

古文:缪公许之,使人与丕郑归,召吕、郄。

现代文:缪公表示同意,派人随丕郑回国,去召吕、郤二人。

古文:吕、郄等疑丕郑有间,乃言夷吾杀丕郑。

现代文:吕、郤等人怀疑丕郑有阴谋,便告诉夷吾杀了丕郑。

**古文:丕郑子丕豹奔秦,说缪公曰: 晋君无道,百姓不亲,可伐也。 **

现代文:丕郑的儿子丕豹逃亡到秦国,劝缪公说: 晋君无道,百姓不亲附,可以讨伐。

古文:缪公曰: 百姓苟不便,何故能诛其大臣?

现代文:缪公说: 百姓如果认为不合适,又怎么能处死其大臣呢?

**古文:能诛其大臣,此其调也。 **

现代文:能处死其大臣,这正说明他们的关系是谐调的。

古文:不听,而阴用豹。

现代文:不予采纳,暗地却重用丕豹。

古文:十二年,齐管仲、隰朋死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齐国的管仲、隰朋去世。

古文:晋旱,来请粟。

现代文:晋国大旱,派人来秦国请求援助粮食。

古文:丕豹说缪公勿与,因其饥而伐之。

现代文:丕豹劝说缪公不要给,要缪公趁着晋国荒歉去攻打它。

**古文:缪公问公孙支,支曰: 饥穰更事耳,不可不与。 **

现代文:缪公去问公孙支,公孙支说: 荒歉与丰收是交替出现的事,不能不给。

**古文:问百里傒,傒曰: 夷吾得罪于君,其百姓何罪? **

现代文:又问百里傒,百里傒说: 夷吾得罪了您,他的百姓有什么罪?

古文:于是用百里傒、公孙支言,卒与之粟。

现代文:缪公采纳百里傒、公孙支的意见,最后还是给晋国粮食了。

古文:以船漕车转,自雍相望至绛。

现代文:水路用船,陆路用车给晋国运去粮食,从雍都出发,源源不断地直到绛城。

古文:十四年,秦饥,请粟于晋。晋君谋之群臣。

现代文:十四年,秦国饥荒,向晋国求借粮食,晋君征求大臣们的意见。

**古文:虢射曰: 因其饥伐之,可有大功。 **

现代文:虢射说: 趁着秦国闹饥荒去攻打它,可以大获成功。

古文:晋君从之。

现代文:晋君采纳了他的意见。

古文:十五年,兴兵将攻秦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晋国将要举兵攻打秦国。

古文:缪公发兵,使丕豹将,自往击之。

现代文:缪公发兵,让丕豹率领大军,亲自前往迎击。

古文:九月壬戌,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。

现代文:九日壬戌日,与晋惠公夷吾在韩地交战。

古文:晋君弃其军,与秦争利,还而马騺。

现代文:晋君甩下自己的部队独自往前冲,跟秦军争夺财物,回来的时候,驾车的战马陷到深泥里。

古文:缪公与麾下驰追之,不能得晋君,反为晋军所围。

现代文:缪公与部下纵马驱车追赶,没能抓到晋君,反而被晋军包围了。

古文:晋击缪公,缪公伤。

现代文:晋军攻击缪公,缪公负伤。

古文: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,晋军解围,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。

现代文:这时,曾在岐山下偷吃缪公良马的三百多个乡下人不顾危险驱马冲入晋军,晋军的包围被冲开,不仅使缪公得以脱险,反而又活捉了晋君。

古文:初,缪公亡善马,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,吏逐得,欲法之。

现代文:当初,缪公丢失了一匹良马,岐山下的三百多个乡下人一块儿把它抓来吃掉了,官吏捕捉到他们,要加以法办。

古文:缪公曰: 君子不以畜产害人。

现代文:缪公说: 君子不能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。

**古文: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,伤人。 **

现代文:我听说,吃了良马肉,如果不喝洒,会伤人。

古文:乃皆赐酒而赦之。

现代文:于是就赐酒给他们喝,并赦免了他们。

古文:三百人者闻秦击晋,皆求从,从而见缪公窘,亦皆推锋争死,以报食马之德。

现代文:这三百人听说秦国要去攻打晋国,都要求跟着去。在作战时,他们发现缪公被敌包围,都高举兵器,争先死战,以报答吃马肉被赦免的恩德。

古文: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,令于国,齐宿,吾将以晋君祠上帝。

现代文:缪公俘获晋君而归,下令国中说: 大家斋戒,我将用晋君来祭祀天帝。

古文:周天子闻之,曰 晋我同姓 ,为请晋君。

现代文:周天子听说了,说 晋是我的同姓 ,请求赦免晋君。

**古文: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,夫人闻之,乃衰绖跣,曰: 妾兄弟不能相救,以辱君命。 **

现代文:夷吾的姐姐是缪公的夫人。夫人听说了,也穿上丧服光着脚,对缪公说: 我竟然连自己的兄弟也不能相救,有辱于您的命令。

**古文:缪公曰: 我得晋君以为功,今天子为请,夫人是忧。 **

现代文:缪公说: 我把俘获晋君当作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,不料现在天子为之求情,夫人也为之忧伤。

古文:乃与晋君盟,许归之,更舍上舍,而馈之七牢。

现代文:便与晋君盟誓,同意放他回去,换了高级的客舍供他住,并用七牢的规格来宴飨他。

古文:十一月,归晋君夷吾,夷吾献其河西地,使太子圉为质于秦。

现代文:十一月,送晋君夷吾回国,夷吾献上晋国的河西之地,让太子圉到秦国为质。

古文:秦妻子圉以宗女。

现代文:秦把宗女嫁给子圉为妻。

古文:是时秦地东至河。

现代文:当时秦的领土已东抵黄河。

古文:十八年,齐桓公卒。

现代文:十八年,齐桓公去世。

古文:二十年,秦灭梁、芮。

现代文:二十年,秦国灭了梁、芮二国。

古文:二十二年,晋公子圉闻晋君病,曰: 梁,我母家也,而秦灭之。

现代文:二十二年,晋公子圉听说晋君生病,说: 梁国是我母亲的家乡,秦国却灭了它。

**古文:我兄弟多,即君百岁后,秦必留我,而晋轻,亦更立他子。 **

现代文:我兄弟很多,一旦晋君去世,秦必定扣留我,晋国看不起我,也会另立他人。

古文:子圉乃亡归晋。

现代文:子圉因此逃回晋国。

古文:二十三年,晋惠公卒,子圉立为君。

现代文:二十三年,晋惠公死,子圉立为国君。

古文:秦怨圉亡去,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,而妻以故子圉妻。

现代文:秦君对圉的逃离十分恼恨,就从楚国迎来晋公子重耳,并把原来子圉的妻子嫁给重耳。

古文:重耳初谢,后乃受。

现代文:重耳起而推辞不肯,后来就接受了。

古文:缪公益礼厚遇之。

现代文:缪公对重耳更加以礼厚待。

古文:二十四年春,秦使人告晋大臣,欲入重耳。

现代文:二十四年春,秦派人告诉晋国的大臣,要送重耳回国。

古文:晋许之,于是使人送重耳。

现代文:晋国表示同意,于是派入送重耳回国。

古文:二月,重耳立为晋君,是为文公。

现代文:二月,重耳被立为晋君,就是文公。

古文:文公使人杀子圉。

现代文:文公派人杀子圉。

古文:子圉是为怀公。

现代文:子圉就是怀公。

古文:其秋,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,王出居郑。

现代文:当年秋天,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,勾结翟人伐周襄王,周襄王逃出,住在郑国。

古文:二十五年,周王使人告难于晋、秦。

现代文:二十五年,周襄王派人向晋国、秦国通告了发生祸难的情况。

古文: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,杀王弟带。

现代文:秦缪公率兵帮助晋文公护送周襄王回朝,杀死襄王的弟弟带。

古文:二十八年,晋文公败楚于城濮。

现代文:二十八年,晋文公在城濮击败楚军。

古文:三十年,缪公助晋文公围郑。

现代文:三十年,缪公帮助晋文公包围郑国。

古文:郑使人言缪公曰: 亡郑厚晋,于晋而得矣,而秦未有利。

现代文:郑国派人告诉缪公说: 灭亡郑国是优待晋,对晋当然有好处,但对秦未必有利。

**古文:晋之强,秦之忧也。 **

现代文:晋国的强大,正是秦国所担忧的呀。

古文:缪公乃罢兵归。晋亦罢。

现代文:缪公于是罢兵而归,晋也罢兵。

古文:三十二年冬,晋文公卒。

现代文:三十二年冬,晋文公死。

**古文:郑人有卖郑于秦曰: 我主其城门,郑可袭也。 **

现代文:郑国有人向秦国出卖郑国说: 我掌守郑国的城门,可以来偷袭郑国。

古文:缪公问蹇叔、百里傒,对曰: 径数国千里而袭人,希有得利者。

现代文:缪公征求蹇叔、百里傒的意见,他们回答说: 路经数国地界,到千里之外去袭击别人,很少有占便宜的。

古文:且人卖郑,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?

现代文:再说,既然有人出卖郑国,怎么知道我国的人就没有把我们的实情告诉郑国呢?

**古文:不可。 **

现代文:不能袭击郑国。

**古文:缪公曰: 子不知也,吾已决矣。 **

现代文:缪公说: 你们不知道,我已决定了。

古文:遂发兵,使百里傒子孟明视,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。

现代文:遂发兵,派百里傒之子孟明视、蹇叔之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兵。

古文:行日,百里傒、蹇叔二人哭之。

现代文:军队出发的那天,百里傒、蹇叔二人对着军队大哭。

**古文:缪公闻,怒曰: 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,何也? **

现代文:缪公听说了,生气地说: 我派兵出发,你们却拦着军队大哭,破坏军心,这是为什么?

古文:二老曰: 臣非敢沮君军。

现代文:二位老人说: 为臣不敢阻拦军队。

**古文:军行,臣子与往;臣老,迟还恐不相见,故哭耳。 **

现代文:部队要走了,我俩的儿子在军队中也将前往;如今我们年岁已大,他们如果回来晚了,恐怕就见不着了,所以才哭。

**古文:二老退,谓其子曰: 汝军即败,必于肴阨矣。 **

现代文:二位老人退回来对他们的儿子说: 你们的部队如果失败,一定是在殽山的险要处。

古文:三十三年春,秦兵遂东,更晋地,过周北门。

现代文:三十三年春,秦军终于东进,途经晋地,路过周的都城北门。

**古文:周王孙满曰: 秦师无礼,不败何待! **

现代文:周王孙满说: 秦军无礼,怎能不败!

**古文:兵至滑,郑贩卖贾人弦高,持十二牛将卖之周,见秦兵,恐死虏,因献其牛,曰: 闻大国将诛郑,郑君谨修守御备,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。 **

现代文:军队开到滑,郑国商人弦高,正带了十二头牛到周地去卖,碰上秦军,怕被杀或俘虏,所以献上他的牛说: 听说大国将要征讨我郑国,郑君正恭谨地加强守备,派我用这十二头牛来犒赏士兵。

**古文:秦三将军相谓曰: 将袭郑,郑今已觉之,往无及已。 **

现代文:秦国的三位将军相互商量说: 我们要去袭击郑国,郑国现在已经知道了,去也袭击不成了。

古文:灭滑。

现代文:便灭了滑。

古文:滑,晋之边邑也。

现代文:滑是晋国的边邑。

古文:当是时,晋文公丧尚未葬。

现代文:此时正碰上晋文公去世尚未埋葬。

**古文:太子襄公怒曰: 秦侮我孤,因丧破我滑。 **

现代文:太子襄公大怒说, 秦欺我丧父,竟然趁我举丧攻破我滑邑。

古文:遂墨衰绖,发兵遮秦兵于肴,击之,大破秦军,无一人得脱者。

现代文:于是穿上黑色丧服,发兵在殽山堵截秦军,出击,把他们打得大败,没有一人逃脱。

古文:虏秦三将以归。

现代文:俘虏秦的三将军而归。

**古文:文公夫人,秦女也,为秦三囚将请曰: 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,愿令此三人归,令我君得自快烹之。 **

现代文:晋文公夫人,是秦国女子,为这三位在押的将军求情说: 缪公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,希望能将这三人放归,让我们秦国的国君亲自烹之而后快。

古文:晋君许之,归秦三将。

现代文:晋国国君答应了她,放秦国的三个将军回去。

古文:三将至,缪公素服郊迎,向三人哭曰: 孤以不用百里傒、蹇叔言以辱三子,三子何罪乎?

现代文:三将军回到秦国,缪公穿戴凶服亲迎于郊,面向三人大哭说: 都是我不听百里傒、蹇叔的话才让三位受了委屈,三位有什么罪呢?

**古文:子其悉心雪耻,毋怠。 **

现代文:你们要想方设法报仇雪耻,不可懈怠。

古文:遂复三人官秩如故,愈益厚之。

现代文:于是恢复三人的官职如同以往,待遇更好。

古文:三十四年,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。

现代文:三十四年,楚太子商臣杀其父成王而代立。

古文:缪公于是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,战于彭衙。

现代文:缪公又派孟明视等人率兵伐晋,与晋军交战于彭衙。

古文:秦不利,引兵归。

现代文:秦不利,撤兵返回。

古文:戎王使由余于秦。

现代文: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国。

古文:由余,其先晋人也,亡入戎,能晋言。

现代文:由余,祖先是晋国人,逃亡到戎地,他还能说晋国方言。

古文:闻缪公贤,故使由余观秦。

现代文:戎王听说缪公贤明,就派由余去观察秦国。

古文:秦缪公示以宫室、积聚。

现代文:秦缪公向他炫示了宫室和积蓄的财宝。

古文:由余曰: 使鬼为之,则劳神矣。

现代文:由余说: 这些宫室积蓄,如果是让鬼神营造,那么就使鬼神劳累了;如果是让百姓营造的,那么也使百姓受苦了。

**古文:使人为之,亦苦民矣。 缪公怪之,问曰: 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,然尚时乱,今戎夷无此,何以为治,不亦难乎? **

现代文:缪公觉得他的话奇怪,问道: 中原各国借助诗书礼乐和法律处理政务,还不时地出现祸乱呢,现在戎族没有这些,用什么来治理国家,岂不很困难吗!

古文:由余笑曰: 此乃中国所以乱也。

现代文:由余笑着说: 这些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根源所在。

古文: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,身以先之,仅以小治。

现代文:自上古圣人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,并亲自带头贯彻执行,也只是实现了小的太平。

古文:及其后世,日以骄淫。

现代文:到了后代。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。

古文:阻法度之威,以责督于下,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,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,至于灭宗,皆以此类也。

现代文:依仗着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民众,民众感到疲惫了就怨恨君上,要求实行仁义。上下互相怨恨,篡夺屠杀,甚至灭绝家族,都是因为这类原因。

古文:夫戎夷不然。

现代文:而戎族却不是这样。

**古文:上含淳德以遇其下,下怀忠信以事其上,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,不知所以治,此真圣人之治也。 **

现代文: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,臣民满怀忠信来侍奉君上,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,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,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国家啊。

古文: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: 孤闻邻国有圣人,敌国之忧也。

现代文:缪公退朝之后,就问内史王廖说: 我听说邻国有圣人,这将是对立国家的忧患。

**古文:今由余贤,寡人之害,将奈之何? **

现代文:现在由余有才能,这是我的祸患,我该怎么办呢?

古文:内史廖曰: 戎王处辟匿,未闻中国之声。

现代文:内史王廖说: 戎王地处偏僻,不曾听过中原地区的乐曲。

古文:君试遗其女乐,以夺其志;为由余请,以疏其间;留而莫遣,以失其期。

现代文:您不妨试试送他歌舞伎女,借以改变他的心志。并且为由余请功,以此来疏远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;同时留住由余不让他回去,以此来延误他回国的日期。

古文:戎王怪之,必疑由余。

现代文:戎王一定会感到奇怪,因而怀疑由余。

古文:君臣有间,乃可虏也。

现代文:他们君臣之间有了隔阂,就可以俘获他了。

**古文:且戎王好乐,必怠于政。 缪公曰: 善。 **

现代文:再说戎王喜欢上音乐,就一定没有心思处理国事了。 缪公说: 好。

古文:因与由余曲席而坐,传器而食,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,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。

现代文:于是缪公与由余曲席围坐,互递杯盏一块儿吃喝,向由余询问戎地的地形和兵力,把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,然后命令内史王廖送给戎王十六名歌妓。

古文:戎王受而说之,终年不还。

现代文:戎王接受,并且非常喜爱迷恋,整年沉浸其中。

古文:于是秦乃归由余。

现代文:这时候,秦国才让由余回国。

古文:由余数谏不听,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,由余遂去降秦。

现代文:由余多次向戎王进谏,戎王都不听,缪公又屡次派人秘密邀请由余,由余于是离开戎王,投降了秦国。

古文:缪公以客礼礼之,问伐戎之形。

现代文:缪公以宾客之礼相待,对他非常尊敬,向他询问应该在什么样的形势下进攻戎族。

古文:三十六年,缪公复益厚孟明等,使将兵伐晋,渡河焚船,大败晋人,取王官及鄗,以报肴之役。

现代文:三十六年,缪公更加厚待孟明等人,派他们率兵伐晋,渡黄河时,连船都烧掉,终于大败晋人,占领王官和鄗,作为对殽之战役的报复。

古文:晋人皆城守不敢出。

现代文:晋人皆守在城里不敢出来。

古文:于是缪公乃自茅津渡河,封肴中尸,为发丧,哭之三日。

现代文:于是缪公就从茅津渡河,掩埋了殽山中尸骨,为他们发丧,哭了三天。

古文:乃誓于军曰: 嗟士卒!

现代文:缪公向全军发布誓辞说: 哎,将士们!

古文:听无哗,余誓告汝。

现代文:你们听着,不要喧哗,我向你们发誓。

**古文:古之人谋黄髪番番,则无所过。 **

现代文:我要告诉你们,古人办事虚心听取老年人的意见,所以不会有什么过错。

古文:以申思不用蹇叔、百里傒之谋,故作此誓,令后世以记余过。

现代文:缪公再次反思自己不采纳蹇叔、百里傒的计谋而造成的过失,因此发出这样的誓言,让后代记住自己的过失。

古文:君子闻之,皆为垂涕,曰: 嗟乎!

现代文:君子们听说这件事,都为之落泪,说: 啊!

**古文:秦缪公之与人周也,卒得孟明之庆。 **

现代文:秦缪公待人真周到,终于得到了孟明等人胜利的福泽。

古文:三十七年,秦用由余谋伐戎王,益国十二,开地千里,遂霸西戎。

现代文:三十七年,秦采用了由余的计策讨伐戎王,兼并了十二个国家,开拓了方千里的土地,终于称霸西戎。

古文: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。

现代文:天子派召公过赐给缪公金鼓表示祝贺。

古文:三十九年,缪公卒,葬雍。

现代文:三十九年,缪公死,葬于雍。

古文:从死者百七十七人,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、仲行、针虎,亦在从死之中。

现代文:陪葬者共一百七十七人,秦有贤臣三人,属子舆氏,名叫奄息、仲行、鍼虎,也在陪殉者之列。

古文:秦人哀之,为作歌黄鸟之诗。

现代文:秦人哀痛,为之作《黄鸟》之诗。

古文:君子曰: 秦缪公广地益国,东服强晋,西霸戎夷,然不为诸侯盟主,亦宜哉。

现代文:君子说: 秦缪公扩地并国,东面打败强晋,西面称霸戎夷,然而不能作诸侯盟主,也是应该的。

古文:死而弃民,收其良臣而从死。

现代文:死后不爱惜臣民,还要把自己的贤臣也带去陪葬。

**古文:且先王崩,尚犹遗德垂法,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?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。 **

现代文:先王去世,尚且要留下好的道德和制度,何况是夺取百姓同情的好人和贤臣呢?由此可见秦不能东征了。

古文:缪公子四十人,其太子嵤代立,是为康公。

现代文:缪公有子四十人,他的太子叫代之而立,就是康公。

古文:康公元年。

现代文:康公元年。

古文:往岁缪公之卒,晋襄公亦卒;襄公之弟名雍,秦出也,在秦。

现代文:前一年,缪公去世的时候,晋襄公也去世了;晋襄公的弟弟叫雍,是秦国之女所生,住在秦国。

古文:晋赵盾欲立之,使随会来迎雍,秦以兵送至令狐。

现代文:晋卿赵盾想拥立他为君,派随会来接他,秦国派兵把雍护送到令狐。

古文:晋立襄公子而反击秦师,秦师败,随会来奔。

现代文:而晋国已立了襄公的儿子,反倒来攻打秦军,秦军战败,随会逃奔到秦国。

古文:二年,秦伐晋,取武城,报令狐之役。

现代文:二年,秦伐晋,占领武城,用来报复令狐之役。

古文:四年,晋伐秦,取少梁。

现代文:四年,晋伐秦,占领少梁。

古文:六年,秦伐晋,取羁马。

现代文:六年,秦伐晋,占领羁马。

古文:战于河曲,大败晋军。

现代文:两军交战于河曲,大败晋军。

古文:晋人患随会在秦为乱,乃使魏雠馀详反,合谋会,诈而得会,会遂归晋。

现代文:晋人担心随会在秦国会给晋国带来战乱,便派魏雠余假装叛变,与随会合谋,用诈谋得到随会,随会因而回到晋国。

古文:康公立十二年卒,子共公立。

现代文:康公在位十二年死,其子共公即位。

古文:共公二年,晋赵穿弑其君灵公。

现代文:共公二年,晋国的赵穿杀其国君灵公。

古文:三年,楚庄王强,北兵至雒,问周鼎。

现代文:三年,楚庄公强大,出兵北上攻到洛水,问周鼎的轻重大小。

古文:共公立五年卒,子桓公立。

现代文:共公在位五年死,其子桓公即位。

古文:桓公三年,晋败我一将。

现代文:桓公三年,晋军打败我军,俘虏将军一名。

古文:十年,楚庄王服郑,北败晋兵于河上。

现代文:十年,楚庄王征服郑,北上打败晋军于黄河边。

古文:当是之时,楚霸,为会盟合诸侯。二十四年,晋厉公初立,与秦桓公夹河而盟。

现代文:当时,楚称霸,主持诸侯会盟。二十四年,晋厉公刚即位,与秦桓公隔着黄河会盟。

古文:归而秦倍盟,与翟合谋击晋。

现代文:回来后秦违背盟约,与翟人合伙策划攻打晋国。

古文:二十六年,晋率诸侯伐秦,秦军败走,追至泾而还。

现代文:二十六年,晋率领诸侯伐秦,秦军败逃,晋军一直追到泾水才回去。

古文:桓公立二十七年卒,子景公立。

现代文:桓公在位二十七年死,其子景公即位。

古文:景公四年,晋栾书弑其君厉公。

现代文:景公四年,晋国的栾书杀了他的君主厉公。

古文:十五年,救郑,败晋兵于栎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秦军救郑国,在栎邑打败晋军。

古文:是时晋悼公为盟主。

现代文:这时候,晋悼公成为盟主。

古文:十八年,晋悼公强,数会诸侯,率以伐秦,败秦军。

现代文:十八年,晋悼公强大起来,多次召集诸侯会盟,率领诸侯攻打秦国,打败了秦军。

古文:秦军走,晋兵追之,遂渡泾,至棫林而还。

现代文:秦军败逃,晋兵在后面追赶,一直渡过泾水,追到棫林才返回。

古文:二十七年,景公如晋,与平公盟,已而背之。

现代文:二十七年,秦景公到了晋国,与晋平公订立盟约,不久就背叛了盟约。

古文:三十六年,楚公子围弑其君而自立,是为灵王。

现代文:三十六年,楚国公子围杀了他的君主自立为王,这就是楚灵王。

古文:景公母弟后子针有宠,景公母弟富,或谮之,恐诛,乃奔晋,车重千乘。

现代文:秦景公的同母兄弟后子鍼得宠,而且富有,有人说坏话诬陷他,他害怕被杀,就逃奔到晋国,带着锱重车上千辆。

**古文:晋平公曰: 后子富如此,何以自亡? **

现代文:晋平公说: 您这样富有,为什么还要逃亡呢?

**古文:对曰: 秦公无道,畏诛,欲待其后世乃归。 **

现代文:后子鍼回答说: 秦君无道,我害怕被杀害。想等到他的继承人登位再回去。

古文:三十九年,楚灵王强,会诸侯于申,为盟主,杀齐庆封。

现代文:三十九年,楚灵王强大起来,在申地与诸侯会盟,做了盟主,杀了齐国的庆封。

古文:景公立四十年卒,子哀公立。

现代文:景公在位四十年去世,儿子哀公继位。

古文:后子复来归秦。

现代文:后子鍼又回到秦国。

古文:哀公八年,楚公子弃疾弑灵王而自立,是为平王。

现代文:哀公八年,楚公子弃疾杀灵王而自立,就是平王。

古文:十一年,楚平王来求秦女为太子建妻。

现代文:十年,楚平王派人来求娶秦国女子作太子建的妻子。

古文:至国,女好而自娶之。

现代文:娶回国来,见秦国女子漂亮便自己娶了过去。

古文:十五年,楚平王欲诛建,建亡;伍子胥奔吴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楚平王要处死太子建,太子建逃亡:伍子胥逃奔到吴国。

古文:晋公室卑而六卿强,欲内相攻,是以久秦晋不相攻。

现代文:晋国公室衰落,六卿强大,考虑的主要是内部的兼并,所以有很长时间秦、晋不再相互攻击。

古文:三十一年,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,楚王亡奔随,吴遂入郢。

现代文:三十一年,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,楚王逃奔到随国;吴乘势攻进郢。

古文: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,七日不食,日夜哭泣。

现代文:楚国的大夫申包胥来告急,七天不吃饭,日夜哭泣。

古文:于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,败吴师。

现代文:这样秦国才派兵车五百辆救援楚国,打败吴军。

古文:吴师归,楚昭王乃得复入郢。

现代文:吴军撤回,楚昭王才又回到郢。

古文:哀公立三十六年卒。

现代文:哀公在位三十六年死。

古文:太子夷公,夷公蚤死,不得立,立夷公子,是为惠公。

现代文:太子为夷公,夷公早死,未能即位,立夷公之子为君,就是惠公。

古文:惠公元年,孔子行鲁相事。

现代文:惠公元年,孔子代理鲁国国相的职务。

古文:五年,晋卿中行、范氏反晋,晋使智氏、赵简子攻之,范、中行氏亡奔齐。

现代文:五年,晋卿中行氏、范氏反叛晋国,晋君派智氏和赵简子讨伐他们,范氏、中行氏逃到齐国。

古文:惠公立十年卒,子悼公立。

现代文:惠公在位十年去世,儿子悼公继位。

古文:悼公二年,齐臣田乞弑其君孺子,立其兄阳生,是为悼公。

现代文:悼公二年,齐国大臣田乞杀其国君孺子,立他的哥哥阳生为君,就是悼公。

古文:六年,吴败齐师。

现代文:六年,吴打败齐军。

古文:齐人弑悼公,立其子简公。

现代文:齐人杀悼公,立其子简公为君。

古文:九年,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,争长于黄池,卒先吴。

现代文:九年,晋定公与吴王夫差在黄池会盟,为序次先后而发生争执,终于让吴国称长。

古文:吴强,陵中国。

现代文:吴国强大,侵犯中原各国。

古文:十二年,齐田常弑简公,立其弟平公,常相之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齐国的田常杀简公,立简公的弟弟平公为君,由田常做他的相。

古文:十三年,楚灭陈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楚灭陈。

古文:秦悼公立十四年卒,子厉共公立。

现代文:秦悼公在位十四年死,其子厉共公即位。

古文:孔子以悼公十二年卒。

现代文:孔子于悼公十二年去世。

古文:厉共公二年,蜀人来赂。

现代文:厉共公二年,蜀人前来进献财物。

古文:十六年,堑河旁。

现代文:十六年,在黄河旁挖掘壕沟。

古文:以兵二万伐大荔,取其王城。

现代文:派兵两万去攻打大荔国,攻占了大荔王城邑。

古文:二十一年,初县频阳。

现代文:二十一年,开始在频阳设县。

古文:晋取武成。

现代文:晋占领武成。

古文:二十四年,晋乱,杀智伯,分其国与赵、韩、魏。

现代文:二十四年,晋国内乱,智伯被杀,他的封土被赵、韩、魏三国瓜分。

古文:二十五年,智开与邑人来奔。

现代文:二十五年,智开与智氏封邑中的人逃亡到秦国。

古文:三十三年,伐义渠,虏其王。

现代文:三十三年,伐义渠,俘虏义渠王。

古文:三十四年,日食。

现代文:三十四年,发生日食。

古文:厉共公卒,子躁公立。

现代文:厉共公死,他的儿子躁公即位。

古文:躁公二年,南郑反。

现代文:躁公二年,南郑邑反叛。

古文:十三年,义渠来伐,至渭南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义渠来攻打秦国,到了渭南。

古文:十四年,躁公卒,立其弟怀公。

现代文:十四年,躁公去世,他的弟弟怀公继位。

古文:怀公四年,庶长晁与大臣围怀公,怀公自杀。

现代文:怀公四年,庶长晁和大臣围攻怀公,怀公自杀。

古文:怀公太子曰昭子,蚤死,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,是为灵公。

现代文:怀公太子名叫昭子,死得早,大臣们就立昭子的儿子为王,就是灵公。

古文:灵公,怀公孙也。

现代文:灵公,就是怀公的孙子。

古文:灵公六年,晋城少梁,秦击之。

现代文:灵公六年,晋国在少梁筑城,秦军攻打晋国。

古文:十三年,城籍姑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秦国在籍姑筑城。

古文:灵公卒,子献公不得立,立灵公季父悼子,是为简公。

现代文:灵公去世,儿子献公没能继位,立子灵公的叔父悼子,这就是简公。

古文:简公,昭子之弟而怀公子也。

现代文:简公是昭子的弟弟,怀公的儿子。

古文:简公六年,令吏初带剑。

现代文:简公六年,下令开始准许下层官吏佩剑。

古文:堑洛。城重泉。

现代文:堑修洛水的堤岸,修筑重泉城的城墙。

古文:十六年卒,子惠公立。

现代文:十六年死,他的儿子惠公即位。

古文:惠公十二年,子出子生。

现代文:惠公十二年,他的儿子出子出生。

古文:十三年,伐蜀,取南郑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攻伐蜀国,占领南郑。

古文:惠公卒,出子立。

现代文:惠公去世,出子即位。

古文:出子二年,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。

现代文:出子二年,庶长菌改把灵公之子献公从河西接回来立为国君。

古文:杀出子及其母,沈之渊旁。

现代文:杀出子及其母,把他们沉入深渊。

古文:秦以往者数易君,君臣乖乱,故晋复强,夺秦河西地。

现代文:在以前一段时间里,秦国频繁更换国君,君臣名分颠倒失次,所以晋国又重新强大起来,夺走秦在黄河以西的土地。

古文:献公元年,止从死。

现代文:献公元年,废止陪葬。

古文:二年,城栎阳。

现代文:二年,修筑栎阳城的城墙。

古文:四年正月庚寅,孝公生。

现代文:四年正月庚寅,孝公出生。

**古文:十一年,周太史儋见献公曰: 周故与秦国合而别,别五百岁复合,合十七岁而霸王出。 **

现代文:十一年,周太史儋进见献公说: 周从前曾与秦一体,而后来又分了开来,分开五百年还会再合并,合起来十七年将有霸王出现。

古文:十六年,桃冬花。

现代文:十六年,桃树冬天开花。

古文:十八年,雨金栎阳。

现代文:十八年,栎阳下金雨。

古文:二十一年,与晋战于石门,斩首六万,天子贺以黼黻。

现代文:二十一年,和晋国在石门交战,斩首六万,天子赐给黼黻以示祝贺。

古文:二十三年,与魏晋战少梁,虏其将公孙痤。

现代文:二十三年,在少梁与魏国交战,俘虏魏将公孙痤。

古文:二十四年,献公卒,子孝公立,年已二十一岁矣。

现代文:二十四年,献公去世,他的儿子孝公即位,年龄已二十一岁了。

古文:孝公元年,河山以东强国六,与齐威、楚宣、魏惠、燕悼、韩哀、赵成侯并。

现代文:孝公元年,黄河、崤山以东有六大强国,秦孝公与齐威王、楚宣王、魏惠王、燕悼王、韩哀侯、赵成侯并称。

古文:淮泗之间小国十余。

现代文:淮水、泗水之间有小国十多个。

古文:楚、魏与秦接界。

现代文:楚、魏与秦接界。

古文:魏筑长城,自郑滨洛以北,有上郡。

现代文:魏筑长城,从郑沿洛水河岸北上,占有上郡之地。

古文:楚自汉中,南有巴、黔中。

现代文:楚从汉中,往南占有巴郡和黔中郡。

古文:周室微,诸侯力政,争相并。

现代文:周王室衰落,各诸侯国凭武力征伐,相互兼并。

古文:秦僻在雍州,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,夷翟遇之。

现代文:秦僻处雍州,不参加中原各国的会盟,被人视同夷翟。

古文:孝公于是布惠,振孤寡,招战士,明功赏。

现代文:孝公于是广施恩惠,赈济孤寡,招募战士,论功行赏。

古文:下令国中曰: 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,修德行武,东平晋乱,以河为界,西霸戎翟,广地千里,天子致伯,诸侯毕贺,为后世开业,甚光美。

现代文:下令国中说: 从前我们的祖先缪公崛起于歧、雍之间,讲求文德武功,东面平定晋国内乱,以黄河与晋划界,西面称霸戎翟,扩地方千里之大,天子封他为方伯,诸侯都来祝贺,为后世创业,非常荣耀。

古文:会往者厉、躁、简公、出子之不宁,国家内忧,未遑外事,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,诸侯卑秦、丑莫大焉。

现代文:不幸碰上厉共公、躁公、简公、出子在位的那段不安定时期,国家内有忧患,顾不上国外的事情,三晋乘机攻占了我先君的河西之地,诸侯都鄙视秦国,耻辱莫大于此。

古文:献公即位,镇抚边境,徙治栎阳,且欲东伐,复缪公之故地,修缪公之政令。

现代文:献公即位,安抚边境,迁都栎阳,并且打算举兵东征,收复缪公旧地,重整缪公的政令。

古文:寡人思念先君之意,常痛于心。

现代文:我想到先君的意愿,每感痛心。

**古文: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,吾且尊官,与之分土。 **

现代文:宾客群臣有能进献奇计使秦国强大者,我将封以高官,分给土地。

古文:于是乃出兵东围陕城,西斩戎之獂王。

现代文:随即出兵东围陕城,西斩戎族的獂王。

古文:卫鞅闻是令下,西入秦,因景监求见孝公。

现代文:卫鞅听说此令已下,西来秦国,通过景监介绍求见孝公。

古文:二年,天子致胙。

现代文:二年,天子赏赐秦王祭肉。

古文:三年,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,内务耕稼,外劝战死之赏罚,孝公善之。

现代文:三年,卫鞅劝说孝公实行变法,制订刑罚,对内提倡致力农业,对外严明赏罚,鼓励士卒力战效死,孝公表示赞赏。

古文:甘龙、杜挚等弗然,相与争之。

现代文:但甘龙、杜挚等人不以为然,同他辩论起来。

古文:卒用鞅法,百姓苦之;居三年,百姓便之。

现代文:最后还是采纳了卫鞅的新法。百姓觉得很苦,但过了三年,他们就习惯了。

古文:乃拜鞅为左庶长。

现代文:于是封卫鞅为左庶长。

古文:其事在商君语中。

现代文:这些事在《商君列传》中有介绍。

古文:七年,与魏惠王会杜平。

现代文:七年,与魏惠王会见于杜平。

古文:八年,与魏战元里,有功。

现代文:八年,与魏交战于元里,获得胜利。

古文:十年,卫鞅为大良造,将兵围魏安邑,降之。

现代文:十年,卫鞅封为大良造,率兵包围魏国的安邑,安邑投降。

古文:十二年,作为咸阳,筑冀阙,秦徙都之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建造咸阳城,修筑冀阙,秦迁都于咸阳。

古文:并诸小乡聚,集为大县,县一令,四十一县。

现代文:合并各小乡聚,编为大县,每县设县令一人,共四十一县。

古文:为田开阡陌。东地渡洛。

现代文:规划田亩,设置阡陌,把领土扩大到洛水以东。

古文:十四年,初为赋。

现代文:十四年,开始收赋。

古文:十九年,天子致伯。

现代文:十九年,天子封秦王为伯。

古文:二十年,诸侯毕贺。

现代文:二十年,诸侯皆来祝贺。

古文: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,朝天子。

现代文:秦派公子少官率兵与请侯会盟于逢泽,并朝见天子。

古文:二十一年,齐败魏马陵。

现代文:二十一年,齐在马陵打败魏军。

古文:二十二年,卫鞅击魏,虏魏公子昂。

现代文:二十二年,卫鞅攻打魏,俘虏魏公子卬。

古文:封鞅为列侯,号商君。

现代文:封卫鞅为列侯,号称 商君 。

古文:二十四年,与晋战雁门,虏其将魏错。

现代文:二十四年,与晋交战于雁门,俘虏敌将魏错。

古文:孝公卒,子惠文君立。

现代文:孝公去世,其子惠文君即位。

古文:是岁,诛卫鞅。

现代文:此年,处死卫鞅。

古文:鞅之初为秦施法,法不行,太子犯禁。

现代文:卫鞅刚在秦国施行新法,新法不能推行,首先太子即触犯法律规定。

古文:鞅曰: 法之不行,自于贵戚。君必欲行法,先于太子。

现代文:卫鞅对孝公说: 新法不能推行,阻力首先来自贵戚,您如果决心推行新法,就得先从太子下手。

**古文:太子不可黥,黥其傅师。 **

现代文:太子不可施以墨刑,给他的师傅们施以黥刑。

古文:于是法大用,秦人治。

现代文:这样一来,新法才顺利推行,秦人才被治理好。

古文:及孝公卒,太子立,宗室多怨鞅,鞅亡,因以为反,而卒车裂以徇秦国。

现代文:等到孝公一死,太子即位,不少宗室大臣都很怨恨卫鞅,卫鞅逃亡,因此被加上反叛的罪名,而终于彼车裂示众于秦国。

古文:惠文君元年,楚、韩、赵、蜀人来朝。

现代文:惠文君元年,楚、韩、赵、蜀等国来朝见。

古文:二年,天子贺。

现代文:二年,天子向秦祝贺。

古文:三年,王冠。

现代文:三年,惠文君行冠礼。

古文:四年,天子致文武胙。

现代文:四年,天子赏赐祭祀文王、武王的祭肉。

古文:齐、魏为王。

现代文:齐国和魏国国君相互称王。

古文:五年,阴晋人犀首为大良造。

现代文:五年,阴晋人犀首封为大良造。

古文:六年,魏纳阴晋,阴晋更名宁秦。

现代文:六年,魏割让阴晋给秦,阴晋改名叫宁秦。

古文:七年,公子昂与魏战,虏其将龙贾,斩首八万。

现代文:七年,公子卬与魏军交战,俘虏魏将龙贾,斩首八万。

古文:八年,魏纳河西地。

现代文:八年,魏割让河西之地。

古文:九年,渡河,取汾阴、皮氏。

现代文:九年,东渡黄河,占领汾阴、皮氏。

古文:与魏王会应。

现代文:与魏王在应会见。

古文:围焦,降之。

现代文:包围焦地,迫其投降。

古文:十年,张仪相秦。

现代文:十年,张仪到秦国为相。

古文:魏纳上郡十五县。

现代文:魏割让上郡十五县。

古文:十一年,县义渠。

现代文:十一年,在义渠设县。

古文:归魏焦、曲沃。

现代文:把焦、曲沃归还给魏。

古文:义渠君为臣。

现代文:义渠君称臣。

古文:更名少梁曰夏阳。

现代文:将少梁改名为夏阳。

古文:十二年,初腊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开始设腊祭。

古文:十三年四月戊午,魏君为王,韩亦为王。

现代文:十三年四月戊午,魏君称王,韩君也称王。

古文:使张仪伐取陕,出其人与魏。

现代文:派张仪攻占陕,驱逐陕的居民到魏国。

古文:十四年,更为元年。

现代文:十四年,改元称元年。

古文:二年,张仪与齐、楚大臣会啮桑。

现代文:二年,张仪与齐国和楚国的大臣会见于齧桑。

古文:三年,韩、魏太子来朝。张仪相魏。

现代文:三年,韩国和魏国的太子来朝见,张仪到魏国为相。

古文:五年,王游至北河。

现代文:五年,王巡游直到北河。

古文:七年,乐池相秦。

现代文:七年,乐池到秦国为相。

古文:韩、赵、魏、燕、齐帅匈奴共攻秦。

现代文:韩国、赵国、魏国、燕国、齐国率匈奴之兵一起攻打秦国。

古文: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,虏其将申差,败赵公子渴、韩太子奂,斩首八万二千。

现代文:秦派庶长樗里疾与之交战于修鱼,俘虏其将申差,打败赵公子渴、韩太子奂,斩首八万二千。

古文:八年,张仪复相秦。

现代文:八年,张仪再次到秦国为相。

古文:九年,司马错伐蜀,灭之。

现代文:九年,司马错伐蜀,并灭亡了它。

古文:伐取赵中都、西阳。

现代文:攻占赵的中都、西阳。

古文:十年,韩太子苍来质。

现代文:十年,韩太子苍入秦为质。

古文:伐取韩石章。

现代文:攻占韩的石章。

古文:伐败赵将泥。

现代文:打败赵将泥。

古文:伐取义渠二十五城。

现代文:攻占义渠的二十五座城。

古文:十一年,樗里疾攻魏焦,降之。

现代文:十一年,樗里疾攻打魏国的焦地,迫其投降。

古文:败韩岸门,斩首万,其将犀首走。

现代文:打败韩军于岸门,斩首一万,韩将犀首逃走。

古文:公子通封于蜀。

现代文:公子通被封于蜀。

古文:燕君让其臣子之。

现代文:燕君让位给其大臣子之。

古文:十二年,王与梁王会临晋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王与梁王会见于临晋。

古文:庶长疾攻赵,虏赵将庄。

现代文:庶长樗里疾攻打赵国,俘虏了赵将赵庄。

古文:张仪相楚。

现代文:张仪到楚国为相。

古文:十三年,庶长章击楚于丹阳,虏其将屈丐,斩首八万;又攻楚汉中,取地六百里,置汉中郡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庶长魏章打败楚军于丹阳,俘虏楚将屈匄,斩首八万;又攻打楚的汉中郡,占领的土地方六百里,设置汉中郡。

古文:楚围雍氏,秦使庶长疾助韩而东攻齐,到满助魏攻燕。

现代文:楚包围雍氏,秦派庶长樗里疾帮助韩东进攻打齐国,到满帮助魏攻打燕国。

古文:十四年,伐楚,取召陵。

现代文:十四年,伐楚,占领召陵。

古文:丹、犁臣,蜀相壮杀蜀侯来降。

现代文:丹、犁称臣,蜀相壮杀死蜀侯前来投降。

古文:惠王卒,子武王立。

现代文:惠王死,其子武王即位。

古文:韩、魏、齐、楚、越皆宾从。

现代文:韩、魏、齐、楚、越皆归顺。

古文:武王元年,与魏襄王会临晋。

现代文:武王元年,与魏襄王会见于临晋。

古文:诛蜀相壮。

现代文:处死蜀相壮。

古文:张仪、魏章皆东出之魏。

现代文:张仪、魏章都东去魏国。

古文:伐义渠、丹、犁。

现代文:伐义渠、丹、犁。

古文:二年,初置丞相,樗里疾、甘茂为左右丞相。

现代文:二年,开始设丞相,樗里疾、甘茂分别任左丞相和右丞相。

古文:张仪死于魏。

现代文:张仪死在魏国。

古文:三年,与韩襄王会临晋外。

现代文:三年,与韩襄王会见于临晋外。

古文:南公揭卒,樗里疾相韩。

现代文:南公揭死,樗里疾到韩国为相。

**古文:武王谓甘茂曰: 寡人欲容车通三川,窥周室,死不恨矣。 **

现代文:武王对甘茂说: 我想开辟车道直通三川,一睹周室,就算是死了也不会有遗憾了。

古文:其秋,使甘茂、庶长封伐宜阳。

现代文:当年秋天,派甘茂和庶长封攻打宜阳。

古文:四年,拔宜阳,斩首六万。

现代文:四年,攻占宜阳,斩首六万。

古文:涉河,城武遂。

现代文:渡黄河,修筑武遂城的城墙。

古文:魏太子来朝。

现代文:魏太子来朝见。

古文:武王有力好戏,力士任鄙、乌获、孟说皆至大官。

现代文:武王有气力,喜欢竞技,力士任鄙、乌获、孟说都做了大官。

古文:王与孟说举鼎,绝膑。

现代文: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鼎,折断膝盖。

古文:八月,武王死。

现代文:八月,武王去世。

古文:族孟说。

现代文:秦灭孟说一族。

古文:武王取魏女为后,无子。

现代文:武王娶魏国女子为后,没有儿子。

古文:立异母弟,是为昭襄王。

现代文:立武王的异母弟为君,就是昭襄王。

古文:昭襄母楚人,姓芈氏,号宣太后。

现代文:昭襄王的母亲是楚人,为芈姓,号称宣太后。

古文:武王死时,昭襄王为质于燕,燕人送归,得立。

现代文:武王死时,昭襄王在燕做人质,燕人送他回国,才得以即位。

古文:昭襄王元年,严君疾为相。

现代文:昭襄王元年,严君樗里疾任丞相。

古文:甘茂出之魏。

现代文:甘茂出走到魏国。

古文:二年,彗星见。

现代文:二年,彗星出现。

古文:庶长壮与大臣、诸侯、公子为逆,皆诛,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。

现代文:庶长壮与大臣、诸侯、公子谋篡王位,皆被处死,惠文后也不得好死。

古文:悼武王后出归魏。

现代文:悼武王后出走回到魏。

古文:三年,王冠。

现代文:三年,秦王行冠礼。

古文:与楚王会黄棘,与楚上庸。

现代文:与楚王会见于黄棘,把上庸之地归还给楚。

古文:四年,取蒲阪。

现代文:四年,攻占蒲阪。

古文:彗星见。

现代文:彗星出现。

古文:五年,魏王来朝应亭,复与魏蒲阪。

现代文:五年,魏王到应亭来朝见,把蒲阪归还给魏。

古文:六年,蜀侯煇反,司马错定蜀。

现代文:六年,蜀侯辉反叛,司马错平定蜀乱。

古文:庶长奂伐楚,斩首二万。

现代文:庶长奂伐楚,斩首二万。

古文:泾阳君质于齐。

现代文:泾阳君到齐国为质。

古文:日食,昼晦。

现代文:日食,白天天黑。

古文:七年,拔新城。

现代文:七年,攻占新城。

古文:樗里子卒。

现代文:樗里疾死。

古文:八年,使将军芈戎攻楚,取新市。

现代文:八年,派将军芈戎攻打楚,占领新市。

古文:齐使章子,魏使公孙喜,韩使暴鸢共攻楚方城,取唐眛。

现代文:齐派章子,魏派公孙喜,韩派暴鸢一起攻打楚国的方城,俘获唐眜。

古文:赵破中山,其君亡,竟死齐。

现代文:赵攻破中山,其君逃亡,最后死于齐。

古文:魏公子劲、韩公子长为诸侯。

现代文:魏公子劲、韩公子长被封为诸侯。

古文:九年,孟尝君薛文来相秦。

现代文:九年,孟尝君薛文到秦国任丞相。

古文:奂攻楚,取八城,杀其将景快。

现代文:奂攻打楚,占领八座城,杀楚将景快。

古文:十年,楚怀王入朝秦,秦留之。

现代文:十年,楚怀王来朝见秦,秦扣留了他。

古文:薛文以金受免。

现代文:薛文因金受而被免除丞相。

古文:楼缓为丞相。

现代文:楼缓任丞相。

古文:十一年,齐、韩、魏、赵、宋、中山五国共攻秦,至盐氏而还。

现代文:十一年,齐、韩、魏、赵、宋、中山等五国一起攻打秦国,到盐氏而还。

古文:秦与韩、魏河北及封陵以和。

现代文:秦把河北和封陵送给韩、魏以求和。

古文:彗星见。

现代文:彗星出现。

古文:楚怀王走之赵,赵不受,还之秦,即死,归葬。

现代文:楚怀王逃跑到赵国,赵国不接纳,又遣返到秦国,不久就死了,尸体送回楚国下葬。

古文:十二年,楼缓免,穰侯魏冉为相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楼缓被免除丞相,穰侯魏冉任丞相。

古文:予楚粟五万石。

现代文:秦国送给楚国五万石粮食。

古文:十三年,向寿伐韩,取武始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向寿讨伐韩国,占领武始。

古文:左更白起攻新城。

现代文:左更白起攻打新城。

古文:五大夫礼出亡奔魏。

现代文:五大夫吕礼出走逃亡到魏国。

古文:任鄙为汉中守。

现代文:任鄙出任汉中郡守。

古文:十四年,左更白起攻韩、魏于伊阙,斩首二十四万,虏公孙喜,拔五城。

现代文:十四年,左更白起在伊阙攻打韩、魏的军队,斩首二十四万,俘虏了公孙喜,攻占五座城。

古文:十五年,大良造白起攻魏,取垣,复予之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大良造白起攻打魏,占领垣,接着又归还给魏。

古文:攻楚,取宛。

现代文:攻打楚国,占领宛地。

古文:十六年,左更错取轵及邓。

现代文:十六年,左更司马错占领轵和邓。

古文:冉免,封公子市宛,公子悝邓,魏冉陶,为诸侯。

现代文:魏冉被免除丞相。封公子市于宛,公子悝于邓,魏冉于陶,为诸侯。

古文:十七年,城阳君入朝,及东周君来朝。

现代文:十七年,城阳君来朝见,同时东周君也来朝见。

古文:秦以垣为蒲阪、皮氏。

现代文:秦用垣换取蒲阪、皮氏。

古文:王之宜阳。

现代文:王前往宜阳。

古文:十八年,错攻垣、河雍,决桥取之。

现代文:十八年,司马错攻打垣、河雍,拆毁河桥而占领此地。

古文:十九年,王为西帝,齐为东帝,皆复去之。

现代文:十九年,昭襄王称西帝,齐称东帝,接着又都放弃帝号。

古文:吕礼来自归。

现代文:吕礼来自首。

古文:齐破宋,宋王在魏,死温。

现代文:齐攻破宋,宋王在魏国,死在温。

古文:任鄙卒。

现代文:任鄙死。

古文:二十年,王之汉中,又之上郡、北河。

现代文:二十年,王前往汉中。又前往上郡、北河。

古文:二十一年,错攻魏河内。

现代文:二十一年,错攻打魏的河内。

古文:魏献安邑,秦出其人,募徙河东赐爵,赦罪人迁之。

现代文:魏献出安邑,秦驱逐其中的居民,用爵位招募人民迁居河东,并赦免罪犯迁往安邑。

古文:泾阳君封宛。

现代文:封泾阳君在宛地。

古文:二十二年,蒙武伐齐。

现代文:二十二年,蒙武伐齐。

古文:河东为九县。

现代文:在河东设九县。

古文:与楚王会宛。

现代文:与楚王会见于宛。

古文:与赵王会中阳。

现代文:与赵王会见于中阳。

古文:二十三年,尉斯离与三晋、燕伐齐,破之济西。

现代文:二十三年,尉斯离与三晋、燕伐齐,在济水西岸大破齐军。

古文:王与魏王会宜阳,与韩王会新城。

现代文:王与魏王会见于宜阳,与韩王会见于新城。

古文:二十四年,与楚王会鄢,又会穰。

现代文:二十四年,与楚王会见于鄢,又会见于穰。

古文:秦取魏安城,至大梁,燕、赵救之,秦军去。

现代文:秦占领魏的安城,兵至大梁。燕、赵救魏。秦军撤退。

古文:魏冉免相。

现代文:魏冉被免除丞相。

古文:二十五年,拔赵二城。

现代文:二十五年,攻占两座赵国城池。

古文:与韩王会新城,与魏王会新明邑。

现代文:秦王与韩王会见于新城,与魏王会见于新明邑。

古文:二十六年,赦罪人迁之穰。侯冉复相。

现代文:二十六年,赦免罪犯迁往穰,穰侯再次任丞相。

古文:二十七年,错攻楚。

现代文:二十七年,司马错攻打楚。

古文:赦罪人迁之南阳。

现代文:赦免罪犯迁往南阳。

古文:白起攻赵,取代光狼城。

现代文:白起攻打赵,占领代国的光狼城。

古文:又使司马错发陇西,因蜀攻楚黔中,拔之。

现代文:又派司马错发兵陇西郡,经由蜀地攻打楚的黔中郡,并攻占了它。

古文:二十八年,大良造白起攻楚,取鄢、邓,赦罪人迁之。

现代文:二十八年,大良造白起攻打楚,占领鄢、邓,赦免罪犯迁往该地。

古文:二十九年,大良造白起攻楚,取郢为南郡,楚王走。

现代文:二十九年,大良造白起攻打楚,占领郢设为南郡。楚王逃走。

古文:周君来。

现代文:周君前来祝贺。

古文:王与楚王会襄陵。

现代文:秦王与楚王会见于襄陵。

古文:白起为武安君。

现代文:白起被封为武安君。

古文:三十年,蜀守若伐楚,取巫郡,及江南为黔中郡。

现代文:三十年,蜀郡守张若伐楚,占领巫郡和江南,设为黔中郡。

古文:三十一年,白起伐魏,取两城。

现代文:三十一年,白起攻魏,占领两座城。

古文:楚人反我江南。

现代文:楚人在我国占领的江南之地反叛。

古文:三十二年,相穰侯攻魏,至大梁,破暴鸢,斩首四万,鸢走,魏入三县请和。

现代文:三十二年,丞相穰侯攻打魏,兵至大梁,击溃暴鸢军,斩首四万,暴鸢败逃,魏割让三县求和。

古文:三十三年,客卿胡阳攻魏卷、蔡阳、长社,取之。

现代文:三十三年,客卿胡阳攻打魏国的卷、蔡阳、长社,并占领了它们。

古文:击芒卯华阳,破之,斩首十五万。

现代文:攻打芒卯于华阳,大破敌军,斩首十五万。

古文:魏入南阳以和。

现代文:魏割让南阳求和。

古文:三十四年,秦与魏、韩上庸地为一郡,南阳免臣迁居之。

现代文:三十四年,秦把魏、韩与上庸之地并为一郡,将南阳被赦免的罪臣迁往该地。

古文:三十五年,佐韩、魏、楚伐燕。

现代文:三十五年,帮助韩、魏、楚伐燕。

古文:初置南阳郡。

现代文:开始设南阳郡。

古文:三十六年,客卿灶攻齐,取刚、寿,予穰侯。

现代文:三十六年,客卿灶攻打齐,占领刚、寿,赐予穰侯。

古文:三十八年,中更胡阳攻赵阏与,不能取。

现代文:三十八年,中更胡伤攻打赵的阏与,未能占领。

古文:四十年,悼太子死魏,归葬芷阳。

现代文:四十年,悼太子死于魏,归葬于芷阳。

古文:四十一年夏,攻魏,取邢丘、怀。

现代文:四十一年夏,攻打魏,占领邢丘、怀。

古文:四十二年,安国君为太子。

现代文:四十二年,安国君被立为太子。

古文:十月,宣太后薨,葬芷阳郦山。

现代文:十月,宣太后死,葬于芷阳的郦山。

古文:九月,穰侯出之陶。

现代文:九月,穰侯离朝,回到陶地。

古文:四十三年,武安君白起攻韩,拔九城,斩首五万。

现代文:四十三年。武安君白起攻打韩,攻占九座城,斩首五万。

古文:四十四年,攻韩南阳,取之。

现代文:四十四年,攻打韩的南阳,并占领了它。

古文:四十五年,五大夫贲攻韩,取十城。

现代文:四十五年,五大夫贲攻打韩,占领十座城。

古文:叶阳君悝出之国,未至而死。

现代文:叶阳君公子悝出走前往自己的封国,没有到就死了。

古文:四十七年,秦攻韩上党,上党降赵,秦因攻赵,赵发兵击秦,相距。

现代文:四十七年,秦攻打韩的上党郡,上党郡投降赵国,秦又攻打赵,赵国发兵迎击秦,两军相持不下。

古文:秦使武安君白起击,大破赵于长平,四十余万尽杀之。

现代文:秦派武安君白起进攻,大破赵军于长平,四十万降卒全部被杀。

古文:四十八年十月,韩献垣雍。

现代文:四十八年十月,韩国献出垣雍。

古文:秦军分为三军。

现代文:秦军分为三军。

古文:武安君归。

现代文:武安君回国。

古文:王龁将伐赵武安、皮牢,拔之。

现代文:王龁率兵攻打赵的武安、皮牢,并占领了它们。

古文:司马梗北定太原,尽有韩上党。

现代文:司马梗北定太原,全部占领韩的上党郡。

古文:正月,兵罢,复守上党。

现代文:正月,停战,又守上党郡。

古文:其十月,五大夫陵攻赵邯郸。

现代文:当年十月,五大夫陵攻打赵都邯郸。

古文:四十九年正月,益发卒佐陵。

现代文:四十九年正月,扩大征兵增援陵。

古文:陵战不善,免,王龁代将。

现代文:陵战绩不佳,被免职,由王龁代替他率军。

古文:其十月,将军张唐攻魏,为蔡尉捐弗守,还斩之。

现代文:当年十月,将军张唐攻打魏,由于蔡尉弃城不守,回去后被斩杀。

古文:五十年十月,武安君白起有罪,为士伍,迁阴密。

现代文:五十年十月,武安君白起犯了罪,贬为士伍,发配阴密。

古文:张唐攻郑,拔之。

现代文:张唐攻打郑,并占领了它。

古文:十二月,益发卒军汾城旁。

现代文:十二月,扩大征兵,驻军于汾城旁。

古文:武安君白起有罪,死。

现代文:武安君白起犯了罪,被处死。

古文:龁攻邯郸,不拔,去,还奔汾军二月余。

现代文:王龁攻打邯郸,未能攻占,于是撤离,赶回汾城驻军两个多月。

古文:攻晋军,斩首六千,晋楚流死河二万人。

现代文:攻打魏军,斩首六千,魏、楚联军死于黄河之中的达两万人。

古文:攻汾城,即从唐拔宁新中,宁新中更名安阳。

现代文:攻打汾城,接着又随张唐军拔取宁新中,宁新中改名为安阳。

古文:初作河桥。

现代文:初次修造黄河桥。

古文:五十一年,将军摎攻韩,取阳城、负黍,斩首四万。

现代文:五十一年,将军摎攻打韩,占领阳城、负黍,斩首四万。

古文:攻赵,取二十余县,首虏九万。

现代文:攻打赵国,占领二十多县,斩首俘虏九万。

古文:西周君背秦,与诸侯约从,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,令秦毋得通阳城。

现代文:西周君背叛秦,与诸侯合纵,率天下精兵出伊阙攻打秦国,使秦不能通往阳城。

古文:于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。

现代文:因此秦命将军摎攻打西周。

古文:西周君走来自归,顿首受罪,尽献其邑三十六城,口三万。

现代文:西周君慌忙前来投降,叩头认罪,全部献出他的城邑三十六座,人口三万。

古文:秦王受献,归其君于周。

现代文:秦王接受进献,放他回到周。

古文:五十二年,周民东亡,其器九鼎入秦。周初亡。

现代文:五十二年,西周人民逃往东周,周的宝器九鼎被搬到秦国,周初步亡国。

古文:五十三年,天下来宾。

现代文:五十三年,天下皆来归顺。

古文:魏后,秦使摎伐魏,取吴城。

现代文:魏国落在最后,秦国就派将军摎去讨伐魏国,攻占了吴城。

古文:韩王入朝,魏委国听令。

现代文:韩王来朝见;魏王也把国家托付给秦国听从命令了。

古文:五十四年,王郊见上帝于雍。

现代文:五十四年,秦王在雍城南郊祭祀天帝。

古文:五十六年秋,昭襄王卒,子孝文王立。

现代文:五十六年秋,昭襄王死,其子孝文王即位。

古文:尊唐八子为唐太后,而合其葬于先王。

现代文:尊唐八子为唐太后,与昭襄王合葬。韩王穿上孝服来吊唁祭悼。

古文:韩王衰绖入吊祠,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,视丧事。

现代文:诸侯也都派遣他们的将相来吊唁祭悼,参加丧事。

古文:孝文王元年,赦罪人,修先王功臣,褒厚亲戚,弛苑囿。

现代文:孝文王元年,大赦罪犯,依旧重用先王的功臣,优待宗族亲属,开放王家的园囿。

古文:孝文王除丧,十月己亥即位,三日辛丑卒,子庄襄王立。

现代文:孝文王服丧期满,十月己亥日即位,仅仅三天,到辛丑日就死了,其子庄襄王即位。

古文:庄襄王元年,大赦罪人,修先王功臣,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。

现代文:庄襄王元年,大赦罪犯,依旧重用先王的功臣,广施德惠,厚待宗亲族属,对民众施以恩泽。

古文:东周君与诸侯谋秦,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,尽入其国。

现代文:东周君与诸侯策划攻打秦国,秦派相邦吕不韦讨伐他,把他的全部国土并入秦的版图。

古文:秦不绝其祀,以阳人地赐周君,奉其祭祀。

现代文:但秦也并不中断他的祀统,把阳人之地赐给周君,让他继续保持自己的祭祀。

古文:使蒙骜伐韩,韩献成皋、巩。

现代文:派蒙骜伐韩,韩献出成皋、巩。

古文:秦界至大梁,初置三川郡。

现代文:秦的疆界扩大到大梁,开始设三川郡。

古文:二年,使蒙骜攻赵,定太原。

现代文:二年,派蒙骜攻打赵,平定太原。

古文:三年,蒙骜攻魏高都、汲,拔之。

现代文:三年,蒙骜攻打魏的高都和汲,并占领了他们。

古文:攻赵榆次、新城、狼孟,取三十七城。

现代文:蒙骜又进攻赵国的榆次、新城、狼孟,攻占了三十七座城。

古文:四月日食。

现代文:四月间发生日食。

古文:王龁攻上党。初置太原郡。

现代文:王龁攻打上党,开始设置太原郡。

古文:魏将无忌率五国兵击秦,秦却于河外。

现代文:魏将无忌率五国的军队反击秦军,秦军退到黄河以南。

古文:蒙骜败,解而去。

现代文:蒙骜打了败仗,解脱围困撤离了。

古文:五月丙午,庄襄王卒,子政立,是为秦始皇帝。

现代文:五月丙午日,庄襄王去世,儿子嬴政登位,这就是秦始皇帝。

古文:秦王政立二十六年,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,号为始皇帝。

现代文:秦王嬴政即位二十六年,开始合并天下,设立三十六郡,号称始皇帝。

古文: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,子胡亥立,是为二世皇帝。

现代文:始皇帝五十一岁去世,儿子胡亥即位,就是二世皇帝。

古文:三年,诸侯并起叛秦,赵高杀二世,立子婴。

现代文:二世三年,诸侯纷纷起来反叛秦朝,赵高杀死二世,拥立子婴为帝。

古文:子婴立月余,诸侯诛之,遂灭秦。

现代文:子婴即位一个多月,诸侯又杀死他,于是秦朝灭亡。

古文:其语在始皇本纪中。

现代文:详细叙述见《秦始皇本纪》中。

古文:太史公曰:秦之先为嬴姓。

现代文:太史公说:秦的祖先姓赢。

古文:其后分封,以国为姓,有徐氏、郯氏、莒氏、终黎氏、运奄氏、菟裘氏、将梁氏、黄氏、江氏、修鱼氏、白冥氏、蜚廉氏、秦氏。

现代文:他的后代分封各地,以封国为姓,有徐氏,郯氏、莒氏、终黎氏、运奄氏、菟裘氏、将梁氏、黄氏、江氏、脩鱼氏、白冥氏、蜚廉氏、秦氏。

古文: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,为赵氏。

现代文:但秦因其祖先造父封于赵城,也称为赵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