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国年表

古文:太史公读《秦记》,至犬戎败幽王,周东徙洛邑,秦襄公始封为诸侯,作西畤用事上帝,僭端见矣。

现代文:太史公研读《秦记》,看到上面记载犬戎部族击败杀死周幽王,周王室往东迁都到洛邑,秦襄公因为护送平王有功被封为诸侯,就建造了西畤来事奉天帝,就觉得这有越位犯上的痕迹了。

**古文:《礼》曰: 天子祭天地,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。 **

现代文:《礼经》上说: 天子才有权祭祀天地,诸侯只能祭祀他们封地中的名山大川。

古文:今秦杂戎翟之俗,先暴戾,后仁义,位在藩臣而臚于郊祀。君子惧焉。

现代文:当时秦国夹杂着西戎北狄的民风习俗,把凶暴乖戾摆在前面,将仁德道义放在后头,地位处在捍卫王室的臣属行列,却在祭祀规格上同天子平起平坐,有识之士都十分忧惧。

古文:及文公逾陇,攘夷狄,尊陈宝,营岐雍之间。

现代文:到秦文公,他越过陇坂,打败了夷狄,祭祀陈宝,开发了岐山到雍地这片地区。

古文:而穆公修政,东竟至河,则与齐桓、晋文中国侯伯侔矣。

现代文:秦穆公修明政治,将秦国的边境向东一直扩展到黄河西岸,就与齐桓公、晋文公这些中原霸主势均力敌了。

古文:是后陪臣执政,大夫世禄;六卿擅晋权,征伐会盟,威重于诸侯。

现代文:此后,家臣执掌国政,大夫们世世代代享有俸禄,六卿独揽晋国的大权,无论征伐还是会盟,威势都在其他诸侯之上。

古文: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,诸侯晏然弗讨,海内争于战功矣。

现代文:到田常杀掉齐简公而自任齐相,诸侯们都无动于衷不予讨伐,这标志着海内已经围绕怎样保持本国的军事实力来争斗了。

古文:三国终之卒分晋,田和亦灭齐而有之,六国之盛自此始。

现代文:终于韩、赵、魏三国瓜分掉了晋国,田和也吞灭姜齐据为己有,六国并立的局面就是在这时候开始的。

古文:务在强兵并敌,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。

现代文:各个诸侯国的首要之务在于壮大军事力量,吞并敌国,因而权谋诈术得到普遍应用,合纵连横的学说也相继兴起。

古文:矫称蜂出,誓盟不信,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。

现代文:各种假借王命的诸侯蜂拥而出,誓词盟约再也不遵守,即使各国互派人质,剖符为凭,都无法相互约束。

古文:秦始小国僻远,诸夏宾之,比于戎翟,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。

现代文:秦国起初只是一个偏远小国,中原的各诸侯国都排斥它,甚至将它等同于西方的戎翟看待。但从献公以后,一直在诸侯中称雄。

古文: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,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,然卒并天下,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,盖若天所助焉。

现代文:论起秦国的德义,还不如鲁卫两国中那些凶暴乖戾的人;计量秦国的兵力,也不如三晋强大,但最后秦国却吞并天下,这不一定就是因为秦国凭据天险,攻守方便,地理形势非常有利,而似乎是上天的帮助。

古文:或曰 东方物所始生,西方物之成孰 。

现代文:有一种说法认为: 东方是万物开始萌生之地,西方是万物最后成熟的地方。

古文:夫作事者必于东南,收功实者常于西北。

现代文:据此看来,开创事业的人必定出现在东南,获取胜利果实的人常常在西北。

古文:故禹兴于西羌,汤起于亳,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,秦之帝用雍州兴,汉之兴自蜀汉。

现代文:所以大禹在西羌兴起,商汤在亳地崛起,周人建立王朝是因为有丰镐作根据地去讨伐殷商,秦国能够完成帝业是由于有雍州做依靠才日益强大,汉朝兴盛是从巴蜀汉中开始的。

古文:秦既得意,烧天下《诗》《书》,诸侯史记尤甚,为其有所刺讥也。

现代文:秦国已经统一天下,就焚烧《诗经》《尚书》,而其他诸侯国的国史被焚烧得更厉害,因为书中有讽刺讥笑秦国的地方。

古文:《诗》《书》所以复见者,多藏人家,而史记独藏周室,以故灭。

现代文:《诗》《书》之所以重新流传于世,是因为收藏的人很多,而各国国史专门收藏在周王室,因此一下子就全毁灭了。

古文:惜哉,惜哉!

现代文:可惜呀!可惜呀!

古文:独有《秦记》,又不载日月,其文略不具。

现代文:如今只有《秦纪》传下来,却又没有记载日月,内容简略也不完整。

古文: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,何必上古?

现代文:但是战国关于变通和应急的对策也有大量可以采用的,为什么非上古不可呢?

古文:秦取天下多暴,然世异变,成功大。传曰 法后王 ,何也?

现代文:秦国夺取天下暴行很多,但秦国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相应调整对策,所以能有建树巨大的功业。经传中说: 效法后王。 这是为什么呢?

古文: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,议卑而易行也。

现代文:这是因为后王距离我们的时代近,当代民俗的变化也和后王那个时期差不多,道理讲起来浅显明白,容易推行。

古文:学者牵于所闻,见秦在帝位日浅,不察其终始,因举而笑之,不敢道,此与以耳食无异?

现代文:一般的读书人局限于平常听到的那点东西,看见秦朝高居帝位的时间很短促,不去考察它本身发展的全过程,就因此讥笑它,这和轻信他们话语有什么分别呢?

古文:悲夫!

现代文:真可悲呀!

古文:余于是因《秦记》,踵《春秋》之后,起周元王,表六国时事,讫二世,凡二百七十年,着诸所闻兴坏之端,后有君子,以览观焉。

现代文:我于是根据《秦纪》的记载,接在《春秋》后面,上起周元王,列表编排六国发生的大小事件,下至秦二世,总共二百七十年,写出我所闻知的各种兴盛衰败的缘由,以供后世的有识之士观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