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蛮西南夷列传

古文:乃访募天下,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,购黄金千镒,邑万家,又妻以少女。

现代文:从前高辛氏时发生犬戎入侵,天子因为犬戎的侵凌残暴感到忧虑,但攻打犬戎又不能取胜。于是向天下的人寻访招募,凡是能得到犬戎的将领吴将军脑袋的人,赏给一千镒黄金、一万户的采邑,而且将小女儿嫁给他。

古文:时帝有畜狗,其毛五采,名曰槃瓠。

现代文:当时天子养了一只狗,身上的毛呈五彩色,名叫架瓠。

古文:下令之后,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,群臣怪而诊之,乃吴将军首也。

现代文:天子下令以后,槃瓠就衔人头来到宫阙下,群臣感到奇怪,一察看,竟然是吴将军的脑袋。

古文:帝大喜,而计槃瓠不可妻之以女,又无封爵之道,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。

现代文:天子大为高兴,但考虑没法将女儿嫁给槃瓠,又没有将官爵封给狗的道理,商议想报答狗但不知道怎么做合适。

古文:女闻之,以为帝皇下令,不可违信,因请行。

现代文:女儿知道后,认为皇帝下了命令,不可违背信义,因而请求嫁给槃瓠。

古文:帝不得已,乃以女配槃瓠。

现代文:天子迫不得已,于是将女儿嫁给槃瓠。

古文:槃瓠得女,负而走入南山,止石室中。

现代文:槃瓠得到天子的女儿后,背起她跑到南山,住在石洞裹。

古文:所处险绝,人迹不至。

现代文:槃瓠所在的地方艰险隔绝,人迹不到。

古文:于是女解去衣裳,为仆鉴之结,着独力之衣。

现代文:于是天子的女儿脱去衣裙,梳成仆鉴那样的发髻,穿上独力的衣服。

古文:帝悲思之,遣使寻求,辄遇风雨震晦,使者不得进。

现代文:天子想念女儿,很悲伤,派使者去寻找,总是遇到刮风下雨,响雷和天空昏黑,使者没法前进。

古文:经三年,生子一十二人,六男六女。

现代文:过了三年,她生下十二个孩子,六个男孩,六个女孩。

古文:槃瓠死后,因自相夫妻。

现代文:槃瓠死后,孩子们互相结成夫妻。

古文:织绩木皮,染以草实,好五色衣服。制裁皆有尾形。

现代文:他们用树皮织成衣服,用草木果实给衣服染上颜色,喜欢穿五彩的衣服,衣服式样上都有尾巴的形状。

古文:其母后归,以状白帝,于是使迎致诸子。

现代文:他们的母亲后来回来了,将情况告知天子,于是天子派使者将孩子们都接来。

古文:衣裳班兰,语言侏离,好入山壑,不乐平旷。

现代文:他们的衣服颜色错杂鲜明,说话语音难辨,喜欢到高山深谷裹去,不喜欢在乎整空旷地带生活。

古文:帝顺其意,赐以名山广泽。

现代文:天子顺应他们的心意,将名山大泽赐给他们。

古文:其后滋蔓,号曰蛮夷。

现代文:自此以后,他们种族繁衍开来,称为蛮夷。

古文:外痴内黠,安土重旧。

现代文:他们外表愚钝,内裹聪慧,安居本土,看重旧有的习俗。

古文:以先父有功,母帝之女,田作贾贩,无关梁符传、租税之赋。

现代文:他们由于先父有功绩,母亲是天子的女儿,所以他们种田做生意,不需要符信就可以出入关门桥梁,不需要上交租税。

古文:有邑君长,皆赐印绶,冠用獭皮。

现代文:凡是城邑的首领,朝廷都赐给他们印绶,冠用獭皮制成。

古文:名渠帅曰精夫,相呼为徒。

现代文:他们称大首领为 精夫 ,彼此称呼对方叫 缺徒 。

古文:今长沙武陵蛮是也。

现代文:现在的长沙武陵蛮就是他们的后代。

古文:其在唐、虞,与之要质,故曰要服。

现代文:在唐尧、虞舜的时代,与蛮夷立盟,所以称蛮夷为 要服 。

古文:夏、商之时,渐为边患。

现代文:夏、商时代,蛮夷逐渐成为边境的灾患。

古文:逮于周世,党众弥盛。

现代文:到周朝,蛮夷的种族逐渐强盛。

古文:宣王中兴,乃命方叔南伐蛮方,诗人所谓 蛮荆来威 者也。

现代文:周宣王中兴,于是命令方叔向南征伐蛮夷地区,就是诗人称作 蛮荆畏服前来 的。

**古文:又曰: 蠢尔蛮荆,大邦为仇。 **

现代文:又说: 愚蠢不逊的蛮荆,竟然与大国为仇敌。

古文:明其党众繁多,是以抗敌诸夏也。

现代文:这说明蛮夷的种族繁盛,所以同华夏对敌抗衡。

古文:平王东迁,蛮遂侵暴上国。

现代文:周平王束迁,蛮夷于是入侵残害中原。

古文:晋文侯辅政,乃率蔡共侯击破之。

现代文:晋文侯辅助朝政,于是率领蔡共侯打败了蛮夷。

古文:至楚武王时,蛮与罗子共败楚师,杀其将屈瑕。

现代文:到楚武王时,蛮人同罗子一道打败了楚国的军队,杀了楚军将领屈瑕。

古文:庄王初立,民饥兵弱,复为所寇。

现代文:楚庄王刚继位,百姓饥饿,军队弱小,再次遭到蛮人入侵。

古文:楚师既振。然后乃服,自是遂属于楚。

现代文:楚国军队强大以后,蛮夷这才顺服,自此蛮夷就归属楚国。

古文:鄢陵之役,蛮与恭王合兵击晋。

现代文:鄢陵战后,銮人同楚茎王联合攻打置厘。

古文:及吴起相悼王,南并蛮越,遂有洞庭、苍梧。

现代文:到昱起辅佐楚悼王,向南吞并了蛮越,因而占据了洞庭、苍梧。

古文:秦昭王使白起伐楚,略取蛮夷,始置黔中郡。

现代文:秦昭王派白起攻打楚国,攻占了蛮夷,开始设立黔中郡。

古文:汉兴,改为武陵。

现代文:汉兴盛以后,将黔中郡改为武陵郡。

古文:岁令大人输布一匹,小口二丈,是谓賨布。

现代文:每年要蛮夷成人交纳一匹布,小孩子交二丈布,这称为 员布 。

古文:虽时为寇盗,而不足为郡国患。

现代文:蛮夷虽然时常入侵,但不足以给郡国造成灾难。

古文:光武中兴,武陵蛮夷特盛。

现代文:壬逮中兴以后,亘递的蛮娄特别强盛。

古文:建武二十三年,精夫相单程等据其险隘,大寇郡县。

现代文:建茎二十三年,精夫相单程等人凭藉蛮夷的地形险要,大肆进攻郡县。

古文:遣武威将军刘尚发南郡、长沙、武陵兵万余人,乘船溯沅水,入武谿击之。

现代文:光武派武威将军刘尚征调南郡、长沙、茎陆的部队有一万多人,乘船由远丞逆流而上到武溪攻打相单程。

古文:尚轻敌入险,山深水疾,舟船不得上。

现代文:刘尚轻敌进入险地,山地深远,水流湍急,船只没法前进。

古文:蛮氏知尚粮少入远,又不晓道径,遂屯聚守险。

现代文:蛮人知道刘尚粮食不够,道路遥远,而且不知道路径,于是聚集兵力把守险要地形。

古文:尚食尽引还,蛮缘路徼战,尚军大败,悉为所没。

现代文:刘尚粮尽以后撤军,蛮人沿途拦截,刘尚的军队大败,全军覆没。

古文:二十四年,相单程等下攻临沅,遣谒者李嵩、中山太守马成击之,不能克。

现代文:二十四年,相单程等人向下游攻打临沅,朝廷派谒者李嵩、中山太守马成攻打相单程,不能取胜。

古文:明年春,遣伏波将军马援、中郎将刘匡、马武、孙永等,将兵至临沅,击破之。

现代文:第二年春天,朝廷派伏波将军马援、中郎将刘匡、马武、孙永等人,率军队到临沅,打败了相单程。

古文:单程等饥困乞降,会援病卒,谒者宗均听悉受降。

现代文:相单程等人饥饿穷困,请求投降,恰好马援病逝,谒者宗均接受了他们全部人马的投降。

古文:为置吏司,群蛮遂平。

现代文:朝廷在蛮夷设了官府官员,众蛮由此平定。

古文:肃宗建初元年,武陵澧中蛮陈从等反叛,入零阳蛮界。

现代文:肃宗建初元年,武陵澧中蛮陈从等人反叛,进入零阳蛮地界。

古文:其冬,零阳蛮五里精夫为郡击破从,从等皆降。

现代文:这年冬天,零阳蛮五里精夫为郡打败了陈从,陈从等人全部投降。

古文:三年冬,溇中蛮覃兒健等复反,攻烧零阳、作唐、孱陵界中。

现代文:三年冬天,溲中蛮覃儿健等人再次反叛,攻打焚烧零阳、作唐、孱陵地界。

古文:明年春,发荆州七郡及汝南、颍川弛刑徒吏士五千余人,拒守零阳,募充中五里蛮精夫不叛者四千人,击澧中贼。

现代文:第二年春天,朝廷征调荆州七个郡和汝南、颖!被解除枷锁的刑徒和官吏士兵合起来有五千多人,在零阳抵抗防守,招募充中的五里蛮精夫和没反叛的蛮人有四千人,攻打澧中的贼寇。

古文:五年春,覃兒健等请降,不许。

现代文:五年春天,覃儿健等人请求投降,没有被同意。

古文:和帝永元四年冬,溇中、澧中蛮潭戎等反,燔烧邮亭,杀略吏民,郡兵击破降之。

现代文:郡守趁此机会进兵与覃儿健在宏下交战,大败覃儿健,斩了他的首级,其余的人都放弃军营逃回溲中,又派人请求投降,这才接受他们的投降。

古文:安帝元初二年,澧中蛮以郡县徭税失平,怀怨恨,遂结充中诸种二千余人,攻城杀长吏。

现代文:于是撤去武陵的驻守部队,给官兵们不同数目的赏赐。和帝永元四年冬天,溲中蛮、澧中蛮潭戎等人反叛,烧毁驿馆,杀害掳掠官吏百姓。郡属部队打败了潭戎。迫其投降。安帝元初二年,澧中蛮因为郡县的徭役赋税有失公平,心怀怨恨,就联合充中各部蛮人有两千多人,攻打城池,杀害州县官吏。

古文:州郡募五里蛮六亭兵追击破之,皆散降。

现代文:州郡招募五里蛮和六亭的人马追击,打败了澧中蛮等,他们全都溃散投降。

古文:赐五里、六亭渠帅金帛各有差。

现代文:朝廷赏给五里蛮和六亭的首领们不同数量的金帛。

古文:明年秋,溇中、澧中蛮四千人并为盗贼。

现代文:第二年秋天,溲中蛮、澧中蛮四千人一同做了寇贼。

古文:又零陵蛮羊孙、陈汤等千余人,著赤帻,称将军,烧官寺,抄掠百姓。

现代文:又零陵蛮羊孙、陈汤等一千多人,头束红色幅巾,自称将军,烧毁官府,抄掠百姓。

古文:州郡募善蛮讨平之。

现代文:州郡招募顺从的蛮人攻打平定了反叛的蛮人。

古文:顺帝永和元年,武陵太守上书,以蛮夷率服,可比汉人,增其租赋。

现代文:顺帝永和元年,武陵太守上书,认为蛮夷归服,可以比照汉人,增加他们的租税。

古文:议者皆以为可。

现代文:参加商议的人都认为可行。

古文:尚书令虞诩独奏曰: 自古圣王,不臣异俗,非德不能及,威不能加,知其兽心贪婪,难率以礼。

现代文:惟独尚书令虞谢进言说: 自古以来,圣明的天子不让习俗不同的民族要求一样,并非道德不能影响到他们,武力不能用于他们,而是知道他们心裹像野兽一样贪婪,很难用礼义引导。

古文:是故縻而绶抚之,附则受而不逆,叛则弃而不追。

现代文:可以对他们加以笼络安抚,他们归顺了就接受下来但不去迎接,反叛了就放弃而不去追赶。

古文:先帝旧典,贡税多少,所由来久矣。

现代文:先帝旧有的制度,上交租税数量多少,已经沿袭很久了。

古文:今猥增之,必有怨叛。

现代文:现在突然增加租税,必定招来埋怨和反叛。

**古文:计其所得,不偿所费,必有后悔。 **

现代文:计算所得到的,抵不上所失去的,将来一定后悔。

古文:帝不从。

现代文:皇帝没采纳。

古文:其冬、澧中、溇中蛮果争贡布非旧约,遂杀乡吏,举种反叛。

现代文:这年冬天,澧中蛮、溲中蛮果然争布帛的进贡不是从前的约定,于是杀害乡邑的官吏,整个部族反叛。

古文:明年春,蛮二万人围充城,八千人寇夷道。

现代文:第二年春天,有两万蛮人包围了充城,八千蛮入侵犯夷道。

古文:遣武陵太守李进讨破之,斩首数百级,余皆降服。

现代文:朝廷派武陵太守李进征讨,打败了蛮人,杀死了几百人,剩下的全部投降归顺。

古文:进乃简选良吏,得其情和。

现代文:李进于是挑选清廉能干的官吏,使蛮夷民心悦服。

古文:在郡九年,梁太后临朝,下诏增进秩二千石,赐钱二十万。

现代文:李进在武陵九年,梁太后行使皇帝权力,下诏书增进李进的俸禄为二千石,赏给二十万钱。

古文:桓帝元嘉元年秋,武陵蛮詹山等四千余人反叛,拘执县令,屯结深山。

现代文:桓帝元嘉元年秋天,武陵蛮詹山等四千多人反叛,关押县令,在深山屯兵集结。

古文:至永兴元年,太守应奉以恩信招诱,皆悉降散。

现代文:到永兴元年,太守应奉以恩德诚信招引诱降,这些蛮人全部投降散去。

古文:永寿三年十一月,长沙蛮反叛,屯益阳。

现代文:永寿三年十一月,长沙蛮反叛,屯兵益阳。

古文:至延熹三年秋,遂抄掠郡界,众至万余人,杀伤长吏。

现代文:延熹三年秋天,长沙蛮就在郡内抄掠,部众达一万多人,他们杀死杀伤郡县官吏。

古文:又零陵蛮入长沙。

现代文:又零陵蛮攻入长沙。

古文:冬,武陵蛮六千余人寇江陵,荆州刺史刘度、谒者马睦、南郡太守李肃皆奔走。

现代文:冬天,武陵蛮六千多人入侵江陵,荆州剌史刘度、谒者马睦、南郡太守李肃全部逃走。

古文:肃主簿胡爽扣马首谏曰: 蛮夷见郡无儆备,故敢乘间而进。

现代文:李肃的主簿胡爽拦住马规谏说: 蛮夷见到郡内没有防备,所以敢于趁虚而入。

**古文:明府为国大臣,连城千里,举旄鸣鼓,应声十万,奈何委符守之重,而为逋逃之人乎! **

现代文:您是国家的大臣,城邑相连有千里,举起战旗,敲响战鼓,应声响应的就有十万兵力,为什么放弃太守的重责,反而做逃跑的人呢!

古文:肃拔刃向爽曰: 掾促去!

现代文:李肃拔出刀指着胡爽说: 你赶紧让开!

**古文:太守今急,何此计。 **

现代文:我现在危急,哪有功夫考虑这些事。

古文:爽抱马固谏,肃遂杀爽而走。

现代文:胡爽抱住马一再劝阻,李肃竟然杀害了胡爽逃走。

古文:帝闻之,征肃弃市,度、睦减死一等,复爽门闾,拜家一人为郎。

现代文:皇帝知道后,征召李肃,将他处死,陈尸街头,刘度、马睦判处减死一等,免除胡爽一凉的徭役赋税,授他家一人为郎。

古文:于是以右校令度尚为荆州刺史,讨长沙贼,平之。

现代文:于是任命右校令度尚为荆州刺史,征讨长沙寇贼,平定了蛮人。

古文:又遣车骑将军冯绲讨武陵蛮,并皆降散。

现代文:又派车骑将军冯绲攻打武陵蛮,使他们全部投降溃散。

古文:军还,贼复寇桂阳,太守瘳析奔走。

现代文:军队班师后,贼寇又侵犯桂阳,太守廖析逃走。

古文:武陵蛮亦更攻其郡,太守陈奉率吏人击破之,斩首三千余级,降者二千余人。

现代文:武陵蛮也重新攻打武陵郡,太守陈奉率领官吏百姓打败了蛮人,杀死三千多人,投降的有二千多人。

古文:至灵帝中平三年,武陵蛮复叛,寇郡界,州郡击破之。

现代文:到灵帝中平三年,武陵蛮再次反叛,侵犯郡界,州郡击败了武陵蛮。

古文:《礼记》称 南方曰蛮,雕题交阯 。

现代文:《礼记》说 南方称为蛮,那裹的人在额头雕刻花纹,男女杂处 。

古文:其俗男女同川而浴,故曰交阯。

现代文:那裹的习俗是男女在河裹洗沐,所以称为交耻。

古文:其西有人国,生首子辄解而食之,谓之宜弟。

现代文:在交:的西面有瞰人国,生下第一个孩子总是将其肢解后吃掉,说对后面生的孩子有好处。

古文:味旨,则以遗其君,君喜而赏其父。

现代文:吃的味道甘美,就给国君送去,国君高兴了就赏赐孩子的父亲。

古文:取妻美,则让其兄。

现代文:娶了漂亮的妻子,就让给哥哥。

古文:今乌浒人是也。

现代文:今天的乌游人就是其后裔。

古文:交阯之南有越裳国。

现代文:交吐的南面有个越裳国。

**古文:周公居摄六年,制礼作乐,天下和平,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,曰: 道路悠远,山川深,音使不通,故重译而朝。 **

现代文:周公摄政六年,订立礼仪,制作音乐,天下太平,越裳国使者骑着三只象经辗转翻译前来进献白色的野鶸,说: 道路遥远,山川阻隔,音讯使者不通,所以辗转翻译前来朝见。

古文:成王以归周公。

现代文:周成王将白野鶸给周公。

古文:公曰: 德不加焉,则君子不飨其质;政不施焉,则君子不臣其人。

现代文:周公说: 没有给他人施加恩德,那么有贤德的人就不享用他人的礼品;政令没有在那裹推行,有贤德的人就不将那裹的人作为臣民。

**古文:吾何以获此赐也! **

现代文:我凭什么得到这样的赏赐呢!

古文:其使请曰: 吾受命吾国之黄曰: 久矣,天之无烈风雷雨,意者中国有圣人乎?

现代文:越裳国的使者请求说: 我接受丫我国年长者的命令,他们说: 天上没有暴风和雷雨已经很久了,大概中原出现了圣人吗?

**古文:有则盍往朝之。 **

现代文:要是中原有圣人,何不去朝见呢。

古文:周公乃归之于王,称先王之神致,以荐于宗庙。

现代文:周公将白野鶸送给天子,称赞先王的神明感致,将白野鸡用来祭祀宗庙。

古文:周德既衰,于是稍绝。

现代文:周朝的德运衰弱以后,越裳国自此逐渐断绝了往来。

古文:及楚子称霸,朝贡百越。

现代文:楚国称霸时,使百越朝拜进贡。

古文:秦并天下,威服蛮夷,始开领外,置南海、桂林、象郡。

现代文:秦朝吞并天下,用武力使蛮夷归顺,这才开拓岭外的土地,设置南海、桂林、象郡。

古文:汉兴,尉佗自立为南越王,传国五世。

现代文:汉朝兴起后,尉佗立自己为南越王,传国传了五代。

古文:至武帝元鼎五年,遂灭之,分置九郡,交阯刺史领焉。

现代文:到武帝元鼎五年,终于灭掉了南越,将其分开设立了九个郡,由交耻刺史管辖。

古文:其珠崖、儋耳二郡在海洲上,东西千里,南北五百里。

现代文:其中珠崖、儋耳两个郡在海岛上,东西长一千里,南北长五百里。

古文:其渠帅贵长耳,皆穿而缒之,垂肩三寸。

现代文:那裹的蛮人酋长以耳朵长为高贵,他们都穿了耳朵吊上东西,使耳朵垂到肩上,达三寸长。

古文:武帝末,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,蛮不堪役,遂攻郡杀幸。

现代文:武帝末年,珠崖太守会稽人孙幸征收宽幅布匹献给朝廷,蛮人受不了劳役,就攻打郡府,杀了孙幸。

古文:幸子豹合率善人还,复破之,自领郡事,讨击余党,连年乃平。

现代文:孙幸的儿子孙豹联合率善人又回头打败了蛮人,自己负责郡内政事,征讨其余的叛党,连续几年才平定珠崖。

古文:豹遣使封还印绶,上书言状,制诏即以豹为珠崖太守。

现代文:孙豹派使者封好印绶,归还朝廷,上书说明情况,天子下韶书随即任命孙豹为珠崖太守。

古文:威政大行,献命岁至。

现代文:声威政令得以普遍推行,贡品和使者每年都有。

古文:中国贪其珍赂,渐相侵侮,故率数岁一反。

现代文:中原贪得他们的珍宝财物,逐渐对他们加以欺侮,所以珠崖每隔几年就有一次反叛。

古文:元帝初元三年,遂罢之。

现代文:元帝初元三年,终于撤销了珠崖郡。

古文:凡立郡六十五岁。

现代文:珠崖设立郡一共有六十五年。

古文:逮王莽辅政,元始二年,日南之南黄支国来献犀牛。

现代文:到王莽辅佐朝政,元始二年,日南郡南边的黄支国前来贡献犀牛。

古文:凡交阯所统,虽置郡县,而言语各异,重译乃通。

现代文:凡是交耻所统辖的地区,虽然设置了郡县,但语言各不相同,需辗转翻译才可交往。

古文:人如禽兽,长幼无别。

现代文:那裹的人像禽兽一样,没有长幼的分别。

古文:项髻徒跣,以布贯头而著之。

现代文:他们把发髻梳在脖颈的位置,赤着双脚,用布从头向下套在身上。

古文:后颇徙中国罪人,使杂居其间,乃稍知言语,渐见礼化。

现代文:后来迁徙了中原不少罪犯到那裹,让他们和当地人混杂居住,这才慢慢懂得他们的语言,他们也逐渐被开化,懂得礼仪。

古文:光武中兴,锡光为交阯,任延守九真,于是教其耕稼,制为冠履,初设媒娉,始知姻娶,建立学校,导之礼义。

现代文:光武中兴,锡光担任交耻太守,任延担任九真太守,于是教当地人耕田种庄稼,为他们制作冠和鞋,开始设立媒人和聘娶的礼仪,他们这才知道婚姻嫁娶,又为他们建造学校,用礼义引导他们。

古文:建武十二年,九真徼外蛮里张游,率种人慕化内属,封为归汉里君。

现代文:建武十二年,九真边界外的蛮里张游,率领同部族的人仰慕教化而归顺中原,被封为归汉里君。

古文:明年,南越徼外蛮夷献白雉、白菟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南越边界外的蛮夷进献白野鶸和白兔。

古文:至十六年,交阯女子徵侧及其妹徵贰反,攻郡。

现代文:到十六年,交肚的女子征侧和妹妹征贰反叛,攻打交耻。

古文:徵侧者,泠县雒将之女也。

现代文:征侧是鹿泠县雒将的女儿。

古文:嫁为朱珪人诗索妻,甚雄勇。

现代文:嫁给朱载人诗索做妻子,非常勇猛。

古文:交阯太守苏定以法绳之,侧忿,故反。

现代文:交耻太守苏定将他绳之以法,征侧恼怒,所以反叛。

古文:于是九真、日南、合浦蛮里皆应之,凡略六十五城,自立为王。

现代文:这样九真、南、合浦的蛮里都响应征侧,他们一共攻占了六十五座城邑,征侧立自己为王。

古文:交阯刺史及诸太守仅得自守。

现代文:交耻刺史和各郡太守仅仅能够自守。

古文:光武乃诏长沙、合浦、交阯具车船,修道桥,通障谿,储粮谷。

现代文:光武于是下诏书要长沙、合浦、交耻准备车船,修筑道路桥梁,打通道路障碍和溪谷,储备粮食。

古文:十八年,遣伏波将军马援、楼船将军段志,发长沙、桂阳、零陵、苍梧兵万余人讨之。

现代文:十八年,派伏波将军马援、楼船将军段志,调集长沙、桂阳、零陵、苍梧的部队一万多人征讨征侧。

古文:明年夏四月,援破交阯,斩徵侧、徵贰等,余皆降散。

现代文:第二年夏天四月,马援攻占了交耻,杀了征侧、征贰等人,其余的人全部投降溃散。

古文:进击九真贼都阳等,破降之。

现代文:马援进兵攻打九真的贼寇都阳等人,打败了都阳,使都阳投降。

古文:徙其渠帅三百余口于零陵。

现代文:马援将贼寇中的三百多个首领迁到零陵居住。

古文:于是领表悉平。

现代文:这样岭外全部被平定。

古文:肃宗元和元年,日南徼外蛮夷究不事人邑豪献生犀、白雉。

现代文:肃宗元和元年,日南边界外的蛮夷究不事人的部族酋豪献来活犀牛、白野鸡。

古文:和帝永元十二年夏四月,日南、象林蛮夷二千余人寇掠百姓,燔烧官寺,郡县发兵讨击,斩其渠帅,余众乃降。

现代文:和帝永元十二年夏四月,日南、象林的蛮夷有两千多入侵犯抄掠百姓,焚烧官府,郡县派兵攻打,杀了他们的首领,剩下的人马就投降了。

古文:于是置象林将兵长史,以防其患。

现代文:于是朝廷在象林设立将兵长史,以防备蛮夷为害。

古文:安帝永初元年,九真徼外夜郎蛮夷举土内属,开境千八百四十里。

现代文:安帝永初元年,九真边界外的夜郎蛮夷以全部地盘归顺,使汉朝境域开拓一千八百四十里。

古文:元初二年,苍梧蛮夷反叛。明年,遂招诱郁林、合浦蛮汉数千人攻苍梧郡。

现代文:元初二年,苍捂的蛮夷反叛,第二年,他们就召唤引诱郁林、合浦的蛮人、汉人有几千人攻打苍梧郡。

古文:邓太后遣侍御史任奉诏赦之,贼皆降散。

现代文:邓太后派侍御史任连奉了诏书赦免反叛的人,贼寇全部投降散去。

古文:延光元年,九真徼外蛮贡献内属。

现代文:延光元年,九真边界外的蛮人献来贡品并归顺。

古文:三年,日南徼外蛮复来内属。

现代文:三年,日南边界外的蛮人再次前来归顺。

古文:顺帝永建六年,日南徼外叶调王便遣使贡献,帝赐便金印紫绶。

现代文:顺帝永建六年,日南边界外的叶调王便派使者来进贡,皇帝赐给叶调王便金印紫绶。

古文:永和二年,日南、象林徼外蛮夷区怜等数千人攻象林县,烧城寺,杀长吏。

现代文:永和二年,云南、象林边境外的蛮夷区怜等几千人攻打象林县,烧毁城邑官府,杀害郡县官吏。

古文:交阯刺史樊演发交阯、九真二郡兵万余人救之。

现代文:交耻刺史樊演征调交肚、九真两个郡的兵力一万多人援救象林。

古文:兵士惮远役,遂反,攻其府。

现代文:士兵们畏惧打仗路远,于是反叛,攻打郡府。

古文:二郡虽击破反者,而贼势转盛。

现代文:二郡虽然打败了反叛者,但贼寇的势力变得更加强盛。

古文:会侍御史贾昌使在日南,即与州郡并力讨之,不利,遂为所攻。

现代文:正好侍御史贾昌出使在旦直,他随即与州郡合力征讨贼寇,战况不利,接着被蛮夷攻打。

古文:围岁余而兵谷不继,帝以为忧。

现代文:他们被包围了一年多并且兵员粮食跟不上,皇帝为此感到忧虑。

古文:明年,召公卿百官及四府掾属,问其方略,皆议遣大将,发荆、杨、兗、豫四万人赴之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召集公卿大臣以及四府的佐吏,向他们询问谋略,大臣们都说派大将,征调荆州、杨州、兖蛆、邀业四万兵力赶赴那裹。

古文:大将军从事中郎李固驳曰:若荆、杨无事,发之可也。

现代文:大将军从事中郎李厘反驳说: 如果曲丛、荡业没发生事情,征调兵力是可以的。

古文:今二州盗贼槃结不散,武陵、南郡蛮夷未辑,长沙、桂阳数被征发,如复扰动,必更生患。

现代文:现在这两个州的贼寇盘踞不散,亘瞳、卢邓的銮裹未能安和,旦业、挂踢多次被征调,如果再次骚扰动用,必定又生出祸乱。

古文:其不可一也。

现代文:这是不可调兵的第一条理由。

古文:又兗、豫之人卒被征发,远赴万里,无有还期,诏书迫促,必致叛亡。

现代文:又兖州、豫州的人突然被微调,远赴万里之外,没有归期,诏书催促急迫,必定导致反叛逃亡的出现。

古文:其不可二也。

现代文:这是不可调兵的第二条理由。

古文:南州水土温暑,加有瘴气,致死亡者十必四五。

现代文:南方的州水土潮湿炎热,加上有瘴气,必定导致十分之四五的人死亡。

古文:其不可三也。

现代文:这是不可调兵的第三条理由。

古文:远涉万里,士卒疲劳,比至领南,不复堪斗。

现代文:长途跋涉万里,士兵们疲惫劳苦,等到了岭南,再没有能力承受打仗的事。

古文:其不可四也。

现代文:这是不可调兵的第四条理由。

古文:军行三十里为程,而去日南九千余里,三百日乃到,计人禀五升,用米六十万斛,不计将吏驴马之食,但负甲自致,费便若此。

现代文:军队走三十里作为一程,但距日南有九千多里,三百天才能到达,按每人五升粮食计算,需要六十万斛的粮食,不算将领官吏们所骑驴马吃的粮食,仅身背钟甲自己到那儿,花费就这样了。

古文:其不可五也。

现代文:这是不可调兵的第五条理由。

古文:设军到所在,死亡必众,既不足御敌,当复更发,此为刻割心腹以补四支。

现代文:假使军队到了那儿,死亡的人一定很多,虽然不足以抵御敌人,那就将重新征调人马,这是切割心腹来弥补四肢。

古文:其不可六也。

现代文:这是不可调兵的第六条理由。

古文:九真、日南相去千里,发其吏民,犹尚不堪,何况乃苦四州之卒,以赴万里之艰哉!

现代文:九真和日南相距一千里,征调那裹的官吏百姓,他们尚且承受不了,何况使四个州的士卒劳苦,去奔赴万里以外的艰险呢!

古文:其不可七也。

现代文:这是不可调兵的第七条理由。

**古文:前中郎将尹就讨益州叛羌,益州谚曰: 虏来尚可,尹来杀我。 **

现代文:从前中郎将尹就征讨益州反叛的羌人,益州的谚语说: 敌人前来尚可承受,尹就前来我被杀死。

古文:后就征还,以兵付刺史张乔。

现代文:后来尹就被征还,将军队交给刺史张乔。

古文:乔因其将吏,旬月之间,破殄寇虏。

现代文:张乔沿用尹就的将领官吏,一个月之内,消灭了敌寇。

古文:此发将无益之效,州郡可任之验也。

现代文:这是调派将领没有益处而州郡官员可以任用的明证。

古文:宜更选有勇略仁惠任将帅者,以为刺史、太守,悉使共住交阯。

现代文:应该选派有勇有谋而且仁惠的人担任将帅,任命他们为刺史、太守,让他们一同住在交耻。

古文:今日南兵单无谷,守既不足,战又不能。

现代文:现在日南兵力单薄,没有粮食,防守已经不够,作战又没有能力。

古文:可一切徙其吏民,北依交阯,事静之后,又命归本。

现代文:可将南的官吏百姓一概向北迁徙靠着交吐,等事情平定以后,再让他们回到原地。

古文:还募蛮夷,使自相攻,转输金帛,以为其资。

现代文:回过头来招募蛮夷,让他们自相攻打,给他们运送金银布帛,作为他们的资助。

古文:有能反间致头首者,许以封侯列士之赏。

现代文:谁能离间敌方获得敌人首领的,答应封为列侯,赏给土地。

古文:故并州刺史长沙祝良,性多勇决,又南阳张乔,前在益州有破虏之功,皆可任用。

现代文:原并州刺史长沙人祝良,生性非常勇猛果决,又南阳人张乔,以前在益州有打败敌人的功续,都可以任用。

古文:昔太宗就加魏尚为云中守,哀帝即拜龚舍为太山太守。

现代文:从前太宗恢复魏尚的云中太守职位,哀帝派人到龚舍家拜授他为太山太守。

古文:宜即拜良等,便道之官。

现代文:应当立刻授予祝良等人职位,让他们从近道上任。

古文:四府悉从固议,即拜祝良为九真太守,张乔为交阯刺史。

现代文:四府都赞成李固的意见,朝廷随即拜授祝良为九真太守,张乔为交吐刺史。

古文:乔至,开示慰诱,并皆降散。

现代文:张乔一到,公开告示,用安抚招诱的方法,使敌寇全部投降散去。

古文:良到九真,单车入贼中,设方略,招以威信,降者数万人,皆为良筑起府寺。

现代文:祝良到九真,轻车简从来到敌人那裹,运用谋略,以武力和诚信招引蛮夷,投降的有几万人,这些人都为祝良建造官府。

古文:由是岭外复平。

现代文:自此岭外再次平定。

古文:建康元年,日南蛮夷千余人复攻烧县邑,遂扇动九真,与相连结。

现代文:建康元年,日南的蛮夷一千多人再次攻打并烧毁县邑,接着煽动九真的蛮夷,与他们互相联合。

古文:交阯刺史九江夏方开恩招诱,贼皆降服。

现代文:交耻刺史九江人夏方展示恩信,招诱蛮夷,贼寇全部投降归顺。

古文:时梁太后临朝,美方之功,迁为桂阳太守。

现代文:当时梁太后掌管朝政,赞美夏方的功劳,将他调为桂阳太守。

古文:桓帝永寿二年,居风令贪暴无度,县人朱达等及蛮夷相聚,攻杀县令,众至四五千人,进攻九真,九真太守式战死。

现代文:桓帝永寿三年,居风令贪婪残暴毫无节制,居风县人朱达等人同蛮夷聚在一起,攻杀了县令,部众达四五千人,他们进攻九真,九真太守儿式战死。

古文:诏赐钱六十万,拜子二人为郎。

现代文:诏书赐给儿式家中六十万钱,授他的两个儿子为郎。

古文:遣九真都尉魏朗讨破之,斩首二千级,渠帅犹屯据日南,众转强盛。

现代文:朝廷派九真都尉魏朗打败了朱达,杀死两千人,但贼寇的主帅仍然占据日南,部众变得更加强盛。

古文:延熹三年,诏复拜夏方为交阯刺史。

现代文:延熹三年,诏书再次拜授夏方为交耻剌史。

古文:方威惠素著,日南宿贼闻之,二万余人相率诣方降。

现代文:夏方声威仁惠一向闻名,日南的旧贼知道后,两万多人互相率领向夏方投降。

古文:灵帝建宁三年,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,皆受冠带,开置七县。

现代文:灵帝建宁三年,郁林太守谷永以恩德信义招降了十多万乌游人归顺,他们都接受了冠和革带,由此开拓增设了七个县。

古文:熹平二年冬十二月,日南徼外国重译贡献。

现代文:熹平二年冬天十二月,日南边境外的国家辗转翻译前来进贡。

古文:光和元年,交阯、合浦乌浒蛮反叛,招诱九真、日南,合数万人,攻没郡县。

现代文:光和元年,交吐、合浦的乌游蛮反叛,招诱九真、日南的蛮人,合起来有几万人,攻陷郡县。

古文:四年,刺史朱俊击破之。

现代文:四年,刺史朱俊打败了蛮人。

古文:六年,日南徼外国复来贡献。

现代文:六年,日南边界外的国家又来进贡。

古文:巴郡南郡蛮,本有五姓:巴氏、樊氏、氏,相氏,郑氏。

现代文:巴郡南郡蛮,原有五支姓:巴氏,樊氏,晖氏,相氏,郑氏。

古文:皆出于武落钟离山。

现代文:他们都发源于武落钟离山。

古文:其山有赤黑二穴,巴氏之子生于赤穴,四姓之子皆生黑穴。

现代文:钟离山有一个红穴和一个黑穴,巴氏的孩子生在红穴中,另外四支姓的孩子都出生在黑穴裹面。

古文:未有君长,俱事鬼神,乃共掷剑于石穴,约能中者,奉以为君。

现代文:他们没有首领,都事奉鬼神,于是一同向一个石洞投掷剑,约定谁能投中,就拥戴他为国君。

古文: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,众皆叹。

现代文:惟独巴氏的儿子务相投中,大家都惊叹。

古文:又令各乘土船,约能浮者,当以为君。

现代文:他们又让各人乘用泥土做成的船只,约定谁能在水面上漂浮,将以他为国君。

古文:余姓悉沉,唯务相独浮。

现代文:其他姓氏的孩子乘的船都沉了,惟独务相的船浮在水面上。

古文:因共立之,是为廪君。

现代文:因而大家一同立他为国君,就是廪君。

古文:乃乘土船,从夷水至盐阳。

现代文:廪君于是乘坐泥土制作的船,从夷水坐到盐阳。

**古文:盐水有神女,谓廪君曰: 此地广大,鱼盐所出,愿留共居。 **

现代文:盐水有位神女,对廪君说: 这地方广阔,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,希望你留下来一同生活。

古文:廪君不许。

现代文:廪君不答应。

古文:盐神暮辄来取宿,旦即化为虫,与诸虫群飞,掩蔽日光,天地晦冥。

现代文:盐神晚上总是来和他同宿,天明就变成虫子,与许多虫子一起飞,把阳光遮蔽了,天地一片昏暗。

古文:积十余日,廪君伺其便,因射杀之,天乃开明。

现代文:过了十多天,廪君窥见机会,就用箭射杀了盐神,天空这才光明。

古文:廪君于是君乎夷城,四姓皆臣之。

现代文:廪君于是在夷城当国君,其他四姓都向他臣服。

古文:廪君死,魂魄世为白虎。

现代文:廪君死后,他的魂魄世代变为白虎。

古文:巴氏以虎饮人血,遂以人祠焉。

现代文:巴氏因为虎喝人血,就用活人来祭祀廪君。

古文:及秦惠王并巴中,以巴氏以蛮夷君长,世尚秦女,其民爵比不更,有罪得以爵除。

现代文:到秦惠王吞并巴中,以巴氏作为蛮夷的首领,世代娶秦国的女子为妻,蛮夷百姓的爵位相当于不更,犯了罪可以用爵位抵销。

古文:其君长岁出赋二千一十六钱,三岁一出义赋千八百钱。

现代文:蛮夷的首领每年出租税两千零一十六钱,三年出一次义务租税一千八百钱。

古文:其民户出布八丈二尺,鸡羽三十鍭。

现代文:巴氏的百姓出惊布八丈二尺,出鶸毛三十银。

古文:汉兴,南郡太守靳强请一依秦时故事。

现代文:汉朝兴起以后,南郡太守靳彊请求一概依从秦国时候的旧例。

古文:至建武二十三年,南郡山蛮雷迁等始反叛,寇掠百姓,遣武威将军刘尚将万余人讨破之,徙其种人七千余口置江夏界中,今沔中蛮是也。

现代文:到建武二十三年,南郡的漏山峦雷迁等人开始反叛,侵犯掠夺百姓,朝廷派武威将军刘尚率领一万多人打败了雷迁,将湄山蛮种族的七干多人迁移安置在江夏郡内,就是现在的沔中蛮。

古文:和帝永元十三年,巫蛮许圣等以郡收税不均,怀怨恨,遂屯聚反叛。

现代文:和帝永元十三年,巫蛮许圣等人认为郡守收税不均,心怀怨恨,就聚集起来反叛。

古文:明年夏,遣使者督荆州诸郡兵万余人讨之。

现代文:第二年夏天,朝廷派使者督察荆州各郡的部队有一万多人征讨许圣。

古文:圣等依凭阻隘,久不破。

现代文:由于许圣等人凭藉险要地形,很长时间攻不下来。

古文:诸军乃分道并进,或自巴郡、鱼数路攻之,蛮乃散走,斩其渠帅。乘胜追之,大破圣等。

现代文:于是各路部队分道推进,有的从巴郡、鱼复几路攻打,蛮人这才溃散逃走,汉军杀了蛮人的首领,又乘胜追击,大败许圣等人。

古文:圣等乞降,复悉徙置江夏。

现代文:许圣等人乞求投降,于是再次将他们全部迁徙安置在江夏。

古文:灵帝建宁二年,江夏蛮叛,州郡讨平之。

现代文:灵帝建宁二年,江夏蛮反叛,被州郡征讨平定。

古文:光和三年,江夏蛮复反,与庐江贼黄穰相连结,十余万人,攻没四县,寇患累年。

现代文:光和三年,江夏蛮再次反叛,与庐江贼人黄穣互相联合,有十多万人,攻陷了四个县,入侵为害长达几年。

古文:庐江太守陆康讨破之,余悉降散。

现代文:庐江太守陆康征讨并打败了江夏蛮和黄穣,其他人全部投降溃散。

古文:板蛮夷者,秦昭襄王时,有一白虎,常从群虎数游秦、蜀、巴、汉之境,伤害千余人。

现代文:板楣蛮夷,秦昭襄王时有一只白虎,经常跟着其他虎多次来到秦、蜀、巴、汉境内活动,伤害了一千多人。

古文:昭王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,赏邑万家,金百镒。

现代文:昭王于是以重赏向国内招募有谁能够将虎杀死,赐给一万户的封邑、一百镒金。

古文:时,有巴郡阆中夷人,能作白竹之弩,乃登楼射杀白虎。

现代文:当时巴郡阎中有位夷人,能够用白竹制成强弓,他登上高楼用箭射死了白虎。

古文:昭王嘉之,而以其夷人,不欲加封,乃刻石盟要,复夷人顷田不租,十妻不算,伤人者论,杀人者得以钱赎死。

现代文:昭王嘉奖他,但因他是夷人,不想给他加封,就刻石约盟,优待夷人,封户一顷田不出租税,即使有十个妻子都不交纳算钱,伤了人判罪,杀了人可以出钱赎回死罪。

**古文:盟曰: 秦犯夷,输黄龙一双;夷犯秦,输清酒一钟。 **

现代文:双方约盟说: 秦国侵犯夷人,给夷人一双黄铜制作的龙;夷人入侵秦国,送给一钟清淳的酒。

古文:夷人安之。

现代文:夷人平安守盟约。

古文:至高祖为汉王,发夷人还伐三秦。

现代文:到高祖当汉王,征调夷人回头攻打三秦。

古文:秦地既定,乃遣还巴中,复其渠帅罗、朴、督、鄂、度、夕、龚七姓,不输租赋,余户乃岁入賨钱,口四十。

现代文:三秦地区已经平定,于是打发夷人回到巴中,免除他们的首领罗、朴、督、鄂、度、夕、龚七个姓氏的租税,其他户每年缴纳资钱,每四十钱。

古文:世号为板蛮珍。

现代文:世代称之为板楣蛮夷。

古文:阆中有渝水,其人多居水左右,天性劲勇,初为汉前锋,数陷陈。

现代文:闾中有条渝水,那裹的人大都生活在渝水的两岸。他们天性勇猛有力,起初作为汉军的前锋,多次冲入敌阵。

**古文:俗喜歌舞,高祖观之,曰: 此武王伐纣之歌也。 **

现代文:他们的习俗喜欢歌舞,高祖观看后,说: 这是周武王伐纣时唱的歌。

古文:乃命乐人习之,所谓《巴渝舞》也。

现代文:于是要善歌舞的艺人学习,造就是《巴渝舞》。

古文:遂世世服从。

现代文:自此以后他们世代归顺。

古文:至于中兴,郡守常率以征伐。

现代文:到光武中兴,郡守经常率领板椐蛮夷去作战。

古文:桓帝之世,板数反,太守蜀郡赵温以恩信降服之。

现代文:桓帝时,板楣蛮夷多次反叛,太守蜀郡人趟温用恩德信义使他们投降信服。

古文:灵帝光和二年,巴郡板复叛,寇掠三蜀及汉中诸郡。

现代文:灵帝光和二年,巴郡的板楣蛮夷再次反叛,入侵抄掠三蜀和汉中各郡。

古文:灵帝遣御史中丞萧瑗督益州兵讨之,连年不能克。

现代文:灵帝派御史中丞萧瑗督察益州的部队征讨板循蛮夷,连续几年不能攻克。

古文:帝欲大发兵,乃问益州计吏,考以征讨方略。

现代文:皇帝想大规模派兵,就问益州计吏,研究征讨的方略。

古文:汉中上计程包对曰: 板七姓,射杀白虎,立功先世,复为义人。

现代文:汉中的上计程包回答说: 板栀七个姓氏,由于射死白虎立了功,他们的先人世代是讲信义的人。

古文:其人勇猛,善于兵战。

现代文:他们很勇猛,善于打仗。

古文:昔永初中,羌入汉川,郡县破坏,得板救之,羌死败殆尽,故号为神兵。

现代文:从前永初年间,羌人进入汉川,郡县遭到破坏,靠板楣援救,羌人死亡毁败几乎灭绝了,所以被称为神兵。

古文:羌人畏忌,传语种辈,勿复南行。

现代文:羌人心中畏惧,传话给自己的部族,要他们不要到南方去。

古文:至建和二年,羌复大入,实赖板连摧破之。

现代文:到建和二年,羌人再次大举入侵,实在是依靠了板循连续摧毁打败羌人。

古文:前车骑将军冯绲,南征武陵,虽受丹阳精兵之锐,亦倚板以成其功。

现代文:前任车骑将军冯绲南征武陵,虽然接受丫丹阳的精锐部队,也靠了板椐获得成功。

古文:近益州郡乱,太守李颙,亦以板讨而平之。

现代文:近来益州各郡战乱,太守李腮也凭藉板椐征讨平定了战乱。

古文:忠功如此,本无恶心。

现代文:板栀像这样忠心有功,原没有作恶的想法。

古文:长吏乡亭,更赋至重,仆役楚,过于奴虏,亦有嫁妻卖子,或乃至自刭割。

现代文:郡县官吏和乡亭小吏,以钱代替兵役的赋税非常繁重,对板楣的蛮人役使鞭打,超过了对待奴仆和敌虏,有的蛮人将妻子、儿刊卖给他人,甚至有人到自杀的地步。

古文:虽陈冤州郡,而牧守不为通理。

现代文:虽然他们酬州郡陈诉冤情,但州牧郡守不替他们上达并作园理。

古文:阙庭悠远,不能自闻。

现代文:皇帝遥远,他们没法把自己的情况反映给习子。

古文:含怨呼天,叩心穷谷。

现代文:他们含着怨恨,呼天喊地,在荒僻的山谷真捶打心胸。

古文:愁苦赋役,困罹酷刑。

现代文:既为租税徭役忧愁悲苦,又迫于受到酷刑。

古文:故邑落相聚,以致叛戾。

现代文:所以城邑村落的蛮人相互聚集在一起,因而导致了反叛。

古文:非有谋主僭号,以图不轨。

现代文:并非他们有主谋的人想僭称天子名号,企图做非分的事情。

**古文:今但选明能牧守,自然安集,不烦征伐也。 **

现代文:现在衹要迁派贤明有才能的州牧郡守,他们自然安定,不需要征讨。

古文:帝从其言,遣太守曹谦宣诏赦之,即皆降服。

现代文:皇帝采纳了程包的意见,派太守曹谦宣明诏书,赦免板椐蛮夷,反叛者立刻全部投降归顺。

古文:至中平五年,巴郡黄巾贼起,板蛮夷因此复叛,寇掠城邑,遣西园上军别部司马赵瑾讨平之。

现代文:到中平五年,巴郡的黄巾贼起,板楣蛮夷因此再次反叛,入侵掠夺城邑,朝廷派西园上军别部司马趟瑾征讨平定了板楣蛮夷。

古文:西南夷者,在蜀郡徼外。

现代文:酉蓖速,在星郡的边界之外。

古文:有夜郎国,东接交阯,西有滇国,北有邛都国,各立君长。

现代文:有个蛮邱迩,东面和变趾接壤,西面有塑,北面有邛都国,他们各自都立了首领。

古文:其人皆椎结左衽,邑聚而居,能耕田。

现代文:那裹的人都把发髻梳成椎状,衣襟向左,聚成村落居住,能够耕田种地。

古文:其外又有巂、昆明诸落,西极同师,东北至叶榆,地方数千里。

现代文:在这几个国家的外面,还有仑、昆明各个部落,西面一直到同师,东北到叶榆,地域有几千里方圆。

古文:无君长,辫发,随畜迁徙无常。

现代文:仑、昆明这些部落没有首领,人们将头发梳成辫子,随着牲畜而迁徙,没有固定住所。

古文:自东北有莋都国,东北有冉国,或土著,或随畜迁徙。

现代文:在岭的东北有榨都国,痄都国的东北有冉拢国,他们有的在一个地方定居,有的随牲畜迁徙。

古文:自冉东北有白马国,氐种是也。

现代文:在冉骊国的东北有白马国,是氐人部族。

古文:此三国亦有君长。

现代文:这三个国家也有首领。

古文:夜郎者,初有女子浣于水,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,闻其中有号声,剖竹视之,得一男兒,归而养之。

现代文:夜郎国,起初有一位女子在逦水边洗涤,有一根三节大竹子流到她的双脚中间,她听到竹子裹面有哭声,女子削开竹子一看,是一个男婴,就带回家中抚养。

古文:及长,有才武,自立为夜郎侯,以竹为姓。

现代文:他长大后,能文能武,他立自己为夜郎侯,以竹作为自己的姓氏。

古文:武帝元鼎六年,平南夷,为牂柯郡,夜郎侯迎降,天子赐其王印绶。

现代文:武帝元鼎六年,平定南夷,设立烊柯郡,夜郎侯迎接归顺,天子赐给他国王的印绶。

古文:后遂杀之。

现代文:后来最终杀了夜郎侯。

古文: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,甚重之,求为立后。

现代文:夷獠都觉得竹王不是人的血气所生,非常看重他,要求立他的后代。

古文:牂柯太守吴霸以闻,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。

现代文:烊柯太守吴霸将情况禀告朝廷,天子于是封竹王的三个儿子为侯。

古文:死,配食其父。

现代文:儿子死后,和他们的父亲一同被祭祀。

古文:今夜郎县有竹王三郎神是也。

现代文:现在夜郎县内的竹王三郎神,就是竹王三个儿子的传说。

古文:初,楚顷襄王时,遣将庄豪从沅水伐夜郎,军至且兰,椓船于岸而步战。

现代文:起初,楚顷襄王时,派将领庄豪从沅水攻打夜郎,军队到且兰,钉木桩将船拴在岸边而后步行作战。

古文:既灭夜郎,因留王滇池。

现代文:灭掉夜郎以后,就将夜郎王留在滇池。

古文:以且兰有椓船牂柯处,乃改其名为牂柯。

现代文:由于且兰有拴系船只的地方,于是将地名改为胖柯。

古文:牂柯地多雨潦,俗好巫鬼禁忌,寡畜生,又无蚕桑,故其郡最贫。

现代文:群柯地方雨水很多,习俗喜欢巫术、神鬼和禁忌,很少饲养牲畜,又没有养蚕种桑,所以这个郡最贫穷。

古文:句町县有桹木,可以为面,百姓资之。

现代文:句町县有一种桄榔树,可以做面粉,百姓靠此维持生计。

古文:公孙述时,大姓龙、傅、尹、董氏,与郡功曹谢保境为汉,乃遣使从番禺江奉贡。

现代文:公孙述时,大族龙、傅、尹、董氏,同郡功曹谢暹为漠守卫边境,又派人从番禺江来进贡。

古文:光武嘉之,并加褒赏。

现代文:光武很赞赏他们,一并加以夸奖赏赐。

古文:桓帝时,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裔,不知礼义,乃从汝南许慎、应奉受经书图纬,学成,还乡里教授,于是南域始有学焉。

现代文:桓帝时,郡人尹珍认为自己生在边远荒僻的地方,不懂得礼义,于是跟随汝南人许慎、应奉学习经书和图谶,学成以后回到家乡教学,这样南部地区才开始出现学问一事。

古文:珍官至荆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尹珍官做到荆州刺史。

古文:滇王者,庄之后也。

现代文:滇王是庄蹯的后代。

古文:元封二年,武帝平之,以其地为益州郡,割牂柯、越巂各数县配之。

现代文:元封二年,武帝平定滇国,将滇国地方改为益州郡,从胖柯、越锚各分出几个县给益州郡。

古文:后数年,复并昆明地,皆以属之此郡。

现代文:几年以后,又吞并了昆明的地域,都划给益州郡管辖。

古文:有池,周回二百余里,水源深广,而末更浅狭,有似倒流,故谓之滇池。

现代文:有个水塘,绕一圈有二百多里,池水源头处又深又宽,而池尾又浅又窄,像倒过来流似的,所以称之为滇池。

古文:河土平敞,多出鹦鹉、孔雀,有盐池田渔之饶,金银畜产之富。

现代文:那裹河流土地平坦开阔,生很多鹦鹉、孔雀,有盐池、农桑和渔业之利,有众多的金银和畜牧产品。

古文:人俗豪忲。

现代文:那裹的人和习俗都很奢侈。

古文:居官者皆富及累世。

现代文:做官的人都富裕,够好几代用。

古文:及王莽政乱,益州郡夷栋蚕、若豆等起兵杀郡守,越巂姑复夷人大牟亦皆叛,杀略吏人。

现代文:到王莽朝政混乱,益州郡夷内的人栋蚕、若豆等人起兵杀害了郡守,越锚的姑复夷人大牟也全部反叛,杀害掠夺官吏百姓。

古文:莽遣宁始将军廉丹,发巴蜀吏人及转兵谷卒徙十余万击之。

现代文:王莽派宁始将军廉丹,征调巴蜀的官吏百姓和运送粮食的士卒有十多万人,攻打夷人。

古文:吏士饥疫,连年不能克而还。

现代文:官兵们饥饿疾疫,历年攻不下来,结果撤还。

古文:以广汉文齐为太守,造起陂池,开通溉灌,垦田二千余顷。

现代文:王莽任命广汉人文齐担任太守,文齐修建池塘,疏通灌溉,开垦土地二干多顷。

古文:率厉兵马,修障塞,降集群夷,甚得其和。

现代文:他带领兵马操练,在边塞险要处修建城堡,招降聚集夷人,很能使其民心和顺。

古文:及公孙述据益土,齐固守拒险,述拘其妻子,许以封侯,齐遂不降。

现代文:到公孙述占领益州地盘,文齐坚守,凭藉险要地形抵御公孙述,公孙述关押了他的妻子孩子,答应封他为侯,文齐始终不投降。

古文:闻光武即位,乃间道遣使自闻。

现代文:他听说光武即位,就派使者从小道告知光武。

古文:蜀平,征为镇远将军,封成义侯。

现代文:蜀地平定以后,光武征召他为镇远将军,封为成义侯。

古文:于道卒,诏为起祠堂,郡人立庙祀之。

现代文:文齐在路上去世,天子下诏书为他建造祠堂,郡内的人为他造了庙祭祀他。

古文:建武十八年,夷渠帅栋蚕与姑复、榆、栋、连然、滇池、建伶、昆明诸种反叛,杀长吏。

现代文:建武十八年,夷人首领栋蚕同姑复、棵榆、桥栋、连然、滇池、建伶、昆明各部族反叛,杀害郡县官吏。

古文:益州太守繁胜与战而败,退保朱提。

现代文:益州太守繁胜与夷人交战失败,退守朱提。

古文:十九年,遣武威将军刘尚等发广汉、犍为、蜀郡人及朱提夷,合万三千人击之。

现代文:十九年,朝廷派武威将军刘尚等人征调广汉、犍为、蜀郡的人和朱提夷,合起来有一万三千人攻打夷人。

古文:尚军遂度泸水,入益州界。

现代文:刘尚的军队渡过泸水,进入益州境内。

古文:群夷闻大兵至,皆弃垒奔走,尚获其赢弱、谷、畜。

现代文:各部族的夷人听说大军来到,都放弃堡垒逃走了,刘尚俘获老弱夷人,得到粮食、牲畜。

古文:二十年,进兵与栋蚕等连战数月,皆破之。

现代文:二十年,刘尚进兵与栋蚕等连续交战几个月,将他们全部击败。

古文:明年正月,追至不韦,斩栋蚕帅,凡首虏七千余人,得生口五千七百人,马三千匹,牛羊三万余头,诸夷悉平。

现代文:第二年正月,刘尚追到不韦县,杀了栋蚕首领,杀死夷人七千多,获得五千七百人,马三千匹,牛羊三万多头,各夷人部族全部被平定。

古文:肃宗元和中,蜀郡王追为太守,政化尤异。有神马四匹出滇池河中,甘露降,白乌见,始兴起学校,渐迁其俗。

现代文:肃宗元和年间,蜀郡人王追担任太守,政绩教化尤其突出,有四匹神马从滇池水中出现,天降甘露,出现白乌,王追开始兴办学校,逐渐改变了那裹的习俗。

古文:灵帝熹平五年,诸夷反叛,执太守雍陟。

现代文:灵帝熹平五年,各夷族反叛,抓去了太守雍陟。

古文:遣御史中丞朱龟讨之,不能克。

现代文:朝廷派御史中丞朱龟征讨,不能取胜。

古文:朝议以为郡在边外,蛮夷喜叛,劳师远役,不如弃之。

现代文:朝廷商议认为益州郡在边界外面,蛮夷习惯反叛,让军队劳顿到远方打仗,不如放弃益州。

古文:太尉椽巴郡李颙建策讨伐,乃拜颙益州太守,与刺史庞芝发板蛮击破平之。还,得雍陟。

现代文:太尉掾巴郡人李颐定计征讨,于是拜授李颐为益州太守,他同益州剌史庞芝征调板楣蛮打败平定了各夷族,夺回雍陟。

古文:颙卒后,夷人复叛,以广汉景毅为太守,讨定之。

现代文:李颐去世以后,夷人再次反叛,朝廷任命广汉人景毅担任益州郡太守,他征讨平定了夷人。

古文:毅初到郡,米斛万钱,渐以仁恩,少年间,米至数十云。

现代文:景毅刚到益州,一斛米卖一万钱,景毅以仁惠恩义逐步引导,没有几年功夫,一斛米降到几十钱。

古文:哀牢夷者,其先有妇人名沙壹,居于牢山。

现代文:哀牢夷,其祖先有位名叫沙壹的妇女,住在牢山。

古文:尝捕鱼水中,触沉木若有感,因怀,十月,产子男十人。

现代文:她曾经在水中捕鱼,碰到沉在水中的树木,好像有感应,结果怀了身孕,十个月以后,生下十个儿子。

古文:反沉木化为龙,出水上。

现代文:后来沉在水中的树木变为龙,在水面上出现。

**古文:沙壹忽闻龙语曰: 若为我生子,今悉何在? **

现代文:沙壹忽然听到龙对她说: 你为我生了儿子,现在他们都在哪儿呢?

古文:九子见龙惊走,独小子不能去,背龙而坐,龙因舐之。

现代文:九个儿子见到龙都惊慌逃走,惟独最小的儿子不会走,离不开,他背对着龙坐着,龙就舔了他。

古文:其母鸟语,谓背为九,谓坐为隆,因名子曰九隆。

现代文:孩子的母亲说话像乌的声音,称 背 为 九 ,称 坐 为 隆 ,因此给儿子取名叫九隆。

古文:及后长大,诸兄以力隆能为父所舐而黠,遂共推以为王。

现代文:后来九隆长大成人,哥哥们认为九隆被父亲舔过并且聪明,于是一起推举他做国王。

古文:后牢山下有一夫一妇,复生十女子,九隆兄弟皆聚以为妻,后渐相滋长。

现代文:后来牢山脚下有一对夫妻,又生下十个女孩,九隆兄弟都娶她们为妻。以后他们的人渐渐滋生增长。

古文:种人皆刻画其身,象龙文,衣皆着尾。

现代文:部族裹的人都纹身,图案像龙的花纹,衣服上都做了一个尾巴。

古文:九隆死,世世相继。

现代文:九隆死后,世代相传。

古文:乃分置小王,往往邑居,散在溪谷。

现代文:于是分别设立小侯王。他们常常聚在一起生活,城邑分布在溪水山谷地带。

古文:绝域荒外,山川阻深,生人以来,未尝交通中国。

现代文:他们居住的地方极其遥远,在八荒之外,山川阻隔幽深,他们自从有人出生以来,未曾和中原有来往。

古文:建武二十三年,其王贤栗遣兵乘船,南下江、汉,击附塞夷鹿,鹿人弱,为所擒获。

现代文:建武二十三年,哀牢王贤栗派军队乘竹木筏,南下长江、汉水,攻打靠近边界的夷人鹿爹。鹿芗人弱小,被哀牢人俘获。

古文:于是震雷疾雨,南风飘起,水为逆流,翻涌二百余里,船沉没,哀牢之众,溺死数千人。

现代文:这时雷声震动,天降暴雨,刮起南风,江水倒流,二百多里长的江面大浪翻涌,竹木筏沉入水中,哀牢的人马有几千人淹死。

古文:贤栗复遣其六王将万人以攻鹿,鹿王与战,杀其六王。

现代文:贤栗又派六位侯王率领一万人攻打鹿爹,鹿芗王与哀牢交战,杀死了六位侯王。

古文:哀牢耆老共埋六王,夜虎复出其尸而食之,余众惊怖引去。

现代文:哀牢的老人们一起埋葬了六位侯王,夜间老虎又将六位侯王的尸体翻出来吃了,哀牢剩下的人马惊恐退走了。

古文:贤栗惶恐,谓其耆老曰: 我曹入边塞,自古有之,今攻鹿,辄被天诛,中国其有圣帝乎?

现代文:贤栗很惶恐,对国中的老人们说: 我们进入边界要塞,自古就有,现在攻打鹿爹,总是受到上天的责罚,中原难道有圣明的帝王吗?

**古文:天祐助之,何其明也! **

现代文:上天保佑帮助中原,怎么这样显明呢!

古文:二十七年,贤栗等遂率种人户二千七百七十,口万七千六百五十九,诣越巂太守郑鸿降,求内属,光武封贤栗等为君长。

现代文:二十七年,贤栗等人率领种族二千七百七十户,一万七千六百五十九人,向越隽太守郑鸿投降,要求归顺,光武封贤栗等人为首领。

古文:自是岁来朝贡。

现代文:自此以后哀牢每年都来朝拜进贡。

古文:永平十二年,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,其种邑王者七十七人,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,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。

现代文:永乎十二年,哀牢王柳貌派儿子率种族归顺,他们称做邑王的有七十七人,有五万一千八百九十户,人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。

古文:西南去洛阳七千里,显宗以其地置哀牢、博南二县,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,合为永昌郡。

现代文:哀牢位于西南,距洛阳有七千里,显宗在那裹设立哀牢、博南两个县,将益州郡西部都尉所管辖的六个县划出来,合为永昌郡。

古文:始通博南山,度兰仓水。行者苦之。

现代文:当时刚开通博南山,渡兰仓水,行旅为其所苦。

古文:歌曰: 汉德广,开不宾。

现代文:歌谣说: 汉恩德博大,收服没有臣服的地方。

古文:度博南,越兰津。

现代文:翻越博南山,渡过兰仓津。

**古文:度兰仓,为它人。 **

现代文:等到渡过兰仓水,成了他乡之人。

古文:哀牢人皆穿鼻儋耳,其渠帅自谓王者,耳皆下肩三寸,庶人则至肩而已。

现代文:哀牢人都穿透鼻孔,下垂耳朵,首领当中自称王的人,耳到肩以下三寸的地方,庶民百姓仅仅到肩部而已。

古文:土地沃美,宜五谷、蚕桑。

现代文:哀牢土地肥沃,适合种植五谷和种桑养蚕。

古文:知染采文绣,罽帛叠,兰干细布,织成文章如绫锦。

现代文:他们懂得将布帛染成彩色,给衣服和丝织品刺绣,知道编织毛毡和用棉纱织布,知道编织兰干和细软的织品,所织成的花纹就像薄细精美的丝织品。

古文:有梧桐木华,绩以为布,幅广五尺,洁白不受垢污。

现代文:当地有一种梧桐树的丝,可以纺织成布,幅宽五尺,洁白不会污染。

古文:先以覆亡人,然后服之。

现代文:先是将它给死人覆盖,而后做成衣服穿上。

古文:其竹节相去一丈,名曰濮竹。

现代文:那裹的竹子,竹节相距达一丈,名叫濮竹。

古文:出铜、铁、铅、锡、金、银、光珠、虎魄、水精、琉璃、轲虫、蚌珠、孔雀、翡翠、犀、象、猩猩、貊兽。

现代文:那裹出产铜、铁、铅、锡、金、银、光珠、琥珀、水晶、琉璃、海贝、珍珠、孔雀、翡翠、犀牛、象、猩猩、貊兽。

古文:云南县有神鹿两头,能食毒草。

现代文:云南县有两头神鹿,能够吃有毒的草。

古文:先是,西部都尉广汉郑纯,为政清洁,化行夷貊,君长感慕,皆献土珍,颂德美。

现代文:在此以前,西部都尉广汉人郑纯做官清廉高洁,教化在夷貊当中得到推行,夷人的首领受到感动,敬慕郑纯,都来贡献土产和珍宝,歌颂他的美德。

古文:天子嘉之。即以为永昌太守。

现代文:天子赞许郑纯,随即任命他担任永昌太守。

古文:纯与哀牢夷人约,邑豪岁输布贯头衣二领,盐一斛,以为常赋,夷俗安之。

现代文:郑纯同哀牢夷人约定,部族酋豪每年送交两件从头套在身上的衣服、一斛盐,将造作为正常的租税,夷人安心。

古文:纯自为都尉、太守,十年卒官。

现代文:郑纯担任都尉、太守十年,在任去世。

古文:建初元年,哀牢王类牢与守令忿争,遂杀守令而反叛,攻巂唐城。

现代文:建初元年,哀牢王类牢与县令因忿怒相争,就杀死了县令反叛,攻打隽唐城。

古文:太守王寻奔榆。

现代文:太守王寻逃到梅榆。

古文:哀牢三千余人攻博南,燔烧民舍。

现代文:三千多哀牢人攻打博南,烧毁百姓的房屋。

古文:肃宗募发越巂、益州、永昌夷汉九千人讨之。

现代文:肃宗招募调派越隽、益州、永昌的夷人、汉人,有九千人,征讨类牢。

古文:明年春,邪龙县昆明夷卤承等应募,率种人与诸郡兵击类牢于博南,大破斩之。

现代文:第二年春天,邪龙县的昆明夷厘丞等人响应招募,率领同部族的人同守郡部队攻打在博南的类牢,大败并杀死了类牢。

古文:传首洛阳,赐卤承帛万匹,封为破虏傍邑侯。

现代文:将类牢的首级传送洛阳,天子赏给卤承一万匹布帛,封他为破虏傍邑侯。

古文:永元六年,郡徼外敦忍乙王莫延慕,遣使译献犀牛、大象。

现代文:永元六年,永昌郡边界外的敦忍乙王莫延仰慕德义,派译使进献犀牛和大象。

古文:九年,徼外蛮及掸国王雍由调遣重译奉国珍宝,和帝赐金印紫绶,小君长皆加印绶、钱帛。

现代文:九年,边界外的蛮人和掸国王雍由调派人通过辗转翻译送来国内的珍宝,和帝赐给他们金印紫绶,小首领也都给了印绶和钱帛。

古文:永初元年,徼外焦侥种夷陆类等三千余口举种内附,献象牙、水牛、封牛。

现代文:永初元年,边界外的僬侥种夷陆类等三千多人以整个部族归顺,献来象牙、水牛、封牛。

古文:永宁元年,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,献乐及幻人,能变化吐火,自支解,易牛马头。

现代文:永宁元年,掸国王雍由调又派使者到朝廷朝拜庆贺,献上音乐和表演幻术的人,他们能够通过变化口中喷火,将自己肢解,将牛马的脑袋互换。

古文:又善跳丸,数乃至千。

现代文:他们还擅长两手快速抛接若干个圆球,抛接次数能达上千。

古文:自言我海西人。

现代文:他们自称是海西人。

古文:海西即大秦也,掸国西南通大秦。

现代文:海西就是大秦,掸国西南通往大秦。

古文:明年元会,安帝作乐于庭,封雍由调为汉大都尉,赐印绶、金银、彩缯各有差也。

现代文:第二年元旦朝见群臣,安帝在殿庭中让表演音乐,封雍由调为汉大都尉,赐给他印绶和不同数目的金银及彩色丝帛。

古文:邛都夷者,武帝所开,以为邛都县。

现代文:邛都夷,武帝所开拓,武帝将这裹作为邛都县。

古文:无几而地陷为污泽,因名为邛池,南人以为邛河。

现代文:没多长时间那裹地面下陷成为污泽,因此称之为邛池,南方的人称为邛河。

古文:后复反叛。

现代文:后来邛都夷又反叛。

古文:元鼎六年,汉兵自越巂水伐之,以为越巂郡。

现代文:元鼎六年,汉兵越过隽水征讨邛都夷,就将其作为越锚郡。

古文:其土地平原,有稻田。

现代文:逭裹土地平坦,有稻田。

古文:青蛉县禺同山有碧鸡金马,光景时时出见。

现代文:青蛉县的禺同山上有金马社和碧鶸神,光影经常出现。

古文:俗多游荡而喜讴歌,略与牂柯相类。

现代文:那裹的习俗是人们大多游乐放荡,但喜欢唱歌,大致与胖柯的人相似。

古文:豪帅放纵,难得制御。

现代文:邛都夷的酋豪首领很放纵,很难控制驾驭他们。

古文:王莽时,郡守枚根调邛人长贵,以为军候。

现代文:王莽时,郡守枚根征调邛都人长贵,让他担任军候。

古文:更始二年,长贵率种人攻杀枚根,自立为邛穀王。领太守事。

现代文:更始二年,长贵率领部族进攻杀害了枚根,立自己为邛谷王,行使太守职权。

古文:又降于公孙述。

现代文:后又投降公孙述。

古文:述败,光武封长贵为邛穀王。

现代文:公孙述失败后,光武封长贵担任邛谷王。

古文:建武十四年,长贵遣使上三年计,天子即授越巂太守印绶。

现代文:建武十四年,长贵派使者向朝廷呈上三年的计簿,光武立刻授给长贵越仑太守的印绶。

古文:十九年,武威将军刘尚击益州夷,路由越巂。

现代文:十九年,武威将军刘尚攻打益州夷,经过越仑。

古文:长贵闻之,疑尚既定南边,威法必行,己不得自放纵,即聚兵起营台,招呼诸君长,多酿毒酒,欲先以劳军,因袭击尚。

现代文:长贵知道后,他怀疑刘尚一旦平定南部,威权法令必定推行,自己不可能随意放纵,于是聚集人马修筑营垒土台,招呼各部首领,酿制了大量毒酒,想先用毒酒慰劳军队,趁机袭击刘尚。

古文:尚知其谋,即分兵先据邛都,遂掩长贵诛之,徙其家属于成都。

现代文:刘尚知道长贵的计谋,随即分派兵力先占领了邛都,然后突然袭击长贵,杀了他,将他的家人迁到成都。

古文:永平元年,姑复夷复叛,益州刺史发兵讨破之,斩其渠帅,传首京师。

现代文:永平元年,姑复夷又反叛,益州刺史派军队征讨,打败了姑复夷,杀丁他们的首领,将首级传送京师。

古文:后太守巴郡张翕,政化清平,得夷人和。

现代文:后来太守巴郡人张翕,政事与教化清和公正,使夷人和睦。

古文:在郡十七年,卒,夷人爱慕,如丧父母。

现代文:张翕做太守十七年,去世时,夷人对他爱戴敬慕,好像失去父母一样。

古文:苏祈叟二百余人,赍牛、羊送丧,至翕本县安汉,起坟祭祀。

现代文:苏祈县的二百多位老人带来牛羊送丧,到张翕的出生地安汉县,修坟墓祭祀他。

古文:诏书嘉美,为立祠堂。

现代文:天子下诏书赞美张翕,为他修建了祠堂。

古文:安帝元初三年,郡徼外夷大羊等八种,户三万一千,口十六万七千六百二十,慕义内属。

现代文:安帝元初三年,越锚边境外的夷人大羊等八个部族,共三万一千户,十六万七千六百二十人,仰慕德义而归顺。

古文:时郡县赋敛烦数,五年,卷夷大牛种封离等反畔,杀遂久令。

现代文:当时郡县的赋税繁多,元初五年,卷夷大牛种封离等人反叛,杀害了遂久令。

古文:明年,永昌、益州及蜀郡夷皆叛应之,众遂十余万,破坏二十余县,杀长吏,燔烧邑郭,剽略百姓,骸骨委积,千里无人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永昌、益州和蜀郡的夷人全都反叛,响应封离,部众竟达十多万,他们破坏了二十多个县,杀害郡县官吏,焚烧城邑,掠夺百姓,造成尸骨堆积,千里以内没有人迹。

古文:诏益州刺史张乔选堪能从事讨之。

现代文:天子下韶书要益州刺史张乔挑选能够胜任的从事征讨夷人。

古文:乔乃遣从事杨竦将兵至榆击之,贼盛未敢进,先以诏书告示三郡,密征求武士,重其购赏。

现代文:张乔于是派从事杨竦率领人马到棵榆进攻贼寇,但贼寇强盛,杨竦没敢前进,先将韶书传告三郡,秘密征求武士,悬重赏。

古文:乃进军与封离等战,大破之,斩首三万余级,获生口千五百人,资财四千余万,悉以赏军士。

现代文:然后进兵同封离等人交战,大败封离,杀死三万多人,活捉一千五百人,得钱财四千多万,全部用来赏给士卒。

古文:封离等惶怖,斩其同谋渠帅,诣竦乞降,竦厚加慰纳。

现代文:封离等人惊慌恐怖,杀了同谋的首领,到杨竦处乞求投降,杨竦加以特别的安慰和接纳。

古文:其余三十六种皆来降附。

现代文:其他的三十六个部族都前来投降归顺。

古文:竦因奏长吏奸猾、侵犯蛮夷者九十人,皆减死。

现代文:杨竦因此上奏长吏中奸猾并且侵犯蛮夷的九十个人,都被减死。

古文:州中论功未及上,会竦病创卒,张乔深痛惜之,乃刻石勒铭,图画其像。

现代文:州内评功还没来得及上报朝廷,恰好杨竦伤势发作而去世,张乔非常悲痛惋惜,于是给他刻石记功,画了杨竦的遗像。

古文:天子以张翕有遗爱,乃拜其子湍为太守。

现代文:天子因为张翕在夷人中留下仁爱,就任命他的儿子张湍担任太守。

**古文:夷人欢喜,奉迎道路。曰: 郎君仪貌类我府君。 **

现代文:夷人很高兴,在路上迎接他,说: 您的相貌很像我们的太守。

**古文:后湍颇失其心,有欲叛者,诸夷耆老相晓语曰: 当为先府君故。 **

现代文:后来张湍有失人心,有的夷人想反叛,夷人中的老者晓谕他们说: 就当看在从前太守的份上吧。

古文:遂以得安。

现代文:这样得以安宁。

古文:后顺、桓间,广汉冯颢为太守,政化尤多异迹云。

现代文:后来在顺帝、桓帝年间,广汉人冯颢担任太守,政绩和教化尤其有突出的成绩。

古文:都夷者,武帝所开,以为都县。

现代文:痄都夷,武帝所开拓,武帝将这裹作为菲都县。

古文:其人皆被发左衽,言语多好譬类,居处略与汶山夷同。

现代文:那裹的人都披着头发,衣襟向左开,说话多喜欢用比喻,生活环境大致同汶山夷相同。

古文:土出长年神药,仙人山图所居焉。

现代文:那裹生长一种能延年益寿的神药,是仙人山图所住的地方。

古文:元鼎六年,以为沈黎郡。

现代文:元鼎六年,在逭裹设沈黎郡。

古文:至夭汉四年,并蜀为西部,置两都尉:一居旄牛,主徼外夷;一居青衣,主汉人。

现代文:到天漠四年,并入蜀郡作为西部,设两名都尉,一个住在旄牛,管辖边境外的夷人,一个住在青衣,管辖汉人。

古文:永平中,益州刺史梁国朱辅,好立功名,慷慨有大略。

现代文:永平年间,益必史梁国人朱辅,喜欢建立功名,他为人慷慨,很有谋略。

古文:在州数岁,宣示汉德,威怀远夷。

现代文:在益州几年,他宣明汉朝恩德,其声威感化远方的夷人。

古文:自汶山以西,前世所不至,正朔所未加。

现代文:从汶山向西,前代没有人去过,中原的历法没在那裹推行过。

古文:白狼、槃木、唐等百余国,户百三十余万,口六百万以上,举种奉贡,种为臣仆。

现代文:白狼、槃木、唐蔽等一百多个国家,有一百三十多万户,人口六百万以上,以整个种族向朝廷进贡,称自己为臣仆。

**古文:辅上疏曰: 臣闻《诗》云: 彼徂者岐,有夷之行。 传曰: 岐道虽僻,而人不远。 **

现代文:朱辅上奏疏说: 臣闻知《诗》说: 那些百姓啊投奔周岐,是因为周岐有清明的政治,传说: 去周岐的道路虽然偏远,但人们不认为道远。

古文:诗人诵咏,以为符验。

现代文:诗人的吟诵,可作为验证。

古文:今白狼王唐等慕化归义,作诗三章。

现代文:现在白狼王、唐蔽等仰慕教化,归服德义,做诗三首。

古文:路经邛来大山零高坂,峭危峻险,百倍岐道。

现代文:路上经过邛来大山、零高坂,艰险峻峭,超过去周岐的道路百倍。

古文:襁负老幼,若归慈母。

现代文:他们用襁褓背负婴儿,搀扶老人,就好像孩子回到慈母身边一样。

古文:远夷之语,辞意难正。

现代文:远方夷人的语言,意思不容易弄正确。

古文:草木异种,鸟兽殊类。

现代文:草木不是一个品种,乌兽也不是一类。

古文:有犍为郡掾田恭与之习狎,颇晓其言,臣辄令讯其风俗,译其辞语。

现代文:犍为郡有位名叫田恭的掾吏跟他们很熟,懂得他们的很多话,臣经常让他了解那裹的风俗,翻译他们的语言。

古文:今遣从事史李陵与恭护送诣阙,并上其乐诗。

现代文:现在派从事史李陵同田恭护送他们到朝廷,并献上他们的音乐诗歌。

**古文:昔在圣帝,舞四夷之乐;今之所上,庶备其一。 **

现代文:过去在圣明的帝王时代,表演四方夷人的乐舞;现在所献上的,希望能算上其中之一。

古文:帝嘉之,事下史官,录其歌焉。

现代文:皇帝很赞赏,将事情交给史官,记录下他们的歌诗。

古文:《远夷乐德歌诗》曰:大汉是治,堤官隗构。

现代文:《远夷乐德歌诗》说:大汉治理太平,与天意合一。

古文:与天合意。

现代文:官吏译使公平端正,不随意打搅。

古文:魏冒逾糟。

现代文:闻知风尚向往德化,触目所见令人奇异。

古文:吏译平端,罔驿刘脾。

现代文:赐给我们许多布帛和甜美的酒食。

古文:不从我来。旁莫支留。

现代文:兴盛的音乐和舞者飞动的身体,屈伸自如各种舞姿应有尽有。

古文:闻风向化,征衣随旅。

现代文:蛮夷贫穷困薄,拿不出像样的东西回报。

古文:所见奇异。

现代文:愿天子长寿,子孙兴旺繁多。

古文:知唐桑艾。多赐缯布,邪毘纟甚纟甫。

现代文:《远夷慕德歌诗》说:蛮夷生活的地方,是太阳落入之处。

古文:甘美酒食。推潭仆远。

现代文:仰慕道义归顺德化,投奔太阳升起地方的明主。

古文:昌乐肉飞,拓拒苏便。

现代文:仁德圣明恩情深厚,给予别人丰富优厚。冬天多霜雪,夏时多润雨。

古文:涉危历险,辟危归险。不远万里。

现代文:寒暑正合时节,部族人可兴旺。长途跋涉历经艰险,不远万里来到中原。

古文:莫受万柳。去俗归德,术叠附德。心归慈母。

现代文:改变习俗归顺德化,心裹就像回到慈母身边。

古文:仍路孳摸。《远夷怀德歌》曰:荒服之外,荒服之仪。

现代文:《远夷怀德歌》说:荒服以外的地方,土地非常贫瘠。

古文:土地墝埆。犁籍怜怜。

现代文:吃野兽的肉穿野兽的皮,就是看不到盐和五谷。

古文:食肉衣皮,阻苏邪犁。

现代文:官吏翻译传播风化,大汉太平和乐。

古文:长愿臣仆。陵阳臣仆。

现代文:传话告知同部族的人,愿意长久地做大汉的臣仆。

古文:肃宗初,辅坐事免。

现代文:肃宗初年,朱辅因事获罪被免官。

古文:是时郡尉府舍皆有雕饰,画山神海灵、奇禽异兽,以眩耀之,夷人益畏惮焉。

现代文:当时郡尉的官府都有装饰,画上山神海怪、奇禽异兽,为的是向夷人炫耀,夷人愈加害怕。

古文:和帝永元十二年,旄牛徼外白狼、楼薄蛮夷王唐缯等,遂率种人十七万口,归义内属。

现代文:和帝永元十二年,旄牛边界外的白狼、楼薄蛮夷国王唐缯等人,率领部族十七万人,向往德义而归顺。

古文:诏赐金印紫绶,小豪钱帛各有差。

现代文:诏书赐给唐缯金印紫绶,小首领赐给不同数额的钱帛。

古文:安帝永初元年,蜀郡三襄种夷与徼外污衍种并兵三千余人反叛,攻蚕陵城,杀长吏。

现代文:安帝永初元年,蜀郡三襄种夷同边境外的污衍部族合兵三千多人反叛,攻打蚕陵城,杀害官吏。

古文:二年,青衣道夷邑长令田,与徼外三种夷三十一万口,赍黄金、旄牛,举土内属。

现代文:二年,青衣道夷的吕领令田,与边境外的三个部族的夷人共三十一万人,携带黄金、旄牛毛制做的饰物,并将全部地界归属中原。

古文:安帝增令田爵号为奉通邑君。

现代文:安帝将令田的爵位增为奉通邑君。

古文:延光二年春,旄牛夷叛,攻零关,杀长吏,益州刺史张乔与西部都尉击破之。

现代文:延光二年春天,旄牛夷反叛,攻打零关,杀害官吏,益州刺史张乔与西部都尉打败了旄牛夷。

古文:于是分置蜀郡属国都尉,领四县如太守。

现代文:于是分设蜀郡属国都尉,管辖四县,职权如同太守一样。

古文:桓帝永寿二年,蜀郡夷叛,杀略吏民。

现代文:桓帝永寿二年,蜀郡夷反叛,杀害掠夺官吏百姓。

古文:延熹二年,蜀郡三襄夷寇蚕陵,杀长吏。

现代文:延熹二年,蜀郡三襄夷入侵蚕陵,杀害郡县官吏。

古文:四年,犍为属国夷寇郡界,益州刺史山昱击破之,斩首千四百级,余皆解散。

现代文:四年,犍为属国夷入侵郡界,益州刺史山昱打败了他们,杀死一千四百人,其余的人都瓦解溃散。

古文:灵帝时,以蜀郡属国为汉嘉郡。

现代文:灵帝时,将蜀郡属国改为汉嘉郡。

古文:冉夷者,武帝所开,元鼎六年,以为汶山郡。

现代文:冉驰夷,武帝所开拓。元鼎六年,将这裹作为汶山郡。

古文:至地节三年,夷人以立郡赋重,宣帝乃省并蜀郡为北部都尉。

现代文:到地节三年,夷人觉得该郡租税太重,宣帝于是省去汶山郡并入蜀郡为北部都尉。

古文: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,各有部落。

现代文:那裹的山区有六个部族的夷人、七个部族的羌人、九个部族的氐人,各自有自己的部落。

古文:其王侯颇知文书,而法严重。

现代文:他们的王侯懂得不少文字,但法禁严峻。

古文:贵妇人,党母族。

现代文:他们尊崇妇女,母系氏族。

古文:死则烧其尸。

现代文:人死后就将尸体烧掉。

古文:土气多寒,在盛夏冰犹不释,故夷人冬则避寒,入蜀为佣,夏则违暑,反其邑。

现代文:那裹的气候大都寒冷,在盛夏的时候结的冰仍然不融化,所以夷人在冬天为了避寒,就到蜀郡给人当佣工,夏天就避暑,回到自己的村落。

古文:众皆依山居止,累石为室,高者至十余丈,为邛笼。

现代文:他们都靠山居住,用石头垒成房屋,房屋高的达十多丈,称之为 邛笼 。

古文:又土地刚卤,不生谷粟麻菽,唯以麦为资,而宜畜牧。

现代文:那裹土地坚硬含盐咸,不生谷、粟、麻、豆类,仅靠麦子生活,但却适合饲养牲畜和放牧。

古文:有旄牛,无角,一名童牛,肉重千斤,毛可为。

现代文:有一种旄牛,没有角,又叫童牛,体重达千斤,毛可以做成饰物。

古文:出名马。

现代文:那裹出产名马。

古文:有灵羊,可疗毒。

现代文:有羚羊,可以治疗中毒。

古文:又有食药鹿,鹿鏖有胎者。其肠中粪亦疗毒疾。

现代文:又有一种食药鹿,怀了孕的幼鹿,肠中的粪便也可治疗中毒。

古文:又有五角羊、麝香、轻毛曷毛鸡、牲牲。

现代文:又有五角羊、麝香、毛羽很轻的毡鶸、牲牲。

古文:其人能作旄氈、班罽、青顿、毞、羊羧之属。

现代文:那裹的人能够制作旄毡、斑厨、青顿、皂毡、羊羧之类的毛织品。

古文:特多杂药。

现代文:那裹有种类特别多的药材。

古文:地有咸土,煮以为盐。羊牛马,食之皆肥。

现代文:地裹有咸土,煮后可以制盐,那裹的麖、羊、牛、马都长得很肥壮。

古文:其西又有三河、槃于虏,北有黄石、北地、卢水胡,其表乃为徼外。

现代文:在曳塑西边还有三一回、壁王虏,北面有童石、北地、卢水胡,在这外面就是边境外了。

古文:灵帝时,复分蜀郡北部为汶山郡云。

现代文:灵帝时,又将蜀郡北部分出来设立汶山郡。

古文:白马氐者,武帝元鼎六年开,分广汉西部,合以为武都。

现代文:直屋压,亘游在元蛊六年所开拓,分出庐莲郡西部,合起来设武都郡。

古文:土地险阻,有麻田,出名马、牛、羊、漆、蜜。

现代文:这裹地势险要隔绝,有麻田,出产名马、牛、羊、漆、蜂蜜。

古文:氐人勇戆抵冒,贪货死利。

现代文:氐人勇猛愚直,无所顾忌,贪图财物,为利而死。

古文:居于河池,一名仇池,方百顷,四面斗绝。

现代文:他们生活在河池,又叫仇池,方圆有一百顷,四面陡峭险绝。

古文:数为边寇,郡县讨之,则依固自守。

现代文:氐人多次入侵边境,郡县征讨他们,他们就凭藉险要地形把守。

古文:元封三年,氐人反叛,遣兵破之,分徙酒泉郡。

现代文:元封三年,氐人反叛,朝廷派军队打败了氐人,将氐人分别迁移到酒泉郡。

古文:昭帝元凤元年,氐人复叛,遣执金吾马建、龙名页侯韩增、大鸿胪田广明,将三辅、太常徒讨破之。

现代文:昭帝元凤元年,氐人再次反叛,朝廷派执金吾马适建、龙雒侯韩增、大鸿胪田广明,率领三辅和太常所管的罪徒打败了氐人。

古文:及王莽篡乱,氐人亦叛。

现代文:到王莽篡位作乱时,氏人也反叛。

古文:建武初,氐人悉附陇蜀,及隗嚣灭,其豪乃背公孙述降汉,陇西太守马援上复其王侯君长,赐以印绶。

现代文:建武初年,氐人全部归顺陇和蜀。到隗嚣灭后,氐人的首领这才背叛公孙述投降汉朝。陇西太守马援上书恢复氐人的王侯首领,朝廷赐给他们印绶。

古文:后嚣族人隗茂反,杀武都太守。

现代文:后来隗嚣的同族人隗茂反叛,杀害了武都太守。

古文:氐人大豪齐钟留为种类所敬信,威服诸豪,与郡丞孔奋击茂,破斩之。

现代文:氐人大首领齐钟留为部族裹的人尊敬信任,他的声威使许多首领信服,他同郡丞孔奋一道攻打隗茂,打败并杀死了隗茂。

古文:后亦时为寇盗,郡县讨破之。

现代文:后来氐人也时常入侵,为郡县征讨击败。

古文:论曰:汉氏征伐戎狄,有事边远,盖亦与王业而终始矣。

现代文:论曰:刘漠征伐戎狄,对边远地区用兵,大致也同帝王的业绩一同终始。

古文:至于倾没疆垂,丧师败将者,不出时岁,卒能开四夷之境,款殊俗之附。

现代文:有时弄到边境失陷、军队覆灭将领大败的境地,但不出一年功夫,最终能够开拓四方夷人的土地,使习俗不同的种族归顺。

古文:若乃文约之所沾渐,风声之所周流,几将日所出入处也。

现代文:至于文书和盟约所润泽到的,风化声威所影响到的地方,几乎扩及到了太阳升起到太阳落入的全部地区。

古文:著自山经、水志者,亦略及焉。

现代文:典籍从山经、水志起,也都粗略地提及这方面的情况。

古文:虽服叛难常,威泽时旷,及其化行,则缓耳雕脚之伦,兽居鸟语之类,莫不举种尽落,回面而请吏,陵海越障,累译以内属焉。

现代文:四方夷人虽然归顺反叛反覆无常,朝廷的声威和恩泽经常中断,但衹要教化推行的地方,不论是垂耳雕足的部族,还是像野兽般生活像乌一样说话的种族,无一不是以整个种族部落归顺,请派官吏,并且渡过大海,翻越高山,通过辗转翻译要求归属中原。

古文:故其录名中郎、校尉之署,编数都护、部守之曹,动以数百万计。

现代文:所以他们的名字在中郎将和校尉的官府中有记载,他们的人数被都护府、部都尉府、太守府下面的功曹编入简册,人口经常用几百万计算。

古文:若乃藏山隐海之灵物,沉沙栖陆之玮宝,莫不呈表怪丽,雕被宫幄焉。

现代文:至于藏在深山、潜在海底的神物,埋在沙石裹面、栖息在陆地上的珍宝,无不呈现出奇异华丽,被装饰在宫廷帷幄中。

古文:又其賨幏火毳、驯禽封兽之赋,軨积于内府;夷歌巴舞、殊音异节之技,列倡于外门。

现代文:并且责惊、火浣令、驯养的飞禽和高大的野兽之类的贡赋,聚集在朝廷府库;夷人的乐歌、巴渝的舞蹈这样的声响节奏完全不同的艺术,陈列在宫廷门外。

古文:岂柔服之道,必足于斯?

现代文:难道柔服之道到此就一定完备了吗?

古文:然亦云致远者矣。

现代文:然而也可以说招致远方的种族归顺了。

古文:蛮夷虽附阻岩谷,而类有土居,连涉荆、交之区,布护巴、庸之外,不可量极。

现代文:蛮夷虽然靠着山岩溪谷生活,但大多有一定的居住地域,连通荆州、交州地区,分布守护在巴郡、庸的外面,没法算出他们的数量。

古文:然其凶勇狡算,薄于羌狄,故陵暴之害,不能深也。

现代文:但蛮夷凶猛狡诈,比起羌狄来要稍弱一些,所以他们侵掠残暴造成的危害,不可能深入。

古文:西南之徼,尤为劣焉。

现代文:西南边境外的蛮夷尤其弱小。

古文:故关守永昌,肇自远离,启土立人,至今成都焉。

现代文:所以在永昌设关驻守,起始于防备远方的夷人,后来开拓土地,使百姓自立,到现在那裹就成了都市。

古文:赞曰:百蛮蠢居,仞彼方徼。

现代文:赞曰:各种蛮夷居住的地区很小,但遍布那四方边界。

古文:镂体卉衣,凭深阻峭。

现代文:雕刻身体,身穿草衣,凭藉深险峻峭的高山生活。

古文:亦有别夷,屯彼蜀表。

现代文:也有一些夷人,居住在蜀郡的边境地区。

古文:参差聚落,纡余岐道。

现代文:四散分布的部族村落,辗转投奔周岐那样的德义之道。

古文:往化既孚,改襟输宝。俾建永昌,同编亿兆。

现代文:前去教化一旦得到信任,夷人就改变衣襟送来珍宝,使得朝廷设立永昌郡,将蛮夷人与内地亿万人一同编入户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