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周黄列传

古文:左雄字伯豪,南阳涅阳人也。

现代文:◆左雄传,左雄字伯豪,南阳涅阳人。

古文:安帝时,举孝廉,稍迁冀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安帝时,被推举为孝廉,升冀州刺史。

古文:州部多豪族,好请托,雄常闭门不与交通。

现代文:州部多大族,喜欢拉关系,走后门。左雄经常把门关着,不与他们来往。

古文:奏案贪猾二千石,无所回忌。

现代文:拿办那些贪污狡猾凶狠的二千石,不讲半点面子。

古文:永建初,公车征拜议郎。

现代文:永建初年,公车征拜议郎。

古文:时,顺帝新立,大臣懈怠,朝多阙政,雄数言事,其辞深切。

现代文:这时,顺帝新立,大臣们因循苟且,朝廷好多工作都未作。

古文: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,上疏荐之曰 臣见方今公卿以下,类多拱默,以树恩为贤,尽节为愚,至相戒曰:白璧不可为,容容多后福。

现代文:左雄几次上书,措词激烈。尚书仆射虞诩认为左雄有忠直的大节,给皇上写报告推荐他,说: 我所见现在公卿以下百官,大多数是缄默自守,把施恩为贤,把忠于朝廷为愚,甚至彼此相戒说 :不能像白璧那样一点污点也没有,马马虎虎终归多福。

古文:伏见议郎左雄,数上封事,至引陛下身遭难厄,以为警戒,实有王臣蹇蹇之节,周公谟成王之风。

现代文:我见左雄几次上奏,竟敢引皇上身遭困厄的事实,以为警戒,真有大臣忠直不阿的气概,有周公辅成王的高风,以之充任言官,一定能得到匡正辅佐的好处。

古文:臣闻柔远和迩,莫大宁人,宁人之务,莫重用贤,用贤之道,必存考黜。

现代文:因此拜左雄为尚书,再升尚书令。左雄上奏说 :我听说对边远地区要采取怀柔政策,对内地要用和平手段,这样做,最要紧的是使人民能得到安宁,而要人民安宁,最要紧的是任用贤人。而用贤人的方法,必须有奖有罚。

古文:是以皋陶对禹,贵在知人。 安人则惠,黎民怀之 分伯建侯,代位亲民,民用和穆,礼让以兴。

现代文:所以皋陶对答夏禹 :贵在知人。要使人民安宁,就必须爱人民,这样,老百姓就会爱戴你。 封伯建侯,代皇上爱民,民便因此和穆,讲礼讲让的风俗便由此而兴。

古文:故《诗》云 有渰凄凄,兴雨祁祁。

现代文:所以《诗经》说 :阴云油然,好雨为丝,先下到公田里啊!

古文:雨我公田,遂及我私 及幽、厉昏乱,不自为政,褒艳用权,七子党进,贤愚错绪,深谷为陵。

现代文:再落到我的私田。 到了幽王、厉王昏乱的时代,不好好治理国家,褒姒专权,七子结党横行,贤愚不分,万丈深谷,变为高峻的山岭。

古文:故其诗云 四国无政,不用其良 又曰 哀今之人,胡为虺蜴 言人畏吏如虺蜴也。

现代文:所以有诗云 :四方之国,政治腐败,是不用贤才的缘故。 又云 :现在的人可怜啊!如虺蜴一样,看见官吏就逃走了。

古文:宗周既灭,六国并秦,坑儒泯典,刬革五等,更立郡县,县设令苛救敝,悦以济难,抚而循之。

现代文:大汉建立,虽然没有恢复古代的制度,然而,能够慎重选拔百官,废除苛政,改正弊端,安抚老百姓,解决他们的困难问题。

古文:至于文、景,天下康乂。诚由玄靖宽柔,克慎官人故也。

现代文:到文、景时代,天下太平,真正是由于清静无为、慎选官吏的结果。

古文:降及宣帝,兴于仄陋,综核名实,知时所病,刺史守相,辄亲引见,考察言行,信赏必罚。

现代文:下及宣帝,因为出身微贱,循名责实,知道当时政治坏在什么地方。对刺史、守相一类官员,亲自引见,考察他们的一言一行,信赏必罚。

古文:帝乃叹曰 民所以安而无怨者,政平吏良也。

现代文:宣帝叹说: 百姓现在安宁没有怨气,是因为政策好官吏好的结果。

古文:与我共此者,其唯良二千石乎 以为吏数变易,则下不安业。久于其事,则民服教化。

现代文:与我一道做到这个地步的,都是这些很好的二千石啊! 认为官吏经常变动,下面就不安于其业,干得时间长,百姓就为他的教育所感化。

古文:其有政理者,辄以玺书勉励,增秩赐金,或爵至关内侯,公卿缺则以次用之。

现代文:干得成绩出色的,就亲笔写信勉励,升级并发给奖金。有的升至关内侯,公卿有缺额就按次调补。

古文:是以吏称其职,人安其业。

现代文:所以官吏都称职,百姓安居乐业。

古文:汉世良吏,于兹为盛,故能降来仪之端,建中兴之功。汉初至今,三百馀载,俗浸雕敝,巧伪滋萌,下饰其诈,上肆其残。

现代文:汉代的好官,这时最多。所以发生了有凤凰五至的瑞兆,建了中兴的功业。 从汉代初年到现在,三百多年,风俗渐渐败坏,作伪作巧的事,多所滋长,下面掩饰其欺诈,上面残虐无已。

古文:曲城百里,转动无常,各怀一切,莫虑长久。

现代文:无论刺史还是县令,调动都过于频繁,各人有各人的想法,不作长久的考虑。

古文:谓杀害不辜为威风,聚敛整辨为贤能,以理已安民为劣弱,以奉法循理为不化。

现代文:说杀害无罪之人是有威风,横征暴敛是有办法,认为以身作则安民是庸弱无能,认为奉公守法按法办事是呆板不灵活。

古文:髡钳之戮,生于睚眦。

现代文:微不足道的小事,动辄剃去人的头发用铁圈把颈束起来。

古文:覆尸之祸,成于喜怒。

现代文:喜怒之间,往往置人于死地。

古文:视民如寇雠,税之如豺虎。

现代文:把老百姓看作敌人,征收赋税,凶如虎豹豺狼。

古文:监司项背相望,与同疾騊,见非不举,闻恶不察,观政于停传,责成于期月,言善不称德,论功不据实,虚诞者获誉,拘检者离毁。

现代文:负责监察的官员,前后相顾,却狼狈为奸。见非不揭发,听了坏事不纠察。在驿站观察政治,在短短的时间里要求事业有成,这只能是说善不称德,论功无实绩,弄虚作假的获得美名,拘谨的人遭到诽谤。

古文:或因罪而引高,或色斯以求名。

现代文:有的因罪逃跑,以求高尚之名,有的看人颜色行事,也能得到好的名声。

古文:州宰不覆,竞共辟召,踊跃升腾,超等逾匹。

现代文:州宰不考核,争起推举征召,连续升迁,超等提拔。

古文:或考奏捕案,而亡不受罪,会赦行赂,复见洗涤。

现代文:有的正要逮捕归案,竟逃跑了事,不受惩办;碰到大赦,就大行贿赂,居然无事。

古文:朱紫同色,清浊不分。

现代文:朱的与紫的混同一色,清的与浊的不分。

古文:故使奸猾枉滥,轻忽去就,拜除如流,缺动百数。

现代文:所以奸猾之徒充斥,去就随便。任命的命令像流水一般,而遗缺往往以百计。

古文:乡官部吏,职斯禄薄,车马衣服,一出于民,谦者取足,贪者充家,特选横调,纷纷不绝,送迎烦费,损政伤民。

现代文:乡官部吏,一般官员,职务低贱,俸禄微薄,车马衣服,都出于老百姓。廉洁的拿足了就算,贪污的就要让全家什么都有。特选征调,纷纷不绝,送往迎来,烦费不少,损政害民。

古文:和气未洽,灾眚不消,咎皆在此。

现代文:和气不洽,灾异不消,罪咎的根源就在这里。

古文:今之墨绶,犹古之诸侯,拜爵王庭,舆服有庸,而齐于匹竖,叛命避负,非所以崇宪明理,惠育元元也。

现代文:现在的县长,等于古代的诸侯。由官府任命,衣服、舆马都有规定,而事实上无异于匹夫小子,亡命避债之流,这不能说是严肃法纪,讲求治理,爱护百姓。

古文:臣愚以为守相长吏,惠和有显效者,可就增秩,勿使移徙,非父母丧不得去官。

现代文:我虽愚陋,却认为守相长吏,治绩显著的,可就地升级,不使移徙,不是死了父母,不得离职。

古文:其不从法禁,不式王命,锢之终身,虽会赦令,不得齿列。

现代文:有不服从法禁,不听王命的,勒令终身不准许做官,虽遇上赦令,不得与好人并列。

古文:若被劾奏,亡不就法者,徙家边郡,以惩其后。

现代文:如果是被弹劾应法办的,逃跑不服法的,迁徙到边远地区,以惩戒后人。

古文:乡部亲民之吏,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,宽其负算,增其秩禄,吏职满岁,宰府州郡乃得辟举。

现代文:乡部亲民的官,都用儒生清白能够从政的,欠的口钱,不追逼,增加他一些俸禄,干满一岁,宰府州郡方可征召推举。

古文:如此,威福之路塞,虚伪之端绝,送迎之役损,赋敛之源息。

现代文:这样,断绝了作威作福的路子,弄虚作假的没有了,送往迎来的劳役减少了,横征暴敛的根源堵绝了。

古文:循理之吏,得成其化。率土之民,各宁其所。

现代文:按法治理的官,能够教化大行;四海之内的老百姓,能够安居乐业。

古文:追配文、宣中兴之轨,流光垂祚,永世不刊。

现代文:追配文、宣中兴的盛业,德泽流传后世,永远不灭。

古文:帝感其言:申下有司,考其真伪,详所施行。

现代文:顺帝被左雄的话感动了,一再下令官吏,考察真假,审慎施行。

古文:雄之所言,皆明达政体,而宦竖擅权,终不能用。

现代文:左雄说的,都阐明了治政体要,因为宦官专权,始终不采用。

古文:自是选代交互,令长月易,迎新送旧,劳扰无已,或官寺空旷,无人案事,每选部剧,乃至逃亡。

现代文:自此以后,荐举代替交互而行,县令月月换,迎新送旧,劳耗骚扰没完没了。有的官府空旷无人办事,每当选部工作紧张时,竟至有逃跑的。

古文:永建三年,京师、汉阳地皆震裂,水泉涌出。

现代文:永建三年,京师、汉阳地都震裂开了,有水泉涌出。

古文:四年,司、冀复有大水。

现代文:四年,司、冀又有大水。

古文:雄推较灾异,以为下人有逆上之征,又上疏言 宜密为备,以俟不虞 寻而青、冀、杨、州盗贼连发,数年之间,海内扰乱。

现代文:左雄推算灾异的产生,认为下面的人有反叛的迹象。又上疏说 :应该严密地作好准备,以对付意外事件的发生。 不久,青、冀、扬州盗贼相继为患,几年内,海内扰乱。

古文:其后天下大赦,贼虽颇解,而官犹无备,流叛之馀,数月复起。雄与仆射郭虔共上疏,以为 寇贼连年,死亡太半,一人犯法,举宗群亡。

现代文:后来,朝廷大赦天下,盗贼虽稍稍缓解了,官吏仍是没有戒备,流亡反叛的余党,数月又起来作乱,左雄与仆射郭虔联名上疏,认为 寇贼连年,死亡大半,一人犯法,全族人都共与死亡。

古文:宜及其尚微,开令改悔。若告党与者,听除其罪。能诛斩者,明加其赏 书奏,并不省。

现代文:应该趁其作恶还轻微的时候,教育他改过自新,如果有揭发同伙的,可以免除其罪;能反戈一击,诛杀罪犯的,予以嘉奖。

古文:又上言 宜崇经术,缮修太学 帝从之。

现代文:疏送上去,都没有采纳。又上言: 应该尊崇经术,修建太学。 顺帝听了他的。

古文:阳嘉元年,太学新成,诏试明经者补弟子,增甲乙之科,员各十人。除京师及郡国耆儒年六十以上为郎、舍人、诸王国郎者百三十八人。

现代文:阳嘉元年,太学落成,皇上下令试明经的补弟子,增加甲乙两种,生员各十人,授予京师及郡国老儒生年龄六十以上的为郎、舍人、诸王国郎的三十八人。

古文:雄又上言 郡国孝廉,古之贡士,出则宰民,宣协风教。

现代文:左雄又上言: 郡国孝廉,就是古时候的贡士。出来做官,就要协理风俗,宣扬教化。

古文:若其面墙,则无所施用。

现代文:若是不学无术,那就一点用也没有。

古文:孔子曰四十不惑,《礼》称强仕。

现代文:孔子说 :四十岁的人不会有什么疑惑不明的事了。

古文: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,不得察举,皆先诣公府,诸生试家法,文吏课笺奏,副之端门,练其虚实,以观异能,以美风俗。

现代文:《礼》称 四十曰强而仕 ,就是说男子年四十,智虑气力皆强盛,可以出来做官了。请自今以后,孝廉年不满四十的,不得推举,都先去公府,诸生儒家一家之学,文官考公文。端门复试,考其虚实,观察他的特异才能,以美风俗。

古文:有不承科令者,正其罪法。

现代文:有不遵守法令的,按法处理。

古文:若有茂才异行,自可不拘年齿 帝从之,于是班下郡国。

现代文:如果遇有特殊才能的人,自然可以不拘年龄。 顺帝采纳了。于是颁布郡国。

古文:明年,有广陵孝廉徐淑,年未及举,台郎疑而诘之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有广陵孝廉徐淑,还未到推举的年龄,台郎怀疑,问他是怎么回事。

古文:对曰 诏书曰有如颜回、子奇,不拘年齿,是故本郡以臣充选 郎不能屈。

现代文:徐淑回答说 :诏书上说的 有如颜回、子奇,不拘年齿。 所以我们郡让我充选。 郎不能屈服他。

古文:雄诘之曰 昔颜回闻一知十,孝廉闻一知几邪 淑无以对,乃谴却郡。

现代文:左雄问他说: 从前颜回听说一,就知道十,孝廉听说一知道几呢? 徐淑没有办法回答,于是训了他一顿令他回郡去了。

古文:于是济阴太守胡广等十馀人皆坐谬举免黜,唯汝南陈蕃、颍川李膺、下邳陈球等三十馀人得拜郎中。

现代文:因此济阴太守胡广等十几个人,都因推举错误免了官,惟汝南陈蕃、颍川李膺、下邳陈球等三十余人得拜郎中。

古文:自是牧守畏栗,莫敢轻举。

现代文:从此以后,牧守害怕,不敢随便推举孝廉。

古文:迄于永憙,察选清平,多得其人。

现代文:到永熹时,选举清正,录用了不少人才。

古文:雄又奏征海内名儒为博士,使公卿子弟为诸生。

现代文:左雄又奏请征召海内有名的儒生为博士,使公卿的子弟为诸生。

古文:有志操者,加其俸禄。

现代文:有志气有操行的,增加待遇。

古文:及汝南谢廉,河南赵建,年始十二,各能通经,雄并奏拜童子郎。

现代文:汝南谢廉、河南赵建,才十二岁,都通经术,左雄都奏请拜童子郎。

古文:于是负书来学,云集京师。

现代文:因此背起书包来京师学习的,很多很多。

古文:初,帝废为济阴王,乳母宋娥与黄门孙程等共议立帝,帝后以娥前有谋,遂封为山阳君,邑五千户。

现代文:起先,顺帝被废为济阴王,乳母宋娥与黄门孙程商量立帝,帝后来认为宋娥曾有谋划,就封她为山阳君,邑五千户。

古文:又封大将军梁商子冀襄邑侯。

现代文:又封大将军梁商子梁冀为襄邑侯。

古文:雄上封事曰 夫裂土封侯,王制所重。

现代文:左雄秘密上书说: 把土地分封给侯王,这是王家的大事。

古文:高皇帝约,非刘氏不王,非有功不侯。

现代文:高皇帝曾经有规定 :不是姓刘的不得封王,不是有功劳的不得封侯。

古文:孝安皇帝封江京、王圣等,遂致地震之异。

现代文:孝安皇帝封江京、王圣等,就招来地震的灾异。

古文:永建二年,封阴谋之功,又有日食之变。

现代文:永建二年,封阴谋之功,又有日食之变。

古文:数术之士,咸归咎于封爵。

现代文:一些阴阳迷信家都把这些怪异归罪于封王封侯上。

古文:今青州饑虚,盗贼未息,民有乏绝,上求禀贷。

现代文:现在青州闹饥荒,盗贼没有平息,人民生活乏绝,要求国家帮助。

古文:陛下乾乾劳思,以济民为务。

现代文:皇上整天勤劳忧思,把关心人民的疾苦,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。

古文:宜循古法,宁静无为,以求天意,以消灾异。

现代文:应该遵行古法,宁静无为,以求天意,消除灾异。

古文:诚不宜追录小恩,亏失大典 帝不听。

现代文:实在不应该因追记小小的恩情,而使国家的大典遭到破坏。 帝不采纳。

古文:雄复谏曰:臣闻人君莫不好忠正而恶谗谀,然而历世之患,莫不以忠正得罪,谗谀蒙幸者,盖听忠难,从谀易也。

现代文:左雄又劝谏说 :我听说君主没有不爱忠正而恶谗谄阿谀的,然而历代有大患,没有不是因忠正获罪,谗谄得到宠幸的。大概是忠言难听谄谀的话爱听之故。

古文:夫刑罪,人情之所甚恶。贵宠,人情之所甚欲。

现代文:一般来说,犯刑判罪,总是人情所最恶的,得到皇上的宠爱,升官封爵,总是人情所最希望的。

古文:是以时俗为忠者少,而习谀者多。

现代文:所以世上为忠的少,学阿谀的人多。

古文:故令人主数闻其美,稀知其过,迷而不悟,至于危亡。

现代文:使人主只听见说他好的,很少听说他的缺点的,胡胡涂涂,不知醒悟,到最后至于危亡。

古文:臣伏见诏书,顾念阿母旧德宿恩。欲特加显赏。

现代文:我见诏书顾念不忘阿母旧德旧恩,想特别奖赏她。

古文:案尚书故事,无乳母爵邑之制,唯先帝时阿母王圣为野王君。

现代文:根据尚书老例,没有乳母封爵赐邑的制度,只有先帝时阿母王圣封了野王君。

古文:圣造生谗贼废立之祸,生为天下所咀嚼,死为海内所欢快。

现代文:王圣制造了废立的大祸,在生时,为天下的人切齿痛恨;死了,四海之内,没有不高兴的。

古文:桀、纣贵为天子,而庸仆羞与为比者,以其无义也。

现代文:桀、纣贵为天子,而奴仆也以与他在一起为耻,是因为桀、纣无义啊!

古文:夷、齐贱为匹夫,而王侯争与为伍者,以其有德也。

现代文:伯夷、叔齐是普通的老百姓,而王公大人争起来与他俩为朋友,是因为伯夷、叔齐有德啊!

古文:今阿母躬蹈约俭,以身率下,群僚蒸庶,莫不向风,而与王圣并同爵号,惧违本操,失其常愿。

现代文:现在阿母生活俭朴,以身作则,百官及一般百姓,没有不学习她的。如果与王圣一样封爵,我怕违反了她的操守,反而违背了她的愿望。

古文:臣愚以为凡人之心,理不相远,其所不安,古今一也。

现代文:我以为人凡都是一样的,道理也不会相差得太远,凡属不对的事,古今的认识都是一样的。

古文:百姓深惩王圣倾覆之祸,民萌之命,危于累卵,常惧时世复有此类。

现代文:百姓深恶痛绝王圣倾覆国家的巨祸,人民的生命,好像堆叠鸡蛋一样,是非常危险的。

古文:怵惕之念,未离于心。

现代文:我经常担心再发生这类事情。

古文:恐惧之言,未绝乎口。

现代文:因为警惕的念头,常在胸中,所以恐惧的言语,也就不离于口。

古文:乞如前议,岁以千万给奉阿母,内足以尽恩爱之欢,外可不为吏民所怪。

现代文:请还是按照以前议定的,每年拿千万钱给阿母,一则尽了自己恩爱之情,二则也不会为吏民所责怪。

古文:梁冀之封,事非机急,宜过灾厄之运,然后平议可否。

现代文:梁冀的封侯,不是当前所急,应该过了灾异厄运之后,然后评议可与不可。

古文:会复有地震、缑氏山崩之异,雄复上疏谏曰 先帝封野王君,汉阳地震,今封山阳君而京城复震,专政在阴,其灾尤大。

现代文:正好又有地震、缑氏山崩的怪异出现,左雄又上疏劝谏说 :先帝封野王君,汉阳地震,现在封山阳君,京城又有地震,女子干政,灾害特大。

古文:臣前后瞽言封爵至重,王者可私人以财,不可以官,宜还阿母之封,以塞灾异。

现代文:我前后瞎说封爵的事关系重大,王者可以把钱给人,而不可以把官给人。应当追还阿母的封号,堵塞灾异之源。

古文:今冀已高让,山阳君亦宜崇其本节 雄言数切至,娥亦畏惧辞让,而帝恋恋不能已,卒封之。

现代文:现在梁冀已经让侯了,山阳君也当尊重自己的本节,把封爵让出来。 左雄屡次进言劝谏,说得很迫切,宋娥也害怕,要求辞让封爵,帝还是恋恋不已,终于封了山阳君。

古文:后阿母遂以交遘失爵。

现代文:后来阿母终究因构陷失去了爵位。

古文:是时,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被谴,召诣尚书,传呼促步,又加以捶扑。

现代文:这时大司农刘据因失职被谴责,把他叫到尚书,大声呼叫,又赶又打。

古文:雄上言 九卿位亚三事,班在大臣,行有佩玉之节,动有庠序之仪。

现代文:左雄上言 :九卿的官位仅仅次于三事,是大臣一级,行有佩玉的规矩,动有学者的风度。

古文:孝明皇帝始有扑罚,皆非古典 帝从而改之,其后九卿无复捶扑者。

现代文:孝明皇帝才有扑打的刑罚,但不合于古时的法制。 帝听了他的并作了改正,此后九卿再没有受到捶打的。

古文:自雄掌纳言,多所匡肃,每有章表奏议,台阁以为故事。迁司隶校尉。

现代文:自从左雄掌管纳言之官,匡正的事很多。每有章表奏议,台阁把它作典型,升司隶校尉。

古文:初,雄荐周举为尚书,举既称职,议者咸称焉。

现代文:先是,左雄推荐周举为尚书,周举干得很好,大家都称赞左雄。

古文:及在司隶,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,而直尝坐臧受罪,举以此劾奏雄。

现代文:升了司隶,又推举前冀州刺吏冯直为将帅。而冯直曾经因接受赃款获罪,周举拿这件事上奏弹劾左雄。

古文:雄悦曰 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,今宣光以此奏吾,乃是韩厥之举也 由是天下服焉。

现代文:左雄高兴地说 :我曾经是冯直的父亲的僚属,与冯直又很相好。现在周举拿这个弹劾我,这是春秋时晋韩厥的行为啊! 因此,天下都口服心服。

古文:明年坐法免。后复为尚书。

现代文:第二年获罪免官,后来又为尚书。

古文:永和三年卒。

现代文:永和三年去世。

古文:周举字宣光,汝南汝阳人,陈留太守防之子。

现代文:◆周举传,周举字宣光,汝南郡汝阳县人。陈留太守周防的儿子。

古文:防在《儒林传》。

现代文:周防在《儒林传》。

**古文:举姿貌短陋,而博学洽闻,为儒者所宗,故京师为之语曰 《五经》从横周宣光 **

现代文:周举身材短小,容貌丑陋,但博学多闻,为儒家崇仰,故京师流行这样一句话: 五经纵横周宣光。

古文:延光四年,辟司徒李郃府。

现代文:延光四年,被征召到司徒李郃府中做官。

古文:时宦者孙程等既立顺帝,诛灭诸阎,议郎陈禅以为阎太后与帝无母子恩,宜徙别馆,绝朝见。

现代文:当时宦官孙程等已立顺帝,诛灭诸闫氏,议郎陈禅以为闫太后与帝没有母子的恩情,应该徙居别馆,断绝朝见。

古文:群臣议者咸以为宜。

现代文:朝廷里的臣子,都认为合适。

古文:举谓郃曰 昔郑武姜谋杀严公,严公誓之黄泉。秦始皇怨母失行,久而隔绝,后感颍考叔、茅焦之言,循复子道。书传美之。

现代文:周举对李说: 从前郑武姜谋杀严公,严公发誓与她在地下相见;秦始皇抱怨他母亲行为不好,与他母亲隔绝好久,不相往来,后来感于颍考叔和茅焦的话,再恢复了儿子之道,书传称赞他们。

古文:今诸阎新诛,太皇幽在离宫,若悲愁生疾,一旦不虞,主上将何以令于天下。

现代文:现在诸闫刚刚伏罪,太后幽禁离宫,如果悲痛忧愁生病,一旦死去,皇上将怎样号令天下呢?

古文:如从禅议,后世归咎明公。

现代文:如果依从陈禅的话,后世把罪责推到您的身上。

古文:宜密表朝廷,令奉太后,率厉群臣,朝觐如旧,以厌天心,以答人望 郃即上疏陈之。

现代文:应该秘密上表朝廷,尊奉太后,率领群臣,朝见如旧,以足天心,以答百姓的希望。 李就上疏陈述了这件事。

古文:明年正月,帝乃朝于东宫,太后由此以安。

现代文:第二年正月,顺帝朝于东宫,太后由此安宁。

古文:后长乐少府朱伥代郃为司徒,举犹为吏。

现代文:后来长乐少府朱伥,代理李为司徒。周举还是为吏。

古文:时孙程等坐怀表上殿争功,帝怒,悉徙封远县,敕洛阳令促期发遣。

现代文:这时孙程等人因怀表上殿争功,帝发怒,统统把他们徙封远县,下令洛阳令限期遣送。

古文:举说朱伥曰 朝廷在西钟下时,非孙程等岂立。

现代文:周举说朱伥: 皇上在西钟下时,不是孙程等人难道得立为君?

古文:虽韩、彭、吴、贾之功,何以加诸。今忘其大德,录其小过,如道路夭折,帝有杀功臣之讥。

现代文:现在忘记他们的大德,记他们的小过,如果他们在道路死亡,帝有杀功臣之讥。趁现在他们还未走,应该赶快上表劝劝皇上。

古文:及今未去,宜急表之 伥曰 今诏怒,二尚书已奏其事,吾独表此,必致罪谴 举曰 明公年过八十,位为台辅,不于今时竭忠报国,惜身安宠,欲以何求。

现代文:朱伥说: 现在皇上正怒,二位尚书已经奏了,我独上表,一定要获罪过。 周举说: 您年纪已经八十多了,位为台辅,不在今天尽忠报国,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,以已得的宠信为安,想再求什么呢?

古文:禄位虽全,必陷佞邪之讥。谏而获罪,犹有忠贞之名。

现代文:禄位虽全,一定要陷谗谄奸邪一流;劝谏获罪,还有个忠贞的名声。

古文:若举言不足采,请从此辞 伥乃表谏,帝果从之。

现代文:如果我所说不足采纳,我就从此与你相别了。 朱伥于是上表劝谏,帝果然听了朱伥的话。

古文:举后举茂才,为平丘令。上书言当世得失,辞甚切正。

现代文:周举后来被举为茂才,任平丘令,上书说当世的得失,词甚激切正直。

古文:尚书郭虔、应贺等见之叹息,共上疏称举忠直,欲帝置章御坐,以为规诫。

现代文:尚书郭虔、应贺等看了赞叹不止,共同上书举周举忠直,请帝把周举上书放在帝坐之旁,以为规诫。

古文:举稍迁并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周举稍迁并州刺史。

古文:太原一郡,旧俗以介子推焚骸,有龙忌之禁。

现代文:太原一郡,旧俗因介子推焚烧而死,有禁火的风俗。

古文:至其亡月,咸言神灵不乐举火,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,莫敢烟爨,老小不堪,岁多死者。

现代文:到了介子推死的那个月,都说神灵不喜举火,因此百姓每年冬季有一个月要吃冷食,不敢生火煮饭,老小不堪冷食,每年死不少人。

古文:举既到州,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,言盛冬去火,残损民命,非贤者之意,以宣示愚民,使还温食。

现代文:周举到并州,作吊介子推文放在他的庙里,说盛冬去火,残损百姓生命,这不是贤人的意思,向百姓宣传,使他们恢复熟食。

古文:于是众惑稍解,风俗颇革。

现代文:于是百姓的迷惑稍稍得以解释,风俗渐渐改变。

古文:转冀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调冀州刺史。

古文:阳嘉三年,司隶校尉左雄荐举,征拜尚书。

现代文:阳嘉三年,司隶校尉左雄荐周举,征授尚书。

古文:举与仆射黄琼同心辅政,名重朝廷,左右惮之。

现代文:周举与仆射黄琼同心辅政,名气重于朝廷,朝廷左右的人敬畏他。

古文:是岁河南、三辅大旱,五谷灾伤,天子亲自露坐德阳殿东厢请雨,又下司隶、河南祷祀河神、名山、大泽。

现代文:这年河南、三辅大旱,五谷受灾,天子亲自露天坐德阳殿东厢请雨,又命令司隶、河南祈祷祭祀河神、名山、大泽。

古文:诏书以举才学优深,特下策问曰 朕以不德,仰承三统,夙兴夜寐,思协大中。

现代文:诏书以周举才学优深,特别策问说 :我以不德,仰承天统、地统、人统,早起晚睡,想协调大中之道行天下。

古文:顷年以来,旱灾屡应,稼穑焦枯,民食困乏。

现代文:近年以来,旱灾不断,庄稼焦枯,百姓没得吃的。

古文:五品不训,王泽未流,群司素餐,据非其位。

现代文:五常的教化不行,王者的德泽未遍,百官尸位素餐,不称其职。

古文:审所贬黜,变复之征,厥效何由。

现代文:审查贬谪罢黜,变复的征兆,由何而来?

古文:分别具对,勿有所讳 举对曰:臣闻《易》称 天尊地卑,乾坤以定 。

现代文:分别对答,不要有任何顾虑。 周举对说: 我听《易经》上说: 天高地下,乾坤因此而定。

古文:二仪交构,乃生万物,万物之中,以人为贵。

现代文:天地交合,于是生万物,万物中以人为贵。

古文:故圣人养之以君,成之以化,顺四节之宜,适阴阳之和,便男女婚娶不过其时。

现代文:所以古时候的圣人,设立君主以养育百姓,施教化使他们成长,春夏秋冬四节顺时更替,阴阳相和,使男女婚姻不过时。

古文:包之以仁恩,导之以德教,示之以灾异,训之以嘉祥。

现代文:以仁义恩泽包涵他们,以教化道德诱导他们,以灾异警告他们,以嘉瑞吉祥训勉他们。

古文:此先圣承乾养物之始也。

现代文:这是先圣仰承天意以养万物的基础。

古文:夫阴阳闭隔,则二气否塞。二气否塞,则人物不昌。人物不昌,则风雨不时。风雨不时,则水旱成灾。

现代文:天地闭隔,阴阳就不和,阴阳不和,人物就不昌盛;人物不昌盛,风雨就不时,风雨不时,水旱就成灾。

古文:陛下处唐、虞之位,未行尧、舜之政,近废文帝、光武之法,而循亡秦奢侈之欲,内积怨女,外有旷夫。

现代文:皇上处在唐尧虞舜的位子上,没有施行尧舜的政治,连文帝、光武的法制,也废而不行,却跟着亡秦奢侈的道路前进,宫廷里充斥了怨女,四野之处,多的是没有妻子的旷夫。

古文:今皇嗣不兴,东宫未立,伤和逆理,断绝人伦之所致也。

现代文:现在还没有皇太子,东宫没立,这是伤和气,逆天理,断绝人伦的结果。

古文:非但陛下行此而已,竖宦之人,亦复虚以形势,威侮良家,取女闭之,至有白首殁无配偶,逆于天心。

现代文:不仅是皇上如此而已,宦官们弄虚作假,威吓侮辱良家子女,取女禁闭,有白首至死无配偶的,上违天心。

古文:昔武王入殷,出倾宫之女。

现代文:从前武王入殷,把宫廷的女子统统放出来,使她们成婚结偶。

古文:成汤遭灾,以六事克己。

现代文:成汤遭了七年的旱灾,以行耶?谗夫昌邪?

古文:鲁僖遇旱,而自责祈雨。皆以精诚,转祸为福。

现代文:宫室荣耶?女谒行耶? 六事反躬自责;鲁僖遇旱,自责求雨;都以精诚感天,转祸为福。

古文:自枯旱以来,弥历年岁,未闻陛下改过之效,徒劳至尊暴露风尘,诚无益也。

现代文:自从枯旱以来,已有好几年了,没有听说皇上改过的言行,枉自暴露风尘,这有什么用呢。

古文:又下州郡祈神致请。

现代文:又下诏州郡祈神求雨。

古文:昔齐有大旱,景公欲祀河伯,晏子谏曰 不可。

现代文:从前齐国大旱,景公想祭河伯,晏子劝谏说: 不可。

古文:夫河伯以水为城国,鲁鳖为民庶。水尽鱼枯,岂不欲雨。

现代文:河伯以水为城为国,鱼鳖是它的老百姓,水尽鱼枯,难道不想下雨?

古文:自是不能致也 陛下所行,但务其华,不寻其实,犹缘木求鱼,却行求前。

现代文:只是求不到啊! 皇上所作所为,只图表面好看,不求实际,这好比攀木求鱼,退行求前。

古文:诚宜推信革政,崇道变惑,出后宫不御之女,理天下冤枉之狱,除太官重膳之费。

现代文:真正应该老老实实改革弊政,重道除惑,把后宫多余的女子放出去,平反天下的冤假错案,除去太官伙食过于豪华的费用。

古文:夫五品不训,责在司徒,有非其位,宜急黜斥。

现代文:五常的教育不行,这是司徒的责任,不称职官员,应该撤职的赶快撤职,罢免的罢免。

古文:臣自藩外擢典纳言,学薄智浅,不足以对。《易传》曰 阳感天,不旋日 惟陛下留神裁察。

现代文:我是外地调朝廷掌管进言的,学识浅薄,智能短缺,不足应对。《易传》说: 阳感天,不旋日。 阳就是天子,为善一日,天立应以善。

古文:因召见举及尚书令成翊世、仆射黄琼,问以得失。

现代文:请皇上留神察看。 皇上于是召见周举及尚书令成翊世、仆射黄琼,问朝廷为政的得失。

古文:举等并对以为宜慎官人,去斥贪污,离远佞邪,循文帝之俭,尊孝明之教,则时雨必应。

现代文:周举等都对以应该谨慎地挑选官吏,罢斥贪污,不要接近奸邪谗佞的坏人,遵守文帝节俭的传统,遵守孝明的教化,这样,时雨必应。

古文:帝曰 百官贪污佞邪者为谁乎 举独对曰 臣从下州,超备机密,不足以别群臣。

现代文:帝说 :百官中贪污佞邪的都是哪些人呢? 周举一个人答说 :我是下州来的,提拔任机密的工作,对群臣不甚了解。

古文:然公卿大臣数有直言者,忠贞也。阿谀苟容者,佞邪也。

现代文:然而,公卿大臣能够经常敢于说正直的话的,就是忠贞;阿谀卖乖弄巧的,就是奸佞谗邪。

古文:司徒视事六年,未闻有忠言异谋,愚心在此 其后以事免司徒刘崎,迁举司隶校尉。

现代文:司徒到职六年,没听说有什么忠言和特异的谋略,我说的就是他。 后来因事免去了刘崎司徒的官,升周举为司隶校尉。

古文:永和元年,灾异数见,省内恶之。

现代文:永和元年,灾异经常发生。宫中认为不祥、可怕。

古文:诏召公、卿、中二千石、尚书诣显亲殿,问曰 言事者多云,昔周公摄天子事,及薨,成王欲以公礼葬之,天为动变。

现代文:诏召公卿、中二千石、尚书到显亲殿,问说: 言事的多说,从前周公代天子处理政事,周公死,成王想用公礼葬他,天为此动变。

古文:及更葬以天子之礼,即有反风之应。

现代文:等到用天子礼改葬,就有天立风雨,禾稼尽起的感应。

古文:北乡侯亲为天子而葬以王礼,故数有灾异,宜加尊谥,列于昭穆 群臣议者多谓宜如诏旨,举独对曰 昔周公有请命之应,隆太平之功,故皇天动威,以章圣德。

现代文:北乡侯本为天子而用王礼葬他,所以屡见灾异,应当加天子尊谥,列于左昭右穆之中。 群臣参加讨论的,大多说应当如皇上说的。周举一个人答说 :从前周公有请命之应,致天下太平的高功,所以皇天动威,为的是要彰明圣德。

古文:北乡侯本非正统,奸臣所立,立不逾岁,年号未改,皇天不祐,大命夭昏。

现代文:北乡侯本来就不是正统,奸臣拥立,立没有一年,年号也没有更改,皇天不保佑他,以致短命。

古文:《春秋》王子猛不称崩,鲁子野不书葬。

现代文:《春秋》王子猛不说 崩 ,鲁子野不书 葬 。

古文:今北乡侯无它功德,以王礼葬之,于事已崇,不宜称谥。

现代文:现在北乡侯没有别的什么功德,用王礼葬他,于事已很隆重了,不应该称谥。

古文:灾眚之来,弗由此也 于是司徒黄尚、太常桓焉等七十人同举议,帝从之。

现代文:灾异之来,不是由于这个。 于是司徒黄尚、太常桓焉等七十人都同意周举说的,帝依从了。

古文:尚字伯河,南郡人也,少历显位,亦以政事称。

现代文:黄尚字伯河,南郡人,年轻时,任了不少显要的职务,也以政事见长。

古文:举出为蜀郡太守,坐事免。

现代文:周举调任蜀郡太守,因事免官。

古文: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,甚敬重焉。

现代文:大将军梁商上表荐为从事中郎,很受敬重。

古文:六年三月上已日,商大会宾客,宴于洛水,举时称疾不往。

现代文:六年三月上已日,梁商大会宾客,在洛水大摆筵席,周举这时托病不去。

古文:商与亲昵酣饮极欢,及酒阑倡罢,继以《Ε露》之歌,坐中闻者,皆为掩涕。

现代文:梁商与他所亲近的人喝得酩酊大醉,极为欢乐。酒尽女乐撤罢,接着是唱《鈄露》歌,座中听了的,都为之流泪。

古文:太仆张种时亦在焉,会还,以事告举。举叹曰 此所谓哀乐失时,非其所也,殃将及乎 商至秋果薨。

现代文:太仆张种当时也在。回来之后,把这事告诉了周举,周举叹说: 这就是所说的哀乐失时,又不是地方,灾祸将临啊! 梁商到秋天,果然逝世。

古文:商疾笃,帝亲临幸,问以遗言。

现代文:梁商病危时,帝亲临探看,问他有什么话要说。

古文:对曰 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

现代文:梁商答说: 人将要死了,他说的话好。

古文:臣从事中郎周举,清高忠正,可重任也 由是拜举谏议大夫。

现代文:我的从事中郎周举,清高忠直,可以任以重职。 因此授周举为谏议大夫。

古文:时,连有灾异,帝思商言,召举于显亲殿,问以变眚。

现代文:这时灾异不断,帝想起梁商的话来,召见周举于显亲殿,问他灾异发生的原因。

古文:举对曰 陛下初立,遵修旧典,兴化致政,远近肃然。

现代文:周举回答说: 皇上继位,遵行国家原来的典章制度,推行教化以求治,远近肃然,没有什么不安宁的迹象。

古文:顷年以来,稍违于前,朝多宠幸,禄不序德。

现代文:近年以来,稍稍违背了以前的作法,朝廷里一些坏人受到宠幸,任用官吏,不注重品德。

古文:时,诏遣八使巡行风俗,皆选素有威名者,乃拜举为侍中,与侍中杜乔、守光禄大夫周栩、前青州刺史冯羡、尚书栾巴、侍御史张纲、兖州刺史郭遵、太尉长史刘班,并守光禄大夫,分行天下。

现代文:这时朝廷下诏派八使考察风俗。都是挑选平常最有威望的人充任。授周举为侍中,与侍中杜乔、代理光禄大夫周相、前青州刺史冯羡、尚书栾巴、侍御史张纲、兖州刺史郭遵、太尉长史刘班并守光禄大夫,分行天下。

古文:其刺史、二千石有臧罪显明者,驿马上之。墨绶以下,便辄收举。

现代文:对于刺史、二千石赃罪显著的,可由驿马上诏;县令以下,可以即行逮捕。

古文:其有清忠惠利,为百姓所安,宜表异者,皆以状上。

现代文:对于那些清廉正直有政绩,百姓拥护,应该表扬的,都上报朝廷。

古文:于是八使同时俱拜,天下号曰 八俊 。

现代文:于是八使同时任命,天下号称 八俊 。

古文:举于是劾奏贪猾,表荐公清,朝廷称之。

现代文:周举劾奏贪污大猾,表荐公正清廉,朝廷非常满意。

古文:迁河内太守,征为大鸿胪。

现代文:征为大鸿胪。

古文:及梁太后临朝,诏以殇帝幼崩,庙次宜在顺帝下。

现代文:梁太后临朝理政,下诏认为殇帝幼小就死了,他的庙号秩序应当在顺帝下。

古文:太常马访奏宜如诏书,谏议大夫吕勃以为应依昭穆之序,先殇帝,后顺帝。

现代文:太常马访上奏说,应该如诏所说。谏议大夫吕勃认为应按照左昭右穆的秩序,先殇帝,后顺帝。

古文:诏下公卿。

现代文:诏书令公卿讨论。

古文:举议曰 《春秋》鲁闵公无子,庶兄僖公代立,其子文公遂跻僖于闵上。

现代文:周举说 :春秋时,鲁闵公无子,庶兄僖公代立,他的儿子文公就把僖公列于闵公之上。

古文:孔子讥之,书曰:有事于太庙,跻僖公。

现代文:孔子讥议这件事,在《春秋》上说: 有事于太庙,跻僖公。

古文:《传》曰:逆祀也。

现代文:《左传》说 :这是倒祀。

古文:及定公正其序,经曰从祀先公,为万世法也。

现代文:到定公才正了这个秩序。《春秋》经说 :从祀先公。 正了闵公、僖公的位。为万世师法。

古文:今殇帝在先,于秩为父,顺帝在后,于亲为子,先后之义不可改,昭穆之序不可乱。

现代文:现在殇帝在先,按秩序为父,顺帝在后,按亲属为子,先后的大义不可改,左昭右穆的秩序不可乱。

古文:吕勃议是也 太后下诏从之。

现代文:吕勃说的对。 太后下诏同意了。

古文:迁光禄勋,会遭母忧去职,后拜光禄大夫。

现代文:升光禄勋,遇母丧去职,后来授光禄大夫。

古文:建和三年卒。朝廷以举清公亮直,方欲以为宰相,深痛惜之。

现代文:周举建和三年逝世,朝廷认为周举清公亮直,正准备任他为宰相,对他的逝世,深为悲痛而可惜。

古文:乃诏先光禄勋、汝南太守曰 昔在前世,求贤如渴,封墓轼闾,以光贤哲。

现代文:于是下诏告光禄勋汝南太守说 : 昔在前世,求贤如渴。武王入殷,封比干墓,轼商容闾。

古文:故公叔见诔,翁归蒙述,所以昭忠厉俗,作范后昆。

现代文:班固说: 翁归承风,帝扬厥声。 都是为了阐扬忠节,鼓励风俗,为后代作楷模。

古文:故光禄大夫周举,性侔夷、鱼,忠逾随、管,前授牧守,及还纳言,出入京辇,有钦哉之绩,在禁闱有密静之风。

现代文:已故光禄大夫周举,品德与伯夷、史鱼一样高洁,忠节超过了随会、管仲,以前任地方官,后来入朝廷进言,出入京城,他的功绩,值得钦佩。在朝有谨严静穆之风。

古文:予录乃勋,用登九列。

现代文:我叙录他的功勋,列为九卿。

古文:方欲式序百官,亮协三事,不永夙终,用乖远图。

现代文:正想他总领百官,协和正德、利用厚生三事,不幸早逝,使我的远大的计划,不得实现。

古文:朝廷愍悼,良为怆然。

现代文:朝廷哀悼,悲伤不已。

古文:《诗》不云乎:肇敏戎功,用锡尔祉。

现代文:《诗》不是说过吗? 赶快叙你的功劳,赐给你福啊 。

古文:其令将大夫以下到丧发日复会吊。

现代文:令将大夫以下到丧发日,再集会哀悼。

古文:加赐钱十万,以旌委蛇素丝之节焉 子勰。

现代文:加赐钱十万,旌表他夙夜从公清廉公正的节操。有儿子周勰。

古文:勰字巨胜,少尚玄虚,以父任为郎,自免归家。

现代文:◆周勰传,周勰字巨胜,年轻时,喜欢玄虚之学,因父亲的关系,为郎。自己辞职归家。

古文:父故吏河南召夔为郡将,卑身降礼,致敬于勰。

现代文:父亲的旧部河南召夔为郡将,卑躬厚礼,向周勰表示敬意。

古文:勰耻交报之,因杜门自绝。

现代文:周勰以与他来往可耻,关着门自绝于他。

古文:后太太守举孝廉,复以疾去。

现代文:后来太守举他为孝廉,又托疾不去。

古文:时梁冀贵盛,被其征命者,莫敢不应,唯勰前后三辟,竟不能屈。

现代文:这时梁冀权势煊赫,被他征召的,不敢不应,只有周勰前后三次被征,终究没有屈服他。

古文:后举贤良方正,不应。

现代文:后来又举贤良方正,不应。

古文:又公车征,玄纁备礼,固辞废疾。

现代文:又公车征召,钱帛备礼,以病疾坚辞。

古文:常隐处窜身,慕老聃清静,杜绝人事,巷生荆棘,十有馀岁。

现代文:经常在隐蔽的地方栖身,羡慕老子清静无为,不与任何人联系。十多年住的巷子里长满了荆棘。

古文:至延熹二年,乃开门延宾,游谈宴乐,及秋而梁冀诛,年终而勰卒,时年五十。

现代文:到延熹二年,才开门延接宾客,游谈宴乐,秋天,梁冀诛灭,这年终,周勰逝世,时年五十。

古文:蔡邕以为知命。

现代文:蔡邕认为他知天命。

古文:自勰曾祖父扬至勰孙恂,六世一身,皆知名云。

现代文:自周勰曾祖父周扬,到周勰的孙子周恂,六世都是独生子,皆有名。

古文:黄琼字世英,江夏安陆人,魏郡太守香之子也。

现代文:◆黄琼传,黄琼字世英,江夏郡安陆县人,魏郡太守黄香的儿子。

古文:香在《文苑传》。

现代文:黄香在《文苑传》。

古文: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,辞病不就。

现代文:黄琼起初因父亲的关系任太子舍人,托病不就职。

古文:遭父忧,服阕,五府俱辟,连年不应。

现代文:父亲逝世,服丧期满,五府都辟召他,几年不应。

古文:永建中,公卿多荐琼者,于是与会稽贺纯、广汉杨厚俱公车征。

现代文:永建年间,有很多公卿荐举黄琼的,于是黄琼与会稽贺纯,广汉杨厚都应公车征召。

古文:琼至纶氏,称疾不进。

现代文:黄琼到纶氏,托病不去。

古文:有司劾不敬,诏下县以礼慰遣,遂不得已。

现代文:官吏检举他对皇帝不敬,皇帝下诏到县里,令以礼安慰他,派送他,黄琼不得已,应了征召。

古文:先是,征聘处士多不称望,李固素慕于琼,乃以书逆遗之曰:闻已度伊、洛,近在万岁亭,岂即事有渐,将顺王命乎。

现代文:以前征聘的处士,多不称声望,李固平常就仰慕黄琼,于是预先写信给他: 听说您已经渡了伊水和洛水,近在万岁亭,难道迟迟其行,是顺从皇帝的命令吗?

古文:盖君子谓伯夷隘,柳下惠不恭,故传曰 不夷不惠,可否之间 。

现代文:君子所谓伯夷狭隘,柳下惠不恭谨,《传》说 :不要像伯夷那样狭隘,也不要像柳下惠那样降志辱身,可否之间,折衷而已。

古文: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。

现代文:这是圣贤立身之宝啊!

古文:诚遂欲枕山栖谷,拟亦巢、由,斯则可矣。若当辅政济民,今其时也。

现代文:真正想隐居山林,学习巢父、许由,这样也可以;如果想从政为百姓做番事业,现在正是时候。

古文:自生民以来,善政少而乱俗多,必待尧、舜之君,此为志士终无时矣。

现代文:自从有生民以来,太平盛世少,纷乱的时期多。如果一定要等到有尧舜之君才出世做事,那作一个有志之士,始终没有时机了。

古文:常闻语曰 峣峣者易缺,皦皦者易污 《阳春》之曲,和者必寡,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。

现代文:曾经听说: 高峻的东西,容易折缺;洁白的东西,容易弄污。 《阳春》之曲,和唱的少,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。

古文:近鲁阳樊君,被征初至,朝廷设坛席,犹待神明。

现代文:最近,鲁阳樊君被征召刚到,朝廷设坛席欢迎,如对待神明一样。

古文:虽无大异,而言行所守无缺。

现代文:虽然没有什么特出的才能,但一言一行,没有什么缺点。

古文:而毁谤布流,应时折减者,岂非观听望深,声名太盛乎。

现代文:而毁谤传播流行,应时折减,难道不是由于吏民观听期望太深,声名太盛吗?

古文:自顷征聘之士,胡元安、薛孟尝、朱仲昭、顾季鸿等,其功业皆无所采,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。

现代文:最近征聘的如胡元安、薛孟尝、朱仲昭、顾季鸿等,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取之处,所以时下的舆论都说处士全都是窃取虚假的名声。

古文:愿先生弘此远谟,令众人叹服,一雪此言耳。

现代文:希望先生弘扬远大的谋划,使大家敬服,洗掉这窃取虚假名声的话啊!

古文:琼至,即拜议郎,稍迁尚书仆射。

现代文:黄琼到朝廷,即授议郎之官,稍升为尚书仆射。

古文:初,琼随父在台阁,习见故事。

现代文:先前,黄琼跟父亲在尚书省,熟悉历史旧闻。

古文:及后居职,达练官曹,争议朝堂,莫能抗夺。

现代文:等到任职朝廷,处理政务,非常能干,在朝廷里争论什么,没有胜过他的。

古文:时连有灾异,琼上疏顺帝曰 间者以来,卦位错谬,寒燠相干,蒙气数兴,日暗月散。

现代文:当时连续出现灾异,黄琼上疏顺帝说 :近来,卦位错乱,冷热相侵,阴气屡作,太阳无光,月亮不明。

古文:原之天意,殆不虚然。

现代文:考求天意,大概不是偶然的。

古文:陛下宜开石室,案《河》、《洛》,外命史官,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,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,孰为多少。

现代文:皇上应该把石室打开,查阅《河洛》图书,命令史官,条上永建以前到汉初的全部灾异,比较永建以后到今天,何多何少。

古文: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,数见公卿,察问得失。

现代文: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,多召见公卿,访察询问得失。

古文:诸无功德者,宜皆斥黜。

现代文:那些无功无德的,应该罢免的罢免,降级的降级。

古文:臣前颇陈灾眚,并荐光禄大夫樊英、太中大夫薛包及会稽贺纯、广汉杨厚,未蒙御省。伏见处士巴郡黄错、汉阳任棠,年皆耆耋,有作者七人之志。

现代文:我以前对于灾祸有所陈述,并且推举了光大夫樊英、太中大夫薛包及会稽贺纯、广汉杨厚,没有被采纳,处士巴郡黄错、汉阳任棠,年纪都六七十了,有伯夷、叔齐、虞仲、夷逸、朱张、柳下惠、少连之志,应该接见他们,任用他们,帮助弘扬政化。

古文:宜更见引致,助崇大化 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。三年,大旱。琼复上疏曰 昔鲁僖遇旱,以六事自让,躬节俭,闭女谒,放谗佞者十三人,诛税民受货者九人,退舍南郊,天立大雨。

现代文:于是诏令公车征召黄错等人。三年,大旱,黄琼又上疏说: 从前鲁僖公时遭旱灾,僖公以六种罪过自责,躬行节约,不近女色,放逐阿谀进谗言的坏人十三个,杀贪污受贿的九个,退居南郊,老天立刻下了大雨。

古文:今亦宜顾省政事,有所损阙,务存质俭,以易民听。

现代文:现在应该考查政事,有无不当的措施,务必实实在在,厉行节俭,改变百姓对政府的看法。

古文:尚方御府,息除烦费。

现代文:尚方御府,要除去不必要的开支。

古文:明敕近臣,使遵法度,如有不移,示以好恶。

现代文:明告近臣,遵守法纪,如果不听,则要给他们好看。

古文:数见公卿,引纳儒士,访以政化,使陈得失。

现代文:要多接见公卿大员,引用儒士,询求政治教化的道理,要他们陈述朝政的得失。

古文:又囚徒尚积,多致死亡,亦足以感伤和气,招降灾旱。

现代文:又囚徒系狱太多,没有处理,多致死亡,也可以感伤天地的和气。招来灾旱。

古文:若改敝从善,择用嘉谋,则灾消福至矣 书奏,引见德阳殿,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。

现代文:如果改过从善,选用好的政策,自然灾异消除太平盛世来临了。 书奏,皇上召见于德阳殿,命中常侍拿了黄琼的奏书给主管部门执行。

古文:自帝即位以后,不行籍田之礼。琼以国之大典不宜久废,上疏奏

现代文:自帝即位以后,不举行皇帝亲耕农田的礼仪,黄琼认为国家的大典,不宜久废,上疏奏曰: 自古贤明的君主,没有不尽心祭祀,增致福祥。

古文:自古圣帝哲王,莫不敬恭明祀,增致福祥,故必躬郊庙之礼,亲籍田之勤,以先群萌,率劝农功。昔周宣王不籍千亩,虢文公以为大讥,卒有姜戎之难,终损中兴之名。

现代文:所以一定亲自举行郊庙的祭礼,亲自耕种农田,作百姓的榜样,奖励农耕。从前周宣王不亲自耕种农田,虢文公因此大肆批评,终于发生了姜戎的寇乱,损害了中兴的好名声。

古文:窃见陛下遵稽古之鸿业,体虔肃以应天,顺时奉元,怀柔百神,朝夕触尘埃于道路,昼暮聆庶政以恤人。

现代文:皇上守先人的大业,恭敬严肃以应天兆,顺时奉元,祭祀百神,早晚冒尘埃于道路,白天晚上处理政事,爱恤人民。

古文:虽《诗》咏成汤之不怠遑,《书》美文王之不暇食,诚不能加。

现代文:虽然《诗经》歌颂成汤 不僭不滥,不敢怠遑 ,《书经》赞美 文王至于日中昃,不皇暇食 ,也不能超过。

古文:今庙祀适阕,而祈谷洁斋之事,近在明日。

现代文:现在宗庙的祭祀正缺,祈丰年斋戒,就在明天。

古文:臣恐左右之心,不欲屡动圣躬,以为亲耕之礼,可得而废。

现代文:我怕皇上左右的人,不想多惊动您,认为亲耕的礼可以废掉。

古文:臣闻先王制典,籍田有日,司徒咸戒,司空除坛。

现代文:我听说先王制定典章,皇帝亲耕农田的日子将到,司徒斋戒,司空扫除坛地。

古文:先时五日,有协风之应,王即斋官,飨醴载耒,诚重之也。

现代文:五天以前,有和风的应兆,王到斋宫,祭祀之后,启用农具,真是慎重极了。

古文:自癸巳以来,仍西北风,甘泽不集,寒凉尚结。

现代文:自癸巳以来,一直西北风,好雨不下,寒气不散。

古文:迎春东郊,既不躬亲,先农之礼,所宜自勉,以逆和气,以致时风。

现代文:迎春东郊,既然没有亲去,为百姓作表彰,这是应当的,这样才可迎来和气,招引时风。

古文:《易》曰 君子自强不息 斯其道也。

现代文:《易》说 君子自强不息 ,就是这个道理。

古文:书奏,帝从之。

现代文:奏书送上,皇帝采纳了。

古文:顷之,迁尚书令。

现代文:不久,黄琼升尚书令。

古文: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选,专用儒学文吏,于取士之义,犹有所遗,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,事竟施行。

现代文:黄琼认为以前左雄上奏关于选举孝廉,专用儒学文吏的办法,对于选拔士人,尚有不足的地方。于是奏请增加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,全部得到施行。

古文:又雄前议举吏先试之于公府,又覆之于端门,后尚书张盛奏除此科。

现代文:又左雄前议选举官吏先在公府考试,端门复试,后来尚书张盛奏请废除。

古文:琼复上言 覆试之作,将以澄洗清浊,覆实虚滥,不宜改革 帝乃止。

现代文:黄琼又上言 :复试这种办法,是为了澄洗清浊,核查虚伪和失实,不应当改革。 皇帝于是没有废除此科。

古文:出为魏郡太守,稍迁太常。

现代文:调魏郡太守,稍迁太常。

古文:和平中,以选入侍讲禁中。

现代文:和平年间,选入宫中,为皇帝讲学。

古文:元嘉元年,迁司空。

现代文:元嘉元年,升司空。

古文: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,使中朝二千石以上会议其礼。

现代文:桓帝想表扬大将军梁冀,使朝中二千石以上讨论表扬的礼仪。

古文:特进胡广、太常羊溥、司隶校尉祝恬、太中大夫边韶等,咸称冀之勋德,其制度赍赏,以宜比周公,锡之山川、土田、附庸。

现代文:特进胡广、太常羊溥、司隶校尉祝恬,太中大夫边韶等,都称颂梁冀的功勋德行,认为表扬的礼仪赏赐,应比周公,赐给山川、土田、附庸。

古文:琼独建议曰 冀前以亲迎之劳,增邑三千,又其子胤亦加封赏。

现代文:黄琼独建议说 :梁冀前因亲迎皇上的功劳,增邑三千,又对他儿子梁胤也增加了封赏。

古文:昔周公辅相成王,制礼作乐,化致太平,是以大启土宇,开地七百。

现代文:从前周公辅佐成王,制礼作乐,使天下太平,所以大辟土宇,开地七百。

古文:今诸侯以户邑为制,不以里数为限。

现代文:现在诸侯按户邑为制,不按里数计算。

古文:萧何识高祖于泗水,霍光定倾危以兴国,皆益户增封,以显其功。

现代文:萧何在泗水结识了高祖,霍光挽救危亡了的局势,复兴国家,都是益户增封,以显扬他们的功业。

古文:冀可比邓禹,合食四县,赏赐之差,同于霍光,使天下知赏必当功,爵不越德 朝廷从之。

现代文:梁冀可以比邓禹,宜食四县,赏赐可同霍光,使天下晓得赏一定要与功相当,爵位不要越超他的德行。 朝廷采纳了。

古文:冀意以为恨。

现代文:梁冀怀恨在心。

古文:会以地动策免。复为太仆。

现代文:正值地震,诏令免了他司空的官,再任为太仆。

古文:永兴元年,迁司徒,转太尉。

现代文:永兴元年,升司徒,调太尉。

古文:梁冀前后所托辟召,一无所用。

现代文:梁冀前后托黄琼推举征召的,一个也没有任用。

古文: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,亦不加命。

现代文:虽有好人而是梁冀所看得起推举的,也不任命。

古文:延熹元年,以日食免。

现代文:延熹元年,因日蚀被免职。

古文:复为大司农。

现代文:不久,又被任命为大司农。

古文:明年,梁冀被诛,太尉胡广、司徒韩縯、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,复拜琼为太尉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梁冀被杀。太尉胡广、司徒韩缤、司空孙朗都因阿谀依附梁冀罢免,再任黄琼为太尉。

古文:以师傅之恩,而不阿梁氏,乃封为邟乡侯,邑千户。

现代文:因为是师傅,又不阿谀依附梁冀,封为亢阝乡侯,邑千户。

古文:琼辞疾让封六七上,言旨恳恻,乃许之。

现代文:黄琼以病辞让六、七次,言词恳切真挚,终于得到皇上的批准。

古文:梁冀既诛,琼首居公位,举奏州郡素行贪污至死徙者十馀人,海内由是翕然望之。

现代文:梁冀既诛,黄琼在朝廷位居第一。检举州郡贪污至死的十多人,海内由是希望黄琼很快整顿朝纲。

古文:寻而五侯擅权,倾动内外,自度力不能匡,乃称疾不起。

现代文:然而,不久就有五侯擅权,朝廷内外动乱,黄琼自己考虑无力量匡正,于是托病不工作。

古文:四年,以寇贼免。

现代文:延熹四年,因寇贼骚扰,免职。

古文:其年复为司空。

现代文:这年再任为司空。

古文:秋,以地震免。

现代文:秋天,因发生地震,免职。

古文:七年,疾笃,上疏谏曰:其年卒,时年七十九。

现代文:延熹七年,黄琼病重,上疏劝谏说 :我听说天者务在刚其气,君者务在强其政。

古文:赠车骑将军,谥曰忠侯。

现代文:所以王者处高要自持,不可不安;履危要任力,不可不据。

古文:孙琬。琬字子琰。

现代文:自持不安,就会跌倒,任力不据就危险。

古文:少失父。早而辩慧。

现代文:所以圣人升高据上,就要以德义为首,涉危蹈倾,就要以贤者为力。

古文:祖父琼,初为魏郡太守,建和元年正月日食,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。

现代文:唐尧以德化为首,以稷、契为筋力。高而更高,动而更定,这就是从前圣王所以能长守万国,永保社稷的原因啊!

古文:太后诏问所食多少,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。

现代文:从前汉高祖应天顺民,用武力称王,扫除秦朝、项羽的势力,革命创建国家,以德化施于后世。到了哀帝、平帝时,帝道不纲。

古文:琬年七岁,在傍,曰 何不言日食之馀,如月之初 琼大惊,即以其言应诏,而深奇爱之。

现代文:政治一天一天地紊乱,使奸人谄媚之徒专政,外戚胡作乱为,不重仁义,不用贤佐,终于垮台,西汉灭亡。天柱倾颓,人民鬼神悲怆,幸皇天爱护,火德复辉。

古文:后琼为司徒,琬以公孙拜童子郎,辞病不就,知名京师。

现代文:光武皇帝天生圣武,继承大统,复兴汉业。创立基业于危险之中,立足于艰难之际。

古文:时司空盛允有疾,琼遣琬候问,会江夏上蛮贼事副府,允发书视毕,微戏琬曰 江夏大邦,而蛮多士少 琬奉手对曰 蛮夷猾夏,责在司空 因拂衣辞去,允甚奇之。

现代文:于普通人中选拔贤者,在未有天下之形兆时,奖励有功之士。

古文:稍迁五官中郎将。

现代文:战争中还注重礼义,乱离之际,也遵循道德教化。

古文:时陈蕃为光禄勋,深相敬待,数与议事。

现代文:这样,因而历高而不倾倒,任力危而不跌,复兴大业,开建中兴,光被八极,垂名无穷。到了中世,盛业慢慢衰微。

古文:旧制,光禄举三署郎,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。

现代文:皇上原在藩国,升登帝位,天下的人拭目盼望,说天下可见太平。

古文: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,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,京师为之谣曰 欲得不能,光禄茂才 于是琬、蕃同心,显用志士,平原刘醇、河东朱山、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。

现代文:但是即位以来,没有看到好的政治措施。

古文:蕃、琬遂为权富郎所见中伤,事下御史中丞王畅、侍御史刁韪。韪、畅素重蕃、琬,不举其事,而左右复陷以朋党,畅坐左转议郎而免蕃官,琬、韪俱禁锢。

现代文:梁冀一家大权独揽,宦官充满了朝廷。爵位一封再封,官职一升再升,倾乱朝廷,卿校牧守的选拔任用,都是他们的门生党羽,羽毛齿革,明珠南金等珍宝,堆满了他们的房室,富比王府,势回天地。

古文:韪字子荣,彭城人。

现代文:说他们的,一定遭到灭族,依附他们的,一定升官发财。

古文:后陈蕃被征,而言事者多讼韪,复拜议郎,迁尚书。

现代文:忠臣因为怕死而堵着嘴巴,万夫因为怕惹祸而不敢说话。

古文:在朝有鲠直节,出为鲁、东海二郡相。

现代文:堵塞皇上耳目,使他成为又聋又瞎的君主。已故太尉李固、杜乔,尽忠直言,用德辅政,忧念国家,忘记了自己的一切,以死相报。

古文:性抗厉,有明略,所在称神。

现代文:只是因为陈述国事,就被杀害。

古文:常以法度自整,家人莫见墯容焉。

现代文:贤愚痛心,海内悲伤害怕。又前白马令李云,指责宦官罪大当杀,都是由于大家有这样的思想,挽救危险的朝政。

古文:琬被废弃几二十年。至光和末,大尉杨赐上书荐琬有拨乱之才,由是征拜议郎,擢为青州刺史,迁侍中。

现代文:弘农杜众,知道李云说得对可以实行,怕李云因忠获罪,上书申述,请求与李云同一天处死。想感动皇上,希望李云能够获免一死。

古文:中平初,出为右扶风,征拜将作大芹、少府、太仆。又为豫州牧。

现代文:结果李云既以无辜遭害,杜众也因上书而死。天下最为伤痛,更加怨结。

古文:时寇贼陆梁,州境雕残,琬讨击平之,威声大震。

现代文:所以朝野之人,不敢尽忠皇上。从前赵简子杀窦鸣犊,孔子到黄河边而返回去,是伤于好人见杀,不见赵简子。噢,巢覆卵破,凤凰不飞,刳牲死胎,麒麟不来。

古文:政绩为天下表,封关内侯。

现代文:物类互相感应,道理必然是这样的。

古文:及董卓秉政,以琬名臣,征为司徒,迁太仆,更封阳泉乡侯。

现代文:尚书周永,前为沛令,久侍梁冀,为梁冀的威势,摇旗呐喊,因事当处罪,而越级优职任用。

古文:卓议迁都长安,琬与司徒杨彪同谏不从。

现代文:看到梁冀将败,就表面上攻击梁冀,表示忠于皇上,这样,他的奸计得逞,也取得了封侯。

古文:琬退而驳议之曰 昔周公营洛邑以宁姬,光武卜东郡以隆汉,天之所启,神之所安。

现代文:又黄门协邪,相互结党,自从梁冀擅权,前后相从,朝夕出谋划策,同恶相济。到梁冀当诛之际,本来无计可施的,却记了梁冀的罪恶,以邀爵赏。

古文:大业既定,岂宜妄有迁动,以亏四海之望 时人惧卓暴怒,琬必及害,固谏之。琬对曰 昔白公作乱于楚,屈庐冒刃而前。

现代文:皇上不加澄清,审别真假,把他们与忠臣同时显封,使红的紫的混为一色,白的黑的搅在一起,投金玉于沙砾,碎王圭璧于泥土。

古文:崔杼弑君于齐,晏婴不惧其盟。

现代文:四方听了,没有不愤慨叹息的,从前曾子是个大孝子,因为听了谗言慈母投杼而走,伯奇最贤,终遭流放。

古文:吾虽不德,诚慕古人之节 琬竟坐免。

现代文:谗言阿谀,不管多高的地方,都能达到;阿党相抑,无论多深的水,也能激起波纹。

古文:卓犹敬其名德旧族,不敢害。

现代文:切不可马虎大意啊!我顽固愚驽,世世代代托了国家的恩泽,身轻位重,虽然勤谨,也不能抵偿我的罪过。

古文: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,及徙西都,转司隶校尉,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。及卓将李傕、郭汜攻破长安,遂收琬下狱死,时年五十二。

现代文:然而害怕一死,负罪更深。所以敢于在临死的时刻,陈述自己所不该说的话,希望有万分之一有补于皇上,那我在九泉之下,便无遗憾了。 就在这年黄琼逝世,年七十九,赠车骑将军,谥曰忠侯。孙黄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