循吏列传

古文:初,光武长于民间,颇达情伪,见稼穑艰难,百姓病害,至天下已定,务用安静,解王莽之繁密,还汉世之轻法。

现代文:起初,光武生于民间,非常了解世间的真伪,目睹耕作艰难和百姓的疾患,所以天下平定以后,务求安静,除王莽时期繁杂之法,恢复汉伐的宽大之法。

古文:身衣大练,色无重采,耳不听郑、卫之音,手不持珠玉之玩,宫房无私爱,左右无偏恩。

现代文:噬身穿粗陋的衣服,衣服没有第二种颜色。光武耳不听靡靡之音,手不拿珠玉一类的器玩,后宫裹没有偏爱,近臣没有两样的待遇。

古文:建武十三年,异国有献名马者,日行千里,又进宝剑,贾兼百金,诏以马驾鼓车,剑赐骑士。

现代文:建武十三年,外国献来名马,一日跑千里,又进献宝剑,其价值可抵得上百斤黄金。诏命以马驾拉鼓的车,将宝剑赐给骑士。

古文:损上林池籞之官,废骋望弋猎之事。

现代文:又裁减上拯禁苑的官员,废除游览打猎之类的事情。

古文:其以手迹赐方国者,皆一札十行,细书成文。

现代文:皇帝赐给地方和诸侯国的手书,全部一简十行,用小字。

古文:勤约之风,行于上下。

现代文:勤俭节约的风气,盛行于朝廷上下。

古文:数引公卿郎将,列于禁坐。

现代文:皇帝多次让公卿大臣和左右郎将,坐在御座上。

古文:广求民瘼,观纳风谣。

现代文:广泛访求百姓疾苦,采集民谣。

古文:故能内外匪懈,百姓宽息。

现代文:所以朝廷内外谁也不敢懈怠,百姓得到了休息。

古文:自临宰邦邑者,竞能其官。

现代文:地方长官,竞相努力。

古文:若杜诗守南阳,号为 杜母 ,任延、锡光移变边俗,斯其绩用之最章章者也。

现代文:像杜诗任南阳太守,被称为 杜母 ,任延、锡光改变边境地区的习俗,这些是其中政绩最为显着的人。

古文:又第五伦、宋均之徒,亦足有可称谈。

现代文:又有第五伦、宋均等人,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。

古文:然建武、永平之间,吏事刻深,亟以谣言单辞,转易守长。

现代文:然而在建武、永平年间,政事过于严峻苛细,多次凭传闻和一面之辞,就撤换地方长官。

古文:故朱浮数上谏书,箴切峻政,钟离意等亦规讽殷勤,以长者为言,而不能得也。

现代文:所以朱浮多次上书就提出一针见血的意见,钟整童等人也反复规谏,他们以忠诚宽厚的长者身份说话,但不被采纳。

古文:所以中兴之美,盖未尽焉。

现代文:所以中兴时期的美盛,也还有不足之处。

古文:自章、和以后,其有善绩者,往往不绝。

现代文:自章帝、和帝以后,一些突出政绩的官员,不断出现。

古文:如鲁恭、吴祐、刘宽及颍川四长,并以仁信笃诚,使人不欺;王堂、陈宠委任贤良,而职事自理:斯皆可以感物而行化也。

现代文:如鲁恭、吴佑、刘宽和题川的四位县长,都是以仁爱信义忠厚诚实而使人们不相欺诈;王堂、陈宠任用有德有才的人而政事自然得到治理:这些都能够使万物受到感动而教化得以推行。

古文:边凤、延笃先后为京兆尹,时人以辈前世赵、张。

现代文:边凤、延笃相继担任京兆尹,人们将他们比作赵广漠和张敞。

古文:又王涣、任峻之为洛阳令,明发奸伏,吏端禁止,然导德齐礼,有所未充,亦一时之良能也。

现代文:另外,王涣、任峻担任洛阳令,公开惩办坏人坏事,吏治有所好转,所要禁的自然禁止了,虽然在道德和礼仪方面,有不够完备的地方,但也不失为当时的好官。

古文:今缀集殊闻显迹,以为《循吏篇》云。

现代文:现在将显著业绩的良吏汇集到一起,作为《循吏篇》。

古文:卫飒字子产,河内脩武人也。

现代文:◆卫飒传,卫飒,字子产,河内脩武人。

古文:家贫好学问,随师无粮,常佣以自给。

现代文:卫飒家境贫寒但喜欢学问,他跟着老师学习而没有粮食,经常靠做工来维持生存。

古文:王莽时,仕郡历州宰。

现代文:王莽时,做遇州刺史。

古文:建武二年,辟大司徒邓禹府。

现代文:建武二年,他到大司徒邓禹府中任职。

古文:举能案剧,除侍御史,襄城令。

现代文:以举荐贤才处理繁重公务而被任侍御史、襄城令。

古文:政有名迹,迁桂阳太守。

现代文:他治政有声誉和政绩,升为桂阳太守。

古文:郡与交州接境,颇染其俗,不知礼则。

现代文:桂阳与交州交界,受交州影响很大,百姓不懂得礼法。

古文:飒下车,修庠序之教,设婚姻之礼。

现代文:卫飒上任以后,兴建学校,整治教化,制定婚姻的礼规。

古文:期年间,邦俗从化。

现代文:一年时间,风气大变。

古文:先是,含洭、浈阳,曲江三县,越之故地,武帝平之,内属桂阳。

现代文:原先含沤、演阳、曲江三县属于越地,武帝平定越地后,才收归桂阳。

古文:民居深山,滨溪谷,习其风土,不出田租。

现代文:百姓住在深山,靠着溪水,沿袭过去的风俗习惯,不交田租。

古文:去郡远者,或且千里。

现代文:离郡远的地方,有的将近千里。

古文:吏事往来,辄发民乘船,名曰 传役 。

现代文:官吏往来办事,总是调发百姓驾船接送,称之为 传役 。

古文:每一吏出,徭及数家,百姓苦之。

现代文:每一位官吏外出,徭役摊派到好几家,百姓为其所苦。

古文:飒乃凿山通道五百余里,列亭传,置邮驿。

现代文:卫飒于是凿通五百多里的山道,修驿站,设邮馆。

古文:于是役省劳息,奸吏杜绝。

现代文:这样减少了劳役,也杜绝了官吏的奸猾。

古文:流民稍还,渐成聚邑,使输租赋,同之平民。

现代文:外流的百姓慢慢回来,渐渐聚成乡镇,这才要他们像平民一样交纳赋税。

古文:又耒阳县出铁石,佗郡民庶常依因聚会,私为冶铸,遂招来亡命,多致奸盗。

现代文:另外,耒阳县出产铁矿石,其他郡的百姓经常聚在一起,私下炼铁,结果招来亡命之徒,导致很多奸盗的事情。

古文:飒乃上起铁官,罢斥私铸,岁所增入五百余万。

现代文:卫飒于是上书请设立负责铸铁的官员,不允许私人铸铁,每年增加的收入达五百多万。

古文:飒理恤民事,居官如家,其所施政,莫不合于物宜。

现代文:卫飒善于处理民事,体恤民情。他做官好比治理自己家一样,他所施行的政策,无一不合乎事理。

古文:视事十年,郡内清理。

现代文:他任职十年,郡治太平。

古文:二十五年,征还。

现代文:二十五年,卫飒被朝廷征还。

古文:光武欲以为少府,会飒被疾,不能拜起,敕以桂阳太守归家,须后诏书。

现代文:光武想任命他为少府,正赶上他生病,没法授职管事,光武命他以桂阳太守身份回家休养,等候韶书。

古文:居二岁,载病诣阙,自陈困笃,乃收印绶,赐钱十万,后卒于家。

现代文:过了两年,卫飒带病到朝廷,说自己病重,皇帝逭才收回他的印绶,赐给他十万钱。后来他在家中去世。

古文:南阳茨充代飒为桂阳。

现代文:直厘茎直接替挝担任拄屋太守,他也擅长治理。

古文:亦善其政,教民种殖桑柘麻之属,劝令养蚕织履,民得利益焉。

现代文:他教导百姓种植桑柘麻纡之类的东西,鼓励百姓养蚕织鞋,百姓得到不少益处。

古文:任延字长孙,南阳宛人也。

现代文:◆任延传,任延,字长孙,南阳宛县人。

古文:年十二,为诸生,学于长安,明《诗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,显名太学,学中号为 任圣童 。

现代文:十二岁时,他就成了太学的学生,在长安学习。他通晓《诗致、《易经》和《春秋》,在太学中有名气,在学府中被称为 任圣童 。

古文:值仓卒,避兵之陇西。

现代文:赶上兵荒马乱,他到陇西避难。

古文:时隗嚣已据四郡,遣使请延,延不应。

现代文:当时隗嚣已经占领陇西四郡,派人去请任延,任延置之不理。

古文:更始元年,以延为大司马属,拜会稽都尉。

现代文:更始元年,任命任延为大司马部属,授予他会稽都尉一职。

古文:时年十九,迎官惊其壮。

现代文:当时他十九岁,来接他的官员见他年轻很吃惊。

古文:及到,静泊无为,唯先遣馈礼祠延陵季子。

现代文:他到郡以后,恬淡无为,衹是先派人拿了祭品去祭祀延陵季札。

古文:时,天下新定,道路未通,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,会稽颇称多士。

现代文:当时天下刚刚平定,道路不通,来江南避难的人都没有回中原,所以会稽一带有才能的人很多。

古文:延到,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、严子陵等,敬待以师友之礼。

现代文:任延上任以后,对品行高洁之士像董子仪、严子陵等人一概聘请,并以师友之礼相待。

古文:掾吏贫者,辄分奉禄以赈给之。

现代文:部属有贫难,他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救济他们。

古文:省诸卒,令耕公田,以周穷急。

现代文:他裁减士兵,要他们耕种公家的田地,以便周济穷困之人。

古文:每时行县,辄使慰勉孝子,就餐饭之。

现代文:他每次到各县巡行,总是派人慰问孝子,并招待他们吃饭。

古文:吴有龙丘苌者,隐居太末,志不降辱。

现代文:吴地有个叫龙丘苌的人,在太末隐居,立志不变。

古文:王莽时,四辅三公连辟,不到。

现代文:王莽时期,四辅和三公连续召他做官,他都不去。

古文:掾史白请召之。

现代文:掾史禀告任延,请求将他召来。

古文:延曰: 龙丘先生躬德履义,有原宪、伯夷之节。

现代文:任延说: 龙丘先生躬行德义,具有原宪、伯夷的节操。

**古文:都尉埽洒其门,犹惧辱焉,召之不可。 **

现代文:我上门洒水扫地,还担心使他受到羞辱,召见他是绝对不可以的。

古文:遣功曹奉谒,修书记,致医药,吏使相望于道。

现代文:于是派功曹拿了礼品拜见他,给他写信,送去医药,使者一个接一个。

古文:积一岁,苌乃乘辇诣府门,愿得先死备录。

现代文:一年后,龙丘苌才坐车来到郡府,表示愿意在临死以前在郡供职。

古文:延辞让再三,遂署议曹祭酒。

现代文:任延再三推辞,最后要他暂任议曹祭酒。

古文:苌寻病卒,延自临殡,不朝三日。

现代文:龙丘苌不久病逝,任延亲自为他治丧,三天没有处理政务。

古文: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。

现代文:所以郡内有才能的士大夫争着到他这裹任职。

古文:建武初,延上书愿乞骸骨,归拜王庭。

现代文:建武初年,任延上书辞职,回去拜见天子。

古文:诏征为九真太守。

现代文:诏书召任延,任命他为九真太守。

古文:光武引见,赐马杂缯,令妻子留洛阳。

现代文:光武召见他,赐给他马匹和各种丝织品,让他的妻子儿女留在洛阳。

古文:九真俗以谢猎为业,不知牛耕,民常告籴交阯,每致困乏。

现代文:九真以打猎为业,不知道耕地种粮,老百姓经常到交趾去买粮,往往弄得穷困不足。

古文:延乃令铸作田器,教之垦辟。

现代文:于是任延要他们造农具,教他们垦荒种地。

古文:田畴岁岁开广,百姓充给。

现代文:这样耕地年年增多,百姓自给富足。

古文: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,各因淫好,无適对匹,不识父子之性,夫妇之道。

现代文:又骆越的百姓没有婚姻礼法,各自凭着情欲喜好,没有固定的妻子,也不了解父子间的天性和夫妇间的道理。

古文:延乃移书属县,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,女年十五至四十,皆以年齿相配。

现代文:任延于是发文书给所属各县,要求男子年龄在二十到五十岁之间,女子年龄在十五到四十之间,都按照年龄大小结合。

古文:其贫无礼娉,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。

现代文:有贫穷而出不起聘礼的,就要长吏以下的官员各自从俸禄中拿出一部分救助他们。

古文:同时相娶者二千余人。

现代文:结果同时娶妻的有二千多人。

古文:是岁风雨顺节,谷稼丰衍。

现代文:逭一年,风调雨顺,粮食丰收。

古文:其产子者,始知种姓。

现代文:这些人生下孩子,才知道宗族姓氏。

**古文:咸曰: 使我有是子者,任君也。 **

现代文:他们都说: 使我有孩子的,是任君啊!

古文:多名子为 任 。

现代文:许多人给孩子取名为 任 。

古文:于是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,延遂止罢侦候戍卒。

现代文:于是边境外的蛮夷夜郎等部落仰慕德义,愿意守保边关,因此任延撤掉了侦察候望的人和把守边关的士卒。

古文:初,平帝时,汉中锡光为交阯太守,教导民夷,渐以礼义,化声侔于延。

现代文:起初,在平帝时候,汉中人锡光担任交阯太守,他引导夷民,慢慢用礼义影响他们。

古文:王莽末,闭境拒守。

现代文:他使蛮夷开化的名声和任延差不多。王莽末年,锡光封锁边境,派兵拒守。

古文:建武初,遣使贡献,封盐水侯。

现代文:建武初年,他派使者进贡,被封为盐水侯。

古文:领南华风,始于二守焉。

现代文:岭南有华夏风气,从这两位太守开始。

古文:延视事四年,征诣洛阳,以病稽留,左转睢阳令,九真吏人生为立祠。

现代文:任延在九真任职四年,皇帝召他去洛阳,由于生病耽搁了行程,被降为睢阳令。九真的官员和百姓在他活着时就为他建了祠堂。

**古文:拜武威太守,帝亲见,戒之曰: 善事上官,无失名誉。 **

现代文:到京后他被任命为武威太守。皇帝亲自召见他,告诫他说: 好好侍奉上级,不要坏了名声。

古文:延对曰: 臣闻忠臣不私,私臣不忠。

现代文:任延回答说: 臣听说忠臣无私,有私则不忠。

古文:履正奉公,臣子之节。

现代文:一心为国,这是臣子的本分。

古文:上下雷同,非陛下之福。

现代文:上下雷同,不是陛下的福气。

**古文:善事上官,臣不敢奉诏。 **

现代文:好好侍奉上级官员,臣不敢接受您的指示。

**古文:帝叹息曰: 卿言是也。 **

现代文:皇帝叹息,说: 您说得对。

古文:既之武威,时将兵长史田绀,郡之大姓,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。延收绀系之,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。

现代文:到了武威以后,当时统率军队的长史田绀是郡内的望族,他的子侄及宾客为害百姓,任延将田绀拘捕,他父子和宾客有五六人被处死。

古文: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,自号将军,夜来攻郡。

现代文:田钳的小儿子田尚于是聚集了几百放荡轻薄的人,自称将军,夜间攻打郡府。

古文:延即发兵破之。

现代文:任延随即发兵打败了田尚。

古文:自是威行境内,吏民累息。

现代文:自此,他的威信大震,官吏和百姓都小心翼翼。

古文:郡北当匈奴,南接种羌,民畏寇抄,多废田业。

现代文:武威北对匈奴,南接羌人,老百姓害怕匈奴和羌人的入侵和抄掠,许多人荒废了耕种。

古文:延到,选集武略之士千人,明其赏罚,令将杂种胡骑休屠黄石屯据要害,其有警急,逆击追讨。

现代文:任延到后,挑选了一千懂得用兵的人,申明赏罚,要他们率领种族庞杂的胡人休屠黄石的骑兵占据要害地方,一旦有紧急情况,就可以迎战和追击敌人。

古文:又造立校官,自掾史子孙,皆令诣学受业,复其徭役。

现代文:每战敌人伤亡必多,自此,不敢再来。河西过去缺雨,任延于是设立主管水利的官员,负责修建水沟渠道,百姓都得到益处。

古文:章句既通。悉显拔荣进之。

现代文:他又兴建学校,派官员管理,自掾史以下官员的子孙都让他们到学校接受教育,免去他们的徭役。

古文:郡遂有儒雅之士。

现代文:通晓经义的一概任用,使其荣显。

古文:后坐擅诛羌不先上,左转召陵令。

现代文:武威自此有了博学多才的人。后来任延因擅自杀害羌人被降职为召陵令。

古文:显宗即位,拜颍川太守。

现代文:显宗即位,授予他颖川太守。

古文:永平二年,征会辟雍,因以为河内太守。

现代文:永平二年,皇帝召他到学校,接着任命他为河内太守。

古文:视事九年,病卒。

现代文:任职九年,病逝。

古文:少子恺,官至太常。

现代文:他的小儿子任恺,官做到太常。

古文:王景字仲通,乐浪讲邯人也。

现代文:◆王景传,王景,字仲通,乐浪讶邯人。

古文:八世祖仲,本琅邪不其人。

现代文:他的八世祖王仲,原是琅邪不其人。

古文:好道术,明天文。

现代文:王仲喜欢道术,懂得天象。

古文:诸吕作乱,齐哀王襄谋发兵,而数问于仲。

现代文:诸吕作乱时,齐哀王刘襄策划发兵,多次向王仲请教。

古文:及济北王兴居反,欲委兵师仲,仲惧祸及,乃浮海东奔乐浪山中,因而家焉。

现代文:济北王刘兴居反叛时,想要他担任军师。王仲害怕遭祸,就乘船束渡大海,逃到乐浪山中,就此在那裹安了家。

古文:父闳,为郡三老。

现代文:王景的父亲王闳,做过郡的三老。

古文:更始败,土人王调杀郡守刘宪,自称大将军、乐浪太守。

现代文:更始失败后,当地人王调杀了郡守刘宪,自称为大将军、乐浪太守。

古文:建武六年,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。

现代文:建武六年,光武派太守王遵率军攻打王调。

古文:至辽东,闳与郡决曹史杨邑等共杀调迎遵,皆封为列侯,闳独让爵。

现代文:王遵到辽东,王闳与郡府决曹史杨邑等人一起杀了王调,迎接王遵。天子将他们都封为列侯,惟独王闳辞让官爵。

古文:帝奇而征之,道病座。

现代文:皇帝很感惊奇,召他进京,谁知他在路上病逝了。

古文:景少学《易》,遂广窥众书,又好天文术数之事,沈深多伎艺。

现代文:王景从小学习《周易》,接着广泛阅读各种书籍,他又喜欢天文数术一类的事,所以性格深沉,擅长的技艺很多。

古文:辟司空伏恭府。

现代文:司空伏恭召他到府中任职。

古文:时有荐景能理水者,显宗诏与将作谒者王吴共修作浚仪渠。

现代文:当时有人荐举王景能治水,显宗下韶书要他与将作谒者王吴一道修建浚仪渠。

古文:吴用景墕流法,水乃不复为害。

现代文:王吴采用王景提出的低坝挡水的办法,才不再有水害。

古文:初,平帝时,河、汴决坏,未及得修。

现代文:起初,在平帝时候,黄河、汴水决口,冲坏河堤,没来得及治理。

古文:建武十年,阳武令张汜上言: 河决积久,日月侵毁,济渠所漂数十许县。

现代文:建武十年,阳武令张汜上书说: 黄河决很长时间了,天天为害,济渠淹了几十个县。

古文:修理之费,其功不难。

现代文:花些钱治水,取得成功并不困难。

**古文:宜改修堤防,以安百姓。 **

现代文:最好改建河堤,使百姓安定。

古文:书奏,光武即为发卒。

现代文:奏章送上去,光武立刻派去士卒。

古文:方营河功,而逡仪令乐俊复上言: 昔元光之间,人庶炽盛,缘堤垦殖,而瓠子河决,尚二十余年,不即拥塞。

现代文:正筹划治理黄河的事,浚仪令乐俊又上书说: 从前在武帝年间,人口众多,都沿着河堤开垦种植,而瓠子河决口,尚且有二十多年,不会立刻就阻塞的。

古文:今居家稀少,田地饶广,虽未修理,其患犹可。

现代文:现在人口稀少,田地广阔,虽然没有治理,灾患还可以承受。

古文:且新被兵革,方兴役力,劳怨既多,民不堪命。

现代文:而且又经过战争,现在又兴动劳役,劳苦和怨恨一旦多了,百姓无法承受。

**古文:宜须平静,更议其事。 **

现代文:最好等稳定的时候,再讨论逭件事。

古文:光武得此遂止。

现代文:光武看到这个意见就取消了治水的事。

古文:后汴渠东侵,日月弥广,而水门故处,皆在河中,兗、豫百姓怨叹,以为县官恒兴佗役,不先民急。

现代文:后来汴渠束流,越来越大,而水闸原先所在的地方,都已经到了黄河中间。兖州、豫州的百姓埋怨,认为朝廷经常兴动其他劳役,而不先考虑百姓最急的事情。

古文:永平十二年,议修汴渠,乃引见景,问以理水形便。

现代文:永平十二年,天子商议治理汴渠的事,就召见王景,询问治水地理形势和便利条件。

古文:景陈其利害,应对敏给,帝善之。

现代文:王景陈述治水的利害,灵敏迅速,皇帝很欣赏。

古文:又以尝修浚仪,功业有成,乃赐景《山海经》、《河渠书》、《禹贡图》及钱帛衣物。

现代文:又由于他曾经治理过浚仪,就赐给他《山海经》、《河渠书》、《禹贡图》以及钱币布帛衣服物品。

古文:夏,遂发卒数十万,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,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。

现代文:夏天,朝廷终于征调几十万军队,派王景和王吴修筑渠道和河堤,从荣阳到千乘海口有一千多里。

古文:景乃商度地势,凿山阜,破砥绩,直截沟涧,防遏冲要,疏决壅积,十里立一水门,令更相洄注,无复溃漏之患。

现代文:王景于是测量地形,打通山陵,清除水中沙石,直接切断大沟深涧,在要害之处筑起堤坝,又疏通引导阻塞积聚的水流,每十里修造一座水闸,使得水流能够来回灌注,不再有溃决之害。

古文:景虽简省役费,然犹以百亿计。

现代文:虽然王景节约工程费用,但花费还是以百亿计算。

古文:明年夏,渠成。

现代文:第二年夏天,水渠建成了。

古文:帝亲自巡行,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,如西京旧制。

现代文:皇帝亲自巡视,下诏书要靠黄河的郡国设立负责河堤的官员,一如西汉的制度。

古文:景由是知名。

现代文:王景由此知名。

古文:王吴及诸从事掾史皆增秩一等。

现代文:王吴和从事掾史们都增加一级官爵俸禄。

古文:景三迁为侍御史。

现代文:王景经三次升迁而担任侍御史。

古文:十五年,从驾车巡狩,至无盐,帝美其功绩,拜河堤谒者,赐车马缣钱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他跟随天子到束部巡视,到达无盐时,皇帝称赞他的功绩,授予他河堤谒者一职,赐给他车马、细绢和钱币。

古文:建初七年,迁徐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建初七年,王景调任徐州刺史。

古文:先是杜陵杜笃奏上《论都赋》,欲令车驾迁还长安。

现代文:在这以前杜陵人杜笃向皇帝进献《论都赋》,想使都城迁往长安。

古文:耆老闻者,皆动怀土之心,莫不眷然伫立西望。

现代文:上了年纪的人听说以后,都萌动怀念故土的想法,一个个深情地长时间地向西遥望。

古文:景以宫庙已立,恐人情疑惑,会时有神雀诸瑞,乃作《金人论》,颂洛邑之美,天人之符,文有可采。

现代文:王景认为宫室宗庙已经建成,担心人心疑惑,正好当时出现神雀等各种祥瑞,就写了《金人论赞颂洛邑的华美和天人相应的祥瑞,文章有可取之处。

古文:明年,迁庐江太守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王景调任庐江太守。

古文:先是,百姓不知牛耕,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。

现代文:在这以前,庐江的百姓不知道用牛耕地,造成土地肥力有余而粮食经常不够的现象。

古文: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。

现代文:郡的边界上有楚国相孙叔敖所修的芍陂稻田。

古文:景乃驱率吏民,修起芜废,教用犁耕,由是垦辟倍多,境内丰给。

现代文:王景于是率领督促官吏和百姓,重新开垦荒芜的土地,教百姓用犁耕地,这样开垦的田地比原有土地增加了一倍多,郡内的粮食丰盛充足。

古文:遂铭石刻誓,令民知常禁。

现代文:于是将诫命刻在石头上,使百姓知道一般的禁令。

古文:又训令蚕织,为作法制,皆著于乡亭,庐江传其文辞。

现代文:另外,他引导百姓养蚕织布,给他们制订法规,将法规全部刻在乡间亭子上。庐江还流传他制订的条文。

古文:卒于官。

现代文:王景在官任上去世。

古文:初,景以为《六经》所载,皆有卜筮,作事举止,质于蓍龟,而众书错糅,吉凶相反,乃参纪众家数术文书,冢宅禁忌,堪舆日相之属,适于事用者,集为《大衍玄基》云。

现代文:起初,王景认为《六经》所记载的,都有筮,做事情都蓍龟求,然而群书所说的吉凶不一致,于是整理各家数术方面的书籍,及建墓造宅的禁忌、阴阳风水、占星之类适用的部分,编成《大衍玄基》。

古文:秦袁字伯平,扶风茂陵人也。

现代文:◆秦彭传,秦彭,字伯平,扶风茂陵人。

古文:自汉兴之后,世位相承。

现代文:自汉朝以后,秦氏世代继承官位。

古文:六世祖袭,为颍川太守,与群从同时为二千石者五人,故三辅号曰 万石秦氏 。

现代文:秦彭的六世祖秦袭,担任颖!太守,他与同族兄弟同时担任二千石的有五个人,所以三辅地区称他们为 万石秦氏 。

古文:彭同产女弟,显宗时入掖庭为贵人,有宠。

现代文:秦彭的妹妹在显宗时入宫为贵人,很受宠幸。

古文:永平七年,以彭贵人兄,随四姓小侯擢为开阳城门候。

现代文:永平七年,作为彭贵人的哥哥,秦彭跟着四姓外戚小侯一道被提拔为开阳城门候。

古文:十五年,拜骑都尉,副驸马都尉耿秉北征匈奴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他被授予骑都尉一职,帮助驸马都尉耿秉北征匈奴。

古文:建初元年,迁山阳太守。

现代文:建初元年,秦彭升为山阳太守。

古文:以礼训人,不任刑罚。

现代文:他以礼义教育百姓,不用刑罚。

古文:崇好儒雅,敦明庠序。

现代文:他推崇儒学,提倡教育。

古文:每春秋飨射,辄修升降揖让之仪。

现代文:每到春秋飨食习射的时候,他总是整顿上升下降及宾主揖让的礼仪。

古文:乃为人设四诫,以定六亲长幼之礼。

现代文:他为百姓制订了四条训诫,用来确定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长幼之间的礼仪。

古文:有遵奉教化者,擢为乡三老,常以八月致酒肉以劝勉之。

现代文:谁遵守奉行教化,就提拔他为乡三老,经常在八月份送去酒肉作为勉励。

古文:吏有过咎,罢遣而已,不加耻辱。

现代文:官员犯了罪和过错,免去其官职并打发走而已,不使其受辱。

古文:百姓怀爱,莫有欺犯。

现代文:结果百姓都心怀仁爱,没人互相欺骗或侵犯。

古文:兴起稻田数千顷,每于农月,亲度顷亩,分别肥瘠,差为三品,各立文簿,藏之乡县。

现代文:他开垦了几千顷稻田,每到农事季节,秦彭亲自测量土地的亩数,划分出土地的肥沃和贫瘠,列为三等,分别记在公文簿上,将其收藏在乡里和县府。

古文:于是奸吏跼蹐,无所容诈。

现代文:这样,奸猾的官吏不敢妄为,没法藏奸。

古文:彭乃上言,宜令天下齐同其制。

现代文:秦彭于是上书给朝廷,说最好让全国都实行这种制度。

古文:诏书以其所立条式,班令三府,并下州郡。

现代文:诏书将他所列的条文,分发给三府,并且向州郡下达。

古文:在职六年,转颍川太守,仍有凤皇、麒麟、嘉禾、甘露之瑞,集其郡境。

现代文:秦彭任职六年,调任颖川太守。经常有凤凰、麒麟、特别茁壮的稻禾、甘美的雨露等祥瑞,在郡内到处出现。

古文:肃宗巡行,再幸颍川,辄赏赐钱谷,恩宠甚异。

现代文:肃宗外出视察,再次到颖川,总是赏给他钱粮,对他的优遇宠爱特别突出。

古文:章和二年卒。

现代文:他在章和二年去世。

古文:鼓弟忄享、褒,并为射声校尉。

现代文:秦彭的弟弟秦惇、秦裹,一道担任射声校尉。

古文:王涣字稚子,广汉郪人也。

现代文:◆王涣传,王涣,字稚子,广漠郑县人。

古文:父顺,安定太守。

现代文:王涣的父亲王顺,担任安定太守。

古文:涣少好侠,尚气力,数通剽轻少年。

现代文:王涣从小喜欢行侠,崇尚武力,多次和强悍轻捷的少年往来。

古文:晚而改节,敦儒学,习《尚书》,读律令,略举大义。

现代文:后来他改变操行,留意儒学,修习《尚书》,诵读法律,大致能把握其主要意思。

古文:为太守陈宠功曹,当职割断,不避豪右。

现代文:他担任太守陈宠的功曹,敢于决断,不顾豪强。

古文:宠风声大行,入为大司农。

现代文:陈宠治政的名声广泛流传,到京师担任大司农。

**古文:和帝问曰: 在郡何以为理? **

现代文:和帝问他: 你在郡用什么方法治理的?

**古文:宠顿首谢曰: 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,主簿镡显拾遗补阙,臣奉宣诏书而已。 **

现代文:陈宠叩头辞让说: 臣任用功曹王涣来选用贤明有才能的人,任用主簿坛显来纠正过失补充遗漏。臣不过捧读韶书罢了。

古文:帝大悦,涣由此显名。

现代文:和帝听了大为高兴。王涣由此出了名。

古文:州举茂才,除温令。

现代文:州府荐举他为茂才,朝廷任命他为温县令。

古文:县多奸猾,积为人患。

现代文:县内奸恶狡猾的人很多,长期给老百姓造成灾难。

古文:涣以方略讨击,悉诛之。

现代文:王涣想方设法攻打坏人,将他们全部消灭。

古文:境内清夷,商人露宿于道。

现代文:境内自此太平,商人可以在路边过夜。

古文:其有放牛者,辄云以属稚子,终无侵犯。

现代文:那些放牛的人,经常说将牛交给王涣了,始终没发生互相侵犯的事。

古文:在温三年,迁兗州刺史,绳正部郡,风威大行。

现代文:王涣在温县三年,升为兖州刺史,他以法律治理兖州各郡,德化和声威得到广泛推行。

古文:后坐考妖言不实论。

现代文:后来他因为考问妖妄言论不符合实情而被判罪。

古文:岁余,征拜侍御史。

现代文:几年后,又被朝廷征召,授予侍御史职位。

古文:永元十五年,从驾南巡,还为洛阳令。

现代文:永元十五年,王涣跟随皇上到南方巡视,回来后担任洛阳令。

古文:以平正居身,得宽猛之宜。

现代文:王涣处世正直,施政时能做到宽严合宜。

古文:其冤嫌久讼,历政所不断,法理所难平者,莫不曲尽情诈,压塞群疑。

现代文:那些长期诉讼的冤案疑案,历经几任县令都没有断决的,有根据法律情理都难以评判的,王涣都能够巧妙地弄清案情真假,消除大家的疑惑。

古文:又能以谲数发奸伏。

现代文:他还能用奇谋异术发现潜藏的坏人坏事。

古文:京师称叹,以为涣有神算。

现代文:京师的百姓都称赞惊叹,认为王涣有神机妙算。

古文:元兴元年,病卒。

现代文:元兴元年,王涣病逝。

古文:百姓市道莫不咨嗟。

现代文:无论是城市中的居民还是行旅之人没有不叹息的。

古文: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,致奠醊以千数。

现代文:男女老少相互凑集钱粮,上千人为他举行祭奠。

古文:涣丧西归,道经弘农,民庶皆设盘桉于路。

现代文:王涣的灵柩西归,中途经过弘农,老百姓都在路边摆起了盘子桌子,放上祭品。

古文:吏问其故,咸言平常持米到洛,为卒司所抄,恒亡其半。

现代文:官吏向他们询问原因,他们都说平时带粮食去洛阳,被士兵和官吏掠夺,经常损失一半。

古文:自王君在事,不见侵枉,故来报恩。

现代文:自从王涣当了县令,再没被侵夺,所以前来报答他的恩德。

古文:其政化怀物如此。

现代文:王涣施政使百姓感化到如此地步。

古文:民思其德,为立祠安阳亭西,每食辄弦歌而荐之。

现代文:百姓想念他的恩德,在安阳亭西面为他建造祠堂,每到吃饭时就和弦而歌并祭奠王涣。

古文:永初二年,邓太后诏曰: 夫忠良之吏,国家所以为理也。

现代文:永初二年,邓太后下诏书说: 有了忠心耿耿而有才德的官吏,国家才得以治理。

古文:求之甚勤,得之至寡。

现代文:朝廷访求这样的官吏很勤勉,但得到的非常少。

**古文:故孔子曰: 才难不其然乎! **

现代文:所以孑乙子说: 有才很难,难道不是这样吗?

古文:莫大司农朱邑、右扶风尹翁归,政迹茂异,令名显闻,孝宣皇帝嘉叹悯惜,而以黄金百斤策赐其子。

现代文:过去大司农朱邑、右扶风尹翁归,政绩优异,美名到处传颂,孝宣皇帝夸奖,并且下韶书赏赐他们的儿子百斤黄金。

古文:故洛阳令王涣,秉清修之节,蹈羔羊之义,尽心奉公,务在惠民,功业未遂,不幸早世,百姓追思,为之立祠。

现代文:原洛阳令王涣,守持清廉的节操,遵循《诗羔羊》阐述的含义,尽心为公,一心使百姓得到好处,功业没有成功,就不幸过早逝世,百姓对他追忆怀念,为他修建祠堂。

古文:自非忠爱之至,孰能若斯者乎!

现代文:要不是他忠心仁爱到了极点,谁能够达到这样的境地!

**古文:今以涣子石为郎中,以劝劳勤。 **

现代文:现在任命王涣的儿子王石为郎中,以奖励为国为民辛勤操劳的人。

古文:延熹中,桓帝事黄、老道,悉毁诸房祀,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,洛阳留王涣祠焉。

现代文:延熹年间,桓帝事奉黄老学说,将所有的祠堂全部毁去,惟独专门下诏书要密县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庙,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。

古文:镡显后亦知名,安帝时为豫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坛显后来也知名,他在安帝时担任豫州刺史。

古文:时,天下肌荒,竞为盗贼,州界收捕且万余人。

现代文:当时天下饥荒,人们争着做盗贼,豫州境内被逮捕的差不多有一万多人。

古文:显愍其困穷,自陷刑辟,辄擅赦之,因自劾奏。

现代文:铎显同情这些人的穷困,宁愿自己触犯法律,经常擅自赦免罪犯,因此自我弹劾。

古文:有诏勿理。

现代文:皇帝下诏书叫不要受理坛显的自劾。

古文:后位至长乐卫尉。

现代文:坛显后来做到长乐卫尉。

古文:自涣卒后,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,皆不称职。

现代文:自从王涣去世以后,皇帝连续下韶书给三公,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令,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。

古文:永和中,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。

现代文:永和年间,朝廷任命剧县令勃海人任峻任洛阳令。

古文:峻擢用文武吏,皆尽其能,纠剔奸盗,不得旋踵,一岁断狱,不过数十,威风猛于涣,而文理不及之。

现代文:任峻选拔文武官员,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。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,决不畏避退缩,所以一年中要判的案件,不过几十个。任峻在威猛方面超过王涣,但在文德治理方面比不上王涣。

古文:峻字叔高,终于太山太守。

现代文:任峻字叔高,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。

古文:许荆字少张,会稽阳羡人也。

现代文:◆许荆传,许荆,字少张,会稽阳羡人。

古文:祖父武,太守第五伦举为孝廉。

现代文:他的祖父许武,被太守第五伦举荐为孝廉。

**古文:武以二弟晏、普未显,欲令成名,乃请之曰: 礼有分异之义,家有别居之道。 **

现代文:许武因为两个弟弟许晏、许普尚未有名,想让他们出名,就把他们叫来说: 根据礼有分开的原则,家产也有分开的道理。

古文:于是共割财产以为三分,武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,二弟所得并悉劣少。

现代文:于是将财产分为三份,许武自己拿田地肥美住宅宽敞奴婢能干的一份,两个弟弟得到的都是又差又少的一份。

古文:乡人皆称弟克让而鄙武贪婪,晏等以此并得选举,武乃会宗亲,泣曰: 吾为兄不肖,盗声窃位,二弟长年,未豫荣禄,所以求得分财,自取大讥。

现代文:同乡的人都称赞许武的弟弟能够谦让而鄙视许武的贪婪,许晏和许普因此一并得到推举。许武遣才会集宗族亲戚,流着泪说: 我作为哥哥行为不贤,窃取名声地位,两个弟弟已经成人,没得到富贵俸禄,所以要求分财产,情愿自己遭到很大讥讽。

**古文:今理产所增,三倍于前,悉以推二弟,一无所留。 **

现代文:现在治理的财产比以前增加了三倍,我将其全部让给两个弟弟,一件都不留下。

古文:于是郡中翕然,远近称之。

现代文:于是郡内舆论一致称赞许武。

古文:位至长乐少府。

现代文:许武做到长乐少府。

古文:荆少为郡吏,兄子世尝报仇杀人,怨者操兵攻之。

现代文:许荆年轻时做郡吏,他哥哥的儿子许世曾经为了报仇杀人,怨恨许世的人拿了武器来找他算账。

古文:荆闻,乃出门逆怨者,跪而言曰: 世前无状相犯,咎皆在荆不能训导。

现代文:许荆得知后,就出门迎着那些仇家,跪下来说: 许世以前无礼,冒犯了你们,责任都因为我没能加以训导。

**古文:兄既早没,一子为嗣,如令死者伤其灭绝,愿杀身代之。 **

现代文:兄长很早就已过世,就一个儿子延续血统,假使让死去的人为血统的灭绝伤痛,我情愿以死相代。

**古文:怨家扶荆起,曰: 许掾郡中称贤,吾何敢相侵? **

现代文:仇家将许荆扶起来,说: 您在郡中被称赞为有贤德,我们怎么敢对您无礼?

古文:因遂委去。

现代文:因而就此作罢。

古文:荆名誉益著。

现代文:许荆的名声更加显著。

古文:太守黄兢举孝廉。

现代文:太守黄兢将他举荐为孝廉。

古文:和帝时,稍迁桂阳太守。

现代文:和帝时,许荆逐步升为桂阳太守。

古文:郡滨南州,风俗脆薄,不识学义。

现代文:桂阳靠近南州,风气习俗很轻薄,不懂得学识道义。

古文:荆为设丧纪婚姻制度,使知礼禁。

现代文:许荆为他们制订婚丧制度,让百姓知道礼义法禁。

古文:尝行春到耒阳县,人有蒋均者,兄弟争财,互相言讼。

现代文:他曾经在春季到末阳县巡视,有个叫蒋均的人,兄弟之间因争夺财物而互相控告。

**古文:荆对之叹曰: 吾荷国重任,而教化不行,咎在太守。 **

现代文:许荆面对兄弟俩感叹说: 我担负国家的重任,但教化没有得到推行,责任在我太守。

古文:乃顾使吏上书陈状,乞诣廷尉。

现代文:于是转过头来要身边小吏向朝廷上书说明情况,请求到廷尉那裹接受刑罚。

古文:均兄弟感悔,各求受罪。

现代文:蒋均兄弟感悟后悔,各自要求接受处罚。

古文:在事十二年,父老称歌。

现代文:许荆在太守任上十二年,百姓们对他赞扬歌颂。

古文:以病自上,征拜谏议大夫,卒于官。

现代文:由于生病,他上书朝廷,结果被征召,任命为谏议大夫,在任上去世。

古文:桂阳人为立庙树碑。

现代文:桂阳人为他建庙立碑。

古文:荆孙有彧,灵帝时为太尉。

现代文:许荆的孙子许碱,灵帝时担任太尉。

古文:孟尝字伯周,会稽上虞上也。

现代文:◆孟尝传,孟尝,字伯周,会稽上虞人。

古文:其先三世为郡吏,并伏节死难。

现代文:他的祖先三代担任郡吏,都在祸乱中守节而死。

古文:尝少修操行,仕郡为户曹史。

现代文:孟尝从小修养操行,在郡府出任户曹史。

古文: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。姑年老寿终,夫女弟先怀嫌忌,乃诬妇厌苦供养,加鸩其母,列讼县庭。

现代文:上虞有位寡妇奉养婆婆极为孝顺,婆婆年老去世,小姑子原先就心怀忌恨,就诬陷寡妇对供养婆婆感到厌烦,毒死了她的母亲,向县投诉。

古文:郡不加寻察,遂结竟其罪。

现代文:郡府没有加以考察,就给寡妇结案定罪。

古文:尝先知枉状,备言之于太守,太守不为理。

现代文:孟尝原先知道寡妇的冤情,就将详情告诉太守,但太守没去审理。

古文:尝哀泣外门,因谢病去,妇竟冤死。

现代文:孟尝在郡府门外哀哭,因而藉口有病辞去官职。寡妇最终含冤而死。

古文:自是郡中连旱二年,祷请无所获。

现代文:自此郡中连续两年干旱,怎么祷告都不起作用。

古文:后太守殷丹到官,访问其故,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。

现代文:后来太守殷丹上任,询问干旱的原因,孟尝到郡府详细陈述寡妇被冤死的事情,顺便说: 从前束海有位孝妇。

古文:因曰: 昔东海孝妇,感天致旱,于公一言,甘泽时降。

现代文:感动上天而造成干旱,于公一句话,上天立刻降下甘雨。

**古文:宜戮讼者,以谢冤魂,庶幽枉获申,时雨可期。 **

现代文:应当将投诉的人杀掉,以向冤死的魂灵道歉,希望能使冥间的冤屈得到伸张,应时之雨可以指望。

古文:丹从之,即刑讼女而祭妇墓,天应澍雨,谷稼以登。

现代文:殷丹听从他的意见,立刻将投诉的女子治罪并且祭祀寡妇的坟墓,结果上天感应降下大雨,庄稼因此丰收。

古文:尝后策孝廉,举茂才,拜徐令。

现代文:孟尝后来被策封为孝廉,又被推荐为秀才。

古文:州郡表其能,迁合浦太守。

现代文:朝廷任命他为徐县县令。州府和郡府上书举荐他的才能,所以升为合浦太守。

古文:郡不产谷实,而海出珠宝,与交阯比境,常通商贩,留籴粮食。

现代文:合浦不生产粮食,但海中出产珍宝。合浦与交吐接壤,经常有商贩往来,买卖粮食。

古文:先时宰守并多贪秽,诡人采求,不知纪极,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。

现代文:从前的太守大都贪婪,要求人们采集,不知限度,珍珠就逐渐跑到交耻郡内去了。

古文:于是行旅不至,人物无资,贫者饿死于道。

现代文:结果行旅不再来了,人和牲畜都没有吃的,穷苦的人饿死在道边。

古文:尝到官,革易前敝,求民病利。

现代文:孟尝上任后,革除过去的弊端,访求百姓的疾苦和有利于百姓的事情。

古文:曾未逾岁,去珠复还,百姓皆反其业,商货流通,称为神明。

现代文:还不到一年的时间,流失的珠子又回到合浦,老百姓都恢复他们的本业,商人开始来往,货物开始流通,孟尝被称赞为明智如神。

古文:以病自上,被征当还,吏民攀车请之。

现代文:孟尝因病自己上书辞职,朝廷征召他将要返回京师,官吏百姓抓住孟尝的车子恳求他留下。

古文:尝既不得进,乃载乡民船夜遁去。

现代文:孟尝既然没法走,就坐了乡间百姓的船连夜离去。

古文:隐处穷泽,身自耕佣。

现代文:孟尝在荒僻的沼泽地隐居,自己动手耕种。

古文:邻县士民慕其德,就居止者百余家。

现代文:邻县的士人百姓仰慕孟尝的德行,搬来和他住在一起的有一百多家。

古文:桓帝时、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: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,而身轻言微,终不蒙察。

现代文:桓帝时期,尚书同郡人杨乔上书推荐孟尝说: 臣先后七次上书推荐原合浦太守盂尝,但人微言轻,始终没得到考虑。

古文:区区破心,徒然而已。

现代文:臣剖心相示,但什么作用也不起。

古文:尝安仁弘义,耽乐道德,清行出俗,能干绝群。

现代文:孟尝安乐于仁爱,弘扬道义,特别醉心于道德,行为高洁脱俗,才干出类拔萃。

古文:前更守宰,移风改政,去珠复还,饥民蒙活。

现代文:以前做太守时,移风易俗,改革政治,失去的珍珠又重新回来,饥饿的百姓赖他得以存活。

古文:且南海多珍,财产易积,掌握之内,价盈兼金,而尝单身谢病,躬耕垄次,匿景藏采,不扬华藻。

现代文:而且南海珍宝很多,财产容易积蓄,他手中掌管的珍宝,价值超过兼金,但孟尝只身一人因病引退,亲自在田间耕作,隐藏起自己的踪迹和风采,不显露自己的华采。

古文:实羽翮之美用,非徒腹背之毛也。

现代文:他实在是作为羽翼用的大才,而不是腹下背上的捆毛。

古文:而沉沦草莽,好爵莫及,廊庙之宝,弃于沟渠。

现代文:然而他埋没在荒野之中,好的官爵没他的份,致使国家宝器,被抛弃在沟渠中。

古文:且年岁有讫,桑榆行尽,而忠贞之节,永谢圣时。

现代文:再说年岁有限,他已近暮年,而他忠贞的节操,却在圣明的时代长期凋零。

古文:臣诚伤心,私用流涕。

现代文:臣心裹实在伤痛,私下为此流泪。

古文:夫物以远至为珍,士以稀见为贵。

现代文:从很远地方弄来的物品被枧为珍奇,士人不同一般被当作宝贵。

古文:蟠木朽珠,为万乘用者,左右为之容耳。

现代文:盘曲腐朽的树不能够为天子所用,是由于手下人的雕刻修饰。

古文:王者取士,宜拔众之所贵。

现代文:天子任用士人,应当选拔大家都推重的人。

古文:臣以斗筲之姿,趋走日月之侧。思立微节,不敢苟私乡曲。窃感禽息,亡身进贤。

现代文:臣以才识短浅的资质,在天子身边奔走驱使,想着建树微不足道的节操,并不敢与同乡暗徇私情,私下受禽息行为的感动,不顾性命推举有才德的人。

古文:尝竟不见用。

现代文:孟尝最终也没被起用。

古文:年七十,卒于家。

现代文:七十岁时,他在家中去世。

古文:第五访字仲谋,京兆长陵人,司空伦之族孙也。

现代文:◆第五访传,第五访,字仲谋,京兆长陵人,司空第五伦的同族孙子。

古文:少孤贫,常佣耕以养兄嫂。

现代文:第五访小时候失去父亲,家贫为供养兄嫂他经常为人耕种。

古文:有闲暇,则以学文。

现代文:一有空闲,就学习道艺。

古文:仕郡为功曹,察孝廉,补新都令。

现代文:他出任郡府功曹,被选拔为孝廉,并补任新都令。

古文:政平化行,三年之间,邻县归之,户口十倍。

现代文:他施政平允,推行教化,三年之内,邻县的百姓来投奔他,户口比过去增加了十倍。

古文:迁张掖太守。

现代文:他升任张掖太守。

古文:岁饥,粟石数千,访乃开仓赈给以救其敝。

现代文:年成饥荒,一石粮食的价格涨到几千钱。第五访就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度遇难关。

古文:更惧谴,争欲上言。

现代文:官员们害怕被追究,争着上报朝廷。

古文:访曰: 若上须报,是弃民也。

现代文:第五访说: 若是上书再等到答覆,就是丢下老百姓不管。

**古文:太守乐以一身救百姓! **

现代文:我情愿用自己的性命来救百姓!

古文:遂出谷赋人。

现代文:于是拿出粮食分给百姓。

古文:顺帝玺书嘉之。

现代文:顺帝下韶书褒奖第五访。

古文:由是一郡得全。

现代文:全郡的百姓由此得到了保全。

古文:顺辞默谏,多见省用。

现代文:一年多后,官员百姓一并丰足,郡内没有发生奸邪盗贼的事情。

古文:复以日食免。

现代文:后调任南阳太守。

古文:因乞骸骨,卒于家。

现代文:离任后被授予护羌校尉一职,边境地区的人都信服他的威信。

古文:刘宠字祖荣,东莱牟平人,齐悼惠王之后也。

现代文:第五访在任去世。◆刘宠传,刘宠字祖荣,东莱郡牟平县人。齐悼惠王的后代。

古文:悼惠王子孝王将闾,将闾少子封牟平侯,子孙家焉。

现代文:悼惠王子孝王将闾,将闾的少子封牟平侯,他的子孙就家居牟平。

古文:父丕,博学,号为通儒。

现代文:刘宠的父亲刘丕,很有学问,称为通儒。

古文:宠少受父业,以明经举孝廉,陈东平陵令,以仁惠为吏民所爱。

现代文:刘宠年轻时从父亲学习,因精通经学被举为孝廉,授东平陵县令。因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。

古文:母疾,弃官去。

现代文:母亲病了,弃官回家。

古文:百姓将送塞道,车不得进,乃轻服遁归。

现代文:百姓送他,连道路也堵塞了,车子不能前进,于是穿着便服跑回去了。

古文:后四迁为豫章太守,又三迁拜会稽太守。

现代文:后来四次升迁任豫章太守,又三次迁升授会稽太守。

古文:山民愿朴,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,颇为官吏所扰。

现代文:山里有的老百姓朴实拘谨,竟有从小到老没有进过城市的,往往被官吏欺诈。

古文:宠简除烦苛,禁察非法,郡中大化。征为将作大匠。

现代文:刘宠除去那些繁琐的规章制度,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,郡中秩序井然,老百姓安居乐业。被征任将作大臣。

古文:山阴县有五六老叟,厖眉皓发,自若邪山谷间出,人赍百钱以送宠。

现代文:山阴县有五六个老翁,眉毛头发都花白了,从若邪山谷间出来,每人拿着百钱送给刘宠。

**古文:宠劳之曰: 父老何自苦? **

现代文:刘宠安慰他们说 :各位长者何必这样呢?

古文:对曰: 山谷鄙生,未尝识郡朝。

现代文:回答说 :山谷里无知识的人,没有见过郡守。

古文:它守时吏发求民间,至夜不绝,或狗吠竟夕,民不得安。

现代文:过去太守在任时,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,白天黑夜不断,有时狗叫通宵,百姓不得安宁。

古文:自明府下车以来,狗不夜吠,民不见吏。

现代文:自从您到任以来,夜里听不见狗叫声,百姓看不到官吏。

**古文:年老遭值圣明,今闻当见弃去,故自扶奉送。 **

现代文:我们年老难得逢此太平盛世,现在听说您要离任而去,因此我们特来奉送。

古文:宠曰: 吾政何能及公言邪?

现代文:刘宠说 :我的政治哪里能够如您们长者所说的那样呢?

**古文:勤苦父老! **

现代文:您们辛苦了啊!

古文:为人选一大钱受之。

现代文:在各人的钱中挑了一枚大的接受了。

古文:转为宗正、大鸿胪。

现代文:调任宗正、大鸿胪。

古文:延熹四年,代黄琼为司空、以阴雾愆阳免。

现代文:延熹四年,代黄琼为司空,因天气阴雾犯阳免官。

古文:顷之,拜将作大匠,得为宗正。

现代文:不久,授将作大匠,再任宗正。

古文:建宁元年,代王暢为司空,频迁司徒、太尉。

现代文:建宁元年,代王畅为司空,接连任司徒、太尉。

古文:二年,以日食策免,归乡里。

现代文:二年,因日食策命免官,回乡里。

古文:宠前后历宰二郡,累登卿相,而清约省素,家无货积。

现代文:刘宠前后连任二郡太守,多次任卿相大官,但清廉朴素,家里没有多少资财。

**古文:尝出京师,欲息亭舍,亭吏止之,曰: 整顿洒埽,以待刘公,不可得止。 **

现代文:曾经自京师外出,想在亭舍休息,亭吏制止他,说道: 我们整顿屋舍,打扫干净,是为了等待刘公的到来,你不得在这里休息。

古文:宠无言而去,时人称其长者。

现代文:刘宠没有说话就走了,当时人称他为长者。

古文:以老病卒于家。

现代文:因年老病死在家里。

古文:弟方,官至山阳太守。

现代文:刘宠的弟弟刘方,官至山阳太守。

古文:方有二子:贷字公山,繇字正礼。

现代文:刘方有两个儿子:刘岱字公山,刘繇字正礼。

古文:兄弟齐名称。

现代文:兄弟齐名。

古文:董卓入洛阳,岱从侍中出为兗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董卓入洛阳,刘岱从侍中出任兖州刺史。

古文:虚己爱物,为士人所附。

现代文:虚心爱物,为士人所拥护。

古文:初平三年,青州黄巾贼入兗州,杀任城相郑遂,转入东平。

现代文:初平三年,青州黄巾贼进入兖州,杀任城相郑遂,辗转进入东平。

古文:岱击之,战死。

现代文:刘岱击黄巾贼,战死。

古文:兴平中,繇为杨州牧、振威将军。

现代文:兴平中,刘繇任扬州牧、振威将军。

古文:时袁术据淮南,繇乃移居曲阿。

现代文:这时,袁术据淮南,刘繇不得已移居曲阿。

古文:值中国丧乱,士友多南奔,繇携接收养,与同优剧,甚得名称。

现代文:遇上国家丧乱,士大夫朋友多向南方逃难,刘繇接待收养,与他们共患难,获得好名。

古文:袁术遣孙策攻破繇,因奔豫章,病卒。

现代文:袁术派孙策攻破刘繇,刘繇跑到豫章,病死。

古文:仇览字季智,一名香,除留考城人也。

现代文:◆仇览传,仇览字季智,一名香,陈留郡考城县人。

古文:少为书生淳默,乡里无知者。

现代文:年轻时为书生,淳朴沉默,乡里人都不知道他。

古文:年四十,县召补史,选为蒲亭长。

现代文:四十岁时,县府召他补吏,升为蒲亭长。

古文:劝人生业,为制科令,至于果菜为限,鸡豕有数,农事既毕,乃令子弟群居,还就黉学。

现代文:劝老百姓治生产,制定规章法令,果菜多少,鸡豕有数。农事完了,就令子弟集合在一起,入学学习。

古文:其剽轻游恣者,皆役以田桑,严设科罚。

现代文:那些游手好闲为非作歹的,都使之种田治桑,严加管教。

古文:躬助丧事,赈恤穷寡。

现代文:自己亲为百姓治理丧事,救济穷困鳏寡。

古文:期年称大化。

现代文:一年之内,教化大行。

古文:览初到亭,人有陈元者,独与母居,而母诣览告元不孝。

现代文:仇览到亭时,有个叫陈元的人,独与母亲住在一块,母亲去仇览那里控告陈元不孝。

古文:览惊曰: 吾近日过舍,庐落整顿,耕耘以时。

现代文:仇览吃惊地说: 我最近经过你的房子,院落整齐,按时耕种。

古文:此非恶人,当是教化未及至耻。

现代文:他不是恶人,可能是我的教化没有达到啊。

**古文:母守寡养孤,苦身投老,奈何肆忿于一朝,欲致子以不义乎? **

现代文:母亲守寡,扶养孤儿,辛苦到老,为什么一旦生气,想使儿子陷于不义呢?

古文:母闻感悔,涕泣而去。

现代文:这位母亲听了心里感动,后悔起来,流着眼泪回去。

古文:览乃亲到元家,与其母子饮,因为节人伦孝行,譬以祸福之言。

现代文:仇览于是亲自到陈元家里同他们母子饮酒,就便为他们讲人伦孝行,用祸福利害告诫他们。

古文:元卒成孝子。

现代文:陈元终于成为孝子。

**古文:乡邑为之谚曰: 父母何在在我庭,化我鳲枭哺所生。 **

现代文:乡里流行这样一句谚语: 父母何在在我庭,化我鸱枭哺所生。

古文:时考城令河内王涣,政尚严猛,闻览以德化人,署为主簿。

现代文:这时,考城令河内王涣,为政主张严猛,听说仇览用德化人,任用他为主簿。

**古文:谓览曰: 主簿闻陈元之过,不罪而化之,得无少鹰鹯之志邪? **

现代文:对仇览说: 你知道陈元的过错,不处理他,可能少了一点鹰隼的手段吧。

**古文:览曰: 以为鹰鹯,不若鸾凤。 **

现代文:仇览说 :做鹰隼,不如做鸾凤。

古文:涣谢遣曰: 枳棘非鸾凤所栖,百里岂大贤之路?

现代文:王涣遣送他说 :枳棘不是鸾凤栖身的地方,我这小小的县里难道是大贤施展才华之所?

古文:今日太学曳长裾,飞名誉,皆主簿后耳。

现代文:现在太学拖着长袍,飞名誉,都是主簿后来人啊!

**古文:以一月奉为资,勉卒景行。 **

现代文:把一个月俸金送给他,勉励他终成高尚的德行。

古文:览入太学。

现代文:仇览入太学。

古文:时,诸生同郡符融有高名,与览比宇,宾客盈室。

现代文:这时诸生同郡人符融有大名,与仇览邻居,宾客满室。

古文:览常自守,不与融言。

现代文:仇览常自整饬,不与符融说话。

古文:融观其容止,心独奇之,乃谓曰: 与先生同郡壤,邻房牖。

现代文:符融看了仇览的一举一动,心里觉得这个人有点奇怪,于是对仇览说 :与先生同乡,又是邻居。

**古文:今京师英雄四集,志士交结之秋,虽务经常,守之何因? **

现代文:今京师英雄四集,是有志气的人交结的时候,虽说讲求经学,何必这样固执呢?

**古文:览乃正色曰: 天子修设太学,岂但使人游谈其中! **

现代文:仇览正色说: 天子设立太学,难道仅仅是为了让人们在这里游谈的吗?

古文:高揖而去,不复与言。

现代文:长长地作揖而去,不再与他说话了。

古文:后融以告郭林宗,林宗因与融赍刺就房谒之,遂请留宿。

现代文:后来符融把这件事告诉了郭林宗,林宗因与符融拿着名片去拜谒仇览,仇览留了他们住宿。

古文:林宗嗟叹,下床为拜。

现代文:郭林宗嗟叹不止,下床为拜。

古文:览学毕归乡里,州郡并请,皆以疾辞。

现代文:仇览学完回乡里,州郡都请他去,仇览托病辞不去。

古文:虽在宴居,必以礼自整。

现代文:虽平日家居,也一定以礼要求。

古文:妻子有过,辄免冠自责。

现代文:妻子有过,常摘去帽子自责。

古文:妻子庭谢,候览冠,乃敢升堂。

现代文:妻子庭谢,等候仇览戴上帽子,才敢登堂。

古文:家人莫见喜怒声色之异。

现代文:家里人没有见喜怒声色的怪异。

古文:后征方正,遇疾而卒。

现代文:后征方正,遇病死。

古文:三子皆有文史才,少子玄,最知名。

现代文:三子都有文史才华。少子仇玄,最有名。

古文:童恢字汉宗,琅邪姑幕人也。

现代文:◆童恢传,童恢字汉宗,琅笽郡姑慕幕人。

古文:父仲玉,遭玉凶荒,倾家赈恤,九族乡里赖全者以百数。

现代文:父亲童仲玉,碰上凶荒年岁,把全部家产拿出来赈救,九族和乡里的人靠他全活的以百计。

古文:仲玉早卒。

现代文:童仲玉很早就死了。

古文:恢少仕州郡为吏,司徒杨赐闻其执法廉平,乃辟之。

现代文:童恢年少时在州郡为吏,司徒杨赐知道他执法公平,于是征召他。

古文:乃赐被劾当免,掾属悉投刺去,恢独诣阙争之。

现代文:杨赐被弹劾应该免职时,他的部属都抛弃他走了,只有童恢一个人去朝廷为杨赐争辩。

古文:乃得理,掾属悉归府,恢杖策而逝。

现代文:杨赐的案子得到平反,那些部属又统统回来了,童恢却驱马而去。

古文:由是论者归美。

现代文:因此舆论称赞他。

古文:复辟公府,除不其令。

现代文:再被征入公府,授不其令。

古文:吏人有犯违禁法,辄随方晓示。若吏称其职,人行善事者,皆赐以酒肴之礼,以劝励之。

现代文:县吏及百姓有犯法禁的就随时教育;如果官吏称职的,百姓中有人做了好事的,都赏赐酒肴,以奖励劝免他们。

古文:耕织种收,皆有条章。

现代文:耕田纺织等生产事业,都有规章。

古文:一境清静,牢狱连年无囚。

现代文:全境清静,牢狱连年空空如也,没有一个囚犯。

古文:比县流人归化,徙居二万余户。

现代文:邻县的流亡人口都来归附,迁居的二万多户。

古文:民尝为虎所害,乃设槛捕之,生获二虎。

现代文:老百姓常遭虎害,设栏捕虎,活捉了两只老虎。

古文:恢闻而出,咒虎曰: 天生万物,唯人为贵。

现代文:童恢出来骂虎道: 天生万物,只有人最贵。

古文:虎狼当食六畜,而残暴于人。

现代文:虎狼应当吃马牛羊鸡犬豕六畜,你竟残暴害人。

古文:王法杀人者伤,伤人则论法。

现代文:王法,杀了人的处死,伤了人的治罪。

**古文:汝若是杀人者,当垂头服罪;自知非者,当号呼称冤。 **

现代文:你们如果是杀了人的,应当低头认罪;自己认为没有的,应当呼号称冤。

古文:一虎低头闭目,状如震惧,即时杀之。

现代文:一虎低头闭目,露出震惊恐惧的样子,马上杀了。

古文:其一视恢鸣吼,踊跃自奋,遂令放释。

现代文:另外的那只老虎,望着童恢吼叫,跳跃不止,童恢命令放了。

古文:吏人为之歌颂。

现代文:县吏和百姓歌颂他。

古文:青州举尤异,迁丹阳太守,暴疾而卒。

现代文:青州荐举他的优异,升丹阳太守,得暴疾死。

古文:弟翊字汉文,名高于恢,宰府先辟之。

现代文:弟弟童翊字汉文,名气比童恢大,宰府先辟举他。

古文:翊阳喑不肯仕,及恢被命,乃就孝廉,除须昌长。

现代文:童翊因病不能说话,不肯出仕。童恢奉命后,才就孝廉,授须昌长。

古文:化有异政,吏人生为立碑。

现代文:教化有特殊的成绩,县吏和百姓生为立碑。

古文:闻举将丧,弃官归。

现代文:听说举荐者将死,弃官归。

古文:后举茂才,不就。卒于家。

现代文:后来被举为茂才,不就,死在家里。

古文:赞曰: 政界张急,理善亨鲜。

现代文:赞曰:施政最怕过严,治理得当犹如煮小鱼那样容易。

古文:推忠以及,众瘼自蠲。

现代文:将忠恕推己及人,许多弊病自然得到消除。

古文:一夫得情,千室鸣统。

现代文:一个人把握民情,上千家弹琴和乐。

古文:怀我风爱,永载遗贤。

现代文:怀念他们的仁爱,将前代的贤人永远记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