桓荣丁鸿列传

古文:桓荣字春卿,沛郡龙亢人也。

现代文:◆桓荣传,桓荣字春卿,沛郡龙亢人。

古文:少学长安,习《欧阳尚书》,事博士九江朱普。贫窭无资,常客佣以自给,精力不倦,十五年不窥家园。至王莽篡位乃归。

现代文:少年时在长安,学习《欧阳尚书》,以九江朱普为师,家中贫困,常靠佣工养活自己,精力不倦,十五年没有回家探视,到王莽篡位时才回去。

古文:会朱普卒,荣奔丧九江,负土成坟,因留教授,徒众数百人。

现代文:恰逢老师朱普去世,桓荣到九江奔丧,自己负土替老师筑坟,于是留下来教学,徒众达几百人。

古文:莽败,天下乱。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,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,后复客授江淮间。

现代文:王莽失败,天下大乱,桓荣抱着经书与学生一道逃入山谷之中,虽常饥饿但讲经论卷不止,后来又在江淮一带教学。

古文:建武十九年,年六十余,始辟大司徒府。

现代文:建武十九年,桓荣六十多岁了,才被授职大司徒府。

古文:时,显宗始立为皇太子,选求明经,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,以《尚书》授太子。

现代文:当时显宗刚立为太子,选求明经,于是提升桓荣的学生豫章何汤做虎贲中郎将,用《尚书》教太子。

**古文: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,汤对曰: 事沛国桓荣。 **

现代文:世祖从容问何汤的本师是谁,何汤答道: 沛国桓荣。

古文:帝即召荣,令说《尚书》,甚善之。

现代文:皇帝即召桓荣,命令他讲解《尚书》,觉得很好。

古文:拜为议郎,赐钱十万,入使授太子。

现代文:便拜桓荣为议郎,赐钱十万,让他入宫教太子。

古文:每朝会,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。

现代文:每朝会,常叫桓荣在公卿面前讲解经书。

**古文:帝称善。曰: 得生几晚! **

现代文:皇帝称赞道 :得到先生太晚了!

古文:会欧阳博士缺,帝欲用荣。

现代文:恰逢欧阳博士出缺,帝想用荣。

**古文:荣叩头让曰: 臣经术浅薄,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,扬州从事皋弘。 **

现代文:荣叩头辞让道: 臣经术浅薄,不及同门生郎中彭闳、扬州从事皋弘。

**古文:帝曰: 俞,往,女谐。 **

现代文:帝说 :好,去吧,你能胜任。

古文:因拜荣为博士,引闳、弘为议郎。

现代文:于是拜桓荣为博士,引荐彭闳、皋弘做议郎。

古文:车驾幸大学,会诸博士论难于前,荣被服儒衣,温恭有蕴藉,辩明经义,每以礼让相厌,不以辞长胜人,儒者莫之及,特加赏赐。

现代文:皇上车驾到了大学,正逢诸博士讨论问题,桓荣穿着儒生衣服,温良恭敬,宽博有余,辩明经义,每以礼让相服,不用言词胜人,众儒生谁也不及他,皇上特加赏赐。

古文:又诏诸生雅吹击磬,尽日乃罢。

现代文:皇上又诏诸生雅吹击磬,整天才完。

古文:后荣入会庭中,诏赐奇果,受者皆怀之,荣独举手捧之以拜。

现代文:后来桓荣入会庭中,皇上诏赐奇果,受果者都纳入怀中,桓荣举手捧着果物拜谢。

**古文:帝笑指之曰: 此真儒生也。 **

现代文:帝笑着指他说 :这人真正是儒生呀!

古文:以是愈见敬厚,常令止宿太子宫。

现代文:从此更受敬重,常叫他住宿在太子宫中。

古文:积五年,荣荐门下生九江胡宪侍讲,乃听得出,旦一入而已。

现代文:过了五年,桓荣推荐门生九江人胡宪作侍讲,自己只是听听,每天早晨进一次宫罢了。

**古文:荣尝寝病,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,赐以珍羞、帷、帐、奴婢,谓曰: 如有不讳,无忧家室也。 **

现代文:桓荣曾经生病,太子早晚派中傅问病,赐以珍馐、帷帐、奴婢等,并且说 :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,不必为家室担忧。

古文:后病愈,复入侍进。

现代文:后来病愈了,又进宫侍讲。

古文:二十八年,大会百官,诏问谁可傅太子者,群臣承望上意,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。

现代文:二十八年,朝中大会百官,皇上诏问谁可做太子的师傅?群臣体察上意,都说太子的舅父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以。

古文:博士张佚正色曰: 今陛下立太子,为阴氏乎?为天下乎?

现代文:博士张佚正色道: 今陛下立太子,是为阴氏呢,还是为天下?

**古文:即为阴氏,则阴侯可;为天下,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。 **

现代文:如果为阴氏,那么阴侯可以;如为天下,就应用天下之贤才。

古文:帝称善,曰: 欲置傅者,以辅太子也。

现代文:帝认为讲得好,说道: 想设太傅,是为了辅佐太子。

**古文:今博士不难正朕,况太子乎? **

现代文:现在博士不能帮助我,何况太子呢?

古文:即拜佚为太子太傅,而以荣为少傅,赐以辎车、乘马。

现代文:于是拜张佚为太子太傅,而以桓荣为少傅,赐以辎车、乘马。

**古文:荣大会诸生,陈其车马、印绶,曰: 今日所蒙,稽古之力也,可不勉哉! **

现代文:桓荣大会诸生,陈列出车马、印绶道 :今日蒙皇上所赐,这是稽考古书的力量,可不勉励吗?

古文:荣以太子经学成毕,上疏谢曰: 臣幸得侍帷幄,执经连年,而智学浅短,无以补益万分。

现代文:桓荣认为太子经学已经完成,上疏谢道: 臣下有幸得在帷幄,讲经几年,可智学浅短,无以补益万分。

古文:今皇太子以聪睿之姿,通明经义,观览古今,储君副主莫能专精博学若此者也。

现代文:现在皇太子凭着聪明的资质,通明经义,观览古今,没有哪位太子能专精博学像这样的。

古文:斯诚国家福祐,天下幸甚。

现代文:这真是国家的福,天下的幸运。

**古文:臣师道已尽,皆在太子,谨使掾臣汜再拜归道。 **

现代文:臣师道已尽,其他皆在太子。谨使掾臣汜再拜回家。

古文:太子报书曰: 庄以童蒙,学道九载,而典训不明,无所晓识。

现代文:太子复信道 :庄以童蒙,学道九年,无所晓识。

古文:夫《五经》广大,圣言幽远,非天下之至精,岂能与于此!

现代文:《五经》这么广大,圣言幽道,不是天下最聪明的人,岂能精通得了!

古文:况以不才,敢承诲命。

现代文:何况不才如我,敢承教诲面命。

古文:昔之先师谢弟子者有矣,上则通达经旨,分明章句,下则去家慕乡,求谢师门。

现代文:从前的先师感谢弟子的有人了,上则通达经旨,弄明章句,下则去家慕乡,求谢师门。

**古文:今蒙下列,不敢有辞,愿君慎疾加餐,重爱玉体。 **

现代文:现在蒙受下列,不敢有辞,愿您养病加餐,重爱玉体。

古文:三十年,拜为太常。

现代文:三十年桓荣拜为太常。

古文:荣初遭仓卒,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,而荣讲诵不息。

现代文:桓荣开始遭难,与族人桓元卿同挨饿,可桓荣仍讲诵经书不止。

**古文:元卿嗤荣曰: 但自苦气力,何时复施用乎? **

现代文:元卿嗤笑道 :只是自苦气力,什么时候又会施用呢?

古文:荣笑不应。

现代文:桓荣笑而不应。

**古文:及为太常,元卿叹曰: 我农家子,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! **

现代文:等到做了太常,元卿叹道: 我是农家出身的人,没想到学问之有用竟这样哩。

古文:显宗即位,尊以师礼,甚见亲重,拜二子为郎。

现代文:显宗即位,尊桓荣以师礼,很受亲近和尊重,拜桓荣二子为郎。

古文:荣年逾八十,自以衰老,数上书乞身,辄加赏赐。

现代文:桓荣年过八十,自以衰老,几次上书请求退休,每加赏赐。

古文:乘与尝幸太常府,令荣坐东面,设几仗,会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及荣门生数百人,天子亲自执业,每言辄曰 大师在是 。

现代文:皇上曾经坐车到太常府,叫桓荣坐东面,设几杖,集合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和桓荣的学生数百人,天子亲自执业,每开口就说: 大师在这里。

古文:既罢,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。

现代文:礼毕,把太官供具全部赐给太常家。

古文:其恩礼若此。

现代文:其恩礼就是这样。

古文:永平二年,三雍初成,拜荣为五更。

现代文:永平二年,三雍初建成,拜桓荣为五更养老。

古文:每大射养老礼毕,帝辄引荣及弟子升堂,执经自为下说。

现代文:每次举行大射养老礼毕,帝就引桓荣和弟子升堂,执经书自己下语讲说。

古文:乃封荣为关内侯,食邑五千户。

现代文:于是封桓荣为关内侯,食邑五千户。

古文:荣每疾病,帝辄遣使者存问,太官、太医相望于道。

现代文:桓荣每次生病,皇上就派使者慰问,太官、太医络绎不绝。

古文:及笃,上疏谢恩,让还爵士。

现代文:后来病重,桓荣上疏谢恩,让还爵土。

古文:帝幸其家问起居,入街下车,拥经而前,抚荣垂涕,赐以床茵、帷帐、刀剑、衣被,良久乃去。

现代文:皇上亲自到他家问安,入街下车,捧着经书上前,抚摸着桓荣,流着眼泪,赐以订床茵、帷帐、刀剑、衣被,好久才走开。

古文: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,不敢复乘车到门,皆拜床下。

现代文:从此诸侯将军大夫问疾的,不敢再乘车到门口,都拜倒在床下。

古文:为人者,凭誉以显物;为己者,因心以会道。

现代文:桓荣死后,帝亲自变服,临丧送葬,赐冢茔在首阳山之南。

古文:桓荣之累世见宗,岂其为己乎!丁鸿字孝公,颍川定陵人也。

现代文:除兄子二人补四百石,都讲生八人补二百石,其余门徒多数做到公卿。◆丁鸿传,丁鸿字孝公,颍川定陵人。

古文:公綝,字幼春,王莽末守颍阳尉。

现代文:父丁纟林,字幼春,王莽末年守颍阳尉。

古文:世祖略地颍阳,颍阳城守不下,綝说其宰,遂与俱降,世祖大喜,厚加赏劳,以綝为偏将军,因从征伐。綝将兵先度河,移檄郡国,攻营略地,下河南、陈留、颍川二十一县。

现代文:世祖略地颍阳,颍阳城守不下,丁纟林说服其县令,便与他一起投降。世祖大喜,大加赏赐,用丁纟林带领兵士先渡河,发檄文给郡国,攻营略地,攻下河南、陈留、川二十一县。

古文:建武元年,拜河南太守。

现代文:建武元年,丁纟林被拜为河南太守。

古文:及封功臣,帝令各言所乐,诸将皆占丰邑美县,惟綝愿封本乡。

现代文:等到封功臣时,皇帝叫大家各言所乐,诸将都占丰邑美县,只有丁纟林愿封本乡。

**古文:或谓綝曰: 人皆欲县,子独求乡,何也? **

现代文:有人对丁纟林说: 人家都想占县,你却只求乡,这是为什么?

**古文:綝曰: 昔孙叔敖敕其子,受封必求硗埆之地,今綝能蒲功微,得乡亭厚矣。 **

现代文:丁纟林说: 从前孙叔敖嘱咐儿子,受封时一定求瘠薄之地,今我能薄功小,得到乡亭就很不错了。

古文:帝从之,封定陵新安乡侯,食邑五千户,后徙封陵阳侯。

现代文:皇上听从之,封他为定陵新安乡侯,食邑五千户,后来改封为陵阳侯。

古文:鸿年十三,从桓荣受《欧阳尚书》,三年而明章句,善论难,为都讲,遂笃志精锐,布衣荷担,不远千里。

现代文:丁鸿年十三时,从桓荣学习《欧阳尚书》,三年明白了章句,会论辩,为都讲,于是立志深造,穿上布衣,挑着行李,不远千里求学。

古文:初,綝从世祖征伐,鸿独与弟盛居,怜盛幼小而共寒苦。

现代文:起初,丁纟林跟随世祖征伐,丁鸿与弟弟丁盛居在一起,怜爱丁盛幼小而一起过着寒苦生活。

古文:及綝卒,鸿当袭封,上书让国于盛,不报。

现代文:等到丁纟林死后,丁鸿应世袭受封,上书让国给丁盛,没有得到回批。

古文:既葬,乃挂缞绖于冢庐而逃去,留书与盛曰: 鸿贪经书,不顾恩义,弱而随师,生不供养,死不饭,皇天先祖,并不祐助,身被大病,不任茅土。

现代文:已葬父亲,于是挂孝服于庐墓而溜走了,留信给丁盛道: 鸿贪经书,不顾恩义,少而随师学习,生不供养父母,死不能尽孝道,皇天先祖,并不保佑帮助,身受大病,不堪茅土。

古文:前上疾状,愿辞爵仲公,章寝不报,迫且当袭封。

现代文:前次上书言明病情,愿辞爵给弟弟,奏章搁置没有回批,时间迫近当袭封爵土。

古文:谨自放弃。逐求良医。

现代文:谨自放弃袭爵,到外寻求良医。

**古文:如遂不瘳,永归沟壑。 **

现代文:如果病治不好,死在沟壑算了。

古文:鸿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桓荣,甚相友善,及鸿亡封,与骏遇于东海,阳狂不识骏。

现代文:丁鸿起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桓荣为师,两人友情很厚,后来丁鸿逃封,与鲍骏在东海相遇,丁鸿装作不认识鲍骏。

古文:骏乃止而让之曰: 昔伯夷、吴札乱世权行,故得申其志耳。

现代文:鲍骏就挽住丁鸿并且责备道: 从前伯夷、吴季札处在乱世,所以得申其让国之志。

**古文:《春秋》之义,不以家事废王事。今子以兄弟私恩而绝父不灭之基,可谓智乎? **

现代文:《春秋》之大义,不因家事废王事,现在你以兄弟的私情而断绝父亲不灭的基业,可说是聪明吗?

古文:鸿感悟,垂涕叹息,乃还就国,开门教授。

现代文:丁鸿很受感动,流泪叹息,于是回去就国,开门教授学徒。

古文:鲍骏亦上书言鸿经学至行,显宗甚贤之。

现代文:鲍骏也上书称丁鸿经学至行,显宗很赏识他。

古文:永平十年诏征,鸿至即召见,说《文侯之命篇》,赐御衣及绶,禀食公车,与博士同礼。

现代文:永平十年皇帝下诏征贤,丁鸿到了即被召见,讲述《文侯之命》篇,皇上赐御衣及绶带,禀食公车,与博士同等礼遇。

古文:顷之,拜侍中。

现代文:不久,拜为侍中。

古文:十三年,兼射声校尉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兼射声校尉。

古文:建初四年,徙封鲁阳乡侯。

现代文:建初四年徙封为鲁阳乡侯。

古文: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楼望、成封、桓郁、贾逵等,论定《五经》同异于北宫白虎观,使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承制问难,侍中淳于恭奏上,帝亲称制临决。

现代文:肃宗诏丁鸿与广平王羡和诸儒楼望、成封、桓郁、贾逵等,在北宫白虎观讨论《五经》的同异,使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持承制问难,侍中淳于恭奏上,皇帝亲自称制临决。

古文:鸿以才高,论难最明,诸儒称之,帝数嗟美焉。

现代文:丁鸿以才高,论难最明,诸儒称赞,皇上也多次赞美。

**古文:时人叹曰: 殿中无双丁孝公。 **

现代文:当时人叹道: 殿中无双丁孝公。

古文:数受赏赐,擢徙校书,遂代成封为少府。

现代文:丁鸿多次受赏赐,拔为校书,于是代替成封为少府。

古文:门下由是益盛,远方至者数千人。

现代文:门下从此更盛,远方来的数千人。

古文:彭城刘恺、北海巴茂、九江朱伥皆至公卿。

现代文:彭城刘恺、北海巴茂、九江朱伥都做到了公卿。

古文:元和三年,徙封马亭乡侯。

现代文:元和三年,改封为马亭乡侯。

古文:和帝即位,迁太常。永元四年,代袁安为司徒。

现代文:和帝即位,升迁为太常,永元四年代袁安为司徒。

古文:是时窦太后临政,宪兄弟各擅威权。

现代文:这时窦太后临朝执政,兄弟窦宪各擅威权。

古文:鸿因日食,上封事曰:臣闻日者阳精,守实不亏,君之象也;月者阴精,盈毁有常,臣之表也。

现代文:丁鸿借日食,上封事道: 臣下听说太阳为阳精,守实不亏,君王之象征;月亮为阴精,盈虚有一定规则,臣子的表象哩。

古文:故日食者,臣乘君,阴陵阳;月满不亏,下骄盈也。

现代文:所以日食,臣在君上,阴凌于阳;月满不亏,下面骄盈的缘故。

**古文:昔周室衰季,皇甫之属专权于外,党类强盛,侵夺主势,则日月薄食,故《诗》曰: 十月之交,朔月辛卯,日有食之,亦孔之丑。 **

现代文:从前周室衰微,皇甫等人专权于外,党类强盛,侵压主势,所以日月薄食。《诗经》上说 :十月之交,朔月辛卯,日有食之,亦孔之酉鬼。

古文:《春秋》日食三十六,弑君三十二。

现代文:《春秋》记载:日食三十六次,弑君三十二人。

古文:变不空生,各以类应。

现代文:变不空生,各以类应。

古文:夫威柄不以放下,利器不可假人。

现代文:凡威权不可以放下,利器不可以假人。

古文:览观往古,近察汉兴,倾危之祸,靡不由之。

现代文:看看往古,近看汉兴,倾危之祸,没有不由此产生。

古文:是以三桓专鲁,田氏擅齐,六卿分严;诸吕握权,统嗣几移;哀、平之末,庙不血食。

现代文:因此三桓专鲁之权,田氏擅齐之政,六卿瓜分晋室,诸吕掌握汉室,统嗣几次变更;哀帝、平帝的末年,宗庙不能祭祀。

古文:故虽有周公之亲,而无其德,不得行其势也。今大将军虽欲敕身自约,不敢僭差,然而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,刺史二千石初除谒辞,求通待报,虽奉符玺、受台敕,不敢便去,久者至数十日。

现代文:所以虽有周公之亲,而无周公之德,不得行其权势。 现在大将军窦宪,虽想束力身自约,不敢僭越权势,然而天下远近的百姓都恐怖承旨,刺史二千石初除谒辞,求通待报,虽奉符玺,受了台束力,不敢马上便去,久的拖到几十天。

古文:背王室,向私门,此乃上威损,下权盛也。

现代文:背着王室,走向私门,这是上威降低,下权势盛的缘故。

古文:人道悖于下,效验见于天,虽有隐谋,神照其情,垂象见戒,以告人君。

现代文:人道悖于下面,效验现于上天,虽有隐谋,神明照察其情,垂象见戒,以警告人君。

古文:间者月满先节,过望不亏,此臣骄溢背君,专功独行也。

现代文:近来,月满先节,过了十五还不亏缺,这是臣下骄傲横溢,违背君王,专功独行的缘故。

古文:陛下未深觉悟,故天重见戒,诚宜畏惧,以防其祸。

现代文:陛下没有察觉,所以上天再次见戒,应该畏惧,以防大祸临头。

**古文:《诗》云: 敬天之怒,不敢戏豫。 **

现代文:《诗经》上说: 敬天之怒,不敢戏豫。

古文:若敕政责躬,杜渐防萌,则凶妖销灭,害除福凑矣。夫坏崖破岩之水,源自涓涓;干云蔽日之木,起于葱青。

现代文:如果束力政自责,杜渐防微,那么凶妖就会消灭,害除而福降了。 坏崖破岩之水,来源于涓涓的小泉;干云蔽日的大树,起于葱青的小苗。

古文:禁微则易,救末者难,人莫不忽于微细,以致其大。

现代文:禁微就容易,救末就难,人们没有不忽略于微细,以致成为大祸。

古文:恩不忍诲,义不忍割,去事之后,未然之明镜也。

现代文:恩不忍诲,又不忍割,事情过去之后,没有发生的明镜。

古文:臣愚以为左官外附之臣,依托权门,倾覆谄谀,以者容媚者,宜行一切之诛。

现代文:臣愚以为左官外附之臣,依托权门,倾覆谄谀,以求容媚的人,应该一切杀光。

古文:间者大将军再出,威振州郡,莫不赋敛吏人,遣使贡献。

现代文:近来大将军再出,威震州郡,没有不向吏人征赋税,派使者贡献物资。

古文:大将军虽云不受,而物不还主,部署之吏无所畏惮,纵行非法,不伏罪辜,故海内贪猾,竞为奸吏,小民吁嗟,怨气满腹。

现代文:大将军虽说不受,可是物不还主,部署之吏无所畏惧,纵行非法,不伏罪辜,所以海内贪猾成风,竞为奸吏,小民叹息,怨气满腹。

古文:臣闻天不可以不刚,不刚则三光不明;王不可以不强,不强则宰牧从横。

现代文:臣听说天不可以不刚,不刚则三光不明;王不可以不强,不强则宰牧纵横。

古文:宜因大变,改政匡失,以塞天意。

现代文:应该趁大变之际,改政匡失,来补充天意。

古文:书奏十余日,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,屯南、北宫。

现代文:书奏上十多天,皇帝派丁鸿行太尉兼卫尉,屯于南、北宫。

古文:于是收窦宪大将军印绶,宪及诸弟皆自杀。

现代文:于是收缴窦宪大将军的印绶,窦宪和诸弟们都自杀。

古文:时大郡口五六十万举孝廉二人,小郡口二十万并有蛮夷者亦举二人,帝以为不均,下公卿会议。

现代文:当时大郡按人口每五六十万举孝廉二人,小郡每二十万并有蛮夷的也举二人,帝认为不均,下交公卿会议。

古文:鸿与司空刘方上言: 凡口率之科,宜有阶品,蛮夷错杂,不得为数。

现代文:丁鸿与司空刘方上言: 凡按人口作标准的,应有阶品,蛮夷错杂,不得列入数内。

古文: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,四十万二人,六十万三人,八十万四人,百万五人,百二十万六人。

现代文:自今郡国一律每二十万人每年举孝廉一人,四十万举二人,六十万举三人,八十万举四人,百万举五人,百二十万举六人。

**古文: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,不满十万三岁一人。 **

现代文:不满二十万的二年举一人,不满十万的三年举一人。

古文:帝从之。

现代文:帝听从了。

古文:六年,鸿薨,赐赠有加常礼。

现代文:六年丁鸿死了,赐赠比常礼有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