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三十三

古文:厍狄峙,其先辽东人,本姓段氏,匹磾之后也,因避难改焉。

现代文:库狄峙,祖先是辽东人,本来姓段,是段匹蝉的后代,因为躲避祸难而改姓。

古文:后徙居代,世为豪右。

现代文:后来迁徙居住代地,世代成为豪门大族。

古文:祖凌,武威郡守。

现代文:祖父库狄棱,任武威郡太守。

古文:父贞,上洛郡守。

现代文:父亲库狄贞,任上洛郡太守。

古文:峙少以弘厚知名,善骑射,有谋略。

现代文:库狄峙年少时以宽厚知名,擅长骑马射箭,富有计谋策略。

古文:仕魏,位高阳郡守。

现代文:在魏做官,任高阳郡太守。

古文:为政仁恕,百姓颇悦之。

现代文:施政仁爱宽厚,百姓很喜欢他。

古文:孝武西迁,峙乃弃官从入关。

现代文:孝武帝向西迁徙,库狄峙就舍弃官职跟随入关。

古文:大统元年,拜中书舍人,参掌机密,以恭谨见称。

现代文:大统元年,任中书舍人,参与掌管机密事务,以恭敬谨慎被称许。

古文:迁黄门侍郎。

现代文:升任黄门侍郎。

古文:时与东魏争衡,戎马不息,蠕蠕乘虚,屡为边患。

现代文:当时与束魏争强斗胜,战争不停,蠕蠕族乘虚而入,屡次成为边防的忧患。

古文:朝议欲结和亲,乃使峙往。

现代文:朝廷商议想与之和睦相亲,就派遣库狄峙前往。

古文:峙状貌魁梧,善于辞令。

现代文:库狄峙容貌魁梧,善于说话。

古文:蠕蠕主雅信重之,自是不复为寇。

现代文:蠕蠕族君主非常信任看重他,从此不再犯边。

古文:太祖谓峙曰: 昔魏绛和戎,见称前史。

现代文:太祖告诉库狄峙说: 往昔魏绛与戎讲和,被前代历史称许。

古文:以君方之,彼有愧色。 封高邑县公,邑八百户。

现代文:用你比拟他,他应有惭愧的神色。 封为高邑县公,食邑八百户。

古文:迁骠骑将军、岐州刺史,加散骑常侍,增邑二百户,开府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升骠骑将军、岐州刺史,加授散骑常侍,增加食邑二百户,开府仪同三司。

古文:恭帝元年,征拜侍中。

现代文:恭帝元年,征召授任为侍中。

古文:蠕蠕灭后,突厥强盛,虽与文帝通好,而外连齐氏。

现代文:蠕蠕族灭亡之后,突厥强盛,虽然与文帝往来交好,但是另外又与齐连结。

古文:太祖又令峙衔命喻之。

现代文:太祖又命令犀狄峙奉命前往晓谕。

古文:突厥感悟,即执齐使,归诸京师。

现代文:突厥受到感动而醒悟,立即逮捕了齐的使者,将他送归京师。

古文:录前后功,拜大将军、安丰郡公,邑通前二千户。

现代文:记录前后的功劳,授任大将军、安丰郡公,食邑通前二千户。

古文:寻除小司空。

现代文:不久任小司空。

古文:孝闵践阼,转小司寇。

现代文:孝闵帝登位,调任小司寇。

古文:世宗初,为都督益潼等三十一州诸军事、益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世宗初年,任都督益潼等三十一州诸军事、益州刺史。

古文:峙性宽和,尚清静,甚为夷獠所安。

现代文:库狄峙性格宽厚温和,崇尚清静,蛮夷都感到非常安定。

古文:保定四年,除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保定四年,授任宜州刺史。

古文:天和三年,入为少师。

现代文:天和三年,召入为少师。

古文:峙以年老,表乞骸骨,手诏许之。

现代文:库狄峙因为年老,上表请求退休,皇帝亲手下诏答应他。

古文:五年,卒。

现代文:五年,去世。

古文:赠同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追赠同州刺史。

古文:谥曰定。

现代文:谧号为定。

古文:子嶷嗣。

现代文:儿子库狄嶷继承。

古文:少知名,起家吏部上士。

现代文:年少知名,由吏部上士起家做官。

古文:历小内史、小纳言,授开府阶,迁职方中大夫,为蔡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历任小内史、小纳言,授开府阶,升职方中大夫,任蔡州刺史。

古文:卒于官。

现代文:在官任上去世。

古文:子授嗣。

现代文:儿子库狄授继嗣。

古文:杨荐字承略,秦郡宁夷人也。

现代文:杨荐字承略,是秦郡宁夷人。

古文:父宝,昌平郡守。

现代文:父亲杨宝,任昌平郡太守。

古文:荐幼孤,早有名誉。

现代文:杨荐年幼丧父,很早就有名声赞誉。

古文:性廉谨,喜怒不形于色。

现代文:性格廉洁谨慎,喜怒不在脸上表现出来。

古文:魏永安中,随尔朱天光入关讨群贼,封高邑县男。

现代文:魏永安年间,跟随尔朱天光入关讨伐群贼,封为高邑县男。

古文:文帝临夏州,补帐内都督。

现代文:文帝驾临夏州,补为帐内都督。

古文:及平侯莫陈悦,使荐入洛阳请事。

现代文:到平定侯莫陈悦。派遣杨荐进入洛阳请示。

古文:魏孝武帝授文帝关西大行台,仍除荐直合将军。

现代文:魏孝武帝授任文帝为关西大行台,仍授杨荐为直合将军。

古文:时冯翊长公主嫠居,孝武意欲归诸文帝,乃令武卫元毘喻旨。

现代文:当时冯翊长公主寡居,孝武帝想将她嫁给文帝,就下令武卫元昆宣谕旨意。

古文:荐归白,文帝又遣荐入洛阳请之。

现代文:杨荐返归禀告,文帝又派遣杨荐进入洛阳请求。

古文:孝武即许焉。

现代文:孝武帝立即答应。

古文:孝武欲向关中,荐赞成其计。

现代文:孝武帝想向关中进兵。杨荐赞成他的计划。

**古文:孝武曰: 卿归语行台迎我。 **

现代文:孝武帝说: 你回去告诉行台迎接我。

古文:文帝又遣荐与长史宇文测出关候接。

现代文:文帝又派遣杨荐与长史宇文测出关等候迎接。

古文:孝武至长安,进爵清水县子。

现代文:孝武帝到了长安,晋爵为清水县子。

古文:魏大统元年,蠕蠕请和亲。

现代文:魏大统元年,蠕蠕族请求和亲。

古文:文帝遣荐与杨宽使,并结婚而还。

现代文:文帝派遣杨荐与杨宽为使者,与蠕蠕族结为婚姻而返回。

古文:进爵为侯。

现代文:晋为侯爵。

古文:又使荐纳币于蠕蠕。

现代文:又派遣杨荐到蠕蠕族交纳礼品。

古文:魏文帝郁久闾后崩,文帝遣仆射赵善使蠕蠕更请婚。

现代文:魏文帝郁久闾后驾崩,文帝派遣仆射趟善出使蠕蠕族请求再结婚姻。

古文:善至夏州,闻蠕蠕贰于东魏,欲执使者。

现代文:趟善到了夏州,听说蠕蠕族对束魏怀有贰心,想逮捕使者。

古文:善惧,乃还。

现代文:趟善很害怕,就逃回来了。

古文:文帝乃使荐往,赐黄金十斤、杂彩三百疋。

现代文:文帝又派遣杨荐前往,赏赐黄金十斤、杂色丝绸三百匹。

古文:荐至蠕蠕,责其背惠食言,并论结婚之意。

现代文:杨荐到了蠕蠕族,责备他们忘恩失信,并谈论结为婚姻的意向。

古文:蠕蠕感悟,乃遣使随荐报命焉。

现代文:蠕蠕族受到感动而醒悟,就派遣使者跟随杨荐回去覆命。

古文:及侯景来附,文帝令荐与镇遏。

现代文:到侯景前来归附,文帝命令杨荐参与镇守遏制。

古文:荐知景翻覆,遂求还,具陈事实。

现代文:杨荐知道侯景为人翻覆,就请求回来,全部陈述事情的实际情况。

古文:文帝乃遣使密追助景之兵。

现代文:文帝就派遣使者秘密追击帮助侯景的军队。

古文:寻而景叛。

现代文:不久侯景背叛了。

古文:十六年,大军东讨。

现代文:十六年,大军往东征讨。

古文: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,乃遣荐往更论和好,以安慰之。

现代文:文帝恐怕蠕蠕族乘虚进攻抢掠,就派遣杨荐前往再论和睦交好,以便安慰他们。

古文:进使持节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加侍中。

现代文:进使持节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加授侍中。

古文:孝闵帝践阼,除御伯大夫,进爵姚谷县公。

现代文:孝闵帝登位,任御伯大夫,晋爵为姚谷县公。

古文:仍使突厥结婚。

现代文:又出使突厥结为婚姻。

古文:突厥可汗弟地头可汗阿史那库头居东面,与齐通和,说其兄欲背先约。

现代文:突厥可汗的弟弟地头可汗阿史那库头居住在束面,与齐通和,劝说他的兄长想背弃以前的盟约。

古文:计谋已定,将以荐等送齐。

现代文:计谋已定,将要把杨荐等人送往齐。

古文:荐知其意,乃正色责之,辞气慷慨,涕泗横流。

现代文:杨荐知道他的心意,就严正地责备他,言辞意气慷慨激昂,泪流满面。

古文:可汗惨然良久曰: 幸无所疑,当共平东贼,然后发遣我女。 乃令荐先报命,仍请东讨。

现代文:可汗心情凄惨了很久,说: 好在没有什么可疑虑的,应当共同平定束方的贼寇,然后嫁出我的女儿。 就下令杨荐先回去覆命,再请求向东征讨。

古文:以奉使称旨,迁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因为奉命出使符合皇帝意旨,升为大将军。

古文:保定四年,又纳币于突厥。

现代文:保定四年,又到突厥交纳礼品。

古文:还,行小司马,又行大司徒。

现代文:返回之后,代理小司马,又代理大司徒。

古文:从陈公纯等逆女于突厥,进爵南安郡公。

现代文:跟随陈公宇文纯等人到突厥迎接公主,晋爵为南安郡公。

古文:天和三年,迁总管、梁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天和三年,升总管、梁州刺史。

古文:后以疾卒。

现代文:后来因病去世。

古文:赵刚字僧庆,河南洛阳人也。

现代文:赵刚字僧庆,是河南洛阳人。

古文:曾祖蔚,魏并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曾祖赵蔚,任魏并州刺史。

古文:祖宁,高平太守。

现代文:祖父赵宁,任高平太守。

古文:父和,太平中,陵江将军,南讨度淮,闻父丧,辄还。

现代文:父亲趟和,太平年间,任陵江将军,往南征讨,渡过淮河,听到父亲的死讯,就回来了。

古文:所司将致之于法,和曰: 罔极之恩,终天莫报。

现代文:主管官员将要按法治罪,赵和说: 父母的恩情,如天之久远无法报答。

古文:若许安厝,礼毕而即罪戮,死且无恨。 言讫号恸,悲感傍人。

现代文:如果允许安葬,丧礼完毕,就判罪杀头,我死也没有遗憾。 说完号哭悲伤,悲痛感动旁边的人。

古文:主司以闻,遂宥之。

现代文:主管官员把这些情况上报,就原谅了他。

古文:丧毕,除宁远将军。

现代文:丧礼完毕,任宁远将军。

古文:大统初,追赠右将军、胶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大统初年,追赠右将军、胶州刺史。

古文:刚少机辩,有干能。

现代文:赵刚年少时机敏善辩,很有才干能力。

古文:起家奉朝请。

现代文:由奉朝请起家做官。

古文:累迁镇东将军、银青光禄大夫,历大行台郎中、征东将军,加金紫阶,领司徒府从事中郎,加合内都督。

现代文:屡经升迁为镇束将军、银青光禄大夫,历任大行台郎中、征束将军,加授金紫阶,兼领司徒府从事中郎,加授合内都督。

古文: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构隙,刚密奉旨召东荆州刺史冯景昭率兵赴阙。

现代文:到魏孝武帝与齐神武帝感情上有了裂痕,趟刚秘密奉旨召束荆州刺史冯景昭带兵奔赴京师。

古文:未及发,而神武已逼洛阳,孝武西迁。

现代文:尚未来得及出发,神武帝已逼近洛阳,孝武帝只好向西迁徙。

古文:景昭集府僚文武,议其去就。

现代文:冯景昭召集同僚文武官员,商议去向。

古文:司马冯道和请据州待北方处分。

现代文:司马冯道和提议占据束荆州等待北方吩咐。

**古文:刚曰: 公宜勒兵赴行在所。 **

现代文:趟刚说: 你应该带兵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。

古文:久之更无言者。

现代文:过了很久再没有发言的人。

**古文:刚抽刀投地曰: 公若为忠臣,可斩道和;如欲从贼,可见杀。 **

现代文:趟刚抽出刀丢在地上说: 您如果做忠臣,可以杀死冯道和;如果想跟随贼寇。

古文:景昭感悟,遂率众赴关右。

现代文:可以杀我。 冯景昭受到感动有所醒悟,就带领部众奔赴关右。

古文:属侯景逼穰城,东荆州人杨祖欢等起兵应景,以其众邀景昭于路。

现代文:适逢侯景逼近穣城,束荆州人杨圭噬等人起兵接应退,用他的徒众在路上拦截冯景昭。

古文:景昭战败,刚遂没于蛮。

现代文:冯景昭战败,龃就沦没在蛮。

古文:后自赎免。

现代文:后来自己赎身免罪。

古文:乃见东魏东荆州刺史李魔怜,劝令归关西。

现代文:就拜见束魏束荆州刺史李魔怜,规劝他归附关西。

古文:魔怜纳之,使刚至并州密观事势。

现代文:李魔怜采纳了他的意见,派遣赵则到韭业秘密观察事情的形势。

古文:神武引刚内宴,因令刚赍书申敕荆州。

现代文:神武帝带领趟剧参加宫内宴会,于是下令赵刚送书信告诫荆丛。

古文:刚还报魔怜,仍说魔怜斩祖欢等,以州归西。

现代文:趟刨返回报告奎庐垡,又劝说奎庐垡斩杀扰担趑等人,以塞垄咖归附翘西。

古文:魔怜乃使刚入朝。

现代文:奎驰就派遣趟剧入朝。

古文:大统初,刚于霸上见太祖,具陈关东情实。

现代文:左铲初年,卷刚在灵上拜见左担,具体陈述飓束的实际情况。

古文:太祖嘉之,封阳邑县子,邑三百户,除车骑将军、左光禄大夫。

现代文:太祖嘉奖他,封为阳邑县子,食邑三日产,授车骑将军、左光禄大夫。

古文:论复东荆州功,进爵临汝县伯,邑五百户。

现代文:评定收复束荆州的功劳,升爵为临汝县伯,食邑五百户。

古文:初,贺拔胜、独孤信以孝武西迁之后,并流寓江左。

现代文:起初,贺送塍、独孤信在茎亘嬷往西迁徙之后,一起在辽左寄寓他乡。

古文:至是刚言于魏文帝,请追而复之。

现代文:到这个时候,趟刚向魏塞童进言,请求追回他们,恢复他们的官职。

古文:乃以刚为兼给事黄门侍郎,使梁魏兴,赍移书与其梁州刺史杜怀宝等论邻好,并致请胜等移书。

现代文:就任命趟剑为兼给事黄门侍郎,出使梁国魏兴,送上官方文书给凿业刺史丛趋等人商议睦邻友好,并传达请求贺拔胜等人北归的官方文书。

古文:宝即与刚盟歃,受移赴建康,仍遣行人随刚报命。

现代文:杜坏宣立即与壁删歃血结盟,接受官方文书送往建尘,仍派遣使者跟随趟刚覆命。

古文:是年,又诏刚使三荆,听在所便宜从事。

现代文:这一年,又下诏趟剑出使三荆,听任所到之处小待上奏,自行决断处置。

古文:使还,称旨,进爵武城县侯,除大丞相府帐内都督。

现代文:出使返回,符合皇帝的意旨,升爵为武越题堡,授大丞相府帐内都督。

古文:复使魏兴,重申前命。寻而梁人礼送贺拔胜、独孤信等。

现代文:又出使魏兴,重新申明前次的命令不久梁人以礼节送回贺拔胜、独孤信等人。

古文:顷之,御史中尉董绍进策,请图梁汉。

现代文:不久,御史中尉童鲤进奏策言,请求图谋梁汉。

古文:以绍为行台、梁州刺史,率士马向汉中。刚以为不可,而朝议已决,遂出军。

现代文:任命董绉为行台、梁州刺史,带领人马奔向曲趟剧认为不能这样做,但朝廷的商议已经决定,就出师了。

古文:诏竟无功而还,免为庶人。除刚颍川郡守,加通直散骑常侍、卫大将军。

现代文:董绍终于没有成果而返回,被免为平民,授塑则为堕上岖太守,加授通直散骑常侍、卫大将军。

古文:从复弘农。

现代文:跟随收复了丛崖。

古文:进拜大都督、东道军司,节度开府李延孙等七军,攻复阳城,擒太守王智纳。

现代文:升任大都督、束道军司,节制调度开府奎至鳄等七军,进攻收复了阳城,活捉太守王智纳。

古文:转陈留郡守。

现代文:调任陈留郡太守。

古文:东魏行台吉宁率众三万攻陷郡城,刚突出,还保颍川,重行郡事。

现代文:东魏行台吉宁带兵三万人攻陷郡城,趟刚突围而出,退保颖川,重新代行郡中事务。

古文:复为侯景所破,乃率余众赴洛阳。

现代文:又被侯景攻破,就带领剩下的兵众奔赴洛阳。

古文: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。时景众已入颍川,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,转输送洛。

现代文:大行台元海派遣趟刚回郡征收粮食、当时侯景的部队已经进入颖川,趟刚在西部的边界上招集收复阳翟两万户,转送到洛。

古文:明年,洛阳不守。

现代文:第二年,洛阳失守。

古文:刚远隔敌中,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。

现代文:趟刚远隔在敌人之中,连续作战打败束魏广州刺史李仲儡。

古文:时侯景别帅陆太、颍川郡守高冲等众八千人,寇襄城等五郡。

现代文:当时侯景的别帅陆太、颖川郡太守高冲等部众八千人,侵犯襄城等五郡。

古文:刚简步骑五百,大破冲等。

现代文:赵刚挑选步兵骑兵五百人,大败高冲等人。

古文:开府李延孙为长史杨伯简所害,刚击斩之。

现代文:开府李延孙被长史杨伯简杀害,趟刚攻击杀死了杨伯简。

古文:又攻拔广州,进军阳翟。

现代文:又攻下广州,进军阳翟。

古文:侯景自邺入鲁阳,与刚接战。

现代文:侯景从邺进入鲁阳,与赵刚交战。

古文:旬有三日,旋军宜阳。

现代文:相持十三日,接着驻扎在宜阳。

古文:时河南城邑,一彼一此。

现代文:当时河南的城邑,一时归这个人,一时归那个人。

古文:刚复出军伊、洛,侯景亦度河筑城。

现代文:赵刚又出师到伊、洛,侯景也渡河筑城。

古文:刚前后下景三郡,获郡守一人,别破其行台梅迁,斩首千余级。

现代文:赵刚先后攻下侯景三郡,俘获郡守一人,另外打败他的行台梅迁,斩首一千多级。

古文:除尚书金部郎中。

现代文:授任尚书金部郎中。

古文:高仲密以北豫州来附,兼大行台左丞,持节赴颍川节度义军。

现代文:高仲密以北豫州来归附,兼任大行台左丞,持节杖奔赴颖川节制调度义军。

古文:师还,刚别破侯景前驱于南陆,复获其郡守二人。

现代文:军队回还,赵刚另外在南陆打败侯景的前锋,又俘获他的郡守两人

古文:时有流言传刚东叛,齐神武因设反间,声遣迎接。

现代文:当时有流言传说趟刚向东背叛,齐神武帝趁机设下反问计,声称派人迎接。

古文:刚乃率骑袭其下坞,拔之,露板言状。

现代文:赵刚就带领骑兵袭击齐国的下坞,攻下了它,用不封缄的文书说明情况。

古文:太祖知刚无贰,乃加赏赉焉。

现代文:太祖知道赵刚没有贰心,就加以赏赐。

古文:除营州刺史,进爵为公,增邑二百户,加大都督、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、散骑常侍。

现代文:授任营州刺史,晋为公爵,增加食邑二百户。加授为人都督、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、散骑常侍

古文:州民郑五丑构逆,与叛羌傍乞铁匆相应,令刚往镇之。

现代文:渭州人郑五丑造反,与叛逆羌傍乞铁忽互相呼应。下令趟刚前往镇压。

古文:将发,魏文帝引见内寝,举觞属刚曰: 昔侯景在东,为卿所困。

现代文:将要出发,魏文帝在内室召见趟刚,举起酒杯嘱咐赵刚说: 往昔侯景在东面,被您围困。

古文:黠羌小竖,岂足劳卿谋虑也。 时五丑已克定夷镇,所在立栅。

现代文:狡猾的羌入小子,哪襄值得烦劳您谋虑呢! 当时郑五丑已攻克定夷镇,所到之处树立栅栏。

古文:刚至,并攻破之,散其党与。

现代文:赵刚到达,一起攻破了他们,解散他的党徒。

古文:五丑于是西奔铁匆。

现代文:郑五丑于是往西投奔铁忽。

古文:刚又进破铁匆伪广宁郡。

现代文:趟刚又进军攻破铁忽的伪广宁郡。

古文:属宇文贵等西讨,诏以刚行渭州事,资给粮饩。铁匆平,所获羌卒千人,配刚军中,教以戎旅,皆尽其力用。

现代文:适逢宇文贵等人向西征讨,下韶任命赵刚代理渭州事务,资助供给粮食,铁忽被平定,俘获羌人士兵一千人,分配到趟刚的军队中,用军事教育他们,都尽他们的力量加以使用。

古文:加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入为光禄卿。

现代文:升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召入任光禄卿。

古文:六官建,拜膳部中大夫。

现代文:六官建立,授任膳部中大夫。

古文:孝闵帝践阼,进爵浮阳郡公。

现代文:孝闵帝登位,晋爵为浮阳郡公。

古文:出为利州总管、利沙方渠四州诸军事。

现代文:出任利州总管、利沙方渠四州诸军事。

古文:沙州氐恃险逆命,刚再讨服之。

现代文:沙州氐人倚仗险阻违背命令,赵刚两次征讨使他们归服。

古文:方州生獠自此始从赋役。

现代文:方州的僚人,从此开始交赋服役。

古文:刚以伪信州滨江负阻,远连殊俗,蛮左强犷,历世不宾,乃表请讨之。

现代文:趟刚认为伪信州濒临长江,背负险阻,远连不同的习俗,蛮夷强横粗犷,经历多世也不服从,就上表请求讨伐他们。

古文:诏刚率利沙等十四州兵,兼督仪同十人、马步一万往经略焉。

现代文:下诏赵刚率领利沙等十四州的军队,另督促仪同十人、骑兵步兵一万人前往策划治理。

古文:仍加授渠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于是任命其为渠州刺史。

古文:刚初至,渠帅惮其军威,相次降款。

现代文:赵刚初到,部落酋长害怕他的军威,一个接一个地投降顺服。

古文:后以刚师出踰年,士卒疲弊,寻复亡叛。

现代文:后来因为赵刚出师超过了一年,兵士疲劳困苦,不久又逃亡叛变。

古文:后遂以无功而还。

现代文:后来终于没有成果而回。

古文:又与所部仪同尹才失和,被征赴阙。

现代文:又与所管辖的仪同尹才不和,被征召回朝。

古文:遇疾,卒于路。

现代文:遇上疾病,在路上去世。

古文:年五十七。

现代文:终年五十七岁。

古文:赠淅涿三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追赠中淅涿三州刺史。

古文:谥曰成。

现代文:谧号为成。

古文:子元卿嗣。

现代文:儿子趟元卿继嗣。

古文:王庆字兴庆,太原祁人也。

现代文:王庆字兴庆,是太原祁人。

古文:父因,魏灵州刺史、怀德县公。

现代文:父亲王因,任魏灵州刺史、怀德县公。

古文:庆少开悟,有才略。

现代文:王庆年少时很有悟性,很有才干和谋略。

古文:初从文帝征伐,复弘农,破沙苑,并有战功,每获殊赏。

现代文:起初跟随文帝征伐,收复弘农,攻破沙苑,都有战功,常常获得特殊的奖赏。

古文:大统十年,授殿中将军。

现代文:大统十年,授任殿中将军。

古文:孝闵帝践阼,晋公护引为典签。

现代文:孝闵帝登位,晋公字文护引荐为典签。

古文:庆枢机明辨,渐见亲待。

现代文:王庆明辨事物的关键,逐渐被作为亲信看待。

古文:授大都督。

现代文:授任大都督。

古文:武成元年,以前后功,赐爵始安县男。

现代文:武成元年,凭藉前后功劳,赐爵为始安县男。

古文:二年,行小宾部。

现代文:二年,代理小宾部。

古文:保定二年,使吐谷浑,与共分疆,仍论和好之事,浑主悦服,遣所亲随庆贡献。

现代文:保定二年,出使吐谷浑,与他一起划分疆土,仍商议和睦交好的事宜。窿谷浑的君主心悦诚服,派遣他的亲信跟随王庆进贡。

古文:初,突厥与周和亲,许纳女为后。

现代文:起初,突厥与周联姻,答应送女儿作为皇后。

古文:而齐人知之,惧成合从之势,亦遣使求婚,财馈甚厚。

现代文:但齐人知道这件事后,害怕形成联合之势,也派遣使者前来求婚,赠送的财物很丰厚。

古文:突厥贪其重赂,便许之。

现代文:突厥贪图齐的众多礼物,就答应了齐。

古文:朝议以魏氏昔与蠕蠕结婚,遂为齐人离贰。

现代文:朝廷议论认为魏氏往昔与蠕蠕结为婚姻,就被齐人离间产生贰心。

古文:今者复恐改变,欲遣使结之。

现代文:现今又恐怕有改变,想派遣使者交结突厥。

古文:遂授庆左武伯,副杨荐为使。

现代文:就授王庆为左武伯,佐助杨荐作为使者。

古文:是岁,遂兴入并之役。

现代文:这一年,就发动了进入并的战役。

古文:庆乃引突厥骑,与随公杨忠至太原而还。

现代文:王庆就带领突厥的骑兵,与随公杨忠到太原而回。

古文:以齐人许送皇姑及世母,朝廷遂与通和。

现代文:因为齐人答应送回皇姑及伯母,朝廷就与其来往交好。

古文:突厥闻之,复致疑阻,于是又遣庆往喻之。

现代文:突厥听到这个消息,又产生了疑虑阻隔,于是又派遣王庆前往开导他。

古文:可汗感悦,结好如初。

现代文:可汗感动喜悦,交结友好如同当初一般。

古文:五年,复与宇文贵使突厥逆女。

现代文:五年,又与宇文贵出使突厥迎接公主。

古文:自此,以庆信着北蕃,频岁出使。

现代文:从此,因为王庆在北番信用卓著,多年出使。

古文:后更至突厥,属其可汗暴殂,突厥谓庆曰: 前后使来,逢我国丧者,皆剺面表哀。

现代文:后来又到突厥,适逢其可汗突然死亡,突厥对王庆说: 前后使者来到,遇上我们国丧的,都割面流血,表示哀痛。

**古文:况今二国和亲,岂得不行此事。 **

现代文:况且现今两国联姻,难道能不实行这种做法吗? 王庆严辞拒绝。

古文:庆抗辞不从,突厥见其守正,卒不敢逼。武帝闻而嘉之。

现代文:突厥看见他坚守正道,终于不敢相逼。武帝听到逭件事,就嘉奖他。

古文:录庆前后使功,迁开府仪同三司、兵部大夫,进爵为公。

现代文:记录王庆前后出使的功劳,升为开府仪同三司、兵部大夫,晋为公爵。

古文:历丹、中二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历任丹、中两州刺史。

古文:为政严肃,吏不敢欺。

现代文:施政严谨而有法度,官吏不敢相欺。

古文:大象元年,授小司徒,加上大将军、总管汾石二州五镇诸军事、汾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大象元年,授小司徒,加授上大将军、总管途石二州五镇诸军事、汾州刺史。

古文:又除延州总管,进位柱国。

现代文:又授任延州总管,晋为柱国。

古文:开皇元年,进爵平昌郡公。

现代文:开皇元年,晋爵为平吕郡公。

古文:卒于镇。

现代文:在节镇上去世。

古文:赠上柱国,谥曰庄。

现代文:追赠上柱国,谧号为庄。

古文:子淹嗣。

现代文:儿子王淹继嗣。

古文:赵昶字长舒,天水南安人也。

现代文:赵昶字垦鱼,是玉丛直玉人。

古文:曾祖襄,仕魏至中山郡守,因家于代。

现代文:曾祖叠速,在魏做官到中山郡太守,于是在伐安家。

古文:祖泓,广武令。

现代文:祖父赵逊,任卢武令。

古文:父琛,上洛郡守。

现代文:父亲产遮,任上盗锂太守。

古文:昶少聪敏,有志节。

现代文:赵昶年少时聪明机敏,很有志向气节。

古文:弱冠,以材力闻。

现代文:二十岁,以勇力闻名。

古文:孝昌中,起家拜都督,镇小平津。

现代文:孝昌年间,由都督起家做官,镇守小平津。

古文:魏北中郎将高千甚敬重之。

现代文:毯北中郎将直工非常敬重他。

古文:千牧兖州,以昶行临涣、北梁二郡事。

现代文:壶干任蛮塑刺史,任命叠邀代理监逸、韭梁两郡的政事。

古文:大统初,千还镇陕,又以昶为长史、中军都督。

现代文:大铲初年,产王返回镇守肿,又任命趟塑为长史、中军都督。

古文:太祖平弘农,擢为相府典签。

现代文:太祖平定弘农,升为相府典签。

古文:大统九年,大军失律于邙山,清水氐酋李鼠仁自军逃还,凭险作乱。

现代文:大统九年,大军在邙山失利,清水氐人酋长李鼠仁从军队中逃跑回来,凭藉险阻作乱。

古文:陇右大都督独孤信频遣军击之,不克。

现代文:陇右大都督周巫值多次派遣军队攻击他,没有取胜。

古文:太祖将讨之,欲先遣观其势。

现代文:赵旦将要讨伐他,想先派人观察他的形势。

古文:顾问谁可为。

现代文:顾视询问谁可以出使。

古文:左右莫对。

现代文:左右的人没有人回答。

古文:昶曰: 此小竖尔,以公威,孰不听命。 太祖壮之,遂令昶使焉。

现代文:赵面说: 造不过是小子而已,凭藉您的神威,谁敢不听从命令。 太祖认为他的话很雄壮,就下令圭选出使。

古文:昶见鼠仁,喻以祸福。

现代文:毒巡见到奎勇迄,用祸福的道理开导他。

古文:群凶聚议,或从或否。

现代文:群凶聚集商议,有的听从,有的不听从。

古文:其逆命者,复将加刃于昶。

现代文:那些违抗命令的人,又想用刀剑杀害趟昶。

古文:而昶神色自若,志气弥厉。

现代文:但赵昶神色不变,志气更加振奋。

古文:鼠仁感悟,遂相率降。

现代文:李鼠仁受到感动而醒悟,就带领兵士投降。

古文:氐梁道显叛,攻南由。

现代文:氐人梁道显叛乱,进攻南由。

古文:太祖复遣昶慰谕之,道显等皆即款附。

现代文:太祖又派遣赵昶慰问开导他,梁道显等人都立即诚心归附。

古文:东秦州刺史魏光因徙其豪帅四十余人并部落于华州,太祖即以昶为都督领之。

现代文:东秦州刺史魏光趁此迁徙他的豪帅四十多人并部落到华州,太祖立即任命赵昶为都督统率他们。

古文:先是,汾州胡叛,再遣昶慰劳之,皆知其虚实。

现代文:在此之前,汾州胡人叛乱,又派遣赵昶慰问犒劳他们,都知道了他们的虚实。

古文:及大军往讨,昶为先驱,遂破之。

现代文:到大军前往征讨,赵昶为先锋,就打败了他们。

古文:以功封章武县伯,邑五百户。

现代文:凭藉功劳封为章武县伯,食邑五百产。

古文:十五年,拜安夷郡守,带长蛇镇将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任安夷郡太守,兼长她镇将。

古文:氐族荒犷,世号难治,昶威怀以礼,莫不悦服。

现代文:氐族荒远猛悍,世人号称难以治理,赵昶按照礼节威德并用,没有人不心悦诚服。

古文:期岁之后,乐从军者千余人。

现代文:一年之后,乐于参加军队的有一千多人。

古文:加授帅都督。

现代文:升任帅都督。

古文:时属军机,科发切急,氐情难之,复相率谋叛。

现代文:当时适逢军中有机要之事,摊派征发很迫切紧急,氏人情理上很难做到,又相继谋划叛乱。

古文:昶又潜遣诱说,离间其情,因其携贰,遂轻往临之。

现代文:赵昶又暗中派人诱导劝说,离间他们的感情,趁他们渐生离心,就轻装前往到达他们那儿。

古文:群氐不知所为,咸来见昶。

现代文:众多的氐人不知怎么办,都来拜见赵昶。

古文:乃收其首逆者二十余人斩之,余众遂定。

现代文:就逮捕那些带头谋反的二十多人杀死他们,其余的人就安定了。

古文:朝廷嘉之,除大都督,行南秦州事。

现代文:朝廷嘉奖他,授任大都督,代理南秦州政事。

古文:时氐帅盖闹等反,昶复讨擒之。

现代文:当时氐帅盖闹等人谋反,赵昶又讨伐活捉了他。

古文:进抚军将军,加通直散骑常侍,又与史宁破宕昌羌、獠二十余万。

现代文:升抚军将军,加授通直散骑常侍。又与史宁打败宕昌羌、签二十多万人。

古文:拜武州刺史、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、诸州军事。

现代文:授武州刺史、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、诸州军事。

古文:魏恭帝初,加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魏恭帝初年,加授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

古文:潭水羌叛,杀武陵、潭水二郡守。

现代文:潭水羌人叛乱,杀害武陵、潭水二郡太守。

古文:昶率仪同骆天釜等骑步五千讨平之。

现代文:赵昶率领仪同骆天义等骑兵步兵五千人讨伐平定他们。

古文:世宗初,凤州人仇周贡、魏兴等反,自号周公,有众八千人。

现代文:世宗初年,凤州人仇周贡、魏兴等人谋反,自称周公,有徒众八千人。

古文:破广化郡,攻没诸县,分兵西入,围广业、修城二郡。

现代文:攻破广化郡,攻陷各县,分兵向西进攻,包围广业、修城二郡。

古文:广业郡守薛爽、修城郡守杜杲等请昶为援。

现代文:广业垫太守坚塞、修越邓太守拄呈等人请求垄趟援救。

古文:昶遣使报杲,为周贡党樊伏兴等所获。

现代文:赵昶派遣使者回覆杜呆,被仇周贡的党羽樊优兴等俘获。

古文:兴等知昶将至,解修城围,据泥功岭,设六伏以待昶。

现代文:矾丛兴等人知道趟垦将要来到,就解除修城的包围,占据泥功岭,设下六处伏兵来等待趟赵。

古文:昶至,遂遇其伏,合战,破之。

现代文:趟越来到,就遇上伏兵,双方交战,打败了他们。

古文:广业之围亦解。

现代文:广业的包围也解除了。

古文:昶追之至泥阳川而还。

现代文:赵昶追击到泥阳就返回了。

古文:兴州人段咤及氐酋姜多复反,攻没郡县,昶讨斩之。

现代文:兴州人段吒及氐酋姜多又谋反,攻陷郡县,赵昶征讨杀了他们。

古文:语在氐传。

现代文:记录的文字在《氏传》。

古文:昶自以被拔擢居将帅之任,倾心下士。

现代文:赵昶自己认为被提拔充当将帅的重任,全心谦恭地对待贤士。

古文:虏获氐、羌,抚而使之,皆为昶尽力。

现代文:俘获氐、羌百姓,安抚并使用他们,他们都为趟昶尽力。

古文:太祖常曰: 不烦国家士马而能威服氐、羌者,赵昶有之矣。 至是,世宗录前后功,进爵长道郡公,赐姓宇文氏,赏劳甚厚。

现代文:太祖经常说: 不烦劳国家人马而能以威力使氐、羌归附的,赵昶有这样的功劳。 到此,世宗记录前后功劳,晋爵为长道郡公,赐姓宇文氏,赏赐犒劳非常丰厚。

古文:二年,征拜宾部中大夫,行吏部。

现代文:二年,召入拜授宾部中大夫,代理吏部。

古文:寻以疾卒。

现代文:不久因病去世。

古文:王悦字众喜,京兆蓝田人也。

现代文:王悦字众喜,是京兆蓝田人。

古文:少有气干,为州里所称。

现代文:年少时有才干,被家乡的人所称道。

古文:魏永安中,尔朱天光西讨,引悦为其府骑兵参军,除石安令。

现代文:魏永安年间,尔朱天光向西征讨,引荐王悦为其官府的骑兵参军,授任五安县令。

古文:太祖初定关、陇,悦率募乡里从军,屡有战功。

现代文:太祖刚平定关、陇,王悦率领招募的家乡人参军,屡次立有战功。

古文:大统元年,除平东将军、相府刑狱参军,封蓝田县伯,邑六百户。

现代文:大统元年,任干束将军、相府刑狱参军,封为蓝田县伯,食邑六百户。

古文:四年,东魏将侯景攻围洛阳,太祖赴援。

现代文:四年,束魏将领侯景进攻包围洛阳,太祖前往救援。

古文:悦又率乡里千余人,从军至洛阳。

现代文:王悦又率领家乡一千多入,从军到洛阳。

古文:将战之夕,悦磬其行资,市牛飨战士。

现代文:将要交战的前夕,王悦用尽他出门所带钱财,买牛款待战士。

古文:乃战,悦所部尽力,斩获居多。

现代文:到了交战的时候,王悦的部队竭尽全力,斩首俘获居多。

古文:六年,加通直散骑常侍,迁大行台右丞。

现代文:六年,加授通直散骑常侍,升大行台右丞。

古文:十年,转左丞。

现代文:十年,改任左丞。

古文:久居管辖,颇获时誉。

现代文:长期处于机要的地位,颇能获得当时的称誉。

古文:十二年,齐神武亲率诸军围玉壁,大都督韦孝宽拒守累旬,敌方引退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齐神武帝亲自率领各军包围玉壁,大都督韦孝宽拒敌防守几十曰,敌军才退兵。

古文:朝廷以宽勋重,遣尚书长孙绍远为大使,悦为副使,劳问宽等,并校定勋人。

现代文:朝廷认为韦孝宽功勋高,派遣尚书长孙绍远为大使,王悦为副使,犒劳慰问韦孝宽等人,并考核审定立功的入。

古文:十三年,侯景据河南来附,仍请兵为援。

现代文:十三年侯景占据河南前来归附,仍请派军队作为援助。

古文:太祖先遣韦法保、贺兰愿德等帅众助之。

现代文:太祖先派遣韦法保、贺兰愿德等人率领部队援助他。

古文:悦言于太祖曰: 侯景之于高欢,始则笃乡党之情,末乃定君臣之契,位居上将,职重台司,论其分义,有同鱼水。

现代文:王悦向太祖进言说: 侯景对于高欢,开始时就有深厚的同乡之情,最后又确定了君臣之间的意气相合,官位居于上将,职位重在台司,评论他们之间的情分义气,有着如同鱼水一般的关系。

古文:今欢始死,景便离贰。

现代文:现今高欢刚死,侯景就离心怀有异志。

古文:岂不知君臣之道有亏,忠义之礼不足?

现代文:他难道不知道有亏于忠臣之道、不足于忠义之礼吗?

古文:盖其所图既大,不恤小嫌。

现代文:大概是他谋划的目标很大,所以不顾虑小的嫌疑。

古文:然尚能背德于高氏,岂肯尽节于朝廷。

现代文:但他尚且能对高氏背叛恩德,难道肯对朝廷尽节吗?

古文:今若益之以势,援之以兵,非唯侯景不为池中之物,亦恐朝廷贻笑将来也。 太祖纳之,乃遣行台郎中赵士宪追法保等,而景寻叛。

现代文:现今如果用势力加强他,用军队支援他,不衹是侯景不会成为池中之物受到控制,也恐怕朝廷给将来留下笑柄。 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,就派遣行台郎中趟士宪追回韦法保等人,果然侯景不久就叛乱了。

古文:十四年,授雍州大中正、帅都督,加卫将军、右光禄大夫、都督。

现代文:十四年,授任壅蛆大中正、帅都督,加授卫将军、右光禄大夫、都督。

古文:率所部兵从大将军杨忠征随郡、安陆,并平之。

现代文:率领部下跟随大将军圭眯征讨堕登、岂堕,一起平定了两地。

古文:时悬兵深入,悦支度路程,勒其部伍,节减粮食。

现代文:当时孤军深入敌境,王悦计算路程,约束他的部下,节省减少粮食。

古文:及至竟陵,诸军多有匮乏,悦出禀米六百石分给之。

现代文:等到了竟陵,各军多缺乏粮食,王坦拿出储藏的米六百石分给他们。

古文:太祖闻而嘉焉。

现代文:太祖听说逭件事就嘉奖他。

古文:寻拜京兆郡守,加使持节、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、散骑常侍,迁大行台尚书。

现代文:不久授任京兆郡太守,加授使持节、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、散骑常侍,升大行台尚书。

古文:又领所部兵从达奚武征梁汉。

现代文:又率领部下士兵跟随达奚武征讨梁汉。

古文:军出,武令悦说其城主杨贤。

现代文:大军出发,达墨茎下令垄区劝说城主荡竖。

古文:悦乃贻之书曰: 夫惟德是辅,天道之常也;见机而作,人事之会也。

现代文:旦区就送书信给圭疆说: 辅佐有德之人,是天道的规律;看见时机再行动,是人事的机会。

古文:梁主内亏刑政,外阙藩篱。

现代文:梁主国内亏缺刑罚和政令,外面缺乏守卫。

古文:匹夫攘袂,举国倾覆。

现代文:平民奋起,全国倾覆。

古文:非直下民离心,抑亦上玄所弃。

现代文:不衹是下民离心,也是上天所抛弃。

古文:我相公膺千龄之运,创三分之业,道洽区中,威振方外。

现代文:我相公秉承千年的时运,创立天下三分的基业,道行在区域内和洽,威震远方。

古文:声教所被,风行草偃;兵车所指,云除雾廓。

现代文:声威和教化所到达的地方,风行草偃;兵车所指向的地方,云消雾散。

古文:斯固天下所共闻,无俟二谈也。

现代文:这本来是天下人所共同听到的,不必等待谈论两次。

古文:大将军高阳公,韫韬略之秘,总熊罴之旅,受脤庙堂,威怀巴汉。

现代文:大将军直阳公,蕴藏用兵谋略的秘密,统率壮如熊熊的军队,在朝廷上接受祭肉,在巴还威德并用。

古文:先附者必赏,后服者必诛。

现代文:先归附的人必有奖赏,后降服的人必有责罚。

古文:君兵粮既寡,救援路绝。

现代文:您军粮已经很少,救援的道路已经断绝。

古文:欲守,则城池无萦带之险;欲战,则士卒有土崩之势。

现代文:想防守,但城池没有垣环水抱的险阻;想交战,但士兵有土崩瓦解的形势。

古文:以此求安,未见其可。

现代文:凭藉这些求得安全,不见得是可行的。

古文:昔韩信背项,前典以为美谈;黄权归魏,良史称其盛烈。

现代文:往昔韩信背弃项羽,以前的典籍认为是人们乐于称道的好事;黄权归附魏国,优秀的史官称道他的盛大功业。

古文:事有变通,今其则也。 贤于是遂降。

现代文:事情有随宜变更,现今是效法的时候了。 杨贤于是就投降了。

古文:悦白武云: 白马要冲,是必争之地。

现代文:王恒禀告达奚武说: 皇屋处于交通紧要之处,是兵家必争之地。

古文:今城守寡弱,易可图也。

现代文:现今城池的防守兵少力弱,容易圆谋。

古文:若蜀兵更至,攻之实难。 武然之,令悦率轻骑七百,径趣白马。

现代文:如果蜀兵又来到,攻打他们实在困难。 达奚武认为说得对,下令王悦率领轻骑七百人,直奔白马。

古文:悦先示其祸福,其将梁深遂以城降。

现代文:王悦先向他们指出灾祸和幸福的关系,守城的将领梁深就献城投降。

古文:梁武陵王纪果遣其将任奇率步骑六千,欲先据白马。

现代文:梁武陵王萧纪果然派遣他的将领任奇率领步兵骑兵六千人,想抢先占据白马。

古文:行次阙城,闻已降,乃还。

现代文:行军到阙城,听到梁深已经投降,于是回去了。

古文:及梁州平,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。

现代文:到了梁州乎定,太祖立即任命王悦代理刺史之事。

古文:招携初附,民吏安之。

现代文:安抚刚刚归附的人,百姓官员都很安定。

古文:魏废帝二年,征还本任。

现代文:魏废帝二年,征入返就本任。

古文:属改行台为中外府,尚书员废,以仪同领兵还乡里。

现代文:适逢改行台为中外府,尚书员被废,以仪同的身份带兵返回家乡。

古文:悦既久居显职,及此之还,私怀怏怏。

现代文:王悦已经长期居于显贵的官职,到逭时回乡,私下怀有不服气。

古文:犹陵驾乡里,失宗党之情。

现代文:他还凌驾于乡里之上,失去了宗族的情谊。

古文:其长子康,恃旧望,遂自骄纵。

现代文:他的长子王康,依仗其世家望族,就自己骄横放纵。

古文:所部军人,将有婚礼,康乃非理凌辱。

现代文:部下军人,将有婚礼,王康却无理欺凌侮辱。

古文:军人诉之。

现代文:军人投诉他。

古文:悦及康并坐除名,仍配流远防。

现代文:王悦及王康一起连坐除名,并发配流放到远方的边防。

古文:及于谨伐江陵,平,悦从军展效,因留镇之。

现代文:等于谨讨伐江陵,平定了,王悦参军效力,于是留下他镇守。

古文:孝闵践阼,依例复官。

现代文:孝闵帝登位,依照惯例恢复官职。

古文:授郢州。

现代文:授任郢州刺史。

古文:寻拜使持节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大都督、司水中大夫,进爵蓝田县侯。

现代文:不久拜使持节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大都督、司水中大夫,晋爵为蓝田县侯。

古文:迁司宪中大夫,赐姓宇文氏,又进爵河北县公。

现代文:升为司宪中大夫,赐姓宇文氏,又晋爵为河北县公。

古文:悦性俭约,不营生业,虽出入荣显,家徒四壁而已。

现代文:王悦性格俭省节约,不经营谋生之业,虽然出入为官荣华显贵,但家中贫乏。

古文:世宗手敕劳勉之,赐粟六百石。

现代文:世宗亲手下诏慰劳勉励他,赐粟六百石。

古文:保定元年,卒于位。

现代文:保定元年,在官位上去世。

古文:康嗣。

现代文:儿子王康继嗣。

古文:官至司邑下大夫。

现代文:官做到司邑下大夫。

古文:赵文表,其先天水西人也,后徙居南郑。

现代文:趟文表,他的祖先是天水西人,后来迁居亩郑。

古文:累世为二千石。

现代文:世代为俸禄二千石的大官。

古文:父江,性方严,有度量。

现代文:父亲赵江,性格方正严肃,很有气度器量。

古文:历官东巴州刺史、计部中大夫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御伯中大夫,封昌国县伯。

现代文:历任东巴州刺史、计部中大夫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御伯中大夫,封为昌国县伯。

古文:赠虞绛二州刺史,谥曰贞。

现代文:追赠虞、绛二州刺史,谧号为贞。

古文:文表少而修谨,志存忠节。

现代文:赵文表年少时修身严谨,志向存有忠心气节。

古文:便弓马,能左右驰射。

现代文:擅长骑射,能够左右奔驰射箭。

古文:好读左氏春秋,略举大义。

现代文:喜好阅读《左氏春秋》,能粗略地说明大义。

古文:起家为太祖亲信。

现代文:由太祖亲信起家做官。

古文:魏恭帝元年,从开府田弘征山南,以功授都督。

现代文:魏恭帝元年,跟随开府旦旦征讨山南,以功任都督。

古文:复从平南巴州及信州,迁帅都督。

现代文:又跟随平定南巴州及信州,升为帅都督。

古文:又从许国公宇文贵镇蜀,行昌城郡事。

现代文:又跟随许国公宇文贵镇守蜀地,代理昌城郡政事。

古文:加中军将军、左金紫光禄大夫。

现代文:加授中军将军、左金紫光禄大夫。

古文:保定元年,除许国公府司马,转大都督。

现代文:保定元年,授任许国公府司马,改任大都督。

古文:五年,授畿伯下大夫。

现代文:五年,授任畿伯下大夫。

古文:又为许国公府长史。

现代文:又任许国公府长史。

古文:寻拜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不久拜为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古文:仍从宇文贵使突厥,迎皇后,进止仪注,皆令文表典之。

现代文:仍跟随宇文贵出使突厥,迎接皇后,举止的礼法制度,都下令趟文表掌管。

古文:文表斟酌而行,皆合礼度。

现代文:趟文表商讨考虑,以定取舍,然后行动,都符合礼节制度。

古文:及皇后将入境,突厥托以马瘦,行除。

现代文:到皇后将进入国境,突厥以马瘦作为托辞,行动缓慢。

古文:文表虑其为变,遂说突厥使罗莫缘曰: 后自发彼藩,已淹时序,途经沙漠,人马疲劳。

现代文:赵文表担心有变,就劝说突厥使者罗莫缘说: 皇后从突厥出发,已经很长时间了,途中经过沙漠,人马疲劳。

古文:且东寇每伺间隙,吐谷浑亦能为变。

现代文:况且束部的强寇经常窥伺间隙,吐谷浑也能制造变乱。

古文:今君以可汗之爱女,结姻上国,曾无防虑,岂人臣之体乎。 莫缘然之,遂倍道兼行,数日至甘州。

现代文:现今您以可汗的爱女,与上国结为婚姻,竟然毫无预防的考虑,难道是人臣的体统吗? 罗莫缘认为他说得对,就兼程而行,数日到了甘州。

古文:以迎后功,别封伯阳县伯,邑六百户。

现代文:因为迎接皇后有功,另封为伯阳县伯,食邑六百户。

古文:天和三年,除梁州总管府长史。

现代文:天和三年,任梁州总管府长史。

古文:所管地名恒陵者,方数百里,并生獠所居,恃其险固,常怀不轨。

现代文:所管之地有名叫恒陵的,方圆数百里,都是生僚居住的地方,依仗那裹的险阻牢固,经常怀有不遵守法度之心。

古文:文表率众讨平之。

现代文:赵文表率兵讨伐平定了他们。

古文:迁蓬州刺史,政尚仁恕,夷獠怀之。

现代文:升蓬州刺史,为政崇尚仁爱宽容,夷僚归向他。

古文:加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升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

古文:又进位大将军,爵为公。

现代文:又升位为大将军,爵位为公。

古文:大象中,拜吴州总管。

现代文:大象年间,任吴州总管。

古文:时开府于顗为吴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当时开府于颛为吴州刺史。

古文:及隋文帝执政,尉迟迥等举兵,远近骚然,人怀异望。

现代文:到隋文帝执掌政权,尉迟迥等人兴兵,远近之地都不安静,人们怀有反叛的心愿。

古文:顗自以族大,且为国家肺腑,惧文表图己,谋欲先之。

现代文:于颢自以为是大族,并且是国家的重臣,恐怕赵文表谋害自己,策划想先动手杀他。

古文:乃称疾不出。

现代文:就声称有病不出来议事。

古文:文表往问之,顗遂手刃文表。

现代文:趟文表前往问候他,于颉就亲手杀死了赵文表。

古文:因令吏人告云 文表谋反 ,仍驰启其状。

现代文:趁此下令官吏告发 赵文表谋反 ,于是迅速地上奏陈述相关情况。

古文:隋文以诸方未定,恐顗为变,遂授顗吴州总管以安之。

现代文:隋文帝因为各方没有平定,恐怕于颉作乱,就授于颉以吴州总管之职,用来安抚他。

古文:后知文表无异志,虽不罪顗,而听其子仁海袭爵。

现代文:后来知道趟文表没有反叛的意图,虽然不给于颉治罪,但听任赵文表的儿子赵仁海继承爵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