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十八

古文:史宁字永和,建康氏人也。

现代文:史宁字永和,是建康表氏人。

古文:曾祖豫,仕沮渠氏为临松令。

现代文:曾祖史豫,在匈奴沮渠氏部落作官,担任临松令。

古文:魏平凉州,祖灌随例迁于抚宁镇,因家焉。

现代文:魏平定凉州,祖父史灌依照条例迁移到抚宁镇,因而在那裹安家。

古文:父遵,初为征虏府铠曹参军。属杜洛周构逆,六镇自相屠陷,遵遂率乡里二千家奔恒州。

现代文:父亲史遵,起初任征虏府钟曹参匀,遇上杜洛周叛乱,六镇官兵自相残杀攻陷,史遵于是率领乡里二千人家奔往恒州。

古文:其后恒州为贼所败,遵复归洛阳。

现代文:此后恒州被贼人攻破,史遵又回到洛阳。

古文:拜楼烦郡守。

现代文:朝廷授任他为楼烦郡守。

古文:及宁着勋,追赠散骑常侍、征西大将军、凉州刺史,谥曰贞。

现代文:等到史宁功勋显著,朝廷追赠史遵为散骑常侍、征西大将军、凉州刺史,谧号叫贞。

古文:宁少以军功,拜别将。

现代文:史宁年少时凭藉军功,官拜别将。

古文:迁直阁将军、都督,宿卫禁中。

现代文:升任直合将军、都督,值宿守卫宫廷。

古文:寻加持节、征东将军、金紫光禄大夫。

现代文:不久加授持节、征束将军、金紫光禄大夫。

古文:贺拔胜为荆州刺史,宁以本官为胜军司,率步骑一千,随胜之部。

现代文:贺拔胜做荆州刺史时,史宁以本官职衔任贺拔胜军司,率领步军骑兵一千人,跟随贺拔胜到达衙署。

古文:值荆蛮骚动,三鸦路绝,宁先驱平之。

现代文:碰上荆蛮骚乱,三鹦道路不通,史空作为先锋予以扫平。

古文:因抚慰蛮左,翕然降附,遂税得马一千五百匹供军。

现代文:于是抚慰蛮人,蛮人欣悦投降归附,结果征得一千五百匹马以供军用。

古文:寻除南郢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不久史宁被任命为南郢州刺史。

古文:及胜为大行台,表宁为大都督。

现代文:等到贺拔胜做大行台,表奏史宁为大都督。

古文:率步骑一万攻梁下溠戍,破之,封武平县伯,邑五百户。

现代文:史宁率领步军骑兵一万攻打梁下湲戍,攻破了它,被封为武平县伯,食邑五百户。

古文:又攻拔梁齐兴镇等九城,获户二万而还。

现代文:又攻占了梁齐兴堕等九座城池,获取民户二万而还。

古文:未及论功,属魏孝武西迁,东魏遣侯景率众寇荆州,宁随胜奔梁。

现代文:没来得及评定功劳,适逢魏孝武帝向西迁移,东魏派侯景率军入侵荆州,史宁跟随贺拔胜奔往梁朝。

古文: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,谓之曰: 观卿风表,终至富贵,我当使卿衣锦还。 宁答曰: 臣世荷魏恩,位为列将,天长丧乱,本朝倾覆,不能北面逆贼,幸得息肩有道。

现代文:梁武帝引着史宁到香磴跟前,对他说: 观看你的风度仪表,最终会获得富贵,我当使你衣锦还乡。 史宁回答道: 臣世代蒙受魏的恩典,在位担任列将,老天滋长丧乱,本朝遭到颠覆,我不能向北面迎击贼人,幸而能有地方栖身。

古文:傥如明诏,欣幸实多。 因涕泣横流,梁武为之动容。

现代文:倘如您所说,我感到欣喜庆幸的实在太多。 于是伤心哭泣泪水横流,梁武帝为之动容。

古文:在梁二年,胜乃与宁密图归计。

现代文:在梁留了二年,贺拔胜于是与史宁秘密商量回归的计策。

古文:宁曰: 朱异既为梁主所信任,请往见之。 胜然其言。

现代文:史宁说: 朱异既然被梁主所信任,就请让我去见见他。 贺拔胜认为他说的对。

古文:宁乃见异,申以投分之言,微托思归之意,辞气雅至。

现代文:史宁于是见到朱异,向他申说志趣相投的话语,微微寄托想要归国的意图,措辞语气温文尔雅。

古文:异亦嗟挹,谓宁曰: 桑梓之思,其可忘怀?

现代文:朱异也嗟叹忧伤,对史宁说: 对故土的思念,怎么能够忘怀呢?

古文:当为奏闻,必望遂所请耳。 未几,梁主果许胜等归。

现代文:我当为你们上奏使梁主知道,希望一定能满足你们的请求。 不久,梁主果然准许贺拔胜等归去。

古文:大统二年,宁自梁归阙,进爵为侯,增邑三百户。

现代文:大统二年,史宁自梁归朝,被晋爵为侯,增加食邑三百户。

古文:久之,迁车骑将军、行泾州事。

现代文:过了很久,史宁升任车骑将军,掌管泾州事务。

古文:时贼帅莫折后炽寇掠居民,宁率州兵与行原州事李贤讨破之。

现代文:当时贼帅莫折后炽入侵掠夺居民,史宁率领州兵与掌管原州事务的李贤讨伐并打败了莫折后炽。

古文:转通直散骑常侍、东义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史宁转升通直散骑常侍、东义州刺史。

古文:东魏亦以故胡梨苟为东义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束魏也任命胡梨苟为束义州刺史。

古文:宁仅得入州,梨苟亦至,宁迎击,破之,斩其洛安郡守冯善道。

现代文:史宁刚刚进入束义州,梨苟也到了,史宁迎击,打败了梨苟,斩了对方的洛安郡守冯善道。

古文:州既邻接疆埸,百姓流移,宁留心抚慰,咸来复业。

现代文:束义州因为邻近边境,百姓流亡迁移,史宁留心抚慰,百姓都回来恢复旧业。

古文:十二年,转凉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史宁改任凉州刺史。

古文:宁未至而前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乱。

现代文:史宁未到而前刺史宇文仲和占据州城作乱。

古文:诏遣独孤信率兵与宁讨之,宁先至凉州,为陈祸福,城中吏民皆相率降附。

现代文:朝廷下韶派独孤信率兵与史宁讨伐仲和,史宁先到凉州,向吏民陈说祸福,城中吏民都相继投降归附。

古文:仲和仍据城不下,寻亦克之。

现代文:仲和仍然据守城池不降,不久也被攻克。

古文:加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、大都督、凉西凉二州诸军事、散骑常侍、凉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朝廷加封史宁为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、大都督、凉西凉二州诸军事、散骑常侍、凉州刺史。

古文:十五年,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加侍中,进爵为公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朝廷升任史宁为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加授侍中,提升爵位为公。

古文:十六年,宕昌叛羌獠甘作乱,逐其王弥定而自立,并连结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,诏宁率军与宇文贵、豆卢宁等讨之。

现代文:十六年,宕昌叛逆的羌人獠甘作乱,撵走他们的君王弥定自立为王,并且联合傍乞铁忽及郑五丑等人,朝廷下诏令史宁率军与宇文贵、豆卢宁等讨伐獠甘。

古文:宁别击獠甘,而山路险阻,纔通单骑,獠甘已分其党立栅守险。

现代文:史宁侧击獠甘,但山路险阻,衹能单骑通过,獠甘已经分派他的党羽筑立寨栅把守险要之地。

古文:宁进兵攻之,遂破其栅。

现代文:史宁进兵攻打,打破了敌兵的寨栅。

古文:獠甘率三万人逆战,宁复大破之,追奔至宕昌。

现代文:獠甘率领三万人迎战,史宁又将他打得大败,追击他直到宕昌。

古文:獠甘将百骑走投生羌巩廉玉。

现代文:獠甘带领百余骑兵逃命投奔生羌巩廉玉。

古文:弥定遂得复位。

现代文:弥定于是得以复位。

古文:宁以未获獠甘,密欲图之,乃扬声欲还。

现代文:史宁因为未能抓获獠甘,暗地裹想图谋他,就扬言说要班师。

古文:獠甘闻之,复招引叛羌,依山起栅,欲攻弥定。

现代文:獠甘听到后,又招引叛逆的羌人依傍山岭建起寨栅,想攻打弥定。

古文:宁谓诸将曰: 此羌入吾术中,当进兵擒之耳。 诸将思归,咸曰: 生羌聚散无常,依据山谷,今若追讨,恐引日无成。

现代文:史宁对众将说: 这些羌人中了我的计策,应当进兵擒住他们。 众将想着回去,都说: 生羌聚散无常,依据山谷,现在如若追击,恐怕耗费时难以成功。

古文:且弥定还得守蕃,将军功已立矣。

现代文:况且弥定重新得以掌管宕昌,将军的功劳已经立下了。

古文:獠甘势弱,弥定足能制之。以此还师,策之上者。 宁曰: 一日纵敌,数世之患,岂可舍将灭之寇,更烦再举。

现代文:獠甘势力弱小,弥定完全能够控制他,因此班师回去,是上策。 史宁说: 一放纵敌人,留下数世的祸患,难道可以舍弃将要灭亡的贼寇,还要麻烦再次举兵吗?

古文:人臣之礼,知无不为。

现代文:作为臣子的礼节是,知道了没有不做的。

古文:以此诸君不足与计事也。

现代文:因此诸位不足以一同计议大事。

古文:如更沮众,宁岂不能斩诸君邪! 遂进军,獠甘众亦至,与战,大破之,生获獠甘,徇而斩之。

现代文:如果还要阻止众人,我史宁难道不能斩掉你们吗? 于是进军,獠甘的部众也赶到了,史宁与他们交战,将他们打得大败,生擒了獠甘,巡行示众斩了他。

古文:并执巩廉玉送阙。

现代文:同时抓住了巩廉玉送往朝廷。

古文:所得军实,悉分赏将士,宁无私焉。

现代文:所获得的军用财物,全都分赏给将士,史宁没有私取。

古文:师还,诏宁率所部镇河阳。

现代文:军队回还,朝廷下诏让史宁镇守河阳。

古文:宁先在凉州,戎夷服其威惠,迁镇之后,边民并思慕之。

现代文:史宁起先在凉州,戎夷钦服他的威猛恩惠,他迁移镇守他方之后,边地百姓都思念追慕他。

古文:魏废帝元年,复除凉甘瓜三州诸军事、凉州刺史。

现代文:魏废帝元年,复任凉甘瓜三州诸军事、凉州刺史。

古文:初茹茹与魏和亲,后更离叛。

现代文:起初茹茹国与魏议和结为姻亲,后来又离心背叛。

古文:寻为突厥所破,杀其主阿那瑰。

现代文:不久被突厥打败,杀掉了茹茹君主阿那瓖。

古文:部落逃逸者,仍奉瑰之子孙,抄掠河右。

现代文:茹茹部落逃散的人,仍然拥奉阿那瓖的子孙,抄袭掠夺河西。

古文:宁率兵邀击,获瑰子孙二人,并其种落酋长。

现代文:史宁率兵阻截打击,抓获了阿那瓖的子孙二人,连同他们种族部落的酋长。

古文:自是每战破之,前后获数万人。

现代文:自此每次交战都打败敌方,前后共俘获数万人。

古文:进爵安政郡公。

现代文:朝廷提升史宁的爵号为安政郡公。

古文:三年,吐谷浑通使于齐,宁击获之,就拜大将军。

现代文:二年,吐谷浑与齐互通使节,史宁攻击抓获了吐谷浑的使臣,随即被封为大将军。

古文:宁后遣使诣太祖请事,太祖即以所服冠履衣被及弓箭甲矛等赐宁。

现代文:史宁后来派使者谒见太祖请示事情,太祖就把自己所用的帽子鞋子衣服被褥及弓箭甲胄长矛等赐给史宁。

古文:谓其使人曰: 为我谢凉州,孤解衣以衣公,推心以委公,公其善始令终,无损功名也。 时突厥木汗可汗假道凉州,将袭吐浑,太祖令宁率骑随之。

现代文:对史宁的使者说: 替我感谢史公,我解下衣服来给他穿,真心地委托他,他可要善始善终,不要损坏功名。 当时突厥木汗可汗从凉州借路,将要袭击吐浑,太祖命令史宁率领骑兵跟随他们。

古文:军至番禾,吐浑已觉,奔于南山。

现代文:军队到达番禾,吐浑已经发觉,奔向南山。

古文:木汗将分兵追之,令俱会于青海。

现代文:木汗打算分兵追赶,下令在青海一齐会师。

古文:宁谓木汗曰: 树敦、贺真二城,是吐浑巢穴。

现代文:史宁对木汗说: 树盏、昼远二城,是吐运的巢穴。

古文:今若拔其本根,余种自然离散,此上策也。 木汗从之,即分为两军。

现代文:现在如果攻占他的老巢,其余的吐浑人自然离散,这是上策 木汗听从了他的建议,就分为两支人马。

古文:木汗从北道向贺真,宁趣树敦。

现代文:木汗从北路赶往贺真,史宁赶往树敦。

古文:浑娑周国王率众逆战,宁击斩之。

现代文:吐浑娑周国王率众迎战,史宁攻击斩了他。

古文:踰山履险,遂至树敦。

现代文:翻越山岭身处险地,终于到了树敦。

古文:敦是浑之旧都,多诸珍藏。

现代文:树敦是吐浑的旧都城,藏有很多奇珍异宝。

古文:而浑主先已奔贺真,留其征南王及数千人固守。

现代文:而吐浑君主事先已经奔往贺真,留下征南王及数千人固守。

古文:宁进兵攻之,退,浑人果开门逐之,因回兵奋击,门未及阖,宁兵遂得入。

现代文:史宁进兵攻打,又退兵,吐浑人果然开门追赶,史宁回兵奋勇攻击,城门没来得及关上。史宁的军兵于是进入城中。

古文:生获其征南王,俘虏男女、财宝,尽归诸突厥。

现代文:生擒了吐浑征南王,俘虏的男女、财宝,全都送给了突厥。

古文:浑贺罗拔王依险为栅,周回五十余里,欲塞宁路。

现代文:吐浑贺罗拔王依据险要地带扎下寨栅,四周环绕五十多里,想堵塞史宁的道路。

古文:宁攻其栅,破之,俘斩万计,获杂畜数万头。

现代文:史宁攻打他的寨栅,攻破了,俘虏斩首数以万计,获取各种牲畜几万头。

古文:木汗亦破贺真,虏浑主妻子,大获珍物。

现代文:木汗也攻破了贺真,俘虏了吐浑君主的妻子儿女,获取大量珍珠实物。

古文:宁还军于青海,与木汗会。

现代文:史宁回军到达青海,与木汗会师。

古文:木汗握宁手,叹其勇决,并遗所乘良马,令宁于帐前乘之,木汗亲自步送。

现代文:木汗握住吏宁的手,赞叹他勇敢果决,并赠送自己所乘的良马,让史宁在帐前乘坐,木汗亲自步行相送。

**古文:突厥以宁所图必破,皆畏惮之,咸曰: 此中国神智人也。 **

现代文:突厥因史宁所图谋的一定能攻克,都畏惧他,都说: 这是中原的神智之人。

古文:及将班师,木汗又遗宁奴婢一百口、马五百匹、羊一万口。

现代文:等到史宁将要班师,木汗又赠送史宁奴婢一百人、马五百匹、羊一万只。

古文:宁乃还州。

现代文:史宁于是回到凉州。

古文:寻被征入朝,属太祖崩,宁悲恸不已,乃请赴陵所尽哀,并告行师克捷。

现代文:不久,他被征召入朝,遇上太祖驾崩,史宁悲恸不已,于是请求到太祖陵墓去竭尽哀思,并向太祖报告行军克敌的捷讯。

古文:孝闵帝践阼,拜小司徒,出为荆襄淅郢等五十二州及江陵镇防诸军事、荆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孝闵帝即位,史宁官拜小司徒,出任荆、塞、逝、郢等五十二州及堰镇防诸军事、型业刺史。

古文:宁有识画,谙兵权,临敌指撝,皆如其策,甚得当时之誉。

现代文:史宁有识见谋略,熟悉用兵权变,临敌指挥,都像他策划的那样,很得当时人的称誉。

古文:及在荆州,颇自奢纵贪浊,不修法度。

现代文:等到在回业,史宁很是奢靡放纵贪婪昏浊,不修法度。

古文:尝出,有人诉州佐曲法,宁还付被讼者治之。

现代文:曾经外出,有人状告州佐歪曲法律,史宁还是把案子交付被告的州佐去处治。

古文:自是有事者不复敢言,声名大损于西州。

现代文:自此有事情的人不再敢说话,史宁的名声在西州大大损坏。

古文:保定三年,卒于州。

现代文:保宣三年,史空在型业去世,谧号叫型。

古文:谥曰烈。子雄嗣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史雄继承爵禄。

古文:雄字世武。

现代文:吏雄字世武。

古文:少勇敢,膂力过人,便弓马,有算略。

现代文:年少勇敢,膂力过人,擅长骑马射箭,有谋略。

古文:年十四,从宁于牵屯山奉迎太祖。

现代文:十四岁时,跟随:史窒在童工山奉迎太祖。

古文:仍从校猎,弓无虚发。

现代文:接着跟从左担打猎,箭无虚发。

古文:太祖叹异之。

现代文:塞祖表示赞叹惊异。

古文:寻尚太祖女永富公主。

现代文:不久娶太祖女儿永富公主为妻。

古文:除使持节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累迁驾部中大夫、大驭中大夫。

现代文:授任使持节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屡次升迁为驾部中大夫、大驭中大夫。

古文:从柱国、枹罕公辛威镇金城,遂卒于军,时年二十四。

现代文:史雄跟从柱国、袍罕公辛威镇守金城,结果死在军中,当时年龄二十四岁。

古文:雄弟祥,以父勋赐爵武遂县公。

现代文:史雄弟弟史祥,凭藉父亲的功勋受赐爵号武遂县公。

古文:祥弟云,亦以父勋赐爵武平县公,历位司织下大夫,仪同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史祥弟弟史云,也凭藉父亲功勋受赐爵号武平县公,历任司织下大夫,仪同大将军。

古文:云弟威,亦以父勋赐爵武当县公。

现代文:史云弟弟史威,也凭藉父亲功勋受赐爵号武当县公。

古文:陆腾字显圣,代人也。

现代文:陆腾字显圣,是代人。

古文:高祖俟,魏征西大将军、东平王。

现代文:高祖陆俟,是魏征西大将军、束平王。

古文:祖弥,夏州刺史。

现代文:祖父陆弥,是夏州刺史。

古文:父旭,性雅澹,好老易纬候之学,撰五星要诀及两仪真图,颇得其指要,太和中,征拜中书博士,稍迁散骑常侍。

现代文:父亲陆旭,性情雅淡,喜好《老子》、《易经》纬书的学说,撰有《五星要诀》及《两仪真图》,很能抓住《老子》、《易经》纬书学说的要义。太和年间,陆旭被征召任命为中书博士,逐渐升任散骑常侍。

古文:知天下将乱,遂隐于太行山。

现代文:知道天下将要动乱,于是隐居在太行山。

古文:孝庄即位,屡征不起。

现代文:孝庄帝即位,陆旭屡次受到微召不出山。

古文:后赠并汾恒肆四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后来被追赠为并、汾、恒、肆四州刺史。

古文:腾少慷慨有大节,解巾员外散骑侍郎、司徒府中兵参军。

现代文:陆腾年少时慷慨有大节,出任员外散骑侍郎、司徒府中兵参军。

古文:尔朱荣入洛,以腾为通直散骑侍郎、帐内都督。

现代文:尔朱荣进入洛,用陆腾担任通直散骑侍郎、帐内都督。

古文:从平葛荣,以功赐爵清河县伯。

现代文:跟从大军平定葛荣,因功受赐爵号为清河县伯。

古文:普泰初,迁朱衣直合。

现代文:普泰初年,陆腾升任朱衣直合。

古文:尚安平主,即东莱王贵平女也。

现代文:娶安干公主,即是东莱王贵平的女儿。

古文:魏孝武幸贵平第,见腾,与语悦之,谓贵平曰: 阿翁真得好婿。 即擢为通直散骑常侍。

现代文:魏孝武帝来到贵平家中,看见陆腾,与他交谈感到愉悦,对贵平说: 阿翁真是得到了好女婿。 就提升陆腾为通直散骑常侍。

古文:及孝武西迁,腾时使青州,遂没于邺。

现代文:等到孝亘造西迁垦塞时,陆誊当时出使壹业,结果陷没在邺。

古文:东魏兴和初,征拜征西将军,领阳城郡守。

现代文:东魏兴和初年,朝廷征召任命陆腾为征西将军,兼任阳城郡守。

古文:大统九年,大军东讨,以腾所据冲要,遂先攻之。

现代文:大统九年,大军束讨,因为陆腾所据守的是军事要地,于是首先攻打他。

古文:时兵威甚盛,长史麻休劝腾降,不许,拒守经月余,城陷被执。

现代文:当时军队的威势相当强盛,长史麻休劝陆腾投降,陆腾不答应,拒守了一个多月,城池失陷被擒住了。

古文:太祖释而礼之,问其东间消息,腾盛陈东州人物,又叙述时事,辞理抑扬。

现代文:太祖放了他并且礼待他,问他束魏的消息,陆腾赞美束州的人物,又叙述时事,言辞语意抑扬顿挫。

**古文:太祖笑曰: 卿真不背本也。 **

现代文:太祖笑着说: 你真是不忘本呀!

古文:即拜帐内大都督。

现代文:就任命他为帐内大都督。

古文:未几,除太子庶子,迁武卫将军。

现代文:不久,封他为太子庶子,升任武卫将军。

古文:既为太祖所知,愿立功效,不求内职,太祖嘉之。

现代文:陆膛既然受到立担的知遇之恩,便愿意立功效力,不求在朝廷内任职,太祖表示赞许。

古文:十三年,拜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陆腾官拜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古文:魏废帝元年,安康贼黄众宝等作乱,连结汉中,众数万,攻围东梁州。

现代文:魏废帝元年,安康贼人黄众实等作乱,联合汉中,部众数万,攻打包围柬梁州。

古文:城中粮尽,诏腾率军自子午谷以援之。

现代文:城中粮尽,朝廷下诏令陆腾率军从子午谷出发去救援东梁州。

古文:腾乃星言就道,至便与战,大破之。

现代文:陆腾于是星夜上路,到了便与贼人交战,将贼打得大败。

**古文:军还,拜龙州刺史,太祖谓腾曰: 今欲通江路,直出南,卿宜善思经略。 **

现代文:军队班师,陆腾被任命为龙州刺史。

古文:腾曰: 必望临机制变,未敢预陈。 太祖曰: 此是卿取柱国之日,卿其勉之。 即解所服金带赐之。

现代文:太祖对陆腾说: 现今要通过江油路,直接走出南秦,你应好好思虑筹划。 陆腾说: 我一定会根据情况掌握时机灵活应付,不敢预先陈述己见。 太祖说: 这是你获取柱国封号的日子,你还是要勉力去做。 就解下所佩的金带赐给陆腾。

古文:州民李广嗣、李武等凭据岩险,以为堡壁,招集不逞之徒,攻劫郡县,历政不能治。

现代文:州民李广嗣、李武等凭藉占据险要的山势,作为堡垒,招集不法分子,攻打劫掠郡县,历任政府官员不能治住他们。

古文:腾密令多造飞梯,身率麾下,夜往掩袭,未明,四面俱上,遂破之,执广嗣等于鼓下。

现代文:陆腾秘密命令多造飞梯,亲自率领部下,趁夜去袭击他们,天没亮,将士从四面爬上岩壁,终于打败了贼众,将李广嗣等人拘捕到军中行刑之处。

古文:其党有任公忻者,更聚徒众,围逼州城。

现代文:广嗣的党羽有一个叫任公忻的,又聚集徒众,包围逼近州城。

古文:乃语腾曰: 但免广嗣及武,即散兵请罪。 腾谓将士曰: 吾若不杀广嗣等,可谓隳军实而长寇雠,事之不可者也。

现代文:于是对陆腾说: 衹要赦免广嗣及李武等人,就解散士兵向你请罪。 陆腾对将士说: 我如果不杀广嗣等,可说是毁坏胜利果实,而增长敌人的气焰,这事不可行。

古文:公忻竖子,乃敢要人! 即斩广嗣及武,以首示之。

现代文:公忻小人,竟然敢索取人! 就斩了广嗣及李武,以他们的首级示众。

古文:贼徒沮气,于是出兵奋击,尽获之。

现代文:贼徒沮丧气馁,于是陆腾出兵奋击,全部抓获了他们。

古文:魏恭帝三年,拜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转江州刺史,爵上庸县公,邑二千户。

现代文:魏恭帝三年,陆腾被封为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改任江州刺史,爵号为上庸县公,食邑二千户。

古文:陵州木笼獠恃险麤犷,每行抄劫,诏腾讨之。

现代文:陵州木笼僚凭恃险地粗野放纵,经常抄略劫夺,朝廷韶令陆腾讨伐木笼僚。

古文:獠既因山为城,攻之未可拔。

现代文:木笼僚已经依山作为城堡,攻打它不能拔除。

古文: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,示无战心。

现代文:陆腾就在城下多设声乐及各种杂伎,表示没有作战的意思。

古文:诸贼果弃其兵仗,或携妻子临城观乐。

现代文:众贼人果然丢下兵器,有的携着妻儿凭临城墙观听声乐。

古文:腾知其无备,密令众军俱上,诸贼惶惧,不知所为。

现代文:陆腾知道贼人没有防备,暗中下令众军一齐上城,众贼人惊惶失措,不知怎么办。

古文:遂纵兵讨击,尽破之,斩首一万级,俘获五千人。

现代文:于是坠誊纵放士兵攻击贼人,彻底打败了贼人,斩首一万级,俘获五千人。

古文:世宗初,陵、眉、戎、江、资、邛、新、遂八州夷夏及合州民张瑜兄弟并反,众数万人,攻破郡县。

现代文:世宗初年,陵、眉、戎、江、资、印、新、遂八州夷人汉人及合州的百姓张瑜兄弟一同造反,徒众数万人,攻破郡县。

古文:腾率兵讨之。

现代文:陆腾率领军队讨伐他们。

古文:转潼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转任潼州刺史。

古文:武成元年,诏征腾入朝,世宗面敕之曰: 益州险远,非亲勿居,故令齐公作镇。

现代文:武成元年,朝廷下诏召他入朝,世宗当面命令他说: 益州险恶遥远,不是亲族不宜居住在那裹,故而命令齐公镇守。

古文:卿之武略,已着遐迩,兵马镇防,皆当委卿统摄。 于是徙隆州刺史,随宪入蜀。

现代文:你的军事才略,已经远近闻名,兵马镇守防卫,都要委托你来统辖。 于是调陆腾任隆州刺史,跟随宇文宪进入蜀地。

古文:及赵公招代宪,复请留之。

现代文:等到赵公宇文招代替宇文宪,又请求陆腾留驻在那里。

古文:保定元年,迁隆州总管,领刺史。

现代文:保定元年,陆腾升任隆州总管,兼任刺史。

古文:二年,资州盘石民反,杀郡守,据险自守,州军不能制。

现代文:二年,资州槃石百姓造反,杀掉郡守,占据险要之地自行固守,州中军兵不能制伏他们。

古文:腾率军讨击,尽破斩之。

现代文:陆腾率军讨伐,彻底打败斩除了他们。

古文:而蛮、獠兵及所在蜂起,山路险阻,难得掩袭。

现代文:而蛮、僚贼兵及所在地区的贼兵成群起来造反,山路险恶而有阻碍,难以乘敌不备袭击敌人。

古文:腾遂量山川形势,随便开道。

现代文:陆腾于是估量山川地势,怎么方便就怎么开辟道路。

古文:蛮獠畏威,承风请服。

现代文:蛮僚畏惧陆腾的威势,接受劝化而降。

古文:所开之路,多得古铭,并是诸葛亮、桓温旧道。

现代文:陆腾所开辟的道路,多遇得古时的碑铭,都是诸葛亮、桓温旧时所走的道路。

古文:是年,铁山獠抄断内江路,使驿不通。

现代文:这一年,铁山僚抄截、阻断去往内江的路途,使驿路不能通行。

古文:腾乃进军讨之。

现代文:陆腾于是进军讨伐。

古文:欲至铁山,乃伪还师。

现代文:想赶到铁山,却伪装班师回去。

古文:贼不以为虞,遂不守备。

现代文:贼人不感到忧虑,便不加防守戒备。

古文:腾出其不意击之,应时奔溃。

现代文:陆腾出其不意袭击贼人,一交战贼便奔逃溃散。

古文:一日下其三城,斩其魁帅,俘获三千人,招纳降附者三万户。

现代文:一攻下贼人的三座城池,斩掉了贼人的统帅,俘获三千人,招抚接纳投降归附的人有三万户。

古文:帝以腾母在齐,未令东讨。

现代文:皇帝因为陆腾的母亲在齐,没有令他东讨齐朝。

古文:适有其亲属自东还朝者,晋公护令伪告腾云: 齐为无道,已诛公家,母兄并从涂炭。 盖欲发其怒也。

现代文:适逢坠炉有亲属从东边回朝,置公室王盏上奏命令他用假话告诉陆腾说: 齐朝残忍无道,已经诛戮了你家,你的母亲兄长都被杀害了。 这是想激发陆腾的愤怒。

古文:腾乃发哀泣血,志在复雠。

现代文:陆腾于是悲痛哀悼泪尽血出,矢志要复仇。

古文:四年,齐公宪与晋公护东征,请腾为副。

现代文:四年,齐公宇文宪与晋公室文护束征,请陆腾作为助手。

古文:赵公招时在蜀,复留之。

现代文:赵公宇文招当时在蜀,又留住坠胆。

古文:晋公护与招书曰: 今朝廷令齐公扫荡河、洛,欲与此人同行。

现代文:置公宇文护写信给圭塞翅说: 现在朝廷命令齐公扫荡河、洛,齐公想和陆腾一同去。

古文:汝彼无事,且宜借吾也。 于是命腾驰传入朝,副宪东讨。

现代文:你那边太平无事,姑且借给我一用。 于是趟公命令陆腾乘驿站车马疾行入朝,辅助宇文宪东讨。

古文:五年,拜司宪中大夫。

现代文:五年,朝廷授任陆腾为司宪中大夫。

古文:天和初,信州蛮、蜑据江峡反叛,连结二千余里,自称王侯,杀刺史守令等。

现代文:天和初年,信州蛮、蛋占据长江山峡反叛,连结二千多里范围的徒众,自称王侯,杀掉刺史郡守县令等。

古文:又诏腾率军讨之。腾乃先趣益州,进骁勇之士,兼具楼船,沿外江而下。

现代文:朝廷又下诏命令陆腾率军讨伐,陆腾于是先往益蛆,选用骁勇的士兵,兼备楼船,沿外江而下。

古文:军至汤口,分道奋击,所向摧破。

现代文:军队到达汤口,分路奋勇进击,所到之处都被摧毁击破。

古文:乃筑京观以旌武功。

现代文:于是收集敌人尸首,筑成高冢,用以旌扬武功。

古文:语在蛮传。

现代文:此事记录在《蛮传》裹。

古文:涪陵郡守蔺休祖又据楚、向、临、容、开、信等州,地方二千余里,阻兵为乱。

现代文:涪陵郡守蔺休祖又占据楚、向、临、容、开、信等州,区域有二千多里,拥兵叛乱。

古文:复诏腾讨之。

现代文:朝廷又下诏命令陆腾讨伐。

古文:初与大战,斩首二千余级,俘获千余人。

现代文:起初与休祖大战,斩杀敌方二千多人,俘获一千多人。

古文:当时虽摧其锋,而贼众既多,自夏及秋,无日不战,师老粮尽,遂停军集市,更思方略。

现代文:当时虽然摧损敌人的锋芒,但因为贼众很多,从夏到秋,没有一不战,军队疲劳军粮用尽,于是停军在集市,进一步思考军事对策。

古文:贼见腾不出,四面竞前。

现代文:贼人见陆腾不出战,从四面争着向前。

古文:腾乃激励其众,士皆争奋,复攻拔其鱼令城,大获粮储,以充军实。

现代文:堕堕于是激励手下众兵,众兵都争先奋战,又攻占了贼人的鱼令城,获得大量粮食储备,用来充当军用物资。

古文:又破铜盘等七栅,前后斩获四千人,并船舰等。

现代文:又打破铜盘等七个寨栅,前后杀死俘获四千人,连同船只等。

古文:又筑临州、集市二城,以镇遏之。

现代文:又构筑堕业、堡童两座城池,用来镇守、遏制敌人。

古文:腾自在龙州,至是前后破平诸贼,凡赏得奴婢八百口,马牛称是。

现代文:陆腾自己住在垄业,至此前后打败平定众贼,共获得朝廷赏赐的奴婢八百人,马牛数目与奴婢数目相当。

古文:于是巴蜀悉定,诏令树碑纪绩焉。

现代文:于是巴蜀都得以平定,诏令树立碑铭记录下陆腾的功绩。

古文:四年,迁江陵总管。

现代文:四年,陆腾升任江陵总管。

古文:陈遣其将章昭达率众五万、船舰二千围江陵。

现代文:陈朝派遣其将领章昭达率领士兵五万、船舰二千围攻江陵。

古文:卫王直闻有陈寇,遣大将军赵誾、李迁哲等率步骑赴之,并受腾节度。

现代文:卫王室塞直听说有迷人入侵,派遣大将军赵闾、李迁哲等率领步军骑兵赴援,都受陆腾节制调度。

古文:时迁哲等守外城,陈将程文季、雷道勤夜来掩袭,迁哲等惊乱,不能抗御。

现代文:当时垦等防守外城,速将程文季、雷道勤趁黑夜来偷袭,垦等惊慌混乱,不能抵御。

古文:腾夜遣开门,出甲士奋击,大破之。

现代文:陆腾夜间派人打开城门,出兵奋击,大败敌军。

古文:陈人奔溃,道勤中流矢而毙,虏获二百余人。

现代文:陈人奔逃溃散,道勤被乱飞的箭射中而死,陈人被俘虏了二百多人。

古文:陈人又决龙川宁邦堤,引水灌江陵城。

现代文:睫人又挖开垄业空翅堡,引水淹灌丝建继。

古文:腾亲率将士战于西堤,破之,斩首数千级,陈人乃遁。

现代文:堕腾亲自率领将士在西堤与陈人交战,打败了速人,杀死对方数千人,陈人方才逃遁。

古文:六年,进位柱国,进爵上庸郡公,增邑通前三千五百户。

现代文:六年,巡被提升为柱国,晋爵为上庸郡公,食邑增至三千五百户。

古文:建德二年,征拜大司空,寻出为泾州总管。

现代文:建德二年,坠腾受征召入朝被封为大司空,不久出任迳州总管。

古文:宣政元年冬,薨于京师。赠本官加并汾等五州刺史,重赠大后丞。

现代文:宣玺元年冬天,在京师去世朝廷追赠他本官追加并、汾等五州刺史。重赠他为大后丞。

古文:谥曰定。

现代文:谧号叫定。

古文:子玄嗣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陆玄继承父禄。

古文:玄字士鉴,腾入关时,年始七岁。

现代文:陆玄字士鉴,陆腾入关时,年龄才七岁。

古文:仕齐为奉朝请,历成平县令。

现代文:在齐朝做官担任奉朝请,历任成千县县令。

古文:齐平,高祖见玄,特加劳勉,即拜地官府都上士。

现代文:齐被平定后,高祖见到陆玄,特意加以慰劳劝勉,就任命他为地官府都上士。

古文:大象末,为隋文相府内兵参军。

现代文:大象末年,任隋文相府内兵参军。

古文:玄弟融,字士倾,最知名,少历显职。

现代文:陆玄弟弟陆融,字士倾,最为知名,年少时就历任显要的官职。

古文:大象中,位至大将军、定陵县公。

现代文:大象年中,官至大将军、定陵县公。

古文:贺若敦,代人也。

现代文:贺若敦,是代人。

古文:父统,为东魏颍州长史。

现代文:其父贺若统,任束魏颖州长史。

古文:大统年,执刺史田迅以州降。

现代文:大统三年,拘捕刺史田迅率领州入归降。

古文:至长安,魏文帝谓统曰: 卿自颍川从我,何日能忘。 即拜右卫将军、散骑常侍、兖州刺史,赐爵当亭县公。

现代文:到达长安,魏文帝对贺若统说: 你从颖川来归顺我,我什么时候能忘记呢? 就任命他为右卫将军、散骑常侍、兖州刺史,赐爵为当亭县公。

古文:寻除北雍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不久任命他为北雍州刺史。

古文:卒,赠侍中、燕朔恒三州刺史、司空公,谥曰哀。

现代文:去世后,朝廷追赠他为侍中、燕朔恒三州刺史、司空公,谧号叫塞。

古文:敦少有气干,善骑射。

现代文:贺若敦年少即有气魄才干,擅长骑马射箭。

古文:统之谋执迅也,虑事不果,又以累弱既多,难以自拔,沉吟者久之。

现代文:贺若统谋划拘捕田迅,担心事情没有结果,又因积久衰弱严重,难以挣脱困境,沉吟了很久。

古文:敦时年十七,乃进策曰: 大人往事葛荣,已为将帅;后入尔朱,礼遇犹重。

现代文:当时贺若敦年龄十七,就进献策略说: 父亲大人以往侍奉葛荣,已做将帅;后来跟随尔朱氏,受到的礼遇更重。

古文:韩陵之役,屈节高欢,既非故人,又无功效,今日委任,无异于前者,正以天下未定,方藉英雄之力。

现代文:韩陵一仗,投降高欢,既不是旧友,又没有功效,今委任,与以前受封没有差异,正因天下没有平定,方才借重英雄的力量。

古文:一旦清平,岂有兼容之理。

现代文:一旦天下清平,难道有容纳你的道理吗?

古文:以敦愚计,恐将来有危亡之忧。

现代文:按照我的愚蠢想法,恐怕将来有危亡的担忧。

古文:愿思全身远害,不得有所顾念也。 统乃流涕从之,遂定谋归太祖。

现代文:希望考虑保全自身远离祸害,不能有什么顾虑了。 贺若统于是流泪听从了他的建议,终于定了计谋归顺太祖。

古文:时群盗蜂起,各据山谷。

现代文:当时贼盗蜂起,各自占据山谷。

古文: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,敦挺身赴战,手斩七八人,贼乃退走。

现代文:大龟山贼人张世显秘密地赶来袭击贺若统,贺若敦挺身而出去与贼人交战,亲手斩掉七八个贼人,贼人才退走。

古文:统大悦,谓左右僚属曰: 我少从军旅,战阵非一,如此儿年时胆略者,未见其人。

现代文:贺若统大为高兴,对左右的官吏说: 我年少从军打仗,经过的战阵不止一次了,像这个孩儿有胆有略的,还没有见到遇。

古文:非唯成我门户,亦当为国名将。 明年,从河内独孤信于洛阳,被围。

现代文:不仅能光耀我的门户,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。 次年,贺若敦跟从河内公独孤信在洛阳被围。

古文:敦弯弓三石,箭不虚发。

现代文:贺若敦使用三石硬弓,箭无虚发。

古文:信大奇之,乃言于太祖。

现代文:独孤信大为惊奇,就告诉太祖。

古文:太祖异之,引置麾下,授都督,封安陵县伯,邑四百户。

现代文:太祖感到非同一般,调他到自己部下,任命他为都督,封为安陵县伯,食邑四百户。

古文:尝从太祖校猎于甘泉宫,时围人不齐,兽多逃逸,太祖大怒,人皆股战。

现代文:贺若敦曾经跟随太祖在甘泉宫射猎,当时包围野兽的人不齐,野兽多逃跑了,太祖大怒,众人都两腿战栗。

古文:围内唯有一鹿,俄亦突围而走。

现代文:围圈内仅有一只鹿,很快也突破包围逃去。

古文:敦跃马驰之,鹿上东山,敦弃马步逐至山半,便掣之而下。

现代文:贺若敦策马追赶,鹿跑上东山,贺若敦丢下战马徒步追逐到半山腰,便捉住它走下山来。

古文:太祖大悦,诸将因得免责。

现代文:太祖非常高兴,众将因而得以免受责罚。

古文:累迁太子庶子、抚军将军、通直散骑常侍、大都督、车骑大将军、散骑常侍、仪同三司,进爵广乡县侯。

现代文:屡经升造为太子庶子、抚军将军、通直散骑常侍、大都督、车骑大将军、散骑常侍、仪同三司,晋爵为广乡县侯。

古文:敦既有武艺,太祖恒欲以将帅任之。

现代文:贺若敦既然有武艺,太祖便常想用他来担任将帅。

古文:魏废帝二年,拜右卫将军,俄加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进爵为公。

现代文:魏废帝二年。任命他为右卫将军,不久加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晋为公爵。

古文:时岷蜀初开,民情尚梗。

现代文:当时岷蜀刚刚开辟,民情尚且强硬。

古文:巴西人谯淹据南梁州,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为表里,扇动群蛮。

现代文:巴西人谯淹占据南梁州,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相呼应,煽动众蛮民。

古文:太祖令敦率军讨之。

现代文:太祖命令贺若敦率领军队讨伐谯淹。

古文:山路艰险,人迹罕至。

现代文:山路艰险,人迹罕至。

古文:敦身先将士,攀木缘崖,倍道兼行,乘其不意。

现代文:贺若敦身先士卒,攀住树木爬上悬崖,一行两日的路程,乘谯淹不注意。

古文:又遣仪同扶猛破其别帅向镇侯于白帝。

现代文:又派遣仪同扶猛在白帝打败谯淹的分支部队将帅向镇侯。

古文:淹乃与开业并其党泉玉成、侯造等率众七千,口累三万,自垫江而下,就梁王琳。

现代文:谯淹于是与王开业及其党徒泉玉成、侯造等率领众兵七千,百姓三万,从垫辽顺流而下,投靠凿王壁。

古文:敦邀击,破之。

现代文:贺若敦拦截打击,击败了他们。

古文:淹复依山立栅,南引蛮帅向白彪为援。

现代文:谯淹又依傍山岭建立营栅,向南引蛮帅向白彪作为救援部队。

古文:敦设反间,离其党与,因其懈怠,复破之。斩淹,尽俘其众。

现代文:贺若敦设下反问计,离间谯淹的党徒,趁着敌人懈怠,又打败了敌人杀了谯淹,全部俘获了敌众。

古文:进爵武都公,增邑通前一千七百户,拜典祀中大夫。

现代文:朝廷提升贺若敦为武都公,食邑增至一千七百户,授任典祀中大夫。

古文:寻出为金州都督、七州诸军事、金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不久贺若敦出任金州都督、七州诸军事、金蛆刺史。

古文:向白彪又与蛮帅向五子等聚众为寇,围逼信州。

现代文:向白彪又与蛮帅向五子等聚众为寇,围逼值州。

古文:诏敦与开府田弘赴救,未至而城已陷。

现代文:朝廷诏令贺羞蓝与开府旦弘赶去救援,未到达城池已经失陷。

古文:进与白彪等战,破之,俘斩二千人。

现代文:贺若敦进兵与白彪等交战,击败了对方,俘获斩杀二千人。

古文:仍进军追讨,遂平信州。

现代文:接着进军追击,终于平定信州。

古文:是岁,荆州蛮帅文子荣自号仁州刺史,拥逼土人,据沮漳为逆。

现代文:这一年,荆州蛮帅文子荣自称为仁丛刺史,胁迫土人,占据沮漳叛逆。

古文:复令敦与开府潘招讨之,擒子荣,并虏其众。

现代文:朝廷又命令贺若敦与开府遥超讨伐塞王凿,擒住了子荣,并且俘虏了他手下的贼众。

古文:武成元年,入为军司马。

现代文:基感元年,贺羞蓝入朝担任军司马。

古文:自江陵平后,巴、湘之地并内属,每遣梁人守之。

现代文:自从江陆被平定后,旦、湘之地都归顺朝廷,朝廷常派梁人守卫。

古文:至是陈将侯瑱、侯安都等围逼湘州,遏绝粮援。

现代文:到了这时陈将侯填、侯安都等围逼湘州,阻止断绝了粮食救援。

古文:乃令敦率步骑六千,度江赴救。

现代文:朝廷于是命令贺若敦率领步兵骑兵六千人,渡过长江去救援。

古文:瑱等以敦孤军深入,规欲取之。

现代文:侯填等因为贺若敦孤军深入,谋划想要攻取贺若敦。

古文:敦每设奇伏,连战破瑱,乘胜径进,遂次湘州。

现代文:贺若敦每每设立奇兵伏击,接连战败侯填,乘胜径直前进,最后驻扎在湘州。

古文:因此轻敌,不以为虞。

现代文:因此轻视敌人,不把敌人放在心上。

古文:俄而霖雨不已,秋水泛溢,陈人济师,江路遂断。

现代文:不久大雨连下不止,秋水泛溢,陈人军队过江,江路于是被阻断。

古文:粮援既绝,人怀危惧。

现代文:粮草既已断绝,将士便心怀恐惧。

古文:敦于是分兵抄掠,以充资费。

现代文:贺若敦于是分兵抄掠,用来充当军队的物资费用。

古文:恐瑱等知其粮少,乃于营内多为土聚,覆之以米,集诸营军士,人各持囊,遣官司部分,若欲给粮者。

现代文:害怕侯填等知道他粮少,就在军营内多设置土堆,在上面盖上白米,集中各营军士,每人拿着布袋,派官吏分粮,好像是要给士兵粮食似的。

古文:因召侧近村民,阳有所访问,令于营外遥见,随即遣之。

现代文:于是招来附近村民,表面上要问村民什么,使村民在营外远处见到分粮,随即就把村民打发走了。

古文:瑱等闻之,良以为实。

现代文:侯琐等听到消息后,果然认为是实情。

古文:乃据守要险,欲旷日以老敦师。

现代文:就据守在险要之处,想拖延日子来使贺若敦的军队疲弱。

古文:敦又增修营垒,造庐舍,示以持久。

现代文:贺若敦又增修军营堡垒,建造房舍,向敌人显示要持久下去。

古文:湘、罗之间,遂废农业。

现代文:湘、罗之间,于是农业遭到荒废。

古文:瑱等无如之何。

现代文:侯填等无可奈何。

古文:初,土人亟乘轻船,载米粟及笼鸡鸭以饷瑱军。

现代文:起初,土人屡次乘着轻快的船只,载着米粟及用笼装鸡鸭来款待侯琐的军队。

古文:敦患之,乃伪为土人,装船伏甲士于中。

现代文:贺若敦对此担忧,就伪装成土人,装载着士兵埋伏在船中。

古文:瑱兵人望见,谓饷船之至,逆来争取。

现代文:侯填的士兵望见了,认为是送粮饷的船到了,迎上来争着取粮。

古文:敦甲士出而擒之。

现代文:贺若敦的士兵从船中跳出擒住了敌兵。

古文:敦军数有叛人乘马投瑱者,辄纳之。

现代文:贺若敦军中屡次有叛变的人乘马投奔侯琐,侯填就接纳他们。

古文:敦又别取一马,牵以趣船,令船中逆以鞭鞭之。

现代文:贺若敦又另取一匹马,牵着它往船上赶去,命令船中人迎上来用马鞭抽打它。

古文:如是者再三,马便畏船不上。

现代文:像这样试了多次,马便害怕船不敢上了。

古文:后伏兵于江岸,遣人以招瑱军,诈称投附。

现代文:后来埋伏士兵在江岸边,派人去招侯填的军队,假称要投降归附。

古文:瑱便遣兵迎接,竞来牵马。

现代文:侯填便派兵迎接,争着来牵马。

古文:马既畏船不上,敦发伏掩之,尽殪。

现代文:马已害怕船不上去,贺若敦发起伏兵袭击敌人,全部杀死了敌人。

古文:此后实有馈饷及亡命奔瑱者,犹谓敦之设诈,逆遣扞击,并不敢受。

现代文:这以后确实有赠送粮饷及逃亡投奔侯填的人,侯琐还以为是贺若敦设下的奸计,都予以拒绝或抗击,并不敢接受。

古文:相持岁余,瑱等不能制,求借船送敦度江。

现代文:相持一年多,侯填等不能制伏贺若敦,请求借船送贺若敦渡江。

古文:敦虑其或诈,拒而弗许。

现代文:贺若敦担心他们或许欺诈,拒绝不答应。

古文:瑱复遣使谓敦曰: 骠骑在此既久,今欲给船相送,何为不去? 敦报云: 湘州是我国家之地,为尔侵逼。

现代文:侯琐又派使者对贺若敦说: 骠骑将军在这已很久了,现在给船送你,为什么不离去呢? 贺若敦回答说: 湘州是我国家的领地,被你们侵略逼迫。

古文:敦来之日,欲相平殄。

现代文:我来的时候,想要平定消灭你们。

古文:既未得一决,所以不去。 瑱后日复遣使来,敦谓使者云: 必须我还,可舍我百里,当为汝去。 瑱等留船于江,将兵去津路百里。

现代文:因为未能一决胜负,所以不离去。 侯填第三天又派使者来,贺若敦对使者说: 一定要我回去,可以离开我百里,我当为你们离去。 侯填等把船留在江裹,率兵离开渡口百里。

古文:敦觇知非诈,徐理舟烜,勒众而还。

现代文:贺若敦窥视他们并不是欺诈,徐徐地整理船只,率领众人班师。

古文:在军病死者十五六。

现代文:在军中病死的入有十分之五六。

古文:晋公护以敦失地无功,除名为民。

现代文:晋公宇文护因为贺若敦失地无功,将他削除官职为民。

古文:保定二年,拜工部中大夫。

现代文:保定二年,贺若敦被任命为工部中大夫。

古文:寻出为金州总管、七州诸军事、金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不久出任金州总管、七州诸军事、金州刺史。

古文:三年,从柱国杨忠引突厥破齐长城,至并州而还,以敦为殿。

现代文:三年,跟从柱国杨忠引领突厥人攻破齐的长城,到达并州回军,用贺若敦殿后。

古文:别封一子顺义县公,邑一千户。

现代文:朝廷另封贺若敦的一子为顺义县公,食邑一千户。

古文:五年,除中州刺史,镇函谷。

现代文:五年,贺若敦任中州刺史,镇守函谷。

古文:敦恃功负气,顾其流辈皆为大将军,敦独未得,兼以湘州之役,全军而反,不蒙旌赏,翻被除名,每怀怨怒。

现代文:贺若敦依恃军功意气用事,看到他的同辈都做了大将军,惟独自己未能得到大将军的职位,加上因湘州战役,保住军队返回,没有蒙受旌扬赏赐,反而被除去名籍,心中常怀着怨气和愤怒。

古文:属有台使至,乃出怨言。

现代文:适逢有朝廷使者到来,贺若敦于是口出怨言。

古文:晋公护怒,遂征敦还,逼令自杀。

现代文:晋公宇文护恼怒,就征召贺若敦还朝,逼其自杀。

古文:时年四十九。

现代文:这一年他四十九岁。

古文:建德初,追赠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建德初年,朝廷追赠他为大将军。

古文:谥曰烈。

现代文:谧号叫烈。

古文:子弼,有文武材略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贺若弼,有文才武略。

古文:大象末,位至开府仪同大将军、扬州刺史、襄邑县公。

现代文:大象末年,官位达到开府仪同大将军、扬州刺史、襄邑县公。

古文:敦弟谊,亦知名。

现代文:贺若敦的弟弟贺羞茧,也有名。

古文:官至柱国、海陵县公。

现代文:官位达到柱国、海陵县公。

古文:权景宣字晖远,天水显亲人也。

现代文:护量宣字!驴,是玉迷墅超人。

古文:父昙腾,魏陇西郡守。

现代文:父亲龌腾,是魏胧酉登守。

古文:赠秦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赠封羞业刺史。

古文:景宣少聪悟,有气侠,宗党皆叹异之。

现代文:基宣年少聪明颖悟,有侠义气概,宗族中人都赞叹他不同寻常。

古文:年十七,魏行台萧宝夤见而奇之,表为轻车将军。

现代文:十七岁时,魏行台萧宝夤见到他后很器重他,表奏他为轻车将军。

古文:及宝夤败,景宣归乡里。

现代文:及至宝夤失败,景宣回到乡里。

古文:太祖平陇右,擢为行台郎中。

现代文:左祖平定陇西,提升景宣为行台郎中。

古文:魏孝武西迁,授镇远将军、步兵校尉,加平西将军、秦州大中正。

现代文:魏孝武帝西迁垦窘,授任悬宣为镇远将军、步兵校尉,加封平西将军、秦州大中正。

古文:大统初,转祠部郎中。

现代文:大统初年,基宣转任祠部郎中。

古文:景宣晓兵权,有智略。

现代文:量宣通晓用兵的权谋,有智慧才略。

古文:从太祖拔弘农,破沙苑,皆先登陷阵。

现代文:跟从太祖攻取弘农,击破沙苑,都冲锋陷阵。

古文:转外兵郎中。

现代文:转任外兵郎中。

古文:从开府于谨援洛阳,景宣督课粮储,军以周济。

现代文:跟随开府于谨支援洛阳,景宣督责考核军粮储备,军队因此得到济助。

古文:时初复洛阳,将修缮宫室,景宣率徒三千,先出采运。

现代文:当时刚刚收复洛阳,将要修理宫室,景宣率领三千人,先出去采办运输物料。

古文:会东魏兵至,司州牧元季海等以众少拔还,属城悉叛,道路拥塞。

现代文:适逢束魏军队赶到,司州牧元季海等因兵少撤退回去,碰上城中人都叛变了,道路拥挤堵塞。

古文:景宣将二十骑,且战且走。

现代文:景宣率领二十骑兵,边战边跑。

古文:从骑略尽,景宣轻马突围,手斩数级,驰而获免,因投民家自匿。

现代文:跟随的骑兵差不多都死了,景宣轻装骑马突破包围,亲手斩了数人,奔驰获免于难,于是投奔到百姓家中躲藏。

古文:景宣以久藏非计,乃伪作太祖书,招募得五百余人,保据宜阳,声言大军续至。

现代文:景宣认为长时间躲藏不是计策,就伪造了太祖的一封书信,招募得到五百多人,保卫据守宜阳,声称大军随后就到。

古文:东魏将段琛等率众至九曲,惮景宣,不敢进。

现代文:束魏将领段琛等率军赶到九曲,害怕景宣,不敢进兵。

古文:景宣恐琛审其虚实,乃将腹心自随,诈云迎军,因得西遁。

现代文:景宣怕段琛探察到他的虚实,就带领自己的心腹之人,假说去迎接大军,因而得以向西逃遁。

古文:与仪同李延孙相会,攻孔城。

现代文:与仪同李延孙相会,攻打孔城。

古文:洛阳以南,寻亦来附。

现代文:洛阳以南,不久也来归附。

古文:太祖即留景宣守张白坞,节度东南义军。

现代文:太祖就留景宣守卫张白坞,节制调度东南义军。

古文:东魏将王元入洛,景宣与延孙等击走之,以功授大行台右丞。

现代文:束魏将领王元轨进入洛地,景宣与李延孙等将他打跑,因功被授任大行台右丞。

古文:进屯宜阳,攻襄城,拔之,获郡守王洪显,俘斩五百余人。

现代文:进而屯驻在宜阳,攻打襄城,占领了它,擒获郡守王洪显,俘虏杀死五百多人。

古文:太祖嘉之,征入朝。

现代文:太祖嘉奖他,征召他入朝。

古文:录前后功,封显亲县男,邑三百户。

现代文:记录前后功劳,封他为显亲县男,食邑三百户。

古文:除南阳郡守。郡邻敌境,旧制,发民守防三十五处,多废农桑,而奸宄犹作。

现代文:任命他为南阳郡守南阳郡邻近敌人边境,旧有的制度是,发动百姓把守防护三十五个地方,多荒废了农业,而为非作歹的人仍然作乱。

古文:景宣至,并除之,唯修起城楼,多备器械,寇盗敛迹,民得肄业。

现代文:景宣到后,全都废除了旧制,衹修筑起城楼,多预备器械,寇盗收敛了行迹,百姓得以从事农业生产。

古文:百姓称之,立碑颂德。

现代文:百姓称赞他,立碑歌颂他的恩德。

古文:太祖特赏粟帛,以旌其能。

现代文:太祖特意赏赐他粮米布帛,用来旌扬他的才干。

古文:迁广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升任他为广州刺史。

古文:侯景举河南来附,景宣从仆射王思政经略应接。

现代文:侯景率黄河以南兵众来归附,景宣跟从仆射王思政筹划接应。

古文:既而侯景南叛,恐东魏复有其地,以景宣为大都督、豫州刺史,镇乐口。

现代文:不久侯景叛变投梁,朝廷担心束魏重新拥有河南土地,用景宣任大都督、豫州刺史,镇守乐口。

古文:东魏亦遣张伯德为刺史。

现代文:东魏也派张伯德任刺史。

古文:伯德令其将刘贵平率其戍卒及山蛮,屡来攻逼。

现代文:伯德命令他的将领刘贵干率领手下戍守的士兵及山蛮,屡次来进攻逼迫。

古文:景宣兵不满千人,随机奋击,前后擒斩三千余级,贵平乃退走。

现代文:景宣兵士不满一千,他根据时机的变化灵活地奋勇杀敌,前后擒获杀死敌方三千多人,贵平才退走。

古文:进授使持节、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朝廷晋升他为使持节、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古文:颍川陷后,太祖以乐口等诸城道路阻绝,悉令拔还。

现代文:颖川失陷后,太祖认为乐口等众城池道路险阻隔绝,命令守军全部撤退回来。

古文:襄州刺史杞秀以狼狈得罪。

现代文:襄州刺史杞秀因处境窘迫难为而获罪。

古文:景宣号令严明,戎旅整肃,所部全济,独被优赏。

现代文:景宣号令严明,军队整齐严肃,所率军兵全部渡过黄河,独自被优待奖赏。

古文:仍留镇荆州,委以鸦南之事。

现代文:仍然留他镇守荆州,把鶸南的事务委托给他。

古文:初,梁岳阳王萧察将以襄阳归朝,仍勒兵攻梁元帝于江陵。

现代文:起初,梁岳阳王萧察打算拿襄阳归顺朝廷,仍旧率兵在江陵攻打梁元帝。

古文:察叛将杜岸乘虚袭之。

现代文:萧察的叛将杜岸乘机袭击萧察。

古文:景宣乃率骑三千,助察破岸。

现代文:景宣于是率领三千骑兵,帮助萧察打败杜岸。

古文:察因是乃送其妻王氏及子嶚入质。

现代文:萧察因此就送他的妻子王氏及儿子萧崇过来作为人质。

古文:景宣又与开府杨忠取梁将柳仲礼,拔安陆、随郡。

现代文:景宣又与开府杨忠攻取梁将柳仲礼,占领安陆、随郡。

古文:久之,随州城民吴士英等杀刺史黄道玉,因聚为寇。

现代文:过了很久,随州城民吴士英等杀了刺史黄道玉,于是聚众做贼寇。

古文:景宣以英等小贼,可以计取之,若声其罪,恐同恶者众。

现代文:景宣认为士英等是小贼,可以设计擒住,如果声讨他的罪过,恐怕狼狈为奸的人很多。

古文:乃与英书,伪称道玉凶暴,归功英等。

现代文:就写信给士英,假称黄道玉凶暴,把功劳归于士英等。

古文:英果信之,遂相率而至。

现代文:士英果然相信了,就率领贼众赶来。

古文:景宣执而戮之,散其党与。

现代文:景宣拘捕并杀了他,解散了他的同伙。

古文:进攻应城,拔之,获夏侯珍洽。

现代文:进攻应城,占领该城,俘获夏侯珍洽。

古文:于是应、礼、安、随并平。

现代文:于是应、礼、安、随都被平定。

古文:朝议以景宣威行南服,乃授并安肆郢新应六州诸军事、并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朝廷议论认为景宣声威远播南人顺服,于是授任他为并安肆郢新应六州诸军事、并州刺史。

古文:寻进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加侍中,兼督江北司二州诸军事,进爵为伯,邑五百户。

现代文:不久进升他为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加授侍中,兼督察江北司二州诸军事,提升封号为伯,食邑五百户。

古文:唐州蛮田鲁嘉自号豫州伯,引致齐兵,大为民患。

现代文:唐州蛮人田鲁嘉自封为豫州伯,引来查兵,成为百姓很大的祸患。

古文:景宣又破之,获鲁嘉,以其地为郡。

现代文:景宣又打败了他们,抓获鲁嘉,用他的土地作为郡。

古文:转安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转任安州刺史。

古文:梁定州刺史李洪远初款后叛,景宣恶其怀贰,密袭破之,虏其家口及部众。

现代文:梁宣业刺史李洪远起初顺服后来背叛,景宣厌恨他怀有贰,秘密袭击打败了他,俘虏了他的家人及部众。

古文:洪远脱身走免。

现代文:洪远脱身逃跑免难。

古文:自是酋帅慑服,无敢叛者。

现代文:自此酋帅胆慑顺服,没有谁敢叛变了。

古文:燕公于谨征江陵,景宣别破梁司空陆法和司马羊亮于涢水。

现代文:恋公谨征讨逗陵,基宣在一一,另外打败銮司徒陆造和司马差亮。

古文:又遣别帅攻拔鲁山。

现代文:又派另一支军队的将帅攻取鲁山。

古文:多造舟舰,益张旗帜,临江欲度,以惧梁人。

现代文:多造船舰,增设旗帜,临近长江欲要横渡,以便让梁人害怕。

古文:梁将王琳在湘州,景宣遗之书,谕以祸福。

现代文:凿将王壁在渔业,基宣赠书信给他,用祸福晓谕他。

古文:琳遂遣长史席壑因景宣请举州款附。

现代文:王琳于是派长史席壑通过基宣的请求全州归附。

古文:孝闵帝践阼,征为司宪中大夫,寻除基鄀硖平四州五防诸军事、江陵防主,加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孝闵帝即位,征召基宣担任司宪中大夫,不久升任他为基都硖平四州五防诸军事、江陵防主,加授大将军。

古文:保定四年,晋公护东讨,景宣别讨河南。

现代文:保定四年,置公宇文护束讨齐迩,基宣另外讨伐河南。

古文:齐豫州刺史王士良、永州刺史萧世怡并以城降。

现代文:齐豫州刺史王士良、永州刺史萧世怡都开城投降。

古文:景宣以开府谢彻守永州,开府郭彦守豫州,以士良、世怡及降卒一千人归诸京师。

现代文:景宣让开府谢彻守卫永州,开府郭彦守卫豫州,让士良、世怡及投降士兵一千人归于京师。

古文:寻而洛阳不守,乃弃二州,拔其将士而还。

现代文:不久洛阳失守,于是弃下永州、豫州,撤出将士班师。

古文:至昌州而罗阳蛮反,景宣回军破之,斩首千级,获生口二千、杂畜千头,送阙。

现代文:到达昌州,罗阳蛮人反叛,景宣回军打败了叛贼,杀死一千人,俘获二千人、各种牲畜上千头,送往朝廷。

古文:还次灞上,晋公护亲迎劳之。

现代文:军队回还驻扎在灞上,晋公宇文护亲自去迎接慰劳。

古文:天和初,授荆州总管、十七州诸军事、荆州刺史,进爵千金郡公。

现代文:天和初年,朝廷授任景宣为荆州总管、十七州诸军事、荆州刺史,晋爵为千金郡公。

古文:陈湘州刺史华皎举州款附,表请援兵。

现代文:陈湘州刺史华皎举州归附,上表请求援兵。

古文:敕景宣统水军与皎俱下。

现代文:朝廷令景宣统领水军与华皎一起顺江而下。

古文:景宣到夏口,陈人已至。

现代文:景宣到达夏口。陈人已经到了。

古文:而景宣以任遇隆重,遂骄傲恣纵,多自矜伐,兼纳贿货,指麾节度,朝出夕改。

现代文:而景宣因为受到的任用礼遇隆重,于是骄横傲慢恣意放纵,多居功自夸,兼收纳贿赂的财货,指挥节制调度,早晨作出决定晚上就改了。

古文:将士愤怒,莫肯用命。

现代文:将士都感到愤怒,没有谁肯为他效命。

古文:及水军始交,一时奔北,船舰器仗,略无孑遗。

现代文:等到水军开始交战,一时间将士都奔逃败北,船舰器械兵仗,丢弃得一点儿也不剩。

古文:时卫公直总督诸军,以景宣负败,欲绳以军法。

现代文:当时卫公宇文直总督各路军马,因景宣失败,想按军法处治他。

古文:朝廷不忍加罪,遣使就军赦之。

现代文:朝廷不忍对他加罪,派使臣到军中赦免了他。

古文:寻遇疾卒。

现代文:不久景宣得病而死。

古文:赠河渭鄯三州刺史,谥曰恭。

现代文:朝廷赠封他为河、渭、鄯三州刺史,谧号叫恭。

古文:子如璋嗣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权如璋继承父禄。

古文:位至开府、胶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官位达到开府、胶州刺史。

古文:如璋弟如玖,仪同大将军、广川县侯。

现代文:如璋的弟弟如玖,官拜仪同大将军、广县侯。

古文:景宣之去乐口,南荆州刺史郭贤据鲁阳以拒东魏。

现代文:景宣离开乐口时,南荆州刺史郭贤占据鲁阳来抗拒束魏。

古文:贤字道因,赵兴阳州人也。

现代文:郭贤字道因,是赵兴阳周人。

古文:父云,凉州司马。

现代文:父亲郭云,任凉州司马。

古文:贤性强记,学涉经史。

现代文:郭贤生性善于记忆,所学涉及经书史籍。

古文:魏正光末,贼帅宿勤明达围逼豳州,刺史毕晖补贤统军,与之拒守。

现代文:魏正光末年,贼帅宿勤明达包围逼近豳州,刺史毕晖补任郭贤统领军队,舆自己一同拒守。

古文:后为州主簿,行北地郡事。

现代文:后来郭贤担任州主簿,掌管北地郡事务。

古文:以征讨有功,授都督。

现代文:因征讨有功,被授任为都督。

古文:大统二年,齐神武袭陷夏州。

现代文:大统二年,齐神武帝袭击攻陷夏州。

古文:太祖虑其南下,与朝臣议之。

现代文:太祖忧虑他南下,与朝中大臣商议此事。

古文:贤进曰: 高欢兵士虽众,智勇已竭,策其举措,必不敢远来。

现代文:郭贤进献策略说: 高欢兵士虽然众多,智谋武勇已经竭尽,探测他的举动,一定不敢远来。

古文:昔贺拔公初薨,关中振骇,而欢不能因利乘便,进取雍州,是其无智。

现代文:当初贺拔公刚死,关中震惊害怕,而高欢不能乘着便利的时机,进攻夺取雍州,这是他没有智略。

古文:及銮驾西迁,六军寡弱,毛鸿宾丧败,关门不守,又不能乘此危机,以要一战,是其无勇。

现代文:等到魏孝武帝车驾西迁,军兵既少又弱,毛鸿宾丧亡败北,关门不能把守,高欢又不能乘着这一危机,以求打一仗,这是他没有武勇。

古文:今上下同心,士民戮力,欢志沮丧,宁敢送死。

现代文:现在我们上下一条心,将士百姓齐出力,高欢灰心失望,怎么敢来送死。

古文:且豳夏荒阻,千里无烟,纵欲南侵,资粮莫继。

现代文:况且豳州夏州荒芜阻塞,千里没有人烟,纵使他想南侵,物资粮草也不能接继。

古文:以此而言,不来必矣。 齐神武后果退,如贤所策。

现代文:由此说来,高欢不来是肯定的了。 齐神武后来果然退兵,如郭贤计议的那样。

古文:寻加伏波将军,从王思政镇弘农。

现代文:不久郭贤加授伏波将军,跟从王思政镇守弘农。

古文:授使持节、行义州事、当州都督。

现代文:被授任使持节、掌管义州事务、担任州都督。

古文:转行弘农郡事。

现代文:转而执掌弘农郡政事。

古文:贤质直有算略,思政甚重之,御边之谋,多与贤参决。

现代文:郭贤正直有谋略,王思政很器重他,防御边境的计谋,多与郭贤商讨决定。

古文:十二年,除辅国将军、南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十二年,郭贤升任辅国将军、南荆州刺史。

古文:及侯景来附,思政遣贤先出三鸦,镇于鲁阳。

现代文:等到侯景来归附,王思政派郭贤先从三鹅出发,镇守在鲁阳。

古文:加大都督,封安武县子,邑四百户。

现代文:朝廷加授郭贤为大都督,封他为安武县子,食邑四百户。

古文:寻进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,加散骑常侍。

现代文:不久晋升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、兼任散骑常侍。

古文:及颍川被围,东魏遣蛮酋鲁和扇动群蛮,规断囗路。

现代文:及至颖!被包围,束魏派蛮人酋长鲁和煽动众蛮人,谋划切断通往三鹅的道路。

古文:和乃遣其从弟与和为汉广郡守,率其部曲,侵扰州境。

现代文:鲁和于是派他的堂弟鲁与和做汉广郡守,率领手下士卒,侵扰州境。

古文:贤密简士马,轻往掩袭,大破之,遂擒鲁和。

现代文:郭贤秘密挑选士兵,轻装赶去偷袭,大败敌军,终于擒住了鲁和。

古文:既而颍川陷,权景宣等并拔军西还,自鲁阳以东,皆附东魏。

现代文:不久颖川失陷,权景宣等都撤军向西退回,从鲁阳以束的地区,都归附东魏。

古文:将彭乐因之,遂来攻逼。

现代文:东魏将领彭乐承接这些地区,于是来攻打进逼。

古文:贤抚循将士,咸为尽其力用,乐不能克,乃引军退。

现代文:郭贤安抚将士,将士都为他竭尽力量,彭乐不能攻克,就引军退去。

古文:而东魏又以土民韦默儿为义州刺史,镇父城以逼贤。

现代文:而束魏又让土民韦默儿担任义州刺史,镇守父城来逼迫郭贤。

古文:贤又率军攻默儿,擒之。

现代文:郭贤又率军攻打韦默儿,擒获了他。

古文:转广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转任广州刺史。

古文:后从尉迟迥伐蜀,行安州事。

现代文:后来郭贤跟从尉迟迥讨伐蜀地,执掌安州事务。

古文:魏恭帝元年,行宁蜀郡事,兼益州长史。

现代文:魏恭帝元年,执掌宁蜀郡事务,兼任盆州长史。

古文:以平蜀勋,进爵为伯,增邑五百户。

现代文:凭着平蜀功勋,晋升爵位为伯,增加食邑五百户。

古文:转行始州事。

现代文:转而执掌始州事务。

古文:孝闵帝践阼,进位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进爵为侯,增邑通前一千四百户。

现代文:孝闵帝即位,晋升郭贤为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晋为侯爵,食邑增至一千四百户。

古文:世宗初,除师中大夫。

现代文:世宗初年,升任郭贤为匠师中大夫。

古文:寻出为勋州刺史,镇玉壁。

现代文:不久郭贤出任动州刺史,镇守玉壁。

古文:武成二年,迁安应等十二州诸军事、安州刺史,进爵乐昌县公。

现代文:武成二年,郭贤被提升为安应等十二州诸军事、安州刺史,晋爵为乐昌县公。

古文:贤在官虽无明察之誉,以廉平待物,去后颇亦见思。

现代文:郭贤任职一方虽然没有明察的声誉,但是以廉正公平对待事物,离任后也很被士民思念。

古文:保定三年,转陕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保定三年,郭贤转任陕州刺史。

古文:天和元年,卒于位。

现代文:天和元年,死于任所。

古文:赠少保、宁蔚朔三州刺史,谥曰节。

现代文:朝廷赠他为少保、宁蔚朔三州刺史,谧号叫节。

古文:贤衣服饮食虽以俭约自处,而居家丰丽,室有余赀。

现代文:郭贤衣服饮食虽然以勤俭节约安顿自身,但是住宅富丽,家裹有富余财物。

古文:时论讥其诈云。

现代文:当时舆论讥讽他的虚伪。

古文:子正嗣。

现代文:他的儿子郭正继承父禄。

古文:史臣曰:昔耿恭抗劲虏于疏勒,马敦拒群兵于汧城,虽以生易死,终赖王师之助,其嘉声峻节,亦见称于良史焉。

现代文:史臣曰:昔日耿恭在疏勒抗击强劲的敌军,马敦在沂城抵抗成群的贼兵,虽然用生来换取死,但最终有赖朝廷军队的援助,他们美好的声誉高尚的节操,也被良史所称道。

古文:贺若敦志节慷慨,深入敌境,勍敌绝其粮道,长江阻其归涂,势危而策出无方,事迫而雄心弥厉。

现代文:贺若敦志气品节慷慨大度,深入敌方境内,强敌切断他的粮道,长汀阻挡他的归途,形势危急但他作出的计策灵活多变,事情窘迫但他的雄心更加振奋。

古文:故能使士卒感其义,敌人畏其威,利涉死地,全师而返。

现代文:故而能让士卒感佩他的义气,敌人畏惧他的威风,身处死地而获便利,保全军队得以班师。

古文:非夫忘生以徇国者,其孰能若此者乎。

现代文:如果不是忘却生命来献身祖国,那么谁能像这样呢?

古文:俯窥元定之传,曾粪土之不若也。

现代文:俯视元定的传记,竟连粪土也不如。

古文:诚宜裂地以赏之,分职以授之;而茂勋莫纪,严刑已及。

现代文:确实应该分割土地来封赏贺若敦,分出官职来授任贺若敦;但是显赫的功勋没有记录,严酷的刑罚已加到他的身上。唉!

古文:嗟乎!政之纰缪,一至于此!

现代文:朝政错谬,竟然到了这种地步!

古文:天下是以知宇文护不能终其位焉。

现代文:天下人因此预知宇文护不能保住爵位而善终了。

古文:史宁、权景宣并以将帅之才,受内外之宠。

现代文:史宁、权景宣都凭藉将帅的才能,在朝廷内外受到恩宠。

古文:总戎薄伐,着克敌之功;布政莅民,垂称职之誉。若此者,岂非有国之良翰欤。

现代文:总领军兵征讨敌人,着有克敌制胜的功勋;施行政教统治百姓,留传称职的美誉:像这样的人,难道不是国家的贤才吗?

古文:然而史在末年,货财亏其雅志。权亦晚节矜骄,丧其威声。

现代文:然而史宁在晚年,贪图财货亏损了他自己的美好志向权景宣也因晚年自夸骄纵,丧失了自己的威名声誉。

古文:传曰 终之实难 ,其斯之谓矣。

现代文:传上说 保持到底确实很难 ,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!

古文:陆腾志气懔然,雅仗名节。

现代文:陆腾志气令人敬畏,很仗恃名声和节操。

古文:及授戎律,建藩麾,席卷巴梁,则功着铭典;云撤江汉,则声流帝籍。

现代文:等到被授予兵权,在一方建立旗帜,攻取巴梁,功名被记载在碑铭典籍上;占领江汉,声誉流布在皇室谱录中。

古文:身名俱劭,其最优乎。

现代文:身世名声都很美好,造不是几人当中最优秀的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