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二

古文:帝谓之曰: 天下者,太祖之天下,吾嗣守鸿基,常恐失坠。冢宰无君凌上,将图不轨,吾所以诛之,以安社稷。

现代文: 天下是太祖的天下,我继承大业,常常担心国家败亡。大冢宰目无君王欺凌主上,将要图谋不轨,我之所以诛杀他,是为了安定社稷。

古文:汝亲则同气,休戚共之,事不相涉,何烦致谢。 乃诏宪往护第,收兵符及诸簿书等。

现代文:你是我的同胞兄弟,和我休戚与共,这件事与你没有关系,何须谢罪。 于是命宇文宪前往宇文护家中,收缴兵符和各种文书。

古文:寻以宪为大冢宰。

现代文:不久任命宇文宪为大冢宰。

古文:时高祖既诛宰臣,亲览朝政,方欲导之以政,齐之以刑,爰及亲亲,亦为刻薄。

现代文:当时高祖诛杀了辅臣,亲自总揽朝政,正想以政事为先导,以刑法来整治朝政,涉及到自己的亲属,也很冷酷。

古文:宪既为护所委任,自天和之后,威势渐隆。

现代文:字文宪既然为宇文护所信任,所以自从天和年间之后,威望和权势逐渐隆厚。

古文:护欲有所陈,多令宪闻奏。

现代文:宇文护想要向皇上陈述事情,大都让宇文宪代为陈奏。

古文:其间或有可不,宪虑主相嫌隙,每曲而畅之。

现代文:其中有些事不妥,宇文宪恐怕受到皇上猜忌,常常婉转地表达。

古文:高祖亦悉其心,故得无患。

现代文:高祖也完全了解他的心意,所以他才能没有祸患。

古文:然犹以威名过重,终不能平,虽遥授冢宰,寔夺其权也。

现代文:但是仍然因为他的威名太大,最终不能平安,虽然遥任冢宰,其实是剥夺了他的权力。

古文:开府裴文举,宪之侍读,高祖常御内殿,引见之。

现代文:开府裴文举,是宇文宪的侍读,高祖经常到内殿,接见他。

古文:谓曰: 晋公不臣之迹,朝野所知,朕所以泣而诛者,安国家,利百姓耳。

现代文:对他说: 晋公反叛的迹象,朝野上下都知道,朕之所以含泪诛杀他,是为了安定国家,有利于百姓而已。

古文:昔魏末不纲,太祖匡辅元氏;有周受命,晋公复执威权。

现代文:过去在西魏末年失去纲纪,太祖才辅佐元氏;北周建立后,晋公又执掌大权。

古文:积习生常,便谓法应须尔。

现代文:长期形成的习惯竞成为常规,人们还以为法度就该如此。

古文:岂有三十岁天子而可为人所制乎。

现代文:哪有三十岁的天子而被他人控制的。

古文:且近代以来,又有一弊,暂经隶属,便即礼若君臣。

现代文:而且从近代以来,还有一个弊端,一旦有过隶属关系,双方就以君臣的礼节相待。

古文:此乃乱代之权宜,非经国之治术。

现代文:这是乱世通变的措施,并不是经略国家的治理方法。

**古文:诗云: 夙夜匪解,以事一人。 **

现代文:《诗经》说: 从早到晚都不要懈怠,以奉事一人。

古文:一人者,止据天子耳。

现代文:一人,就是衹依托天子而已。

古文:虽陪侍齐公,不得即同臣主。

现代文:你虽然陪侍齐公,但不能像君臣那样。

古文:且太祖十儿,宁可悉为天子。

现代文:况且太祖有十个儿子,怎么能够都成为天子。

古文:卿宜规以正道,劝以义方,辑睦我君臣,协和我骨肉。

现代文:你应当用正道来规谏他,以应该遵循的规范和道理劝诫他,使我们君臣亲睦,使我们骨肉和洽。

古文:无令兄弟,自致嫌疑。 文举拜谢而出,归以白宪。

现代文:不要让我们兄弟间产生嫌疑。 裴文举拜首致谢出殿,回来后告诉了宇文宪。

古文:宪指心抚几曰: 吾之夙心,公宁不悉,但当尽忠竭节耳,知复何言。 建德年,进爵为王。

现代文:宇文宪指着胸口抚着案几说: 我平素的志愿,你还不了解吗,我衹是竭尽忠节而已,你知道了还有什么可说的。 建德三年,升爵位为王爵。

古文:宪友刘休征献王箴一首,宪美之。

现代文:宇文宪的朋友刘休征献给他《王箴》一首,宇文宪很欣赏。

古文:休征后又以此箴上高祖。

现代文:刘休征后来又将这首《王箴》献给高祖。

古文:高祖方剪削诸弟,甚悦其文。

现代文:高祖正在削弱各位皇弟的权势,非常喜欢这首箴文。

古文:宪常以兵书繁广,难求指要,乃自刊定为要略五篇,至是表陈之。

现代文:宇文宪经常认为兵书繁多,很难找到要旨,就亲自裁定为《要略》五篇,到这时上表陈奏给皇上。

古文:高祖览而称善。

现代文:高祖看后说好。

古文:其秋,高祖幸云阳宫,遂寝疾。

现代文:这年秋天,高祖前往云阳宫,就病倒了。

古文:卫王直于京师举兵反。

现代文:卫王宇文直在京师起兵反叛。

**古文:高祖召宪谓曰: 卫王构逆,汝知之乎? **

现代文:高祖召入宇文宪对他说: 卫王叛逆,你知道吗?

古文:宪曰: 臣初不知,今始奉诏。

现代文:宇文宪说: 我开始不知道,现在才接到诏命。

古文:直若逆天犯顺,此则自取灭亡。 高祖: 汝即为前军,吾亦续发。 直寻败走。

现代文:宇文直如果犯上作乱,这就是自取灭亡。 高祖说: 你即刻作为前锋,我也随后出发。 字文直不久败逃。

古文:高祖至京师,宪与赵王招俱入拜谢。

现代文:高祖抵达京师,宇文宪和赵王宇文招都入朝拜谢。

古文:高祖曰: 管蔡为戮,周公作辅,人心不同,有如其面。

现代文:高祖说: 管叔、蔡叔被杀,周公为宰辅,人心不同,就如同他们的外表。

古文:但愧兄弟亲寻干戈,于我为不足耳。 初,直内深忌宪,宪隐而容之。

现代文:感到惭愧的衹是兄弟亲自动干戈,对于我有些不满足而已。 当初,宇文直心中非常忌恨宇文宪,宇文宪克制住容忍了他。

古文:且以帝之母弟,每加友敬。

现代文:而且因为他是高祖的同母弟弟,常常对他更加友爱尊敬。

古文:晋公护之诛也,直固请及宪。

现代文:晋公宇文护被诛杀时,宇文直再三请求杀掉宇文宪。

古文:高祖曰: 齐公心迹,吾自悉之,不得更有所疑也。 及文宣皇后崩,直又密启云: 宪饮酒食肉,与平日不异。 高祖曰: 吾与齐王异生,俱非正嫡,特为吾意,今袒括是同。

现代文:高祖说: 齐公的心意,我自己很了解,不要再有什么猜疑。 到文宣皇后去世时,宇文直又密奏说: 宇文宪饮酒吃肉,和平时没有两样。 高祖说: 我和齐王不是一母所生,都不是嫡子,他祇是为我着想,现在也同样露臂束发。

古文:汝当愧之,何论得失。

现代文:你应该感到惭愧才对,怎么可以谈论他的是非。

古文:汝亲太后之子,偏荷慈爱。

现代文:你是太后的亲生儿子,受到了她特别的慈爱。

古文:今但须自勖,无假说人。 直乃止。

现代文:你衹应当勉励自己,不要评论别人。 字文直这才不再说什么。

古文:四年,高祖将欲东讨,独与内史王谊谋之,余人莫得知也。

现代文:建德四年,高祖打算束伐齐国,单独和内史王谊谋划,其他的人都不知道。

古文:后以诸弟才略,无出于宪右,遂告之。

现代文:后来因为各位皇弟的才略,没有超过宇文宪的,就告诉了他。

古文:宪即赞成其事。

现代文:宇文宪当即赞同此事。

古文:及大军将出,宪表上私财以助军费曰: 臣闻抚机适运,理藉时来,兼弱攻昧,事资权道。

现代文:到大军将要出发时,宇文宪上表献出自己的财产以赞助军费说: 我听说把握机会适应气运,理应藉助时机的到来,兼并弱小攻击愚昧,要凭藉随机应变的谋略。

古文:伏惟陛下继明作圣,阐业弘风,思顺天心,用恢武略。

现代文:希望陛下保持和振兴圣明,开创大业弘扬教化,顺从天意,恢弘武略。

古文:方使长蛇外翦,宇宙大同,军民内向,车书混一。

现代文:才能使凶恶被剪除,天下大同,军民人心归附,车轨文字统一。

古文:窃以龙旗雷动,天网云布,刍粟粮饩,或须周给。

现代文:我私下以为龙旗飘动,天网密布,粮草物资,也许需要供给。

古文:昔边隅未静,卜式愿上家财;江海不澄,卫兹请献私粟。

现代文:从前边境没有平静,卜式自愿献出家中财产;天下混乱,卫兹请求献出自己的粟米。

古文:臣虽不敏,敢忘景行。

现代文:我虽然愚笨,但怎敢忘记效仿他们。

古文:谨上金宝等一十六件,少助军资。 诏不纳,而以宪表示公卿曰: 人臣当如此,朕贵其心耳,宁须物乎。 乃诏宪率众二万为前军,趣黎阳。

现代文:恭敬地献上金银财宝等十六件,稍稍资助军需。 高祖下诏不接受,而将宇文宪的奏表展示给公卿说: 作为人臣就应该这样,朕衹不过是认为他的心意可贵,难道需要他的财物吗。 于是命宇文宪率军两万人为前锋,前往黎阳。

古文:高祖亲围河阴,未克。

现代文:高祖亲自围攻河阴,没有攻克。

古文:宪攻拔武济,进围洛口,收其东西二城。

现代文:宇文宪攻陷武济,进兵围攻洛口,攻下了洛的东西二城。

古文:以高祖疾,班师。

现代文:因为高祖生病,撤军返回。

古文:是岁,初置上柱国官,以宪为之。

现代文:在这一年,开始设置上柱国官职,命宇文宪担任这一职位。

古文:五年,大举东讨,宪率精骑二万,复为前锋,守雀鼠谷。

现代文:建德五年,北周大规模地向东讨伐齐国,宇文宪率精锐骑兵两万,再次作为前锋,驻守雀鼠谷。

古文:高祖亲围晋州。

现代文:高祖亲自围攻晋州。

古文:宪进兵克洪同、永安二城,更图进取。

现代文:字文宪进兵攻克洪同、永塞二城,打算进一步进攻。

古文:齐人焚桥守险,军不得进,遂屯于永安。

现代文:齐军烧毁桥梁扼守险要,北周军队无法前进,于是屯兵在永安。

古文:齐主闻晋州见围,乃将兵十万,自来援之。

现代文:齐国皇帝得知晋州被围,就率兵十万,亲自前来救援。

古文:时柱国、陈王纯顿军千里径,大将军、永昌公椿屯鸡栖原,大将军宇文盛守汾水关,并受宪节度。

现代文:当时柱国、陈王宇文纯驻军在千里径,大将军、永吕公宇文椿屯兵鸡栖原,大将军宇文盛驻守汾水关,都受宇文宪的指挥。

古文:宪密谓椿曰: 兵者诡道,去留不定,见机而作,不得遵常。

现代文:宇文宪暗中对宇文椿说: 战争,是诡诈之道,去留没有一定,要见机行事,不能遵循常规。

古文:汝今为营,不须张幕,可伐柏为庵,示有形势。

现代文:你现在建立军营,不要搭建营幕,可以砍伐柏树建成圆形的篷帐,表示有营幕的样子。

古文:令兵去之后,贼犹致疑也。 时齐主分军万人向千里径,又令其众出汾水关,自率大兵与椿对阵。

现代文:使得军队撤走后,贼兵仍怀疑我军在那裹。 当时齐国皇帝分拨一万人前往千里径,又命军队出兵汾水关,自己亲率大军和宇文椿对阵。

古文:宇文盛驰骑告急,宪自以千骑救之。

现代文:字文盛派人飞奔大营求救,宇文宪亲自率领一千骑兵援救。

古文:齐人望谷中尘起,相率遽退。

现代文:齐军望见山谷中尘土飞扬,都各自急忙后退。

古文:盛与柱国侯莫陈芮涉汾逐之,多有斩获。

现代文:宇文盛和柱国侯莫陈芮渡过汾水追击,斩杀俘获齐军很多。

古文:俄而椿告齐众稍逼,宪又回军赴之。

现代文:不久宇文椿报告齐军已逐渐逼近,字文宪又回师赴援。

古文:会椿被敕追还,率兵夜返。

现代文:正好遇上宇文椿被高祖诏命追回,于是率军连夜返回。

古文:齐人果谓柏庵为帐幕也,不疑军退,翌日始悟。

现代文:齐军果然以为柏树圆形篷帐是周军营帐,没有怀疑周军已经撤退,到第二天才发觉。

古文:时高祖已去晋州,留宪为后拒。

现代文:当时高祖已经离开晋州,留下宇文宪在后面抵御齐军。

古文:齐主自率众来追,至于高梁桥。

现代文:齐主亲自率军前来追击,抵达高梁桥。

古文:宪以精骑二千,阻水为阵。

现代文:宇文宪派两千精锐骑兵,隔水结阵。

古文:齐领军段畅直进至桥。

现代文:齐领军段畅径直前进到桥边。

古文:宪隔水招畅与语,语毕,宪问畅曰: 若何姓名? 畅曰: 领军段畅也。

现代文:字文宪在汾水对岸招唤段畅和他对话,谈完话,宇文宪问段畅说: 你的姓名是什么? 段畅说: 是领军段畅。

**古文:公复为谁? 宪曰: 我虞大都督耳。 **

现代文:你又是谁? 宇文宪说: 我衹不过是虞候大都督罢了。

古文:畅曰: 观公言语,不是凡人,今日相见,何用隐其名位? 陈王纯、梁公侯莫陈芮、内史王谊等并在宪侧。

现代文:段畅说: 看你的言谈,不是一般的人,今天相见,为何要隐瞒姓名官位? 陈王宇文纯、梁公侯莫陈芮、内史王谊等都在宇文宪的身旁。

古文:畅固问不已。

现代文:段畅一再不停地询问。

古文:宪乃曰: 我天子太弟齐王也。 指陈王以下,并以名位告之。

现代文:宇文宪才说: 我是天子的太弟齐王。 指着陈王以下的人,都将他们的姓名官位告诉他。

古文:畅鞭马而去,宪即命旋军,而齐人遽追之,戈甲甚锐。

现代文:段畅策马离去,宇文宪就马上下令撤军,而齐军疾速追赶,装备非常精锐。

古文:宪与开府宇文忻各统精卒百骑为殿以拒之,斩其骁将贺兰豹子、山褥瑰等百余人,齐众乃退。

现代文:宇文宪和开府宇文忻各率一百名精锐骑兵作为后卫抵御,斩杀北齐勇将贺兰豹子、山褥瓖等一百多人,齐军才退。

古文:宪渡汾而及高祖于玉壁。

现代文:宇文宪渡过汾水在玉壁追上高祖。

古文:高祖又令宪率兵六万,还援晋州。

现代文:高祖又命宇文宪率兵六万,回师援救晋州。

古文:宪遂进军,营于涑水。

现代文:宇文宪于是进兵,驻扎在涑水。

古文:齐主攻围晋州,昼夜不息。

现代文:齐主围攻晋州,日夜不停。

古文:间谍还者,或云已陷。

现代文:派出去侦察的人回来,有的说晋州已经失陷。

古文:宪乃遣柱国越王盛、大将军尉迟迥、开府宇文神举等轻骑一万夜至晋州。

现代文:宇文宪就派柱国越王宇文盛、大将军尉迟迥、开府宇文神举等人率轻装骑兵一万在夜里抵达晋州。

古文:宪进军据蒙坑,为其后援,知城未陷,乃归涑川。

现代文:宇文宪进兵占据蒙坑,作为他们的后援,得知晋州城没有失陷,就回到涑川。

古文:寻而高祖东辕,次于高显,宪率所部,先向晋州。

现代文:不久高祖束征,停驻在高显,宇文宪率领他的部队,先向置州推进。

古文:明日,诸军总集,稍逼城下。

现代文:第二天,各军会集,逐渐进逼到晋州城下。

古文:齐人亦大出兵,阵于营南。

现代文:齐军也大举出动,在营南结阵。

古文:高祖召宪驰往观之。

现代文:高祖命宇文宪飞奔前往侦察。

**古文:宪返命曰: 是易与耳,请破之而后食。 **

现代文:宇文宪回来报告说: 这很容易对付,请等我击败他们后再进餐。

**古文:帝悦曰: 如汝所言,吾无忧矣。 宪退,内史柳虬私谓宪曰: 贼亦不少,王安得轻之? **

现代文:高担高兴地说: 果真像你所说的那样,我就没有忧虑了。 宇文宪退回营中,内史柳纠私下对宇塞塞说: 贼兵也不少,你怎么可以轻视他们?

古文:宪曰: 宪受委前锋,情兼家国,扫此逋寇,事等摧枯。

现代文:字文宪说: 我受任为前锋,兼有家族国家双重责任,扫除这些流寇,就如同摧折一根枯木。

古文:商周之事,公所知也,贼兵虽众,其如我何。 既而诸军俱进,应时大溃。

现代文:商厘的事,你是知道的,贼兵虽多,又能把我怎么样。 不久北周各军一齐推进,齐军立刻大败。

古文:其夜,齐主遁走,宪轻骑追之。

现代文:当晚,齐主逃走,宇文宪率精锐骑兵追击。

古文:既及永安,高祖续至。

现代文:到达丞室时,直担跟着抵达。

古文:齐人收其余众,复据高壁及洛女砦。

现代文:变军收集残兵,又占据了高壁和洛女寨。

古文:高祖命宪攻洛女,破之。

现代文:高祖命宇文宪攻打洛女寨,攻克。

古文:明日,与大军会于介休。

现代文:第二天,和大军在介休会师。

古文:时齐主已走邺,留其从兄安德王延宗据并州。

现代文:当时齐主高纬已经逃到邺城,留下他的堂兄安德王高延宗据守并州。

古文:延宗因僭伪号,出兵拒战。

现代文:高延宗趁机自立为帝,出兵迎战。

古文:高祖进围其城,宪攻其西面,克之。

现代文:高祖进兵围攻并州城,宇文宪攻击并州城西面,攻下了并州城。

古文:延宗遁走,追而获之。

现代文:高延宗逃走,宇塞壶追击并抓获了他。

古文:以功进封第二子安城公质为河间王,拜第三子賨为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宇文宪因功进封第二个儿子室城公宇文质为河间王,拜任第三个儿子字塞董为大将军。

古文:仍诏宪先驱趣邺。明年,进克邺城。

现代文:产担仍命室塞产作为前锋进兵邺城。第二年,进兵攻克邺城。

古文:齐任城王湝、广宁王孝珩等据守信都,有众数万。

现代文:查任越王直擅、广宁王壶塑!等据守值都,有军队几万人。

古文:高祖复诏宪讨之。

现代文:高祖又命宇文宪征讨他们。

古文:仍令齐主手书与湝曰: 朝廷遇纬甚厚,诸王无恙。

现代文:并命蛮主亲手写诏书给高浩说: 朝廷待我很优厚,各位王公也很好。

古文:叔若释甲,则无不优待。 湝不纳,乃大开赏募,多出金帛,沙门求为战士者,亦数千人。

现代文:叔叔如果放下武器,则没有不优待的。 直遣不接受,于是大规模地进行悬赏招募兵士,拿出大量金银布帛,僧人请求当战士的,也有几千人。

古文:宪军过赵州,湝令间谍二人觇窥形势,候骑执以白宪。

现代文:宇文宪的军队经过趟州,高浩派两名间谍刺探军情,北周斥候抓住二人报告宇塞童。

古文:宪乃集齐之旧将,遍示之。

现代文:室塞童就集合寸坛投降的将领,一一指示给二人观看。

古文:又谓之曰: 吾所争者大,不在汝等。

现代文:又对他们说: 我要争夺的曰标很大,不是你们二人。

古文:今放汝还,可即充我使。 乃与湝书曰:山川有间,每深劳伫,仲春戒节,纳履惟宜。

现代文:现在放你们回去,可以充任我的使节。 于是写信给高滑说:山川阻隔,常常为此深深忧劳,仲春当令,实应纳履求教。

古文:承始届两河,仍图三,二者交战,想无亏德。

现代文:刚刚到达两河,就图取三魏,两军交战,想必并不亏损德行。

古文:昔魏历云季,海内横流,我太祖抚运乘时,大庇黔首。

现代文:从前在酉毯末年,天下大乱,我太祖顺应时运乘藉时势,庇护百姓。

古文:皇上嗣膺下武,式隆景业,兴稽山之会,总盟津之师。

现代文:皇上以圣德继承先王功业,弘扬大业,兴稽山之会,集盟津之师。

古文:雷骇唐郊,则野无横阵;云腾晋水,则地靡严城。

现代文:军威震骇唐的郊野,则原野没有横列的军阵;硝烟密布晋水两岸,则大地没有严固的城池。

古文:袭伪之酋,既奔窜于草泽;窃号之长,亦委命于旌门。

现代文:篡夺皇位的首领,已经奔窜在草泽之中;窃取帝位的元凶,也在旌门投降。

古文:德义振于无垠,威风被于有截。

现代文:道德仁义震荡在无垠的大地,威严的声势覆盖天下。

古文:彼朝宿将旧臣,良家戚里,俱升荣宠,皆縻好爵。

现代文:你们朝中的宿将旧臣,世家外戚,都受到了恩荣宠幸,也都得到了高官厚禄。

古文:是使临漳之下,效死争驱;营丘之前,奋身毕命。

现代文:使得临漳城下,人人誓死争先;营丘前面,个个奋勇效命。

古文:此岂唯人事,抑亦天时。

现代文:这难道仅仅是人为的事情吗,这也是天命呀。

古文:宜访之道路,无俟傍说。

现代文:你应当去随便询问一下路人,不需要等待多方探求。

古文:吾以不武,任总元戎,受命安边,路指幽、冀。

现代文:我以不足以示人威武的能力,担任三军统帅,受命安定边境,进兵幽州、冀州。

古文:列邑名藩,莫不屈膝,宣风导礼,皆荷来苏。

现代文:沿途的城邑藩邦,没有不降服的,宣扬教化开导礼义,都蒙受恩德于困苦中获得休养生息。

古文:足下高氏令王,英风夙着,古今成败,备诸怀抱,岂不知一木不维大厦,三谏可以逃身哉!

现代文:足下是高氏的藩王,英俊的风姿早就闻名,古今成败之事,都很清楚,难道不知道独木不能维持大厦,多次劝谏不采纳后就可以逃命吗!

古文:且殷微去商,侯服周代;项伯背楚,赐姓汉朝。

现代文:况且微子离开殷商,在周代被封为王;项伯背弃楚,在汉朝被赐刘姓。

古文:去此弗图,苟徇亡辙,家破身殒,为天下笑。

现代文:不按照这样去做,却不审慎地沿着覆亡的道路走下去,就会家破身亡,被天下人讥笑。

古文:又足下谍者为候骑所拘,军中情实,具诸执事。

现代文:又足下的间谍被我的斥候拘捕,我们军中的实际情况,两位间谍当会全部告诉你。

古文:知以弱卒琐甲,欲抗堂堂之师;萦带污城,冀保区区之命。

现代文:你也会知道你是在以残弱的士卒和细小的兵甲,抗拒强大的军队;凭藉垣环水抱,形势险要来护卫城池,希望保全小小的性命。

古文:战非上计,无待卜疑;守乃下策,或未相许。

现代文:战斗并不是最好的计策,造用不着卜间;据守更是低下的策略,因为我们不答应。

古文:已勒诸军,分道并进,相望非远,凭轼有期。

现代文:我已下令各军,分道并进,相见的时间并不遥远,驾车出征指日可待。

古文:兵交命使,古今通典,不俟终日,所望知几也。

现代文:在交战前派出使者,这是从古至今通行的典制,不必等到落日,希望你能预知事情的几微。

古文:宪至信都,湝阵于城南,宪登张耳冢以望之。

现代文:宇文宪抵达信都,高?皆在城南列阵,宇文宪登上张耳的坟丘观望。

古文:俄而湝所署领军尉相愿伪出略阵,遂以众降。

现代文:不久高清所任命的领军尉相愿假装外出视察阵地,于是率众投降。

古文:相愿,湝心腹也,众甚骇惧。

现代文:尉相愿,是高消的心腹,众人十分震恐。

古文:湝大怒,杀其妻子。

现代文:高浩大怒,杀死了尉相愿的妻子儿女。

古文:明日复战,遂破之,俘斩三万人,擒湝及孝珩等。

现代文:第二天再战,宇文宪大败查军,俘虏斩杀三万人,擒获了高谐和高孝蛮等人。

古文:宪谓湝曰: 任城王何苦至此? 湝曰: 下官神武帝子,兄弟十五人,幸而独存。

现代文:圭塞塞对直揩说: 任越王何苦落到这种地步? 高潸说: 下官是神武帝的儿子,兄弟十五人,侥幸地衹剩下我还在人世。

古文:逢宗社颠覆,今日得死,无愧坟陵。 宪壮之,命归其妻子,厚加资给。

现代文:偏偏遇到国家倾覆,今天死去,不会愧对祖先的坟陵。 宇文宪敬佩他的壮志,下令归还他的妻子儿女,给予丰厚的资用。

古文:又问孝珩。

现代文:宇文宪又问高孝珩。

古文:孝珩布陈国难,辞泪俱下,俯仰有节,宪亦为之改容。

现代文:高孝珩陈述国难,边说边流泪,一举一动都有节度,宇文宪也因此感动。

古文:宪素善谋,多算略,尤长于抚御,达于任使,摧锋陷阵,为士卒先,群下感悦,咸为之用。

现代文:宇文宪一向善谋,富于算略,尤其擅长抚慰统御部众,善于用人,冲锋陷阵,身先士卒,部下对他心悦诚服,都愿为他效力。

古文:齐人夙闻威声,无不惮其勇略。

现代文:齐军早就听说他的威名,没有人不畏惧他的勇猛和才略。

古文:及并州之捷,长驱敌境,刍牧不扰,军无私焉。

现代文:到并州大捷时,宇文宪的军队长驱直入齐国境内,连樵夫牧童都不惊扰,军队从不私自夺取百姓的财物。

古文:先是,稽胡刘没铎自称皇帝,又诏宪督赵王招等讨平之。

现代文:此前,稽胡人刘没铎自称皇帝,高祖又命字文宪督率趟王宇文招等人讨伐平定了他。

古文:语在稽胡传。

现代文:这件事叙述在《稽胡传》中。

古文:宪自以威名日重,潜思屏退。

现代文:宇文宪自认为自己的威望名声一天天加大,暗中打算隐退。

古文:及高祖欲亲征北蕃,乃辞以疾。

现代文:到高祖想要亲自征讨北方异族时,就藉口生病推辞。

**古文:高祖变色曰: 汝若惮行,谁为吾使? 宪惧曰: 臣陪奉銮舆,诚为本愿,但身婴疹疾,不堪领兵。 **

现代文:高祖不高兴地说: 你如果害怕去,有谁为我出征? 宇文宪恐惧地说: 我奉陪皇上出征,实在是我本来的心愿,但是我身患疾病,不能胜任带兵作战。 高祖答应了他。

古文:帝许之。寻而高祖崩,宣帝嗣位,以宪属尊望重,深忌惮之。

现代文:不久高祖去世,宣帝继位,宣帝因为宇文宪辈分高声望重,心中十分忌畏他。

古文:时高祖未葬,诸王在内治服。司卫长孙览总兵辅政,而诸王有异志,奏令开府于智察其动静。

现代文:当时高祖还没有下葬,各位亲王都在宫中守丧,司卫长孙览统领军事辅佐朝政,亲王们怀有异心,长孙览上奏让开府于智观察亲王们的动静。

古文:及高祖山陵还,诸王归第。

现代文:到高祖下葬后,亲王们各自回到家中。

古文:帝又命智就宅候宪,因是告宪有谋。

现代文:宣帝又命于智到宇文宪家中问候,利用这次会面指控宇文宪准备造反。

古文:帝乃遣小冢宰宇文孝伯谓宪曰: 三公之位,宜属亲贤,今欲以叔为太师,九叔为太傅,十一叔为太保,叔以为何如? 宪曰: 臣才轻位重,满盈是惧。

现代文:宣帝就派小冢宰宇文孝伯对宇文宪说: 三公的职位,应当交给亲属中的贤人,我想任命叔叔为太师,九叔为太傅,十一叔为太保,叔叔认为怎样? 宇文宪说: 我才能浅薄地位崇高,我对过于崇高的地位感到恐惧。

古文:三师之任,非所敢当。

现代文:三师的职位,我不敢担任。

古文:且太祖勋臣,宜膺此举。

现代文:而且太祖的功臣,适合担当此任。

古文:若专用臣兄弟,恐乖物议。 孝伯反命,寻而复来曰: 诏王晚共诸王俱至殿门。 宪独被引进,帝先伏壮士于别室,至即执之。

现代文:如果衹是任用我们兄弟,恐怕会招致众人的议论。 宇文孝伯回去报告宣帝,不久又前来说: 命你晚上和其他亲王一起进宫。 宇文宪被单独引进宫中,宣帝预先在其他房间埋伏勇士,宇文宪到后立即被捕。

古文:宪辞色不挠,固自陈说。

现代文:宇文宪面不改色,一再申辩。

古文:帝使于智对宪。

现代文:宣帝命于智面对宇文宪。

古文:宪目光如炬,与智相质。

现代文:宇文宪目光如同火炬,与于智对质。

古文:或谓宪曰: 以王今日事势,何用多言? 宪曰: 我位重属尊,一旦至此,死生有命,宁复图存。

现代文:有人对宇文宪说: 以大王今天的情势来看,多说有什么用! 宇文宪说: 我位高辈尊,一旦到这种地步,生死都是命运的安排,岂是为了存活。

古文:但以老母在堂,恐留兹恨耳。 因掷笏于地。

现代文:祇因为老母亲还在,恐怕留下遗憾而已。 说完将笏板丢到地上。

古文:乃缢之。

现代文:于是被绞死。

古文:时年三十五。以于智为柱国,封齐国公。

现代文:当时三十五岁宣帝任命于智为柱国,封齐国公。

古文:又杀上大将军安邑公王兴、上开府独孤熊、开府豆卢绍等,皆以昵于宪也。

现代文:宣帝又杀死上大将军安邑公王兴、卜开府独孤熊、开府豆卢绍等人,都是因为他们亲近宇文宪的缘故。

古文:帝既诛宪,无以为辞,故托兴等与宪结谋,遂加其戮。

现代文:宣帝既已诛杀了宇文宪,而没有什么藉口,所以宣称王兴等人和字文宪共同策划谋逆,于是处死他们。

古文:时人知其冤酷,咸云伴宪死也。

现代文:当时的人知道他们受到冤屈,都说他们是陪伴宇文宪而死的。

古文:宪所生母达步干氏,茹茹人也。

现代文:宇文宪的生母达步干氏,是茹茹族人。

古文:建德三年,册为齐国太妃。

现代文:建德三年,被册封为齐国太妃。

古文:宪有至性,事母以孝闻。

现代文:宇文宪有纯厚的性情,事奉母亲以孝顺闻名。

古文:太妃旧患风热,屡经发动,宪衣不解带,扶侍左右。

现代文:太妃早年患有风热病,多次发作,宇文宪衣不解带,在她身边侍奉。

古文:宪或东西从役,每心惊,其母必有疾,乃驰使参问,果如所虑。

现代文:宇文宪有时在外地办事,每当心中惊慌的时候,他的母亲必定生病,就急忙派使者问候,果真像他担心的那样。

古文:宪六子,贵、质、賨、贡、干禧、干洽。

现代文:宇文宪有六个儿子,他们是字文贵、字文质、宇文卖、宇文贡、宇文干禧、宇文干洽。

古文:贵字干福,少聪敏,涉猎经史,尤便骑射。

现代文:宇文贵字干福,年少时聪慧敏捷,广泛阅读了经史书籍,尤其擅长骑马射箭。

古文:始读孝经,便谓人曰: 读此一经,足为立身之本。 天和四年,始十岁,封安定郡公,邑一千五百户。

现代文:他开始读《孝经》,就对人说: 读了这一种经书,就完全可以作为立身的根本。 天和四年,衹有十岁,就被封为安定郡公,食邑一千五百户。

古文:太祖之初为丞相也,始封此郡,未尝假人,至是封贵焉。

现代文:太祖刚担任丞相时,开始封立这个郡,但从未赐给别人,到这时才封给宇文贵。

古文:年十一,从宪猎于盐州,一围之中,手射野马及鹿十有五头。建德二年,册拜齐国世子。

现代文:十一岁时,他跟随宇文宪在盐州狩猎,在一次围猎中,他亲手射死了十五头野马和鹿。建德二年,册拜为齐国世子。

古文:四年,授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建德四年,任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古文:寻出为豳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不久出任豳州刺史。

古文:贵虽出自深宫,而留心庶政。

现代文:室塞童虽然在深宫长大,但注意政事。

古文:性聪敏,过目辄记。

现代文:他天性聪慧灵敏,看过的东西他很快就能记住。

古文:尝道逢二人,谓其左右曰: 此人是县党,何因辄行? 左右不识,贵便说其姓名,莫不嗟伏。

现代文:曾经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两个人,他对身边的人说: 他们是老乡,为什么走得这样匆忙? 身边的人不认识他们,宇文贵就说出了他们的姓名,在场的人没有不叹服的。

古文:白兽烽经为商人所烧,烽帅纳货,不言其罪。他日,此帅随例来参,贵乃问云: 商人烧烽,何因私放? 烽帅愕然,遂即首服。

现代文:白兽烽被商人烧毁,烽帅接受了贿赂,没有对他们治罪有一天,这个烽帅按例前来参见,宇文贵就问他说: 商人烧掉了烽火台,你为什么私自将他们释放? 烽帅很惊讶,于是当即认罪。

古文:其明察如此。

现代文:他就是这样明察。

古文:五年四月卒,年十七。

现代文:建德五年四月去世,当时他十七岁。

古文:高祖甚痛惜之。

现代文:高祖十分痛惜。

古文:质字干佑,初封安城公。

现代文:字文质字干佑,开始时被封为安城公。

古文:后以宪勋,进封河间郡王。

现代文:后来因为宇文宪的功勋,进封为河间郡王。

古文:賨字干礼,大将军、中垻公。

现代文:宇文卖字整体,任大将军、中垠公。

古文:贡出后莒庄公。干禧,安城公。

现代文:主塞重过继为苴蓝公后嗣。宇文干禧,任室越公。

古文:干洽,龙涸公。

现代文:宇文干洽,任龃公。

古文:并与宪俱被诛。

现代文:他们和圭塞童一起都被诛杀。

古文:史臣曰:自两汉逮乎魏、晋,其帝弟帝子众矣,唯楚元、河间、东平、陈思之徒以文儒播美,任城、琅邪以武功驰誉。

现代文:史臣曰:从两汉到魏、晋,皇弟皇子很多,衹有楚元王刘交、河间王刘德、柬平王刘苍、陈思王曹植等人以文藻儒雅留传美名,任城王曹彰、琅邪王司马睿以战功名声远扬。

古文:何则?

现代文:这是为什么呢?

古文:体自尊极,长于宫闱,佚乐侈其心,骄贵荡其志,故使奇才高行,终鲜于天下之士焉。

现代文:因为他们身处极为尊贵的地位,生长在深宫之中,安逸享乐放纵了他们的心性,骄侈尊贵荡佚了他们的意志,所以使得在他们中有奇特才能和高尚操行的人,最终少于天下的仁人志士。

古文:齐王奇姿杰出,独牢笼于前载。

现代文:齐王宇文宪奇特的才能不同凡俗。

古文:以介弟之地,居上将之重,智勇冠世,攻战如神,敌国系以存亡,鼎命由其轻重。

现代文:受到前世君王的特殊笼络。他以皇弟的身份,身居上将的高位,智勇盖世,攻战如神,敌国的存亡维系在他身上,国家的命运由他决定。

古文:比之异姓,则方、召、韩、白,何以加兹。

现代文:同异姓相比,则方叔、召虎、韩信、白起等人,又怎么能超过他。

古文:挟震主之威,属道消之日,斯人而婴斯戮,君子是以知周祚之不永也。

现代文:拥有使君主畏忌的威势,处在道德沦丧的时期,这样的人却遭受到如此的杀戮,君子因此知道周政权不会长久。

古文:昔张耳、陈余宾客冢役,所居皆取卿相。

现代文:从前张耳、陈余出身宾客奴仆,所到之处都拜他们为卿相。

古文:而齐之文武僚吏,其后亦多至台牧。

现代文:齐国的文武官吏,后来也大多官至三公宰相。

古文:异世同符,可谓贤矣。

现代文:不同时代事情相合,可以称得上是贤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