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四十四

古文:泉企字思道,上洛丰阳人也。

现代文:泉企字思道,是上洛丰阳人。

古文:世雄商洛。

现代文:世代称雄于商洛地区。

古文:曾祖景言,魏建节将军,假宜阳郡守,世袭本县令,封丹水侯。

现代文:曾祖父泉景言,在魏朝为建节将军,代理宜阳郡守,世代袭任本县县令,封爵位丹水侯。

古文:父安志,复为建节将军、宜阳郡守,领本县令,降爵为伯。

现代文:父亲泉安志,复为建节将军、宜阳郡守,领本县令,爵位降为伯爵。

古文:企九岁丧父,哀毁类于成人。

现代文:泉企九岁父亲去世,悲哀毁形如同成人。

古文:服阕袭爵。

现代文:服丧期满继嗣爵位。

古文:年十二,乡人皇平、陈合等三百余人诣州请企为县令。

现代文:十二岁时,家乡人皇平、陈合等三百多人到州中请求任命泉企为县令。

古文:州为申上,时吏部尚书郭祚以企年少,未堪宰民,请别选遣,终此一限,令企代之。

现代文:州府申报到朝廷,当时的吏部尚书郭祚认为泉企年纪小,没有治理民众的能力,要求另外选派,祇任一任,然后由泉企接替任县令。

古文:魏宣武帝诏曰: 企向成立,且为本乡所乐,何为舍此世袭,更求一限。 遂依所请。

现代文:魏宣武帝下诏说: 泉企向来如同成人,而且为乡人拥戴,为何要舍去世袭的人,另外任一任县令。 于是同意所请以泉企为县令。

古文:企虽童幼,而好学恬静,百姓安之。

现代文:泉企虽然年纪幼小,却喜好学习且性情平和宁静,百姓生活安定。

古文:寻以母忧去职。

现代文:不久由于母亲的丧事去职。

古文:县中父老复表请殷勤,诏许之。

现代文:县中父老又呈上表章申请泉企连任,诏令允许。

古文:起复本任,加讨寇将军。

现代文:丧期未满便恢复原职,加讨寇将军。

古文:孝昌初,又加龙骧将军、假节、防洛州别将,寻除上洛郡守。

现代文:孝昌初年,又加龙骧将军、假节、防洛州别将,不久任上洛郡守。

古文:及萧宝夤反,遣其党郭子恢袭据潼关。

现代文:当萧宝夤反叛时,派遣他的部众郭子恢袭取潼关。

古文:企率乡兵三千人拒之,连战数日,子弟死者二十许人,遂大破子恢。

现代文:泉企率领乡兵三千人拒敌,一连交战数天,有二十多名子弟战死,终于将王拯打得大败。

古文:以功拜征虏将军。

现代文:由于功劳拜授征虏将军。

古文:宝夤又遣兵万人趣青泥,诱动巴人,图取上洛。

现代文:实夤又派遣军队万人前往青泥,引诱煽动巴人,企图取得上洛。

古文:上洛豪族泉、杜二姓密应之。

现代文:上洛地方豪族泉、杜二姓秘密接应。

古文:企与刺史董绍宗潜兵掩袭,二姓散走,宝夤军亦退。

现代文:星企与刺史董绍宗秘密进行大规模袭击,二姓溃散逃走,宝夤军因此亦退军。

古文:迁左将军、淅州刺史,别封泾阳县伯,邑五百户。

现代文:迁升左将军、淅州刺史,另外封泾阳县伯,食邑五百户。

古文:永安中,梁将王玄真入寇荆州。

现代文:永安年间,梁将王玄真前来侵略荆州。

古文:加企持节、都督,率众援之。

现代文:加泉企持节、都督,率众前往支援。

古文:遇玄真于顺阳,与战,大破之。

现代文:于顺阳遭遇玄真,与之交战,大破之。

古文:除抚军将军、使持节,假镇南将军、东雍州刺史,进爵为侯。

现代文:授抚军将军、使持节,代理镇南将军、束雍州刺史,爵位进为侯爵。

古文:部民杨羊皮,太保椿之从弟,恃托椿势,侵害百姓。

现代文:部民杨羊皮,太保杨椿的堂弟,依仗杨椿权势,侵害百姓。

古文:守宰多被其凌侮,皆畏而不敢言。

现代文:守宰多受其欺凌侮辱,都不敢申诉。

古文:企收而治之,将加极法,于是杨氏惭惧,宗族诣合请恩。

现代文:泉企将杨羊皮拘捕归案,准备处以重刑,于是杨氏害怕,宗族到朝廷官署请恩谢罪。

古文:自此豪右屏迹,无敢犯者。

现代文:此后豪强大户屏迹,不敢犯法。

古文:性又清约,纤毫不扰于民。

现代文:其性情清约,从不扰民。

古文:在州五年,每于乡里运米以自给。

现代文:在州五年,所食粮食多从家乡运来。

古文:梁魏兴郡与洛州接壤,表请与属。

现代文:梁朝魏兴郡与洛州交界,上表请辖属。

古文:诏企为行台尚书以抚纳之。

现代文:诏令泉企为行台尚书对其安抚招纳。

古文:大行台贺拔岳以企昔莅东雍,为吏民所怀,乃表企复为刺史,诏许之。

现代文:大行台贺拔岳以泉企往昔任职束雍,吏民欢迎他,于是上表复任泉企为刺史,诏令准许。

古文:蜀民张国隽聚党剽劫,州郡不能制,企命收而戮之,阖境清肃。

现代文:蜀民张国隽聚众劫掠,州郡不能控制,星企下令捕获处死,全境清平宁静。

古文:魏孝武初,加车骑将军、左光禄大夫。

现代文:魏孝武初年,加车骑将军、左光禄大夫。

古文:及齐神武专政,魏帝有西顾之心,欲委企以山南之事,乃除洛州刺史、当州都督。

现代文:当齐神武专政时,魏帝想奔于西方,欲委托泉企以山南之事,便授其为洛州刺史、当州都督。

古文:未几,帝西迁,齐神武率众至潼关,企遣其子元礼督乡里五千人,北出大谷以御之。

现代文:不久,帝西迁,齐神武率众至潼关,泉企遣其子丞擅督率五千乡民,北出去登抵抗。

古文:齐神武不敢进。

现代文:蛮圭蛆不敢进兵。

古文:上洛人都督泉岳、其弟猛略与阳人杜窋等谋翻洛州,以应东军。

现代文:上洛人都督泉岳、其弟猛略和拒阳人丝蛮等在迢业谋反,以响应束军。

古文:企知之,杀岳及猛略等,传首诣阙,而窋亡投东魏。

现代文:泉企知道后,杀:蛆及型匡等人,将首级送至朝廷,而杜茁逃亡投奔塞魏。

古文:录前后勋,授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以其前后功勋,授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古文:大统初,加开府仪同三司,兼尚书右仆射,进爵上洛郡公,增邑通前千户。

现代文:左铲初年,加开府仪同三司,兼尚书右仆射,晋爵为上洛郡公,食邑增至千户。

古文:企志尚廉慎,每除一官,忧见颜色。

现代文:泉企志尚清廉谨慎,每次授官,都面有忧容。

古文:至是频让,魏帝手诏不许。

现代文:至此屡次推辞,魏帝手诏不许可。

古文:三年,高敖曹率众围逼州城,杜窋为其乡导。

现代文:三年,宣壹遭率领众军包围攻打州城,丝直为他做向导。

古文:企拒守旬余,矢尽援绝,城乃陷焉。

现代文:星企坚守十余日,因为箭矢和粮食用完没有援兵,城池被攻陷。

**古文:企谓敖曹曰: 泉企力屈,志不服也。 **

现代文:星金对麦堕说:

古文:及窦泰被擒,敖曹退走,遂执企而东,以窋为刺史。

现代文: 我星企是因为力量武器耗尽不能防守而城破,心志不会服气。 当窦泰被擒时,敖曹退军离开,于是执住泉企束去,以杜茁任刺史。

古文:企临发,密诫子元礼、仲遵曰: 吾生平志愿,不过令长耳。

现代文:泉企临走的时候,秘密告诫儿子元礼、仲遵说: 我平生的志愿,不过是做个县令长。

古文:幸逢圣运,位亚台司。

现代文:有幸遇到圣世国运,官位到了台司。

古文:今爵禄既隆,年齿又暮,前途夷险,抑亦可知。

现代文:现在爵位官位都很高,年纪又老了,前途的平安危险,基本上可以知道。

古文:汝等志业方强,堪立功效。

现代文:你们前程远大,可以建功立业。

古文:且忠孝之道,不可两全,宜各为身计,勿相随寇手。

现代文:且忠孝不可能两全,要考虑自身,不要共同陷于贼寇之手。

古文:但得汝等致力本朝,吾无余恨。

现代文:衹要你们致力于本朝,我也就没有遗恨了。

古文:不得以我在东,遂亏臣节也。

现代文:我不得已往东去,有损于臣节。

古文:尔其勉之! 乃挥涕而诀,余无所言,闻者莫不愤叹。

现代文:你们要勉励自己! 于是流着眼泪告别,其他的没有说什么。闻知的人都愤愤叹息。

古文:寻卒于邺。

现代文:不久在邺去世。

古文:元礼少有志气,好弓马,颇闲草隶,有士君子之风。

现代文:元礼少年时便有志气,喜好骑射,草隶书法都很好,有士人君子风度。

古文:释褐奉朝请、本州别驾。

现代文:出仕任奉朝请、本州别驾。

古文:累迁员外散骑侍郎、洛州大中正、员外散骑常侍、安东将军、持节、都督,赐爵临洮县伯,进征东将军、金紫光禄大夫,加散骑常侍。

现代文:多次升迁任员外散骑侍郎、洛州大中正、员外散骑常侍、安束将军、持节、都督,赐临洮县伯爵位,晋为征东将军、金紫光禄大夫,加散骑常侍。

古文:及洛州陷,与企俱被执而东。

现代文:到洛州陷落后,与泉企俱被捕押往东方。

古文:元礼于路逃归。

现代文:元礼在路上逃回。

古文:时杜窋虽为刺史,然巴人素轻杜而重泉。

现代文:当时杜窗虽然为刺史,但是旦人素来轻灶重星。

古文:及元礼至,与仲遵相见,感父临别之言,潜与豪右结托。

现代文:当元礼来到,与使遵相见,感于父亲临别之言,秘密联合世族大户。

古文:信宿之间,遂率乡人袭州城,斩窋,传首长安。

现代文:两三日内,遂集合乡人袭击州城,斩杜帘,将首级传送星玄。

古文:朝廷嘉之,拜卫将军、车骑大将军,世袭洛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朝廷嘉奖,授卫将军、车骑大将军,世袭盗州刺史。

古文:从太祖战于沙苑,为流矢所中,遂卒。

现代文:随从左担参加皇噬战役,为流矢所中,因此去世。

古文:子贞嗣,官至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其子泉贞继嗣,官至仪同三司。

古文:仲遵少谨实,涉猎经史。

现代文:仲遵年少便谨慎忠实,涉猎经史。

古文:年十三,州辟主簿。

现代文:十三岁时,州征为主簿。

古文:十四,为本县令。

现代文:十四岁,任为本县令。

古文:及长,有武艺。

现代文:长大后,武功很好。

古文:遭世离乱,每从父兄征讨,以勇决闻。

现代文:世道离乱,经常随从父兄征讨,以勇敢果断闻名。

古文:高敖曹攻洛州,企令仲遵率五百人出战。

现代文:高产遭攻打渔州,星企令住遵率五百人出战。

古文:时以众寡不敌,乃退入城,复与企力战拒守。

现代文:当时因寡不敌众,乃退入城中,与星全力战守城。

古文:矢尽,以杖棒扞之,遂为流矢中目,不堪复战。

现代文:箭射完了,便以木棒御敌,因而被流矢射中眼睛,不能再战。

**古文:及城陷,士卒叹曰: 若二郎不伤,岂至于此。 **

现代文:城陷落后,士卒叹息说: 如果三坚不受伤,岂至于如此。

古文:企之东也,仲遵以被伤不行。

现代文:泉企被迫往东,使遵因伤而没有随行。

古文:后与元礼斩窋,以功封丰阳县伯,邑五百户。

现代文:后舆元礼斩杜宜,以功封丰阳县伯爵位,食邑五百户。

古文:加授征东将军、豫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加授征束将军、邀业刺史。

古文:及元礼于沙苑战没,复以仲遵为洛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当孟擅战死于主堕,复以倥遵为洛州刺史。

古文:仲遵宿称干略,为乡里所归。

现代文:仲遵向来以才干谋略著称,为乡里所称赞。

古文:及为本州,颇得嘉誉。

现代文:及为本州刺史,颇得到嘉誉。

古文: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举成皋入附,太祖率军应之,别遣仲遵随于谨攻柏谷坞。

现代文: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以成皋来归附,太祖率军接应,别遣仲遵随从于谨攻打柏谷坞。

古文:仲遵力战先登,擒其将王显明。

现代文:仲遵力战先登,擒获其将王显明。

古文:柏谷既拔,复会大军战于邙山。

现代文:攻克柏谷后,又会同大军参加邙山战役。

古文:十三年,王思政改镇颍川,以仲遵行荆州刺史事。

现代文:十三年,王思政改至颖川镇守,以仲遵代理荆州刺史事务。

古文:十五年,加授大都督,俄进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十五年,加授大都督,不久晋为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古文:梁司州刺史柳仲礼每为边寇,太祖令仲遵率乡兵从开府杨忠讨之。

现代文:梁朝司州刺史柳仲礼经常侵犯边地,太祖令仲遵率领乡兵随开府杨忠征讨。

古文:梁随郡守桓和拒守不降。

现代文:梁朝随郡守桓和拒守不降。

古文:忠谓诸将曰: 本图仲礼,不在随郡。

现代文:杨忠对诸将说: 本意是图谋仲礼,无意于随郡。

古文:如即攻守,恐引日劳师。

现代文:如果攻打,恐怕费时劳师。

古文:今若先取仲礼,则桓和可不攻自服。

现代文:今若先取仲礼,则桓和可以不攻就会降服。

古文:诸君以为何如? 仲遵对曰: 蜂虿有毒,何可轻也。

现代文:诸君以为怎样? 仲遵对答说: 蜂趸有毒,不可轻视。

古文:若弃和深入,遂擒仲礼,和之降不,尚未可知。

现代文:如果不理会桓和而深入,就是擒获仲礼,桓和降还是不降,尚未可知。

古文:如仲礼未获,和为之援,首尾受敌,此危道也。

现代文:如果未能捕获仲礼,桓和为其援,首尾受敌,这是危险之道。

古文:若先攻和,指麾可克。

现代文:如果先攻桓和指挥可定。

古文:克和而进,更无反顾之忧。 忠从之。

现代文:攻克桓和再进军,更无反顾之忧。 杨忠从之。

古文:仲遵以计由己出,乃率先登城,遂擒和。

现代文:仲遵因为此计是自己所出,所以率先登城,擒获桓和。

古文:仍从忠击仲礼,又获之。

现代文:随后从杨忠攻击仲礼,又获之。

古文:进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领本州大中正,复为三荆二广南雍平信江随二郢淅等十三州诸军事,行荆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晋为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领本州大中正,复为三荆二广南雍乎信江随二郢淅等十三州诸军事,代理荆州刺史。

古文:寻遭母忧,请终丧制,不许。

现代文:不久因母丧,请求终服丧制,没有允许。

古文:大将军王雄南征上津、魏兴,仲遵率所部兵从雄讨平之。

现代文:大将军王雄南征上津、魏兴,仲遵率领所部兵随从王雄征讨平定。

古文:遂于上津置南洛州,以仲遵为刺史。

现代文:于是在上津置南洛州,以仲遵马刺史。

古文:仲遵留情抚接,百姓安之,流民归附者,相继而至。

现代文:仲遵留心安抚,人民安定,归附的流民,相继而至。

古文:初,蛮帅杜清和自称巴州刺史,以州入附。

现代文:当初,蛮帅杜清和自称巴州刺史,以州归附。

古文:朝廷因其所据授之,仍隶东梁州都督。

现代文:朝廷以其所占据的地方授任他为刺史,仍隶属于束梁州都督。

古文:清和以仲遵善于抚御,请隶仲遵。

现代文:清和以仲遵善于抚御,请求隶属仲遵。

古文:朝议以山川非便,弗之许也。

现代文:朝议认为山川阻隔不便,没有允许。

古文:清和遂结安康酋帅黄众宝等,举兵共围东梁州。

现代文:清和因而交结安康酋帅黄众宾等人,举兵围攻东梁州。

古文:复遣王雄讨平之。

现代文:又派遣王雄讨平之。

古文:改巴州为洵州,隶于仲遵。

现代文:改巴州为洵州,隶属于仲遵。

古文:先是,东梁州刺史刘孟良在职贪婪,民多背叛。

现代文:原先,东梁州刺史刘孟良在职时十分贪婪,民多背叛。

古文:仲遵以廉简处之,群蛮率服。

现代文:仲遵为政清廉简约,群蛮相率而顺服。

古文:仲遵虽出自巴夷,而有方雅之操,历官之处,皆以清白见称。

现代文:仲遵虽然是巴地夷人,但操行雅正,任官所历之处,皆以清白名声被人称赞。

古文:朝廷又以其父临危抗节,乃令袭爵上洛郡公,旧封听回授一子。

现代文:朝廷又!:其父临危抗节,因此令其袭封上洛郡公爵位,原来封爵转封一子。

古文:魏恭帝初,征拜左卫将军。

现代文:魏恭帝初年,征召拜为左卫将军。

古文:寻出为都督金兴等六州诸军事、金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不久出任都督金兴等六州诸军事、金州刺史。

古文:武成初,卒官,时年四十五。

现代文:武成初年,在官职上去世,时年四十五岁。

古文:赠大将军、华洛等三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追赠大将军、华洛等三州刺史。

古文:谥曰庄。

现代文:谧号为庄。

古文:子端嗣。

现代文:其子星迺继嗣。

古文:起家本县令,入为左侍上士。

现代文:初仕任本县县令,入朝为左侍上士。

古文:保定中,授帅都督,累迁仪同三司,出为纯州防主。

现代文:蝗年间,授帅都督,多次升迁至仪同三司,出外任面议防主。

古文:建德末,位至开府仪同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建德末年,位至开府仪同大将军。

古文:李迁哲字孝彦,安康人也。

现代文:李迁哲字茎彦,是堂尘人。

古文:世为山南豪族,仕于江左。

现代文:世代为山南豪族,在辽左为官。

古文:祖方达,齐末,为本州治中。

现代文:祖父立达,查塑末年,为本州治中。

古文:父元真,仕梁,历东宫左卫率、东梁衡二州刺史、散骑常侍、沌阳侯。

现代文:父元真,在凿翅做官,历任束宫左卫率、塞凿蛮二州刺史、散骑常侍、浊压堡。

古文:迁哲少修立,有识度,慷慨善谋画。

现代文:迁哲年少修身而有所成就,有见识气度,为人慷慨足智多谋。

古文:起家文德主帅,转直合将军、武贲中郎将。

现代文:初仕任文德主帅,转任直合将军、武贲中郎将。

古文:及其父为衡州,留迁哲本乡,监统部曲事。

现代文:其父任职衡州,留迁哲在本乡,管理部曲。

古文:时年二十,抚驭群下,甚得其情。

现代文:时年二十岁,管理群下,甚得其情。

古文:大同二年,除安康郡守。

现代文:大同二年,任安康郡守。

古文:三年,加超武将军。

现代文:三年,加超武将军。

古文:太清二年,移镇魏兴郡,都督魏兴、上庸等八郡诸军事,袭爵沌阳侯,邑一千五百户。

现代文:太清二年,移至魏兴郡镇守,都督魏兴、上庸等八郡诸军事,袭爵沌阳侯,食邑一千五百户。

古文:四年,迁持节、信武将军、散骑常侍、都督东梁洵兴等七州诸军事、东梁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四年,迁任持节、信武将军、散骑常侍、都督束梁洵兴等七州诸军事、束梁州刺史。

古文:及侯景篡逆,诸王争帝,迁哲外御边寇,自守而已。

现代文:当侯景篡逆时,诸王争相称帝,迁哲抗御外寇,白守而已

古文:大统十七年,太祖遣达奚武、王雄等略地山南,迁哲率其所部拒战,军败,遂降于武。

现代文:大统十七年,太祖派遣达奚武、王雄等人至山南略地,迁哲率部拒战,军队战败,因而向达圣逮投降。

古文:然犹意气自若。

现代文:但仍然意气自若。

古文:武乃执送京师。

现代文:达奚武因此将他解送京师。

古文:太祖谓之曰: 何不早归国家,乃劳师旅。

现代文:太祖对他说: 为何不早些回归国家,以至于劳动军队。

古文:今为俘虏,不亦愧乎? 答曰: 世荷梁恩,未有报效,又不能死节,实以此为愧耳。 太祖深嘉之,即拜使持节、车骑大将军、散骑常侍,封沌阳县伯,邑千户。

现代文:如今成为俘虏,不也羞愧吗? 回答说: 世代受梁朝恩典,未曾报效,又不能为保全气节而死,实在为此羞愧。 左担十分赞赏,当即拜为使持节、车骑大将军、散骑常侍,封沌阳县伯爵位,食邑千户。

古文:魏恭帝初,直州人乐炽、洋州人田越、金州人黄国等连结为乱。

现代文:魏恭帝初年,直州人乐炽、洋州人田越、金州人黄国等结党造反。

古文:太祖遣鴈门公田弘出梁汉,开府贺若敦趣直谷。

现代文:太祖遣雁门公田弘出梁汉,开府贺若敦直插直谷。

古文:炽闻官军至,乃烧绝栈道,据守直谷,敦众不得前。

现代文:乐炽闻知官军到来,将栈道全部烧掉,据守直谷,贺若敦的军队无法前进。

古文:太祖以迁哲信着山南,乃令与敦同往经略。

现代文:太祖以迁哲在山南地区信誉卓著,令他与贺若敦共同谋划。

古文:炽等或降或获,寻并平荡。

现代文:乐炽等或投降或俘获,不久便平定了。

古文:仍与贺若敦南出狥地。

现代文:于是与贺若敦往南占地。

古文:迁哲先至巴州,入其郛郭。

现代文:迁哲先到了巴州,攻入外城。

古文:梁巴州刺史牟安民惶惧,开门请降。

现代文:梁朝巴州刺史牟安民害怕,开城门投降。

古文:安民子宗彻等犹据琵琶城,招谕不下。

现代文:安民子宗彻等人据守琵琶城,招谕不肯投降。

古文:迁哲攻而克之,斩获九百余人。

现代文:迁哲攻而克之,斩获九百余人。

古文:军次鹿城,城主遣使请降。

现代文:军队到达鹿城,城主遣使请降。

古文:迁哲谓其众曰: 纳降如受敌,吾观其使视瞻犹高,得无诈也? 遂不许之。

现代文:迁哲对其众说: 纳降如受敌,我看其使者神色高傲,莫非是诈降? 于是不予受降。

古文:梁人果于道左设伏以邀迁哲,迁哲进击,破之,遂屠其城,虏获千余口。

现代文:梁人果然于道旁设下埋伏袭击迁哲,迁哲进击,破之,遂屠其城,虏获一千多人。

古文:自此巴、濮之民,降款相继。

现代文:此后巴、濮之民,相继归降。

古文:军还,太祖嘉之,以所服紫袍玉带及所乘马以赐之,并赐奴婢三十口。

现代文:回师,太祖给予嘉奖,将自己的紫袍玉带和马赐给他,并赐三十名奴婢。

古文:加授侍中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除直州刺史,即本州也。

现代文:加授侍中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授任直州刺史,也就是本州。

古文:仍给军仪鼓节。

现代文:给予军仪鼓节。

古文:令与田弘同讨信州。

现代文:令其与田弘共同征讨信州。

古文:魏恭帝三年正月,军次并州。

现代文:魏恭帝三年正月,军队到达并州。

古文:梁并州刺史杜满各望风送款。

现代文:梁朝并州刺史挂迈各望风归附。

古文:进围叠州,克之,获刺史冉助国等。

现代文:进围垦蛆,将之攻克,擒获刺史冉助国等人。

古文:迁哲每率骁勇为前锋,所在攻战,无不身先士卒,凡下十八州,拓地三千余里。

现代文:迁哲每次率领骁勇之士为前锋,攻战之时,必定身先士卒,攻下十八州,拓地三千余里。

古文: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,弘又遣迁哲赴援。

现代文:当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人围攻,旦弘又派迁哲前去增援。

古文:比至,信州已陷。

现代文:等他到达时,信州已陷落。

古文:五子王等闻迁哲至,狼狈遁走。

现代文:互王王等人间知暹哲来到,狼狈逃窜。

古文:迁哲入据白帝。

现代文:迁蜇进驻白帝城。

古文:贺若敦等复至,遂共追击五子王等,破之。

现代文:贺羞錾等人又至,于是共同追击五子王等人,破之。

古文:及田弘旋军,太祖令迁哲留镇白帝,更配兵千人、马三百匹。

现代文:到旦丛回师,立狙令塑留下来镇守白帝,又配给一千士兵、三百匹马。

古文:信州先无仓储,军粮匮乏。

现代文:值炒原先没有粮食储蓄,军粮匮乏。

古文:迁哲乃收葛根造粉,兼米以给之。

现代文:迁哲收取葛根造粉,与米搭配作为军粮。

古文:迁哲亦自取供食。

现代文:迁哲自己也食用此食。

古文:时有异膳,即分赐兵士。

现代文:如果有美食,即分赐给兵士。

古文:有疾患者,又亲加医药。

现代文:患有疾病的,亲自服侍医药。

古文:以此军中感之,人思效命。

现代文:因此军士感激,人人都愿意效命。

古文:黔阳蛮田乌度、田都唐等每抄掠江中,为百姓患。

现代文:黔阳蛮田乌度、田都唐等人经常在江中劫掠,成为百姓祸患。

古文:迁哲随机出讨,杀获甚多。

现代文:迁哲抓住时机征讨,杀获甚多。

古文:由是诸蛮畏威,各送粮饩。

现代文:从此诸蛮畏威,各送军粮。

古文:又遣子弟入质者,千有余家。

现代文:又遣送子弟为人质,有一千余家。

古文:迁哲乃于白帝城外筑城以处之。

现代文:迁哲于白帝城外筑城安置他们居住。

古文:并置四镇,以静峡路。

现代文:并置四镇,以保证通路安全。

古文:自此寇抄颇息,军粮赡给焉。

现代文:此后劫掠很少出现,军粮得以接济。

古文:世宗初,授都督信临等七州诸军事、信州刺史。时蛮酋蒲微为邻州刺史,举兵反。

现代文:世宗初年,授都督信临等七州诸军事、信州刺史其时蛮族酋长蒲微为邻州刺史,举兵反叛。

古文:迁哲将讨之,诸将以途路阻远,并不欲行。

现代文:迁哲将讨之,诸将都以路途险阻遥远,不想前去。

古文:迁哲怒曰: 蒲微蕞尔之贼,势何能为。

现代文:迁哲发怒说: 蒲微不过是一个小贼,凭何能为之。

古文:擒获之略,已在吾度中矣。

现代文:擒贼之策,我已成竹在胸。

古文:诸君见此小寇,便有惮心,后遇大敌,将何以战! 遂率兵七千人进击之,拔其五城,虏获二千余口。

现代文:你们见此小寇,就有害怕之心,日后遇到大敌,将何以战! 遂率兵七千进击,攻拔五城,虏获二千多人。

古文:二年,进爵西城县公,增邑通前二千五百户。

现代文:二年,爵位进为西城县公,食邑增至二千五百产。

古文:武成元年,朝于京师。

现代文:武成元年,至京师朝见。

古文:世宗甚礼之,赐甲第一区及庄田等。

现代文:世宗礼遇很高,赐给一座甲第和庄田等。

古文:保定中,授平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保定年间,授平州刺史

古文:天和三年,进位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天和三年,进位大将军。

古文:四年,诏迁哲率金、上等诸州兵镇襄阳。

现代文:四年,诏令迁哲率金、上等诸州兵镇守襄阳。

古文:五年,陈将章昭达攻逼江陵。

现代文:五年,陈朝将领章昭达攻逼江陵。

古文:梁主萧岿告急于襄州,卫公直令迁哲往救焉。

现代文:梁主萧嶎急告于襄州,卫公宇文直令迁哲前去救援。

古文:迁哲率其所部守江陵外城,与陈将程文季交战,兵稍却,迁哲乃亲自陷阵,手杀数人。

现代文:迁哲率领所部驻守江陵外城,与陈将程文季交战,兵稍退,迁哲乃亲自冲锋陷阵,手杀数人。

古文:会江陵总管陆腾出助之,陈人乃退。

现代文:正好江陵总管陆腾出兵相助,陈人乃退兵。

古文:陈人又因水泛长,坏龙川宁朔堤,引水灌城。

现代文:陈人又因水位上涨,毁坏龙川宁朔堤,引水灌城。

古文:城中惊扰。

现代文:城中惊慌骚乱。

古文:迁哲乃先塞北堤以止水,又募骁勇出击之,频有斩获,众心稍定。

现代文:迁哲先堵住北堤止住河水,又招募骁勇之士出击,斩获颇多,众心稍为安定。

古文:俄而敌入郭内,焚烧民家。

现代文:接着敌人进入外城内,焚烧民房。

古文:迁哲自率骑出南门,又令步兵自北门出,两军合势,首尾邀之,陈人复败,多投水而死。

现代文:迁哲率骑兵出南门,又令步兵从北门出击,两军合势,首尾相攻,陈人复败,很多都投水而死。

古文:是夜,陈人又窃于城西堞以梯,登者已数百人。

现代文:当天夜晚,陈人又悄悄于城西以梯登城,登者已有数百人。

古文:迁哲又率骁勇扞之,陈人复溃。

现代文:迁哲又率骁勇之士抵抗,陈人再次溃败。

古文:俄而大风暴起,迁哲乘闇出兵击其营,陈人大乱,杀伤甚众。

现代文:不久突然起了大风,迁哲乘夜出兵攻击其兵营,陈人混乱不堪,死伤甚众。

古文:陆腾复破之于西堤,陈人乃遁。

现代文:陆腾又在西堤击败陈军,陈人于是逃走。

古文:建德二年,进爵安康郡公。

现代文:建德二年,爵位进为安康郡公。

古文:三年,卒于襄州,时年六十四。

现代文:三年,于襄州去世,时年六十四岁。

古文:赠金州总管。

现代文:追赠金州总管。

古文:谥曰壮武。

现代文:谧号为壮武。

古文:迁哲累世雄豪,为乡里所率服。

现代文:迁哲世代为雄豪,为乡里所归附信服。

古文:性复华侈,能厚自奉养。妾媵至有百数,男女六十九人。

现代文:喜欢奢华,厚白奉养。妻妾多至一百多人,子女六十九人。

古文:缘汉千余里间,第宅相次。

现代文:沿汉水一千多里内,宅第相连。

古文:姬人之有子者,分处其中,各有僮仆、侍婢、奄阍守之。

现代文:妻妾生有儿子者,分别安顿其中,各有僮仆、侍婢、闯间侍候。

古文:迁哲每鸣笳导从,往来其间。

现代文:迁哲经常鸣笳开路,来往于这些住宅中。

古文:纵酒饮燕,尽生平之乐。

现代文:纵酒欢乐,尽平生快乐。

古文:子孙参见,或忘其年名者,披簿以审之。

现代文:子孙参见,往往忘记其姓名年龄,要阅簿册来审定。

古文:长子敬仁,先迁哲卒。

现代文:长子堑仁,在堕之前去世。

古文:第六子敬猷嗣,还统父兵,起家大都督。

现代文:第六子苞噬继嗣,统领父亲之兵,初入仕任大都督。

古文:建德六年,从谯王讨稽胡有功,进爵仪同大将军。

现代文:亘塑六年,随从蔓延征讨擅翅有功,晋为仪同大将军。

古文:迁哲弟显,位至上仪同大将军。

现代文:逼堑弟奎题,位至上仪同大将军。

古文:杨干运字玄邈,傥城兴势人也。

现代文:杨干运字玄邈,是傥城兴势人。

古文:为方隅豪族。

现代文:为一方豪族。

古文:父天兴,齐安康郡守。

现代文:父天兴,齐朝安康郡守。

古文:干运少雄武,为乡闾所信服。

现代文:干运年少雄武,为乡里所信服。

古文:弱冠,州辟主簿。

现代文:刚成年,州征召为主簿。

古文:孝昌初,除宣威将军、奉朝请,寻为本州治中,转别驾,除安康郡守。

现代文:孝昌初年,授宣威将军、奉朝请,不久任本州治中,转任别驾,授予安康郡守。

古文:大统初,梁州民皇甫圆、姜晏聚众南叛,梁将兰钦率兵应接之。

现代文:大统初年,梁州民皇甫圆、姜晏聚众叛投南方政权,銮将盐筮率兵接应。

古文:以是汉中遂陷,干运亦入梁。

现代文:因此麨陷落,室哩亦入凿朝。

古文:梁大同元年,除飘武将军、西益潼刺史,寻转信武将军、黎州刺史。

现代文:銮去回元年,授飙武将军、西益潼刺史,不久转任信武将军、黎州刺史。

古文:太清末,迁潼南梁二州刺史,加鼓吹一部。

现代文:太清末年,迁任潼南梁二州刺史,加一部鼓吹。

古文:及达奚武围南郑,武陵王萧纪遣干运率兵援之,为武所败。

现代文:当达;爰武围攻直塑,武陵王蕴起遣茎运率兵增援,为达聂迭所败。

古文:纪时已称尊号,以干运威服巴、渝,欲委方面之任,乃拜车骑将军、十三州诸军事、梁州刺史,镇潼州,封万春县公,邑四千户。

现代文:萧起此时已称尊号,因茎运在旦、逾有威名,欲委以方面重任,因而任为车骑将军、十三州诸军事、凿业刺史,镇守遣州,封为万春县公爵位,食邑四千户。

古文:时纪与其兄湘东王绎争帝,遂连兵不息。

现代文:当时盖起与其兄湘柬王萧锂争帝位,于是接连交战。

古文:干运兄子略说干运曰: 自侯景逆乱,江左沸腾。

现代文:整运兄子扰监对整运说: 自从彊叛逆,逗左动荡。

古文:今大贼初平,生民离散,理宜同心戮力,保国宁民。

现代文:如今大贼初平,民众离散,理应同心协力,保国安民。

古文:今乃兄弟亲寻。取败之道也。

现代文:现在兄弟相争,是取败之道。

古文:可谓朽木不雕,世衰难佐。

现代文:可以说是朽木不可雕,世衰难以辅助。

古文:古人有言 危邦不入,乱邦不居 ,又云 见机而作,不俟终日 ,今若适彼乐土,送款关中,必当功名两全,贻庆于后。 干运深然之,乃令略将二千人镇剑阁。

现代文:古人有言 危邦不入,乱邦不居 ,又说 见机而作,不俟终日,现在如果归附乐土,归于关中,必当功名两全,对后世也是可庆贺之事。 干运认为很对,令杨略率领二千人镇守韧阁。

古文:又遣其婿乐广镇安州。

现代文:又派遣女婿乐广镇守安州。

古文:仍诫略等曰: 吾欲归附关中,但未有由耳。

现代文:告诫杨略等人说: 我准备归附关中,但是没有理由。

古文:若有使来,即宜尽礼迎接。 会太祖令干运孙法洛及使人牛伯友等至,略即夜送。

现代文:如果有使者来,以最好的礼仪迎接。 正好太祖令干运之孙法洛和使臣牛伯友等到来,杨略当夜送至。

古文:干运乃令使人李若等入关送款。

现代文:干运令使人李若等入关中归附。

古文:太祖乃密赐干运铁券,授使持节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侍中、梁州刺史、安康郡公。

现代文:太祖秘密赐给干运铁券,授使持节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侍中、梁州刺史、安康郡公。

古文:及尉迟迥令开府侯吕陵始为前军,至剑南,略即退就乐广,谋欲翻城。

现代文:当尉迟迥令开府侯吕陵始率领前军,到达剑阁时,杨略随即退兵投靠乐广,打算献城。

古文:恐其军将任电等不同,先执之,然后出城见始。

现代文:恐怕其军将任电等人不同意,先将其逮捕,然后出城与侯吕陵始相见。

古文:始乃入据安州,令广、略等往报干运。

现代文:侯吕陵始进驻安州,令乐广、杨略等人往报干运。

古文:干运遂降迥。迥因此进军成都,数旬克之。

现代文:干运于是降于尉迟迥尉迟迥因此进军成都,数旬便平定了。

古文:魏废帝三年,干运至京师。

现代文:垫庐壶三年,皇迤至京师。

古文:太祖嘉其忠款,礼遇隆渥。

现代文:立钽嘉奖他忠诚款附,礼待优厚。

古文:寻卒于长安,赠本官,加直巴集三州刺史、尚书右仆射。

现代文:不久于垦室去世,追赠本官,加直旦只三州刺史、尚书右仆射。

古文:子端嗣。

现代文:其子垄眯继嗣。

古文:朝廷以干运归附之功,即拜端梁州刺史、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朝廷以皇迤有归附的功劳,即任挝继为凿州刺史、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古文:略亦以归附功,拜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递亦以归附之功,授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

古文:频从征讨。

现代文:多次参加征讨。

古文:建德末,位至开府仪同大将军,封上庸县伯。

现代文:建德末年,位至开府仪同大将军,封为亡庸县伯。

古文:乐广亦授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、安州刺史,封安康县公,邑一千户。

现代文:銮庐亦授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、室业刺史,封为安康县公,食邑一千户。

古文:扶猛字宗略,上甲黄土人也。其种落号兽蛮,世为渠帅。

现代文:选面字塞坚,是上里囊人。其种落号称为白虎蛮,世代任渠帅。

古文:猛,梁大同中以直后出为持节、厉锋将军、青州刺史,转上庸新城二郡守、南洛北司二州刺史,封宕渠县男。

现代文:圭迤,在凿塑大周年间以直后出为持节、厉锋将军、直业刺史,转任上卢钮继二郡守、直整韭司二州刺史,封宕渠县里爵位。

古文:及侯景作乱,猛乃拥众自守,未有所从。

现代文:当彊作乱时,迭猛拥众自守不从,因而独立不再依附他人。

古文:魏大统十七年,大将军王雄拓定魏兴,猛率其众据险为堡,时遣使微通饷馈而已。

现代文:魏大统十七年,大将军王雄平定魏兴,扶猛率其众据险设立碉堡。当时衹是相互送些食物。

古文:魏废帝元年,魏兴叛,雄击破之,猛遂以众降。

现代文:魏废帝元年,魏兴叛乱,被王雄击破,扶猛便率众归降。

古文:太祖以其世据本乡,乃厚加抚纳,授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,加散骑常侍,复爵宕渠县男。

现代文:太祖因为他世代据其乡,所以厚加抚纳,授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,加散骑常侍,爵位复为宕渠县男。

古文:割二郡为罗州,以猛为刺史。

现代文:割出二郡为罗州,以扶猛为刺史。

古文:令率所部千人,从开府贺若敦南讨信州。

现代文:令其率领所部千人,随从开府贺若敦南讨信州。

古文:敦令猛别道直趣白帝。

现代文:贺若敦令扶猛另道直攻白帝城。

古文:所由之路,人迹不通。

现代文:所经的道路,没有人烟。

古文:猛乃梯山扪葛,备历艰阻。

现代文:扶猛就攀着葛藤爬山,历尽险阻。

古文:雪深七尺,粮运不继,猛奖励士卒,兼夜而行,遂至白帝城。

现代文:雪深七尺,无法运输粮食,扶猛奖励士卒,兼夜行军,遂至白帝城。

古文:刺史向镇侯列阵拒猛。

现代文:刺史向镇侯布下军阵抗拒扶猛。

古文:猛与战,破之,乘胜而进,遂入白帝城。

现代文:扶猛与其战,破之,乘胜前进,攻入白帝城。

古文:抚慰民夷,莫不悦附。

现代文:抚慰民夷,都乐于归附。

古文:谯淹与官军战败,率舟师浮江东下,欲归于梁。

现代文:谯淹与官军战败,率领水师顺江束下,欲归奔梁朝。

古文:猛与敦等邀击,破之。

现代文:扶猛与贺若敦等伏击,将其击破。

古文:语在敦传。

现代文:此事在《贺若敦传》有记载。

古文:师还,以功进开府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班师而还,以功进位开府仪同三司。

古文:俄而信州蛮反,猛复从贺若敦讨平之。

现代文:接着信州蛮造反,扶猛又随从贺若敦征讨平定。

古文:又率水军破蛮帅文子荣于汶阳。

现代文:又率水军攻破蛮帅文子荣于汶阳。

古文:进爵临江县公,增邑一千户。

现代文:晋爵为临江县公,增加食邑一千户。

古文:武成中,陈将侯瑱等逼湘州,又从贺若敦赴救,除武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武成年间,陈将侯填等进逼湘州,又随从贺若敦去救援,任武州刺史。

古文:后随敦自拔还,复为罗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后来随贺若敦返回,再任罗州刺史。

古文:保定三年,转绥州刺史,从卫公直援陈将华皎。

现代文:保定三年,转任绥州刺史,随从街公宇文直支援陈将华皎。

古文:时大军不利,唯猛所部独全。

现代文:当时大军不利,衹有迭猛所部独全。

古文:又从田弘破汉南诸蛮,前后十余战,每有功。

现代文:又随从田弘攻破漠南诸蛮,前后十余战,都立下功劳。

古文:进位大将军。

现代文:晋为大将军。

古文:后以疾卒。

现代文:后因病去世

古文:阳雄字符略,上洛邑阳人也。

现代文:阳雄字元略,是上洛邑阳人。

古文:世为豪族。

现代文:世代为豪族。

古文:祖斌,上庸太守。

现代文:祖父阳斌,任上庸太守。

古文:父猛,魏正光中,万俟丑奴作乱关右,朝廷以猛商洛首望,乃擢为襄威将军、大谷镇将,带胡城令,以御丑奴。

现代文:父亲阳猛,魏正光年间,万俟丑奴于关右作乱,朝廷以阳猛为商洛地区的首望,擢升为襄威将军、大谷镇将,带胡城令,以抗御丑奴。

古文:及元颢入洛,魏孝庄帝度河,范阳王诲脱身投猛,猛保藏之。

现代文:当元颢入洛时,魏孝庄帝渡回,范阳王元垄投奔区猛,旦妪加以保护。

古文:及孝庄反正,由是知名。

现代文:当耋基查反正,因此知名。

古文:俄而广陵王恭伪瘖疾,复来归猛,猛亦深相保护。

现代文:接着广陵王墓茎假装喑疾,来归附阳猛,阳猛亦深相保护。

古文:魏孝武即位,甚嘉之,授征虏将军,行河北郡守,寻转安西将军、华山郡守。

现代文:魏孝武帝即位,大为嘉奖,授征虏将军,代理回韭虽守,不久转任安西将军、华山郡守。

古文:频典郡,颇有声绩。

现代文:多次在二郡任职,颇有声绩。

古文:及孝武西迁,猛率所领,移镇潼关。

现代文:当孝武帝西迁时,阳猛率所部,移镇潼关。

古文:封合阳县伯,邑七百户。

现代文:封为郃阳县伯爵,食邑七百户。

古文:俄而潼关不守,猛于善渚谷立栅,收集义徒。

现代文:不久潼关失守,阳猛于善渚谷设立兵营,收集义徒。

古文:授征东将军、扬州刺史、大都督、武卫将军,仍镇善渚。

现代文:授征束将军、扬州刺史、大都督、武卫将军,镇守善渚。

古文:大统三年,为窦泰所袭,猛脱身得免。

现代文:大统三年,被实泰袭击,阳猛脱身得免。

古文:太祖以众寡不敌,弗之责也。

现代文:太祖以寡不敌众,未加责罚。

古文:仍配兵千人,守牛尾堡。

现代文:仍配给一千兵员,镇守牛尾堡。

古文:寻而太祖擒窦泰,猛亦别获东魏弘农郡守淳于业。

现代文:不久太祖擒获窦泰,阳猛亦擒获柬魏弘农郡守淳于业。

古文:后以疾卒。

现代文:后因病去世。

古文:赠华、洛、扬三州刺史。

现代文:追赠华、洛、扬三州刺史。

古文:雄起家奉朝请,累迁至都督、直后、明威将军、积射将军。

现代文:阳雄出仕任奉朝请,多次升迁为都督、直后、明威将军、积射将军。

古文:从于谨攻盘豆栅,复从李远经沙苑阵,并力战有功。

现代文:随从于谨攻打盘豆栅,又随从李远参预沙苑之战,都立下战功。

古文:封安平县侯,邑八百户,加冠军将军、中散大夫,赏赐甚厚。

现代文:封为安平县侯,食邑八百户,加冠军将军、中散大夫,给子丰厚的赏赐。

古文:后入洛阳,战河桥,解玉壁围,迎高仲密,援侯景,并预有战功。

现代文:后来进入洛阳,战于河桥,解救玉壁之围,迎接高仲密,支援侯景,都立下了战功。

古文:前后增邑四百五十户,世袭邑阳郡守。

现代文:前后增邑四百五十户,世袭邑阳郡守。

古文:从大将军宇文虬攻克上津,迁通直散骑常侍、大都督,进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随从大将军宇文虬攻克上津,迁升通直散骑常侍、大都督,进位仪同三司。

古文:陈将侯方儿、潘纯陀寇江陵,雄从豆卢宁击走之。

现代文:陈将侯方儿、潘纯陁侵犯江陵,阳雄随从豆卢宁将其击走。

古文:除洵州刺史。俗杂賨、渝,民多轻猾。

现代文:授洵州刺史当地风俗卖、渝相杂,民多轻猾。

古文:雄威惠相济,夷夏安之。

现代文:阳雄恩威并济,夷夏安之。

古文:蛮帅文子荣窃据荆州之汶阳郡,又侵陷南郡之当阳、临沮等数县。

现代文:蛮帅文子荣窃据荆州的汶阳郡,又侵陷南郡的当阳、临沮等数县。

古文:诏遣开府贺若敦、潘招等讨平之。

现代文:诏令开府贺若敦、潘招等人讨平。

古文:即以其地置平州,以雄为刺史。

现代文:以其地设平州,以阳雄为刺史。

古文:进爵玉城县公,增邑通前一千六百户,加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晋爵为玉城县公,食邑增至一千六百户,加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

古文:时寇乱之后,户多逃散,雄在所慰抚,民并安辑。

现代文:当时正于寇乱之后,民户大多逃散,阳雄在当地多加抚慰,民众安定。

古文:征为载师中大夫,迁西宁州总管,以疾不拜。

现代文:征为载师中大夫,调任西宁州总管,因病未接受任命。

古文:除通洛防主。

现代文:授通洛防主。

古文:雄处疆埸,务在保境息民,接待敌人,必推诚仗信。

现代文:隧雄身处边地,一心保境安民,接待敌人,必定是推诚仗信。

古文: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深相钦尚,移书称美之。

现代文:查翅盗丛刺史独孤永业十分钦佩,致书大加称美。

古文:入为京兆尹,寻拜民部中大夫,进位大将军,俄转中外府长史。

现代文:征入为京兆尹,不久任为民部中大夫,晋升大将军,接着转任中外府长史。

古文:迁江陵总管、四州五防诸军事,改封鲁阳县公。

现代文:迁任江陵总管、四州五防诸军事,改封为鲁阳县公。

古文:宣政元年,卒于镇。

现代文:宣政元年,在镇去世。

古文:大象初,追封鲁阳郡公,邑三千五百户,赠陈曹莒汴四州刺史。

现代文:大象初年,追封鲁阳郡公,食邑三千五百户,追赠陈曹莒汴四州刺史。

古文:谥曰怀。雄善附会,能自谋身,故得任兼出纳,保全爵禄。

现代文:谧号为怀阳雄善于附和应酬,能为自身着想。所以在京师内外任职,都能保全爵禄。

古文:子长宽嗣。

现代文:其子长宽继嗣。

古文:官至仪同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官至仪同大将军

古文:席固字子坚,其先安定人也。

现代文:席固字子坚,祖先是安定人。

古文:高祖衡,因后秦之乱,寓居于襄阳。

现代文:高祖席衡,因为后秦战乱,寓居于襄阳。

古文:仕晋,为建威将军,遂为襄阳着姓。

现代文:在晋朝为官,任建威将军,从而成为襄阳世族大姓。

古文:固少有远志,内明敏而外质朴。

现代文:席固少年时志存高速,内明敏而外质朴。

古文:梁大同中,为齐兴郡守。

现代文:梁朝大同年间,为齐兴郡守。

古文:属侯景渡江,梁室大乱,固久居郡职,士多附之,遂有亲兵千余人。

现代文:当侯景渡江,梁室大乱,席固在郡任职时间很长,归附的士人很多,于是有千余亲兵。

古文:梁元帝嗣位江陵,迁兴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梁元帝于江陵嗣位,迁任兴州刺史。

古文:于是军民慕从者,至五千余人。

现代文:军民慕名附从者,多达五千多人。

古文:固遂欲自据一州,以观时变。

现代文:席固因而欲自据一州,以观时变。

古文:后惧王师进讨,方图内属。

现代文:后来惧怕王师进讨,方才阉谋归附。

古文:密谓其腹心曰: 今梁氏失政,扬都覆没,湘东不能复雠雪耻,而骨肉相残。

现代文:秘密对其心腹说: 今梁氏失政,扬都覆没,湘束不能为之雪耻,却骨肉相残。

古文:宇文丞相创启霸基,招携以礼。

现代文:宇文丞相建树霸业,礼招人才。

古文:吾欲决意归之,与卿等共图富贵。 左右闻固言,未有应者。

现代文:我已决定归附,与卿等共同圆谋富贵。 左右闻知此言,一时未有应者。

古文:固更谕以祸福,诸人然后同之。

现代文:席固又谕以祸福,诸人然后同意。

古文:魏大统十六年,以地来附。

现代文:魏大统十六年,以地来归附。

古文:是时太祖方欲南取江陵,西定蜀、汉,闻固之至,甚礼遇之。

现代文:当时太祖正欲南取江陵,西定蜀、漠,闻知席固归附,对他礼遇有加。

古文:乃遣使就拜使持节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大都督、侍中、丰州刺史,封新丰县公,邑二千户。

现代文:派遣使者任命为使持节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大都督、侍中、丰州刺史,封新丰县公,食邑二千户。

古文:后转湖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此后转任湖州刺史。

古文:固以未经朝谒,遂蒙荣授,心不自安,启求入觐。

现代文:席固以未经上朝谒见,便得到这样的荣授,内心不安,请求入京朝觐。

古文:太祖许之。

现代文:太祖允许他入京。

古文:及固至,太祖与之欢燕,赏赐甚厚。

现代文:当席固到京时,太祖与他欢宴,赏赐相当丰厚。

古文:进爵静安郡公,增邑并前三千三百户。

现代文:晋爵为静安郡公,食邑增加至三千三百户。

古文:寻拜昌归宪三州诸军事、昌州刺史。

现代文:不久拜昌归宪三州诸军事、昌州刺史。

古文:固居家孝友,为州里所称,莅官之处,颇有声绩。

现代文:席固在家中孝顺友悌,为乡里所称赞,任官职之处,颇有名声政绩。

古文:保定四年,卒于州,时年六十一。

现代文:保定四年,在州任上去世,时年六十一岁。

古文:赠大将军、襄唐丰郢复五州刺史,谥曰肃。

现代文:追赠大将军、襄唐丰郢复五州刺史,谧号为肃。

古文:仍敕襄州赐其墓田。

现代文:敕令襄州赐其墓地。

古文:子世雅嗣。

现代文:其子世雅继嗣。

古文:世雅字彦文。

现代文:世雅字彦文。

古文:性方正,少以孝闻。

现代文:性情方正,从少年时起便以孝顺闻名。

古文:初以固功,授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,除赞城郡守。

现代文:最初以席固之功,授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,任赞城郡守。

古文:累迁开府仪同三司、顺直二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数次升迁任开府仪同三司、顺直二州刺史。

古文:大象末,位至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大象末年,位至大将军。

古文:世雅弟世英,亦以固功授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世雅弟世英,亦以席固之功授仪同三司。

古文:后至上开府仪同大将军。

现代文:后位至上开府仪同大将军。

古文:任果字静鸾,南安人也。

现代文:任果字静鸾,南安人。

古文:世为方隅豪族,仕于江左。

现代文:世代为地方豪族,于逗左任官。

古文:祖安东,梁益州别驾、新巴郡守、阆中伯。

现代文:祖父叁娄,凿塑益业别驾、新巴郡守、阎中伯。

古文:父褒,龙骧将军、新巴南安广汉三郡守、沙州刺史、新巴县公。

现代文:父逊,龙骧将军、塞迫壶叁庐连三郡守、边州刺史、新巴县公

古文:果性勇决,志在立功。

现代文:任果性格勇敢有决断,志在立功。

古文:魏废帝元年,率所部来附。

现代文:魏废帝元年,率领所部前来归附。

古文:太祖嘉其远至,待以优礼。

现代文:太祖嘉奖他白远方而至,以优厚礼节接待。

古文:果因面陈取蜀之策,太祖深纳之。

现代文:任果因而面陈攻取蜀地的策略,太祖深纳之。

古文:乃授使持节、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、大都督、散骑常侍、沙州刺史、南安县公,邑一千户。

现代文:授使持节、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、大都督、散骑常侍、沙州刺史、南安县公,食邑一千户。

古文:及尉迟迥伐蜀,果时在京师,乃遣其弟岱及子悛从军。

现代文:尉迟迥征伐蜀地,任果当时在京城,派遣其弟任岱和其子任悛从军。

古文:太祖以益州未下,复令果乘传归南安,率乡兵二千人,从迥征蜀。

现代文:太祖因益州未能攻下,复令任果从驿道乘传车归南安,率领二干乡兵,随从尉迟迥征蜀。

古文:寻进授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

现代文:不久进位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

古文:萧纪遣赵拔扈等率众三万来援成都,果从大军击破之。

现代文:萧纪派遣赵拔扈等人率众三万支援成都,任果随从大军将其击破。

古文:及成都平,除始州刺史。

现代文:成都平定后,任始州刺史。

古文:在任未久,果请入朝,太祖许之。

现代文:在任不久,任果请求入朝,太祖允许他入朝。

古文:以其方隅首望,早立忠节,乃进爵安乐郡公,赐以铁券,听世相传袭。

现代文:以其是地方上的头等望族,很早便立下忠节,于是晋爵为安乐郡公,赐给赦罪免死铁券,可以世世代代相传袭。

古文:并赐路车、驷马及仪卫等以光宠之。

现代文:并赐给路车、驷马及仪卫等以示荣耀恩宠。

古文:寻为刺客所害,时年五十六。

现代文:不久为刺客所害,时年五十六岁。

古文:史臣曰:古人称仁义岂有常,蹈之则为君子,背之则为小人,信矣。

现代文:史臣曰:古人称仁义并不是确定的,能够履行仁义则为君子,背道而行则是小人,此话可信。

古文:泉企长自山谷,素无月旦之誉,而临难慷慨,有人臣之节,岂非蹈仁义欤。

现代文:星企在山谷中长大,素无名士的称誉,但是临难志气慷慨,有人臣之节,其所遵循的便是仁义之道。

古文:元礼、仲遵聿遵其志,卒成功业,庶乎克负荷矣。

现代文:五擅、健遵能遵循其父之志,最终能成立功业,也是能够承担负荷。

古文:李迁哲、杨干运、席固之徒,属方隅扰攘,咸翻然而委质,遂享爵位,以保终始。

现代文:李迁哲、杨干运、席固等人,扰攘一方,都能翻然归附,因而得享爵位,以保终始。

古文:观迁哲之对太祖,有尚义之辞;干运受任武陵,乖事人之道。

现代文:观迁哲对太祖,有尚义的言论;干运受任于武陵,有乖事入之道。

古文:若乃校长短,比优劣,故不可同年而语矣。

现代文:如果计较长短,比定优劣,实是不可同年而语。

古文:阳雄任兼文武,声着中外,抑亦志能之士乎。

现代文:阳雄任兼文武,声名著称朝野,也是一位志能之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