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贲氏&道右

古文: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。

现代文:虎贲氏掌管王外出时率领虎士按照军事编制列队在王前后行进,以护卫王。

古文:军旅、会同亦如之。

现代文:王出征、会同时也这样做。

古文:舍则守王闲。

现代文:留宿时就守卫王行宫周围的栏桓。

古文:王在国,则守王宫。

现代文:王的国都,就守卫王宫。

古文:国有大故,则守王门。

现代文:国家有大变故,就守卫王的宫门。

古文:大丧,亦如之。及葬,従遣车而哭。

现代文:有大丧也这样做;到出葬时,跟从遣车而哭。

古文:适四方使,则従士大夫。

现代文:出使四方,就护从担任使者的士或大夫。

古文:若道路不通,有征事,则奉书以使于四方。

现代文:如遇兵寇或泥水致使道路不通而有征调军队或役徒的事,就奉持王的征令简书出使四方之国。

古文:旅贲氏掌执戈盾,夹王车而趋,左八人,右八人。车止,则持轮。

现代文:旅贲氏负责手持戈盾夹在王车的两边而行,左边八人,右边八人,车停下来就站在车轮两旁。

古文:凡祭祀、会同、宾客,则服而趋。

现代文:凡举行祭祀、会同或接待宾客,就穿玄端服夹在王车两边而行。

古文:丧纪则衰葛执戈盾。军旅,则介而趋。

现代文:有丧事,就身穿斩衰服、系葛首经和葛腰经、手持戈盾夹在嗣王的车两边而行。

古文:节服氏掌祭祀朝觐衮冕,六人维王之大常。

现代文:出征,就身穿甲衣夹在王车的两边而行。节服氏掌管王祭祀、朝觐时的衮冕,当王祭祀或朝觐时由六人执持王的大常旗的旒。

古文:诸侯则四人,其服亦如之。

现代文:诸侯就由四人持旒,诸侯祭祀、朝觐的服装也由节服氏掌管。

古文:郊祀裘冕,二人执戈,送逆尸従车。

现代文:王郊祭天服大裘而戴冕,就由二人持戈盾,迎送尸的时候跟从在尸车的后边。

古文:方相氏掌蒙熊皮,黄金四目,玄衣朱裳,执戈扬盾,帅百隶而时难,以索室驱疫。

现代文:方相氏负责蒙着熊皮,戴着黄金铸造的有四只眼的面具,上身穿玄衣而下著朱裳,拿着戈举着盾,率领群隶四季行傩法,以搜索室中的疫鬼而加以驱逐。

古文:大丧,先。

现代文:有大丧,出葬时走在柩车前边。

古文:及墓,入圹,以戈击四隅,驱方良。

现代文:到达墓地,将把棺柩下入墓穴时,用戈击刺墓穴的四角,驱逐魍魉。

古文:大仆掌正王之服位,出入王之大命,掌诸侯之复逆。

现代文:大仆负责规正王行礼时的服装和所在的位置,对外发布有关国家大事的命令并转奏群臣执行王命的报告,掌管转达诸侯的奏事和上书。

古文:王眡朝,则前正位而退。

现代文:王上朝,就在前引导王就朝位而后退到己位。

古文:入,亦如之。

现代文:王退朝入路门时也这样做。

古文: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,而掌其政,以待达穷者与遽令。闻鼓声,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。

现代文:在大寝门外树路鼓,而掌管有关击鼓的每,以等待达穷者引导冤民前来击鼓或遽令前来击鼓,听到鼓声,就迅速迎接在路鼓处当值的御仆和御庶子,听他们报告情况而转达王。

古文:祭祀、宾客、丧纪,正王之服位,诏法仪,赞王牲事。

现代文:有祭祀、接待宾客或丧事,规正王所应穿的服装和应,在的位置,告教王应行的礼仪,协助王做杀牲、解割牲体和用匕捞取牲体放在俎上等事。

古文:王出入,则自左驭而前驱。

现代文:王出入宫门、国门,就亲自在副车的左边驾驭副车而为王车做前导。

古文:凡军旅、田役赞王鼓。

现代文:凡征伐、田猎,协助王击鼓。

古文:救日月亦如之。

现代文:解救日食、月食也协助王击鼓。

古文:大丧,始崩,戒鼓,传达于四方。

现代文:有大丧,王始死,击鼓警众,鼓声传达到四方。

古文:窆亦如之,县丧首服之法于宫门,掌三公孤卿之吊劳。

现代文:把棺柩下入墓穴时也这样击鼓。悬挂丧服的首服的法式在宫门前,使人们依此而服。

古文:王燕饮,则相其法。

现代文:负责奉王命前往吊唁或慰劳三公、孤、卿。王行燕饮酒礼,就协助王行礼。

古文:王射,则赞弓矢。

现代文:王行大射礼,就协助王拿弓矢。

古文:王眡燕朝,则正位,掌摈相。

现代文:王在燕朝处理政事,就引导王就朝位,并负责引导和协助王行礼。

古文:王不眡朝,则辞于三公及孤卿。

现代文:王因故不能上朝处理朝政,就通告三公和孤、卿。

古文:小臣掌王之小命,诏相王之小法仪。

现代文:小臣负责传达王随时有事要敕问臣下的小命令,告教和协助王有关行走、拱手行揖礼等小礼仪。

古文:掌三公及孤卿之复逆,正王之燕服位。

现代文:掌管转达三公及孤、卿的奏事和上书。规正王闲暇时的服装和所处的位置。

古文:王之燕出入,则前驱。

现代文:王闲暇时出入宫门、国门,就为王做前导。

古文:大祭祀、朝觐,沃王盥。

现代文:举行大祭祀、大朝觐时,浇水供王盥手。

古文:小祭祀、宾客、飨食、宾射掌事,如大仆之法。

现代文:举行小祭祀、用飨礼和食礼招待小宾客、举行宾射礼,所掌管的事如同大仆掌事之法。

古文:掌士大夫之吊劳。凡大事,佐大仆。

现代文:负责奉王命前往吊唁或慰劳士、大夫。凡有大事,协助大仆。

古文:祭仆掌受命于王以眡祭祀,而警戒祭祀有司,纠百官之戒具。

现代文:祭仆负责奉王命视察祭祀的准备情况,而警诫负有祭祀职责的官吏,检查和记录各官依事前的告诫所当具备的牲物。

古文:既祭,帅群有司而反命,以王命劳之,诛其不敬者。

现代文:祭祀之后,率领负有祭祀职责的官吏们向王汇报,奉王命慰劳负有祭祀职责的官吏,责罚那些不严肃认真的人。

古文:大丧,复于小庙,凡祭祀王之所不与,则赐之禽。

现代文:有大丧,就在诸小庙为死者招魂。凡畿外同姓诸侯祭祀,王不参加的,就以王的名义赐给牺牲。

古文:都家亦如之,凡祭祀致福者,展而受之。

现代文:对于畿内同姓采邑主也这样。凡臣下祭祀毕而向王馈送祭肉的,就记录所送的牲体数而接受下来。

古文:御仆掌群吏之逆,及庶民之复,与其吊劳。

现代文:御仆负责向王转达群臣的上书,以及百姓的奏事,和三对他们的吊唁、慰劳。

古文:大祭祀,相盥而登。

现代文:举行大祭祀时,帮助王盥手并将牲体载于俎上。

古文:大丧,持翣,掌王之燕令,以序守路鼓。

现代文:有大丧时,负责持要。负责传达王闲暇时对外发布的命令。轮流守候在路鼓旁。

古文:隶仆掌王寝之扫、除、粪、洒之事。祭礼,修寝。

现代文:隶仆掌管五寝打扫卫生的事。将举行祭祀,打扫五寝。

古文:王行,洗乘石,掌跸宫中之事。

现代文:王将乘车出行,为王洗登车石。宫中有事负责禁止通行。

古文:大丧,复于小寝大寝。

现代文:有大丧,负责在小寝、大寝招魂。

古文:弁师掌王之五冕,皆玄冕、朱里、延纽,五采缫十有二就,皆五采玉十有二,玉笄,朱纮。

现代文:弁师掌管王的五冕,五冕的延都是玄表、朱里,武的两侧都有贯笄的纽,冕的前沿都悬有五彩丝绳贯穿玉珠做成的十二旒,每旒都有五彩玉珠十二颗,纽中都贯玉笄,笄两端都系朱纭。

古文:诸侯之缫斿九就,瑉玉三采,其余如王之事,缫斿皆就,玉瑱、玉笄。

现代文:诸侯的冕上有彩色丝绳做的九旒,每旒都有三彩的□玉珠九颗,其他方面如延纽等与王冕相同。丝线绳做的旒都具备三彩,冕两侧缀有玉填,纽中贯有玉笄。

古文:王之皮弁,会五采玉璂,象邸玉笄,王之弁绖,弁而加环绖。

现代文:王的皮弁,缝中饰有用五彩的玉珠贯结的瑾,弁下有象骨做的周缘,弁中贯有玉笄。王吊丧戴的弁经,是在弁上面加环经。

古文:诸侯及孤卿大夫之冕,韦弁、皮弁、弁绖,各以其等为之,而掌其禁令。

现代文:诸侯及孤、卿、大夫的冕、韦弁、皮弁和弁经,各依他们的爵等来装饰缫旒和玉瑾,而掌管有关的禁令,严禁僭越。

古文:司兵掌五兵、五盾,各辨其物与其等,以待军事。

现代文:司兵掌管五种兵器、五种盾牌,辨别它们的种类和质量等级,以供军事所需。

古文:及授兵,従司马之法以颁之,及其受兵输,亦如之。

现代文:到出兵打仗发授兵器时,遵从司马的法令而颁授。到打完仗接受送还的兵器时,也遵从司马的法令。

古文:及其用兵,亦如之。

现代文:授给守卫所需的兵器时,也遵从司马的法令颁授。

古文:祭祀,授舞者兵。大丧,廞五兵。

现代文:举行祭祀时,授给舞蹈者用作舞具的兵器有大丧时,陈列用作明器的五种兵器。

古文:军事,建车之五兵。会同,亦如之。

现代文:有军事行动,装备战车上的五种兵器;会同时也这样做。

古文:司戈盾掌戈盾之物而颁之。

现代文:司戈盾掌管戈盾之类的兵器而负责颁授。

古文:祭祀,授旅贲殳,故士戈盾。

现代文:举行祭祀就授给旅贲氏殳和王族故士戈盾以保卫王,并同样授给舞蹈者。

古文:授舞者兵,亦如之。

现代文:安器用作舞具。

古文:军旅、会同,授贰车戈盾,建乘车之戈盾,授旅贲及虎士戈盾。

现代文:王出征、会同,就授给副车的车右戈盾,给伍所乘坐的车装备戈盾,并授给担任保卫的旅贲氏和虎士戈盾。

古文:及舍,设藩盾,行则敛之。

现代文:到王在外停宿时,就设置盾作为屏藩,起行时就收起来。

古文:司弓矢掌六弓、四弩、八矢之法,辨其名物,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。

现代文:司弓矢掌管六种弓、四种弩、八种矢的制作的法式,辨别它们的名称和种类,负责它们的保管,以及它们的颁授收回。

古文:中春,献弓弩;中秋,献矢箙。

现代文:仲春献弓和弩,仲秋献矢和菔。

古文:及其颁之。王弓、孤弓以授射甲革、椹质者;夹弓、庾弓以授射豻侯、乌兽者;唐弓、大弓以授学射者、使者、劳者,其矢箙皆従其弓。

现代文:到颁授弓的时候,王弓和弧弓颁授给射革甲、椹板以习武的人,夹弓和庾弓授给射犴侯、鸟兽的人,唐弓和大弓授给学射的人、出使之臣以及慰问远方之臣用。

古文:凡弩,夹、庚利攻守,唐、大利车战、野战。

现代文:所颁授的矢和簸的数量,都依照弓数配给。凡弩,夹弩、庾弩利于进攻和防守,唐弩、大弩利于车战和野战。

古文:凡矢,枉矢、絜矢利火射,用诸守城车战;杀矢、鍭矢用诸近射田猎;矰矢茀矢,用诸弋射;恒矢、庳矢用诸散射。

现代文:凡矢,枉矢、絮矢利于结火而射,用于守城或车战。杀矢、铁矢用于近射或田猎。赠矢、茆矢用于弋射飞鸟。恒矢、庳矢用于礼射或习射等散射。

古文:天子之弓,合九而成规,诸侯合七而成规,大夫合五而成规,士合三而成规。

现代文:天子的弓连接九张弓而成一圆周,诸侯连接七张弓而成一圆周,大夫连接五张弓而成一圆周,士连接三张弓而成一圆周。

古文:句者谓之弊弓。

现代文:弯曲弧度过大的弓是劣弓。

古文:凡祭祀,共射牲之弓矢。

现代文:凡举行祭祀,就供给王射牲所用的弓矢。

古文:泽,共射椹质之弓矢。

现代文:在泽宫习射,就供给射椹板所用的弓矢。

古文:大射,燕射,共弓矢如数并夹。

现代文:举行大射或燕射,就按参加人数供给弓矢、并供给并夹。

古文:大丧,共明弓矢。

现代文:有大丧,就供给用作明器的弓矢。

古文:凡师役、会同,颁弓弩各以其物従,授兵甲之仪。

现代文:凡有巡狩、征伐、会同的事,各依所需颁授弓弩矢菔等,颁授时依从颁授其他兵器和铠甲的仪法。

古文:田弋,充笼箙矢,共矰矢。

现代文:田猎弋射,供给盛有矢的笼箍,并供给赠矢。

古文:凡亡矢者,弗用则更。

现代文:凡丢失矢的,如果不是用掉的就要赔偿。

古文:缮人掌王之用弓弩、矢箙、矰弋、抉拾,掌诏王射,赞王弓矢之事。

现代文:缮人掌管王所用的弓、弩、矢、菔、赠、弋、抉、拾等射具。负责告教王行射礼,并协助王拿弓矢的事。

古文:凡乘车,充其笼箙载其弓弩。

现代文:凡王乘车,就给笼菔盛满矢,为车装备弓弩,射毕车还就收藏起来。

古文:既射,则敛之,无会计。槀人,掌受财于职金,以赍其工。

现代文:不计算用矢的多少。槁人负责从职金那里领取财货,以授给工匠。

古文:弓六物,为三等;弩四物,亦如之。

现代文:弓六种分为三等,弩四种也分为三等。

古文:矢八物,皆三等。箙亦如之。

现代文:矢八种都分为三等,箙也分为三等。

古文:春献素,秋献成,书其等以飨工,乘其事,试其弓弩,以下上其食而诛赏,乃入功于司弓矢及缮人。

现代文:春季呈献未经漆饰的矢菔,秋季呈献制作成功的矢菔,记载所献矢菔质量的等级以决定酬劳工匠所备酒肴的厚薄。计算工匠的事功,试验他们所制作的弓弩的好坏,以作为增减发给他们的食粮和进行赏罚的依据。把匠人制造的弓弩矢菔交到司弓矢和缮人那里。

古文:凡赍财与其出入,皆在槀人,以待会而考之,亡者阙之。

现代文:凡颁授财货给匠人以及弓弩矢菔的颁发和收进,账册都在稿人那里收藏,以待核计考察,弓弩矢菔消耗丢失的就除去不计。

古文:戎右掌戎车之兵革使,诏赞王鼓,传王命于陈中。

现代文:戎右负责在戎车中担任王的兵革使,告教并协助王击鼓,向军阵中传达王的命令。

古文:会同,充革车。

现代文:王外出会同,就居处革车左边的位置跟从王车。

古文:盟,则以玉敦辟盟,遂役之。

现代文:盟誓时,就用玉敦盛牲血,打开敦盖以供歃血盟誓,传授玉敦给所看当盟誓的人。

古文:赞牛耳桃茢。齐右掌祭祀。

现代文:协助王割牛耳、执牛耳和取牲血,并协助王用桃枝和笤帚拂除不祥。

古文:会同、宾客、前齐车,王乘则持马,行则陪乘。

现代文:齐右负责在有祭祀、会同、接待宾客等事时站在齐车前等候王乘车,王上车时就扶持驾车的马,车子行进时就担任参乘。

古文:凡有牲事,则前马。

现代文:凡遇有王在车上向牲行轼礼的事,就下车到马的前边退行而监视马。

古文:道右掌前道车。王出入,则持马陪乘,如齐车之仪,自车上谕命于従车,诏王之车仪。

现代文:道右负责站在道车前等候王上车,王出入宫门,就为王扶持驾车的马,并担任参乘,如同齐右侍候王乘齐车的仪法。从车上把王的命令告诉从车。告教王在车上的威仪。

古文:王式,则下,前马。

现代文:王行轼礼时就下车,到马前边监视马。

古文:王下,则以盖従。

现代文:王下车,就取下车盖跟从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