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晋争长未成勾践袭吴

古文:吴王夫差既杀申胥,不稔于岁,乃起师北征。

现代文: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以后,不等庄稼成熟,便出兵北征。

古文:阙为深沟,通于商、鲁之间,北属之沂,西属之济,以会晋公午于黄池。

现代文:他下令开掘沟渠,直通宋国和鲁国的地界,北面连接沂水,西面连接济水,然后约会晋定公在黄池这个地方举行盟会。

古文:于是越王勾践乃命范蠡、舌庸,率师沿海溯淮以绝吴路。

现代文:与此同时,越王勾践则命令范蠡和舌庸,率兵沿海岸上行至淮河,以断绝吴军的归路。

古文:败王子友于姑熊夷。

现代文:越军在姑熊夷打败了王子友。

古文:越王勾践乃率中军溯江以袭吴,入其郛,焚其姑苏,徙其大舟。

现代文:越王勾践率中军逆江而上袭击吴国,攻陷国都的外城,烧毁姑苏台,运走吴国的大船。

古文:吴、晋争长未成,边遽乃至,以越乱告。

现代文:吴晋两国争当盟主的事还未见分晓,吴国边境的驿车就到了,报告越国入侵的消息。

古文:吴王惧,乃合大夫而谋曰: 越为不道,背其齐盟。

现代文:吴王很害怕,便召集大夫商讨对策,说: 越国不守信用,背弃盟约。

**古文:今吾道路修远,无会而归,与会而先晋,孰利? **

现代文:如今我们离本国路途遥远,或者不去参加盟会就赶快归国,或者参加盟会,而让晋国当盟主,哪个有利?

古文:王孙雒曰: 夫危事不齿,洛敢先对。

现代文:王孙雒说: 面对紧急的事情,不必讲究年龄长幼,我冒昧地先来回答。

古文:二者莫利。

现代文:我认为这两种方案都没有利。

古文:无会而归,越闻章矣,民惧而走,远无正就。

现代文:如果不参加盟会就回国,越国的声望就大了,民众就会因害怕而逃亡,远走他方而没有立足之处。

**古文:齐、宋、徐、夷曰: 吴既败矣! **

现代文:齐、宋、徐、夷这些国家也会说: 吴国已经失败了!

古文:将夹沟而席我,我无生命矣。

现代文:将从沟渠两侧对我们发动攻击,我们就没命了。

古文:会而先晋,晋既执诸侯之柄以临我,将成其志以见天子。

现代文:如果参加盟会但让晋国当盟主,晋国掌握了诸侯之长的权柄后就会居高临下地控制我们,踌躇满志地带领我们一起朝见周天子。

古文:吾须之不能,去之不忍。

现代文:那样的话我们既没有时间逗留,离开又感到无法容忍。

古文:若越闻愈章,吾民恐叛。

现代文:如果越国的声望更大,我国的民众恐怕会背叛。

**古文:必会而先之。 **

现代文:因此一定要参加盟会并且争当盟主。

**古文:王乃步就王孙雒曰: 先之,图之将若何? **

现代文:吴王走到王孙雒面前问: 要当盟主,得想什么办法?

**古文:王孙雒曰: 王其无疑,吾道路悠远,必无有二命,焉可以济事。 **

现代文:王孙雒回答说: 请君王不要犹豫,我们回去路途遥远,决不会有第二条出路,只有赶快决定才能成功。

古文:王孙雒进,顾揖诸大夫曰: 危事不可以为安,死事不可以为生,则无为贵智矣。

现代文:王孙雒前进一步,环视众大夫并作揖说: 面对危局不能转为平安,在死亡面前不能求生,那就不能称作高超的智慧了。

古文:民之恶死而欲富贵以长没也,与我同。

现代文:晋国的百姓怕死而希望富贵长寿,这一点和我们是相同的。

古文:虽然,彼近其国,有迁;我绝虑,无迁。

现代文:既然如此,晋军离本国近,有退却的余地;我们距本国遥远,没有退却的可能。

古文:彼岂能与我行此危事也哉?

现代文:晋国怎么能和我们进行危险的较量呢?

古文:事君勇谋,于此用之。

现代文:事奉君王要有勇有谋,在此时就用上了。

古文:今夕必挑战,以广民心。

现代文:今天晚上一定要向晋国挑战,来安定人心。

古文:请王励士,以奋其朋势,劝之以高位重畜,备刑戮以辱其不励者,令各轻其死。

现代文:请君王激励士卒,振奋大家的气势,用爵位和财宝来勉励大家,同时准备刑戮来惩治那些不努力作战的人,让大家都不怕死。

古文:彼将不战而先我,我既执诸侯之柄,以岁之不获也,无有诛焉,而先罢之,诸侯必说。

现代文:那样晋国将会不战而把盟主让给我们,我们掌握了诸侯之长的权柄后,以年成不好为由,不责求诸侯的贡赋,让他们先回国,诸侯们一定会高兴。

古文:既而皆入其地,王安挺志,一日惕,一日留,以安步王志。

现代文:等到他们都回到本国以后,君王就可以安下心,一天紧走,一天慢走,安安稳稳地实现你回国的计划了。

**古文:必设以此民也,封于江、淮之间,乃能至于吴。 **

现代文:一定要许诺那些出了力的士卒,让他们得到江淮一带的封地,这样我们就能安全回到吴国了。

古文:吴王许诺。

现代文:吴王夫差同意他的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