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王论不用全烝之故

古文:晋侯使随会聘于周,定王享之肴烝,原公相礼。

现代文:晋景公派遣随会出使王室,周定王用肴烝宴请他,大臣原公作陪。

**古文:范子私于原公,曰: 吾闻王室之礼无毁折,今此何礼也? **

现代文:随会私下对原公说: 我听说王室的礼宴是不毁折牲体的,现在这个事什么礼节呢?

古文:王见其语,召原公而问之,原公以告。

现代文:定王看到他们在交谈,便叫来原公询问,原公把随会说的话告诉了定王。

古文:王召士季,曰: 子弗闻乎,褅郊之事则有全烝,王公立饫则有房烝,亲戚宴飨则有肴烝。

现代文:定王叫来随会,对他说: 您没有听过吗,褅郊祀典有全烝,王公宴享有房烝,招待亲戚则有肴烝。

古文:今女非他也,而叔父使士季实来修旧德,以奖王室。

现代文:今日您不是外人,是晋侯派来重申晋与王室的友好关系,辅助我们周王室。

古文:唯是先王之宴礼,欲以贻女。

现代文:所以用先王的宴饮之礼,来款待您。

古文:余一人敢设饫褅焉,忠非亲礼,而干旧职,以乱前好?

现代文:我怎么敢设全烝、房烝呢,它虽然丰富却不是亲戚宴享之礼,而且还违背了成例,损害了过去的友好关系。

古文:且唯戎狄则有体荐。

现代文:王室只有招待戎狄之人时才用全牲。

古文:夫戎、狄,冒没轻儳,贪而不让。

现代文:戎狄之人轻率而不修边幅,贪心而不讲礼让。

古文:其血气不治,若禽兽焉。

现代文:这种人的素质如果不加以调教,就会像禽兽一般。

古文:其适来班贡,不俟馨香嘉味,故坐诸门外而使舌人体委与之。

现代文:他们来献纳贡赋时,不必用精致的酒食,所以让他们坐在门外而由舌人把全牲给他们食用。

古文:女今我王室之一二兄弟,以时相见,将和协典礼,以示民训则,无亦择其柔嘉,选其馨香,洁其酒醴,品其百笾,修其簠簋,奉其牺象,出其樽彝,陈其鼎俎,净其巾幂,敬其祓除,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。

现代文:现在你们晋国是王室的兄弟,按规定来朝见天子,所以要用适宜的典礼招待,以此给人们做个好榜样,因而择取了鲜美的牲肉,选用了芬香的配料,精制了甜醇的酒醴,配备了佐餐的果品,备下了簠簋,捧来了牺象,抬出了樽彝,安放了鼎俎,洗净了巾幂,恭敬地清扫了殿堂,切好了牲肉而一起来宴饮享用。

古文:于是乎折俎加豆,酬币宴货,以示容合好,胡有孑然其郊戎狄也?

现代文:于是就有了待客的礼仪,酬宾的礼物,用以表示亲近友好,怎么能像对待戎狄那样把全牲端出来呢?

古文: 夫王公诸侯之有饫也,将以讲事成章,建大德、昭大物也,故立成礼烝而已。

现代文: 宴请王公诸侯有房烝,是要解决军国大事,建立大功勋、表彰大事物,所以站着享用半牲而已。

古文:饫以显物,宴以合好,故岁饫不倦,时宴不淫,月会、旬修、日完不忘。

现代文:半牲表示具备礼仪,宴饮表示亲密融洽,所以每年一次聚会不觉厌倦,每季一次宴饮不觉过份,每月的统计、每旬的事务、每天的工作不致荒废。

古文:服物昭庸,采饰显明,文章比象,周旋序顺,容貌有崇,威仪有则,五味实气,五色精心,五声昭德,五义纪宜,饮食可飨,和同可观,财用可嘉,则顺而德建。

现代文:服饰可以表明功绩,色彩可以显示德行,纹饰可以比拟物象,仪节可以序次尊卑,礼容具有尊严,威仪具有法度,肴食的五味充实气志,器物的五色净化心灵,乐舞的五声昭示道德,礼仪的五义纲纪行为,饮食可口,情谊可观,酬礼可嘉,法度得以推行而道德得以建立。

**古文:古之善礼者,将焉用全烝? **

现代文:古代娴于礼仪的人,哪里要用全牲呢?

古文:武子遂不敢对而退。

现代文:随会于是不敢对答而告退。

古文:归乃讲聚三代之典礼,于是乎修执秩以为晋法。

现代文:回国后讲习汇编夏、殷、周三代的典礼,恢复了晋文公所制订的执秩之法作为晋国的法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