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公斩庆郑

古文:惠公未至,蛾析谓庆郑曰: 君之止,子之罪也。

现代文:晋惠公还没有回到晋国时,蛾析对庆郑说: 国君被秦俘获,是你的罪过。

**古文:今君将来,子何俟? **

现代文:现在国君就要回来了,你还等待什么?

**古文:庆郑曰: 郑也闻之曰: 军败,死之;将止,死之。 **

现代文:庆郑说: 我听说: 军队溃败了,应该为之而死。主将被俘,也应为之而死。

古文:二者不行,又重之以误人,而丧其君,有大罪三,将安适?

现代文:这两样我没有做到,又加上误了别人救国君的机会,致使国君被俘,有这样三条大罪,还能逃到哪里去?

古文:君若来,将待刑以快君志;君若不来,将独伐秦。

现代文:国君如果能回来,我准备等待受刑,好让国君感到痛快;国君如果回不来,我将独自率兵讨伐秦国。

古文:不得君,必死之。

现代文:不救回国君,便把命豁上。

古文:此所以待也。

现代文:这就是我等待的原因。

古文:臣得其志,而使君瞢,是犯也。

现代文:我若逃走而遂了私意,会使国君不高兴,这是背逆的行为。

**古文:君行犯,犹失其国,而况臣乎? **

现代文:国君的行为背逆,尚且会失去国家,何况做臣子的呢?

**古文:公至于绛郊,闻庆郑止,使家仆徒召之,曰: 郑也有罪,犹在乎? **

现代文:晋惠公到了国都郊外,听说庆郑被捕,就命家仆徒把他召来,问道: 你有罪,还留在都城干什么?

古文:庆郑曰: 臣怨君始入而报德,不降;降而听谏,不战;战而用良,不败。

现代文:庆郑说: 我怨恨国君,当初你要是回国时就报答秦国的恩德,不至于使国势下降;国势下降后要是能听取劝谏,也不至于发生战争;战争发生要是能选用良将,也不至于失败。

古文:既败而诛,又失有罪,不可以封国。

现代文:已经战败就要处死有罪的人,如对有罪的人不能伏法,还怎么守卫国家疆土?

**古文:臣是以待即刑,以成君政。 **

现代文:我因此等待就刑,以成全国君的政令。

**古文:君曰: 刑之! **

现代文:惠公说: 杀了他。

古文:庆郑曰: 下有直言,臣之行也;上有直刑,君之明也。

现代文:庆郑说: 臣下直言劝谏,是臣子的行为准则;君上刑杀得当,是国君的圣明表现。

古文:臣行君明,国之利也。

现代文:臣子尽责而国君圣明,是国家的利益所在。

**古文:君虽弗刑,必自杀也。 **

现代文:国君即使不杀我,我也一定要自杀的。

古文:蛾析曰: 臣闻奔刑之臣,不若赦之以报仇。

现代文:蛾析说: 我听说对主动认罪接受刑罚的臣子,不如赦免他,用他来报仇。

**古文:君盍赦之,以报于秦? **

现代文:国君何不赦免庆郑,叫他去报秦的仇呢?

古文:梁由靡曰: 不可。

现代文:梁由靡说: 不可以。

古文:我能行之,秦岂不能?

现代文:晋国这样做了,难道秦国就不能?

古文:且战不胜,而报之以贼,不武;出战不克,入处不安,不智;成而反之,不信;失刑乱政,不威。

现代文:况且交战不胜,而用不正当的手段去报仇,不能算勇武;出战不利,回国后又要惹出麻烦,不能算明智;与秦国讲和之后又背弃诺言,不能算诚信;失去刑法乱了国政,不能算威严。

**古文:出不能用,入不能治,败国且杀孺子,不若刑之。 **

现代文:若这样做了,对外不能胜敌,对内不能治国,将会败坏国家,而且太子也会被害,不如杀了庆郑。

**古文:君曰: 斩郑,无使自杀。 **

现代文:惠公说: 杀了庆郑,不能让他自杀!

**古文:家仆徒曰: 有君不忌,有臣死刑,其闻贤于刑之。 **

现代文:家仆徒说: 当国君的不计较前嫌,当臣子的甘愿死于刑戮,这样的名声要比杀了庆郑更好。

古文:梁由靡曰: 夫君政刑,是以治民。

现代文:梁由靡说: 国君的政令刑法,是用来治理百姓的。

古文:不闻命而擅进退,犯政也;快意而丧君,犯刑也。

现代文:不听命令而擅自进退,就是触犯政令;幸灾乐祸而使国君被俘,就是触犯刑法。

古文:郑也贼而乱国,不可失也!

现代文:庆郑伤害和扰乱了国家,不能让他逍遥法外!

**古文:且战而自退,退而自杀;臣得其志,君失其刑,后不可用也。 **

现代文:再说临战而自退,败退而自杀,臣下可以随心所欲,国君却失去了刑法的威严,以后又怎么用人作战。

古文:君令司马说刑之。

现代文:于是惠公命司马说执刑。

古文:司马说进三军之士而数庆郑曰: 夫韩之誓曰:失次犯令,死;将止不面夷,死;伪言误众,死。

现代文:司马说召来三军兵士,当众列举庆郑的罪状说: 韩原之战前全军宣过誓,扰乱军阵违抗军令的,处死;主将被俘,部下脸上不挂彩的,处死,散布谣言动摇军心的,处死。

**古文:今郑失次犯令,而罪一也;郑擅进退,而罪二也;女误梁由靡,使失秦公,而罪三也;君亲止,女不面夷,而罪四也:郑也就刑! **

现代文:现在庆郑扰乱军阵违抗军令,这是第一项罪;擅自进退,这是第二项罪;耽误梁由靡而放跑了秦君,这是第三项罪;国君被俘,你不割破面颊,这是第四项罪;庆郑,你就刑吧!

古文:庆郑曰: 说!

现代文:庆郑说: 司马说!

古文:三军之士皆在,有人能坐待刑,而不能面夷?

现代文:三军兵士都在这里,我能坐着等待就刑,难道还怕脸上挂彩吗?

**古文:趣行事乎! **

现代文:赶快用刑吧!

古文:丁丑,斩庆郑,乃入绛。

现代文:丁丑这天,庆郑被斩首,然后惠公才进入国都绛城。

古文:十五年,惠公卒,怀公立,秦乃召重耳于楚而纳之。

现代文:晋惠公在执政的第十五年上故世,晋怀公继位,秦人于是从楚国接来重耳。

古文:晋人杀怀公于高梁,而授重耳,实为文公。

现代文:晋人在高梁杀了怀公,把君位授与重耳,这就是晋文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