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

古文: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,久而无成。

现代文:范宣子与和大夫争讼田地的边界,很久没有解决争端。

古文:宣子欲攻之,问于伯华。

现代文:宣子想攻打他,询问伯华。

古文:伯华曰: 外有军,内有事。

现代文:伯华说: 对外有军事行动,对内有政事。

古文:赤也,外事也,不敢侵官。

现代文:我是管对外军事行动的,不敢侵犯职权干涉内政。

**古文:且吾子之心有出焉,可征讯也。 **

现代文:您如果有心对外用兵,可以把我召来询问。

**古文:问于孙林甫,孙林甫曰: 旅人,所以事子也,唯事是待。 **

现代文:问到孙林甫,孙林甫说: 我是客居晋国的人,是事奉您的,只等待着为您做事。

**古文:问于张老,张老曰: 老也以军事承子,非戎,则非吾所知也。 **

现代文:问到张老,张老说: 我从军事上辅佐您,不是军事问题,就不是我所知道的了。

古文:问于祁奚,祁奚曰: 公族之不恭,公室之有回,内事之邪,大夫之贪,是吾罪也。

现代文:问到祁奚,祁奚说: 公族中有不恭敬的事,公室中有不公正的事,朝廷里的事不正当,大夫们贪得无厌,这是我的罪过。

**古文:若以君官从子之私,惧子之应且憎也。 **

现代文:如果作为国君的官而给您办私事,那么恐怕您表面上应承我,而内心却要憎恨我。

古文:问于籍偃,籍偃曰: 偃也以斧钺从于张孟,日听命焉,若夫子之命也,何二之有?

现代文:问到籍偃,籍偃说: 我是为张老执掌刑法的,每天都听他的命令,如果是他的命令,那还有什么二话可说的?

**古文:释夫子而举,是反吾子也。 问于叔鱼,叔鱼曰: 待吾为子杀之。 **

现代文:丢开张老的命令而擅自行动,那也就违反了您的命令。 问到叔鱼,叔鱼说: 等我替你杀了他。

古文:叔向闻之,见宣子曰: 闻子与和未宁,遍问于大夫,又无决,盍访之訾祏。

现代文:叔向听说后,去见宣子说: 听说您与和大夫的事没有平息,问遍了大夫们,仍没有一个解决办法,何不去询访訾祏。

古文:訾祏实直而博,直能端辨之,博能上下比之,且吾子之家老也。

现代文:訾祏正直而且知识渊博,正直就能公正地分辨是非,知识渊博就能上下进行比较,而且他又是您的老家臣。

**古文:吾闻国家有大事,必顺于典刑,而访谘于耈老,而后行之。 **

现代文:我听说国家发生大事,一定要遵循常规办事,还要寻访谘询年老的长者,然后才能行动。

古文:司马侯见,曰: 吾闻子有和之怒,吾以为不信。

现代文:司马侯来进见宣子,说: 我听说您对和大夫很恼怒,我不相信有这回事。

**古文:诸侯皆有二心,是之不忧,而怒和大夫,非子之任也。 **

现代文:诸侯们对晋国有二心,您不忧虑这个,反而恼怒和大夫,这不是您应该做的。

古文:祁午见,曰: 晋为诸侯盟主,子为正卿,若能靖端诸侯,使服听命于晋,晋国其谁不为子从,何必和?

现代文:祁午来进见,说: 晋国是诸侯的盟主,您是正卿,如果能够平定端正诸侯,使他们归顺听从晋国的命令,那晋国还有谁不听从您,岂止是和大夫呢?

**古文:盍密和,和大以平小乎! **

现代文:何不同他亲密和好,用大德来平息小怨呢!

古文:宣子问于訾祏,訾祏对曰: 昔隰叔子违周难于晋国,生子舆为理,以正于朝,朝无奸官;为司空,以正于国,国无败绩。

现代文:宣子问到訾祏,訾祏回答说: 从前隰叔子躲避周难到了晋国,生下子舆当了法官,整肃朝政,朝廷没有奸佞的官员;当了司空,治理国家,国家没有败坏的功业。

古文:世及武子,佐文、襄为诸侯,诸侯无二心。

现代文:传到范武子,辅佐文公、襄公称霸诸侯,诸侯没有二心。

古文:及为卿,以辅成、景,军无败政。

现代文:等做了卿,辅佐成公、景公,军队中没有败坏的政事。

古文:及为成师,居太傅,端刑法,缉训典,国无奸民,后之人可则,是以受随、范。

现代文:及至做了景公的军师,官居太傅,端正刑法,汇合训导的法规,国中没有奸刁的百姓,后人可以遵从效法,因此受封随、范二邑。

古文:及文子成晋、荆之盟,丰兄弟之国,使无有间隙,是以受郇、栎。

现代文:到范文子时,完成了晋、楚的会盟,加深了兄弟国家间的友谊,使各国之间没有嫌隙,因此受封郇、栎二邑。

古文:今吾子嗣位,于朝无奸行,于国无邪民,于是无四方之患,而无外内之忧,赖三子之功而飨其禄位。

现代文:现在您继承了职位,在朝中没有奸诈的行为,国内没有邪恶的百姓,此时四方没有灾害,又没有外患内忧,仰赖着三位先辈的功劳享受禄位。

**古文:今既无事矣,而非和,于是加宠,将何治为? **

现代文:如今国家太平无事,您却怨恨和大夫,如果此时君王加宠于您,您将怎样治理国事呢?

古文:宣子说,乃益和田而与之和。

现代文:宣子听了很高兴,于是就多给和大夫田地与他和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