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父弗忌改昭穆之常

古文:夏父弗忌为宗,蒸将跻僖公。

现代文:夏父弗忌担任宗伯,冬祭时要把鲁僖公的位次升到鲁闵公之前。

**古文:宗有司曰: 非昭穆也。 **

现代文:手下具体办事的人说: 这不合乎昭穆的次序。

**古文:曰: 我为宗伯,明者为昭,其次为穆,何赏之有! **

现代文:夏父弗忌说: 我是宗伯,僖公有明德当为昭,不如他的就为穆,有什么固定的次序?

古文:有司曰: 夫宗庙之有昭穆也,以次世之长幼,而等胄之亲疏也。

现代文:主事人说: 宗庙的昭穆次序,是用来排列世系的先后,理顺后人的亲疏关系。

古文:夫祀,昭孝也。

现代文:祭祀,是表明孝道的。

古文:各致齐敬于其皇祖,昭孝之至也。

现代文:各自向皇天宗祖献上敬意,这是表明孝道的最高礼仪。

古文:故工史书世,宗祝书昭穆,犹恐其踰也。

现代文:所以乐师和史官要记载世次的先后,宗伯和太祝要记载昭穆的次序,还生怕出现越礼的现象。

**古文:今将先明而后祖,自玄王以及主癸莫若汤,自稷以及王季莫若文、武,商、周之蒸也,未尝跻汤与文、武,为不踰也。鲁未若商、周而改其常,无乃不可乎? **

现代文:现在你要把所谓有明德的僖公排在前,而把世次在前的闵公列在后,那么从玄王到主癸都不及汤的明德,从后稷到王季都不及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明德,可是商人、周人在冬祭时,并没有因此把汤和文王、武王排列在前,这是为的不越礼啊,鲁国不像商人、周人那样做反而改变常规,这多么不可以啊!

古文:弗听,遂跻之。

现代文:夏父弗忌不听劝告,还是把僖公的位次升到闵公之前。

古文:展禽曰: 夏父弗忌必有殃。

现代文:展禽说: 夏父弗忌一定有灾祸。

古文:夫宗有司之言顺矣,僖又未有明焉。

现代文:宗庙主事人的话是合乎礼的,况且僖公又没有明德。

**古文:犯顺不祥,以逆训民亦不祥,易神之班亦不祥,不明而跻之亦不祥,犯鬼道二,犯人道二,能无殃乎? **

现代文:违犯了礼不吉祥,用违礼的话教育民众也不吉祥,变换神的位次也不吉祥,没有明德反升到前面也不吉祥,前两条违犯了人道,后两条违犯了鬼道,能没有灾祸吗?

古文:侍者曰: 若有殃焉在?

现代文:旁边的侍者问: 如果有灾祸会在哪里呢?

**古文:抑刑戮也,其天札也? **

现代文:是被刑杀,还是因瘟疫而早死?

古文:曰: 未可知也。

现代文:回答说: 这还不能知道。

**古文:若血气强固,将寿宠得没,虽寿而没,不为无殃。 **

现代文:假如这个人身体壮实,将侥幸而尽天年,但即使是寿终而死,也不会没有灾祸。

古文:既其葬也,焚,烟彻于上。

现代文:夏父弗忌死后,下葬的时候棺椁忽然起火,烟气直上天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