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百六十·定数十五

古文:秀师言记李行修灌园婴女朱显侯继图

现代文:秀师言记李行修灌园婴女朱显侯继图

古文:秀师言记

现代文:秀师言记

古文:唐崔晤、李仁钧二人中外弟兄,崔年长于李。

现代文:唐朝的崔晤和李仁钧是表兄弟,崔晤年长于李仁钧。

古文:在建中末,偕来京师调集。

现代文:建中末年,兄弟两个人一同来到京城等候任命新的官职。

古文:时荐福寺有僧神秀,晓阴阳术,得供奉禁中。

现代文:当时荐福寺有个和尚叫神秀,精通阴阳学和预测事物,所以能够成为廷内供奉。

古文:会一日,崔李同诣秀师。

现代文:有一天,崔晤和李仁钧一同来拜见神秀。

古文:师泛叙寒温而已,更不开一语。

现代文:神秀只和他们说一些天气冷暖之类的话,并不涉及人的命运。

古文:别揖李于门扇后曰: 九郎能惠然独赐一宿否?

现代文:趁崔晤不注意的时候,神秀在门后偷偷地向李仁钧拱手说: 九郎你能找时间同我单独谈一宿话吗?

**古文:小僧有情曲欲陈露左右。 **

现代文:我有重要的事情同你说。 李仁钧说: 行,行!

古文:李曰: 唯唯。 后李特赴宿约。馔且丰洁,礼甚谨敬。

现代文:后来李仁钧特意来赴神秀的约会,神秀准备的晚餐非常丰盛整洁,对他非常尊敬。

古文:及夜半,师曰: 九郎今合选得江南县令,甚称意。

现代文:谈到半夜,神秀说: 九郎你注定能当江南一带的县令,很对你的心。

古文:从此后更六年,摄本府乣曹。斯乃小僧就刑之日,监刑官人即九郎耳。

现代文:六年以后当本府的乣曹,那时候正是小僧死刑的日期,而监刑官就是九郎。

古文:小僧是吴儿,酷好瓦棺寺后松林中一段地,最高敞处。上元佳境,尽在其间。

现代文:小僧是吴儿,看好了瓦棺寺后面松树林中的一块地方,在最高最宽敞之处,上元县的风景全貌都能看见。

**古文:死后乞九郎作宰堵坡于此,为小师藏骸骨之所。 **

现代文:我死后乞求九郎你将我埋在那里,建一座塔,作为小僧的藏骨之处。

古文:李徐曰: 斯言不谬,违之如皎日。 秀泫然流涕者良久。

现代文:李仁钧慢慢地说: 如果你说的是真的,我一定照办。

古文:又谓李曰: 为余寄谢崔家郎君,且崔只有此一政官,家事零落,飘寓江徼。

现代文:神秀哭泣了好长时间,又对李仁钧说: 你替我感谢崔晤,他只能当一任官职,他的家庭会衰败,女儿流落寄居在亲戚家里。

古文:崔之孤,终得九郎殊力。九郎终为崔家女婿。秘之秘之。 李诘旦归旅舍,见崔,唯说秀师云,某说终为兄之女婿。

现代文:崔晤留下的孤女,最终还得你来照顾,你最终会成为崔家的女婿,注意保密不要对别人说。 李仁钧回到旅店,见到崔晤,对他说: 神秀说我最终会成为兄长的女婿。

**古文:崔曰: 我女纵薄命死,且何能嫁与田舍老翁作妇? **

现代文:崔晤说: 我的女儿纵然命薄,也不会嫁给种田的老农做媳妇的。

**古文:李曰: 比昭君出降单于,犹是生活。 **

现代文:李仁钧说: 像王昭君出嫁给匈奴好单于,不也是一样能够生活的吗!

古文:二人相顾大笑。

现代文:两个人相视大笑。

古文:后李补南昌令,到官有能称。罢摄本府乣曹。

现代文:不久,李仁钧补缺当了南昌县令,任职后声望很好,过一段时间又被任命为本府乣曹。

古文:有驿递流人至州,坐泄宫内密事者。迟明宣诏书,宜付府笞死。

现代文:有官差押着一名罪犯来到州府,犯的是泄漏皇宫里秘密的大罪,朝廷的公文命令州府将罪犯用棍子打死。

古文:流人解衣就刑次,熟视监刑官,果李乣也。流人即神秀也。

现代文:罪犯在脱衣服受刑之前,仔细辨认监刑官,见果然是李仁钧,而罪犯就是神秀。

**古文:大呼曰: 瓦棺松林之请,子勿食言。 **

现代文:神秀大喊: 瓦棺寺松林中的事,你不要食言。

古文:秀既死,乃掩泣请告,捐俸赁扁舟,择干事小吏,送尸柩于上无县。买瓦棺寺松林中地,垒浮图以葬之。

现代文:神秀死了以后,李仁钧痛哭一场,请了假拿出自己的薪俸雇了一条小船,带着能干的差人,将神秀的尸体送到上元县,买下了瓦棺寺后面松树林中的那块地方,将神秀的尸体葬了,并在上面垒了一座藏骨塔。

古文:时崔令即弃世已数年矣。

现代文:这时崔晤已经死了好几年了。

古文:崔之异母弟晔,携孤幼来于高安。

现代文:崔晤的同父异母弟弟晔带着崔晤留下的女儿来到高安。

古文:晔落拓者,好旅游。

现代文:晔穷困落拓,喜欢出门远游,只留小老婆殷氏在家。

古文:惟小妻殷氏独在就学秦筝于常守坚,尽传其妙。

现代文:殷氏曾经跟着常守坚学习过筝的演奏技巧,尽得常守坚的真传,对待崔晤的女儿很好。

**古文:获食孤女,甚有恩意。会南昌军伶能筝者,求丐高安,亦守坚之弟子,故殷得见之。谓军伶曰: 崔家小娘子,容德无比。年已及笄,供奉与他取家状。到府日,求秦晋之匹可乎? **

现代文:这时有个从南昌军队中流落出来的演奏筝的艺人来到高安,他也是常守坚的弟子,所以殷氏把他找来见面,并对他说: 崔家的小姑娘容貌和品德都异常出色,已经长大成人,你拿着履历表和身体特征情况等文书,等进府的时候,给这女儿找一个好人家!

古文:军伶依其请。至府,以家状历抵士人门,曾无影响。

现代文:艺人按照她的话,拿表格证件多次来访问士大夫之门都没有回音。

古文:后因谒盐铁李侍御,出家状于怀袖中,铺张几案上。

现代文:一次艺人拜见盐铁侍御李仁钧,拿出表格证件放到茶几上。

古文:李悯然曰: 余有妻丧,已大期矣。侍余饥饱寒燠者,顽童老媪而已。徒增余孤生半死之恨,蚤夜往来于心。矧崔之孤女,实余之表侄女也。

现代文:李仁钧爱怜悯地说: 我妻子死了很长时间了,为我烧水做饭侍候我的只是一个老太太和小书僮,增加了我后半生的孤独凄凉,况且崔家的孤女,实际上是我的表侄女。

古文:余视之,等于女弟矣。

现代文:我对她就像对待妹妹,她对待我就像对待哥哥一样。

古文:彼亦视余犹兄焉。

现代文:这时他认为正是证实了神秀的话。

古文:征曩秀师之言,信如符契。

现代文:相信神秀的话就像相信上天的命令。

**古文:纳为继室,余固崔兄之夙眷也。 **

现代文:于是同意娶崔女为续弦,并说,我正是崔兄的女婿呀。

古文:遂定婚崔氏。

现代文:于是李仁钧便娶了崔晤的女儿作了继室夫人。

古文:李行修

现代文:李行修

古文:故谏议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。贞懿贤淑,行修敬之如宾。

现代文:已故的谏议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的女儿作妻子,王氏贞洁贤惠,夫妻相敬如宾。

古文:王氏有幼妹,尝挈以自随。行修亦深所鞠爱,如己之同气。

现代文:王氏有个小妹妹,经常到他们家来玩,李行修也很喜欢她,对待她就像自己的亲妹妹一样。

古文:元和中,有名公与淮南节度李公鄘论亲,诸族人在洛下。时行修罢宣州从事,寓居东洛。

现代文:元和中年,有个官宦人家与淮南节度使李鄘商量筹备两家结亲的事情,两个家族的亲属都住在洛下,这时李行修刚刚解除宣州从事的职务,也住在东洛。

古文:李家吉期有日,固请行修为傧。

现代文:李鄘家婚事的日期已经确定,便请李行修为男傧。

古文:是夜礼竟,行修昏然而寐。梦己之再娶,其妇即王氏之幼妹。

现代文:当夜婚礼举行完毕,李行修疲劳地睡着了,他梦见自己又结婚了,新娶的妻子就是王氏的小妹妹。

古文:行修惊觉,甚恶之。

现代文:李行修立刻惊醒,心中非常厌恶这个梦,急忙带人回家。

古文:遽命驾而归。入门,见王氏晨兴,拥膝而泣。

现代文:一进门,看见王氏已经起床,正抱着双膝哭呢!

古文:行修家有旧使苍头,性颇凶横,往往忤王氏意。

现代文:李行修家有个雇佣多年的奴仆老头,性格非常倔强,办事经常违反王氏的意思。

**古文:其时行修意王氏为苍头所忤,乃骂曰: 还是此老奴。 **

现代文:这时李行修以为王氏又是因为老仆人生气,便骂道: 又是这个老奴!

**古文:欲杖之,寻究其由,家人皆曰: 老奴于厨中自说,五更作梦。梦阿郎再娶王家小娘子。 **

现代文:要叫人用棍子打这个老仆人,并询问原因。家里的人都说,老仆人在厨房中说,他五更天做梦,梦见李行修又娶了王家的小姑娘。

**古文:行修以符己之梦,尤恶其事,乃强喻王氏曰: 此老奴梦,安足信? **

现代文:李行修一听和自己做的梦一样,更加讨厌这件事,便对王氏说: 这个老奴仆做的梦,怎么能够相信呢?

古文:无何,王氏果以疾终。时仲舒出牧吴兴,及凶问至,王公悲恸且极。

现代文:然而过了不久,王氏果然得病死了,当时舒仲出官差在吴兴,听到消息非常悲伤。

古文:遂有书躆,意托行修续亲。行修伤悼未忘,固阻王公之请。

现代文:回去后又写信来,意思是要把小女儿嫁给他,李行修悲伤的心情难平,谢绝了王仲舒的请求。

古文:有秘书卫随者,即故江陵尹伯玉之子,有知人之鉴,言事屡中。

现代文:王仲舒有个秘书叫卫随,是已故的江陵尹卫伯玉的儿子,有预测事物的本领,所预言的事情多次得到过验证。

古文:忽谓行修曰: 侍御何怀亡夫人之深乎?

现代文:一天他忽然对李行修说: 侍御不是非常怀念死去的夫人吗?

**古文:如侍御要见夫人,奚不问稠桑王老。 **

现代文:如果侍御想要见夫人,为什么不去问稠桑的王老?

古文:后二三年,王公屡讽行修,托以小女,行修坚不纳。

现代文:从这以后的两三年里,王仲舒多次劝说李行修,想把小女儿托付给他,李行修坚决不同意。

古文:及行修除东台御史,是岁,汴人李介逐其帅,诏征徐泗兵讨之。

现代文:等到李行修担任东台御史这一年,汴人李介篡夺军权,将元帅赶走,朝廷命令徐州泗州的兵讨伐。

古文:道路使者星驰,又大掠马。行修缓辔出关,程次稠桑驿。已闻敕使数人先至,遂取稠桑店宿。

现代文:道路上有很多传递军情的使者像流星一样骑马飞奔,李行修骑着马缓慢地出关,准备当晚赶到稠桑驿站休息,但是听说已经有一些送信的使者在他们前面赶到驿站了,便决定住在稠桑旅店。

古文:至是日迨曛暝,往逆旅间,有老人自东而过。店之南北,争牵衣请驻。

现代文:黄昏的时候他们来到旅店,看见有一个老头从东面走过去,旅店附近有很多人走上前去扯着老头的衣服请他停下来。

**古文:行修讯其由,店人曰: 王老善录命书,为乡里所敬。 **

现代文:李行修询问原因,旅店的仆人说: 王老会算命,被乡里的人们所尊敬。

古文:行修忽悟卫秘书之言,密令召之,遂说所怀之事。

现代文:李行修忽然想起卫秘书的话,秘密地派人将王老请来。

**古文:老人曰: 十一郎欲见亡夫人,今夜可也。 **

现代文:向他诉说了自己怀念死去的夫人的心情。王老说: 李十一郎你想要见死去的夫人,今天晚上就可以。

古文:乃引行修,使去左右。屣屦,由一径入土山中。又陡一坡,近数仞,坡侧隐隐若见丛林。老人止于路隅。

现代文:他叫李行修摒退左右的随从人员,领着李行修快步从一条小路走到一座小土山里,登上一个坡,可以看见一片隐隐约约的树林,老人停在路旁。

**古文:谓行修曰: 十一郎但于林下呼妙子,必有人应。应即答云, 传语九娘子,今夜暂将妙子同看亡妻 。 **

现代文:对李行修说: 十一郎你去树林旁边喊妙子,一定会有人答应,你再说传话给九娘子,今夜我要同妙子一同去看死去的妻子。

古文:行修如王老教,呼于林间。果有人应,仍以老人语传人。

现代文:李行修按照王老说的去做,去树林旁呼喊,果然有人答应,他仍以老人教的话回答。

**古文:有顷,一女子出,行年十五,便云: 九娘子遣随十一郎去。 **

现代文:一会儿,走出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女孩,对李行修道: 九娘子叫十一郎随我去。

古文:其女子言讫,便折竹一枝跨焉。行修观之,迅疾如马。须臾,与行修折一竹枝,亦令行修跨,与女子并驰,依依如抵。西南行约数十里,忽到一处。城阙壮丽,前经一大宫,宫有门。

现代文:说完折一根竹枝当马骑,李行修在旁边观看,见她骑着竹枝行驶得和奔马一样迅速,一会她跑回来给李行修又折了一根竹枝,也让李行修骑上。两个人并驾齐驱,向西南方向行驶了九十里地,来到一座壮丽的城镇,进去以后前面有一座很大的宫殿,宫殿有门。

**古文:仍云: 但循西廊直北,从南第二院,则贤夫人所居。内有所睹,必趋而过,慎勿怪。 **

现代文:叫妙子的女孩对李行修说: 你沿着西廊向北走,从南数第二个院子,就是你夫人住的,不论看到什么,你必须快步走过,不要吃惊。

古文:行修心记之。循西廊,见朱里缇幕下灯明,其内有横眸寸余数百。

现代文:李行修将她的话记在心里,沿着西廊往前走,见旁边是红色的柱子,橘红色的帐幕,里面有几百只横着有一寸多长的大眼睛向外看。

**古文:行修一如女子之言,趋至北廊。及院,果见行修十数年前亡者一青衣出焉,迎行修前拜,乃赉一榻云: 十一郎且坐,娘子续出。 **

现代文:李行修记住妙子的话,急步走到北廊,进到院子里,果然看见十多年前死去的一个女仆走出来,迎接李行修,给李行修行礼,递给李行修一个坐榻说: 十一郎请坐,夫人马上就出来。

古文:行修比苦肺疾,王氏尝与行修备治疾皂荚子汤。

现代文:李行修患有肺病,王氏经常给他煎皂荚子汤治病。

古文:自王氏之亡也,此汤少得。

现代文:自从王氏死了以后,李行修再也没有喝过这种汤。

古文:至是青衣持汤,令行修啜焉,即宛是王氏手煎之味。

现代文:这时女仆端出一碗皂荚子汤让李行修喝,李行修喝起来还是王氏煎出来的汤的味道。

古文:言未竟,夫人遽出,涕泣相见。

现代文:这时夫人王氏突然走了出来,哭着和李行修见面。

古文:行修方欲申离恨之久,王氏固止之曰: 今与君幽显异途,深不愿如此,贻某之患。

现代文:李行修刚要向她讲述离别之后的悲伤怀念心情,王氏阻止他说: 如今我和你分别在阴间和阳世,走的不再是一条路,我不愿意你总是这样。

古文:苟不忘平生,但得纳小妹鞠养,即于某之道尽矣。

现代文:如果忘不了我,就请你娶了小妹照顾她一生,就算对我尽了心了。

**古文:所要相见,奉托如此。 **

现代文:所以和你见面,就是为了托付你这件事。

**古文:言讫,已闻门外女子叫: 李十一郎速出! **

现代文:刚说完就听到门外妙子喊: 李十一郎快出来!

古文:声甚切,行修食卒而出。

现代文:声调显得非常着急。

**古文:其女子且怒且责: 措大不别头脑,宜速返。 **

现代文:李行修急忙走出去,妙子生气地责备他说: 你这么穷酸,这么不懂道理,应该赶快回去了。

**古文:依前跨竹枝同行。有顷,却至旧所,老人枕块而寐。闻行修至,遽起云: 岂不如意乎? 行修答曰: 然。 **

现代文:李行修又和来的时候一样,骑着竹枝一同往回走,不一会儿又回到原来的地方,王老正枕着土块睡觉,听到李行修回来了,立刻起来说: 实现你的愿望了吗? 李行修回答: 实现了。

**古文:老人曰: 须谢九娘子,遣人相送。 **

现代文:王老说: 你应该谢谢九娘子,将她的仆人妙子送回去。

**古文:行修亦如其教。行修困惫甚,因问老人曰: 此等何哉? **

现代文:李行修按照他的话做了,感到非常疲劳,他问王老说: 这是什么地方?

**古文:老人曰: 此原上有灵应九子母祠耳。 **

现代文:王老说: 这里有个灵应九子母庙。

古文:老人行,引行修却至逆旅,壁釭荧荧,枥马啖刍如故。仆夫等昏惫熟寐。老人因辞而去。

现代文:王老领着李行修回到旅店,见墙上挂的油灯还亮着,马还在槽头吃草,人们都在熟睡,王老告辞走了。

古文:行修心愤然一呕,所饮皂荚子汤出焉。

现代文:李行修心中一阵难受,往上一呕,所喝的皂荚子汤都吐了出来。

古文:时王公亡,移镇江西矣。

现代文:这时候王仲舒已经死了,家也搬到了镇江西。

古文:从是行修续王氏之婚,后官至谏议大夫。

现代文:李行修娶了王氏的小妹作为继室夫人,后来他做官一直到谏议大夫。

古文:灌园婴女

现代文:灌园婴女

古文:顷有一秀才,年及弱冠,切于婚娶。经数十处,托媒氏求间,竟未谐偶。

现代文:有一个秀才,年龄长到二十岁的时候,急着要结婚,托媒人找了几十个对象都没有成功。

古文:乃诣善易者以决之,卜人曰: 伉俪之道,亦系宿缘。君之室,始生二岁矣。 又问当在何州县?

现代文:于是他就去找算命的来确定一下,算命的说: 寻找配偶,也必须是命中有这个缘分,你的妻子刚刚两岁。 秀才又问: 她在什么地方?姓什么?

古文:是何姓氏?卜人曰: 在滑州郭之南,某姓某氏。父母见灌园为业,只生一女,当为君嘉偶。 。

现代文:算命的说: 在滑州城南,某姓某氏,父母是种菜的,只有这一个女儿,她就是你的妻子。

古文:至则于滑郭之南寻访,果有一蔬圃。

现代文:秀才认为自己的才学和家庭都不低,应该找一个大户人家的姑娘,听了算命的话,心里很不高兴,并且不太相信。

古文:问老圃姓氏,与卜人同。

现代文:于是他便赶往滑州,到城南一带寻访,果然找到一个菜园。

古文:又问有息否?则曰: 生一女,始二岁矣。 秀才愈不乐。

现代文:问种菜人的姓氏,和算命的说的一样,又问有没有孩子,回答说只有一个女儿,刚刚两岁,秀才更加不高兴。

古文:一日,伺其女婴父母外出,遂就其家,诱引女婴使前,即以细针内于頠中而去。

现代文:一天,他趁女孩的父母外出的机会,偷偷进入女孩的家里,将女孩叫到跟前,将一根细针插入女孩的脑袋里,然后逃跑了。

古文:寻离滑台,谓其女婴之死矣。是时,女婴虽遇其酷,竟至无恙。

现代文:他以为女孩一定死了。当时女孩虽然遭到他残酷的迫害,但是并没有死。

古文:生五六岁,父母俱丧。

现代文:长到五六岁的时候,父母都死去了。

古文:本乡县以孤女无主,申报廉使。廉使即养育之。

现代文:当地的官员将她作为孤儿申报给廉使,廉使便收养了她。

古文:一二年间,廉使怜其黠慧,育为己女,恩爱备至。廉使移镇他州,女亦成长。

现代文:一二年以后,廉使见她聪明懂事,就把她当作自己的亲女儿来抚养,对她非常好,等到廉使调到别的州里,女孩已经长大。

古文:其问卜秀才,已登科第,兼历簿官。

现代文:这时当年算命的秀才也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。

古文:与廉使素不相接,因行李经由,投刺谒廉使。

现代文:当了一个管理文书的小官,和廉使历来没有接触,一次因为联系公务的需要,秀才递上名片拜见廉使。

古文:一见慕其风采,甚加礼遇。

现代文:廉使见面后很欣赏秀才的风度气质,对他很客气。

古文:问及婚娶,答以未婚。

现代文:询问他的婚姻状况,他回答说还没有婚娶。

古文:廉使知其衣冠子弟,且慕其为人,乃以幼女妻之。潜令道达其意,秀才欣然许之。

现代文:廉使知道出身书香门第,又很欣赏他的学识。便有意把女儿许配给他,派人去讲明想法,秀才痛快地答应了。

古文:未几成婚,廉使资送甚厚,其女亦有殊色。

现代文: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了婚,廉使送的嫁妆很多,他的女儿长得也很好看,这些都超过了秀才所希望的。

古文:秀才深过所望,且忆卜者之言,颇有责其谬妄耳。

现代文:这秀才想起了算命的说过的话,认为真是胡说八道。

**古文:其后每因天气阴晦,其妻辄患头痛,数年不止。为访名医。医者曰: 病在顶脑间。 **

现代文:结婚以后一到阴天,妻子总是头疼,好几年也没治好,秀才为她找来一位名医,医生说: 病在脑袋上。

古文:即以药封脑上。有顷,内溃出一针,其疾遂愈。

现代文:然后拿药敷在秀才妻子的脑袋上,过一会儿,从脑袋上取出一根针来,于是病就好了。

古文:因潜访廉使之亲旧,问女子之所出,方知圃者之女。信卜人之不谬也。

现代文:秀才暗中查访廉使的亲戚朋友,问廉使女儿的来历,这才知道正是种菜人的女儿,这时候他相信了算命人所说过的话。

古文:襄州从事陆宪尝话此事。

现代文:襄州从事陆宪曾讲过这件事。

古文:朱显

现代文:朱显

古文:射洪簿朱显,顷欲婚郫县令杜集女。甄定后,值前蜀选入宫中。

现代文:射洪簿朱显要娶郫县令杜集的女儿杜氏,订婚以后,王建在蜀自立为皇帝,杜氏被选入宫中,后来王衍双归顺了朝廷。

古文:后咸康归命,显作掾彭州,散求婚媾,得王氏之孙,亦宫中旧人。

现代文:这时朱显到彭州做官,求大家帮忙找对象,娶了王氏的孙女,她原来也是宫女。

古文:朱因与话,昔欲婚杜氏,尝记得有通婚回书云。但惭南阮之贫,曷称东床之美。

现代文:朱显对她说: 我当初想要娶杜氏,还记得在订婚书上写了,惭愧南阮之贫,怎么担当起女婿的名字和责任呢?

**古文:王氏孙乃长叹曰: 某即杜氏,王氏冒称。自宫中出后,无所托,遂得王氏收集。 **

现代文:王氏的孙女长长的叹了口气说: 我就是杜氏,王氏是我假冒的,我从宫中出来后,无处可去,王氏收留了我。

古文:朱显悲喜,夫妻情义转重也。

现代文:朱显悲喜交加,夫妻感情变得更加深厚。

古文:侯继图

现代文:侯继图

古文:侯继图尚书本儒素之家,手不释卷,口不停吟。秋风四起,方倚槛于大慈寺楼。忽有木叶飘然而坠,上有诗曰: 试翠敛双蛾,为郁心中事。

现代文:尚书侯继图出身于书香门第,整天的手不离书卷,口中不停地吟诗,秋风四起的季节,他在大慈寺的楼上倚着栏杆站着,忽然有一片树叶飘落下来,上面题着一首诗: 试翠敛双蛾,为郁心中事。

古文:搦管下庭秋,书成相思字。

现代文:搦管下庭秋,书成相思字。

古文:此字不书石,此字不书纸。

现代文:此字不书石,此字不书纸。

古文:书向秋叶上,愿逐秋风起。

现代文:书向秋叶上,愿逐秋风起。

**古文:天下负心人,尽解相思死。 **

现代文:天下负心人,尽解相思死。

古文:后贮巾箧,凡五六年。

现代文:侯继图将这片树叶放到箱子里收藏起来。五六年以后,他和任氏结婚。

**古文:旋与任氏为婚,尝念此诗。任氏曰: 此是书叶诗。时在左绵书,争得至此? **

现代文:一天他吟咏这首诗,任氏说: 这是书叶诗,当初在左绵写的,怎么到了你这里?

古文:侯以今书辨验,与叶上无异也。

现代文:侯继图让妻子当场默写全诗,结果和他保存的树叶上的诗句完全一样。